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股东>文章列表
股东
当地时间8月8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南非著名学府金山大学发表演讲,十几个非洲国家的1000多名年轻人前来旁听。马云鼓励他们说,“有人认为非洲贫穷,没有财富,但我觉得非洲有世界上最好的财富:动物、自然、空气、蓝天。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全世界都羡慕。我一直都相信,当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就太迟了。创业者就是要在一切都未就绪的时候去做事情。如果什么事情都准备好了,马云就不会成功了。”当天,马云宣布成立“马云非洲青年创业基金”,该基金由马云公益基金会出资1000万美元,未来10年在非洲支持100名青年创业者,以此创造更多的就业及经济发展,支持非洲年轻人实现梦想。马云公益基金会由马云个人发起并捐赠成立。该基金会设立奖项重点关注非洲小企业的发展、基层创新和女性创业,面向非洲全境,每年100万美金的奖励额度。以选拔赛的形式将在每年秋季举办,每届选出10位优秀青年创业者。除了奖金激励,阿里巴巴还将提供相关的培训、导师资源、平台资源及后续项目支持等。马云在演讲中回顾了阿里巴巴创业历程,以此激励年轻人要敢于创新,“1994年我创业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是骗子,说没有互联网这个东西。我尝试去注册公司,政府的注册人员得知我要做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说,没有叫互联网的东西啊,你不能注册这样一个公司。中国当时还没有加入互联网。为了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我们等了3个半小时来下载首页。”“那个时候,没人相信互联网,也没人相信中国会有电商。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在问你们的问题:非洲怎么可能发展电商,没有信用卡,没有物流,没有基础设施,没有政府支持,没有资金,什么都没有。但这才是机会啊。”马云说。马云说,“作为企业家,我们不抱怨,我们让其他人抱怨。让我们的竞争对手抱怨。我们从不哭,哭解决不了问题,让我们的竞争者去哭吧。让那些不相信我们梦想的人去哭吧。”“创业者很不容易。非常孤独,家人,朋友,妻子可能都不支持你,我都习惯了,你也必须习惯。当你孤独的时候,用你的左手温暖你的右手。”马云说,“我常常记住一件事,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以下是马云演讲全文:抓住全球化和数字化非洲能有100个阿里巴巴去年是我第一次来非洲,来之前我担心了很多。担心这个那个。无论你担心什么,你必须来非洲,自己亲自感受。我后悔自己没有十年前来。非洲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大陆。我从现在开始,每年都要来非洲,去三个非洲国家。这是我第二次来非洲,我希望接下来十几年,我能去遍全部54个非洲国家。我的很多企业家朋友问我,来了干嘛??我说来了什么也不干,就过来,然后感受一下。你们来亲自感受了,就会爱上这里。我去年来非洲的时候就感觉,有一些事情必须要做,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我开始阿里巴巴创业的时候,我跟我的团队说:Ifnotnow,when?Ifnotme,who?我就说,我们来非洲吧,做些事情。很多人说,非洲问题很多。你告诉我,世界上有哪个地区没有问题?有人说:非洲贫穷,没有财富,但我觉得非洲有世界上最好的财富,动物,自然,空气,蓝天。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全世界都羡慕。尤其是中国,特别想要蓝天。我真希望我能在这儿待二三十天,我可以去埃塞俄比亚,博茨瓦纳。我已经开始计划和期待明年的访问了。大家都说非洲是古老的大陆,但其实这里到处都是年轻人。互联网创业者计划(eFoundersFellowship)学员来中国的时候,我对他们这第一期学员说,你们是非洲的种子。他们有梦想和激情,非常棒。这个大陆充满机会,充满梦想。另一方面,这片土地也充满着责任。我昨天在开普敦给50位巡护员颁奖。这些人保护了动物。我们承诺每年都给50位巡护员颁奖。巡护员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人。200年前,猎杀动物的人是英雄。现在,我们应该让保护动物的人成为英雄。我一直都相信,当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就太迟了。创业者就是要在一切都未就绪的时候去做事情。如果什么事情都准备好了,马云就不会成功了。你们知道的,我失败了很多次,我高考失败了三次,我家里没钱。我们没机会。今天非洲也是如此。今天非洲和19年前我们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一样。那个时候,中国互联网速度很慢。1994年我创业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是骗子,说没有互联网这个东西。我尝试去注册我的公司,政府的注册人员问我要注册什么公司。我说我要做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说,没有叫互联网的东西啊,你不能注册这样一个公司。中国还没有加入互联网。为了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我们等了3个半小时来下载首页。那个时候,没人相信互联网,电商,也没人相信中国会有电商。没有物流,没有信用卡。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在问你们的问题:非洲怎么可能发展电商,没有信用卡,没有物流,没有基础设施,没有政府支持,没有资金,什么都没有。但才是机会啊。作为企业家,我们不抱怨,我们让其他人抱怨。让我们的竞争对手抱怨。我们从不哭,哭解决不了问题,让我们的竞争者去哭吧。让那些不相信我们梦想的人去哭吧。我在公寓里创立公司的时候,有18位创始人。我们有远大的梦想:我们希望成为全球top10互联网公司。但在那儿时候我们只是排名几百万名。你有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不要说我们要在明天或者明年成功。我们要在十年二十年后才会成功。19年过去了,我们是全球top10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现在市值5000亿美元。告诉我,19年前有人能相信中国公司能成世界top10的互联网公司吗?10年前,有人相信亚洲公司能成为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公司吗?人们现在应该开始相信,在接下来十几年,非洲会有100个阿里巴巴。如果你不这么想,那你不会这么做,你也就没机会了。但如果你现在开始努力,你就有机会。5000亿市值不行,500亿美元也行。非洲12亿人口,大部分人是年轻人。基图伊博士说,每年有1300万人毕业开始找工作。这就是资源。阿里巴巴雇人的时候,我们根本找不到人,没有人愿意在一个有阿里巴巴这样奇怪的名字的地方工作,还要在公寓里工作。没有人相信互联网和电商。所以,我们雇任何能走路的人,我们完全不介意你是硕士还是本科。只要是相信我们的人,都可以加入。我们白手起家。一开始十年真的很难。我们找不到顾客,找不到好的工程师,完全没有资源。我们也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大家说在非洲的银行借不到钱,全世界都一样,银行不向小企业发贷款。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对每一笔支出都很谨慎。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IPO(首次公开发行)的时候,我们有300个人成了百万富翁。我问了我的同事三个问题。你们成为百万富翁是因为你们比其他人聪明吗?他们说不是,我们都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你们勤奋工作么?也不是,有很多人都很勤奋。聪明人都去IBM和微软了。猎头根本就不来我们公司抢人。我们根本没人要,我们相信梦想,我们努力工作,才成为富翁的。他们说,他们成为百万富翁就是因为没人要。我就是那个13个公司都不要我的人,我们习惯了被拒绝。我们习惯了没有他人的帮助。为什么人要帮你?帮你,是非常少见的。不帮你才是正常的。你应该一直努力工作来获得帮助。我常常鼓励其他的17位创始人和所有加入我们的人,我对他们说:我们的竞争对手eBay,很强,员工都来自哈佛等名校。而我们很多人,都是无名小卒。我们都不想提他们学校的名字。如果我们可以胜利,如果我们能成功,那么中国80%的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很多人努力工作但没有梦想,很多人有梦想,但不努力工作。创业者是又有梦想又努力工作的一群人。所以我们才可以赢。很多人抱怨没有贷款,没有物流,也没有信用卡系统。机会永远藏在人们抱怨的地方。人们抱怨的声音越大。你就去解决问题,抱怨越多,机会越大。这也是我看非洲的角度,问题很多,所以机会也很多。创业者很不容易。非常孤独,家人,朋友,妻子可能都不支持你,我都习惯了,你也必须习惯。当你孤独的时候,用你的左手温暖你的右手。我常常记住一件事,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你在为你的梦想工作,为你信念而工作。没有未来专家,只有研究过去的专家。在非洲,不要听那些专家告诉你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非洲需要未来,而未来没有专家。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专家的。作为创业者,要习惯了失败。今天阿里巴巴成功了,我们想活102年。为什么是102年呢?因为我们团队的每一个目标都要非常明确。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希望能跨越3个世纪。我们从来不说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我们仅仅成立了19年,我们还有83年要走。我们还没有成功,我们还只存活了19年。在过去的19年,我们犯下了无数错误。作为创业者,不要去学别人如何成功,去学他们如何失败的。因为,在很多MBA项目里,学校里的老师都教他们成功的案例。你读了很多成功的故事,你就能成功了吗?当然不是。你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很多商学院来阿里巴巴写商业案例。一周调研后,他们想让我签字,说这是阿里巴巴。我说这不是阿里巴巴。他们说,Jack你不了解你自己。我说行吧,我就签字吧。每五年,清华大学做案例研究,我受邀去探讨阿里巴巴的案例。阿里巴巴面临很多竞争对手,这五年每年的竞争结果分析,都是阿里巴巴死掉,竞争者获胜。但实际上,最终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都死了。所以,你要怎么从这样的案例里学到东西啊。我们要向错误学习,因为大多数的错误都是相同的,大多数的成功却都有不同的原因。当你向错误学习时,并不意味着你要学会如何避免犯错,而是当你犯错时,能知道如何面对它。创业者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来迎接困难、错误和各种麻烦。但要有一颗温暖和柔软的心,尤其是对同事和客户。我想和大家分享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六脉神剑,这六条价值观中有两条非常有特色,我认为值得大家思考。我们认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很多人会把股东放在第一位,我却认为客户是最重要的,你把客户服务好了,他们就会付钱。第二重要的是员工,员工团结协作就能服务好客户。所以如果客户高兴,员工高兴,股东自然而然就会高兴。另一条我想分享的价值观是“拥抱变化”,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保持变化是走向成功的最好方式。我记得2000年时,想要去集资。我去风投基金,有人让我写商业计划书,我说我没有商业计划书。他们说,你就写点什么吧,你看别人都有那么厚的商业计划书。我花了一周,只写了一页纸。商业计划书是一本书,告诉别人如何成功利用互联网和电商。我就想,你是怎么写出这本书来的,中国都还没有接入互联网。我们永远不要尝试改变世界,而要改变我们自己。向错误学习,向他人学习,改变自己,我们才可能成功。我还要鼓励非洲所有的创业者,不要只想着你自己的国家,立足非洲,放眼全球。如果你只想着自己的国家,那和想着自己的村子没区别。互联网连接着一切。这片大陆十分简单,有人说非洲很复杂,但我认为特别单纯,如果你去欧洲,你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复杂。他们担忧很多问题,在生意成功之前,自我设限画地为牢。在这里,我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去说服一个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告诉你这也别做那也别做,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经验。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想要成功,我们想要创造未来,我们想要做一些深信不疑的事。所以我认为对于非洲来说,创造就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创造就业最好的途径是鼓励小微企业发展,是信任年轻人。昨天晚上我跟总统聊的时候也提到了这点,本世纪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在发展环境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初创企业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我很高兴他同意了。因为大企业已经不需要这些了,我们初创企业特别需要这些。如果你从这些小微企业获得一点点的税收,这就好比是从蚊子腿里找肉吃,他们往往很难生存。现在大公司都有很好的发展环境,是时候向初创企业和年轻人做些倾斜了。同时我也要对很多创业者说,千万别认为你下个月或明年就能成功,眼光至少要放到五年后,如果创业下个月就能成功,那能成功的人多了去了。假如你有个有钱的爸爸,你不需要辛苦创业。同时也不要因为学历低等等而灰心,如果你是从麻省理工学院或哈佛毕业的,你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创业者,因为你可能会成为一名白领。所以,作为企业家,我们要有怎样的战略?我们要有很好的视野,能看到世界的变化,客户的需求等等。永远不要去等政府给你提供一切。所以我认为企业家需要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有什么,你想要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你有什么?我什么也没有,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梦想,信念,我们有团队,我们会十分努力。你想要什么?客户想要什么?社会的问题在哪里?你的客户存在什么问题?我们的团队想要什么?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放弃任何东西,那么什么也得不到。很多商人从来都学不会专注,我们要学会专注于一件事。因为学习专注,就好像前面有九只兔子,如果你想要抓住兔子,不要换目标,要改变自己,直到抓住兔子。成为创业者是一个很好的经历。生活艰难,所以我们成为了创业者。我从来没有为我自己写过书,我认为书要等老了再写,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有一天我要写书,我会写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我会告诉我的孩子我经历了多少艰难的日子,犯了多少愚蠢的错误,这些都是最好的经历。另外,我认为非洲有几个非常巨大的机遇在我们面前,第一是“数字非洲”的发展。你们还没有特别复杂的IT基础设施,而欧美国家的IT基础设施都已经非常完善了,想要发展就很难。电商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的零售行业发展基础太差。现在的非洲,我认为和19年前的中国很像。你们没有互联网的支付方式,我鼓励各种非洲政府部门去升级支付方式,这并不难。成熟的技术就在那里,不用过于担忧支付安全等问题。告诉大家,支付宝在过去的15年里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在每天有超过5亿笔交易,已经超过了visa和master等支付平台的全球交易规模,去年全年我们有超过10万亿美元交易。科技就在那里,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让大家变得富有,你是否愿意让小微企业得到发展,所以恳请非洲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鼓励并支持金融,技术就在那里,阿里巴巴会尽一切努力去分享技术。非洲的第二个机遇是物流网络。所有的非洲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升级物流网络,这能给非洲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果能做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运,那将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所以非洲需要数字化发展。但现在不少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差,有一个国家我就不点名了,风景很美,但是没有wifi,准确地说只有一点点wifi。他们说因为想让你好好休息,所以没有wifi。如果非洲没有覆盖广泛的wifi和手机设备,这比20年前缺乏电力更可怕。互联网基础设施太重要了,让大众接触互联网,得到资讯,找到买家,找到卖家,找到伙伴,让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非常鼓励这样的发展。另一件我想说的事是政府应该鼓励创业者,让创业者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我希望能与Efounders有更多合作,未来几年我们会在非洲办更多的创业者论坛,创业者是驱动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梦想,不是技术,也不是钱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梦想,依靠年轻人来驱动经济发展,是小微企业创造了广大的就业机会,我会和你们携手努力。有人会问,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能是我?我失败了太多次,我没有资源,没有钱,我知道作为独立的个人,当别人不帮助你时,确实很困难。但是你一旦抓住了生存的机会,那就太棒了。所以,现在我觉得我所得到的一切,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辛苦工作,而是因为我们的团队、我们的时机。如果我们有更多的马云,有更多的阿里,有更多的腾讯,有更多的支付宝,有更多的Facebook,世界会更丰富多彩。当我还是个月薪10美元的老师时,我很快乐,我不担心我的生活,也不担心我孩子的生活,但如果把钱放在银行里,等于白白浪费。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让非洲变得更加数字化,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有机会。非洲的另一个机遇是全球化。我是全球化坚定的支持者,没有人能阻止全球化,全球化并没有任何错,只是“全球化”的定义需要与时俱进。在过去三十年里,“全球化”只关注发达国家和大公司,我们要让“全球化”更普惠。除了大公司外,我们要让全球化支持小企业,支持年轻人和女性的发展。以上这些就是非洲面临的机遇,我认为非洲有很多优秀的女企业家。在互联网行业,当你创业时,他们不关注你的性别,只关注你的产品发展。如果你想做一家很棒的企业,公司的女性员工比例至少要有50%。如果你想做一家特别优秀的企业,所有的员工可能都得是女性。告诉大家,阿里巴巴有48%的员工是女性,34%的高管是女性。女性有很多优秀品质,和很多自私的男性不同,女性不仅要关注家庭状况,还要照顾孩子,同时关心工作。这是我们特别需要的人。我认为,非洲女性有很大的潜力,她们有着很强的热情和爱,能做好服务。所以让我们开始吧!所以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非洲青年创业基金”只是一个开始,是一次尝试。1000万美金并不算很多,我的意思是规模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和其他领域的基金或政府资金相比。创业者们,我们需要钱吗?是的,我们需要钱。但假如有个人跟我说,“如果我有钱,我就怎样怎样”,我会直接和他说再见。如果钱能解决问题,那么银行能做成任何事。真正的创业者,首先要有理想、团队、客户,钱就在那里,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坚持理想,保持努力,赋能他人。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和Efounders在一起,让我们一起鼓励非洲的年轻企业家,支持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成为时代的英雄。当非洲有了更多伟大的企业家,这片大地也会更加繁荣,成为一片人人都愿意来的大陆。阿里巴巴希望得到什么回报?阿里巴巴的回报是,创业者们开心了,就会成功,而我们的客户成功了,阿里巴巴也会成功。
一起惠2018-08-15 09:55:45425 次
唯品会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207亿元(约合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6.8亿元(约合1.03亿美元),同比增长76.4%。唯品会2018Q2核心数据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207亿元(约合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图中看出,本季度营收同比前两年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今年第一季度数据略微下降,无明显变化。唯品会第二季度活跃用户总数为298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关于本季度活跃用户数量的增长,唯品会归结于与腾讯和京东合作带来的成果。据财报显示,来自腾讯、京东的新客户数量占唯品会本季度新客户总数的24%,唯品会的京东旗舰店目前有大约150万人,来自唯品会小程序的新客户数量环比增长了500%以上。而用户数量作为推动唯品会业绩增长的重要数据,在过去六个季度中同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并在2018年第一季度没有提到活跃用户数量,仅提到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里总的活跃用户人数为5660万。唯品会第二季度的总订单量为1.113亿份,较去年同期的8480万份同比增长31%,近期六个季度来看,唯品会订单总量基本平缓,本季度订单量的提高或可以作为唯品会在与腾讯、京东落地合作成效,活跃用户数量和新客户数量的增加给唯品会带来黏性增强的同时也带来订单量的提升。唯品会第二季度毛利润40亿元(约合6.1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第二季度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6.8亿元(约合1.0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第二季度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是5.769亿元(合约和872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4.2%;唯品会本季度每用户平均营收同比增长约12%,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有约85%用户为重复客户,约96%的订单来自于重复用户,由此来看,唯品会用户黏度或正在增强。唯品会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总净营收将在173亿元-181亿元,同比增长13%至18%,此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预期较本季度有所降低,财报解释为未来唯品会可能会进行调整。唯品会或遇流量危机,依托微信生态再发力今年5月份,唯品会宣布将积极转型社交电商,自去年年底唯品会转战腾讯战队,唯品会正加速与腾讯合作与布局,目前正在通过与腾讯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社交电商新模式,据悉唯品会与与微信钱包合作入口已于今年4月8日向所有微信用户开放。随后唯品会宣布其“大有可唯”广告平台将全新升级,其社交广告副总经理张敏毅曾透露,腾讯将与唯品会在内容流量、社交资源、数据等方面进行合作深化。回归唯品会电商创立初衷,自成立以来,女性消费者一直作为平台主要消费力促使唯品会继续成长,不过,今年5月底,唯品会男士版页面悄然上线,同时开启“唯品男士”微信小程序,意味着唯品会正式向全品类拓展。而就在6月14日,唯品会和京东首次联合发布报告《去性别化消费,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报告提出中国消费升级中一个重要趋势是去性别化消费,即随着男性自我形象管理意识的提升和两性分工的变化,传统基于性别标签定义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由此来看,唯品会增加男装板块是有力可寻。不仅如此,唯品会还在技术领域下功夫,今年6月份服饰品牌GUESS(盖尔斯)开通小程序商城,并由唯品会小程序开放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消费者则需要登录唯品会方可进店购买,不难看出,以上所有合作和动作均在有型和无形中给唯品会引流量,而相较于唯品会提到转型社交电商,不难发现大幅利用微信生态巨大流量池,通过社交为自己引入更多新鲜血液毫不违和。除此以外,从唯品会此前上线内部孵化的微信小程序“云品仓”,专注于给个人卖家提供从商品、物流、客服到营销的各种服务,并仅支持微信支付,明显全然依托于微信生态。不过近日,唯品会似乎盯上了“库存+代购”模式,8月10日,唯品会推出了代购批发平台唯品仓APP,旨在服务代购和批发群体,并借助微信社交平台为品牌方清库存。唯品会能够赋能小b客群(代购、批发商、微商),关键在于其与微信社交平台以及利用流量入口来实现,不过唯品会这种融合“特卖+库存+社交”等元素进行的探索与创新方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垂直电商红利不再,合作京东玩跨境电商唯品会月京东的合作是双方需要彼此的见证,电商红利的消失殆尽,流量成本的高昂证明着花钱购买已经不现实,综合电商的天花板已经显现,更不必说以唯品会为代表的垂直电商模式会活的滋润,所以双方合作以来,以“特卖”出身的唯品会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流量积攒,平台上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数量不可小觑,而京东正在发力服饰行业亟需一批消费者流量的进入,毕竟他们双方都在面临天猫服饰平台的最大竞对。跨境电商是唯品会低调布局四年的计划,今年5月份其与京东共同宣布加深合作并拓展跨境电商版图,海外仓则成为双方共同拓展跨境业务的首个合作点,唯品会借此来提高海外仓利用率、航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降低货源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京东借此大力布局时尚业务拓展方面,唯品会的海外资源不失为京东加速时尚布局的重要补充资源。此外,在物流布局中,唯品会本季度新增沈阳地区性物流枢纽,并已在广东、江苏、四川、天津、河北和沈阳拥有6座物流枢纽,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唯品会仓储中心总占地面为290万平方米,其中约有180万平方米归属唯品会。早在今年3月和4月,京东和腾讯的流量入口给唯品会打开,而本季唯品会也是重点体现在活跃用户数的增加,所以唯品会此前提到其主要成效将于今年下半年体现。由此来看,唯品会在2018年与腾讯、京东的战略合作已经渐渐落地,未来唯品会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一则是京东+微信的流量支持,二来是唯品会与京东合理拓展的跨境电商领域。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我们看到活跃客户数量增长的积极趋势,客户粘性持续改善。我们与战略合作伙伴腾讯和京东密切合作,释放这一战略联盟为三方带来的价值。”不过,在唯品会获得巨大流量入口和流量池之际,据截止今年3月31日的报告显示,唯品会创始人兼CEO沈亚持股12.7%,为最大股东,联合创始人兼COO洪晓波持股6.8%,此外便是腾讯持股7%和京东持股5.5%,腾讯与京东占股之则基本与沈亚持平,曾经成立四年便登陆美股的唯品会,似乎正在借助他人之风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一起惠2018-08-14 10:25:12464 次
8月6日中午12点,北京市海淀区百度大厦楼下,7、8名头戴百度外卖红色帽子的代理商蹲坐在阴凉处。他们彼此间没有太多的交流,只是那样默默坐着,仿佛一切已是常态。因为是午休时段,进出大楼的百度职员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从代理商身边很平静地路过,但也有少部分人在路过时会随口问及身边的同事,“这些人是干嘛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本轮维权是从7月16日发起,而这已是代理商维权的第22天。除了休息日外,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在此等候一个“说法”。类似的事情,在去年10月也发生过。有维权的代理商代表向记者表示,此次前来维权的代理商中,既有前来索要退还保证金的,还有更多的代理商是希望百度外卖能对他们此前投入的“血汗钱”有个交代。去年8月,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百度外卖;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蚂蚁金服全资收购饿了么;8月2日,饿了么母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新的信息中显示,股东变更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而此前包括邓高潮、张旭豪、汪渊和康嘉等在内的饿了么原股东均已不在其列。受上述事件影响,国内的外卖市场格局在这仅一年多的时间中几经变化。但作为最早被收购的一方,那些曾经效力于百度外卖的代理商似乎并没有跟上企业后续发展的步伐。“被遗忘”的代理商8月的北京烈日当头,气温长期维持在27摄氏度以上,但对于在百度大厦楼下以静坐方式讨说法的百度外卖代理商来说,内心却是冰凉。原因无他,三大外卖平台之一的百度外卖已经被卖给了曾经的竞争对手饿了么,而他们在此前市场扩张期投入的十几万元乃至成百上千万元的成本,如今成了“本应承担的风险”。“这是我们申请维权的第22天,刮风下雨顶着太阳都会来。从早上过来,一般都会待到下午5、6点。”来自山东的百度外卖代理商冯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次维权是从7月16日开始的,而他本人除了周末休息日,基本上天天都会来这里“静坐”。据了解,冯先生是百度外卖山东某县的代理商,在2017年6月时加入百度外卖。说起维权的原因,他表示,一方面是希望索要回自己被扣押的保证金,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问百度外卖要回因前期运营投入造成的损失。据冯先生介绍,申请成为百度外卖代理商后,他向平台缴纳了8万元的质量保证金和16万元的运营保证金。目前,16万元的运营保证金已经收回,但从今年5月3日起申请退出百度外卖代理并索要质量保证金,截至目前仍然没有收到对方的打款。“原来的百度外卖的大区代理已经离职了,现在大区对接的人是从饿了么后调任过来的,虽然对方承诺打款,但总是一拖再拖,后续再去问基本就没有了回应。”冯先生表示。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来自吉林某县的代理商王先生身上。根据王先生提供的此前与百度外卖签署的合作协议显示,王先生需缴纳5万元的质量保证金和13万元的运营保证金。目前,运营保证金的款项已经收到,但是质量保证金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王先生称,因为此前更换了大区代理,新任的大区代理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烧钱后遗症实际上,在包括冯先生和王先生在内的维权代理商看来,刨除未返还的质量保证金不谈,自己的损失远不止于此。“2017年的时候,家里那边基本没有百度外卖的影子,自己买电动车、招骑手、谈商家,才打下了一片市场。”冯先生称,他刚开始做代理商的时候,当地外卖市场订单分配占比基本是美团外卖占70%,饿了么占30%。但因为自己前期补贴投入大,他签下了不少独家商家资源,生意红火的时候,百度外卖的订单量在当地最多占到了60%。冯先生透露,他个人的成本投入不下于100万元。同时他表示,在此次参与维权的200多家代理商中,自己的投入还算少的,还有投入上千万元的代理商。一个县级代理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前期投入?冯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表示,前期投入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线上补贴、物料费等在内的运营成本,另一部分是包括站点租金、骑手工资、电动车购置费等硬性成本。据了解,在百度外卖与代理商的合作协议中,有一条是要求代理商先行缴纳的运营保证金,金额基本在10万元以上。所谓运营保证金,意思是指代理商只要在前三个月内投入等同金额的运营成本,3个月后平台方会将这笔运营保证金如数返还;如果代理商未按期完成上述指标,平台方面将扣除代理商10%或剩余全部的保证金,且有权与代理商解约。上述代理商王先生向记者解释,运营保证金投入的内容仅限于补贴和物料,不包括电动车购置、骑手工资等硬性成本。就此来看,所谓的运营保证金,其实正是外卖市场前期烧钱拓荒时,被“烧”的那一部分。但对于这部分的资金投入,百度方面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回复中称,百度外卖与百度外卖合作商之间为平等的商业伙伴关系,双方是基于自愿原则签订的业务代理协议,并基于代理协议进行业务合作往来及商业结算,需各自承担市场风险。此外,饿了么在收购百度外卖时也曾表示,会尽量满足百度外卖代理商的合法权益,但做生意和做投资一样,入市就需要谨慎,其中可能有巨大的回报,也可能有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件事饿了么和百度外卖意见一致。竹篮打水一场空实际上,代理商维权的问题从去年10月底就已经出现。对此,原饿了么CEO、现任董事长职位的张旭豪曾专门给出过承诺。在去年11月举办的饿了么及百度外卖“未来物流”战略发布会上,张旭豪称,代理商的解决方案不是针对百度外卖,而是需要整个代理体系进行梳理和融合,最大的原则是公平公正,以服务市场份额优先的原则。代理商不分是百度外卖的还是饿了么的,会全部看作母公司拉扎斯集团的代理商。如果两边都有代理商,则采取强强联手,强强融合的方式,同时负责双品牌的运行。“为什么不直接转变身份成为饿了么的代理商?”对于记者这样的问题,冯先生有些许无奈,他表示,“饿了么有自己的代理商,原来彼此都是竞争关系,现在为什么需要你?”冯先生表示难以接受的是,饿了么宣布收购百度外卖是在去年8月,但在去年10月的时候,有商家向他反映称,百度外卖通过App向商家发出了一份授权书通知。通知书中提及,百度外卖平台将把商家的店铺信息,同步提交给饿了么平台。“当时商家和我说,尽管授权书提供了同意和不同意两种选项,但如果选择不同意,平台就会停止向商家打款。”冯先生说,在签约商家中很多是自己费了很大劲,通过大量补贴投入才谈下来的独家资源,百度外卖直接向商家发出通知,这让他不能接受。对此问题,根据猎云网此前报道中有代理商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当时的百度外卖运营体系负责人王建斌曾作出回应,称确实是由于工作失误所致,并及时下线了相关通知、停止平台商户共享工作。在冯先生看来,将商家信息拱手让人,这对于代理商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大家都在抢商家资源,现在自己的商家信息导过去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去竞争?”冯先生称,也是从那以后,自己负责的代理区域百度外卖的订单量就在持续下降。据了解,不论是冯先生还是王先生,他们的代理业务早于今年年初时就已经停运。“停运是不得已的选择”,王先生称,如果不把业务停掉,就算没有订单补贴,骑手的工资、站点的租金都还是要交,亏损只会更多。说法矛盾陷僵局这已经是代理商新一轮上门维权的第22天。事实上,此前百度集团已就百度外卖代理商维权事件给出了一份全面说明。说明中称,在外卖业务合并给饿了么之前,百度集团仅是百度外卖的投资方之一,不参与其日常运营,相关地方合作商与百度外卖之间的代理关系及具体的运营策略,与百度集团无直接关系。但对此说法,代理商们难以认可。在与代理商的沟通方面,百度方面称,从2017年11月6日起,合作商人员多次到访百度,通过包括拉横幅、喊口号、冲击百度重要活动现场等,严重干扰了百度公司及周边的正常秩序。但在这长达八个月的百度外卖合作商聚众过程中,百度一直积极沟通,认真倾听合作商诉求。而王先生则对记者表示,尽管他们的维权已经持续了20多天,但目前仍未有百度方面的当事人与他们进行对话。百度与百度外卖的代理商们各执一词,其中真伪难以考证。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百度外卖代理商提出的索赔诉求,究竟能否得到满足。根据代理商们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请愿书》显示,代理商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出面协调,通过成立调查小组,解决因百度行为造成的全国代理商亏损达10亿元的问题。但按照百度方面此前给出的“需各自承担市场风险”的说法,显然双方的意见也难以达成一致。此外,有第三方外卖平台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代理商的控诉或有些言过其实。在相互的僵持过程中,将问题诉诸法院似乎成了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在记者问及代理商是否已将问题诉诸法院时,有代理商表示,“已经有人在推动了,但什么时间。能有什么结果谁说的好呢。”
一起惠2018-08-10 09:28:47535 次
中国物流大战可能还没真正开始就要结束。顺丰控股发布公告显示,嘉强顺风、元禾顺风、顺达丰润、监事刘冀鲁等四位股东拟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合计不超过7.7282%股份,嘉强顺风及元禾顺风减持比例不超过3%,顺达丰润减持不超过1.5%,刘冀鲁减持不超过0.2282%。计划于今年8月29日至明年2月25日期间,合计减持约3.41亿股。根据公告,以45元/股计算,减持完成后上述股东将套现超过150亿元。几位股东套现并非首次。就在今年4月底顺丰控股发布公告,顺丰控股持股20.83%的四名股东拟在4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期间,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7.53%的股份,减持价格不低于45元/股。如果四家股东均按高限数量减持,套现达149亿元。也就是说,加上此次套现,这意味着一年时间内已累计套现近300亿元。如此高频且大规模套现,顺丰股东意欲何为?最新消息,目前顺丰控股总市值为1935亿元,已跌破2000亿元。为何频频套现?为什么顺丰主要股东要急于套现呢?套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按照之前顺风发布的公告称,“本次股份减持计划系股东的正常减持行为,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及未来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这样的解释却不能止住顺丰股价持续的跌落。时间财经通过翻阅顺分控股4月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发现,嘉强顺风、元禾顺风、顺达丰润、监事刘冀鲁这四位股东都位列前十,且顺达丰润持股最多。其中,刘冀鲁的女儿刘凌云也在十大股东之列,父女两人属于一致行动人。刘冀鲁与顺丰的关系广为人知。顺丰控股是通过刘冀鲁的鼎泰新材借壳上市,在顺丰借壳之后,根据规则,刘冀鲁陆续减持手中的股份兑现。截至2017年三季度,刘冀鲁持有顺丰控股股票数量总计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27%。今年第一季度刘冀鲁和女儿刘凌云的只剩3000万股。刘冀鲁是按照规则减持股份,除顺达丰润,另外两大股东却有着强大的背景。嘉强顺风、元禾顺风都是国开金融参股,都拥有国有资本血统。首先,嘉强顺风,根据公开资料,2013年8月嘉强顺风募集资金约24.4亿元而成立,由中信资本负责管理。时间财经查阅天眼查梳理发现,宁波国开物流是嘉强顺风最大的股东是(以下简称“宁波国开物流”),持股比例为58.97%。而宁波国开物流的合伙企业为国开金融,而国开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嘉强顺风为由中信资本担任管理人的股权投资基金,基金的最大背后出资人是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其次,元禾顺风,宁波国开物流合伙企业也是元禾顺风的股东,持有元禾顺风19.75%的股份。公开资料显示,元禾顺风于2013年9月成立,注册资本25.5亿元,股东包括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宁波国开物流合伙企业等企业。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前夕,《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名为《阿里巴巴上市背后的“红二代”赢家》的文章,称阿里巴巴股东中充满权贵资本,三大私募基金——博裕资本、中信资本和国开金融在2012年参与了普通股认购。根据2014年中的披露,两者持有阿里巴巴1.1%和0.47%的股份。无论中信资本与国开金融与阿里、顺丰有怎样的复杂关系,从目前来看,顺丰控股的市值即使跌破2000亿元,但减持者嘉强顺风、苏州元禾顺风依旧赚了一大笔。深圳某私募基金行业研究员陈晨曾表示,嘉强顺风、苏州元禾顺风可以被看做是国开金融、中信资本控制下的一致行动人,主要是财务投资者,而并非战略投资者。因此,减持也是可以理解。集体倒戈投奔菜鸟?四大股东的减持,顺丰股价的持续下跌,加之嘉强顺风、元禾顺风两家有着共同国有血统国开金融,国开金融又是阿里的股东,复杂的关系很自然的让人想到他的竞争对手菜鸟网络。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6月6日,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其中,顺丰持股35%,申通、中通、韵达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交易完成后顺丰系持有丰巢科技的股份达到近70%,将主导丰巢科技的运营。但两年后,戏剧性一幕出现——通达系全部倒戈,转让丰巢股权,纷纷加入菜鸟网络。今年6月,申通快递发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向深圳玮荣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所持的丰巢科技9.09%股权。同一天,韵达股份也公告称,公司及旗下子公司拟将持有的丰巢科技13.47%股权转让给深圳玮荣。交易完成后,申通、韵达及其子公司均不再持有丰巢科技的股权。在宣布退出丰巢公告之前,通达系早已做好了准备。在2018年5月底,圆通、中通、申通宣布向菜鸟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增资31.67亿元,投资理由是:各方将致力于提高末端派送时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目的显然已经摆在了桌面上。有意思的是,澎湃新闻报道称,快递公司此次是被迫退出,顺丰作为丰巢大股东,在通达系快递入股其他公司问题上很强硬,要求通达系快递公司从丰巢退股。丰巢相关负责人针对媒体的质疑回应,快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商业选择,丰巢不存在清退行为。不管是强迫退股,还是选边站队,本质都是为了数据。2017年顺丰菜鸟之战能解释很多问题,菜鸟指责顺丰2017年6月1日凌晨宣布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随后,顺丰曝出猛料称是菜鸟率先发难封杀丰巢,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顺丰由使用腾讯云切换到阿里云。如果顺丰的数据进入阿里云,阿里就会将顺丰纳入到自家的网购体系中了,能够轻松将顺丰控制在自己的物流体系之中。刘强东曾表示,菜鸟网络本质上是在几个快递公司上搭建数据系统,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王卫向父亲借了十万元成立了自己专门为别人送货的小公司到1993年6月份王卫在广东成立顺德公司,再到今天成为坐拥近2000亿顺丰控股。顺丰的路与菜鸟截然相反,一个是贫民窟历练出来的百万富翁,一个是没有经历失败直接上位的达官贵人。但菜鸟和丰巢的对垒下对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未必是一件坏事,双方通过竞争的形式共同推进未来物流业向智能化、数据化发展。
一起惠2018-08-09 10:22:10456 次
“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也很突然,我入职刚一个月。”一名正在办理离职手续的邻家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邻家的倒下过于突然,“我们前一天还在正常运营中”。8月3日,记者走访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发现,与之前各大媒体所报道的不同,除不断有员工前来办理离职手续外,出现在办公现场更多的是全时、苏宁小店等不同企业的招聘人员,与此同时,各招聘广告也早已贴满了邻家的LOGO形象墙。现场一名邻里家同行的HR吴俊(化名)告诉记者,8月2日上午,场面还一度“热闹”,办公室坐满了前来“讨说法”的供应商与被迫辞职的员工,“今天上午(8月3日)还比较乱,不过逐渐就恢复了秩序”。8月3日晚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微信公众号也同时发文,称协会已对邻家便利店近日出现的情况高度关注。文中表示,此次关店系邻家唯一出资方善林金融受上海警方调查,资金账户被冻结,无法继续注资,同时邻家受供应商诉讼,账号资金已被冻结所致。此外,协会认为此次事件属于个例,并不会影响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同时组织北京市便利店企业商讨协助。据悉,好邻居、全时、7-Eleven北京、罗森北京、超市发、便利蜂、苏宁小店等多家企业皆表示愿意吸纳因邻家解散赋闲的门店员工。而据《中国企业家》了解,苏宁小店8月份将在北京开设60家门店,目前60家门店都已进入装修阶段,有大量人员招聘需求。目前,北京邻家便利店的门店基本都处于停业状态。员工“维权”仍在继续据吴俊了解,邻家便利店的员工分为三类,除有五险一金待遇的正式员工外,还有由邻家方聘用的“小时工”以及由第三方聘用的“管培生”,而就算是“管培生”,也经过邻家的正式培训,并承诺三个月后正式转正。8月2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于邻里家公司的银行账户已全部被冻结,预计不能顺利发放7月员工工资”。该报道称,邻家的员工在办理完离职后,会得到一份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书,这份文件代表员工离职的责任在于公司,属于被动离职,之后员工可以拿着这份文件去申请仲裁从而争取到赔偿,公司现在能做的只有这么多。8月3日,《中国企业家》走访发现,办公室各会议室已结束“水泄不通”的局面,第二会议室还成为全时便利店的招聘“标间”,现场更多未散去的,是与邻家合作的、通过第三方招聘外包人员的。记者现场了解到,因没有签署相关合同,大部分外包员工对于自己能否顺利拿到所拖欠工资表示担忧。“虽然考勤记录已有统计,但我们并没有与邻家或是第三方公司签署过劳动合同,这件事让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但我们培训是在邻家总部,之后很快在门店上岗,所做的工作也与正式员工无二,所以起初非常放心”,邻家一位“管培生”周铭(化名)告诉记者。而从周铭提供的“三方关系确认书”来看,邻家的外包方为寰球亿人(北京)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的确于2018年3月发布数条24小时便利店的招聘信息。此外,有外包员工向记者透露,包括寰球亿人在内,邻家便利店还另与其它俩家外包公司有合作。目前,三家外包公司已委托相关人员就此事宜与邻家方面进行沟通,其中有考勤记录的70余位“管培生”,每位员工所欠工资从一千到几千元不等。“不过现在还没有给出结果,我们只能选择相信邻家。”周铭告诉记者。实际上在绝大部分员工看来,邻家的运营一直做的不错,很多门店的日流水也较为可观,而大部分媒体对于该事件的态度也是“惋惜”的,一名业内人士曾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在他看来,邻家的现任CEO王磊也是受害者之一。截至发稿前,王磊未对媒体做出回应。邻家做错了什么?一方面是邻家的轰然倒塌,另一方面其他便利店品牌仍在不断扩张。正因此,各大品牌都将目光投向邻家遗留的大量人力与门店资源。“这几天邻家的破产引起一阵惋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但“实际上除非是超级有耐心、钱特别多的股东,不然像邻家这样的公司早晚会出问题。”资料显示,邻家便利店成立于2015年5月5日,为早前7-Eleven北京高管王紫创立,后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王紫带领团队转而创立便利蜂。也就是说,自成立以来,邻家就自带7-Eleven的影子,邻家早期更是被媒体冠为“最像7-Eleven”的本土品牌。便利店是舶来品,单纯依靠经验经营很难实现规模化,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市场层级分明,且就算是一个城市,也存在“江南、江北”消费者口味、需求不同的情况。就算是有一定威望的从业人员,对于便利店行业本身,也从未表现得过于乐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高昂租金与人工费用,而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更多电商巨头转战线下,被资本搅热的行业更容易出现泡沫。资本都愿意投资新奇的项目,但是便利店行业本身并不性感。在一些投资人看来,便利店行业的技术革命还远远不够,阿里、腾讯等巨头都希望能够借助数据赋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但就算是盒马鲜生,也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在打破技术壁垒的同时,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生存”,从业者必须在规模效应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也必须在“新零售”的大环境下,选择更经济的运营模式。早前,零售专家鲍跃忠曾表示,一个便利店品牌,如果能够做到1/3的店面盈利,1/3的店面持平,1/3的店面轻微亏损,就已经是非常正常的状态了。
一起惠2018-08-06 10:30:53525 次
该来的总会来,股权整合带来的阵痛开始显现。8月2日,在被阿里全资收购4个月之后,饿了么(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新了其股权信息。据企查查显示,饿了么原股东邓高潮、张旭豪、汪渊、康嘉等全部退出,新任股东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阿里巴巴创投公司”)。虽然饿了么回应称张旭豪目前仍担任饿了么董事长,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董事长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花架子”,随着股权变更,也意味着以张旭豪为首的创始团队已经彻底出局。然而,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饿了么,加上了阿里的帽子,未来就会好吗?十年一梦,饿了么会成为下一个淘点点吗?相较于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来说,张旭豪的退出显得更加低调与凄凉。把时间拨回到3年前,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长达5年的O2O铁王座之争就此告一段落。而在彼时,人们在感叹“上海互联网企业难逃被收购的宿命”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饿了么,人们好奇这家同为上海互联网代表企业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张旭豪没有让这种疑问持续很久,很快就喊出“他们变,我们不变”,并强调饿了么“未来也将保持独立发展不变,并且会坚持做大做强”。然而数据显示,这3年走下来,饿了么却是一直向下滑坡的发展状态。在易观发布的《2015H2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分别以33.7%、33.1%和19%的市场份额排在前三位。而到了今天外卖行业的座次已经发生变化。据Trustdata刚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外卖市场正逐渐形成“631”格局。市场份额被美团逐渐拉开,这也直接促成了阿里全面收购饿了么,并开始清退创始团队。目前饿了么的法人代表已由张旭豪变更为王磊。王磊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在阿里巴巴以95亿美金收购饿了么后,接替张旭豪出任饿了么CEO。当然,熟悉O2O的人应该对王磊曾经的经历并不陌生。在早期,阿里曾倾力打造淘点点为O2O业务核心,王磊于2013年9月出任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2015年阿里剥离淘点点到一家新公司,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口碑网,王磊随即被调任阿里健康CEO。深究淘点点以及后来口碑失败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与阿里的基因有关,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曾提出“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而阿里在转型O2O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失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对于阿里这样要做平台和生态的公司,难以承受O2O的线下之重。只是对于创业几近10年的张旭豪而言,将自己辛苦打拼的公司让给曾经击败过的老对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更令张旭豪揪心的也许在于,如今的饿了么会在王磊的掌舵下变成下一个淘点点吗?被阿里收购的项目越活越差,饿了么慌得一比在被阿里收购后,饿了么将承担起各种新零售场景的配送工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对外宣传上饿了么始终是与淘宝小店、盒马鲜生等捆绑在一起的,即便在刚刚公布的与星巴克合作中,官方也是宣称“星巴克接入阿里新零售”,主要包括会员系统打通,而饿了么只是承接其中的配送服务。由此可见,饿了么之余阿里就像是整体新零售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在战略发展过程中,饿了么有必要为了整体而做出牺牲,过往被阿里收购的企业莫不如此。一方面,阿里想要利用饿了么的配送网络服务自己的新零售生态,另一方面阿里也不想投入过多资金用于饿了么业务补贴。路透社、彭博曾先后曝出饿了么正在开启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对比,路透社评论称,这可能是马云胃口太大、导致“消化不良”的一个标志。为了融资需要,饿了么将在7月至9月期间每月花费1.47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希望将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提升到50%,从而有希望在今年内追上美团外卖。然而饿了么大手笔重演“价格战”的计划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明智,毕竟曾经王磊掌舵的淘点点仅在2014一年也花出去50多亿,结果却令人失望。此外,目前外卖行业已经下半场,价格并不是用户最为看重的,配送体验和食品卫生才是影响其对平台选择的参考因素,这也正是饿了么所欠缺的。当然,如果想要参考饿了么的未来,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年被阿里收购的企业究竟发展的如何。2005年8月,阿里巴巴以40%股份为代价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如今雅虎中国早已关闭;2013年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初期已拥有超两亿用户的天天动听,纳入阿里巴巴旗下,更名阿里星球后,市场地位一落千丈,如今早已停止音乐播放功能;2015年11月,阿里收购优酷土豆,两年时间优酷土豆从视频行业“老大哥”变成第三,从亏损变成巨亏。那么,饿了么能够逆天改命、摆脱这种被收购后衰落的结局吗?总结:阿里自己说过,从来不做财务投资。意思大概是,投资并购的标的进入阿里体系后,就要为阿里的长远战略目标服务。问题是,长远目标就是让它们越活越差?对于阿里来说,饿了么只是棋子,一方面用于补足自己的新零售短板,一方面用于牵制抵御美团,而饿了么本身的长远目标似乎并没有人真正关心。真可谓:十年一梦志犹在,一朝醒来皆成空!
一起惠2018-08-06 10:28:34833 次
7月26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收盘价为26.70美元/ADS,较发行价19美元/ADS上涨40.53%。根据招股书,拼多多此次发行856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票),代表3.424亿股A类普通股。结合股价推算,拼多多当前市值达295.78亿美元。拼多多的进击,揭开了存在于互联网投资领域的“空间折叠”。成立三年即上市,看不懂的人质疑它急功近利,认同者欣赏它的速战速决。“五环内人群”说它是“上市的地摊儿”,客单价提升空间有限。但在下沉市场,它却算是实打实的消费升级。股权结构显示,IPO后,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与其相关附属实体持股比例为46.8%。第二股东腾讯持有17.0%(相似的是,2014年京东上市前,腾讯的持股比例为17.6%),高榕资本持有9.3%,红杉资本持有6.8%。黄峥“持股多,主要是因为公司时间短,还来不及摊薄”。在IPO前夕的媒体沟通会上,他解释道。从融资情况看,拼多多自2015年以来一共经历了ABCD四轮融资,融资规模合计17.02亿美元。除了天使投资人段永平,支持拼多多的投资人还包括光速资本创始合伙人宓群、红杉中国合伙人郭山汕、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等。至此,近几年里资本在下沉市场的布局也逐渐清晰起来:快手、趣头条、拼多多构成的“下沉三巨头”身后,有投资巨擘腾讯、阿里巴巴的身影。而在新基金矩阵,高榕资本押注虎牙直播和拼多多,源码资本则手握趣店和今日头条。如果说2011年是属于一二线城市5亿互联网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元年,那么2018年,则是属于另外5亿下沉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下沉市场资本之争被问及怎么看待拼多多的时候,刘强东在美国《财富》杂志的头脑风暴科技会议上说,自己“更在乎用户体验,只要在中国有过几次购物经历,或许只要三次就能得到答案”。他的观点也影响了今日资本的总裁徐新。徐新觉得,要想理解拼多多,得和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一起混一阵才有可能。不过,处于野蛮生长期的互联网公司,人们是否看得懂它的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是否认可它的表现,是两回事。拼多多和2012年唯品会流血上市时的处境如出一辙。当时,很多人觉得唯品会是一家处理尾货的公司,怎么可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但在上市一年后,唯品会最高涨幅达60倍。拼多多也上演了一场极速进击。拼多多IPO定价19美元/ADS。IPO发行价格区间为16-19美元,由于获得13倍超额认购,黄峥有权在价格区间上限的基础上再上调20%至22.8美元/ADS,这相当于拼多多2019年预计净利润的37倍市盈率。但拼多多放弃了这一权利。但在上市当日,这家公司就冲上了中概股排行榜高位。截至7月27日,如果抛开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三家“中字头”企业,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中,拼多多市值排名第五,稳坐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的位置。提交招股书时,想要迎合美国资本市场的拼多多,给自己找了“Costo+Disney”的梦幻组合作为对标。目前看来,美国资本市场买单了。美国投资咨询网站SeekingAlpha的专栏作家加里·亚历山大表示,拼多多从名字上就揭示了团购业务的本质:相约一起购买特定商品的人越多,商品的优惠力度就越大,价格就越便宜。拼多多得益于团购,“随着收入的攀升,将逐渐成为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的有力竞争者”。讲究盈利的美股市场,对拼多多的喜欢并不出乎意料。和大量处在烧钱阶段的互联网公司不同,拼多多的融资能力远超过它的烧钱速度,现金流状况也不错。据招股书显示,拼多多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全面转型为平台电商,来自在线平台的广告和佣金收入取代自营收入。从现金流量表看,拼多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始终为正:2017年和2018年Q1分别为3.15亿元、6.29亿元。数字报表上的拼多多,流量获取成本低,库存压力小,现金流表现好,融资能力强。2017年和2018年Q1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0.58亿元和86.34亿元。这些现金为公司2017年、2018年Q1分别带来了8078.3万元、5016.3万元的利息收入。拼多多的业绩表现,让黄峥的身价完成了从百万美元到百亿美元的“跃龙门”一跳。2007年,黄峥曾因为Google上市而获得百万美元身家。而目前,根据黄峥持有股份测算,他拥有138亿美元的财富。2018年7月26日晚上,人们突然发现,黄峥的身价已经超过刘强东了。五环内外的消费折叠拼多多业绩越好,对其商业模式和口碑的争议之声也就越大。拼多多的投资人都分别肯定过黄峥的判断力和思维格局。他站在“五环内”,重新评估并一手开创了“五环外”互联网的价值与未来。人们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在市场预判电商战争已迎来终局的时候,拼多多以高渗透率和日订单数量第二的成绩,完成逆袭。“五环内人群”到现在也无法理解微信群拉人头的拼团模式,如何刷新了电商格局。但黄峥说过,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从用草纸到用卫生纸,也是消费升级。“中国的新中产阶级人数太少了,虽然他们占据了绝大部分话语权,但如果一味追求他们的物质升级,就只会让中国火车头更往前,尾巴更往后。中国有大量的人在平均线以下,他们生活在两个世界。”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26日,拼多多APP安装渗透率已达26.5%,已经超越京东的23.52%,在所有电商APP中排名第二,紧随淘宝之后。且从目前渗透增长趋势看,拼多多APP的增长斜率仍然领先其他电商平台。无论理解与否,资本市场对拼多多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抛开目标用户群体谈消费升降级,无异于抛开剂量谈药物毒性。在下沉市场,拼多多确实有所成就。参与拼多多B轮融资的光速资本创始合伙人宓群说,“拼多多通过深度洞悉用户消费需求,把社交关系和产品的颗粒度打磨到极致,拼单模式让商品通过社交的方式来获取用户,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满足用户实际且有效需求的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从经营状况看,拼多多在2017年和2018年Q1的GMV分别为1412亿元、662亿元。截至2018年Q1,拼多多平台年活跃用户已经到达2.95亿。此外,拼多多在小程序方面的表现也很抢眼。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拼多多小程序累计用户已达2.33亿人,远高于同期京东的0.86亿人和唯品会的0.53亿人。在拼多多IPO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说了这样一句话:“拼多多既有创新性,又有规模性”。但也有投资人坚持认为拼多多不值得投资。有趣的是,不同的判断,基于同一种理由。同样是售卖低价商品,在不看好的投资人眼里,拼多多商品廉价的特色过于鲜明,几乎把自己钉死在了低价区间。未来,如果拼多多想要提高客单价,用户的接受度未必高。廉价商品平台的认知,很难抹去了。“拼多多和唯品会一样,现在争议很多,股价暴涨,但风头一过,怕是会一地鸡毛”。一位不看好拼多多升值空间的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唯品会是拼多多的“前车之鉴”,随着流量吃紧,尾货特卖模式迎来瓶颈,活跃用户增长速度很快就会放缓,“神话破灭也不过是三年时间”。属于拼多多的用户高速增长红利期即将逝去。据艾瑞统计,进入2018年以来,拼多多APP端MAU规模相对稳定,而其依托生存的微信,自身用户增长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在2.95亿活跃用户背景下,黄峥需要探索如何增加用户留存率,增加商户规模,提升用户体验。对拼多多来说,IPO是个新起点。新一轮的投入期即将到来。能否扭转悖论,抚平“空间折叠”,拼多多接下来一年的表现至关重要。据招股书披露,拼多多计划将40%的募资款用于增强和扩大公司现有业务,40%用于技术研发,剩余资金会用于日常公司运营和潜在投资项目。
一起惠2018-07-28 10:16:49510 次
沃尔玛入股京东的两年后,走过“棉婚”的双方交出了成绩单。沃尔玛在京东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130万;沃尔玛全球购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00%;以及,全国30个城市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且提供“1小时达”服务。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以“尽管合作两年,但双方仍旧处在蜜月期”来形容两者的“婚姻关系”。连续两年的销售量暴增,为互联网巨头京东的零售版图增添光彩无限,于线下零售巨头更是救其电商业务于水火之中。作为蝉联五年世界500强榜首的零售企业代表,沃尔玛的革新效果也在凸显,牵手电商巨头成为一种自救的方式,也是零售业的发展态势。两年“蜜月期”如今的甜蜜,是这场感情的基础沉淀,但京东与沃尔玛的“恋爱”阶段并非顺畅。2011年,因京东拒绝全盘收购1号店,给了沃尔玛拥抱的机会,从中国平安手中收购17.7%的股权,次年增持至51.3%,成为1号店的最大股东,这一举动也解读为沃尔玛要进军中国电商的前奏。的确,这正是沃尔玛想要释放给中国市场的信号,在当时线下实体连锁风华正茂之时,沃尔玛想要通过1号店的网购服务作为沃尔玛实体店服务的补充,如此看来,此举正是打通线上线下无界零售的鼻祖级玩家。然而,现实却过于骨感。收购后的融合问题日渐浮出水面,线上线下订单及库存无法打通、存在文化差异、甚至创始团队因分歧等因素,使得1号店自被收购后份额逐年下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中国B2C市场中,1号店的市场份额仅为1.3%。随着亏损加剧,1号店逐渐变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上的拖累。2016年6月,沃尔玛无奈放弃了在中国自己主导发展电商的策略,将1号店“过继”京东,京东也出让5%股权,换得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和大部分1号店的资产,以示合作诚意。半年后,沃尔玛对京东进行第二次增持,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持有12.1%的京东A类普通股,占京东A、B类总股本的10.1%,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前两位分别为,腾讯和刘强东。紧接着,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5千万美元,沃尔玛中国的实体门店将独家接入京东到家,并由达达负责全部订单的配送。升级“三通2.0”战略现在“联姻”的7年后,沃尔玛终于在中国尝到了电商红利。据沃尔玛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2月1日-4月30日)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33%,较上一财季有所反弹。在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总销售额增长6%,可比销售额增长4%,创下5年来的新高。透过逐年增长的销售额数据不难看出,王笑松用“蜜月期”形容当中的甜蜜,并不为过。京东与沃尔玛合作的背后,正是无界零售的践行。首先,入股后的沃尔玛将旗下山姆会员线下商店和ASDA搬上京东,又将线上京东产品搬入到沃尔玛的商超之中。对于京东而言,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数百家线下店,在供应链与采销体系上都有巨大优势;对于沃尔玛来说,背靠电商巨头,也让线上之路更轻易,同时,京东之家也能帮助其卖场获得年轻的客流。自2016年6月京东和沃尔玛宣布战略合作后,双方推出了库存、门店、用户互通的“三通”策略,近日正值两周年,双方又发布“三通2.0”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互通是提高京东配送效率和沃尔玛销量商品库存周转率的关键一措,举例来说,消费者在京东自营超市购买沃尔玛在售的相同商品,快递人员可以从距离下单顾客最近的沃尔玛门店取货。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用户体验提升部总经理祁婷补充,截至今年6月底,京东与全国29个城市180家沃尔玛门店实现部分商品的库存打通。未来,库存打通会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并试点推出1小时送达服务。而门店互通则主要体现在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上。目前,全国30个城市的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在今年6月份,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上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3.5倍。另外,沃尔玛中国大卖场电子商务部副总裁博骏贤(JordanBerke)透露,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已经在建十个项目云仓,均是100%服务于线上订单,弥补了当前沃尔玛在某些区域店铺密度的不足,有效提升沃尔玛和山姆店本身口碑之外对用户的覆盖能力。除了线上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京东与沃尔玛在线下业务的探索也积极尝试。2017年6月,沃尔玛在深圳罗田店推出了首家“沃尔玛京东之家”。截止到目前,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开设了4家合作门店,其中3家沃尔玛京东之家,1家沃尔玛京东专卖店。传统零售拥抱电商巨头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每年都在创造佳绩,但却无法掩盖实体连锁零售的焦虑。消费升级的到来,线上流量日趋昂贵,线下增速的乏力,互联网腾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纷纷切入线下。2016年11月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借助三江进驻宁波。去年2月,阿里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合作,将上海作为新零售的试验田。不久后,阿里还投资15亿元与新华联合伙投资新零售。同时,重点孵化新零售盒马鲜生,改造天猫小店并投资入股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线下连锁零售。与阿里的“野蛮”行为有所区别,缺乏零售基因的腾讯,则是以生态搭建的方式为主,以技术和流量注入为主,想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再看京东,在后电商的时代,它是以开放的心态赋能线下零售。在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携手线下门店总量将超过50万家。开设了7fresh生鲜超市和3C零售体验店,入股了永辉、沃尔玛、世纪联华等。京东还得到了谷歌5.5亿美元投资。在投资消息传出之后,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未来,腾讯、沃尔玛、谷歌等战略投资者将与京东一起形成‘无界零售’的生态联盟,把大量中国优质的品牌和商品带向全球市场。”视角再回到沃尔玛,同去年一样,京东与沃尔玛今年依旧继续造节,“8.8购物节”也是双方合作的一度演兵。连续五年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的沃尔玛,早已成为连锁零售巨头,但其依旧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应对颠覆,并且紧跟趋势迅速实现融合,沃尔玛一直在为适应中国市场而改变,但其所面对的困境,也正是所有连锁零售企业的谜团,这对于整个零售业还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一起惠2018-07-27 09:40:54505 次
作为谷歌的前工程师,黄铮3年前在上海创办了拼多多。拼多多7月26日将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PDD”。从创立到IPO,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淘宝用了5年,拼多多仅用了2年又3个月。在致股东信中,董事长兼CEO黄铮坦承拼多多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早早进入资本市场是因为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潜力,什么时间上市都没有实质区别,在公众的监督下,拼多多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关于本次IPO,腾讯科技整理了如下看点,将待晚间揭晓。IPO发行价定价IPO前,拼多多确定的IPO发行价格区间为16美元至19美元。该公司将在首次公开募股中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按照最高发行价计算,包括承销商执行超额配售,在扣除各项费用和佣金之前,拼多多将最多募集到18.7036亿美元。最新消息称,知情人士透露,拼多多IPO定价22.8美元,远超过此前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消息人士称,由于获得超过13倍超额认购,拼多多决定在价格区间上限的基础上再上调20%,定价22.8美元。拼多多市值以22.8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拼多多市值将高达286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预计净利润的37倍市盈率。截至7月25日,在美上市的携程网市值为233亿美元,爱奇艺市值为225亿美元,微博市值为197亿美元。拼多多市值将一举超过这几家知名公司,跻身中国十大互联网公司之列。市值排在拼多多前面的中概股包括:网易(346亿美元)、京东(504亿美元)、百度(895亿美元)、阿里巴巴(4856亿美元)。若拼多多上市首日涨幅超过20%,拼多多市值将逼近网易。创始人黄峥财富作为谷歌的前工程师,黄铮3年前在上海创办了拼多多。按照持有的拼拼多股权计算,黄铮的个人身价将很快达到至少83亿美元。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榜提供的数据,这很快将让他成为中国25大富豪之一。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后,黄铮将占股46.8%,拥有89.8%的投票权。按照拼多多发行价格区间的低端计算,黄铮的个人身价将达到83亿美元;如果按照发行价格区间的高端计算,他的个人净资产将达到99亿美元,超过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成为中国第16大富豪。若按22.8美元/股计算,黄铮个人财富将达到118亿美元,将成为中国第12大富豪。出生在杭州的黄铮毕业于浙江大学,随后又获得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黄铮在2004年加入谷歌,担任软件工程师。2006年,他返回中国帮助建立谷歌中国。黄铮在2007年离职创业,创办电子商务网站欧酷商城。3年之后,他把这家网站出售给兰亭集势。纳斯达克开市钟7月26日,至少有六家公司在这天登陆纳斯达克,其中包括两家中国公司,除了拼多多,还有一家为移动大数据服务商极光。极光计划通过IPO交易筹资最多2亿美元,招股价区间为8.5美元-10.5美元,计划发行1200万股。拼多多是这六家公司中发行股数、募资额最高的公司。该公司将在首次公开募股中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将最多募集到18.7036亿美元。如不出意外,拼多多将作为企业代表,敲响当日纳斯达克开市钟。出席敲钟仪式的高管除黄铮外,作为独立董事的陆奇是否出席将值得期待。陆奇此前为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其于2017年1月17日加入百度,今年5月18日宣布将卸任百度COO等职位。加入百度前,曾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被誉为“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
一起惠2018-07-26 10:06:41462 次
作为中国二手车电商行业第一股,优信二手车在上市之后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不过,与高关注度和期待度相反的是,优信的股价没过多久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美股昨日收盘,优信股价报收于7.66美元,总市值22.4亿美元,相比较上市之初的27.61亿美元,已经跌去18.9%。值得注意的是,优信上市首日涨幅为7.44%,在当时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表现比较抢眼。但是,好的开头并未能延续下去,优信在6月29日盘中一度破发,7月2日收盘报收于8.15美元,首次收盘跌破9美元的发行价。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上市既是最重要的节点,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上市首日,优信集团董事长&CEO戴琨表示,“上市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履行使命,让消费者拥有好车变得更简单。”在登陆美股之前,优信二手车还曾于2016年尝试借壳步森集团实现上市,但是在半年时间的运作之后,最终因为“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够成熟”未能实现。之后,优信多次被传出赴美IPO的消息,但官方一直对此不予置评。坎坷的上市之路也算是对优信的考验,不过,何时能够盈利成为摆在优信面前的难关。数据显示,2017年优信营业收入为19.514亿元,和2016年相比大幅增长136.7%。2017年、2016年运营亏损分别为18.23亿元、12.5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7.48亿元、13.92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在2017年为37.73亿元,2016年为17.75亿元,亏损额都在扩大。与此同时,优信在招股书中还坦然表示,“2011年成立以来,我们并未盈利。”不同于美国市场,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速度比较慢,规模比例上还有差距,而这也让国内二手车未来的潜力更大。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1240.09万辆,同比增长19.33%,交易额8092.72亿元,同比增长3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18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有望接近1500万辆。到了2020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将超过2900万辆。在如此大的增量市场下,二手车电商要想突破线下渠道商实现突破,提高品牌认知度以及用户信任度,砸钱投广告补贴用户看起来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次,优信上市之后,也将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营销。戴琨表示,融资将用于提升供应链水平,加大售后服务的投入,同时还会对营销和品牌进行持续投入,让消费者建立在线买二手车的观念。但是,烧钱营销也不是办法,何时能够盈利是投资人看重的事情。而优信则在招股书中表明,集团将持续扩大投资及业务运营方面的资金投入,目前暂没有盈利或产生正现金流的打算,甚至将继续承受重大损失。从近段时间的股价表现来看,优信在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潜力足够大。不过,对于优信等二手车电商来说,规范自己的业务,完善服务链,尽快实现扭亏为盈,才能在之后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一起惠2018-07-25 10:15:12272 次
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经审核,批准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财产保险”)注册资本从8.05亿元人民币增至16.1亿元人民币。批复内容显示,由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4.83亿元,由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1.9964亿元,由深圳汇京通达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6874.7万元,由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5361.3万元。增资后,安联财产保险股权结构变更如下: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SE)持股50%,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股30%,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2.4%,深圳汇京通达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27%,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33%。至此,京东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拿下了保险牌照,并成为安联财产保险的第二大股东。在此之前,刘强东还曾在2017年开年大会上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
一起惠2018-07-25 10:13:51313 次
2018年3月,京东金融高达130亿的B轮融资的消息就“引爆投资圈”,据称领投的是中金、中粮等巨头,并于3月底签署法律文件、4月完成打款,投后估值1650亿~1900亿。2018年7月12日,京东金融正式宣布:已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签署了涉资130亿的《增资协议》,9月底之前完成打款,投后估值1330亿。时间拖了四五个月,估值缩水20%,说明投资圈对京东金融存在较大分歧,即便估值降至1330亿也只获得部分投资人认可。京东金融“脱胎”始末京东金融成立于2013年10月,年末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属于“池保理业务”名为“京宝贝”。所谓“池保理业务”,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获得资金融通。“京宝贝”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京东自营业务的供应商。例如京东欠某供应商100万,供应商资金周转困难,通过申请“京宝贝”可以获得50万~80万贷款,按日计息。2014年10月,京东又推出了面向开放平台第三方供应商的“京小贷”业务,最高额度500万元,放款到京东钱包。京东2015年报披露,与金融产品相关应收账款余额为64亿元,相当于营收的3.5%。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红杉中国、嘉实投资、太保合共投入66.5亿、获得14.26%股权,投后估值466.5亿。2016年末,与金融产品相关应收账款余额为143亿元,相当于营收的5.5%。2017年3月,京东金融被彻底剥离,对价为143亿现金。京东不再持有任何股权,但京东金融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刘强东。相当于用143亿元买下一个内有143亿元的钱包。一年后这“钱包”值1200亿!假如国有企业一把手这么干,性质就严重了。京东股东对此无动于衷,说明2017年京东金融对他们而言轻如鸿毛。大洋彼岸的他们可知如今,与京东没有股权关系的京东金融值200亿美金,比京东的三分之一还多?2018年3月开始的B轮融资,7月份最终落实全部投资者,133亿资金将于三季度结束前到账,投前估值1200亿。此间有投资机构声称“京东金融市价1200亿,8折拿货,按960估值进场”,但真实性无法确认。等京东金融提交招股说明书时,才能真相大白。曾经是“温室里的花朵”京东金融的支柱业务至今仍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两大主要产品是“京宝贝”和“京小贷”,它们的规模、成因与京东应付账款有“微妙关系”。2014年~2017年京东应付账款平均账期分别为41天、44天、52天和59天。截至2017年末,京东应付账款743亿,为2013年同期的67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1%。应当注意的是,京东只有在收取消费者货款之后、支付供应商之前才会形成“应付账款”。但对供应商而言,把商品放到京东仓库之时就已开始面临资金压力了。2014年~2017年京东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4.8天、36.4天、37.6天和38.1天。截至2017年末,京东存货417亿,为2013年同期的65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9%。综上所述,截至2017年末,京东应收账款及存货合计1160亿,为2013年同期的66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7%。按2017年的平均数据,一批货物进入京东仓库后38天才能卖完,京东确认应付账款后供应商还要等59天,总共要等97天才能收回货款!供应商资金紧张与京东压货、压款存在因果关系;供应商资金张是京东供应链金融增长的驱动力;供应商从京东贷到的钱,本质上就是京东欠供应商的!截至2015年末,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已经覆盖了10%的商家。京东消费金融始于2014年2月上线的“京东白条”。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提供了4个季度的白条交易金额(GMV)。其中2015年Q2的白条GMV达到50亿,占同期GMV的4.4%。而2014年Q3的“白条渗透率”仅为1.5%。2015年12月的这份《投资建议书》显示,2015年Q2白条活跃用户约为160万个。平均每位活跃用户贡献了3000元白条交易金额,而同期京东商城活跃用户一个季度的花销约950元。可以推测:白条用户主要是那些购买“大件”3C(特别是手机)的消费者。(摘自2015年12月《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把上面这个图表中的“白条季末余额”与“季末消费者预付”对比,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客户预付远大于白条余额。理论上讲,京东不需要融资就有钱向消费者“放贷”。“放贷”为啥打引号,因为可能根本不需要放贷。根据“京东白条”业务流程,从用户消费之时就开始计息,但京东并没有立即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假如账期是60天,只要用户在60天内还清欠款,京东金融可以不出一分钱白赚利息。假如用户12个月还清,京东金融也能省2个月的资金成本。(摘自2015年12月《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三个“命门”是获客难、资金成本高、资产端缺少靠谱的项目。每获得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高达数百元;承诺给投资者的年化利息很少低于12%,18%、20%也很常见(这是互金平台的资金成本);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项目哪里找?别的不说,假设京东金融4亿注册用户300元一个地去拉,要花1200亿,B轮投前估值可能就来自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孕育于京东生态圈中的京东金融,至少在获客成本和资金成本方面,较其它互金公司有极大优势,资产端的风险也小得多。但坏帐率高于蚂蚁金服。假如不看拼多多与微信的寄生关系,成立第三个年头交易金额做到1400亿、用户接近3亿,这家电商真神了。同样,单看2013年底才成立京东金融也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压着供应商的款向供应商放贷,收了一部分客户的无息预付款向另一部分客户放贷,不立即向供应商付款却立即向白条用户计息。这些都不是正大光明的商业模式,而且离开京东生态圈根本玩不转。京东金融这株“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妖花”。本文无意做任何道德评判,但“温室”是有天花板的,京东商城规模扩张已经放缓,京东金融必须“走出去”,这是拆分的首要原因。个人资产水涨船高、200亿私募到手、有机会到A股“割菲菜”,这是拆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离开“温室”与其它互金公司一样高成本获客、一样高成本融资,一样到资产端寻寻觅觅……京东金融能否继续“茁壮成长”有待观察。“去金融化”只争朝夕2013年10月京东金融成立时的定位就是“一站式在线投融资平台”,宗旨是“为用户创造更多消费”以及“陪伴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其实就是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2014年1月提交招股文件中称:“我们的业务规模无疑会令我们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活跃参与者。我们已经推出多种金融产品,包括为供应商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百度“京东金融”获得的第一条结果就是“京东金融_互联网专业投资平台_风控严格_安全放心。”第二条是“京东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能赚闪借会花!”第三条是已经修正的“百度百科”,上来一句“京东金融“定位为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但第二句便露了马脚:已建立起十大业务板块——企业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众筹众创、金融科技、海外事业。2015年12月《投资建议书》对京东金融业务布局归纳如下:2018年京东金融重组为“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两大群组,11个业务版块,但其中只有“金融科技业务部”算是“服务金融机构”的部门。好比走进“XX科技公司大厦”,看到各间办公室门上挂着“XX金融”、“证券”、“保险”这样的牌子,会以为进错大厦了。京东金融试图“去金融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定位为金融公司将面临严厉的监管,并且把自己放到与强大的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位置,九死一生。再说想干金融也得有牌照呀,看看京东金融拿到什么牌照、没拿到什么牌照。自己做不了金融机构只能“服务金融机构”。二是估值。金融机构估值水平远低于互联网公司。以众安在线为例,2016年人保财险已赚保费和净利润分别为众安的84倍和1923倍。众安在线上市后,市值一度达到人保的二分之一!中国不缺巨型金融机构,最新世界500强中有10家中资金融机构,京东金融们没来由往它们堆里扎。因此对外宣示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能力”成为风潮。京东金融原本是B2C,B是京东金融,C是中小企业或个人消费者。2018年初CEO陈生强在博鳌亚洲论坛称,京东金融的核心商业模式是B2B2C(中间多出来的B是金融机构),盈利模式也要从资产方式获利变成服务方式获利。将来要输出给金融机构的技术能力从何而来?当然要在实际研发与运营中逐步积累,需要真实场景下的海量经验和数据。闭门造车的“金融科技”很难被金融机构所接受。京东金融2017年活跃用户仅1800万,100多亿营收主要来自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收入“上亿”,也就是1%左右。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宝已经服务了约8.7亿活跃用户,其中国内活跃用户数已达5.52亿。目前技术服务已经与金融收入相当,预计2020年后者将跌到10%左右。相比之下,尽管京东金融从善如流,方向感和路径都对,但起点低、起步晚,搞不好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在京东金融分拆过程中,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包含赎回条款。主要内容是假如京东金融未在约定期限内上市(QualifiedIPO),需要在180天内向投资者赎回股权并按年息8%支付利息。据悉协议规定的最后上市限期为2020年(未经官方证实)。A股远不如香港好混,众安的“金融科技”概念和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定位,并未被香港监管机构质疑,致使部分投资者入瓮,小米市盈率甚至比腾讯还高一大截。但小米想在A股获得“互联网公司”标签却被证监会“84问”撅了回来。2020年,京东金融要证明自己不是金融机构而是金融科技公司,只有拿营收结构说话,打不了马虎眼。2017年才1%,2020年要高于50%,难度非常大。套用一句非常俗的话——留给京东金融的时间不多了。
一起惠2018-07-24 11:21:09504 次
进军海外不满一年半的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最近吹响了撤退“集结号”。时间财经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至少6个国家或地区传出ofo开始撤出或暂停部分城市运营的消息。遍及全球各地: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这份名单可能还将加长。ofo官方承认海外业务“战略调整”。早在六月初,就有媒体报道ofo海外事业部解散。7月6日,ofo宣布海外市场新战略,称将从此前的开拓业务阶段进入第二战略阶段,深耕新加坡、美国、法国这类规模大或增长迅速的重点市场,并暗示海外业务或将有裁员,“海外人员的配置上,会根据新的战略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业务、人员裁撤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出。7月10日,ofo宣布逐步关停澳大利亚业务;7月15日,ofo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负责任地退出”在德国的唯一单车投放地柏林;7月19日,华尔街日报称,ofo将裁减美国的绝大多数员工,并撤回到少数几个大城市,其北美业务负责人已经在几周前离职。而在两周前,ofo还将美国定为“深耕的重点市场”。更早之前,据国内媒体报道,ofo宣布退出中东及以色列市场,ofo印度分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已经被解雇,中止了除浦那(PUNE)外其他城市的业务。共享单车两大巨头ofo与摩拜烧钱厮杀多年,在国内市场增量见顶的2017年出开启海外业务,从东南亚新兴市场,到欧美日发达国家,黄色、橙色单车频频亮相。在“新四大发明”走出国门的美誉加持之下,一时风光无限。仅仅一年多,风云突变。风口过去,共享单车摔回地面,未能重现网约车行业的辉煌:摩拜委身送外卖为主业的美团,创始团队退出;ofo在股东不和、资金紧张的压力下咬牙独立发展,阿里加码哈罗单车合并永安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生死存亡的竞争新阶段,海外业务越来越像一块鸡肋。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告诉时间财经,共享单车行业的出海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虚招,主要出于弥补国内市场增量不足、塑造品牌形象的考虑。尤其相比摩拜,ofo的投放在新兴市场比较多,“采取数量策略,一旦资金跟不上,市场可能就会崩掉”。关于撤退的原因,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观点更明确:“客观原因是没钱了,根本原因就是不赚钱。”就海外战略的撤退和运营情况,时间财经问询ofo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出海之路ofo进军海外的最早动机,据36kr的一篇报道,是创始人戴威觉得ofo“吃过速度上的亏”。ofo虽然是首家共享单车企业,但早期一直在大学校园内运营,校外更广阔的市场被摩拜占了先机。戴威任命刚硕士毕业并无出海经验的联合创始人于信负责海外业务,于信的说法是,“你先出国,把当地市场的坑占了,后来者再进入就没有那么容易。”ofo出海的第一站是新加坡。2016年11月,戴威和于信到新加坡考察,两人在市中心转悠了四个小时发现只有两个骑单车的人,但是“在靠近居民楼的地铁站,发现了有自行车停放”,就决定试水。2017年3月,ofo进入新加坡市场,用户在服务推出后的100天突破了10万人。4月,进入新加坡市场的摩拜投放了带定位系统的单车。急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新加坡政府态度积极,在新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更大支持。接下来,新加坡试水成功的ofo复制了国内的快速拓展模式,先后进入美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荷兰、法国等20个国家。2017年底,ofo海外运营的城市已经超过50个。根据ofo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5月,ofo新加坡累计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用户约占总人口五分之一,平均周订单约100万单。ofo进入美国10个月,已经为近30座城市提供服务,一季度订单量突破100万。在英国,ofo用户数量已经超过投放单车数量的30倍。在巴黎、米兰等城市,用户数量至少超过投车数量的10倍。数据背后也隐藏着各种隐忧。除了车辆损坏、市场竞争等问题外,运营成本、人员招聘、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等更对ofo构成障碍。从不同地域看,欧洲市场规则严格,发展空间不大。而东南亚新兴国家道路基础设施较中国落后,用户更是需要市场教育。火上浇油的是,海外业务方兴未艾之时,后院起火。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资本风口转变,外加二线梯队获得阿里加持,选择独立发展的ofo屡传融资危机。ofo官方宣布的最新一轮8.66亿美元融资中,据36kr报道,阿里领投的17.7亿人民币,因为老股东滴滴的反对,ofo通过两次抵押动产的方式完成。标的物为ofo的自行车,具体数量或超千万辆。甚至对这一轮融资的金额,亦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怀疑。撤退问题一家公司收缩某个市场的业务,原因不外乎“不挣钱、没钱了、本来就没玩真的”等几个原因。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目前还没盈利模式是公认的,ofo不会仅因为这个原因大幅收缩海外业务。资金压力是一直存在的,何况3月还有8.66亿美元的最新融资到账。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对时间财经表示,共享单车企业的海外业务是附属战略,目的是为国内战略服务。当前正值行业低潮,公众开始关注行业弊端,“此时宣布海外战略,对行业转移舆论注意力、企业形象加分有很大帮助”。ofo海外业务的出发点,他认为是“先少量投放,实验下市场反应,进行经验积累”。单车投放数量方面,ofo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海外投放数量仅占全球投放总量的1%:ofo官网显示,2017年12月ofo在海外超50座城市开展运营,投放超过10万辆单车。而根据人民日报彼时引用ofo官方数据,ofo在全球已经投放1000万辆小黄车,日交易次数达3200万次。“之前的扩张就是为了融资讲故事”,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ofo撤退是不得不退,“现在融资不了,也就没有必要再坚持海外市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观点,最接近ofo的官方表述,“近期ofo负面消息不断,资金应该比较紧张”,此时粗放的经营模式不再合适。而海外业务的扩展受到当地政策、本土玩家的因素影响,在没有成熟的运营体系下是较难发展的。撤退可以缩减开支,发展良好的市场精耕细作,开源节流。
一起惠2018-07-23 10:53:11539 次
小米上市后,雷军在公开信中还有很多增长点没有说出来,比如IoT,再比如汽车。上市后,企业会有更多资金;有了更多资金,就会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或者自己做,或者买买买,以求不断突破边界。小米上市后,股价先是破发,后是上涨,在资本市场呈现出不错的气象。那么,小米未来新的战略机会在哪里?雷军在公开信中谈到了小米的增长潜力:第一个是智能手机可继续增长进入世界三强;第二个是进行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第三个是国际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国际业务收入会占到收入一半以上。“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其实,还有很多增长点雷军没有说出来,比如IoT,再比如汽车。雷军考察小鹏汽车7月18日,雷军到访小鹏汽车位于广州的新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还对小鹏汽车量产版G3进行了试乘试驾,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亲自为其讲解。小鹏汽车新基地位于广州岑村,是小鹏汽车7月16日启用的新研发总部,雷军造访有祝贺乔迁之喜的意思。何小鹏是UC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创办的小鹏汽车与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并列为中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三巨头,均意在对标中国版的特斯拉,只是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略所不同。雷军视察小鹏汽车,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私人原因。何小鹏与雷军的关系圈内人都知道。梁捷和何小鹏创办了UC,后来邀请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加入并担任CEO,俞永福帮助UC与雷军搭上了线,雷军投资了UC,还长期在其董事会里面,甚至一度担任董事长一职。雷军的加入让UC从一个App成长为一个小巨头,不只是给其带来了业务发展所需的核心资源,还引入了大量资本。在微信尚未成为今天的超级App时,Web类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还有着很大的市场,手机浏览器作为Web内容的入口级应用,被BAT倚重,百度和腾讯投入许多资源自己做,阿里则对UC进行了收购,阿里接盘,让UC团队获得丰厚回报,雷军获利超过一千倍。被并入阿里的UC不再主攻浏览器方向,而是转型内容平台,对标今日头条,在自媒体、短视频等业务上布局。俞永福先是担任阿里大文娱主席,后又成为eWTP生态投资基金操盘手,帮马云在全球看项目。跟大多数创业者被巨头收购后选择离开一样,何小鹏在去年也正式从阿里离职,创办小鹏汽车,跟雷军40岁办小米一样,何小鹏离职时也刚过不惑之年。做小鹏汽车时何小鹏就表示,将以雷军为目标:“下一段事业继续以你为榜样,努力做些不同的事情。”而在许多场合,何小鹏都不忘对雷军致敬,将雷军视作人生的导师、创业的贵人。何小鹏对雷军的致敬不只是言语之间,而是拿出了真金白银,在小米IPO后,何小鹏曾高调宣称,“昨天和今天通过二级市场,买了和拥有超过一亿美元的小米(股票)。”其中,何小鹏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心得,透露其还持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票。不过,雷军对小鹏汽车进行一天的考察,恐怕不只是“祝贺乔迁之喜”这么简单,IPO后的小米,对于汽车的兴趣将日益浓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小鹏汽车最近被传正在寻求融资,预计本月将从阿里巴巴等投资方处筹集超过6亿美元,其估值接近40亿美元,何小鹏在前几天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提到,“很快会和大家报告下一步的融资信息”。在这个的关键时刻,雷军出现在小鹏汽车新基地,难免会让人猜测,小米或者说雷军系的资本如顺为资本,可能会对小鹏汽车进行加持。而小米此前对汽车就表示出一些兴趣。去年小米与北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一款纯电动的小型汽车,价格仅为3.9万元,小米主要提供基于MIUI的车载系统,雷军与北汽集团总裁徐和谊共同出席签约仪式。此外小米生态链中也有一些与汽车相关的产品,如车载空气净化器、车载充电器、智能行车记录仪,对于小米来说,这些设备是其IoT网络中的一部分。上述动作都只是浅尝辄止,小米还没有深入到汽车行业,相对而言,BAT三大科技巨头已经成为“老司机”。百度瞄准自动驾驶汽车,Apollo平台立志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Android系统,李彦宏冒着收罚单的风险坐无人车上五环,百度还投资了蔚来和威马两大明星新车品牌;阿里力推互联网汽车操作系统AliOS,与上汽联合成立斑马,不造车,而是为汽车全行业提供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阿里也是小鹏汽车的重要投资者;腾讯在汽车布局上相对保守,与百度一起投资蔚来,去年拿出18亿美元,通过公开市场收购特斯拉5%股权成第五大股东,由于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投资更像是财务投资。马化腾表示此举原因是“因为特斯拉象征着未来科技,腾讯希望能够离未来科技更近。”小米是中国事实上的独立于BAT外的第四极,自然不会忽视智能手机后的又一个超级蛋糕。雷军本人对于汽车也兴趣浓厚,早在2013年,他在俞永福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给后者送了一辆特斯拉。IPO前,或许是怕重蹈乐视覆辙,小米对于造车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尽管外界一直呼声不断但小米并无大的动作;IPO后,小米有了充足的弹药,而且前面的玩家已给小米铺好了路,各家新能源和互联网汽车的量产时间正好是这几年,路上的坑都被他们踩得差不多了,小米造车的时机已经很成熟。而且正如我此前所言,小米核心能力是面向其用户群打造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从手机复制到更多品类,汽车同样是一个需要性价比的品类,且传统汽车体验很是糟糕,小米可以作为的空间不少。如果小米造车,将是一个比做电饭锅,或者签字笔,性感百倍的故事。不过,造车也比造手机等硬件复杂一百倍,小米不可能自己上手,而是会像BAT一样从投资开始,从系统切入(MIUI),先上车再造车,上车已经开始,造车只是时间问题。小米不会直接做技术门槛很高的自动驾驶,这不是它擅长的事情。而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小米很可能先通过投资押注小鹏汽车来深入汽车行业。小鹏姓雷还是姓马?小鹏汽车官方介绍是“小鹏汽车致力于应用新的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化电动汽车,改变用户使用、体验,购买和维护汽车的模式。”,从定位来看,与小米定位如出一辙。在三大新锐汽车品牌中,蔚来汽车定位高端SUV,ES8基准版补贴前售价44.8万元;小鹏汽车旗舰产品G3的价格区间将在20万-28万,补贴后售价稳定在14-22万元左右,跟小米一样主打性价比。“企业的业务市场规模要足够大,用户需求足够强烈,产品与小米用户需求契合;具备强大的团队;且价值观一致。”这是小米生态链选择企业的标准。不难发现,小鹏汽车完全负责这些标准,只不过后者不会愿意成为小米生态链一员,但要拿小米或者雷军的钱,应该是不会介意的。何小鹏此前也说过,以前以为造车100亿太夸张,跳进去才发现200亿都不够花。事实上,小鹏汽车目前已经拥有了一个豪华的投资军团。雷军是小鹏的天使投资人之一。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构成的天使投资团也基本等于雷军兄弟团,A1轮还出现了顺为资本的身影。此前小鹏汽车就已经很小米走得很近,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是长城会主办的年度大会,雷军曾有一个title是长城会董事长,事实上GMIC基本上也等同于雷军系的半个圈子聚会,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将重点展位放在了GMIC上来吸引互联网人群的目标,而不是像蔚来汽车等品牌聚焦到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持者,就是阿里巴巴。从去年5月到今年1月,小鹏汽车已完成多轮融资:A轮22亿元由神州优车旗下的优车产业基金领投,A+一共有三轮,A0轮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和何小鹏本人;A1轮由纪源资本、晨兴资本、IDG、经纬资本、顺为资本和光控众盈资本联合投资;A2轮投资方包括新鼎资本、昆仲资本和光速创投;今年1月规模为22亿元的B轮来自于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完成B轮融资后,小鹏汽车筹得的资金超过50亿元。可以看到,A+三轮累积资金不到6亿元,都算小投资,神州和阿里领投的A/B轮才是大笔融资。即将完成的融资大概率会有阿里巴巴的身影,会不会出现小米系的钱?答案很快就会公布。小鹏汽车究竟是阿里系还是雷军系?前段时间,财务自由的何小鹏大手笔买入小米股票,同时旗下公司又去拿阿里的融资,因此有人说何小鹏是把阿里锅里的饭,往小米的碗里盛。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个人财富和企业资本是分开的,互联网大佬个人投资收益颇丰的不少,比如车和家CEO、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就曾多次炫耀自己的投资心得,他通过购买微博和奇虎两支股票赚了5000万美元。创业者只需要对创业项目本身负责,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钱来创业。他们也有投资的权利,个人财富就是个人的,像贾跃亭那样将个人股票套现后再承诺“无息贷款”给公司,也没什么意义。而且,阿里投资苏宁,苏宁也投资阿里,这样的互相投资现象也越来越多见,小米上市前夕雷军也邀请马云、马化腾等大佬给钱站台,如今的科技圈,玩儿的就是圈子。
一起惠2018-07-20 13:07:57572 次
百度外卖代理商近日再一次聚集在百度总部进行维权,对此百度集团发布声明称,其仅是百度外卖的投资方之一,不参与百度外卖的日常运营,百度外卖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与百度集团无直接关系。据公开信息显示,百度外卖于2014年5月20日推出,次年7月28日百度宣布百度外卖将进行独立发展和开放融资,同月百度外卖获得了百度投资部、汉能投资、中金甲子共计2.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以及味千拉面7000万美元的融资,2016年7月,百度投资部又再次跟投了百度外卖24亿美元的B轮融资,直至2017年8月24日被饿了么以8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从2015年百度宣布百度外卖独立发展以及18日百度集团的声明可以看出,百度外卖确实为独立经营的法律主体,并购之前,百度为百度外卖最大股东。按百度说法,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交易,为两家公司股权层面的变化,而代理商和百度外卖无任何股权关系,因此要求分享合并交易所产生的股权转让对价,的确于法无据。那为何代理商在百度总部进行了长达八个月时间的聚众维权事件?记者梳理百度外卖代理商维权诉求发现,代理商维权原由主要集中于:百度不承认百度外卖代理商存在,合并后过河拆桥;合并后各地代理商遭裁撤,获取的市场份额,被饿了么占有;在与友商竞争阶段,百度外卖代理商曾跟进投入补贴,但合并后,代理商并未获得补偿,受此影响代理商亏损从几十万到几千万。百度外卖被并购后,虽然一开始宣传百度外卖将在饿了么的资源扶持下保持双品牌运营,但事实是,百度外卖资源被并入饿了么之后,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百度外卖接连被爆高管离职且员工被饿了么变相裁员。艾媒数据显示,6月百度外卖月活人数为809.65万人,与饿了么月活人数8611.69万人相差甚远,因此,就百度方曾对代理商诉求称因没有法律依据,希望通过以后的长期合作实现共赢的说法,实现可能较小。据在百度总部维权的代理商称,目前他们已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提交了举报百度方的违法材料,执法机关也承诺将对百度集团和拉扎斯集团(饿了么)进行约谈,代理商们集体诉讼的标的是4.6亿元人民币,但结果如何或需待监管部门的评定。
一起惠2018-07-19 10:47:08553 次
本届俄罗斯世界杯本没有中国队晋级,但仍旧在国内掀起了热潮。除了四年一次的机遇,国内厂商在本界世界杯的营销活动,却在这次热度中又添了一簇花。华帝赞助法国国家队,推出“夺冠就退款”的营销活动也在球迷中广泛传播。虽然品牌知名度获得了极大提升,但股价反而坐上了过山车。先是16日股价开盘走高甚至一度涨停,收盘时最终上涨3.97%。随后的17、18两日,股价则跌了将近一成。这本是一场教科书般四两拨千斤的营销活动,它是怎么演变成一场闹剧的呢?事件回顾3月1日,华帝正式宣布与法国国家足球队签约,成为法国国家足球队官方赞助商。两者将在产品和品牌等层面展开合作。5月31日,华帝在报纸和社交媒体上投放“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的广告,活动规定,凡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购买华帝“夺冠套餐”的消费者,若法国队夺冠则将获得全额退款。6月30日,随着法国队4比3战胜阿根廷队,成功晋级八强,“退全款”的活动也逐渐开始爆发起来。华帝也在此时趁热打铁,宣布“退全款”活动向后延续三天。营销活动顺风水顺的同时,投资者则开始担心若最终退款,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利润。外加“京津经销商跑路”事件发酵,从7月初开始,华帝股份的股价一度跌停。华帝为稳定股价发布了《关于营销活动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活动期间线下渠道总零售额预计约为7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左右;线上零售额预计约为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夺冠退全款”线下零售额预计约为5000万元,占线下渠道总零售额约7%;线上2900万元,占线上渠道零售额约9.67%。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线下渠道的退款责任由销售区域经销商承担,仅线上渠道的退款责任由公司总部承担。而在线上的2900万零售额中,还包含了销售产品的利润,最终华帝要负担的成本,仅是线上卖出产品的成本价。也就是说,最终承担的成本还要远低于2900万,相比华帝每年几亿的利润可以说是九牛一毛。7月16日凌晨,法国队最终捧起大力神杯。华帝也在第一时间在微博微信上宣布兑现“全退款”承诺。然而,这也是一场混乱的开始。线上退全款变退卡提及“退款”二字,相信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等同于退“钱”,无论是以现金还是原支付手段的形式。虽然各大电商上的官方旗舰店也及时更新了退款流程,但用户却发现期待中的退钱变成了退购物卡,而且还做了诸多规则限定。以京东为例,退款对规定时间的单子、用户ID及数量、退款申报时间都做了明确要求,这都无可厚非。争议点在于两处:一、购买“夺冠套餐”后,因商家原因超过了期限才开取发票,最终却拒绝给用户退款;二、退款并非以原支付方式的形式,而是以购物卡(京东E卡)的方式返还用户。而后者是主要争议点。不少消费者都认为自己被“套路”了,而华帝方面则解释道,购物卡等同于钱,可直接在平台上购买商品。但实际上,这个购买的过程是受限制的。目前的电商,大部分都可以将售卖的产品分为自营和第三方两部分。简单来讲,自营就是电商自己进货之后卖给消费者;而第三方则是其他经销商借用这个平台来售卖商品。目前的购物卡只能在平台上购买自营产品。自营产品的品类目前还是相对较少,而且价格和第三方也存在一定差异。只能在“该平台”购买“自营”产品这两个条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根据最初印有董事长潘叶江签名的广告显示,华帝只承诺根据购买“夺冠套餐”发票金额退款,但并未就退款形式作进一步说明。只是在广告最下面有一行小字:“活动细则详询华帝当地各终端门店或各电商平台华帝授权店”。目前,对于退款方式是否合理还存在争论,如果说确实因为消费者未能详细阅读活动细则产生差异算是情有可原,那么线下的退款则成了“老赖”行径。线下退全款遭遇各样问题根据长江商报报道,一武汉市用户购买了线下经销商制定的“夺冠套餐”,但最终经销商表示只能给其中一件产品退款,即:只退总额的一半;根据现代快报报道,一南京消费者在拿着订单和发票去退款时,却被告知还需要购买协议才能退款。而这名用户表示,购买时商家未明示需签署任何协议;对此,新浪科技走访了北京地区部分华帝线下门店,发现问题也不少。首先,即便是办公时段,部分建材城、电器卖场中的华帝专柜也处于无人停业状态。其次,红星美凯龙西四环店中的华帝专柜工作人员对新浪科技表示,本店不曾参加“全退款”活动。再次,苏宁易购复兴路店店员称,活动期间并未售出“夺冠套餐”,自己对活动也不是很关注。而根据此前新京报报道,因曾出现京津经销商被查封的问题,退款时间暂未定,店员称需要将资料上报总部。由此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用户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若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则要从华帝的经销商体系说起。经销商先款后货自负盈亏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新浪科技表示道,华帝采用了独家代理的经销制分销方式。总部以大区为管理单位,对全国销售区域进行了统一部署,一级、二级经销商均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经销商提货需要在帐期内结算提货的全部金额,而后续经营风险则需自己承担。而7月发布的公告确认了线下退款由经销商自行承担的事实。而实际上,本次的“全退款”活动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还包含着华帝现任董事长潘叶江一系列渠道改革,造成和经销商的冲突。而这就要牵扯到新老一代领导人的交替问题了。华帝成立于1992年,最初由黄文枝、黄启均、关锡源、李家康、邓新华、潘权枝、杨建辉7人以股权均分、决策投票的方式创立。但这种股权均分的模式会造成每个股东意见分歧,造成公司内部的潜在风险。虽然在创办的前几年,华帝一直顺风顺水,但在1999年前后遇了内部话语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话语权以及投票效率低下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华帝采用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方式,“七君子”同时退出经营管理,转而让职业经理人姚吉庆出任华帝总经理。然而这次改革以失败告终,姚吉庆在任职期间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处理七君子的关系上,实际的经营权并未脱离七君子影响。随后7人决定赶走外人,在2001年实现股份改制,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直接解职了姚吉庆。之后成立合伙企业九洲投资控股,并于2004年登陆A股。实际上,现任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潘权枝之子潘叶江早在22岁时就表现出了接手的意愿。但碍于创业之初禁止亲属加入公司的君子协定,潘叶江只得另起炉灶。他创办了优加电器,给其他家电品牌做OEM代工。此后,随着7名联合创始人年事增长,开始培养第二代企业领导人。其中年龄最大、也小有所成的潘叶江成了目标,并开始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先是2012年潘叶江的优加电器与父亲的百得厨卫合并,随后合并的百得集团被华帝收购,潘叶江进入管理层。之后,潘家在董事会中的话语权逐步提升,在潘叶江的一系列操作下,逐渐踢出了上一代创始人,完成了从“七君子”到潘叶江时代的过渡。潘叶江在2015年末完成“夺宫”后,开始对华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产品层面转型高端,渠道层面削减费用、取消差别经销商补贴政策。高端转型带来的销量下滑阵痛以及渠道层面改革触及了包括京津独家代理王伟等和老一辈华帝领导人打江山的经销商的利益,进而引发了矛盾。综合以上原因,经销商“老赖”式退款也就容易理解了。而根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表示,目前仅少量经销商配合华帝开启了线下的“全退款”活动。退款风波或仅为开始一位广告公司人事对新浪科技表示,华帝本次的世界杯营销或许并未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华帝一开始就未针对法国队真正夺冠完善好预案。他引入同样赞助其他国家国家队的长虹、美菱和威力,比利时国家队刚刚打入八强时,美菱就针对此前公布的“进八强打八折”举办了线下活动。反观华帝,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了一张活动延续三天的海报。“甚至连海报中的素材,都是用之前的拼凑重制的。”这位广告公司人事对新浪科技称。从眼前看,妥善处理“退款”问题是华帝当头之急。否则,来之不易的品牌知名度则会转化为消费者的不信任。而从本次线下退款折射出的经销商管控则是华帝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以手机行业OPPO、VIVO为例,后两者会通过参股经销商公司的方式激发经销商兴趣。反观华帝乃至整个厨电行业和家电行业,仍以先款后货模式为主。就如何管控并让经销商履行退款职责的问题,截止发稿时,华帝方面仍未接通新浪科技的电话。
一起惠2018-07-19 10:38:32826 次
同程艺龙近期赴中国香港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IPO计划。经过几轮融资和整合,作为上市主体的同程艺龙背后出现了诸多巨头和知名投资者的身影,包括腾讯、携程、万达、鸥翎还有后期加入的华侨城。华侨城的入股更被视为是同程艺龙赴中国香港上市的信号。在笔者看来,华侨城所获得的是其文旅布局的在线业务的完善,毕竟同程艺龙在OTA(在线旅游代理商)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而万达将麾下的旅行社业务整合入同程艺龙后,也能更加集中自身的主业,且通过同程艺龙的资本运作达到获利退出的目的。再看同程艺龙的两大股东,携程和腾讯——根据同程艺龙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情况,腾讯持有47621574股,持股比例24.92%,为第一大股东;携程持有43723978股,持股比例22.88%,为第二大股东。先说腾讯。捆绑了腾讯的同程艺龙,其从腾讯方面获得的最大支持就是流量。这也给同程艺龙的用户数量和活跃度带来很大提升。同程艺龙招股书显示,同程艺龙平均月活跃用户由2015年的8870万已增长至2017年的1.212亿人次,平均付费用户从2015年的390万增长至1560万。2017年,交通票务交易额超过800亿元人民币,住宿预订交易额超223亿元人民币。2017年,同程艺龙的腾讯旗下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960万,移动应用程序及WAP页面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790万,网站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370万。从数据可见,同程艺龙之所以有不错的用户增长和流量,是因为有超过60%的流量源自于腾讯相关渠道。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同程及艺龙有85.1%的注册用户居于非一线城市,而非一线城市居民2017年的旅游总支出占中国旅游总支出的89.7%,这主要受益于微信在非一线城市拥有十分稳固的市场地位。腾讯当然也从同程艺龙的合作中斩获更多客户信息和旅游大数据,尤其是使其布局了旅游产业。根据虎嗅网的预测,假如在香港主板能够获得与携程相同的市销率,同程艺龙市值约50亿美元,但在线旅行是万亿级市场,同程艺龙填补了香港主板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又有腾讯给钱给流量,阅文集团股价回落后,最新市值为86亿美元,同程艺龙市值应在100亿~150亿美元。因此,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腾讯自然有利可图。但最大的获益者或许是携程。据虎嗅网统计,2017年,“艺龙”和“同程线上”营收分别为25.2亿和27.1亿,合计52.3亿,同比增加43.6%;同程艺龙总营收相当于携程的19.5%,增速比携程高4个百分点,毛利润达到携程的16.1%,毛利润率与携程的差距正在缩小。同程艺龙成立后,鉴于携程是该公司的主要股东,因此同程艺龙的收益中有相当比例贡献给了携程。尽管从股权比例来看,携程是第二大股东,但关键在于,几乎所有的酒店、机票资源和库存量大多都掌握在携程手中。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商业逻辑——腾讯发挥麾下各大渠道优势,将同程艺龙的客户量和活跃度、黏性等大幅提升,客户越多,旅游酒店和机票的需求量就越大,而酒店、机票等资源基本都掌握在携程手中,这相当于同程艺龙在变相地为携程做“销售员”。同时,携程通过这样的资本捆绑也达到了其一贯喜好的“去对手化”效果,进一步巩固了自身作为在线旅游业界“老大”的地位,因此,携程看起来才是最大的赢家。为了掌握更多的实体资源,携程将以酒店行业为切入点,在旅游业内,抢先布局产业金融。如今,身处旅游产业中的酒店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态层次正逐渐从经济便捷升级成中高档,但这对不少酒店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根据携程调查,酒店业主想要装修或者翻新的话,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融资,存在贷款审批时间长、额度少、周期短等难题,难以快速满足资金需求。于是,通过对酒店行业十多年的耕耘以及对酒店投资与风险的把控,携程联合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计划推出酒店装修方面的创新金融产品,为携程平台上的酒店业主提供金融服务。在笔者看来,拓展酒店金融或其他相关业务,意味着携程通过各种方式,将旅游、酒店和机票等资源更好地掌握在手中,增加掌控力后,携程就能充实库存,加强在供应链等方面的话语权。同程艺龙或是其他与携程有关联的业者都在为携程做实质贡献,而且这犹如马太效应一般——更多资本运作会加强携程在业内的“去对手化”和与同业的关联度,而更庞大的队伍提升了携程的议价能力和对资源的掌控权,继而让更多的关联合作方为自己做“销售员”,这是携程在下的一盘大棋。
一起惠2018-07-19 10:37:11398 次
7月17日,拼多多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终于明确了发行价格和数量。将以每股16美元-19美元价格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最高融资18.7亿美元,有望于7月26日登陆美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金,其中前者将在IPO后持有17%的股份,继续保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今年排队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扎堆,其中不乏像滴滴、小米、美团、拼多多这样大体量的企业。而拼多多可能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家,支持者认为存在即是合理,反对者则指责拼多多假冒伪劣严重、巨额亏损、流量依赖严重,质疑模式能否持续。商品假冒伪劣问题取决于发展策略和高层意志除了吐槽无处不在的砍价式分享骚扰之外,人们对拼多多意见最多的其实还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有人甚至指责,淘宝的很多厂商把阵地转移到了拼多多,这种推测不是没有可能,商家逐利追着流量跑很正常。我们不能说拼多多在有意保护不良商家,但如此多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拼多多作为平台显然无法推脱关系。在我看来,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并不是拼多多无法解决,而是它现在还没有真正将其放在急迫解决的台面上来。原因有这两个方面:1、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拼多多要做的事情很多,现阶段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2、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对其某些阶段目标(比如商家数量、GMV等关键指标)相违背,主观上它更希望推迟到以后再来处理。不过,假冒伪劣问题非常容易伤害用户体验,成为随时可能炸响的地雷。在之前春节的系列互联网回乡观察中,我已经接触到不少人反映商品质量不佳而逐渐弃坑的实例。而近一段时间,关于此类问题的批评报道也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侧面反映了事态不容忽视。当然,目前这个危机还没有大规模地爆发,这是因为:1、拼多多的主流目标群体为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中老年人用户,他们对此问题的敏感性不如主流电商平台的用户;2、用户增长尚有一定的空间,受到流量裂变进坑的用户远大于弃坑的用户。但潜在用户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增长速度放缓时,如果假冒伪劣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加上新用户逐渐成熟变得对产品和服务挑剔起来,那么危机将会立即浮上水面。届时用户大量流失下降,随之而来的是GMV和营收受挫下跌。以拼多多现在的发展速度来估算,我推测最快明年年中就可能面临这种现象。这或许是拼多多急于现在上市的主要原因。从各项数据来看,目前拼多多一切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估值当然也会很漂亮,而这对于黄铮来说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拼多多急于上市,或许也有先实现上市再快速回头来解决平台管理问题的意图。拼多多的商品伪劣和服务问题能否解决,由其发展策略决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意志。目前它在拼上市,现阶段急需做大的是规模,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交易。而上市成功的话,或许就能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来,侧重于追求效率和质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大力整治现有平台,还很可能会培育新的交易平台。这好比阿里把淘宝做大后,利用淘宝的流量和用户来打造全新的天猫一样。亏损不是问题,有流量有份额实现赢利并不难还有不少人则担心拼多多的亏损。既然现在有年2600亿元这么大的GMV了,那就应该有规模效应能够赚钱,为何还在亏损呢?这的确是个本质的问题,创业不成做公益已经被大家当成了笑话,不想着赚钱的企业肯定不是为投资人负责的好企业。细究起来,拼多多现有的亏损问题并不大,它具有较大的潜在盈利能力。原因如下:首先,拼多多现有亏损并不是业务性亏损,而是处于扩张阶段的策略性亏损。到处当赞助商打广告,拼多多为了快速上位花费了不少的银子。而这一切都是费用,要记入运营成本表现为亏损。特别是在规模尚未达到之前,这笔费用占比更是高得多。其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2018年一季度上述数据已经攀升到12.1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这也是今年一季度亏损2.8亿元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拼多多收敛一下激进打法,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费用只花一半,很可能就实现近3亿元的利润了。其次,拼多多的营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拼多多目前整体佣金费率只有1.4%,在电商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对标纯平台的天猫,除了手机等少数类目外,后者的大多数类目的佣金比率都在5%或更高。而京东和亚马逊的第三方平台佣金比率还要高一些,当然这是因为它们的推广广告位较少,而且第三方平台商品可以和自营商品一起出现在搜索页。作为平台,拼多多的佣金费率应该可以向天猫标准靠拢,在目前的基础翻一倍到2.8%问题不大。这意味着,将在同等GMV的情况下实现营收的翻番,而且费率还控制在天猫之下。有人可能会说,拼多多客单价低难以支撑这么高的佣金比率。其实大家误会了,低价很多情况下并不代表低毛利润率,商家是完全有能力覆盖佣金成本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教坏拼多多,这是必然的趋势,或许很快将会看到拼多多的具体行动。此外,坑位费、广告费也将是拼多多营收的新来源。对于尾部和新商家来说,购买精准的站内广告来打开销路是很必要的,平台则从中获得相应广告收入,拼多多只需学阿里和京东依葫芦画瓢即可。因此,只要有流量、用户和市场份额,电商平台想赚钱并不难。你看阿里,纯平台营收和利润一路涨得飞快;再看京东,第三方平台业务同样撑起了赢利的半边天。作为新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要实现盈利并非难题。电商流量为王,没有微信的话拼多多还能称王吗?电商流量为王,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拼多多的流量。主要风险在于现有流量模式是否可持续,如果失去微信支持,拼多多有没有足够的流量自我生生产能力。目前,社交电商基本上都依托于微信而存活,体量越大则风险越大。因为体量小的,尚有可能通过其他的社交应用获得对等的新流量。而体量大的平台一旦出现断流,则很难寻找新的流量来源。比如:去年锌财经报道之后,云集微店的公众号被彻底封号,就对其整体运营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导致后者元气大伤。微信目前的用户数量突破了10亿,已经成为国民基础应用,也就是说其用户增长天花板已经触及。而拼多多在挖掘移动社交红利人口上,效果非常显著,已经下沉到了县镇一级。根据招股书的披露,拼多多的用户超过了3亿人,可以说,它已经挖掘了一半多的目标用户人群了。剩下的一小半,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乡村一级,在物流基础设施普及之前很难开发他们。或者说,开发的价值不大,因为很多地方达不到人口规模而无法实现渠道下沉。也就是说,拼多多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也即将到顶,下一步它将瞄准什么样的人群?拼多多目前还是依托微信产生的流量裂变,并带来相应的交易流水。由于腾讯的入股,我们通常把拼多多视为腾讯系,在微信体系享有一定的特权,否则以拼多多的疯狂分享可能早就被微信给封杀了。拼多多无法一直保持着野蛮生长的特权,因为微信不可能长期牺牲用户体验来扶持拼多多。这意味着拼多多必须具备自我流量生产能力,换言之,脱离了微信的倾斜性支持如何生存?拼多多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策略开始有所转变并已行动。目前我观察到有两个看似微小但很重要的变化迹象:1、原来在帮好友砍价在微信中就可以,但现在必须在APP才能完成。很显然拼多多开始从微信向自己的APP导流,并试图将用户沉淀在APP上。2、目前在拼多多APP上,不少商品的拼团低至2个人,而且可在拼多多直接上发起和加入。这与传统电商平台的零售方式非常相近,实际上将用户购买门槛降至最低,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促进APP上的下单转化率,培养和巩固用户的消费习惯。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称其APP月活超过了一亿,但没有透露有多少交易是在拼多多APP上的闭环中完成的。如果拼多多能实现在自有APP上完成30-50%的交易额,就是非常大的成功。这意味着它有望摆脱对微信等外在流量的依赖,具有较强的自我流量生产能力。由于相关数据尚未公布,拼多多流量实力究竟如何,目前只有它自己清楚。上市即已开始,拼多多和淘宝必有一战拼多多上市讲了很多故事,电商、社交、阿里巴巴、京东、Costco和迪士尼,甚至还一度讲了个电商版Facebook的概念。抛开众多概念不论,在移动电商上拼多多的确有想象力,用户和GMV同步快速增长。但拼多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拼多多的用户多为增量市场,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的新用户,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年纪较大或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多是阿里和京东尚未来得及下沉开发的市场,拼多多提前抢占阿里和京东的潜在增长空间。通常来说,业内认为京东的用户平均购买力略强于天猫,而天猫又高于淘宝。从拼多多现有情况来看,其用户消费特征与淘宝比较接近。之前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了拼多多,而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了淘宝。在经营模式上,拼多多已经基本放弃了自营,全面转向了轻资产、高利润的平台模式。这样一来,拼多多和京东错开了竞争身位。加上逐渐从拼团回归到传统销售方式上来,拼多多将与淘宝争取相同的用户和商家,因此决战在所难免。拼多多全部身家都押在电商业务,而淘宝是阿里最核心的两个业务之一(另一个是支付宝),承担着流量生产和商家培育的重任。对于两者来说,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争。目前来看拼多多的优势在于高成长率,而淘宝则在服务和体验上占优。对于拼多多来说,上市后最要紧的是,尽快解决平台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一起惠2018-07-18 10:01:18471 次
7月10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宣布完成1.27亿美元D轮融资,由高盛领投,腾讯、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BAI等老股东跟投。三月份的时候,Keep创始人王宁宣布了Keep商业化的“正餐”:线上依凭付费的内容与服务;线下依靠硬件+Keepland。而本轮融资将用于挖掘数据和AI应用、帮助行业发展以及投入在旗下运动时尚服饰品牌KeepUp和线下店Keepland中。作为一家线上运动健身平台的领头羊,Keep没有走线上传统的电商+广告的商业模式,而是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线下。虽说在线上它会推出付费的内容跟服务,但这跟其他平台的优势并不明显,线下发展才是Keep未来主攻的战场。作为线上流量资源的佼佼者,Keep布局线下优势如何?跟传统品牌线下实体店抢生意,Keep存有那些不足?旗下运动品牌如何跟众多知名的运动品牌相竞争?线下商业化探索,Keep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Keep商业落地线下无可厚非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并不高。国家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在2016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盘活体育场馆资源,扶持健身俱乐部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上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有了政策的扶助推动,全国也刮起了一股健身锻炼的风潮。对于国民来说,除了会选择公共活动区域进行锻炼之外,有很多也开始倾向于在健身房选择专业健身教练帮助锻炼,在线下健身房仍是不少用户锻炼的首选。据媒体报道2018年全国健身房的数量在7800家左右,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产值规模有177.2亿元伴随着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到2022年健身俱乐部市场产值规模将达到300亿元。Keep经过三年的发展,实现了在线上积累一大批原始用户,在拥有流量的前提下,如何快速实现商业变现这是它必须解决的。相对于传统的线上产品,Keep要想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也并不容易,毕竟线上要么走电商要么走付费,然而走电商的途径效果也并不如人意。KeepCEO王宁也对媒体坦诚:“Keep提供的产品,不管是课程、还是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商品,都较为大众化,对于众多痴迷于“举铁”或其他专业健身项目的人,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Keep选择未来的发展重点集中在线下也是情理之中。根据现在积累的用户运动数据,它也培养了了一批小白客户成为有潜力的运动健身对象有意愿线下体验。Keep挑战传统线下实体难度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身市场远未达到天花板,但中国的健身会员渗透率仅为0.4%。据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总数约为5940家,其中总体20%处于赢利状态,其余大约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可以看出,线下健身房的运营其实并不好做。Keep在线上的运营可以说是很成功,用户量跟用户活跃度都是指数很高,但是如何将这批巨大流量变现是它的最大难点。Keep选择线下正面跟传统品牌竞争是否也存在不小的挑战?(这里主要讨论的是Keep旗下业务与传统健身房跟运动品牌的竞争)1、Keepland跟传统健身房的较量并不占优势在内容上来看,Keep的Keepland采用小团体的授课方式,用户付费上课。而传统的健身空间,基本上满足了用户健身的需求,教练、器械、内容都包含在内,可以看出它的线下运动空间运营跟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异。Keep表示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打通Keepland模式,而非短期盈利。目前他们打算开各种不同主题的门店从中积累经验,探索线下健身的商业模型。虽说现在Keep资金还充足,还是有能力扩张门店来达到探索效果,但是这里面投入的成本也不低,线下烧钱揽客模式是否能让它快速盈利呢?在用户划分来看,像传统的健身房虽说暂时没有形成品牌垄断的趋势,但是每个地区甚至是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线下健身活动区域,虽说它们都是分散的,但是它们也在一定范围内吸引了附近的用户,基本上客源算是稳定的。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健身的内容差异对于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价格以及距离反而是它们要考虑的。同时对于线下健身运动中心来说,用户的留存不容易,就算办了年卡或者月卡之类,但是很难转化用户有其他方面的消费。2、KeepKit是个新生跟知名运动品牌比差距很大除了线下健身空间之外,Keep也推出了运动时尚服饰品牌KeepUp。为了发展体育生态推衍生品很正常,只是目前市场上体育运动品牌基本上是饱和的状态,2017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利润达到108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利润将达到136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58%,2021年利润将达到188亿元。而其中安踏、李宁、特步国际和361度根据它们2017年的财报来看,四家品牌利润快占到一半,而这还没有计算其它国外品牌的盈利,可见留给新的品牌机会并不多。这些品牌在渠道门店、电商、知名度上都已经达到了国民皆知的程度,Keepup还能从这些品牌商中抢到市场份额吗?这些品牌商都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Keep作为一个线上健身app可以说算成功,但是要树立起一个运动品牌,发展道路还是很漫长。线下营收将直接决定Keep成败Keep选择线下是商业发展的必走之路,但是这条商业变现之路并不好走。作为一个新生品牌要跟传统实力品牌竞争,面对的挑战更多。对于Keep来说未来选择上市是它最大发展目标,但是目前商业变现难的前提下,如何让自身的商业化之路好走,可以从下面几点尝试。1、布局智能运动硬件要快狠准现在Keep已经在智能运动硬件推出了一款跑步机Keepkit,它未来也会在这领域继续有所动作。虽说目前智能运动还未迎来发展风口,但是随着智能概念的盛行,智能运动肯定也会相应的被炒热,提前在风口爆发前布好局,也有利于它抢占有利地位。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新的商业概念的推出对于他们也有吸引力,获得更多融资之类的肯定也是一个砝码。2、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针对性投资健身事业目前Keep在线下也还没有大范围的扩张门店,几乎还是比较慎重的在线下拓展。这次融到1.27亿美元除了可以发展自身业务之外,其实有针对性的投资健身相关的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米目前建立的生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雷军有先见之明的投资生态链需要的项目。与其投入巨大成本从零开始,还不如收购或者投资一些已经做得不错的产品。比如说智能运动产品、线下健身房等等。3、尽可能赞助更多体育赛事虽说目前国内大型的体育赛事跟品牌商的合作都是几年的合约形式,但是只要肯投入成本选择一个重大IP赛事,围绕赛事展开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推广,尽最大可能将品牌知名度打出去,都能为旗下业务招揽不少的用户。或者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自己组织有关赛事,发动线上线下用户积极参与,从而打造一个赛事品牌,这种营销推广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4、Keepup跨界合作可以选择大牌或者是明星对于运动品牌来说,除了请代言人是最好的宣传方式之外,在自身名气还不高的前提下,积极选择跟一些知名品牌合作推限量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者是像OPPO、vivo一样选择流量明星代言,最快速的提升知名度,利用明星效应捆绑跟明星的合作,这样能短时间内让品牌出名。当然运动品牌的质量也很关键,如何跟上潮流推出一些爆红款也是要考虑的方面。keep相对于其它运动健身app已经在线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线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要想将自身商业化快速变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走的又稳又快就很关键,投资圈除了看中keep的发展潜力,更看重它能否快速盈利。下次融资Keep能不能打破这次的纪录,可能关键就看它接下来的一系列商业化运作了。
一起惠2018-07-14 09:50:061103 次
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狮桥集团正式宣布完成一轮由百度、阳光融汇资本联合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汉能投资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狮桥将与百度、阳光保险在AI风控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打造智慧金融和服务平台。根据官网介绍,狮桥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已建立起以商用车为中心,围绕商用车司机和车主、经销商、金融机构、物流公司货主的生态体系。具体业务包括:运用SaaS工具,为经销商、车队运输公司提供业务管理、客户引流、库存融资、经营融资等综合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车源方面,是一汽解放新能源车在全国若干地区的一级代理;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新车购置(经营租赁、以租代购等)、车辆保养维修、充电和紧急备用车等综合解决方案以及金融业务。根据介绍,依托金融和技术实力,狮桥创立了公路运力平台——狮桥运力,自主研发了包括车货匹配、智能调度、动态定价、平台竞价等多个产品,服务电商、快递、快运、3PL及数千家专线物流公司。狮桥运力管理自有车辆4,600余台,外协加盟车辆14700余台。加入百度“Apollo”计划后,狮桥将携手百度开发并落地基于干线物流运输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狮桥现有员工近2000人,业务范围辐射全国30个省份的700余个县级市。2014年9月,狮桥引入控股股东美国知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BainCapital);2018年6月,百度和阳光融汇资本向狮桥联合投资人民币10亿。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狮桥拥有行业最领先的信息化、数据化能力,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自动驾驶。狮桥已正式加入百度Apollo计划,与百度共同研发基于干线物流场景的智能驾驶技术。而百度也将在人工智能、风险征信数据、公路地图数据、驾驶数据等多方面向狮桥注入资源,推动狮桥成为中国最先进的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
一起惠2018-07-12 09:27:56515 次
101-120/755 记录6/38 页首页上一页1...3456789...38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