第三方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25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淘宝广告营销联盟阿里妈妈昨日发布公告称,由于个别第三方导购类网站滥用商家和消费者数据,官方决定暂时关闭开放接口和链接跳转。阿里妈妈方面表示,将对上手第三方导购网站作出更为规范的要求,但并未指出都有哪些第三方网站触及了商家的利益。也并未明确指出是否所有的第三方导购网站均将遭到屏蔽。只强调了个别第三方导购网站对淘宝和天猫的开放数据另作他用。按照阿里妈妈的说辞,此次关闭开放接口和链接跳转,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对此,阿里妈妈将从技术应用、开放管理等多个层面系统地维护数据的安全。“我们相信,这是大数据时代数据电商行业对于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今年8月份,淘宝天猫曾对低价引流的第三方导购网站“大开杀戒”,类似折800、九块邮、等非正常交易的外部平台均遭到了淘宝的屏蔽,来源于这些平台的销量均不计入淘宝搜索权重。这也意味着,这些低价促销的产品在淘宝天猫中被搜索到的几率将大幅降低,从而以此来提高客户的购买体验。随后,淘宝于9月份迅速上线“优站”,作为淘宝官方导购平台,优站由多家第三方导购、达人等提供导购内容,共同汇聚而成。但出于多种考虑,包括蘑菇街为代表的诸多第三方导购并未遵从淘宝意愿,未能入驻优站。而在近期,又有消息传出,阿里巴巴正在与蘑菇街洽谈收购,并达成初步意向,出价2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导购网站对淘宝是商业模式上的“触犯”,所以淘宝表现得格外敏感。“淘宝商业模式的本质是‘搜索+联盟’,与百度并无本质区别。但是淘宝在流量管控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干扰第三方导购平台的正常发展。”此外,虽然阿里妈妈可以借助调低淘宝客佣金,调高淘宝联盟的收益来提高账面收入。但随着流量从PC端向移动端倾斜,微信等重要移动互联网入口已经成为淘宝的头号“阻挠”。淘宝也在不久前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对微信等外部流量资源进行封杀和排斥。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24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最新获悉,手机淘宝微淘即将全面公测,任何卖家和第三方均可入驻微淘,并开通公众账号。微淘官方表示,如此前已经成功注册淘字号并认证成功的卖家,其淘字号名称将受到微淘提前保护。微淘全面公测时,“淘字号”将默认为其微淘账号名称。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微淘早在今年4月份就开始进入内测阶段,并先后展开3次邀请码的发放。官方数据显示,内测期间,微淘累计各种品牌账号、媒体账号、达人账号5万多个。另一方面,不断有各种商家爆料称在微淘运营过程中斩获颇丰。例如化妆品品牌肌情900多个粉丝直接引导成交5万元;达人账号“值得入手的小物”今年7月份就做到了月成交150万;兼具卖家和达人账号特征的“十分钟年华不老”发布1条微淘消息就带来了20万订单;通过微淘让粉丝选款投票的女装卖家“莉家”手机端成交占比远超30%……日前,一起惠返利网从微淘官方了解到,微淘将与淘宝旗下另一款社交产品爱淘合并,合并后的新平台仍然叫做微淘,将更加专注买卖关系建设,在帮助卖家布局移动端。据介绍,微淘、爱淘打通后,卖家的一切信息将在手机和PC端同步展现。同时,爱淘和微淘还会将两个原有平台的粉丝数据打通,新账号囊括两个平台的所有账户。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微淘和爱淘合并早有传闻。阿里巴巴CEO陆兆禧本人也曾亲口表示,两款产品“要合在一起”的意愿。而在此之前,原本还处于定向邀请制的微淘也突然中断了邀请码的发放。外界猜测,此举正是微淘与爱淘合并的前奏。自今年发布微淘以来,淘宝一直在有意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卖家和买家关注并参与到微淘的互动中。最典型的是在近期公布了对微淘卖家在双十一活动方面的极大优先权。淘宝方面称,今年的双十一,只有开通了微淘账号且粉丝数量在1000以上的卖家才有手机淘宝双十一入场资格。而最新消息显示,淘宝在其最新的移动客户端版本中再次加强了对微淘的推广力度:淘宝无线搜索正式开始收录淘宝卖家的微淘账号,手机用户通过搜索店铺名称,可直达其微淘页面。
【一起惠返利网讯】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多数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当即获利,而智者看到的是长远的价值。亚马逊中国正是国内最典型的孤独而又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亚马逊做的事情就像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看到的高手常常做的,在机会大于风险的区间里,孤独并且不断买入市净率、市盈率都很有吸引力、被严重低估的“大盘蓝筹”,看起来短期难以获利,一旦价值在恰好的时机释放,将一飞冲天。对手融资的时候在改造系统2005年,亚马逊中国一年销售额不过1亿左右,如今,亚马逊中国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百亿级别。亚马逊在中国平均每年超100%的增速,已经跑赢了美国市场。只是与一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这组数据变的顿时失色。从2007年—2012年上半年,京东商城的年销售增长率依次为350%、267%、203%、155%、105%、120%。同样是“净利润为负”,规模和增长率京东则更加吸引眼球。京东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在合适的时间幸运地拿到了融资,而在此之后,电商界启动了一轮疯狂的投资热潮,包括当当网、麦考林、易迅网、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开始吸引融资,而垂直电商也借热点拿风投。很短的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在热钱的快速驱动下,步入了并不太健康的快增长通道,不过当时听到的最多的字眼便是,融资、招兵买马、扩张、烧钱、倒闭等。当时的环境下,亚马逊按兵不动,只是在做着一件外界看来缺少投机意识的枯燥项目,即改造系统和搭建数据库。一位曾参与了亚马逊当年改造的IT技术老兵这样告诉一起惠返利网:“当时对卓越的改造,就是利用数据来优化购物感受、利用数据分类客户资源、利用数据匹配最佳供应链整合方式,进而优化消费体验。”亚马逊中国当时的负责人王汉华也曾具体谈及到其IT系统的优势和作用,“经过多年的累积,亚马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和IT系统,系统根据数据库可以大概预测某个产品的某一型号在某一个地区一天能有多少订单。以某一款畅销书为例,系统会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出这本书在上海当天的销量,而供应商备货、发货时间在系统中也有记录,假定为三天。那么,在亚马逊的采购部门,十天前就会将这个订单发给供应商。即,在消费者还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这本书就已经备在库房里了。”其实类似的优秀细节还有很多,覆盖到亚马逊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上,亚马逊超出同行很多距离,触及到了很多被同行所忽视的价值神经末梢。正是如此,亚马逊中国在对手们纷纷融资抢占市场先机的时候,低调地在修炼内功,而这样的修炼恰恰反映了亚马逊长远价值投资的性格类型。所以在价值区间的底部运行阶段,很少看到亚马逊中国如天猫、京东一样的风生水起,但也从来没有步入8848、搜易得一样的厄运通道,亚马逊一直在沉着并孤独的埋伏着。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过去的几年时间,亚马逊在资金、流量、技术、数据各个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完全可以与天猫、京东做主要战场的正面冲击并搏出位,但亚马逊却选择的是“只做该做的事。”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一位在传统零售和互联网零售领域具有很强话语权的资深供应链人士告诉一起惠返利网:“亚马逊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孤注一掷般地在优化供应链,也真正将美国亚马逊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精髓复制到了中国。”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看似简单,其实正是亚马逊最核心的另个价值投资手法。“优化消费体验的关键是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而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货物随机摆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能使理货员将这一段流程的效率最大化。”某国际零售巨头物流总监这样说道。与一些其他电商平台加大仓储物流资金并集中增加大量人手不同,亚马逊第一步仍旧是以系统为基础去匹配仓库。乍一看来,很多公司仓库物流部门的迅速增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亚马逊的价值投资让两者在遇到单量变大的时候,利用先进系统支撑的可以更加的从容。一位业界人士在微博上利用配图做了含蓄的对比:当面临爆仓单量的时候,亚马逊货架堆积很满,但整齐有序,某知名快递公司则包裹堆积如山,乱作一团。亚马逊的优势在于可以由系统来匹配最佳的仓库,亚马逊在全国有15个运营中心,分别位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而每个仓库没有从属关系,任何订单都会由系统进行自动匹配到发货成本最低、到达效率最高的仓库。亚马逊的价值投资就是在不断的优化各个环节的配合效率。因此,亚马逊管控供应商方面也有独特的办法,美国亚马逊后台系统可以和供应商直接对接,以确保产品从供货仓储到配送的效率最优。在国内,亚马逊正积极引导供应商系统与亚马逊进行对接。供应商看到每种产品的库存或市场需求,都可以很迅速的做出反应,进而优化效率。再看货物在货架上的存放,亚马逊采用打乱式存放,看似品类上有大量交叉,而实际上货物在仓库中依靠其长宽高可以达到最大化存储,也有利于理货员走流程的速度。有数据显示,这种存放方式,每个订单要比按类目存放节约不少时间,整个运营效率甚至会提高2-3倍。不少参观过亚马逊仓库的业界人士也曾提到过亚马逊仓库中几个优秀的细节:图书音像类商品会放在书架上进行存储,以防止折页和磨损;高价品将放置于指定区域单独保管和发货,防止丢失;保质期商品将根据生产日期,以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而食品放在空调间,以保证有适合食品保存的温度和湿度。对内管理如此严苛的标准,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可以适当“松绑”。业内人士认为,“步子豪放点可以走的更快”,暗指亚马逊每一步都过于谨慎。不过,亚马逊方面曾明确表明,现在的严苛是为之后的更加高效,而其实也是其典型的价值投资的主要一步。积蓄力量从开放平台单点突破2011年7月,就在业内人士均以为天猫、京东等平台已经把开放平台的发展机会全部占尽时,亚马逊宣布正式推出“我要开店”服务,这一动作被当时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称为“10年里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行业人士看来,在当时的节点,电商再介入开放平台已经徒劳,而应该去转攻其他方向。但亚马逊中国当时传达出来的态度则是:过去多年已经在IT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基础建设,现在是时候发力开放平台。并且亚马逊方面传达出一些可以提供给第三方卖家的重要优势。仅以上述仓库为例,卖家无需投入仓储、物流等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无需投入人力进行库存管理,订单分拣,配送和客服等繁杂的日常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人力、资金去拓展和优化其产品线,专注战略决策。现在,亚马逊更是支持多渠道配送,很容易满足跨平台运营需求,而商户可以使用储存在亚马逊运营中心的库存,配送来自亚马逊以外的其他销售渠道的订单。更加凸显其人性化的是,针对不同需求(配送时间点、配送包装等)又有不同配送方法再让其增益。事实上,两年后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综合电商加入开放平台队伍,包括苏宁、QQ网购、1号商城等,甚至已经有很多垂直领域B2C宣布走开放平台路线。这样的现象证明,至少当时的亚马逊坚持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最终得到了市场验证,所以还有如此之多对商业价值的跟随。不过,有冷静的互联网零售人士看来,对于亚马逊而言,现在也存在一些风险。天猫平台已经做到了年交易额2000亿,且原先完全保持平台中立的策略正在转移,阿里已经在物流、搜索、本地服务、移动等领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投资、收购或其他布局;京东集团2013年在扶植第三方平台商户方面研究了多个方案,涉及了物流、IT、互联网金融、电商营销等方面;就在9月中旬,苏宁宣布推出苏宁开放平台3.0版本苏宁云台,以自贸区模型重新规划和构建开放平台生态模型。当越来越多的大平台都开始转攻开放平台阵地时,这个市场变的更加纷扰,竞争也变的不可避免。不过,就像亚马逊全球总裁贝索斯此前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所说:“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围绕三年规划展开,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太多了;但如果你愿意投资一个七年期的规划,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干。”因此,亚马逊中国凭借其长线投资的战略已经去掉了大量的竞争威胁,冷静的价值投资将逐渐发威。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23日消息,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日前发布公告称:“近期平台接中俄专线物流商中通快递举报,部分卖家出现多笔运费延期支付,甚至长期恶意拖欠运费的情况。”为此速卖通变更了中俄专线(包含139,中通)的运费结算方式,要求卖家必须在收到付款通知的24小时内完成运费支付。变更后具体的运费结算方式为:物流商承接卖家货物并准确称重后,需在当天内将准确运费告知卖家,卖家需要在收到付款通知的24小时内完成运费支付,否则物流商有权对货物实行暂扣不发。如果物流商未在当天将运费信息反馈给卖家,则卖家付费时间依次后延,若因此造成超出时效送达,给买家的赔偿将由物流商承担。若卖家在收到付费信息后小时内未支付运费,则物流商可扣留包裹直到卖家付运费再发货,额外超出的天数,对物流商的承诺时效同样后延,若因此造成超出时效送达,给买家的赔偿则由卖家承担。速卖通称此举是为了保障物流商的合理利益。同时速卖通要求卖家在本周内联系物流商结算欠款。本周内未结算欠款的卖家,平台将在下周进行统一催缴,并保留对恶意欠款卖家进行处罚的权利。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目前速卖通为卖家的订单配送提供商业快递,邮政物流和专线物流三种方式。其中专线物流产品一般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推出,时效较邮政物流快、较商业快递慢,价格较邮政物流高、较商业快递低。目前,速卖通官方提供了两款中俄专线物流产品,分别是中通中俄专线和139中俄专线。此次运费结算方式的调整即涉及到这两款产品。
在监管层政策逐渐趋于明朗之后,P2P(peer-to-peer)网贷可谓风生水起。个人用户对理财的需求,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望,造就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潜力。近日,由中申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网络理财融资服务平台——联合贷(www.CunLoan.com)上线。笔者获悉,这是国内首个采取线上线下差异化管理,“O2O模式”推动资金融合的P2P平台。据悉,作为一家民间第三方网络理财融资服务平台,“联合贷”定位为“金融信息配对平台”,帮助有理财理念的资金持有者,使用网络平台将资金借贷给需求者获得一定的回报。对此,中申集团董事长、联合贷创始人叶霆宇表示,联合贷现主要发展“抵押融资标”,这就要求融资方必须提供与借款需求匹配的抵押物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同时还推出了本金保障、风险备用金、借前审核、融资管理、隐私保护等服务,尽最大可能来保证交易趋于“零风险”。据了解,为满足大众对闲散资金的理财需求,中申集团推出联合贷平台,理财服务起步只需100元。平台在2个月的试运行中获得近万名的投资人,公司现管理逾5亿元的资金。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10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双十一当天,天猫仅向商家开放5款官方营销工具,而非官方指定的第三方促销工具则不会生效。据商家透露,天猫双十一期间,天猫方面推出“店铺优惠”“搭配宝”“优惠券”“用户限购”和“特价宝”五款官方应用,帮助商家完成店铺或商品在当日的满减、满折、满送、满邮等促销设置。除了上述五款促销工具外,11月11日当天,包括淘宝官方在内的限时折扣、搭配套餐、满就送、淘宝VIP、店铺VIP及各种第三方优惠工具等优惠设置将不生效。相反,在天猫营销中心中的工具,则会正常生效。与此同时,根据天猫的规定,在2013年11月10日22时到2013年11月11日4时,为保证流量高峰期间系统的稳定,还将暂停各工具的新增、修改、删除等功能。为此,天猫特别提醒商家注意,需在11月10日22点前完成所有工具设置。虽然天猫免费向商家开放使用上述营销工具,但仍有不同的声音指出,天猫有借双十一兜售自有产品之嫌。“作为平台方和规则制定方,天猫有权在特定时间要求卖家使用谁的软件,也有权间接屏蔽其他软件。”某积分促销的软件提供商表示,双十一不仅大大刺激商家的销售热忱,对于软件服务商而言,也是一次营销良机。一起惠返利网注意到,在天猫官方推荐的五款产品中,特别强调了与其他促销工具的对比差别。以即将上线的“特价宝”为例,无论是促销方式的丰富度,还是优惠力度上,均显示要强过其他第三方应用。“让人可发一笑的是,这张对比表格关于是否支持双十一的选项里,天猫只为特价宝打上了对勾,其他的一律是打叉。先用政策约束卖家的选择权,再用带有明显倾向性手法的‘黑’掉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就是淘宝典型的‘神逻辑’。”上述积分促销软件服务商说道。此外,天猫官方的宣传也格外留意引导商家使用官方软件。无论是在淘宝论坛中,还是各种公告中,都明确告知卖家“现在开始,全部使用天猫官方营销工具设置营销活动”“尽快掌握5个天猫官方营销工具的操作使用”,并提醒卖家需及时注意相关产品的优化升级。“虽然双十一之后就会解除对其他应用的限定,但商家的习惯一旦建立,对第三方服务商而言同样会造成冲击。”有商家认为,天猫指定商家使用官方营销工具,与第三方服务商存在利益冲突还将体现在双十一结束之后。由于双十一期间天猫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必然导致双十一后部分商家继续使用这些工具,而造成第三方提供商客户流失。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12年,淘宝开放平台上聚集的第三方服务商达到49万家,共服务于900多万家免费用户和100万家收费用户,依托淘宝平台的衍生服务营收规模约152亿元。随着淘宝卖家对于细分市场需求的增多,围绕着“直通车”等淘宝营销工具的专业服务商发展迅猛。而在一起惠返利网日前展开的一次调研中显示,商家对电商服务市场的需求中,有21%的投票选择营销类工具或应用,仅次于数据挖掘类。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30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日前展开的一份调研显示,关于电商服务商开放平台竞争,有超过四成的服务商表示,不希望整个市场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一旦有被要求“二选一”的情况,他们将毫不犹豫选择其他服务市场。所谓服务商是指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人卖家及品牌商户提供包括IT系统、运营、仓储物流、数据营销等服务的公司。第三方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整体成交额约为2000亿元,同比增长83%,支撑起大约1.2万亿网络零售交易(B2C)和8.4万亿电子商务交易(B2B)。众所周知,由于较早布局电商服务商市场,淘宝目前已建立了庞大的电商服务生态体系。但进入2013年,京东、当当、1号店、亚马逊、腾讯电商等纷纷开始介入,发力服务商开放平台的建设,投入极大的热情。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自6月份开始,上述平台已在多个地区展开巡回招募,以政策优惠、资源扶持等优渥条件吸引服务商入驻。一场关于电商服务商的争夺大战似乎即将上演。对此,一起惠返利网针对各类型服务商,以问卷调研方式,了解基本态度和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反映的情况,有43.1%的服务商不想看到市场上一个平台独领风骚,而是希望见到平台之间更加充分的竞争。为此,有近三成的服务商希望全网、跨平台布局,这一比例几乎与选择只入驻淘宝服务平台的商家数量相仿。当问到“如果淘宝要求服务商在众多平台之中‘二选一’”的问题时,上述服务商的态度则是毅然选择投靠其他平台。不过,一起惠返利网注意到,有34.4%的服务商投票给了淘宝,并表示不愿轻易脱离淘宝服务市场。而有22.4%的人认为,淘宝不会提出逼迫服务商做出“二选一”这样的无理要求。与此同时,关于几大B2C上线服务商平台能否撼动淘宝现有生态体系的问题,有40%的选票表示不确定,仅三成人相信可以后发制人,并借鉴淘宝经验,成功超越。面对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以及多平台、多接口、多标准的现状,63.7%的服务商盼望市场中能出现一家统一的电商服务商平台,更加高效、低成本地为服务商、卖家提供支持。此外,一起惠返利网通过此次调研还发现,服务商对电商平台的各种支持中,虽然十分看重扶持政策和资金补贴等资源,但对平台的技术、团队要求更为重视。有接近60%的服务商为此投票,除此之外,更多的推广、云服务和24小时客服支撑也相当重要。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以小博大,将价格战火燃烧到京东商城的自留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游戏,他破釜沉舟,以企业盈利为代价换取极致般的用户体验;电商江湖,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破敌利器?大浪淘沙,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英雄?本期《财经面对面》对话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人物简介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用系统确保低价2013年,电商江湖硝烟再起,就在大佬们宣称“休养生息”之际,历来低调的1号店异军突起,7月,1号店借五周年店庆之际频频擎起降价大旗,推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优惠促销;8月,1号店又以“D50计划”发力手机市场,贴身比价京东商城,直接将价格战火引到京东的自留地。新浪财经:你挑战的是一个非常擅长或者是善于价格战的京东,你的底气在哪里?为什么会主动地去挑战京东?于刚:其实我们没有挑起任何的价格战,我们只是用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去管理我们手机这个价格品类,我们用系统去管理,保证我们手机品类可以很健康很快速地去发展,这个管理后面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全是系统去管理的。新浪财经:7月份是我们5周年店庆,也推出了优惠促销的措施,也有数据说,我们在7月份当中有27%的商品是达到1号店历史最低价格的,这算是属于一个价格战的类别吗?于刚:我们认为我们给顾客提供的是价值,而且是个长期的价值,当然价格非常重要。你可以到网上去查,基本上我们所有的价格指数,我们用系统管理保证在业界都是排在前三位。我们有一个价格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每天监控我们60多家竞争对手的1700多万商品的价格和库存,后面有我们公司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而且我们每个星期在周商业回顾的时候,中间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回顾价格,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较,保证我们的价格时刻有竞争力。价格我们是靠系统去管理。新浪财经:中国有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模仿。于刚:你像前端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模仿的,你新推出一个商业模式,你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模仿的更多的是那些系统。也许正是因为1号店有了这套强大的价格管理系统,于刚才有了大规模扩张商品品类的底气。一直以“网上超市”为定位的1号店,从2011年开始,更多地向“百货商场”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全品类”化的扩张策略也已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1号店会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成了于刚面临的新挑战。于刚:从商务模式上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当时我们是以快速消费品切入的,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它确实存在着很多的这种大、重,有短的保质期,还有易漏易损等等的一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半径比较短。新浪财经:毛利也比较低?于刚:毛利其实也不怎么低,我觉得比3C数码电子消费品高多了,但是它有不适合电子商务短半径的特征,所以我们迅速地开始扩张到服装,扩张到电子消费品,母婴保健等等。所以说让我们迅速地,一个是丰富我们品类,让我们整个这种商品的综合性,让它商务模式化变得更健康,我也可以有黏性很强的快速消费品,我也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公司盈利的包括服装、服饰、珠宝、箱包,还有一些保健品等等这类商品,让我们整个的商务模式更健康。新浪财经:你这个拳头分开打总是没有你往一个方向打有力量,怎么扬长避短呢?于刚:我觉得我们的聚焦始终不变,我们聚焦在顾客体验上面,和我们核心竞争力上面。顾客体验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因为你必须要有顾客想要的东西他才会来,然后才是商品的价格,系统整个界面的友好度和售后的服务等等。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从最早三千个商品,从快销品切入电子商务,后来不断引入3C数码、服装、图书,包括最近引进的生鲜,我们都是真正地实现我们最早的梦想,就是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这种优质的现代化生活。将用户体验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得用户体验者得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优质服务更为关键,这或许就是1号店在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将用户体验细化到极致,需要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一系列前后端的系统,于刚为此找到一套独特的方法。新浪财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不光是1号店,大家都会说顾客体验度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那为什么1号店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或者市场更多的认可,他们就没有做到呢?于刚:因为顾客体验这个事很容易把它喊成一个口号,很多企业都这样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喊就变成口号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口号。所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找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给我们每个星期做顾客体验调查,它要调查数千个顾客,然后得到一个顾客体验指标。我们同时把这个由三方公司调查的顾客体验指标,和我们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提升挂钩起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他做的事情是会影响到顾客体验的,让每个人都去关注顾客体验,比如说你做采购的,你采购来的商品是不是顾客要的商品;然后你是仓库里面的,每个商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到时候有没有破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灰尘;然后当然配送就不用讲了,还有很多客服售后,能不能真正实时地解决顾客的问题,顾客打电话来不是想听你说一声抱歉,这个没有用的,我们希望解决顾客问题。所以说我们考核客服怎么考核呢?考核他四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的)比例,也就是说顾客问题解决率。新浪财经:但是我当时也听说你们推这个具体的考核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大家的不理解或者说阻力。于刚:很大的阻力,当时我们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新浪财经:最大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阻力后来是怎么样的?于刚:当时最大的阻力,很多部门就说顾客体验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配送员的事情,他们跟顾客直接打交道,也就是客服的问题,他们对顾客态度好一点就行了,所以说我们遇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峻岭召集我们所有的高管二十多个人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会议,你有选择,你可以离开1号店,但是这是我们的理念,你必须接受,你要留在1号店你就必须接受这种理念。推出来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的。我们刚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是84.4%,等我们过了一年我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做到了92%。新浪财经:其实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非常地不容易。于刚: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解决顾客体验问题并不是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我们是专门有一套分析,叫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怎么做分析呢?把顾客各种各样的反馈从线上的反馈,电话的反馈和线下各种各样社区里的反馈归纳起来,总结起来,把它分类,每次解决最大的几类,把最大的几类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然后再解决那些问题,做一个问题清单,每个星期的问题每个星期解决,这个没有magic(魔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把它一天解决的,我们是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每一天点点滴滴地做到现在。对1号店有深刻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电商里面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还被德勤评为全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企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我们聚焦不是在成长上面,我们全部放在顾客体验上面。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回顾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全是放在顾客的反馈上面,叫聆听顾客声音,我们所有的六十几个公司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一起来看看顾客对我们有什么反馈,我们怎么样去把顾客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化地及时地去解决。还有一个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定期地要做一日客服,一日配送和一日仓储,我自己也全都做过,到仓库里去入库、上架、检货、包装、配送,包括最后的分捡和做配送,我也做过客服,而且我每天都去看所有顾客的一些反馈,这样就让我们所有的高管有第一手的资料,知道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务顾客。新浪财经:大家也会称1号店为电商的黑马,大家就想,这个逆袭的故事它接下来会怎么延续,我们如何再进一步保持我们黑马的速度一直往上走?于刚:其实我们认为,将来区分一个优秀电商和平庸电商的分水岭还在于它的顾客体验。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顾客体验,这个成长、发展和它的盈利都是目,如果把顾客体验做好了,是不会担心你的发展盈利的。不盈利是战略选择现在规模和速度最重要尽管于刚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暂时牺牲盈利的空间,但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和核心都是“盈利”,持续的亏损绝非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在中国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今天,选择主动“盈利”还是被动地“不盈利”,成为考验企业家们智慧与决策的难题。新浪财经:但是对于电商来说盈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对于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于刚:我们是非常重视这点的,因为电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最后都是要盈利的,我们从最初怎么样去设计我们的商务模式,我和我的搭档刘峻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去讨论怎么样让这个商务模式真正可行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成熟的一次创业,而不是一次拍脑袋,脑袋一热就出来创业,商业模式里面很多的数据,很多财务的一些分析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商务模式它具有盈利的可能和将来具有这种可扩性。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商全场免运费它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的商务模式是不对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有多么大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免运费,它并没有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刚才讲了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做了大量的优化,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就降了37%,我觉得在这些,我们还有很多BIPBusinessImprovement(业务改进)一些项目,让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我们的商务模式可行,运营成本下降。新浪财经:到今天1号店已经开始盈利了吗?于刚:1号店还没有盈利,但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因为如果要盈利这个不难,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品类是盈利的,有些品类是不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最早的vision(愿景)我们一定要提供,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觉得在这个道路上我们不会偏移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要盈利的这种压力或者怎么样来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一定要给顾客提供丰富的商品,所有顾客想要的服务和商品我们都提供。新浪财经:我相信在和团队或者和我们股东在聊的时候,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说,有没有设置一个时间点?于刚:我们实际上对盈利的要求,我们内部也是有目标的,包括时间目标和我们整个进程也是不断地去审核,新浪财经:哪一年的时候?于刚:但是这个我们对外是不公布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不断地在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优化我们的供应链,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我们的利润是在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我刚才提及的,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降了37%,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电商是个规模游戏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重要中国电商行业的集体亏损正是受制于这种“以速度换规模”的行业大环境,电商企业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大打“价格战”,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并将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然而在一轮轮残酷的大浪淘沙之后,谁会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新浪财经:有没有发现现在互联网创业就是“唯快不破”,如果电商没有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就容不得你慢慢地去做着一些东西吗?就是必须要这么快吗?最根本的对电商来说就是快速?于刚:必须的。因为你知道互联网就是把整个全世界变成平的,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信息的传播它是光速的。所以,这个时候决策速度的重要性超出了决策质量的重要性,有时候太追求一次就把决策做对,这往往失去了战机。我和刘峻岭我们搬了五个办公室,我们永远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分享。所以,决策起来非常快,有时候即使我们两个人有些冲突,认为这个事情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决策团队一起带进来一起讨论马上做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比做一个错误决策还糟糕。新浪财经:但是在追求快的时候,快不是最重要的,刹车才是最重要的,1号店怎么做到我快马上就快的起来,慢我也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步伐?于刚:实际上我们的快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快,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聚焦在顾客体验上,把顾客体验做好了,顾客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让你自然的发展很快。实际上你看好几次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仓储、配送跟不上,我们爆仓了,然后我们订单跟不上了,配送不出去了,我们在今年周年庆7月的时候,前几天我们都还要截单,也就是我们到下午五六点就停止接受订单了,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顾客身上,让“快”成为一个副产品。新浪财经:这个行业的洗牌对你来说,认为是一个行业正常的?于刚:我觉得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大浪淘沙让整个行业更健康,真正地让那些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可以做好所有这一切的,包括商品的丰富度、价格、服务等等,最后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财经:但这个行业洗牌你觉得到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个阶段?于刚:它肯定最后是有几家生存,然后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我觉得这个东西就看谁做得更好,因为顾客是有选择的,尤其电子商务化他的选择更容易。线下你从一个超市到另外一个超市还有具体的一些距离,怎么去。但是线上它随时就可以转,你做得不好,他做得更好随时可以转,价格也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的,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子商务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福音,让他真正的有选择。新浪财经:那你这么说的话小电商就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全都要被淘汰掉,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些小电商它可以生存下来,你觉得它应该有哪些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于刚:小电商将来假如要生存的话,它恐怕得有它的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它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壁垒或者一些很专业的品类,但是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它就是个规模游戏,你必须要有巨大的规模,因为这些投入不管你是仓储物流,还有技术,IT上的投入,还有人才,现在竞争这么强,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你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新浪财经:垂直电商还有空间吗?于刚:觉得垂直电商如果是自有品牌的话,它是有空间的,如果它是标准化的品牌,竞争确实蛮难的。因为电子商务它是有这个特征,它是一个规模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货架的限制,如果你一个垂直电商你可以做的品类我也可以做的话,顾客他希望一站式购买,他希望在一个地方我把我所有的都搞定,而且这种规模越大的电商如果也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的话,可以跟顾客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为顾客个性化的服务的话,那么对于这种小的和垂直化电商挑战确实很大的。新浪财经: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电商是一个规模游戏,所以,你才会有现在这样的一个追求发展速度,然后尽快地圈好地?于刚: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的关注点还不是在发展上面,还是在顾客体验上面,因为发展是一个副产品,我们顾客口碑做好了,顾客体验做好了,你整个成长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新浪财经:你觉得1号店离电商第一阵营还有多远?于刚:我们并不是去那么看重这个究竟是第几名,我们流量,刚周年庆的时候日流量过了千万,也就是一天有一千多万的用户上1号店来逛、来买,我觉得这个是,在中国B2C电子商务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究竟它排名是怎么样的,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顾客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为顾客服务好,创造更大价值,我人生中间的一个哲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新浪财经: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觉得到今天来说,它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大概你觉得会存活几家?于刚:我觉得电子商务再往前的发展还会这样继续地集成化、平台化和规模化,我觉得具体是几家很难预测,我觉得会有那么三五家。新浪财经:包括1号店吗?于刚:肯定会有1号店的。企业要常革自己的命做对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新浪财经:你们创业的时候起点还是比一般的(创业者)会比较高一些,因为你们从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当时你们有做过swot分析吗?于刚:我们当时还是做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叫做成熟的创业,我们想都将近50了,四十好几了,这次创业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不想拍拍脑袋就出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做就做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好几次我们又回头来把以前的推翻掉,又重新设计商务模式,又出去做市场调查,我们去了很多的超市,也去了很多的卖场,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保证每个数据我们都是正确的,而且有些商务模式中一些假设我们要多次求证,现在看起来我们早期的这种谨慎和这种思考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我和刘峻岭的价值观非常非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快就走到一起决定一起合作创业,我们非常透明,当然这么多年有众多别的一些机会,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对对方透明,都是全身心地承诺在这个事业上。再就是我们对所有的问题。新浪财经:你们不吵架吗?于刚:我们有很多争论,非常多的争论,但是我们争论有个非常重要的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争论的最后只是对这件事的真理在哪,而不是说你对还是我对,你对我对没关系,大家都一致地去找到这个真理,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做诚信的企业,因为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地去发展,顾客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要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经常要革自己的命才行,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会来革我们的命。新浪财经:你们吵得最凶的时候,最大的一次分歧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于刚:我们很多次,早期的时候对商务模式,我们有时候甚至拍桌子的这种,都认为我不认同,他也不认同,但是没关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们更多讨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个正确的事情。新浪财经:有没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刚:有,经常有。我有一个字叫1+1>10,因为我们两个人互补非常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所有的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谈,我们不怕冲突,我们有很多解决冲突的方法,我们追求真理,而不追求是你对还是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甚至每两周的时间,我们就会坐下来关在屋子里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回头看看过去的两周我们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做哪些错误的决策,而且我们两个人这种性格的互补,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本身思考方法的互补还是非常强的,刘峻岭是一个直觉非常好,感觉非常好,马上看到有很多机会,我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考,去真正理解了这件事情,我才能够往下再走一步,才愿意推动一步,我觉得我们这种互补的关系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让我们也很快地去做出决策。新浪财经:因为你在创业之前,本来就是教授出身,而且你是拿到物理学的硕士,还有决策学的博士,后来又是在跨国公司的高管工作,凡事有正反面的,正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如果从反面来看的话,你觉得它带给你哪些弱项的地方?于刚:一个就是以前我学术的背景太追求完美,所有东西都是要求他的,所有的证明都一丝不苟,我觉得实际上,创业过程中很难一次把所有东西都考虑那么周全,考虑到位,实际我在不断地纠正这一点,咱们先把事情先做出来,然后再去完善它。所以,有时候把一件事情先推出来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机变的很重要。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以前在戴尔、亚马逊做高管,见识过全球最顶尖的一些人才和团队,我当然希望我的团队也那么优秀,对整个1号店的发展,那肯定是更急一些,看到很多不满的,执行力不到位的,就会更严厉一些,其实有时候发现,我们得一点点做起,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来讲的话,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的,我们一步一步地提高所有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在中国的金融行业逐渐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与国有大行聚焦电商平台的策略不同的是,中小银行在直销银行服务上扮演着“先锋”角色。近日,北京银行宣布,与其境外战略合作伙伴荷兰ING集团正式开通直销银行服务模式,此举标志着国内第一家直销银行破土萌芽,或将开启国内直销银行的新时代。而被认为是银行业搅局者的阿里巴巴,也最终选择了与银行合作的策略。阿里巴巴近日与民生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启动全面战略合作。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都被认为是银行业的潜在挑战者,对于咄咄逼人的互联网企业,银行亦一直持敌视态度。但种种迹象显示,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微妙变化。9月初,浦发银行还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重点是拓展互联网金融及电子商务业务,利用微信等新型移动终端探索新科技在金融服务生活化方面的深度应用。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具有大数据优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具有金融服务优势,二者之间的合作,使当前硝烟味十足的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了另一幅全新的图景。民生、北京银行逐鹿直销银行目前,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已经从经营区域、产品设计、系统建设、组织架构、直销方式、客户群体等多个维度做好了充分准备,并率先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建立了多家直销门店,拟上线推出简单、便捷、优惠的专属金融产品。所谓直销银行,是指业务拓展不以柜台为基础,打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经营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简单、透明、优惠的产品。ING派驻北京银行专业团队负责人魏德勇表示:“这次开通直销银行,不是简单的渠道拓展,而是构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的中小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推出直销银行“恰逢其时”。目前全球最大的直销银行机构——ING-DiBa,是与北京银行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ING集团下属分支机构,它向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十分丰富,包括活期账户、储蓄账户、个人房地产金融以及中间业务。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自2005年与ING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北京银行始终将引入直销银行模式作为重点技援项目,每年都选派专业团队赴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ING-DiBa学习,ING也从产品设计、系统建设、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等各个层面给予具体指导和长期支持。在互联网圈子中,阿里巴巴是无可争议的领头羊;民生银行在银行业中则以创新著称。在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框架下,民生银行将根据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需求及淘宝用户的特点,设计推出针对淘宝用户的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在淘宝平台上建立淘宝店铺,实现专属理财产品及其他适宜产品的展示和线上销售功能。事实上,种类繁多的合作项目中,以直销银行业务方面的探索最受同业关注。双方达成一致,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并且具备必要的技术条件的前提下,民生银行为直销银行提供丰富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大力促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发展。目前,双方已就民生银行在淘宝网开立直销银行店铺,以及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系统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等事宜达成一致。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表示:“开设直销银行,促进金融的互联网化,通过电子化渠道将让金融服务更加简单便利。传统银行业已经身处移动互联网技术重塑金融生态的崭新时代,银行必须为自身注入互联网基因。”其实,直销银行金融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出现,目前国际上知名的直销银行有INGDirect、HSBCDirect、Openbank等。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透露,目前,民生直销银行的筹备工作正逐步展开。这是种不依托实体网点、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与传统银行相比,直销银行的客户开发模式将打破时间、地域、物理网点、行业间的限制,同时也能够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更高的存款利息。竞合互联网金融与中小银行相比,国有大行似乎并未在直销银行方面有所推进。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近日表示,工行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整合,创造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在他看来,这一轮互联网金融浪潮是从银行客户的交易端、电子商务端发起的,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并欲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向银行的融资端和支付端进军。对于银行来说,拥有大量的客户融资信息,包括存款信息、支付信息等,“但是我们发现,银行客户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时候被割裂了。”一家股份行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国有大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策略相对较为慎重,此外,中小银行网点优势相对不足,直销银行可以降低网点依赖和运营成本,同时提高客户的回报率。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包括姜建清、交行董事长牛锡明等在内的银行业领军人物,曾不约而同地在公开场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的战略选择。牛锡明预言,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广为密布的银行营业网点可能会缩减,营业网点将不再有现金柜台。早在互联网企业零星介入金融领域之初,银行人士对于以第三方支付、P2P公司、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侵入银行传统地盘,表现出了极大的忧虑。“现在互联网企业规模还小,但对银行潜在冲击不可小视。”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就称,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例,支付企业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之后,不但与银行业务重叠,并且有可能进一步“翻牌”成为一家大型的零售银行,这就可能与银行产生实质性竞争。因此,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显得相对审慎。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深化,这种情况在2013年悄然发生变化。更多的银行开始倾向于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除了竞争之外,互联网金融世界中合作的意味开始变浓。
【编者注】原淘宝员工陈琪自立门户创办的蘑菇街已经成为导购网站的标杆,但为老东家引流的淘宝员工远远不止陈琪,设计品导购“想去”的CEO左炜就是其中一个。尽管导购网站行业几乎已经成为难以脱颖而出的红海,左炜和他的团队依然选择成为淘宝的流量搬运工。为了不与现有大型导购竞争,想去在用户定位、卖家合作上都必须独辟蹊径。不做美丽说蘑菇街想去在2012年8月底正式上线,目前团队成员仅7个人,大多数来自淘宝和支付宝。从筹备到运营,想去就敲定了与美丽说、蘑菇街完全不一样的发展路数。从运营类目上来看,想去主打设计品,只选择有设计性、非大众性的商品。无论是男女服装、一个杯子、一个钱包还是一个茶叶罐,想去更注重的不是产品的工具性,而是设计性。从用户定位上来看,想去没有大野心,只准备抓住其体量有限的目标群体。“我们的用户要比美丽说、蘑菇街小众很多。他们通常想去运营从事艺术相关行业;经济实力偏中高端、有一定消费能力;有情调,购物较挑剔;女性居多,占60%以上。”想去运营负责人原野向一起惠返利网勾勒了其用户的大致特点。目前,想去PC端注册用户有30多万,每日UV十多万。即便与同样定位小众的导购应用“果库”相比,想去的差异性也较大——果库涉及的品类更多,包括服装、美容、科技、户外、美食等,而想去的品类范围更窄,集中在服装、鞋包和家居品类。从运作方式上看,想去更偏重PGC(专业生成内容)而非蘑菇街似的UGC(用户生成内容),编辑的选择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想去所展示的商品页面。原野告诉一起惠返利网,在想去的所有商品呈现中,有60%为编辑生成内容,40%为用户分享。而首页呈现的商品则全部由想去编辑。“我们不会刻意鼓励用户分享商品,因为一方面想去的用户大多数属于自愿分享,并不在乎分享一个产品能得到什么鼓励;另一方面,普通用户在图片、文字的处理上相对随意,而我们希望将最好的东西呈现到首页。”原野解释到。不过,作为留住用户越来越难的第三方导购,想去还是在不断想办法增强用户的粘性,“限时购”是其一个重要尝试。今年3月份,想去上线了限时购频道,与卖家合作独家限时折扣。“平均每天每个单品能收到30个订单,最多的有300个订单。”原野介绍到。这对于设计品小卖家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效果。目前,想去正在酝酿将“限时购”改版升级,以“设计汇”形式呈现更多折扣商品。但为了尊重品牌,其折扣会控制在八折以上。为“冷店铺”引流流量的获取已经成为淘宝小店铺的痛点。在推广成本越来越高、博取眼球越来越难的淘宝生态下,即便有不俗的产品、不俗的服务质量,也很难换得相当的流量。对于小众的设计品电商来说更是如此。导购App口袋购物CEO王珂曾分析为什么淘宝卖家越来越不赚钱。他描述了淘宝大量存在的一个现象,卖家要把销售额的30%用来买流量,而即使买了流量的商家,淘宝仍然无法给他们太多展示机会。“淘宝网上每天搜索的关键词只有6000-7000个,而当时每页只能展示20件商品。能经常被消费者看到的商品只有5000-6000万件,大量商品一直无人问津。”想去的导购逻辑与口袋购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解决淘宝生态下越来越凸显的流量不平衡问题。不同的是,想去所瞄准的卖家群体更冷门、更不容易引起关注。“淘宝上有很多个人设计师,虽然有好的设计产品,但由于资金和规模的因素,不能获得很好的淘宝流量,通过与想去的合作,能为设计师拓宽流量来源。”原野介绍到。目前,想去共与100余家淘宝卖家合作,其中40%~50%为独立设计师品牌。从这些店铺的商品详情页可以窥见其平时的流量状况:有相当大一部分商品的评价记录和交易记录均为“0”。为了让这些有设计感的产品受到更多关注,想去专门为个人设计师品牌开设了一个频道,着重推介和展示这些被淹没在淘宝商品堆下面的设计品。当然,想去也会与一些小友名气的淘宝设计师品牌如花笙记、秋売、两三事等合作,以提高人气。虽然是与“冷店铺”合作,想去在商品和卖家的选择上同样有相当严格的控制。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想去的选品流程通常是:先由卖家自己选品,然后由想去的编辑审核把控。据原野介绍,想去对商品的主要审核标准包括产品的品牌性、设计师味道、图片等。“牛皮癣等影响用户观感的商品图片必须首先剔除,外贸原单也尽量不要。”原野提到两个重要的选品原则。移动端杂志化生长今1月份,想去正式上线iOS版移动客户端,开始在移动端的耕耘。7月份,想去接着推出了安卓版本App。尽管比PC端诞生更晚,想去移动端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20万用户,浏览量占整体比例已经超过40%,增长速度明显快于PC端。尽管团队成员很少,几乎不可能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移动端,但想去还是试图在移动端尝试一些适合移动设备的体验。例如,在PC端,想去有固定的“每日设计师品牌”栏目,推荐在首页,以专题形式呈现品牌系列产品,但其表现形式主要还是商品图片的罗列。而在移动端,想去将专题以更加杂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每期专题都有特有的杂志式封面,另一方面,商品的呈现更加精品化,会更多地强调对品牌和产品设计的诠释。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22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当当网正在低调筹建电商服务商开放平台fuwu.dangdang.com,并有望在今年10月正式上线。一起惠返利网打开二级域名fuwu.dangdang.com发现,虽然当当卖家服务平台还没有产品上线,但基本架构雏形可见。按照目前当当卖家服务平台的划分,包括店铺装修、数据分析、店铺管理、营销工具、商家培训、运营服务、无线应用等多个主类目,以及每个主类目下面的二级类目均已设置完毕。无论是域名还是整体布局上,当当卖家服务与淘宝卖家服务市场极为相近。这也符合当当目前对服务商平台的定位和市场需求。“当当对开放平台的总体规划,从技术角度讲,越简单、越方便越好。开发中心搭的跟淘宝一模一样,卖家进来就知道怎么干了。”当当网开放平台高级总监张耀东表示。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当当网自2006年就开始开放API,包括订单类、商品类、促销类等服务商软件均可以在开发中心、服务市场中找到。但由于随后多次更改接口,一直未能正式面市。而此次卖家服务市场的上线,则标志着当当网在开放平台的基础上,为卖家提供更为全面的系统软件服务,同时,服务商可建立自己的应用,入驻当当网。张耀东表示,2013年当当网开放平台招商目标是一万家,即从天猫、京东平台上排名TOP一万的商家招到当当网。因此,针对这一万家商户的个性化需求,当当必须采用众包模式,借助更多服务商的力量,开发和提供精准的软件。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进入2013年,随着开放平台开启全面竞争,电商服务商市场日趋火爆。除了淘宝、天猫热衷打造卖家服务市场外,京东、当当、1号店、QQ网购等众多电商平台也纷纷加入服务商市场角逐的行列,建立各自的服务商开放平台。“我们跟天猫、京东不太一样,公司高层还在认识过程中,认识到我们是需要服务商的,认识到单凭当当的技术研发团队把所有的应用开发完并不现实,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张耀东坦言,由于商家的需求呈现多平台化,服务商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服务格局不能被一家电商垄断。”鉴于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始专注服务商市场的建设,张耀东建议,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接入中心,推出全网API标准协议;同时,建立统一的服务卖场,将应用放到各大平台,形成流量入口。据悉,当当网Q2财报显示,其第三方平台交易额依旧增长强劲,同比增长178%,达到7.88亿元,百货总体交易额12.73亿元,同比增86%,百货交易规模连续3个季度超过图书。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18日消息,有知情人士向一起惠返利网爆料,京东日前向开放平台商家发布通知,将在“双十一”期间向平台商家实施双重补贴,包括整个11月免收物流配送费,同时还将直接补贴商家,联合进行站外推广。上述人士表示,已有部分商家陆续接到京东的活动介绍。从该人士提供的信息看,京东此次活动主要涉及物流配送和流量两方面。其中,即针对已经使用京东配送的商家,或者在10月10日前与京东签订备忘录,承诺未来一年使用京东配送的商家,在10月26日到11月30日期间妥投签收的订单,配送费由京东承担。另一方面,京东将在10月和11月,联合商家,展开大力度的优惠促销活动。在开放平台方面,京东将会为商家提供包括配送费用补贴、流量补贴等支持,并针对商家如何准备“双十一”活动提供各项支持,补贴将在“双十一”之后直接打入商家京东商务舱账号。一起惠返利网就以上两方面向京东进行求证,对方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促销力度,京东将会为商家提供包括配送费用补贴、流量补贴等支持,从而保证让商家更好的让利消费者。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继去年创造了191亿元的单日零售记录后,天猫今年仍将在11月11日开启全网大促活动,并已内定“保底300亿,冲刺500亿”的交易额目标。显然,京东并不甘寂寞,试图通过物流和营销的双重补贴来刺激平台商家在此期间发挥更大的势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阻击天猫的目的。物流是眼下电商最难啃的骨头,也完全可以成为最锋利的剑。一直想做电商大生态圈的马云,唯一的短板就是仓储物流。这也是为何不惜千亿巨资要打造“菜鸟”智能骨干网的重要原因。“物流配送是天猫的软肋,京东则打出物流牌,的确是有备而来。”业内人士指出,“双十一”销售额及订单量的急剧爆棚,单日有望释放出4亿快件包裹。有关方面预测,申通、圆通、韵达三家快递公司11月12日累计快递业务量将突破1000万件,这将极大考验快递公司的承载及疏散能力。尽管天猫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应急预案,并将引入各种“智能物流”系统来环节快递公司的压力,但在此之前,中国的整个物流业尚未有过处理日均4亿包裹的经验。而对于更乐于创造纪录的天猫而言,后端的配送则显得捉襟见肘。根据第三方的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618”还是“双十一”,价格战并非一家电商平台“独舞”,而是众多电商平台的混战与狂欢。这种人造流量高峰,可让更多的电商平台受益。因此,京东作为天猫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也有望在此期间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从而冲击订单高峰。据悉,今年京东已经制定的整体销售目标(GMV)为1100亿,而开放平台则是其扩充体量和冲刺规模的重要砝码。为此,京东在今年7月份正式对外公布了开放平台策略,在物流方面,京东将在2013年下半年开放13万平方米的仓库。未来阶段,京东将陆续华东、华南、华北建20万平方米的POP专用仓。另一方面,京东还将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配送服务,扩大211服务、“次日达”、晚间配送的覆盖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将于2013年下半年开通二级分拨中心接货功能,搭建跨区域公路、铁路、空运分拣中心网络。实现一地库存、全国发货的点对点服务。业内人士指出,京东自有物流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在短期内对其他电商平台较有杀伤力,而在未来阶段,与“菜鸟”等物流体系也势必会有所一战。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11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国内知名跨境电商仓配服务商“递四方”(4PX)正在向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转型,并于近期推出了“ECOSS电商一站通”,涉足代运营服务。递四方副总裁冉涛预计,三年之后,ECOSS带来的利润将占到公司整体利润的50%以上。“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服务商只提供单一的价值将无法满足卖家的需求。仓储物流服务只能作用于后端供应链,却无法直接给卖家带来销量的提升。如果不能帮卖家解决‘怎么卖’的问题,将会限制我们的发展,这也是促使我们转型的重要考虑。”冉涛对一起惠返利网表示。服务侧重建渠道单一行业入手冉涛介绍,ECOSS在服务上侧重于企业全球电商渠道的搭建,帮助企业在四个渠道完成全球十几个主要国家的布局。四个渠道包括亚马逊、ebay等综合电商平台,海外垂直电商平台,品牌官方独立B2C以及海外分销渠道。而在客户的选择上则会从单个行业开始切入,做透一个行业再涉足其他行业。递四方选中的第一个行业是宠物用品。冉涛表示,今年内,递四方将专注在宠物用品行业开发客户,而不会涉及新的行业。“就宠物行业而言,在美国,除了ebay和亚马逊外,还有7家主要的垂直电商平台,以及一些宠物用品比价网和宠物交友网,这些都是我们要拓展的渠道。在英国或是德国,情况又会完全不一样。”“代运营不仅仅只是管理几个ebay账号,那样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些基础劳动力的外包,没有太多意义。而且不同行业在国外的情况很不一样,只注重IT技术,不重视行业本身的差异也是错误的。”冉涛指出传统电商代运营存在的缺陷。客户瞄准大企业收费百万级ECOSS的目标客户定位为还未涉足电商的传统品牌商、制造商,以及想要拓展海外电商渠道的国内电商品牌、传统品牌,且销售规模需到达一定量级。ECOSS服务在收费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最初的项目启动费用,100万元人民币,递四方负责全球渠道的搭建和品牌的推广,并承诺基础销售额;另一部分则是5%的销售提成。据了解,ECOSS目前能提供的服务包括购物车建站、货源分销、渠道管理软件、在线推广、在线收付、全球物流和仓储等。目前除了海外营销和支付业务引入了第三方服务商外,ECOSS的其他业务都由递四方自己提供。未来除了仓储物流等递四方的核心业务外,其他业务都会陆续开放给第三方服务商。目标实现快速转型人才是瓶颈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递四方旗下,除了主营业务4PX速递外,还包括建站服务平台美赞拓,渠道拓展平台美胜商、货源分销平台借卖网等,但此前都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冉涛透露,随着今年5月份,直属集团本部ECOSS业务中心成立,递四方开始从流程上对旗下业务进行整合,并通过项目制的方式来调动所有资源,推动代运营业务。而递四方在ECOSS业务开始以来的三个月,也遇到了一些转型之痛。冉涛指出,最主要的困难在于运营人员对于行业了解深度的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去解决。此外,客户对于递四方是仓储物流服务商的固有印象也可能会对ECOSS业务的拓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冉涛表示,未来两年,公司发展的最重心将放在ECOSS业务的培育和拓展上,公司希望能在明后年快速实现从仓配服务商到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
昨日(9月5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印发通知。明确到2018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要达到82,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交易额突破20万亿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对中国电商市场的调研分析,未来5年B2B交易额突破20万亿是可行的。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人士也表示,B2B是传统企业转型与发展的大势。但目前国内现有的B2B平台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还处在从发布信息到在线交易的转型之中。未来几年,随着B2B交易平台的完善,交易额及增速将比现在要高。在钢铁行业不景气、传统钢贸商纷纷陷入资金链困境时,上海华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线上销售却订单不断。其线上销售额目前已上升到销售总额的10%左右。此前,钢贸商传统的开拓终端客户方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线上交易随时接待询盘,能快速达成有效成交。”华虎集团负责人说。像华虎集团这样选择线上交易的传统企业,今年上半年已经突破了1800万户。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15.25%;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受益于企业电子商务规模的拓展,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营收规模达93.8亿元,同比增长25.9%。福建洛驰集团董事长陈英洪一直想要将信息化引入企业。“传统企业数据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他认为第三方平台功能比较单一,还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目前跟线下企业还处在碰撞期。“现在第三方B2B服务商在从信息发布向在线交易转变。”张周平说,价格透明度也是B2B的挑战之一。“B2B的盈利模式和功能还有待完善”。虽然有诸多不完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计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10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将突破7万亿元。按照这样的速度,未来5年,B2B交易额完全有可能突破20万亿元。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5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顺丰速运于日前正式启动服装供应链解决方案,并将“快时尚”作为首选切入领域。顺丰官方表示,其快时尚服装供应链,将覆盖顺丰快递4000多个自有网点,为企业客户提供电子商务(B2C)、零售(D2R)等多种专业仓储,支持门店循环补货配送、代收货款、垫付货款、逾限退费等多样化的增值服务,解决客户个性需求。在配送上,顺丰将1小时上门提货服务延伸至供应链物流。无论是退换货还是门店调货,客户只需向顺丰下单,即可1小时内完成提货要求。快时尚服装行业具有产品生产大规模、小批量、多款式、周期短、周转快、季节性强等特点,能否提高周转,降低库存,除了取决于借助物流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配送网络和丰富的运送经验,还需要更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此,顺丰在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运营中,还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信息化基础能力。首先,在系统支持上,无论管易、百胜在内的企业ERP,抑或各电商后台系统,均可直接与顺丰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实时传递,为商家、买家提供全程物流信息,掌握订单路由状态。另一方面,顺丰自主研发的系统,全面覆盖库存控制、退货管理、订单查询、配送管理、代收货款、费用结算等各个环节,从而提升作业效率。此外,其WMS系统可随时查看各仓库存,方便调拔,减轻渠道管理压力;同时,可依据电商及门店不同的拣货策略,快速完成出货。今年5月份,一起惠返利网曾获悉,顺丰速运有意涉足供应链物流,并通过智联招聘等第三方,公开招聘供应链总监和物流总监的岗位。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服饰行业外,顺丰还将陆续介入3C、电商、医药、制造业等多个行业解决方案。
【一起惠返利网讯】8月29日消息,在结束与京东商城合作约3个月后,医药B2C“好药师”日前高调对外宣布了其未来的战略布局和业绩规划。从好药师公布的相关战略来看,其未来将作为九州通集团旗下电商主力,与九州通另外两个电商平台“九州通医药网”和“去买药网”全面整合,成为一个大健康平台。而在业绩方面,好药师方面称,将在2015年实现年营收20亿元。整合三大电商平台除了此前颇受外界关注的好药师网上药店,九州通集团旗下其实还有另外两个电商平台:一个是B2B平台“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一个是处方药导购平台“去买药网”。九州通集团总经理龚翼华透露,好药师网上药店2012年销售额达8000万,而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在2012年的总销售额达11亿元。据他介绍,未来九州通旗下三个电商网站将全面整合,实现订单的统一处理和后台ERP系统的统一。未来,处方药O2O导购平台“去买药网”将把线上消费者引导到好药师的B2C平台或者线下药房;而B2B平台则能为线下药房进行无缝补货。最终,九州通企图搭建一个融合线上、线下的“大健康平台”。启动门店配送策略而在物流配送方面,好药师方面透露,未来将采取门店自提和门店配送两种方式:消费者愿意到附近门店自提商品的,可以自行提货,不愿意自提的消费者,则将由好药师方面调度门店进行配送。这种配送方式与此前京东好药师公布的配送策略不谋而合。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好药师目前的配送基本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完成。其中包括顺丰、韵达等快递企业,也包括京东商城的物流系统。龚翼华表示,医药电商有两大瓶颈:在前端,消费者有获得药品选购指导方面的需求;在后端,消费者对药品送达的时效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新版GSP标准发布后,“国家队”医药电商的物流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提高了医药电商的门槛。与京东并非“一刀两断”虽然九州通收回京东手上所有好药师的股权,但好药师与京东商城未来并非“井水不犯河水”,二者依然以合作者的姿态保持着常态业务联系。一方面,好药师在京东开放平台有独立店铺,相当一部分的保健产品在京东出售。根据好药师CMO李彩芬提供的相关数据,好药师2013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中,有将近87%来自于平台销售,而这些平台中,京东自然是一个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目前好药师依然有部分物流和配送由京东商城的物流体系负责。当然,在未来的医药电商格局中,好药师网上药店和京东即将上线的“京东医药城”必然也将是会展开角逐的竞争对手。公开资料显示,好药师网上药店在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额为7900多万,201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6129万元。九州通集团总经理龚翼华称,好药师计划将在2015年实现销售额20亿,而这一数字超过了2012年整个中国医药B2C的总交易额。很明显,在与京东“分手”之后,好药师想证明自己能够自力更生。失去京东这棵流量大树之后,好药师正在尝试建立强势的品牌和寻求更有效的老客户维护之道。
8月26日,国美在线的快消节促销活动悄然上线。据了解,首期上线的快消品合作的品牌商家超2万家。线下,全新的国美在线武汉物流仓储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前期筹备当中。这个时候上线快消商品,相比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同行足足晚了一年多,此刻转向大百货的国美在线会不会有点晚了?国美在线副总裁彭亮并不这样认为,“就电商行业而言,在大数据时代,除了开发新客户,更多的是要增强现有用户的粘性。家电3C产品客户的数据收集显得过于单一,而快消百货品类则可以让我们客户的数据显得更加立体。”彭亮认为,现在大家在大百货的进度上其实都处在初级阶段,“相比较刚刚开放平台的京东商城,以及即将开放平台的苏宁易购,国美在线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开放了平台。在大策略上,国美在线其实走在了前面。”彭亮表示,目前,第三方店铺已有4000余家,年底将会达12000家,开放平台的比例已占整体15%。受线上平台开放的需求,线下物流仓储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据彭亮透露,除了已经建成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仓储中心,今年年内还将在武汉、西安、沈阳新建三个仓储中心,专为国美线上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国美在线的武汉仓储中心项目已经锁定在东湖高新开发区,预计占地面积500亩,相当于目前国美电器在武汉东西湖物流仓储面积的10倍,离光谷广场只有十分钟车程。该仓储中心还附设华中地区结算中心。“除此之外,国美在线可能还会开设一个叫‘假日货仓’的新型线下业态,和奥特莱斯模式有一点类似,算是一个大型的工厂折扣店吧。”据彭亮介绍,武汉仓储中心建成后,将辐射湖北周边省份,使得这部分区域的配送时间大大缩短。
虽然拥有令无数广告主羡慕的高质量用户数据和巨大的网站流量,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亚马逊还是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商品销售上,广告只是作为自身业务的补充可有可无的存在。不过最近两年,亚马逊对广告这种不屑的态度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沉睡的巨人”正在苏醒,慢慢对外界显露其在广告方面的野心。一、发展迅速的广告业务根据eMarketer最新发布的数字显示,亚马逊2013年的广告收入(扣除流量购买成本)将达到8.35亿美金,较之2012年的6.10亿美金增长45.51%,预计这种高速增长仍将持续。eMarketer预计目前亚马逊广告收入的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搜索广告,即在搜索结果内或旁边显示的广告。当然来自于亚马逊家族网站的广告收入也占到相当一部分。从地区来看,美国是亚马逊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eMarketer预计亚马逊2012年来自于美国市场的广告收入为4.5亿美金,占比高达74%。2013年这一数字将增长46.8%达到6.6亿美金,2015年预计将达到11亿美金。尽管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增长迅速,但是相比集团2012年610亿美金的销售收入而言占比仍然很低,与美国主要的互联网广告主Google、Facebook、Yahoo以及美国在线(Aol)相比也差距很大。但是在互联网广告领域亚马逊毕竟刚刚起步,他所拥有的数亿用户的购物数据是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大概在6年前亚马逊开始通过官方网站以及附属网站售卖广告,主要是来自于品牌厂商和卖家的促销广告或品牌广告,目前亚马逊的大部分广告收入也是来自于此。2012年10月,亚马逊发布了全新的广告形式AmazonMediaGroup,这是亚马逊广告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亚马逊真正的开始考虑拓展这一业务。二、不断丰富的广告产品仔细梳理一下,亚马逊还是有很多广告产品提供给商家的,不过好几种产品也是去年才开始。目前亚马逊提供的广告产品分为6大类型,其中亚马逊及附属网站上的广告业务、移动广告业务、Kindle上的广告业务、站外广告业务属于AmazonMediaGroup。1、亚马逊及其附属网站上的广告业务亚马逊在其主站及附属网站上提供广告服务。基于18年的数据积累和不断优化,亚马逊的个性化推荐技术闻名业界。现在亚马逊将这些数据和技术的积累应用到广告领域,希望凭借对消费者的理解和先进的技术实力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提升消费者购物的效率和体验。Amazon.com:亚马逊的官方网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网站之一,目前拥有超多2亿的活跃用户和每个月1.5亿的独立访客。广告主可以在搜索页面、顾客评论页面、购物车页面等地方展示广告,也可以通过优惠券推送或者嵌入视频的方式投放广告。Quidsi:Quidsi是全美最大的在线尿布及其他婴儿用品零售商,被亚马逊斥资5.45亿美元收购。Quidsi拥有并运营Diapers.com,Soap.com,BeautyBar.com,Wag.com,YoYo.com,Casa.com,Vine.com,AfterSchool.com以及Bookworm.com等站点。IMDB:IMDb是一个关于电影演员、电影、电视节目、电视明星、电子游戏和电影制作的在线数据库。每天都有数百万的用户到IMDB上查看相关的娱乐信息。DPReview:DPReview是一个面向全球消费者的数码产品社区,提供关于数码产品最新、最全以及最权威的评测。2、亚马逊移动广告业务2012年底,亚马逊建立了一个移动广告联盟网络,目前该网络的广告已经可以在KindleFire,Android以及iOS(iPhone、iPad)上的应用中显示广告。亚马逊的移动广告联盟网络同样利用了亚马逊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和精准化的顾客定位技术,以实现广告投放效率的最大化。该广告平台采用CPM和CPC两种计价方式。2013年3月初,亚马逊发布了移动广告API,允许开发者在应用内投放显示广告,并可以和其他广告网络同时嵌入应用当中,广告内容将来自亚马逊和其他广告主。亚马逊还表示,其广告网络能够为开发者带来“有竞争力的CPM”,目前该项目只面向美国开放。值得注意的是描述中的“其他广告主”,可见亚马逊打造移动广告网络的决心。3、Kindle上的广告亚马逊相继在2011年4月和2012年9月相继为旗下流行的电子阅读器Kindle和平板电脑KindleFire引入广告补贴模式,内置了“特别优惠”弹出窗口、Home页面和屏保页面的展示广告。comScore的调研数字显示亚马逊Kindle设备的屏保广告将广告主品牌的知名度平均提升了19%,效果是一般展示广告的4倍多,但是成本仅为其他线上展示广告的1/5。4、亚马逊站外广告无论是在亚马逊网站,还是Kindle上的广告投放方式都颇为传统,这个过程通常是广告主与亚马逊的销售代理讨论广告的目标群和投放方式,然后确定购买,由亚马逊在自己的网站上执行并反馈相应的结果。据一些媒体报道,亚马逊从2010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尝试在其他网站上发布广告。2012年年中,亚马逊正式将这种第三方的广告业务命名为亚马逊广告平台(AmazonAdvertisingPlatform,简称“APP”)。至此,这一运行两年多的业务正式浮出水面。亚马逊称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数千个网站显上示广告。据媒体报道,亚马逊会通过网站出版商或广告交易机构购买广告位,然后利用自己研发的技术,在这些广告位上投放实时广告。亚马逊称第一天里这种广告所实现的用户覆盖率是仅在亚马逊网站上投放广告的近4倍。5、亚马逊产品广告(AmazonProductAds)AmazonProductAds是亚马逊在2008年发布的广告服务,不过当时并没有大力推广。2011年的圣诞购物季,AmazonProductAds获得了极大的关注,逐渐成为部分零售商的一种重要网络销售渠道。AmazonProductAds允许广告主通过在亚马逊上的广告将消费者引流到自己的网站上实现销售,亚马逊根据不同的产品品类按照每次点击收取佣金。具体而言就是消费者点击亚马逊网站上广告主产品的图片或文字描述时,会弹出一个带有广告主网站链接按钮的详细产品介绍页面,从而将消费者引到广告主的网站上进行购买。通过这种方式,亚马逊不仅获得了广告收益,也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产品品类。6、亚马逊本地广告(AmazonLocal)2011年6月,亚马逊推出了针对本地服务市场的团购业务AmazonLocal,AmazonLocal和亚马逊全站打通,每天通过邮件向附近的消费者发送优惠信息,商家按照CPS的方式付费。三、基于海量用户数据,面向全网实时竞价的新一代广告产品上文中提到,亚马逊在六年前已经开始在自己拥有的网站上售卖广告,最近则发展到了Kindle阅读器和平板电脑上,但是这种传统的广告形式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首先,由于亚马逊拥有的网站及广告位置有限,这种广告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想象空间不大,仅是电商业务的补充;其次,这种广告业务仅是在亚马逊站内开展,对其他广告巨头的影响较小。但是亚马逊接连推出的AmazonAdvertisingPlatform和AmazonMobileAdNetwork足以说明广告战略在亚马逊内部已经全新升级了,并不只是局限于内部资源和站内的广告售卖,而是希望涉足更广阔的网络广告市场。这是一块更大的市场,必然会侵蚀到现有巨头的利益,而亚马逊也有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因此引起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亚马逊的一位女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利用亚马逊世界级的个性化推荐技术、无以伦比的用户数据和互动视频内容,努力构建新一代的广告产品。”而这种新一代的广告产品就是基于强大需求方平台(DSP)的实时竞价(RTB)广告模式,实现真正基于用户兴趣的广告呈现方式。RTB(RealTimeBidding,实时竞价)是在每一个广告展示曝光的基础上进行竞价,就是为每一个出现的PV进行一次展现竞价,出价高的广告将会被这个PV看到。与传统的广告模式相比,RTB购买的是受众而不是广告位。如果事先知道了这个受众的兴趣爱好,那么据此去实时的投放广告无疑会获得最好的回报。在RTB模式下,流量和点击率将不再是重要的衡量方式,用户看到广告之后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RTB代表着一种更加合理、更有效率、也更先进的广告投放方式,是未来广告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广告模式通常的流程是这样的:某个网站提供实时竞价(RTB)的广告位,当一个用户访问该网站时,网站会自动收集用户的cookies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给广告交易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再转发给所有接入进来的DSP,收到通知的DSP将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数据库中用户的信息进行比对,确认用户的身份、属性以及爱好,然后根据相应的广告投放需求去进行竞价。RTB模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对用户信息的了解和精准定位,在海量用户中寻找他们的特点或个性化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和画像,然后将其与不同类型的广告进行匹配。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如果显示的广告与用户的兴趣爱好或者需求相吻合,那么广告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谷歌认为展示广告的市场规模会从现在的200亿美金扩张到2015年的500亿美金,其中50%以上的展示广告将通过RTB模式完成。据监测机构IDC预计,到2015年,基于RTB的展示型广告数额将实现飞跃发展,其中美国市场将增长71%、德国增长99%、法国增长103%、英国增长114%。对于亚马逊来说,过去18年间,它追踪了成千上亿网购用户在亚马逊网站上的浏览、搜索以及购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而且开发了强大的推荐算法,亚马逊利用这些算法为消费者推荐了很多适合的商品,这是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现在亚马逊可以轻易地将这些优势移植到网络广告领域,打造基于海量用户购物数据的强大的实时广告竞价产品,为广告主将广告在合适的网站、合适的时间展现给合适的消费者。当亚马逊的用户访问某个网站时,亚马逊的数据可以帮助确认此人来自哪里,最近在亚马逊上购买了什么商品,比如纸尿布。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在这个网站的广告位上投放母婴产品的促销信息或许是最合适的。相较其他DSP,亚马逊拥有消费者的购买信息,这种信息相比单纯的cookies无疑更有价值。因此,这种基于背后强大数据和技术实力支撑的实时竞价广告产品一定会吸引非常多的广告主,前景看好。今天当我们浏览网页时,看到的大多数是基于亚马逊数据的亚马逊的广告,但是未来也许就会有非常多的机会看到基于亚马逊数据的可口可乐的广告。附原文链接:http://www.tmtpost.com/59563.html
8月21日,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3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报告发布了“2013年(上)中国网络购物十大被投诉网站”。数据显示,2013年(上),在全国数万家网络购物网站中,淘宝网/天猫(主要是C2C集市卖家及商城部分品牌卖家)、腾讯电商(包括拍拍网、QQ网购、易迅网)、国美在线、凡客诚品(包括凡客自营电商部分以及V+商城)、库巴网、当当网、1号店、唯品会、走秀网、新蛋中国,均入选“2013年(上)中国网络购物十大被投诉网站”。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姚小娟律师认为消费者在遇到网络购物纠纷时,可通过如下方式维权:首先,保存交易记录。网络交易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不论是网络平台介入调解还是启动司法程序。其次,合理利用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网络交易平台一般都制定了投诉、调解等处理规程。作为买家,如果在网络交易中发生纠纷,首先寻求帮助的网络平台。第三,委托专业的律师。如果网络纠纷必须要启动诉讼,还是建议委托专业的律师。这是因为网络交易涉及新技术,甚至还涉及新事物(如虚拟财产),所以聘请一位专业的律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月23日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正在整合集团资源,有意全力进军O2O市场,试图再造另一“大淘宝”。该人士称,阿里O2O目前已召集销售、营销及运营各方面力量,组建统一团队,并由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亲自挂帅。首批将落地的城市共计15个,包括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西安、重庆、郑州、成都、厦门、青岛、长沙。该消息尚未得到阿里巴巴方面证实。小编联系到阿里公关部门,对方表示不予置评。不过,阿里巴巴对于本地生活市场,以及O2O领域始终虎视眈眈。从最早的融合口碑网,到最近阶段推出淘宝点点、收购高德地图等一系列app产品,其整合线上线下消费市场的野心已十分明显。今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重新进行组织构架调整,单独成立了淘宝生活事业部。事后,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曾强调,本地生活领域是“五六点钟的太阳”,足以再造一个淘宝。而今年7月份,新一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在接受港媒采访时也透露,阿里巴巴已做好上市准备,未来融资将用于收购,收购对象主要为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即O2O。上述消息人士指出,鉴于淘宝、天猫的网上零售将在未来恐遭遇增长瓶颈,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汇集吃喝玩乐的本地化生活市场已经进入高增长阶段,阿里向O2O市场倾斜的战略必要性凸显。即使是在购物消费领域,目前的淘宝模式也同样有难以支撑的短板。譬如在家居、建材、农产品、生鲜等类目,均需要很强的实体体验和线下操作。因此,无论是消费流程还是支付闭环,均对阿里巴巴现有商业模式提出重大挑战。据悉,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有望将协同线下门店及专柜进行联合大促,从而拉升传统零售市场的整体业绩。此外,阿里巴巴的O2O之路也并非没有阻挠。首先,微信等各类移动产品的成功问市,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网购人群对淘宝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在本地生活方面,微信微生活对O2O的率先尝试,以及线下扫码、微信支付的横空出世,也成为竞争对手的拦路虎。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尚未打造出足够撼动业界的产品,能够占据O2O的市场入口。其正在极力描绘的O2O版图更多通过收并购的形式去搭建。“但阿里巴巴只是通过收购打造了一个本地生活的链条,还缺少一个真正的平台。”业内人士向亿邦动力网指出,将各类本地生活应用及产品汇集到一起,并打通各个应用之间的接口、功能,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也更符合阿里的一贯商业思路。横亘在阿里巴巴面前的另一道屏障或许来自其“地推”的能力。此前,亿邦动力网在与某第三方服务商沟通时,对方曾对此表示看衰。“一家家去和线下餐馆、院线、酒店去交涉,并非阿里擅长,这些苦力活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