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
3月27日消息,九州通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合作尝试网售处方药的案例之后,“后继者”们正在出现。日前,据了解到,京东也试图在山东通过与政府、医院、医药企业合作的方式尝试网售处方药。公开信息显示,3月25日,京东与淄博市人民政府、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健康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依据协议,三方将在淄博市公立医院范围内,建设“淄博市医疗处方流转信息平台”,试点处方药电子商务项目,探索“医药分家”、“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等改革领域。三者的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套信息化处方流转、医药流通平台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医生、医疗处方流转信息平台、云药房平台、社会药店、配送系统等。具体来说,在这一套系统下,能实现什么呢?根据官方描述,该系统将连接淄博市的公立试点医院,将院内处方以电子化的形式同步流转至院外的指定零售药房,随后市民即可通过该电子处方内的信息向指定实体药房及电商平台处购买到包括处方药在内的相关医药商品。此外,该系统还将针对慢性病人群提供“长处方”服务,为医保用户提供安全、可控的线上医保解决方案,以实现一流的就诊、用药、支付体验。实际上,据了解,医药行业、电商平台在网售处方药领域一直在不断“碰红线”,倒逼政策,而政策也在逐渐放开。今年2月初,湖北省食药监局就批准了好药师可以试点对武汉市中心医院门诊药房部分药品远程销售配送业务,并准予好药师在互联网上结算相关费用。而京东方面也在不断为网售处方药做铺垫。去年5月,京东正式与上海医药达成合作,称将建立处方药的销售和线下配送网络。除此之外,京东增资上药旗下的“上药云健康”,该公司的主方向就是“处方药O2O医药电商”,将致力于打造三个线上平台:电子处方平台、药品数据平台及患者数据平台。
1月8日消息,据英国《卫报》报道,为了总体收入的增长,英国零售商马莎百货(M&S)将在8家门店削减用于服装销售的面积。《卫报》报道指出,因服装销售额持续下降,M&S准备开始一个新的试验项目——削减店内服装区域,转为出售食品。其8家店在接下来6个月里将会增加高档食品的销售区域,同时,M&S也正在测试其他增加销售额和利润的可能。消息人士透露,M&S很快将会公布截至12月26日的3个月销售情况,服装销售额预计将大幅下降,线下实体店销售额降幅可能高达10%。而随着M&S逐渐克服了网售配送中心所面临的问题,其线上销售额预计将会增长三分之一。总的来说,线下和线上的服装销售总额将下降2%。据了解到,对于这家始创于1884年的老牌零售商来说,这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下降,而其在5年之内,只有一个季度的服装销售额是增长的。近两年来,对于M&S来说,来自服装品牌Next和百货商场Debenhams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时尚连锁零售商H&M、Zara和NewLook也在吸收M&S的核心客户——“爸爸妈妈”人群。但是,虽然服装市场情况不好,M&S的餐饮生意却蒸蒸日上,BoxingDay(圣诞节次日)之前的3个月里增长了1%,这个成绩比Tesco和Morrisons等传统超市都好。知情人士透露,M&S内部已达成一致,认为用于服装销售的面积过大,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而且M&S原本在80年代对于英国家庭的广泛吸引力也一去不复返了。还有消息人士表示,随着食品业务表现上佳,M&S旗下多达60家店可能会为此腾出空间来。M&S最大的几家店餐饮部面积多达16000平方英尺(合15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小型高街超市。但是,中型店则只有大约7000平方英尺(合650平方米),其中几家最多可以增加30%。野村证券(Nomura)的零售分析师FraserRamzan说:“近几个季度的渠道转型(线上销售)确实对实体店的未来经营提出了挑战,像B&Q和Debenhams等商家已经把自己的一部分店租借出去或者直接关门,应该说,M&S对于店内空间的再规划还是很有智慧的。”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十年以前,M&S曾在一些门店里减少了食品的销售面积。如今,它不可能轻易改变这一策略,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店面位置、停车条件、当地销售能力、竞争情况等,从而决定是否会扩大食品销售面积。“每家店都得基于自身的利弊来重新判断,各方面因素都要列入考量当中。”据了解,目前,M&S已经减少了一些店的服装销售面积,替换为咖啡、餐厅、熟食区,还提供线上下单店内取货的服务,暂时不支持送货上门。而对于M&S如今这一举动,Ramzan认为,M&S不仅仅需要重新评估现有店面,而且要做好准备重整店内布置。截止到11月的四个月里,它关闭了12家店,几乎是之前6个月的两倍。“不仅仅是要关店,在日益电商化的环境下,还要把店开在合适的地方,人们愿意进店购物的地方。”M&S的发言人对此回应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在旗下的8家门店里,把一些空间从服装和家居用品变为餐饮。这是我们的正常业务变化,用以保证每家店都能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宝宝的牙齿问题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比较突出和常见的问题,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面对。80后的我们对小时候被龋齿折磨的死去活来的场景尚记忆犹新,我们的宝贝们又开始深受其扰,身边打听了下,百分之七八十的父母都带孩子看过牙医,宝宝的牙齿问题有多常见,看看儿童医院牙科排队的壮观程度就知道了。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囧妈这就和你分享与宝宝牙齿有关的经验。本篇重点介绍如何选购宝宝的牙膏,接下来还会有单独的宝宝牙刷选购文章。为什么要买适合宝宝的口腔清洁用品?妈妈们对宝宝牙齿关心的水平普遍停留在反复告诫其少吃糖或甜食上,至于为什么要少吃糖,可能大都不太清楚,其实是因为糖类食物在口腔中供给口腔内细菌营养的同时,容易发酵产生酸,侵蚀牙体。致酸细菌和糖类食物粘附在牙面上,形成由细菌组成的菌斑。在口腔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产酸,使牙体硬组织脱钙,形成龋洞。如果糖类食物是导致宝宝牙病的外因,牙齿本身的质量就是内因,牙齿本身的质量是指牙齿的钙化程度及牙与牙之间的缝隙。钙化好的牙齿,硬度高,不容易被龋坏;牙齿缝隙大,食物碎屑和细菌易驻留,得龋齿的几率会增高。由此看来,小宝宝之所以牙病问题突出,一是由于宝宝爱吃糖或蛋糕等甜食,二是由于宝宝的牙是乳牙,耐酸力差。乳牙的牙牙缝又大,加之宝宝不能很好的刷牙,牙齿易残留食物。内外因相互作用,宝宝牙病问题突出不足为奇。对于宝宝的牙病问题,我们不可小觑,宝宝患了牙病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咀嚼,还会给宝宝带来很大痛苦。拿医疗资源丰富的帝都来说,能看儿童牙科的也没几家。天坛口腔医院和北大口腔医院的号难挂程度人所共知。挂上了号,到了治疗阶段,基本上对于小宝来说都是束缚疗法也叫捆绑治疗,简单点说就是把宝宝五花大绑在板子上上,医生刀枪器械全上,宝宝在哀嚎中痛哭全程,你呢?到那个时候,用矫情点的大S最近的那句名言就是“最痛的是爱”……首先囧妈要更正几个误区误区一:让宝宝用大人的牙膏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大人的牙膏氟含量高。《ScientificAmerican》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后被《南方周末》转载过,就是谈论氟对人体的影响。研究结论简单讲,就是:虽然有很多研究都证明,氟化物有副作用,但不少科学家仍认为,氟化物是对付龋齿的最好武器。讲到这儿,囧妈觉得非常有必要说点题外话,因为这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牙膏选购息息相关。就是这本《科学美国人》(英文原名:ScientificAmerican,缩写:SciAm)的权威性。它和我们网上看到的泛滥的专家说还是不能相提并论。中国的有些所谓的“专家”以他们颠三倒四的逻辑、前后矛盾的发言、没有实验依据头脑一热的大放厥词已经失去民心。而《科学美国人》这些结论是有实验依据的,作为创刊于1845年8月美国历史最长的一本科普杂志,为一直连续出版的杂志,是著名的《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到目前,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文中提到:美国艾奥瓦大学牙医学院的史蒂文·M·利维在美国国立口腔与颅面研究所的资助下,对儿童的氟化物摄入量、氟化物如何影响牙齿与骨骼健康展开了研究。到那篇稿子发稿时为止,并没有普遍认可的氟化物日均最佳摄入量标准(即摄入的氟化物既能预防龋齿,又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也就是说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之间的界限很小。而成人牙膏的氟含量是绝对不适合儿童的。误区二:含氟可吞咽的牙膏?错!“龋齿”和“氟斑牙”之间,哪里是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我国目前儿童牙膏产品标准规定“含氟儿童牙膏总氟量指标要求为0.05%~0.11%。含氟牙膏要标明氟添加量,儿童含氟牙膏应该标有警示性文字”。囧妈要说的日韩原装进口产品确实比国内厂家做的好得多,囧妈走过的超市看到的国内的所有的儿童牙膏外包装盒都没有标适用年龄提醒,只是有“6岁以下孩童每次使用豌豆粒大小”的模糊说法,关于“含不含氟”宣传更是很模糊,而对于网售儿童牙膏宣称“含氟可吞咽”更是胡扯。这让囧妈想起不久前和知网的一位同事聊起,他说他认识的一位专家长期受某护肤机构的资助,发表关于SOD对皮肤的功效的文章。研究结论不惜无视事实,百般努力让其向资助者愿意看到的结论靠拢,而事实是SOD根本不能透皮吸收。误区三:自作聪明用盐代替牙膏有些妈妈比较注意,但过犹不及,拿打小不知哪儿学来的科普知识,自作主张用食盐代替牙膏给宝宝刷牙,需要提醒的是食盐的颗粒比较大,用食盐代替牙膏,会破坏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磨损以后可引起牙本质过敏,遇冷、热发生疼痛。还会引起牙周组织的萎缩。误区四:选好了牙膏、牙刷,但不能坚持刷牙。或者宝宝的牙病问题已经出现了,还寄希望于刷牙来解决。很多妈妈也意识到从小培养宝宝刷牙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一开始就追求刷干净,而大部分宝宝开始都比较抗拒刷牙,对刷牙不易坚持,妈妈们遇到困难就会逐渐放弃。其实囧妈觉得让宝宝养成刷牙的习惯最重要,至于说刷牙的姿势、动作可以逐步培养。实在不行,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自行完成后再帮他们刷一刷。刷牙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当宝宝牙齿问题比较严重,百忙中的爸妈需要做的是带小宝及时去看牙医,以免延误治疗。提前一宿排队不是耸人听闻,不过好消息是看了第一次,以后就可以预约。有条件的,父母要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误区五:乳牙有了病,又认为乳牙早晚要掉,不用看。或者是宝宝牙病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还寄希望于刷牙来解决。乳牙也要治疗,否则要影响恒牙的。宝宝一般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第一颗乳牙,6周岁开始换牙,12周岁基本换完,乳牙贯穿12年。乳牙影响进食、咀嚼,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它还会直接影响到恒牙的生长。所以家长不要忽视乳牙的重要性,这点囧妈是求证了科学松鼠会的一位牙医的。通常乳牙患龋齿率高的宝宝,日后恒牙患龋率也比正常宝宝要高。关于宝宝牙膏,妈妈们需要了解的市面上牙膏种类繁多,价位不一而足,丰俭由您。几个大的牙膏品牌都开发有自己的儿童牙膏系列。囧妈归置了归置,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日系:狮王面包超人牙膏适合6个月以上,参考价:16.8元/40g日本狮王株式会社创始于1891年,是日本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日本,狮王旗下的牙膏、牙刷产品,常年保持本土市场第一销售业绩。狮王有原装进口的和国产的小狮王,妈妈们注意区分。狮王原装面包超人牙膏,这款产品是日本狮王株式会社原装进口的。皓乐齿DOCLEAR儿童牙膏标明2-8岁适用,含有氟化物,参考价:26元/70g它家的产品专门针对女性,主要开发女性用牙刷和牙膏,是sunstar集团旗下品牌,年销售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产品遍布全球。Ora2家蜜桃口味的牙膏和超细毛牙刷是各大日货卖场的畅销产品。韩系:2080标明2岁~12岁儿童标明是低氟参考价:31元/90g+90g两只韩国爱敬集团的产品,爱敬(Aekyung)集团是韩国排名前10的综合性企业,最大的石化和日化产品上市公司。2080是爱敬旗下的口腔护理产品,让20颗健康的牙齿保持到80岁,是2080的品牌诉求。保宁标明适合3岁以上儿童参考价:单只90g,55元三只此款标明含有氟和木糖醇保宁皂家喻户晓,当妈的估计都用过吧。保宁米迪恩株式会社成立于1979年,是韩国拥有50多年制药历史的先导企业“保宁制药集团”的子公司,保宁米地恩是多年位居韩国第一的婴童产业品牌。韩系的产品常见的还有:欧志姆O—ZONE,欣乐等等。欧美系:欧乐Orajel幼儿训练牙膏图案特点:以托马斯、粉红小马、艾摩等图案标明18个月—4岁,无氟可吞咽参考价:42.5g65元囧妈觉得这是目标细分做的最好的一款牙膏,因为无氟,可以安全吞食,适合初学刷牙的儿童,可以作为为宝宝选的第一款牙膏。也没有泡沫、研磨剂和化学添加。唯一遗憾的就是有点贵。高露洁参考价:8.9元40g品牌虽是国外的,超市买到的都是中国生产的。“让世界没有蛀牙”的广告词你一定熟的不能再熟。公司成立于1806年,威廉·高露洁创立,以生产牙膏开始事业。1890年,高露洁走出美国本土拓展全球业务。1953年,在与棕榄公司合并后,正式使用高露洁棕榄公司名称。如今,生产的个人护理产品已经遍布全球,销售额达94亿美元的全球消费品公司。佳洁士Crest诞生于1955年,牙膏领域的开路先锋和富有创新性的领导品牌。同高露洁,品牌虽是美国,国内买到的都是中国产的。国产系妈妈尽量选择大品牌中高档牙膏。遗憾的是,国产儿童牙膏大部分未标明适用年龄。这点工作做的有点不细致了。我们超市中买到的小狮王产品是狮王日用化工(青岛)有限公司生产的,它是日本狮王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未标明适用年龄国产小狮王40g6.5元黑人(宝贝兔系列)未标明适用年龄参考价:40g7.6元黑妹(QQ兔)纳爱斯(牙牙乐)未标明适用年龄广告让人印象深刻参考价:40g6.5元青蛙王子有2-6岁乳牙期牙膏和6-12岁换牙期牙膏,参考价:50g13元左右囧妈在超市看到一些国产牙膏为了吸引小朋友,花团锦簇的包装和一堆赠品,真不知道售价仅几元钱的牙膏在牙膏本身的品质上花了多少成本。囧妈需要提醒的是,进口的未必全是好的,国产的也不是没有好的。美国进口的甘尼克宝贝儿童无氟牙膏在上海进境口岸被检出pH超标。挑选时要更加慎重考虑产品的具体参数以及口碑。牙痛儿童,成分先行,妈妈们给宝宝选购牙膏一定要学会看后面商标的成分:含不含氟氟可以使早期龋损的牙齿得以修复和重建是事实。含氟牙膏是目前有效防治龋齿的牙膏。但如前所说,使用不当,宝宝易得氟牙症。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之间的界限很小,再加上宝宝的吞咽控制能力还不完善,就很容易误吞含氟牙膏,导致摄入过量的氟,使牙齿产生斑点,严重时使牙齿变黄,表面粗糙,容易缺损。所以,囧妈的建议是,为防止不会吐泡沫的儿童过度吞食,家长可用纱布或者专用的湿纸巾擦一擦乳牙和舌头就可以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建议是,在幼儿满2岁后,才开始使用含氟牙膏。3-6岁的儿童需在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下使用,高氟地区6岁以下不推荐使用含氟牙膏。选购贴士:注意看成分表,常见的氟化物的来源包括氟化钠、单氟磷酸钠、氟化亚锡等。建议选用用木糖醇做甜味剂的牙膏我们知道木糖醇对牙齿有某种功能是某个品牌的口香糖广告的功劳。木糖醇是一种功能性甜味剂,提取自玉米芯、甘蔗渣、白桦树、橡树等物质,甜度与蔗糖类似,所含热量是蔗糖的60%。作为一种低热量的甜味剂,这类物质不会被口腔细菌利用,能够抑制口腔内细菌生长,有效中和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某种程度上帮助牙齿再钙化。选购贴士:除了木糖醇外,常见的糖醇类物质还包括:阿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苏糖醇、异麦芽酮糖醇等。建议选用白色膏体的牙膏为了吸引宝宝刷牙,很多厂商将膏体颜色设计的五颜六色,但往往加了譬如像FD&C蓝色1号、FD&C红3之类的着色剂,着色剂用于增加产品的美观,但有些着色剂存在健康风险。囧妈的经验,最好选用白色膏体的牙膏。牙膏的泡沫肿么回事儿宝宝喜欢泡沫多一些,牙膏产生泡沫主要是因为十二烷基酸钠,是一种发泡剂,泡沫能帮助除掉粘着的牙齿上的牙垢,把刷下来的牙垢悬浮在泡沫里,随着漱口水一起漱出口腔。此外,外观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选宝宝平时熟悉的卡通形象会让他容易接受。至于牙膏盖是拧的还是开合式的,囧妈觉得看个人习惯,不作为主要参考因素。
今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新《食品安全法》施行,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给网售食品也戴上了“持证上岗”的“紧箍咒”:商家不但要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实名登记,还要取得相关许可证,并对许可证进行审查,否则将无法入网经营。但新法颁布一个月以来,似乎对朋友圈热销的私房菜影响不大,不少朋友圈的自制美食依然“无证”销售。朋友圈私房菜依旧走俏随着微信“朋友圈经济”逐渐渗入到市民生活中,自制美食售卖也成了朋友圈的“常客”,但微信美食火爆的背后,其准入门槛低、无照经营等弊端也不免让人对其卫生安全有所疑虑。几张诱人的私房菜图片,配上“限量供应、独家秘制”等字眼,私房菜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快速在朋友圈蔓延。据调查,朋友圈私房菜购买非常便利,通过微信红包或者微信转账等付款方式就能完成下单,然后自提或者由商家将订购的私房菜送货上门就完成交易了。记者在微信上搜索了一下清远现时正在销售的朋友圈美食,主要以烘焙、卤味、凉拌菜为主。记者通过一位微信私房菜老板得知,起初他尝试朋友圈销售卤味只是试水,销售情况乐观,便开始大规模在朋友圈销售,由于订单量较大,有时周日都要加班补单。而另一位在朋友圈经营甜点的店家表示,朋友圈消费只要打开局面,通过口碑宣传,发展的速度很快。当记者问及是否了解新《食品安全法》对网售食品有新规定,大部分商家表示不了解。熟人经济有安全隐患据悉,朋友圈私房菜兴起,主要是“熟人”举荐,把自家的私房菜贴在朋友圈里,再通过“熟人”的支持和推广逐渐拓宽销路。相对于淘宝平台而言,成为微商似乎更加简单。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食品销售,不仅需要上传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还需验证营业执照和法人相关证件等。而进行微店注册时,只需输入手机号、手机验证、设置密码后,微店便注册完成,可以发布商品了,并不需要验证相关许可证。“微信朋友圈里做生意的,兼职的不少,拿了货就在朋友圈里卖卖,不一定有实体店。”一位清远的微商在朋友圈内销售自制零食已有几个月了,虽然卖的是自制零食,但也是从他人手中进的货,最初货源在哪里,他也不清楚。“只要将相关信息、照片上传就行了,很方便。”该微商表示,每天都能接到几单生意,销量还不错。但当被问及“是否具备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时,该微商坦言没有。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微信也不能被定性为严格意义上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这就让朋友圈的私房菜成了监管的真空。甚至有些不法商贩售卖的其实都是一些“三无”产品,但无论是卖主还是买主,对于这点似乎根本没有察觉。面对微信私房菜的走俏,也有网友提出质疑。网友称,买朋友圈私房菜还不如订外卖,因为在朋友圈买私房菜一旦出现什么需要维权的问题,根本无处下手。网络食品监管需加强不难发现,微信私房菜基本都没有食品经营的相关资质,也没有监管部门对它进行管理,而且在微信上交易,相关部门也起不到监管作用。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将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围,但实际上现在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相关案件的具体处理措施及办法。尽管目前逐渐加大对外卖平台的管理力度,但是网络食品交易早已不是只有外卖一种形式,因此,在网络食品监管方面仍是有所缺失。此外,不同于外卖平台需要审核餐厅的相关资质,在朋友圈售卖食品的卖主几乎完全没有相关的经营资质,整个交易过程也没有发票或相关凭证,存在非常大的隐患。
眼下,微信朋友圈的“熟人经济”风生水起,最近,又有不少自称为“自制美食”的,也在通过微信进行营销。不过,在家庭自制食品火爆的背后,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也是一大监管难难。“朋友圈”推介微信淘美食成为另类时尚临近中午吃饭时间,在常州创业产业基地内一家公司上班的周培培,通过手机微信朋友圈,订购了一份鳗鱼饭,不一会儿,饭就送到了。周培培订的这家店店主叫周圣才,他原先是个公司白领,因为喜欢做菜,后来在新北区租了一间店面,开起了餐饮店。一开始生意并不太好,他便想到利用微信朋友圈做推广。“会多很多人气,很多人同样也发朋友圈,做一个一传十,十传百的这种宣传,我的订单量不断往上。”有调查显示,目前,常州市持续活跃的“微信美食卖家”有数百个,其中家庭自制美食占大多数,这些“微信大厨”、“微信厨娘”中,有不少是公司白领、全职妈妈,甚至还有专业的厨师。销售的美食种类也五花八门,比如私房菜、自制龙虾、蛋糕甜点、咖啡饮料等。不过,由于规模不大,家庭自制美食的成本相对较高,售价也比实体店略高。新型“微商”创业要监管也要扶持在微信美食走俏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近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了市中心一家代售家庭自制美食的店铺,这里的美食可谓琳琅满目,但大多数的食品都是“三无产品”。最近一段时间,常州市工商部门已陆续接到几起有关微信美食的投诉,但是由于难以查清卖家的真实信息、或没有购物凭证,导致消费者维权比较困难。业内人士认为,微信美食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私下交易,往往游离于工商、食药监部门的监管之外,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取证、执法的难度很大。律师刘鼐峰认为:“如果是大批量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买卖行为了,如果确实是质量问题,或者销售有毒的,肯定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目前有关部门对实体餐饮店监管较为严格,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生产经营场地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健康证等。相比之下,微信美食的生产往往缺乏这些最基本的资质。微信美食店主周圣才也认为:“你在家里试一下,觉得味道好,就可以发朋友圈开始卖了,质量、健康包括卫生环境的话得不到保障。”今年10月1号起,新的《食品安全法》将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将对所有网售食品进行监管。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微信出售自制美食,不仅给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创业机会,相关部门届时在严格监管之外,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扶持。
电影票价新规近日出台,网售电影票价不得低于发行放映合同中的协议票价。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低价票将不复存在。不过,两家电影协会发布的新规,其执行力无法触及到电商领域。而团购市场竞争的激烈,还会促进低价电影票的出现。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下发了《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通知,要求票务电商正式纳入规范。制片、发行、院线、影院需签订影片发行放映合同,相关方需在合同中明确协议票价,具体票价相关方可根据市场供需和经营成本协商确定。电商等代销机构可积极开展促销行动,但电影零售票价、活动票价均不得低于发行放映合同中的协议票价;影片促销活动中的折扣部分由促销方按协议票价补齐,超过协议票价的,按实际票价结算。此外,对于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行业协会将警告、劝诫、列入黑名单,或停止其供片、发行影片、取消备案资格等。据了解,该规范在今年7月8日开始实施。市场研究公司analysys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中国超过一半的影迷在网上购票。今年第一季度该比例达到63%。2014年,中国电影票总销售额达47.7亿美元,网上销售占22亿美元左右。网售电影票市场正逐步占据电影票销售市场的主导地位。包括以格瓦拉线上销售票务派系、豆瓣电影为代表的电影社区派系、美团为代表的团购电影票务派系等的相继出现,都使得在线预订电影票市场越来越庞大。不过,各大电商的实施情况却并不好。7月2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浏览微信电影票、淘宝电影、猫眼电影等发现,目前电影票价并无明显变化。在微信电影票之中,北京万达国际影城(天通苑店)依旧有4部影片有特惠活动,7月23日《捉妖记》的多数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原价3D为120元的,有的场次只有45元。下午13:50场次的,还有“新用户29元购票”的促销活动。《煎饼侠》也有“新用户19元购票”的促销活动。而在大众点评网中,依旧有20多元的团购电影票,劲松电影院有26元团购电影票,2D、3D电影均可以看,同时20多元的团购电影票还有环球国际影厂、昌平保利影剧院等。个别网站甚至针对首次注册用户推出1元电影票活动。对此,记者采访到了美团负责电影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其表示,美团的猫眼电影目前的促销只针对新注册用户,而且是特定场次、时间段等,而团购电影也只占一小部分,而且票价不低。低价电影票背后:差价多方承担低价票产生的重要推手除了院线本身以外,还有电商。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线上票房收入(含在线选座与团购等)占总票房的62.5%,其中第三方网络代售票房占总票房的45.2%,由此可见,在线票务平台已成观众在消费电影时所选择的重要渠道之一。据了解,我国主要的票务电商有猫眼电影、淘宝电影、格瓦拉、百度糯米等。据悉,百度糯米在7月18日当天的单日流水突破3.5亿元,出票量为240万张,而大众点评在当天出票量也达100万张。虽然从数据上看,票务电商似乎很吃香,但由于平台众多,且观众会不断查询、比较各种平台,使得市场竞争随之加大,为了能吸引观众,票务电商必须使出锦囊妙计,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低价。曾有一位院线员工透露,从影院的运营成本来看,作为电影的销售终端,电影票的价位不可能降到1元甚至10元,尽管观众享受的都是低价影片,但最终入票房的价格依然是至少33~35元以上,而差价则由一方或者几方共同承担。上述院线员工透露,部分中小型影院为吸引人气,提高上座率,通过增加客流量提升平台的影响力,甘愿做赔本生意,补贴优惠后的差价。因此,不同于票房比较高的影城,那些票价降到平均价以下的小影城,票房收入一般,就会比较依赖电商的活动,排片量也比较容易被电商左右。而北京影院数量已接近饱和,经常一个商圈好几个影城,竞争比较激烈,因此电商话语权较高。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低价票的出现无论是对影院、片方,还是票务电商或观众而言,都不是长久之计。艾媒咨询分析师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越来越低的价格将会挤压影院包括制片方以及下游电商的利润,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弊大于利;而另一方面,低价票会拉低消费者对于电影票价格的心理预期,当恢复理性价格时,消费者就不容易接受,不利于行业发展。《规范》对电商无效?《规范》能否起到约束力,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还需观察。“《规范》是由广电总局下发,而电商并不在广电总局的管辖范围内。因此《规范》能否被良好执行,关键还要看白菜价是否已经触动了底线,搞得大家没钱赚了。”张毅认为,近期电影票低价已经到极限,如果情况再继续下去,受到《规范》出台的影响,整个产业链会借机调整。现在这个情况继续下去就是底线了。虽然电商不在广电总局的管辖范围之内,但各大院线会首先迎合《规范》内容。不仅如此,《规范》明确规定:影片促销活动中的折扣部分由促销方按协议票价补齐。相当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几方承担差价变成了促销方,也就是电商承担差价。“不过,这对电商是没问题的”,在张毅看来,即便是实行了《规范》,市场竞争的电商为了吸引消费者,也会尽力弥补差价,使得票价更低,从而更加吸引消费者。“整个团购市场已经趋于稳定,《规范》的出台不会给团购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近日,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先声再康在线药房总经理张移兵已在7月初辞职,将在好药师网上药店出任CEO。另据媒体统计,自2014年7月至今仅仅一年的时间,已有11位医药电商企业的CEO递交辞呈,辞去了公司的所有职位。据本报记者了解,在这11位医药电商CEO的离职人员名单中,不乏电商行业的资深人士,但仍无法避免被离职的命运。而另外4名离职高管至今仍是无业状态,如好药师网上药店CEO姚丰、金象网CEO牛征曌、海王星辰网上药店CEO钟日华及七乐康总经理赖裕锐辞职后,都称闲赋在家,准备自主创业,至于是否“回归”医药电商行业仍是未知数。一时之间,医药电商未火先衰的声音开始蔓延。不过,今年7月1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reMED2015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上,壹药网CEO陈华用其公司今年1~6月份同比去年增长400%的销售数据,强力反击行业“未火先衰”之说。离职潮本报记者梳理医药电商离职CEO的名单发现,尽管他们一再强调是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业绩目标未能达标遭遇团队调整或许才是根本原因。除了张移兵之外,2015年5月离职快货网的廖光会,目前赴任百洋网CMO,作为快货网的前董事长,廖光会在“2014思享互联网医药营销论坛”上曾预测2015年的网售药品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并预测处方药将向医药电商开放。不过廖光会最终没有等来处方药开放,而是去了百洋健康网。而今年5月离职的前七乐康CEO赖裕锐,则是赋闲在家准备自主创业。赖裕锐2012年3月份加入七乐康,在此之前七乐康电商运营团队只有四五个人,还有几个是刚毕业的学生,2011年只做了几百万元的销售,一年内9个月的单月营业额只有十几万元。2013年前4个月,七乐康电商销售完成了一个亿。也正是在其入职后,七乐康的电商业务异军突起,成为医药电商界的一匹黑马,在任期间成功引入天使投资,并主导完成3亿元A轮风险投资。作为七乐康天使投资与A轮风险投资的引入者与主导者,在七乐康一路高歌猛进之时选择退出,不免令人难解其意。今年5月份离职的还有海王星辰网上药店总经理钟日华。钟日华是海王星辰电商的创始元老,于2010年加入海王星辰负责组建及领导电商业务。根据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海王星辰电商2014年销售额达到2.4亿元,是唯一进入10强的大型连锁药店。相比之下,医药电商圈里另一位离职的大牌则是阿里健康前COO张守川。2013年8月,张守川应中信21世纪CTO王亚卿的邀请,出任中信21世纪COO。中信21世纪被阿里收购后,王亚卿升任阿里健康CEO。据了解,张守川曾在麦德龙中国和京东任职,具有十多年零售管理经验,2009年还曾出任京东副总裁。如今张守川告别了昔日的光辉,成为汤臣倍健移动医疗的合伙人。此外,离职原创始企业的还有上海药房网负责人陈青、原金象网CEO牛征曌、原健一网CEO何涛、康德乐网上药店CEO夏语、原百洋健康网CEO孙建等。这些一度在医药电商领域小有名声的管理者,离开了自己长达几年的创始企业。事实上,上述电商高管们的离职,多数是被迫的。2014年12月,有媒体曝出华润医药集团对旗下健一网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方向不满,在宣布原CEO何涛离职的同时也清洗了所在团队,将管理和运营权转与他人。尽管2013年健一网销售规模达3.8亿元,在全国医药电商网站销售额排行榜中位列榜首,但这对于年收入超千亿元的华润医药集团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原金象网CEO牛征曌的离职则更为悲壮。去年年底复星医药集团宣布完成向挂号网出售金象网的股权,完成集团整体剥离所有的药品零售业务,金象网的CEO一职则由挂号网副总裁芦子贵所取代。盈利难一面是医药电商高管离职,另一面则是各家医药电商销售额的大幅提升,而这源于医药电商市场目前刚刚起步。不过,多数医药电商均对其销售额的盈利数据只字不提。目前,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大概为2030亿元,而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仅有68亿元,占比不到0.04%。而有着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美国的药品网络零售规模达到了1700亿美元,在整体药品零售规模中占比近30%。本报记者在多个医药电商论坛上看到上述数据,不过对于所有医药电商的净利润额,目前尚未有数据统计。在业内不少专家看来,我国的医药电商行业并未摆脱“烧钱”的阶段,而整体净利润仅有15%,远低于娱乐、服饰、装修等其他电商行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医药电商企业居高不下的管理成本侵蚀了实际利润。据了解,一个优秀的医药电商网站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网站建设、运营推广,而且物流仓储、药师咨询、药品进销存系统等硬件标准也要一应俱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医药电商发展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医药B2C业务平均毛利率为19.3%,费用率为20.6%,平均净利率为-1.3%,大部分网上药店均处于微亏状态,少数盈利的药店,净利率也不超过2%。以康爱多为例,其2013年收入为1.61亿元,净利润304万元,净利率为1.88%。按照监管要求,网上药店获得互联网交易证书之后,可销售的产品范围是药品(OTC)和医疗器械。实际的销售收入构成是药品只占37.71%,器械等其他产品占比超过60%。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告诉记者,由于医药电商禁售处方药,因此在与传统药店进行竞争时,医药电商并无太多优势。事实上OTC药品由于进入市场多年,价格和用量都比较稳定,其利润率已相当稳定。目前医药电商的整体投入成本并不比连锁药店低多少,药店则可以利用聘请有医师证及处方权的医师坐堂。凭借此种模式,传统连锁药店可以获得不菲的处方药收入,这一点医药电商尚难以企及。2014年5月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先行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度成为医药电商的救星。《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线上药品经营者需建立执业药师在线药事制度后,即可从事线上处方药经营。券商研究报告显示,线上处方药经营放开意味着医药电商的市场空间将从2000亿元的OTC市场扩展至近万亿元的OTC+处方药市场,进而扩展至3万亿元规模的大健康市场。对各大电商和医药企业而言,一旦政策落实,摆在面前的无疑将是价值万亿元的市场。不过今年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网售处方药方案短期内不会出来,因为网售处方药的放开将涉及安全、支付等多方因素,真正执行和监管起来面临多方挑战。业界人士认为,这一表态也给了渴望开放网购处方药政策春风的医药电商一记闷棍,而抢跑网售处方药的电商则会被重罚。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阿里健康近日发布的截至2015年3月31日年度业绩公告,让此前坚定看好“互联网+医药”的人多少感受到了一丝凉意。数据显示,归属于阿里健康拥有人的年度亏损额为1.01亿港元(约合8000万人民币),较上一财年亏损额增加159%。不过,巨额亏损似乎未能阻挡阿里健康对这一新业态的押注。阿里健康内部人士透露,已经在试图用新的APP,以B2C+O2O的药品零售形式,整合天猫在线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药品O2O的线上线下药品销售模式。新APP肩负重任近期,阿里健康没主动发声,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放弃在医药电商和处方社会化流转方面尝试的传闻。不过,此番巨亏后,阿里健康丝毫没有改变既定扩展路线的意思,其近日披露阿里的公司业务方向就指,公司将继续推广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服务,同时,将致力于建设一个连接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参与者的服务网络,“整合线下与线上交易平台以供更多数目及类别的药品及其他医药保健产品使用”,并持续扩展平台服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而作为践行上述路线,和业绩自救的一大举措,就是阿里健康已表示,即将推出阿里健康医药电商APP,以此承担整合天猫在线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药品O2O的线上线下药品销售渠道的任务,最终通过B2C+O2O的药品零售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购药选择。此外,为了更好地展开大数据业务,阿里健康还试图在阿里健康医药电商APP整合B2C+O2O的基础上,借助人脸比对技术和通讯工具“钉钉”(也有APP端),加速布局远程医疗和转诊服务,以应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药品网售业务何时爆发仍是未知数无论在移动医疗还是医药电商领域,这两年的行业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其他领域。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表明,中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由2010年的1.5亿元增至2014年的68亿元,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的交易规模将达到百亿。《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则显示,2014年中国线上医疗市场将增长到187亿元,2015年预计可达290亿元。也正是基于此,在2014年阿里巴巴入股后,阿里健康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投入。阿里健康业绩公告数据显示,与上一财年对比,年度开支中增幅最大的是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以及产品研发等基础建设导致的人力成本支出。正如外界所观察到的,阿里健康在2015年初大力推行药品O2O计划,迅速吸引了超过300家连锁药房的20000多个实体零售门店参与其中。同步开始搭建的云医院平台,为医疗机构提供免费的云HIS系统,以推动打通医疗机构数据库。这两个项目都在基础建设阶段,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必然是巨大的。但南都记者采访业内多个B2C药品电商,得到的消息均显示业内对未来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应该说,‘赚钱’效应比去年好很多。一是可以赚资本的钱,二是,行业的成熟度比去年更高。但这一行业目前还是面临政策不确定、核心人才紧缺、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以处方药网售年内能不能启动这一问题来说,目前还是未知数。但这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都在做处方药放开的准备。这些人包括央企华润,也包括地方医药国资巨头上药集团。这些准备其实大家都在‘修路’。”百洋健康网集团CMO、百洋电商总经理廖光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廖此前是广州一家医药电商的创始人,后被百洋健康网并购。“目前药品网售领域,除了要有竞争力,还要有耐力。以前在第一梯队的,部分已经在慢慢掉队,目前大家还是在熬,等处方药网售放开政策的出炉。”一家总部在广州的大型B2C药店的相关负责人也如是说。
在“互联网+”概念迅速蔓延的情形下,互联网巨头、药企、零售商等纷纷切入电商领域,并看好未来市场发展。而即将公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则把医药电商进一步推到了风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上药店销售规模约42亿元,较2012年翻了2倍,预计2015年我国医药电商的交易规模将达到百亿。“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电商平台,为未来抢夺市场谋一席之地,尽管一些企业具体发展思路可能并不清晰。”一位上市公司药企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医药电商目前还仅仅是概念阶段,并不能起到业绩支撑作用。兴业证券认为,虽然中国药品电商理论空间大,未来至少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要面对较多的挑战,业内分析人士总结为处方来源、医保支付、物流配送等。各路资本角逐医药电商Wind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处方药市场约8000亿元,非处方药只有2000亿元。兴业证券认为,按照网售药品占市场份额的30%来计算,医药电商伴随着政策的放开将释放出至少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另有药品网购意愿调查显示,未来肯定或很可能会网购药品的消费者合计占比64%,大多数网购消费者能够接受网络购买医药产品的方式,潜在消费群体规模巨大。正是因为看到了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资本纷纷涉足医药电商领域。阿里系的天猫医药馆已领跑其他同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而其收购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并改名阿里健康后,拥有了国内首个可开展互联网药品销售(B2C)的第三方平台试点牌照,诸多药企开始入驻阿里健康平台。2011年,京东宣布注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旗下网上药店“好药师”,借助九州通的行业优势进军医药电商领域。双方以合资的形式运营“京东好药师网”,九州通负责仓储,京东负责配送。后双方因股权问题产生分歧,2013年京东撤资终结了这一合作。但京东并未放弃这块市场。2014年京东又开始“卷土重来”,“营养保健、医药”被升级为经营大类,并如愿以偿于2014年底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在互联网巨头引领电商潮后,各医药商业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以及传统电商企业也开始纷纷“触网”。目前,国内A股布局医药电商的上市公司有上海医药、九州通、第一医药、康恩贝、康美药业、国药股份、一心堂、以岭药业、嘉事堂、太安堂、海虹控股、英特集团等10余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涉足医药电商后,立即受到市场青睐。如3月9日晚间,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出资7000万元人民币与自然人季军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医药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涉足医药电商。公告发布次日,股性并不活跃的上海医药股价在高位开盘,并拉至涨停。三大瓶颈待突破在资本竞相进入,经过几年的布局后,国内医药电商已形成了多种模式: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国药股份、第一医药、九州通、上海医药、英特集团为代表,这几家医药商业领域的上市药企,具备线下连锁药店、药品配送能力;二是以岭药业、太安堂、康恩贝、康美药业、同仁堂这类药品生产企业进军医药电商,此外还有传统医院、传统企业和HIS厂商的整合;三是搭建第三方药品销售平台,例如天猫医药馆、京东医药城、1号店;四是以华润集团健一网、七乐康为主的独立垂直电商等。一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网上药店主角的并不是药品,而是医疗器械。如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主要销售医疗器械、保健药品,非处方药也只占总比重的20%;而其他药企自建电商又面临流量的提升问题。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看来,目前医药电商面临的规模局限及盈利问题,主要是受医药电商自身发展瓶颈所致,如需要面对处方来源、医保支付、物流配送等问题。兴业证券也表示,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要面对较多的挑战。兴业证券分析认为,政策困境是中国药品电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目前,政策困境是网上限售处方药、医药不分开处方难外流、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医保占比最大部分,只在医院使用)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上述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兴业证券分析认为,这涉及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改变,需要协调多方利益,而这或许会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阿里健康对接医院处方的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阿里健康原计划打算直接联通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开药后直接将处方上传到阿里健康,再让零售药店来抢单。2014年5月,马云亲自与河北省相关负责人洽谈,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只换来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下属处室建议医院配合的文件。“事实上,在医药不分开的前提下,处方药方是很难流出医院的。很多医院为防止处方外流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电子病历不经过患者,直接存储医院电脑生成。”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院攻关不顺,阿里只得另找出路。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近期阿里健康与北京军区总医院已经建立了合作,阿里健康的电子处方平台已经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试点,先锁定慢性病中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两个病种,主要针对自费患者,暂时绕开医保的复杂问题。在史立臣看来,如果失去了医保这一环,医药电商不可能放量。上述上市药企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在这场市场盛宴中,医院是一座无法绕过的堡垒。医药电商发展还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即药品配送的问题。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的通知》规定:连锁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药品时,应当使用本企业的药品配送系统自行配送。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受成本太高及自身配送能力限制等影响,医药电商能真正做到自行配送的并不多。如此前北京同仁堂广州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也开通了同仁堂全国首个网上药店,但由于受到“自行配送”规定的约束,只能在其网页上注明:“本商城药品的配送范围仅为广州市内9家实体店方圆约2公里内。”另外,金象网上药店也推出过“金象一小时”,即在北京城区,工作日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前成功下单均可在当天1小时内送达,可配送的产品为100种。但这种自行配送模式还是以失败告终。而第三方物流进行药品配送需要取得相关牌照。因为药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对物流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整个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都必须在符合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标准下进行。而普通快递公司根本达不到配送要求,目前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不具有配送药品的资质。据了解,圆通、顺丰在内的多家速运公司都曾向监管部门咨询过相关药品配送资质认证事宜,但因为涉及不同区域监管部门认证等问题,目前申请仍在搁置中。
针对阿里健康COO张守川被曝离职的消息,昨日记者从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处得到证实。张守川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守川是由于个人原因离开公司,目前已经与接管人完成工作交接,但接管人选还不方便对外公布”。该负责人还称张守川离职并不是临时决定,而是在一段时间之前就已经有离开的计划。网上有流传阿里健康CEO王亚卿在员工内部邮件中,也确定张守川由于个人创业原因离职的消息。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分析,张守川离职或是因阿里健康在医药、医疗战略布局的问题,让张守川难以施展拳脚。“一方面,阿里健康去年与河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行‘阿里健康’App,全国破例设立处方药网售试点,另一方面网售处方药即将开闸的消息流出半年多但政策仍难产,阿里健康陷入尴尬的境地”,史立臣分析,“张守川作为职业经理人,想要在短期内做出一番成绩,但是就目前的医药电商形势,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汤臣倍健日前发布的一则《关于与关联方合作设立移动医疗公司的对外投资公告》透露了张守川的去向。公告表示,汤臣倍健与控股股东梁允超的关联公司诚承投资、喜乐佳投资、张守川、崔龙江、韩思婷、文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5000万元设立移动医疗相关业务的新合资公司。其中张守川出资368万元,占总出资额的4.5%。
互联网彩票行业政策越收越紧,第5次行业整顿继续升级。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包括淘宝彩票、QQ彩票在内的38家网站已暂停彩票销售服务;业内人士称,不排除全行业暂停运营。事件:三家彩售巨头受损2月28日是互联网彩票网站暂时停售各彩种销售的关门时间,网上盛传一份38家网站的大名单,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同于此前对部分地方性高频彩种的停售,这一次,除500彩票网外,各大网站均表示陆续暂停全部彩种销售,恢复时间尚不明确。市场原本预期互联网彩票牌照在2014年3、4月发放,此后又曾传要发牌,但随着政策一再低于预期,互联网彩票行业的炒作热潮逐渐偃旗息鼓,还陷入到不利的政策境地。2月28日,淘宝彩票官微称,应相关合作的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体育彩票管理中心通知,将于2月28日5点起陆续暂停全部彩种销售。各彩种停售后,已下单的成功订单将会正常兑奖;广大淘友们之前设定的追号、定制跟单订单将在彩种停售后自动取消并进行退款,相关款项将在1-5个工作日内陆续退回到支付宝账户中。此后,整天都是互联网彩票网站陆续暂停全部彩种的消息。这轮调整受损严重的公司,就是在美国上市的500彩票网。最近一周500彩票网股价跌幅达41%,距其最高值54美元抹掉了8成多,其最新股价仅为9.23美元。虽然公司表示,2月26日,董事会批准高达3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不过该消息未能阻止股价下滑势头。猜测:股价创新高可能藏利好由于500彩票网的业务和股价率先调整,A股的互联网彩票概念股走势不佳。目前鸿博股份、姚记扑克、人民网、安妮股份、高鸿股份等纷纷宣布涉足互联网彩票行业,股价受到整顿冲击,上述公司周涨幅以飘绿者居多。行业处于调整之中,正在向互联网彩票业务冲刺的一些公司,股价走势也受到影响。如今年2月9日,凯瑞德公告称,拟以1550万元收购百宝彩(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权。通过一系列资产重组,公司将退出纺织业务,主营业务变更为互联网彩票等业务。凯瑞德周跌幅为4.39%。而在其他涉彩公司大跌之时,中体产业逆市暴涨,周涨幅达8.67%,大有挑战前期新高之势。市场认为理由很简单,中体产业不做互联网彩票,只做纸质彩票。也有股友议论,互联网彩票停售,是为了迎接彩票网络销售牌照。前几天也有一家网站(其子公司被猜测能拿到牌照)突破前期平台高点,就是有消息的人提前买入导致的,这家公司很有可能掀起一轮升浪。怪象:彩民的钱去哪儿了据了解,受互联网彩票自查自纠影响,除500彩票网、鸿博股份和淘宝彩票受到影响外,卓彩网、神彩网、东港股份旗下的熊猫彩票、如意彩也宣布暂停了销售,QQ彩票、澳客网等大型网站也发布公告称暂停部分高频快开彩票游戏。所谓高频彩票,是指开奖时间在5分钟到30分钟内的彩票种类,包括“11选5”、“数字3”、“数字5”系列彩种。彩票业专家对外界表示,高频彩票的互联网销售,是业内争议相对较大的一个问题,原因是相较于其他彩种,高频彩由于开奖次数频繁、奖金数额相对较小,“坐私庄”的可能性更大,而“坐私庄”正是此前审计署对福彩和体彩进行审计的重点。有网民表示,比较小的网站,或者是有一些通过手机客户端的网站,并不给彩民出票。比如说我投了一个双色球,中了一个二等奖,他按照正常的结果和奖金把数额打到你的账户里,但是这个票是不存在的,他没有通过福利彩票或者通过中国体彩中心区打出这张票。买彩票毕竟是中奖的人少,赔钱的多,不给你出票,一万个彩民,一万个全都不中呢?趋势:整顿后可能颁发新牌照公开信息显露,去年我国网络彩票销售已突破850亿元,同比增长100%,超过全国彩票销售总量的五分之一。资金量如此大的市场,呼唤着更加规范的管理。据了解,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售彩整改主要是要破除信息不够透明、彩票造假、内外勾结、暗箱操作等问题,消除公众心中对彩票中奖公正性、真实性的疑问。市场传闻,3月1日将是互联网彩票行业的重要节点,各省将递交自查自纠和交叉抽查结果书面报告。知情人士透露,不排除全行业都将暂停运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指出,3月1日后互联网彩票监管措施可能更加严苛,涉及的监管机构也有可能增加。研报表示,随着政府准备颁发互联网彩票牌照,预计互联网彩票网页将在近期暂停营业。互联网彩票公司的估值可能承压。市场人士认为,若在“自查自纠”后,互联网彩票行业有更多企业能获得牌照,行业或许又会迎来一个春天。文/本报记者刘慎良新闻内存第5次网络售彩整顿据了解,自有彩票以来,网上售彩已被叫停四次:第一次叫停是2007年11月6日,第二次叫停是2008年1月2日,第三次叫停是2010年8月17日,第四次叫停是2012年3月1日。有彩票行业人士指出,互联网彩票行业连续2年多未进行调整,但过去每隔一两年,互联网彩票行业就遭遇一次大的政策调整,这一次整个行业将遭遇比前几次更大的挑战。第五次整顿从去年11月开始。2014年11月,审计署18个特派办全体出动,分别对全国共计18个省开展彩票资金审计工作,再到今年1月,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行为自查自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众多彩票相关网站的业务受到剧烈震荡。有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四次叫停不同,此次是由中心去内部纠察和审计,延伸到出票公司和彩票网站,影响范围和执行力度比此前四次大得多。”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致函美国沃尔玛、GNC、塔吉特公司(Target)以及沃尔格林四大零售商,称其欺骗性出售具有潜在危险的植物添加剂,并要求他们要将这些产品立即撤下货架。五分之四涉假报道称,纽约州当局在两年前就开始对四大零售商最畅销的保健品进行抽样调查,共对78个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近五分之四的产品不含标签上所说的植物成分或含有其他成分。此外,抽查还发现所谓的草药片剂里不过是米粉、芦笋和庭院常见植物成分,某些成分对于有过敏反应的病人还具潜在危险性。纽约州当局宣布消息称,执法部门首次对最大零售商和药品连锁店发出信函,指出其出售产品标签具有误导性。纽约州总检察长史奈德曼要求这四大零售商立即停售被抽查的产品,并要求其提供这些产品从生产到加工以及检测的详细信息,这些零售商还要解释采取了怎样的质量把控措施。FDA介入调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针对某些含有危险成分的添加剂发起调查。报道称,这一调查行动让部分卫生专家顿感欣慰,因为他们长期投诉食品添加剂的品质和安全性问题,并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不像处方药那样受到严格的监管。目前,塔吉特公司和沃尔格林还没有作出回应,GNC公司则为其产品辩护称,产品都经过“被证明有效并广泛使用的检验方式”检测。GNC认为当局的检测方式有问题,但表示将会依照命令下架。沃尔玛也回应说,希望其供货商依法行事,并表示已经与供货商联络,希望找出更多的相关资讯,可能会采取下一步行动。争议:测试可能有错?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科恩表示,涉案的全是知名连锁品牌,公共普遍信任其产品,此事件让人难以置信。不过,报道也称,一家营养补充剂行业贸易集团理事会成员表示,此次检察长的命令是一次“借着保护公众健康的幌子,而自我宣传”,并称测试有可能是错误的。这位成员表示,植物补充剂在处理过程可以去掉或者毁坏DNA,那些质疑这些产品有问题的测试,是基于被植物学家诟病的检验方式,那些DNA条码技术对于检验植物补充剂内的草本成分是否有效还存在疑问。连线国内:相关品牌网站有售沃尔玛中国总部工作人员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款产品在中国很少销售,它定位为高档产品,而面向中国消费者的多为中档产品。不过,具体中国区哪家店有售,还要具体联系各个地区的店。记者搜索发现,MYDAY代购服务平台、淘宝网、一淘网等购物网站均有SpringValley品牌产品销售信息。其中SpringValley大蒜精华素1000mg100粒装在淘宝网售价58元/瓶左右,银杏精华胶囊60mg240粒装,售价在112至150元/瓶不等;人参胶囊100mg150粒装定价128元/瓶。此外,在Walmart.com上被抽查的6个产品仍然可见,每瓶售价从3美元至10美元不等。银杏成分被指是萝卜粉报道称,抽查发现,沃尔格林出售的人参片,声称能“增强耐力和生命力”,其实里面只有大蒜粉和米粉。沃尔玛出售的银杏,据说能提高记忆力,里面却只有萝卜粉和小麦粉,而签上却说它没有小麦或面筋。此外,塔吉特公司的6种植物产品中,其中三个产品都不含有标签中的成分,却含有米粉、豆粉和野生胡萝卜粉。在著名的维生素商店GNC,所谓的保健片剂中含有对过敏病人有危险的豆粉和花生粉。“人参”不含人参根据报道,沃尔玛共被抽查了6个SpringValley品牌的产品,包括银杏(GingkoBiloba)、金丝桃草(St.John’sWort)、人参(Ginseng)、大蒜素(Garlic)、紫锥菊(Echinacea)和锯棕榈(SawPalmetto)。这些产品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沃尔玛店购买,抽查发现,除了一瓶大蒜素和一瓶锯棕榈含有少量的大蒜素DNA和锯棕榈DNA外,其他被抽查产品全部没有检测出商标上标出的成分。报道称,被抽查产品中所含物质和商标所写吻合度很低,检测出的成分包括小麦、柑橘、龙血树以及木薯等。
【一起惠讯】1月22日,康爱多网上药店总经理王燕雄向记者介绍,2015年康爱多将开始启动O2O的布局,并且借助移动端完善医事服务。启动O2O布局自建线下渠道王燕雄介绍,康爱多未来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快速的为用户配送药品、解除用户对于网上售药的疑虑,所以将在2015年启动O2O业务。“康爱多O2O项目在线下将以自建门店和渠道为主,和阿里健康的O2O模式完全不同。”王燕雄表示,未来康爱多也有可能借助母公司太安堂的线下资源。据悉,由于康爱多的O2O项目各项业务还未开展,规划也有待继续完善,所以详细信息暂时不方便透露。借助移动端完善医事服务康爱多除了通过O2O项目提升服务能力,2015年还将通过移动端和用户加强沟通和互动,完善医事服务。王燕雄介绍:“药品是非常特殊的商品,很多用户并不了解相关知识。所以康爱多要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我们所说的医事服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用户任何和购药、药品服用有关的服务需求都囊括其中。”2015年,康爱多医事服务的相关专业人员将达到1000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康爱多将把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和信息分享和传统呼叫中心业务结合起来。“微信将是康爱多和用户之间进行互动的一个重要渠道。”据一起惠了解,目前康爱多在移动端主要通过官方APP完成销售,通过wap网站获取新用户,而微信渠道则为用户提供服务。预计2015年总销售额超10亿王燕雄介绍,按照康爱多以往的增速计算,2015年康爱多的销售增长将超过100%,全年总销售额预计超过10亿元。同时,王燕雄强调,2015年是一个非常难预测发展速度的一年,因为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例如,处方药网上销售具体什么时间开放、如何开放?属地化医保是否开放?今年这些政策因素将对医药电商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王燕雄认为,处方药网售开放对于一些布局电商的传统医药零售企业既是机遇也是危险。“处方药网售开放后将极度拉低药品的毛利率,有些药品的毛利率有可能下降50%,这些企业能否承受这样的变化还是未知数。”充分利用太安堂资金和产品资源据一起惠了解,康爱多在2014年9月被太安堂收购,2015年两者将进一步融合。王燕雄介绍,2015年康爱多将继续获得大股东增持5亿元,在此之前太安堂已经为康爱多注入16.5亿元。有了上市公司太安堂的支持,康爱多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太安堂的产品非常丰富,拥有500条以上的产品线,其中绝大部分产品都能够为康爱多所销售。王燕雄表示:“这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太安堂的产品也能通过康爱多在线上迅速进行推广和营销。”王燕雄指出,太安堂的各方面的资源也比较多,有助于康爱多获得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同时进一步提升康爱多的公信力和认知度。
【一起惠讯】康复之家是一家专业经营家用医疗器械盒康复护理用品的全国连锁机构,从2004年到2014年花了十年时间深耕线下,拥有一百家直营店铺。在2014年7月份之前,康复之家在医药电商领域一直十分低调,曾为三家网上药店做过代运营、积累经验。此后,康复之家收购德开大药房,入驻了天猫、1号店、京东等电商平台,经过了四个月的经营,线上月度销售额超过1000万。但康复之家不满足于线上业务的迅速发展,而是希望将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应用到集团的整个链条中,充分发挥线下门店的价值。这种设计是否适合医药电商目前面对的挑战?这种逆潮流而行的实验,如何才能成功?记者与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进行了深度沟通。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在向记者分享2015年新规划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只注重线上布局,而缺失线下服务的医药B2C是死路一条。所以,康复之家在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天网”和“地网”的概念,并且将地网的支撑和服务作为发展的基础以及核心竞争力。柏煜指出,地网即在线下建立千城千店的服务平台,而天网则是康复之家在互联网上的布局,两者相互关联和支撑。地网:服务成为线下店核心职能在柏煜的设想中,未来千城千店组成的地网将承担三个职能:销售、体验、服务。关于销售,康复之家的线下店制定了独特的产品经营结构:大件商品、有服务需求的商品位居经营的第一梯队,未来将逐步加大SKU占比;满足用户即时性需求的便利性商品则位居第二梯队;而任何医疗器械销售终端都会有普通商品则位居第三梯队,康复之家会将把这部分竞争性产品平价化,用低价占领市场。柏煜指出,之所以进行这样的经营调整,就是为了和电商以及其他传统零售门店进行差异化的竞争。“体验”作为线下门店的另一职能,则帮助医疗器械店汇集客流,发挥优势。柏煜介绍,康复之家旗下很多门店现已开放了店内众多产品的免费体验,店内放置的产品免费给周边居民使用。“我们之前在北京刘家窑经营了七年的一个门店,开放免费体验之后,有些居民才知道我们是一家医疗器械店铺。店面人流迅速从100人提升到300人。”柏煜表示,康复之家开放免费体验是一个长期行动和策略,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居民可以免费测血压、血糖、吸氧、试用按摩仪、烤灯。“这么做并不需要什么成本,而且代步车、轮椅等产品,用户只有试驾过才敢购买,还有一些产品需要检验和测量后,用户才能使用。”、为用户提供服务则是线下门店的重要职能,也是地网的核心内容。和其他传统门店不同的是,康复之家的线下门店不仅为到店顾客提供安装、讲解等服务,而且还将为当地的网络订单提供上门安装、讲解等属地化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能为网购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能够打通线上线下的客流,集团还会为线下门店专门结算服务费用。此外,线下门店还将承担维修、退换等服务。柏煜向记者介绍,现在很多医疗器械品牌已经和康复之家达成合作,康复之家的线下门店负责这些品牌的售后服务。“大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这些品牌只需提供配件,门店的业务员会帮助用户维修。这相当于我们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了上游品牌。康复之家地网将成为帮助品牌对接消费者的服务平台。”其中,线下门店承担网上订单的属地化服务,但是并不提供属地化配送。用户的商品可能是由总仓发货、或者厂家发货,无论发货源头,线下门店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获得当地网上订单的信息后,都必须迅速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柏煜认为,门店是库存量有限制约了属地化配送,但是未来最高效的模式是厂家直接发货,康复之家门店的业务员提供服务。千城千店:只需三年“提供属地化服务的成本事实上是非常高。康复之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该服务,并且覆盖这部分成本,所以将以加盟的方式迅速扩大开店的数量和范围。”柏煜表示,康复之家将利用2015到2017这三年的时间实现千城千店的计划,目前康复之家拥有100家直营店铺。柏煜介绍,从2004年到2014年,康复之家经过了10年的发展,通过直营业务积累了充分的资源和经验,现在已经具备了正式启动加盟业务的条件。“康复之家能够为加盟店铺提供货源、客源、管理和品牌。”一起惠获悉,康复之家不仅是很多医疗器械品牌的总代理,而且拥有自有品牌和定制款的商品,以及和品牌商合作推出的独家销售产品,当然也会提供各类常规产品。在商品供应上给予店铺保障后,还将通过下放网络订单的服务职能打通线上线下客流,有助于店铺进行二次营销。在店铺管理上,由于康复之家有十年的经营经验,所以可以帮助加盟店建立一套管理模式,规避店铺管理上的风险。柏煜认为,康复之家是中国家用医疗器械的第一零售品牌,所以对加盟店有足够的掌控力,可以及时清退不合格的商家。天网:2016年冲刺市场第一与此同时,康复之家也在布局线上销售平台的搭建,即“天网”。天网由入驻平台和自建官网这两个渠道构成。据一起惠了解,康复之家在2014年收购了德开大药房,获得了网上售药和销售医疗器械的证书,并且以德开药房的名义入驻了天猫、1号店等电商平台。之后,康复之家的月度线上销售额在4个月之间,迅速从200万上升到1000万以上。随后,推动官网的发展也被康复之家在2015年初提上日程。由于此前康复之家也获得了专门的医疗器械网上销售牌照,所以官网可选择以德开大药房或者康复之家的名义搭建。柏煜对康复之家的网售业务似乎更加自信,认为集团在团队能力和线下资源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而且供应链也是医疗器械零售行业中最好的。“我们的电商团队此前曾经为三家网上药店做过代运营,团队有一定经验,在医药电商中可以达到前十的水平。除了团队之外,我们还有众多的线下门店资源,给予服务方面的支撑。”柏煜强调,天网和地网是相关联的,结合点在于客源和服务。“如果不能为用户提供线下服务,只能销售一部分产品,而我们经营的三分之一的产品都需要配备服务,尤其是大件产品。现在很多医药B2C的模式是走不通的,而且没有一家赚钱。”梳理了康复之家在医药电商领域中的优势之后,柏煜也没有掩饰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他向记者透露,康复之家2015年在医药电商领域中的目标是市场销售份额可以“坐三望一”,2016年则希望争夺行业第一。
泾醚对医药领域的布局又有新动作了。1月13日,刚公布百亿定增计划的广药白云山与阿里健康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将在医药电商等领域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而就在前一天晚间,马云旗下的云锋投资也现身白云山的定增案,成为广州国资系统之外,唯一的战略投资者。广药集团副总经理陈宁表示,引入云锋基金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是为医药电商、医疗健康服务和大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朱艺恺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本次投资并不是看好其中一个业务,而是看好广药整体业务,其特别提到对广药拥有的老字号品牌感兴趣,“我们一直关注中药领域,广药拥有很多老字号品牌,未来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文化对这些品牌进行投资和挖掘。”看中中药老字号品牌根据白云山定增方案,本次的定增价格为23.84元,募资总额不超过100亿元,其中,包括广药集团以及广州国资旗下的两家公司参与定增,金额主要用于“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3个板块的发展,而值得注意的是,定增投资者中,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也现身其中。“早在一年前,我们便想参与广药的定增,当时有考察,本次主要是看好广药的产业和发展。”朱艺恺表示,医疗健康是云锋基金非常核心的方向,也是重点投资领域。首先,这次广药推行了员工持股,将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放在一起,这是我们非常看好其以后发展空间的一点;其次,广药有很多重要的老字号品牌,我们想利用互联网文化,对这些品牌进行投资和挖掘,希望在中药领域寻找到发展新的机会。本次云锋基金将以现金的形式投资近5亿元,记者了解到,目前白云山旗下拥有的老字号品牌除了王老吉之外,还有陈李济、敬修堂、潘高寿、采芝林等,不过朱艺恺并没有透露具体看中的是哪些老字号品牌。除了股权投资以外,阿里巴巴集团与云锋基金共同控股的上市公司阿里健康(00241.HK)也宣布与白云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系正多方联袂白云山进行跨界合作。阿里健康CEO王亚卿表示,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医药电商领域所占的份额还非常少,这可能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后一块大蛋糕,合作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这是我们双方发力的方向。本次战略合作,广药集团与阿里健康将在医药电商、医疗健康服务和大健康产业等三大领域积极对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在新医改和移动医疗的大背景下,双方的合作将为白云山向互联网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商业模式。他透露,合作的方向包括医药电商、未来医院、现代物流延伸服务等方面。IT巨头频频布局医药圈“电子商务已经在敲门了。”李楚源表示,目前广州医药公司已经用“广药健民”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但集团电子商务也是未来的一个模式,未来电子商务是公司拥抱互联网一个重要的议程。广药方面透露,广州医药公司的合营方全球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沃尔格林博姿联合公司也将对广州医药公司进行等额增资,为10亿元。事实上,从目前的数据看,医药电商在国内药品零售的份额还很小。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医药B2C规模不过4亿元,到2012年全年销售已达16.65亿元;2013年继续呈爆发式增长,全年交易规模达42.6亿元。但相较于高达2607亿元的年度药品零售总额,2013年医药电子商务市场所占比重不到2%。不过,IT巨头已经马不停蹄地布局医药领域。不久之前,腾讯在两个月内便狂砸1.7亿美元,入主丁香园和挂号网,而阿里巴巴也一直想打开这扇门,从天猫医药馆到支付宝牵手海王星辰,再到未来医院。2011年,云锋基金便向寻医问药网投资了数千万元人民币,去年7月,云锋基金又向华康全景网砸出了千万元人民币,阿里健康的O2O布局也已经快速拉开,至今覆盖全国2万多家药店门店。“我们每年都看很多项目,当中不乏医药领域,因为这是我们看好的一个领域。”朱艺恺对记者表示,其中对中药领域尤为关注。除了广药之外,传统药企融入互联网的趋势也悄悄显现,仁和集团本周便宣布全面向互联网转型,阿里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医药行业,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现在对互联网没有兴趣,之后连感兴趣的机会也没有了。”他认为,“这是对现有模式的巨大冲击,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显然,这些布局都是在网售处方药开闸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发生的。狠砸40亿凉茶竞争恐加剧除了高调联袂互联网巨头之外,本次白云山定向增发值得关注的还有,将有40亿元用于增资以“王老吉”品牌为核心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陈宁介绍,这40亿元的资金中,有部分资金将用于“加快销售渠道下沉和餐饮渠道的抢夺”,此外,未来还要以“王老吉”品牌为核心,通过开发或收购等方式,借力凉茶供应商渠道,发挥乘数效应,力争培养更多的明星产品。事实上,广药已经在布局,记者了解到,王老吉近日还推出了非凉茶新品“吉芝草”虫草饮。广药集团总经理陈矛对外透露,2014年,王老吉销售量按快消口径已经实现200亿元目标,全国终端接近600万个,在大型商超、批发小店铺货达到85%以上,餐饮渠道铺货达60%以上。根据最新的披露,王老吉大健康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1~9月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7.13亿元、64.24亿元、58.22亿元,“做大做强王老吉大健康对公司实现‘千亿市值’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药方面表示。李楚源表示,王老吉是本次增资的重头戏,未来不排除分拆上市这种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举措。在狠砸40亿的背后,加多宝与王老吉之间的凉茶市场份额之争显然又进入新一场战役,“两家企业已经不断在投入宣传费用抢夺市场,定增之后,意味着王老吉有更多的资金支撑,未来的竞争可能会升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
1月12日,国内传统OTC(非处方药)巨头仁和药业宣布,联合200多家药企打造“和力物联网”B2B平台,同时下月将推出联合连锁医药和互联网企业的“叮当送药”O2O业务。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希望通过与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医疗机构和医疗信息企业的整合打造大健康产业链平台。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传统制药企业,仁和药业此举也是积极拥抱医药电商政策利好的表现,但也面临着人才、企业接受程度等方面的挑战。计划联盟平台单独上市根据仁和药业方面的信息,公司希望打造全国原材料、辅料、包材及药品供应商B2B平台。通过“和力物联网”平台,引入大数据分析及共享,几年内逐步实现采购金额300亿元的规模。“目前公司已经集结了200多家企业,希望2、3年发展到1000家。”杨文龙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模式,公司希望能够实现药企联合采购,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杨文龙表示,公司还希望打造终端联盟、医疗联盟、信息联盟,将连锁药店、国内外医疗机构、健康类互联网企业联合起来,通过大数据将相关资源实现对接。根据计划,“和力物联网”将在2020年单独上市,希望能够打造百亿市值。记者了解到,下月初,仁和药业还将上线“叮当送药”O2O产品,主要与连锁药店和医药互联网企业合作。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也在和阿里健康等互联网企业联络,希望之后能达成合作。“对于仁和来讲,做这个事情比较有优势,一方面仁和有很大的销售队伍,在全国很多药厂有产品合作,也有很多OEM工厂销售代理,并且主业是OTC,和各大连锁药店有直接的合作。”一位长期关注仁和药业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公司之前的销售代理模式将变成战略合作关系。”联盟对中小企业更有利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告诉记者,产业链联盟平台的模式是借鉴了美国的模式,国内企业比如人福医药(600079,SH)也有类似的联盟,但相对较小。“美国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基本就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为供应商提供资源。”武滨说,“我国中小型企业比较多,比如5000万元销售规模的企业,在原材料、包材等方面议价能力比较弱,没有价格优势,通过这样的联盟就比较容易实现,因此产业链联盟对中小企业更有利。”目前,业内更关注网售处方药业务。路透社报道称,网售处方药政策最早将在本月底推出,届时将开放超过10000亿元的市场。以非处方药为主业的仁和药业是否会参与进来?对此,杨文龙告诉记者,公司也在关注相关政策,“我们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来做,将配合相关资源,国家放开的话就更有条件了。”从2012年起,仁和药业通过收购也开始涉足处方药业务,实行与OTC业务并举的“两条腿走路”。“医疗行业是受互联网冲击比较晚的行业,消费者对医疗行业更注重服务,并且互联网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武滨表示,医药电商模式是不错,但要做好也不容易。“一方面,企业可能对商业机密比较担忧,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武滨说,人才对于传统企业也是一个挑战。
【一起惠讯】1月6日消息,日前,业内有消息称,1月份国家将开放单体药店网售。对于这一政策,四川德仁堂电商信息呼叫中心总经理李建认为,需要加大对单体药店的管控力度,防止不合格的单体药店影响整个医药电商。李建指出,此前连锁药店需要满足很多审核条件才能获取网售牌照,这种审核对用户和行业是一种保障。而且连锁公司由于规模大、影响大,所以对于药品质量的管控和对医师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单体药店的从业者并不懂药品,即使开放单体药店的网上销售,也要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李建表示,国家政策虽然要逐步放开,但是也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否则不合格的单体药店可能让消费者对医药电商丧失信任,危害行业。据一起惠了解,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认为开放单体药店网上销售后,需要完善医药电商的推出机制,及时清退不合格商家,以维护行业发展和用户信心。和很多业内人士一样,李建认为,处方药网售开放之后,医药电商个类目的销售占比会有所调整,但是处方药并不会迅速爆发。其中,社保问题是一个制约因素。“社保和医药电商打通在技术打通并不困难,但是各级管理部门会考虑到打通之后,管控难度会大大增加。但是开放依然是大趋势,一两年之后,社保和医药电商有望打通。”李建向记者介绍,未来德仁堂电商的发展将侧重O2O业务,通过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官网、APP、微信服务号、呼叫中心等渠道获取用户,然后通过线下实体店或者仓库进行配送。德仁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实体店的销售。
【一起惠讯】1月5日消息,日前,谈到1月份即将颁布的两大医药电商新政策,好药师CTO王乐天不仅认为开放处方药网上销售是重大的利好消息,而且强调开放单体药店网售新政将助力医药电商O2O业务的发展。王乐天指出,开放单体药店网售有助于医药电商O2O的发展,因为连锁药店在线下区域中占比有限,所以限制了O2O服务的能力和覆盖范围。“单体药店网售开放后,大量药店可以被纳入到医药O2O的生态体系之中。线下药店可以通过好药师这样的信息平台,从线上向线下导流。”“好药师最近一年都在进行O2O方面的布局和尝试,现在政策门槛的降低将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帮助好药师完善O2O生态体系。”王乐天向记者介绍,好药师未来希望实现O2O地域化服务。2015年好药师将与合作药店紧密联系,形成共存关系,希望通过O2O业务和政策利好,帮助药店获取更多订单。关于处方药网售开放,王乐天认为,这对于医药电商和通过互联网新市场的医药零售企业都是利好政策,线下传统药店可能受到一定冲击。“目前传统医药零售企业在线下也在遭遇人口红利结束、房租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药品销售利润下降等问题。所以众多传统药店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开拓新市场。”处方药网售正式开放后,处方的流向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王乐天介绍,现在业内正在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解决处方的流通问题。阿里集团收购的中信21世纪就通过用户自主上传处方的办法,收集处方信息。此外,现有试点的医疗机构和线下药店合作,用户到医院的合作药店之后,可以通过网络和医疗机构的医师通话,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处方。此外,王乐天向记者透露,处方药网上销售将会分批次开放,第一批将以慢性病药品为主,所以未来在该领域将会出现新的竞争热点。“在新市场中,先进入者有先发优势,而进入者可能会以价格战的方式争夺市场,这将给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一起惠讯】随着元旦临近,备受关注的医药电商新政策即将颁布。有消息称,国家将开放处方药的网上销售,线下单体药店也可以在网上开店。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晚来十年的新政,将会给产业和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是利好效应不能被过分高估。“处方药线上销售解禁之后,这一巨大的市场并不会迅速爆发。”柏煜指出,医保问题将延迟处方药线上市场的爆发。各个地区的医药政策各不相同,2015年全国只有两个地区的医保体系支持本地网上药店,在这种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营将面临困难。而整个体系的打通大概需要3到5年时间。柏煜还坦言,目前只有部分线下药店在医保体系中,拥有相应的资格。这种资格成为重要的资源,这是计划经济的做法。如果医药行业在线下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也将影响线上产业的发展。“虽然元旦新政策的颁布将会推动线上药品的销售,但是2015年医药电商的主流市场依然是医疗器械。”柏煜介绍,医疗器械品类在医药电商中仍然会占很大的比重,而且明年将有一批医疗器械零售商开始发力线上。关于单体药店开放线上开店和销售,柏煜告诉记者,新政颁布之后,医药电商依然存在门槛。“今天这个时间点和3、5年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没有实力的商家在医药电商领域中是没有机会的。”柏煜认为,2015年很多传统大佬将会逐步登场,医药电商将进入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供应链、资金投入、团队将成为三个重要的竞争点。“资金方面,现阶段商家不仅要进行前期投入,而且后期也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否则将前功尽弃。团队方面,现在电商行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强,需要领导者有足够的把控力。单体药店从目前来看并不具备优势,拥有经营资质但是解决不了竞争问题。”据一起惠了解,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是一家专业经营家用医疗器械和康复护理用品的全国性连锁机构。康复之家自2004年创立以来,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0多家医疗器械直营连锁店。2013年康复之家在全网发力医药电商,并且在线下布局千城千店,为O2O项目的启动做准备。
随着处方药网上销售政策出台临近,医药电商有可能成为2015年医药行业最重要的主题投资机会之一。综合考虑政策的开放式顶层设计性质、新产业起点足够低、相关公司存量业务基本面支撑度高、因电商初期“不挣钱”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二级市场验证期更长等诸多因素,2015年起医药电商将进入政策驱动期,医药电商将有望成为贯穿2015全年的主题投资板块。医药电商潜在市场空间巨大早在2005年12月北京京卫大药房(药房网)就获得国内第一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但2011年之前,网上药店的销售一直处于零售连锁企业自我探索阶段,几乎没有形成规模销售。直到2011年6月,淘宝商城医药馆(2012年重新上线时改为天猫医药馆)上线后,网上药店市场才开始实现快速发展。据新康界统计,2013年中国药品整体市场规模约1.4万亿元,主要销售终端为城市等级医院,约6271亿元,占比52%,零售药店约2571亿元,占比21%,而网上药店销售收入约42亿元,占比只有0.4%。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空间,医药电商尚有巨大增长空间。首先,B2B业务因各地都建立有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采购的平台,并没有衍生出足够大的商业市场规模,企业主要介入模式是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市场规模较小,后续发展空间广阔。其次,B2C业务暂无行业龙头产生,处于多方并进的格局,随着政策逐步放开,预计门诊和零售转换形成的潜在B2C市场空间约1000亿元,格局上可能会形成1-2家自营平台型企业以及若干家特色细分企业。再次,O2O业务目前处于商业模式探索初期,主要约束是处方来源和医保支付,预计未来可能会形成全国巨头(BAT等互联网巨头)和区域龙头共存的格局。从电商业务证照格局来看,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有所准备。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互联网药品交易(医药电商)按照交易对象不同分为以下三大类: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易;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自身网站与本企业成员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的交易;为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从证照持有企业来看,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均持有相应牌照。行业步入政策驱动期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意见征求稿》已经进入内部协商讨论阶段,基本确定的内容包括:B2B第三方交易平台、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开展网上药品购销活动无需审批或备案;B2C牌照不再审批,采取备案制;B2C第三方交易平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审批条件进行审批;暂定以正面清单形式逐步放开处方药网售;允许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处方药网上销售放开,医药电商三大约束“可以卖、有得卖、能报销”走出第一步,预计2015年起医药电商可能会迎来政策出台高峰期。考虑到处方药网上销售放开是大趋势,预计《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可能会在2015年上半年颁布。而且随着处方药网上销售政策颁布,预计药监部门还将陆续出台销售目录、第三方物流配送标准等相关政策,而国家和各地发改委、卫计委、人保部将会就电子处方、引导处方外流、医保报销对接等一系列问题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投资方向上,产业方向正确、兼具业绩支撑度的个股将迎来爆发机遇,建议投资者重点从处方、医保、品种、物流、服务、平台六个维度对医药电商标的进行筛选。处方方面,在现有政策和机制约束下,实现处方自由流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卫计委的主动配合,预计医药分开政策的陆续推进落地会成为促发因素,可重点跟踪北京这样医改推进较快的城市。医保方面,医保支付对接是目前医药电商的关键性约束,由于医保管理体制本身的复杂性、区域性,短期实现大范围对接存在难度,可重点跟踪与地方医保部门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区域性连锁龙头,如一心堂。品种方面,医药电商的品种包括OTC和处方药,OTC品种数量较少,占整体销售额较小,影响较小。处方药放开后,不可避免会导致终端价格竞争,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找到最具成本优势的品种,将成为大部分医药电商企业的硬约束。物流领域,尽管本次征求意见稿放开了第三方物流限制,但预计出于药品安全考虑,监管部门会对物流配送环节设定相应的标准,短期第三方物流很难实现大规模突破,可重点跟踪医药物流能力较强的公司。服务领域,门诊处方分流的主体是慢性病口服类药品,主要患者群体是中老年群体,需要优质的药事服务,预计监管部门也会针对药师服务出台相关规定,可重点跟踪药师队伍构建基础相对较好的区域性连锁龙头企业。平台建设领域,医药电商B2B、B2C、O2O未来都会有相应的平台产生,但短期市场格局并不清晰,可重点跟踪已经有相应平台布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