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
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出行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装机必备APP,堪称国民级应用,但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与滴滴推诿的态度,使用户对其倍感失望,一时间媒体、大V纷纷口诛笔伐,更有明星带头卸载滴滴。相比起5月的郑州空姐遇害一事,此次被诟病更多的是滴滴客服的不作为,从已披露的受害者亲友第一次与滴滴客服沟通的时间至得到确定反馈,耗时总计151分钟。纵使软件新增了紧急求助功能,却在警方介入后不能及时提供受害人乘车信息,使得救援无法开展,滴滴的这一安全系统显得形同虚设。上一次滴滴出百万悬赏缉凶,这一次则在事发之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将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客服副总裁黄金红免职。然而这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怒火,两起事故,两个花季女孩,滴滴高层管理者至今无一人出面公开道歉,这更加剧了公众对滴滴及其创始人的质疑,一时间关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跃然纸上。作为共享经济的倡导者,滴滴无疑站在了黄金赛道上,但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过的这三句话,或许已经决定了滴滴的命运。1、产品做到70%就上线在当前新一辈的互联网巨头中,83年的程维虽然是年龄最小的,却是公认战斗力最强的。在滴滴图书馆入口的第一排书架上,清一色地陈列着战争史书,程维就是在这样的狼性文化里带着滴滴一路向前。2017年底,程维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这意味着2012年6月成立的滴滴,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站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前端。收获成功的同时,滴滴也遭遇了远比任何一个公司都要艰难的创业史,从快的到Uber,PK掉了无数对手,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试探。程维本人也一直游走在资本之间,确保在相对自主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融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程维的保命秘诀之一就是:快!入局要快,新品上线就要1000个司机在线;扩张要快,占领市场,烧钱提速;融资要快,创业公司6个月融资一次的速度,在滴滴这里变成3个月;做产品更要快,2个月完成上线。初创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寻找靠谱的技术合伙人,程维是销售出身,虽曾是支付宝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在技术面前却始终难以大施拳脚。他找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做CTO,并叮嘱他:时间不能再拖了,两个月产品必须要上,能响就行。第一代滴滴打车软件就这样仓促推出了,“产品做到70%就上线”,这是程维总结出的经验,这样既能赶时间,也能不让产品出现大bug,剩下的问题,可以边跑边迭代。滴滴产品总监罗文和设计总监赵天翔在2016年做客腾讯汇时,说过这样一番话:“集中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实力,先解决那些80%的用户所面临的共同的、高频的诉求和痛点,并且作到专注和简单。20%差异化的需求先不满足,而是在后面持续的迭代过程中去完善和优化。滴滴4次产品迭代都证明了,一款产品不用等到做到完美才能够发布和推广。”这如此产品设计理念的驱动下,滴滴上线新品的速度快到让外界感慨,“专车、快车、代驾、巴士,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这么多垂直产品。”但70%的完成度真的就够了吗?事实证明,堪称国民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连最基本的乘客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客服流程冗杂、投诉机制反应滞后、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被害人相关乘车信息,这些产品本身的漏洞在事故发生后一一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1%的侥幸,就可能会带来100%的伤害,更何况是30%的侥幸呢?2、尔要战,便战“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程维不止一次强调过滴滴一路走来的浴血奋战,他极为欣赏成吉思汗西征时的战书,“尔要战,便战”。初创时的滴滴,在北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摇摇招车,当时后者早有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的融资,而滴滴只有天使投资人王刚给的70万和程维自己出的10万,一共80万元起步资金。摇摇招车有钱在电台黄金时段和机场做广告,滴滴就避开机场在火车站争地盘,注册送WIFI、鸡蛋饼,使出浑身解数做地推。2012年冬天寒风刺骨,程维和团队戴着大皮帽子、裹着棉衣等在西站边上,用30秒的时间说服司机并安装上滴滴软件,靠着“死磕”的精神一点点拿下了北京的地盘。之后程维顺势一路南下,杀到上海跑马圈地,干掉大黄蜂;推出滴滴顺风车,挤走了估值达10个亿的微微拼车;曾经火爆一时的嘀嗒拼车、e代驾也只有大幅裁员的份。与此同时快的也在迅速崛起,成长为滴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13年9月,腾讯开始借滴滴推微信支付,网约车赛道上迎来了巨头的参与,烧钱补贴用户,滴滴的乘客用户从2000万激增到1亿。2014年1月,随着腾讯1亿美金融资到位,滴滴补贴大战陷入疯狂状态,随后在阿里支持下快的跟进,这场红包大战一直打到5月份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堪称惨烈。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滴滴与快的合并,这场大战中滴滴奠定国内网约车的霸主地位,程维赢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7月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找到程维,说服他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程维如何能甘心做一个傀儡?这场仗他一定要打。当时Uber估值超过400亿美金,是滴滴的10倍,并且短短几个月就占据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程维坦言,跟Uber打,优势就是本土化,除了战略部署之外他每天最重要的是就是做团队激励,鼓舞士气。新一轮的网约车大战延续了红包补贴的策略,投资人看中了用户、支付入口、流量等庞大数据的价值,击鼓传花般地为滴滴提供弹药。整个2015年,滴滴烧掉了12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烧掉10个亿。Uber在中国也烧掉了25亿美元,虽然双方表面上势均力敌,但触角在全球的Uber明显力不从心了,如果选择继续烧钱会累及Uber的全球化战略。最终,扛不住的Uber亮出了“白旗”,这一仗程维又赢了。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网约车市场过了两年的平静期,又一轮风暴起于2018年的上半年,美团打车在上海强势杀入,直接划走滴滴三分之一的蛋糕。程维毫不退让,立刻在无锡掀起了外卖大战,“我们一路碰到了太多对手,美团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强的”。接着首汽约车、嘀嗒、易到这些老玩家重振旗鼓,高德、携程也相继入局,滴滴面临一个新的战场,从没输过的程维,又一次站在了冲锋前阵的位置。3、2018年我们将会全面出击滴滴从2012年创办到2018年初,已经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美元,拥有100多家投资者,最新估值550亿美元。在资本的眷顾下,滴滴的两位80后掌门人,CEO程维和总裁柳青身价暴涨。目前,35岁的程维以165亿财富排在胡润富豪榜189位,滴滴的天使轮投资者王刚,也因滴滴获资本青睐估值飙升而身家增长至60亿。随着资本的积累、估值的扩张,滴滴也将其触角伸向金融、外卖、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版图日益扩大,程维一次次强调:“2018年滴滴要全面出击,一做国际化,二要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早在完成与Uber中国的合并之后,滴滴就开始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已经与全球七大出行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服务遍及超过1000个城市。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滴滴也早早布局,2017年1月26日,滴滴正式宣布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成立AI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重点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则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了合作,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共享出行联盟”,要在多个城市运营自己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之外,滴滴还上线了“滴水贷”小额信贷项目,用户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滴滴方面作为入口,主要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资金来源则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仅仅6年,从网约车平台到产业生态链,滴滴的速度之快被程维形容为,每天都像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轮子都要飞出去了,还要不停踩油门。全速前进中的滴滴很难慢下来构建最基本的安全逻辑,100天之内,两起乘客受害的恶性事件,迫使滴滴的脚步骤然静止,一连撤职两位高管,全面出击变成了重点整改。从初出茅庐到所向披靡,滴滴一路走来打败了无数对手,却在登顶后离初衷越来越远。程维或许想过创业的成功,但他却失掉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希望他能如自己所言,做一个内心充满敬畏的人,敬畏用户,敬畏行业,敬畏一切。
近日,多位人士爆料称,社区中出现了一个蓝色的新品牌快递柜——菜鸟驿站智能快递柜。这意味着,年初就宣布推出的菜鸟驿站智能柜,终于开始加速落地了。菜鸟驿站的补充年初,菜鸟网络宣布推出“菜鸟驿站智能柜”。消费者配合菜鸟裹裹App、微信公众号或淘系电商App,都可以借助菜鸟驿站智能柜完成取件。它的出现,为服务于包裹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菜鸟驿站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广州某小区中的菜鸟驿站快递柜一位居住在广州的消费者描述,目前,在淘宝、天猫购买商品后,除原有的自提点、宅配外,均可增加勾选送至智能快递柜选项,而她最近一次购物的包裹就是由“中通”放入机柜中,而后凭“取件码”取回的。据观察,“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取件”。消费者提供的“取件码”和淘宝“自提柜”相关页面另一位在北京回龙观居住的消费者则称,近期社区中才刚刚出现菜鸟驿站智能柜,而且“一安装就是四组”,“菜鸟的机柜很新,看起来也高档一些,用取件码或者扫码都可以取件。”北京某小区刚安装的菜鸟驿站智能柜一则招募材料中,如下描述了菜鸟驿站智能柜的作用:(1)便于业主不在家时临时存放快递。(2)为物业省去保管快递包裹的烦扰、带来租金收入。(3)为快递员节约时间,节省人力派发成本。(内容来自菜鸟驿站智能柜百度贴吧)今年7月,菜鸟宣布在香港启动智能快递柜服务,当地菜鸟自提点、自提柜已达数百个。另有报道显示,菜鸟还在俄罗斯设置了2800余个自提点和智能快递柜服务,改变了当地“到邮局自取包裹”的收货形式。关于菜鸟驿站智能柜目前的整体落地情况,询问菜鸟相关人员后,得到的回复是:“很多城市都有落地。”但问及具体数据时,对方表示“不方便披露,不是单独业务”。据菜鸟驿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介绍,定位于“楼下的快递管家”的菜鸟驿站智能柜是“菜鸟智能天团”的一员,其它成员还包括:负责快递仓到社区之间配送的菜鸟无人车、可容纳60万个包裹的菜鸟驿站擎天柱、可预约进行空中投递的菜鸟无人机以及家门口的包裹神器菜鸟小盒。体验使用社区中的菜鸟驿站智能柜发现,该机柜仍需通过取件码或扫码完成取件。但菜鸟方面透露,支持人脸识别的智能柜已经在部分站点开始投用。菜鸟方面对外透露的人脸识别取件智能柜投用图数据之战的“回击”“丰巢都算在内,智能柜没有一家是赚钱的。”一位物流行业人士指出,“智能柜的制造成本就摆在那里,还有安装、占地费、维护运营成本,在店面代收还是主流服务模式的时候,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某智能快递柜行业人士表示,智能柜行业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即快递存放费用(每件约0.5元),只有智能化较好的机柜才可以获得一些广告收入,但还不足以盈利。他举例称,主流品牌丰巢2018年1~5月的净利润是-2.49亿元。寻求多元化收益,升级后的丰巢开始向用户“求打赏”既然这么难,菜鸟为什么还要“以身犯险”?一位电商从业者表示,“阿里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公司,菜鸟的一套系统里有仓、有配,它还需要知道货去了哪里。如果越来越多快件最终配送到了货柜之中,菜鸟获取物流数据就会在放入快递柜后终止,智能柜之后的路由信息就成了空白。”有淘宝资深操盘手解释了智能柜路由信息对于阿里的重要性:“如果包裹由快递员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依托于淘系电商平台和接入到商家ERP系统的聚石塔服务,阿里可以持有订单的全部数据,包含商家回传的发货、快递交接包裹的节点数据。菜鸟也可持有完整的物流路由信息(配送流程跟踪数据)。”“而快递智能柜则掌握着快递员ID、包裹物流单号、买家ID(手机号)、取件码这四个快递公司最重要的资产。4项数据中阿里系有其中3个。缺失的取件码,如果能由菜鸟发送,则可以掌握快递员终端配送,并联通消费者。”该操盘手补充道,这其实也是引发去年蜂鸟大战以及菜鸟要自建智能柜的原因。上述电商从业者强调,不止是要在物流方面对标顺丰,数据的完整性才是菜鸟布局智能柜的真正目的。“任何可以了解用户习惯,完善用户画像的数据都是宝贵的。快递柜是带着订单信息、用户信息、快递信息的数据宝库,且随时可以跟用户沟通,是数据的入口、用户的连接点。”2017年6月1日,顺丰与菜鸟的终端数据之战打响了“第一枪。”当日凌晨起,双方平台的数据接口被切断,截至当日中午,顺丰在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均已关闭。菜鸟说系顺丰单方面主动为之;顺丰则表示是菜鸟借信息安全之名,意欲掠夺其阿里系以外的终端数据。最终,这场罗生门由国家邮政局出面调解告终。而这次“丰鸟大战”的出现,不仅让大家看到了双方对于终端数据的执着,也丰鸟双方的斗争也彻底公开化。经此一役,菜鸟如今推出智能柜的做法,更被看成了一种“回击”。一位物流行业高管则指出,站在物流角度谁离货更近谁是王者,站在电商角度谁离用户更近谁是王者,同时拥有两种基因的菜鸟做智能柜几乎是必然。站在理论的高度试图占据市场也顺利成章,只是能否真正落地尚未可知。顶级玩家的巅峰对决事实上,在顺丰、菜鸟之前,智能柜已有众多玩家存在。2010年,中国邮政铺设了第一个投递终端;2012年9月,速递易以技术优势入局。而后几年,大量品牌涌进市场,包括中集e栈、云柜、收件宝等。直到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于是丰巢智能柜也成了玩家之一。2016年10月,中集e栈、富友收件宝、云柜组成创赢联盟,形成了以丰巢、速递易和创赢联盟为主的三巨头格局。2017年7月,菜鸟与中国邮政一同参股速递易,整合后的中邮速递易数量达到了8.4万组。而就在2个月后,丰巢宣布收购中集e栈,所有机柜归为丰巢,结合后终端数量达到了9万组。以丰巢和中邮速递易为主的两强格局就此产生。期间,更多企业意识到了末端投递的重要性,京东、苏宁等也相继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能柜,菜鸟也今年正式以自建品牌参与进来。在那场数据接口引发的丰鸟大战中,其它企业只是发声站队的角色,可在今年,一些企业已被卷入资本拉扯。2018年6月,申通快递、韵达股份相继发布公告,宣布转让持有的“丰巢科技”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二者不再持有“丰巢科技”股权,理由为“实现合理的投资收益。”中通也消失在股权名单中。至此,顺丰系公司深圳玮荣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顺丰投资有限公司、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合计持有丰巢科技68.52%的股权,原本联盟式的丰巢彻底变成了顺丰系。几乎同一时间,5月29日,韵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快递、云锋麒泰共同投资了菜鸟旗下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浙江驿站”,合计增资31.67亿元人民币。这两个连续动作,再次让几家快递企业陷入“站队之嫌”。某物流企业创始人则表示,虽然对手已经有十几万组机柜投入了市场,但菜鸟驿站智能柜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快递企业七成的业务都来自阿里,行业迟早是属于他们的。”该人士称,“未来行业优势会倒向菜鸟,不论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手段也都无可厚非,因为竞争是业务推动的结果。”目前,丰巢在全国布局的智能柜已有约14万组。其服务不限于电商件,任何快递员,需要暂存用品的个人都可以使用。“小型企业下跳棋,中型企业下象棋,大型企业下围棋,在菜鸟的生态体系中增设一个智能柜,或许布局的价值要远高于盈利。”上述高管补充道,如果菜鸟能迅速把智能柜的广告价值挖掘出来,那样会更被看好一些。上述高管以丰巢的广告模式举例,在丰巢智能柜公众号中,有一个“朕要上巢”入口,该功能直接指向丰巢智能柜上的LED屏幕,用户可以用众筹的方式选择面向指定地点、指定智能柜投放广告。他表示,广告会是智能柜重要的消费者触点和收益模式。丰巢“朕要上巣”功能相关页面“在电商刚刚盛行的年代,是订单驱动物流。当更多好的物流服务出现,就变成了服务驱动订单,两个方向密不可分。”一位电商行业资深人士总结道,“丰鸟之间,前者是站在物流的角色挖掘互联网数据的价值,后者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挖掘物流数据的价值,但根本还是顶级数据玩家之间的价值竞争。”
想必只要是在淘宝开店或是在淘宝购物的朋友都有用过菜鸟裹裹,小编认为在菜鸟裹裹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预约派送服务,但是最近小编发现,有很多朋友在选择菜鸟裹裹预约派送没有,没有按照指定的时间来,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菜鸟裹裹有服务承诺,如果快递小哥没有按指定时间送件,可反馈给菜鸟裹裹和快递公司,经核实后快递公司会退回定时派送费,并再送你10元钱作为补偿。其它相关问题解答:1、定时派送可以取消吗?在包裹没有派送之前,收件人是有一次更改派送时间的机会,若在此时取消订单,定时派送服务费全额退回,派送时间由快递公司决定。2、哪些快递公司支持菜鸟裹裹定时派送?目前支持菜鸟裹裹定时派送的快递公司有:天天快递、中通快递、圆通快递。3、如何设置定时派送?在菜鸟裹裹APP上包裹出现“我要定时派送”提示,就表示能约时间。点击“我要定时派送”,选择需要派送的时间范围,支付,即可预订定时派送服务。也可以在“我的淘宝”点最新物流,选择指定派送时间。目前在手机淘宝上使用定时派送服务首次限时免费。4、菜鸟裹裹定时派送服务有哪些城市开通?目前菜鸟裹裹定时派送服务支持以下9个城市的部分快递公司: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重庆。5、定时派送可选哪些时间?“定时派送”不同于“当日达”和“次日达”等服务,而是将全天分为六个时间段,分别为:9: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7:00.17:00—19:00,19:00—22:00,预约时间可准确到两小时以内。6、定时派送时间可以修改吗?设置定时派送后,由于此时包裹显示为“派送中”状态时,系统显示派件时间将不得再进行更改。菜鸟联盟是提升电商物流服务体验的组织,目前,菜鸟联盟开始推动物流行业的服务分层,把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力赋予物流合作伙伴,帮助合作伙伴提升服务能力,并在电商平台的商品页面上,给这些优质物流服务打上专用标识。除了已经上线的当日达、次日达、预约配送等服务,菜鸟联盟产品体系中还包括承诺达、定日配送、夜间配送、送货入户、开箱验货、上门取退等服务,将形成一整套确定性的物流服务体系。菜鸟联盟,说到就到,不到就赔,每单赔付10块。菜鸟物流服务热线:400-900-5656,周一-周日9:30-20:00总之小编问题,不管是菜鸟裹裹中预约派件延迟也好,还是没有按时到也好,只要你向菜鸟裹裹的客服人员反映,经核实后就一定给你相应的补偿。
随着百度、阿里纷纷加大在小程序领域的动作,BAT之间必将争夺的小程序市场,也成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资本加入。作为当下离钱最近的小程序创业方向,提供企业服务的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已经突破5000家,并且数量还在不断提升。但真正能够拿到融资的屈指可数,这个被广大创业者视为对创业条件要求最低却最容易赚钱的领域,即将上演一场残酷的千团大战。同时,伴随着有赞、微动天下、微盟、SEE小电铺在内的诸多微信服务商纷纷加入小程序服务战场,小程序服务这个市场将变得更加焦虑,大量服务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那么,小程序服务商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从微信服务或者网站服务转型过来的小程序服务商,他们的挑战和机会又在哪里呢?今天,小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件事儿,希望可以给小程序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小程序或成企业宣传标配,但小程序服务商不得忽视这两大挑战以前,企业和商户在网络上宣传的自有渠道,主要是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在今天,由于小程序更为方便且成本更低,很多企业已经把“微信+网站+小程序”当做企业宣传的标配渠道。这一点,不仅是很多服务商在销售这样的一条龙服务,百度指数也有显示:在小程序相关的搜索词中,“小程序开发”的搜索热度仅次于“小程序”,企业开发小程序以及企业学习开发小程序的需求,非常旺盛。这给广大小程序服务商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不容忽视的是,充满机遇的小程序市场,可谓是挑战重重。挑战一:小程序服务属于低门槛业务,三大势力共抢一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小程序的开发,对没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可能有些复杂,但对于小程序服务商来说,大量标准化技术模版、营销等解决方案,就可以满足客户的大部分需求。如果对比不同小程序服务商的服务内容,除开价格变化大,你会发现服务内容都差不多,几乎不存在有些需求一定得找哪家服务商才可以解决的情况。面对这样一种低门槛的服务,一流小程序服务商靠全流程服务能力和品牌,普通小程序服务商就靠价格优势。服务商很难通过技术或用户规模形成竞争门槛,尤其是一些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商企业,想靠服务有突破的难度比登天还难。尤为重要的是,在小程序服务市场,至少有包括网站开发服务商、微信服务商、小程序服务商三大势力角逐,竞争压力非常大。这些不同势力的服务商,在不同的互联网服务时代都建立了自己的客户资源。不过,由于多个服务商之间存在不少重合的客户,当三类服务商同台竞争,甲方企业也以价格、服务因素拥有更多选择权,服务商获得有效客户成本将明显提升。挑战二:小程序服务市场格局很快会稳定,商务销售资源才是竞争关键在当下,很多服务商通过建立分公司或者招地区核心代理的方式,主要靠线上的竞价广告和线下销售代理资源,来获得客户。在地域上有优势的服务商或者代理商,依托于传统的资源和人脉可以很快在对应的小程序市场占领优势地位,但由于服务商在其他地域不一定都能找得到合适有资源的代理商,这实际上就导致线下拓客的模式很难复制。与此同时,随着参与竞价的服务越来越多,服务商线上的竞价成本也将大幅提升,加大竞争难度,而出现线上线下获客都难的局面。因此,由于接单高度依赖于销售代理的商务能力,并且还很难把销售模式规模化复制,这就注定小程序服务市场的格局很快会趋于稳定。可能也就是1-2年的时间,真正头部的小程序服务商就已经会站稳跟脚,服务商在小程序服务以外能否建立自己护城河,将直接决定服务商的未来。三大方向自建护城河,这是小程序服务商甩开对手的关键赛道目前,包括阿拉丁、发票儿、极速应用在内的多家小程序企业获得了数千万的融资,以《海盗来了》为代表的微信小游戏月流水也节节攀升,其中《海盗来了》月流水更是高达1亿,这其实对于小程序服务商来说是一个机会。从技术上说,不少小程序服务商都可以做出这些产品;从资源上说,尤其是微信服务商转过来的小程序服务商,他们有资源可以更快得拿到腾讯的一些接口和一些信息,这可以帮助他们做对事情;而从市场上看,目前小程序市场依然处于发展早期,还有巨大的市场红利。那么,小程序服务商如何建立自己护城河,摆脱核心业务天花板明显的难题?三个方向值得参考。出路一:打造小程序流量矩阵全面提升竞争力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流量生意,掌握了微信流量的那批企业,目前都活得不错。小程序服务商如果以游戏盒子汇集流量,用病毒式传播内容和关键词卡位方式获得用户,这就可以建立一个小程序流量矩阵。一旦流量矩阵覆盖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那么服务商通过买卖流量、孵化小程序都可以让公司的营收更为多元化。这一块,尤其是此前有微信服务经验的服务商,会更容易尝试。有消息显示,小程序服务商微动天下内部已孵化一个叫魔力游的产品,小谦体验这款产品后,本质上将其理解为趣头条版的游戏盒子,既可以获取流量又可以沉淀用户。反观与微动天下处于同一量级的微盟和有赞,虽然目前没有发现他们在流量矩阵方面做出大动作,但他们也开始在提流量私有化(微盟-私域流量)和加强运营(有赞)的概念,这就证明流量确实是服务商们值得尝试的一个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服务商不仅通过游戏盒子建立流量池,还通过做一些类似于“西瓜足迹”“疯狂猜词”“猜画小歌”一样易于传播的内容来获取用户,进而将这批用户吸引到游戏盒子去,那这就可以形成一个流量运营的良性循环,进而扩大服务商的小程序流量矩阵影响力,全面提升其竞争力。出路二:主打品牌型小程序内容,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除开往流量方向发展以外,主打一些品牌型或者高变现类型的小程序,也是小程序服务商的另外一条出路。做小程序内容,主要以广告、电商、服务三类变现方式为主。其中,大量工具类的小程序,在用户扩张速度方面非常有优势,纵然服务商不会有想做小程序流量矩阵的心思,但获得用户后直接通过广告或者卖流量变现,未来往收费服务方面衍生,这个生意就不错。同时,寻找一些高变现的小程序,主打精细化的品牌运营,恐怕也会给服务商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一些算命、星座、手绘的产品,少数流量就可以实现大规模变现。因此,在目前还有市场红利的情况下,服务商通过内容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是一个好出路。并且,如果服务商典型案例可以证明自己既做得好小程序开发,也做得好小程序的推广运营工作,这将有助于其小程序服务的业务,也可以给小程序服务商的第三条出路提供帮助。出路三:打造小程序服务平台,形成小程序服务生态闭环第三条出路是什么?就是从单个个体的服务商,转型为服务平台,为小程序从业者提供服务。往从业者服务方向发展,大家既可以尝试阿里云服务平台、猪八戒一样的服务众包平台,也可以尝试友盟一样的数据统计平台,同时还可以往垂直版CSDN的开发者社区发展,甚至还可以往云集的路线去发展。在几个选择,在过往很多细分领域,都证明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微动推出魔力橙一站式生态平台,主要针对小程序开发者,通过数据统计和开发者社区、分发平台、引流工具,来为开发者做好服务。而SEE小店铺、有赞、京东开普勒,选择得更多的是以云集的模式,帮助一些微商和普通的创业者,快速开启小程序的商店,甚至SEE小电铺还获得腾讯的投资。这两种针对不同人群的服务平台,虽然有些差异,但只要小程序生态可以起来,这些服务平台的价值就会变得非常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抛开这些对从业者的服务以外,能够连接普通用户和非小程序行业流量资源的广告平台,也是小程序服务平台发展方向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而且这事情尤其适合小程序服务商去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呢?一方面,微动有推天下,微盟也有聚盟,这些微信服务商此前沉淀的一些微信流量主和广告主,可以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小程序领域,这就证明了服务商来做广告联盟其实能够落地得到市场验证的。并且有小道消息称,作为微信小程序生态的重要一环,腾讯对广告联盟也非常关注,目前资本仍在向腾讯推荐相关项目。另外一方面,企业找服务商开发小程序,最终效果是希望小程序有人用,进而给他们带来收入,推广其实是他们难题。小程序服务商有优势将这些需要推广的用户对接到平台,同时又有能力去对接一些流量主,完成这个对接工作的过程,其实是将小程序服务做得更加深度和细致。更为关键是,有小程序服务的平台存在,这也可以有助于服务商打造生态闭环,以大量实打实的运营案例数据去与客户进行交流,进而促进服务商获得企业小程序服务的订单,最终帮助服务商建立自己护城河。因此,整体来说,我认为上述的三个方向,是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小程序服务企业,要真正可以打破小程序服务天花板难题的方向。如果有小程序服务商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他将有望成为小程序领域的独角兽,彻底甩开与其他小程序服务商的竞争距离。
在经历了去年的股价狂奔之后,腾讯于今年迎来寒潮。而当暑热开始转向秋凉,这股寒潮达到了最猛烈的时刻。8月15日下午6点,腾讯发布第二季度业绩,其总收入为人民币736.75亿元,同比增长30%,不及市场预期。以非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197.16亿元,同比增长20%。而上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为29%。若以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则腾讯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178.67亿元,同比下降2%。引起腾讯业绩滑坡的,主要是游戏业务。第二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为252.02亿元,同比增长仅6%,环比则大幅下滑12.4%。无论手游还是端游,均表现欠佳。实际在财报发布之前,外界已经做出预测。彭博报道称,自今年6月份以来,至少有11位分析师下调了对腾讯的目标股价。如果从今年2月的历史高位来看,腾讯市值已经蒸发超过1600亿美元。这个由社交和游戏支撑的互联网巨头,似乎正陷入险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支付业务和云服务为主的其他业务收入,一直以来高速增长,对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已悄然接近四分之一。游戏业务跳水,仍为营收重镇在截至6月30日为止的第二季度,腾讯的网络游戏业务营收为252.02亿元,同比增长仅6%,暴跌至个位数水平。环比来看,则大幅下滑12.36%。其中,手游方面营收为人民币17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9%,但环比则下降19%。在端游方面,腾讯营收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8%,为人民币129亿元。端游的表现主要受用户将时间向手游转移,以及游戏淡季的影响。而手游营收环比下降,腾讯总裁刘炽平给出了三方面原因:第一,用户不再喜欢战术比赛类游戏;第二,7款游戏中有5款新游戏是在5月中旬后上市;第三,第二季现有游戏的重点在运营和提高用户量,而不是货币化。游戏业务一直以来是腾讯业绩的核心,在早先的整体营收中,游戏的贡献一度超过50%。在上一季度,游戏业务占腾讯总营收的比重仍为38%,现在这一比例再次降低,也还占到三分之一。腾讯仍对游戏业务寄予厚望。马化腾称,尽管公司手机游戏收入受短暂因素影响,但是公司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手机游戏日活跃用户数仍稳健增长。为恢复游戏业务的生气,腾讯正想办法加强手机游戏收入的增长动力,其举措,包括加强现有主要游戏的参与度、商业化热门战术竞技类游戏、推出更多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类游戏,以及提升国内自研游戏的海外发行收入。不过要达成目标,或许并不容易。近期,腾讯WeGame代理的《怪物猎人》因被大量举报,遭整改下架。此外国内暂停了新游戏版号的发放,也令游戏市场玩家的发展蒙上阴影。腾讯方面在业绩会上表示,手机游戏的许可证被暂停,有很多游戏都在排队等待许可。实际自今年以来,游戏市场整体已经放缓脚步。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与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050.0亿元,同比增长仅5.2%。视频订阅大幅增长,网络广告表现稳健在数字内容方面,腾讯的表现依然强势,尤其在长视频领域。腾讯表示,受益于视频及音乐订购服务,以及直播及网络文学产品的妥善应用及商业化,其数字内容收入录得同比大幅增长及环比高个位数增长。其中,腾讯视频服务的订购使用者数达7400万,同比增幅达121%。视频领域的竞争向来激烈。在2月初的电话会议上,李彦宏称爱奇艺“付费会员数第一”,3月17日,爱奇艺更新招股书,公布会员数达到6010万。但次日,腾讯视频便宣布会员数达到6259万。当时这两个会员数曾引起争议,如果就目前财报数据而言,截至6月30日,爱奇艺的总订阅会员人数为6710万人,与腾讯视频之间的差距已经扩大。腾讯视频的发展主要受其视频类独家内容的影响,像独播剧《扶摇》、自制综艺节目《创造101》等,均引起广泛关注。此外,腾讯称其国语动画流量同比增长逾一倍,按视频播放量计领先行业。在短视频方面,腾讯可能仍面临压力。据Questmobile报告,2018年上半年,用户在短视频上投入的时间占比达到8.8%,同比增长三倍,而即时通讯的时间占比则下滑5.8%。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马化腾提到了对短视频的注意。4月,腾讯将此前销声匿迹的微视“复活”。据《财经》杂志报道,腾讯派出了副总裁、即时通信负责人殷宇,以及做全民k歌的大将梁柱联合带队,在SNG(社交网络事业群)体系下另建算法、运营团队主攻短视频,同时给其开放QQ等短视频资源入口。一位与微视合作的OMG(网络媒体事业群)中层人士还向《财经》表示:“微视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不过四个月过去,腾讯财报中除了提到微视推出AI美颜工具等功能外,对更具体的数据表现未有提及,只模糊表述,包括QQ手机版、手机QQ浏览器以及微视应用本身等多个应用的小视频日播放量录得强劲增长,以及QQ看点和手机QQ浏览器合计的日页面浏览量、及每日短视频播放量分别同比增长55%及3倍以上。在网络广告方面,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达141.1亿元,在腾讯整体营收占比达19.2%。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55%至人民币93.80亿元,主要受微信、移动广告联盟以及QQ看点收入的增长所推动。媒体广告收入增长16%至人民币47.30亿元,主要反映因内容组合及广告商赞助活动为腾讯视频带来更多的贡献。小程序生态渐成,支付业务崛起在本季财报中,回顾过去数月的重大战略举措,小程序被腾讯首先提及。此前,通过将小程序与微信支付等其他数字工具整合,腾讯不断扩大小程序的功能与用途,为更广泛的垂直领域行业提供定制解决方案。腾讯认为,小程序是对原生移动应用的补充,并相信它将为用户体验、企业关系以及支付、广告与云业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游戏业绩遭遇滑坡时,正是支付业务、云服务及网络广告助推了营收的增长。第二季度,腾讯除增值服务和网络广告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约174.96亿元,同比增长81%,占整体营收的比重达到23.7%。而这主要体现了支付及相关金融服务与云服务的发展。腾讯支付业务的用户基础持续扩大,六月末月活跃账户已超过8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受益于智能零售的举措及高频小额支付使用场景解决方案,腾讯线下商业支付笔数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80%。商业支付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首次过半。同时腾讯云服务收入同比翻倍,且相关投入仍不断增加。小程序的兴盛还进一步增强了微信的用户粘性。截至6月末,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达10.58亿,同比增长9.9%。其中,小程序及微信支付的使用场景迅速扩大,带动微信的日活跃账户的增速超过月活跃账户的增速,微信小游戏及朋友圈的用户活动继续增加,带动了用户在这些活动中使用时长的增长。此外,微信朋友圈和小程序等方面的广告资源增加,推动了腾讯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的增长。自2017年1月上线以来,腾讯不断提升小程序的功能,来方便用户发现小程序,以及开发小程序。现在这些投入正不断换来回报。腾讯表示,在小程序方面,目前已经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开发者生态系统,拥有大量且仍在增加的外部开发者与软件集成商基础,以及逾2亿日活跃账户的消费者基础。据即速应用发布报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微信小程序总量已经达100万,累计用户总数突破6亿。
唯品会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207亿元(约合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6.8亿元(约合1.03亿美元),同比增长76.4%。唯品会2018Q2核心数据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207亿元(约合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图中看出,本季度营收同比前两年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今年第一季度数据略微下降,无明显变化。唯品会第二季度活跃用户总数为298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关于本季度活跃用户数量的增长,唯品会归结于与腾讯和京东合作带来的成果。据财报显示,来自腾讯、京东的新客户数量占唯品会本季度新客户总数的24%,唯品会的京东旗舰店目前有大约150万人,来自唯品会小程序的新客户数量环比增长了500%以上。而用户数量作为推动唯品会业绩增长的重要数据,在过去六个季度中同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并在2018年第一季度没有提到活跃用户数量,仅提到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里总的活跃用户人数为5660万。唯品会第二季度的总订单量为1.113亿份,较去年同期的8480万份同比增长31%,近期六个季度来看,唯品会订单总量基本平缓,本季度订单量的提高或可以作为唯品会在与腾讯、京东落地合作成效,活跃用户数量和新客户数量的增加给唯品会带来黏性增强的同时也带来订单量的提升。唯品会第二季度毛利润40亿元(约合6.1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第二季度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6.8亿元(约合1.0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第二季度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是5.769亿元(合约和872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4.2%;唯品会本季度每用户平均营收同比增长约12%,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有约85%用户为重复客户,约96%的订单来自于重复用户,由此来看,唯品会用户黏度或正在增强。唯品会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总净营收将在173亿元-181亿元,同比增长13%至18%,此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预期较本季度有所降低,财报解释为未来唯品会可能会进行调整。唯品会或遇流量危机,依托微信生态再发力今年5月份,唯品会宣布将积极转型社交电商,自去年年底唯品会转战腾讯战队,唯品会正加速与腾讯合作与布局,目前正在通过与腾讯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社交电商新模式,据悉唯品会与与微信钱包合作入口已于今年4月8日向所有微信用户开放。随后唯品会宣布其“大有可唯”广告平台将全新升级,其社交广告副总经理张敏毅曾透露,腾讯将与唯品会在内容流量、社交资源、数据等方面进行合作深化。回归唯品会电商创立初衷,自成立以来,女性消费者一直作为平台主要消费力促使唯品会继续成长,不过,今年5月底,唯品会男士版页面悄然上线,同时开启“唯品男士”微信小程序,意味着唯品会正式向全品类拓展。而就在6月14日,唯品会和京东首次联合发布报告《去性别化消费,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报告提出中国消费升级中一个重要趋势是去性别化消费,即随着男性自我形象管理意识的提升和两性分工的变化,传统基于性别标签定义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由此来看,唯品会增加男装板块是有力可寻。不仅如此,唯品会还在技术领域下功夫,今年6月份服饰品牌GUESS(盖尔斯)开通小程序商城,并由唯品会小程序开放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消费者则需要登录唯品会方可进店购买,不难看出,以上所有合作和动作均在有型和无形中给唯品会引流量,而相较于唯品会提到转型社交电商,不难发现大幅利用微信生态巨大流量池,通过社交为自己引入更多新鲜血液毫不违和。除此以外,从唯品会此前上线内部孵化的微信小程序“云品仓”,专注于给个人卖家提供从商品、物流、客服到营销的各种服务,并仅支持微信支付,明显全然依托于微信生态。不过近日,唯品会似乎盯上了“库存+代购”模式,8月10日,唯品会推出了代购批发平台唯品仓APP,旨在服务代购和批发群体,并借助微信社交平台为品牌方清库存。唯品会能够赋能小b客群(代购、批发商、微商),关键在于其与微信社交平台以及利用流量入口来实现,不过唯品会这种融合“特卖+库存+社交”等元素进行的探索与创新方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垂直电商红利不再,合作京东玩跨境电商唯品会月京东的合作是双方需要彼此的见证,电商红利的消失殆尽,流量成本的高昂证明着花钱购买已经不现实,综合电商的天花板已经显现,更不必说以唯品会为代表的垂直电商模式会活的滋润,所以双方合作以来,以“特卖”出身的唯品会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流量积攒,平台上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数量不可小觑,而京东正在发力服饰行业亟需一批消费者流量的进入,毕竟他们双方都在面临天猫服饰平台的最大竞对。跨境电商是唯品会低调布局四年的计划,今年5月份其与京东共同宣布加深合作并拓展跨境电商版图,海外仓则成为双方共同拓展跨境业务的首个合作点,唯品会借此来提高海外仓利用率、航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降低货源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京东借此大力布局时尚业务拓展方面,唯品会的海外资源不失为京东加速时尚布局的重要补充资源。此外,在物流布局中,唯品会本季度新增沈阳地区性物流枢纽,并已在广东、江苏、四川、天津、河北和沈阳拥有6座物流枢纽,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唯品会仓储中心总占地面为290万平方米,其中约有180万平方米归属唯品会。早在今年3月和4月,京东和腾讯的流量入口给唯品会打开,而本季唯品会也是重点体现在活跃用户数的增加,所以唯品会此前提到其主要成效将于今年下半年体现。由此来看,唯品会在2018年与腾讯、京东的战略合作已经渐渐落地,未来唯品会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一则是京东+微信的流量支持,二来是唯品会与京东合理拓展的跨境电商领域。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我们看到活跃客户数量增长的积极趋势,客户粘性持续改善。我们与战略合作伙伴腾讯和京东密切合作,释放这一战略联盟为三方带来的价值。”不过,在唯品会获得巨大流量入口和流量池之际,据截止今年3月31日的报告显示,唯品会创始人兼CEO沈亚持股12.7%,为最大股东,联合创始人兼COO洪晓波持股6.8%,此外便是腾讯持股7%和京东持股5.5%,腾讯与京东占股之则基本与沈亚持平,曾经成立四年便登陆美股的唯品会,似乎正在借助他人之风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星巴克于美东时间7月26日盘后发布三季度业绩,其全球营收增11.5%至63.1亿美元,利润增23.3%至8.5亿美元,均超过华尔街预期,但中国市场的同店门店销售额则下降2%,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2017财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7%,2018财年的前两个季度则分别增长6%和4%,本季度出现负增长,下滑趋势明显。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的快速发展对星巴克形成了挑战。为增强竞争力,星巴克宣布将在中国启动外送业务。管理层表示,随着中产阶层日渐兴起,中国市场将非常广阔,但这个市场还远未成熟,给咖啡文化的培育也留下了想象空间。目前,星巴克在中国140多个城市的闹市区、办公区及商场入口处拥有3400家门店。“花高租金把店开在核心地段,这是星巴克贴近消费者的方法,也是这家公司曾屡试不爽的快速占领中国市场的秘诀。”研究中国新零售的北京大学教授陶迅(JeffreyTowson)向《财经》记者表示。然而下滑的同店销售似乎说明,这些门店快速拉动消费的魔力正在退却。但星巴克表示,公司关注的是长期机遇和长远发展,并不只盯着销售额。“在中国,我们70%的增长来自新店。”星巴克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在业绩发布后的网络会议中向媒体和投资者表示。她同时说到,中国市场近三年的核心战略是加大投入扩张,用开新店的方式培育中国咖啡市场,与从未喝过咖啡的人分享咖啡体验。她同时表示,华东区的业务也尚处于理顺过程中。2017年,星巴克花费13亿收购华东合资企业后,其在中国大陆的所有门店转为直营店。中国市场的挑战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在出现打破星巴克一家独大的现状。咖啡新锐瑞幸用半年的时间开了600家店,这是星巴克入华19年在中国开店总数的近1/6。瑞幸咖啡重点发力外送业务,与星巴克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此外,瑞幸咖啡的单杯售价比星巴克便宜十元到几十元不等,陶迅认为,瑞幸的低价策略会给星巴克带来猛烈冲击。星巴克管理层在发布三季报时确认,为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变革,星巴克也将于年底在中国开展外送服务。此前,星巴克的线上业务一直局限于用数字化产品吸纳更多会员,促进实体店咖啡购买。“在中国,外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星巴克来说,外送服务将是对咖啡门店的有力补充。”王静瑛说。不过,星巴克和瑞幸等中国新兴咖啡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家老牌咖啡连锁依然看好咖啡馆在中国作为“第三空间”的角色。今年,星巴克选择把全球最大的门店开在了中国:2017年底,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烘焙工坊,借助阿里巴巴的AR技术将其打造为“智慧门店”,今年6月底在北京开设了全球第二大门店,混合售卖咖啡、茶和酒类饮品。星巴克还计划在2018年底前开200家带吧台的咖啡店,现场展示咖啡制作。中国依旧是星巴克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市场,星巴克的中国计划是一年开600家,到2022年再拓展100个城市,将中国门店数量翻番至6000家,五年内中国区营收增至2017年的三倍,运营利润增长超过两倍。舒尔茨多次表示,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规模会超过美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营销学教授、副院长陈歆磊向《财经》记者表示,与西方以咖啡为主要饮品的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喝咖啡也是对品牌和门店环境的追求,而星巴克依旧是品牌价值最高的咖啡公司之一,其门店不俗的格调和统一服务依然具有竞争力。在实体门店、外送业务以外,即饮咖啡也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力点。未来五年,星巴克将与康师傅合作,将即饮咖啡业务扩展至中国400个城市。咨询公司英敏特数据显示,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餐饮咖啡场所的渗透率为76%,依然稳坐市场领先地位。CEO凯文?强森(KevinJohnson)表示,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将继续保持星巴克的长期投入市场地位。“星巴克的中国之路又宽又长,盈利性和战略性将无可比拟。”王静瑛说。全球范围的挑战星巴克的客流增长数据能说明市场竞争正在加大。彭博社曾发布数据显示,经历了2015年第四季度的较快客流增长后,星巴克在中国和亚太、美国、欧非中东几大市场的客流增长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减缓,美国和欧非中东甚至时而落入负增长。美国是星巴克最成熟的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南美地区贡献了星巴克70%左右的营收额,但6月星巴克宣布将于2019年关闭美国市场150家,分析认为星巴克的美国市场已趋近饱和,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原因。从竞争态势上看,在美国本土,咖啡巨头JAB旗下PaneraBread、麦当劳等快餐咖啡,以及蓝瓶咖啡、PhilzCoffee等精品咖啡正在抢夺星巴克的顾客。从全球来看,星巴克将三季度业绩的增长归功于新顾客增加,且这些顾客的消费水平提升了。三季度星巴克增加190万活跃会员,增幅为14%,客单价增长3%。“我们的业绩至少在走上正轨,对这点我们感到欣慰。”星巴克COO罗滋?布鲁尔(RozBrewer)说。星巴克还表示,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将于第四季度完成融合。星巴克于今年5月宣布与雀巢建立咖啡联盟,希望借力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关系,将包装咖啡等产品销往更多国家和地区,并扩大这些产品的销售渠道。上半年星巴克曾一度陷入种族歧视风波;6月以来,董事会主席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辞去职务,紧接着CFO思考特?莫(ScottMaw)将退休等消息也给市场带来震动。星巴克年内股票跌约10%。
“从3C业务到B2B、B2C等,京东发展的核心还是用户体验。”在京东全球购天津保税仓中,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京东全球购总经理杨叶这样强调。7月26日,京东全球购发布了35项“安心购”举措,其中有对原有举措的升级,也有新增举措。举措具体分为品质管控和售后服务两个方面,按照实施环节包含售前6项品质管控举措、售中7项品质管控举措和售后服务22项举措。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经营管理部总经理王哲透露,35项举措对标行业整体情况,其中有12项举措是京东全球购独创,相比其他平台更为规范和严格。那具体来看,其中京东全球购在品质管控和售后服务两个环节又是如何操做的?售前:六道标准,入仓严检售前,京东全球购在遴选商品环节设立了六个标准,所有的商品需要经过国外政府机构认可、品牌官方授权、原产地直采、买手甄选、海关监管和入仓严检。在这六道门槛中有任何一环不合标准,商品都不能够上架销售。京东全球购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保税区津滨大道的保税仓,涵盖存储区、分拣区、收货区、发货区等,其中分拣区总面积1400平米,收货区面积630平米,亿欧现场观察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售前作业。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亿欧看到商品在通过海关后会进入待验货区,之后到达验货区。在验货部分,京东全球购和英国质量安全服务机ITS(IntertekTestingServices)合作,所有商品必须接受拆箱检验的入库检查,检验后会被划分为合格品或不良品两类,其中瑕疵品一律做退货或销毁处理。以兔子玩具为例,质检师拿到商品后会观察其外观是否存在瑕疵,内部是否含有硬物,同时会徒手揪玩具零件或凸起部位,以防因玩具零部件不牢固导致儿童玩耍时误吞咽的情况发生。在通过外观检查后,商品会被送到实验室检测是否含有不良化学成分。此外,每个品类的商品平均需要经过50多项的检验指标才能最终完成检查。对于新引入的供应商,京东全球购初期会查验每一批次商品。当和供应商建立起分级管理和信用互信后,则改为抽验。在不良品区域,亿欧看到有因包装破损、脏污而待退还给供应商的牛奶。工作人员表示,检验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验商品真伪,另一方面在于保证用户体验。在较长的国际物流链路中,商品的安全性和性能很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经过检测的商品随后进入存储区,仓库按照货物分为机油区、个护区等,拣货工作在这里完成。与此同时,商品入库后检测工作仍然没有停止。仓库日常检查由京东内部人员进行,第三方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检查,比如商品是否在日常储位上、仓库内摄像头是否正常作业、货物码放是否合规、消防环境是否正常等。这一环节,京东全球购和瑞士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进行合作。目前,京东全球购与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政府机构合作,与数百个如达能纽迪希亚、雀巢集团、美赞臣、Lotte等的国际一线品牌、行业巨头达成直接采购的协议。同时,京东全球购借助“买手团”提升商品入驻门槛;升级“原产地直采”模式,在日韩美法泰等地设立办事处,直接对接品牌方、工厂、大型商超和全球顶级供应商,从源头保证商品质量。最后,在出库时,拣货人员会根据手持终端中系统规划的最优路径到对应的储位前,拿到正确的商品,再交到生产区域,进行复核和打包。打包人员则会根据商品易损易碎程度选择填充气柱、气枕或气泡垫。售中:区块链溯源,第三方抽检在销售过程中,除了有自营保税仓、自建物流体系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背书之外,京东全球购还通过其他辅助措施来把控品质。京东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商品原材料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相当于为每件商品配备一张身份证。用户只要下单后扫码就可以看到商品全程的流通信息。工作人员告诉亿欧,截至目前,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已实现超过10亿件商品可追溯。同时,对于在售商品,京东全球购利用“溯源检查”进行质量二次把关。由鉴定专家、审核专家、专业买手、普通消费者、媒体等组成的溯源检查团,深入原料种植区、生产现场、仓储物流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品牌商按标准从源头把控商品品质。此外,在售商品将进行不定期抽检,由第三方机构人员充当“神秘买手”模拟真实消费者匿名下单,收货后送往检测机构,从下单起到送往检测机构全程公证。另一方面,京东也与天祥集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成立“安心购”质检联盟,由联盟成员单位对京东全球购商品进行第三方抽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售后:侵害用户,或罚百万在售后环节,王哲介绍道:京东全球购实施了13项名为售后无忧的保障举措和9项特色服务项目。前者主要针对售后中的普遍痛点和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包括设置专属客服团队、对侵害用户权益的商家罚款百万等;后者则是针对用纸尿裤过敏、安全座椅出故障等某类产品的售后服务举措。此外,京东全球购一并推出“神灯管家”、“闪电退款”等服务,并且配有由外部的多位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三方独立调查团协助消费者维权。很多时候,用户在平台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商品只有到了交付环节,用户才能够亲自检验货品质量。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有意识地在检验环节和信息透明上下功夫,并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放大。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京东公布京东全球购2018战略规划时便宣布了要用区块链全程溯源,保证用户体验。由此不难看出,杨叶口中的用户体验,对于京东全球购而言无疑是一切举措产生的根源。
沃尔玛入股京东的两年后,走过“棉婚”的双方交出了成绩单。沃尔玛在京东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130万;沃尔玛全球购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00%;以及,全国30个城市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且提供“1小时达”服务。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以“尽管合作两年,但双方仍旧处在蜜月期”来形容两者的“婚姻关系”。连续两年的销售量暴增,为互联网巨头京东的零售版图增添光彩无限,于线下零售巨头更是救其电商业务于水火之中。作为蝉联五年世界500强榜首的零售企业代表,沃尔玛的革新效果也在凸显,牵手电商巨头成为一种自救的方式,也是零售业的发展态势。两年“蜜月期”如今的甜蜜,是这场感情的基础沉淀,但京东与沃尔玛的“恋爱”阶段并非顺畅。2011年,因京东拒绝全盘收购1号店,给了沃尔玛拥抱的机会,从中国平安手中收购17.7%的股权,次年增持至51.3%,成为1号店的最大股东,这一举动也解读为沃尔玛要进军中国电商的前奏。的确,这正是沃尔玛想要释放给中国市场的信号,在当时线下实体连锁风华正茂之时,沃尔玛想要通过1号店的网购服务作为沃尔玛实体店服务的补充,如此看来,此举正是打通线上线下无界零售的鼻祖级玩家。然而,现实却过于骨感。收购后的融合问题日渐浮出水面,线上线下订单及库存无法打通、存在文化差异、甚至创始团队因分歧等因素,使得1号店自被收购后份额逐年下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中国B2C市场中,1号店的市场份额仅为1.3%。随着亏损加剧,1号店逐渐变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上的拖累。2016年6月,沃尔玛无奈放弃了在中国自己主导发展电商的策略,将1号店“过继”京东,京东也出让5%股权,换得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和大部分1号店的资产,以示合作诚意。半年后,沃尔玛对京东进行第二次增持,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持有12.1%的京东A类普通股,占京东A、B类总股本的10.1%,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前两位分别为,腾讯和刘强东。紧接着,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5千万美元,沃尔玛中国的实体门店将独家接入京东到家,并由达达负责全部订单的配送。升级“三通2.0”战略现在“联姻”的7年后,沃尔玛终于在中国尝到了电商红利。据沃尔玛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2月1日-4月30日)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33%,较上一财季有所反弹。在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总销售额增长6%,可比销售额增长4%,创下5年来的新高。透过逐年增长的销售额数据不难看出,王笑松用“蜜月期”形容当中的甜蜜,并不为过。京东与沃尔玛合作的背后,正是无界零售的践行。首先,入股后的沃尔玛将旗下山姆会员线下商店和ASDA搬上京东,又将线上京东产品搬入到沃尔玛的商超之中。对于京东而言,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数百家线下店,在供应链与采销体系上都有巨大优势;对于沃尔玛来说,背靠电商巨头,也让线上之路更轻易,同时,京东之家也能帮助其卖场获得年轻的客流。自2016年6月京东和沃尔玛宣布战略合作后,双方推出了库存、门店、用户互通的“三通”策略,近日正值两周年,双方又发布“三通2.0”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互通是提高京东配送效率和沃尔玛销量商品库存周转率的关键一措,举例来说,消费者在京东自营超市购买沃尔玛在售的相同商品,快递人员可以从距离下单顾客最近的沃尔玛门店取货。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用户体验提升部总经理祁婷补充,截至今年6月底,京东与全国29个城市180家沃尔玛门店实现部分商品的库存打通。未来,库存打通会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并试点推出1小时送达服务。而门店互通则主要体现在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上。目前,全国30个城市的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在今年6月份,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上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3.5倍。另外,沃尔玛中国大卖场电子商务部副总裁博骏贤(JordanBerke)透露,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已经在建十个项目云仓,均是100%服务于线上订单,弥补了当前沃尔玛在某些区域店铺密度的不足,有效提升沃尔玛和山姆店本身口碑之外对用户的覆盖能力。除了线上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京东与沃尔玛在线下业务的探索也积极尝试。2017年6月,沃尔玛在深圳罗田店推出了首家“沃尔玛京东之家”。截止到目前,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开设了4家合作门店,其中3家沃尔玛京东之家,1家沃尔玛京东专卖店。传统零售拥抱电商巨头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每年都在创造佳绩,但却无法掩盖实体连锁零售的焦虑。消费升级的到来,线上流量日趋昂贵,线下增速的乏力,互联网腾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纷纷切入线下。2016年11月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借助三江进驻宁波。去年2月,阿里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合作,将上海作为新零售的试验田。不久后,阿里还投资15亿元与新华联合伙投资新零售。同时,重点孵化新零售盒马鲜生,改造天猫小店并投资入股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线下连锁零售。与阿里的“野蛮”行为有所区别,缺乏零售基因的腾讯,则是以生态搭建的方式为主,以技术和流量注入为主,想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再看京东,在后电商的时代,它是以开放的心态赋能线下零售。在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携手线下门店总量将超过50万家。开设了7fresh生鲜超市和3C零售体验店,入股了永辉、沃尔玛、世纪联华等。京东还得到了谷歌5.5亿美元投资。在投资消息传出之后,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未来,腾讯、沃尔玛、谷歌等战略投资者将与京东一起形成‘无界零售’的生态联盟,把大量中国优质的品牌和商品带向全球市场。”视角再回到沃尔玛,同去年一样,京东与沃尔玛今年依旧继续造节,“8.8购物节”也是双方合作的一度演兵。连续五年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的沃尔玛,早已成为连锁零售巨头,但其依旧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应对颠覆,并且紧跟趋势迅速实现融合,沃尔玛一直在为适应中国市场而改变,但其所面对的困境,也正是所有连锁零售企业的谜团,这对于整个零售业还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7月17日,北京持续暴雨。早上10点,在打了2小时滴滴未果后,李尹(化名)坐上了闪送小哥的车。李尹家住通州,在朝阳区大望路上班。从早上8点,她就开始用两个手机在滴滴上同时打车,出租车、快车、拼车,挨个尝试了一遍,但APP界面显示的永远是让人绝望的等车排位。眼看就要迟到,一位停在路边、骑着电动车的闪送小哥给了她“灵感”,“第一次尝试运这种货物。”小哥打趣道。不到1公里的路程,他们足足花了十多分钟,最后李尹给了小哥20块钱“意思意思”。在这个叫车难的雨季,与李尹类似的奇葩打车故事特别多。7月16日,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打车“妙招”:给老婆打滴滴排号70,我直接打了一辆货拉拉让她上班。“机智如我”,该网友在文末加上捂脸哭的表情,之后网络上让货拉拉进军网约车的呼声不断。暴雨笼罩下的北京,关于打车的一幕幕荒诞剧在上演,其背后,是日趋严苛的监管新政下,网约车的艰难生存之路。在这场无人应答的民怨中,居于头部位置的滴滴自然成为口诛笔伐的靶子。处境尴尬:出行这活儿越来越难干“滴滴一下,无人应答”“快车不快”,成为近段时间乘客调侃的段子。事实上,叫车难的直接原因是7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根据《规定》,“在北京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京车京人平台证三证不全,都将被扣押车辆。”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将展开为期半年的“非法客运专项治理行动”,打击非法客运行为,机场、火车站重点点位检查24小时全覆盖。由于非京牌车辆在之前的排查中多已陆续清出,这次受影响最大的是非京籍司机和“双证”不全的网约车。“双证”一是指司机要有网约车驾驶证,二是指车辆需变更为营运车辆。一旦查到不合规的,会被责令停运、扣押车辆、处以罚款。北京市交委披露,仅7月1日半天,北京全市就检查了1800余辆车,查扣各类“黑车”54辆。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示的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因使用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每天被处罚的人数从此前的个位数上升至几十人。仅7月16日、7月17日两天就有将近100人被处罚,这两天也恰好是北京大范围受暴雨影响的时间。一边是司机离场导致的运力不足,一边是乘客的抱怨,“一夜回到五年前”的打车难处境伴随着北京的暴雨集中爆发。事实上,随着各地相继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政策旋风下,大批不合规的网约车正在被清理出局,严格的执法力度直接减少了司机出车量。不仅是滴滴,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用车等平台均受到运力上的强力冲击。尽管从体量上看,滴滴稳坐头号玩家宝座,但觊觎这块蛋糕的大有人在,仅今年上半年,网约车领域就加入了不少新玩家,开启新一轮烧钱大战。今年3月上线顺风车业务后,高德大力推广叫车业务,已经接入了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等主流出行服务商,可为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新能源车、专车等多种不同价位的出行选择;4月,携程宣布旗下携程专车获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俗称“网约车牌照”),该牌照全国通用。传统车企也正伺机加入这场狂欢。5月,有媒体报道称一汽、上汽集团(31.880,0.08,0.25%)内部正在尝试做网约车业务,已有数名网约车业内从业人士收到上汽的工作邀约。除了尝试搅局的新手,老玩家也毫不松懈。其中,易到用车今年4月在全国47城开启车主免佣金,首批24个城市47万名司机报名早已满额;嘀嗒发展也很凶猛,今年1月升级为嘀嗒出行,从专注顺路拼车升级为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通过高额补贴快速切入市场,如今也成为出租车司机的大平台。不断拓展边界的美团开始向滴滴开炮。今年3月,美团投入铁血部队强势进攻上海,在“补贴”策略下一度豪取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不过进攻节奏在政策阻挠后陷入停滞。现在回头看补贴停止后的美团,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去年登陆的南京,平台用户、车主数量均双双回落。尽管竞争对手火力不足,但在前有政府监管,后有各路追兵的战况下,老大哥的日子并不好过。感受到压力的滴滴并未选择正面对抗,一哄而上后的一地鸡毛,是价格战战术下,网约车遭遇的尴尬处境。与此前声势浩大的闯关局面形成反差的是,补贴战落幕后,美团打车几乎已经回到原点。据2018年上半年网约车报告,94.6%的用户选择滴滴,而美团则降至12.8%;同时,随着平台补贴力度的收缩,网约车司机对平台的选择上,也更加倾向滴滴出行,5月司机端常用滴滴出行平台占比达89.4%,而美团降至13.2%。依循历史路径来看,网约车平台是靠着烧钱补贴做大的,此后“免费出奇效”的打法也被视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不过,美团上海一役说明,风向在改变,在互联网步入下半场的背景下,C端用户带来的流量红利几乎告尽。破局之路:押宝汽车后市场在网约车业务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下一个护城河在哪儿?出行霸主滴滴选择押宝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事实上,滴滴早已在网约车之外给自己铺好了多条路。此前滴滴已搭建“洪流联盟”,通过与零部件、整车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通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包括进入汽车制造领域联合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加大自动驾驶研发力度推动智能出行等。更重要的是,滴滴看上汽车服务这块万亿级的大蛋糕。4月16日,滴滴宣布成立成立汽车服务平台,整合了原汽车后市场、运力中心、海浪(租车业务)和优步等多个部门人员,业务包括加油、维保、汽车开放平台和分时租赁等汽车服务与运营。这被看作是滴滴在出行以外第二大具有想象空间的业务。据Analysys易观分析预测,2017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0600亿元(不包含汽车金融),同比增长约21.4%,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1.2万亿元。京东、阿里巴巴等巨头已经通过各种形式在汽车后市场进行了业务布局。滴滴对车服业务也寄予了厚望。此前滴滴曾透露,旗下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目前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合作伙伴和渠道商,年化GMV超过370亿元,准备在2018年年底完成900亿元年化交易额目标。滴滴、腾讯合计持股25.5%的汽车交易服务平台灿谷赴美提交IPO申请书。根据招股书,其盈利从2016年的1.34亿元增加161.5%至2017年的3.49亿元。以此来看,滴滴汽车服务平台也具有极大发展空间。布局车服业务也是滴滴试图借助平台优势在打造交易闭环,与滴滴此前与汽车厂商合作把第三方租赁公司接入滴滴共享汽车平台,以实现资源互通,是同样的布局考虑。一方面,通过车服业务将平台司机顺势导流到保养、加油等线下服务,给司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还能增加用户粘性;另一方面,线下的服务用户也可导流到线上平台。概括来讲就是,围绕车主和汽车深耕服务,纵向延伸。当然所有这都些线上线下交易都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增长点。滴滴出行汽车出行服务平台总经理陈熙曾表示,以汽车租赁、分时租赁以及后市场为基础的汽车服务平台,将成为一个很好的纽带和催化剂,帮助“洪流联盟”顺利落地。早在三四年前,汽车后市场领域就曾迎来一波资本追捧热潮,不过好景不长,包括博湃养车、车蚂蚁、云洗车等一批新入局者相继倒闭。由于线下运营成本较高,汽车后市场服务需要经历漫长的培育期。滴滴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探索出一条破局之路并不容易。滴滴有意将车服业务与滴滴原有品牌作出区隔,目前推出的小桔加油、小桔养车,均以“小桔”命名。据《财经》报道,刚刚成立三个月的滴滴车服业务将被分拆独立,准备以约3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融资10亿-15亿美元,软银是意向投资者之一,但最终方案尚未完全敲定。滴滴对此不予置评。有分析称,拆分车服业务一方面是为了未来独立融资,另一方面可为滴滴接下来的上市收获更高的估值,因为尚在起步阶段的车服业务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剥离亏损业务也能美化滴滴的财报。目前滴滴尚未公布上市具体时间节点,据三名业内人士称,滴滴可能不会选择今年上市,大概率是明年下半年,现在市场变数非常大,不排除有其他变化。放缓上市节奏也意味着滴滴目前的融资需求并不紧迫。就在7月17日,滴滴宣布获得BookingHoldings5亿美元战略投资,这笔钱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亏损业务带来的资金压力,借此滴滴也将其出行版图扩展至酒店+旅行领域。BookingHoldings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旗下APP将提供滴滴叫车服务接口,而滴滴的乘客也将可以直接通过滴滴APP上的入口,预定Booking或Agoda平台上的服务。借助BookingHoldings在海外市场的优势,滴滴将更容易布局海外业务。在主营业务尚未整体盈利的情况下,滴滴也在试图实现从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到汽车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的定位转变。无论是稳固出行业务生态、扩张海外市场,还是在汽车产业链寻求新的突破点,都是滴滴在为即将到来的上市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前天,老板电器宣布与金帝电器达成战略合作,老板电器将以51%的持股比例战略控股金帝电器,布局集成厨房市场,此消息在厨电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抛开二者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等细节不谈,这也印证了在这风起云涌的家居行业,企业正从单打独斗、对立竞争一步步走向抱团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融合局面。在以“大行业,小企业”著称的家居行业,企业之间互助合作共谋发展的现象早已有之,除了上面同为厨电企业的老板和金帝的“同族联姻”,还有很多不同细分领域企业之间的异族“跨界恋”,用跨界合作为自己和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站在年中的时间节点,我们按照时间线来简单回顾一下,2018年来家居行业出现的几起比较典型的“跨界恋”。互联网巨头和家居卖场——阿里和居然2月11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携手多家机构向家居流通企业龙头居然之家战略投资130亿元,其中阿里出资54.53亿元,持有居然之家15%的股份。如此豪气的大手笔成了2018开年来家居行业最引人注目的一笔投融资,两位重量级选手的结盟也给家居行业带来一些明显的改变。家居卖场和技术型企业——红星美凯龙和三维家3月27日,互联网云设计平台三维家完成了由红星美凯龙领投的3亿元B轮融资,二者此前曾达成过战略合作,此次融资也再次证实了红星美凯龙和三维家的深度结盟。在之后的7月9日,两家企业再度联手,在广州举办了“创新纪”2018第五届三维家创新技术发布会暨红星美凯龙设计云平台启动仪式,并在现场发放2亿元建模补贴费用,旨在建立起家居行业的共享产品模型库,实现资源整合最大化,为整装之路打开资源整合新格局。家装企业和家居零售电商——橙家和网易严选5月初,橙家与网易严选合作的“严选HOME体验区”在宁波落地,同时推出联名软装产品套餐,试水家居新业态。橙家是由碧桂园孵化的互联网家装品牌,经过两年发展,其目标从装修公司慢慢渗透到了居家生活领域。在近来大火的新零售背景下,二者的合作也被看作其线下场景的新尝试。家居企业和家装公司——行业四大巨头5月31日,艾佳生活、东易日盛、爱空间、尚品宅配四大巨头联手成立了中国大家居新时代联盟。据了解,此次联盟将通过成员之间资讯共享、联合采购、融资互助、联合营销等合作形式,达到规范家装市场和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企业共赢的目的。互联网巨头和家居企业——京东和曲美6月16日,京东与曲美家居联手打造的京东曲美-时尚生活体验馆在北京落地。一方面,京东利用自身电商优势,通过供应链整合和数字化技术为曲美线下赋能,另一方面曲美作为首个京东在家居行业布局的无界零售样板店,促使了京东无界零售理念在家居行业落地。二者实现互利合作的同时优化了消费者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购买体验。企业合作形式多样,“各怀鬼胎”,互利共赢以上只是2018年来家居行业比较典型的几对“跨界恋”代表,实际上这半年来家居业大大小小的合作还有很多。在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格局下,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时代已慢慢远去,在行业边界逐渐模糊、渠道全面融合的新时代,适当寻求优质的合作资源不失为一种双赢策略。企业合作的形式多样,投资、并购、控股、战略合作等,主要目的在于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各取所需,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事实上,企业之间能够建立合作的基础也正是在于彼此之间有利可图。以阿里对居然之家的战略投资为例,根据协议,阿里巴巴将协助居然之家卖场的全面数字化升级,基于双方会员系统打通和商品数字化,实现消费者选建材、买家具的场景重构和体验升级。同时双方将共同打造云装修平台,从装修设计、材料购买和施工管理全链路重构家装行业模式。据《财经》杂志消息,居然之家常务副总裁任成曾向记者透露居然之家计划于2020年底之前完成IPO,阿里领投的这笔巨额融资能够加速居然之家的IPO进程,这是居然之家的直接诉求。《财经》记者认为,对于居然之家来说,选择阿里并非单纯出于资本方面的考量,更多的是可以借助互联网巨头的技术资源实现卖场的数字化改造,从而减缓互联网上各种新兴力量对传统零售市场的冲击。对于阿里来说显然也在打着自己的“金算盘”,在帮助居然之家实现卖场数字化的同时,阿里能够从居然之家庞大的门店资源中获益,为自己的新零售大战布局。相比布局较为全面、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来说,家居卖场几乎还没有互联网的涉足,如此情况下,先于对手抢占时机则成了阿里的首要诉求,居然之家作为家居流通行业的龙头,对于阿里来说也是优质的赋能对象。正是基于存在互相匹配的利益诉求点,二者达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家居行业类似的合作案例还有很多,在未来,企业之间强强联手、共谋发展或将成为促进产业进化的新方向。
滴滴出行与大陆集团签署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在智能互联和出行服务领域的优势,在智能网联车和定制新能源车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基于大陆集团在车联网领域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丰富的设计和工程研发经验,以及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实践经验,双方将通过多种形式在智能网联车和定制新能源车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大陆集团将为滴滴新一代共享出行汽车提供智能互联车机产品。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表示:“新能源、共享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和出行共同的发展方向,用于共享出行的汽车将成为消费者体验产品的新场景。滴滴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积累,以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大陆集团一起推动技术的进步,引领从车的硬件、系统,再到应用服务的创新。”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表示:“我们和滴滴的合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球用户的出行体验。大陆集团致力于为未来智能和可持续出行提供先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滴滴在智能出行平台运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动智能出行技术与领先移动出行平台的深度融合,促进未来智能出行的可持续发展。”此前,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洪流联盟”,搭建开放、赋能的合作平台,围绕共享出行构建汽车设计、资产运营和售后服务的整体方案。滴滴已陆续与一汽、广汽、北汽等汽车制造厂商展开合作。
7月9日上午九点,在香港交易所,小米如期而至。雷军携一众创始人兼高管在众多媒体面前亮相,参与敲钟仪式。上市首日,小米集团开盘跌破2.35%,报价16.6港元,跌破了17港元的发行价。其实,在上周五就有媒体报道小米在散户暗盘交易中报16.38港元,跌幅3.65%。“小米现象”有意思的是,就在小米上市前一天晚上,号称永远不上市的华为公司,其终端CEO余承东意有所指的在朋友圈表示,“很多企业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夜暴富,作为成功与伟大的标志。企业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小米作为互联网营销模式和粉丝经济的“鼻祖”,模式始于魅族,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魅族陷入困境,逐渐失声之际。小米上市感谢标语,飘红北上广深、香港、杭州、南京等九大城市。同时,小米作为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们的“老师”,“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一名华为终端的员工曾经告诉记者,华为在欧洲市场的主要劲敌就是小米公司,打败小米意味着华为可以专心和三星、苹果抗衡了。尽管华为在欧洲市场的起势很迅猛,小米仍然是国内手机厂商中可以威胁到华为根基的唯一对手。根据IDC数据显示,这两年智能手机市场出现的“零增长”,4G建设达到顶峰,5G新概念尚有时日。在这个阶段性的市场空白时期,智能手机市场存量用户饱和,而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殆尽,也给未来手机市场格局带来一丝不确定性的因素。对于华为、OPPO、vivo这样的处于手机行业“头部”的企业来说,提高自身品牌的溢价能力,在今年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本身IP就自带流量属性。这一次IPO几乎吸引了科技互联网、通信行业的半壁江山,吸晴功力不能小视。特别是,6月14日,证监会针对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申请文件相关的反馈意见的公布。以及小米暂缓CDR进程,率先在香港上市,更让小米上市的舆论甚嚣尘上。一位券商对蓝鲸TMT记者表示,小米暂缓CDR进程以及上市首日破发,根源在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小米的认知问题,二级市场认为小米能否支撑起如此大的估值存疑。未来的盈利空间以及未来市场的增长空间局限性是小米需要后续思考的关键问题。对于暂缓CDR进程对于小米的影响,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表示,在全球行业走势低迷的大环境下,大家对小米的“新物种”概念以及盈利能力、盈利预期信心不足。拥有小米手机,或者享受小米互联网服务的用户群80%在国内大陆地区。换句话说,真正了解小米公司以及小米公司的大本营在于大陆,而CDR却搁浅了。同时,香港大众、资本对于小米“新物种”以及“铁人三项”概念的不了解,对于小米吸纳资金的能力有影响。无法回复的问题其实,对于小米IPO的定性,以及最完整剖析都在证监会84问中,全方位的体现了出来。在证监会当天公布意见当天,就有证券公司员工对记者表示,这些问题对于小米过于尖锐、非常棘手,不好回答。一次不过会,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回答的问题符合CDR规定。记者重新翻看对于小米CDR,84个问题的反馈意见,首先,在信息披露方面。第39条,小米招股书使用的带有广告色彩、浮夸性、恭维性的语言和表述,使用客观、平实语言进行描述。第40条,发行人招股说明书大量引用艾瑞咨询的资料和数据,请保荐机构和律师核查相关报告是否为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定制,是否为付费报告,是否为公开报告,请就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发表意见。就对小米招股书的客观性、以及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第81条,要求小米公司结合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实质、收入占比、利润来源等,说明公司现阶段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准确。根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公司自称是一家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然而,智能手机在2015至2017近三年销售收入占居业务营收比例的80.4%、71.26%、70.28%。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收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6%、8.6%。且主要来源于广告推广和移动游戏业务。CDR暂缓后,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一直向媒体表示,外界不要过度纠结于小米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小米是互联网“新物种”。强调小米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小米既能做电商,又能做硬件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是唯一一家具备全方位的公司。外界为什么过度于纠结小米的行业属性?重要原因在于小米到底属于互联网公司还是手机硬件公司,对于小米的估值、市盈率有直接影响。用一位阿里巴巴员工通俗的话来讲,小米如果说自己是硬件公司估值也就100个亿,如果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估值很可能就达到500个亿。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相比较于硬件产品,小米的互联网产品和BTAJ相比确实不够好。小米巨大的用户入口没有产生足够的引流,相关流量变现也不可观。也就是说,小米互联网业务跟其他社交、电商、游戏企业没有可比性,小米无非是抓住了消费级物联网的风口。小米的物联网也仅仅是在一定范围的内实现了物与物的连接。“小米是一家物联网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在大家都对其互联网属性不认可的时候,物联网能够讲更多的故事。”所以,小米公司互联网公司属性定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在驱动。作为小米物联网的基石,“生态链”。目前,小米已经累积投资超过210家生态链企业,其中超过90家公司专注于发展和生产智能硬件产品。第16条,进一步说明中(4)发行人与生态链企业之间是否共同研发产品,说明研发支持、合作义务的财务核算方式、原则,相关技术成果的归属,技术人员的独立性,是否存在潜在纠纷;(5)发行人与生态链企业利润分成的具体确定方法,如果产品滞销未产生利润的风险承担,生态链企业自有品牌产品是否仍需遵循有关成本价销售的要求,生态链企业自有品牌产品对发行人贴牌产品是否存在替代风险,发行人如何防控相关风险;证监会从其专利成果归属、风险纠纷以及成本销售定价相关风险提出问询。生态链是小米除了手机之外的重量级押注,小米招股书披露。募集的资金30%用于扩大加强IoT,40%全球吧扩展,30%研发核心自主产品。抛开小米生态链的研发自主性和可持续盈利性。其生态链的“封闭”性,在面对友商OPPO、vivo、TCL们“开放”的IoT生态联盟平台,海尔和Homekit、百度、阿里、京东、360等合作的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故事的出发点就不太一样。因为小米的生态链均是基于投资过的企业之中,建立起来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把每项产品全部做的一样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可能全部使用小米生态链旗下的产品。同时,互联网本身是“开放性”的,小米的属性客观限制了物联网概念的延伸。此外,上市前小米供应链毅嘉电子的严重污染,不能不说是小米IPO前夕不可回避的一个事情。第9条,MIUI操作系统的专利授权使用费,能否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第36条,研发费用近三年占营业收入比例2.26%、3.07%、2.75%的是否存在资本化的问询。第53条。新零售概念中的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是否为炒作,缺少支付环节,或者受制于其他支付工具无法实现闭环的问询。第82条,对小米互联网业务未来持续增长能力的问询。都将小米的现在和将来进行了逐一“解构”,众所周知,小米的专利,于其海外业务扩张而言,是一枚“定时炸弹”。在任何官方资料、文件均没有显示,小米2014年与爱立信的专利纠纷得到彻底解决。根据小米招股书披露,小米如果在未来的收入多样性的探索中,达不到预期效果。未来收入仍然会对智能手机业务产生重大依赖。其中中低端机型(1299元以下),即红米系列2015至2017年销量占比分别为76.3%、75.8%、80.8%。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印度市场高占有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行“超低的价格策略”。过度依赖于低端机型对品牌和企业成长空间,均有非常大的伤害。而雷军声称的“5%硬件利润率”,在31(2)条中,也得到质疑,“说明综合净利率的计算口径,如何监督5%综合净利率水平,机制是否有效。”在人员构成方面,小米销售服务+管理平台+其他占比高达53.66%,手机部门仅占比8.9%。明显和手机营收占比的重要程度不匹配。在“新零售”线上+线下的概念中,不同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闭环体验,小米新零售仍旧在支付环节深度依赖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正如,国金证券研究所的唐川所述,“二级市场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二级市场有自己规则和价值观,不会屈从于来自一级市场的估值压力。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说,上市是一个套现离场的终点站。对于有抱负的企业来说,上市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证监会84问扎破了小米虚幻的假象。小米饱受诟病的”性价比“,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称号能走多远。取决于未来小米,业务的支撑点有多少。IPO对于小米是终点还是开始,取决于小米在未来企业发展中,拥有怎么样的“价值观”。这是考验的开始,不是胜利的终点。
CEO亚历山大·邦帕德(AlexandreBompard)向公司股东表示,该公司最近与谷歌和腾讯达成的新联盟表明,家乐福的电子商务战略取得显著进展。邦帕德去年7月出任家乐福CEO,他说,面对亚马逊和其他在线竞争对手的挑战,推动家乐福向电子商务领域扩张“绝对”是公司的头等要事。邦帕德说在家乐福年度股东大会上称:“6个月前,我们还是孤立无援,所有的零售联盟都没有我们的参与。但如今,我们与腾讯和谷歌结成了联盟。”作为欧洲最大的零售商,家乐福今年1月曾宣布,计划裁员和削减成本,但增加电子商务投资,并将在中国市场寻求合作,以推动营收和利润增长。此外,家乐福还计划开发数字购物产品,与国内对手竞争。作为这些计划的一部分,家乐福今年5月20日宣布,与腾讯合作的首家智慧门店“LeMarche”在上海开业,这是家乐福全球首家落地的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业态,也是最新落地的一家微信支付智慧零售旗舰店。本周一,家乐福宣布与谷歌组建合资公司,成为在法国第一家与谷歌合作的零售商。从2019年开始,家乐福将通过谷歌的产品和服务来销售商品,包括GoogleHome智能音箱和GoogleAssistant语音助手等。电子商务市场,家乐福处于落后地位。邦帕德之前已宣布,到2022年将在电子商务领域投资28亿欧元(约合32亿美元),,此次与谷歌合作正符合家乐福的这一投资计划。在此之前,家乐福本土竞争对手Monoprix今年3月曾宣布,将通过亚马逊的PrimeNow服务向巴黎消费者销售产品。
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针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中绿色包装和绿色消费的内容,饿了么百度集团通过自身平台,一方面上线“无需餐具”备注功能,引导、提升平台商户和用户对一次性餐具的减量化意识;另一方面从包装体积角度切入,禁止过度包装,提升单个包装的利用率以及用餐后整体体量,减少后端处理压力等方式方法来减少外卖领域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积极开展绿色消费。据悉,饿了么百度集团曾携手国内外环保材料研发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同研究生物基、可降解、可堆肥的新材料在外卖包装中的可行性。并于2017年9月22日起,在全平台上线“无需餐具”备注功能,推行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用户和商户的支持。截至2018年3月,已有超过7000家商户签署了“无需餐具”承诺书,承诺不向备注“无需餐具”的用户配备餐具,无需餐具订单量累计约达1600万单,参与用户数累计超过200万人次。2017年12月起,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饿了么百度集团作为起草小组组长单位,联合美团外卖、上海本地知名大型纸包装生产企业及上海食品接触材料协会等,共同开展《网络餐饮服务外卖用纸餐具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目前制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于4月中下旬正式公布。同时,饿了么百度集团携手智能回收厂商陶朗集团,搭建外卖垃圾智能回收系统,提升外卖垃圾塑料餐盒的回收价值。饿了么方面还表示,今年5月,与天猫、淘宝、菜鸟、闲鱼、零售通、盒马等共同启动“绿色物流2020计划”,饿了么将与阿里巴巴平台协同合作,承诺推广绿色环保外卖联盟,带头在外卖生态系统里面开启前后端绿色行动。其实,除了以上案例,早在2011年,饿了么就在平台上推行“1元换环保餐盒”的活动,成功淘汰平台上大部分外卖餐厅的泡沫餐盒。以下为饿了么其他的具体实施案例:案例1:助力环保餐盒,让外卖轻装上阵–首个外卖包装团体正式执行全国首创外卖包装团体标准于6月开始落地执行(试点:上海普陀,长宁,浦东),以纸基替代石油基材料应用的解决方案将有效减少现有外卖包装垃圾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减少75%的塑料使用率。执行过渡期,饿了么将通过规则中心建立公布供应商名录,采购下单过渡期合格纸碗产品(共计100万套),通过平台投放物料举措鼓励商户替换现有包装并测试收集市场反馈,目前覆盖300+商户,普陀区覆盖率为30%。团标的发布及执行因其政府主导背书的特殊性,将成为平台2018年在上海地区的环保策略的制定及推动的重要后盾。饿了么作为团标主要起草单位和承诺执行单位,在团标正式执行之后,将贯彻落实《管理规范》,履行落实好团标的工作。案例3:环保示范区内试点投放可降解送餐袋早在去年,饿了么就开始了可降解新材料技术在外卖包装应用领域的探索。从去年12月开始,饿了么陆续在上海普陀区的环保示范区内展开了100%生物可降解送餐袋及餐盒的试点投放,期间共投放10万个环保送餐袋,近300个商家参与。经过在示范区内第一轮的试点测试和市场反馈收集,商家和用户对于环保外卖包装普遍反应积极,饿了么将基于现有市场信息,进一步提升优化现有的环保外卖包装。案例4:探索后端外卖塑料垃圾的闭环链路为了深化对于外卖产业后端垃圾的回收链路的理解,饿了么联合后端回收产业伙伴,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优势,在今年3月,开展了首个针对外卖塑料垃圾的闭环链路探索计划。在为期两个月的项目中,饿了么布点多个专用回收站点,设计并主导了针对外卖塑料餐盒的回收、处置、再利用等多个环节,经过多轮的回收和测试,成功找到了一条具有经济效益的外卖塑料餐盒的回收闭环链路。于该次探索的发现,饿了么下一步将在前端产品端推出“蓝色星球商户”入口,制定高于外卖行业标准的《蓝色星球商户标准》,评估并选择合标的环保商户进驻,利用平台优势给予这些商家流量支持。联合饿了么绿色供应链,进一步推动外卖生态系统的减塑化和闭环。
小米正式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了。这份招股说明书曝光了小米国际业务的数据——2018年1到3月其他国家和地区收入124亿元,占收入比例36.24%。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该数字有不断增长的势头。实际上在2016年,小米其他国家和地区业务收入仅为91亿元,占当年营收比仅13.38%;到2017年,该类别的收入已经高达320.81亿元,占总收入的27.99%。现在,小米其他国家和地区收入已经超过其收入的三分之一。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走出去”一直是不少中国品牌的愿望。小米的全球化或许会成为中国品牌、中国企业出海以及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国际品牌的一个不错的思路。找增长潜力最大的蛋糕“性价比”是大家对小米在刚创立时的初见印象。这种“性价比”的道路在那些与5、6年前的中国消费市场较为相似的新兴市场地区尤其有效。其中,小米印度的成绩单最为亮眼。据小米集团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印度科技的总资产为58.705亿元,净资产为6.359亿元;2017年度,小米印度科技的营业收入为204.8234亿元,净利润为5.414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107年度,小米国际业务的收入月320.81亿元,与小米印度科技的营收一对比,小米印度对小米国际业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此外,根据IDC统计,小米手机2018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领域的市场份额为30.39%,排名印度市场第一。而通过在新兴市场持续发力并在当地占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也让小米能更放心去投入在该市场上。实际上,小米从2014年开始发力海外业务,目前海外业务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于当地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直接在当地进行销售。第二种,在西欧、东欧等其他海外地区采取直接出口产品的模式。印度市场采取的就是第一种模式。在成熟的欧美市场,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足够高。有数据表示,在2017年度,中国境内手机渗透率为64.5%,其他国家及地区渗透率为83.1%,而新兴市场的渗透率仅为37.7%。重资本投入去夺占一个增长潜力更大的新兴市场,成为小米国际的基本策略。从招股书和数据上看,小米的确是如此去布局的。招股书上,小米方面表示,目前小米海外业务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主要为印度、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目前,小米在下列15个国家及地区位列智能手机品牌前五名:印度、细甸、乌克兰、中国、埃及、希腊、以色列、卡塔塔尔、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波兰、保加利亚、捷克及哈萨克斯坦斯坦。而上述的市场均是以出口新兴市场(特别是出口电商新兴市场)为主。效率就是优势当然,瞄上新兴市场的并不只有小米。事实上,包括苹果、三星在内的国际手机品牌都对新兴市场虎视眈眈。那小米如何在新兴市场走出一条道路呢?在此前,雷军曾对外宣布经过小米董事会讨论通过的决议——“小米承诺,公司在小米手机硬件成本上的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而毫无疑问,在新兴市场中,小米的“性价比”成为一个关键。在去年年末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以印度市场为例阐述小米国际化的打法。在他看来,电商和效率对小米迅速打开局面有很大帮助。“小米在印度推动了整个印度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小米手机是互联网手机,如果没有电商的效率的话,是不可能同时实现高品质产品和诚实厚道价格两个方面的。”雷军认为,正是电商的魅力,让传统厂商卖两千块的手机能卖到一千块以内,这是技术推动了人们生活的变化。此外,雷军也肯定了电商对小米国际化扩展的助力。他指出,小米进入印度的时候,依靠Flipcard、Amazon和小米网三个电商平台来开展业务,迅速的在印度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其实,无论是大品牌出海,还是中国企业通过电商渠道走出海外,“性价比”仍然是其跟国际品牌抗衡的关键。深耕跨境电商行业十年的跨境电商大卖家、千岸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何定也曾表示,通过电商渠道出海的品牌企业,如Anker这样的品牌在近两年也在重点布局音频产品,比如耳机和音箱,那它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是BOSS、JBL、索尼这些国际著名音频品牌,这个时候它就必须要以一半的价格去对抗同样配置的这些国际大品牌。当然,在利用渠道来增强效率的同时,小米也不断把基于MIUI的互联网变现方式拓展到海外市场,借此来增加利润来源减轻成本压力。小米集团招股书显示,小米已经开始培育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及全球其他地区的互联网服务变现能力。例如,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及俄罗斯,按月活跃用户计,2018年3月,小米音乐APP、小米浏览器APP及小米视频APP分别在小米手机的音乐类目、浏览器类目及视频类目中排名第一、第二及第二。雷军也认为,以印度为样板,该经验可以复制到印尼市场。据雷军透露,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小米在印度和印尼投资了近十家互联网公司。在2017年2月10日,小米也宣布,小米手机已经实现在印尼本土生产,代工厂的年产量约为100万台,从2017年起小米在印尼销售的手机将实现100%本土化。纵观小米全球化的布局可以看出,在提速国际化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小米主要采用的是“2新1重”的思路:第一,得寻找增长潜力足够大的新兴市场进行投入;第二,通过“互联网手机”这种新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让产品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来吸引当地用户;第三,当市场有极大潜力且适合本土化生产时,持续投入资本进行本土化生产。而没准,对于中国品牌出海以及跨境电商建立全球品牌而言,这会是极佳的思路之一。更重视线下的高端市场战略但是,在新兴市场的迅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小米完全忽略了发达国家市场。跟新兴市场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零售业基础更完善。在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因为线下零售的发展水平并没欧洲的好,因此通过电商购物,消费者更能容易买到在线下买不到的产品。但在欧美市场,电商仅为购买渠道之一,卖家若想要给予消费者好的体验,线下的布局思维是不能缺的。这也是小米在欧美市场布局的逻辑之一。实际上,小米在进入西欧各个国家市场的时候均采取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打法。在2017年11月,小米公司宣布正式进入西班牙,这是小米首次打入西欧市场。在线上,小米西班牙业务将通过与IngramMicro和阿里旗下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合作,进行产品营销、配送和其他支持服务。除了在小米自己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外,全球速卖通还将首次设立官方商店正式售卖小米的产品。亚马逊、家乐福、MediaMarkt和PhoneHouse等商户还为小米多种产品提供线上或线下的购买渠道。另外,在宣布进入西班牙市场当天,小米也宣布,两家小米授权店也分别在西班牙马德里Xanadú和LaVaguada购物中心内同时开业。在今年5月22日,小米在巴黎举行发布会,宣布进入法国市场,其位于巴黎的法国首个小米授权店和法国小米官方网上商城当日同步开业。其中,小米的授权店铺位于巴黎市第一区的Sbastopol大道。在今年5月25日,小米正式进入意大利市场,同时,小米在意大利的第一家授权店正式开业。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表示,小米在意大利的第一家店开在了国际时尚之都米兰的著名购物中心IICentro内。这是意大利最大、欧洲第二大购物中心。在进入上述三个市场的同时,小米均开业了其授权店铺,这明显突显了小米在西欧市场对线下的关注程度。主管全球化战略的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表示,小米还计划在英国、德国、和荷兰建小米店。与此同时,小米也正通过合作伙伴走到欧美市场的线下。在今年5月,小米官方宣布和李嘉诚旗下企业长江和记实业集团成立全球策略联盟。据称,李嘉诚的长江和记集团将会在旗下17700家门店销售小米设备,并且将会把小米手机带向奥地利、丹麦、香港、爱尔兰、意大利、瑞典和英国的店铺出售。在西欧这种发达国家集聚的市场中,品牌和体验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心之一。因此,在进入这些市场的时候,小米采取的是“线上+线下”联动去增强品牌效应的模式。唯有前期通过投入搭建品牌效应,才能持久发了高端市场。而从西班牙的成绩上看,这种更关注品牌效应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是值得尝试的。据Canalys的市场报告显示,一季度小米手机西班牙市场份额已达14.1%,超越了苹果iPhone,进入前三。规避风险然而,在全球扩展过程中,企业不能仅关注增长和影响力,还得关注风险。小米招股书上,小米方面明确指出,小米的国际化扩张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并且可能使得小米面临多种风险,例如市场竞争风险、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分销物流风险、海外法律法规的风险等。小米方面指出,在国际扩张过程中,遵守新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进出口、反腐败、税收、外汇管制、数据隐私、环境、劳动及反竞争)会导致在外国司法权区开展业务的成本增加。尽管小米已执行政策及程序以遵守法律法规,但是雇员、承包商或代理有可能违法相关法律法规。在特定情况下,遵守一国的法律法规可能违反另一国的法律法规。违反这些法律法规可能对小米的品牌、国际增长及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当然,各个市场的法律法规并不只是小米这样庞大的品牌企业在愁,对于各个想通过互联网途径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都需对各国政策进行风控管理才能把事业做的更加持久。随着海外对电商及跨境电商的理解更加深入,各国对互联网企业进入本土或跨境电商的政策法规也越趋完善。包括欧洲的VAT(增值税)政策、澳大利亚GST(澳大利亚商品及服务税)等政策的完善以及对电商上销售的产品的知识产权关注加深,企业要钻空子去避开这些“槛”是不可能的。作为企业家,全球化路上更需要的是去预防和规避这些风险,像小米一样谨慎地去布局。
2018年6月7日,“逆袭2018之智慧供应链高峰论坛”在广州如期举办。IBM中国开发中心创新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总监、高级架构师陈剑出席本次论坛,并就《当区块链撞上供应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供应链应该是集成的供应链,应该是可视的供应链、透明的供应链,应该是认知的供应链。IBM中国开发中心创新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总监、高级架构师陈剑同时,陈剑在大会上提出,区块链称作为新一代的B2B协作工具,不管是供应链还是市场的构建,它的信息共享、交易的完成,都是通过协作来完成的。区块链被称为信任的机器,大家在一个生态里面协作,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以下是演讲实录:陈剑: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给大家分享一下区块链这一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一些运用,我会介绍IBM的相关观点,包括我们在全球的一些案例。前面几位嘉宾的分享很精彩,介绍了IBM对供应链的理解、相关的解决方案,还有刚才陈教授非常激情洋溢的讲话,高屋建瓴地给大家分享了他对供应链发展的观察和间接,特别是最后的总结,领导者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供应链创新的问题。我点几个关键词,刚才讲到供应链应该是集成的供应链,应该是可视的供应链、透明的供应链,应该是认知的供应链。陈教授的分享里面反复提到一个关键字,就是连接,其实连接的目的是打造生态。这是一个全连接的时代,不管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连接,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区块链这个词是最近三年左右才进入主流话语体系的,虽然它是2008年从比特币的出现开始发展起来的,但是真正进入主流话语领域,变成街谈巷议、大家都在谈区块链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今天我的分享关注区块链跟供应链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虽然今天区块链对供应链的改进或者说未来可能带来变革,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但是我希望给大家分享一下IBM看到的趋势,特别是后续,包括IBM怎样来帮助大家实现供应链业务的提升和变革。首先我会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区块链的简单概念,然后我会分享一下基于区块链技术,我们在哪些供应链的场景里面能够把它利用起来,最后是IBM的观点,包括我们在全球已经落地的一些案例。首先,这幅图总结了区块链最重要的一些概念和特征。很多人在问区块链究竟拿来干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业界著名的区块链专家白硕对此有个非常好的总结,那就是区块链解决的是“记账+认账”的问题,四个字言简意赅。我后面会展开做进一步解释。左边这个图是B2B的现状,现在的供应链,现在一些B2B场景中跨企业的交易、大家协作的场景,很多都是点对点的,每家都建设和拥有自己的系统,都有自己的账本,这是现状。区块链出现以后,我们希望在一个产业链或者生态里面,大家做交易的时候,一起来共同记账,把需要共享的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同一个账本上面反映出来,还要做到真实可信。刚才讲到透明性和可视化,它的前提是有数据。数据如果是割裂的,就像现在点对点同步的方式来做,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一是连接、同步的成本非常高,二是互相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比较难达成的,特别像类似金融的场景里面,对账的成本非常高,就是说今天你记的账对还是我记的账对?今天一单货,通过物流发出来了,最后没有收到,究竟是发货方的问题还是物流的问题,还是收货方的问题,还是中间有人为的问题,甚至欺诈?现有的供应链用传统的技术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区块链这样新的技术、通过共同记账的方式,把一个供应链中上下游协作的单位组织起来,大家一起把重要的交易信息在同一个账本上记录反映出来,区块链的实质就是做的这样一件事情。回到刚才讲到的四个字,第一是我们要把账记好,数据是真实的,是不可篡改的,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去做到透明性,去做到相应的生态参与者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流程集成。因为数据是可信的,因为数据是实时的,达成的结果就是参与交易的各方,参与生态的各方,大家是认这个账的,我们就解决掉了对账的很多成本,解决掉了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或者因为产业链、供应链过长割裂造成的虚假数据、篡改数据的问题。这样,区块链既帮大家记了账,而且它是唯一的一本真实的账,大家也就会认账。记账和认账就是区块链的价值所在。从技术层面,这张图上的四个方块总结了区块链的四个技术特征。第一是共享账本,刚才反复讲到区块链账本是大家共享的,共同来维护的,所以每个加入区块链的实体,都会去维护一个账本,而且这些账本是通过P2P(点对点)同步的方式,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方式在参与方之间达成账本数据的同步。区块链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分布式账本技术,也是同样的意思。有了账本,还需要有业务逻辑,这个在区块链里面叫做智能合约。就是说账本是数据的载体,怎么去更新这个账本,一个交易要实现什么样的商业逻辑,它是如何体现的呢?在智能合约里面体现。如果在座的有做IT、做数据库的应该听到过一个概念,叫存储过程,智能合约就类同于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就是怎么更新账本(数据库)的业务逻辑。虽然智能合约在未来可能会发展成更贴近于法律上的合约概念,但在现在的发展阶段,它基本上还是技术层面的一个业务逻辑的描述和功能实现。刚才讲到区块链记账的过程是大家共同参与的,所以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就非常重要。研究区块链的人知道有公有链和联盟链的区别,在区块链的商用场景中一般使用联盟链,商业生态上下游做数据分享的时候,参与方是有身份控制的,对不同的参与方,业务流程中可能有些数据可以看,有些数据则不能看,这是商业逻辑和设计决定的。因此,在联盟链的设计里面要利用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等技术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多个子账本的措施,只把有需要的部分参与方加入特定的子账本上去共享数据,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那么在多方共同记账的过程中,怎么保证账本的完整性、准确性,这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证,在区块链里面就叫共识算法。共识算法的种类非常多,比如比特币区块链的实现中使用的就是基于挖矿机制的工作量证明POW算法。现在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的商业公司、创业公司都在做共识算法的研究和实现,不断有新的共识算法推出来。希望大家密切关注和学习共识算法,因为它会影响区块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张片子给大家总结了区块链的出现为供应链带来的机遇。刚才几位嘉宾都谈到了供应链的集成性、透明性。很多人说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革命,陈教授刚才也提到信息连接产生了谷歌和百度,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很容易的共享,但是在这个价值转移方面,现在的互联网做的却还不太够。区块链的出现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工具和基础设施,把物理世界的资产的流通很好的管理起来。资产是有价值的,可以是有形资产,可以是无形资产。在座的都是供应链领域的专家、从业人员,但各位做的更多的应该还是有形资产,实物的流转。然而,线上的资产基本都是无形资产,数字货币、比特币是一类,包括这几年网游很火,积分也好、道具也好这些都是数字资产。我们谈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体验,谈交易的便利性。但是,目前以供应链为代表的B2B交易便利性和体验远远比不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B2C的体验。区块链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契机,就是用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去改进B2B的协作。我把区块链称作为新一代的B2B协作工具,大家应该从这个维度理解区块链的价值。不管是供应链还是市场的构建,它的信息共享、交易的完成,都是通过协作来完成的。区块链被称为信任的机器,大家在一个生态里面协作,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这是区块链跟供应链结合的最大的价值所在,能给带来更多新的机会,可能对整个生态带来一定的变革乃至革命。就像刚才陈教授提到的,它对不管是对新零售还是智慧供应链,都带来了想象空间。但我想给大家提一个醒,这个革命我们才刚刚跨出第一步,区块链的成熟和落地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这是帮大家总结的区块链在供应链的哪些领域能带来价值(见PPT)。最基本的,大家可以看到前两个,首先供应链最大的问题是解决数据的流向,也解决工作流程的整合,不管是传统纸质的手工流程,还是已经做到一定的电子化、数字化,首先是提高供应链工作流的效率。第二是可视性,端到端能够安全的共享数据,打穿跨企业的流程以后,一定会带来供应链的可视性。在这最基本的两个目标得到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到后续相对比较具体的业务场景,比如在食品供应链里面,你的供应链的可视性可以解决掉食品安全的一些问题,通过供应链的可视性能够端到端的跟踪食品的流通、溯源过程。同样的能力,在制造业里面解决制造业溯源的问题,比如汽车产业中,一辆汽车由大量的零部件构成。当一辆汽车因为质量问题需要召回的时候,怎么及时的搞清楚是哪些零件、哪个批次出了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和精准的召回。当你的供应链做到极致的时候,金融服务就会介入了,金融的场景就会进来,不管是贸易金融的场景还是纯供应链金融的场景都会进来。在做到前面几步以后,后续一定会为我们带来供应链金融的支撑、甚至是颠覆。不光IBM,也有一些第三方研究机构对供应链市场未来几年的规模做出了预测,大家可以看到相应的年复合成长率都非常高,超过50%,这个想象的空间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区块链投资越来越热,不管是VC还是产业资本都在涌入这个领域,就是看好它的发展。上面这个图是说供应链的整体市场规模以及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市场的规模和占比。下面是IBM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2018年会成为一个比较关键的时间点,2018年我们将看到大面积的区块链投入商用。前几年大家还是在谈概念、谈展望,从2018年开始出现了新趋势,全世界各地都在看实际落地的场景,不光是联盟链,公有链也是一样。我们发现一个趋势,现在很多传统互联网的人已经开始出来围绕区块链创业,他们会结合实际场景,真正解决产业上的痛点和问题。基于这些场景,创造价值之后,区块链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才会更好的发展。根据IBM的研究数据,大概有14%的公司和企业,已经或者是正在投入区块链项目的实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说真正的商用过程已经开始了。这张图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区块链的引入能够为供应链解决方案带来的好处。在区块链出现之前,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已经存在好几十年了。我最近在看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的自传,沃尔玛的信息化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解决的就是供应链的问题。沃尔玛非常极致的就是它的供应链管理,天天低价就是由此来保证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业务价值,时间关系我不一一细说,稍微点一下。首先,信息撮合,你把它当成协作的平台,大家来做信息的共享。数据存证、交易可视,供应链打通以后,银行、金融机构的进入,可以做到银企直联,解决掉相应的融资需求,把实体经济和金融打通。金融怎么去支撑实体经济,我们觉得未来区块链在这块,把整个供应链打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就可以做得更好。陈教授刚才提到的去中心化或者去中介化,一定要有一个技术的支撑,那就是用区块链这样的技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是真实的、过程是透明的,大家反复的、长久地去做交易,你的信用就构建起来了。信用不是一天马上就有的,不是你上了区块链马上就有了信用的,你的信用是基于相应的交易、流程、随着供应链的运转逐渐建立起来的。这很好理解,就像当年马云搞支付宝一样的,你的信用是不断地积累出来的,你的芝麻信用也好,你在银行的信用也罢,你反复贷款以后,每次都及时足额还款,你的信用才会高。所以说区块链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个底层的基础支撑,但你的信用,你在这个生态里面跟你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交易过程中才能产生和积累信用,区块链就是作为这样一个底层的技术架构和平台帮大家建立信用体系,做到信用的管理、信任的提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IBM如何来看区块链这件事情。首先从技术层面,IBM是基于开源的技术,Linux基金会的超级账本项目Hyperledger。IBM所有区块链的平台、技术都是围绕开源来展开的。业界很多做联盟链的同行也都在使用超级账本做相应的开发和落地实施。在底层开源技术的基础上,IBM会开发基于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的区块链云平台。不管解决什么样的业务问题,一定需要一个企业级或者支持商用的平台的强有力支撑。在这个平台之上,再去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前面我反复提到,搞供应链其实是在做生态。前几年大家都在谈平台经济,现在你玩区块链玩的就是生态,玩的就是平台。但平台这件事非常难,如果谁都能建平台,其价值就不大了,最后能够脱颖而出,作出大平台、大生态的,你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不是只是基于一个技术就行的。在技术的落地实施过程中IBM也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这是IBM眼中完整的区块链生态,就是整体上这个游戏包含哪些部分,应该怎么玩。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有志于投身区块链事业,你也会看到在这些领域里,你是专注于哪个或哪些领域的,你是提供一个平台吗?是做底层的研发吗?还是说你从一个生态的角度,用别人的技术,别人的平台去打造我的生态,或者为别人提供相应的技术或是业务咨询服务。接下来,我会介绍两个案例,都是我们IBM在全球已经落地的案例,而且都是跟供应链有关系的。第一个是跨境贸易的案例。今天很多同仁都谈到跨境电商,这个就是我们做跨境贸易的供应链数字化平台(见PPT),是IBM跟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合作的。马士基主要做远洋海运及相应的服务,在全球有上千条远洋航线,将大量的货物从一个国家运输到另外一个国家。这个过程中牵涉到非常多的参与方,有货代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港口、海关,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其生态产业链是非常长的。2008年金融危机一直到现在还余波荡漾,马士基这几年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其业务压力在于,开源比较困难,那就专注节流,它希望把现存的跨国物流供应链能够做得更好,提高物流供应链的协作效率,节省成本。马士基面对和服务的跨国贸易供应链,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大量的手工和纸质的流程,而且相关的数据和流程由于参与方的众多导致普遍存在割裂和不一致的状况。比如货物报关、清关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不可预测的,而且可能是黑箱方式,很难保证高效、透明。马士基试图利用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把端到端的数据共享能够打通,所以你看它解决方案的名字叫全球贸易数字化平台(GTD),目的就是跨境贸易供应链的透明性和效率问题。马士基从2016年起就跟IBM合作进行试点,效果非常好。今年年初,它已经跟IBM进一步合作,正在计划合资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致力于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一个商用平台,一方面为它自己的生态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放给第三方,为更大的生态服务。大家可能发现最近有个趋势,就是现在很多公司,稍微大一点的公司,不管是做金融的还是非金融的,都要打造自己成为科技公司,马士基和IBM在区块链领域的合作就是国际上的一个典型例子。国内也是类似的情况,像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不少银行都在搞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这是一个新的趋势。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视频,给大家放一下,注意马士基强调的是整个流程的端到端数字化。(视频播放)区块链是一个流程和协作的平台,在同一个账本上,所有的参与方包括发货方、收货方、马士基、货代、港口、海关、金融机构都能够实时地去追踪货物的状态、物流的状态、清关的状态、检验检疫的信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交易效率、节省成本。第二个给大家分享的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例。IBM从2016、2017年开始跟沃尔玛合作利用区块链解决食品流通和溯源的问题。我们双方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合作、试点。在中国,我们主要针对猪肉,在美国则是关注芒果,尝试用区块链来解决溯源的问题。食品溯源不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但是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效果不是太好。沃尔玛在美国的试点是对芒果的溯源。在超市一个消费者买到一盒芒果,他怎么了解芒果的产地在何处,中间哪些人处理过这个芒果,它是怎样通过物流冷链配送到达离我家最近的超市的。要完完整整搞清楚这个过程,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系统,即使是沃尔玛也需要超过6天的时间!使用区块链技术以后,非常复杂的食品产业链里面的各方数据都上链存储和追踪,我们再去做食品的溯源就可能在2-3秒钟里面清清楚楚地展示食品的完整流转过程。这张片子总结里食品溯源的典型痛点。同样的,相应的手工、纸质的流程比较多,来源的信息透明性比较差,食品安全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但产业链是割裂的、数据是碎片化的,存在于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对食品没有信心,今天我买到的东西真的是有机的吗?真的是安全的吗?对于企业来讲,一样存在痛点。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比如有人食物中毒了,根据监管的要求必须及时召回。前几年禽流感比较厉害,一旦出事,可能在相关时间段里采购和销售的大批鸡蛋都必须收回销毁,管理成本和经济损失都是非常大的。如果沃尔玛这样的供应商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每批鸡蛋的详尽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出现相应的事件时候,它对于消费者、对于监管机构能够很快地拿出自己非常有信心的回复,而不是为了应对压力而大面积的盲目地做召回。对沃尔玛这样的公司来讲,需要解决的就是做到精准召回,降低成本,这是他们实施这个项目最大的一个动因。目前这个解决方案已经在IBM平台上上线了,叫做IBMFoodTrust。IBM这个平台不光是为沃尔玛一家做的,我们已经跟美国前十家最大的食品公司展开了合作。接下来,给大家放一个视频,介绍一下IBM正在研发的区块链加密锚点验证器(cryptoanchorverifier)。很多人谈区块链,会说你真的能保证你的数据是真实的吗,你怎么保证,特别是一些线下的数据。这个讨论是非常多的,我一般的回答是区块链本身不能保证上线的数据是真实的,但是它能保证你放上去的数据不能被篡改,所以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当然,我们也要努力试图去解决上链的数据的真实性,下面这个视频,这是介绍IBM的研究院已经在研究和正在推出的一些相关技术,能够保证我们在现实世界里面生产的过程或者运输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针对像钻石、橄榄油等高价值的商品,我们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它进行相应的特征识别。我们给客户提供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以非常方便的加到你的智能手机上,拍摄的照片的精度可以到微米级别,足以对物品的材质进行成像。生产商在产品出厂之前,会利用机器学习对产品的特征进行提取,然后写入区块链。同时,训练出识别模型供验证App使用。以刚才视频中看到的橄榄油验真为例,客户在购买橄榄油的时候,如果需要验证其真伪性,就可以使用搭载上述特殊摄像头的手机上的App对橄榄油体进行拍摄,App会将频谱特征跟区块链上记录的模式进行匹配比对,轻松判别手边的橄榄油是真品还是劣质仿冒品。IBM研究院近期也推出全球体积最小的电脑芯片,只有米粒大小,成本可以做到十几美分。这个带有通讯模块的芯片能够嵌入到大量价值相对较高的物品上,能够实时地提取相应的一些数据特征,比如它的位置、相应的参数,这些数据可以实时上链。通过这些技术就能保证我们数据上链的真实性,做到端到端的信任机器的打造。最后介绍一下,IBM在区块链平台、人才、相应的解决方案、咨询等业务上面都可以和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把区块链推向实用、推向落地。时间关系,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后续欢迎在座的专家、业界朋友进一步交流和探讨,未来也希望有机会大家一起能够去推动区块链的实际落地。谢谢大家!
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
近两年,生鲜电商凶猛,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预计在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这样一个巨大的生鲜市场,从产地到流通再到渠道销售,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痛点。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说,在果品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果品电商,做生鲜电商,开始很容易,但是做大了就很难,因为一般的企业没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阿里在生鲜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京东也站在第一梯队布局生鲜产业链。今年一月,京东生鲜自独立成为一级事业部,先后在全国超300个城市实现生鲜冷链自营配送。京东大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京东生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40%。在巨头纷纷抢占生鲜市场的时候,京东也开始加速在生鲜上的布局。京东高级副总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曾在“京东生鲜2018战略发布大会”上说道:“生鲜是京东铁了心要做好的事业,哪怕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在过去两年多,京东在生鲜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看未来,京东还要推动生鲜上游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去推动整个行业上游的发展。本文,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将从京东生鲜的整条产业链入手,挖掘京东生鲜如何协同各个环节,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的生鲜方法论京东生鲜不仅是连接生鲜产品和消费者的平台,还在上游生产端、渠道流通端、消费零售端全面布局,加强生鲜供应链整合服务能力,京东在供应链上的升级,可以理解成两个不同的阶段——供应链环节优化和把供应链变短,即通过优化供应链把供应链变短。京东生鲜不仅是一个流通平台,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认为,生鲜电商的发展关键在于以提升供应链效率等方式提高消费意识和用户体验,全方位浸入式满足消费者需求。京东生鲜京东生鲜还涉及到了原产地直采、自建物流设施,打造冷链体系、推动生鲜标准化,以及战略投资生鲜社区便利店钱大妈,配合京东旗下生鲜食品超市7FRESH(以下简称7FRESH),来满足消费者的全场景需求。据京东物流规划与发展负责人傅兵透露:“原来京东建仓更多的是围绕消费者建仓,满足快速送达需求。近几年,京东开始在产地端建立基础设施,一方面能够做好商品的预冷、加工包装处理,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损耗,保证商品的品质。京东物流联合生鲜事业部,推出了京东一小时达服务,尤其是对于高品质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非常大。截止到目前,京东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8个生鲜冷库,覆盖了生冷、冷冻、冷藏,并且实现了从零下30度一直到零上30度的覆盖,满足不同的冷链运输需求。为保证生鲜不因长距离物流运输而影响品质,京东生鲜建立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平台,要做到全国300多个城市支持京东自营生鲜配送。其中,超过220个城市已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傅兵还透露,京东生鲜前置仓今年开始上线,当前京东生鲜前置仓可以实现一小时内送达,生鲜前置仓将在2年内覆盖全国一线城市,届时,还有流动的前置仓小车率先走进北京的社区和商圈,满足用户对于生鲜产品的消费需求。据叶威介绍,京东生鲜的前置仓面积在80-200平米,SKU数量在300~600之间,通过京东生鲜大数据选品,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三公里范围内的一小时送达服务。为了保证,京东生鲜不断在优化冷链物流体系,与国际上最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定制生鲜冷链的标准,希望能推进中国冷链生鲜标准的进程。除了打造冷链标准,京东生鲜还定制了一系列的生鲜标准,希望能够规范生鲜行业。5月28日,京东正式推出生鲜自有品牌京觅,京觅则充分体现了京东在生鲜上的标准化。标准化布局在生鲜标准化上,京东下手甚早,目前发布的生鲜标准包括产品分级和包装规范两大类,包括《京东生鲜小龙虾加工品标准》、《京东生鲜苹果分级标准》、《京东生鲜安全鸡蛋标准》、《京东生鲜樱桃/车厘子分级标准》等多种标准,这是京东首次明确将严格执行京东生鲜全产业链标准制度,并发布可量化的标准考核指标。以蓝莓为例,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果蔬运营部负责人李晓峰表示:“与传统蓝莓包装相比,标准制式的蓝莓包装盒通过增加一个带有气孔的盒盖,以及盒盖侧翼的卡扣细节处理,避免了蓝莓常见的压伤、碰伤等常见问题的同时,又保证了与冷藏箱冷气正常流通,锁住鲜度,同时增进运输便捷。”可量化的数据标准也避免了消费者在购买时出现的潜在纠纷问题。生鲜标准的发布降低了产品的损耗、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培养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同时来源可追溯,让消费者放心的购买生鲜产品。“京东生鲜产品标准”,涉及产品分级和包装规范两个大类,京东生鲜标准是以京东生鲜丰富的全产业链经验为基础,与行业协会深入沟通在相关企业的协同下,由京东生鲜制定并面向所有相关生鲜的合作品牌发布的系列标准,规范了包装规格、样式、产品产地,品种、色泽、果形、压伤处个数等具体指标。帮助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幅降低耗损成本。生鲜产品作为非标品,在购买时,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口感偏好及心理预期均有差异,京东发布生鲜标准后,接下来也将严格执行京东生鲜全产业链标准制度,并发布可量化的标准考核指标,为的是让消费者有“标准”可依,让京东供应链提供的商品,无论在京东无界零售的任何一个渠道中,都能买到相同标准的商品。生鲜的集约效应多年布局,京东触达到的零售业态和合作方,包括天天果园、沃尔玛、永辉超市、7FRESH、银座商城、步步高、京东便利店、山姆、钱大妈等多种业态,7FRESH的落地最为显眼。2017年,京东正式提出并确立了“无界零售”战略,为了进一步推进消费场景的无界融合,为用户提供崭新的智慧零售消费模式,京东集团不但推出了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超市“7FRESH”,还联合腾讯先后战略投资了国内零售业巨头万达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京东生鲜又推出生鲜联盟,推动生鲜上游的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去推动行业上游的发展。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打通,消费者在京东下的订单,订单会从沃尔玛门店就近为消费者送货。在入驻京东到家一周年后,沃尔玛线上GMV(订单量)对比去年10月增长了超过30倍。目前,沃尔玛京东到家上提供商品已经多达1500多种,双方仓配共享、会员融合、打通供应链、国内外产品一体化,报悉,未来京东到家和沃尔玛的合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覆盖更多的门店和新城市,双方合作将在10月底时延伸到近20个城市146家门店。京东各个业态间的资源共享,京东一小时达提升了效率,通过京东生鲜前置仓满足消费者一小时内的及时需求,在过去的两年中,京东一小时达服务几乎覆盖了北京五环内绝大部分区域。2017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897亿元,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三年生鲜电商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线上市场渗透率将继续提升,到2020年达到21.7%。王笑松也认定了生鲜的发展,“生鲜是京东铁了心要做好的事业,哪怕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所以我又重操旧业在线下开店。”7FRESH的出现,扮演的是线下体验店的角色,作为中高端的生鲜超市,7FRESH今年在全国会开出接近50家门店。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的前置仓并不局限于京东自营,同样也不局限于内部体系,据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透露,未来7FRESH门店、京东便利店也可以作为前置仓,店仓协同来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今年,生鲜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阿里推出云象供应链布局上游产地,盒马联合大润发打造的盒小马生鲜占比超过50%,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刚刚开业,生鲜占比超过20%,美团战略投资的康品汇也定位于社区生鲜超市。当生鲜电商逐渐走到线下后,巨头们除了要比速度,更重要的是站在生鲜产业链全局,协同各个链条的发展。
5月30日消息,在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智慧生态——智能商业论坛上,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方巍发表了《以共享零售模式全面进军“家生活”市场》的演讲。他指出,国美正从国美电器真正的转变为国美零售,从家电市场进入到“家·生活”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零售的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场景发生了无界的变化,而技术的发展也驱动了很多的社交、社群经济的发展以及分享的过程。所以“社交+商务+利益共享”的模式成为共享零售主要的核心。据悉,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以“共创新时代链接新未来”为主题,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北京电子商务协会承办。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方巍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以下是演讲实录:方魏: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共享零售,实际上刚才王晶女士创新旗帜讲了提供零售的人工智能方面解决方案。今天主办方挺会安排的,我们是一个典型的零售公司,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老牌零售公司,31年了,我们可以看到国美它作为一个家电的零售商,它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也在发生着很多变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演讲主要是以共享零售模式来进军“家·生活”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从零售的进程里面,今天讲的很多都是零售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的零售更多是研究的商品,现在的零售更多研究的是消费者,因为过去是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生产商造什么我们卖什么,我们只要把商品做到最低实际上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现在时代发生了变化,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商就要造什么。所以零售商就要把所有的环节进行打通,我们现在叫做真正的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国美从一个家电的零售商也在向“家·生活”进行延展,为什么要向“家·生活”呢?这个零售业进入到无界,没有边界了,过去这行业划分了很多,比如说,做家电的、做家居的、超市的、百货的,而现在因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很多原来零售边界全部被打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消费者他实际上希望提供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家电、家居、家装、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美也开始从家电领域进入到了家电、家装和家居等领域,既是我们战略的改变也是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横向的边界被打破了,我们通过大量的技术和场景进行了全链条的整合。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全屋解决方案是国美在向一个“家·生活”方面进行,解决的初衷就是国美要打开自己,无论从供应链、服务端甚至在数据端所有的平台。所以这也是共享零售的基础,在全场景里面来进行延展。国美正从国美电器真正的转变为国美零售,从家电市场进入到“家·生活”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零售的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场景发生了无界的变化,而技术的发展也驱动了很多的社交、社群经济的发展以及分享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社交+商务+利益共享”的模式成为共享零售主要的核心。这是整个共享零售的原创图,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它分为了界面端和后台的供应链端,界面端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我们看到,有很多的用科技来创造的智慧型门店、智慧型运营,其实都是在前端的界面端进行了延展,在这里面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互动,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购物消费者已经无所谓了,很多的人希望在家里来进行购物,但是也希望能在实体店里面最好有人给他做展示。比如用线上来进行短视频的链接、跟店里的店员进行全场景的分享,这个人不用到店,因为他在家里面也可以分享店里面所有的场景。有的是在店里面购买的时候一键完成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可以看到人是自由的穿行,用技术形成了很多的链接和链条。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是交融的融合过程,后面所有的供应链是一致的,商品端、库存和物流、服务、数据、会员都是一致的。后面的系统全部都是共享开放的,前台的界面端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界面,实现了与用户的智慧交融,后面形成的共享的供应链体系,来完成对它的支撑。这时整个商业场景,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个场景里面打造具体家电、家装综合性体验馆,打造了小店社区店O2O的小店,进入到了四五线里面的综合类、融合性的数字门店,其实都是在这样一个架构底下完成的。在这么一个架构里面实现了人与人衔接、人与商品的衔接、人与服务的衔接,零售的本质还是在研究商品、服务,把好的商品、好的服务推送给适合的人,不是说简单的只有商品、只有服务,消费者就会接受,而是千人千面,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商品、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就是技术所赋予到零售里面,零售像插上翅膀一样形成科技零售。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场景端里面,在共享零售的模式底下,基本上从国美的零售,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赋能过程,第一,开放跨场景的深度运营,线上、线下的场景全面开放,通过开放平台来共同运营恰“家·生活”的场景。第二,提供了丰富场景,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交融的立体店。在立体店里面人所有的行为和画像都在这里面进行了记录,以前更多记录的是线上的行为路径,而现在所有的实体店实现了数字化,把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里面所需要的综合性需求都进行记录、分解、分析后,给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推荐。在交易前中后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进程,以前提供的服务都是单独的送货服务、安装服务,现在这个时代里面价值是入户服务,能通过这个服务形成用户深度链接,第一,入户了以后能给消费者做成全套的智能解决方案,来形成智能化的家庭领域安装。第二,我们可以通过APP后端给消费者做服务的物联,提供服务的算法。所以在这里面不仅场景端、供应链端、以及服务和后服务端都可以提供技术,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黏性,这就是这个时代用技术赋予零售的方式。通过开放场景、丰富场景的内涵、多元的数据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形成了共享零售对零售赋能的方法。在国美来看,深度的运营方式是挖掘通过场景的赋能产生的算法,,分析用户想要什么,来反向定制商品。而不是我们让商家制定什么商品,商品再找什么用户。,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反向定制方式。目前国美这个体系,能够真正的实现O2O的反向定制。目前国美48%的商品都是差异化商品。比如,我们跟海尔,看到了整个在彩电领域的市场,除了40吋、42吋、50吋、55吋、56吋,还有小众的47吋,国美进行大量定制,推给所需要的人群,产生了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类似这样的定制方案都是在需求被清晰挖掘后所产生的方案,这是国美深度运营对零售的赋能。第二,目前国美已经进行了线下体验、线上下单,整个的双平台交融穿行,在实体门店里面大约是8小时的体验时长,但通过手机,突破了场景和时间限制,这就是全立体的交融。这个全立体交融里面最大的价值是所有的24小时之内,人在双平台立体店里面穿行,所有数据全部都沉淀到后台的大数据工厂里,在这里挖掘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会员行为,通过各种算法进行行为分析,,一方面是向会员进行个性化智能推送,一方面是形成聚合数据以后,跟工厂开始进行集中的反向定制,因为我们一年一千亿的销售额完全有能力一次定制大约十亿以上的商品来进行销售,这里我们形成用户跟工厂之间的连接链条。这是一个重要的场景。第三,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跟很多的公司进行了纵横的联盟,通过这样联盟合作把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在挖掘过程中,首先完成选品,选择出来合适的商品给到合适的用户,其次要进行扩品,我们一方面可以进行自营的采购,一方面可以打开平台进行扩品,让别的商家进入到国美平台进行销售。这里面也同时给商家赋能了相应的客户端需求。最后可以进行商品的定制。选品能力、扩品能力和定制能力,都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国美对超过2亿的会员都进行了深度挖掘,从而产生赋能和复购,这是整个科技领域里面给零售带来最大的贡献,因为原来我们零售里面的门店从来没有被数字化的时候,根本看不到这些用户里面的实际行为,我们就产生不了赋能,而现在这些技术手段实际上让零售插上了翅膀。在国美的后服务平台里,我介绍一下服务的可视化,所有的物流服务、送装一体化服务都是可视化的。其中有一点是送装一体化,其实在市面上送货、安装现在大部分仍是分离的,而我们现在送装一体化已经覆盖全部一二线城市,让用户在一个时间段里完成送货和安装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送货工人不一定会安装的,安装工人不一定会送货的。这里面怎么组合呢?我们是通过算法知道什么时候送货到家,货到家以后提前半个小时通知安装工过去,这样形成了无缝连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手段可以形成物流的可视化、送装一体化和后面智能型的客服以及链接。在这个里面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里面还有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平台——智能的后服务,现在市面上的服务一般是把电器安装过去了、净水器安装过去了、电冰箱安装过去了、空气净化器安装过去了就算服务的结束,而我们通过这个搭建了智能平台,可以帮助用户监控家里的水、空气,家里的水、空气不一定数据传递到了云端,因为涉及到用户的隐私所以只是回传到用户自己的手环上,用户自己在家里面是可以不断的监控自己的水质、自己家里的空气。很多用户装了净水器以后,如果不经常换滤芯,出来水比我们没装还要脏。在这里面通过这样一些传感和数据的共享,我们不断的可以使用户看到机器的状态、空气质量、水的质量,从而产生更多的消费,我们也可以免费换滤芯,去做清洗,这样就进行了一个闭环的链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是通过更多的服务来提高用户黏性。这个服务的基础是让所有的空气跟水显性化数据化,为此我们搭了整个的后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把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全都连起来,即是大家所说要做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再加上后服务物联,实际上就是用智能零售的后服务搭建设一个平台来做监控。在这里面可以看到,这是整个数据的传导,通过国美管家的平台形成对家庭里面智能产品数据的回传形成服务的链接,我们在智慧型的零售过程中,提供了从后服务,服务端形成智能解决方案。这里也可以看到,国美共享零售,第一,开放所有的商品,把国美的商品后面的物流、售后体系全面开放给用户支持他们进行分享。第二,我们线上、线下的门店进行了交融互通。第三,把自己原来有形的物流、大数据等进行了开放和分享。在这里面形成了分发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的社交体系,现在这个社会既是一个线上线下穿行体,又是社交社群体,国美又建立了“美”系列,国美的商品、物流、售后全部都开放,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发流,通过这个分发流,用美店的方式形成了商品的共享。人人都可以来分享我们的商品,在美店上随便一键就可以开一个小店,这些小店的商品从哪儿来呢?从后台的数据库里面来,国美的供应链采购的商品都可以分享。商品卖出去以后,谁来承担售后呢?国美来承担,谁来承担物流呢?国美来承担,大家更多的帮国美卖、卖、卖,其实这也是一个分发流产生过程。每个人都会因为分享而获利,再受利益的驱动而进行分享。因为分享,有的人要逐利,有的人要达到心理的满足感。所以这是以美店为主导的载体,我们通过了美信、美媒一系列产品,希望大家可以有机会品鉴一下我们的产品,美店形成了人与商品的连接,美媒形成了人与广告主之间的连接,美视形成了人与内容之间的连接,所有这些连接都会带来自发的分发流,通过分发流产生了社会性的分发渠道,我们管它叫社交形成自发的引流点,这样就可以通过社交场景带动流量、通过开放供应链来形成自发的流量产生,这是整个国美社交分享的逻辑。通过分发流可以在整个渠道里面降零售商的成本,降低渠道之间的传播成本,这样就形成了更新型的通过共享零售的分发流体系。所以国美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国美现在拥有超过2亿的会员,希望在未来三年使国美通过智慧零售、共享零售能使国美服务到一亿的家庭。最后,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分享时代、共享时代,今天来的都是大咖,我想用凯文·凯利的一句话来作为我们主题演讲的结束语,共享更像是一种态度,一类技术,一些工具,可以推进协作、共享、聚合、协调、灵活机构以及其他各种各样新兴的社会合作的形式,它是前沿,它是创新的沃土,这种完全去中心化的力量几乎是开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