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美国>文章列表
美国
1月9日消息,日前彭博社报道称,美国食品杂货业的价格战越来越激烈,而罪魁祸首可能并不是大家所以为的亚马逊。该报道指出,去年,亚马逊通过收购全食超市(WhoolFoods)正式进军实体零售之举,着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震动。不过,由于它对全食超市的改造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快,所以它可能并不是其他美国连锁超市的短期威胁。据彭博社的判断,德国超市双雄Aldi(阿尔迪)和Lidl(历德)在美国市场的快速扩张才是美国超市行业更大的威胁。可以说,作为正在全球展开扩张步伐的连锁折扣超市大玩家,Aldi和Lidl正给Kroger和沃尔玛等玩家带来巨大压力。“Aldi和Lidl正拿着刀片,一刀一刀砍掉他们的市场份额。”全球零售咨询机构KantarRetail(凯度)商超杂货业分析师MikePaglia评论道,“这就是一场价格战,但你还可以察觉到一些连锁反应。”据悉,在美国实体零售业不景气的背景下,Lidl的顺利扩张似乎成了美国食品杂货业最大的神话。Lidl在全欧洲运营着成千上万个超市,截至目前在美国6个州总共开出了47家门店,并计划在2018年夏天将门店数量提升至100家。相比Lidl,Aldi在美国的发展更为成熟。它早在1976年就已进入美国市场,门店数量在过去15年间翻了一倍,2017年新开了150家门店,使得门店总数超过1750家。Aldi在欧洲市场已经和Lidl竞争了几十年,现在这场竞争显然已经蔓延到了美国市场,对美国整个超市业也带来了连锁反应。比如,随着Lidl新进入市场,沃尔玛也开始实行降价策略,给了Kroger及其他同行很大压力。根据Kantar(凯度)最近对美国超市行业低价商品的调查,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沃尔玛的价格已经低于了Lidl,这意味着,沃尔玛已在积极响应美国超市行业的价格战了。这也是7年来沃尔玛首次在这项超市低价商品调查中跃居首位,甚至PK掉了知名折扣连锁超市DollarGeneral。对此,分析师指出,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说明零售商们正极力抵御Lidl的侵蚀。“保持低价使得零售商们痛苦不堪。”来自BloombergIntelligence的分析师JenniferBartashus表示。彭博社还在报道中指出,由于Lidl和Aldi的强势入侵,美国食品杂货商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挑战。自1955年价格下跌之后,食品通胀现象再次回来。最近5个月以来,食品杂货业成本已经显著上涨。以往,食品通胀通常不是这个行业的问题,因为商家们可以通过涨价的方式来增加营收。但目前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使得零售商们不敢轻易随着成本上涨而涨价。当然,美国实体商超玩家们也不得不防亚马逊这个“幽灵”。虽然亚马逊对全食超市的改造计划还难以捉摸,但它以往如何粉碎竞争对手的事实显然已经令该行业玩家们颤抖了。目前,美国食品杂货业的消费只有2%产生在线上,但这个数据有望稳步上涨趋势。这迫使零售商加速投入数字化业务,并扩大在线订单的送货范围。“食品杂货零售原本是个稳定的行业,但现在却正经历着不断的瓦解。”贝恩咨询公司(Bain&Co)合伙人KentKnudson谈道,“不确定性变成了一种新常态。”
一起惠2018-01-10 09:33:10398 次
做跨境没有人才,不懂物流,不懂平台,不懂支付,有代运营啊,可是这家公司并不叫自己代运营。大篇幅的报道有说他们的模式,他们进驻的平台,他们进入新市场,可是他们的优势是什么以及到底怎么挣钱的?ESG创始人兼CEOAlanLim说出了他们的秘密。文化差异显著尤其是中国人的含蓄ESG于2014年10月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一方面,专注于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球优质的电商渠道,助力跨境电商企业通过绿色通道迅速打开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专注为中国制造提供一站式的品牌出海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制造实现中国品牌全球化。在过去的2017年,相信做跨境的人也经常听到ESG和谁谁牵手进入某市场的消息。国外的电商平台很多,为什么他们都相信ESG呢?Alan告诉小编,这些主要的平台其实都是海外最大的电商平台,你把他们当作本地的京东就好了。据Alan介绍,这些平台其实很想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他们不是很相信中国人。他们觉得进入中国市场有很多坑,而且要关系等等,因此,他们对中国这个市场比较担心,一直不敢进入。这里面有几点阻碍外国人自己来华招商:第一,他们听了很多负面的故事,他们觉得有很多陷阱;第二,中国人的交流方式比较含蓄,并不会直接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局面下,ESG中西结合的基因就为外国人来华创造了条件。首先,Alan个人创业15年,跟这些平台以及平台的领导人接触了很多年,建立了较强的信任度;第二,Alan在电商这个行业已经积累了自己的关系网以及平台比较认可的地方;第三,平台对于中国好的产品很感兴趣。ESG在中国有一定的背景,在国外也有一些背景,致使外国人相信ESG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但是,前行的脚步依旧沉重。没有案例新进者还是步履维艰“2014年、2015年刚开始招商的两年,有很多问题出现,因为我们也没有做过这一块业务,平台会问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卖家靠不靠谱。”Alan告诉小编。最初刚进入的时候,ESG并没有案例,也没有跟平台对接过,服务方面也没有成功的案例,第一个合作谈了两年,合约审了一年。Alan告诉小编,我们这是策略合作,平台的数据会导给ESG。我们基本上就代表平台在中国,因此,我们可以以平台的名义来做很多事情。当然,前期平台是有疑虑的毕竟这么大品牌在中国乱做的话,风险很大,所以有很多的门槛。ESG第一年的时候只有美国的新蛋一个平台,而在2015年的时候,ESG将Lazada引进中国,在半年内帮lazada招了上千家卖家,并让lazada在国内火了起来。从前期跨境电商并不了解Lazada以及对东南亚市场的抵触到后来Lazada在中国有一席之地,并被阿里收购。可以说,这是ESG的一个很成功的案例。Alan告诉小编,截至2017年ESG已经有15个平台官方授权,其中包括法国:Cdiscount、Fnac和PriceMinister;德国:Rakuten;美国:OpenSky、Walmart、Newegg、Tanga、Rakuten;印度:Paytm;东南亚:Lazada;拉美:MercadoLibre、俄罗斯:Yandex、新加坡:Qoo10、新西兰:Trademe。大多数为该区域本土最大的电商平台,通过ESG能有绿色通道入驻,且多数为独家授权ESG在华招商。从没有案例到各国大平台纷纷主动勾搭,ESG实现了从草根到明星的逆袭。ESG取胜的点主要是在各国搭建本地化的电商运营团队跟平台进行对接,或者是对平台的策略比较了解的项目经理在本地化运营。希望尽早被卖家抛弃?逻辑居然是为了挣更多钱谈论到ESG目前的定位的时候,Alan告诉小编,“我们不把自己叫做代运营,我们不想帮人代运营。ESG的模式是只要有好产品,ESG希望让新进商家在ESG快速成长,而这些公司、厂家或者制造业越早抛弃ESG越好。”转型后的ESG其实是作为平台和商家之间的一个桥梁。向上从平台拿来平台数据以及资源,向下给商家提供服务并孵化商家的各种技能。每个产品适合的地方、渠道都不同,就比如价格、产品的重量、产品的类型都有各自合适的平台。ESG站在商家这端,首先要为商家选择合适的渠道、国家;第二,选择合适的平台,在这方面ESG对平台的了解,以及平台的资源就会成为优势;第三,ESG会给商家对商品进行定价;第四,根据产品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第五,本地化客服回复服务等。产品定价:不做市场的破坏者Alan介绍称,定价很重要,一定要跟随市场能接受你产品的价格来制定,而并非根据中国的成本价来定。例如,商品是一个智能滑板,厂家的逻辑是如果成本是1000块钱的话,卖1200块钱,从中赚取200块就会很满足,但并不是这样算的。那么到底如何来给商品定价呢?首先,要了解商品在平台某一类别的佣金;其次,要算出支付的费用、物流的费用、海外仓的费用或者是自营的费用,还要算上各种税务的费用、退货的费用、运营的费用等等,综合起来,才是商品的定价,比如,就是这个智能滑板定价5000元,商家可以赚多少,成本是多少,ESG都会呈现给商家。物流模式:视产品而定定价搞定以后,ESG会根据商家的产品设计物流模式等。如果是重货的话,就需要放到海外仓,这里要规避掉库存积压的风险。此时,ESG根据平台给到的数据会给卖家一些意见,比如,某一个产品一共有50个SKU,其中45个不做了,只做销量好的5个SKU。当然这里面的销量好也只是相对平台的数据而言,保险起见可以先放20台产品过去,真实的销量数据如果理想,可以继续铺货等。前期物流模式可以选择空运等等,后期根据产品在市场的销售请款进行调整。Alan告诉小编,ESG不会自己设立海外仓的。物流以及海外仓方面ESG会和其深入战略合作伙伴递四方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讲,ESG是“有”海外仓的。“现在很多海外仓服务跟平台是没有挂钩的,2018年ESG会为平台提供很多类似FBA的服务,将海外仓外包给平台。另外,卖家可以直接将货物放到海外仓。这是一种双向盈利的事情,平台看到商家数据会给到更多的流量,而商家也可以更快的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用户体验。”Alan说。据Alan介绍,目前ESG大概有16个海外仓,另外,头程物流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ESG和递四方也都在做。目前中国商家直发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占到八成,但是海外仓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渠道、平台运营:不单是买流量目前,ESG大约有两万多的顾客以及卖家在中国。Alan告诉小编,ESG要做的是帮助更多的公司做成功,而不是只做那10家。代运营其实是一件非常重的活动,要设计合适的模版,之后做每个SKU的优化,本地的客服、本地的翻译,再到后期还要教卖家的团队怎么做好新市场。最难的部分其实是选平台、选品、定价格、物流优化、客服回复以及什么渠道要买哪些流量会带来最大的盈利。这部分由ESG专门的团队来做,在做的过程中,对卖家或者商家的运营团队进行孵化。“帮他们做成功,把这些产品做成品牌。我希望通过跟ESG合作3-12个月之后,她们能自己运营,而不是由ESG的团队继续运营。这样,我一个月可以做100家、200家,一年可以做几千家,我就不再需要对现有的商家做两到三年”Alan说道,“我希望,他们在ESG快速成长,然后越快抛弃我们越好。”双向赚取利润,合作共赢“很多商家会问,为什么你们平台做很多东西是免费的。其实,我们主要的费用来自平台而非商家。ESG是平台委托运营的合作方,我们通过给平台找好的产品,引入好卖家,提升平台销售额的GMV,平台会给ESG部分提成。”Alan说如是。据了解,ESG对入驻商家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ESG为商家开账号,通过ESG的绿色通道快速入驻,但是由商家自己运营,这种情况,ESG不收取商家费用,但是平台会给ESG费用;第二种模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如果卖家想要做成一个品牌,作为厂家没有电商能力,没有运营人员,只要有好的产品,ESG为卖家设计合适的模式,代运营3-12个月时间,这其中只是一次性收取卖家的费用。3-12个月以后,卖家自己运营,ESG不再收取费用,只提供技术支持,在平台上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找ESG解决。Alan告诉小编,ESG一直以来做的都是国际品牌的代运营,像美泰、飞利浦等,但是很重。不过这种模式在2017年就开始弱化了,目前ESG两万多家的卖家都是中国品牌,99%的顾客都想变成品牌,这是ESG最大的优势。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化这点,eBay和亚马逊殊途同归,这就是大家认可的M2C。但是M2C目前最大的问题是M,就是没有人才,也没有电商。Alan称,ESG要做的事分为两部分。第一,ESG帮厂家设计合适的模式,教给厂家怎么做,将这部分发展成厂家的一个业务。ESG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这些M真的会运营,即培养M2C怎么做。第二部分,ESG受平台委托,有数据的支持以及流量的支持。3-12个月以后,虽然厂家不再付给ESG费用,但是平台会给ESG费用,并且卖家做的越好,平台给ESG的提成会随之增加,这是互利共赢的一个生意。2018ESG要做两件事当谈及2018年ESG是否有变动的时候,Alan告诉小编2018年ESG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以半代运营的模式,全权管理企业账户,帮助厂家出海。用最快的速度帮他把整个跨境电商的渠道都搭建好,培养其自己运营的能力。ESG将现有的卖家以其GMV将其划分为银、金和钻石三个等级。例如针对钻石卖家或大卖家,将给予专属的流量等全力支持,针对不同等级的卖家,提供不同的服务,对每个卖家做数据分析,从而提升卖家的GMV。第二件事,ESG打算跟平台进行一系列沟通,做一套系统。然后ESG帮平台卖站内的流量,比如在法国的Cdiscount上买CPC等。ESG将专门组建一个新的团队,帮平台去介绍这些流量、推广的模式给卖家,从而卖家直接对接ESG就能知道在哪个平台应该用怎样的推广模式以及付费流程,并且将站内流量包的服务带给ESG的卖家。
一起惠2018-01-10 09:26:20561 次
直播答题模式基本上照搬了美国的HQTrivia。它由六秒短视频平台Vine的创始人RusYusupov创办,2017年8月正式上线iOS版。紧接着12月的第二个周日,HQTrivia把奖金提高到10000美元,当天晚上的同时在线人数就突破40万。它可能对直播平台来说,是一次换发第二春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2017年,直播的整体留存度、活跃度在下降,用户审美疲劳。重要原因在于平台方的玩法缺乏创新,以及盈利模式困境难以突破,而直播答题可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高额奖金的诱惑,超低的参与门槛,邀请好友获得复活卡的社交传播裂变模式,可以让平台瞬间爆红以及人气暴涨。另一方面,它让平台方的获客成本空前降低,为什么?因为它抓住了人性的贪欲。人们喜欢即时反馈,多数有赌徒心理,而这种答题模式基本上是选择题,这其实本质上是迎合人们的赌博心理,能不能拿奖,直接答题,答对答错马上就知道结果,就算不知道答案,也能蒙一个,万一对了呢。人们总是愿意试试手气。正如JamesMcGregor在《十亿消费者》里面说:中国人,永远在盯着下一个捞一把的机会。而直播答题可以说很好的契合了人性的这种心理。但是,这种平台机制其实是利用了一种平台方与获奖用户方的信息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机制来以极低的成本制造轰动效应与人气效应,它本身很可能只是一种利用奖金的幻象刺激、来制造人气效应的手段,而从目前的所有答题平台的机制来看,平台方基本采用了奖金均分模式,这可能是让平台赚足人气,让用户陷入其中的关键。打个比方,名义上的10万元奖金,按照均分模式,真实发到用户手中的到底有多少?真的有10万?我看未必。按照笔者的参与经历来看,一些直播答题平台的玩法是,标明5万~10万奖金,但最后显示获得奖金的用户才分到8元~10元左右,按照平均瓜分的机制,如果单个获奖用户是10元,也就是说,有5000人全部答对了题目。但是参与的用户数也才20来万,意味着在40人当中,就有一人答对了全部的题目,中奖率高达四十分之一。真实答对所有题目的用户数据是不是有这么庞大不得而知了,很显然里面的水分是很大的。因为一般来说,这类答题竞猜的获奖用户肯定不会特别庞大,即便非常庞大,平台也能从奖金总额中打一个巨大的折扣来发奖,而在这里的可操作性的空间实在太大了。假设一下,5万奖金,如果答对所有题目的真实用户是100人,意味着每人可以获得500元,但是平台方最后公布结果给每人发10元奖金,获奖用户从本来可以赚取的500元变成了10元,意味着平台可以仅仅付出500元奖金成本即可,因为用户无从知道与他同时获奖的有哪些人,究竟有哪些人获奖,真实数据有多少,因为获奖用户本身是不透明的,也无从知道,只有平台方自己知道,平台方给出极小的单个用户奖金也可以营造中奖用户极多的假象。因此,这种模式的猫腻与能造假的关键就在于,它不是电视台的那种答对奖直接给1000元或者2000元现金简单直接的模式,这是没法造假的。而是一种均分模式,而均分模式是造假的关键——即它需要按照获奖用户多少,再从其中进行均分这笔钱,但是,究竟有多少用户中奖呢?用户不知道,平台方不会公布,即便公布也更倾向于公布一个假的数据,均分模式其实给了平台方巨大的操作空间与猫腻。想想,其实几百元或者几千元或者几万元的真实奖金总额完全可以标成几十万、上百万来进行答题竞猜,总体而言,从概率论来说答,12道题全对的用户不会太多,到手给到中奖用户几块钱就OK了,但却能让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涌入平台参与答题,这明显是直播短视频平台甚至是所有的内容平台的一种全新的获客、保留存、拉活跃的新模式。有人说,一个直播间做到巅峰也就是近千万的同时在线(PCU),也只是平台上2、3个一线主播的量,撑不起未来的独角兽,当前许多直播平台面临自己的生命周期的拷问。但是,如果说你每天花几百元的奖金包装成10万奖金吸引人流来做一次猜题,制造瞬间的流量峰值与人气品牌效应,明显能够逐步带动平台的活跃度的人气的回升,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大量用户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付出的超高的集中注意力,也是广告主所渴求的流量与品牌曝光机会。而直播答题也可以带来新的广告模式,包括冠名以及直接将品牌包装成题目中供用户选答进行品牌植入。因此从趋势来看,直播答题它有可能成为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甚至知识付费等内容平台的标配。但是,这也意味着早期成长起来的平台有可能在巨头更大方撒钱的推动下,瞬间被淹没,因为这种模式它吸引人们过来的是奖金,久而久之如果有一天奖金变少,而且均分到的奖金长期过低,就会遭遇奖金造假的质疑,用户会越来越缺乏兴趣转而跳转去其他平台寻求新的获取奖金的机会。说到底,直播答题模式比拼的不少谁的用户多,而是谁能烧钱。因此,如果这种模式的火爆,互联网巨头不可能无动于衷,它有可能成为巨头之间发动烧钱大战的一个领域,但由于这种平台模式主要是以奖金来吊起用户的口味,如果有一家平台奖金与获奖率如果完全碾压其他平台,那么依赖先发优势做起来的答题平台可能会被瞬间淹没,而APP下载率、声量、流量与用户量会逐步被转移。因此说到底,这种依赖反复刺激人们的贪欲与赌徒心理的平台模式,本身是没有任何品牌与平台黏性,人们下载、参与的动力仅仅是获取奖金,仅此而已。这种平台模式不可能会倾向于直接标明获奖多少,如果直接标明全部答对能拿下10块的奖金,估计参与的人数会降三分之二;但是如果标明答对就获奖500~1000元,一旦获奖人数过多,平台方会不堪重负,甚至小平台会压力陡增。因此,直播答题平台选择以均分模式给用户一种心理暗示:如果全部题目仅仅是你一人答对,你就可以一个人独揽全部奖金,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当然,在中国,渴望天上掉馅饼,希望一夜暴富的大有人在。事实上,真实的情况是,5万奖金,10万人参与,最终如果只有你答对所有题目,你能拿到的可能也只有10块钱,因此平台方选择均分模式来运作答题奖金也就是理所当然了。这个模式它是否可能成为一场巨头之间的烧钱大战,还有待观察,如前所述在今天,无论是直播平台还是短视频以及知识付费平台都在从用户身上赚取打赏收益,当一个平台慢慢从赚用户的钱变成让用户赚钱,就会激发人的贪欲,但是如果反复刺激人们的贪欲,反而会让用户的胃口越来越大,这对于极度依赖从用户身上赚钱的平台来说,不是个好现象。
一起惠2018-01-08 10:00:42389 次
“德尔惠,onmyway”,这句广告词对于不少80后90后来说依然熟悉,德尔惠一度是他们心中的潮流品牌。但是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日报》刊登的一则债权资产包处置公告引起业界震动。公告显示,德尔惠等4户不良资产包总金额为9亿3675.47万元,包含债权4户,涉及本金8亿6876.95万元,利息6327.46万元。据悉,德尔惠目前已处于停业状态,其资产也将在公告日期之后予以处置。德尔惠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回复称,德尔惠品牌没有倒闭,早在去年德尔惠的品牌主体就已经变更给凯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资料显示,凯天体育于2016年12月注册成立,是一家以专业运动鞋服为主的企业。总部就设在福建晋江陈埭溪边工业区德尔惠园区内。除了运营德尔惠,凯天也生产销售另外两个运动品牌——纽巴伦和赛凯奇,分别是美国运动鞋品牌NewBalance和斯凯奇的山寨版。据小编了解,凯天体育目前设有电商管理中心,德尔惠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店铺均由其运营管理。德尔惠京东旗舰店的人员也表示,目前仍可正常下单。但是从2017年8月开始,德尔惠官方微博就再没有更新,而2017年4月之前,都是正常更新。官方微信“德尔惠体育”从2017年4月7日开始则没有更新。德尔惠官方微博已经停止更新数月德尔惠起于1990年,由创始人丁明亮注册第一个德尔惠商标。主要定位为二、三、四线城市16-26岁中国年轻人提供运动休闲产品。德尔惠最高峰时在全国拥有4000多家门店,但据媒体报道,现在只剩下几百家。说起德尔惠的辉煌,不得不提明星周杰伦。据悉,德尔惠是大陆地区第一个聘请周杰伦代言的公司,双方合作从20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底。2002年的时候,德尔惠的销售总额就突破3.5亿元。也是从那时起,德尔惠开始重金邀明星代言,并在CCTV5、湖南卫视等投入大量广告。“体育品牌商业价值百强”、“中国十大运动鞋畅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等都是德尔惠曾经拿下的荣誉称号。2015年,德尔惠被曝出遭遇关店潮,也是在2015年,担任15年之久的品牌副总裁何苦辞职离开了德尔惠,据报道,有知情人士称,德尔惠2008年启动上市程序,久攻不克,也许是何苦离任的深层次原因。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于德尔惠的败局感到疑惑。而2017年,在德尔惠被迫停产之前,晋江另一个大牌企业则只能宣布破产:2017年5月9日,晋江市人民法院裁定终止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重整程序,成立于1992年的晋江品牌由此宣告破产,喜得龙巅峰时期全国门店数量达到4000家。是什么压倒了他们?
一起惠2018-01-08 09:59:14621 次
2017年最后一个月,参加完世界互联网大会,雷军就马不停蹄的奔赴美国夏威夷,参加了高通的2017年骁龙峰会,并罕见的接受了中外二三十家媒体的采访。此时,外界都在传小米正在筹备IPO,如此敏感的时间点,接受媒体采访一定会被问道。果然,在被问到此事时,一向对媒体诚实以待的雷军只回复了六字:没什么好说的。但网易科技从接近小米高层人士获知,雷军确实在11月份与投行进行了接触;据其称,雷军同步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并受到了投行的认可。对此,网易科技再次向小米内部人士求证了关于IPO的事宜。该员工表示,上层领导已经找部分人约谈,提到了明年下半年会上市,但具体月份不得而知,在估值方面与外界所传相差无几。据小米内部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小米内部已经有人开始以950亿美元的估值回购员工手中的期权,哪怕手中只有几千期权就已经价值超百万了。对此,网易科技也向小米公关求证,其表示:不予置评。“上市是确定的,时间在2018年下半年”2017年12月1日,外媒Theinformation报道称,知情人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正就最早于明年下半年首次公开募股(IPO)与银行展开洽谈。香港是最有可能的上市地点,但不排除在纽约上市。对此,小米方面予以否认,称外媒报道存在偏差,具体偏差的是哪部分并没有解释。而雷军在随后骁龙峰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只是说了六个字:没什么好说的。在随后的12月6日(2017年),路透社又透露小米已经邀请银行,下周五(12月15日)提交为该公司安排首次公开招股(IPO)事宜的标书。对于这则消息小米方面未作出回应。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外界第一次传小米IPO了,不过,每次雷军4次都给予了否认。2016年3月份,雷军在接受采访时对IPO仍然给出了五年内不上市的表态,并表示小米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上,雷军暗示小米2025年之前不会上市;而在2017年9月份,小米的首席财务官周受资表示,公司现金流等财务状况良好,上市并不是小米的首要工作;2017年11月份,再次谈到上市话题时,雷军表示,会到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IPO,态度已经有所转变。直到2017年年底再有小米IPO的消息传出。接近小米高层的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实际上,今年11月份,雷军与投行进行了接触,同步了2000亿美元市值的目标,并得到了投行一定的认可。为此,网易科技再次向小米内部人士求证上市的传闻。该人士表示:上市是确定的,时间的话应该是2018年下半年,但具体月份并不确定。“领导单独找一小部分人说的,算是年终谈话的激励吧,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说了IPO的事。”该人士透露,“预计估值和外面传的差不多。”当时,外界所传小米最高估值1400亿美元。其实,除了该小米内部人士的确认,还有小米上市的一丝迹象:2017年6月份,雷军在小米办公室再度会晤了世界顶级投资人尤里·米尔纳(YuriMilner)。尤里·米尔纳是来自俄罗斯的世界顶级投资人,投资了Facebook、Twitter、阿里、京东、滴滴、今日头条等公司。早在小米成立早期,尤里·米尔纳的投资公司DTS就多次投资了小米,而且其本人还小手笔的投资了小米。据悉,DST要投资小米科技时,小米科技B轮融资已经结束,错失之后,尤里·米尔纳个人又投资了小米科技,随后小米的每轮融资都有DST的参与:2012年,DST领投了小米40亿美金估值的第三轮;2013年,DTS再次领投了小米第四轮融资;2014年,DTS跟投新一轮的11亿美元融资。可见,尤里·米尔本人看好小米。事实上在2014年其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小米有可能成为中国首个全球性消费品牌。而在在当时小米估值450亿美元的时候,尤里·米尔纳就表示,小米公司的估值还有望再翻一倍以上,达到1000亿美元。2015年7月,小米还聘用DST前合伙人周受资为公司CFO。当时外界猜测投行出身的周受资可以帮助小米厘清财务关系,为未来的上市做准备。在小米重要事件的关键点上,都有尤里·米尔纳的出现,而且与雷军有着众多财务上的交集,上市公司被考察的重点就是财务,在雷军会晤了尤里·米尔纳之后,就传出雷军与投行进行了接触,不免让人猜测此次的相见与上市相关。虽然雷军多次表示“小米不缺钱”、“小米账上有超过100亿的现金量”、“小米没有资金压力”……但随着小米国际化进程加快,小米新零售的扩张、小米智能生态的布局,以及小米向上游产业链比如芯片的进军,仅靠目前的现金流和之前的融资是不够的。华商资本王吉伟也表示,现金流充足不是企业不上市的绝对理由,小米目前上市对手机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是有利的表现,此时不上市,又待何时?小米内部已有以950亿美元价格买卖期权另外,据小米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小米内部已经有人开始以950亿美元估值的价格收购员工手中的期权。“目前几千期权便高达百万价值。”该人士表示,“上市之后,还有行权期,还有高额的税率,有些人感觉这样更值些吧,虽然老雷的目标估值是2000亿美元。”比如说,小米在美国上市,根据美国税法规定,受益人持有股票的时间越长,可享受税收优惠的力度越大,但如果不满12个月的话,要缴纳高达39.6%的税率。值2000亿美元吗?2000亿美元市值是个什么概念?根据IT桔子统计的截止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中概股市值情况显示,腾讯控股市值31955亿元(4900多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8491亿元(4378亿美元),百度市值5269亿元(809亿美元),京东市值3813亿元(586亿美元)。2000亿美元市值意味着2/5的腾讯,1/2的阿里,2个半百度,3个半京东。公开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里腾讯的营收为1713.68亿元,阿里营收为1438.85亿元,百度营收为612亿元;以平均数字计算,全年的营收分别为2285亿、1918.5亿、816亿元。鉴于小米目前并无真实的财务数据显示,我们只以一些新闻报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首先是营收,据说小米2017年的营收将超过1000亿元,从营收对比上看,与腾讯、阿里进行对比的话,似乎真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但与百度相比,营收仅比百度多出20%,无法支撑2个半百度的说法再来看看市盈率。财报数据显示显示,在前三个季度,腾讯的净利润为479.4亿元,阿里净利润为412.87亿元,百度净利润为140.95亿元;以平均数字计算,全年的净利润情况分别为:639.2亿元、550.5亿元、187.9亿。而小米2017年净利润被预测在10亿美元,这个数据仅为腾讯、阿里、百度被平均后全年利润的1/9、1/7、1/2.6,完全无法支撑2000亿美元的说法。为了直观认识2000亿美元,我们还计入了京东的营收与净利润情况。财报数据显示京东营收为2531亿元,净利润约为10.7亿元;以平均数计算,平均后其全年营收3375亿元、净利润14.25亿元。在与京东对比时,小米1000亿营收完全无法在营收上与京东相比,而在净利润上倒是有望达到5个京东。再与苹果对比:苹果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766.55亿美元,净利润376.37亿美元,市值突破9000亿美元;以平均数计算,平均后苹果全年营收为2355.4亿美元、净利润为501.8亿美元。小米1000亿元营收约为苹果的1/16,净利润方面是苹果1/50,但市值要达到苹果的将近1/4,似乎有些太夸张。来自CBInsights发布的全球最具价值的197家私营(未公开上市)科技创业公司榜单显示,美国Uber是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估值680亿美元,小米则以460亿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三。近期发布的胡润研究院《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对小米的估值也显示:小米企业估值范围与新美大并列第三,在2000+亿元人民币(307亿美元),与传闻的2000亿美元相差巨大。以1000亿营收和10亿美元净利润来看,小米想要达到2000美元的估值,只有可能是在营收上对比腾讯、阿里,或在净利润上对标京东。2000亿美元:雷军的野心还是妄想对于2000亿美元估值尚未得到小米方面的确认。如果雷军的目标估值真的是2000亿美元,那么,以目前小米的盘子,是否可以撑起这个估值?先看一下小米历届融资后的估值:2010年底,小米全年累计融资4100万美元,公司估值2.5亿美元;2011年12月,获得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2012年6月份,获得2.16亿美元融资,估值40亿美元;2013年8月,新一轮融资中估值100亿美元;2014年11亿美元融资,估值450亿美元,也是目前外界知道的小米最后一轮融资,此时小米的估值是2010年创办时期的180倍。如果传闻中的2000亿美元估值为真,那就意味着是2010年的800倍。对此,华商资本的王吉伟表示,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盘子搞这么大,现在的业绩也算不错,加上后期资本的热捧,市值差不多应该在千亿美元左右。经历2015、2016年的低谷期,小米手机2017年实现了翻盘:成为唯一一个能在销量大幅下滑后成功逆转的手机厂商。雷军在小米之家首个旗舰店开业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小米手机10月份出货量已经突破了7000万台,实现了年初的既定目标,2017年力争收入突破千亿的目标也提前完成。而与2014年相比,小米认为自己不再只有“手机”,而是一个“超级大市场”。2016年7月份,雷军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提出新的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首先,硬件方面,除了手机,小米布局的智能家居生态链已经初具规模。按照当初雷军的计划,五年时间孵化100家智能硬件公司,目前小米生态链企业投资正在接近当初预期的目标。来自小米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已经投资了89家。而在2016年底,雷军在公开发言中透露,小米投资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公司,已经有16家年收入过亿,3家年收入过10亿,4家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这些硬件公司2016年的收入超过100亿人民币,今年预计会超过两百亿人民币,明年的计划是超过四百亿人民币。”雷军在2017年乌镇大会上表示。来自某智能硬件公司的CEO向网易科技表示;“只要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便能被其赋能,拥有它的渠道以及品牌背书,快速抢占市场高地。”据了解,目前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中,青米母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润米母公司深交所创业板已上市,华米也启动了IPO。其次,新零售方面有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有品四个板块。单小米之家,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2017年年底铺到250家,2018年年底500家,2019年1000家。“我的预计是未来5年时间,小米之家的营业额大概能做到100亿美金,就是700亿人民币。”雷军表示。雷军也曾表示,小米之家未来要做中国一流的零售集团,而且要比拼世界级的效率。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也提到了小米之家的坪效比达到了27万元/平米,仅次于苹果,全球排名第二,相当于4.5个优衣库,6个海底捞,6.7个星巴克,这意味着小米线下店可以盈利。“有品”在小米、米家、小米生态链企业之外引入优质第三方品牌产品,目标也是2年时间打造一个成交额100亿元的平台。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品2017年交易额已超过50亿元。最后,小米还有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等板块。其实,在2017年小米之家首个旗舰店开业时,雷军就给2018年小米立了一个新目标:进入世界500强。按照2017年世界500强入围门槛216亿美元,小米2017年收入已超千亿元。更长远的是未来十年将小米打造成一个实体经济的代表,做到1万亿的营业额。第三方分析认为,雷军就是在围绕“手机+MIUI+电商”打造一个智能生态闭环,对标的是腾讯、阿里的商业生态。如果真的如此,你认为小米估值能有多少?
一起惠2018-01-08 09:52:46580 次
“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三个词在2017年的跨境电商中风生水起,跨境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卖家进入,逼迫卖家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供给侧改革等政策也给卖家带来鼓舞,品牌提升给卖家带来更多的产品溢价能力。基于此,小编和eBay中国区总经理郑长青来了一场关于品牌的对话。(eBay中国区总经理郑长青)品牌建设专项资金eBay采取上不封顶据小编了解,在2017年eBay年度高峰会上,eBay正式启动了“中国品牌智造计划”和品牌建设专项资金。这一举动和亚马逊“全球开店”,速卖通的“中国好卖家”计划不谋而合,都旨在鼓励中国企业加速品牌化建设提升自身的利润率和销量。eBay中国区总经理郑长青告诉小编,关于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并没有准确的扶持数字,也可以说,这个专项资金eBay是上不封顶的。郑长青提出,对于有资质的品牌和有资金的企业,eBay才会进行一些专项的扶持,eBay对外的一些活动也会专门开发有实力的、有意愿去推广自己品牌的企业,eBay对平台现有卖家有意愿或者正在进行品牌建设的,也会做一些专门的对接,对其进行一些具体的扶持,比如在站点上的广告推广方面给卖家一些专门的协助。这里要特别指出,企业资质的参考多数是卖家在平台上的交易金额,来展示其在跨境零售电商这块的实力,或者卖家在线上线下等方面的一些销售数据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另外,会被称之为加分项的要数那些已经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出一些相应投入的卖家。郑长青说,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台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第一是引导;第二,通过平台所有的渠道帮助卖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对于品牌方而言,他在平台上作为一个卖家或者他没有进来以前作为运营这个品牌的企业,要做一个全面的规划。因为品牌的认知度要超越eBay的认知度;,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全球性有影响力的品牌。基于此,eBay作为平台方,是帮助并引导品牌方或者卖家,通过eBay的渠道实现他们认知度的提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因此所带来的一些品牌溢价。平台对卖家以及品牌方的扶持,通过初期的审核之后,后继根据消费者的反馈等,平台会在推广页面上给予响应的曝光,同时也可以给他们一些相应的引导。郑长青告诉小编,这个引导实际上就是曝光卖家所在的流量。eBay大部分曝光位置其实是不对外出售的,并不是价高者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位置。eBay的理念是希望提供一个公平公开的平台给卖家,所以对推广位置非常保护。eBay希望让所有卖家都有机会,平台会推荐最合适的产品在相应的位置,这个对品牌方或者卖家认知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也是平台最大的价值所在。完善卖家的服务链条整合生态圈“eBay作为一个平台,我们的核心理念中有一条是塑造整个产业链的生态,所以eBay最核心的点不是跟卖家争利,也不是跟上下链条之间争夺这一块,更多的是整合整个跨境生态圈,eBay希望和很多合作伙伴共同塑造生态圈的服务和品质。”郑长青告诉小编。另外,在扮演的角色中,eBay会设定一定的标准并把控整个标准的设计,比如接下来为了达到媲美当地零售的服务标准,卖家在物流配送方面的时速,退换货,还有一些基本的服务标准,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郑长青告诉小编,“我们制订了标准以后,就可以联合卖家以及整个链条上的服务商,比如物流公司、海外仓的仓储物流等,一起构建一个能够完成标准的生态,带着大家一起完成革新。”在提及eBay是否要自己独立建设海外仓的时候,郑长青称并不会自建,并再次指明了eBay的定位。“刚刚我也提到,eBay是一个平台,是能够构建整个生态并带动整个生态共赢的一个企业,所以我们目前没有自建海外仓的计划,我们更多的是跟整个生态里面的企业紧密合作,去构造海外仓乃至整个服务所需要的体系。”据了解,eBay会和服务商做一些非常深度的合作。比如,eBay投资了一家海外仓的服务公司万邑通,通过投资的模式,两家企业更加深度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布局。但是,eBay并不会自建海外仓,至少目前没有这个打算。提及到物流配送方面是否考虑自建时,郑长青告诉小编,eBay还是会坚持跟第三方物流合作,而且目前eBay通过跟卖家以及第三方物流配合已经在美国推出了三日限时送达的服务。品牌商和贸易商同等重要在中国出口商家中,有品牌卖家也有贸易卖家,那么eBay是更关注于哪类型的卖家?哪些卖家代表未来的主流?郑长青告诉小编,品牌商和贸易商对于eBay而言都非常重要。平台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整个行业趋势分析得出一些方向,并会分享给卖家。品牌商和贸易商两条路都走得好,今天的品牌商,当年可能也是从贸易商转化过来起家的。这两者对于整个平台、卖家都是非常重要的。eBay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变得更加成功。郑长青指出,目前平台上两方面都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卖家。比较有实力的卖家现在也都逐渐开始走品牌建设,毕竟卖中国品牌或者卖自己的品牌比卖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能得到更多溢价以及后续更好的认可。做品牌这件事,对于一个企业的运作方式跟做贸易或者做制造是不一样的。纯粹从做制造商的角度看,通过跨境零售电商平台其实是给制造商直接连接世界消费者的机会。制造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塑造自己的品牌,成功与否,这取决于老板在这方面的格局以及他们对产品的追求。
一起惠2018-01-04 09:41:51518 次
1月4日早间消息,人人公司美股周三开盘后大涨,截至收盘时,人人公司股票涨幅为47.39%,报收18.32美元;但在盘后交易中有所微跌,截至北京时间1月4日早上7:30,人人股价跌0.66%,报18.20美元。人人公司在2017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公布,全资收购美国最大的卡车社区平台TruckerPath,但暂未透露收购金额。同时,人人网发布了RRCoin白皮书,进军区块链领域。据白皮书中显示,人人公司将为社交网络提供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平台——人人坊,并会成立RRCoin基金会。
一起惠2018-01-04 09:37:51375 次
2017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零售电商行业都发生了许多大型投资收购案,比如,美国的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WholeFoods),沃尔玛收购Moosejaw、Modcloth;中国的阿里巴巴入股百联、高鑫零售,腾讯入股永辉超市,腾讯京东联合投资唯品会等。如今,我们再听到谁收购谁的消息恐怕都不会太吃惊了。日前,美国一位知名分析师发布的报告引起了业界关注。该报告对2018年美国科技行业作出了八大预测,其中就包括亚马逊收购塔吉特(Target)。据悉,美国风投公司LoupVentures联合创始人、投资银行PiperJaffray前分析师GeneMunster(做了21年分析师,曾因准确预测苹果公司的金融潜力而闻名)在报告中指出,亚马逊给零售市场带来的震荡还远没有结束。“继2017年以137亿美元收购了全食超市后,亚马逊今年在实体零售领域还将有大动作,而下一个收购目标很可能就是零售巨头塔吉特。”“塔吉特是亚马逊理想的线下合作伙伴,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有着相似的目标人群;第二,他们可以共享可管理的门店布局。”Munster表示,“虽然目前还难以预测双方的具体交易时间,但两家的组合价值显而易见。”他指出,亚马逊认为,零售业的未来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收购全食超市的470家门店以及测试AmazonGo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而塔吉特专注的家庭消费市场是亚马逊赢得线下零售市场份额的一块核心,这些年来,亚马逊一直在积极拓展这个市场。“实体店里的传统购物仍然占据了人们开支的85%。所以,为了真正展现自己的实力,要与沃尔玛展开竞争的话,在实体零售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Munst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据Munster分析,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这样的一宗交易将能够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而且,即便双方合并,沃尔玛仍然会握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他指出,此项交易的价值预计将达到410亿美元,相比Target当前市值有15%的溢价。对此,Target相关代表拒绝发表评论,亚马逊方面也未回复置评请求。事实上,预测亚马逊的下一项交易似乎已经成了分析师们的共同话题。2017年11月,DADavidson的分析师TomForte称,运动休闲服饰零售商LululemonAthletica可能被亚马逊看中。花旗银行分析师PaulLejuez近期还列举了一系列亚马逊的潜在目标,其中包括休闲服饰零售商Abercrombie&Fitch、家居饰品零售商BedBath&Beyond以及汽配零售商AdvanceAutoParts。当然,亚马逊不仅仅是对零售业的收购感兴趣。上个月,CFRA银行分析师KenLeon还预测亚马逊可能会在2018年收购一家中小型规模的银行。
一起惠2018-01-04 09:34:22282 次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阿里巴巴股价表现相当抢眼,全年上涨96.4%,市值一度接近5000亿美元。2017年美国股市最后一个交易日,也即12月29日,阿里巴巴股票收盘时的价格为172.43美元,较前一交易日172.3美元的收盘价上涨0.13美元,涨幅为0.08%。而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16年12月30日)美国股市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为87.81美元,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的172.43美元,较之上涨了84.62美元,涨幅达到了96.4%。但若要同年中最高价相比,阿里巴巴股价在2017年的涨幅就超过了100%。2017年阿里巴巴股票最高价出现在11月24日,当日阿里巴巴股价在盘中最高时达到了191.7美元,收盘时虽略有下滑但依旧高达191.19美元,同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时的87.81美元和盘中最高时的88.1美元相比,都已翻番。股价大幅上涨,阿里巴巴市值随之也大幅增加。按12月29日的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市值为4424亿美元。而在股价最高时的年11月24日,阿里巴巴市值还曾一度接近5000亿美元。
一起惠2018-01-03 09:35:28410 次
日本软银集团领导的一个财团,之前一直在从股东手中收购旧股票。据多家美国媒体周四报道,股票招标已经结束,软银已经以满意的价格,获得了大约14%的股权。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引述知情人士报道,软银领军的投资财团中包括了投资公司Dragoneer、TPG、红杉资本,以及中国腾讯公司。软银此次的投资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收购旧股票以及注入资金,获得新股。据消息人士称,软银以480亿美元的估值(在目前估值上打七折),一共获得了20%的股票转让竞标,这一比例超过了14%的原定计划,因此软银和其他投资伙伴将如愿获得足够的旧股票。除了旧股票之外,上述投资财团还将向Uber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获得一部分新股。这笔投资将Uber估值为690亿美元,也是Uber目前最新的估值。此次投资完成之后,软银集团将成为Uber的大股东之一,将获得两个董事会席位。软银的进入也将有助于Uber正在进行的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改革。未来,Uber董事会的董事席位将会增加到17个,这也会稀释旧股东的控制权。另外,Uber之前的最大股东基准资本也将撤销对于前任首席执行官卡兰尼克的相关法律诉讼(已经转变为仲裁案)。之前,Uber管理层表示计划让公司在2019年上市。此次软银收购旧股票的交易,也让一些旧股东提前获得了一次套现离场的机会。据美国媒体报道,Uber大量的前任员工排长队登记,希望能够将股票转让给Uber。另外Uber不久前曝光的大量负面新闻,也让更多股东萌生了套现离场的念头。卡兰尼克极富争议的个性,导致Uber成为历史上遭遇外界批评最多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卡兰尼克已经走人,但是时至今日,Uber仍然在爆出大量的负面新闻,其中包括并未公开去年的一次黑客入侵事件,甚至向黑客支付了封口费。最近,欧洲法院裁定Uber仅仅是一家出租车服务公司,而不是一家科技公司。Uber将会在欧洲多国和其他国家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比如将网约车司机视作全职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和保险,另外Uber可能需要向地方政府支付牌照税费等。软银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公司之一,在入股Uber之前,软银也投资了全球多国的网约车公司,甚至有一些获得软银投资的公司组建了“反Uber联盟”,共同在业务上进行合作,阻碍Uber的全球化扩张。也有声音认为,软银对于全球网约车行业的广泛投资,涉及到了大量的竞争对手。这样的投资举动和对被投资公司的影响力,可能引来反垄断甚至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隐忧。Uber是全球网约车商业模式的发明人,最初号称利用私家车的闲置资源提供交通出行服务。不过时至今日,全球出现了大量模仿Uber的公司,他们的运作模式越来越类似一家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司机成为许多人全天候的正常工作。除了并未从政府获得牌照、采取动态定价,并未成为出租车公司全职雇员之外,他们和出租车司机的区别正在模糊化。
一起惠2017-12-29 09:24:58473 次
【编者按】如果非要在跨境出口电商中叫出一个品牌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还是Anker。打造出海品牌的标杆,是这从谷歌离职回国创业的青年最初的梦想,6年前,他在这条路上是孤独的,却也没有想过要改变。2011年,阳萌作为谷歌搜索引擎高级工程师已有5年的时间,但他放弃了稳定、体面、多金的工作,回国创业,开始在全球注册品牌“Anker”,他看中的是跨境电商的机会。“弘扬中国智造之美”成了他行走的标签,也被他视为不变的使命。跨境电商行业很多卖家都是闷声发大财,阳萌也很低调几乎不露面,但他坦言,自己不太关注其他对手,一心只想做好产品。虽说如此,但人们提起Anker,可能并不一定知道出自“海翼电商”公司,第一反应这是一家卖充电产品的电商公司。而充电宝看起来并不是一款特别具有高科技的产品,但阳萌对于公司的定位是,用产品说话的科技创新公司,而不是一家卖货的电商公司。他选了最直接的方式——改名。“海翼电商”改成了“安克创新”(AnkerInnovations),同时保留“海翼电商”传承电商的基因,走双品牌的发展道路。“未来风起云涌的10年,中国应该有一批真正的创新品牌出海,革新海外消费者对于中国产品低廉劣质的印象,希望等我们60岁了,出国旅游的时候,跟海外的出租车司机、餐馆的老板、海外普通消费者聊起来的时候,他们会竖大拇指说‘中国制造’就是全球最棒的”阳萌说道。日前,小编独家访谈了安克创新创始人兼CEO阳萌,他对于公司的定位、品牌的要素、行业的观点都有深刻表达。以下为对话内容:(本文字数4857,阅读时长约10分钟)脱离了电商平台Anker还是被认可的品牌小编:在出口电商,Anker似乎成了很多卖家的品牌标杆,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事实上又是如何?阳萌:坦率来讲,品牌这个东西永远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的产品不领先了,其实消费者很快就会抛弃你。成为好的品牌像是加上了一对翅膀,但是无法带着糟糕的产品飞起来。今年谷歌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调研,IDG投资的品牌,小米排在第四,Anker排在第八,。这个调查包涵了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忠诚度,你会不会更愿意选择这个品牌的产品,比较综合的评价,对我们还是一个很大的肯定。小编:您怎么定义品牌?阳萌:从消费者的内心来讲,品牌应该是消费者对这个LOGO的美好想象。我这个不是科学的定义。当能持续地给消费者更美好的想象的时候,这个品牌的品牌力会越来越强。持续给消费者更美好的想象很难通过渠道本身来完成,一定要通过产品,通过好的市场传播和营销的方式,很难说把自己卖出了一个好品牌。小编:跨境电商起家的品牌脱离亚马逊等平台后会不会就没有影响力?这种过多依赖渠道的方式,会带来哪些压力吗?阳萌: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在进入线下以前也有一些疑问,就亚马逊的消费者认识我们,沃尔玛的消费者是不是也认识我们?经过实践之后发现结果是不错的,能看到我们在线下店的销量能够超过同类其他品牌,店里同样挂着一排东西,到最后谁的动效率更高,从数据来看我们还是挺有信心的。小编:跨境出口卖家,有的专做品牌产品,有的做多SKU泛供应链产品,您可以评价一下这两种模式的优劣吗?供应链能不能做品牌?阳萌: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义乌小商品的模式,另外一种是超市或者大型购物商场,每个都有自己的选择。但供应链模式是没有品牌的。大道至简:聚焦产品为王小编:很多卖家挺害怕主流电商平台对自己不友好,也怕出现店铺被封、被渠道绑架的现象?您怕么?阳萌:我觉得大家都有这种担忧,但是应对这种担忧的方式有两个不同的方向。第一个方向多店铺运营,封了一个店就用另外一个。第二个方向,只专注一个店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逼自己不犯规。当你只有一个篮子的时候,你就只有一篮子鸡蛋,犯规的事不能干,不然的话那一篮子鸡蛋都没了。安克创新在一个品牌上面就只有一个店铺。小编:做到安克创新这个量级,平台也会给予资源倾斜?阳萌:站内资源对这些大卖家和成功品牌肯定是有帮助的,但并不能只靠这些资源倾斜。如果企业产品本身就有竞争力,这个事情就好办。如果产品没有竞争力,你想靠别人的资源,这些优势并不是一个长久的优势。小编:发展到大家对你们的认知度比较高的阶段,业内有人表示你们很难有复制性,但铺货模式的大卖家模式就可以很快拷贝,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阳萌:与其说企业不具有复制性,不如说是我们的心态和想法仍属少数派。安克创新不是赚短期的钱,赚一票就跑的心态。在深圳做大卖家的这些人,仔细地想一想怎么样把钱赚得长久一点,也会觉得现在的模式不能长久赚钱的。我们本质上不想赚快钱,而是希望扎扎实实地把品牌做好,把产品做好,以此产生长久的利润。小编:打造出“Anker”这个品牌后,之后安克创新研发的新品类会复制过去的打法么?新品类出来这么跟市场上的卖家进行竞争?阳萌:我不觉得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这些大的卖家,本质上来讲,“卖”是一层附加值,这个是0,最根本的还是前面的1,就是产品。长期来看,有产品的人可能跑的更远。商业这件事到最后还是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到最后还是要有领先的、创新的、优秀的产品。Anker之所以成为Anker,并不是说我们有什么打法。我们精力主要都花在产品上,我们监控的重要指标就是用户对我们产品的评价是不是全网最高的,如果是,那么就是大家认为我们的产品是全网最好的。当你持续有最好的产品的时候,其他的想要的一切都会跟着来。小编:谷歌出身的您在搜索上更为专业,对安克创新的发展有影响吗?阳萌:在搜索方面我是完全没有花过一点点工夫,亚马逊有一次开会大家也问,当时亚马逊很多人问我们,“你们是不是对我们搜索引擎特别了解?”但实际上,我在谷歌做了四年多的搜索引擎的算法,只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好的算法一定会把消费者喜欢的东西排在最前面。因此,本质上来讲,你的产品做得越好,一个搜索引擎一定会把你往前排。大家有的时候说大道至简。你越理解背后的真谛,你就越理解东西做得越好就会排得越靠前。因此我自己没有花时间做过这个,安克创新也没有人去做这个事情。品类的生命周期是瓶颈所在小编:Anker主要做移动电源,但如果以后手机电容量变大,移动电源的需求会不会下降?这个品类存在哪些隐性的危机?阳萌:肯定啊,消费电子是这样的行业里面没有牛奶、奶粉这种几百年不变的品类,消费电子每一个品类的生命周期都有生到死的过程。短的话3-5年,长的有10年,移动电源也是这样的品类。但好的消费电子企业经历周期以后越来越强,不幸的消费电子企业,比如说诺基亚经历了一个周期以后就死掉了。小编:怎么突破这个生命周期的魔咒?阳萌:持续创新,是因为消费电子品类持续创新才有生命力。公司名字也从“海翼电商”改成了“安克创新”,不能只守着一个市场,给我们一点时间,其实安克创新的蓝牙音响在海外全球线上市场已经是领先的位置了,类似这样的品类都在一个个快速地建立起来。小编:你们产品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方向?研发新品的周期需要多长?在研发上,海翼会有投入多大的人力和资源?阳萌:因为安克创新首先还是一个科技企业,没有去做鞋子和袜子之类的。在整个科技方向上努力往前沿领域去走,比如说智能语音、智能家居这块其实都有布局。我们全球的员工不超过1000人,但我们有超过500人的研发团队,一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会占整个销售收入的4%左右。新市场不是最关心的地方小编:海翼近年来的增长也很迅速,得益于品牌的效应还是市场的铺开?阳萌:其实品牌增长的话,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说渠道会扩展,二是品类会扩展,三是消费者变多了。也开始布局声音品类如智能音响,今年增长挺迅速的。安克创新在线下扩展很快,去年是在沃尔玛,今年进入Bestbuy这样一些新渠道。小编:目前,你们线下渠道的营收占比多少?阳萌:这是安克创新进线下的第三年,长期的目标肯定希望成为一个全渠道的品牌。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安克创新线下的营收已经超过20%了,可能接近30%。除了美国,线下渠道也已拓展到了日本、欧洲以及中东地区。各个地区的线下的成长性都蛮好的。大家都在努力往线下走,国内品牌三只松鼠线下也有很好的成绩,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小编:你们有在哪些新市场有投入吗?各市场占比如何?比较看好哪些新兴市场?阳萌:安克创新出海有两条线路,一条线路走的是成熟市场,从美国开始,美英德法。另外一条线走的是新兴市场,比如说东南亚、非洲、东欧、南美这些市场。在线上,我们在成熟市场已经持续很多年是第一名了,新兴市场的线上还在逐步发展起来。安克创新的基因走的就是成熟市场,往线下走的话还是往成熟市场这条线走更快一些。小编:听说你们也有做亚马逊的B2B业务,情况如何?阳萌:对,B2B现在也占到我们一个相当的比例。已经做了将近有一年,从他们开始我们就有一起做。我们也是亚马逊喜欢合作的早期用户,他们做一个新的服务,肯定也希望有好的早期客户配合。独立站和国内市场的看法小编:海翼一直主攻海外市场,但是中国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费市场,你们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好像很少?有想发力国内市场的规划吗?阳萌:其实我们已经进入国内市场了,只是说没有大力地推广。国内市场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在找好的切入时机。移动电源这场仗已经打完了,这个时候推荐移动电源品牌,消费者不会觉得特别兴奋,等到下一个新兴品类兴起,我们用那个品类进来的话会更加合适。成功的品牌也是希望全球运营,这个本质上还是做销售和做品牌的差别,做卖家就希望哪里赚钱往哪里去,做品牌就要全渠道,每一个渠道都要去,国家的话也不能只在某一个国家卖。小编:你们有独立站吗?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阳萌:我们独立站访问人数其实不少,但不太做销售,用来宣传展示品牌的。长期来看,我们一定是把产品做好,独立站的逻辑是要流量。基本上没有谁是真正靠自己的流量能够活得很好。被资本看上其实是喜忧参半小编:这两年一些大卖家都纷纷上了新三板,有些甚至被A股企业收购,您怎么看待资本进来之后的行业变化?阳萌:肯定是喜忧参半,好的话是大家的关注来了说明这个行业有市场,忧的话就是害怕拔苗助长。赚钱是一回事,MadeinChina的名声大家一起抬起来,这是另外一回事。大家今天看这个东西是日本造的,就觉得平白无故应该贵几块钱,其实50年以前不是这样的,1960年代的时候你问美国人或者欧洲人,他们会觉得日本造的东西非常便宜。他们用最好的产品去海外塑造品牌,才把那个高品质形象一点点拉起来。现在来讲,中国的出口跨境电商是有收入和利润的,但是不是为MadeinChina增加美誉度,还值得观察。有投资是好事,希望大家调整自己的方向,不再是吃完上一顿想下一顿,能够做一些更长期的考虑。小编:你们会不会也有一些公司想要来收购你们,或者自己上IPO?阳萌:这方面不是那么操心,第一步还是先把产品和品牌做好。安克创新今天的规模依然不是一家大型的消费电子公司,还有很远的距离。
一起惠2017-12-29 09:19:16496 次
12月28日消息,小编获悉,在北美总销量增长低于预期,却在中国市场保持增长的耐克决定与亚马逊增设试点项目,并把拯救销量的希望寄托在了电商的身上。耐克CEOMarkParker表示,耐克在亚马逊的销售试点正在顺利进行中,也会进一步推广,因为耐克方面已经看到了有限的产品带来的巨大销售成果。此前,耐克已经开始在亚马逊中销售鞋子、服装等,“提升耐克在亚马逊中的认知度”也是Parker特意强调的。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合作成绩喜人,耐克还准备合作亚马逊一起测试一个新项目——在线造型服务,即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为消费者提供服装产品。小编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30日第二财季结束,耐克在大多数地区都取得了进步,但在北美的成绩却只能称作“艰难挣扎”。耐克并未公布网上销售数据,但总裁TrevorEdwards表示,耐克整体营收增长15%,这是由29%的在线增长、6%的店面增长和新店的增长一起推动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耐克正面临着在美国重新站稳脚跟的挑战,一些零售合作伙伴已经步履蹒跚,竞争对手阿迪达斯也在抢占市场份额。不过,北美成绩的不理想倒是让耐克看到了另一条路——通过合作更少的零售商来获得更多的销售业绩,比如合作FootLocker这样的额连锁平台来经营运动装备。而在中国市场,耐克的销售额正通过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天猫实现增长。“我们参与了双11,这为我们的增长战略提供了不少帮助,”Edwards表示,“我们在增长最快的市场、最大的购物街中,创下了鞋类和服装两个品类的第一名的成绩。”耐克CEOParker称,他最近与阿里CEO张勇进行了会面,正计划将耐克品牌整合到他们的平台中,以此获得双赢。他认为,在亚马逊上看到的机会可以中国的电商市场中得到复制。“我们正在学习很多东西,我们很看好自己扩大电商的能力,有信心继续增长。”他补充道,“未来6个月的新产品会一如既往得强劲。”据悉,截止11月30日耐克财季报告显示,其营收为5540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6%;净收入为7.67亿美元。2018财年的前六个月,总营收为176.2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净收入为17.17亿美元。
一起惠2017-12-28 09:44:44428 次
哈罗单车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约为1.53亿美元)的D2轮融资,本轮由复星领投、GGV(美国纪源资本)等跟投。此前的12月4日,哈罗单车刚刚宣布完成D1轮3.5亿美元的融资。哈罗单车的本轮投资方、复星新技术与新经济产业集团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丛永罡透露,复星在为期数月的行业调研之后决定投资哈罗单车,是看好其通过技术提升运营效率的能力以及未来国内更广泛城市用户对共享单车的实际需求热度。丛永罡说:“调研发现,三线及以下城市拥有巨大的立体化出行市场空间,用户需求特点与一线大城市不尽相同。哈罗单车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清晰的战略方向和精细化的运营模式,我们相信其有能力提升所在城市的公共出行服务效率、自身业务也将呈现持续、健康的增长态势。”复星高级副总裁兼复星新技术与新经济产业集团总裁潘东辉表示,复星近年来在衣食住行方面均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复星视哈罗单车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超级物种和重要家庭客户入口,预期哈罗将与复星生态中其他成员在大数据、金融、旅游、地产等多个领域能产生较大的价值协同。截至2017年12月22日,哈罗单车已经进入150多个城市,注册用户达8,800万,日订单超1,000万,同时还进入了140多个景区。飞速发展的海量用户和骑行数据,也为立体化共享出行布局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哈罗团队所明确的“3510”的立体化共享出行战略已经开始在不少城市落地,将分别代表3公里、5公里、10公里及以上的共享出行工具融入细分化的出行场景中,包括城市全方位立体交通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出行方式选择和全方位智慧出行体验,解决城市用户短、中、长途出行需求。附:哈罗单车融资表2016.11:宣布完成A轮融资,GGV领投,磐谷创投、JoyCapita愉悦资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跟投。2017.1:宣布完成A+轮融资,GGV领投,磐谷创投跟投。2017.4:完成B轮融资,成为资本领投,老股东跟投。2017.6:完成B+轮融资,威马汽车战略投资。2017.10:哈罗单车与永安低碳科技合并,完成C轮融资,引进蚂蚁金服、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2017.12.4:哈罗单车宣布完成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投资方为蚂蚁金服、威马汽车、成为资本、富士达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
一起惠2017-12-28 09:41:34475 次
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进入贸易人的眼球,9月份左右跨境电商界爆出指尖猴子侵权事件,数百家账号被关,款项被冻结。随着跨境电商发展越来越成熟,要如何绕开品牌出海的那些侵权的坑呢?市场走向成熟卖家应该转换思维广州积特的徐秋萍(Ivy)在2017年亿邦未来零售大会的跨境专场讲到,2012年时,商家刚刚开始听说亚马逊,大部分卖家还处于传统的外贸模式,类似于搬运工的形式搬到海外,那时候可以赚取相对客观的利润。而2014年行业越来越多卖家进入,竞争越来越大,卖家开始有了商标的概念。做自己的产品就是从贴牌开始,自己申请商标贴上去。到了2016年,竞争慢慢加剧,基本上在亚马逊或者其他平台上做的好的卖家,都开始着手开发自己的产品。部分卖家已经走到了自己研发、自己开模具、自己申请专利保护或者知识产权保护的流程上。但是跨境的零售卖家,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方面可以避免侵权的问题。比如去年非常火的平衡车,可能在深圳对于所有卖家都不陌生,很多卖家直接舍弃到所有产品链专心做这个产品。到2016年底,这个产品在平台上的处理方式发生变动,平台未经卖家同意直接把过往销售金额退款给买家,并且没有要求买家退回售出的产品。这个退回不是最近一段时间,是近半年内甚至一年内,平台都是自主的做这样的退货。当开始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在一个微信群上看到一个卖家说我的账户已经被退到负60万英镑了,也就是在海外销售的时候,在这个平台上的侵权要承担非常大的风险。随着市场走向成熟,在海外做产品或者在做平台的时候,在知识产权上要做怎样的考虑或者是布局。知识产权跟卖家的体量没有太大关系在海外知识产权从简单来说有三大块内容,商标、版权、专利。对于卖家而言,商标是一个最初级的领域。比如说,现在看到的亚马逊、速卖通等很多平台,虽然亚马逊没有明确标明你一定要品牌入驻,但是速卖通是这样规定的。这取决于,速卖通是国内的类似于天猫一样的平台,所以就要求卖家品牌入驻。对于这样的平台,进入的门槛就是商标,所以对于中小卖家也是有商标的需求的。这个角度,卖家进入平台就会有商标的需求产生。那么什么是商标呢?又有那些申请方式呢?广州积特的徐秋萍(Ivy)对小编做出了回答。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声音、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在商业领域而言,商标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在海外申请商标主要通过五种方式申请:单一国家商标、联盟式商标、欧盟商标、非洲联盟商标以及马德里商标。具体的含义和优缺点如下表:其中,注册商标对申请人要求为公司或个人,一般商标的有效期是10年,当然是可续期保护的。另外对于注册商标又有一些消极条件,比如直接表示产品主要原料、直接表示产品功能和用途等以及直接表示产品质量。但是对于专利这一块,涉及到产品的研发以及其他的一些方面,中小卖家可能就不是太需求。基本上都是电商做到一定规模了,比如说年销售可能达到2-3百万或者3-4百万,或者是一个卖家对自己的产品有非常独到的看法,就靠一两个产品进入市场,并且这一两个产品是靠自己研发、开模具,这样的卖家是肯定会考虑专利保护的。虽然专利相比起商标而言,在国外的价格会贵很多,但是对于刚刚提到的卖家,他们开模具就需要10-20多万,研发新品的时间也非常长,他们更乐意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专利。再比如,积特接触的卖家中有年销售额达到1-2亿销,他们的竞争优势已经不是说运营端的优势,而是产品端控制的非常好。这些卖家会通过并购工厂或者自己开发新品。这种体量的卖家,对于专利的投入而言是非常小的投入的。卖家着手知识产权投入成本随国家变动就目前跨境电商的卖家而言,一个账户对应一个商标可以说是标配的,卖家着手知识产权投入,根据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费用。比如说,美国大概是4000块钱,欧盟就相对贵一些大概是1w人民币,不同国家费用是不一样的。中国卖家在知识产权这方面吃的亏越来越多,教训越来越大,逼得卖家对知识产权的关注会越来越多。Ivy告诉小编,从12年进入这个行业到现在,其实行业内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任何一个好卖的产品到上线的时候他都会找到知识产权公司,询问产品是否侵权。另外,现在的跨境卖家对于爆款产品会进行改良,类似于改良过后的产品,卖家就会想做专利保护。这是从认知上明显的提升,对于卖家而言是好的发展方向。教训的成本在往上升的时候,卖家对于专利的保护意识会不断加深。举例来讲,在亚马逊上一个侵权就会导致整个店铺被关。比如说,月销售是50w美金的账号,卖家在FBA里面的库存最少要达到1:1,就是说50w美金账号的销售,要在FBA里面有50w美金的库存。也有可能是1:2:3,所以对这些卖家而言,一个账号被关给卖家带来的损失绝对比在知识产权里面投入的成本要高很多。来算一下这笔账,一个账号被封以后,卖家只能将产品从FBA里面移到第三方仓库,重新贴标再上架。这一部分的操作和卖家所需要的时间,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另外值得提出来的是,卖家的listing可能费时很久才推到TOP100,关店对于卖家就成了致命的打击。虽然后期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将链接接回来,但是接回来以后是否还能将产品推到TOP100,这是一个问号。就算链接被申诉成功,卖家拿回来了,但是这个链接可能就已经废掉了。对于这样的卖家而言,时间才是成本。Ivy告诉小编,“在我看来侵权这件事在不同的平台都是被同等对待的,所有的平台在发现侵权以后第一时间的动作,一定是下架卖家的产品。卖家要通过例证,证明自己不侵权,才有可能重新恢复并上架这个listing。”对于所有的平台来讲,态度很明确,不接受任何的侵权投诉。只要有第三方投诉你的产品侵权,平台能作的就是下架你的产品,以确保平台不用承担任何的风险。侵权情况发生以后,平台会交给卖家去沟通和交涉,当最终的处理结果为第三方撤诉的话,平台才会重新上架产品。如果双方解决不了,平台将不再销售这个产品。侵权在海外处罚力度非常快,卖家有这样一个总结,你注重知识产权,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收益,但是轻视了知识产权,在海外可能会因为一个产品的侵权最终所有努力荡然无存,这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一起惠2017-12-27 09:41:57332 次
12月26日消息,美国食品杂货移动电商BoxedWholesale(以下简称Boxed)一向以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而知名,日前,它又上线了三个提升在线购物体验的功能:AR工具、Facebook聊天机器人、拼团功能。Boxed表示,其ARView功能使用苹果公司的增强现实平台ARKit,它可以让用户对比商品的尺寸以及查看该商品放在屋里的占地大小。据悉,苹果公司今年6月在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增强现实平台ARKit,目前,运行ios11系统的iPone6S及更高级版本手机都可以实现AR功能。根据苹果官方数据,到12月,59%的苹果设备都运行了iOS11,而comScore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44.9%的美国智能手机持有者使用苹果手机。也就是说,Boxed的AR功能可以为这部分苹果手机用户所用。而Boxed此次推出的FaceBook聊天机器人Bulky,则可以让购物者实时追踪订单、建购物车、搜索产品。同时,该功能还与Boxed的智能复购功能(一种可以预测用户什么需要补货然后自动提醒用户的功能)进行了整合。此外,Boxed发布的拼团功能让用户可以使用一个共享链接与其他人一起创建购物车,这样就实现了“团购”。Boxed方面表示,这个功能主要是为那些可以组织团购的用户群体设计的,比如大学生舍友、公司同事、家人亲戚等。事实上,今年以来,Boxed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远不止这些。比如,今年年初,Boxed推出了一个耗费数千万美元的仓库自动化系统,可以使14万平方英尺的仓库在不增加空间和人力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提升三倍。今年夏天,Boxed又发布了“智能复购功能”——SmartStockUp,该功能主要是基于Boxed数据科学家团队自创的一种算法,可以通过用户数据预测他们购买的东西大概什么时候会用完。也就是说,当用户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余量不足时,Boxed可以向用户发送对应商品的复购提醒。基于此,Boxed还推出了该服务的升级版——Concierge,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选择由Boxed根据预测情况提前履行订单,自动向消费者配送商品以补货。不过,Concierge功能主要是面向B端企业型用户,比如,企业客户可通过Concierge服务再订购办公用品或餐巾纸等商品。今年10月,Boxed的无人驾驶拣货车也在新泽西州、达拉斯、拉斯维加斯以及亚特兰大市等地的仓配中心亮相。该无人驾驶捡货车可根据订单寻找最佳拣货路径,并将货物以最快速度运送至打包处,每小时大约可提升80%的工作效率。而后,Boxed还打算将这一技术应用至补货以及商品配送中。据亿邦动力了解,Boxed是一家批发食品、日杂、办公用品的电商,B2B订单约占其总收入的20%。去年,其在线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目前,SKU约1600个,其中包括一部分自有品牌产品,超过49美元的订单可以免费配送,且包裹都可以实现两日内送达。另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Boxed总共获得了四轮共计1.36亿美元的投资,投资方包括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成立的AMECloudVentures、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ExpressVentures)、BassetInvestmentGroup、BessemerVenturePartners等。2015年11月,还曾有消息曝出阿里巴巴有意向该公司投资8000万美元,但最终交易并未达成。
一起惠2017-12-26 09:32:53486 次
12月25日消息,小编独家获悉,五五海淘(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5海淘”)日前收购了日本乐天(Rakuten)旗下Ebates中国业务(Ebates.cn),并将于近期完成双方的整合。据小编了解,55海淘的主要业务为跨境电商导购返利及互联网服务,旗下有55海淘、Linkhaitao等业务。其于今年5月初正式申请新三板挂牌,2015年度、2016年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18.15万元和8261.67万元Ebates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旗下拥有Ebates.com、Ebates.cn、Ebates.kr、Ebates.ca、Fatwallet.com及Extrabux.com等多个网站,是全球最大的返利购物网站。其于2013年被日本乐天以10亿美金收购,至今仍持续发展,给商家带去的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美元,每年给用户带去数亿美元的返利。事实上,早在今年七八月份时就有消息称,Ebates曾与什么值得买、北美省钱快报等海淘相关平台进行过接触洽谈,欲对中国业务做出调整。如今看来,55海淘成了最终拿下Ebates中国业务的海淘玩家,而这也意味着55海淘与Ebates美国总部以及日本乐天在战略合作上将迈出新的步子。
一起惠2017-12-25 09:27:22440 次
12月21日消息,中国分期电商、金融科技企业乐信(股票代码LX),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成为分期电商第一股。小编了解到,此次乐信共发行1200万ADS,每ADS发行价为9美元,募资规模为1.08亿美元,承销商为高盛、美银美林、德银以及华兴资本。若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募资规模将为1.24亿美元。乐信创始人兼CEO肖文杰表示,登陆资本市场可以推动公司的规范化治理,让公司更合规透明。上市之后,乐信会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用金融科技提升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效能;倡导绿色消费金融理念,严格执行消费者保护条款,推动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据介绍,乐信总部位于深圳,目前旗下业务包括品质消费分期平台分期乐、网络借贷中介服务平台桔子理财以及金融资产开放平台鼎盛资产三大子品牌。截至2017年9月末,分期乐商城拥有72万精选SKU(商品种类),涵盖了与年轻白领品质生活密切相关的14个消费品类。招股书显示,2016年乐信总营收为43亿,其中分期电商营收为27亿,占比超过60%。截至2017年三季度,乐信集团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其中,授信用户超过650万。自2013年成立至今,乐信总交易规模约为601亿,呈加速增长态势;其中,2017年前三季度的交易规模达到313亿元,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同比增长124%。招股书显示,乐信自主研发的“鹰眼”智能风控引擎应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目前集成了1000余个决策规则,包含5000多个数据变量。通过这套智能系统,截至2016年底,乐信集团95%的订单能够实现全自动审核,秒级反馈结果。目前,乐信集团2566名员工中,风控和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除了“鹰眼”智能风控引擎,乐信集团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另一个核心技术系统是海量小微金融资产处理技术平台“虫洞”。“虫洞”系统具备千亿级资产管理能力,日处理百万级订单。第三方咨询机构OliverWyman预测,上述群体2016年到2020年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64.1%;相较而言,该机构预测,同阶段,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总体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招股书显示,肖文杰和管理层及员工共持有超过40%的乐信股份。肖文杰先生曾任腾讯财付通产品总监。乐信主要股东还包括:险峰长青,占股15.3%;经纬中国,占股12%;以及京东集团,占股11.9%;泰康保险,占股6.6%;ApolettoAsiaLtd(DST创始人YuriMilner旗下基金),占股6%。其他股东还包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华晟资本、共建创投等。招股书没有显示这些股东会在这次IPO中出售自己持有的乐信股票。此次IPO,乐信的美国法律顾问为Skadden,Arps,Slate,Meagher&FlomLLP(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中国法律顾问为北京世辉律师事务所;承销商的美国法律顾问为Shearman&SterlingLLP(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中国法律顾问为君合律师事务所。所有财务数据经过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审计。
一起惠2017-12-22 09:23:07303 次
12月18日消息,虽然亚马逊不断侵蚀着美国实体零售商的时长份额,但Costco仍然迎来了自己在数字化道路上的一个大胜利——2018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17年11月26日的三个月),全球电商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40%。财报一出,Costco公司股价立即飙升。公司CFO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指出,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上个季度警示了公司的会员续约率可能面临下降危险,但事实上,这一季度会员续约率却保持了稳定。(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把会员续约率作为消费者对Costco热情度的晴雨表,也是Costco业绩升降的关键指标。)据悉,在2018财年第一季度中,Costco的总销售额(包括疲乏业务和会员费收入)同比增长13.2%至318亿美元,超过华尔街预期。显然,面对来自线上线下同行竞争的加剧,Costco的“寻宝式购物体验”让它从中脱颖而出——Costco美国本土同店销售已连续14个月实现增长。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大力拓展了在线业务,并推出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服务(click-and-collect)。这些举措也很好地缓和了投资者对于亚马逊不断加大食品、服饰、美妆业务投入的恐惧。上周五,Costco的股价上涨4.7%至195.35美元,创下2016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按照标准普尔500指数,该公司今年的股票上涨了约22%,而去年上涨了19%。“总的来看,Costco保持了销售数据强劲、利润良好的发展态势。”EdwardJones分析师BrianYarbrough点评道,“我们也对其会员续约率稳定下来保持乐观态度。”根据上周四晚间公布的一份声明,截至11月26日,Costco的净收益为每股1.45美元。排除9%每股的税收优惠增益,公司利润为每股1.36美元,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每股1.34美元。其在整个北美市场的会员续约率为90%,排除通货紧缩的影响,毛利率持平。分析师对于Costco扩大在线业务的举措表示看好。据悉,Costco曾强烈抵触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服务,但现在,它已面向笔记本电脑和珠宝这两大品类推出了这项服务。事实也证明,超过半数选择这项服务的顾客,到店之后增加了额外的消费。“Costco在数字化方面的投资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一位分析师总结道。
一起惠2017-12-19 09:43:41544 次
12月18日消息,日前,亚马逊与意大利国家税务局(ERS)达成和解协议,亚马逊将向意大利国家税务局补缴1亿欧元(约合1.18亿美元)的税款,从而结束双方的税收纠纷。意大利国家税务局在一份声明中称,这1亿欧元的税款涵盖亚马逊意大利公司在2011年至2015年间的应缴税款。根据外媒的报道,2016年3月,意大利税务部门对亚马逊意大利公司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2009年至2014年间,亚马逊在意大利逃税逾1.3亿欧元(约合1.5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是继谷歌和苹果之后,遭到意大利税务部门调查的第三家美国科技公司。2015年12月,苹果同意向意大利政府支付3.18亿欧元(约合3.47亿美元)的罚款,结束意大利税务部门对苹果展开的偷税漏税调查。今年5月,谷歌也与意大利政府达成税收和解协议,向意大利政府补缴3.06亿欧元(约合3.34亿美元)的税款。
一起惠2017-12-19 09:40:10402 次
先来澄清一个问题,团队执行力差,该怎么办?现在,大部分人痴迷执行力。很多执行力的课上得也很好,甚至能把员工上哭。但一般两个礼拜之后,这个人又回到从前,为什么?因为执行力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像脂肪肝,医学里面根本不存在这个病,而是很多医生联手药厂杜撰出来的一个病。员工执行力是什么?员工的执行力其实就等于领导力,如果你的领导力有问题,你会发现,你的员工执行力总是有问题。举个例子,中国的管理者布置工作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日本企业的要求是讲5遍,可咱们的要求:不要让我再说第二遍。甚至很多新的创业者,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坏毛病,他们希望员工有眼色,一个眼神,你就得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你用这样的方法,一辈子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有眼色的员工来。所以,大量管理者的问题都出在了领导力上。现实中,有大量的创业企业都是生于一个美好的愿望,然后死于特别糟糕的领导力。因为你开了公司以后,你会发现,要把一群人搞到一起,然后让大家还能够特别地听话,没有吵架、腹黑,没有相互的陷害,还能把工作继续做下去,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儿。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再延续过去那种,用“怕”的心理去驱动员工为你干活,将越来越困难。10年前,如果你的老板说要开了你,你害怕吗?尤其是你那时刚刚买了房子要付月供,如果被开掉,你会很害怕。但现在,老板要开掉你,你怕吗?为什么不怕了?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怕老板了?各位要记住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互联网放大了每一个个人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只有一个人具备超强的尊敬和信任时,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构建游戏化组织,让工作变得有趣具体要怎么做?我的观点是,构建游戏化组织,让工作变得有趣。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金钱和梦想已经不是吸引他们工作的最重要的理由,而是要让工作变得有趣。具体而言,就是用游戏的结构来组织工作流程。你需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宏大的目标还记得小时候玩的《超级玛丽》,目标是什么?救公主。为了救公主,你要不停地跳。再比如,《街机三国》的目标是救貂蝉。《魔兽世界》是要保护你的部落不断地成长,抵御外侵。有了目标,你才会有成就感。企业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目标?不是上市,或是买大房子,或是分多少钱,这些都不能带来长期激励效应。应该是什么呢?要能为社会解决一个问题。圣人和暴君有啥区别?暴君的特点是我能够,所以我必须。但圣人的特点是我必须,所以我能够。我必须要做一件事情,为人类社会解决一个问题,所以不管会不会,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也要把这个事儿给做了。没有任何一个人创业的时候,什么都会,但他有个愿景在心里面,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感召力,就会自动吸引来很多相似的人。举个例子,美国创业教父彼得·蒂尔在1999年做PayPal的时候,他的目标是什么?解放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这是不是太扯了?支付跟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有什么关系?其实彼得·蒂尔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他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他发现那里的人民,无论再怎么努力,总是赚不到钱,因为他们总被自己的政府抢劫。政府怎么抢劫?不是收税,是印钞票。政府只要不停的印钞票,你手里的钱就越来越不值钱。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他在耶鲁大学演讲时就说,如果我们能设计出一种用电子邮件关联美元交易的模式,这些人的财产不就保全了吗?我们要用这个方式来解放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最终,彼得·蒂尔收获了很多支持者。后来,PayPal真的统治了世界,直到现在,它还是美国非常重要的支付方式。规则所有的游戏,都有一套清晰明确的规则。当有一个完美规则时,你会发现这个东西能自动运转。举个例子,淘宝第一大品牌韩都衣舍就是靠一个规则活下来的。他在韩国搞了200多个品牌,然后招聘三人的创业团队(美工、商务、客服)来做。我给你10万的投资,你从我这200个品牌里面进货和售卖,规则是:你卖的钱×0.7=下次进货的额度也就是说,10万你卖了20万,下次14万进货,14万卖了30万,21万进货。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三个人干活特别玩命,因为赚的钱都是自己的。稳赚的是0.3吗?这么想,你就太天真了,还有进货价呢。进货我还要赚一笔钱,这是多好的利润?这里有没有不靠谱的?比如10万干成5万,那就只能认赌服输,5万×0.7,3.5万进货,3.5万再变2万,1.4万进货,最后直到赔到没钱了,取消。这种组织架构模式就叫做海星模式。你把这个海星切开变成两个海星,然后你再切开,变成4个,你把它剁碎,就变成了一群海星。这是自然法则,它不在意一个物种的生灭,要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当你这样做了以后,代理商会主动教育代理商,并最终很快就把市场做下来。即时反馈你打游戏的时候,冲到场景里砍人,每砍一下,那个人就会流血,砍死以后会掉装备,差不多几十秒钟之后,就有一个装备掉下来,所以,为什么那些孩子打游戏停不下来?因为,太好玩儿了,有反馈。但是,我想请问大家,你们多长时间给你们的员工做一个反馈?创业者尤其焦虑,最喜欢做负面反馈,但这只会让士气越来越低落,你需要学会通过正面反馈,来提升员工的士气,并且塑造他的行为。塑造一个人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他做对事儿的时候,而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当一个人做错事的时候,正是你和他拉近距离的最好机会,做对事的时候,才是你和他塑造行为的机会。自愿参与所有的游戏都是自愿参与的,那怎么才能让员工自愿来上班?领英的方法是招聘员工的时候,会问他两个问题:你打算到公司来干几年?当你离开这个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说,5年以后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经理。很好,领英会给你创造这样一个机会,培训你,让你去实践。但同时,你也得为领英做些事情,然后双方达成一个协议。这里面的关键是,你要记住,公司和员工的目标完全可以统一在一起。还有一点,你需要记住,一个公司绝对不是一个家。为什么公司不能是一个家呢?因为如果你把公司比喻成一个家,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和员工分手的时候都会很痛苦。因为,员工会觉得你骗了他,说好的一家人呢?怎么说开就开?联想当年就开除过一批人,那批人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叫《联想不是家》,给联想惹了无数的诉讼和麻烦,为什么?联想对他们的员工够好的了,给了那么多赔偿,但员工依然生气,因为之前的人设不是这样的。公司应该是什么?公司应该是个球队。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进步,为了赢得最终胜利。唯有如此,才能将团队打造成激烈商战中无坚不摧的铁军。要员工成为你创业体系联盟中的一员,并且要不断激发他体内善的能量,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焕发出足够的动力去加班、去工作。彼得·德鲁克就说过,“管理就是最大限度激发他人的善意。”修炼领导力,要明确三个概念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凡事喜欢亲力亲为,你的员工会被逼疯掉。有没有见过很多这样的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很勤奋,但干了10年还是在原地打转?因为,老板的力就像一个陀螺,就是不停地戳,没有前进,所以老板得能够忍住,知道有问题不说。有的老板为什么那么喜欢批评员工?是因为他自己不成熟,是一个孩子,希望划清责任,不是我不行,是这帮孙子。所以,你不要为了面子,一天到晚的骂员工这不行,那不行。当你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给员工的时候,员工完全没有重心,他会像陀螺一样原地打转,没有进步。我对团队的要求就是,每天去思考,有没有10倍增长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如果仅靠勤奋和敬业,最多就20%的增长。所以,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你要知道你最重要的责任,不是做业绩,而是培养他人的成长。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看你培养出来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你能不能带出一支负责任,不断的自我进化、自己学习的队伍,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领导力。总之,如果你创业觉得越来越累,那肯定是方向错了,创业应该是越来越轻松才对。什么是领导者?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就是领导者。举个例子,李云龙打仗冲在最前面就是营造氛围,公司里面有这么一个人很重要。每次给大家演讲,李云龙就说,“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跟士兵打架,“能打过我的有肉吃,打不过我的别他娘的吃肉。”总之,作为领导者,你可以创造一个激励机制,让大家嗷嗷叫地去训练。怎么营造氛围?春节排班的时候,你们先挑时间,剩下的我来做,可以吗?老板骂下来,这事儿谁干的?我没说清楚,这个事儿罚我,不关他们的事儿……你看,即便是一个小组长,都有这么多营造氛围的空间,你呢?现实情况是,有很多管理者都在主动地干破坏氛围的事儿,比如说管理者整天讲抱怨的话,负能量爆棚,连你都抱怨,你说员工怎么办?还比如,管理者说话不算数,喜欢挑毛病等。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挑毛病?这是人类的本性,有一本书《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讲的就是这个事儿,我们体内原始人的素质依然存在,只有足够小心,才能活下去,所以我们天天盯着别人的缺点。所以,领导力是一个反人性的东西,你必须得能够变得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且表扬他,才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什么是执行者?执行者是给出结果的人。讲个笑话,有三个人在干活,一个人挖坑,另外一个人过来把坑填上,然后这个人走两步再挖一个坑,另外一个人再填上。有人就问了,“大哥,你们这是干什么呢?”他们礼貌地说,“先生,我们在种树。我的任务是挖50个坑,他是填50个坑,种树的那个人,今天请假了。”他们干活儿了吗?确实干了,但有结果吗?没有。我们在工作当中,有没有人这样的人?我把该做的事儿都做了,但别的事儿你别烦我,你们部门的指标跟我没关系。执行者是给出结果的人,你要知道老板要的是什么,老板要的是墙上的洞,而不是电钻。小结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角色,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该怎么分配?一个初级管理者做事儿,就是少废话,把执行做到位,哪怕员工都不帮忙,你一个人也得干了。一个人要想获得领导的肯定,最重要的素质就是靠谱,靠谱就是得执行的好。高层管理者,最重要是要思考氛围,让团队有战斗力。公司里面最累的人是中层,执行、管理、领导,三者缺一不可,每一个素质都将决定你能不能突破瓶颈,成为高层。
一起惠2017-12-19 09:38:40385 次
381-400/1903 记录20/96 页首页上一页1...17181920212223...9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