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
二手手机回收平台回收宝已经完成由海峡资本领投的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5亿元。回收宝创始人何帆表示,这次资金将主要用于人才招募和市场推广,回收宝接下来将继续扩大toC端的业务规模。回收宝创立于2014年,主要业务为二手机的回收以及价值再利用。其手机的回收流程大概是:回收宝会先给线上订单进行初步估价,然后用顺丰快递将手机进行回收,收到手机后进行二次评估,如果和用户估价不一致,客服会联系用户再议价。对于优品手机,回收宝会卖给二手机销售端,对于非优品手机,则会将其零件进行拆分售卖。何帆告诉36氪,回收宝之后依旧会继续重线上推广的模式。二手商品回收的本质目的是将商品闲置后的价值重新体现,而手机又是在购买之后会不断贬值的一种商品,虽然中国智能手机每年的销量都在4亿台以上,智能手机的更换周期为13-15个月,市场足够庞大,但由于手机折价速度快、传统线下渠道和C2C模式售卖手机流程麻烦,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严重,因此二手手机回收率一直不高。何帆认为,培养用户出售自己闲置手机的较好方式之一就是以旧换新模式。回收宝从创立以来一直在和手机品牌商进行合作,在手机线上售卖入口处建立快速的以旧换新的通道,从而在增加手机回收业务的渗透率、加强手机品牌用户的忠诚度、降低手机品牌客户维护成本的同时,为回收宝平台拓客。因此虽然手机回收行业目前的大部分成交依旧发生在线下,回收宝在线下也成立了子品牌“换机侠”,通过和全渠道手机零售商合作,进行以旧换新服务,回收宝的主要推广方式仍将保持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回收宝现在已经与华为、vivo、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应用宝、微回收、爱锋派等企业达成了合作。目前回收宝的二手手机年成交量已经达到上百万台,二手手机优品率在15%左右。手机数据库中的手机型号超过3000种,可以根据手机的型号、使用状态、全球市场价格、版型等因素来计算价格。今年6月,回收宝还投资了国内的手机维修企业闪修侠,何帆告诉36氪,接下来回收宝会开始将业务蔓延到整个手机后市场,用手机维修+回收+二手手机售卖业务为全品牌手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二手机回收和维修行业不乏各种竞争者,线下+线下自运营模式的爱回收、维修+回收模式的机派等都有自己不同的切入点,面对这些竞争,何帆认为,回收宝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业务明确:虽然“不忘初心”这一类的词比较虚无缥缈,但是从2014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O2O二手机回收平台,但是在发展到一定时间后,很多平台都出现了业务混乱的情况,经营模式不稳定、业务太杂是可能导致企业最终退出市场或被淘汰的原因。而回收宝则一直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进行手机回收业务,对比同样业务和模式变动较小,同时规模也较大的爱回收,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清晰也许是发展中较为重要的竞争力之一。运营效率:回收宝内部一直保持的制度是当天收到的手机要当天处理完(估价、付款等)的模式。而对外推广也鲜用广告,更多的是与手机和零售端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获客和推广。何帆认为,坚持不用烧钱的模式,用更少的资源达到相对好的效果的高效模式也是企业可以长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体现。团队方面,回收宝CEO何帆是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在ICT行业供应链管理方面有多年从业经验。2005年共同成立深圳市普路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上市(代码002769)。联合创始人李枭雅和叶飞来自腾讯,在产品、运营和研发上有较丰富的经验。SVP熊洲出身于著名的阿里巴巴“中供铁军”。回收宝在2015年8月获得源码资本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2016年5月时称获得成为资本领投、中信资本跟投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6年11月获得SMC(世铭投资)的A+轮融资。
受业绩持续被看好影响,在港上市的国内服饰集团江南布衣(03306.HK)近一个多月股价持续上涨,今日更大涨近5%至每股9.28港元,自上市以来股价已累计上涨40%,市值录得48.14亿逼近50亿,与潮流品牌零售商I.T集团(00999.HK)市值相当。有分析指出,公司主品牌女装JNBY,在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2亿的情况下主品牌17财年获得了超过14%的收入增长,略超预期。收入的加速增长说明公司主品牌尚未达到市场担心的天花板。图为江南布衣近三个月来的股价变动图为江南布衣2014年至2017年的粉丝消费、会员消费增长状况。图为江南布衣年消费超人民币5000元的会员人数增长数据。期内,集团已经拥有会员账户逾200万个,其中微信账户数逾150万个。在2017财年,会员所贡献的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62.6%,集团的活跃会员账户数目已超过26万个,2017财年购买总额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会员账户数目逾11.8万个,其消费零售额亦达到人民币14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去年全年,江南布衣集团纯利润录得3.32亿元人民币,按年升38.54%,期内,营业收入录得23.32亿元,按年升22.58%;毛利14.75亿元,按年升23.87%。据悉,江南布衣集团在全球经营的实体零售店总数由2016年6月30日的1316家增加至2017年6月30日的1591家,包含海外的39个经销点在内,其零售网络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全球其他17个国家和地区。与大多数的服饰品牌不同,从不请明星代言,靠设计打动消费者的国内女装JNBY母公司江南布衣集团开始受到资本的追捧。相比近期在国内A股上市的太平鸟以及安正时尚,江南布衣受资本市场追捧没那么“立竿见影”,但现在投资者正开始意识到江南布衣的市场潜力。据咨询公司CIC早前的调查,中国主要的设计师品牌大约有三百个,前五名就占了30%的市场份额。而江南布衣排名第一,占总量的9.6%。集团始创人、主席及行政总裁吴健早前表示,集团不是靠开店推动增长,而是靠设计师品牌来推动。江南布衣集团1997年在杭州成立,目前主要拥有5个品牌,包括女装JNBY、男装CROQUIS(速写)、童装jnbybyJNBY和Pommedeterre(蓬马)以及高端女装less。根据第三方数据公司CIC统计,去年,江南布衣集团在中国设计师品牌时装行业占最大的市场份额。包括JNBY和less两个品牌在内的女装部门销售额去年同比增长15.9%至15.3亿元,占整体销售额的65.6%。随着追求生活品味的消费人群快速增长,对个性化和时尚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设计师品牌细分化市场的潜力巨大。据OC&C战略咨询公司评估,中国的服装市场总价值约为3000亿美元。随着江南布衣集团国际化扩张计划的逐渐推进,江南布衣集团CFOFrankZhu表示将其分为两部分进行,一个是走出去,扩大品牌在资本市场的朋友圈,另一个则是吸引新的设计师人才,成为一个设计师平台。江南布衣集团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支持有才华的设计师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设计师的不断推陈出新则能激发江南布衣集团收入增长的活力。据时尚头条网获悉,江南布衣集团计划在不久后推出几个新品牌,其中会包括新设计商务男装与可再生的环保品牌。与此同时,江南布衣也在加紧海外市场的布局与扩张。不过截止目前,江南布衣集团未透露具体收购的对象。
据CNBC报道,阿里巴巴股价涨逾1%,市值升破470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21,阿里巴巴股价上涨1.22%,报184.32美元/股,市值达到4721亿美元。与此同时,亚马逊股价下跌0.87%,报982.35美元/股,市值为4719亿美元。今年阿里的股价翻了一番多,华尔街一些分析师依旧看好阿里,上调了阿里股价的目标价,认为其云营收能力增加、投资者对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估值增加等,都是促使其股价上涨的因素。全球投资界两大权威风向标——富国银行、FTSE富时罗素指数先后发布报告追捧阿里巴巴股票。富国银行对阿里巴巴给出“跑赢大盘”的评级,目标价225美元。富时罗素指数也首次将阿里巴巴纳入基准指数,以指导投资者关注这只中国科技股。在外界看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阿里巴巴称霸中国电商市场,而亚马逊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场份额居首位。接下来两者会将争夺印度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阿里开始在印度投资,有种种迹象表明亚马逊在印度电商市场动作频频,可能会在明后年成为该国家电商市场第一。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早已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两家在电影娱乐行业等都有涉足。不管是业务驱动,还是资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亚马逊正在双双挺进5000亿美元市值俱乐部。至于阿里和亚马逊今后会不会出现正面硬碰的情况,马云近期接受彭博社采访,有被问到和亚马逊的竞争问题,他的回答是:花很少时间研究怎么和亚马逊竞争,而是研究能从亚马逊身上学到什么。而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两者存在很有同质竞争,但两家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第四财季,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38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为10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整个2017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1582.73亿元(约合2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为人民币412.26亿元(约合5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12.89亿元下滑42%。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578.71亿元(约合84.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7.91亿元增长35%。
中国跨境电商宛如搭上疾速前进的列车,在名为发展的道路上高速飞奔。要把握机遇抓取先机,仅从个人角度去理解跨境电商的变化并不全面,若从服务商的角度去看跨境电商,没准看的更透彻。而作为一家全球活跃用户达2.1亿并有超过三分一用户在中国商户网站进行购物的PayPal,其看到了不一样的跨境电商世界,也在据此不断进行实践与布局。不容忽视的B2B市场在PayPal2017中国跨境电商大会,PayPal北亚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胡柏迪分享了跨境电商最新的数据。他指出,在2016年,全球范围内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3万亿元,在中国,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交易总额达到了人民币6.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3%。PayPal北亚区副总裁及总经理胡柏迪另外,根据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Research的统计,预计到2021年,全球有15%的电商销售额来自跨境交易,其价值接近于人民币3万亿元(4,240亿美元),其中,中国在线跨境交易量的占比将达到40%。从PayPal的交易数据上看,跨境交易也是增长迅速。据胡柏迪透露,在2016年,跨境交易占PayPal交易总金额的22%;跨境支付占PayPal总交易次数的22%。而在过去两年内,PayPal跨境交易量增长了41%。在这庞大的跨境电商交易额中,B2B的占比则是最高。“预计到2020年,B2B电商市场的价值会达到人民币46万亿元,是B2C市场的一倍多。而2016年B2B行业市场规模占总贸易额的近九成,因此这块市场是非常大的。”胡柏迪说道。但对于PayPal而言,其看中的并不是传统的B2B市场,而是越来越多的订单碎片化小批量跨境B2B市场。胡柏迪告诉小编,PayPal本身一直都非常关注B2C这端的交易,但现在也看到很多小批量跨境B2B模式,每周大概就一两千块的订单,这种订单需要的是PayPal这样的支付企业来进行双方保证服务。“对于OEM模式的B2B市场,目前仍不是PayPal的主要市场,大宗B2B交易目前大部分仍在银行进行。”胡柏迪说道。没有中间商的世界并不完美当跨境B2B市场巨大的潜力市场正待被挖掘之时,跨境B2C市场也正产生巨大的变化。其中,平台直接连接工厂和消费者成为这次巨变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如亚马逊全球开店在去年下半年宣布上线的“制造+”项目和Wish的“星工厂”计划,均是瞄准将制造商发展成卖家的模式。PayPal中国区商户业务部总经理陆六六但平台方这些“去中间商”的项目会否影响到属于大多数的贸易型跨境电商卖家呢?对此,PayPal中国区商户业务部总经理陆六六则认为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跨境电商无论是做渠道、做垂直领域,还是专注于品牌,其中间环节还是有很多技术含量的。“并不是说因为我会生产,所以一定可以做电商,这中间包含很多复杂的环节,有市场宣传、找到客户,提升物流服务、提升转化率,最后买家变成一个忠实客户,还得对他进行长期的市场培育。”陆六六如此说道。而她认为,这些中间环节,也是很多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担当的角色,不是短期内这种平台或者纯粹制造商很快能学起来的。“当然,这样的趋势也正表明了中国跨境业务是一个蓝海,把这个饼做大了,更多的人进入其实是增强了中国品牌,或者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所以我觉得即使将来有大的制造商进入这个市场,也只是一起把市场开拓得更为宽广而已,我相信现有的跨境电商卖家依旧还会有他们存在和成长的空间。”她说道。组织架构建设和对外合作并行对于服务商来说,“服务”是要点。那在面对跨境B2B和B2C市场都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服务商应该怎么做好服务把握这个机遇呢?陆六六向小编介绍道,PayPal在中国区业务会根据跨境交易方向不同分为面向中国商户的业务团队和服务这个海淘消费者的消费者团队。若从组织架构上去区分,目前PayPal专注中国商户服务的业务部门会分为前端业务部门和后端业务部门。陆六六透露,前端业务部门总部在上海,团队遍布深圳、关注、北京,主要服务当地的商户,跟商户有更多的见面交流机会。而除了前端团队,PayPal在中国还有庞大的后端团队,其中包括PayPal的客服团队。客服团队主要每天帮助商户解决实际支付中碰到的问题,跟商户接触的形式可以是见面也可以是电话通话。除了前后端外,PayPal也设立了技术服务团队,因为PayPal是一家FinTech技术公司,所以本身有核心的风控团队,PayPal全球风控很大一部分力量也是集中在中国。这部分团队主要做的是把商户交易做得更全面,把风险降到最低,把坏账率降到最低。“这三个团队协作,最终给中国商户提供整体服务。”陆六六说道。除了组织架构建设外,积极与新的企业进行合作也成为PayPal扩展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PayPa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Schulman指出,PayPal现在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地与技术公司、移动公司、零售伙伴,乃至全球知名的社交平台进行合作。现在PayPal已经与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百度、银联、万事达卡、VISA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希望通过把PayPal的平台接入合作伙伴的操作页面和系统,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潜在用户选择PayPal作为支付工具,为此,PayPal可以更好地建立起消费者以及商户之间的桥梁。”他说道。
10月10日消息,美国会员制连锁仓储超市Costco日前发布了上一季度以及上一财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在净销售额、净收入、会员费收入都迎来同比增长的同时,其电商销售额更是在上一季度大增27%,在上一财年增长15%。根据财报,在截至9月3日的上一财年里,Costco的关键数据为:净销售额为12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7%;会员费收入28.5亿美元,同比增长7.5%;净收入为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在截至9月3日的第四财季中,Costco的关键数据为:净销售额为4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会员费收入9.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净收入为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经摊薄每股盈利2.08美元,收入升15.7%至423亿美元;分析员预期每股盈利及收入平均值分别为2.02美元及415.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财年中,Costco的在线销售额达到46亿美元,约占总销售的3.6%。据悉,Costco高管团队曾经犹豫过是否要聚焦到电商业务上来,但过去一年,公司仍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字化方面,包括大力改进官网Costco.com的功能。“我们提升了网站的搜索体验,精简了结算流程,优化了用户订单追踪,还将退货流程做了自动化处理。”该公司CFORichardGalant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谈道。据了解,Costco还在第四季度中改进了其在线业务的分类组合,增加了例如服装制造商Marmot和通用电气公司等的分类。前不久,Costco还发布了一项名为“CostcoGrocery”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两日送达服务,目前已有500个不易腐的杂货类SKU可以享受该服务。与此同时,Costco还加强与超市物品快送公司Instacart(类似国内的多点、爱鲜蜂)的合作,目前大约有1700个SKU可以在多个美国城市享受免费的当日送达服务。显然,这些举措推动了Costco在线销售的增长,也让其在数字化转型上看到了希望。Galanti还表示,今后Costco将继续推出一些列强化在线业务的项目。此外,Costco布局海外市场的策略也不得不说受到了数字化转型思路的影响。以电商大国中国为例,虽早就垂涎这块“大蛋糕”,但Costco一直对在中国大陆开设实体店持谨慎态度。2014年,Costco首先在天猫国际开了一家海外旗舰店,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方式打开大陆市场,“试水”3年后,上个月又开出一家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始以一般贸易进口方式进来,为其下一步开实体门店上了一道“前菜”。当然,Costco在中国市场先线上后线下的策略也的确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自2014年10月正式亮相天猫国际后,它几乎一路火到现在。两年多时间里,Costco海外官方旗舰店每年双11都在天猫国际销售额Top10中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店铺SKU从最初的几十种扩展到400多种,覆盖品类涵盖零食、葡萄酒、保健品、母婴、居家百货,最畅销的几个产品(包括自有品牌Kirkland综合坚果和OceanSpray蔓越莓干等)总销量都在数十万量级。在这种情况下,Costco在中国大陆的首家实体店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ostco的野心远远不止于在平台上卖货,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天猫运营数据,做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从而为线下开店做好准备。”
趣店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18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QD”。趣店9月18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拟最高融资7.5亿美元。据美国财经网站IPOScoop报道,趣店计划以每股19美元至22美元的价格发行3750万股美国存托股,预计融资7.688亿美元。趣店的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的“趣分期”,是“校园贷”市场头部创业公司之一,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向在校大学生提供购物分期贷款。2016年7月,趣分期更名为“趣店”,并将服务对象从在校学生拓展至青年群体。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趣店交易笔数达2000多万笔,较过去8个季度复合增长率达78%。趣店此次IPO的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花旗集团、中金公司及瑞银投资银行。
分析称,LBrands在2018年以前都不会有任何恢复增长的迹象。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以下简称“维秘”)母公司LBrands日前发布了今年9月以及截至9月30日的35周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整体而言,LBrands今年9月的表现优于8月:今年9月,其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至9.816亿美元,可比销售额下降2%;而今年8月,其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至8.42亿美元,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4%。据悉,在9月份,美国所遭受的飓风灾害对LBrands的整体销售带来了大约1%的负面影响,同时,其一年前撤掉泳装业务的举动继续产生着2%的负面影响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35周内,LBrands的净销售额下降4%至70.15亿美元,可比销售额下跌7%。全集团公司以及维秘品牌的可比销售额均受到裁撤泳装业务的影响,分别减少了5%及8%的销售。不过,其官方指出,维秘品牌的业务在2017年年底有望迎来增长,这主要得益于该品牌即将在西班牙开出的首家门店,以及该品牌即将与时尚品牌Balmain合作推出的联名系列。据悉,该联名系列将于11月29日正式发布,正好为2017维秘大秀首播之后的第一天。对此,分析师表示怀疑,不少人指出,LBrands未来业绩堪忧,2018年以前都不会有任何恢复增长的迹象。当然,维秘没有停止过努力。该公司CEONicholasCoe此前曾表示,为了维护品牌的健康发展,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翻新420家门店。同时,维密仍然将海外市场视为扭转业绩的主要机会,而中国更是其开启全面进攻模式的一个主战场。去年4月,维密高价购回其在中国的代理业务,随后又在天猫开设海外旗舰店。今年,它又先后在上海、成都开出直营旗舰店,并宣布将在上海举办2017年的维密内衣大秀。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中国女性内衣市场营业额在今年将达到25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但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英国高端内衣品牌AgentProvocateur在中国市场至少已有7家门店,大中国区70%的销售来自于内衣。他们在去年还表示未来几年计划在中国再开出20家店铺。此外,意大利内衣品牌LaPerla在中国已有17家门店,去年其亚洲地区营业额增长40%,主要贡献也来自中国市场。显然,维秘想要通过中国市场力挽狂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日前,贵人鸟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PRINCESports,LLC(以下简称“PRINCE公司”)签署《PRINCE商标资产所有权买卖协议》,出资2000万美元受让PRINCE公司在中国(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及韩国区域拥有的PRINCE品牌资产,包括:PRINCE品牌的全部商标及相关版权;PRINCE品牌的网址、域名、社交媒体;享有独占权利,开发、生产及在指定区域内推广及销售PRINCE品牌商品。投资后,在专利及生产方面,贵人鸟将永久免费使用PRINCE品牌产品涉及的核心专利和技术,并成为PRINCE品牌全球指定供应商。同时有权免费使用PRINCE公司拥有的全球品牌代言人所有宣传物料。PRINCE是世界知名体育品牌,1970年在美国普林斯顿由RobertH.McClure创立,主要销售区域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东、欧洲、亚洲、澳洲、南非及中美洲等。在网球运动上,PRINCE的革命性创举是在70年代及90年代推出“OVERSIZE(大面)”和“LONGBODY(加长拍)”球拍,成为众多专业网球运动员的装备。PRINCE的核心专利和技术产品包括:O3及EXO3球拍系列、T22及T22lite运动鞋系列、SyntheticGutw/Duraflex及Lightning球拍线系列等,发展至今,PRINCE球拍已成为众多世界顶级网球专业运动员的首选产品。现在,PRINCE除拥有专利功能性科技球拍外,已经把网球上的业务扩展到服装、鞋子、休闲配饰等。本次交易完成后,贵人鸟将采用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定位于运动休闲风格的传统品牌“贵人鸟”,主要覆盖三线及以下市场;定位于青少年街头篮球及生活方式的品牌“AND1”,主要覆盖青少年市场;定位于专业网球及生活方式的品牌“Prince”,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中高消费人群。
iPhone8系列上市遇冷,是苹果迄今为止遭遇的一次重创。为此,苹果市值已经蒸发了500亿美元,这相当于eBay、TJX、NorthropGrumman或福特汽车公司的全部身价。随着对苹果“明日黄花”、“辉煌难续”的报道层出不穷地跃入人们视野。一时间所有的消息似乎都明确了一个方向:国产手机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这也是很多热衷打国产牌的人乐于见到和认同的。但在国内手机行业一片喜庆、捷报频传的同时,所有人可以忽略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苹果作为当代智能手机的标杆,如今它陷于被动的局面,对于整个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是苹果自己的创新乏力?又或者真的是国产手机的春天?国产机能超越苹果?唯销量论对苹果不适用从全球手机行业的宏观角度来看,苹果毫无疑问是智能机的先锋,其他小分队常常只能尾随其后,这种格局相对持续了多年,即使在国产手机剧烈变化的时间内也没能撼动苹果的位置,目前依然如此。理论上,如果把行业势力简单划分为苹果和其他的话,假设在最近几年苹果失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发生根本性改变,抛开三星,苹果被国产机赶超基本上只有两种可能:一则,齐头并进之下,苹果速度缓慢甚至后退,国产手机品牌超越苹果,逐渐取代苹果定义手机行业的关键地位。二则,苹果基本停滞于某个水平线上,国产手机厂商渐渐赶上,与其站在了相同位置。但依旧无法超越他。这两种情况都代表着国产手机彻底摆脱苹果的阴影,不过实际意义却千差万别。前者对国产机来讲皆大欢喜,因为一旦其中有一个破除苹果的神话,就很有可能诞生第二个超越苹果的品牌。这是无数手机厂商的梦想。后者是个相对保守的结果,但隐含的信息远比赶上苹果要令人心惊,因为这种状况意味着整个行业长期陷入瓶颈期,甚至是达到了普遍意义上的极限,而苹果是最早触碰这个界限的一个。以目前狂热追捧国产手机的情形看,国人将希望寄托于第一种可能性,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比较现实的恰恰是另一种。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度渲染苹果和国产机的两极市场表现下,我们对于差距总是产生一种错觉,自以为超越苹果只是时间上的事,但理性来看,如此情形更像是望山跑死马,假象扰乱正常视野下的一厢情愿罢了,而且这个假象很可能来源于对唯销量论的单一崇拜。以华为为例,用户对它的基本认知主要有民族品牌、仅次于苹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也是最有可能超越苹果的国产希望,而这些认知的主要依据又是什么呢?答案是销量。甚至可以说放眼国内整个市场格局的变化,基本上都是以销量论成败,毕竟利润、影响力以及未来前景,都是和销量直接挂钩,但是这种结论放在苹果身上就相当不合适。因为苹果手机的利润已经远远高出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商。比如在过去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总利润为537亿美元,而苹果仅靠iPhone就拿走了其中的449亿美元,占到了整个行业利润的79%。而苹果iPhone在2016年的销量是2.1亿台,在整个手机行业中的销量占比为14.5%。苹果iPhone的盈利能力之高可见一斑。从这个层面上讲,唯销量论本质上只是一种除了苹果之外的其他手机品牌的狂欢。苹果虽然是所有智能手机品牌的敌人,但它真正的敌人只有自己。系统是手机巨头更迭的核心要素,而iOS难有敌手如果销量的差距只是国产机超越苹果的第一道鸿沟,那么按照行业的利润比例划分,要想达成全面打败苹果的目标,毫不客气地说,起码还有四十九重关。而苹果的iOS生态,对于诸多只擅长拼配置的国产手机来说,更加难以逾越。或许安卓系统的开放确实拯救了除苹果之外的其他手机,但不可否认无论后期优化达到何种水平,由于其开源的本质,还是和iOS系统差了很多,除非国产机能够另行开发出一套体验更佳的新系统,要不然指望安卓彻底超越iOS基本无望。当然很多人认为即使不依赖强于苹果的系统,国产机和三星还是凭借硬件性能提升和其它手段,从一穷二白的组装机发展到成为苹果的劲敌,未来未尝不可通过自主芯片、摄像头等元器件,走出一条硬件为王的道路,从而弯道超车。就行业形势来讲,这点无异于异想天开,尤其是在软件服务营收逐渐成为苹果销量下滑后的新亮点,去硬件化将变为重中之重的情况下。而且智能手机系统在产品改革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似乎也决定了系统不被取代的情况下,苹果很难仅仅被硬件打倒。回顾手机行业的变迁,由功能机更迭为半智能机,再由半智能机升级为智能机,具体表现在手机厂商中,则是诺基亚取代了摩托罗拉,而苹果为首的智能机更替掉了诺基亚,这种手机进化史的背后莫不都是以系统的变化作为基点。比如诺基亚一步步挫败摩托罗拉的过程中,塞班系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凭借当时它十分出色的体验,诺基亚得以统治新兴的智能手机市场。而随后打败诺基亚的同样是新一代的智能系统,包括iOS系统和安卓系统,前者孕育了苹果封闭强大的生态链,后者逐渐成为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从而逼得诺基亚放弃塞班。系统的“改朝换代”直接催生了整个手机市场的巨大变革,这是近二十年来行业变动给外界最直观的认知,由此看来,安卓如果无法超越iOS也就意味着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无法打败苹果。除此之外,在这场软件和硬件的潜在对抗中,不难发现,全球硬件制造巨头频频衰退,而软件公司的生命周期要长得多,最明显的就是PC时代的惠普、戴尔等制造商和微软、甲骨文等软件公司。时至今日,即使是苹果也出现了硬件告急、软件支撑的趋势,这似乎都在暗示单纯拼硬件的公司难以长久。而国产机现在基本上只能达到硬件性能上做文章的级别,之所以目前没有明显的不利迹象,或许只是因为仍旧处在硬件谋利的增长期内,但若是未来受到某种冲击,恐怕首当其冲的并不是苹果,而是国产品牌。别高兴太早,苹果遇冷对整个行业来说不是好事排除其它因素,客观上讲,在利润、系统和体验三方面,无论是三星还是一众国产手机,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苹果,也就是说单纯的销量优胜即使在未来几年内发生,也不足以打得苹果没有还手之力。在国产机保持一派你争我斗、蒸蒸日上的表象下,加上爱国情怀的使然,普通消费者之所以觉得和苹果的差距已经缩小到可以跨越的程度,主要原因在于,国产手机基本上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加上在某些性能上确实做得相当极致,基于对自我选择的认可和满意,消费心理很难不倾向于我方,自然就会排斥苹果。而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苹果作为整个手机行业的标杆和天花板,其目前的停滞期,极有可能也代表着整个行业的瓶颈:如今接连几款产品都没有出人意料的重大变革,但其他品牌却依旧无法超越,这是否预示着苹果已经触及了智能手机创新的某条界限?首先不能排除苹果自身的局限。毋庸置疑,失去乔布斯之后,苹果等同于损失了创新力的最重要来源,不过用户对它的认知却一直停留在颠覆者的角色,这种极高期望和库克相对保守的产品设计已然形成冲突。简单一点来讲,世界上再无乔布斯,以对他的崇拜去标榜现有的苹果,难免会有落差。但抛开内因,其实可以发现智能手机行业的整体状况才是限制苹果的关键。一方面,考虑到智能机萌芽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外界对智能机方方面面的了解肯定是逐层加深的,所以不像当初行业初兴之时,能看懂未来方向的或许只有乔布斯或者说苹果公司。现在做手机的比比皆是,基于现有技术推测出苹果的改革方向,已经相对容易。这种情况之下,苹果的创新感就被缩小了。另一方面,在可预测的几个导致手机产生重大变革方向中,几乎都碰到了技术桎梏。比如人工智能、AR/VR、全息投影、电池续航、屏幕折叠等方面,牵扯的各个行业自身都还没有进展,又何谈应用于手机?再看苹果近几年不断申请的超前专利和为此收购的公司,目前很少有消息透露出重大突破,可见除了将现有的性能改善或是抛弃,苹果也已经别无他法。作为智能手机的指向标,一定程度上,苹果乏力则预示着行业乏力。目前苹果iPhone8的遇冷,不难保证就是说明手机行业已经自上而下开始乏力,进入瓶颈期。这足以引起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的警惕。私心而论,国产手机若是能掀起智能机时代的又一次升级,自然是欢欣鼓舞的事,可仅凭现在的成就,还是不要高兴太早,毕竟漫长瓶颈期考验的是储备实力,在这点上,我们还要追赶苹果很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应对来自亚马逊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开始在电商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如今,在前折扣电商网站Jet.com创始人、沃尔玛美国电子商务部门首席执行官马克-罗尔(MarcLore)的领导下,沃尔玛已经在过去一段时间完成了多宗收购案,其中包括以3.1亿美元现金收购线上男装品牌Bonobos、以约5100美元的价格收购户外服装和商品在线零售商Moosejaw以及斥资7000万美元买下美国鞋履电商ShoeBuy的交易。众所周知,曾经创立Quidsi公司的罗尔在2010年以5.5亿美元的价格被亚马逊收购之后,他也在随后一直供职于亚马逊至2012年。但他在亚马逊工作的时间并不开心,不过此番同样是因为收购案而到沃尔玛的工作却给了他完全不同的体验。“很多人不相信我要说的这些,但我在这儿确实有些像在初创企业工作的感觉一样。我们行动非常迅速,且决策清晰。”罗尔在接受《财富》杂志高级编辑亚当-兰斯基(AdamLashinsky)采访时表示。对于这样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罗尔似乎将大部分功劳给记在了沃尔玛公司CEO道格-麦克米伦(DougMcMillon)身上。“当我在收购案前(指沃尔玛收购Jet.com的交易)第一次碰到麦克米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很多事情上抱有相同的看法。因此我们很早就建立起了信任感,且这一信任感还在合作的第一年内与日俱增。”同时,罗尔似乎对亚马逊近期通过收购WholeFoods进军杂货领域的举措非常淡定。在被兰斯基问及“沃尔玛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势”这一问题的时候,罗尔认为沃尔玛目前坐拥的实体门店资产就足以将自己同所有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包括亚马逊。目前,沃尔玛在全美范围内总计拥有4600家门店,因此该公司拥有充足的库存和分发渠道同亚马逊展开线上竞争。罗尔透露,全美90%的人口都在沃尔玛门店所在地点一英里范围内,这是沃尔玛开展电商业务的一个重要优势。当下,亚马逊已经在测试多种货运方案,其中包括让员工兼职送货以及委托第三方进行派送的方案。“我们拥有超过120万员工以及4600家门店来开展电商业务,再加上第三方服务的帮助后,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在当天、甚至两小时内派送生鲜、冷藏以及一般日用品的目标,且我们的现有资产足以让我们以极低的价格战开展这一派送服务。”当然,罗尔也在采访中肯定了亚马逊的优势,那就是该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出色的购物体验。“可以肯定的是,沃尔玛也需要在这一在线用户体验方面迎头赶上,其中包括产品分类、搜索、详情页面的设计以及派送服务的优化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且已经制定了计划来改善这些方面。”罗尔补充道。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标普资本IQ数据显示,2016年年薪最高的职业经理人就是沃尔玛电商首席执行官马克-罗尔,其年薪达到了2.439亿美元,比第二名的谷歌(微博)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Pichai)高出约4000万美元。事实上,自从罗尔随着Jet.com的收购案加入沃尔玛后,这家零售商就已经在电商领域迸发出活力。在2017年早期,他主导将免费配送商品的额度从50美元降低到35美元,并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同时,他还主导抓住了一些小众的品牌零售商。今年8月,在罗尔的牵头下谷歌宣布与沃尔玛联手对抗双方共同的敌人亚马逊。从9月末开始,消费者可以通过GoogleExpress购买沃尔玛商品。GoogleExpress是一个在线集市,用户可以在上面购买塔吉特和沃尔格林等零售商配送的商品。而且,沃尔玛的商品还可以通过GoogleAssistant语音助理和GoogleHome智能音箱进行购买。
近日“一条”(上海一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4000多万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宽带资本、鸥翎投资(OceanLink)领投,另有多家基金及老股东跟投。此前,一条曾获得挚信资本、海纳亚洲、华人文化等著名基金的投资。本轮融资完成后,一条将继续连接中产人群与优质品牌,打造中国最大的良品生活平台。一条创办于2014年。2016年5月,一条正式加入电商的赛道,用一年时间就形成规模化的电商。据一条方面提供的数据,现阶段,“一条生活馆”电商平台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0万人,单月营收接近1亿。囊括1000多个品牌,1万多件良品,数万SKU,覆盖生活、家居、电子、美妆、服饰、美食、图书等20多个领域。在过去的一年,一条在打造电商、研发团队,整合供应链。目前团队300余人,其中200余人服务于电商。在本轮融资完成后,一条一方面将继续在内容端加大投入,打造优质生活视频,扩大内容端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一条将在产品供应链端继续深耕,以提升选品范围、交货速度、客服响应等电商服务体验。一条还大规模向外输出自己的电商能力。目前与100多家内容机构开展电商合作,为其提供电商后端支撑,帮助开设自有品牌的店铺,以近乎零成本切入内容电商,升级账号,筛选高价值用户。一条将把分销机构扩大到1000家以上。电商之外,一条也在发力广告业务,策划、拍摄定制视频并进行全平台传播。据一条方面透露,现阶段广告月营收近千万元,服务品牌多达400余家,与电商一起,成为一条的两大收入来源。另外,2018年,一条将向线下发展,开设一条的线下生活馆,作为一个全球优质品牌的汇聚平台,把自身在供应链上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9月26日消息,日前,eBay美国站点正式上线”限时送达(GuaranteedDelivery)”功能,并同步开放给中国卖家。目前,eBay美国市场超过三分之二的商品已经能够实现3日内交付。而中国卖家同步参与”限时送达”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跨境购物的信心,助力旺季销售。据了解,“限时送达”有几点优势:1、优化搜索结果,增加卖家刊登曝光率。eBay将在筛选页面新增“限时送达”选项,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希望的到货日期更精准地选择商品,同时有效增加能够提供更优物流服务的卖家刊登的曝光率。2、承诺与保障,提升客户满意度。“限时送达”功能向消费者承诺送货日期并提供保障,将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如果”限时送达”商品的物流发生了延迟,eBay将全面负责客户服务和赔偿的解决方案,最大化减轻卖家工作量。3、自主设定,提高卖家自主权。“限时送达”还将极大提高卖家自主权,卖家将可以按工作日设置不同的截单时间,并设定区域化的运费费率表。此外,对于能够报名参与使用eBay“限时送达”功能的中国卖家,还需要有海外仓。卖家所出售商品必须已经在美国海外仓中备货,承诺在消费者下单四天内送达,提供退换货服务。符合条件的卖家无需缴纳额外费用或经过繁琐的审批流程,即可参与“限时送达”服务。对提供免运费服务的卖家,如果商品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将由eBay向消费者补贴5-10美金的现金优惠券。收取运费的商品如未能在规定时间到达,卖家则需要将运费退还给消费者。eBay方面表示,“限时送达”服务自2015年eBay在澳大利亚市场推出超市自提物流服务后,eBay中国卖家以海外仓为支点对自身物流效率和服务品质的又一次提升。据悉,eBay是全球电子商务平台,旗下拥有eBay在线交易市场、StubHub和eBayClassifieds(分类广告)平台。eBay于1995年创立于加州硅谷,2016年,eBay全年的商业交易量达到870亿美元。
9月26日下午消息,针对法乐第未来正式撤出内华达州的消息,贾跃亭发布微博称,法乐第未来将继续保有美国内华达州北拉斯维加斯市APEX工业园的土地,在该地的中长期生产计划不变。在与当地政府协商后暂时退还补贴,中长期计划重启后会再次申请。贾跃亭表示,短期内聚焦加州汉福德市的红杉U工厂,以加速实现FF91的如期交付。此前,据《内华达独立报》报道,法乐第未来正式撤出内华达州。这家深陷财务困境的电动汽车创业公司将与内华达州分道扬镳,放弃在该州获得的税收减免以及用于建设工厂的土地。来自内华达州州长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史蒂夫·希尔(SteveHill)表示,法乐第未来向该州经济发展委员会致函称,他们不再是“符合要求的项目”,因此不再有资格享受其在内华达获得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法乐第未来还向该州寄送了一张1.62万美元的支票,返还他们从该州获得的款项。以下为法乐第未来的声明全文:
美国著名创投研究机构CBInsights近日发布“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共计214家企业上榜。前十名中,有6家为美国企业,其余4家皆为中国企业,分别是滴滴出行、小米、陆金所和新美大。“独角兽”一词源于风投界,指的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中国“独角兽”强势上榜据CBInsights数据显示,中国是拥有“独角兽”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在上榜的214家企业中,中国占据了55家。滴滴出行以500亿美元的估值夺得榜眼之位,小米以460亿美元的估值荣登探花。陆金所作为一家金融资产交易公司被估值185亿美元,位居第八。新美大(美团网与大众点评网15年合并后的新名称),估值为180亿美元,排在第九位。此外,今日头条、摩拜、OfO、蔚来汽车等公司今年新晋入围。在这份榜单中,电商领域诞生了最多的“独角兽”公司,其次是互联网软件服务和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下图为全球“独角兽”公司行业与区域分布图。中美“独角兽”占据绝对优势2013年时,美国创业公司称霸“独角兽”榜单,非美国国家的公司加起来也只占27%。不过,近几年美国之外的创业公司在迅速茁壮成长。2014年,非美国“独角兽公司”在榜单中所占比升至37%,2015年增长至53%,而在去年其占比已经达到了58%。今年,非美国“独角兽”在榜单上的占比为57%。而据CBInsights统计,在今年新入围的42家创业公司中,有24家都来自美国以外。从CBInsights发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独角兽”占比超过了80%,占据绝对优势,排在第三位的印度占比只有约4%。由德勤和投中信息此前联合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国家互联网市场规模大小、基础设施是否先进、产业结构是否完善以及互联网人才数量这四大要素有关。德勤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将在企业服务、医疗、汽车、交通、消费者升级、物联网等领域出现更多的“独角兽”公司。
近几年,“网络医院”(含“云医院”、“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类似概念,下同)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6年,有533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总计获得了33.21亿美元的投资,平均每家企业的融资额约为623万美元。尤其在2015年下半年后,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导向的刺激下,“网络医院”在2016年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生长壮大。尽管如此,这绝不意味着“网络医院”的发展已经是一片坦途。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国家和部分地方的卫生主管部门却并没有显示出相应的积极态度。2017年5月,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国家卫计委就《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非公开征求意见的文件规定,“允许开展的互联网诊疗活动仅限于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同时要求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应当在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但随后在5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在公开场合又回应称,国家卫计委正在征求意见,“会支持这一新生事物走向更高境界”。主管部门这一暧昧的态度,让是否上马网络医院成为无数投资人纠结不已的问题。网络医院,在资本市场和观众一片叫好的情况下,到底存在哪些法律障碍?◆◆◆网络医院:边界在哪里?1.网络医疗就是“轻问诊”吗?事实上,何谓“网络医疗”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这也导致早期大多数试水“网络医疗”的项目仅限于“轻问诊”而不敢真正去触碰只有线下医院才有资格从事的“诊疗”活动。除一些地方主管部门积极支持或者默许的特定项目以外,大部分所谓的“网络医院”其实更偏向健康信息咨询一类的平台,线上的医生通常仅能给予不涉及诊疗的健康保养建议或者建议访客去线下医院做进一步确诊。2.网络医疗就是“远程医疗”吗?从国家政策来看,与“网络医疗”最直接相关的概念是“远程医疗”,但相应的正式文件却是凤毛麟角。其中,引用率最高的文件莫过于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远程医疗意见》”)。《远程医疗意见》指出,“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下简称信息化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同时其又补充,“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从字面上来看,《远程医疗意见》中提到了两种模式的“远程医疗”,一种是作为邀请方的医疗机构与作为受邀方的医疗机构之间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患者提供诊疗的医疗活动,另一种是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而我们通常理解的“网络医疗”,似乎更像是第二种情形。正当我们认为“网络医疗”终于有政策可循之时,国家卫计委随后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关于《远程医疗意见》的解读中却又指出,《远程医疗意见》“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和内容”,即“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并没有提到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诊疗服务的情形。在实践操作中,国家卫计委认可并推行的“远程医疗”项目也属于医疗机构之间(尤其是医疗条件和技术较为落后的地区的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方,并由医疗条件和技术较为先进的地区的医疗机构作为受邀方)开展的远程医疗服务。我们注意到,部分省市(例如江苏省)在其地方性的规定中也明确限制“远程医疗”目前仅限于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服务,暂不涉及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不过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地方在网络医疗的道路上先试先行,走在了前列。例如,宁夏银川市自2016年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医院的地方政策,其中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银川互联网医院,是指在银川市注册,与银川智慧城市实现数据对接、融合,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向患者提供健康咨询、问诊、导诊、远程医疗等服务的机构”,同时在其实施细则中明确互联网医院分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医院”以及“医疗机构+互联网技术模式的互联网医院”。与《远程医疗意见》相比,银川市的地方政策显然更能受到目前大多数“网络医院”的热烈欢迎。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显示,自2016年12月10日,作为第一家落地银川的互联网医院——好大夫在线的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正式开业以来,已有前后数十家互联网医院落地银川。◆◆◆相关配套服务:网络医院还能做什么?除了通过互联网给患者看病,网络医院能够引起众人关注的焦点还在于其他相关的互联网配套服务,例如大多数项目希望打造的让患者足不出户实现看病买药的一站式服务,或者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将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及商业化利用。不难理解,在医疗资源长期匮乏和高度垄断的历史背景下,民间资本近年来终于可以通过有限的渠道进入医疗市场,其对于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医疗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利益驱动。然而,鉴于医疗服务本身的敏感性以及相关法规的滞后性,真正能够开发出的商业化项目仍然微乎其微。1.互联网药品交易:谁来卖?谁来送?看病和买药通常是紧密相关的两件事。网络医院在提供网上看病服务的同时,也自然会触及网上卖药的需求。然而,药品销售目前在我国仍然是一个相对高度管控的领域,无论是线下卖药还是线上卖药,涉及众多资质上的要求和条件上的限制。比如,由于我国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只能在网上销售本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而不能销售处方药。在“网络医院”的模式下,通常会由一家非医疗机构的第三方平台公司(比较常见的是普通的IT公司)在其互联网平台上展示和销售药品。在此情况下,该第三方平台公司可能会需要取得不同的证照,例如药品交易相关的资质。然而,随着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结束了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的试点工作,第三方平台公司已经无法再通过其自身网站作为平台方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在此情况下,第三方平台公司只能基于现有的法律框架调整相应的商业模式。此外,通常意义上的药品零售模式中,个人消费者直接到药店购买药品,一般不存在药品配送的需求。在现有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也仅对药品批发过程中的药品运输与配送做出了具体要求。然而,如上述“网络医院”的基本合作模式图中所示,当患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药品后,通常会由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药品配送的功能。在此情况下,该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必须作为一家药品经营企业取得GSP证书?尤其在针对无需冷链运输的一般药品时,是否对其配送商可以有不同的要求?这些问题也有待立法进一步明确。2.医疗大数据分析:患者的隐私信息谁来保护?患者前往线下医院就诊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就诊数据,例如各种病历记录、化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在“网络医院”的模式下,提供平台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公司作为一家非医疗机构客观上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医疗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商业化目的(例如根据某位患者近期的就诊信息向其推送相关的医药产品),那么对于整个医疗行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但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针对医疗领域中的数据使用,立法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普遍采取了严格控制的监管思路,原则上要求相关医疗数据仅能用于针对该患者的诊疗活动,禁止以非医疗、教学、研究目的泄露患者的相关资料。同时,在今年《网络安全法》出台的大背景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网络医院”模式下涉及的患者信息,应当如何保护和使用,也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谁来给网络医院正名?正如前文所述,虽然在法律上并不存在“网络医院”这样一个概念,而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和地方对于“网络医疗”的内涵外延似乎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但纵观目前市面上号称“网络医院”、“云医院”、“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的实例,采用医院借助第三方平台通过互联网直接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这种模式的不在少数,通过“网络医院”模式延伸开展相关互联网服务的尝试也层出不穷。然而,鉴于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任何政策文件明确支持“网络医院”这种模式,据部分地方主管部门透露,各地开展起来的“网络医院”普遍是在当地主管部门默许的态度下进行的试点,甚至都没有取得任何书面许可或者批复,也鲜有如银川市政府出台专门的地方规定进行积极推动的情况。这似乎让名声大噪的“网络医院”处于了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加上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前不久流传的国家卫计委起草的两份非公开文件中对于互联网诊疗活动的保守态度,也让这种模式今后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作者简介:本文作者为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本文首发于金杜研究院KWM_China;作者:张运帷李凌碧黄中斌;
印度,这个对中国感情复杂的国家,与中国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同样是人口超级大国,拥有10亿以上的人口基数,但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中国至少十年,也形成了庞大的潜在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地之一,一时间、阿里、华为、小米等企业都竞相进入。到印度去,开垦庞大处女地,似乎成了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出海最响亮的口号。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除了手机产业,还有电影在线票务市场,并且因为阿里的积极介入,印度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轮新的整合潮,其票补手法和并购、多元化业务模式几乎是中国的翻版。目前的印度票务市场,并存着BookMyShow、paytm和TicketNew三家主流票务平台,其中BookMyShow是绝对的行业老大,拥有70%左右的份额,但是paytm和TicketNew都是阿里系公司,正在向BookMyShow发起挑战。战火也从最初的电影票业务延伸到旅途票、演出、赛事等多个领域,阿里系正在强悍地进攻,目标是印度总值达千亿元的数字票务市场。阿里先后控股paytm和TicketNew,押注印度票务市场阿里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印度电影市场。近日,阿里影业发布公告称,欲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WormholeSG35%的股权,该部分股权作价65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57.54万元,以此计算WormholeSG估值为1.3亿元人民币。WormholeSG为目前持有OrbgenTechnologies75%的权益,OrbgenTechnologies主要运营印度线上电影购票平台TicketNew。据悉TicketNew是仅次于BooKMyShow的印度第二大在线票务平台,集单屏影院、电影发行商、制作公司以及用户活动等业务于一体。该平台除了从影院那里收取一小部分软件安装和应用开发费用以外,还向终端用户那里收取20~30卢布的费用,用户通过该票务平台可以在印度的300个城市完成订票。本次购买方为阿里系另外两家子公司,分别为蚂蚁金服旗下的AlipaySG和UC旗下的UCWebSG,共分为两次购买共计35%的股权,购买完成后,WormholeSG由原来阿里影业单一股东变更为阿里影业65%、AlipaySG15%以及UCWebSG的20%。引入蚂蚁金服意味着可以改善印度电子支付环境,帮助印度TicketNew解决底层支付的基础设施;而引入UC可以复制国内的新闻模式,在还未成熟的印度新闻客户端市场分一杯羹。阿里影业把自己第一次海外大规模投资给了印度,道理似乎十分简单:印度是一块未充分开垦处女地。根据印度方面的数据,印度2016年的电影票房约为155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年的票房增长率超过10%,到2020年可达到238亿元人民币左右。虽然印度的票房市场和中国比起来很小,但是他们观影人数和购票的次数远远大于中国,根据数据,2016年中国观影人数为仅仅超过13亿,而印度就超过了22亿,说明印度人更喜欢看电影、购票次数更频繁。但是印度人的在线购票率却处于一个十分低的水平,仅仅只有10-15%的水平,对于一个有着150亿票房的市场来说,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阿里影业投资印度在线票务市场的原因,同时把TicketNew的部分股权转让给支付宝和UC,很明显在动用整个阿里系的资源来开拓这块土地。但这不是阿里系在印度在线票务市场的第一次布局,在去年8月份,阿里就投资了“印度支付宝paytm”,并拥有超过40%的股权,而后又有报道称追加投资至持股60%。Paytm的重要业务之一就是进军在线票务市场,包含电影票、演出和赛事等,对抗目前印度最大的在线票务公司BookMyShow。票补、并购、整合,印度版的“三国杀”在阿里进入印度之前,印度在线票务市场的绝对老大是BookMyShow,占据着市场90%的份额,但是随着阿里陆续投资paytm和TicketNew,BookMyShow已经开始节节败退,目前仅能勉强达到70%的市场份额。paytm和TicketNew夺取市场的方法和国内如出一辙,即大量票补。根据印度媒体报道,paytm和TicketNew都会采用购票返还现金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用户,TicketNew最高返还比例达到30%,而paytm甚至会免费看电影。因为paytm被称为印度版的支付宝,本身拥有2.2亿的用户,所以往票务方面延伸业务,取得的成绩非常快,在过去一年的成交总额已经增长约4亿元,也在一年之内将电影市场的规模提升了15-20%,即25-30亿人民币左右。目前paytm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是20%,它的目标是到今年底能够达到50%,目前已经覆盖550个城市、3500张屏幕,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向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发展。而TicketNew也毫不示弱。印度目前大概有6000张银幕,TicketNew就拥有超过4100张银幕,几乎等同于已经拥有十年历史的BookMyShow,后者也仅仅是4000块银幕。这场“三国杀”越来越激烈,尤其是BookMyShow和paytm之间,开始陆续兼并国内其他小的在线票务,整合竞争资源。BookMyShow收购了一家位于印度南部城市的在线票务平台MastiTickets,该平台在特伦甘纳邦等地拥有超过150家电影院,是一家区域性的在线票务公司。这一收购在弥补了BookMyShow在印度南方地区空白的同时,也从paytm后院开始发起战争,因为paytm的大本营在印度南部地区。此外,BookMyShow升级了现有的系统,使Web端的加载时间减少了50%,这对于增加用户体验来说无疑是成功的,在印度的一些偏远地区,即使在2G移动网络条件下,加载网站也仅需2秒,此前是3.1秒。而paytm也不甘示弱,花了5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万元)购买了BookMyShow在赛事、演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Insider.in大多数股权,从而具备赛事、演出等领域的线上票务能力,与BookMyShow展开全面的竞争。随着阿里的这次布局,目前印度在线票务市场形成“三国杀”格局,即paytm、TicketNew和BookMyShow相互缠斗,鉴于国内猫眼和微影合并的案例,阿里旗下的paytm、TicketNew极有可能合并或者联手,共同对抗BookMyShow。到时候,印度在线票务市场也会变为双寡头竞争。
获悉,母婴电商蜜芽已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央企背景的“中”字头机构。据悉,本次融资与去年底蜜芽内部信公布的融资为同一轮的两次交割,合计总金额约1亿美元,是今年母婴行业最大金额融资。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融资没有正式对外公布,是由于经过过去几轮融资,蜜芽资金储备情况较好,故不再将融资作为其对外发声的重点,而将更多的经历集中在业务发展上。据了解,蜜芽在完成本轮融资后将全面进军新零售,布局线下母婴零售店。其DEMO样板店已经完工,预计年底会在国内铺设300家。4年完成6轮融资,估值百亿2011年,蜜芽诞生。6年时间,从一家淘宝小店发展到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其创始人刘楠扮演的角色也在北大学霸、跨国公司高管、全职妈妈、淘宝店主、亿万身家“霸道女总裁”、奇葩说辩手间转换着。据私募通及网络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蜜芽获真格基金和险峰华兴等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3月,获红杉资本中国领投的2000万美元融资;2014年12月,完成6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HCapital领投,人红杉资本中国和真格基金继续跟投;2015年9月,蜜芽获1.5亿美元D轮融资,由百度领投,红杉资本中国、Hcapital等现有股东及数家美国私募基金跟投;2016年11月至今完成交割的E轮融资,投资方为央企背景的“中”字头机构。据估计,蜜芽6轮融资金额超20亿人民币。去年10月,蜜芽创始人兼CEO刘楠曾在内部信中表示,当时蜜芽自有现金储备已超10亿人民币,并已实现正向现金流。纵观蜜芽的发展,会发现其重点早已不仅仅在电商上。2014年初,蜜芽开始布局线下全渠道;同年5月,蜜芽与早教机构红黄蓝联手成为合资公司;同年10月,首家线下实体店在海南天域酒店开业;2016年2月,蜜芽战略投资儿童室内游乐品牌悠游堂,进驻美中宜和医疗机构,打通了孕产、电商、亲子娱乐、教育全渠道。“母婴电商要做用户价值,而非流量分发,蜜芽和悠游堂和美中宜的合作是全产业链的布局,是用户时间抽和空间抽上的延伸。”在和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时,刘楠如是说。造货、开店,进军母婴新零售自从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几乎所有电商都跃跃欲试,旧的零售产业就一直在被变革。如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冲击了传统的便利店;盒马鲜生、网易味央,冲击了传统的餐饮店和菜市场;京东联手永辉开京选空间等等,传统的母婴行业也正在被新零售变革着。国内母婴的市场超过3万亿,且80%以上的母婴消费是在线下完成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去实体店进行体验、购买。加上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民众消费购买力的提升,母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16年12月,刘楠曾在会上谈过蜜芽的未来:“母婴往上和医疗相关往下和教育相关,向左是体验式零售向右是亲子服务,只有蜜芽把这条产业链走透才能够给消费者一致而稳定的服务体验。”并计划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在全国开设200家线下蜜芽乐园。上周刘楠发微博宣布,蜜芽乐园山西、重庆再落地2家。其中,山西店开店首日销售额达到30万,几乎是一个同类乐园3倍以上的数据。截止目前,全国蜜芽乐园有9家旗舰店铺。如刘楠所言,现在母婴电商平台如果只会做奶粉和纸尿裤的标品生意,可能永远赢不过天猫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蜜芽通过蜜芽乐园项目,落地很多母婴行业非标品的业务,比如亲子娱玩、亲子教育、母婴护理、幼儿陪护等项目。今年6月,蜜芽还上线了自有品牌“兔头妈妈甄选”。类似网易严选,通过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挑选优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向用户销售等。一方面能甄选出优质好货,另一方面能很好的控制毛利。投资界从蜜芽内部获悉,全新上线的“妈妈甄选”线下实体店将于Q4正式落地,预计在未来一年时间内完成全国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有异于传统实体店,蜜芽会全面打通线上线下会员体系,通过数字化的用户分析,有助于提高线下店铺坪效。蜜芽线下店将取用电子价签跨境云商(扫码购买,送货到家)和自有品牌铺货(现场带走)模式。一方面较好的解决店铺空间有限与商品数量无限的矛盾,对于新零售模式,重要的是要实现同一盘货。如果线上线下货品不一致,就需要经营两套产品体系,综合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且无法带来线上线下一致性商品体验。通过电子价签则能高效率的实现实时价格同步,烫平商场与电商之间的差价。全新实体零售店中还会融入蜜芽乐园游乐设备,整个消费环节更具场景化和体验感。以上诸多动向都透露出了蜜芽后期发展重点——新零售实体店(实体渠道)+自有品牌(实体产品)。通过延伸全产业链,来满足母婴人群线上线下全需求。母婴电商进入下半场随着二胎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刺激,母婴市场迎来爆发性的发展。数据显示,未来五年中国孕婴童市场需求预计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20年的整体市场规模接近3.6万亿元。发展至今母婴行业呈现如下特点:1、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专业化及个性化;2、购买能力增强,线下渠道逐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3、新一代的父母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交和娱乐等元素不断渗透到购买行为中。马云曾表示,未来电子商务平台即将消失,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而互联网公司也将突破边界。零售关键就2个词,效率和体验。对各家电商平台来说,需要找到效率和体验的平衡点,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也是为了提升效率。当移动互联网红利开始过去,垂直类的母婴电商需拓展,从多方面布局。贝贝网张良伦曾表示,电商是一种新零售方式,中国电商从原来的基础设施之争回归到消费者体验之争。除了蜜芽外,宝宝树旗下的母婴电商美囤妈妈去年也开始研发自有产品,通过社区大数据挖掘用户精准需求,整合线上线流量线下实体源推出混合业态,从垂直类母婴向家庭消费发展;京东母婴也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开设5000家实体店......如此庞大的市场一直不缺少玩家,用户对质量、价格、服务等需求逐年提升,原本竞争激烈的母婴市场进入一片红海之中。通过内容生态结构的完善,增强母婴社群中用户的粘性和依赖度,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互补是发展的大势所趋。母婴新零售会是大变革,下半场的故事也开始了。
阿里巴巴的手快摸到亚马逊的背脊骨了。截至美东时间9月22日收盘,亚马逊市值4565亿美元,阿里巴巴4507亿美元,二者的市值仅仅差了1.3%。而在差不多两个月之前,二者市值的差距一度达到了1000亿美元。这之后,阿里追赶的脚步越来越快。不得不说,全球的投资人对于这两家公司都给予了厚爱。今年,阿里的股价翻了一倍,而亚马逊上涨了27%。此前高盛公布的一份最受对冲基金欢迎股票名单中,阿里和亚马逊均在列。高盛投资组合策略研究表明,2017年注定是低波动性和低回报的一年。因此,很多对冲基金都在涌入这些受欢迎的股票中,以保证回报率。在股价翻倍之后,华尔街的一些分析师仍然上调了阿里股价的目标价,认为其云营收能力的增强、投资者对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估值的增加、B2C市场份额的增多等等因素,将促使股价的继续上行。而对于亚马逊,有分析师认为,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正在迅速增长,该项营收在未来八年时间里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会达到20%。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之后,再把AmazonGo的模式嫁接进去,他们的增长速度会非常迅速。不管是业务驱动,还是资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亚马逊正在双双挺进5000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战争不只是在资本上,无论是市场和业务层面,二者的战场都已经硝烟四起。2016年,来自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数据,阿里巴巴以47%的份额位列中国电商市场第一,京东20%排名第二,而亚马逊仅剩1.3%。但是,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16年的数据,亚马逊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场份额都是首位。如果想要甩开对手,二者必须要争夺下一个高成长性的市场。童士豪认为,战场可能会在印度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阿里在印度投资了Paytm、Snapdeal,而亚马逊已有迹象可能在今、后年成为印度电商市场的第一。在业务层面,亚马逊和阿里都认为自己不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除了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的云计算业务,在电影娱乐行业,两家也都有涉足。根据二者最新的财报,电商业务在目前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均超过了85%,亚马逊略高几个百分点。而在双方都极为看重的云计算业务上,亚马逊AWS在2017财年第二财季营收为41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比重达到13.48%;而阿里云2018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为3.5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接近5%。在娱乐业方面,阿里的核心战略在优酷土豆。而从小众电影起家的亚马逊电影工作室近年来获奖无数,此前有消息称,他们正在和苹果竞购007电影系列版权,转战大制作。尽管拥有如此多的同质竞争,但分析师们认为,两家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特别是对未来的成长进行分析时,必须要看到二者的差别,同时要考虑到中美经济环境的不同。近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彭博专访时也问及与亚马逊竞争的问题,马云称花很少时间研究怎么和亚马逊竞争,而是研究能从亚马逊身上学到什么。阿里巴巴的工作“是鼓励更多公司成为亚马逊”。
二手车市场看似格局已定——优信和瓜子在今年相继宣布获得5亿美元和4亿美元融资,获得下一轮竞争的门票——但滴滴忽然进入,市场格局再次充满变数。小编独家获悉,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获得滴滴2亿美金的战略投资,目前交易已经完成。人人车已官方向小编确认此事,且这轮融资只有滴滴一家公司参与,“目前还不能透露对方占了多少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控股。”李健强调,“一开始谈的就是融资,我们从没有想过被收购这件事。”他称,此轮融资后,人人车将保持独立运营。滴滴给予的价值,不仅仅是钱。不久之后,人人车将接入滴滴的App端。除了滴滴之外,李健和他的团队还曾联系过一些基金,“不过我们需要的不止是资金,还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滴滴一直是最优先级考虑的投资方”。李健在独家专访中对小编强调,滴滴这次是“战略投资”,“滴滴把我们视为一个深度的合作伙伴,是因为它基于对这个行业强烈的看好,”、“对未来极具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几百亿美金公司的这样一个生意,它(滴滴)值得去投入精力。”滴滴的这次投资,看起来颇为审慎。李健对小编称,滴滴去年就开始观察二手车行业,今年是具体判断究竟要投资哪家公司,“业内公司可能都谈过”,而人人车从去年年底开始和滴滴接触的,直到最近两三个月融资的事情才正式敲定下来。此前,小编曾咨询二手车业内高管,如何看待滴滴投资人人车的传言,以及两者联手的前景,对方反问,“滴滴做过新车试驾和售卖业务,现在你觉得还有什么动静吗?”并称滴滴的普通乘客并非精准的新车售卖对象。言下之意并不看好。但滴滴的流量入口正是人人车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两年,无论是线下分众,还是网剧软硬植入的广告,二手车平台都已经成为流量购买大户。此前,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在接受小编采访时曾透露,从2015年年底到2016年上半年,二手车品牌在爱奇艺的广告投放上都没有低于2000万人民币。“滴滴有大量的司机有买车换车的需求,它的本质仍然是流量,但跟我们常规理解的流量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李健对小编称。快车这一业务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三年的历史了。这首先就意味着,大量司机已经,或者即将进入换车期。当滴滴的司机想换车时,人人车则会作为最主要的被推荐者。“在过去,滴滴上面的车源主要是新车为主。我们希望二手车的供给也能加入到这个生态里去,进一步丰富他的车源选择,而且以相对更低成本的方式给司机提供选择,也能帮助把运力成本下降。运力成本下降的时候,司机收入自然就上升了。”李健说,简言之,司机们换二手车更划算、更容易收回成本。此外,滴滴上也聚集了大量车主,滴滴希望车主能把车卖掉,别自己开车,共享出行;人人车则能获得大量二手车车源,因为二手车行业目前现状是车源偏少,但买家非常踊跃,”你只要争取到车源,就一定有买家可以把它消化掉”。但如果说滴滴的先天条件如此优厚,它为什么不自己做二手车业务?据小编所知,滴滴此前也在试水二手车市场,去年收购Uber中国后,后者的北西区经理张严琪曾负责滴滴的二手车业务。不过随着二手车领域竞争激烈,加上张严琪离职加入ofo,滴滴的二手车业务对外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二手车需要比较重的线下运营,也需要积累大量的线下团队,“几家二手车平台,车辆评估师都是数以千计,此外还需要大量的车辆保养和维修人员”,上述接近人人车的人士透露。如果滴滴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出行闭环,那么投资一个二手车品牌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我了解,投资人人车之后,滴滴不会再做车的交易了”。虽然二手车电商在最近两年已经广为人知深,但相较线下二手车交易,其实比例并不大。滴滴的入局,可能不仅仅会改变线上二手车电商的格局,如果能更多撬动线下的市场,方称得上意义深远。以下是独家专访人人车创始人李健的记录,经过小编编辑整理:小编:和滴滴接触的整个过程中,他们有没有提出控股或者收购的要求?李健:滴滴之所以选择投资我们,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好这个团队。二手车现在所处的阶段仍然是偏早期的,虽然我们都已经分别是一二十亿美金的公司,但相对于这个大的市场仍然是处在早期阶段。看团队要看你在这个集团里面扮演的价值到底多少,如果是看中的是我们的团队,那就一定要需要保持我们的活力,如果控股了那它就(没有)活力,这就跟做投资这个诉求就不一样了。如果是收购,一般是因为这团队太差了,但这个方向不错。可能他就会选择收购,然后自己派人过来做,我们显然不是这个性质。小编:滴滴之前也在尝试做二手车业务,接触下来你们觉得滴滴对二手车业务的布局是怎样的?李健:他自己做不做业务我倒没有那么清楚,但我知道它一直以来是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我觉得滴滴其实在国内的做的投资也不多,我们算一个,如果再数的话,可能就数我们这一套投资布局比较重。小编:除了滴滴之外你们还聊过其他的投资方么?为什么后来选中滴滴了李健:聊过一些基金性质的,但是战投方向的就只有滴滴,其他就是纯粹的基金,可能去批量扫,然后跟进反馈。显然滴滴是我们的最高优先级,因为它不仅能提供资金,还有战略方面的合作意图。你这么想这件事,全世界所有的公司,同样都是给你两亿美金,你为谁要比滴滴更合适?答案就是滴滴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它是一个我们要倾尽全力争取的一个投资方。小编:为什么要全力争取?李健:首先,滴滴对二手车这一块非常重视,对这个行业做了长时间的深度研究。这种超级重视,最后落地在某一平台上,一定是要把它自己所有的对未来的期待寄托在这个平台上。因为这样的期待才会使得它可以放开,把所有有价值的资源开放出来,否则它是不可能把自己最核心的资源开放出来的。小编:哪些资源?流量么?李健:流量这事不是轻描淡写能说清楚的。你也知道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广告的成本极高,所以任何一个平台,它能得到额外的流量支持,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尤其是你这个额外的流量支持它是独家的,所以它的价值一定超大的,就还不能简单解释为是一个泛流量。滴滴可能不是一个最直接的买二手车的线索,但是它比一般意义上的流量平台还是要好太多。人人车过去有非常多的推广渠道,电视、今日头条、视频网站、搜索引擎,以及线下分众那些都不用说了,但是这些渠道没有哪一个比滴滴的流量更精准。小编:我看到有分析说滴滴提供的流量其实属于泛流量,不够垂直,且转化率不高,但你的观点是?李健:我不认同。举例子来说,就拿我们投放的电视媒体来说,用户当中男女老少都有吧?那个投放是非常不精准的,就算互联网线上一些信息流广告,它的展示也是很泛的。这些用户当时在干嘛,可能在看新闻,或者在看视频,此时此景他们对车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但是滴滴的平台呢?我们之所以称为它是一个比较精准的平台,首先它的用户在使用滴滴的时候,你是在一个用车的场景去给他做这种流量的导入。所谓的精准不精准,它不是在用户层面的区分,而是你知道什么时机去推送给他,这是精准不精准的最核心的判断因素。从这个点来说,滴滴的流量是超级有竞争力的。其次,我认为滴滴的平台已经有大量的车主,对于二手车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而言,怎样有效地获取车主的关注,是最高优先级。小编:人人车和滴滴合作,对于司机来说意味着什么?李健:人人车和滴滴的化学反应还不仅于此。刚才说的流量主要是对人人车的促进,另外一层面是,原来滴滴上面的车源主要以新车为主,那我们希望二手车的供给也能加入到这个生态里面去,更进一步丰富司机的车源选择。而且也相对更低成本地给司机提供选择,司机可以在人人车上买一台性价比更高的二手车,这样可以降低陈本,增加收入。小编:这一轮融资之后,人人车还会延续C2C的发展模式吗?李健:C2C模式是我们的核心。这一点是一定是不会变的,但我们不会只守在C2C这一个模式上,会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去开拓新的方向。小编:例如呢?李健:我觉得都有可能,比如说新车,以及我们已经开始起了个头的金融,都有可能去涉及。小编:金融是指保险还是贷款?李健:贷款。做金融这件事对别的公司有难点,但对我们没有难点,因为我们自己是拥有交易场景的,当你做金融的时候,这是一个在自己完全可控的流程里面去做对接。
京东对于时尚的“野心”,正在逐日彰显。这一点从刚刚落下帷幕的纽约时装周及伦敦时装周中,可窥一斑。本周的伦敦时装周期间,京东连续两天赞助参与伦敦时装周官方日程的品牌MaryKatrantzou与HuishanZhang,这两个品牌都是在英国本土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的热门品牌。此外,在本届伦敦时装周开幕前,京东与英国时装协会达成合作意向:从2018年1月起,京东将与英国时装协会共同推进2018年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项目。在上周举办的纽约时装周内,京东同样异常活跃。9月11日下午,国际知名设计师品牌3.1PhillipLim2018春夏时装发布秀落幕。作为在纽约时尚界耕耘多年的设计师品牌,3.1PhillipLim向来有着不错的业界口碑。而京东则是作为品牌首席合作伙伴与华裔设计师林能平(PhillipLim)共同呈现了这场新品时装发布。“京东与国际时装周的合作始于2015年,如今已经走过将近四五届了。”京东商城时尚事业部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罗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开始参与时装周,再到为国内设计师提供展示平台,包括与3.1PhillipLim、张卉山、MaryKatrantzou等新锐设计师合作等等,通过时尚周的亮相,我们与许多国际时尚品牌有了更好的接触,在帮助我们吸引国际时尚设计师和品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扶持设计师满是破洞的牛仔外套、低至胸口的纯黑背心、右手腕的银色手环、中指上复杂纹理的戒指、脖子挂着指甲盖般大小的十字架项链……张弛工作室创始人、设计师张弛就这样出现在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前。看起来,这是一个个性十足、不受羁绊的设计师,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师表示,自己只认京东。“我们在京东、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上均有旗舰店,但想要深入合作下去的,就是京东。”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是否考虑过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关系,张弛反问,“我为什么要跟其他平台合作?”事实上,张弛只是与京东合作的时尚设计师中的一员。今年伦敦时装周期间,京东作为首席品牌合作伙伴参与合作的品牌MaryKatrantzou与HuishanZhang,其创始人同样是两位知名时尚设计师。其中,MaryKatrantzou的同名创始人暨创意总监曾在2015年赢得英国时装协会举办的第七届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大奖,亦在于北京举办的2016秋冬“梅赛德斯中国时装周”上发布过新系列;HuishanZhang的创始人张卉山则曾在2013年斩获过多切斯特精选酒店集团时尚大奖,亦于2017年入围了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大奖。对于这些设计师而言,为何认定了与京东合作?“目前京东大约拥有100多个设计师店铺,包括设计师独立店、集合店。”京东商城时尚事业部服装部总经理王丽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会在业务上基于设计师品牌提供优惠政策及运营指导。”王丽杰表示,独立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就像艺术家,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设计环节。但要想推出一款成形的服饰产品还涉及资金、制造、营销、销售等中间环节。“在整个供应链建设上,我们会为设计师提供商业上的指导,将我们强有力的供应链及工厂资源提供给独立设计师,”王丽杰表示,“除此之外,许多独立设计师的盈利能力较弱,所以我们会在设计师入驻时提供一些特殊政策,涉及佣金等多个方面。”这样就容易形成“术业有专攻”的效果。“例如,通常设计师品牌的价位都在两三千,但由于订单量越大,平摊下来成本越低,通过京东帮助对接供应链、前台推广导流等,能够使设计师品牌的衣服保持在一千元左右,”王丽杰表示,“这就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相关产品,销量成长得很好。无论对设计师还是消费者而言,这都是一种互惠的方式。”事实上,京东平台上的设计师品牌商品正在崛起。据京东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京东平台上购买设计师品牌的消费者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67%,远超其余服饰品类154%的增幅。发力奢侈品领域除去独立设计师之外,京东在时尚方面还有另一条路线:高端奢侈品。今年6月,京东与时尚精品购物平台Farfetch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京东方面介绍,京东集团将向Farfetch投资3.97亿美元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同时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将加入Farfetch董事会。资料显示,Farfetch在中国已拥有完善的业务,并且是200家高端奢侈品牌和500多家精品买手店的首选合作伙伴。此番合作之后,Farfetch仍将作为独立品牌面向消费者,但会与京东在营销、物流和技术等层面开展合作。而继战略投资Farfetch之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京东在高端奢品方面还将有大动作。“京东接下来会推出独立的奢侈品子站,”罗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奢侈品的用户正在与日俱增,奢侈品已经成为职场女性体现个人品味与身份的重要标配。保证用户体验状态,是我们将奢侈品频道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子站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前几年,奢侈品牌对于“触网”依旧心怀审慎。对于这些奢侈品牌而言,一方面,疑虑电商平台给消费者留下的“爆款”、“打折”印象对品牌调性的伤害,另一方面,担心线上购买不如线下旗舰店的服务体验,从而影响消费者观感。“所有奢侈品牌在进入中国电商平台时,极为关注两点。”王丽杰表示,“第一,它关注平台上是否拥有假货,第二,关注品牌展示及传播渠道。‘正品行货’是京东的底线,所以品牌考虑进入的门槛会变低,再加上京东拥有微信的一级入口,品牌也会认为京东的渠道很不错。所以,最近我们的奢侈品牌、国际大牌的入驻,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