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线上线下>文章列表
线上线下
8月16日,京东集团正式公布了2018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其中净收入1223亿元人民币(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当季净收入创新高;净服务收入为118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0%;归属于京东集团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9.765亿元人民币,下滑至4.781亿元人民币。利润下滑引来种种猜测,但需要看到的是,今年二季度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为27.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9.8%,对其提出的“零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占了大头,这也是利润下滑的首要因素。事实上,对技术加大投入,通过技术改造零售市场已经成为京东的战略方向。在京东对外公布的三条增长曲线中,以3C、家电等业务构成的第一条增长曲线是京东的基本盘,京东当下的立身之本依旧牢挂于此;以大客户以及生鲜等新兴业务构成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决定了京东在零售市场的渗透度,方向是将京东培育成一个受信任和受欢迎的合作伙伴;而以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门店科技等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压轴的第三条曲线,则决定着京东在未来零售生态中最为关键的想象空间。四个关键词和四大缺失去年7月,京东CTO张晨首次对外详细阐释了京东“RaaS”战略,即RetailasaService(零售即服务)。张晨称,未来京东将成为一个开放、赋能的平台,向全社会分享京东从运营、营销到商品、到仓库、配送、客服、金融、大数据、无人机、无人车等基础设施中的能力。在京东看来,随着零售基础设施的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在未来的“无界零售”图景里,零售基础设施是串联起消费变化和技术更新的重要载体。2017年下半年,京东成立了无界零售赋能事业部,主要是整合集京东在各版块的能力,形成行业化的解决方案,向下输出赋能品牌商和服务商。这一动作有四个关键词:①全域。京东将通过一套系统管理全域的营销和销售,包括货品的管理,且能与微信生态强绑定;②全链条。京东的重点在后端,腾讯的强项在前端。准确地说,京东的强项在中台和后端供应链的能力,因此它有能力端出全链条的的解决方案。未来零售的驱动力是场景化而非品类化的,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可以补足门店欠缺部位,助其构造全品类的场景化空间。③架构开放。京东认为,平台就应该做平台的事情。很多在端上的能力,包括在项目实施上的能力,满足定制化需求的能力,依然要通过合作伙伴来实现。因此,整个京东的架构是一个开放的设计。④分布式部署。无界零售是一整套系统,上来就全面强推,结果恐怕只能适得其反。因此,京东将能力分布释放,先疏漏补缺打实地基,再来个春秋万载,一统江湖。如今,京东步伐已经从自有生态交易域走向更多的交易域,试着通过无界零售,把品牌在官方的旗舰店、数字化以后的品牌线下门店和微信域里的声音全部串在一起。在这一演化的过程中,渠道的割裂要被打破,交易场景的限制要被打破,线上线下的数据要被打通。前端形成一盘人,后端形成一盘货,把一盘人和一盘货留在一起,促使营销和商品周转的进一步精准化。今年6月,京东与曲美家居联手打造的“曲美京东之家”开门迎客,为了一探无界零售在供应链整合、大数据选品及黑科技加持三方面的赋能及其可能带来的新消费体验,旗下高端学习组织马蹄社带领数十位一线品牌电商操盘手高管汇聚北京,于8月13日探访了“曲美京东之家”和京东总部,体验并感知了京东对无界零售最新的定位和理解。在游学中,了解到,京东眼中的线下门店有着如下四大缺失:一是消费者的信息缺失。老话说“眼见为实”,但在下单决策前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今天,现场体验依然只能提供一个维度的信息,消费者开始更在意这件消费品在舆论和专业领域的认知。一把椅子,如果不说它是用榫卯结构做的,消费者会觉得卖8000元太贵了;在线下看到一个手机,消费者不知道它的性能、配置、卖点究竟是什么……他们更关心的数据是:这个商品有多少人买过了?好评率是多少?真实评价信息有多少?有没有它的商品详情和使用的视频?……曲美京东之家使用了电子价签,这是补充信息缺失能做的第一步。电子价签上既可以看到动态价格,也可以看到好评率,还可以看到对它的文字评价等等。AR试衣镜则可以让消费者提前感知衣服的上身情况。消费者接触了更丰富的信息,间接上能带来更高的转化。二是全局数据缺失。在消费者端,消费者的基本属性(性别、年龄等)、喜好、习惯、会员匹配等是基本数据;在商品端,单品的被关注度、购买率、商品购买组合、库存等是基本数据,而在场景端,消费者的动线/轨迹、区域热力分析、店面排布及陈列规划等是基本数据。将三者全面数字化并统而合一,才能释放数据真实的张力。曲美京东之家应用的传感矩阵和祖冲之平台,就是一套全局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从城市商圈到线下三公里的客群情况分析、周边业态的情况分析、周边15米人群的情况,一直到店门口经过人的情况──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多大年龄、多少数目──等等,可以做到全面的覆盖。京东旗下生活家居自有品牌“京造”有37个商品装了Take设备,后台可以看到这些商品被拿取了多少次,播放了多少次,通过层层维度体现整体数据。如果铺设的维度足够高,可以告诉运营人员每件商品的单品点击率是多少,到最后的支付、评价等等,将数据资源的作用放到最大。三是空间缺失。线下店空间再大,终究有一堵墙,一个物理边界,这道边界是无法无限扩展的。这也直接导致单店的SKU和流量有一个阈值,此后再提高效率不过是徒增成本。虚拟货架技术则成为了线下店很好的补充:既有现货可以让消费者感知货品的质感,产生品牌认同,亦可以把整个品牌旗舰店搬到店内,增加下单选择,促进转化。四是系统化工具的缺失。这是目前所有高举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大旗的平台也好,第三方服务商也罢都在做的事情,一切逻辑到最后都需要落地成真实可操控的工具系统,但没有底层逻辑就无法构筑操作系统。实际上,不仅是线下门店有着种种缺失,线上也有着包括交互、感知、可控的速度、信任在内的种种缺失。来自京东无界零售事业部的决策者表示:未来零售是从人、货、场的分割最终走向到店到家一体化、数据服务一体化、科技信息一体化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这名决策者认为,在铺天盖地的一体化进程中,京东的优势是趋同和求异。趋同来看,大家在做的京东都在做;求异来看,京东有微信、京东有自己的物流和价值供应链、京东的京X计划正如火如荼……一切一体化,都是在线上与线下间取长补短,力求增长,一切能够提高一体化运转效率的尝试,在当下都值得试错和鼓励。无界零售的数字化:知人知货知场京东集团数据业务创新方向总监陈宇透露,京东无界零售的行业解决方案在知人、知货和知场三个需求维度都有着明确的洞察,也都给出了当下称得上高效的方案。知人方面,京东的方案应用了相对成本比较低客流罗盘,实时监控客流数据。通过分析用户年龄和性别等属性,形成流量转化模型,为线下精细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如果消费者注册了京东或关联门店的VIP用户,可以实现1:50万人脸识别,并做到覆盖周边小区,线上和线下也就此通过人脸产生了关联,数据得以打通;在多屏互动时,由于有人的数据积累,这些屏盲目轮播信息或图片,而能够根据站在屏前的独立个体做到精准的营销触达;在曲美京东之家,当用户拿起的商品,屏幕显示出这个商品的信息,后台也在同步捕捉从商品到用户的选择、用户购买的全过程数据。通过大量的门店数据积累,京东能够得出各个行业、各个门店乃至门店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为品牌或门店提供用户线下购物决策的逻辑和关键点;智能结算台和智能货柜,在把商品数字化的基础上,同步留存了所有的用户交互行为,不管是购物还是犹豫的过程,都可以搭建额外的触达和转化。智能终端通过算法准确绑定用户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知人”环节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智能贩售终端已经体现了“知人”和“知货”的交叉,更单纯的“知货”则体现在对货柜的洞察:通过摄像头分析商品拜访位置,缺货状况,不同品牌之间的商品变化等等,都能为传统零售带来更具穿透性的结论支持。一个货架只需要不超过300块钱的成本,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相关分析。知场方面,如上文“全局数据缺失”中所述,曲美使用的祖冲之系统可以对从城市商圈到线下三公里的客群情况分析、周边业态的情况分析、周边15米人群的情况分析,一直到店门口经过人的情况分析做到全覆盖,获取完整的周边人群画像。今天,数据正在加速成为零售业的石油,算法的门槛在不断下降,但数据的门槛在不断上升。而每一种数据和算法的独特性和迭代的优势,都强相关于其所在的场景。但线下场景数据采集和线上全然不同,如何能够把数据和用户,包括和商家的用户变得可控,在商业上走通逻辑,成为技术面的最大挑战,这也是京东在算法端的优势。陈宇透露,在实际合作过程中,许多线下商家非常强调数据主权,京东在和线下各种行业伙伴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从技术源头做到尊重数据主权,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让合作伙伴充分享受到数据带来的收益。他打趣道:“京东讲求的是盟国策略,而不是帝国策略。”京东集团副总裁、无界零售事业部总裁林琛指出,无界零售也好,智慧零售、新零售也罢,核心其实就是传统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因此,改造从最开始就应该是最极致的,不用过于关心成本的问题,因为技术成本会随着部署规模的扩大迅速下降。林琛认为,在端这一侧,品牌和商家要做的其实只有两件事情:高体验和数字化。京东提供全局性的门店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商家对自己零售端的定义,以及在这个端里至关重要的需要数字化和可触达、可运营的点是什么。以曲美京东之家为例,改造的核心点是品类的拓充。曲美过去的模式是用品类来驱动的,被叫做品类杀手,同类的还有家电城、眼镜城等等,用品类驱动用户不远千里到店消费。到今天,端的价值已经很难按照品类去做了。以曲美为例,家居做得很好,但已经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驱动用户不远千里到店里来,出路是营造一种场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对于曲美来说,以最小的成本──基于他的用户的生活方式为定位──去扩展定位的方式就是跟京东合作,通过京东的全品类赋能,共同形成一个购物领域的场景包围。林琛预测,未来类似的综合店将越来越多。过去在中国做零售,每个地区都有一块特别好的自留地:河北的零售商,做得再好也越不过河北界,在四川、成都做得好的零售商也进不了重庆,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成本模型的考量。在原来传统零售里,一些区域化的因素占比是非常高的。在向未来零售迁徙的过程中,区域化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如果通过无界零售或其他的解决方案让在其他方面的提效可以弥补区域化成本的差异时,就会快速迎来一波整合的浪潮。对于品牌和零售商来说,这是一个机会点,也是一个危机点。各种零售解决方案并非万能的解药,真正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才能谈得上去选择什么。希望,通过阐释京东在无界零售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能让我们的读者管中窥豹,与己印证,在智能商业大潮来临之时搭上快车,避免流亡于时光。
一起惠2018-08-22 10:47:37288 次
如今,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正在逐渐走出国门。包括匹克、361度、李宁、江南布衣等运动服饰品牌早早的就将眼光放到了海外市场。今年,李宁和太平鸟的一波国潮席卷了国内外大江南北,进一步给民族品牌进军海外提振了信心。其实,从去年到今年,包括海澜之家、森马、MJstyle、波司登等国内服饰品牌纷纷发力海外市场,出海开店。同时,太平鸟也把出海提上了日程。为此,《联商网》特盘点部分知名服饰运动品牌的“出海”之路,了解他们的海外扩张情况,对于已经开出海外门店的品牌,我们也来回顾一下,它们各自的门店都长什么样?MJstyle日本首店选址:日本千叶县永旺幕张新都心开业时间:2018年6月28日6月28日,日本首家MJstyle开业,位于日本最主要的国门之一——千叶县的永旺幕张新都心之中。未来,MJstyle将依靠与日本大型跨国零售集团永旺株式会社建立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以这家门店为核心,辐射至日本全国各个地区。在未来的几年,MJstyle计划于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开设门店,加速全球化扩张。据了解,上半年,MJstyle新店主要位于华东区域,共有12家新店,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等地,进驻南京万达茂、静安大融城、海宁爱琴海等新开业的购物中心。第二大区域是华北区10家,分布在河北、天津、山西等地。华南6家新店全部位于广东省,进驻深圳深业上城、阳江东汇城等购物中心。剩余新店位于西北、华中、西南、东北,分别有3家、2家、2家、1家门店。从城市分布来看,上半年MJstyle在一线城市仅新开4家门店,占比11%,其中上海1家、广州1家、深圳2家。这是受市场环境影响,一线发达城市快时尚行业已相对饱和,因此包括MJstyle在内的快时尚品牌在该区域扩张均相对谨慎。波司登伦敦旗舰店选址:英国伦敦南莫尔顿街18号开业时间:预计2018年9月在销声匿迹了一年半之后,波司登宣布将于今年9月重启伦敦旗舰店。同时,波司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高德康表示,2018年集团将对“波司登”主品牌进行品牌重塑,发力羽绒服主业,砍掉波司登男装、居家、童装等非羽绒业务,未来三年关闭70%至80%的非营利门店。2012年,波司登在伦敦中心Mayfair区开出首店,这是波司登在海外布局的第一家门店,被视为该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标志,也令波司登成为最早一批征战国际市场的国内服饰品牌。不过在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波司登于2017年2月关闭了这家英国唯一门店及官网,标志着这家曾经一度称霸中国的羽绒服集团的海外扩张计划搁浅。在海外市场,波司登主品牌通过品牌升级,用羽绒核心业务提升品牌知名度。去年,波司登更换了沿用多年的产品商标,新商标在外形上保留并突出原有的翅膀图案,但放大了英文名字,使整体设计更为时尚、简洁、清晰和国际化。集团称更换品牌商标是重塑的重要一步。海澜之家新加坡首店选址:新加坡大型商场SuntecCityMall开业时间:2018年5月18日5月18日,经营面积为350平米的海澜之家HLA新加坡首店在SuntecCityMall开业。门店整体设计风格简约,选用白色系作为主色调,辅以黑色和灰色。门头也一改以往中文字+英文的黄标形象,只显示白色的“HLA”字样。这也标志着海澜之家HLA作为中国国民品牌,进一步加快了海外市场拓展进程。其实,去年7月,海澜之家HLA就已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出首家海外门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其在马来西亚已拥有9家门店。今年海澜之家除了已进驻新加坡,还进入了泰国市场。未来3年内,其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继续攻城掠地,逐步实现以“新马泰”为起点,全面进军东南亚,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2017年,海澜之家新开门店1054家,关店505家,净增549家;截止2017年12月末,其门店总数5792家,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80%以上的县、市。其中,“海澜之家”品牌4503家,“爱居兔”品牌1050家,其他品牌239家。森马海外首店选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公园购物中心开业时间:2018年8月9日8月9日下午,森马首家海外店铺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公园购物中心正式开业,标志着森马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年初,森马成立了海外业务项目组,通过资源整合、梳理并完善业务流程,建立对外沟通、外贸合作,在多品牌及各个系统的支持下,成功拓展沙特市场,此次入驻利雅得公园购物中心亦是森马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立足国内,走出国门的重大举措,为森马品牌的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目前,森马品牌与M.A.Alabdulkarim&Co.Ltd.公司已达成战略发展共识,计划在2018年开设两家门店,同时该公司还与森马达成了未来五年的开店目标与采购计划。后期,森马还将陆续拓展中东、中亚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寻求与当地优质零售商、批发商建立合作关系,逐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声、蓄力。江南布衣选址: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994年创立于杭州的江南布衣,旗下目前包括八个品牌,即JNBY、CROQUIS(速写)、jnbybyJNBY、less、Pommedeterre(蓬马)、JNBYHOME、SAMO及REVERB,遍布国内一二线城市。江南布衣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的2018年上半财年业绩显示,期内,江南布衣销售额同比上涨26.22%至16.54亿元,零售渠道可比同店增长达10.3%,毛利润则同比增长22.75%至10.35亿元。净利润同则比大涨36.83%至3.12亿人民币,剔除对上财年中期不可比项目上市有关费用约1570万元后,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涨28%录逾2.43亿元。江南布衣自2004年起就进军国际市场,截至去年底,江南布衣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768家独立门店,其中在海外拥有80个销售点。据悉,2018财年江南布衣将开设200至250家零售门店,大部分位于内地二、三线城市,香港也将成为集团未来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安踏体育选址:新加坡FILA店(包括FILAKIDS独立店)8月14日,安踏(02020.HK)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安踏集团收益达到105.5亿元,同比增长44.1%;股东应占溢利增长34%至19.4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41.7%至26.89亿元,三者皆创新高。另外,毛利达到57.26亿元,同比增长54.6%,毛利率上升3.7个百分点至54.3%。按照目前态势,安踏2018年度业绩有望冲击200亿元大关,成为首家营收达到该水平的中国运动品牌。安踏目前大多数的商店仍是以街铺形式运营,同时在扩展大型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场的店铺布局,计划在优越地段以更大、更具吸引力的店铺取代面积较小、效益较低的店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新开334家门店,截至报告期末,安踏集团在全国共有9650家门店,较去年同期净增加183家门店。其中有1248家Fila门店,85家Descente门店,189家KolonSport门店,63家KingKow门店和81家Sprandi门店。安踏预计到2018年底,内地安踏店(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的总数目将达到9700至9800家。而内地、香港、澳门及新加坡FILA店(包括FILAKIDS独立店)的总数目将达到1300至1400家。DESCENTE品牌将渗透一二线城市,着重于优越地段开设门店。预计截至2018年底,DESCENTE在内地的门店数目有望达到100至110家,KINGKOW预计会有60-70家店铺,SPRANDI预计会有190-200家店铺,而KOLONSPORT预计会有200-210家店铺。目前,Fila的门店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未来将在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开店。李宁选址:美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法国等8月13日晚间,李宁(02331.HK)发布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公告,收入上升约17.9%至47.13亿元;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上升42%至2.69亿元;净利率由4.7%提高至5.7%;李宁方面表示,虽然新举措带来投入,运营效益仍维持。今年上半年,李宁品牌两次通过国际时装周活动展示产品力,赢得不俗的反馈和口碑。有网友点评,最近以来,李宁产品一改“老旧”传统风格,更趋于时尚化、潮流化。李宁方面也不无自豪地表示,公司尝试了不同的市场推广活动,参与了纽约、巴黎时装周,也增加了网络推广的开支,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及国产品牌在国际活动上的影响力。在海外资源获取及海外品牌运作方面,李宁一直都有部署,但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进军海外市场方面——包括在海外开设分店、分公司乃至研发中心——李宁确实走在了同行前面。据了解,从2000年起,李宁便开始进军美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法国等欧美市场,李宁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李宁的最终目标要做全球品牌”。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李宁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约为7364万元,和上年同期9146.8万元相比,降幅在19.5%左右。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李宁来自中国市场北部和南部的收入各自约为25.7亿和20.69亿元,占比各为54.5%和43.9%,合计在98.4%;而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占比不过1.6%而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61度选址:巴西、美国、欧洲、印尼等截止2017年12月31日,361度集团共开设5808间核心品牌门店,其中约80%为独立街铺。地区方面,约73.5%的门店位于中国三线或以下城市,而8.3%及18.2%的门店分别位于中国一线及二线城市。在国际市场方面,361度国际在期内已于巴西、美国、欧洲分别拥有1241个、1030个、378个出售361度产品的多品牌体育品牌专门店销售网点。目前欧洲涵盖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及瑞士等。同时,成功踏入新兴市场如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以色列及意大利。不过,财报数据显示,2016财年,361°海外业务销售额同比上涨80.54%,但仅占据总销售额的1.6%。2017财年,这一比例为1.7%——从销售层面看,其国际化进程稍显平淡。361度表示,未来也会继续挖掘及扩展至有增长潜力的国家,来推广国际版的产品。361度认为,国际业务于未来三至五年会日渐成为集团营业额贡献的重要来源。8月15日,361°宣布与印尼太阳百货展开合作,进一步推进品牌国际化。届时,361°将通过印尼太阳百货的实体和线上商店销售自家产品。今年8月,361°的产品将登陆太阳百货的15家门店,到2019年6月将全面登上全部155家门店的货架。与此同时,从2019年开始,太阳百货每年在印尼主要城市开设10家361°专卖店。太平鸟计划选址:东南亚、澳洲纽约时间2月7日,太平鸟首次将秀场搬到国际时尚之都——纽约。其在天猫与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合作开辟的纽约时装周首个“T-mallChinaDay(天猫中国日)”上,通过T台秀的形式发布PEACEBIRDMEN以及PEACEBIRDWOMEN的2018春夏系列。其实,太平鸟的战略布局中也有尝试海外营销的策略。而天猫中国日则作为一个催化,促成了在纽约的海外首次亮相。早在2013年,太平鸟就获得国际品牌MATERIALGIRL大中华区的经营权。要知道,MATERIALGIRL是美国时尚教母为其女儿创立的一个街头少女装品牌。为了学到国际化营运经验,提高太平鸟产品的设计力,同时推动品牌全球化,提升其在时尚领域的专业技能,获得国际时尚资源。2015年,太平鸟又入股法国高定品牌ALEXISMABILLE。对于未来,太平鸟将会把全球化的首站放在东南亚。“首先,体态上是亚洲人,会有很多相近;另外,东南亚整个市场情况还处在多年前中国的一个水平;它人口也够,所以我们是想未来有机会的话可能先从东南亚去尝试。”太平鸟品牌总监邹茜曾表示,这两年整个东南亚变成了全球的工厂。包括中国很多的供应链、整个系统都在往东南亚搬迁,它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针对于品牌们在出海新机遇下的种种表现,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孙裕隆认为:“随着近几年来国内服装市场的渠道结构更加丰富,线上线下布局越来越普遍,线下渠道效率的增长更加困难,线下渠道的拓展与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单店平效与品效很难突破,线下门店的经营难度与瓶颈越来越大。”在他看来,“在此背景下,寻求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市场进行渠道布局与尝试应该是一个新的增量机会,尤其是对高阶类服装品牌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对于国内中高端商务时尚、商务休闲类服装品牌而言,海外之路无论是东南亚还是欧美发达国家都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度。”毫无疑问,民族品牌要在海外站稳脚跟要质量更要市场。有多年海外扩张经验的匹克CEO许志华表示:“中国品牌要想成为国际品牌,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近路可走。”而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认为,品牌出海最需要的是人才,一需要懂新零售,二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背景。
一起惠2018-08-20 10:22:36403 次
消费便利性逐渐赢得咖啡消费者的青睐,星巴克一贯倡导的“第三空间”难以更好迎合消费者需求。同时,瑞幸等新兴咖啡品牌的迅速崛起使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加剧,星巴克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近9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近日,星巴克宣布,与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进行全方位深度战略合作,以期完成新零售战略布局。星巴克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全球销售增长11%,净收入达到63亿美元。然而,中国市场作为星巴克的运营重点,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从26.6%下降到19%,下降幅度达7.6%,这是近9年来该数据首次下降。同时,相对于全球同店销售增长1%的情况,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近日,星巴克宣布,与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似乎表明了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力挽狂澜的决心。二者的全方位深度战略合作主要体现在:(1)星巴克将开放其700万名付费会员的数据与阿里进行对接;(2)全面融入阿里的新零售战略,包含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3)携手打造全球最大新零售智慧门店。从二者的合作领域可以看出,星巴克期望通过此次合作来帮助自身完成新零售的战略及业务布局,以应对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变化及互联网咖啡快速崛起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互联网咖啡的快速崛起使星巴克颓势显现中国咖啡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消费便利性获得青睐从速溶咖啡到现磨咖啡,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及优化的商业模式,咖啡外送服务及无人化自助咖啡迎合了消费者对购买便利性的需求。在购买现调咖啡时,58.4%的消费者选择外卖渠道,17.5%的消费者选择在大楼的咖啡机处购买,二者之和达到75.9%。互联网咖啡的迅速崛起对星巴克造成销售压力消费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咖啡细分市场的出现,比如互联网咖啡外卖、无人化自助咖啡销售,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在星巴克与Costa等品牌咖啡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的前提下,这些新兴咖啡品牌的进入加剧了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1)瑞幸咖啡:快速进行线下门店布局,打通线上与线下瑞幸咖啡采用新零售的模式,全方位布局线上与线下,通过资本补贴的方式推进社交裂变式传播,利用明星经纪打造品牌形象,并将“质量好+价格合理+购买方便”作为产品卖点,以应对传统咖啡“价格高+不方便”的消费痛点,提升用户体验。线下方面,瑞幸咖啡运营8个月左右的时间,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门店布局809家,在核心城市实现高密度覆盖。并且瑞幸将门店属性弱化,设置提供“制造和配送”功能的动态“站点”,这些站点的面积、人员和机器配置会根据线上订单量等因素来调节,使得场景成本在动态变化中实现最小化。瑞幸线下门店所有订单交易都位于线上,员工只需专注进行客户引导和服务,运营效率得以提升。线上,用户在APP的交易行为对接后端的供应链、物流、财务管理系统,人、货、场的核心集中于数据上。瑞幸咖啡还建立起用户管理数据库,用100多组标签标记用户行为,从而获取到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这一新零售模式为瑞幸咖啡带来了用户的增长与流量的转化,在半年多的运营时间里,其服务用户已超过350万,销售杯量达到1800余万。由于瑞幸咖啡面向的消费群体是职场人士及年轻消费群体,与星巴克的消费群体定位一致,在当前市场存量有限的情况下,其线上及线下流量的增长势必会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为星巴克带来销售压力。(2)连咖啡:轻社交模式,线上流量大连咖啡通过建立电子形式的咖啡库,采用轻社交的方式,推进用户的共性裂变,促进咖啡品牌渗透到不同的社交圈,以便捷的外卖服务,来刷新咖啡的消费场景,并通过提高产品的迭代速度来创造持续的竞争力。在2017年双十二万能咖啡8小时返场当天,单日销售峰值更接近40万杯(含预付费进入咖啡库的储存饮品),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左右门店的单日销售量。今年4月初,连咖啡开通微信端小程序入口,3小时内完成了10万人拼团下单,首日访问量达300万,顺带为其服务号引流20万消费用户。截至2018年7月,连咖啡在营业门店200家,用户数量超300万,日均订单超过10万。瑞幸和连咖啡巨大的线上流量,让星巴克意识到线上市场的广阔性。并且,咖啡新零售公司可以通过线上获得更多消费者数据,用以指导业务开展、运营优化,而星巴克门店消费行为还未充分实现线上数据化,难以充分挖掘信息。同时,竞争对手的线上线下布局,正逐步培养起消费者在线上场景消费咖啡的习惯,这让突出强调“第三空间”的星巴克感受到了加快建设“第四空间”的必要性。▌与阿里巴巴进行战略合作,获取新零售元素依托饿了么、盒马,接入新零售配送体系今年9月开始,星巴克将在北京、上海开展饿了么试点外卖服务,并计划于年底前延伸到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2000多家门店。为提升用户体验,饿了么将升级外卖设备,并安排专属配送团队。通过从门店取货送外卖的方式,将利于星巴克获取线上流量并提升线下门店坪效。与此同时,星巴克还将与盒马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首家进驻盒马鲜生的品牌外送厨房——“外送星厨”,形成以盒马门店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体系。盒马鲜生有着较高的用户粘性和线上转化率,并且精准定位中高端年轻用户,这与星巴克的消费人群定位有较大的重叠,二者的合作有利于通过盒马渗透星巴克的消费者,并通过线上数据,获取到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使后期的会员服务、推荐体系及营销活动更加精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盒马鲜生的门店数量只有50家,短期内带给星巴克的增量有限。建立新零售智慧门店,打造星巴克“第四空间”星巴克和阿里巴巴还将联手开创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以作为星巴克的“第四空间”。双方将基于天猫新零售方案横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态系统的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实现全域消费场景下会员注册、权益兑换和服务场景的互联互通。未来线上门店入口还将与星巴克星享俱乐部会员系统连接,为每位会员个性化专属定制,最终实现“千人千店”的新体验。通过第四空间,阿里可以为星巴克进行线上导流,并提供线上积分、社交营销、支付等赋能,星巴克有望获得更多线上流量支持,将更多消费行为线上化,获得更多消费数据。同时,星巴克的品牌文化还可在线上实现全方位的延伸,相对于正在着力打造新品牌的竞争者,这是星巴克独特的竞争优势。▌星巴克能否将新零售元素融入血液,为自己造血?星巴克近10年在数字及技术方面的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阿里数字、技术的“排异”可能性。品牌优势有利于星巴克的粉丝群进行线上转化,从而推进星巴克新零售战略。近10年,星巴克不断优化数字和技术布局新零售战略的核心是基于技术和大数据重构实体商业。虽然是传统零售业,缺乏一定的互联网基因,但近10年来,星巴克在数字与技术方面不断优化布局。这些经验的积累,使得星巴克具备了接纳、吸收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的基础。品牌优势助力星巴克的粉丝群实现线上转化多年来形成的品牌文化和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使得星巴克与新兴的互联网咖啡相比,无需通过过多的资本补贴来获取用户,其品牌效应还将持续。2018年1月-3月《中国餐饮品牌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显示,星巴克的线上新媒体影响力在饮料品牌中排名首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优良的口碑,强大的线上新媒体影响力可帮助星巴克获取较多的线上流量,提升营销效果。▌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很关键竞争对手的线上、现下业务布局,使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受到了冲击,也让星巴克在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方面的决心更加坚定。虽然星巴克在品牌、供应链、门店数量、营销、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打造与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领先业界的优势,但是当前,星巴克若要在中国咖啡市场力挽狂澜,需要转换流量思维、打下扎实的新零售运营基础并能够独立应用数据技术而提供服务。可以预见的是,在与阿里进行战略合作后,会有不少星巴克粉丝的消费行为由线下转到线上,使星巴克得以分割部分线上市场。但具体成效还取决于星巴克对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与元素的引进与吸收程度。前期为补贴依赖型的瑞幸咖啡,能否靠咖啡品质、新的商业模式刺激增量市场的咖啡需求,逐步积淀起优质用户,建立起竞争壁垒,成为品牌依赖型的咖啡,还有待时间考验。连咖啡轻社交模式能否增强对流量粘性的控制也尤为重要,并且通过频繁的营销活动来保持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的做法,需要连咖啡对线上推广成本进行持续性的投入。这些新兴品牌能否形成独有的品牌文化,戳到消费者痛点,并且在保持文化底层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可持续性的消费文化,使得消费者能够认可并融入品牌的消费文化,也是能否建立起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起惠2018-08-20 10:02:36624 次
奢侈品市场正迎来全新的顾客,他们更年轻,更善变,米兰发布的新品,他们希望一周内就能在北京拿到,但同时,又不想放弃线下购物带来的尊贵感受。被称为“千禧一代”(20-34岁)的这些顾客带动了奢侈品市场的复兴,中国电商平台和世界奢侈品大厂也为迎合他们的需求而开始合作。在8月16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中,京东着意提到了奢侈品电商生意,称其在二季度继续巩固了“作为高端品牌入驻中国的首选可信平台的地位”。财报称,在二季度,有多个国际高端品牌先后在京东推出官方在线旗舰店,包括日本家居生活类品牌MUJI无印良品和瑞士手表品牌宝齐莱(CarlF.Bucherer)。后者是首次开拓电商领域。京东于去年10月上线奢侈品网购频道TOPLIFE,吸引了大约34个品牌入驻,包括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SaintLaurent、AlexanderMcQueen、OscardelaRenta和Mulberry等等。财报发布前一日,意大利奢侈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Ferragamo)也宣布入驻京东开设旗舰店。此前,京东已经花了3.97亿美元投资英国奢侈品电商Farfetch,并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又与LCattertonAsia一起花了1.75亿美元投资中国最大的奢侈品电商寺库。在财报里,京东提及与无印良品的合作时,称会“推动MUJI无印良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打破场景的壁垒”。换言之,京东要在销售奢侈品时,既保证电商所具有的便捷,也要确保顾客继续享受仪式感。尽管在市场总量上,京东与阿里相差很远,但在奢侈品方面,双方现在难分轩轾。京东认为,自己在奢侈品电商方面更有优势。据路透社报道,京东集团国际业务总裁郑孝明(WinstonCheng)在今年4月的世界零售大会上表示,京东的物流体系和对假货“零容忍”的政策比阿里巴巴更好。郑孝明称,买家在TOPLIFE平台订购后,身着西装、戴白手套的员工将在一两个小时内送货到家。而这些员工都经过精挑细选,身高颜值都属上乘,其中有部分是退伍军人。除了便捷的仓储物流和对正品的重视,京东刻意营造的这种网购奢华体验,无疑是吸引国际大牌的筹码。毕竟,奢侈品牌最在乎的还是品牌带给消费者的“仪式感”,这也是他们长期以来花重金打造线下门店、而不愿意放下身段做在线零售的原因之一。一些奢侈品门店会刻意控制入店人数,以保证客人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尽管这往往意味着更多客人不得不在门外等候。但近年来奢侈品行业的持续低迷和业绩下滑,使得这些国际大牌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一方面,“千禧一代”已经成为奢侈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网购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为了抓住这些年轻人,打开奢侈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变成了必然。与之相反,奢侈品牌纷纷关闭了诸多线下门店。英国《金融时报》曾援引一位资产经理Bernstein的话称,截至2017年7月,在中国的奢侈品零售商12个月内关掉了62家线下商店。另一方面,作为奢侈品消费主力军的中国市场已经被数字化电商所覆盖。贝恩咨询公司(Bain&Co)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的32%,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贝恩预测,今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有望增长20-22%,远超欧洲等其他市场。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在中国,80%的国际奢侈品实体店开在GDP前15位的大城市,但购买奢侈品的人中只有25%生活在这些大城市。这种需求和供给的落差使得奢侈品牌不得不考虑走到线上,满足那75%的客户需求。尽管奢侈品牌逐渐“上网”,但它还需要进一步说服消费者为此买单。麦肯锡研究显示,虽然中国消费者对网购习以为常,但对于网购奢侈品却有些望而却步。中国的奢侈品在线销售额只占奢侈品总销售额的7%,而这个数字最近也不会有太大增长。“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说,重要的是不要自己骗自己,”奢侈品研究公司DigitalLuxuryGroup驻中国总经理PabloMauron对《华尔街日报》说,“人们想要触摸到商品。我依旧怀疑从未购买过某一个品牌商品的消费者会在微信上购买一块价值2万美元的手表。”不过,京东要主动去教育消费者,而不能只是等待消费者过来。毕竟面对阿里这一庞然大物,又有在下沉市场迅速站稳脚跟的拼多多环伺,向高端市场延伸,或许是京东如今最大的机会。
一起惠2018-08-17 10:01:22346 次
随着百度、阿里纷纷加大在小程序领域的动作,BAT之间必将争夺的小程序市场,也成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资本加入。作为当下离钱最近的小程序创业方向,提供企业服务的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已经突破5000家,并且数量还在不断提升。但真正能够拿到融资的屈指可数,这个被广大创业者视为对创业条件要求最低却最容易赚钱的领域,即将上演一场残酷的千团大战。同时,伴随着有赞、微动天下、微盟、SEE小电铺在内的诸多微信服务商纷纷加入小程序服务战场,小程序服务这个市场将变得更加焦虑,大量服务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那么,小程序服务商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从微信服务或者网站服务转型过来的小程序服务商,他们的挑战和机会又在哪里呢?今天,小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件事儿,希望可以给小程序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小程序或成企业宣传标配,但小程序服务商不得忽视这两大挑战以前,企业和商户在网络上宣传的自有渠道,主要是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在今天,由于小程序更为方便且成本更低,很多企业已经把“微信+网站+小程序”当做企业宣传的标配渠道。这一点,不仅是很多服务商在销售这样的一条龙服务,百度指数也有显示:在小程序相关的搜索词中,“小程序开发”的搜索热度仅次于“小程序”,企业开发小程序以及企业学习开发小程序的需求,非常旺盛。这给广大小程序服务商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不容忽视的是,充满机遇的小程序市场,可谓是挑战重重。挑战一:小程序服务属于低门槛业务,三大势力共抢一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小程序的开发,对没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可能有些复杂,但对于小程序服务商来说,大量标准化技术模版、营销等解决方案,就可以满足客户的大部分需求。如果对比不同小程序服务商的服务内容,除开价格变化大,你会发现服务内容都差不多,几乎不存在有些需求一定得找哪家服务商才可以解决的情况。面对这样一种低门槛的服务,一流小程序服务商靠全流程服务能力和品牌,普通小程序服务商就靠价格优势。服务商很难通过技术或用户规模形成竞争门槛,尤其是一些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商企业,想靠服务有突破的难度比登天还难。尤为重要的是,在小程序服务市场,至少有包括网站开发服务商、微信服务商、小程序服务商三大势力角逐,竞争压力非常大。这些不同势力的服务商,在不同的互联网服务时代都建立了自己的客户资源。不过,由于多个服务商之间存在不少重合的客户,当三类服务商同台竞争,甲方企业也以价格、服务因素拥有更多选择权,服务商获得有效客户成本将明显提升。挑战二:小程序服务市场格局很快会稳定,商务销售资源才是竞争关键在当下,很多服务商通过建立分公司或者招地区核心代理的方式,主要靠线上的竞价广告和线下销售代理资源,来获得客户。在地域上有优势的服务商或者代理商,依托于传统的资源和人脉可以很快在对应的小程序市场占领优势地位,但由于服务商在其他地域不一定都能找得到合适有资源的代理商,这实际上就导致线下拓客的模式很难复制。与此同时,随着参与竞价的服务越来越多,服务商线上的竞价成本也将大幅提升,加大竞争难度,而出现线上线下获客都难的局面。因此,由于接单高度依赖于销售代理的商务能力,并且还很难把销售模式规模化复制,这就注定小程序服务市场的格局很快会趋于稳定。可能也就是1-2年的时间,真正头部的小程序服务商就已经会站稳跟脚,服务商在小程序服务以外能否建立自己护城河,将直接决定服务商的未来。三大方向自建护城河,这是小程序服务商甩开对手的关键赛道目前,包括阿拉丁、发票儿、极速应用在内的多家小程序企业获得了数千万的融资,以《海盗来了》为代表的微信小游戏月流水也节节攀升,其中《海盗来了》月流水更是高达1亿,这其实对于小程序服务商来说是一个机会。从技术上说,不少小程序服务商都可以做出这些产品;从资源上说,尤其是微信服务商转过来的小程序服务商,他们有资源可以更快得拿到腾讯的一些接口和一些信息,这可以帮助他们做对事情;而从市场上看,目前小程序市场依然处于发展早期,还有巨大的市场红利。那么,小程序服务商如何建立自己护城河,摆脱核心业务天花板明显的难题?三个方向值得参考。出路一:打造小程序流量矩阵全面提升竞争力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流量生意,掌握了微信流量的那批企业,目前都活得不错。小程序服务商如果以游戏盒子汇集流量,用病毒式传播内容和关键词卡位方式获得用户,这就可以建立一个小程序流量矩阵。一旦流量矩阵覆盖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那么服务商通过买卖流量、孵化小程序都可以让公司的营收更为多元化。这一块,尤其是此前有微信服务经验的服务商,会更容易尝试。有消息显示,小程序服务商微动天下内部已孵化一个叫魔力游的产品,小谦体验这款产品后,本质上将其理解为趣头条版的游戏盒子,既可以获取流量又可以沉淀用户。反观与微动天下处于同一量级的微盟和有赞,虽然目前没有发现他们在流量矩阵方面做出大动作,但他们也开始在提流量私有化(微盟-私域流量)和加强运营(有赞)的概念,这就证明流量确实是服务商们值得尝试的一个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服务商不仅通过游戏盒子建立流量池,还通过做一些类似于“西瓜足迹”“疯狂猜词”“猜画小歌”一样易于传播的内容来获取用户,进而将这批用户吸引到游戏盒子去,那这就可以形成一个流量运营的良性循环,进而扩大服务商的小程序流量矩阵影响力,全面提升其竞争力。出路二:主打品牌型小程序内容,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除开往流量方向发展以外,主打一些品牌型或者高变现类型的小程序,也是小程序服务商的另外一条出路。做小程序内容,主要以广告、电商、服务三类变现方式为主。其中,大量工具类的小程序,在用户扩张速度方面非常有优势,纵然服务商不会有想做小程序流量矩阵的心思,但获得用户后直接通过广告或者卖流量变现,未来往收费服务方面衍生,这个生意就不错。同时,寻找一些高变现的小程序,主打精细化的品牌运营,恐怕也会给服务商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一些算命、星座、手绘的产品,少数流量就可以实现大规模变现。因此,在目前还有市场红利的情况下,服务商通过内容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是一个好出路。并且,如果服务商典型案例可以证明自己既做得好小程序开发,也做得好小程序的推广运营工作,这将有助于其小程序服务的业务,也可以给小程序服务商的第三条出路提供帮助。出路三:打造小程序服务平台,形成小程序服务生态闭环第三条出路是什么?就是从单个个体的服务商,转型为服务平台,为小程序从业者提供服务。往从业者服务方向发展,大家既可以尝试阿里云服务平台、猪八戒一样的服务众包平台,也可以尝试友盟一样的数据统计平台,同时还可以往垂直版CSDN的开发者社区发展,甚至还可以往云集的路线去发展。在几个选择,在过往很多细分领域,都证明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微动推出魔力橙一站式生态平台,主要针对小程序开发者,通过数据统计和开发者社区、分发平台、引流工具,来为开发者做好服务。而SEE小店铺、有赞、京东开普勒,选择得更多的是以云集的模式,帮助一些微商和普通的创业者,快速开启小程序的商店,甚至SEE小电铺还获得腾讯的投资。这两种针对不同人群的服务平台,虽然有些差异,但只要小程序生态可以起来,这些服务平台的价值就会变得非常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抛开这些对从业者的服务以外,能够连接普通用户和非小程序行业流量资源的广告平台,也是小程序服务平台发展方向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而且这事情尤其适合小程序服务商去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呢?一方面,微动有推天下,微盟也有聚盟,这些微信服务商此前沉淀的一些微信流量主和广告主,可以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小程序领域,这就证明了服务商来做广告联盟其实能够落地得到市场验证的。并且有小道消息称,作为微信小程序生态的重要一环,腾讯对广告联盟也非常关注,目前资本仍在向腾讯推荐相关项目。另外一方面,企业找服务商开发小程序,最终效果是希望小程序有人用,进而给他们带来收入,推广其实是他们难题。小程序服务商有优势将这些需要推广的用户对接到平台,同时又有能力去对接一些流量主,完成这个对接工作的过程,其实是将小程序服务做得更加深度和细致。更为关键是,有小程序服务的平台存在,这也可以有助于服务商打造生态闭环,以大量实打实的运营案例数据去与客户进行交流,进而促进服务商获得企业小程序服务的订单,最终帮助服务商建立自己护城河。因此,整体来说,我认为上述的三个方向,是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小程序服务企业,要真正可以打破小程序服务天花板难题的方向。如果有小程序服务商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他将有望成为小程序领域的独角兽,彻底甩开与其他小程序服务商的竞争距离。
一起惠2018-08-17 09:56:23522 次
这场零售业的变局中,物美选择联手多点,走一条自己的路。腾讯阿里迈进实体零售战局,掀起AT之争,站队还是不站队?似乎无人知道正确答案,再或者,这就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和投向阿里怀抱的大润发银泰、站在腾讯身后的步步高家乐福等企业比起来,物美选择相信自己和多点。日前,独家对话物美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许少川,深度了解物美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这家已经成立24年的老牌零售企业内部,清楚地认识到“变”将是永远的主题,故步自封将没有出路,哪怕走的慢,也要坚决且踏实地走出去。“物美持有开放的态度,不排斥任何合作。但是在走新零售这条道路时,物美还是有自己的想法。”许少川笑道。物美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许少川痛,更要变去年10月,北京物美联想桥店和金宝街店在经过全面改造后重新开业,这两家店的升级改造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翻新装修,因为物美将其视作新零售的示范门店,更是2017年最重要的项目。其中,物美联想桥店曾是物美亏损最严重的门店之一。在升级的过程中,物美大刀阔斧地将联想桥店的经营面积先从1.2万平方米缩减至6000平方米,随后再次缩减至4500平方米,同时SKU数量也从1.8万品精简到9000品。收缩面积,精选SKU,以此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物美的目的十分明确。但让许少川出乎意料的是,在调整之后,联想桥店的交易次数和销售总额并没有降低。“我们收缩门店面积、降低成本时,已经做好了销售额下降的准备,所以销售额持平的结果确实在意料之外。我认为,原因在于物美对商品结构的调整,因为销售额不取决于你的商品有多少,而是取决于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有多少。”此外,物美联想桥店和宝洁合作,在清洁区放置了智能货架。据悉,该货架上搭载了自动摄像头、显示屏等硬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互动屏点选,了解产品性能和商品介绍,可以通线上线下双渠道订购。获悉,在改造后,物美联想桥门店生鲜产品的占比由原来的30%-40%增至50%,蔬菜、水果、肉品等产品原本就是物美的优势所在,在改造过程中,物美也再次在生鲜产品的占比面积到品项选择上,下了不少功夫。盒马鲜生在2016年横空出世,带来了“餐饮+超市”的新模式,传统超市如何扬长避短也成了新的问题。许少川坦言,物美超市内现场制作和加工产品的能力还需要加强,例如主食、烘焙、堂食等部分仍是物美的能力短板。得知,未来物美会把社区服务和餐饮作为超市门店最优先配置的项目。“原来超市配备的商户,大多是服装鞋帽类。但现在我们最关心两类,一是社区服务,包括理发店、药店、眼镜店、洗衣店等等,这是最核心部分;二就是餐饮类,这部分业务相对专业,物美会与合作商户共同完成,要囊括正餐、快餐、品牌餐饮、特色餐饮以及外卖等等,来弥补目前的不足之处。”许少川认为,联想桥店代表了一种数字化门店的发展方向,而物美会继续大量且快速地推进这种模式,现在已经有十家左右的门店在准备和升级中。“在未来1-2年内,北京物美的所有门店都要准备进行数字化升级和门店标准形象改造,而且只会比联想桥更好,不会更差。”变,要彻底行业和市场的迅速变化,物美无法回避。物美集团内部坚信“唯改革创新者胜”,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都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了解到,2017年4月份,物美联手多点在超市门店全面推行“自由购”,支持用户用手机自主扫码结账,减少排队等待时间。目前已经有将近35%的会员会直接用手机购物、结帐,而物美便利店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自助购会员占比从3%上升至30%。在推行手机扫码自助购一段时间后,物美和多点考虑到,当用户购买商品数量过多时,使用手机扫码的体检不佳,又开发了台式的自助结账机器。用户使用台式结账机扫描条形码,再使用手机扫码支付,这样既可以提升效率又可以降低盗损。而整套台式自助结账机的成本可以控制在3000元,而在十年前,一台传统的立式自动结算机的报价可高达30万元。同时,物美和多点合作,全面推行电子价签,目前还在研究新型的电子显示屏。据介绍,新款LED显示屏的内容可以实时改变,除了显示价签外还可以增加和顾客的互动内容、广告内容等等。不言而喻,物美数字化转型中,多点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会员系统打通、自助收银推广到供应链效率提升、物流配送等环节,多点都深度介入其中。许少川举例称,在多点帮助下,目前物美的电子会员占比已经超过70%。同时,物美供应链的周转天数已缩短至20天以内,而零售业的平均标准周转天数在30天左右。“20天的周转天数,国内的任何一家零售商都不太容易做到。”转型,但别妄自菲薄经过电商几年的洗礼后,传统零售在“新零售”的概念来临时,动作和反应都更加迅速。创新、求变、数字化、新零售、智慧零售,成为了越来越多实体零售企业谈论的关键词。如何做真正的新零售?传统零售没有大数据积累和基因实现不了,电商没有全景数据和线下多元化立体的供应链布局也实现不了,打破框架重建思维,或许才是最难的。“物美要做的创新是接地气的创新,我们不会在亏损的基础上,盲目地去扩大规模和发展。现在很多零售企业的创新,是不计成本地注重开店、关心流量,但是能够走到哪天还不知道。物美要做有质量的新零售,要保证可复制性和成长性。”许少川谈道。他曾多次表示,目前行业应该更看重O+O,而不是过去的O2O。“这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不同,O2O是线上到线下,代表实体门店不行了,需要赋能和帮助。但O+O是线上和线下,是通过双向沟通和相互赋能,达到1+1>2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单向赋能。”许少川解释道,传统零售不能妄自菲薄,多年的实战积累丰富经验,这能够帮助互联网企业学习和了解行业。零售最关键的仍是商品和顾客体验,再炫的科技都是辅助作用。其实,和不少迅速跑马圈地的行业相比,零售行业更像是跑马拉松,绝不是昙花一现。许少川坦言,物美愿意在长跑中不断学习进步,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前进。不过,物美深知,长跑并不代表可以忽略短期的成效,只讲故事不落地永远行不通。“如果短期没有实质性成果,总是在讲故事,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实践才会发现问题。物美一定要有短期产品让大家体验和看到。例如物美超市推出生鲜品牌“每日鲜”,只卖当天菜不卖隔夜菜,涉及供应链等很多环节。但是喊出来了,就一定要做到,不能砸自己的招牌。”零售业变革这条道路似乎只有起点。终点在哪里,终极形态是什么样子还无人知晓。在数字化革命来临的同时,AI浪潮也在不断催生新技术,帮助零售业提效降本成为很多智能商业创业公司的宏伟目标。但对于传统零售来说,数字化和智能化究竟谁会先到一步?“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会引起新的变化。我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是相辅相成。通过智能化的工具应用,获得更好的数字化的结果。而数字化程度高,也可以加速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两者无法分割开来。”许少川在最后说道。
一起惠2018-08-17 09:55:02552 次
1999年开始,赵英明就开始了对零售行业的探索,曾带领成都王府井实现了十年增长十倍的业绩。2017年9月,这位手握20年商百经验的传奇人物加入了京东担任副总裁。一年过去了,带着线下基因的老炮究竟与线上平台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近日,赵英明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现整理其中十个具有前瞻性的讨论,与您分享。【当下零售】:您说“线上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今看到了什么?赵英明:加入京东其实是换个角度看零售,发现线上明显强于技术。当然,从1860年以来,零售业态的变化就一直由技术驱动着。印刷创造了营销:希尔斯百货曾用DM单将服务信息通过邮政包裹分发到消费者;电视创造了品牌,当信息来源从区域型变成了中心化媒体,品牌认知逐渐形成;冰箱改变了购物形式……技术推动零售变革不是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所以零售没有新旧之分,它会一直变化。互联网的上半场是跑马圈地,技术颠覆着业务;下半场是攻城略地,业务将引导技术。这是我进入电商期待看到的,也确实看到了。:那您认为零售会变成什么样子,目前的差距在哪?赵英明:从前的百货发展成了购物中心,但今天,两者已经没有了绝对界限,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也是一样,两者都要融合。而这一切变化的核心是用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当下面临的挑战就是业务和技术的有机结合。目前,很多数据都还是孤岛。大家都在从业务的角度说数据打通,但从技术上还需要慢慢来,因为大家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尚不一致。电商平台需要建立标准,需要与业界达成共识,甚至就此转变成零售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电商已经成为标配,那么在线上线下的融合中,它还能为传统零售做什么?赵英明:商业的核心是“沟通有无”,线下线上其实也是互通有无的关系,前者有与消费者紧密接触的能力,后者有知人知货知场的数据能力。2013年,我提出未来零售的状态是“天网地接”。2017年,我把这个词换成了“天网地合”。因为“接”仅仅是物理状态,“合”是会产生化学反应的。“赋能”这个词不是单方面的,线上线下是彼此的相互需要。过去的线下也明白需要知人知货知场,只是受限于数字化程度不足,没有足够的手段去实现。而电商一直在运营数据,这就让双方的对接和协同变得非常有价值了。:传统零售应该如何让数据变得可视?赵英明:电子价签、人脸识别、动态识别等技术都可以抓取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可以更了解消费者,进而给消费者更好的服务。【所谓风口】:有人说零售的机会在近场零售,其中投入的成本划算吗?赵英明:跑马圈地是粗犷的,可当你觉得挥霍一空的时候,自然会回头去找那些漏掉的东西。当然,离消费者更近,离数据更近是对的,离数据更近就更了解消费者,离消费者更近也会获得更多的数据。至于成本,其实是一个动态模型。举个例子,超市业态里的巨无霸沃尔玛,为了离数据更近发射了一个卫星,成本可以想象。但成本、效率和体验这三者,不能单一去看,应该去找最佳平衡点。:很多品牌为了离消费者更近都在尝试店仓一体化,可行吗?赵英明:店仓一体模式清晰,但内核复杂。店面原本有租金成本的,新类型的订单意味着新的库存,如果O2O业务可以直接接入,只能说明门店的原始使用效率不够高,这便是一个优化店面使用的过程。衣服和酱油哪个更需要快速送达?其实消费者眼中好的配送不是即时,而是根据对不同物品的需要准时到达。可能要求必须某一时刻前送到,晚送十分钟家里就没有人了。而且,支撑快速送达势必要付出成本,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这些不确定还需要测试,企业们都在正在寻找那个最佳平衡点。:近场零售有很多,无人货架、社区连锁店、品牌店O2O等,它们背后的逻辑是否具有共性?赵英明:零售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和货加上两者之间的交换机制,所以企业要么去“做人”,要么去“做货”。前者是先聚集人,达到一定数量后货会自动出现;后者会以货出发点,建立认知,比如正品保证等。人的逻辑是去占据用户时长,货的逻辑是想办法保持消费者对货的某种认知。【关于未来】: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在不断涌现,会对零售格局产生影响吗?赵英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半熟人的社会。所谓半熟人,就是无法清晰界定是否认识的人,比如那些躺在微信里,可能永远不会有更多交集的人。这种新的人际关系带来了新的零售形式——社交零售。它很可能成为常态,让物以类聚的零售环境变成人以群分。所以当下,我把零售渠道分为以人为核心的微商、以货为核心的电商以及以场景为核心的实体。从线下走到线上是零售的重大变革,可时至今日,仍有82~85%的份额来自线下。不过,有两个现象:(1)不同品类该数据差异很大:家电线上交易超过50%,装修建材线上只占约5%,书籍线上销售超过了40%等。(2)微商这一普及的渠道中,大牌、保健品、带有复杂特性的新产品卖得最好。商品不止有物理特性,还有化学特性,比如高频和低频、目的性和随机性、高信任背书和低信任背书,标准品和非标准品,可轻易描述和复杂语境描述等……未来,带有不同化学属性的商品在三种渠道中的分布比例会不同,比如低频、目的性购买、标准品主要走线上,高频、随机性购买、需要信任背书主要走线下。:大数据真的是零售行业的解药吗?赵英明:2012年之前,我们讲传统经济学。2012年之后,我们讲行为经济学,它结合了传统经济学和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人在购买时的决策80%是非理性的。判断是否购买一件商品的维度越少越理性,甚至购买可乐要比买一套房理性。但大部分时候,人是非理性的,所以不能完全讲算法。人类才刚刚掌握对数据的应用,笨拙地像个刚刚学步的孩子,但东一下西一下,慢慢就会走到正轨上来。不过,我认为AI永远不会具备情感,因为情感需要同时具备执行和创造的能力,AI需要人类给予一个预设只能执行。举个例子,机器可以砌成一堵墙,但不会主动砌一个原创的,有设计感的墙。:在品质之上还有品格消费,我们离这个时代远吗?赵英明:品格消费需要“良知”。什么是良知?就是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进电梯取下双肩包、坐滚梯站在右侧等。我们正在快速地从利己时代向利他时代转型,这会使得社会进步飞快。20年前,没有一个公共卫生间里可以提供免费的纸巾,但今天普及了。只是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出现的问题就当做进步过程中的阵痛就好。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这样做了,为了“良知”放弃更多利润,但从长远看他们会得到更多。
一起惠2018-08-15 09:53:51303 次
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京东钟表之夜”上,京东方面宣布全面升级售后、质保、消费体验等核心服务体系。在京东购买多数畅销款商品时,可享有180天随心换的保险服务。据悉,中国是世界第一钟表制造和消费大国。我们每年生产8亿只手表,占世界总量的80%;生产4亿只时钟,占世界总量的90%。具体来看,在售后方面,京东针对网购存在的无线下售后服务痛点,联合亨得利、亨吉利等全国知名钟表维修机构,在全国7大仓驻场,设立维修师傅。售后服务点覆盖线上线下,全国100多个城市500多个门店。同时,在京东购买多数畅销款商品时,可享有180天随心换的保险服务。另一方面,京东也正在推进钟表整体商品全面拉齐2年质保服务,并严格追踪客诉情况、钟表返修率、举报案件、质量数据、中国认证专业机构联合抽检的结果。京东钟表的部分商品还将以京尊达专人、专车、专线配送。另外,依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品牌特征、行业特征和发展模式,京东将商家分为6个层级,设置4个赛道,通过扣返广告费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根据京东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已有400商家单店获得奖励。
一起惠2018-08-13 09:50:35376 次
一家主营袜子、内衣、家居服的集合店,成了天猫新零售的黑马。创立于2011年的阪织屋,花了6年时间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出600多家门店。而天猫新零售,让它的业绩一下子提升了一个新台阶。阪织屋COO王波在上周的一次天猫新零售公开课上透露,今年618期间,阪织屋天猫智慧门店的销售额增长2倍,客单价从184元增至310元,顾客数量增加168%。过去的阪织屋凭借独特的日系设计、“100%全棉”的品质、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不断发力线下。拥抱新零售的阪织屋,则将在线上线下的融合中,通过挖掘潜客、盘活会员资产、打通品牌与顾客的最后一公里,迎来新一轮发展。相比去年618,今年6月16日-20日短短四天,阪织屋116家天猫智慧门店的销售额涨了2倍,客单价从184元增至310元,顾客数量增加168%。阪织屋COO王波说,“这证明我们不仅有效收割了线下消费者,还利用线上推广转化了很大一部分客群。”2012年,当阪织屋在繁华地段的购物中心开出第一家门店时,凭借年轻时尚的定位、突出的日系风格,以及当时少有的集合店形式,吸引了不少顾客。阪织屋以每年增加近百家门店的速度扩张,迅速进入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各大购物中心。目前,600多家阪织屋门店,自营:联营:加盟的比例约为1:2:3。线下一直是阪织屋的主阵地。长期以来,阪织屋天猫旗舰店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价格美丽的“线上专供款”让顾客体验产品、刻下品牌印象,再将其引流至线下门店。但阪织屋也有自己的烦恼:购物中心流量竞争激烈,并非所有的门店都能达到预期业绩,从去年开始,阪织屋线下开店的速度逐渐放缓;而且,已经建立的会员体系尽管积累了20多万粉丝,但很多都是僵尸粉,谈不上什么会员营销。如何迎来更大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让阪织屋找到了突围的出路。今年年初,阪织屋砍掉电子商务部,由王波牵头成立了一个涵盖各个部门骨干的天猫新零售事业部。这位COO说,新零售对于阪织屋是新鲜事物,层层推进难免遇到阻碍,由他挂帅,必要时可以利用公司行政手段以保证推进速度。天猫618首战告捷给了王波很大信心,他说未来三年将放缓开店速度,全面拥抱新零售,“从横向扩张转向纵向扩张”,即以单店业绩增长来提升公司整体营业额。爱摸袜子的创始人王波2014年加入阪织屋,彼时他已在服饰行业浸淫10多年。在他看来,如果一个老板对产品能否取悦消费者的兴趣远大于挣钱的兴趣,那么这个品牌肯定能成。阪织屋创始人朱彬,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老板。曾有媒体将朱彬形容为“爱摸袜子的大汉”,他还有几个金句流传:“穿全棉袜还是含尼龙袜,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觉得袜子不好,大可以亲自去闻闻。”朱彬对产品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阪织屋的产品研发、设计和供应链也由他亲自把控。公司内部,生产设计部门地位颇高,设计人员占了整体员工的1/4强。袜子,属于高频、低价消费品,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了材质、设计对穿着体验、使用寿命的影响。但破洞、气味、染色、掉跟,无一不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尴尬。阪织屋称,他们的很多努力,就是在破解这些尴尬。冬天怕冷又爱穿连裤袜的女生一定深有体会,由于不够贴身,袜子经常在小腿处堆叠,形成丑陋的褶皱,更尴尬的是,由于太厚,把脚塞进鞋子都成了难事。针对这个问题,阪织屋研发了一款“小黑裤”,通过特殊的工艺,将包含五层织物的厚连裤袜,做成了能依据人体腿部形状拉伸渐变的“锥形裤腿”,脚部进行脱层处理后变得十分轻薄。这款产品还拥有3个国家专利,很快成为抢手货。品质是基础,设计也不可少。为了更贴合年轻时尚人群需求,阪织屋在创立的第二年就在上海、纽约、东京建立了流行趋势研究所,由专业设计师团队操刀,推陈出新。“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日本那边的设计团队出第一稿,然后国内设计师按照国内消费者的习惯和审美进行第二稿的设计。所以,阪织屋的产品具有独一性。”王波说。去年底,阪织屋还与迪士尼合作研发设计,推出一系列新品。在产品开发上,阪织屋也走过弯路。比如,一开始做过日本风格的带钢圈蕾丝文胸,但失败了,因为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想摆脱束缚。后来,阪织屋只做无痕无钢圈的文胸。随着流行的快速迭代,提前一年做产品企划设计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年三四月份时,面对新的市场趋势,生产根本来不及反应。为此,阪织屋携手曾辅导过无印良品、ZARA品牌的日本商品MD(商品销售计划)专家西谦太郎,重新梳理整个商品销售计划,并推动柔性供应链的建立。王波介绍,现在阪织屋将全年分为六个波段进行产品企划,一季计划只完成60%,另外40%根据当季最新流行趋势更新,通过快速追单、返单来补充货品丰富度。“每个月我们能保证家居服、文胸有2-3个主题,一款产品只卖1个半月,为新品腾出空间。”打通最后一公里对于新零售,阪织屋“allin”的同时也保持了一贯的谨慎。这个长于线下的品牌,在将眼光放诸线上的时候表示,“线下的思维和方式我们不能忘。”例如,天猫618在线上开启领券预热,阪织屋将其移植到线下门店时,把活动切割成六个不同主题的促销波段,明确推广时间和目的,避免导购手忙脚乱。每一个波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分别设定销售话术,提升导购成功率。王波解释,线上营销讲究“种草拔草”,蓄水、然后在某一时点引爆,但是线下消费者等不起、门店也等不起。因此在线上线下共振时,要针对线下特点增加活动,保持热度。对于阪织屋而言,新零售首要解决了“如何打通品牌到顾客最后一公里”问题。过去,阪织屋几乎没有认真考虑过会员营销。这是因为会员体系中的僵尸粉太多,且客单价低,无论微信、短信,在交流场景上都无异于骚扰,收效甚微。智能导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阪织屋的顾客80%都是天猫用户,消费者会觉得通过手淘接收导购信息是很正常的。”王波说,智能导购可以根据顾客特性推送诸如“条纹短袖家居服”、“棉质睡衣”等特定的产品信息,大大提升了转化率。应用智能导购的短短几个月,阪织屋还探索出新玩法——将销售指令转化成互动的、趣味性的“游戏任务”,由不同“级别”的导购各自领取。同时针对每一级别的“游戏任务”设定“游戏攻略”,指导导购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
一起惠2018-08-13 09:43:28327 次
8月10日消息,小程序服务商“酷客多”宣布获得启浦投资5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标志着酷客多将迈入全新2.0时代。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酷客多SAAS软件产品研发,加强产品功能以覆盖更多服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市场推广和代理商扶持。据了解,酷客多(www.kukeduo.net)是国内较早期的小程序服务提供商,协助商家在微信生态里快速布局,也将为企业主提供SAAS软件、广告营销、小程序电商运营、小程序分发平台(球小栈)等服务,协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社交化电商转型,从而打造更加智能化、智慧化的商业体系。酷客多小程序目前已经研发了40多款营销插件,2500多个功能项,上百种模板适用于不同行业,未来酷客多将研发100多个营销插件及模板满足线上线下各种营销场景,为企业主营销和销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截止目前已服务10万家企业,全球代理商超过600家。
一起惠2018-08-10 09:29:57396 次
除了中国外,日本也正经历对外开放的历程。人口数量不断下滑让日本不得不将过去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内销市场打开,真正往经济全球化迈步。旅游市场的开放、消费市场的开放以及价值链的开放正激发日本企业更具创造力地走往世界。尽管日本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跟其他国家不同,但这些企业的全球化经验是值得世界各种类型企业借鉴的。Laox株式会社则是瞄准日本经济全球化机遇的企业代表之一。创立于1930年,在2009年被苏宁易购收购的Laox早早针对入境游市场在日本全国布局了41家免税店。据Laox方面透露,去年,来日本的中国游客约700多万人次,到Laox免税店的中国游客人数就高达300万人。在2017年,Laox的销售已经高达642亿日元(约39.4亿人民币)。而针对日本继续加大力度的经济全球化策略,Laox也开始往体验式消费、跨境电商等模式进行扩展,并定下了2020年销售规模破1600亿日元(约98亿人民币)的目标。日前,走访了Laox旗下的海港城新项目并与Laox株式会社的社长罗怡文进行了一次交流,以了解这家日本“免税店始祖”在全球化路上的扩展路径和投资策略。日本经济全球化契机“虽然日本不少产品出口到国外,但日本国内仍然是一个很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市场。因此,到现在,日本的经济实际上仍没实现全球化。”罗怡文说道。而真正打开日本市场的原因居然是人口的骤减。据日本总务省7月11日公布的根据住民基本台帐的人口动态调查,截至今年1月1日,国内的日本人较上年减少374,055人(超过37万人),为125,209,603人(超过1.25亿人),连续9年减少。下滑幅度超过上年约6.6万人,刷新最高纪录。从日本的人口结构看,主要是15岁以下的儿童人口和15岁到65岁的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2013年的13.13%下降到2018年12.57%;劳动力人口从2013年的62.47%下降为2018年的59.77%,而老年人口则从2013年的24.40%上升为27.76%。罗怡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本身自给自足的市场正逐渐萎缩,若日本不开放市场,则会有经济下滑的问题。应对这个情况,日本最早打开的是入境游市场。事实上,入境旅游已经成为日本政府实现到2020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00万亿日元目标的核心要素,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的入境旅游目标。具体指标包括入境游客数量要达到4000万人,而在2015年,日本入境游客数仅为1970万人。但要完成该目标并不困难。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访日外国游客比上年增长19.3%,达2869万人次,连续6年保持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大陆访日游客比上年增加15.4%,达735.58万人次,连续3年名列首位。据日本政府旅游局(JNTO)7月18日公布的数字,今年6月访日的全体外国人旅客增加15.3%,达270万4,500人次,创6月的历史最高纪录。1到6月的累计旅客人数增加15.6%,达1,589万8,900人次,是上半年史上最高纪录,维持整年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次的态势。“时势造英雄。当日本刚大力开放旅游市场的时候,Laox是最早投入这个市场的,并转型转做旅游市场。因此在2015年,提前布局免税店的Laox的销售额高达926.9亿日元(约57亿人民币)。”罗怡文。从单一游客市场转型多元化投资在风口形成时要集中资源单一突破去夺取市场份额,当市场渐成熟后则需让自己受益结构更为多元化进一步扩展规模。在日本开发入境游市场时,Laox也把精力投入在免税店业务中。现在,日本游客购物的市场也渐趋成熟,Laox也开始往更广的业务范围进行扩展。罗怡文指出,现在,入境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市场竞争状况正逐渐发生三大改变,从而导致免税店市场也产生变化。第一,游客入境游需求纵向改变。游客来日本关注的商品不仅是家电,也开始关注快消品和化妆品,这些产品的客单价比家电低得多,因此也会间接促使免税店整体的销售规模下降。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游客来日本除了买东西还有体验,消费层次开始发生变化。第二,坪效的降低。在2015年的时候,几乎75%的游客都是第一次到日本,现在50%以上的游客都是经常到日本旅游的。当来的次数多了,游客每次买的东西也就会减少,坪效也随之降低。第三,竞争越趋激烈。在市场刚开放时,仅Laox开展免税店业务。随着免税店市场的机遇被挖掘,现在日本主流的企业都开始布局免税店市场,因此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罗怡文透露,在此前,Laox的业务比较单一,以免税业务为主,当免税业务受到冲击,Laox的业绩就会下跌。因此,Laox不能只通过免税这种单一业务维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扩大业务收益范围,把受益结构变得更合理更完善更灵活将是Laox转型的目标。从Laox公开的数字目标上可以看到,在接下来3年,Laox预测平均成长率约为38%(年率),在该阶段的目标是努力完成收益结构的改革。(在2017年,Laox销售规模642亿日元,免税商品销售额占比约75%;2020年,Laox目标销售规模为1600亿日元,免税商品销售额占比37.5%。)此外,Laox已把此时期定位“投资阶段”,利用该阶段为今后的收益能力强化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该投资阶段,Laox仍然看好的是日本经济的全球化,但并不局限于游客购物生意。从两个中心开展双向事业发展模式罗怡文强调,如果只看日本市场大家可能会认为没戏,但如果把日本和中国、日本和印度深圳日本和世界市场联系起来,日本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因为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市场都可以为这些市场提供服务。Laox需要的是在日本经济全球化机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免税店业务未来仍是Laox重要核心之一,但这个市场发展的同时,客户的需求可能会慢慢从购物转移到体验,Laox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投资,推进‘购物+体验’双向事业的发展模式。”罗怡文说道。在Laox透露的经营计划概要中,Laox双向事业发展模式的中心放在商品销售和体验活动上。商品销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渠道多样化和顾客多样化。为达到该目标,Laox需要重点铺设5个渠道。第一,店铺网络渠道(B2C模式)。投资形成日本最大的综合免税店网络。精选日本全国各地优势地理位置,在闹市区、机场、游轮港口等开免税店。目前已开店41家。第二,贸易渠道(B2B)。面向巨大的中国市场,构建销售网络。第三,跨境电商渠道(B2C、B2B2C)。通过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平台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商品。第四,微信会员渠道。利用Laox独有的社交网络开始提供会员积分服务。目前会员数量已经高达30万人。第五,商品展厅销售渠道。针对游轮乘客开展的“商品展示预约销售”模式已经开上海宝山港等地起步。而体验活动的目标则是充实服务内容。其中,Laox会在今年内将搭建体验型消费系统平台体系。该平台包含餐饮、娱乐、休闲、体育设施、购物等Loax独自运营的信息服务、预约网站及客服中心等部分。在服务内容方面则会以两个方面为主:第一是餐饮事业,Laox会自己经营颇具特色的餐厅以及逐渐构建餐饮店铺网络;另外是休闲娱乐,Laox将关注如何将日本的娱乐表演打造成供全世界人们享受的商业模式。体验消费与购物融合对于未来的转型,Laox提到了扩展顾客多样化以及充实服务等内容,但具体如何实现呢?对此,走访了中国绿地集团和日本Laox共同投资的综合商业设施“千叶海港城”项目。了解到,千叶海港城位于成田机场和东京之间(到市区约45分钟),主要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对应入境游市场需求,内设写字楼、商业购物区、宾馆、体育馆等设施。相比免税店这种仅针对境外游客的零售形式,综合商业设施的形式更能给Laox的顾客多样化提供活力。据Laox方面透露,目前,海港城日本顾客占6成,海外游客占4成。其中,千叶海港城的体验型综合休闲设施于2017年7月正式开业。该商城1到2楼主要售卖化妆品、杂货、日用品等日本国内流行且贴切生活的海量商品。3楼则以百货、动漫周边产品为主。在购物中心1楼设有日本杯面博物馆,里面拥有各种各样罕见的各地速食杯面以及色彩鲜艳的配菜菜单。用户可以直接购买,特可以现场叫店员制作享用。3楼除了购物区也设有日本文化体验区。该区域提供日本饮茶体验及和服体验,每天至少有两个中国或中国台湾团体来进行体验。而在文化体验区体验的茶点及茶等产品均可以在该购物中心购买。上述两个体验区域均把体验和购物联合在一起。而“博物馆”以及“日本文化体验”等特性,也让其更具有海外入境游客的吸引力。除了购物与体验结合的专区,千叶海港城也设有专门体验消费项目。如4楼这是剧场型生存游戏场,该射击游戏场为日本面积最大。5楼则为THENEWYORK自助餐厅。6到7楼则为健身房。这种购物和体验的模式在日本是非常少有的。海港城的相关负责人向表示,在日本的购物中心要不就是专门购物,要不就是专门进行娱乐,类似还敢吃这种模式是独有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前3层的商品以及各种娱乐设施整个购物中心大部分为Laox自营的产品及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这种强自营的模式的好处是能自主把控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在海港城卖的商品都是Laox子公司的产品或者自己贸易公司采购的产品为主,因此本身就能确保真品且能对价格进行整体的调控。与此同时,强自营模式也能对自己的购物中心进行更快速的模块调整。比如在过去购物中心的2楼为奥特莱斯,主要销售产品为服饰,而基于用户调研,发现海外游客用户更多后该层就直接增添Laox的电器产品区域,更偏向于面向入境游消费者。但是,这种强自营也意味着投入的资金更为庞大。因为在普通商业地产模式中,以出租单元这种模式来给用户提供服务更为普遍。海港城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海港城这种“重”模式都是罕见的。因此,这种模式的实现极为关键的一点是投资机遇。罗怡文透露,千叶海港城建筑建立的时候花耗了6亿多美金,而中国绿地和Laox仅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价格就把其收购下来。“日本经济全球化目前是面临投资不足的境况。日本经济全球化的潜力是足够大的。现在很多企业对日本经济全球化的关注点在建酒店。相比Laox海港城的投资,酒店的投资才是‘重’投资。”他说道。此外,当把产业购置后,自己进行自营也比招租更有效率。海港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花时间招租还不如让Laox自己先独家运营,这样Laox本身也不需要交额外的租费去开店铺。但是,该负责人也表示,如果其他商家有更好且Laox本身也觉得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的想法,也愿意把位置租出去让这些商家运营。线上线下融合当然,除了扩展线下销售和服务网络外,Loax也正努力尝试把线上和线下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Laox在2018年收购的日本最大礼品公司SHADDY则成为其电商物流网络的突破关键之一。据了解,SHADDY在日本经营着“画册选购”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中国十年前的邮寄购物方式。消费者通过SHADDY的画册选取心仪的产品,并通过邮寄方式去购买。虽然这种模式完全基于线下,但其物流网络跟电商模式是适配的。现在,SHADDY一年所寄出的包裹达一千万个,拥有十几个物流仓库中心。与此同时,SHADDY也在线下如千叶海港城以及线上如自营APP上销售产品。与此同时,SHADDY也正通过跨境电商模式把产品卖到中国。如现在,SHADDY已经在天猫设有旗舰店,也跟中国几家大型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在中国苏宁的线下门店里,SHADDY也设有线下展示线上购买的体验区域来连接中国的消费者。“当这些模式走顺后,未来SHADDY也可能进入中国。无论是什么模式,Laox最大的有点在于自己拥有独特的商品。而日本的商品现在是价廉物美的,因此竞争力也是有的。”罗怡文说道。无论是线上的扩张还是新领域的投资,Laox这家日本免税店的“始祖”的发展道路均突显出聚焦用户价值投资以及抓住投资机遇的重要性,这些商业本质不仅对正处于日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企业适用,对正处于对外开放时期下的中国企业,也同受用。
一起惠2018-08-10 09:26:41348 次
818大促前夕,苏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卞农与康师傅控股集团客户长陈煌树签署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将以智慧零售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和发挥苏宁线上、线下多业态、多产业优势,整合用户与场景,联动营销,并结合康师傅旗下各品牌事业部、区域优势,全面提升供应链效率与区域经营能力。官方表示,双方也将紧抓818、双十一等大促节点契机,展开品牌联动,携手向本年度1个亿的销售目标冲刺。据了解,苏宁超市作为苏宁大快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与康师傅合作密切。双方在品牌、供应链、运营、市场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尤其是品牌和供应链方面。一、供应链:全国框架模式+全国统采模式在供应链合作上,双方通过全国框架模式和全国统采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饮品方面,目前双方已在其中38个大区完成合同签订,其余5个大区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饼干糕点等品类方面,目前双方已经在陆续推进全国区域的铺货。二、品牌: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营销在营销层面,双方将强调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营销,全国统筹、区域落地;在线上,双方将夯实线上多品类规模的同步与快速提升,建立规模优势,提升供应链效率;在线下合作方面,双方将就线下渠道深入合作,整合渠道优势,提升供应链效率。
一起惠2018-08-08 09:51:55282 次
上市在即的美团向外界展示出其在新零售领域的野心。继在北京开店后,无锡成为美团旗下新零售品牌“小象生鲜”落地的第二个城市。作为首家登陆无锡,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鲜超市,针对无锡市场,小象生鲜也进行了升级。相较于北京方庄店,无锡双店在面积上显著扩大。以广益店为例,面积约为4500平米,是北京方庄店的两倍多,商品区和餐饮区占比约2:1,生鲜类商品的占比超过60%。不仅是小象生鲜,美团在近日还依次推出了新零售闪购业务和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诸多信息显示,美团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正在加强。无独有偶,美团在外卖市场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开始在新零售领域频频发力——在进入阿里体系后,饿了么的角色显然已经不仅局限于外卖,其配送团队蜂鸟将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即时配送不再仅服务餐饮外卖,而是计划向各路新零售纵队输出运力。可以看到的是,美团与饿了么的角逐已经从外卖延伸到新零售的新战场中。美团闪购与无人配送组合拳以满足消费者便捷购买、商家提升经营效率、骑手在各个时间段配送的需求,美团近日上线了新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一位美团内部人士对《深网》透露,美团闪购并非新的业务,实际上是此前美团跑腿业务的升级。美团跑腿是美团推出的同城帮买帮送服务,曾在2017年3月上线,用户通过美团或美团外卖App代购下单,指定物品就可在1小时内完成全城送达。海澜之家是美团跑腿的初批尝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美团开始将配送品类覆盖更多的领域,全面发力新零售。《深网》了解到,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将全面负责闪购业务。王莆中表示,从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来看,美团通过配送网络送出去的零售产品达到2.6倍增长,非餐品类的增长率是最快的,尤其是生鲜、水果;商家数量翻了一番。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王莆中表示,目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达到156个,城镇化人口达到8.1亿;零售行业线上化率的增长,电商主力品类增速放缓,食品生鲜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食品生鲜的线上化率在6%,有很大增长空间。美团在过去几年铺开的配送能力成为有望覆盖这些品类的基础。据美团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覆盖全国2800个城市,年度交易用户3.1亿,拥有53万日活跃骑手,平均配送市场为30分钟,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人群。除了将配送更多新零售的品类,美团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无人配送这件事上下了很大功夫。实际上,美团发力无人配送已久,在无人机、无人车领域已已经过多轮实验。据《深网》了解,其无人配送事业部的前身即为此前的项目组“W”。同王兴一样毕业于清华的夏华夏,曾先后担任Google高级工程师,百度主任架构师。2014年6月,夏华夏加入美团任美团首席科学家及配送部总经理,负责基础架构及大数据等相关工作。夏华夏对《深网》表示,“不仅限于外卖,比鲜花、蛋糕这些品类,或者是以后的闪购里面的一些物品,我们都希望用无人配送的方式或者是地面、天空的方式,用机器来配送。”“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是人车混送的方式。”夏华夏说,无人配送车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持续工作,比如承担更多的夜间配送工作;骑手更为灵活,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骑手与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据《深网》了解,自2018年3月至今,美团无人配送已经完成了在朝阳大悦城的B端测试运营、深圳联想大厦的C端试运营,并有选择性地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实现了从B端到C端的完整闭环运营。夏华夏对《深网》表示,松江大学城内由无人车配送的美团外卖订单已经超过1000单/天,这也印证了美团无人配送规模化运营的可行性。相比于饿了么,美团目前披露的无人配送的计划显得更加完备。美团近日正式宣布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计划,希望将软件(如仿真系统、视觉感知)、网络(如通讯、运营商)、器件(如计算芯片、激光雷达)、整车(包括设计生产)、实业(地产、园区、物业)综合到一起,实现从餐厅到目的地的全程无人配送。不过,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王慧文认为,目前美团无人配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仍有许多难点有待攻克,他们希望在2019年实现规模化运营。饿了么与阿里生态全面打通美团在外卖及新零售领域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显示出其在加入阿里体系后的首个计划落地,即饿了么为阿里的新零售提供物流基础。6月22日,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两个月之后,饿了么新CEO王磊表示饿了么将不再局限在餐饮外卖上,包括水果、生鲜、药品、鲜花等非餐饮品类亦纳入到饿了么的配送范围里,正式成为阿里生态的一部分。而随后美团闪购的出现标志着二者围绕新零售的激战正式打响。为此,饿了么将于今年夏季投入30亿元。“饿了么与阿里生态之间的协同力量,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未来竞争的核心不是比谁钱多,而是以餐饮为起点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新零售大升级。”王磊作出判断。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705.8亿元人民币,但环比增长仅为4.2%。该数据报告还指出,预计互联网外卖市场在未来三年内仍将维持增长的态势,但同比增速将持续走低,同时外卖业务也已经成为生活服务类别下的第二大消费场景,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服务综合平台。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外卖市场之争正在向更广泛的市场的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饿了么透露,其在上海7月以来平台的新零售交易额环比6月增长40.1%,订单量环比增长30.3%。其中,百果园在平台夏季果蔬大促第一天日订单量即突破10万单,环比增长3倍,全家便利店交易额环比增幅更接近两倍。2017年,阿里巴巴联手蚂蚁金服曾以10亿美元入股饿了么时,就对外明确表示“口碑专注到店,饿了么专注到家”的业务分工。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来自阿里阿里新零售体系的赋能,将为饿了么的配送提供更强的能力和更广的平台,比如支持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以及其他品牌商先下单的三公里、半小时配送服务。与此同时,饿了么内部孵化的无人货架项目“饿了么Now”则在今年3月在其首个入驻的城市上海实现运营盈利。在凭借无人配送行驶改善配送成本和效率这一点上,饿了么也迈出了其“未来物流”战略的重要一步。7月26日,饿了么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无人机试运营期间,用户从下单开始,平均仅需20分钟即可收到外卖。饿了么方面称,其送餐机器人也在取得突破性进展,适应不同楼宇场景的二代机器人将于近期面世,除送餐外,还将承担流动无人货架等角色,预计今年覆盖范围扩大至多个城市超过500座楼宇。据了解,未来还有更多新零售服务将通过蜂鸟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落地,触达3公里半径内的用户,包括智能调度系统、外卖无人机、机器人等产品,都将适配新零售复杂场景进行更新迭代。激战新零售外卖市场,或者说生活本地服务正在进化出一个全新的格局,如果说此前是美团与饿了么的一对一决战,那么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需要面对的则是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与阿里的协同作战。为了更快速争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饿了么将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投入30亿元人民币以应对市场越发激烈的竞争,他们希望能够将市场份额提至50%以上。同时彭博社还称饿了么正在寻求新一轮金额为20亿美元的融资,对此王磊给出的回应是,预计阿里未来会继续为饿了么的发展投入数亿资金,所以资金并不是现在的核心问题。他还强调,饿了么目前并没有寻求除阿里巴巴集团以外的新资金注入。一边是准备赴港上市的美团,一边是有阿里傍身、不缺资金的饿了么,最终谁才会成为收割新零售市场的玩家,这在短期内将会是个疑问。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加码布局新零售的美团与饿了么势必将把战火重新燃起。
一起惠2018-08-07 10:52:44467 次
星巴克目前市值700亿美元。此次选择和市值近5000亿美元的阿里牵手,它们在盘算什么?“马爸爸”再次成为了刷屏的主角,这次不是鸡汤文、不是财富观,而是一张笑到眯起眼睛的漫画。原因嘛,就是阿里巴巴集团和星巴克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最让市场意外的是,一向走高冷路线的星巴克宣布将正式进入外送市场,而阿里旗下的多个平台将会全力支持。作为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目前市值700亿美元。此次选择和市值近5000亿美元的阿里牵手,它们在盘算什么?星巴克在中国进军新零售“中国已成为星巴克全球发展和创新速度最快的市场。”在合作发布会上,星巴克咖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KevinJohnson)表示,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乐观。在几天前的7月27日,星巴克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全球范围净利润8.52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6.916亿美元的净利润上涨不少,但是其在华业务却创下近9年来的最差业绩。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亚太区营运收入上升46%到12亿美金,但是营运利润率下降7.6个百分点到19%,毛利率同比下滑接近8%,中国区门店营业额同比下降2%。凯文·约翰逊曾表示,中国市场是星巴克未来十年最大的机会,而这样的成绩足以引起公司的警惕,“我们与阿里巴巴此次前瞻性的合作将重塑现代零售业。”如果说凯文·约翰逊的现代零售业有还点拗口,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的介绍就非常本土化,她说这是一次新零售层面的全面战略合作。对的,也就是说,星巴克要进军新零售了。很多人会问,星巴克为什么要做新零售?这个问题不妨换成,星巴克为什么要在中国做新零售?星巴克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国同店销售上涨1%,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的同店销售保持不变,只有中国地区中国区同店销售下滑2%,以及包含中国市场的亚太地区同店销售下滑1%。“我认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下滑有两个原因,从外因看,是中国咖啡以及饮品市场的崛起,竞争更加激烈;从内因看,是他们的本土化做的不够好,不止是外卖这一个点。”一位主要关注饮品市场的投资人告诉记者。6月底,星巴克在北京总面积达1040平米的臻选旗舰店开门营业,这是全球第二大门店,除了咖啡,也开设了茶瓦纳茶以及精酿啤酒等特色体验区域,可以看出星巴克也在积极融入“消费升级”大潮,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星巴克的旗舰店,会让人联想到把旗舰店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苹果公司。“星巴克的体验店却只学到了皮毛,苹果的产品在中国更多是靠官网、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销售,星巴克只是开了一个单纯的体验店,几乎不能增加收入。”一位电商从业者表示。而国内的连咖啡、瑞幸咖啡,都依靠外送以及对不同消费场景的覆盖,迅速抢占了一块市场,这样的情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发掘。此次合作,星巴克将依托饿了么配送体系上线外送服务,基于盒马配送体系,共同打造星巴克“外送星厨”,“外送星厨”将为下单用户提供最快30分钟免费送达的星巴克现制咖啡。王静瑛表示,中国将成为星巴克全球第一个实现体验全空间贯通的市场,希望打通从第一空间到第四空间之间的地域空间限制,用新零售的方式,开辟全融合消费的体验。不止是简单的外送业务合作“希望阿里前沿的新零售基础能力、数据技术能与星巴克产生‘化学反应’,为消费者提供全新体验,打造全球新零售标杆和样本。”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发布会上说。2016年的10月13日,在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公开提出新零售概念:"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新零售不仅成为了零售从业者的“标配”,阿里集团也成立了新零售事业部,专门服务商家。在天猫新零售的带动下,今年618期间天猫智慧门店比2017年双11相比交易额增加3.3倍,约有7000万人通过线下参与活动。天猫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叶国晖表示,阿里成立新零售事业部来做零售,其实是想对零售业进行“重新定义”:第一,是对品牌会员体系的重构;第二,是对门店消费体验的改造;第三,“导购”或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导购;第四,是对门店运营和组织架构的重构。关于此次和星巴克的合作,阿里方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不止是简单的外送业务合作,而是双方将共同打造具有突破意义的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而这将基于天猫新零售方案,横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态系统的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在双方的运营平台打通后,将会实现全域消费场景下会员注册、权益兑换和服务场景的互联互通,突破零售消费生活的时间空间限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店式、个性化的升级体验,“简单说就是你随时、随地可以买到,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刻板体验。”在会员体系会全面打通后,星巴克的消费者可以在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盒马和星巴克自己的应用中任一访问“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门店”,享受同等权益和同样服务。基础设施和数据技术是阿里为星巴克提供的,可以看出,为了这次合作,阿里拿出了足够的诚意,而在中国想要获得如此“厚待”的合作,阿里显然是明智之选。阿里则旨在通过拿下星巴克这样的大客户,打造一个成功的客户案例,吸引更多的品牌加入阿里新零售的怀抱。叶国晖表示,如果企业的组织形态不转变,新零售的作用就没法发挥出来,这或许将成为星巴克在这场中国市场新零售实验中成败的关键。
一起惠2018-08-03 09:31:43496 次
从国内到国外,“无感知购物”推动零售行业不断变革作为东南亚首家基于AI技术打造的智能消费体验超市,同时也是京东X无人超市海外落地的首个门店,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面积达到270平米,包含服饰、家居、美妆、日常快消品等多个商品品类,超过2000个SKU,是目前所有京东X无人超市中面积最大、SKU最丰富的一家。和国内一样,在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完成消费只需刷脸进店、智能购物和无感知结算三步走,消费者进店时,通过刷脸绑定个人身份和支付信息,因超市采用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消费者选完商品只需走过智能化结算通道就可以完成结算。与国内不同的是,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更加注重线下零售和互动体验相结合,270平米的无人超市内,消费者可以根据丰富的商品随心“逛”、“购”,真正了解无人科技带来的无感知购物新体验。此外,基于京东在印尼丰富的SKU储备以及庞大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在提供大量独家SKU的基础上,将定期对SKU品类做出更新,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物需求。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面积达到270平米,包含服饰、家居、美妆、日常快消品等超过2000个SKU。据了解,尽管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识别等京东自研技术的X无人超市在海外属于首次亮相,但在国内,京东X无人超市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在北京、天津、西安、济南、雄安新区等不同城市落地20余家门店,为消费者带来无感知购物体验的同时,也成为增加城市科技感的新潮元素。从国内到国外,借助不断进行的技术研发和场景开拓,京东X无人超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成熟、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推动着当地零售行业不断变革。用科技创新零售基础设施,助力无界零售服务全球消费者将X无人超市首个海外门店落地印尼,与京东在印尼当地的业务发展息息相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京东集团海外战略第一站。自2016年3月京东印尼站运营以来,京东在印尼迅速发展,商品已发展到19个品类、127个子品类,SKU超过35万,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创造了超过2000个就业职位。京东印尼大部分出售商品均存放在自有仓库,配送服务覆盖7大岛屿、483个城市和6500个区县,随着更多仓库投入使用,85%的订单可以在1天内收到。在电商、物流、就业等相关方面,京东为印尼当地发展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除了完整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世界级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更智能的物流和零售体验也成为京东在印尼开展业务的重要方向。此前,代表京东智能物流先进技术的无人机、配送机器人已在印尼展出亮相,此次X无人超市的落地则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和商业模式。京东X无人超市使用的RFID标签为印尼当地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今年618期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谈到京东的“未来十年”时表示,“希望通过以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服务全球的消费者和品牌商,通过降低社会化成本,提升人们的美好生活水平。”在开放共生的理念下,京东物流先后与日本乐天市场、美国沃尔玛、越南Tiki等电商和零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与DHL、雅玛多、UPS、德迅等物流企业强强联合,以海外商流+跨境物流+本地配送+售后为核心,提供一站式进出口解决方案。京东还与谷歌就无界零售在全球落地展开合作,服务全球的消费者和品牌商。从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到把智能供应链带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无人科技与无界零售深度融合的无人超市落地海外,京东正朝着技术和创新驱动的国际化企业迈进。未来,随着京东将更多创新的零售基础设施能力带到全世界,京东将服务全球消费者,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商业体。
一起惠2018-08-03 09:27:35368 次
变,是整个时代发展最不变的法则。过去十多年,借助线上购物的红利,成就了阿里以及京东等电商巨头,也衍生出诸多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与此同时,线上电商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快递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推动了顺丰等多家公司的成功上市。不过,随着传统电商平台发展遇到瓶颈,阿里京东们开始寻求转型变革之路。近年来,新零售成为行业最热的词语,京东和苏宁还分别提出了无界零售和智慧零售,但意思几乎是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电商行业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零售的变革的同时,顺丰等快递企业也都在扩展布局相关业务,进军新零售。不过,新零售严格意义上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仍是跨行,在多次尝试之后,相比较电商平台,顺丰等物流公司仍少了新零售的基因,走了一些弯路,做起来太难。顺丰上线“同城急送”新零售的又一次尝试在国内主流快递企业中,顺丰可以说是老大哥的地位,不仅代表着业内最优质的服务水平,也是快递界转型革新的标杆。日前,在多次尝试线下门店难有突破后,顺丰上线了“同城急送业务”,承诺3公里平均30分钟送达,5公里平均60分钟送达,10公里平均90分钟送达。根据顺丰官网的介绍,目前该业务仍处于前期推广阶段,只在一二线城市提供。如果单从物流角度来看的话,顺丰此举可以完善其物流配送业务,并且进一步推动营收的提升。当前,即时配送服务很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北上广这种用户需求多的地方,他们对于时间更为看重,也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闪送在2016年4月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并在2017年的半年时间内进行了三次融资,可见即时配送产业的关注度之高。其实,对于顺丰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推出即时配送业务。去年,顺丰上线“即刻送”产品,与肯德基、麦当劳以及天虹等合作,当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顺丰同城配送收入达到3.66亿元,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0.09%上升至0.51%。同时,顺丰投资者关系总监陈希文当时在业绩说明会上称,2018年公司会大力发展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针对不同行业的痛点去制定个性化的物流方案。“同城急送”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不同于去年的“即刻送”,“同城急送”受众对象更广,并且更偏向于C端用户,是顺丰在配送领域重要的补充之一。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同城速递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现如今,在“闪送”以及“点我达”等即时配送平台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顺丰此时入局能够获取多少市场份额还是未知。不过,除了布局即时配送市场外,“同城急送”也是顺丰在新零售领域的又一次尝试铺垫。对于新零售,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前端,忽视了后端配送环节。所谓新零售的“新”并不只是指线上线下结合而已,更是一种供应链链条服务的提升。而这一切,都需要配送服务的支撑。此次,顺丰上线“同城急送”,不仅仅是对自有物流业务的完善,也是为商业化版块铺路搭桥。摆脱依赖性物流企业跨界零售求突破上文说到,快递企业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电商,而这就导致各家快递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毛利率会下降,进而影响快递企业的收入,对股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除了顺丰之外,包括圆通以及百世快递等多家快递企业也都在跨界新零售领域以寻求突破。据悉,顺丰早在2009年便开始跨界布局零售业,推出“顺丰E商圈”。之后,2012年,“顺丰优选”上线;2014年5月,顺丰线下门店“嘿客”在全国启动。而在今年六月份,顺丰旗下跨境电商平台“Wow哇噢全球首家精选店”落户重庆解放碑商圈。据了解,Wow哇噢精选店店铺融入人脸识别、自助付款、行为分析等技术,市民可在“无人”模式下自助下单购买。百世快递这边,2015年成立了百世店加,宣称是一个打通厂家、便利店、消费者的商业通道,一个实现批发、仓储、配送、营销一体化的服务中心。根据百世集团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百世店加本季度收入为5.45亿元,同比翻一倍。另外,去年七月份,圆通首家“妈妈菁选”生鲜便利店在普陀新湖明珠城正式亮相。门店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快件、家政、干洗、家电维修等多项服务,同时也充当着社区生鲜店的作用,基本能够满足社区家庭餐桌和日常用品高频刚需。表面上来看,快递企业们跨界新零售是热情满满,并且落地速度很快。但是,具体到业绩和影响力方面,却还差得很远。其中,顺丰“嘿客”在布局2000家门店之后,便因为扩张速度过快而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目前也已经改名为“顺丰家”。除了便利店之外,顺丰和中通还入局无人货架。不过目前来看,影响力也都一般,远不及当初的预期。对于快递企业来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寻求变革,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总给人感觉是力不从心,什么都做了,但是却什么也都没做好,比较中庸。可以肯定的是,“快递+新零售”的服务模式正在成为业内的趋势,只是不断试错之后,找到适合顺丰们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多次“试水”失败顺丰为何还在频频布局?跨界转型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和新零售最为紧密的快递行业。从近几年的布局表现中可以看出,相比较传统电商以及新零售创业公司,快递企业总是给人慢半拍的感觉,即便是有钱有末端配送支持,也很难实现突破。一位顺丰快递小哥告诉TechWeb,“不是不希望公司拓展别的业务,但是那么多次了,感觉都是小打小闹,还不如好好发展物流快递业务,多给我们涨点钱。”根据相关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每年七成左右的快递包裹都是由电商业务产生。面对有量的市场,多家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企业的毛利率在下降。同时,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7年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长28.0%,业务收入增长24.7%,均较2016年增速相比有所下降。而除了传统快递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外,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以及新兴力量也在不断加速入局快递物流行业,使得市场竞争更激烈。为了寻求新的盈利点,快递企业不得不转型。新零售时代,盒马鲜生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末端配送服务,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商品送至用户的手中,这也是新零售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快递企业经过长年的发展,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上有着较大的优势,新零售进而也成为转型的最大突破口。此次,顺丰推出同城急送业务,也是给新零售添砖加瓦做好末端支持。只是,这一次顺丰的布局,结果如何也是充满未知。跨界新零售顺丰缺了点“互联网基因”根据顺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顺丰营收为710.94亿元,净利润为47.71亿元。从体量上来看,顺丰转型在资金和渠道上都有优势。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翻看顺丰跨界新零售的道路,发现其并没有比其它互联网巨头慢多少,但却总是火不起来,还亏损较多。相关数据显示,顺丰商业版块在2013~2015年的三年里,亏损累计达到16亿元。此前,在谈及新零售的话题时,王卫表示,新零售是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结合,商家对客户的感知、对时效的要求会更高,拥有庞大的地面网络、行业领先的航空资源以及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的顺丰科技正为全国品牌商打造一站式服务,其中包括线上的电商配送以及线下供应链服务。但是,从顺丰的诸多新零售业务来看,更像是一种跟风,跟着互联网企业后面走,传统行业的作风太重,缺乏一定的互联网思维。2017年就有消息称,顺丰计划未来一年要达到4500家线下店,2~3年内建立上万家线下店。但是,顺丰忽略了一点,大范围布局线下的战略,还需要末端配送服务的支持,还需要产业链上每一个节点的通力合作,需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服务优势,而不仅仅是店面数量。或许,这也与顺丰做快递起家有着一定的关联。对于顺丰来说,在拓展新业务之前,还要保证快递业务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之后才能集中力量进行转型布局。这就导致整个转型的执行不够坚决,一些项目最后都不了了之。新零售给了快递物流企业新的方向和新的想象空间,顺丰作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也在积极地进行转型。只是缺乏互联网基因的顺丰在过去几年走了很多弯路。未来,在面临多重突破压力的挑战下,顺丰不仅仅是要改变自己的战略,更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一起惠2018-08-02 09:21:13446 次
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对于这个业态的争论就从未停息。2017年,各种号称新零售的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大的有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中小业态包括无人零售、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诸多的形态。后面,我们又看到互联网巨头对线下商超的大量并购,以及新型便利店的崛起。综合一年多线上线下实体与商业构想的不断变化,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来界定?什么样的商业体是新零售的核心驱动?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针对创业者,新零售不同层面的具体机会在哪里?本文专访了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零售资深观察家翁怡诺,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解析新零售下的流量逻辑,不同业态扮演的角色,以及新零售下多样化的新机会。-------------流量是新零售的核心要素1.新零售的两种界定现在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创投圈对新零售的构想有很多,每个人对于新零售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认知上也都有差异。我将新零售分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上,在零售上进行创新的都可以称为新零售;狭义上的新零售,我在最近出版的《新零售的未来》中做了标准的定义,就是在技术驱动效率提升下,双向流量的服务性零售。对于狭义零售的解读可以从三方面来讲。首先,不论新零售怎么发展,它在本质上依然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售卖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品,需要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平台。20个SKU那不是零售,那是连锁业态,所以新零售一定真的是零售。其次,什么是双向流量,其实就是O2O。但不论是Online还是Offline,都要在原来的逻辑上进行更深的演化,关注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流量。第三,服务性零售,就是指业态融合。比如我们卖货的时候,流量达到了瓶颈,想要继续增流,就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性流量,将体验、娱乐、教育都放在一起,用那些流量来为我们的零售负责。现在新零售延伸出来很多概念,比如阿里巴巴叫新零售,京东叫无界零售,苏宁叫智慧零售,叫法不同,但逻辑和内核都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获取流量,提升成本效率。线上连接线下后,它变现的渠道就可以通过供应链延伸。2.新零售的核心是对流量的获取流量成本的提高是新零售产生的根本原因。新零售的产生与技术发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成本不断提升,旧的业态模型破裂,B2C流量成本快速提升,电商流量红利也逐渐枯竭。为了进一步挖掘流量红利,就出现了新零售,来打通融合线上线下。所以在新零售里,流量是核心。其实零售的本质就是两个端口,一端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即场景端;另一端是对接更高效的供应链。从场景端来说,不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加深体验,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而零售平台获得了充足的流量后,它就可以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流量思维出发,真正获取流量,要突破的核心就是对品类的区分。我们要把高频和低频的消费品类区分开,把高频作为核心,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因为零售的核心就是争夺流量,高频消费品类才是新零售平台的价值所在,低频没法做成新零售。具体来讲,在新零售搭建的平台上,高频品类流量高、再加新零售自带的业态融合,对流量吸引就有叠加效应;而低频消费品类流量太低,是没有办法带来流量增量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低频的产品利用新零售平台推销产品,但它自己不太可能成长为一个平台。现在大家拼命投生鲜,就是因为生鲜产品是高频消费。线下超市对生鲜产品越来越关注,也是因为这类商品可以吸引人群,保证流量。有些人担心对流量的关注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但实际上,体验本身就是流量,这两者不矛盾。其实就是人的纯购买需求满足了,然后才开始考虑体验。零售业是要争夺消费者注意,争夺消费者时间的。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对实用时间进行争夺,第二步才是对娱乐和体验时间进行争夺。比如早上饿的时候人想要吃饭,谁能第一时间把饭送过去,谁就赢了;在大家速度都很快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谁提供的服务好这种体验上的事。这都是流量竞争已经极致化,要额外抢流才做的。3.利润是流量获取后的结果高流量能不能带来最后的利润,是大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利润不是消费者提出的,它是企业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作为消费者,他本身不会考虑你企业赚不赚钱。但是企业的利润来自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话,企业是没法赚到钱的。所以利润可以说是消费者带来的副产品。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大程度创造它的用户。而创造用户不就是获取流量吗?所以可以说,企业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挣钱,企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利润是获取用户后的一个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现在,由于资本的推动,获取利润的时间点后移了。过去利润很高的时候,是开一个店,挣到钱就再开一个店。而现在,微信不赚钱,但它连接了数十亿的流量,它想什么时候变现就能什么时候变现。2014年微商大爆发的时期,通过简单的人与人之间介绍的方式,不少微商品牌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以做到十几亿。之后,以云集为例,通过一层分销,降低产品价格,也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比较火的拼多多,其实也是微信流量的受益者。它们都是通过对接微信庞大的流量,通过低价销售等手段,吸引了并未被传统电商吸纳的流量。拼多多崛起的空间就是那闲置的4亿流量。新零售业态需要大平台驱动1.互联网、流量碎片化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煎熬的生意,它的成长过程非常痛苦,本质是抢占更多的流量,形成规模效应。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零售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极致了。互联网做的最多的就是延伸跨界、跨地域以及转化更新。对零售业来说,互联网增加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原本消费者购买一个东西,他得跑到门面店里。但是现在,他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可以通过好友分享下单,也可以到店消费。所以即使零售业背后的供应链没有变化,不同零售平台间的竞争却更极致了。而且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发展,流量碎片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能发现流量很难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零售平台上,它们是分散在很多平台上的。我之前做过大卖场,大卖场作为主要流量时,只要做好两个省的卖场,就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这时,需要做的就只是经营好卖场,让竞争者拿不到流量。通过在大卖场做广告,做促销,做终端拦截,就可以精准地取得大量流量。但是今天我们看,618搞得很累,双11搞得疲惫不堪,因为有太多卖货的平台了,大家都要争流量。而且今后巨头也在被新的巨头流量更迭,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蹭的拼多多。越靠近新零售,就越有新的平台崛起,而崛起的平台又将继续分散流量,于是流量就更加碎片化。流量碎片化将会对所有的商业组织造成冲击。对零售业来说,它们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刺激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品牌商来说,它们需要重新设立组织结构,应对更加多元的渠道变革。因为不同的销售渠道所需的销售策略完全不同,在卖场中和在拼多多上售卖产品,方法完全不同。品牌商的难题在于,如何组合各种渠道,设定销售策略。这可能还需要慢慢演化,需要它们不断计划,再根据流量调整,在不同阶段选出这个时间段里流量最佳的渠道,抓住流量红利,这样一些商业组织才可能崛起。2.新零售创新需要大平台驱动现在零售业态有两类,一类是相对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一类是有强大资源和资金支持的新零售业态,比如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做新零售,前提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基础。规模对于所有业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没有规模,供应链都很难保证。所以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区域称王,有了区域称王的基础,我们再讲第二步,比如怎么做供应链整合,怎么把线上线下的流量打通。所以只有区域的独角兽,大的平台企业才能带动行业的变革。中型的业态其实很难自身变革,因为智能、云计算很多工具对它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盒马,未来它的速度加快,遍布全国后,我们就可以依靠盒马的速度引导整个行业发展,但不能指望整个零售支撑变革。在商业中没有群体效应,它是丛林法则。零售业里一个牌子能不能成,或者说要做成新零售,首先要看规模,规模到了之后再说模式,模式只是一个可复制的基础。真正的零售是要像野草那样,不是像玫瑰花,你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每个地方占满了,每个地方能挣一点点钱就对了,这样玫瑰花就熬死了,这就是零售。此外,一家零售公司能不能成品牌,还要看竞争格局。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很难做起来。因为你形成不了规模,在博弈过程中成不了那个龙头。要么就是你不差钱,前期可以一直补贴,一直往里投钱。广义新零售下的机会1.新品牌的阶段性流量红利从广义新零售来讲,现在有一批新品牌企业崛起,比如说三只松鼠、周黑鸭、江小白、喜茶等,它们占据了细分品类先期巨大的流量红利。一个时段的流量红利对品牌的崛起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品牌商都是流量阶段性红利的受益者。当下,新品牌的产生也与其品类对应的渠道流量红利有关。比如小米生态链的的品牌成功与小米网的流量红利不无关系。产品的品类特质会决定品牌的流量,从而决定这一品牌的长期发展。当前一些茶饮品牌,如现在很火的日本新式茶饮,通过在营销上的做法和对茶饮产品的创新得到了巨大的网络效益,拥有极大的流量。但是我对它未来的长期发展还存有疑虑。因为对茶饮品牌的思考还需要回归茶这个品类本身。我认为像茶这样的品类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它的变换是有穷尽的,而消费者本身又是喜新厌旧的,它得不断改变它的姿势才可以维持流量。同时,我也不赞同用咖啡品牌推导茶饮品牌的发展,因为两者还是不同的,最基本的,茶的上瘾性就不如咖啡。一个大的品牌,它的根基就是品类的特性。在几十年间可以维持品类特性不变的产品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产品。一个品牌如果可以穿越多个周期,保持自己的产品特性,大众就会对这个品牌形成独特的记忆,这种独特的产品记忆可以转化为长久的流量。品牌就是一定流量条件下消费者的信任和彰显。比如我拿出茅台说喝茅台,这叫彰显。2.围绕新人群变化成为一种核心能力现在很多新品牌都在提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实核心关注点是新的人群。我们得明白,人群和业态的关系是业态因为人群变化而变化,而人群是不会为业态变化而变化的。现在90后、00后的消费者逐渐崛起。这些年轻人其实是更理性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什么都见过,不会像我们当年那么盲目,没见过才会疯狂。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见过,所以某种程度上,90后往后的年轻人对事物就是一瞬间有那么点兴趣。所以现在商家获取注意力越来越难,商业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持续。这给商家带来的考验就是,变化成了一种核心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刺激,制造话题,才能吸引人。现在一些IP化的品牌以及做产品内容化、社交化的品牌比较火,它们本质上都是增加了体验,吸引了人群,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有的商家都在寻找更好的办法吸引人群,一些品牌很火,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做了对的事情,找到了刺激人群、吸引流量的办法。3..微信生态中有可能长出大平台在新消费业态中,我们看到一端是新品牌的不断推陈出新,但另一端,比如一些不是那么新的商品,通过渠道和价格优势,也在支撑一些线上平台快速发展。简单来说,这是个人群切分的问题。电商层面,天猫和京东两家切分了大量的流量,但依然有流量是闲置的,拼多多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利用微信,对接了还未被吸入的那4亿流量。如果未来,它可以继续演化,形成一种自洽的逻辑,那它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大平台的。我认为未来三五年,微信生态里会延伸出很多新的流量玩家,这些玩家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而且不论是细分领域还是垂直方向,只要流量足够,都能做。至于流量维持,能否转化成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之后才要考虑的事。首先他能在那个时间点内获得充足的流量,就说明至少那个时候他已经做对了。我能看到的一点是,现在所有线下零售连锁都想把数据留存下来,而不是急于利用各种工具去经营它。未来我认为也会是这样,微信生态导出的客流很多是线下获客,它们未来发展和原来的会员制不会有太大区别,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把产生的客流留下。4.便利店等线下中小业态的机会对于线下的中小业态,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便利店是有机会的,这个业态的机会和整体的商业进化是有关的。之前中国便利店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这两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融资认可。从宏观层面说,便利店的崛起和人口有关。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其次是城市化、中心化的人口居住结构。现在便利店和资本、技术有一定的整合,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零售,但是也不用看得那么玄乎,还是那句话,便利店的崛起是和人口相关的,资本只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助力一下。技术层面上,便利店现在利用的主要还是IT系统,在这个时间点上,IT系统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其他技术,现在还没有大的应用。技术本身有多先进、多时尚,不会引起零售人太大的注意,大家还是从结果考虑,假如这些技术可以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带来很多商业利益,那这些技术自然就会受到欢迎。现在线下还是有很多机遇的,因为现在线上基本被巨头垄断,出来的东西最后也要依附于它。但是线下还没有被整合,还是区域割据的状态,所以还有机会。我们投资了一个主要在威海和烟台经营的上市公司“家家悦”,它在这两个总人口加起来不过500万的三线城市,零售收入就能达到85亿人民币。中国像这样的城市有多少个呢?在区域性占有率特别高的企业,机会一定是特别大的。而像农村,现代化的零售可能还没有形成,现在谈的电子商务、智慧城市都还没影。在未来,谁能够在非一线级城市,在四五六级城市,把那边的供应链,消费者服务好,实现消费升级,这会是最大的机会。
一起惠2018-07-31 09:42:42432 次
服务宠物医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爱宠与铲屎官们。36氪获悉,南京兴牧生物科技近日获得一站式宠物综合服务平台波奇网的千万级股权投资。兴牧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涵盖海内外宠物医药用品、营养保健品的代理与渠道销售、培训。上游产品方面,兴牧掌握了20多个海内外知名宠物医疗品、营养保健品牌的代理权。下游渠道方面,兴牧构建了以上千家宠物医院为标的的分销体系。本轮的投资者波奇网则是一个宠物综合服务平台,2008年上线之初以宠物社区起家,目前其业务范围覆盖宠物用品商城、宠物服务、宠物百科、波奇论坛、波奇无线等模块。在线下,波奇网通过汇集宠物店、宠物医院等机构,为用户提供宠物寄养、美容、医疗等服务。在宠物医疗这一细分领域,波奇网与北上广深等七大城市的多家宠物医院达成合作,将平台上的消费者介绍到这些优质宠物医院。此次波奇网投资兴牧,双方希望将波奇网在用户、数据、资金、品牌方面的优势与兴牧的产品线与渠道资源相整合,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生态闭环。一方面,兴牧可以通过波奇网的品牌背书进行业务拓展;另一方面,波奇网可以将兴牧的宠物医院资源纳入自己的体系,扩大平台的线下影响力。近年来,宠物医疗市场发展迅速。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宠物医院市场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宠物医疗机构保守估计超过万家,过去五年宠物医疗机构数量复合增速达到了13.2%,但目前行业仍然分散,82.6%的宠物医院为单店经营,经营面积多为30至50平方米,具有专业水准且连锁经营的宠物医院数量占比不足10%。由于分散的行业格局,宠物医院小店需要更多来自于市场、技术、资源、产品供应方面的支持。波奇网此次携手兴牧,就是为了弥补这个市场上众多非连锁宠物医疗企业的刚需。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赋能小型宠物宠物医院,从而为爱宠们与铲屎官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起惠2018-07-31 09:33:40203 次
618之后,苏宁818购物节成为消费市场又一个大促节日,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表示,纯电商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下一个十年将进入场景互联时代,这个夏天,彻底告别纯电商购物节。侯恩龙称,互联时代,没有一个场景是局外人。需求即场景、产品即场景、内容即场景、服务即场景,每一个场景都关乎用户体验。在“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中,场景是连接人和货的桥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他表示,目前苏宁大开发战略已经建立了“两大、一小、多专”的店面类型组合,超过5000家互联网门店,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县镇市场的全面覆盖。在侯恩龙看来,营销产品也是一种场景。今年818期间,苏宁上线两款新产品—苏宁拼购和苏宁有房。其中,苏宁拼购主打正品低价、便宜有好货。苏宁有房则是苏宁最新上线的无中介二手房交易平台,每套房仅收9999元的服务费。谈及未来的消费趋势,侯恩龙称,纯电商时代结束,下一个10年进入场景互联时代。除了小店外,苏宁已在线上线下多个领域实现场景跨界,与天猫、万达、大润发、咪咕、中石化等行业巨头达成战略合作。818期间,将有近300家大润发门店完成升级。
一起惠2018-07-28 10:14:57307 次
沃尔玛入股京东的两年后,走过“棉婚”的双方交出了成绩单。沃尔玛在京东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130万;沃尔玛全球购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00%;以及,全国30个城市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且提供“1小时达”服务。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以“尽管合作两年,但双方仍旧处在蜜月期”来形容两者的“婚姻关系”。连续两年的销售量暴增,为互联网巨头京东的零售版图增添光彩无限,于线下零售巨头更是救其电商业务于水火之中。作为蝉联五年世界500强榜首的零售企业代表,沃尔玛的革新效果也在凸显,牵手电商巨头成为一种自救的方式,也是零售业的发展态势。两年“蜜月期”如今的甜蜜,是这场感情的基础沉淀,但京东与沃尔玛的“恋爱”阶段并非顺畅。2011年,因京东拒绝全盘收购1号店,给了沃尔玛拥抱的机会,从中国平安手中收购17.7%的股权,次年增持至51.3%,成为1号店的最大股东,这一举动也解读为沃尔玛要进军中国电商的前奏。的确,这正是沃尔玛想要释放给中国市场的信号,在当时线下实体连锁风华正茂之时,沃尔玛想要通过1号店的网购服务作为沃尔玛实体店服务的补充,如此看来,此举正是打通线上线下无界零售的鼻祖级玩家。然而,现实却过于骨感。收购后的融合问题日渐浮出水面,线上线下订单及库存无法打通、存在文化差异、甚至创始团队因分歧等因素,使得1号店自被收购后份额逐年下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中国B2C市场中,1号店的市场份额仅为1.3%。随着亏损加剧,1号店逐渐变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上的拖累。2016年6月,沃尔玛无奈放弃了在中国自己主导发展电商的策略,将1号店“过继”京东,京东也出让5%股权,换得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和大部分1号店的资产,以示合作诚意。半年后,沃尔玛对京东进行第二次增持,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持有12.1%的京东A类普通股,占京东A、B类总股本的10.1%,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前两位分别为,腾讯和刘强东。紧接着,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5千万美元,沃尔玛中国的实体门店将独家接入京东到家,并由达达负责全部订单的配送。升级“三通2.0”战略现在“联姻”的7年后,沃尔玛终于在中国尝到了电商红利。据沃尔玛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2月1日-4月30日)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33%,较上一财季有所反弹。在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总销售额增长6%,可比销售额增长4%,创下5年来的新高。透过逐年增长的销售额数据不难看出,王笑松用“蜜月期”形容当中的甜蜜,并不为过。京东与沃尔玛合作的背后,正是无界零售的践行。首先,入股后的沃尔玛将旗下山姆会员线下商店和ASDA搬上京东,又将线上京东产品搬入到沃尔玛的商超之中。对于京东而言,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数百家线下店,在供应链与采销体系上都有巨大优势;对于沃尔玛来说,背靠电商巨头,也让线上之路更轻易,同时,京东之家也能帮助其卖场获得年轻的客流。自2016年6月京东和沃尔玛宣布战略合作后,双方推出了库存、门店、用户互通的“三通”策略,近日正值两周年,双方又发布“三通2.0”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互通是提高京东配送效率和沃尔玛销量商品库存周转率的关键一措,举例来说,消费者在京东自营超市购买沃尔玛在售的相同商品,快递人员可以从距离下单顾客最近的沃尔玛门店取货。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用户体验提升部总经理祁婷补充,截至今年6月底,京东与全国29个城市180家沃尔玛门店实现部分商品的库存打通。未来,库存打通会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并试点推出1小时送达服务。而门店互通则主要体现在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上。目前,全国30个城市的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在今年6月份,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上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3.5倍。另外,沃尔玛中国大卖场电子商务部副总裁博骏贤(JordanBerke)透露,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已经在建十个项目云仓,均是100%服务于线上订单,弥补了当前沃尔玛在某些区域店铺密度的不足,有效提升沃尔玛和山姆店本身口碑之外对用户的覆盖能力。除了线上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京东与沃尔玛在线下业务的探索也积极尝试。2017年6月,沃尔玛在深圳罗田店推出了首家“沃尔玛京东之家”。截止到目前,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开设了4家合作门店,其中3家沃尔玛京东之家,1家沃尔玛京东专卖店。传统零售拥抱电商巨头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每年都在创造佳绩,但却无法掩盖实体连锁零售的焦虑。消费升级的到来,线上流量日趋昂贵,线下增速的乏力,互联网腾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纷纷切入线下。2016年11月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借助三江进驻宁波。去年2月,阿里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合作,将上海作为新零售的试验田。不久后,阿里还投资15亿元与新华联合伙投资新零售。同时,重点孵化新零售盒马鲜生,改造天猫小店并投资入股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线下连锁零售。与阿里的“野蛮”行为有所区别,缺乏零售基因的腾讯,则是以生态搭建的方式为主,以技术和流量注入为主,想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再看京东,在后电商的时代,它是以开放的心态赋能线下零售。在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携手线下门店总量将超过50万家。开设了7fresh生鲜超市和3C零售体验店,入股了永辉、沃尔玛、世纪联华等。京东还得到了谷歌5.5亿美元投资。在投资消息传出之后,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未来,腾讯、沃尔玛、谷歌等战略投资者将与京东一起形成‘无界零售’的生态联盟,把大量中国优质的品牌和商品带向全球市场。”视角再回到沃尔玛,同去年一样,京东与沃尔玛今年依旧继续造节,“8.8购物节”也是双方合作的一度演兵。连续五年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的沃尔玛,早已成为连锁零售巨头,但其依旧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应对颠覆,并且紧跟趋势迅速实现融合,沃尔玛一直在为适应中国市场而改变,但其所面对的困境,也正是所有连锁零售企业的谜团,这对于整个零售业还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一起惠2018-07-27 09:40:54464 次
121-140/764 记录7/39 页首页上一页1...45678910...39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