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络
3月21日,腾讯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未经审核综合业绩及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腾讯总收入为3126.9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网络广告2018全年收入达581亿元,同比增长44%,占腾讯年收入近两成;第四季度收入为170.33亿元,同比增长38%。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及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这是自去年9月末腾讯公司宣布进行战略升级和组织架构调整以来,腾讯广告对外界交出的首份业绩答卷。据资料显示,去年9月30日,腾讯公司宣布进行战略升级和组织架构调整。在广告业务方面,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的社交与效果广告部与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的广告销售线和广告平台产品部进行整合,在CDG下共同组建新的腾讯广告。据腾讯方面表示,腾讯广告将在“全景连接、数字智慧、人本体验”三方面服务客户,具体覆盖微信、QQ腾讯视频等全量的腾讯营销资源平台,累计月活达24亿。腾讯广告将基于大数据协助广告主实现营销全链路的数字化,将广告精准投放,服务对象覆盖各个垂直细分行业。
在经历了去年的股价狂奔之后,腾讯于今年迎来寒潮。而当暑热开始转向秋凉,这股寒潮达到了最猛烈的时刻。8月15日下午6点,腾讯发布第二季度业绩,其总收入为人民币736.75亿元,同比增长30%,不及市场预期。以非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197.16亿元,同比增长20%。而上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为29%。若以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则腾讯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178.67亿元,同比下降2%。引起腾讯业绩滑坡的,主要是游戏业务。第二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为252.02亿元,同比增长仅6%,环比则大幅下滑12.4%。无论手游还是端游,均表现欠佳。实际在财报发布之前,外界已经做出预测。彭博报道称,自今年6月份以来,至少有11位分析师下调了对腾讯的目标股价。如果从今年2月的历史高位来看,腾讯市值已经蒸发超过1600亿美元。这个由社交和游戏支撑的互联网巨头,似乎正陷入险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支付业务和云服务为主的其他业务收入,一直以来高速增长,对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已悄然接近四分之一。游戏业务跳水,仍为营收重镇在截至6月30日为止的第二季度,腾讯的网络游戏业务营收为252.02亿元,同比增长仅6%,暴跌至个位数水平。环比来看,则大幅下滑12.36%。其中,手游方面营收为人民币17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9%,但环比则下降19%。在端游方面,腾讯营收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8%,为人民币129亿元。端游的表现主要受用户将时间向手游转移,以及游戏淡季的影响。而手游营收环比下降,腾讯总裁刘炽平给出了三方面原因:第一,用户不再喜欢战术比赛类游戏;第二,7款游戏中有5款新游戏是在5月中旬后上市;第三,第二季现有游戏的重点在运营和提高用户量,而不是货币化。游戏业务一直以来是腾讯业绩的核心,在早先的整体营收中,游戏的贡献一度超过50%。在上一季度,游戏业务占腾讯总营收的比重仍为38%,现在这一比例再次降低,也还占到三分之一。腾讯仍对游戏业务寄予厚望。马化腾称,尽管公司手机游戏收入受短暂因素影响,但是公司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手机游戏日活跃用户数仍稳健增长。为恢复游戏业务的生气,腾讯正想办法加强手机游戏收入的增长动力,其举措,包括加强现有主要游戏的参与度、商业化热门战术竞技类游戏、推出更多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类游戏,以及提升国内自研游戏的海外发行收入。不过要达成目标,或许并不容易。近期,腾讯WeGame代理的《怪物猎人》因被大量举报,遭整改下架。此外国内暂停了新游戏版号的发放,也令游戏市场玩家的发展蒙上阴影。腾讯方面在业绩会上表示,手机游戏的许可证被暂停,有很多游戏都在排队等待许可。实际自今年以来,游戏市场整体已经放缓脚步。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与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050.0亿元,同比增长仅5.2%。视频订阅大幅增长,网络广告表现稳健在数字内容方面,腾讯的表现依然强势,尤其在长视频领域。腾讯表示,受益于视频及音乐订购服务,以及直播及网络文学产品的妥善应用及商业化,其数字内容收入录得同比大幅增长及环比高个位数增长。其中,腾讯视频服务的订购使用者数达7400万,同比增幅达121%。视频领域的竞争向来激烈。在2月初的电话会议上,李彦宏称爱奇艺“付费会员数第一”,3月17日,爱奇艺更新招股书,公布会员数达到6010万。但次日,腾讯视频便宣布会员数达到6259万。当时这两个会员数曾引起争议,如果就目前财报数据而言,截至6月30日,爱奇艺的总订阅会员人数为6710万人,与腾讯视频之间的差距已经扩大。腾讯视频的发展主要受其视频类独家内容的影响,像独播剧《扶摇》、自制综艺节目《创造101》等,均引起广泛关注。此外,腾讯称其国语动画流量同比增长逾一倍,按视频播放量计领先行业。在短视频方面,腾讯可能仍面临压力。据Questmobile报告,2018年上半年,用户在短视频上投入的时间占比达到8.8%,同比增长三倍,而即时通讯的时间占比则下滑5.8%。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马化腾提到了对短视频的注意。4月,腾讯将此前销声匿迹的微视“复活”。据《财经》杂志报道,腾讯派出了副总裁、即时通信负责人殷宇,以及做全民k歌的大将梁柱联合带队,在SNG(社交网络事业群)体系下另建算法、运营团队主攻短视频,同时给其开放QQ等短视频资源入口。一位与微视合作的OMG(网络媒体事业群)中层人士还向《财经》表示:“微视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不过四个月过去,腾讯财报中除了提到微视推出AI美颜工具等功能外,对更具体的数据表现未有提及,只模糊表述,包括QQ手机版、手机QQ浏览器以及微视应用本身等多个应用的小视频日播放量录得强劲增长,以及QQ看点和手机QQ浏览器合计的日页面浏览量、及每日短视频播放量分别同比增长55%及3倍以上。在网络广告方面,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达141.1亿元,在腾讯整体营收占比达19.2%。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55%至人民币93.80亿元,主要受微信、移动广告联盟以及QQ看点收入的增长所推动。媒体广告收入增长16%至人民币47.30亿元,主要反映因内容组合及广告商赞助活动为腾讯视频带来更多的贡献。小程序生态渐成,支付业务崛起在本季财报中,回顾过去数月的重大战略举措,小程序被腾讯首先提及。此前,通过将小程序与微信支付等其他数字工具整合,腾讯不断扩大小程序的功能与用途,为更广泛的垂直领域行业提供定制解决方案。腾讯认为,小程序是对原生移动应用的补充,并相信它将为用户体验、企业关系以及支付、广告与云业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游戏业绩遭遇滑坡时,正是支付业务、云服务及网络广告助推了营收的增长。第二季度,腾讯除增值服务和网络广告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约174.96亿元,同比增长81%,占整体营收的比重达到23.7%。而这主要体现了支付及相关金融服务与云服务的发展。腾讯支付业务的用户基础持续扩大,六月末月活跃账户已超过8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受益于智能零售的举措及高频小额支付使用场景解决方案,腾讯线下商业支付笔数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80%。商业支付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首次过半。同时腾讯云服务收入同比翻倍,且相关投入仍不断增加。小程序的兴盛还进一步增强了微信的用户粘性。截至6月末,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达10.58亿,同比增长9.9%。其中,小程序及微信支付的使用场景迅速扩大,带动微信的日活跃账户的增速超过月活跃账户的增速,微信小游戏及朋友圈的用户活动继续增加,带动了用户在这些活动中使用时长的增长。此外,微信朋友圈和小程序等方面的广告资源增加,推动了腾讯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的增长。自2017年1月上线以来,腾讯不断提升小程序的功能,来方便用户发现小程序,以及开发小程序。现在这些投入正不断换来回报。腾讯表示,在小程序方面,目前已经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开发者生态系统,拥有大量且仍在增加的外部开发者与软件集成商基础,以及逾2亿日活跃账户的消费者基础。据即速应用发布报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微信小程序总量已经达100万,累计用户总数突破6亿。
俞永福称不会离职阿里。“我不会离开。”11月13日中午,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在微博中对自己从阿里巴巴离职的相关传闻进行了辟谣。今天有媒体报道称俞永福即将离职创业。据明天财讯了解,阿里内部早在3个月前就有俞永福即将职务变动的传闻。多位知情人士向明天财讯透露,俞永福将不再负责阿里大文娱,而是在阿里内部回归老本行:投资。“他会和蔡崇信一起做投资。”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将给俞永福安排何种头衔目前尚不清楚。俞永福此前在联想一路走到副总裁的位置。2006年年底,他加入UC公司,任U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4年6月,UC被阿里并购后俞永福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随后,俞永福相继出任阿里巴巴UC移动事业群总裁、高德集团总裁、阿里旗下网络营销平台阿里妈妈总裁。2016年6月,阿里正式宣布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旗下业务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并任命俞永福担任阿里巴巴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不再担任阿里妈妈总裁一职。人事变动据悉,俞永福将要离开阿里的消息早在三个月之前就有传闻。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阿里系的元老频频进入阿里大文娱出任新职务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8月,俞永福通过内部信宣布,阿里巴巴合伙人樊路远将加入阿里大文娱,共同制定和推进大文娱的发展战略。樊路远将分管阿里大文娱电影产业相关工作,接替俞永福出任阿里影业集团公司CEO,向俞永福汇报。而在10月,阿里影业再宣布,樊路远接任俞永福担任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原为蚂蚁金服资深高管,2007年加入支付宝,历任发展规划部资深总监、总裁助理、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等职务,曾任蚂蚁金服集团支付宝事业群总裁及财富事业群总裁,2010年带领团队创立快捷支付,2013年带领团队创造余额宝。樊路远从就职10年之久的蚂蚁金服来到业务并不相关的阿里影业,樊路远曾表示,他应该是唯一一个在蚂蚁金服没有轮岗去集团的高管。到了轮岗期,所以就来轮岗,不管蚂蚁金服还是阿里影业,都是整个集团,在哪里都是一样的。9月19日,阿里大文娱宣布成立阿里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包括大麦网、MaiLive和麦座三大业务品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秘书长、阿里音乐和大麦网CEO张宇兼任现场娱乐事业群CEO。在此之前的3月,张宇被任命为阿里音乐CEO。对于出任大麦网CEO,在宣布成立现场娱乐事业群的发布会上,张宇曾表示,自己此前曾负责投后管理工作,负责过优酷等业务版块的整合。樊路远和张宇二人皆为阿里巴巴的元老级人物。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时,阿里的招股书中曾披露27位合伙人,樊路远和张宇都位列其中。大文娱的烧钱生意去年年底,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称,未来三年阿里大文娱投入将超过500亿人民币,显示出阿里巴巴对大文娱的重视程度及发展决心。阿里巴巴此前发布了的2018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第一财季收入为430.27亿元,同比增长58%,运营利润为248亿元。阿里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第一财季收入营收40.8亿元,同比增长30%。阿里称,营收增长主要是由UCWeb提供的移动增值服务收入增加所致,例如移动搜索等等。但是,阿里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第一财季运营亏损为33.8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8.53亿元。淘票票去年亏了10亿,也是造成大文娱财务报表难看的原因之一。阿里影业在大文娱成立至今,也面临种种困难。2016年,阿里影业被收购后推出的首部电影《摆渡人》成本超过4亿元,但阿里影业收入仅1.8亿元,连成本都没有收回。《七月与安生》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奖项,最终的票房也只有1.67亿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着强大IP支撑,最终票房也只有5.35亿元,远远低于预期。阿里大文娱中的线上视频平台优酷土豆的付费收入则更是远远不及爱奇艺、腾讯视频,对此现象,俞永福一直对外界称,优酷只要能触达用户,其他不用考虑。按俞永福的理念来讲,大文娱之所以为大,就是因为能从资金和商业的角度给予生态足够的支持,10亿美金在里面根本只是一摊水,这个业务要走出来,要以百亿美金的方式往下去打。双巨头游戏随着阿里巴巴在文娱领域落子逐渐增多,腾讯的泛娱乐也在大杀四方。目前两家公司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扩张,几乎可以预见同样的领地之争将会在文娱产业上演。腾讯的游戏业务让目前的腾讯在大文娱方向领先了阿里一大截,2016年腾讯网络游戏收入增长25%至708.44亿元,已经成为公司业绩的顶梁柱。唯一能与腾讯较量的网易也还有很大差距,阿里自然也是望尘莫及。2016年1月,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旗下的UC九游正式宣布,UC九游更名“阿里游戏”并将进行公司化运作。2017年3月16日,阿里游戏宣布将全面进入游戏发行领域,将以10亿元资金助力游戏IP生态发展,不过有业内人士却称,阿里首先要追上腾讯,再考虑战胜腾讯。文学是IP生产的最上游,网络文学也成为大公司们文化娱乐布局中的必争环节。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已经在香港上市,目前总市值已经达到875亿港元,QQ阅读、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等多个文学品牌都已被腾讯囊括其中。对于阿里来说,网络文学市场的优势资源已不可多得,但阿里文学作为阿里大文娱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有丰富的资金以及渠道资源。目前,阿里文学平台拥有书旗小说、淘宝阅读、UC、神马搜索等入口。在网络文学上,腾讯和阿里的下半场的比拼将聚焦在IP价值的开发上,如何与游戏、影视、电影等环节联动产生价值,完成泛娱乐全产业链开发,才是强弱的评判标准。在线视频方面阿里拥有国内第一批视频网站中的优酷土豆。2013年爱奇艺合并PPS,并不断被百度增持至控股。再加上腾讯视频,视频行业的第一梯队基本被BAT控制。阿里与腾讯的对抗则更有看点,在线视频的竞争已经从土豆优酷跟腾讯视频延伸到了各自投资标的上。阿里通过优酷土豆得到了A站,而腾讯投资了B站。因此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腾讯跟阿里更显得争锋相对。阿里虽然在大文娱方面比腾讯起步要晚的多,但从马云和阿里的态度上看,大文娱也是阿里巴巴将来重点发展的方向,阿里后续对大文娱的资金投入可能也会继续加码,战局结果还要等待时间来验证。
6月16日下午,很多网友反应微信小程序里出现了广告内容。具体来说,通过小程序入口搜索“酒店”、“机票”等关键字,会得到大量相关的搜索结果,而广告内容会显示在第一位而且有清晰的标识。如下图,搜索“酒店”会看到艺龙酒店机票火车票预订的广告内容,而搜索“机票”会看到同样的广告内容。另外笔者还发现,这些广告内容同时也出现在了“搜一搜”功能中。输入“机票”、“酒店”两个关键字,同样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广告内容。对此,微信团队告诉36氪记者:“小程序关键词推广功能正在试点,开放时间未定。已被灰度到的用户可通过搜索试点小程序开发者配置的品牌词和服务词,找到它的小程序或者相关服务。目前,B端在试点,C端也是灰度状态,而且只有很少用户可搜到。”另外,微信团队还表示:“我们希望每个推广背后都是具体的内容或服务,一方面直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内容或服务;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帮助优质小程序浮现。”此外,关于“搜一搜”和小程序中的广告内容会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还不确定。自小程序上线以来,就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矩阵,包括打通了微信支付、开放了附近功能、连通了卡包、加强了社交分享功能以及接入了扫一扫功能等。微信公开课讲师于洪潇日前就曾表示,微信小程序可以抓住零售的新机会。小程序不仅利于品牌商和零售商,同时又可以加强双方的联系。所以当小程序中入驻了大量的品牌商和零售商的时候,其中蕴藏的广告变现能力也会得到释放。这次的试点才是一个开始。未来,小程序中的广告内容可能会进一步的扩大,而且还会生成竞价广告体系。另外,用户通过搜索场景、关键词、小程序名称等得到相关的服务,其中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实现模糊搜索。正如张小龙此前所表示,小程序中不存在“商店“。微信团队从开始就没有做小程序分发的想法,小程序一定是没有中心入口、去中心化的,“同理分类、排行、推荐的模式在小程序里是不存在的”。在这之前,稍显克制的朋友圈广告没有引起用户的反感,反而其精准推广的形式用户口碑不错。不知道这一次的小程序广告又会为公司释放多少能量?今年第一季度,腾讯网络广告的营收同比增长47%至68.88亿元。但相比2016Q3和2016Q4的74亿元和83亿元则有所下降。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来自网络广告的增速已经告别之前动辄三位数的增长,而保持在40%-50%之间。在该季度,腾讯对广告业务的具体划分进行了调整。不再是效果广告和品牌展示广告,而是按广告属性和非广告属性来划分:媒体广告收入(主要包括新闻、视频及音乐的广告位产生的收入)增长20%至25.09亿元,主要反映移动端媒体平台腾讯新闻及腾讯视频收入的增长。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主要包括社交平台、应用商店、浏览器及广告联盟产生的收入)增长67%至43.79亿元,主要受来自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账号、应用商店及手机浏览器的广告收入增长所带动。如果小程序广告正式上线,其营收应该会被归入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这一大类中。另外,小程序如果正与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广告需求打通,这对公司的广告业务将是极大的促进。近年以来,腾讯在稳定的游戏收入外,也越来越重视广告的营收,以努力实现公司营收的多元化。在这之前,腾讯曾调整了广告业务的人事任命,以进一步挖掘该业务的潜在价值并提高它的战略地位。今年3月底,腾讯曾考虑扩大公司在美国旧金山的微信团队,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广告主和支付用户。早前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腾讯可能会发展成了一个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公司,比如广告营收占比高达85%的Facebook。会吗?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汽车中心总监最近透露,腾讯汽车电商平台启动。届时,腾讯汽车将打通微信支付、微信卡券和微信朋友圈,完成支付-营销-社交三方闭环。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汽车中心总监表示,在庞大的用户群优势下,腾讯汽车电商拥有前所未有的集客能力,微众银行、微信支付又赋予了其支付和金融能力,针对海量消费者行为模式进行定向数据挖掘,向绝大多数非专业购车者提供经过甄别的个性化信息,极大提升营销效能和采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