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能力>文章列表
能力
电商的快速发展促使原本单调乏味的物流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当所谓的新零售时代来临,仓储物流的智能化也成了供应链创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时,一批智能物流服务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把机器人产品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物流仓储中,以实现柔性自动化和更快速的反应能力。Geek+就是这样一个定位为“机器人智能物流专家”的企业。其于2015年年初成立,服务领域包括电商、3PL、快递、商超、医药、汽车等众多零售、物流和工业制造类企业,目前已为包括天猫、唯品会、苏宁在内的20多个客户的仓库部署了近1000台机器人。2017年8月,由Geek+部署实施,位于武汉的三当家供应链仓库正式投入运营。这对Geek+而言是个标志性节点。“从部署到项目投入运营只用了55天,创造了‘货到人’仓库部署实施的最快纪录,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在电商行业的应用已实现标准化和可复制。”Geek+相关负责人向小编指出。机器人如何应用于电商仓储物流?据Geek+方面介绍,电商行业的仓储物流主要着面临两大挑战:订单处理难度大和订单响应时效高。具体而言,电商行业的仓储物流以分为主、以存为辅,订单履行效率是关键。海量SKU导致存储深度浅且有波动,出入库流量大要求效率高、差错率低,海量订单使得订单行少且深度浅,同时存在季节波动。因此,其重点和难点是大规模高效精准拆零拣选。针对这些特性,Geek+推出了“货到人”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以前都是人穿梭在仓库中寻找商品(即‘人到货’),无法精准定位,效率低,且人工操作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现在我们用机器人在仓库捡货,它接到订单指令后,按照最短路径直接把货架搬运到人工捡货点(即‘货到人’)。”Geek+相关负责人解释道。(Geek+的仓库机器人)以其与电商仓配供应链企业三当家的合作为例。此次部署的三当家仓库机器人为Geek+所研发生产的P500机器人,最大举升重量500kg,使用二维码导航和红外避障,根据系统上层指令完成自动拣货任务,还具有智能路径规划、自主导航、自动避障等功能。智能拣选系统通过移动机器人搬运货架到拣选人员,拣选人员只需根据显示屏和播种墙电子标签的提示,从指定货位拣取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订单箱。(Geek+机器人在三当家仓库搬货架的运行场景)据悉,在这个位于武汉的三当家供应链仓库内,机器人数量为50,共1185组货架,30810个储位,仓库以泛生活类目平价商品为主。整个仓库共7个拣选工位,3个上架工位,整仓使用“货到人”拣选系统,拣选效率可达到600件/h,上架效率达到800件/h,日均活跃SKU为5500。智能化带来了什么改变?Geek+方面向小编表示,相比传统人工作业方式,机器人“货到人”系统在上架、理货、订单拣选的环节中都大幅度提升了作业效率。在上架/理货环节中,机器人系统通过“货到人”方式优化拣货效率至人工的1.5倍。在订单拣选环节中,可将效率提高至人工拣货的2-3倍。1、货架改良三当家仓库原来采用轻型隔板货架,高度为1.8m,在部署“货到人”仓库后,货架统一更换为机器人货架,高度提升至2.2m,大大提升了仓库的存储容量。机器人拣选系统的存储能力比普通隔板货架高约35%,且整个仓库没有拣货员行走,无需设立过多主通道。同时,货架摆放密度高也使得仓库面积的利用率大大提升。另外,“分散存储+随机存储”的方式将同一种商品分散到不同货架的不同货位,让同一个货架上的SKU组合尽可能多,可提升库位利用率。(三当家仓库改良后的货架)2、退供货流程优化三当家为多家电商企业提供仓储物流服务,主要采用电商特卖模式。电商客户将商品存入三当家仓库,通过各自平台进行为期7-14天特卖,特卖期结束后,如有剩余库存,三当家仓库则进行退供流程,将存货原路退还给相应的供应商。Geek+的“货到人”系统可通过优化上架策略,将同一品牌商品上至同一货架或货位,并根据商品销售热度合理安排货架排布。在特卖期结束后,可直接按品牌将商品退回至供应商,节省了商品退供所需的时间和成本。3、软件算法策略完善Geek+的机器人后台管理系统分为5大主要功能模块:软件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机器人调度平台、智能仓库管理模块、算法仿真平台。其中,机器人调度平台可与客户WMS/MES对接,根据客户业务特点灵活拓展各种拣选、搬运和分拣的解决方案。智能仓库管理模块可独立作为WMS帮助客户管理库存、订单并实现各种优化策略。算法仿真平台用以验证各种算法效率及对业务场景的适配性,确保系统效率最优。4、业务流程可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灵活调整机器人系统可根据不同作业的业务点切换为不同流程;工位模块可在上架、拣货、盘点中切换;流程可切换为日常流程和促销流程;货架的尺寸和形式也可以根据业务特性进行调整。此外,小编了解到,在传统商超的转型升级方面,Geek+的机器人智能仓储物流也有不少实际应用案例,如联华超市。2017年3月,Geek+开始与联华超市共同部署“货到人”机器人仓库,7月开始正式运营。据Geek+官方透露,该超市仓库项目一期机器人数量为30余台,货架数量达到400多组,储位数量约为12000,商品类目以食品为主,作业信息为B2B门店订单拣选,每个工位的规划能力为300行/小时(是传统人工作业效率3倍左右)。“我们针对商超行业特有的仓库作业特点,使机器人系统实现了多批次、小批量的门店补货,实现当日配送的门店从全部门店数量的40%提高到70%,同时减少库存量,保证了门店业务的发展,也应和了时下的‘新零售’趋势。”
一起惠2017-10-19 09:30:35311 次
趣店给华尔街讲了一个好故事。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9:30,趣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QD”,发行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ADS)24美元,高于日前招股书更新中的19-22美元定价区间。随后,趣店开盘价报34.3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3.13%,市值达到113.31亿美元。截止10月18日收盘,趣店报收29.1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1.58%,市值为96.25亿美元。虽然负面不断,但从结果上看,趣店登陆美股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与其抢眼的业绩表现不无关系。招股说明书业绩抢眼趣店前身趣分期于2014年3月正式上线,主要业务为向大学生提供消费分期金融服务,并在之后假如现金周转服务。2015年,趣分期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2亿美元D轮融资,并开始与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和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完成支付体系与征信体系建立。同年11月,趣分期上线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业务,并接入支付宝。2016年,趣分期完成30亿元首期Pre-IPO轮融资后宣布品牌升级,公司更名为趣店集团,计划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技术搭建信用评估模型,并为高质量用户提供小额信贷。今年9月19日,趣店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递交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拟融资7.5亿美元。根据趣店10月13日向SEC提交更新后的招股书文件,该公司股票交易代码为“QD”,定价区间为19-22美元,拟最高融资9.49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花旗集团、中金公司及瑞银投资银行担任承销商。招股书显示,从公司成立至今,趣店的主要收入来源由现金贷及分期购物平台产生的服务费(financingincome)和向品牌供应商收取的商品差价收入(salescomissionfees)组成。今年上半年,两项收入在趣店的整体营收中分别占83.32%和13.70%。截至2017年6月30日,趣店2017年上半年总营收18.33亿元,超出2016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393.30%。公司同期净利润达到9.73亿元,同比增长695.25%,利润率53.11%。公司从2016年第一季度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服务费收入大幅提高。招股书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公司净亏损1.03亿元,环比扩大98.42%,但进入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大幅扭亏,实现1932.9万元净利润。其中,服务费收入从4168.1万元增长至1.01亿元,环比增长163.54%。除营收数据外,趣店的平均月活(MAU)、新增用户、交易量及交易金额均在2015年第四季度实现200%以上的环比增长,其中季度新增用户与交易量增长均超过360%。获客渠道严重依赖蚂蚁金服值得注意的是,趣店获得高速增长的拐点,与蚂蚁金服入股公司的时间段接近。而在实际上,趣店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在获客与运营方面,公司与蚂蚁金服的战略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浪科技曾经对趣店的财务数据进行梳理,发现公司在2015年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之前,营销效率一直较低,每1元营销支出最高对应2元左右的营收。而在此之后,公司营销效率迅速提升,该数字最高达到约15元。实际上,趣店也在招股书中承认,公司可以通过支付宝开放平台获得免费入口,获得用户的快速增长。而从2016年起获得的大部分活跃用户,特别是借贷一次以上的用户,多来自支付宝平台。对单一获客渠道的严重依赖可能会影响到趣店未来的业务发展。今年2月,趣店在支付宝某提供消费信贷产品的渠道展示到期后,将获客渠道更换到了其他位置。结合春节期间借贷量减少,这一变化导致第一季度新增用户数环比减少了30.01%。此外,今年第二季度,趣店的销售及营销支出占比从第一季度的6.5%上升到了9.5%,增加约4100万元,原因是今年3月,趣店与蚂蚁金服旗下的消费贷服务借呗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后者获客。而此外,趣店还在招股书中提及支付宝最近开始对某第三方服务展示位置收费。可以预见,无论渠道未来不可用,还是支付宝开始收费,趣店都将承担显著增加的获客成本。风控体系存在疑点此外,在风控体系方面,趣店也存在严重依赖芝麻信用的情况。按照招股书中对商业模式的表述,趣店的目标人群主要是从信用卡等传统金融无法覆盖到的人群中,挖掘出来的优质年轻消费者。由于这部分人群缺少传统的信用数据,趣店需要通过建立自有的风控模型和系统来完成覆盖。根据招股书的描述,趣店的风险控制体系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结合芝麻信用分和用户行为数据来评估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进而进行更加精准的风险定价,并降低运营成本。以此为背景,趣店给出了极其漂亮的逾期率数字。招股书显示,按逾期一月的情况计算,公司至2017年年中的逾期率始终处于0.5%以下。而趣店也相信,小额现金贷的高频交易,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而帮助优化风控模型的信用评估能力。不过,接近趣店内部人士向新浪科技介绍,逾期率低的更多原因是趣店为借贷用户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一般来说芝麻信用分600以上才可以放贷,这部分人原本的信用就比较好,自然逾期情况不会发生太多。”趣店在招股书中提示了与芝麻信用相关的风险,如果无法接入芝麻信用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公司在评估潜在用户信用价值方面会受到严重影响,会降低放款质量,并提高逾期率。此外,在与芝麻信用的合作中,趣店并不掌握某些特定的分析结果,这也会给趣店的风险评估能力带来损害。趣店对此并非没有准备,在其未来的战略规划中,除对用于改善风险评估的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继续投资之外,还计划和更多第三方互联网机构进行更多类型的数据合作。此外,趣店还在去年邀请前美国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CapitalOne)高管粘旻环加入趣店担任首席风控官,据信负责提高公司的风控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趣店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高管名单中,粘旻环并不在其中。监管天花板逼近除此之外,趣店还面临年化收益率偏高的质疑。今年年初,多家媒体曾对来分期借款手续费率高于化收益率36%上限进行过曝光。在招股书中,趣店承认2016年的交易当中,大约59.5%的年化收益率高出上限。如果严格按照36%的上限执行,公司营收大约将会减少3.07亿元,这几乎占到了2016年总营收的21%。这对以现金贷业务为主的趣店来说,影响颇大。从2017年4月起,趣店对其产品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确保年化综合服务费率不会超过36%。而从目前趣店与来分期的现金借贷情况来看,借款3500元一个月,需要归还3605元的本金和手续费,年化综合服务费率紧贴政策上限。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合规,趣店还在今年4月停止从P2P平台获得资金。除此之外,趣店手中的两块小贷牌照,已经触碰到了借贷上限的天花板。2016年,趣店通过抚州高新区趣分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赣州快乐生活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主营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的子公司,分别获得了借贷限额30亿元和27亿元的小贷牌照。但趣店在财报中提醒,公司通过小贷牌照获得的借贷限额,已经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增长的需要。而实际上,包括银行、信托等第三方外部资金渠道在内,它2017年第二季度的季度交易额已经达到了215.25亿元。为了满足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趣店与数家信托公司合作成立信托基金发放贷款,但即便如此,资金提供量也未必能够满足趣店交易量上升的需求。此外,监管者还有可能将这种行为认定成为借贷方,从而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
一起惠2017-10-19 09:28:25371 次
兴起时间不久的共享雨伞已经迈出盈利探索的步伐。10月18日,共享雨伞“漂流伞”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漂流伞表示,融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团队人才招募和城市拓展工作上。这已经是漂流伞的第三轮融资,今年8月14日,漂流伞宣布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追梦者基金领投。就在10天后,漂流伞对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戈壁创投领投。加上此次完成的A轮融资,也让漂流伞成为行业内累计融资金额最高的一家企业。尽管受到资本青睐,但共享雨伞的盈利模式一直备受争议。伞面广告是共享雨伞主要的盈利方式,有业内人士介绍,以伞面广告作为主要盈利方式,目前行业内标准水平约是广告费是15元/把,而一把伞的制造成本约在7元左右,共享雨伞企业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是空间不大。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认为,共享雨伞的使用对象缺少共性,这意味着广告的受众没有明显特征,这种广告投放方式类似于“撒大网”,企业无法进行精准营销,这也是共享雨伞行业面临的痛点。对于上述问题,漂流伞相关负责人称,公司未来会考虑结合数据应用升级产品,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使用场景等,用于做更多盈利探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如果市场足够成熟,未来共享雨伞企业其实可以通过减免押金甚至通过信用支付的方式扩大使用群体,进而产生更多的用户数据,深度挖掘用户的数据价值提升变现能力。
一起惠2017-10-19 09:27:30350 次
今天给大家说说买车到底是该贷款还是该全款,讲这个得根据人来说。如果你是土豪,那就别看了,劳神费力。如果,你只是一个存款不多的小康家庭,那咱么就来细细说说这个问题。买车有三种情况的客户:对于不差闲钱的客户,全款提车好。对于小康有少量存款的客户,分期提车好。剩下那部分客户,看营销人员忽悠程度。为什么贷款买车?还记得中学时期政治课有篇这样的内容,一位中国老太说,攒了20年终于买房了,而另一位外国老太说,30年了终于还清了购房贷款。中国老太买了房却已经老了,而美国老太却已经住了30年。这篇课文的本意当然是引导新时代年轻人提前消费的观念。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真的开始热衷于贷款购车,花未来的钱,提前享受有车生活。但在一些老古板人的心里,贷款购车就是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又或者心里想,买不起就别买,借钱买车,装什么装?贷款买车,比全款多付的钱是利息、手续费、保险费用。谁让你提前就享受了呢!当你到了年龄对车有需求,还得起贷款时,就去贷款买车:1.你确实非常需要一辆车,或许你的女朋友要求你有一辆车,在或者是你的家庭需要一辆车。家用车的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拉人载货.假设一辆20万的车,假设打算开5年,假设每个月养车成本1500元(实际很可能更高).那么总体拥有成本是290000,平均每个月4833.33元(可以打车跑1600公里,如果车费是3块/km的话).这4800块的成本,是否能够带来超过4800元/月的边际效应?比如节省的时间和获得的好心情?2.钱不够全款买车,或者分期支付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如果你确实非常需要一辆车,也没有其他比车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贷款.而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钱,那么贷款则几乎是唯一可行的路.4.极低的利率,车是落地就贬值的消费品,几个月就能贬掉10%.而贷款利息则会让你付出比车价更多的钱.即便是在零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只要不是遇到通胀率奇高无比的年代,为一个高速贬值的高额消费品付利息都是非常不值得的事情.下面范儿就给大家算一下贷款和全款相差多少钱?以一辆二十万块的车为例:贷款购车:贷款购车:60000(首付30%)+17094元+480元+950元+500元(购置税、车船税、交强险、牌照费用)=79024元(未包含商业险),之后就开车回家喽!之后还有三年贷款月供4212×36月=151362元。所以贷款共需230386元。全款购车:全款购车:200000元(全款)+17904元+480元+950元+500元(购置税、车船税、商业保险、牌照费用)=219024元(未包含商业险)所以,全款购车和贷款购车相差11362元。但是你想象一下你一下给别人8万多痛苦,还是一下给别人20多万痛快?(当然是在你有钱的情况下)。贷款买车好处提前享受无需等待。同文章开头老太太买房一个道理,趁着年轻力壮时才能完全享受,在当用车时无需等待,提前消费汽车带给你的全部便捷。虽然攒车钱不需要20年,但即便提前两三年的用车便利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留点存款,有备无患。卡里留点现金存款,人总会踏实一些,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即便你的存款够全款购车之用,也没有必要将存款全部拱手变成车。汽车是消耗品,本身就在不断折旧,而且保险、油费、修车、保养样样都需要钱。如果手头有20万,预算是购买一部20万左右的汽车,不妨首付10万贷10万,剩余存款用于其他生活、用车支出,心里会踏实很多。那么贷款购车有哪些缺点呢?首先就是如果在还款期间出现经济压力,无法按时偿还的话,是会对自己的信用产生影响的。目前很多贷款购车都有一些捆绑消费,这点就目前来说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贷款购车的前提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并且有足够稳定的偿还能力,否则贷款购车就会变为生活压力,有车的日子过的就好像阴天拖稻草——越拖越沉重。全款比贷款亏在哪里?听到目前为止感觉,贷款买车就是应该比全款买车要多亏点钱,为什么今天讲的是全款买车才是亏钱的呢?那就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朋友在买车的时候没有考虑,就是我们的通货膨胀或者叫做物价指数。全款买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物价水平一次性的把20万付掉,把车开走了。按照我们现在每年8%到13%的通货膨胀率,未来的钱的购买力会越来越低,总之土话讲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相信大家都有亲身体验,三年的兰州拉面八块钱一碗,今天是不是已经十二一碗了?那么贷款买车相当于是用未来那个不太值钱的钱,买了今天特别值钱的车子,中间是有一个差价的,为什么呢?今天实实在在的把东西买到了,而还的时候因为通货膨胀的缘故,把这个三年后的14万换算到今年来用的话,很有可能只有11万,或者说只有10万,中间这个差价赚的就多了。因为我们的收入一般都是跟着物价在那边涨了,但是我们付的钱是三年前都约好的,也不能反悔,那还得就特别便宜特别的爽了。所以以目前的角度来说,贷款买车是要比全款买车划算的,全款买车真的是要亏不少的钱。亏的是什么钱?不是利息钱,亏的是通货膨胀的钱,但这个其实中间有个非常大的盲点,为什么呢?纯贷款买车,基本上就像我刚才说的是比较划算的,可以赚到通货膨胀的差价红利。更何况,今天有些相对稳定的理财完全可以弥补这些差价。支付宝一般都是每年4%左右的收入。买二十万的车,抛去首付落地价格8万多,剩下14万存三年大概可以得到16800块钱。三年产生的收益非常可观。这钱放在自己手里更踏实,也可以随时备用。这年头,手里有点可移动资金很重要。其次,对于只能交的起首付但是却必须买车的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每个月的月供支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冲动消费的现象。你跟姑娘的距离,或许就差一辆车建议:无息贷款,你个人自制能力强,无不良嗜好,不败家,请贷款。有息贷款,有能力稳定让贷款额收益高于利息和手续费,请贷款。总而言之,讨不尽的便宜,吃不尽的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买合适自己的车才是最好的!所以,你们怎么看?
一起惠2017-10-18 09:38:03549 次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3日,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拍拍贷招股说明书。拍拍贷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PPDF”。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成功在美国上市或是即将敲响上市钟声。4月28日,上海P2P网贷平台信而富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9月19日,趣店集团向SEC提交了IPO上市申请招股书,拟议最高筹资额为7.5亿美元。早在2015年12月宜人贷正式在纽交所挂牌,成为登陆纽交所的中国P2P第一股。随着国内对互金企业监管的加强,为寻求更宽阔的融资渠道和更宽松的监管环境,国内互金企业赴美上市似乎出现了“扎堆”之势。半年净赚10.49亿,高利贷起家能走多远?拍拍贷早在2007年6月成立,公司全称为“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拍拍贷是第一家由工商部门特批,获得“金融信息服务”资质,从而得到政府认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端以小额分散的消费贷款著称。根据官网,截至2017年10月16日下午五点羽化财经成稿时,拍拍贷注册用户超过5870万,累计成交总额超过780亿。根据零壹数据,2017年9月,拍拍贷交易额为69.3亿元,位列第四(前三位是依次是陆金服、红岭创投和微贷网)。拍拍贷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季度拍拍贷成交额为165亿元,环比增长56%。拍拍贷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拍拍贷2017年营业收入为17.349亿元,比2016年低的12.158亿元,增长近42.7%。净利润方面,招股书显示,2015拍拍贷亏损人民币7214万元,2016年开始盈利,净利润人民币5.015亿元。2017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半年时间实现净利润折合人民币10.468亿元。半年净赚10亿多,拍拍贷的口碑并没有像业绩一样亮眼“之前我们曾用自己的资金在平台上提供贷款,这可能使我们面临着监管风险。”拍拍贷招股书明确列出了该风险内容。网贷暂行办法明确禁止网贷平台发放贷款的行为,而拍拍贷曾利用自有资金放贷,显然是踩了监管红线。至于拍拍贷面临的监管合规风险到底有多大,一方面取决于其放贷行为是在监管办法发布前还是发布后,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自有资金放贷在当时是不是主营业务,以及所带来的营收是否占总营收过大。近期与拍拍贷有关的新闻是它9月26日发布公告,下架活期理财产品拍活宝,此举被传与上海监管层将禁止活期理财的传闻有关。另外,拍拍贷旗下拍分期被曝收缩战线,拍分期上线于2015年,是一款无抵押借款App。羽化财经在查阅拍拍贷相关材料是发现,很多网友吐槽过拍拍贷,原因包括:高利贷、逾期、坏账等。除上述业务风险外,招股书预测拍拍贷的收费水平未来可能会下降,任何费用减少都会降低其盈利能力。除此之外,与本次IPO和ADS(即美国存托股份或美国存托凭证)有关的风险方面,招股书称拍拍贷首次公开发行价格大幅高于每股有形账面价值,投资人将会经历直接而实质性的稀释。也就是说,此次发行之后,在可预见的将来拍拍贷不期望支付股息,投资人必须依靠拍拍贷ADSs的价格增值来获取投资回报。中国信贷规模疯狂增长,国外上市只是阶段性胜利根据拍拍贷招股书援引的数据,2010到2015年,从7.5万亿元增长到了1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84.4%,同期居民消费增长的CAGR为13.1%。此前网贷平台宜人贷和信而富已经登陆纽交所,近期股价涨势抢眼。10月11日单日信而富股价暴涨33.08%至10.46美元,宜人贷当日股价上涨4.01%至48.77美元。拍拍贷同样受到资本的青睐,2012年10月获红杉资本千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4月获光速安振中国、红杉资本和诺亚财富B轮融资;2015年4月获君联资本、海纳亚洲、VMSLegendInvestmentFundI、红杉资本和光速安振中国近亿美元C轮融资。互联网金融在这几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挑战,企业过度扩张,行业洗牌加速,行业开始出现严重分化的趋势,平台生存不太容易。相关人士表示,上市的互金企业较其他平台无疑会更受欢迎。一方面,能够从数千家平台中脱颖而出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企业上市后要进行信息披露和审计,让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另外,互金平台上市也是为了获得融资的一种选择。总的来说,赴美上市可以让互金企业有更高的声誉和更宽的融资渠道。作为近几年中国成长最快的一个行业,不管是业务规模、还是发展程度,互联网金融都到了迈入资本市场的阶段。而监管袭来,也让互金企业身后的这根皮鞭越抽越紧。监管是大浪淘沙的利器,互金企业在国内难以上市。今年9月,各地针对网贷行业严监管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9月27日,深圳发布了深圳网贷信息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违规违纪信息共享平台,这个全国首创、被业内人士称为“黑名单”制度。据了解,首批已经有7家网贷平台接入。9月29日,深圳再次对网贷平台出手,剑指网贷退出机制,对网贷机构退出期间相关规范作出要求,包括网贷机构经营地址不可搬迁、平台高管不可失联等。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个有关P2P平台退出的指引规范。而9月最新出炉的网贷大数据也显示了监管的威慑力。数据显示,就单月来说,9月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70家。其中,停业26家、跑路12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发生率为66.2%。值得注意的是,70家的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较8月有较大增幅,8月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36家,也就是说,仅一个月网贷问题平台就增加了34家。受各地监管限额因素的影响,9月份网贷行业成交量也呈下降趋势。据融360数据显示,9月网贷平台成交量为1942.31亿元,环比降低2.24%。美国证券监管模式对于资金流、信息披露和市场风险的审核方面更为灵活,这种“宽进严出”的模式,无疑给科技基因不足、盈利能力不强的中国互金企业更多机会。虽然上市有了指望,但品牌效应和融资只是阶段性的胜利,能否吸引和留存用户、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实现持续稳定性盈利,才是上市后的考验。
一起惠2017-10-18 09:33:16409 次
零售业正在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革,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零售商们纷纷从“产品导向型”的销售策略转向“场景导向型”的新型零售策略。阿里巴巴研究院今年3月公布了一份新零售研究报告,其对新零售的定义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的形态”。阿里研究院将“消费者体验”作为新零售的中心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怎样的消费者体验才能达到新零售的标准?消费升级不是“价格升级”,而是“体验升级”。传统电商模式初期,消费者更关注商品的性价比,电商大幅抹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地区价格不对等,可以直接购买原产地的平价商品成为电商初期用户选择下单的原始动力。传统电商模式成熟的今天,减少去实体店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成为不少人选择电商的潜在心理要素。如今,以消费带体验的传统电商逻辑即将耗尽弹药,以体验带消费的零售思路逐渐成为方向。依托互联网打造的线上购物便利已经成为电商标配,个性和体验作为新的突破口,成为电商从业者们亟需打造的竞争力。凯度的“2017中国城市新消费者趋势完整报告”显示,中国的主流消费者已经是更加自信的个体。西方的影响、现代生活方式和物质的丰富已经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这催生了以下三个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更注重品牌自我的表达:大品牌已经不足以成为产品大卖的保证,新生代消费者需要足够独特的品牌,这也给精品小品牌突围带来了机会;更注重生活品质:新生代消费者追求生活的品质,也愿意为真正好的产品买单,往往可以接受更高的溢价;更注重自己的时间价值:新生代消费者愿意花钱买时间,把自己从无聊、重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投身于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其他热爱的活动。在这三种消费心理变化的背景下,新零售尝试从以下几点构建消费者体验:多渠道无障碍的购物体验:以小米之家为例。小米之家有大约200个SKU,覆盖最普遍的生活场景,可以让消费者最大程度体验到小米产品的质感。同时,实体产品阵列也能强化消费者心中小米的品牌形象,让更多不参与电商活动的消费者也能建立起品牌认知。除了卖货,小米之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线下往线上引流,向用户介绍更丰富的小米产品系列。店员会引导到店消费者在手机上安装小米商城的APP,鼓励消费者通过手机完成购买。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小米之家做到了便捷性和体验感的统一。到店一次的用户,就有机会成为小米的粉丝,产生惊人的复购率。另外两个例子:去年双11,优衣库在天猫的旗舰店投放的货品迅速售罄,消费者可以在优衣库400多家各大门店24小时快速提货。盒马鲜生的“超市+餐饮+店仓一体”模式,集购物、餐饮、高效配送于一身,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到店体验消费,也可以选择线下快速送达,同样体现了新零售多渠道无障碍的购物体验。多元化产品组合及沉浸式场景体验:以MUJI为例。无印良品线下店与咖啡餐饮、文化艺术、时尚美容等跨界融合,试图打造一种新型体验的社交化场所。为配合书店和商品陈列,上海无印良品淮海755旗舰店推出了一系列与设计有关的活动,如设计师做讲座、讨论会、读书会等,配合无印良品本身的品牌调性,更加吸引有个性表达诉求的目标消费者。与此类似,专注潮流的YOHO!以潮流时尚为主题打造的“YOHOSTORE”几乎在单一空间内汇聚了与其相关的所有场景和共同价值。在YOHO!STORE,很大一块面积被划出给品牌提供服务和活动的空间。一方面,品牌会提供类似球鞋清洗、潮流课堂、理发造型等潮流服务;另一方面,也会有艺术展、品牌展和livehouse等活动不定期举办。YOHO!STORE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将强调品牌个性凸显到极致。基于仓的极度便利体验: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不再会为了省钱而“自找麻烦”,更愿意为了方便而多花钱。“提高供应链效率、把消费场景做得离用户更近”成为零售商的共同选择。各色场景在写字楼、社区和街道多点开花:无人货架,无人超市、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大小场景纷纷涌现。广义上,无人货架和盒马鲜生等都属于前置仓的范畴,而便利店则可被视为“社区仓”,凭借自身聚客能力将覆盖半径内的订单集约到店,通过B2B的物流模式降低成本。基于新型仓储模型,消费者可以在最小的机动成本下到店消费,完成订单。极度便利的极致是无仓,这一点,共享单车做到了。数字化会员管理带来的精准推送体验:传统会员管理一般只能记录消费金额、消费频率、姓名、手机号、消费偏好等结构化数据,很难通过这些浅显的维度勾勒精准用户画像,且大多未能联通线上线下。结合全渠道的数字化会员管理则会通过更多维度的数据对消费者进行刻画。消费者的线上线下记录和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将其审美取向、性格特点和价值观等和盘托出,这些感性维度的标签对消费者最终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精准推送往往能“搔其痒”,非但不会让消费者厌烦,还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在营销上带来体验的提升。基于视觉的无人便利店简24会通过记录用户的购买行为来对用户标签,以特价或赠送的方式精准推送临期商品,达成供应链流通的优化,做到了承诺“不对供应商退货”。社群电商带来消费信任体验:小编特约零售专家叶志荣认为,社群具有商业社会所必需的稀缺品:信任。社群具备“自迭代”的能力,以信任螺旋的方式累积稀缺的社会资本。个体在连接中创造互动,社群中的互动增进信任,信任的增长促进交易的增长,交易反过来又是互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信任螺旋上升。在叶志荣看来,新零售的数据手段可以完整的记录、沉淀“社群”运营过程中的所累积的“社会资本”,进而创造、创新出服务于社群零售的新产品、新服务。云集、拼多多、大V店等社群零售平台的成长速度很快,社群数量、交易额增长、复购率等指标让电商同行感到惊讶,这是“信任螺旋”释放出的作用。更多的线下新零售场景都在打造社交空间,在武汉的YOOYA,专门开辟有与顾客交流活动的YOOYA空间,定期组织与顾客的交流与互动。零售店变成为社交化的零售。中正国际品牌管理机构总裁周珺认为,“以心为本”和“零售物种大爆发”是新零售实现的途径。所谓“以心为本”,指的就是在掌握数据和技术的技术上满足消费者需求。DT技术带来的巨大创造力将无限逼近消费者的内心,围绕终极需求重构人货场,最终实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新零售图景。
一起惠2017-10-17 09:31:28380 次
大家觉得亚马逊的图书怎么样?会不会经常在亚马逊上买书呢?小编是挺喜欢在亚马逊买书的,最近,亚马逊的图书销售排行榜出炉了,大家看看自己是否也有买到其中的图书呢?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一:解忧杂货店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出版当年即获中央公论文艺奖。作品超越推理小说的范围,却比推理小说更加扣人心弦。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很长一段日子里,我靠写东西度过了太多的小无聊,伪伤感,假满足与真茫然。我在意细节,算敏感。但知道体谅,算善良。我说喜欢便是喜欢,我不想回答便是真的不知道如何作答。有时我佯装镇定或笑得开心,心里总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不停对抗,学着顺从,冷静旁观,终明白我们都不应该是别人世界的参与者,而是自己世界的建造者。书里记录了33种孤独感,希望能让你想起自己某种忘我无形的成长。最后,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想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三:目送:龙应台《目送:龙应台》的六十八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目送:龙应台》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四:练习一个人:当我开始爱自己独处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能力。孤独原本就是爱与人生的常态。无论单身与否,都不需等别人来成全自己。书中记录了作者离开熟悉的生活,肆意散漫独居的一年。一个人去了曾经计划的双人游,才明白等待和依赖让自己错过多少美好。放下光鲜安稳的身份,不再计算月薪年薪;安静地投入到喜爱的事物里,却比任何时候更觉坦然。原来爱自己不必假于外物。孤独并不值得歌颂,该歌颂的是接受人生这一真相的自己。练习一个人,发现等待和依靠徒有虚名。自此不会陷于厌倦,也不再责怪生活的遗憾。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五:我们仨《我们仨》讲述了九十二岁的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一起惠2017-10-17 09:03:08298 次
10月15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于10月13日正式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以下简称“意见”),以为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因此,该意见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根据意见内容,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以下为意见全文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为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一)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供应链具有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有利于加速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有利于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利于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环节的绿色产业体系。(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供应链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降低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三)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推进供应链全球布局,加强与伙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赢,有利于我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全球贸易新规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供应链在促进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三、重点任务(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合作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鼓励承包农户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融入农业供应链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农业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农业部、商务部等负责)2.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推动建设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共享政策、市场、科技、金融、保险等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强产销衔接,优化种养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拓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等负责)3.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重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针对肉类、蔬菜、水产品、中药材等食用农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食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追溯体系,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负责)(二)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1.推进供应链协同制造。推动制造企业应用精益供应链等管理技术,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和新品上市时间,降低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等负责)2.发展服务型制造。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相关企业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解决方案等专业服务,向供应链下游延伸远程诊断、维护检修、仓储物流、技术培训、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增值服务,推动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提升制造产业价值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负责)3.促进制造供应链可视化和智能化。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促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可视化。推进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供应链体系的智能化,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提高敏捷制造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等负责)(三)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1.推动流通创新转型。应用供应链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鼓励批发、零售、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鼓励住宿、餐饮、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行业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交易平台,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质检总局等负责)2.推进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准确及时传导需求信息,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引导生产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加速技术和产品创新,按需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库存。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等一批示范工程,提高供给质量。(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负责)3.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大力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推动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分销执行、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一体化服务。(商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负责)(四)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1.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全国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开放共享信息。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等负责)2.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相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确保借贷资金基于真实交易。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控,提高金融机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水平,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健全供应链金融担保、抵押、质押机制,鼓励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开展应收账款及其他动产融资质押和转让登记,防止重复质押和空单质押,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稳定发展。(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等负责)(五)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1.大力倡导绿色制造。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汽车、电器电子、通信、大型成套装备及机械等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强化供应链的绿色监管,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鼓励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积极扶植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积极推行绿色流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培育绿色消费市场。鼓励流通环节推广节能技术,加快节能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培育一批集节能改造和节能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绿色流通企业。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贯彻执行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的绿色标准,开发应用绿色包装材料,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负责)3.建立逆向物流体系。鼓励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建设线上废弃物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重点针对电器电子、汽车产品、轮胎、蓄电池和包装物等产品,优化供应链逆向物流网点布局,促进产品回收和再制造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1.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加强交通枢纽、物流通道、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鼓励企业深化对外投资合作,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建立本地化的供应链体系。(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负责)2.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制定和实施国家供应链安全计划,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全球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依托全球供应链体系,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包容共享发展,形成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人员流动、资格互认、标准互通、认可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磋商与合作,推动建立有利于完善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全球经贸新规则。(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质检总局等负责)四、保障措施(一)营造良好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政策环境。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供应链创新网络,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供应链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统筹结合现有资金、基金渠道,为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供融资支持。(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研究依托国务院相关部门成立供应链专家委员会,建设供应链研究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供应链科创研发中心。支持建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政府监管、公共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行业指数、经济运行、社会预警等指标体系。(科技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研究供应链服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行业分类,理顺行业管理。符合条件的供应链相关企业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符合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外包相关政策条件的供应链服务企业,按现行规定享受相应支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积极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试点,鼓励试点城市制定供应链发展的支持政策,完善本地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负责)(三)加强供应链信用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健全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商务、海关、质检、工商、银行等部门和机构之间公共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推进各类供应链平台有机对接,加强对信用评级、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创新供应链监管机制,整合供应链各环节涉及的市场准入、海关、质检等政策,加强供应链风险管控,促进供应链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进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供应链产品信息、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交换接口、数据交易等关键共性标准,加强行业间数据信息标准的兼容,促进供应链数据高效传输和交互。推动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化水平,推进供应链服务标准化,提高供应链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标准制定,推进供应链标准国际化进程。(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负责)(五)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设置供应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鼓励相关企业和专业机构加强供应链人才培训。创新供应链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化的人才流动与管理,吸引和聚集世界优秀供应链人才。(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供应链行业组织建设。推动供应链行业组织建设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研究、数据统计、标准制修订和国际交流,提供供应链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与国外供应链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供应链专业资质相互认证,促进我国供应链发展与国际接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起惠2017-10-16 09:43:00393 次
华兴资本聚焦“家装”行业,发布了家装行业研究报告,从市场规模及主要参与者、行业格局演变、海内外家装市场及上市、创业企业情况等多重维度,解析了行业趋势。报告指出,家装行业集中度分散的行业格局,一方面是由于地域和城市需求差异造成,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原有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下管理和生产的半径都非常短,项目的管控和周转能力都十分有限,品牌溢价困难,龙头的规模天花板显著。总结而言,家装行业集中度低的根源性原因有:1.产品和服务非标准化,难以实现高效快速复制2.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无法调和,市场覆盖度有限3.施工质量不稳定,信任感建立困难,品牌溢价难度高为突破目前的行业格局,整体行业需要进行至少三层次的变革:首先,商业模式变革实现产品标准化对原有不透明不规范,通过吃差价和增项收费的盈利模式进行变革,只有标准化的产品和定价才具备复制的可能性。同时将分散在设计师和施工队手中、不标准不确定的利润获取方式变为集中的大规模采购,去除中间环节,使盈利模式更标准可控。从2013、2014年开始兴起的互联网家装就是在解决这一问题,大量新型标准化家装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同时也展现了更快的规模增长能力,多家新创业在一两年内都纷纷突破20亿的规模瓶颈,这是传统家装企业通过10年才达到的水平。其次,在产品标准化基础上实现生产工艺的工业化这一层次的变革将会使家装这个产品脱离第一层次仅仅是营销层面的标准化,而在实际的生产层面实现工业化。通过技术手段对装修工艺的模块化拆分和组装,使需求的多样化在保持标准化效率的前提下得到满足。这需要利用技术对供应链体系和管理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提效。这将使家装公司从以往的人力和手艺驱动变成技术改造驱动。具备强大供应链体系的公司将会有能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拥有更完整产品的交付能力。最后,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施工机器化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施工机器化将会彻底补上行业人工短缺,手艺质量不稳定的最后一块短板,使口碑的积累变得更有可能。从而使品牌的溢价变得更有价值,产业向大公司、大品牌集中。商业模式变革:标准化产品从2014年开始,家装行业互联网化风起云涌,出现大批创业企业以互联网为切入点进入家装大市场,传统家装行业也纷纷发展旗下的互联网业务,使得装修这个传统行业一下子又走上了新的风口浪尖。目前来看,互联网对行业最大的改变在于对前端产品进行了标准化和透明化处理,这使得营销阶段的客户订单转化率提高,降低了获客成本。传统模式下获客由于主要靠人海战术,客户到店订单转化率在15%-30%之间,单客成本约占合同金额的30%,按客单价10万计算,获客成本约为3万。而互联网模式下由于将产品进行了标准套餐化和价格透明化,到店订单转化率提升到40%-60%,获客成本降低到700元/单。生产模式变革:内装工业化即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进行内装。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体系是将传统现场施工的模块通过工厂智能化、机械化、系统化生产,经过进一步打磨处理之后,将成品搬到现场进行组装。瑞典新建住宅中占装配化装修的比例已达到80%。日本也是装配式装修技术成熟的大国。在我国,装修的工业化发展首先遇到的瓶颈是建筑装配化程度不高,其次是房屋精装修交付比例也不高,这二者占总体新建房屋的比例都不到20%。目前虽然装配化装修由于在环保、生产效率等各方面显而易见的优势得到了政策层面的鼓励和支持,但实操层面仍然只是在一些公租房和写字楼等领域进行试点。施工技术革命:未来尤可期国外工业机器人龙头鲜有开发装修领域家装行业实现生产工艺工业化后已经可以大幅度提升行业整体的出品品质,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施工机器化可以将过程质量再次提升。对于家装这样一个面临人工成本上升,手工技术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行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机器化将是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终极武器。从目前国际上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和电子领域。欧洲及日本领先的四大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产品也大都分布在汽车、医疗和金属加工领域。海外领先工业机器人公司在装修领域并未见大力的布局,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在生产阶段的工业化、装配化已经非常成熟,集约化装修的效率非常高,对施工阶段标准机器化需求偏弱,这导致施工的机器人开发因为需求的不足而进步缓慢。全球机器人销量行业占比政策扶持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家装龙头加速布局未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劳动力人口占比持续降低,而劳动力工资则出现超于GDP增速的增长态势。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人力上的优势在逐渐消退。因此发展国产工业机器人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被提升到了重要的战略层面。国家在政策上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联合对外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0万台,复合增长率约为29%。国内家装领域由于市场的差异导致国际巨头对装修机器人的开发投入不足,反而成为企业有利的突破口。装修机器人在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上的显著优势已经吸引了国内家装行业龙头公司的注意,全筑、广田等都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家装机器人的研发,对行业的未来进行布局。随着产业巨头的资金投入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装修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装修机器人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国内装修机器人的开发应用领域集中在墙面喷涂,长沙万工机器人公司2016年开发出第一款墙面施工机器人,可以实现墙面的喷涂和造型。施工机器人除了在操作的标准化上有显著的优势,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在经济上也可以起到节省人力节约成本的作用。在海外家装市场方面,跟我国有两个突出的不同点:新房精装修比例高:欧美国家新建住宅的精装修比例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大约不到20%。人工成本高:大部分家庭在二次装修时自己动手参与率高。这两点特性使得海外市场中装修的业务大都合并在建筑公司里作为一个部门存在,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装修行业的大型上市公司都是以家居及建材卖场的形式出现,而没有独立成规模的装修公司。美国创业市场上家装领域的公司主要为网络平台撮合型,而非垂直执行型,代表公司有Houzz和Porch。日本市场则由建筑商和开发商主导装修领域,大集团下多种业务并存,覆盖全产业链,装修只是其中的一个子业务,大和房建和积水建筑的家装业务占比分别为2.8%和6.6%。美国家装领域创业公司以网络撮合为主
一起惠2017-10-16 09:32:33285 次
国内大宗商品交易自2016年起呈牛市,螺纹钢、热轧卷板、焦煤、铁矿石等商品价格涨幅居全球商品市场前列。按资本市场常规判断,当市场供不应求时,B2B平台业绩会因上下游依赖程度降低而受到较大下行压力。但是,B2B平台钢银电商(股票代码:835092)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上升90.96%,净利润同比上升61.78%,公司整体营收与利润均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持续盈利六个季度。小编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一、钢银电商基本面营收放量净利润涨幅超60%。数据显示,钢银电商营业收入同比上升90.96%,达到317.68亿元,净利润同比上升61.78%,达到1581.08万元,寄售结算交易量达946.17万吨,同比增长12.80%。钢银平台的单日寄售结算交易量最高达15.07万吨,日交易额达5.2亿元,寄售结算交易量创下单日和单季度“双新高”。供应链服务收入占比大幅增长。钢银电商自2015年底起布局供应链服务,2016年以来,供应链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上半年钢银电商供应链服务营业收入达53.05亿元,同比上年同期收入翻两番,去除钢材价格上涨因素,仍保持倍数增长,供应链服务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6.5%增长至16.7%。二、B2B寄售模式宣告“成年”B2B寄售模式得到实例验证。分析发现,钢银电商寄售结算交易量达946.17万吨,同比增长12.80%,且有如下三项重要“成年”特征。一是寄售佣金收入稳中有升。钢银电商寄售业务从零佣金起步,后平均佣金约1元/吨,现已上涨至平均3元/吨,基本证明了“寄售”对上下游的价值。二是通过寄售转化的供应链金融GMV占比越来越大,显示寄售有能力带动供应链金融拉大平台盈利空间。三是在钢铁价格大幅上涨,市场供不应求的形势下,钢银电商B2B平台交易额已经保持稳健的上涨态势。“成年”三段历程的参考。钢银电商平台的探索钢铁B2B的商业模式之路历经了三个阶段。阶段一:流量撬动交易。2014-2015年,处于起步阶段的钢银电商需要尽快加入市场,撬动钢铁电商交易。流量在该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自营吸引客户,推动客户形成交易习惯,当规模交易逐渐形成后加快向“寄售”转型,2015年寄售交易量即达1089.06万吨,寄售交易季度复合增长率达38.23%。平台注册用户数5万多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1.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69%。截至2017年上半年,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7万家,增长明显。阶段二:供应链服务驱动交易。抓住钢贸环节先天的资金需求,2016年钢银电商应用低成本资金,提供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服务,驱动交易规模放量,溢出供应链金融交易服务价值空间。2016全年钢银供应链交易收入达55.54亿元,另有寄售交易额355.37亿,交易量1799.97万吨。阶段三:效率驱动交易。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平台供应链协作效率优势被逐步释放,“卖得快、买得快、低成本高效率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价值逐步被上下游客户认可接受,平台交易服务对应的交易额和交易佣金表现为稳步升高。钢银电商2017半年报显示,员工人数891人,钢银在2017上半年人均效能达10619吨,同比增长7.99%,平台围绕“效率”加速实现系统化、自动化、标准化,提高人均效能。三、营收结构优化为何毛利率下降营收结构呈优化态势。2016年上半年,钢银电商寄售交易服务收入超过155.43亿元,营业收入占比达到93.5%;供应链收入超过10.81亿,占比仅占6.5%,寄售与供应链收入之比约为14:1。2017年上半年,寄售收入达到264.62亿,占比下降至83.3%,供应链收入达到53.05亿元,占比上升至16.7%,寄售与供应链收入之比约为5:1。收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高利润空间的供应链收入占比大幅度增加,确立了钢银电商逐步走高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因行情大幅上扬而微调。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实现毛利润0.33%,与上年同期0.41%相比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去年同期钢材价格上涨(以螺纹钢为例,2016年8月螺纹钢价格2500左右,2017年8月螺纹钢价格4200元左右),所收取佣金增长幅度无法对冲行情高波动影响,导致了营收大幅增长,但毛利润额低于营收增长。又因为营收结构优化之后,佣金和供应链金融收入双提高,支撑毛利率微降低。分析认为,钢银电商的常规毛利率已呈持续增长态势,将视行情波动幅度在1%以内波动攀高。四、入场供应链金融的两个关键前提“低成本资金”获取能力。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B2B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必须拥有获取低成本资金的能力,或者接受高风险业务。B2B交易金额巨大,首选路径自然是建立快速获取低成本资金的能力。钢银电商将整个供应链嵌入到生产过程当中,提供基于钢铁交易场景的供应链金融,已获得银行的广泛认可。目前,钢银电商除自有资金外,还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十余家银行达成合作,并与多家互金机构协作互动。“高效率”风控能力。在钢铁采购过程当中长期存在购不到货、购到假货等风险,拥有强风险控制能力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关键前提。钢银电商在风险控制上,一是选择拥有供应能力的供货商;二是所有采购必须由钢银提供,由钢银组织采购,确保货物符合客户要求,通过采购的全程参与保证销售能力。此外,钢银供应链平台上真实交易信息数据也为形成用户动态数据监测、建立信用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五、B2B在线交易仍然是行业留白1995至2015约20年时间内,我国B2B电子商务平台一直在主要服务企业营销推广,该价值空间已经被综合、垂直和搜索引擎三类互联网服务平台分食,营收和利润增长日趋艰难,除通过信息付费破局外已经很难找到高增长创业企业。也因此,B2B2.0以推动“营销在线”转化为“交易在线”受到产业和资本各界广泛关注。但通过钢银电商案例及诸多企业分析,小编认为,B2B从“营销在线”到“交易在线”阶段,还须经过一个重要阶段,即数据在线(即交付在线)阶段。当前的B2B2.0,实质上是通过交付在线,实现交易数据线上化,并通过数据线上化整合金融、物流等各类供应链服务资源,规模发挥供应链效率提升价值的阶段。寄售是“交付在线”阶段提升供应链效率的代表性模式之一,该阶段在若干垂直细分领域都有数百亿市值B2B电子商务平台机会。完全实现交易双方自主竞争下单的交易在线,仍旧是行业留白,若一旦完成交付在线阶段,进一步完全实现交易在线,B2B平台就会迸发强大的市场平台价值,出现千亿级市值企业。
一起惠2017-10-13 09:19:36226 次
“创新”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在如今中国的实体零售业态改革、升级中被提及,在过去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从无人便利店到无人贩售机,跟风赶潮流者有之,摸索探路者亦有之。而说到便利店,日系便利店里有两家是大家频频提及、模仿、分析的样本,一是7-Eleven,另一个便是罗森,他们在新的形态、模式上,也有着自己的尝试与探索。不过就中国市场而言,早于7-Eleven进入中国市场的罗森,不管是从店面规模还是经营情况的诸多表现上却远不如前者。而在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争相发力时,罗森这一1996年便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便利店品牌也终于在近两年加强了在这一市场的扩张动作。资料显示,罗森在上海有780家门店,重庆有145家门店,在大连有96家门店,北京地区有64家门店。其中,2016年里新增门店307家,预计2017年新增超过500家门店。然而,扩张绝不仅仅是尽可能的多开店,如果不能保证每个门店的品质,多开店并不能带来收益的增长以及品牌的强化。关于罗森在中国市场的下一步,日前罗森中国董事兼副总裁张晟在接受《联商网》专访时,也谈及了颇多,这里,且对专访内容的要点进行一个摘编。首先需要提及的是张晟执掌罗森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自行车理论”,在他看来,品牌便利店的运营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前轮:网点拓展能力、维护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公关能力和供应商的拓展能力;后轮:商品的策划能力、日常运营能力、内部精细化管理能力、系统能力;而这一理论才能在罗森的下一步计划中得以践行呢?“不管外界怎么看,我对罗森在中国2025年达到1万家店非常有信心。”需要了解的一个事实是,在2016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森在中国基本是以每年10店的速度。到2016年底罗森在中国门店数量达到996家,现在是1200多家店。张表示,到年底,罗森门店数量将突破1400家,2018年底可以实现2000家店规模。按照年开店速度保持在500家店水平,2020年达到3000家店的规模不成问题。“这个开店预估仅仅只在现有区域,并没把未来新拓展区域考虑在内。”同时,张晟介绍称,罗森每年都会聘请第三方公司做神秘顾客调查,该调查会针对罗森和竞争对手门店去一下全方位的透视。2014年神秘顾客调查只有49分。此时张晟刚刚提出新自行车理论,花大力气夯实门店基础和薄弱环节。经过两年调整,2016年神秘顾客得分到了81分,2017年上半年数据也接近80。罗森中国门店的经营管理开始持续优质稳定,甚至有几家店还得了满分。如何才能快速的开店呢?现在罗森在中国的发展模式除自营外,还有区域授权、大加盟和类似超市发这样的复数加盟。张晟告诉《联商网》,“在罗森供应链能够辐射到的区域,我们采取的是大加盟模式,而在罗森供应链辐射不到的区域我们选择区域授权或者复数加盟,未来或许还有其他加盟模式。但是区域授权和复数加盟的鲜食供应链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改造。”未来罗森会通过区域授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拓展。张晟再三强调,便利店有人均消费杠杆,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不能支撑150-300家门店的时候,企业很难实现盈利,进入城市必须要有足够的消费需求。基于这样的标准要求,所以罗森在江浙沪的江阴、宁波、嘉兴、镇江、苏州、张家港等都是采用大加盟模式。张晟说这是罗森自有供应链能够辐射到的区域,另外长三角地区经济确实发达,非常适合便利店业态的发展。随着江阴二号仓的启用,而三号仓也在筹建中。未来自建供应链会继续向南发展。张晟告诉我们,现在杭州有110家罗森便利店,其中20家直营店,当发展到150家店时也要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品控如何把关?张晟把罗森定义为小商圈制造型零售企业。所谓罗森的小商圈是因为每三四百家店需要一个供应链,中国幅员辽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商品的因地制宜。而把罗森定义为制造型,是罗森的鲜食商品都是由自己生产和委托别人生产。罗森做好原材料和源头控制,从来不使用半成品以防止不宜控制的情况发生。罗森擅长产品研发。张晟表示,商品部门每周提案15-20个新品,其中NB(非自产商品)商品8-10个,自产商品8-10个。然后大家做出评议,这些提案的新品并不是全部都能通过评议关,甚至有时候一周只有一两个新品通过评议出现在门店。因地制宜中国区域不一样,各地建筑结构和消费习惯会有差异。罗森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这一调整,在农贸市场和标超比较弱的城市罗森也可以卖菜,关键还是取决于顾客的需求。罗森的门店的标准和面积并无统一要求,张晟把这种门店面积的无固定设置称作“身段软”。据了解,在上海最小的罗森便利店只有22平米。之所以不规定规定门店面积和标准,张晟认为还是考虑到中国各地现实情况,例如大连这样的山地丘陵城市,其建筑结构都会有区别。张晟认为不在于门店面积大小,关键还是在于商品和服务。当今天便利店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罗森中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三大类型店铺:社区店、马路街铺、办公楼发展策略。
一起惠2017-10-12 09:32:34329 次
无人零售风口正盛。最近,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YITunnel双喜临门:获得了百度风投和峰尚资本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第一家自主科技的类“AmazonGo”无人货架超市将在海航大厦总部首发商用。“我们刚切进来的时候,无人零售还一点风都没有。”谈起YITunnel,创始人吴一黎有时会觉得天道有命,“一不小心就踩上风口了。”吴一黎是清华软件学院的首批毕业生,毕业后在甲骨文和IBM工作,有着超过8年的技术及零售经验,期间还有过两次个人创业。除了高大上的KA零售经验,也有过接地气的零售尝试。2015年,离开IBM再次创业的吴一黎一定没想到,两年后的自己会在最擅长的领域,一路淌进新零售变革的大潮。YITunnel的智能结算台抓住了机器取代人工的新趋势,全面取代零售商超的收银员是吴一黎和他的团队想做到的事儿。一块显示屏、5个摄像头、电子秤以及一个服务器,组成了YITunnel智能结算台的全部硬件。顾客把商品放到结算台上就会显示商品种类、数量及价格,全部摆放并识别完毕后即可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进行支付。另一方面,YITunnel可提供基于人脸识别的防盗系统。消费者在购物的全环节都会受到监控,如果出现了盗窃现象,将被自动拉入黑名单。小编了解到,YITunnel采用CNN(卷积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商品识别的深度学习,5个摄像头作为“眼睛”来识别商品。无数次的识别和学习才能让机器真正从各角度“认识”商品。小编对这款智能结算台进行了试用,将已经录入的商品摆上结算台后,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了物品名、重量和单价。机器支持不同类型的标品同时摆放,经过试验,同时摆上巧克力、汽水和薯片均能被快速识别。而水果、蔬菜这样的非标品,则需要按照种类分别称重,无法同时进行结算。识别单个商品识别多个商品并扫码结账未来期望形态,“看一眼就走”据了解,YITunnel智能结算台的识别准确性已经超过99.7%,单个物品辨识速度为0.02秒,错误率仅为0.3%,可识别包括酒水、水果、肉禽蛋奶、零食等上万个常见品类。预计2018年后,可识别的SKU将扩展到3万个以上。“我们那一届就30个人,算是中国最开始做图形学研究的一批人。”YITunnel技术团队中最核心的20人,几乎都是吴一黎的清华校友。在关键的算法标注上,YITunnel在四川组建了规模达120人的专业标注团队,已经对超过200万张商品照片进行了标注。吴一黎对自己团队的商品识别技术非常自信,他们在研发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最终形成了如今这套商品识别系统。吴一黎统一的会员标识和精准服务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吴一黎对小编表示,YITunnel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不同商超之间的会员身份识别,消除数据壁垒,帮助不同商超更有效率地进行推广营销。YITunnel会在开放系统前征询入驻商家的意见,想要打造封闭会员体系的可以独享会员数据,而愿意加入开放云会员数据库的商家也可以通过开放获得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数据都在云上,都会在合法的基础上使用,我们充分尊重商户的选择。”首次使用前,YITunnel智能结算台需要一个耗时30秒的注册,未来将支持注册会员直接人脸识别结算,跳过扫码过程。老人的会员可以绑定在子女身上,首次在子女的带领下注册后,可实现老人刷脸购物,子女账户自动支付。铺设成本方面,YITunnel灵活的给出了两种付费方案以适应不同规模商家的需要。零售商可以选择一次性购买全套智能结算台软硬组件,直接获得智能结算台的所有权,后续只需每年缴纳约20%的售后维护费用;零售商也可以选择购买YITunnel提供的SAAS服务,只需要缴纳一定押金,通过租赁的方式来获得YITunnel智能结算台的使用权。据YITunnel介绍,由于技术成熟,无论选择哪种付费方式,都可以实现对市场上同类解决方案的价格优势。“以后那些东西统统都不存在!”吴一黎指着面前智能结算台下方的“大屁股”──里面是它计算动力的核心──两块TATANXGPU组成的运算服务器。“TITANX的单价不便宜,性能强发热和耗电也大,商超一次性铺设几十台,当然它们完全可以承受这个成本,但我们还能做得更好。”吴一黎表示,YITunnel的下一步要把计算能力云端化,未来将只有基础前台和强大的后台云服务,既能缩减商家成本,也带来了更高的长时运行稳定性。据了解,目前部署YITunnel智能结算台整体需要三个月时间,和企业部署一个系统时长大致吻合。但其操作非常简单,对于员工和消费者而言,基本是零培训。整个流程保持不变,只用YITunnel替换收银员。部署之后,超市所有的购买和会员数据都实时存放在云端。除了YITunnel智能结算台,吴一黎团队还做了一款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货架,采用“动作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的技术手段,通过打造“刷脸门禁系统+智能货架”,达到“多人同时购物”,坪效最大化的同时,也能确保准确性。消费者注册后刷脸即可进店,拿完货品后可以直接离店,自动结算。此外,防盗行为可以由商户自定义,系统识别盗窃用户后会自动报警,盗窃者再次进店时也会进行二次预警,降低货损率。这个智能货架方案将在本月部署在海航大厦的酷铺智能无人值守便利店中并正式商用。小编了解到,类似的方案目前市面上也有提出者,但真正落地这还是第一家。YITunnel的YI取自《周易》的“易”,tunnel则是隧道的意思:“把科技商业化”是吴一黎认为自己最擅长的事,取名“Tunnel”正是想打通科技与商业的“隧道”。在这个隧道里,智能收银是外衣,数据化才是关键。从前台看,自动识别、价格的动态调整、增强会员用户体验,减少人力成本、防盗损等是显而易见的优势;从后台看,完整的用户购买和喜好数据,理货、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的自动化等才是适应新零售的核心。“我们未来要做到机器人完全管理超市的全业务流程,把现在150人的管理团队减至15人以下。”这是吴一黎的心愿。
一起惠2017-10-11 09:52:33368 次
据CNBC报道,阿里巴巴股价涨逾1%,市值升破470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21,阿里巴巴股价上涨1.22%,报184.32美元/股,市值达到4721亿美元。与此同时,亚马逊股价下跌0.87%,报982.35美元/股,市值为4719亿美元。今年阿里的股价翻了一番多,华尔街一些分析师依旧看好阿里,上调了阿里股价的目标价,认为其云营收能力增加、投资者对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估值增加等,都是促使其股价上涨的因素。全球投资界两大权威风向标——富国银行、FTSE富时罗素指数先后发布报告追捧阿里巴巴股票。富国银行对阿里巴巴给出“跑赢大盘”的评级,目标价225美元。富时罗素指数也首次将阿里巴巴纳入基准指数,以指导投资者关注这只中国科技股。在外界看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阿里巴巴称霸中国电商市场,而亚马逊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场份额居首位。接下来两者会将争夺印度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阿里开始在印度投资,有种种迹象表明亚马逊在印度电商市场动作频频,可能会在明后年成为该国家电商市场第一。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早已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两家在电影娱乐行业等都有涉足。不管是业务驱动,还是资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亚马逊正在双双挺进5000亿美元市值俱乐部。至于阿里和亚马逊今后会不会出现正面硬碰的情况,马云近期接受彭博社采访,有被问到和亚马逊的竞争问题,他的回答是:花很少时间研究怎么和亚马逊竞争,而是研究能从亚马逊身上学到什么。而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两者存在很有同质竞争,但两家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第四财季,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38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为10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整个2017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1582.73亿元(约合2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为人民币412.26亿元(约合5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12.89亿元下滑42%。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578.71亿元(约合84.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7.91亿元增长35%。
一起惠2017-10-11 09:35:06315 次
随着各种成本的不断上涨,传统零售行业的盈利逐年递减。在这种行业背景下,无人店开始走入零售商视野内。相比于传统零售店,无人店使用各种新技术来替代人工,从长期发展来看可以减少人力投入。而且所有店铺的运营数据可以通过后台云服务器实时查看,企业掌控力增加,无人店标准化的店面布局和设计也使得其更容易复制和推广。总体来讲,除了技术和选址外,无人店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从技术角度来讲,现阶段的无人店普遍采用成熟度高、部署成本低的RFID标签,比如便利蜂、罗森便利店等。但是RFID存在标签回收问题,如果依靠顾客自觉拆标签会影响结账时间,这和无人店快速结账的初衷相反。另外RFID技术易受到距离和频率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进而影响识别率。因此目前这种RFID技术的无人店依然需要配备少量服务人员,很难做到完全无人化。无人店另一种技术路线是使用机器视觉,实现顾客扫手进门、选购商品、直接离开的购物流程,AmazonGo和TakeGo均采用了包括机器视觉在内的多类型技术。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的难点主要在于软件算法,同时需要大量的有效训练数据,才能保证较高的识别速度和精度,进而真正应用在线下零售店内。36氪此前报道过的YITunnel就是为零售店提供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自动结算方案。近期,36氪获悉YITunnel获得来自百度风投(BV)和峰尚资本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YITunnelCEO吴一黎告诉36氪,他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无人收银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让机器具备识别各种标品及非标品的能力,达到人类肉眼识别商品的程度。消费者将产品放到计算台上,无须寻找二维码,也无须区分标品与非标品,摄像头直接识别物品并在屏幕上显示出商品价格,消费者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结账即可。这款无人收银机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识别3000种SKU,预期到了2018年可扩展到3万SKU。除标品外,还可以识别蔬菜、水果、衣服、图书等非标品。每件商品的识别时间为0.02秒,错误率仅为0.3%,是人工错误率的1/5。未来随着设备铺开大规模使用,YITunnel可以获取更多训练数据,识别的速度和精度也将不断提升。另外,这款无人收银机无须改变现有IT架构,可以和商超的IT设备无缝对接。软硬件部署周期在1-6周之间,可以在市场中快速复制。YITunnel正在和永辉、万达等进行对接,这款无人收银机将在它们的试点零售店进行率先试用。在完成了无人收银机的开发后,YITunnel又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基于动作语义和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货架,它可以判断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识别拿取的商品明细。吴一黎告诉36氪,智能货架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顾客动作语义的识别,通过分析图像或视频等底层数据,从中提取与人体动作相关的信息,判断顾客的购买行为,以及可以根据商家定义的盗窃动作,实现系统自动防盗报警。YITunnel已自主收集了千万级动作数据,其智能货架方案将试部署在海航旗下的酷铺智能无人值守便利店中。商业模式方面,零售店可以选择按照固定价格一次性付费,后续每年缴纳20%的维护保修费。或者可以选择交押金的租赁模式,缴纳月租或是年租费。吴一黎告诉36氪,市面上现有方案的技术水平都不低,他们的优势在于方案成本较低,想要实现同样的即拿即走场景,成本可以达到AmazonGo成本的1/20。未来随着线下服务器向线上云端的转化,基于机器视觉的无人便利店方案成本会进一步下降。此次获得数千万元融资,YITunnel下一步要做的除了完善技术外,还要将无人便利店方案快速的在线下零售店落地,并进行复制拓展。本轮投资的领投方百度风投认为,零售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而视觉技术的低成本、高场景适应性、全信息维度优势明显,未来会大大提高零售效率、提高对购物全流程的洞察水平和零售企业的决策能力。与颠覆传统零售的口号比起来,利用智能技术赋能零售企业也是更务实的路径。YITunnel的团队成立于2015年,团队最初是希望做一台可以自动识别果蔬等食品并自动称重的设备,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设备同样适用于自助结算。目前团队共有140人左右,核心技术团队有20人,主要是创始人吴一黎的清华校友;负责数据采集和标注的人员有100人左右。CEO吴一黎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供职甲骨文和IBM的电子商务部门,有8年左右的零售行业经验。团队零售顾问为前聚美优品CTO、SAP零售解决方案总监。
一起惠2017-10-10 09:35:25396 次
整装施展强力整合大法,流量入口地位凸显,从前直面C端的材料商的生存大计亟待思考。是不是必须以装修截获流量,并尽力扩充产品库,建立自己的小生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又该如何使自家产品差异化,练就核心武器?当然,多问一句,整装会是市场的全部吗,从前的打法全然行不通了吗?八位材料玩家就要不要拓宽品类、能不能亲手抓施工、整装的盘子有多大等多个问题展开了探讨,透露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联邦家私1.践行大家居战略,做家装。2.中高端整装是泥潭,尚待探索。3.尝试新零售,赋能代理商。董事副总裁李虹瑶:首先,我相信“大家居”,且身体力行地去做,过去的两年,联邦围绕着消费者的空间交付,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从卖产品,到提供整体的个性化的软装设计和整体的交付,包括对接一些B端企业,比如爱家。我们的家装公司应该是有20年左右的时间了,工装和家装,联邦在2010年左右最后放弃了2B端的生意,我们当时做酒店家具,酒店装修,建筑装修都有了,但是果断地放弃,就是为了聚焦。说到整装,我们把自己的战略部署放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因为这的确要探索。经过这几次,包括展览会的尝试和行业的互动,我发现整装水温没有完全热起来,尤其是中高端的。低端的模式比较容易看清楚,关键看是不是执行到位,是不是可以履约,但是中高端整装是泥潭,大家不知道怎么发力,力气下去没有回弹,真的需要大家共同去探索。我们在南海万达做了第一个试验点,有一定的成效。到今年,我们争取将广佛地区的直营先从产品销售转换为服务销售的模式,希望能够对接到天猫这些资源,在新零售上做一些尝试。在这个尝试的过程当中,给我们代理什么样的好处?我们不断地在内容开发上、工具开发上去创造,或者是进行打通。无论是3D、云设计,包括微信用户粉丝的玩法,有很多的工具,这些工具围绕着体系服务的时候,不断地被打造和实践应用。接下来还可以将我们这些工具复制到我们全国更多的店面,他们也许做不了完整的设计交付,但可以用这些工具,吸引、培养更多的从业人员。乐华1.只做产品,做不了整装2.从卫浴向整个家装品类延伸。副总裁严邦平:我们只做产品,做不了整装,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一定有自己的特长,不可能整个产业链所有环节都可以做得最好。但是,我们的产品品类确实在扩大。我们原来做卫浴,后来做瓷砖,做衣柜、橱柜,现在我们做晾衣架,洗衣柜,就是阳台的空间,整个家装使用产品的品类延伸。因为这是消费者都需要的,我们有能力就多做一个品类,没有能力就少做一个品类,所以逐渐地会把这个品类丰富起来。至于从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等等都来做,现在没有这个想法。大自然家居1.品类扩张要依据企业本身的能力半径。2.整装将成为家居企业的入口,大自然要变成“英特尔”。总裁傅占杰:每个企业有它的核心能力,你要做发展,做扩张很重要,但是要依据自己本身企业的能力的半径。在地板领域,大自然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品类的扩充也是必然的。可是也有挑战,因为做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和定制化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衣柜、木门等等类似定制的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的差别很大。通常说标准化产品卖出去了,基本上整个价值链完成了90%,而定制化产品销售了才刚刚开始,它对于整合能力的需求非常大的。大自然在布局大家居中交了一些学费,我们做整装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我们要回归,未来应该是做好我们的产品。品类也好,延伸也罢,紧紧地围绕着整个家展开。我认为企业生存的本质还是价值。大自然的价值是什么?我更愿意说是设计价值,通常说产品是生产出来是错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大自然对于产品,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设计价值,从起点到终点,形成整个闭环当然,我们也在担心说未来这些做家居的,整个入口会不会被整装拿走,有没有这个可能?当然有的。但是,你拿走了,你也需要有好的产品,所以我更加愿意说大自然未来是英特尔,你买电脑的时候一定关注芯片是谁家的,如果是英特尔一定要。我认为大自然,所有的大家居,会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做好我们的产品,透过我们整装家装的合作伙伴,帮助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久盛地板1.中高端的消费人群需要更多的选择,当下的整装无法还满足其个性化需求。2.投入2亿改造工厂,让久盛的产品不断满足个性化,同时能够标准化。董事长张凯:从我们久盛地板来说,我特别重视两个新业务部门,一个是与整装行业的合作,另一个是设计工作,这两个新业务部门在整体业务体系的占比现在都还不是太高,但都属于飞速发展的端口。我们发现,这两个方向可能有所矛盾,一方面,我们看到整装行业大量优秀企业冒出来,另一方面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在崛起。实际上,整装能够做到什么样的范畴?我觉得是取决于企业,现在为什么整装停留在相对更在乎性价比的人群当中?可能是中高端的消费人群需要更多的选择,几十种的选择短期内还满足不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士,如果说整装会渗透到中高端行业,我觉得会有更多模块化和标准化,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上万种选择的个性化的整装。刚才说的整装也好,从设计领域出发也好,谁能做更多的事情,首先把个性化的事情做得更加标准化,把效率提高,这个是核心的所在。建材行业与家装类似,是比较标准化的产品,一方面我们在规模化,把量放大,降低成本,把品质做好;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考虑如何去满足越来越小的单子,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这个过程中存在矛盾。我们在自己的功能性和风格设计的领域,不断地去创新,满足日益不断地改变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打算未来三年对工厂做2亿投入的智能制造的工业化改造。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满足个性化,又要让这种个性化能够标准化。美涂士1.把最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除了涂料,还有水漆、艺术涂料、防水和胶,同时在培育行业施工的工艺问题。2.向整装公司提供墙面定制服务。总经理杨继军:个性也好,整装也好,应该是消费者说了算,二者可能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段必须要存在的。我们是做涂料、墙面定制,墙面定制在家装行业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板块,现在和个性化、传统的家装企业合作比较多,大型的家装基本上和我们有合作,这两年也是从产品和模式上配合装修企业做整装的服务工作。从产品的角度讲,前两年我跟皮阿诺的老板沟通,做不做全屋定制,我说我们要做,但是也不做,我们把最核心的东西做到精益求精,比如说涂料,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到极致。比如,和其他的可能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可能只做涂料,一个产品,我们现在涂料、水漆,甚至未来墙面定制的艺术涂料都做,我们还做防水,还做胶。三分料、七分工,我们现在还在培育着整个行业施工的工艺问题。从模式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推出的整屋的墙面定制的模式,我不只做材料,把这个服务业做了。比如,现在我们和靓家居合作,墙面定制全部交给我了,走的速度还可以。尚品宅配1.尝试过施工,决定不做整装。2.为整装公司提供供应链配套服务。副总经理郭子骞:整装我们公司自己本身不会去做,施工这一块也有一些分公司尝试了,发现付出和回报差得太远了。我们认为整装一定是家装的大趋势,不同装修公司可能根据各自特点以不同形式做。家装行业玩了这么多年,整装人才现在不是特别缺,但是供应链国内家装公司目前做得不太好。我们的消费层次分了中高低三个层次,消费者入口在家装公司,全国那么多的家装公司手里面抓的客户流量,我们和他们去做供应链的配套,只要满足了整装的产品需求,我们觉得就够了。中国市场和国外不一样,市场太大了,消费群体五花八门,供应链的确也是太多了,所以能把自己最强项的东西发挥出来就够了。华耐家居整装=整合服务商=细分的标准化解决方案+菜单式选择华耐可以提供针对某个痛点的、成套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副总裁李琦:我认为未来的整装是,标准化的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加上菜单式的选择,形成一个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华耐家居一直是做零售的,从顾客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不是说给整体的屋子的装修,而是解决家里面空气的温度,水的温度,厨房的问题和浴室的问题。针对消费者某些具体的需求,提出成套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为什么要加上菜单式的这种选择?现在消费者,有老人,有年轻人,有三口之家,必须要到一套适合的解决方案。所以,假设大家都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实现了标准化,但是针对个人的需求要进行标配的选择。最后有一个人,有一个整合服务商,它能够把刚才都谈到的链接在一起,每个人有各自的专长和价值,把各自的专长和价值,有人是工长,有人是家居,我理解这是我心目当中的整装。作为一个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可能每个企业会出现一类专门针对一类消费者的整装,整合服务商,不可能自己从生产到施工都做完的。东箭完整家居整装的发展取决于供应链和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CEO谢雨:整装可以迭代的,可以更多涵盖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其实整装能够走多远,能够走多高,核心的因素其实是供应链和行业基础设施的速度以及高度。今天我们做供应链为什么说压力大?压力来自于链条很长,要有产品,有价格,有仓,有配,有服务,有系统,这么长的一个链条,怎么合为一个产品呢?好的产品不能落地有什么用呢?仓、配、服务体系、好的IT产品的串接,这些业务环节的压力是巨大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就是拼命地往前跑,和菜鸟建高标仓,我们是菜鸟的CP,同时我们做SAP和ODS的系统,这次第一次和行业里面讲这个事情,我们会和SAP签战略合作协议,做整个建材领域的第一个SAP的建材私有云,通过仓配服务和IT帮整装往前跑。
一起惠2017-10-10 09:23:15299 次
人工智能加身后的无人便利店落地效果如何,能否顺利实现扩张?这都将是摆在创业者面前棘手的问题。从今年7月初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上海店开业引起大范围关注,到短时间内涌现几十家创业公司,不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9月份,包括小麦铺,E+智能云,缤果盒子等多家无人便利店开始马不停蹄的召开发布会,推出新一代门店并公布加盟计划。从团购、网约车到共享充电宝,创业风口的寿命一次比一次时间短,这次无人便利店将会维持多久?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认为,周期可能会稍长一些。“很多人都说无人零售的技术不成熟,但往往到了技术成熟的那一刻,创业公司是没有机会的。而且无人零售是一门整合供应链、营销、运营等综合能力的生意,技术能跟得上节奏才能做成。未来3-5年,零售业将会迎来巨变。”徐炳东说。跑马圈地,与地产商、食品商达成协议,这波无人便利店创业者都感到一丝急切:不像共享单车,一个城市里可以包容下十几个品牌,一家无人便利店一旦和小区,物业谈达成协议,基本就是有你无我:因此抢在别的创业者前头,尽早实现规模化经营是无人便利店从一张张PPT走向大众视野的唯一道路。无人便利店量产,“没那么简单”缤果盒子是无人便利店落地较早的一家。自2016年8月落地第一家无人便利店以来,缤果盒子已经入驻22座城市,在全国共计落地158家店。缤果盒子创始人曾向媒体表示,“今年8月底之前,缤果盒子将在全国落地200家盒子”。但现实是,目前正式落地盒子比预估的数量少40多个。“这主要是受制于盒子的产能问题,我们对模块化生产盒子它的批量化量产这个难度预估不足。”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透露。无人便利店风口正劲,但不乏有不看好无人便利电商业模式的人,尤其是面临着7-11这种成熟的便利店,以及近期无人货架的横空入局。陈子林认为不同零售业态今后各有分工:随着无人便利店的普及,标品和标准化程度高的生鲜都应该用无人化来销售。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方便利店可以买报纸、交水电费、还信用卡,但在中国大陆市场,这些事情多数被电商覆盖了。因此今后国内的有人便利店或将以销售高毛利的快餐、鲜食等商品为主营业务。从日销售额来区分,自动售卖机以及无人货架在0-100元之间,无人便利店是在300-2000元,夫妻便利店的销售额是2000-3000元之间,而3000元以上是连锁便利店还有商超。“缤果盒子日销售额达到300元的时候就可以赢回平衡,到2000元可以5个月回本。”陈子林说。人工智能成竞争差异点当消费者还对无人便利店没有品牌意识的时候,宣传人工智能成了创业者最津津乐道的事。在增加了人脸识别、热力感应、电子标签等新技术后,无人便利店也面临着成本增加和技术落地的双重考验。“缤果盒子不会再无谓的地方增加科技感”,陈子林对于友商推出的指纹解锁,人脸识别开门等技术不置可否。“在我们看来,在交易这件事上,可靠才是最好的体验,所以基于这个认知我们放弃了一些大家认为非常炫酷的体验,因为真正吸引你重复消费购买的一定是商品本身和你获取它的便捷性。”虽然“怼”了友商的刷脸进门,但是缤果盒子还是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了防盗环节。毕竟,防盗、物损是目前合作伙伴最关心的问题。此次发布会上,缤果盒子公布了防盗追回的流程:当物损发生在店内时,首先,店内有5个24小时监控的摄像头,当有人拿了未结账商品走到结账区,提示音会响起,同时提醒后台管理人员关注;第二步,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摄像头可以实现一些基础动作的识别,比如说破坏商品、撕毁标签,在便利店里面吃东西。一旦用户在盒子里出现这些行为,摄像头将会自动抓取;最后,通过智能弹库给前端理货员盘货的建议,提示哪些商品是比较危险的,以此提升盘货的效率。在偷盗已经发生后,缤果盒子会启用一键追查功能。通过微信,顾客会收到未结算商品的提示。如果12个小时之内不付款,就会收到一个视频,告知你偷盗行为已被记录在案。若还未付款,24小时内将收到客服来电,最终导致三个后果:1,报警处理;2,无法再进入盒子;3,影响征信体系。酷炫技术背后的成本成本高、易损坏,此前缤果盒子在结算环节使用的RFID电子标签也一直存在争论。一位人脸识别领域的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相比RFID,计算机视觉技术更容易成为未来零售的主流发展方向。“RFID很优秀!但不是最好的。”陈子林坦言。虽然缤果盒子表示,每个盒子一个月的RFID成本低于一个工人半个月的人工成本,但此次发布会上缤果盒子还是抛弃RFID,推出了“商品识别”的功能:在缤果盒子此次推出的“小范FANAI”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当中,商品识别技术取代了RFID电子标签,结合了机器学习、图像深度、传感器等技术。目前缤果盒子的新收银台的商品验证准确率超过99%。除了商品识别,缤果盒子还推出了一些听起来“酷炫又烧钱”的功能,比如基于电子标签的动态货架:通过配备摄像头,人脸追踪等技术,来进行一些库存管理和品牌宣传。但是这些新技术无不在给强调快速回本的无人便利店增加运营成本。“我们只会把硬件成本摊给加盟商,后台管理,硬件支持,防损,补货等都是自己的团队在做,基本在补贴(加盟商)。至于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为的是提高的是防损效率,减轻后台人员的人工。新店还是那些摄像头,收银台,只不过加入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成本并不高。”缤果盒子市场部副总裁王莹对《商学院》记者解释。在缤果盒子打差异化竞争牌,提出了美好的畅想的同时,人工智能加身后的无人便利店落地效果如何,能否顺利实现扩张?这都将是摆在创业者面前棘手的问题。
一起惠2017-10-09 09:26:43371 次
智能新零售公司美味生活宣布获得近3000万元A1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险峰长青、点亮基金、猎鹰创投、水滴公司以及美团点评、快手、土巴兔等众多知名互联网公司高管跟投。此外,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水滴筹创始人兼原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沈鹏将出任公司业务顾问。本次融资完成后,公司将在全品类供应链、智能设备研发和跨领域合作等方面持续投入,加速扩大业务规模,建立核心壁垒。对于此轮融资,美味生活创始人兼CEO周显军表示:“感谢参与美味生活天使轮与A1轮融资的投资人,我们也会加速完成A2轮,做到更好的业绩回报大家。每当看到清晨还有深夜都有人在售货机购买食品,为一天的奋斗补充能量时,就觉得我们在做一件很有社会价值的事情。未来三年智能新零售发展潜力巨大,交易订单规模将超过单日5000万单。美味生活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综合智能售货机平台。”美味生活是一家无人零售综合解决方案平台,为B2B2C平台模式,自主研发并运营鲜食自动售货机、水果生鲜自动售货机、零食饮品自动售货机,布置多场景、售卖多品类,满足消费者复杂多样的需求,打造新零售线下新入口。据悉,其目前已在全国10个城市如北上广深杭的核心商圈,完成数千个点位的铺设,合作企业包括国美在线、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纷享销客等。据悉,美味生活平台免费入驻50人以上公司,并提供一些试吃的代金券作为福利。对于业内通病的盈利问题,周显军表示:“行业当前都是亏损的。当我们到达一定规模时,将实现盈利,目前我们的运营效率是比同类公司高不少的,有的公司在盲目砸钱抢规模。盈利问题今年暂时还没考虑。”总体而言与同行相比,他认为美味生活的优势一方面在于自动售货机的研发能力,目前已自主研发3款自动售货机;另一方面在于鲜食供应链,目前鲜食订单在自动售货机同行中名列前茅。上一轮融资时他表示,智能售货机的日使用频次在2-3次不等,餐饮售货机主要是解决即时快捷的需求,未来可以通过产品销售和品牌广告获得利润,一般10个月左右可以回本。据了解,美味生活CEO周显军原为美团外卖东南三省区域经理,最高管理超500人线下运营团队,曾是美团最年轻的90后区域经理。2010年参与创办中国最大的大学城餐饮团购网站—青团网,2014年周显军被美团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和时任美团外卖业务负责人沈鹏挖掘。在美团外卖不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他有了做自动售货设备售卖吃喝产品的想法。基于出身美团点评和多名互联网高管的资方配置,这对于美味生活品牌的提高和规模扩大上有一定帮助。本次领投方经纬创投董事总经理钱坤表示:“2017年是中国无人零售市场的元年,美味生活作为一家新创立的公司,团队充满年轻活力,同时也有丰富的产品和运营经验,自动售货机研发能力和鲜食解决方案是他们的优势点,鲜食作为传统便利店的收入和利润核心,其无人零售业务比其他品类更为复杂,对供应链要求更高,也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经纬作为早期投资人,很荣幸与美味生活团队一起成长。”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兼点亮基金创始合伙人龙伟表示:“美味生活是点亮投资的第一个新零售项目,我非常看好智能售货机在获取办公楼的线下流量上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延展到社区、商场等更多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不仅可以快速布局,帮助餐饮品牌提升效率,快速扩张,还可以帮助更多包括快消品企业实现新零售场景下的精准营销。未来新零售领域一定会诞生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周显军作为美团点评系的90后创业者,我们非常看好他在美团点评积累的线下管理和精细化运营经验,本次点亮基金作为天使投资方继续跟投,希望美味生活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成为新零售领域的领头羊。”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说:“智能零售设备不仅仅可以售卖零食和简餐,相信未来还可以高效的销售金融产品,智能零售设备将会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必争线下入口,因为谁离用户更近,谁就更可能争夺到更多用户消费行为的投票。今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零售模式的爆发期,美味生活不仅是今年国内诞生的第一批智能零售服务供应商,在执行力方面也属于行业第一梯队,充分体现了90后年轻团队的优势,水滴公司很荣幸能够成为美味生活的天使投资人并能够持续跟投。”
一起惠2017-10-09 09:21:00432 次
“处方外流”无疑能刺激所有药店的神经。这块肥肉药店都想尝,但却不是都能尝得到。处方哪里来?来了是否有能力接得住?成为零售药店们在政策红利下茫然四顾的两大“天问”。谁能解决药店的这两个问题,谁就能和药店荡起友谊的小船。广东的处方药控销平台“云药库”准备接下这两道题。将库里的1.2万个高价值、高购买频次的处方药SKU供应给合作药店,同时为药店提供慢病处方药的拆零散供、专业用药指导、CDC(ChronicDiseaseCare,慢病照顾服务)技术——这就是云药库“赋能”药店的逻辑。1.2万个处方药SKU哪里来?强大的药品供应链,是云药库赋能药店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云药库的背景。据了解,云药库所属的广州市振康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月,而振康医药是广东阿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占股100%的子公司。振康医药核心业务有两块:一是连锁药店;另一块则是处方药代理。截至目前,振康医药已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揭阳、汕头、梅州等地建立36家直营处方专科药房。另外,经过12年的积累,振康医药拥有涵盖肿瘤、肝胆、神经、心脑血管、糖尿病、风湿骨痛等14个专科科室的1.2万个慢病处方药SKU。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定位于治疗慢性病、高购买频率、高价值(年平均费用5000元~8000元以上)的处方药——对于药店来说自然是极具吸引力。(图:云药库药品库主要针对的病种)(图:云药库合作的药企品牌)据悉,目前云药库深度合作的制药企业包括泰嘉、辉瑞、赛诺菲、拜耳、GSK等。为什么药企愿意跟云药库合作?云药库负责人、阿康健康DTP+CDC联合创始人陈磊明分析主要有两大动力:一是政策风向下,药企渴望院外增量市场。在“医药分家”的大背景下,国内药品的医院招标出现惨烈的降价趋势,甚至出现过药企“弃标”的现象。这也意味着,在院内销售市场渐趋恶劣的状况下,药企们将主动寻求做大院外市场。二是DTP模式能帮助药企管理患者。“过往工业企业更多服务的是医生,但没有服务到患者。通过DTP模式,工业企业的服务将延伸到每个终端患者,让工业了解到有多少患者在使用药物,以及使用的效果如何。”陈磊明这样解释道。如何共享药品供应链?在建立了供应链上的门槛之后,云药库想将这个庞大的药品库分享到药品终端(包括药房、诊所等)。截至目前,云药库的线下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5万家单体零售药房、2000家连锁药房总部、10万家医疗门诊与民营医院。如何拓展定点药房?云药库采取了“区域中心店+加盟”的模式。据了解,目前云药库在全国10个省份各有一家中心药店,而这家中心药店承担着招募加盟药房、辅导经营(如品类规划、辅助管理等)的职责。招募定点药房,云药房有自己的筛选标准。陈磊明强调,并不是所有的药房都适合开展DTP,云药库选择定点药房也是有窍门的,主要有两类:一是医院周边门店,一是社区门店。医院周边门店主要是针对医院特定科室、特定疾病种类(尤其是重大疾病);社区门店则主要是针对慢性疾病人群——“近水楼台”的区位因素能给药店带来天然客流。选好定点药房后,云药房将对这些药房进行经营和患者服务方面的辅导。例如,云药库将结合定点药房的周边环境(如附近医院擅长的科室)做品类规划,“什么类型的医院附近的药店应该经营什么品类的药品,这都是有讲究的。”陈磊明告诉小编。(图:云药库与药店的合作流程)选定加盟药店后,如何进行配送?陈磊明介绍,目前云药库仅有位于广州的一个仓库,采用自有配送系统,效率并不高。今年,云药库将启动与京东、顺丰的医药仓储物流合作,接下来将在全国地区增加7个以上的仓库。当然,共享药品供应链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药店销售处方药,处方哪里来?陈磊明介绍,云药库定点药房的处方主要有两个来源渠道:一是其合作药企学术推广带来的部分医生处方(医生给处方拍照,然后通过云处方流转平台传给定点药房);二是移动医疗问诊平台(如微医、健康160等)带来的电子处方。把药卖出去,只是开始“通过DTP模式将药物直达患者,药品送到患者手中并不是服务的结束,而是开始。”陈磊明说道。在药品销售环节之后,云药库还将辅导定点药房向患者提供代客订药、慢病健康照顾、疾病讲解、治疗方案、患病心理等方面的辅导服务。做患者长期管理的一个基础是:电子病历档案。据陈磊明介绍,云药库通过临床、医药电商等渠道招募了大量患者(例如波立维、帅泰的使用者),建立了约10万份电子病历档案。在电子病历基础上,云药库定点药房的药师会根据服务表对其服务的慢病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管理。在工业企业和云药库合作患教服务的基础上,药师会面向每个患者提供疾病治疗信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最重要的是,终端患者的档案和用药追踪,能“反哺”上游药企,为其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以氯吡格雷(亿邦注:药品名)为例,云药库通过活动帮助药企进行新品规的推广,同时获得了大规模患者档案,为厂家的第三代产品做了患者人群图。“药品供应链、配送、支付、服务,这是DTP定点药房的四个核心环节。”陈磊明最后总结道。据小编了解,基于处方药院外市场的广阔前景,无论药厂端还是药店端,都已经有不少企业已经在布局DTP药房,其中最被外人熟知的是康德乐大药房(原名百济新特药房),以经营新特药、专科药品为核心特色。陈磊明认为,在供应链之外提供药店经营辅导服务是云药库相比康德乐大药房模式的一个重要特色。据陈磊明介绍,云药库现在辅导的单店销售金额已经达到500万/月左右。
一起惠2017-09-30 09:39:52508 次
iPhone8系列上市遇冷,是苹果迄今为止遭遇的一次重创。为此,苹果市值已经蒸发了500亿美元,这相当于eBay、TJX、NorthropGrumman或福特汽车公司的全部身价。随着对苹果“明日黄花”、“辉煌难续”的报道层出不穷地跃入人们视野。一时间所有的消息似乎都明确了一个方向:国产手机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这也是很多热衷打国产牌的人乐于见到和认同的。但在国内手机行业一片喜庆、捷报频传的同时,所有人可以忽略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苹果作为当代智能手机的标杆,如今它陷于被动的局面,对于整个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是苹果自己的创新乏力?又或者真的是国产手机的春天?国产机能超越苹果?唯销量论对苹果不适用从全球手机行业的宏观角度来看,苹果毫无疑问是智能机的先锋,其他小分队常常只能尾随其后,这种格局相对持续了多年,即使在国产手机剧烈变化的时间内也没能撼动苹果的位置,目前依然如此。理论上,如果把行业势力简单划分为苹果和其他的话,假设在最近几年苹果失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发生根本性改变,抛开三星,苹果被国产机赶超基本上只有两种可能:一则,齐头并进之下,苹果速度缓慢甚至后退,国产手机品牌超越苹果,逐渐取代苹果定义手机行业的关键地位。二则,苹果基本停滞于某个水平线上,国产手机厂商渐渐赶上,与其站在了相同位置。但依旧无法超越他。这两种情况都代表着国产手机彻底摆脱苹果的阴影,不过实际意义却千差万别。前者对国产机来讲皆大欢喜,因为一旦其中有一个破除苹果的神话,就很有可能诞生第二个超越苹果的品牌。这是无数手机厂商的梦想。后者是个相对保守的结果,但隐含的信息远比赶上苹果要令人心惊,因为这种状况意味着整个行业长期陷入瓶颈期,甚至是达到了普遍意义上的极限,而苹果是最早触碰这个界限的一个。以目前狂热追捧国产手机的情形看,国人将希望寄托于第一种可能性,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比较现实的恰恰是另一种。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度渲染苹果和国产机的两极市场表现下,我们对于差距总是产生一种错觉,自以为超越苹果只是时间上的事,但理性来看,如此情形更像是望山跑死马,假象扰乱正常视野下的一厢情愿罢了,而且这个假象很可能来源于对唯销量论的单一崇拜。以华为为例,用户对它的基本认知主要有民族品牌、仅次于苹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也是最有可能超越苹果的国产希望,而这些认知的主要依据又是什么呢?答案是销量。甚至可以说放眼国内整个市场格局的变化,基本上都是以销量论成败,毕竟利润、影响力以及未来前景,都是和销量直接挂钩,但是这种结论放在苹果身上就相当不合适。因为苹果手机的利润已经远远高出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商。比如在过去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总利润为537亿美元,而苹果仅靠iPhone就拿走了其中的449亿美元,占到了整个行业利润的79%。而苹果iPhone在2016年的销量是2.1亿台,在整个手机行业中的销量占比为14.5%。苹果iPhone的盈利能力之高可见一斑。从这个层面上讲,唯销量论本质上只是一种除了苹果之外的其他手机品牌的狂欢。苹果虽然是所有智能手机品牌的敌人,但它真正的敌人只有自己。系统是手机巨头更迭的核心要素,而iOS难有敌手如果销量的差距只是国产机超越苹果的第一道鸿沟,那么按照行业的利润比例划分,要想达成全面打败苹果的目标,毫不客气地说,起码还有四十九重关。而苹果的iOS生态,对于诸多只擅长拼配置的国产手机来说,更加难以逾越。或许安卓系统的开放确实拯救了除苹果之外的其他手机,但不可否认无论后期优化达到何种水平,由于其开源的本质,还是和iOS系统差了很多,除非国产机能够另行开发出一套体验更佳的新系统,要不然指望安卓彻底超越iOS基本无望。当然很多人认为即使不依赖强于苹果的系统,国产机和三星还是凭借硬件性能提升和其它手段,从一穷二白的组装机发展到成为苹果的劲敌,未来未尝不可通过自主芯片、摄像头等元器件,走出一条硬件为王的道路,从而弯道超车。就行业形势来讲,这点无异于异想天开,尤其是在软件服务营收逐渐成为苹果销量下滑后的新亮点,去硬件化将变为重中之重的情况下。而且智能手机系统在产品改革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似乎也决定了系统不被取代的情况下,苹果很难仅仅被硬件打倒。回顾手机行业的变迁,由功能机更迭为半智能机,再由半智能机升级为智能机,具体表现在手机厂商中,则是诺基亚取代了摩托罗拉,而苹果为首的智能机更替掉了诺基亚,这种手机进化史的背后莫不都是以系统的变化作为基点。比如诺基亚一步步挫败摩托罗拉的过程中,塞班系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凭借当时它十分出色的体验,诺基亚得以统治新兴的智能手机市场。而随后打败诺基亚的同样是新一代的智能系统,包括iOS系统和安卓系统,前者孕育了苹果封闭强大的生态链,后者逐渐成为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从而逼得诺基亚放弃塞班。系统的“改朝换代”直接催生了整个手机市场的巨大变革,这是近二十年来行业变动给外界最直观的认知,由此看来,安卓如果无法超越iOS也就意味着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无法打败苹果。除此之外,在这场软件和硬件的潜在对抗中,不难发现,全球硬件制造巨头频频衰退,而软件公司的生命周期要长得多,最明显的就是PC时代的惠普、戴尔等制造商和微软、甲骨文等软件公司。时至今日,即使是苹果也出现了硬件告急、软件支撑的趋势,这似乎都在暗示单纯拼硬件的公司难以长久。而国产机现在基本上只能达到硬件性能上做文章的级别,之所以目前没有明显的不利迹象,或许只是因为仍旧处在硬件谋利的增长期内,但若是未来受到某种冲击,恐怕首当其冲的并不是苹果,而是国产品牌。别高兴太早,苹果遇冷对整个行业来说不是好事排除其它因素,客观上讲,在利润、系统和体验三方面,无论是三星还是一众国产手机,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苹果,也就是说单纯的销量优胜即使在未来几年内发生,也不足以打得苹果没有还手之力。在国产机保持一派你争我斗、蒸蒸日上的表象下,加上爱国情怀的使然,普通消费者之所以觉得和苹果的差距已经缩小到可以跨越的程度,主要原因在于,国产手机基本上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加上在某些性能上确实做得相当极致,基于对自我选择的认可和满意,消费心理很难不倾向于我方,自然就会排斥苹果。而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苹果作为整个手机行业的标杆和天花板,其目前的停滞期,极有可能也代表着整个行业的瓶颈:如今接连几款产品都没有出人意料的重大变革,但其他品牌却依旧无法超越,这是否预示着苹果已经触及了智能手机创新的某条界限?首先不能排除苹果自身的局限。毋庸置疑,失去乔布斯之后,苹果等同于损失了创新力的最重要来源,不过用户对它的认知却一直停留在颠覆者的角色,这种极高期望和库克相对保守的产品设计已然形成冲突。简单一点来讲,世界上再无乔布斯,以对他的崇拜去标榜现有的苹果,难免会有落差。但抛开内因,其实可以发现智能手机行业的整体状况才是限制苹果的关键。一方面,考虑到智能机萌芽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外界对智能机方方面面的了解肯定是逐层加深的,所以不像当初行业初兴之时,能看懂未来方向的或许只有乔布斯或者说苹果公司。现在做手机的比比皆是,基于现有技术推测出苹果的改革方向,已经相对容易。这种情况之下,苹果的创新感就被缩小了。另一方面,在可预测的几个导致手机产生重大变革方向中,几乎都碰到了技术桎梏。比如人工智能、AR/VR、全息投影、电池续航、屏幕折叠等方面,牵扯的各个行业自身都还没有进展,又何谈应用于手机?再看苹果近几年不断申请的超前专利和为此收购的公司,目前很少有消息透露出重大突破,可见除了将现有的性能改善或是抛弃,苹果也已经别无他法。作为智能手机的指向标,一定程度上,苹果乏力则预示着行业乏力。目前苹果iPhone8的遇冷,不难保证就是说明手机行业已经自上而下开始乏力,进入瓶颈期。这足以引起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的警惕。私心而论,国产手机若是能掀起智能机时代的又一次升级,自然是欢欣鼓舞的事,可仅凭现在的成就,还是不要高兴太早,毕竟漫长瓶颈期考验的是储备实力,在这点上,我们还要追赶苹果很久。
一起惠2017-09-30 09:34:17625 次
近日,美国零售咨询研究公司AppliedPredictiveTechnologies(以下简称APT)联合经济学人智库(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简称EIU)共同发布《零售业反击:电子商务时代的致胜策略》报告。报告以全球256位零售业高管(主要来自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的调查结果为基础,总结出零售业者在面对在线竞争对手时最普遍采用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全球零售商实现向“新零售”的转型。根据报告内容,84%的受访者认为电商崛起为其带来竞争压力,其中47%的受访者表示已感受到“显著”竞争压力;61%的受访者曾在过去3年内因在线竞争对手的崛起而关闭部分门店。价格、交货速度和成本被认为是传统零售商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方面,电商有效的营销及品牌认知亦为传统零售商的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报告认为,传统零售商的“电商防御反击战”已经打响,他们主要从增加在线投资、提升员工能力、增加商品的选择、顾客忠诚度计划、降低价格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该报告还提出了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转型的五大策略建议:一,让店员成为提升店内体验的关键;二,洞察消费者行为驱动获利,而非一味依靠优惠;三,有针对性地优化定价策略;四,精准改装或关闭门店;五,认真评估跨渠道中的每一因素。除此之外,APT副总裁张孝卉还在日前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对中国市场传统零售商抵御电商激烈竞争的重要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当前关于新零售、无人零售的几个热点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小编整理的张孝卉关于五个话题的观点:话题一:关于全渠道发展全渠道发展是必然的未来,企业希望能够藉由服务或商品的推出培养一群忠诚的顾客,当黏着度高时,企业可趁势推出建基于原先服务之上的加值服务,而这些加值服务又进一步增强了顾客黏着度,并且吸引了更多顾客群,形成一个正面的死循环,这便是于访问中提到生态系的概念。以微信为例,自通讯应用起家,当用户数够多,黏着度够高后,微信便能推出其他应用服务。现在,微信已充斥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还无所不包,包括支付、信息获取、小程序等。当获取的顾客逐渐培养忠诚度,并透过不同的商品服务以加深对于品牌的依赖,同时透过口碑营销与群众效应,便让生态系更为稳固,更加确保企业长期的获利。在新零售时代中,企业对于自身发展的目标与上述是相似的。过去微信着重于在线渠道的获客,但在线获客成本与日俱增,因此企业便转移焦点至线下渠道的获客。举现在非常普及的共享单车为例,要享用骑乘脚踏车的服务,就得要下载APP。而顾客为图脚踏车便利,便会提高下载APP的意愿。而办公室无人货架也是同样的思维逻辑,要想买商品的顾客便会下载APP。对于零售业者而言,由于使用场景多,顾客黏着度相对高。顾客可能每天都会在家附近的便利店消费。而在线巨头们便是看中能够更好地在确保顾客黏着度的同时,掌握顾客消费习性与提供更完整的顾客体验,于是从在线跨足到线下。而传统零售商想做的也是一样的事情。只是从线下转攻到在线,并且透过更好的顾客体验,包括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硬设备、更好的价格等等,来让顾客的黏度增加,进而更愿意使用其他服务。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零售商推出了自己的APP,然后这些APP的服务往往超出传统零售商的范畴,例如金融服务。话题二:传统零售商如何执行所谓的“新零售”?如果目标是建立生态系,那么让用户黏着就会是最大的关键,也就是如何提供“更好的顾客体验”。就像过去企业拼在线获客时,会比较APP的接口友不友善、文案好不好、优惠给得够不够力。线下零售所做的事情也是类似的,但是更为困难。因为在线环境相对单纯,但线下环境却有很多变量,例如天气、门店位置、店员服务,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接触点都会是变量。变量太多,非常难以衡量,要找出好的决策其实并不容易。例如,生鲜现煮现在非常火红,但是不会每一个门店的顾客群都是同质的,可能某店多数顾客爱吃牛排,另一店的顾客则多偏好龙虾等。顾客偏好差异在地区之间不尽相同,那么门店备料应该怎么准备,生鲜区配置该怎么优化,才能够符合各地特色,极大化满足每个顾客的需求,这就需要透过不断的小规模实验并持续调整。过去,零售业把自己做小了,往往都是和同业竞争。但阿里和腾讯、亚马逊让大家看到了跨界竞争的可能性。零售业未来不应该继续和同业比拼“折扣战”,而应该是“价值战”,提供更独特的服务、更好的体验,从而增加顾客黏着度,而这些加值服务往往是纯电商或是无人商店无法做到的。话题三:线下数据是否够用?尤其在中国,零售产业的增长还是很迅速的,若看同比数据,往往无法排除市场杂音,特别需要做小规模的实验。常有说法是收集越多数据越好,其实不一定。收集的数据如果对企业做决策没有帮助,那就是无用数据。小票数据只要经过妥善处理,其实就能够发觉相当多的顾客洞见,并辅助做出可获利的决策。以一个APT的实际案例来讲。有一家知名的零售业者针对特定品项进行降价,期待能够抗衡电商的价格优势,并引入更多人流入店购买,来带动销售与毛利的提升。但实际上,它的销售额虽然如预期提升,但总体毛利却没有显着变化,甚至于数个月后毛利持续下降。经由实验学习分析发现,顾客针对此品项的需求并未因为降价而有显着提升。顾客只是将需求提前实践,也就是说,趁价格低廉时预先购买未来的需求。由于不懂得善用小票数据,又缺乏灵活快速的实验学习能力,许多零售商往往陷于数据不够的迷思。而在线数据往往是断点的,一般人不会每天在同一家电商消费,购买的品项也往往很类似,数据量累积起来并不够。但线下实体零售的顾客黏着度非常高,顾客可能在同一天内就会去某一家便利店两三次,数据积累起来不一定比在线数据少。像阿里、京东那样拥有如此庞大购物数据的企业毕竟是少数。现在的商业环境变迁很快,尤其在中国,过去几个月的数据不一定能够再用。透过实验学习,同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这样才能够实时应对市场变化,随时调整策略,小步快跑。话题四: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的举动意味着什么?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代表的是电商转往线下。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最深的原因是亚马逊也想要打造完整的生态系。亚马逊不会只推出实体超市,将来肯定还会推出相因应的电子货币包,而有了电子货币包之后,亚马逊就可以掌握更多的消费数据。线上跨足线下,与消费者有更多的接触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五:为何AmazonGo及很多无人商店迟迟不能落地?其实这和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无人超市虽然可能省下人事成本,但至少就目前为止,技术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谈到无人超市必须有的三个领域的技术支持:顾客辨识(判别谁执行了交易行为的方法)、商品辨识(判别顾客买了什么商品的方法)、付款机制。在顾客辨识领域,某些零售业者(如快猫)使用指纹生物辨识系统来确认顾客身分,阿里巴巴则使用面部辨识科技判别顾客。然而,这些投资十分昂贵,而且安全性仍然有疑虑。指纹生物识别技术较易被破解,面部辨识技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因为数据存取于云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正确辨识,技术门坎更高。而为了在结算过程中辨识商品,业者可能必须引进RFID(射频识别)系统或是发展图像辨识系统。制作RFID的卷标是一大笔无可避免的开销,而图像辨识系统则又牵扯到技术问题与高昂的云计算费用。根据之前媒体披露的讯息,AmazonGo目前就只能支持同时二十人在店购物,所以这肯定是还不能落地的。同样的思量也见于无人商店的付款机制当中。若顾客不愿将电子货币包与门店数据绑定,以达成自动辨识顾客及扣款,那么业者就必须仰赖移动支付客户端或第三方服务,才能使顾客完成付款。在国内,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付款机制可能不是太大的麻烦,但对于外国零售业者来说,光是要让顾客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可能就要花另外一大笔预算。就算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无人零售还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弹性。举例来说,天气因素就是个问题,早前一家无人商店险些吃上官司,原因是热天小吃变质。在一般便利店中,只需店员巡视一下就能排除的问题,最后却让业者必须得加装空调才能解决。而在冬天,许多北方城市可能又会需要时常铲雪,这又是一个无人商店无法克服的痛点。最近掀起的办公室无人货架领域也面对同样难题,即使顾客可以自行消费,但品管、困难排除甚至到补货都还是需要人工解决。
一起惠2017-09-30 09:17:33491 次
781-800/1924 记录40/97 页首页上一页1...37383940414243...97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