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英特尔>文章列表
英特尔
12月23日,华为举行了盛大的新品发布会,同时也发布了华为MateBookD系列新品,分别为华为MateBookD142021款和华为MateBookD152021款两款产品,均搭载英特尔第十一代酷睿处理器,显卡最高还可选英伟达MX450独立显卡,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的办公与轻娱乐需要,售价方面仅4999元起。在屏幕方面,华为MateBookD新配置采用了16:9的屏幕比例,边框仅为4.8mm,分辨率1920×1080,无论是观影还是高清图片,都能有着更加沉浸式的视觉享受。此外,华为MateBookD还搭载16GDDR4-3200MHz大容量内存和512GBSSD高速固态硬盘,不仅启动软件快到飞起,而且影音素材、照片视频都能安心存储,可以满足现在年轻白领们日常办公、娱乐等多场景使用需求。
一起惠返利网2020-12-24 10:45:03456 次
2020年9月16日,主题为“生活与你,一起升级”第二季的荣耀智慧生活新品发布会正式召开,其中备受用户期待的荣耀猎人游戏本V700在此次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官方售价7499元起,9月27日零点首销。即日起至9月26日,预售期间享定金100元抵600元优惠。整机尺寸为369.7mm×253mm×19.9mm,机身厚度仅为19.9mm,情报的形态改变了游戏本的传统形象。16.1英寸超大屏幕,屏幕两边的边框达到了4.7mm的极窄边框。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拥有100%sRGB(典型值)高色域,对比度高达1000:1。机身A面采用的高品质铝合金材料,阳极氧化工艺,将铝合金本身的硬度再次强化,提高了耐磨级别,并增强了硬度。定制的电竞级四色区背光键盘,29键无冲设计,采用双曲面键帽,1.8mm键程,0.3mm键腹,更贴近手指弧度,提升敲击手感。右侧则保留了了数字小键盘。第十代智能英特尔酷睿i7-10750H处理器(选配第十代智能英特尔®酷睿™i5-10300H处理器),拥有6核心12线程、12MB高速缓存、基础品类2.6GHz,支持英特尔睿频加速Max技术3.0与英特尔温度自适应睿频加速技术,最高睿频可达5.0GHz。至高搭载NVIDIAGeForceRTX2060光追独显(选配NVIDIAGeForceGTX1660Ti显卡),拥有多达1920个的流处理器,配合新一代192BitGDDR66G显存,在高画质3A游戏以及创意生产工作拥有出色的体验。即日起至9月26日,参与预约,可享受100元抵600元首销优惠(i7+1TB版本除外),到手价最低6999起。9月27日零点,正式首销。
一起惠返利网2020-09-17 10:19:26503 次
8月5日消息,苹果在官网更新了27英寸iMac,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只是规格上的升级,外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据官方介绍,新版27英寸iMac搭载英特尔第十代处理器,,对比上一代产品,处理器性能提升最高可以达到65%。显卡采用RadeonPro5000系列图形处理器,图形处理性能最高提升达55%。新款27英寸iMac已全线标配固态硬盘,存储容量最高可达上一代的四倍。此外,可选配新的Nano-texture纳米纹理玻璃面板,带来更绚丽的5K视网膜显示屏;还拥有1080pFaceTime高清摄像头、保真度更高的扬声器和录音棚级麦克风。据悉,新款27英寸iMac还配备了苹果T2安全芯片,这是Apple的第二代定制化芯片。目前新版27英寸iMac可在官网和AppleStoreapp预购,起售价为RMB14399,本周起开始向顾客发货。
一起惠返利网2020-08-05 10:01:14448 次
任正非在2012实验室曾说:“哪怕(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华为芯片28年的研发历程中,穿插着这几个关键数据:200+芯片组、8000+专利、100+国家、7000+员工。SIM卡芯片是海思打响外销芯片的“第一枪”,然而该芯片很不走运,立项时一片尚能卖10美元,等海思研发出来了,其价格已经跌到1元人民币。2006年,华为决定要做3G数据卡基带芯片,次年开始组建无线终端芯片的研发团队,开始研发移动通信的核心器件——基带处理器。直到2009年,海思才发布第一款GSM低端智能手机的Turnkey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采用来自华为GSM基站的自研BP技术,开发的AP芯片名为Hi3611(K3V1)。2018年2月,华为发布首款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巴龙5G01和基于该芯片的5G商用终端华为5GCPE,成为全球首家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5G解决方案的公司。8月发布7nm工艺制程和双核“NPU”设计AI芯片麒麟980。去年全年,海思公司的收入接近76亿美元,著名半导体研究调查机构IC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海思的营收达17.5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4。此刻,我们将时钟拨回到五年前。2014年7月26日凌晨,42岁的华为海思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王劲突然离世,这一消息引发华为上下一片震动。从华为高管到基层莫不是痛惜哀惋,有熟识者甚至泪如雨下。现任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抒发“无尽哀思”、前荣耀总裁刘江峰感慨“英年早逝,何其痛哉”……各大社交平台陷入一片哀恸,悼念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这是王劲从大学毕业加入华为的第18个年头,距离他从海外回到国内负责通信和终端芯片不过7年。这位在周围人眼中“乐观幽默”、“工作拼命”、“总是笑眯眯的”、“脾气特好”的华为海思技术骨干,始终坚守在华为最艰苦、最容易失败、担责最多的研发一线。华为3G、瑞典研究所等华为无线几乎所有重要产品和项目,都倾注了王劲无数的心血。时任的王劲只是无数华为芯片工程师中一个耀眼的缩影。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决定造芯开始,带头研发首款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的徐文伟、华为芯片的“女掌门”何庭波……一个个核心人物陆续成长起来,见证着海思以摧枯拉朽的起势陆续攻占国内机顶盒芯片、视频监控芯片、基带芯片和手机AI芯片翘楚的位置,从无名小卒蜕变成中国最大芯片设计公司。这是一群华为芯片工程师负重前行的故事,是华为二十八年造芯史的简写,亦是观察中国半导体产业漫漫长征路的一扇窗。海思:价值500亿人民币的华为坦克车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4年成立半导体子公司,华为要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定一直令很多人无法理解。芯片是个极难跨越的险滩,动辄烧钱数百亿级别,极度耗费时间还不一定能有成效。市场上多少芯片公司在老牌芯片制造商的阴影下艰难生存,而一个非芯片基因出身的公司想要做芯片,这在多数人眼中无异于天方夜谭,最终结局也想必是石沉大海。如果只是想挣快钱,那大可不必砸钱搞芯片,万一没成,可能整个公司都跟着受拖累,但这只是短期的风险,而长期的风险是,如果有一天来自第三方的基础部件和技术都没了,华为是否依然能玩得转。显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思考的是如果让华为长远的活下去,在研发12年ASIC芯片后,华为在2004年10月成立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这一命名与芯片的原材料硅(Silicon)有关。海思的英文名字HiSilicon取自HuaweiSilicon的缩写。但中文名却让大家犯了难,考虑到唯有“思想”深邃才能走得更远,加上“思”与“silicon”发音近似,“海思”由此得名。在今年5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任正非描述了他眼中海思的定位:“海思是华为的附属品,跟着华为的队伍前进,就像一个坦克车、架桥车、担架队的地位。”如果你关注全球半导体的营收榜单,那么海思的增长速度绝对会令你瞠目。去年全年,海思公司的收入接近76亿美元,著名半导体研究调查机构IC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海思的营收达17.55亿美元,是唯一一家跻身全球前15半导体供应商的中国公司,排名第14。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一片颓势之时,海思逆势上涨,同比增长41%,排名也比去年Q1排名前进了11位。根据芯榜发布的国内2018年半导体设计企业收入排名,海思2018年以超出500亿元人民币(73亿+美元)排名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海思官网的介绍中,穿插着这几个关键数据:200+芯片组、8000+专利、100+国家、7000+员工……在28年的研发历程中,海思陆续切入多媒体终端芯片、安防领域的视频监控芯片、移动终端的SoC芯片和基带芯片、物联网芯片、云端的服务器芯片和AI芯片等多个领域,这些产品线大多成长为所在领域的种子部队,在国内甚至全球市占率位居前排。海思的崛起绝不是偶然,在这么多勋章的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到的更为复杂。1991-2003前传:沙漠里开出的郁金香任正非曾说过一句话:“沙漠里是不能种郁金香的,但是改造完的沙漠土壤,是可以种植的。”1984年成立的华为,是个倒买倒卖交换机的“二道贩子”,老板任正非别说不懂芯片了,就连通信技术基因都是零。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贫瘠的技术沙漠,在用十几年的光阴,浇灌出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花海。可以说,华为对核心技术的重视,早已深入骨髓。靠做代理发家的华为,很快就意识到,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自主研发。1991年,华为刚刚结束了早期的代理生涯,任正非连个像样的皮带都不舍得买。做出自研交换机还不够,电信设备中芯片成本占比高,而通用芯片难以实现差异化,要想在一众对手中脱颖而出,华为必须开发自己的芯片。言知之易,行之难。没有技术基础怎么造芯?任正非的打法是狂揽人才,除了亲友举荐这种常规操作,还派华为员工去目标机构蹲点,就连任正非去参加展览,都经常带回几个临场“面试”的人才。就在这年,任正非挖到了堪称是华为芯片奠基者的一个重要角色——徐文伟。当时徐文伟刚刚从东南大学自控系硕士专业毕业一年,在著名的港资企业亿利达从事高速激光打印机的开发工作,擅长电路设计和汇编语言。恰逢邮电部在西安办一个程控交换机学习班,汇聚了全国做交换机开发的技术骨干,其中就包括徐文伟,面对这一广纳人才的良机,华为派去的人白天学习,晚上就挨个到宿舍敲门挖人。也不知任正非当初的演说何其精彩,28岁的徐文伟决定放弃亿利达的高薪待遇和稳定前途,来到华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企。那会儿还闹了个小插曲,华为挖人的事惹得亿利达不太痛快,让徐文伟吃了点苦头。从看守所出来后,徐文伟迅速展现华为人的一大特质——超强执行力。他很快在华为建立了ASIC设计中心,当时叫器件室,从事印刷电路板(PCB)设计和芯片设计。造芯事华为交换机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而因为外汇管制,一次性的工程费用就要几万美元。任正非甚至去借高利贷,在资金困局中,流片失败的后果不敢想象,不仅几万美元打水漂,华为交换机研发很可能推进不下去。还好,华为第一颗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ASIC,在1991年一次流片成功!不过大家当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竟然“百密一疏”,没人想到给它取名字,就直接叫它ASIC。第一颗有名字的自研数字ASIC芯片在1993年推出,徐文伟给它取名“SD509”,S代表“半导体”,D是“数字芯片“。后来还有了模拟芯片“SA”系列,厚膜电路“SH”系列。SD509成功实现了数字交换机的核心功能——无阻塞时隙交换功能,并降低了C&C08交换机的成本。这款芯片诞生的背景也很特别。那时中国因为西方禁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开始自研,结果国产EDA刚在工作站和微机系统上开发成功,西方就解禁了。西方的这一做法使得刚刚国产EDA失去市场竞争力,以致直至今日,EDA仍然是掣肘国产芯片的关键部分。此前华为造芯主要是委托香港公司来设计EDA,任正非大手笔买来西方的EDA设计系统后,华为终于可以用自己的EDA来设计ASIC芯片。1994年,华为已成功设计出30多个芯片。1995年,华为成立中央研究部,其下设基础研究部,负责为通信系统做芯片。中研基础研究部成立3年就拥有300多名芯片设计工程师,使得华为成为当年国内最大且最先进的芯片设计公司。随后华为再接再厉,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3年,分别研发成功十万门级、百万门级、千万门级ASIC,凭借C&C08交换机的大卖,华为一步一步坐上世界窄带数字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头把交椅。不过,此时华为芯片事业还仅仅是奏响序曲,距离真正的飞升,还缺几个关键人物的到来。1996年,怀揣着对工程师的信仰,两位硕士毕业生何庭波和王劲进入海思。那一年,何庭波27岁,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硕士毕业,进华为从事光通信芯片设计;王劲24岁,祖籍浙江黄岩,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师大附中毕业和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浙江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毕业,进华为做GSM基站研究。这两位工程师身上可以还原出华为芯片研发者共同的特质:低调、坚定、能扛事、肯吃苦。何庭波看起来是个文弱的女孩,但一工作起来比男同事还拼,只要她认定的事,就会全力以赴的完成。比如在开发光传输芯片期间,因为产品开发和芯片开发会用到同一套仪表,何庭波经常和负责开发的高戟抢设备。“为显示绅士风度,我每次都会让着她,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高戟回忆道,“于是我们有一个’君子协定’:白天她调试,晚上我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代核心芯片成功交付,后续一系列芯片也相继成功推出,累计销售超过千万片。王劲和何庭波一样能拼,被称为“最能啃硬骨头”的人,不过他还有一个特质——脾气好、爱笑。他所进入的无线产品线整体承受着长达十多年的亏损困境,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可能付之一炬,几千万甚至几亿的投入血本无归,压力非常大,没有良好的心态,很难撑下来。而在王劲同事们的回忆中,王劲完全没抱怨过。“王劲从不骂人,这点非常可贵!”一位跟王劲在无线产品线同事多年的朋友说。他总是笑呵呵的,笑起来很爽朗,没架子,讲着讲着笔掉了还要去捡笔。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压力这么大,还爱笑?王劲说:“哭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笑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因为在产品研发上一系列失误,王劲最先参与的华为无线业务部DECT研发项目以失败告终。1998年,他开始做GSM基站BTS30产品的产品经理,在GSM产品线最艰苦的时候,王劲和同事们还能唱着小基站的战歌转战在西藏高原、农村山区、海外天涯海角。1998年,何庭波和王劲均在群英荟萃的华为研发部门露出锋芒。这一年,何庭波被委以重任,独自前往上海组建无线芯片团队研发3G芯片。而王劲的BTS30则战绩惊人,从1998年一路卖到2008年,成为华为有史以来销售寿命最长、销售收入最大的单一基站产品,累积销售数百亿美元,是华为早期海外拓展的利器。几年后,何庭波和王劲又分别被调到海外工作。何庭波在硅谷期间,亲眼目睹了中美两国在芯片设计上的巨大差距,这为日后海思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埋下了伏笔。王劲则负责起华为第一个在欧洲的研究所——瑞典研究所,研究3G核心技术。那时华为在西欧毫无名气,这个开拓性的工作进展的非常艰辛。但据同事们回忆,他一句困难和抱怨的话都没提过。后来王劲又做了欧洲地区部Marketing负责人。与此同时,华为正陷入一场焦头烂额的战事。因为在国内的小灵通和CDMA节节败退,华为苦心经营多年的优势消耗殆尽,而中芯和UT斯达康抓住机会崛起,华为迫不得已转移战场,到海外去卖GSM和3G。2003年,华为冲出了重围,在海外无线的收入年增长了10倍,3G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将一众国内对手甩在身后。到2004年,华为已拥有数万名员工,销售额达462亿人民币。2004-2009起步:初出茅庐,峰回路转腾出手来做新业务的华为,在2004年10月将ASIC设计中心独立出来,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内部称为“小海思”,从事外销芯片业务。对手机麒麟芯片等系统芯片的研发以及公共平台,仍在母公司体下,内部称为“大海思”,后来归属在2012实验室旗下,主要从事面向未来的技术研究。在华为内部,狠抓通信系统芯片的徐文伟被称作“大徐”,“小徐”是徐直军,在海思成立后开始挂帅进军消费电子芯片市场,从战略层面管理海思,海思的具体工作则由何庭波和她的北邮校友艾伟负责。海思总裁的重任落到了何庭波肩上,艾伟则分管Marketing,徐直军则在以后的很多年是海思的Sponsor和幕后老大。海思被寄予厚望,最开始,任正非给它定下一个目标:招聘2000人,三年内做到外销40亿元人民币。前者很快完成,后者却遥遥无期。有人说海思从成立起连亏了十年,要不是背靠华为这棵大树,早就凉了。不过华为海思高层的远见也就此体现出来,上至华为最高决策者任正非,下至海思直接负责人,没有谁因为海思的亏损而想要放弃造芯这条路,华为敢砸钱造“备胎”、造“备胎”的这种魄力和前瞻意识,放至今日也是许多企业所不具备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起步远比想象艰难。2004年至2007年期间,海思消费芯片对外销量几乎为0,海思一成立就组建的手机芯片研发队伍,长达五年了无音讯,几款新生芯片纷纷遇到自家产品不敢用的窘境。要开发芯片,第一要务自然是定义芯片的规格(specification)。2005年,艾伟牵头定义了几颗消费电子芯片的规格,包括SIM卡、机顶盒芯片、视频编解码芯片等。SIM卡芯片是海思打响外销芯片的“第一枪”,然而该芯片很不走运,立项时一片尚能卖10美元,等海思研发出来了,其价格已经跌到1元人民币。由于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海思直接放弃了这个业务。而海思引以为傲的安防监控芯片,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亦是无奈之举。海思团队起初做视频编解码芯片,原计划是想先用在华为的视频会议电视终端上。但这种平时都是领导在用的产品,出了问题难辞其咎,还可能影响华为的大产品销售。自家产品不给试,海思只好出去找市场,殊不知峰回路转,海思一脚踏进安防大门,就被时代的巨浪推到了潮头。海思几乎是和中国安防产业同步成长起来的。21世纪初,安防行业还被一些外资企业所占领,中国安防企业在世界顶级展会中只能拿到偏远的小角落。如今全球安防行业的老大海康威视和老二大华股份,在当时不过是两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海思在安防市场的打拼历程,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所谓天时,是指技术进步带来的颠覆性力量,整个安防正在酝酿着数字化改革浪潮;所谓地利,是中国平安城市建设起步,一大批安防红利正待收割;所谓人和,大华、海康等一批中国厂商异军突起,为海思芯片的落地提供了机会。2005年11月,艾伟带着部分海思员工第一次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安博会,为即将问世的芯片提前预热。次年6月,海思在TAIPEICOMPUTEX展会推出H.264视频编解码芯片Hi3510。率先抛出橄榄枝的是大华。早年华为曾做过面向通信机房监控的第一代视频监控产品,后来把这块业务与华为电气的环境动力监控业务打包卖给了艾默生。2006年,华为重新进入这一领域,配合运营商“全球眼”来做视频监控软件平台。由于华为自己基本不做摄像机整机,就去和海康、大华谈合作购买。恰逢大华开发第二代硬盘录像机(DVR),正想在DVR上想守正出奇,两个胸怀大志的公司一拍即合,第二年,大华就和海思签订了20万片H.264视频编码芯片的合同(Hi3510、Hi3511),用于大华第二代DVR上。当时毫无品牌知名度的海思,终于拿下成立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销芯片大订单。在安防芯片取得商用进展的同期,一个对华为乃至中国都有非凡意义的新产品——基带芯片巴龙系列刚刚诞生。多年以后,它和华为的通信技术实力成为中国强硬应对美国禁令的一个重要底牌。先说一下基带芯片出场的背景,它最早切入的场景不是手机,而是数据卡。3G数据卡因其高速上网功能,成为很多商务人士外出的标配,而国内这片市场相对空白,华为适时切入这片市场大赚一笔,并与中兴争夺市场蛋糕。孰料数据卡业务井喷时,华为3G数据卡的基带处理器却常常断货。3G数据卡的基带芯片被高通垄断,但当基带芯片供不应求时,高通开始在华为和中兴之间实行平衡供应政策,华为很多项目因故拿不到芯片而无法签单。市场倒逼之下,2006年,徐文伟拍板决定,要做3G数据卡基带芯片。时任手机公司副总裁的李一男也执此观点:从数据卡芯片作为切入移动终端芯片的第一步,最是合适。第二年年底,时任欧洲研发负责人的王劲刚等来全球3G技术产业链初具成熟的佳音,就被火急火燎地召回上海研究所,组建无线终端芯片的研发团队,开始研发移动通信的核心器件——基带处理器(BP,BasebandProcessor)。从这时开始,已经在华为打拼11年的王劲开始在基带芯片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芯片研发中扮演重要角色。海思给基带芯片起名“巴龙(Balong)”,是雪山的名字。许多国际半导体巨头都有一套独特的芯片命名逻辑,英特尔酷爱以设计组周边的山川街道名字为代号,AMD则喜欢用F1赛车的赛道给芯片命名,而华为显然对高山和典故情有独钟。巴龙雪山位于和珠穆朗玛峰比邻的西藏定日县,海拔7013米。“无限风光在险峰”,国内3G还未正式商用,华为就开始做LTE相关研发,并在2008年9月正式成立LTEUE开发部门。后来巴龙成为海思第一款成功的移动终端芯片。基带技术有多难呢?大约五六年前,安防芯片巨头德州仪器(TI)和GPU霸主英伟达(NVIDIA)都在做移动处理器的研发,但因为缺乏基带专利的积累陆续止步。苹果的自研5G芯片迟迟未露真容,坚持为苹果提供移动基带芯片的英特尔,也于刚刚过去的5月放弃了移动5G芯片市场。而高通正是因为积累了可观数量的3G、4G、5G基带专利,在移动芯片市场所向披靡,其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还被很多人调侃是“买基带送CPU”。强大如苹果,在跟高通大闹专利案后,最终还是选择花钱泯恩仇,继续采用高通的芯片。唯有海思,十年一剑,巴龙出鞘,抗衡高通。历史不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另一款多媒体芯片——机顶盒芯片,也像视频编码芯片一样经历了“柳暗花明”。前文我们曾说过,艾伟牵头定义了机顶盒芯片的规格。根据华为老兵戴辉的描述,艾伟拉了软件公司数字娱乐产品线负责人张国新(现微纳研究院创始人)和分管Marketing的老王,头脑风暴了一两个月才最终定下来。张国新和老王负责的IPTV产品线有一个观点:如果海思不规划做机顶盒芯片,那他们产品线也没必要设计和制造IPTV机顶盒硬件,不如去外面OEM或者购买华为终端公司的机顶盒。当时H.264一直被看作IPTV的未来走向。他们提了个激进的要求:要更加超前支持H.264高清,否则等芯片两三年后出来就又落后了,因为博通和意法半导体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机顶盒芯片的研发负责人是刘千朋,在他的带领下,全球首款内置QAM的超低功耗数字有线电视(DVB-C)机顶盒单芯片在2007年底成功流片。和视频监控芯片相似,海思的机顶盒芯片起初也是去找华为终端公司的DVB(广电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当“小白鼠”,但华为DVB机顶盒同样是定位高端市场的产品线,一旦不赚钱就会被砍掉,不敢拿来让海思试。海思也找过九州、长虹等著名有线电视(DVB)机顶盒公司,人家提的要求却更苛刻:一旦出问题,华为要赔偿所有直接和间接损失,包括品牌损失和股价下跌的损失。这种“卖司条款”,别说何庭波和艾伟不敢应允,海思的幕后老大徐直军看到条款后,也不敢签字。2008年5月,机顶盒市场露出了一条裂隙,阳光照到了海思身上——广东电信给了华为一个10万线的IPTV机顶盒大单。本来这跟海思没啥关系,因为人家广东电信指明要用博通的芯片方案,并会根据自己的IPTV推广进度来要货及支付货款。偏偏IPTV业务开展前期有很难确定用户量的需求预测,博通芯片供货期又需要16周,这导致按时按量供货的不确定性非常高。老王跟博通中国区老大沟通无果后,张国新赶到广东电信,提出:能否使用海思的方案?我们基于海思芯片的机顶盒已经测试完成,产品稳定,性能良好,可以马上提供测试。此时对于广东电信而言,IPTV业务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双方共担新芯片可能带来的风险。测试结果令双方长舒一口气。采用海思芯片和博通芯片的机顶盒性能相差不大,在散热和开机时间上甚至略胜一筹。随后,在同年8月的第十六届杭州ICTC2008展上,海思现场发布并展示了业界最佳性价比全系列机顶盒(STB)芯片解决方案。它和视频监控芯片一样,采用硬件解码,速度快、加工费低,而且第一个做到了芯片和操作系统、浏览器(基于webkit)的紧耦合。对厂家来说,采用海思方案的高清机顶盒电路板价格低(100元左右),技术门槛也降低,一时间,一大批机顶盒小公司成长起来。有人说,海思太幸运了,机遇赶着往它身上撞。可是假设没有提前做好布局,如果海思的芯片质量达不到标准,它又怎能抓到住这些机会?在没能与品牌机顶盒公司直接合作的情况下,海思的“黑盒子”方案靠发动广大野战军拿到了市场。5年后,它在国内机顶盒芯片市占率达到第一。这种打法,与联发科当年服务众多山寨手机厂家的策略如出一辙。2006年,在业界首创GSM智能手机交钥匙(Turnkey)解决方案的联发科,将手机主要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引爆国内山寨机快速扩张。当时在2G领域,欧洲的GSM阵营完胜美国的CDMA阵营。联发科也从一家DVD小厂平步青云,占得移动终端芯片牌桌上的一席。看见联发科的功能机方案铺天盖地,眼红的海思开始打造自己的Turnkey方案。手机芯片的核心有两块:应用处理器(AP,ApplicationProcessor)和基带处理器(BP,BasebandProcessor)。AP包括CPU、GPU等;BP则负责处理GSM、3/4/5G等各种通信协议以及射频等核心单元,代表了通信能力,之前我们提到的巴龙就属于BP。虽然2004年就组建了研发队伍,但直到2009年,海思才发布第一款GSM低端智能手机的Turnkey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采用来自华为GSM基站的自研BP技术,开发的AP芯片名为Hi3611(K3V1)。“K3”同样名自高山,是喀喇昆仑山脉自西向东的5座主要山峰中的第三高峰——布洛阿特峰(BroadPeak)的代号。它也是全球第12高峰,海拔8051米。但这一寓意雄浑高远的名字,并没有给海思带来好运。K3V1采用110nm工艺,远落后于对手采用的65nm/55nm/45nm工艺,操作系统又选了江河日下的WindowsMobile。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华为自己的终端公司因为深陷在为欧洲运营商定制3G手机的泥潭中,无力应用K3V1。无奈之下,海思借鉴联发科,找了家华强北的山寨厂做整机。一时间,华为深圳坂田基地门口人声鼎沸,到处充斥着小贩叫卖山寨GSM智能手机的声音,令人不堪其扰。彼时山寨市场有展讯、联发科等强敌镇守,产品本身及销售策略上的缺陷使得K3V1出师未捷身先死。K3V1不仅受到外界群嘲,连内部人员都不看好。负责营销的副总裁胡厚崑认为,服务低端的GSM山寨机混淆了华为的定位,伤害了华为的高大上品牌价值,坚持要砍掉这条线。2010-2014稳定:巴龙出鞘,安防突围2009年11月,华为海思和华为终端等部门正式成立联合项目。历经近千个昼夜的协同奋战,王劲和同事们于2010年推出了业界首款TD-LTE基带芯片巴龙700,支持LTEFDD和TD-LTE双模,并在同年7月参加德国TOM认证,正式进入商用终端领域。巴龙芯片的一次流片成功令上海研究所一片欢腾,但稍有遗憾的是,巴龙问世之时恰逢智能手机蚕食掉大部分数据卡市场,高通的芯片也不再稀缺。尽管生不逢时,后续巴龙不仅被应用到数据卡、以及无线路由器和MIFI等多种终端设备,还成为手机芯片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任正非将手机业务升级为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放出豪言要做到世界第一。安防领域冒出了人工智能(AI)的萌芽,德州仪器(TI)和华为都整起了买芯片送车牌识别算法的打法。不过,两者的技术方案却有本质的不同。TI的视频监控芯片采用ARM+DSP架构,而海思采用的是ARM+IVE架构,IVE是做成了芯片硬件内核的智能视频分析加速引擎。TI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DSP)非常强大,华为的GSM基站就是基于TI的DSP来做基带处理,开发成本低并且可以灵活加载。但从3G开始,海思全都采用自己开发的专用芯片,以进一步提升效率和降低功耗。同样在这一年,海思SoC开始大规模进入全球最大的安防摄像头厂商——海康威视。后来中国厂商在全球大卖DVR,鼎盛时期海思占领了79%的全球DVR芯片市场份额。伴随着数字化和IP(互联网协议)狂潮,海思在巨变中抓住市场的需求,在性能提升、成本控制、开发门槛、配套算法和软件等方面均优势明显。厂家只需拿一颗海思SoC芯片配上外围的元器件,就能做成一个IP摄像机的电路板,再加上电源、镜头等光学器件,就能做成各式各样的入门级摄像机。赢得口碑的海思,开始在视频监控领域和机顶盒领域一路高歌猛进。2012年,驻杭州的Top销售员,光是海康和大华的订单就就卖了一千多万片。同年机顶盒芯片开始出货量大增,并于次年登上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据传到2014年,海思安防系列芯片已占据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在国内的市占率更是高达90%。外销的消费电子芯片发展势头正猛,但手机芯片还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时间回溯到2011年,华为新成立一个总研究组织——2012实验室,主要面向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大海思和研究人工智能的诺亚方舟实验室等一起作为二级部门归属于2012实验室。任正非对何庭波说:“给你4亿美金每年的研发费用,给你2万人”,“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何庭波一听吓坏了,当时整个华为研发不到10亿美元,员工仅有3万人,而2011年海思的销售额只有66.6亿人民币,华为全年净利润只有150亿人民币。2012年,对于华为终端和海思而言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年份。8月,承载着海思希望的K3V2应用处理器问世。9月,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余承东定下七条重要的调整战略,其中就包括“启用华为海思四核处理器和巴龙芯片”。K3V2的研发吸取了K3V1的教训,架构用谷歌的安卓系统取代了WindowsMobile,并花高价买来ARM架构的授权。虽说它采用的40nm工艺没追上当时高通、三星芯片采用的28nm工艺,但它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进步很明显。它是问世时体积最小、速度最快的手机处理器。一发布就引起竞争对手的警觉,网传三星曾因此推迟对搭载该处理器的AccendD系列的屏幕供应,致使产品的上市时间延迟了大半年。但这款芯片的短板同样明显,发热量大、GPU兼容性问题层出不穷,用户体验感极差。开发人员不得不“挖东墙补西墙”,从软件层面来填补芯片上的漏洞和Bug。因为芯片的问题,D系列手机综合性能表现非常烂,销量惨淡,很快就“寿终正寝”了。中端机P6因为强抓质控并在19个国家进行地毯式广告轰炸,销量和口碑都还不错,而K3V2E芯片依然被骂“拖后腿”。华为坚决用旗舰手机奶自家芯片的做法,引来了外界此起彼伏的质疑和谩骂,“万年海思”的嘲讽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使用海思芯片的机器上,而海思回应那些负面声音的唯一方式,就是沉默,在沉默中积蓄力量。那些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海思团队背负的不止是芯片的成败,还有华为手机的口碑。每一位成员都憋着一股劲儿、吊着一口气,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投入研发工作。终于,2014年初,海思发布麒麟910芯片,一雪前耻。这款芯片不再以雪山为名,而是用中国神话的瑞兽麒麟命名,并首次集成了自研的巴龙710基带芯片,这也是海思第一次将AP和BP集成在同一块SoC上。K3V2出现的问题被一一改进,麒麟910在制程上追平了高通的28nm,并大大降低功耗,改善了兼容性。随后出场的麒麟920芯片,终于在性能上战平上一代高通旗舰芯片。麒麟920还整合了巴龙720,LTECat.6的手机。荣耀6一出来,就飙升到各跑分软件的第一名,几乎吊打吊打华为全线机型,使海思麒麟芯片第一次达到与行业领袖高通对飙的地位。然而胜利的曙光刚刚出现,王劲,那个撕开高通防线的核心人物,刚从美国出差回来就连轴开会,回家后突发心脏病,猝然长逝,年仅42岁。2015-2019飞升:势不可挡,多面制霸令人感到些许安慰的是,巴龙和麒麟芯片没有辜负王劲的付出。从麒麟925伊始,海思一扫昔日坎坷的命运,开始大步流星地向上攀升。尽管志存高远,华为对进军高端的市场还是相当谨慎,搭载麒麟925的旗舰手机Mate7首期只做了30万部。谁知幸运女神的橄榄枝,再一次伸到了华为的面前。出人意料的是,手机双霸苹果和三星先后掉了链子。苹果爆发严重的好莱坞“艳照门”事件,加上未在中国境内设服务器,安全隐私问题倍受质疑。同时三星Note4设计方面严重失误,新机型仍沿用塑料外壳和滑动指纹,外观土气,扬声器位置也设计的不合理。于是乎一大批国内政企要人舍弃苹果和三星,转投华为的怀抱,霎时间,Mate7一机难求,全球销量超750万,成功让华为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此时,饱受诟病的麒麟芯片终于赶上了华为手机发展的步伐。麒麟品牌从出场到麒麟935,一直采用台积电28nm工艺。在研发麒麟950之前,海思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跳过20nm,直接挑战更为先进的16nmFinFET。他们从2013年底就开始与台积电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16nm先进工艺的量产成熟,并于次年4月实现业界首次投片,2015年1月实现量产投片。11月,麒麟950正式发布。这是麒麟芯片的翻身之作。麒麟950成为业界第一款采用台积电16nmFinFET工艺制程的移动处理器,比采用三星14nmFinFET工艺制程的高通骁龙820提早面世了小半年,而且除了GPU之外性能几乎和骁龙820打平。另外,这款芯片开始集成海思自研的ISP模块,使其吞吐率性能提升4倍,高达960Mixel/s,助力华为P10在专业相机评测网站DXOMARK公布的拍照成绩上赶超iPhone7。将时间往回拨1个月,还有另一件值得记入史册的事情。海思击败高通等几家巨头,独家获得奔驰第二代车载模块全球项目的超大订单,合同期长达十年,这意味着奔驰乘用车未来十年都搭载有华为的芯片。这对中国芯片业同样是值得纪念的里程碑。很快,属于海思巴龙和麒麟的高光时刻来了。新兴的5G和AI技术,给了华为突破高通重围的土壤,破茧成蝶的麒麟芯片开始与高通、苹果两大国际巨头进行新一轮的角逐。2016年,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投资高达100亿元人民币。2017年,海思推出第一代AI芯片麒麟970,业内首创在手机SoC芯片上采用独立的AI计算模块“NPU”设计,一举拿下6个业界第一。而苹果的自研AI芯片A11比麒麟970的发布时间迟了2周。这一年,垄断4G基带市场的高通先后拔下全球首款5G调制解调器和首个5G数据连接的头筹。紧接着,华为在2018年2月发布首款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巴龙5G01和基于该芯片的5G商用终端华为5GCPE。这意味着华为同时突破了网络和终端这两大5G商用的基础条件,成为全球首家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5G解决方案的公司。乘胜追击的海思,又在去年8月率先发布了新一代AI芯片麒麟980,采用最先进的7nm工艺制程和双核“NPU”设计,尺寸小到仅比指甲盖稍大一点,在其上集成了69亿个晶体管(麒麟970的晶体管数为55亿),还可与华为的巴龙5G01基带芯片匹配,为5G通讯做好准备。早在2015年,华为就已经开始投入7nm技术的相关研发,并于次年开始进行麒麟980这款芯片的IP储备、2017年开始SoC工程验证、2018年开始量产。麒麟980芯片从起始到发布用时3年,投入数亿美元的研发费用。麒麟980在AI运算方面带来了全面的提升。Mate20超流畅的操作体验以及视频检测、物体识别与分割、AI视频留色、卡路里识别、3D结构光解锁等丰富的AI应用,都离不开麒麟980这个幕后功臣。从被国际巨头们按地摩擦,到在高端手机芯片市场上与苹果、高通、三星四足鼎立,海思麒麟上演了一场华丽的逆袭。能做芯片的手机厂商仅有3家,能够同时做芯片和基带的手机厂商更是不超过2家,而能够跟高通对抗且拥有芯片和基带的手机厂商,唯华为尔尔。不止是终端,作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新秀,华为将造芯的目标已经扩展到云端。过去一年内,华为紧锣密鼓地发布AI芯片昇腾系列和服务器芯片鲲鹏系列。昇腾芯片采用华为开创性、可扩展的“达芬奇架构”,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昇腾910采用7nm工艺,主打高效计算低功耗的昇腾310采用12nm工艺。服务器芯片鲲鹏920同搭载该芯片的泰山服务器在今年1月发布,这一芯片同样采用迄今最先进的7nm工艺,架构用的是ARM,性能跑分超出之前业界标杆产品的25%,能效提高30%,功耗也有所降低。同一时期,巴龙亦有了新的突破。新出场的巴龙5000采用业界标杆的多模设计,峰值下载速率是4GLTE可体验速率的10倍,并在进行5G研发之时就已在华为体系内部进行网络侧、芯片侧和终端侧的协同。巴龙5000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5G商用终端华为5GCPEPro一起,将华为的5G优势再次提升。同样在今年首秀的还有业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系列。这是全球第一个超强集成、超强算力、超宽频谱的芯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5%、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不仅安装时间是标准4G基站的一半,还允许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数基站直接升级到5G。为了赶上5G的高速列车,华为投入5700多位从事5G研发的专家工程师,在全球范围建立了11个5G研创中心,如今每当5G新版本出来,华为能在1个月内完成迭代。“我们的5G产品对于欧洲来说是最合适的。”任正非在本月21日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说:“我们有几十年都不会腐蚀的材料,这些特性很适合欧洲,欧洲跟我们沟通很密切。华为的5G是绝对不会受影响,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变局出现在安防市场。一方面,华为宣布重新入局安防摄像头;另一方面,海康、大华等也在积极推进AI算法和AI芯片的研发。这意味着华为要开始和它的老客户海康、大华等同台竞技,同时核心业务的垂直整合正成为一种趋势。但没想到华为、海康、大华的直接竞争还没提上日程,他们就一并进入了美国的黑名单。危机:至暗时刻,备胎转正2019年5月,黑云压城城欲摧。在全球通信界势如破竹的华为被美国视作国家安全的威胁,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命令,要全力压制这颗“眼中钉”。形势极其严峻,美国政府的霸凌政策施压下,华为的老伙计们——英特尔、高通、谷歌、微软、ARM等不得不选择停供,WiFi联盟、SD协会、国际固态技术协会(JEDEC)、PCI-SIG外围部件互连专业组标准组织、USB-IF这五大标准组织均暂时将华为除名,其后又陆续恢复华为的资格。如果华为没有应对之策,那么此时已经是危急存亡之秋。此时,任正非多年来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为华为提供了与美国政府叫板的底气。引用任正非在2012实验室的讲话:“哪怕(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我们公司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摇。”如今我们再回顾任正非的高瞻远瞩,不得不为之叹服。正是任正非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对有朝一日先进芯片和技术不可得提前做了备案,才有了2019年5月19日海思总裁何庭波鼓舞士气的那封致员工信:所有海思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高通断供,华为有自己的麒麟和巴龙;英特尔断供,华为有自己的CPU鲲鹏;ARM断供,华为已经购买了ARMv8的永久使用权并熟练掌握ARM架构的设计和修改。长远的路依然艰险,至少暂时性的困难足以应对。海思也有还没能攻克的短板,自研GPU还未赶上国际一流GPU的水准,在射频领域与国外顶尖企业暂时难较高下。但,这不只是华为的危机,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芯片设计必备的EDA工具、模拟芯片皇冠上的明珠射频芯片都长期被欧美厂商卡脖子。晶圆代工的形势更为严峻。最先进的制程工艺掌握在台积电和三星手里,内地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制程量产,还要等今年下半年。中芯国际要想突破更小的制程,就需要买更精细的“刻刀”——光刻机。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均由荷兰ASML打造,而中芯去年花1亿美元从ASML买来的中国唯一一台EUV光刻机迟迟未闻进入国内的消息。更危险的是,ASML造光刻机的光源、激光发生器等核心部件,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这些短板有预备的解法吗?或许有,或许没有。但抵御一切风霜的盔甲——人才一直都在,我们要等待的是下一个拥有极强战略眼光的人,还有更多愿意投入芯片事业的人。结语相比百年IBM、五十年英特尔,十五岁的华为海思在半导体产业还是一个勇闯无人区的“青少年”。这个青少年踩过雷,也撞过运,承受过质疑和嘲讽,也享受过赞美和推崇。从默默无闻到锋芒毕露,这个逆袭故事的每一处起承转合,都是由海思数千名工程师共同书写而成。历史证明,成大事者,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在华为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时,面对强手如林的新沙场,就敢于砸下重金去打造可能永远都不会用到的芯片,华为海思的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积蓄力量,最终实现一个又一个反杀。假设海思没有这些前瞻性的布局,没有将这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攥在手心,当美国亮出“禁供”的技术霸权杀手锏,华为大概率很难有如今这“备胎转正”的底气和起诉美国政府的勇气。同时,这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长征的缩影,紫光、中芯国际等国产半导体企业们在努力突破西方世界的桎梏,千千万万个芯片研发人员正像曾经的徐文伟、何庭波、王劲、艾伟那样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于一线,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他们又将书写出新的芯片故事。他们也许不是天才,也许不会成为芯片事业的掌舵者,但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鲜花和礼敬不止属于功成名就者,更是属于这场艰苦长征中每一个鞠躬尽瘁的人。参考资料:1、刘文《华为往事》2、张利华《华为研发》3、任正非《在2012实验室的讲话》4、张静波《芯片女皇何庭波,终结华为“无芯之痛”》5、集微网《追忆华为海思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王劲》6、戴辉《老兵戴辉:华为芯片事业是如何起家的?》7、戴辉《老兵戴辉:华为海思的麒麟手机芯片是如何崛起的?》8、戴辉《老兵戴辉讲述从0到1的血泪史,海思的视频监控芯片如何一步步成为行业霸主》9、戴辉《老兵戴辉:海思机顶盒芯片是如何成为霸主,并与中国标准相互成就的?》10、项立刚《为王劲送行》2014年11、萌哈科技《华为海思麒麟处理器的成功之路》12、方珺逸《海思成名前那些事儿》
2019-06-26 09:27:37526 次
前段时间,余承东接受外媒采访时候曾表示,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要突破2亿台,按照目前的势头来看,他们要完全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二,同时他们给三星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如果余承东口中强调的2020年完成3亿台出货量的话,那么华为就是真正的第一了。华为重磅新机支持5G还是折叠屏对于华为来说,今年发布的新机都是规规矩矩,不过平静下面暗藏的却是重磅新品。按照余承东的预告,明年年初华为要发布全球首款5G手机,这个速度领先其他手机厂商,之前他们已经展示了芯片端的方案,麒麟980和5G基带Balong5000搭配。这款5G手机在外形上也足够创新,因为用余承东的话来说,它是折叠屏,而且是真正利用OLED柔性的特点,实现的屏幕的对折,这样的好处在于,体验上可以更加纯粹。目前华为已经为这款折叠屏手机申请了不少名称,比如MateF、MateFlex、MateFlexi和MateFold,其中MateFlex作为最终的名称可能性更高,至此华为折叠屏5G手机也基本确定。华为折叠屏手机跟三星有何不同?汇总目前产业链给出的最新消息看,华为的折叠屏手机有两个方案,其中最可能的方案是用京东方的屏幕,展开方式类似于翻书,当你需要小屏的时候,这就是一款5寸屏的正常智能手机,而当你需要大屏的时候,可以像翻书那样,展开屏幕后得到8英寸屏幕。整体上来说,华为折叠屏手机的方案跟三星之前展示的折叠概念相似,但实际效果要比三星的4.6寸外屏/7.3寸内屏的视觉冲击力可能更大,毕竟屏幕尺寸更大,同时在推出时间也要比三星更早,华为预计在明年2月份就要发布这款新机。三星的小动作前十名手机厂商Q3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调研机构Counpoint之前给出今年第三季度统计显示,华为出货量是5200万部,相比去年同期的3910万,提升了33%,而三星手机Q3的出货量为7230万部(国内第三季度只有可怜的123万部,市场份额1.1%。),同期下滑13%。华为的增速还在继续加快,而三星的颓败也难以制止,所以双方在对阵上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三星。之前韩国产业链给出的消息称,三星手机为了应对华为手机的追赶,向自家的三星显示器施加压力,要求其暂时停止向华为提供可弯曲折叠屏屏幕供应,也就是说三星手机已经开始在产业链对华为进行小动作了,虽然不清楚这个动作幅度日后会不会更大,但从现在来看,意义虽然有,但还不至于致命,毕竟LG和京东方都是折叠屏的供应方。华为手机新的野心之前任正非就曾表示,华为手机不应该只追求销量,更多的还要关注利润,这也是给余承东敲响了警钟,不要因为市场份额而放弃了利润,品牌只有越做越高端,才能越来越赚钱,而一旦低端化想要在恢复就难了。所以我们看到,华为今年发布的P20系列,就是秉承了创新推动售价的思路,比如P20Pro的后置三摄像头为它提供了不少加分项,而这款手机也是让华为站稳了4000元价格段,所以Mate20系列是他们新的突破,希望能够以此站稳5000元价格段。长期以往,让iPhone在国内越来越卖不出去。从目前产业链反馈的情况来看,性价比更足的Mate20系列,已经开始对iPhoneXR产生了影响,后者在国内销量低于苹果预期,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以Mate20为首的国产手机,对它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华为在5G网络上的进度如何?之前华为成功打出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的5G毫米波商用通话(firstcall),这也预示着他们的5G网络商用从技术上来已经没问题。在5G终端上,他们发布麒麟980的同时,还发布了适用于手机设备的5G基带Balong5000,明年第一季度就要推出支持5G网络的手机。总体来说就是,目前华为5G技术、终端、还有基站上都已经基本就绪,明年在国内开始试商用已经完全没问题,当然他们还在努力参与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5G网络搭建上。之前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给出的统计显示,各家在Polar码领域的研究上,其中以华为优势最大,他们已经获得Polar码专利,已经占到了整个专利的49.5%,比爱立信、英特尔和高通三者的专利加起来还要多,这也能看出他们在5G技术上的巨大优势(行业内为数不多可以提供5G网络端到端的全方位技术方案)。
一起惠返利网2018-11-27 09:47:52421 次
英特尔周四公布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去年财报。报告显示,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为17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4亿美元相比增长4%,创出季度历史新高;净亏损为7亿美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36亿美元。英特尔第四季度同比转亏,主要是财报中记入与美国税制改革相关的54亿美元所得税支出。英特尔同时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授权批准将年底派息增加至每股1.20美元,较原先的派息方案增长10%。此外,英特尔还宣布本季度派息将为每股0.30美元。此次派息的股权登记日为2月7日,派息日为3月1日。营收: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为17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4亿美元相比增长4%,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师平均预期该季度英特尔的营收为163.4亿美元。其中:——客户计算集团营收为89.54亿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91.29亿美元。在客户计算集团内部,平台营收为80.63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3.56亿美元;其他营收为8.9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73亿美元。——数据中心集团营收为55.8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6.68亿美元。在数据中心集团内部,平台营收为50.9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3.06亿美元;其他营收为4.87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62亿美元。——物联网集团营收为8.7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26亿美元。在数据中心集团内部,平台营收为7.1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17亿美元;其他营收为1.6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9亿美元。——非可变存储解决方案集团营收为8.8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16亿美元。——可编程解决方案集团营收为5.8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20亿美元。——其他所有业务营收为1.81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6.15亿美元。毛利润和运营利润:英特尔第四季度毛利润为107.67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1.05亿美元;毛利率为63.1%,与去年同期的61.7%相比增加1.4个百分点。英特尔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亿美元增长19%。其中:——客户计算集团运营利润为32.63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5.23亿美元。——数据中心集团运营利润为29.9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81亿美元。——物联网集团运营利润为2.6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2亿美元。——非可变存储解决方案集团运营利润为3100万美元,去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9100万美元。——可编程解决方案集团运营利润为1.56亿美元,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8000万美元。——其他所有业务的运营亏损为13.07亿美元,去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10.49亿美元。成本和支出:英特尔第四季度运营支出为53.72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5.79亿美元。英特尔第四季度研发以及营销、总务和行政支出总和为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4亿美元降低6%。净利润:英特尔第四季度净亏损为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36亿美元相比降低119%;每股摊薄亏损为15美分,去年同期每股摊薄收益为73美分。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亿美元增长34%;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08,比去年同期的0.79美元增长37%,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该季度英特尔的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87美元。2017年整体业绩:英特尔2017年营收为628亿美元,较上年的594亿美元增长6%;毛利率为62.3%,较上年的60.9%增加1.4个百分点;研发以及营销、总务和行政支出总和为2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1亿美元降低3%;运营利润为179亿美元,较上年的129亿美元增长39%;税率为52.8%,高于上年的20.3%;净利润为96亿美元,较上年的103亿美元下滑7%;每股收益为1.99美元,低于上年的2.12美元。业绩展望:英特尔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营收将达150亿美元,上下浮动5亿美元;运营利润率大约为25%;税率大约为14%;每股收益为0.65美元,上下浮动0.05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四季度每股收益将达到0.70美元,上下浮动0.05美元。据汤森路透统计的数据显示,市场分析师平均预期英特尔第一季度营收将达150.3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收益达到0.72美元。英特尔还预计,2018年全年该公司的营收将达650亿美元,上下浮动10亿美元;运营利润率达到28%;税率达到14%;每股收益达到3.30美元,上下浮动5%;全年资本支出为140亿美元,上下浮动5亿美元。股价变动:英特尔股价周四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下跌0.21美元,报收于45.30美元,跌幅为0.46%。至发稿时,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2.01美元,至47.33美元,涨幅为4.44%。过去52周,英特尔的最高股价为47.64美元,最低股价为33.23美元。按照周四的收盘价计算,英特尔市值约为2120亿美元。
一起惠2018-01-26 09:58:00510 次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Research日前发布了“无人驾驶技术排行榜”(AutonomousDrivingLeaderboard)。根据该公司调查显示,如今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现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简单来说,NavigantResearch所发布的这份榜单是衡量各大汽车制造商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的一个可视化指标。同时,该榜单还揭示了哪些厂商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行业影响力,来将自己的想法从设计图带入真正的消费级市场。通常来说,许多人或许都默认像特斯拉、苹果这两家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板块里的公司肯定会被视为这一领域的领导企业。然而,Navigant所公布的这份自动驾驶技术排行榜或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苹果和特斯拉的名字竟然均出现在了这份榜单的末尾位置。对此,Navigant以特斯拉为例解释称,特斯拉在同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Mobileye分道扬镳后,一直在艰难地试图找回往日雄风。“尽管特斯拉一直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表现得十分激进,但自从它终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后,该公司就一直在艰难地用自家研发出的系统来实现以往水平的自动驾驶能力。”Navigant在报告中写道。特斯拉的排名或许得到了解释,但苹果排名垫底又怎么解释呢?外界分析认为,这部分或许是因为有消息称苹果已经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其秘密自动驾驶项目“泰坦计划”(ProjectTitan)上转移走了。另一点是,作为重度依赖外包商和承包制造商的苹果目前仍不具备任何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基础设施。长期占据这份榜单榜首位置的福特在今年排名已经下跌到了第4位,这主要是因为Alphabet旗下的Waymo和通用汽车这两家公司均在去年加大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从而拉开了同福特的差距。Navigant同时指出,福特排名的下滑和自身短板没有任何联系,下滑的最大原因是诸如戴姆勒-博世、宝马-英特尔、大众-英特尔这样强强合作所营造出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所致。在另一方面,中国搜索巨头百度也通过推出“阿波罗计划”(Apolloprogram)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这让百度的排名一下从去年“挑战者”分类的末尾升至了“竞争者”分类里的前几名。简单来说,所谓“阿波罗计划”是百度开放自动驾驶平台,该公司表示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百度表示,公司将开放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功能的代码或能力,并且提供完整的开发测试工具。此外,公司还将在车辆和传感器等领域选择协同度和兼容性最好的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协作联盟,推荐给项目参与方使用,进一步降低无人车的研发门槛,促进技术快速普及。在本月举行的CES上,自动驾驶软件公司Aptiv(安波福)联合知名共享出行平台Lyft展示了旗下最新自动驾驶打车服务,这也帮助Aptiv今年的排名上升了不少。
一起惠2018-01-18 09:45:25326 次
昨日晚间消息,知情人士今日称,虽然高通将依照程序对博通(Broadcom)的收购要约进行评估,但预计高通将强烈抵制博通的收购计划。今日稍早些时候,博通提议以每股70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高通,交易总价值为1300亿美元。若该交易得以完成,将成为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并购交易。随后,高通证实,已接到博通主动提出的非约束性收购要约,计划以每股60美元的现金加每股10美元的博通股票收购高通所有流通股。高通表示,其董事会将聘请金融和法律顾问,一起来评估博通的该收购要约,以判断该提议是否符合高通股东的最大利益。但知情人士称,预计高通将强烈抵制博通的该收购计划。该人士称,高通将从两方面因素来拒绝博通。首先,高通会声称博通的报价太低。其次,高通会以反垄断调查为借口。分析人士称,高通和博通是无线通信芯片市场的领先厂商,两家公司合并后,势必将对英特尔带来更大的威胁,后者正凭借其在PC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向移动市场扩张。
一起惠2017-11-07 09:22:46177 次
大家对于京东商城应该都不陌生吧,它是一个购物平台,很多的人都喜欢在京东商城上面购物哦。京东商城马上就要迎来双十一活动了,那么双十一在京东买手机有优惠吗?请往下看介绍吧!双十一在京东买手机有优惠吗?2017双十一京东手机当然会降价,但是并不是所有手机都会降价,降价的商品都是特定的,降价类型分为满xxx元减xxx元和领券立减两种形式。另外,京东双十一活动分为:10月25日至31日的预热期,PLUSDay、全球品牌日、母婴日将轮番登场;11月1日至9日的专场期,吃货日、男神日、家电日、超市日、家居日、3C日,每天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主题购。11月10日至12日迎来高潮期。所以,要想买降价手机,需在专场期和高潮期购买。双十一京东手机活动有哪些?双11期间,京东手机将放送超过11亿元手机优惠券,领券最高立减1111:三星GalaxyS812期免息,领券再立减;坚果Pro优惠力度最高到300元,vivoX20Plus新品首发,荣耀V8限时爆品秒杀,小米MIX2新品限量抢购,三星NOTE86期免息,送原厂无线快充。另外,锤子、酷玩、努比亚、SOAP、索尼等一众大牌,都将京东作为其新品的独家首发平台。想换手机的亲们,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哦!另外,作为手机的“最佳拍档”——手机配件当然不能少,爱国者(aigo)20000毫安充电宝降至99,缔造者苹果手机钢化膜满99减50,更有“买二免一”、“单品四折”、“爆款直降”等疯狂优惠活动。1元抵1111元,新机品牌日满足你对电脑的一切幻想。10月25日-10月31日,华为、机械革命、未来人类、PEO、雷蛇、西部数据、坚果等电脑办公品牌开启优惠模式,1元可抵用1111元!另有雷诺塔、极途、酷睿、联想、雷霆世纪等系列品牌会在京东双11前夕疯狂秒杀!而在双11期间,英特尔、联想、华硕、戴尔、雷神、晨光、金士顿等系列大牌,每天优惠不停!速来速来!科技的进步使得消费者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无数的科技产品慢慢进入大众视野。双11期间,京东3C集合众多智能数码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钜惠:智能数码定金10元最高抵1000元,智能设备6期免息,智能爆款5折起。11月1日到11月11日,airpods最低999元现货抢,索尼耳机5折起,beats耳机5折抢,Bose耳机5.4折起,想回归个人世界的耳机发烧友们可要留心关注。双十一在京东买手机有优惠哦,所以各位要买手机的亲们,你可以等到京东商城双十一活动的时候去购买,会比你平时购买手机还优惠点哦,以上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京东双十一的内容尽在我们的一起惠返利网。
一起惠2017-11-02 09:03:24399 次
地平线预期于年底前完成总额近亿美元的A+轮融资。10月20日消息,黑智获悉,国内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地平线机器人,今日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英特尔投资CEO会议上,正式宣布获得来自英特尔投资的注资。地平线预期于年底前完成总额近亿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由英特尔投资领投,嘉实投资联合投资,其他参投方包括现任股东晨兴资本、高瓴资本、双湖投资和线性资本。泰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地平线表示,将用本轮融资来加速技术产品研发和商业落地,打造以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和算法软件系统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并面向自动驾驶和智能城市等重大应用场景,推出系统级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和英特尔集团全球副总裁WendellBrooks地平线是作为嵌入式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安装“大脑”,让它们具有从感知、交互、理解到决策的智能。公司创始人兼CEO余凯于2013年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自动驾驶项目。公司初创两年的时间内,地平线已经携手英特尔在CES2017上发布了基于BPU架构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在世界四大汽车市场(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与全球顶级OEMs和Tier1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地平线在“英特尔投资CEO会议”上展出最新高级辅助驾驶(ADAS)Demo早在2016年11月,地平线便与英特尔公司展开合作,双方于2017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17)上展出了基于地平线BPU架构联合开发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地平线在自动驾驶感知和决策技术、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等方面展现的领先世界的技术实力,受到业界广泛认可。余凯表示:“英特尔在计算行业的领导地位和广泛资源,以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实力,可为我们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落地提供重要的支持。地平线将借助英特尔在CPU、FPGA、5G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加快嵌入式人工智能硬件架构的研发,并发挥我们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嵌入式终端计算方面的优势,与英特尔携手推进自动驾驶产业的创新发展。”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丹尼尔·麦克纳马拉尔(DanielMcNamara)表示:“英特尔在高科技行业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支持和帮助中国科技公司的创新和发展。地平线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人工智能人才,他们在自动驾驶领域尤为专业。英特尔的FPGA结合地平线的开放式技术融合模式,将为客户提供一个既灵活又低功耗的计算平台。”丹尼尔·麦克纳马拉尔将加入地平线公司董事会。
一起惠2017-10-20 09:31:00273 次
整装施展强力整合大法,流量入口地位凸显,从前直面C端的材料商的生存大计亟待思考。是不是必须以装修截获流量,并尽力扩充产品库,建立自己的小生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又该如何使自家产品差异化,练就核心武器?当然,多问一句,整装会是市场的全部吗,从前的打法全然行不通了吗?八位材料玩家就要不要拓宽品类、能不能亲手抓施工、整装的盘子有多大等多个问题展开了探讨,透露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联邦家私1.践行大家居战略,做家装。2.中高端整装是泥潭,尚待探索。3.尝试新零售,赋能代理商。董事副总裁李虹瑶:首先,我相信“大家居”,且身体力行地去做,过去的两年,联邦围绕着消费者的空间交付,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从卖产品,到提供整体的个性化的软装设计和整体的交付,包括对接一些B端企业,比如爱家。我们的家装公司应该是有20年左右的时间了,工装和家装,联邦在2010年左右最后放弃了2B端的生意,我们当时做酒店家具,酒店装修,建筑装修都有了,但是果断地放弃,就是为了聚焦。说到整装,我们把自己的战略部署放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因为这的确要探索。经过这几次,包括展览会的尝试和行业的互动,我发现整装水温没有完全热起来,尤其是中高端的。低端的模式比较容易看清楚,关键看是不是执行到位,是不是可以履约,但是中高端整装是泥潭,大家不知道怎么发力,力气下去没有回弹,真的需要大家共同去探索。我们在南海万达做了第一个试验点,有一定的成效。到今年,我们争取将广佛地区的直营先从产品销售转换为服务销售的模式,希望能够对接到天猫这些资源,在新零售上做一些尝试。在这个尝试的过程当中,给我们代理什么样的好处?我们不断地在内容开发上、工具开发上去创造,或者是进行打通。无论是3D、云设计,包括微信用户粉丝的玩法,有很多的工具,这些工具围绕着体系服务的时候,不断地被打造和实践应用。接下来还可以将我们这些工具复制到我们全国更多的店面,他们也许做不了完整的设计交付,但可以用这些工具,吸引、培养更多的从业人员。乐华1.只做产品,做不了整装2.从卫浴向整个家装品类延伸。副总裁严邦平:我们只做产品,做不了整装,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一定有自己的特长,不可能整个产业链所有环节都可以做得最好。但是,我们的产品品类确实在扩大。我们原来做卫浴,后来做瓷砖,做衣柜、橱柜,现在我们做晾衣架,洗衣柜,就是阳台的空间,整个家装使用产品的品类延伸。因为这是消费者都需要的,我们有能力就多做一个品类,没有能力就少做一个品类,所以逐渐地会把这个品类丰富起来。至于从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等等都来做,现在没有这个想法。大自然家居1.品类扩张要依据企业本身的能力半径。2.整装将成为家居企业的入口,大自然要变成“英特尔”。总裁傅占杰:每个企业有它的核心能力,你要做发展,做扩张很重要,但是要依据自己本身企业的能力的半径。在地板领域,大自然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品类的扩充也是必然的。可是也有挑战,因为做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和定制化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衣柜、木门等等类似定制的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的差别很大。通常说标准化产品卖出去了,基本上整个价值链完成了90%,而定制化产品销售了才刚刚开始,它对于整合能力的需求非常大的。大自然在布局大家居中交了一些学费,我们做整装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我们要回归,未来应该是做好我们的产品。品类也好,延伸也罢,紧紧地围绕着整个家展开。我认为企业生存的本质还是价值。大自然的价值是什么?我更愿意说是设计价值,通常说产品是生产出来是错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大自然对于产品,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设计价值,从起点到终点,形成整个闭环当然,我们也在担心说未来这些做家居的,整个入口会不会被整装拿走,有没有这个可能?当然有的。但是,你拿走了,你也需要有好的产品,所以我更加愿意说大自然未来是英特尔,你买电脑的时候一定关注芯片是谁家的,如果是英特尔一定要。我认为大自然,所有的大家居,会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做好我们的产品,透过我们整装家装的合作伙伴,帮助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久盛地板1.中高端的消费人群需要更多的选择,当下的整装无法还满足其个性化需求。2.投入2亿改造工厂,让久盛的产品不断满足个性化,同时能够标准化。董事长张凯:从我们久盛地板来说,我特别重视两个新业务部门,一个是与整装行业的合作,另一个是设计工作,这两个新业务部门在整体业务体系的占比现在都还不是太高,但都属于飞速发展的端口。我们发现,这两个方向可能有所矛盾,一方面,我们看到整装行业大量优秀企业冒出来,另一方面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在崛起。实际上,整装能够做到什么样的范畴?我觉得是取决于企业,现在为什么整装停留在相对更在乎性价比的人群当中?可能是中高端的消费人群需要更多的选择,几十种的选择短期内还满足不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士,如果说整装会渗透到中高端行业,我觉得会有更多模块化和标准化,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上万种选择的个性化的整装。刚才说的整装也好,从设计领域出发也好,谁能做更多的事情,首先把个性化的事情做得更加标准化,把效率提高,这个是核心的所在。建材行业与家装类似,是比较标准化的产品,一方面我们在规模化,把量放大,降低成本,把品质做好;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考虑如何去满足越来越小的单子,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这个过程中存在矛盾。我们在自己的功能性和风格设计的领域,不断地去创新,满足日益不断地改变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打算未来三年对工厂做2亿投入的智能制造的工业化改造。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满足个性化,又要让这种个性化能够标准化。美涂士1.把最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除了涂料,还有水漆、艺术涂料、防水和胶,同时在培育行业施工的工艺问题。2.向整装公司提供墙面定制服务。总经理杨继军:个性也好,整装也好,应该是消费者说了算,二者可能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段必须要存在的。我们是做涂料、墙面定制,墙面定制在家装行业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板块,现在和个性化、传统的家装企业合作比较多,大型的家装基本上和我们有合作,这两年也是从产品和模式上配合装修企业做整装的服务工作。从产品的角度讲,前两年我跟皮阿诺的老板沟通,做不做全屋定制,我说我们要做,但是也不做,我们把最核心的东西做到精益求精,比如说涂料,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到极致。比如,和其他的可能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可能只做涂料,一个产品,我们现在涂料、水漆,甚至未来墙面定制的艺术涂料都做,我们还做防水,还做胶。三分料、七分工,我们现在还在培育着整个行业施工的工艺问题。从模式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推出的整屋的墙面定制的模式,我不只做材料,把这个服务业做了。比如,现在我们和靓家居合作,墙面定制全部交给我了,走的速度还可以。尚品宅配1.尝试过施工,决定不做整装。2.为整装公司提供供应链配套服务。副总经理郭子骞:整装我们公司自己本身不会去做,施工这一块也有一些分公司尝试了,发现付出和回报差得太远了。我们认为整装一定是家装的大趋势,不同装修公司可能根据各自特点以不同形式做。家装行业玩了这么多年,整装人才现在不是特别缺,但是供应链国内家装公司目前做得不太好。我们的消费层次分了中高低三个层次,消费者入口在家装公司,全国那么多的家装公司手里面抓的客户流量,我们和他们去做供应链的配套,只要满足了整装的产品需求,我们觉得就够了。中国市场和国外不一样,市场太大了,消费群体五花八门,供应链的确也是太多了,所以能把自己最强项的东西发挥出来就够了。华耐家居整装=整合服务商=细分的标准化解决方案+菜单式选择华耐可以提供针对某个痛点的、成套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副总裁李琦:我认为未来的整装是,标准化的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加上菜单式的选择,形成一个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华耐家居一直是做零售的,从顾客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不是说给整体的屋子的装修,而是解决家里面空气的温度,水的温度,厨房的问题和浴室的问题。针对消费者某些具体的需求,提出成套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为什么要加上菜单式的这种选择?现在消费者,有老人,有年轻人,有三口之家,必须要到一套适合的解决方案。所以,假设大家都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实现了标准化,但是针对个人的需求要进行标配的选择。最后有一个人,有一个整合服务商,它能够把刚才都谈到的链接在一起,每个人有各自的专长和价值,把各自的专长和价值,有人是工长,有人是家居,我理解这是我心目当中的整装。作为一个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可能每个企业会出现一类专门针对一类消费者的整装,整合服务商,不可能自己从生产到施工都做完的。东箭完整家居整装的发展取决于供应链和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CEO谢雨:整装可以迭代的,可以更多涵盖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其实整装能够走多远,能够走多高,核心的因素其实是供应链和行业基础设施的速度以及高度。今天我们做供应链为什么说压力大?压力来自于链条很长,要有产品,有价格,有仓,有配,有服务,有系统,这么长的一个链条,怎么合为一个产品呢?好的产品不能落地有什么用呢?仓、配、服务体系、好的IT产品的串接,这些业务环节的压力是巨大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就是拼命地往前跑,和菜鸟建高标仓,我们是菜鸟的CP,同时我们做SAP和ODS的系统,这次第一次和行业里面讲这个事情,我们会和SAP签战略合作协议,做整个建材领域的第一个SAP的建材私有云,通过仓配服务和IT帮整装往前跑。
一起惠2017-10-10 09:23:15259 次
数字化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越来越难以把控,这对于商家们而言将充满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购物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变得越来越紧迫。日前,美国牛仔服品牌Levis(李维斯)便在这方面又迈出了一步。据悉,Levis推出了一个在线“虚拟造型师”来帮助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风格的衣服。它是一个智能聊天机器人,目前已在Levis官网和FacebookMessenger上线。它结合了实体店员工的时尚知识以及人工智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机器人可以向用户提问“你希望你的牛仔裤在臀部和大腿处贴身吗?”这个功能可以帮助Levis理解用户对裤型、裤子弹性等方面的偏好。通过跟用户对话获取用户的偏好之后,机器人会整合尺码、布料偏好、颜色等信息,然后为用户推荐最适合他的裤子。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分享”功能让朋友帮忙投票决定选择哪一款商品并发表评论。与此同时,Levis还配合智能聊天机器人推出了“看效果”(“SeeItStyled”)功能,它运用到了图像识别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体型和外貌生成用户穿着这件衣服的样子,让用户在网上购物也能看到衣服的上身效果。对此,Levis副总裁及全球电商业务总裁MarcRosen谈道:“我们在正面解决当今社会所有零售企业都会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创造一个无缝连接的、个性化的购物体验,而虚拟造型师这样的新技术只是这场革命的一部分。”据了解,Levis的智能机器人由mode.ai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而它只是Levis通过技术革新来提升购物体验、驱动销售增长的一个小举动。此前,Levis还曾强调过运用技术革新来提高库存管理效率的重要性,并表示公司一直在于英特尔(Intel)等公司合作,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库存的精准度。此外,去年4月,Levis还联合科技界大亨谷歌推出一件名叫“evi’sCommuterTruckerJacket”的智能衣服。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融入了谷歌ATAP项目计划核心科技的商业产品。制造材料方面,这件夹克所用织物拥有导电性,可以向手机传送指令,例如,通过不同的手势,你可以选择播放或者暂停你手机上的音乐。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方面一直努力着的Levis,今年似乎已经见到了成效。根据其7月份公布的财报,母公司LeviStrauss&Co.第二季度业绩呈现出当下零售业难得的积极景象。集团收入总计10.67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6%,涨幅比一季度的4.3%有所提高,其中,零售业务按年大增13%。不过,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ipBergh却表示对品牌现阶段的情况并不满意,称他与集团正在共同经历产品更新换代和公司管理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ChipBergh指出,电商在品牌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Levis已正式入驻亚马逊。亚马逊除了拥有广大的客户群体外,他们的数据也是Levis所需要的。“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亚马逊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或许会比我们还了解Levis的消费者。”
一起惠2017-09-06 09:18:48350 次
2013年,谷歌和苹果相继进入音乐流媒体领域,Pandora和Spotify价值攀升。业界称,在线听歌将会取代下载,成为主要的音乐消费模式。日前传出消息,美国四大互联网巨无霸之一的亚马逊,也在筹备自家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实际上,包括电影电视剧在内的数字内容,已经从下载向流媒体转型。亚马逊之前已经提供了影视点播服务,音乐流媒体,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短板。美国科技新闻网站Recode预测,今年年内,亚马逊将会推出类似Spotify的流媒体服务,将会和包邮会员服务Prime捆绑。行业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已经开始和音乐行业进行“严肃”的沟通,希望获得版权。其中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亚马逊迄今还没有获得一家音乐公司的支持,原因之一是亚马逊也希望音乐公司提供类似Spotify、Rhapsody和Beats等服务商类似的授权费折扣。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和音乐行业的谈判,已经进行了“数个月”。在数字内容产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是订户规模越大,内容商提供的版权授权费也越低。亚马逊在音乐流媒体领域是新手,没有用户,想要获得优厚的版权费政策,存在难度。之前,英特尔网络电视项目夭折,原因就是空无用户,未能获得版权商的支持。Recode认为,之前亚马逊面向包邮会员推出了影视点播的增值服务,推动付费会员增长,而在线听歌服务,将成为新的增值服务。亚马逊目前的Prime会员收费标准,是每年79美元,今年初,亚马逊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会员费可能会上调40美元,到119美元。费用上调,亚马逊势必需要增加服务内容。之前,亚马逊也在陆续招募数字音乐行业的高管加盟。2012年10月,索尼音乐公司高层Michael-Paull加盟亚马逊,负责数字音乐业务。亚马逊还挖到了曾在流媒体服务商Rhapsody和MOG负责业务拓展的高管DrewDenbo,去年,亚马逊再次挖到了在Rhapsody负责版权引进的AdamParness。科技媒体指出,如果亚马逊要进入音乐流媒体领域,其必须反省数字内容服务的营销。虽然亚马逊每年花费10亿美元,购买Prime视频服务的版权,但是业界的一个共识是,亚马逊的播出效率并不高,未能充分利用版权视频,许多用户,在亚马逊杂乱的主页上,难以寻找到视频点播的入口。目前还不清楚亚马逊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到底是采取苹果的电台随机播放模式,还是谷歌的点播特定歌曲模式。去年,谷歌和苹果相继进入了被Pandora、Spotify等厂商主导的音乐流媒体市场,舆论称,巨头的转身,标志着数字音乐已经开始从下载时代向流媒体时代迈进。
一起惠2017-09-05 08:58:39271 次
1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亚马逊将触手伸向娱乐公司,计划推出一套在线付费电视频道,此举对于亚马逊在线影音的拓展有极大的帮助。《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亚马逊新的电视频道希望能提供在线直播节目,力求内容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相同。亚马逊目前所提供的影音服务为PrimeInstantVideo,仅提供随选影片服务,申请者可以付费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节目或电影。此外,申请成为亚马逊的付费会员,可以存取定量的在线影片,另享有网络购物两日到货免运费的服务。亚马逊目前仍处于初期和媒体公司讨论的阶段,据知情人士表示,尚不明确是否真的会朝这方向前进。亚马逊目前也正在开发机顶盒。原先亚马逊公司对此不愿做出回应,21日发出声明,“我们会不断地为PrimeInstantVideo寻求新的可能,并持续创造亚马逊原创的节目。但是目前尚无考虑创立电视频道,或提供付费电视服务的计划。“消息人士指出,亚马逊已与3家大型媒体公司接洽,希望能将他们的节目放置到网络平台播放。然而,欲取得电视节目的在线播放权是项艰巨的挑战,掌握电视网络的媒体公司不希望影响到付费电视业者,付费电视业者是电视频道的主要金主,并促使娱乐产业成长。英特尔就曾遭遇此困境,耗时2年试图取得电视播放的授权。英特尔于周二(21日)宣布,已将网络电视相关的技术卖给Verizon通信公司。亚马逊和其他科技公司相比则拥有较大的优势,因为亚马逊已经与电视业者有所接触,是协调沟通的利基。根据CantorFitzgerald证券的分析师YouseefSquali指出,亚马逊在2013年在串流影片的花费上高达10亿美元。倘若亚马逊决定要走向在线付费电视服务,势必将花费更多的资金在节目的授权费上。
一起惠2017-08-29 10:18:46282 次
为电商商家提供数据服务的开发者和运营商正经历着巨头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越发警惕所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于淘宝开放平台近期的一则公告:“为营造安全、规范、有序的开发环境,保障消费者数据的安全性,开放平台将于2017年6月1日起针对开发者未合规存储、处理和转移用户数据的行为进行排查,一经发现,将根据《开放平台&聚石塔安全违规行为及处罚规范》进行处理。”阿里巴巴这则关于数据存储、处理和转移的要求,在加强“安防”之余,也让数据服务商感受到了压力。比如,“必须把客户数据全部移交到淘宝数据开放平台?”“非淘宝系的数据怎么办?”“万一淘宝不给合作方开放数据接口呢?”当数据资产的比拼逐渐取代传统商业层面的竞争,数据安全也成为未来商业从业者的心病,大公司正试图明确自己在数据资产领域的绝对地位,并为了确保地位不被安全漏洞破坏而编织起新的藩篱。此前火爆一时的顺丰菜鸟大战中,利益双方均指责对方有觊觎非主体范围内数据之嫌,尽管双方协约至今尚未明晰,但不可否认,没有一家公司热衷于向另一家公司开放自有数据。物流是如此,电商交易也是一样。淘宝数据必须部署在阿里云?淘宝开放平台公告详情截图据悉,淘宝开放平台在5月18日发出的“安全违规行为排查公告”中,涉及数据“储存”和“转移”的三条违规情况分别是:①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的数据未存储在RDS中,同时涉及到淘宝平台用户数据的业务处理逻辑未部署在聚石塔内的ECS上;②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隐私数据时,未通过奇门或聚石塔通信等官方产品的接口与塔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③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非隐私数据时,未通过开放平台SPI体系已发布的接口与塔外系统进行交互,擅自通过其外部系统的接口将聚石塔内数据输出到聚石塔外的系统里。经多位开发者描述,这些条款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阿里聚石塔数据的取用。通俗的解释,即①开发者从聚石塔中获取的淘宝用户数据,必须储存在阿里云数据库中。②数据处理逻辑要部署在阿里云的云主机中;③开发者必须通过官方接口对聚石塔中的数据进行调取和输出。如果未能及时响应,开发者将被按照违规处理,结果就是不能实时取用数据、提取数据被模糊化、罚款、停用所有API接口等。“安全”还是“垄断”?据悉,聚石塔是阿里云旗下的SaaS应用,为商家和服务商提供IT基础设施和数据云服务,主要产品就是规范中被多次提及的云主机(ECS)和云数据库(RDS)。对于服务淘宝商家的服务商而言,使用聚石塔调取淘宝数据几乎是必须选择,只是以往,数据的调取和储存不是“捆绑”的。如今,淘宝开放平台“不储存就违规”的限定,让部分服务商有些措手不及。挑战首先来自一些第三方云技术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明确表示,阿里巴巴的新规实施后,其电商客户有很大可能迁出,转移至阿里云。“把与淘宝相关业务数据都放置到阿里云,所谓的‘开放’去哪儿了,数据服务的使用权不应当是‘垄断’的。”相比竞争对手的情绪使然,阿里巴巴的公告内容并无不妥。小编了解到,ECS的主要作用是数据运算处理,虽然兼具储存功能,但其对数据的监控成本远高于RDS。站在安全角度,阿里要求聚石塔开发者将数据储存到RDS存在合理性。然而,另一种来自开发者和电商商家的担忧则更为敏感。第三方服务器中运行的非淘系订单数据,都放到聚石塔中,如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平台读取?尽管商家所强调的非淘系数据,在阿里巴巴的公告中并未提及,但一位行业高管则揭示了隐藏在公告之外的倾向:阿里有机会获取并读取非淘系数据,因为开发者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分离系统中的淘系和非淘系数据,基本会全盘储存(在阿里云)。“技术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分离,让淘系数据入(聚石)塔,其余数据另外储存。但这需要在聚石塔之外另租服务器,不仅会增加操作的复杂性,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客户(商家)面对压力,妥协入塔会成为默认选项,也意味着他的非淘系电商数据,已经在阿里云。”一位深度合作聚石塔的服务商坦言,“妥协”存在另一方面的风险,即非淘系电商平台的施压,“如果非淘系平台要求数据存储在他们的云服务中,开发者就会被挤在夹缝中,面临二选一。”此外,对于公告中数据交互必须通过聚石塔官方接口的要求,上述服务商也显得忧心忡忡:“之前只需要开发者来对接聚石塔,之后再和其它系统自主对接就好。现在只有聚石塔给其它系统开放接口,我们才能合作。如果突然决定中断接口呢?”顺丰和菜鸟的数据之争让他感到心有余悸。但也有CRM服务商认为,淘宝开放平台的三条规则“没毛病”。“这是对那些靠非法和投机手段获取数据的软件开发者的正式警告。正规手段获取数据的服务商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不具有合法性的业务本身就很难维持,投机手段被规范也是迟早的事儿。”对此,阿里云方面表示,阿里云为客户提供计算工具,客户如何使用这个工具,阿里云不会干涉。“可能外界会对误云服务中数据的归属,可以明确承诺的是,阿里云不碰客户的数据。”小编也就相关质疑联系了淘宝方面,目前尚未得到明确回复。数据主权到底归谁?无论是此前顺丰菜鸟的物流数据之争,抑或这次订单数据云存储规范化所引发的疑虑,总会让阴谋论者趁机妄加揣测阿里巴巴是个“野心家”,但另一方面,更多雄辩和杂音的交相呼应,也为“数据主权”撕开了一个口子。据IDC公有云服务追踪研究预计,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企业业务、设备、服务数据化后,让数据流通起来成为云计算行业爆发的关键点,这显然需要连接众多企业的互联网巨头来完成。马云积极倡导未来即将迈向数据资产时代,而经历电商洗礼的传统商业正在面对山呼海啸般的数据狂潮。马化腾也曾表示,“云化程度,是该行业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一切业务在线化、数字化之后,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横亘在所有商业面前的最后一道关卡。然而,即便“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数据安全亟待解决,拥有强大运算能力的互联网巨头,也往往只被当做不得不靠拢、却难以完全信任的对象。一位ERP企业创始人指出,像阿里、腾讯、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都具备制定商业数据交换标准的能力,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数据交互。“假想所有企业与阿里交互数据时都需要走阿里的官方接口,用阿里云把控数据储存,用奇门统一的交换,这就是一个商业数据江湖。”讨论数据主权的意义在于,在这样一个商业数据江湖里,如何才能确保制定游戏规则的一方是中立和可信赖的。当巨型互联网公司倚借先进的技术能力一路高歌猛进,又用什么方法来约束其在数据方面的应用,而不一定非要极端地用商业道德来审视和衡量。阿里云曾在2015年提出倡议:“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开发者、公司、政府、社会机构的数据,所有权绝对属于客户;云计算平台不得将这些数据移作它用。平台方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客户保障其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这份倡议被视为中国云计算服务商首次定义行业标准,界定了用户普遍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彼时,来自英特尔、浪潮、用友、新奥特等企业的多位行业人士做出了响应,而这正是巨头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据了解,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增值最快的业务单元之一,2017财年中营收规模已经达到66.63亿元人民币。已经在全球跻身云服务商前三位,在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承担着国内37%网站业务的阿里云,其每一步商业数据交互规范化的进程都将对云服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只是,诸如阿里巴巴这样的大树,在完成人类使命的过程中,难免修枝剪叶。“数据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任何新技术的燃料,决定着产业话语权,所以巨头才会采用‘垄断’的办法。即便今天不能完全发挥大数据价值,但也要守着金矿,不许别人来挖。这种战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无可厚非,但也体现出了云服务‘中立’的重要性。”一位云服务产品高管表示。上述人士强调,云服务行业的良性竞争需要多元和开放。“云服务的核心优势是技术,不能让商家面对太多的限制,再大的商业帝国一旦不具备开放性也只是一个封闭系统。”他强调,封闭只会加强依赖,让行业中开发者的自主性越来越少,合作成本越来越高。好在,百度云、腾讯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美团云等巨头企业的云服务,以及青云、UCloud等创新平台的涌现,正让云服务竞争变得更加多元和激烈。HCR报告分析认为,虽然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现,但还存在很大的释放空间,需求的差异化将为更多中小服务商提供生存空间,行业解决方案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如乐视的视频云、京东的电商云等。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刚刚面临信息化,即将成为云服务的巨大目标群;而企业服务不会一家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生产经营痛点的服务,都是云服务厂商的巨大机会。
一起惠2017-06-27 09:04:09359 次
早先时候,一年一度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作为每年重要的几大通信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它一窥当下各家品牌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时一定程度上,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属于未来的各种可能。在此前我们分别带来各家主要品牌在这次MWC期间的发布会情况,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来看看在这次大展上出现的代表性产品和技术,它们将决定接下来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速度第一,5G时代拉开帷幕虽然不如具体产品那样得到普通人的集中关注,但今年MWC成为了一个契机,包括高通、英特尔、华为、AT&T、Vodafone等在内的22家公司宣布共同支持加速5GNR标准化的发展,以推动尽早实现5G部署。在现场,高通展出了可视作5G速度开端的骁龙X20调制解调器,这是首款达到光纤传输速度且商用的LTE芯片组,下行速率最高可达1.2Gbps,此外还支持全网通,涵盖超过40个蜂窝频段;英特尔方面也带来了自己的首款千兆调制解调器,支持LTEAdvancedPro,下行速度最高可达1Gbps,上行速度高达225Mbps。而在终端设备方面,品牌们实际上也已经做出了实际行动来支持这样的趋势,比如华为就发布了首款4.5GLTE手机P10,此外中兴也拿出了自家的首款千兆手机,实现了拥有比普通LTE终端快10倍的下载速度。简单的说,只要各家厂商不纠结在话语权和机遇之类的噱头和短期利益,而是好好为大众提供服务的话,单就5G这个时代来说,我们将得到数十倍于现在4G网络的速度,同时拥有更大的连接性和覆盖面——相比3G升级到4G时主要是网速的提升,5G的重点在各种设备之间的深度关联上。已经泛滥了的物联网概念,将会是5G时代的一个标志。另外,也别再说「流量伤不起」、「一晚上欠下多少流量费」之类的段子了,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人要瞎折腾,还能怪到科技上?把平面变得可触摸,索尼把XperiaTouch真正带到了消费者面前今年的MWC,索尼成了大赢家,不仅首发骁龙835芯片、内置X16千兆级调制解调器能实现1Gbps下载速度的XperiaXZPremium荣获MWC2017「最佳新机奖」的荣誉,还有充满话题的XperiaTouch,这款原本只是概念产品的投影仪现在被索尼真正推上了市场。「黑科技」已经是一个用得泛滥的词,但用在XperiaTouch上仍然非常贴切。这款投影仪能将各种平面变成触摸屏——这是已经在各种科幻电影当中出现过的场景。索尼是通过大量的传感器来实现这样的体验,通过探测投影界面范围以内的物体移动,以此来对用户的手指控制进行交互上的支持。它提供了10点触控,无论是墙面还是桌面都能支持。实际上作为投影仪,XperiaTouch的23到80英寸之间的投影画面、1366×768像素的分辨率都只是普普通通,但它的意义显然不在于此。这给了我们足够大的想象力,实际上索尼也确实为XperiaTouch准备了很多后续的应用——把桌面变成钢琴键盘、把墙面变成画板等等。未来我们的生活当中,或许这将成为常态,并且根本不用担心它的可实现性——XperiaTouch在去年MWC上亮相,当时只是彻头彻尾的概念产品,而一年时间,它已经成真了,这个大踏步的进程可想而知。在屏幕上直接完成指纹识别?这也是一个过去存在于想象中的体验,在这次MWC上也成为了现实。汇顶科技这次发布了全球首个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把指纹识别功能集成到了AMOLED显示屏当中,只要轻触指定的屏幕区域,即可完成指纹识别的工作。相比目前我们熟悉的传统的指纹识别,直接做到屏幕当中而避免在机身上挖槽,面板设计上的完整性得到保证,甚至正面完全做成屏幕也成了可能。虽然目前这项技术还没有做到整块屏幕的任意位置都能支持指纹识别,但别着急,这才刚刚开始呢。充电20分钟,通话几十个小时随着手机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快充正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想想那个「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口号有多深入人心吧。在这次MWC上,魅族带来了一种新的尝试——采用「11V/5A高压直充方案」的55WSupermCharge,通过电荷泵技术实现两组电路,把大电流快充与高电压快充融合起来,让充电效率高达98%,最高功率可达55W,20分钟就能充满3000mAh容量的电池,而温度最高仅相当于人体正常体温。虽然按照目前的方案,会需要专用的充电器与数据线,电池方面也得专门设计。不过魅族方面表示,这套方案最快会在2018年应用到魅族手机上。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久远。在超薄手机上也能用上5倍光学变焦创造了「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口号的OPPO,在这次MWC上没有继续说VOOC闪充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拍摄上——并且带来的技术也相当惊人。OPPO带来了业界首款潜望式结构双摄像头,通过广角与长焦的组合并通过内置光学棱镜达到5倍无损变焦。这件事的厉害之处在于,OPPO做到了在5.7mm超薄机身的基础上完成了高倍变焦的效果,相比之下,过去实现2倍左右光变的产品机身背后要突起一大坨是肯定的,类似MotoZ搭配哈苏模块,那甚至要专门的一个配件才能实现。简单的说,OPPO其实是把传统的镜片组合从竖着放变成了横着放,这确保了手机本身厚度不会受镜头模组的影响而变得过厚。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只需要知道的是,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在和现在轻薄程度相差无几的手机上实现更大变焦的效果,同时还有因此而提升的清晰度、快速对焦、防抖等一系列的好处。MWC已经落下帷幕,接下来各家品牌厂商的工作还将持续,而在这次大展上体现出来的中国厂商占据主导地位、诺基亚和黑莓等厂商情怀与技术并举的路数,以及每一年每次都会提出的「今年的行业更难做了」之类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也都值得一提,不过更重要的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将得到怎样的产品和体验,不过实际上,当这些新技术真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概也就忘掉了当下我们看到它们时感觉到的兴奋和不可思议。期待那一天到来,并不会太久。
一起惠2017-03-17 09:20:46499 次
昨日,京东3C事业部与浙江绿森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绿森数码)正式签署2017战略协议。该协议标志着京东的继服饰家居、物流等业务之后,3C业务也将加速平台化发展,京东方面表示,这也是未来两年做大做强的重要发展方向。据了解,绿森数码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亿元,公司总部在温州,业务部门分散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2016年销售额36亿,是国内知名的B2C电子商务企业。2016年8月,绿森数码正式入驻京东,成为京东平台的优质POP商家之一。联商网了解到,2017年双方战略合作达30亿元,绿森数码将全面接入京东仓,同时也会与京东在渠道、金融及售后等层面展开更深度的战略合作。也就是说,绿森数码作为京东平台第三方商家,与京东自营可享有同样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渠道、售后等服务体系。从协议中看出,京东近年来开始不断加速平台化发展,对POP商家的扶持一直在加强深化。就在不久前,京东曾与英特尔联手打造“京英荟”,针对核心店铺打造定制化服务体系,利用京东物流仓储、金融、客服等服务,助力POP商家提升产品、流量和运营能力,打造“品质店铺”、“超级店铺”。开放平台化的京东可以突破自营模式的SKU限制,消费者购物体验不变的情况下,有了更多来自第三方商家的产品选择。京东方面表示,未来将吸引更多优质POP商家入驻,对POP商家的扶持也将进一步加深,不仅与POP商家共享全渠道、共享数据、共享所有流量、还可提供京东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进一步助力商家提升业务规模,全面提升品牌店铺用户体验与店铺信任度。
一起惠2017-01-05 10:00:30486 次
11月21日下午消息,阿里云今日在迪拜宣布其位于欧洲、中东、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数据中心将于月内相继开服。这标志着中国首家云计算服务商在全球主要互联网市场形成云计算基础设施覆盖,将为中国出海企业以及当地客户提供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服务。在开放上述4个地区的服务节点之后,阿里云可以提供计算服务的节点将包括华北3个、华东2个、华南、香港、新加坡、美国东部、美国西部、日本、欧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等14个。这些数据中心将为海内外用户提供存储、安全、中间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系列产品。“云计算作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正在被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区域和领域采用。”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发布会现场表示。“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将伴随基础设施的布局走向世界,让任何组织机构或者个人都能通过在线的方式获得计算能力,同时也为世界带去中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区域市场看,阿里云将是首家在中东建立数据中心的国际云服务商,该区域也在经历互联网市场的快速扩张,其中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趋势尤为明显。去年,阿里云和Meraas集团在迪拜建立合资公司Yvolve,为中东、北非地区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在中东,阿里云已经和本地科技服务企业Detecon、Deskera、CBH中华商务港等达成合作,为出海的中国企业以及中东区域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同时,Onemt、MenaMobile、Vsun、Kingsouq、JollyChic等本土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阿里云的用户。作为阿里云的全球合作伙伴之一,英特尔副总裁KitHoChee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阿里云把服务延伸到中东地区,期待其中东数据中心给本地用户带来优质体验。从全球市场看,目前云计算行业正在建立高速增长。IDC数据显示,到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1410亿美元,比2016年的700亿美元市场规模翻倍。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全球商业变革的新基础设施,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区域和领域采用。有投行研报显示,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上形成了第一阵营。德意志行业报告预估,以2015年营收计算,阿里云市场规模高于Google云,并达到全球第二名微软Azure体量的1/3。此前,阿里云通过全球合作伙伴计划MAP,在全球范围内与迪拜Meraas集团、沃达丰、软银、英特尔、电讯盈科、新加坡电信、SK集团C&C等达成合作,为阿里云用户提供在美国、欧洲、中东、新加坡、香港、日本、韩国等地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同时,阿里云还启动了AliLaunch计划,SAP、SUSE、HERE、HitachiDataSystems、CheckPoint、AppScale等国际软件服务商入驻该计划为全球用户提供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阿里云副总裁喻思成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阿里云在拓展海外市场时,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和服务,“只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会有核心竞争力,自然会被当地的客户和市场认可”。除此之外,阿里云将借助当地合作伙伴和生态的力量,为每个区域市场提供符合当地语言文化的本地化服务。对中国企业而言,基于阿里云全球化的数据中心布局,中国企业可以将拓展拓展海外业务的时间从原本数月缩短至几分钟。原来企业们需要在当地雇员搭建自己的计算资源,现在在国内就可以即开即用,用一张云计算网络支撑全球业务。
一起惠2016-11-22 09:56:49536 次
阿里近日股价暴跌,令亿万富翁马云的财富自去年9月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缩水7亿多美元。阿里巴巴在去年上市之际,受到了美国投资者的追捧。在2014年9月上市前,阿里巴巴被看成是一只热门股票,这家公司来自全球增长最快、消费者人数最多的市场。上市首日,阿里股价大涨38%,市值突破2410亿美元,远超Facebook当时的1943亿美元。而如今,该公司股价相较上市首日收盘时下跌了23%,比11月10日119.15美元的收盘价下跌了39%。在最新一季度令人失望的财报公布后,该股一度跌至71.03美元,创下盘中新低。平心而论,阿里的业绩增速并不算差。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为人民币202.45亿元(约合3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为人民币308.16亿元(约合49.7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4.38亿元增长14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94.96亿元(约合15.3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尽管如此,阿里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其营收仍不及预期,市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阿里第一财季营收将达到33.9亿美元。同时,阿里季度销售增长步伐为三年以来最慢,在线交易总额亦低于市场预期。笔者认为,阿里业绩不及预期的确是其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但从更深层次分析,恐怕不止于此。首先,全球扩张遇到阻碍。自从上市以来,阿里一直主动地推行全球扩张方案。今年夏天,公司高管曾在美国各处寻找潜在的商业机会,招徕企业在其网站上出售商品,同时公司也在努力向美国扩张。但它在其他国家与地区遇到了阻力。今年5月,该公司被勒令关闭淘宝台湾网站,并因未获当地营业许可被处罚款。这一事件无疑对阿里海外扩张之路蒙上阴影。其次,阿里的绝大多数收入来自中国消费者。在最近一季度中,来自中国商业零售业务的收入为21亿美元,占总营收的75%。阿里称,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营收与利润可能会“受到极大不利影响”。美国投资者担心,阿里业绩过于依赖中国经济的增长,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难以持续。同时,在中国经济中,阿里的业务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行业,这意味着该行业的监管规则随时可能生变。就在上市前几个月,中国央行宣布,将限制中国消费者在智能手机支付服务上的交易金额,这可能会影响到阿里的移动支付公司支付宝。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曾警示,支付宝服务如果受到限制,就有可能损害到公司的业务。再次,人民币近期出现贬值,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心与日俱增,很多像英特尔、苹果这种与中国密切接触公司的股票都出现抛售。不过,这些美国公司受到的影响远不及阿里,毕竟英特尔、苹果在世界其他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最后,今年3月,中国监管部门对境内电商公司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阿里巴巴旗下网站,特别是淘宝,此前被指责销售大量假货。分析师当时警告称,随着阿里巴巴不断加大力气打击假货,公司的利润率与商品交易总额都将受到影响。阿里此次财报便出现了商品交易总额增长放缓的情况。目前看来,阿里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神话已经破灭,之前的过高估值将被重新评定,任何用预期吹起的泡沫都会破裂,阿里也不能幸免。
一起惠2015-08-24 08:54:42696 次
苹果在北京时间3月10日的凌晨一点召开了2015年首次新品发布会,几乎和之前外界预测的一样,AppleWatch和全新的Macbook在此次发布会上亮相。其中备受关注的苹果手表将于4月24日开卖,首发地区有中国大陆,算是个好消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凌晨的这场新品发布会。·主角无疑是AppleWatch苹果发布会有个惯例,越重要的产品越往后放,而在几个小时前结束的这场发布会上,压轴的自然是AppleWatch。自去年9月亮相以来,苹果的首款可穿戴智能产品就成为了话题的宠儿,而苹果会后对AppleWatch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也让很多人更加关心这款产品。而在此次发布会上,AppleWatch正式发布,一切猜忌也尘埃落定。首先来看看设计。苹果将AppleWatch分为了三类,最便宜的AppleWatchSport采用了阳极氧化铝的材质,表面覆盖高强度玻璃,表带则使用氟化橡胶材质;而普通版的AppleWatch机身材质变为铝合金,表盘也覆盖的是蓝宝石玻璃、表带则多了皮质和金属可选;最高端的Edition版是属于私人定制款,使用了18K金的机身材质设计,当然,价格也是三种版本中最高的。AppleWatch拥有两种不同尺寸的表盘,分别为38毫米和42毫米,不同尺寸的表盘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但两种尺寸的表盘使用在相同款式的AppleWatch上价格有差异,拿最便宜的版本来说,38毫米要比42毫米便宜了400元人民币。在此次发布会上,苹果披露了更多有关AppleWatch的功能细节。作为一款手表产品,苹果首先宣布了AppleWatch的精度可以达到50毫秒,符合一般手表的精度标准。AppleWatch的基础功能方面,它可以实现基础的收发短信、拨打电话、播放音乐、收发邮件、查看天气、日历提醒等操作。不过需要特别提醒一句的是,AppleWatch本身不具有独立运行能力,因此上述的这些基础功能都需要在连接iPhone之后才能使用。手表本身配备了独立的扬声器和麦克风,因此通过手表内置的蓝牙和iPhone相连后,手表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当然,双方的通话过程是在免提状态下完成的。健身功能是AppleWatch主推的功能。苹果也在手表中内置了多种跟健康有关的应用。例如可以记录你每天运动量的Activity,记录运动数据的Workout等等,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应用来查看自己的运动状况以及目标。同时AppleWatch还内置了多种传感器,包括了心率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用户辅助记录运动数据并实时提醒用户何时该运动。而AppleWatch的防水特性也保证了即便在运动状态下出汗,用户也能正常佩戴AppleWatch而无需担心它损坏。AppleWatch提供了NFC功能。通过近场通讯,AppleWatch可以使用ApplePay功能,这样用户在支付环节时,就不用可以掏出手机,使用手腕上的手表碰触POS机即可完成支付。自去年9月苹果提供Watchkit开始,到今天的发布会上已经有相当多的第三方软件商为AppleWatch开发了应用程序,这其中包括了腾讯公司的微信应用,苹果在发布会现场也演示了用AppleWatch收取和回复微信的全部过程。苹果宣布在今天升级的iOS8.2系统中,集成了全新的AppleWatch应用商店,这是苹果继Mac、iPhone、iPad之后,为第四个品类的产品单独开发应用商店。AppleWatch将在4月10日开启预定,24日正式上市,首批上市的国家和地区中包括了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而在发布会后,行货AppleWatch的售价也出炉了,从2588元到126800元不等,其中Sport和普通版将先行上市,定制版会在晚些时候上市。·全新的MacBook惊艳亮相除了AppleWatch外,传说中的12英寸的MacBook也在这次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不过和传言有些出入的是,这款产品并不隶属于Air系列,而苹果将其定名MacBook,独立于Air和Pro存在。Macbook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方式,除了保留金属一体化的机身外,苹果让MacBook的机身边缘收窄到和键盘宽度类似,这样之前在MacbookAir上键盘左右两侧的宽边不见了。同时苹果宣称改进了触摸板和按键的底部力回馈设计,使得新的按键和触摸板在操作手感上更为出色。全新的Core-M处理器在MacBook上正式亮相,由于新的14nm处理器功耗降低,发热量小,使得MacBook成为了苹果首款采用无风扇设计的笔记本产品。也正是得益于一体化机身、全新的键盘布局以及无风扇的设计,Macbook的机身尺寸相当小巧,机身最厚的地方仅为13.1毫米,而重量更是只有0.92千克。不过过于轻薄的机身设计使得MacBook上的接口非常少,只有一个全新的USB-C(3.0)接口,这也意味着在使用这款产品时,由于接口标准过少,你需要更多的转接线。Macbook配备的12英寸Retina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304×1440像素,苹果终于在Macbook上让超薄和高清屏这两个看似不兼容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和iPad以及iPhone一样,苹果为MacBook选择了银色、深空灰以及金色三种配色,LOGO采用了和iPad一样的激光雕刻技术,不再是镂空设计了。配置定价方面,低配版MacBook配备了1.1GHz双核处理器、8GB内存以及256GBSSD,行货定价9288元;高配版选择了更高的1.2GHz双核处理器和512GBSSD,定价11288元。同步更新的还有Air和Pro系列,处理器全部更换为最新的14nm英特尔Broadwell处理器。·iOS8.2推送本来预计在3月初推送的iOS8.2直到发布会结束才正式亮相。目前官方已经通过OTA进行推送。新的系统主要增加了对AppleWatch的支持;改进了“健康”应用,增加距离、体温、血糖、身高体重等测量单位的选择等等。从官方给出的更新内容来看,8.2是专门为AppleWatch定制的系统更新。值得一提的是,8.2封堵了之前8.1.x上越狱使用的Freak安全漏洞,因此之前的越狱软件将不能再使用在8.2系统上,同时越狱的iOS设备也不能通过OTA的方式正常更新到8.2。·全新的开发工具ResearchKit为了健康除了产品本身,苹果还在此次发布会上宣布了一项医疗调查计划。使用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监测自己的身体机能是否正常,比如针对帕金森症状,用户可以用iPhone完成包括语音、步伐在内的简单的自我体检,也可以利用针对不同疾病的App了解自己所患有的疾病、记录病患信息。通过iPhone所收集到的这些数据将会为医疗工作者带来大量有价值的参考,就像在全球的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可共享的病历数据库。目前苹果已经联合了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内的多家海内外医院一起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诊疗工作。而苹果在发布会上也宣布将专为该项目打造的开发程序ResearchKit开源,以获得更多的软件开发者支持,从而建立更完善更加多样化的病例库以帮助特殊疾病的诊断和研究。·HBO来了AppleTV降价了AppleTV在此次发布会上也有两件大事宣布,一件是其零售价从99美元降到了69美元,而另一件事是HBONOW将登陆美国的AppleTV以及AppStore。该项服务每月收费14.99美元,通过AppleTV、iPad及iPhone注册,可享受首月免费的服务。HBONOW使得美国的AppleTV用户无需再通过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即可收看HBO的电视节目。总结不得不承认的是,苹果又为我们带来了惊喜。尽管从智能手表推出的速度上苹果不及Android众厂商,但凭借多年来对系统的优化。生态系统的积累,相信AppleWatch上市之后无论在体验和软件的数量上都将继续领先Android阵营,同时科技时尚化的路线也让AppleWatch的曝光率无形中大幅增加。全新的Macbook在设计上再次震撼用户的眼球,苹果出色的工业设计理念在这款产品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不夸张的说,目前苹果已经形成了从手表到一体机屏幕尺寸上的递进,同时涉足手机、可穿戴、电脑在内的多条产品线,2015年,苹果依旧会是所有电子设备厂商模仿和想要超越的对象。
一起惠2015-03-10 09:23:15751 次
21-40/44 记录2/3 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