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
“我觉得餐饮业务已经基本做到头了。”作为民营餐饮A股第一股,湘鄂情创始人孟凯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感慨让外界唏嘘不已。与此同时,停牌近一个月的湘鄂情昨天终于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增发36亿元转型拓展互联网行业。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湘鄂情的高端餐饮业务急转直下,去年巨亏5.6亿元,为求转身,湘鄂情曾先后进军环保业和影视业。对于此次进军互联网,有专家称其“病急乱求医”。公告孟凯个人9.6亿元认购昨天,湘鄂情一口气发了13份公告,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36亿元的定增公告。根据公告,湘鄂情本次非公开发行对象为孟凯、孟勇、泰达宏利基金、盛达国兴、中金君合、中金通合、波巴贸易、富德昊邦和魏耀辉共9个。其中孟凯出资不低于9.6亿元认购不少于1.6亿股;孟勇出资3亿元认购5000万股;泰达宏利基金、盛达国兴、中金君合、中金通合、富德昊邦均出资3.6亿元认购6000万股;波巴贸易出资3亿元认购5000万股;魏耀辉出资2.4亿元认购4000万股。孟凯为湘鄂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孟凯持股比例将上升为26.54%,仍为本公司控股股东。湘鄂情此次36亿元的募集资金中,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4.8亿元备付公司债券回售,29.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称,资金安排主要是为公司拓展互联网业务,以尽快扭转公司经营不利的局面,同时避免如发生债券违约对社会公众产生不良影响。在新的定增预案中,公司表示,由于在餐饮业务转型过程中举步维艰,未来几年,公司将重点拓展互联网产业。公司主营业务将转变为新媒体、大数据、环保的主业结构。终止收购江苏中昱环保昨天,湘鄂情还公告宣布放弃收购江苏中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昱环保”)51%股权。原因是在对中昱环保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存在股权的历史沿革、财务核算和资质等多方面问题,且中昱环保未能就上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2013年7月,湘鄂情公告,拟以2亿元收购江苏中昱51%股权,湘鄂情还因此支付了5000万元意向定金。但是该起收购当时就遭到外界质疑:“中昱环保并不从事具体经营活动,在宜兴当地无实体厂房,并且2009年至2011年的营收均为零。”湘鄂情昨天表示,本次拟收购中昱环保股权事项尚处于洽谈阶段,双方未签署具备法律效力的正式股权收购文件,双方将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股权收购意向协议终止相关事项。不过,对于能否全额收回5000万元意向定金,以及中昱环保是否要赔偿湘鄂情相应的违约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现状34家门店近一半被关闭湘鄂情的转型从中央的八项规定一出台就启动了,2013年年初,湘鄂情宣布向大众餐饮发力。然而时隔一年,湘鄂情称:由于“湘鄂情”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构建了高端餐饮消费的品牌形象,使得公司在由中高端餐饮业务向大众餐饮业务转型过程中举步维艰。去年,湘鄂情陆续关停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部分酒楼门店,但仍巨亏5.6亿元。湘鄂情相关负责人昨天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确认,湘鄂情门店数最多时达到34家,而如今仅剩下18家;其中曾有13家门店的北京市场目前仅有9家还在营业。对于餐饮业未来走向,孟凯似乎也很无奈地表示:未来餐饮业务逐步从上市公司剥离之后,仍然会继续发展,员工有兴趣转变的也跟随企业转型,没有兴趣的还可以继续做餐饮。“只要发得起工资,店就会继续开,但只能做成这样。”孟凯说。未来餐饮逐步剥离上市公司“我觉得餐饮业务做到头了,已成为上市公司的拖累,它也不会再成为我孟凯这一生再去追求努力做到最好的主业,未来餐饮逐步剥离上市公司,湘鄂情也迟早会改名字。”孟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湘鄂情的这次转型令世人震惊,但不管是被动也好,主动也好,餐饮业务的经营已经完全陷入困境,必须突破自己。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决定了世界的经济命脉,孟凯将此作为他的二次创业来做。就在5月5日,湘鄂情公告称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网络新媒体及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公司在未来三年将投入不低于1亿元的资金,作为联合实验室研发运营资金,正式进军大数据领域。8日,湘鄂情又公告称主管餐饮的董事、副总裁万钧辞去董事及副总裁职务,为新晋负责人让路。昨天,湘鄂情公告选举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学旗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此前转型环保、影视之时,并未相应调整董事会。”孟凯表示,这次在进军大数据、新媒体的同时,也对董事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可以看出对这些业务的重视。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隋雪青表示,湘鄂情此前对环保、影视的布局看上去很随意,但如果能将这些业务同大数据真正融合起来,同样会产生较好的前景。据了解,联合实验室将基于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围绕新一代视频搜索、云搜索平台以及新媒体社交三个方向。双方将于近期推出基于移动客户端的“视频搜索”产品。分析未来发展可能会一蹶不振“从表面上看湘鄂情是在断腕自救,但其实是希望找到最后的救命稻草。”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起表示,一方面,湘鄂情创始人果断放弃餐饮业务,说明高端餐饮业务恶化超过了外界的想象,这也是湘鄂情的悲哀;但是另一方面,做生意最可怕的就是病急乱求医,但湘鄂情迫于上市公司业绩压力,从环保到影视文化,再到互联网,到处出击,恰恰说明其战略上的迷茫,方向的缺失。“很显然湘鄂情收购中昱环保纯属概念炒作,当收购中昱环保的利好已经释放殆尽,湘鄂情转而又提出终止收购。投资者不应被这一系列概念收购迷惑住了,需要理性看待湘鄂情的未来发展。”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认为,湘鄂情是哪些行业热门就往哪里钻。然而环保行业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行业技术尚不成熟;影视行业则已经进入成长期,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竞争非常激烈;而互联网行业目前已经进入寡头垄断时期。湘鄂情作为一家餐饮企业在这三个行业中根本无竞争优势可言,即便收购一些公司,但是往往规模较小,难以产生大气候。湘鄂情欲搭乘这三个业务的“顺风车”难度有点大。“互联网肯定不像站在岸边看上去想象的那么美,只有到水里真正游泳才知道水深水浅。”李志起认为,湘鄂情已经到了关键的拐点,其对餐饮以外的行业完全没有积淀,包括团队、人才的积累等;另外,互联网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其程度比餐饮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以后湘鄂情极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与专家分析对应的是,湘鄂情的信心满满并未赢得市场的看好,昨天,沪指、深指收报均大涨超过2%,但湘鄂情却逆势大跌3.94%。湘鄂情的跨界投资转型2013年1月14日孟凯披露未来6个月拟套现11.77亿元,后被发现套现是为投资其父开设的铁矿。2013年7月27日宣布拟以2亿元收购江苏中昱环保51%股权,正式进军环保产业。2013年12月16日出资5100万元持有合肥天焱51%股权。当月24日,以4000万元收购江苏晟宜环保有限公司51%股权。2014年2月11日宣布收购控股子公司合肥天焱剩余49%股权。合肥天焱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14年3月7日宣布收购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公司51%股权,正式进军影视传媒。2014年3月13日宣布收购笛女影视传媒(上海)有限公司51%的股权,加码影视传媒。2014年5月5日宣布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网络新媒体及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消息,德意志银行今天公布研究报告,将搜房网的股票评级维持在“买入”(Buy)不变,同时将其目标价从17.8美元下调至16美元,下调幅度为10%。以下是报告内容摘要:预计低谷期将在第二季度到来;复苏仍很遥远-第一季度盈利超出预期;预计第二季度进入低谷期:搜房网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3%、环比下降44%),符合华尔街分析师的平均预期,较德意志银行分析师预期高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1美元,较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和德意志银行分析师预期分别高4%和14%,主要由于来自公司债交易的利息收入增长。尽管搜房网管理层维持201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22.5%到25%的预期不变,但我们预计第二季度该公司将面临严重的宏观经济逆风,所有业绩指标都可能触及低点。尤其是,我们预计房产市场的恶化还将继续拖累搜房网旗下电子商务部门,并侵蚀其搜房帮房源发布部门。但我们同时认为,价格的下调和政策宽松措施将在2014年下半年中带来拐点,前提是假设基础市场将可“软着陆”。我们将搜房网的股票评级维持在“买入”不变,并认为其估值具有吸引力,原因是其此前已出现重大的股价回调。-更大幅度的降价措施将推动销售量增长速度加快:搜房网旗下电子商务部门第一季度增长减速(营收仅同比增长12%,至2900万美元,较德意志银行分析师预期低20%),而网络营销服务交易量同比下降30%。我们注意到,据德意志银行房产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住房市场交易继续表现疲软(40个大型城市的交易量同比下降40%)。从以往历史来看,只有真正的降价措施才能起到刺激销售量增长的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在开发商于未来3到6个月时间里采取积极的降价措施以前,住房库存不会出现有效的下降。有基于此,我们将搜房网电子商务部门2014财年的增长速度预期从38%下调至11%。搜房帮房源发布服务即将受到影响;网络营销服务具有回弹力:搜房网旗下电子商务部门第一季度营收增长表现疲弱,但被网络营销服务营收(同比增长31%,较德意志银行分析师预期高16%)和搜房帮房源发布服务营收(同比增长57%,较德意志银行分析师预期高24%)的强劲增长所部分抵消。但我们预计,搜房帮房源发布服务将面临来自于市场状况的更大压力,原因是不动产代理机构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我们仍旧预计搜房网网络营销服务的业绩表现将有所回弹(同比增长19%),原因是开发商已开始将营销重点从电子商务(在开发商预算中所占比例为3%到4%)重新转向网络营销服务(在开发商预算中所占比例为1%)。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下调10%:我们对搜房网的营收增长预期进行了修改,将其2014财年和2015财年营收增长预期均下调了3%;同时,我们还将其2014财年和2015财年的每股收益(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预期均下调了9%。我们为搜房网股票设定的新目标价为16美元(下调10%),其设定基础是假设PEG值(市盈增长比率)为1.0倍(与此前假设相比保持不变)、2014财年到2016财年之间的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为22%(此前预期为22.5%)、2014财年每股收益为0.72美元(此前预期为0.79美元)。我们将搜房网的股票评级维持在“买入”不变。主要风险:住房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来自于其他在线不动产平台的竞争。
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消息,聚美优品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增补文件,披露该公司的2014年财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文件显示,聚美优品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660万美元,发行价区间为19.5-21.5美元,估值区间为31.2-32.5亿美元。招股书显示,聚美计划发售9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每股存托凭证代表1股A类普通股,30天之内承销商可以行使“绿鞋”权力(超额配售选择权),再发售142.5万股存托凭证。计划发行区间19.5-21.5美元,交易代码JMEI,计划于纽交所上市。同时新加坡GeneralAtlantic基金管理公司与聚美优品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最高认购价值1.5亿美元的聚美股份,锁定期限180天。按照定价中间值20.5美元计算,此次新发行股票及私募的总融资额度为3.227亿美元,如果行使绿鞋权力,则增加到3.498亿美元。如果按照最高发行价格21.5美元计算,则总融资额度增加到3.85亿美元(包括绿鞋)。以此计划发行区间计算,聚美估值区间在31.2-32.5亿美元之间。今年4月首次传出聚美IPO消息时,市场给出的预测估值为30亿美元左右,基本符合目前结果。当前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波动性加大,聚美优品凭借业绩增长和美妆垂直电商的发展空间,吸引了长期价值机构投资者的眼球,新加坡GeneralAtlantic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聚美此次公开发行中,投下1.5亿美元成为基石投资人。聚美同时披露了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业绩。NetGMV为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净营收1.549亿美元,其中包括自营业务1.299亿美元,第三方平台业务2500万美金。相比2013年第一季度220%的增长,其销售额增长幅度显示,在重大促销活动方面,聚美开始更重视流量质量和加强品牌保护,而不是简单以打折方式打价格战。利润方面,2014年第一季度毛利6830万美元,净利润1660万美金,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后同比大幅增长122%。
近日,中移动近期正在与苹果进行“支付方面的合作”,未来Appstore将在信用卡支付的基础之上添加“短代支付”(短信代收费),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在Appstore付费下载时将可以使用手机资费进行付款!来自移动内部消息同时显示,与之配套的还有Appstore与中移动在渠道内容方面的合作。两项合作预计在Q3伴随iOS8的推出正式公布。中国是Appstore的第二大市场,每年为苹果贡献18%的应用下载量,但收入贡献仅为3%。相比第一大市场美国,在贡献28%的下载量后,同时给苹果带来了42%的收入。数据上的鲜明对于让Appstore在中国开发者中的处境显得有点尴尬,封闭的生态和严苛的门槛让手游开发者们对苹果又爱又恨。但随着与运营商在支付层面的深入,现实将有所改变:来,听听巴人详细跟您聊聊。为什么要添加手机资费支付?1、手机资费支付+第三方支付目前是渠道付费主流。一位手游开发者直言,对于苹果的收费方式,他一直感到无奈,不高的收入让开发者对iOS系统总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一位360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渠道市场一半以上都使用的是包括短代支付在内的手机资费支付方式,其次才是第三方支付、点卡、银行卡等等。一位资深人士表示,事实上,一些大胆的开发者仍会冒着被Appstore下架的风险在应用中添加手机资费支付或第三方支付的代码,当然,这绝对是小众。而更多想在iOS上捞金的开发者都会选择越狱市场,用户在91等市场下载时无需跳转Appstore,直接下载安装包即可完成,宽松的下载环境让第三方支付和手机资费支付行为在越狱市场中形成主流。而国内40%的越狱率也进一步压低了苹果的营收空间。2、信用卡普及率在国内尴尬。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Q4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为3.76亿张,但开卡率仅有3-4成,常年使用信用卡的人往往拥有两张以上的信用卡。粗略算来,国内的有效信用卡用户仅有不到7000万人,而对于目前手游的主力年龄层,这一数字则会继续衰减。这也造成了,苹果在中国Appstore平均每次下载仅能收获0.03美元,低于全球平均值近6倍。3、iOS应用付费结构的特殊。与国内安卓市场中60%以上App均为免费不同,Appstore的应用有72%为付费下载应用,正如前文所说,在层层筛除后,所剩无几的Appstore信用卡付费用户是没有能力消费近72%的Appstore付费应用的,苹果空耗这么多的宝贵资源,心在滴血。透过以上也就不难理解,苹果为啥要急着和中移动合作开启运营商支付的步伐了。而从各种小道得知消息的从业者们,无不叫好。当然,有人欢喜也有人忧。1、开发者和运营商是最大现金赢家。中移动内部人士证实,未来在Appstore上的分成比例将是移动拿15%,苹果拿85%,而开发者部分则由苹果根据不同等级产品来定。多了一个吸金渠道,中移动自然是乐意的。而对于CP来说相对简便的付费方式,也会给自身带来收入上的提高。一位开发者对巴人表示,如果苹果真的开放短代支付,其在iOS上的收入或将翻翻,至少也是增长50%。而更为重要的是,苹果未来将会以此为契机对国内游戏开发者更加看重,包括扶植政策在内都会有所倾斜。2、或对91、PP助手造成压力。PP助手内部人士对巴人表示,PP目前的主要付费方式是通过第三方支付,用户可使用支付宝等手段进行付费。该人士表示,如果苹果开短代支付,的确会造成一部分用户去尝试回归Appstore,但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上述开发者对此的看法则是,部分开发者有可能会因此转向与苹果进行接触合作,毕竟非越狱用户依然是主流,部分开发者的回归也将对Appstore的收入产生积极作用。3、将扩展至三大运营商,同时开启内容合作。苹果在全球的推广相当依赖运营商。在国内市场,运营商同样保持着对部分分发渠道的控制,业内人士透露,苹果将会与移动进行内容层面合作,通过在Appstore开设运营商专区等形式。该人士同时表示,与联通和电信的接触已经在进行中,合作模式扩展至三大运营商是必然。那有没有风险?业内人士对巴人表示,核心问题是短代支付的“坏账率”太高,也就是用户在付费后,很难较快把款项打给开发者造成欠款比较严重。消息人士表示,这也正是苹果先和移动方面试水合作的原因。目前,联通、电信方面均没有与苹果开展类似合作,包括付费方式在内的合作双方也相当谨慎。同时巴人从业内人士了解到,对于中移动而言,更大的问题在于各地方运营商所推出的不同活动造成了计费混乱,是否允许用户使用赠送的花费进行Appstore支付,是目前移动内部面临的大问题。最后也有人并不看好与运营商之间的这类合作。TalkingData副总闫辉认为,增加开发者收入及扩大iOS用户群的前提是苹果必须改造目前的付费流程,如果付费流程依然是iTunes登陆后选择几档充值金额,这一改变或许就仅仅是增加一种付费方式而已。但总的来说,对于开发者这仍然事件好事,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与运营商的合作将在iOS8发布时公布,届时,谁受益谁知道...
5月4日,去哪儿发布了“五一”期间的营收数据,其中度假业务成交额达到了同比6倍以上的增长,而门票预订量更是呈现出25倍的巨幅增长。去哪儿网从2012年10月开启的新业务孵化计划正初步迎来收获的季节。力推端到端生态系统分领域具体来看,在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无线领域”,去哪儿网保持着明显的增长领先优势。其中,机票搜索量峰值年对年增长达到150%,而酒店搜索峰值同比去年“五一”的增长高达393%。此外,无线端的其他团购火车票等均呈现出100%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五一”期间,去哪儿网一贯的优势“机票业务”的出票量,以及发展最为迅速的“酒店业务”的间夜量亦保持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去哪儿网“五一”运营数据的增长,刚好迎合了黄金周前夕去哪儿网提交给SEC申报的内容,去哪儿网CEO庄辰超在信中表示:“我们非常专注地执行我们的战略,并且比竞争对手的增长要快得多。但我们还是在起步阶段,我们在不断地被前面巨大的市场机会所鼓舞。”在去哪儿网提交给SEC的申报中,庄辰超表示,在2014年,公司将大力推广端到端的生态系统,使得中国旅行者可以更加贴近航空公司、酒店和其他旅游服务商。生态系统将会由更加先进的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以及某些领域更加智能的硬件提供支持。期待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去哪儿网COO彭笑玫亦表示,随着公司在人员和市场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去哪儿网的各项业务,包括众多新业务都迎来迅速的发展和增长,刚刚过去的这个小黄金周,在给公司带来众多欣喜的同时,也同样证明了公司战略指向的准确性。此外,彭笑玫介绍,去哪儿网正在快速推进和航空公司、酒店等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包括上月底和青岛航空的首航合作,以及3月份与香港航空的战略合作等。至此,仅国际航空公司,与去哪儿合作的数量就已达到12家。酒店领域,除了部分目前正在接触的,业内绝大多数企业均和平台去哪儿网存在合作关系。她同时表示,随着去哪儿无线端日交易量于2月份越过亿元大关,去哪儿正期望更多的合作伙伴的加入,一同分享在线旅游新时代下的无线端盛宴。
去年7月,本报曾以《返利网霸王条款频受指责日沉淀资金或上亿》为题报道了返利网站行业存在的潜规则和不规范行为。但是,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一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昨日(5月4日),杭州市民陈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称,今年2月,51返利网官方推出了一项活动,通过该网站去苹果官方商城购物,包括iPhone、iPad等全系列产品均返10倍F币(51返利网虚拟货币,100F币价值为1元)。考虑到一款售价为5288元的苹果iPhone5s手机可以获得约528元的返利,他便和另外四个朋友购买了1500多万元的苹果商品,并期待着3月31日前能得到返利。然而,事情并非他想象得这么简单。不仅返现到账时间推迟到了4月3号,每天能提取的额度也仅有500元,并需要两到三个工作日才能到账。一个多月下来,他提取到的金额还不到1万元。“我现在账户里的返利折合下来是79万元,也就是我要1580天才能兑换完。”陈先生说道。按照他的计算,79万元要全部提取完需要12年。对此,51返利网方面昨日回复记者采访称,返利网每天需要处理返利会员数量非常多,处理需要时间;大部分账户的提现是不需要审核的,但有极少账户需要审核,主要是针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账户,所以需要人工审核一些信息。返利网积分兑换的集分宝正常情况下,将在3个工作日内兑换相应的奖励给会员(遇到节假日情况顺延)。兑换500元最少要3天记者了解到,51返利网与苹果官网的这一次合作,在业界曾引起巨大反响。该网站的一则宣传信息显示,2月12日到2月14日期间,在51返利网的“超级返”频道购买苹果iPhone/iPad全系列产品,网站将提供总额超过千万元的补贴。但是,这一承诺并不如最初看起来那么美。陈先生经营着一家淘宝店,主营苹果类产品。他告诉记者,他与身边的四个朋友加起来,在51返利网返现的金额高达150万元左右,但是都无法兑现。“当时网站的广告页面写的是5288元返528.8元,但是实际返回来的是F币,我们并不知情。”网站接下来的处理方式让他大跌眼镜。在该网站官网提交兑现申请,每天只能用50000F币兑换50000个集分宝,集分宝是支付宝的积分,淘宝购物用支付宝付款时可以抵现金,100集分宝=1元现金。记者查看了陈先生在51返利网两个账号中的其中一个账号,目前余额为2128055F币(21280.55元)。整个4月份,他申请兑现的金额仅有4500元,并通过手机充话费花掉了账户里的3730元。此外,他于4月30日提交的一笔兑现申请,截至记者昨日截稿时,依然显示还在处理中。记者在该网站的兑换页面看到一则“温馨提示”,“申请兑换后,我们会在1~4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您的支付宝账户的集分宝中。由于支付宝限制,每次最多兑换50000个集分宝。”另外,在上一笔兑换申请在处理中时,用户并不能申请再次兑换。对此,陈先生表示难以接受:“这样一来我兑换500元最少需要3天时间,79万全部兑换完我估计要12年时间了。”由于金额较大,陈先生和他的朋友也多次联系了51返利网客服。4月26日,他们终于收到了针对大额客户的解决方案。据他透露,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支付宝一次性提完,但是用户需要支付6%的手续费;第二种方式则是用F币购买京东、易迅等网站购物卡,然后去买黄金等保值物品或出售,且这一操作并非用户实时可以操作。显然,这两种方案并未得到51返利网用户的同意。“双赢”模式存多种风险由上海中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51返利网属于“第三方返利导购平台”,通过引导消费者到与网站有合作电商网站购买商品。交易成功后,商家向返利网支付一定比率的佣金,佣金中的一部分以返利形式返还给消费者,一部分佣金作为公司经营收入。看似“双赢”的盈利模式,实质则存在多种风险,其沉淀资金去向不明,且返利周期、金额出错、提现设限等问题依然存在。记者查看了51返利网、返还网等多个消费返利网站的首页,都没有明确告知网站返钱的时间,只是含糊地标注“订单生成后”。在新浪微博和各大论坛中,不少消费者反映有时长达几个月都未获得返利,甚至未能跟踪到订单。“多数时候不过是几块或几十块钱的返利,即使没有返还也就算了,也懒得投诉。”网购达人曹小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抱怨道。另外,她还透露,返利网的提现方式模糊,经常以积分或购物券的形式返回来。“开始看到返利网都是与支付宝和银行卡绑定,觉得还有利可图,后来慢慢就没有兴趣了。因为这些基本都是噱头,天下哪有免费午餐呢?”IT法律人士赵占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返利网站的本质是购物导航,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合作的购物网站带去订单,这就要求自身要有庞大的用户和流量,而且用户粘性要比较高。“通过对返利提现设置种种限制来绑定用户,这是由其盈利模式决定的。”但是,他认为,从法律上看,返利网站需要在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之间做到一个平衡很难。网站对用户权益进行限制甚至是削减,不仅是一种欺骗行为,更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伤害了用户体验,最终受损的还是网站自身。”返利网价值或逐渐收窄尽管存在种种的问题,但从法律角度来说,想要杜绝这些问题却困难重重。去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九类典型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中指出,返利网“利用格式合同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侵害消费者权益。”记者注意到,尽管大多数返利网站对此并未进行整改,但并不妨碍他们获得资本的青睐。米折网此前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IDG资本美元基金投资,金额为千万级别。51返利网2011年就获得了来自启明创投和迪士尼旗下思伟投资的千万美元投资。尽管有资本源源不断地投入,但是返利网站的发展之路颇为坎坷。2012年底,淘宝联盟出台了《对于返现金类型淘宝客的升级建议》,该建议中明确要求,从2013年1月1日起,各返利类网站禁止向用户发放现金。随后,京东商城也宣布停止与所有返利性质网站的合作。前者宣称,将自行对消费者进行让利优惠,再在此基础上返利。主流电商平台的选择,或许不得不迫使返利网站转型。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返利网站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电商平台获取新用户,随着他们的壮大,返利网的价值也在渐渐丧失。“比如京东、1号店、当当网这类大型平台,70%以上都是老用户了,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再与返利网合作,付出额外的成本。”
【一起惠讯】5月5日消息,eBay发布的201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总商业交易量增长24%,达到580亿美元。其中,跨境交易额增长24%,达到130亿美元,占总商业交易量的22%。一起惠获悉,在第一季度中,eBay在线交易市场业务的总交易额(GMV)增长12%,营收增长至22亿美元。其中,美国业务的总交易额增长11%,全球业务的总交易额增长13%。该季度eBay在线交易市场新增买家470万人,截至第一季度末的活跃买家人数达到1.45亿人,增长了14%。eBay在线交易市场上架的物品数量增至逾6.5亿件,既包括平台产品也包括非平台产品。eBay支付服务PayPal净支付总额增长27%,其中商家服务的净支付总额增长32%,在eBay平台上进行的的净支付总额增长15%。在这一季度中,PayPal活跃注册账户数量增加580万个,截至第一季度末达到1.48亿个,增长了16%。此外,在第一季度中,eBayEnterprise部门的商品销售额增长了16%,营收增长至2.69亿美元。
【一起惠讯】顺丰新店计划日前曝光,而在这3万家社区便利店背后,还隐藏着顺丰将要做大电商的野心。据知情人士透露,顺丰首批开业的新店共计523家,将在5月1日落户全国。这一数字远超早期业界预测的300家。上述人指出,届时,顺丰新店的虚拟货柜、展示橱窗等重要资源位,将向零售商全面开放。“目前主要是在入口橱窗摆放样品,满足用户线下体验。同时,在店内的海报、二维码墙放置虚拟商品,通过手机扫码,直接跳转到品牌商的移动商城中。”某鞋类商家告诉一起惠,接下来顺丰有可能整合商品资源,并集中打造属于顺丰线上商城的入口。该商家透露已经开展了与当地顺丰新店入驻的洽谈合作。首批开在当地的顺丰新店将达到30家,除了鞋品,进口食品、日用品(如恒安的纸尿裤、卫生纸等)等也将摆上顺丰新店的“货架”。而随着品类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一种基于线下扫码购买、商家发货、到店自提或送货上门的新型社区虚拟购物将就此诞生。一旦顺丰打造自有的电商平台,商家则可直接从线下展示走到线上,从而完成反向O2O的开放平台入驻模式。未来用户可以直接享受在顺丰电商平台下单,并享用顺丰配送,或者到顺丰便利店自提的便捷服务。业界预测,顺丰如果打造电商平台,可在顺丰优选的基础上进行扩张开放;但由于顺丰新店要与线上平台共享全新的后台系统,选择新建电商平台也不失为一种O2O的途径。显然,顺丰新店不仅满足便民服务,更对广阔的零售市场野心勃勃。特别是在早期的便利店试水搁浅之后,顺丰重新规划的“第三代”新店,似乎有更大的格局。此前,一起惠获得的效果图显示,顺丰新店与苹果专卖店十分相近。除了商品展示功能外,还增设了更多的体验场所,如数码、电玩产品的互动专区,顾客在顺丰店里甚至可以打游戏。同时,顺丰新店还提供物流、广告展示、虚拟销售、预售、试衣间等多种服务。“不仅仅是满足用户体验,顺丰新店未来将变成商家的自提仓库和广告展示位,品牌商可以在店里获得品牌曝光的机会,顺丰则间接成为了分销代理点。”据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家透露,顺丰新店广告墙资源位的价格大致为100元-200元/月/店。如果按照首批523家门店计算,全部铺开,一年需要投放50-60万元左右。而如果要在体验区上货架(或专柜),则价位在400-500元/月/店,一年单店投入要在5000元左右。除了广告费,顺丰新店每销售出一件商品还将抽取分成。如果再算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顺丰的营收模式将变得更加多元化,似乎有理由覆盖线下开店的各种成本。对于商家而言,考虑的将是铺货成本的问题。例如只是区域合作,还是全国性。“即使只是样品,20件样品铺满500多家门店也要1万多件,这对于企业备货来说是个硬成本。”有商家指出,早期的配送,如果满足顺丰的当日送货,可能对于没有分仓的商家来说同样有难度。业内人士分析,鉴于此前顺丰便利店的步履维艰,商家切勿贪大求全,在寻求品牌曝光和成本结构之间,需要考虑更加清楚,从区域市场尝试突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应对营收利润连续下滑,探路者将引进更多的户外品牌以促使自身转型户外出行平台。探路者总裁彭昕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年底即将上线垂直电商平台驴友汇,不仅包括原有的三个品牌(探路者、DiscoveryExpedition及ACANU阿肯诺),还包括探路者代理的多个国外小众户外运动品牌。之后驴友汇将和现在的探路者官方商城打通合并,为绿野网的出行服务提供各类产品支撑,最终实现探路者“户外旅行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型。“户外出行人员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探路者并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需求。”彭昕透露,探路者还在同多家国外户外品牌谈判,争取获得在中国的代理权。根据COCA数据,2013年国内市场共有户外品牌891个,其中国内品牌458个,国外品牌433个,较2012年的823个增长了8.26%。但是彭昕认为,“目前进入国内的国外品牌属于大众户外,小众户外品牌并不多,也有一些小众户外品牌进来,但是运作得不好”。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户外市场日趋成熟,多数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倾向于选择更了解本土市场的国内品牌代理。去年10月,北欧户外品牌OneWaySport与国内体育品牌361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合营企业来拓展其大中华区市场。去年,探路者全年营收为14.45亿元,同比增长放缓至30.74%;净利润同比增长47.48%至2.49亿元。银河证券预测,探路者2014、2015年收入增速同为20%,净利润增速36.8%、20.7%,继续放缓,但线上成为业绩增长最大引擎。去年,探路者电子商务业务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48.74%。去年中期探路者提出向“户外旅行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后,分别控股了新加坡在线旅游公司Asiatravel和国内的绿野网,目前仍处于整合期。彭昕表示,驴友汇上线后,将成为绿野旅行的产品支撑,而Asiatravel将为绿野提供海外旅游资源。
IPO前夜,京东需要给资本市场讲一些比卖数码家电更激动人心的故事,腾讯入股是一件,互联网金融也是一件。3月底,刘强东在“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和李彦宏、雷军等大佬一起开研讨会时,曾放出豪言,称京东未来70%的利润都将来自金融;而今年以来,京东在金融方面确实是动作不断:京保贝、京东白条、网银钱包、小金库……基本上是阿里有的,京东要有,阿里没的,京东也要有。最新的一个动作是在4月15日,上线了一款叫京东8.8的基金产品,年化现金支付比率为8.8%,号称京东金融首款“超级理财”。京东金融,听上去,看上去,好像都很生猛的样子。可是,长期以货到付款为主,连网络第三方支付都没怎么玩过的京东,真能把金融做得这么牛逼啊?总归有点将信将疑。本文粗略解构下京东金融,上篇主要关于toC业务,下篇则是toB业务。双端皆有布局虽然从2012年开始,京东就和银行接触,开始谋划一些金融业务,并且通过收购网银在线拿下了一个第三方支付工具,但京东金融真正起步应该是2013年7月。当时,金融事业部从京东电商业务中正式独立了出来,而且连续申请了商业保理牌照、小贷牌照、基金支付牌照,还有财务咨询牌照;在金融这样一个强监管的领域,有牌照,才能正儿八经干活。从业务范围上看,京东金融在toB端和toC端,双端皆有布局。上篇:TOC业务很明显,京东toC端的业务就是全面向阿里看齐的节奏:网银在线类似支付宝,小金库类似余额宝,京东白条类似虚拟信用卡,京东8.8类似淘宝理财。虽然,互联网金融红成了辣子鸡,余额宝示范效应下,很多人跃跃欲试,但其实,这行门槛很高,赚钱很难,对于京东而言,我觉得,一个很大的掣肘,是规模问题。1)消费金融:数据不够,风控亚历山大京东白条,我身边没一个人申请到,门槛好像很高。一方面,业务刚上,要慢慢铺开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我相信也是京东风控压力比较大的原因。京东白条是类信用卡业务,原理是利用用户在电商平台上留下的数据来判断个人信用,并给予授信额度,商业模式也和信用卡类似,靠收取逾期利息和分期付款手续费盈利。用数据判断授信额度这件事,听着比较高大上,但实际上,这很难,且现阶段,效果很可能还不如银行。你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有多少收入、信用怎么样,这是给予用户授信额度时,机构需要借助信息、数据去反推的东西。别看银行的信用卡办卡好像很随意,实际上,银行会回去翻查你很多信息,在中国,银行是有很多特权的,能查到的东西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比如说判断你有没有房,银行会去查你的央行征信报告,如果你曾经在银行办过房贷,这条信息是很可能被银行写进央行征信报告,这个,京东查不了;还有可能,银行和市级房管局搞好了关系,接入了对方信息,你有没有房,也就一目了然了。电商怎么判断你有没有房?看你买了装修材料,估摸着你可能买房了。和银行比,各位觉得哪个准?阿里的虚拟信用卡喊了一年才姗姗来迟,其实不仅仅是监管原因,风控难度,也是一个因素。阿里平台上的数据可是明显多于京东的,无论是实名认证的用户量,地址库,还是活跃程度,支付宝对接的银行卡等等。阿里尚且犯难,京东的挑战应该更大。而且,某种程度上,京东的风控还必须做得比阿里更好,因为,京东白条的违约成本比阿里的虚拟信用卡要低。众所周知,支付宝推的“虚拟信用卡”,前一段被央行叫停了,而看着类似的京东白条却躲过了监管。原因是,京东白条不是一款金融产品,而是“赊销”模式。阿里是平台,不是直接的卖家,虚拟信用卡的授信由阿里的合作银行垫资,所以是金融产品,央行、银监可以监管;但京东自己是卖家,白条实质是个“赊销”凭证,而非金融产品,你去店里买东西,人家愿意晚两天收你钱,这事儿央行可管不着,非要找监管机构,那应该是工商局,然后,赊销这事儿不犯法啊,所以工商局也不会来取缔。赊销让京东白条躲过了金融监管,但是,也有弊端。监管,也不都是添堵,很多时候也是有红利的:如果虚拟信用卡你不还,你就是欠银行的钱,这事儿会被写进央行征信报告的,这个影响大家明白的,会影响你日后的各种借贷行为;可是京东白条你不还,你是欠京东钱,此事不会进征信报告,京东基本拿你没辙,甚至连封杀你在京东上购物都做不到,你重新申请个账号就好了,这又不用实名验证。京东只能去法院告你,问题是,就几千块钱的事儿,打个官司未免太劳师动众了。用户的违约成本太低了,京东要控制坏账率,就只有挑选更高质量的用户,此时,如果平台数据有限,风控就真的是亚历山大了。要知道,银行的风控能力并不弱,加上强约束力,网点催收能力,很多银行信用卡的坏账率仍然超过1%。为什么在京东白条上线后,大批用户吐槽申不到,其中很多甚至已经是京东的高级会员,还有人吐槽似乎只有用信用卡付过钱的才能申到。原因应该就在于京东没这么强的风控,万一坏账率太高,承受不起,而已经用信用卡付过钱的,这是银行已经把过关的客户嘛,质量自然高点。2)个人理财:潜在用户不够,产品不好卖小金库类似余额宝,对接的也是货币基金,不必多说。京东8.8,之前牛皮吹得挺大,高收益,创新啊啥的,但实际上,这就是一款锁定两年的定期支付混合型基金,怪只怪以前金融离我们太远,出个不一样的,大家就以为是创新,其实,在工行、交行等,同类产品已经卖很久了。京东8.8不保本,每个月支付比率为年化8.8%,年化收益率浮动,如果达不到8.8%,就会拿你的本金出来先给你。收益有可能比货币基金高,但风险性也会明显大于货币基金。在天天基金网上查了下,显示目前混合基金有251只,近一年,年化收益率为正的,是152只,比目前余额宝收益率高的大概是105只,占比42%。还不错对吧?但是,又看了下近6个月的收益,收益为正的,就只剩69只了,不足三成。汗。看来这半年国内投资环境是不行啊。而这当中,京东8.8的运营方国泰基金有7只,近一年,最赚钱的净值增长10.66%,最亏钱的跌了15.55%,近6个月,是全亏……所以,京东8.8收益有高于余额宝的可能,但可能性有多大呢,大家自己掂量。从销售效果看,京东8.8是4月15日上线的,京东连续两天,首页一直是置顶广告,我16日买了100元,18日登陆,还是可以买。这个基金统共也就是10亿的规模,卖两天都卖不完,除了产品本身风险高于货币基金这个因素(其实能接受高风险产品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关键,我觉得还在于京东能撬动的潜在理财用户规模不够。支付用户量——理财用户量(稳健性)——理财用户量(激进型),我感觉,这三种是形成金字塔形状的,支付是底层。仔细想想,有多少人在京东是在线支付的,有多少人熟悉网银在线,有多少人信任它是安全的?网银在线对接了多少银行,有多少支付场景?网银在线的移动客户端有多少装机量?支付宝积累了十年,8亿注册用户,3亿实名认证A类用户,移动端装机过1亿,且用户对其认知是偏金融属性的,这,是余额宝能卖得动的基础。此前支付宝卖预期年化7的保险理财产品,保本是2.5%,其实也有最终受益低于余额宝的可能,但是,8.8亿,5分钟售罄。目前,互联网金融要在产品层面创新,难度还比较大,主要还是渠道的优化,但即使是淘宝那么大的流量,卖理财产品,效果都很一般(因为这说到底是基金公司在卖,不是支付宝在卖),京东要做,难度更可想而知,而如果网银钱包用户量,对接银行,支付场景等等上不去,理财产品必然会很很难卖。C端的业务,对规模非常倚重,用户数据规模不够,风控会很难,潜在用户量不够,赚钱会很难。余额宝一年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总共也就是0.63%,余额宝都卖成这样了,天弘基金去年还没扭亏呢。京东金融,是个好故事,可是,如果突破不了规模掣肘,那好故事要变成好生意,真心难,起码,靠C端业务为京东集团贡献利润,不太现实。那么,靠B端业务呢?下篇,来说说toB端的业务。京东ToB端的业务目前主要是向供应商放贷,理财方面虽有规划,但目前尚未启动。什么是供应链金融?京保贝的业务,属于“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其实是银行传统业务,挺复杂的,如果简单地根据供货商所处的不同阶段,大体可以如图所示分为四种:前三种从左到右,风控难度依次递减,授信额度一般也会依次提高;理由很简单,企业有订单,不代表一定能交货,交了货也不一定卖得掉,拿得到货款,所以通常订单不如入库单靠谱,入库单又不如应收账款靠谱。第四种,风控难度最高,因为此时供应链已结束,企业手里没有现成单据可以提供,只能告诉银行,我以前如何如何,我很有信用,属于纯信用贷款了。当然,在实操时,上述四种往往会有融合,因为企业手里可能会同时有订单、存货、应收账款,和信用。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协调供应链上对现金流的争夺问题。因为在现代商业中,很多时候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还有预付和赊销,现金会在强势的一方手里停留更长时间,引入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弱势一方的资金压力。京保贝:类沃尔玛模式在国外,供应链金融的标杆是沃尔玛,刘强东也是经常拿沃尔玛做榜样,据他说,沃尔玛净利润45%是来自金融业务,而京东目标是做到70%。京东金融toC的业务是向阿里看齐,toB的,我觉得确实更类似沃尔玛。原因在于,京东和沃尔玛都是零售商,要批量采购、建仓囤货,要和供应商结算货款;而阿里不是,阿里是纯平台,货是不经阿里的手的。某种程度上,京东和沃尔玛做供应链金融的底子是比阿里好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采购方、仓库、和应收账款的付款方,在这些单据的真实性认定上,他们会比银行、比阿里都更有优势;银行要靠人肉识别,阿里则要靠数据模型来猜,相对来说,京东的风控要更好做。不过,有意思的是,业内对阿里小贷称赞有加,对京保贝却一直颇有微词,在他们看来,阿里不欠卖家钱,而京东压账期是出了名的,欠你钱再给你贷款,这事儿听着有点怪怪的。。供应商要么忍受账期,损失利息,要么付出利息让钱快点到账,以便再生产,横竖是被京东欺负了。其实,这和我说京东底子好并不矛盾。一方面,京东风控能力有限,京保贝此前只做了最简单的应收账款融资,欠你钱又借你钱的感觉特别明显,今年,京东已经扩大到了入库单;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强势一方得利是必然的,只是体现方式会不同,京东体现在了账期上,阿里账期很好,但是卖起直通车、钻展等各种营销工具,那也是不手软的。规模是掣肘在上篇分析C端业务时,我说规模是京东金融的最大掣肘,这一点放在B端业务,我觉得也是适用的。信贷本质上是和实体经济的规模强相关的,年化10%,或者更高的利率把钱拿去,要是产生不了更高的收益,这不亏了么,不如不借。京东2013年的销售规模,之前说1000亿,财报上的净营收写的是693亿,好吧,按1000亿算。淘宝天猫呢,去年大概是1.6-1.7万亿,掐掉刷单、卖理财产品一类的水分,再怎样,1万亿总是有的;知道沃尔玛是多少么?4692亿,注意,是美刀!换算成人民币,超过2.9万亿!沃尔玛能靠金融业务赚钱,和它背后的销量有很大关系,销量高,供应商的融资需求才越大,因为需要很多钱去生产和运输商品。阿里小贷目前的贷款余额大概是120亿,除去阿里巴巴B2B的20亿,淘宝平台大概就是100亿规模。万亿销量也就是催生出百亿贷款规模?为啥,因为有意愿借钱,并且有能力还钱的人,没那么多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是可以从银行等别的渠道借到钱的,银行虽然动作慢,但在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下,他们毕竟资金成本低啊,不是所有人借钱都是急吼拉吼,要当天就借出来的。。据我所知,在阿里小贷借贷量比较大的客户,有不少也是银行客户,如果急需,就从阿里借,不急,还是去银行。京东风控比阿里简单,但是,京东的供应商相对于淘宝卖家也比较大,这些企业从银行拿到钱会更容易。互联网金融其实是很难做的,目前基本就是个从银行捡漏的活。回到京东,京东销量就算是1000亿,能支撑多大的贷款余额规模?此前,京东公布过一个数字,说京保贝上线一个月,累放10亿,累放这个说法参考价值不大,阿里小贷累放10亿大概需要两天。。借出去几天就还,可以算累放,借出去几个月,也是累放,但产生的利息收入会差很多,计算利息收入主要是看贷款余额。阿里100亿的贷款余额,资金成本大概7-8个点,贷出去是18个点,利差有10个点,粗略算,去年等于赚10亿利差(实际要更小,因为100亿不是均值,是年末的数字),这基本也就是养活自己的水平,还不能为集团贡献太多利润,因为这收益要覆盖坏账和运营成本(机器、人力、数据购买等),只有规模持续放大,到一定量级,那么运营成本被摊薄,才能开始赚大钱。同理,京保贝如果规模不够,也是赚不了钱的。金融,其实是个规模效应很强的产业,国内银行的净利差3个点都不到,比阿里小贷少多了哦,但为啥宇宙第一行可以一年吃出2630亿净利润,量大啊。。。京东金融,故事不错,起码比奶茶那个好,而且,这有可能从好故事成长为好生意,值得往下讲。但是,无论是toC的业务还是toB的,规模都是其面临的难题,无规模,不成活,量上不去,刘强东说的七成利润靠金融,可就是吹牛不怕事大了。
易居中国旗下O2O整合服务平台乐居今天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增补文件(F-1/A)。文件显示,乐居计划以每股10到12美元的发行价发行11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每股美国存托凭证相当于一股普通股),最多募集1.38亿美元资金。此前乐居计划以同一价格IPO发行2035.5万股美国存托凭证,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其计划中的股票发行量缩减了44%。招股书显示,IPO前,易居共持有乐居100,798,200股股票,占股84.0%,腾讯持股19,201,800股,占股16.0%;IPO后,易居持股总数不变,占股稀释为76.3%,腾讯持股增加为21,231,220股,占股16.1%。乐居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3年营收达到3.354亿美元,较上年的1.713亿美元增长近一倍;乐居2013年实现净利润4270万美元。乐居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为“LEJU”。乐居表示,该公司计划使用募集到的资金扩展进入新市场,并改善自己的技术基础设施。瑞士信贷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公司和华兴资本证券公司将担任乐居首次公开招股交易的主承销商。
4月17日,京东商城旗下日韩品牌垂直网站“迷你挑”创始人赖丹丹宣布,已通过法律途径正式起诉京东方面。起诉状已于2014年4月1日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立案。据业内人士分析,京东赴美上市进程将受到影响。赖丹丹透露,2011年末,经京东内部投资团队评估,对外宣布收购B2C网站“迷你挑”。2012年6月,注册成立了上海上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尚国际)作为“迷你挑”的运营主体,公司章程议定:京东全资子公司上海晟达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晟达元)出资800万,占股80%,赖丹丹及团队出资200万占股20%(经股东会决议于2014年年中缴清)。2013全年迷你挑最终实现了约3.5亿的交易额,同比增长率超过500%,子公司净利润超过1500万。2014年1月22日,京东商城以业务调整为由,单方面强行要求迷你挑员工转岗(仅保留10个招商岗位)或解除劳动关系。2014年1月28日,迷你挑管理的1123家店铺在系统中被强行接收。同日,迷你挑所有在职员工系统权限被关闭,迷你挑网站被迫自当日起停止更新。仅仅2天后,2014年1月30日(除夕),京东宣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呈报第一稿招股说明书。对于迷你挑的情况,京东方面曾发出官方声明:京东迷你挑是京东控股的子公司,今年初,综合考虑其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等因素,公司经研究决定将该业务并入开放平台部门。目前,仅有少数成员既拒绝转岗也不接受公司提供的超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方案。京东已经委托外部律师全权处理相关事宜。此外,京东商城4月14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增补文件(F-1/A)显示,该公司已敲定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JD”。京东商城此前提交的文件已显示,该公司2013年总净营收为人民币693.4亿元(约合114.54亿美元),高于上年的人民币413.81亿元,高于2011年的人民币211.29亿元。京东商城2013年运营亏损为人民币5.79亿元(约合9600万美元),好于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人民币19.51亿元,好于2011年的运营亏损人民币14.04亿元。京东商城计划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募集15亿美元资金。投资银行美银/美林和瑞银集团为京东商城首次公开招股的主承销商;Allen&CompanyLLC、巴克莱银行、华兴资本证券和Jefferies为京东商城首次公开招股的副承销商。
【一起惠讯】4月16日消息,B2B电商平台世界工厂网CEO乔景亮表示,从去年开始世界工厂网开始转变思路,帮助采购商来遴选供应商,并且针对供应商提出了四个标准。截止至2013年,入驻世界工厂网的供应商的已经达到2100多万家。询盘信息平均每天有2000条左右,网站每天的独立IP也大概有110万。世界工厂网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所提供的大部分都是工业品的信息,包括工业原材料、化工和建材。2014年开始,世界工厂网按照不同的指标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方便采购商根据不同指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四个指标分别是品牌、质量、价格和供货周期。而且世界工厂网入驻的供货商都要求是工厂,而不是中间商,力求消除信息不对称。乔景亮表示,去年都在为这个模式进行数据积累和准备。今年希望能够初步达到一个市场效应。这种对供应商遴选分类的模式对吸引采购商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在去年的十月份开始组建买家部,积累采购商的数据。我们想稳步发展。”据悉,目前世界工厂网主要流量还是来自于国内,外贸部分仅占十来万左右的流量。但乔景亮表示,将来世界工厂网的定位还是向外贸发展,包括进口和出口。世界工厂网还将引入国外的供应商资源。作为黎明重工旗下的B2B平台,世界工厂网现在并未设定营收指标。乔景亮表示,世界工厂网不收取会员费,未来也不通过收取会员费的方式获得盈利。乔景亮介绍:“会员费的模式是不能长久的,B2B电商都想转向交易平台,我们可能也会往这个方向走。现在的条件是不成熟的,需要智慧才能开拓出一条道路。”关于B2B领域大宗采购的线上支付问题,乔景亮认为其中存在的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B2B大宗采购难以线上交易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不流畅。信息时代就要消灭信息的不对称。“如果信息沟通完全到位,诚信没有问题、质量没有问题、价格没有问题、供货周期没有问题当然可以线上进行交易。关键是现在这些没有实现,这就是努力的方向。”
雅虎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文件显示,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到1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0%;营收为30.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6%。阿里巴巴集团当前正筹备在美国证券市场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雅虎披露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第四季度毛利润为23.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3%;营收为30.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6%;净利润达到1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0%。雅虎当前持有阿里巴巴集团大约24%的股权。资料显示,阿里巴巴在201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3.8亿美元、17.37亿美元、17.8亿美元。整合四个季度的业绩,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全年营收达到79.5亿美元。在雅虎今年1月发布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之后,市场分析师曾给予了阿里巴巴集团平均153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公司MyriadAssetManagementLtd首席投资官卡尔·哈滕洛赫尔(CarlHuttenlocher)认为,到今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可能会达到2000亿美元。哈滕洛赫尔预计,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将超越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成为仅次于谷歌(微博)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13.6亿美元,远远超过Facebook的5.20亿美元,以及雅虎的3.48亿美元。
【一起惠讯】4月15日消息,优购网总监王恩斌向一起惠透露,预计优购网2014年销售增长在50%以上,并且指出优购网将长期坚持稳步发展的策略。据悉,优购网2013年总销售额约为8亿,根据今年预期的增长速度,优购预估2014年销售额有望超过16亿。百丽为优购网制定长期规划百丽集团对优购网构建了一套长线政策,让优购网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优购网的年增长保持在50%到60%的速度,并没有盲目扩大经营规模,追求销售额的翻倍效应。王恩斌认为,只要优购网不犯错,稳步发展,在业内有自己的声音和领域,就可以发展的很好。曾有资深电商人士表示,垂直电商如果能够达到30到40亿的经营规模,净利润能够达到1到2亿,就可以支持在自身领域中的经营。“我们的毛利率已经达到20%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25%的毛利将是营收平衡点。”王恩斌表示,优购网的定位就是线上的百货商场,但是偏折扣性质,未来能否将折扣和正价分开要看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百丽集团目前也没有给优购网提出过多经营规模上的要求。优购网现在是百丽集团的战略布局中的一步,希望优购网把根基、框架搭好。“未来,百丽集团希望优购网发力的时候,希望优购网可以迅速的将规模发展起来。现在,优购网都是超计划完成集团的要求。”王恩斌说。而且,百丽集团的线下业务也逐渐和优购网联系的更加紧密。2013年,优购网曾表示,要在两年内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王恩斌表示,百丽集团目前在研发新的后台系统,只有线下换了新系统才能实现。“但是新系统的实施需要时间,百丽集团旗下有1.8万多家店铺,每个店都需要进行测试和实施。”王恩斌透露,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打通所有会员还要需要一段时间。广告投放持续进行但不狂飙突进和其他垂直电商相比,优购网并不急于通过大量投放广告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如果线上销售的货品准备的不够充分,效率很低,转化率也会很低。”王恩斌表示,优购网现在不做线下投放,主要是从优购网现在的经营规模和积累等方面考虑,投线下品牌广告还不到时候。但是,百丽集团的资金支持将保障优购网在吸引客流方面进行持续性的投入。王恩斌介绍:“我们的新客所下订单能够占到总订单量的40%到60%之间,必须有持续性的投入才能带来新的客流。”而且优购网有更多渠道的资源可以调配利用,在线上的投放主要偏效果广告,王恩斌介绍:“当我们需要增量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调遣资源来做。例如,我们之前和嘀嘀的合作,通过增加投放来保持营销效果。”求稳的经营计划中,优购同时凭借特卖模式在进行防御,去年优购网上线了奥特莱斯频道,方便部分货品进行阶段性清仓。而且其中“整点降价”的销售模式很适合SKU少、库存也很少的商品。王恩斌介绍:“很多只剩下几件的商品很难正常销售,就会以零毛利甚至负毛利的价格进行特卖处理,以吸引用户。”优势选品建立品牌壁垒近年,众多鞋类垂直电商发展都陷入困境。相比于其他鞋类B2C,优购网在引入品牌方面具有优势,引入的不少品牌借助了百丽集团的资源。而且优购网上百丽集团旗下的品牌一般都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线下新增的款型,优购网都会同步上新,而且优购网还会有不同区域的款式。在购货和选品方面,王恩斌表示,优购网也具有优势。“大部分鞋类电商都不愿意现金卖货,如果选品不佳将会造成大量积压,现在大平台也都倾向于用账期方式进行结算。而优购网通过现金购买的方式,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拿到很好的货品。”据介绍,在优购网进行选款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百丽运动和百丽男鞋女鞋,这些人员对货品都有很好的判断。而且在2008年左右,百丽最初进入天猫的时候,这些人员就负责相关工作,同时拥有线下和线上两个领域的积累。2013年,优购网还引入了大量服装品牌。王恩斌表示,服装可以带来很多新的用户,而且鞋服本来相关性就比较强。去年,服装品类的增长超过200%。
【一起惠讯】虽然顺丰极力想低调打造自己的便利店业务,但总有消息不断作证,显示出这家快递公司布局线下消费市场的野心。有知情人士透露,顺丰正在酝酿第三代线下连锁店,定位为社区生活服务平台,以O2O模式,力求未来落地三万家。这样的布局似乎有点耳熟能详。据一起惠了解,顺丰此前曾瞄准CBD商圈和生活社区,推出名为“嘿店”的线下连锁便利店,其目标数量也是三万家。从爆料人透露的信息来看,新型顺丰店命名上与“嘿店”并无关联,同样主打中端住宅区和办公楼区,提供物流、广告展示、虚拟销售、预售、试衣间等多种服务。从布局规模上看,第一批顺丰店将设置300家,6月份落地1500家,年底将达4000家,而未来终极目标正是上文中所描述的三万家。种种巧合的迹象表明,此次顺丰第三代线下连锁店,正是此前顺丰便利店和顺丰“嘿店”的延伸或升级。新顺丰店室内结构和装潢,与苹果专卖店十分相近。除了商品展示功能外,还增设了更多的体验场所,如数码、电玩产品的互动专区,顾客在顺丰店里甚至可以打游戏。同时,新型顺丰店还推出了商品墙和二维码墙,用户可在该场景下直接使用移动终端完成扫描,并获得相关产品信息,从而以更优的空间呈现更多商品的陈列,从而提高坪效。值得注意的是,在效果图里,有一个优衣库的服装展位和促销信息,和广告极为相近,说明顺丰有意在向广告展示等多种营收方式靠拢。此外,顺丰还配有支付场所,包括店内消费、网络支付、手机充值、水电缴费等均可店内实现。由此可见,顺丰线下店是介于实体与虚拟、购物和体验之间,基于互联网和O2O思维打造而成。如果可以结合顺丰已有的核心配送业务,拓展自提点,送货上门等服务,其覆盖广度、用户粘性、配送效率等商业价值将进一步被放大。更为重要的事,顺丰可以借此从一家以快递和供应链为主业的物流公司发展成为新兴的零售公司。其线上已开设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e商圈等都可能为其带来巨大的用户增量。实际上,无论是新顺丰店还是此前曝光的“嘿店”,都不是顺丰首次介入便利店。据悉,从2011年开始,顺丰便筹谋跨界便利店,并宣称要在全国建1000家便利店。但彼时,天时地利人和并没有站在顺丰这一边。由于这个连锁零售的“门外汉”,拓展便利店的步伐逐渐停滞不前,部分地区陆续出现关店现象。业内人士分析,便利店扩张面临房租、人员、水电等一系列成本,且国内尚无哪家便利店可一家独大,围绕方圆几公里内的区域连锁通常相互竞争,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客流,将直接决定了顺丰店模式能否可行。
北京时间4月14日晚间消息,德银今日发布投资报告,维持唯品会股票(NYSE:VIPS)“买入”评级,将目标股价从184美元调低至177美元。以下为报告内容摘要:第一财季业绩将超预期:在过去的数日内,我们与唯品会管理层和合作伙伴进行了沟通。我们认为,我们认为,唯品会2014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将超出我们预期的6.59亿美元和华尔街预期的6.22亿美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我们预计唯品会每股摊薄收益将高于我们预期的0.48美元和华尔街预期的0.46美元。为此,我们继续维持唯品会股票“买入”评级。今年营收将翻番:我们相信,唯品会今年能够实现营收翻番的目标,而我们之前预期的营收同比增长82%。鉴于强劲的历史表现,我们相信唯品会能够实现该目标。乐蜂网2015财年收支平衡:我们认为,乐蜂网的整合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我们预计,唯品会的目标是在2015财年让乐蜂网实现收支平衡。在该市场,唯品会是我们最看好的股票。调整业绩预期:我们将唯品会2014财年和2015财年营收预期分别调低3%和2%,将每股摊薄收益预期分别调低8%和3%。估值:我们继续维持唯品会股票“买入”评级,将目标股价从184美元调低至177美元。
4月12日,化妆品电商聚美优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上市申请文件。与包括京东等在内的不少中国电商股通过资本驱动规模,然后冲刺IPO的成长路径不一样的是,聚美优品主要通过自我造血来成长--成立近四年至今,仅融资约1300万美元。截至2013年底,聚美优品已实现连续7个季度盈利,且2013年净利额同比增长近6倍。在中国电商界中,“刘强东们”通过“外输血”模式推动公司前行,而聚美优品的陈欧则选择了“内造血”路径角逐江湖。盈利式增长聚美优品向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连续盈利已达7个季度。以此推算,聚美优品至少从2012年第二季度便开始盈利。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正是中国平台电商们烧钱抢份额的高潮期,比如当年的刘强东,深信“不该赚钱的时候去赚钱就是愚蠢”的商业逻辑,以资本为后台推动力、以市场份额为追求目标,随即掀起“6•18”、“8•15”两场电商烧钱大战。与“刘强东们”烧钱赚份额的逻辑不同的是,陈欧倾向于自我造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2年“8•15电商战”刚过,10月12日上午,陈欧在微博上表示:“只有规模而没法盈利的企业已经被资本市场抛弃,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会更加理性地思考做企业的根本,那就是盈利并活下来,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共赢。”聚美优品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已盈利,且当年合计净利额达837万美元,2013年净利额同比增长近6倍,冲高至5800万美元。聚美优品的前身团美网,成立于2010年3月,到2012年第二季度盈利时,仅成立近2年,且至今只融资了近1300万美元。与聚美优品造血式成长路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选择输血模式的京东,2004年涉足电商的京东10年多已融资约22.3亿美元,京东向SEC提交的F1更新文件显示,2013年京东净亏损4990万元人民币,总体上还未摆脱输血轨迹。盈利秘诀:巧降成本聚美优品能够在成立仅近两年后便步入盈利式轨道,究其原因,可从盈利空间与成本控制两个纬度来解剖。从盈利空间的角度来讲,聚美优品切入的化妆品电商领域前景广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Frost&Sullivan的一份报告内容汇总后发现,中国美妆产品行业零售销售总额,在聚美优品成立时的2010年,达到1362亿元,2013年几乎翻倍至2209亿元,2018年预计更会冲高至4318亿元,市场容量从而达到2010年的约3.17倍。在此期间,线上美妆电商的份额也会逐渐上升,由2010年在线B2C美妆产品销售额占中国美妆产品零售销售总额的1.3%上升至2013年的10.2%,到2018年该比例预计将增长至21.9%。化妆品电商领域孕育的庞大容量,为聚美优品的成长提供了市场前提。聚美优品营收额也从2011年的0.92亿美元,飙升至2013年的8.17亿美元,上涨近8.85倍。除市场容量为聚美优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行业空间之外,化妆品领域的高毛利率特性也让聚美优品具备极大的毛利率提升空间。聚美优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3年毛利率为24.5%,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线下化妆品零售商莎莎(sasa)和屈臣氏毛利率分别达到47%和35%,一些国际著名化妆品品牌厂商甚至可达70%。目前聚美优品的毛利率低于他们,主要缘于其销售结构,即聚美优品所销售的产品主要由代理品牌和独家品牌两部分组成。其中销售额中占比约15%的独家品牌,一般毛利率可达70%;相应地,另外约85%的第三方代理品牌,毛利率相对较低,从而拉低了总体毛利率。化妆品的毛利率较高,伴随聚美优品在生态链条中溢价能力的提高,提升独家品牌占比,在运营效率基本保持的情况下,其毛利率仍可相应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在市场容量广阔及行业毛利率较高的背景下,聚美优品赚钱能力极强,而另一方面,聚美优品在支出端也有让业内惊讶的成本控制能力,这可从电商所在的新客获取成本、市场费用和包括仓储、分拣、物流等在内的履约成本等指标处得到体现。在履约成本方面,鉴于化妆品单位体积小,从而在仓储、分拣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相较于3C、服装等品类,成本控制更具优势。聚美优品招股书内容显示,该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的仓储物流费率分别为12.8%、8.8%、7.2%,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客获取成本方面,2013年聚美优品平均获取一名新客户的平均成本为38元,而为64元,前者仅为后者的近六成。市场费用方面,聚美优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1年~2013年市场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0.1%、11%、6.3%。综合下来,2013年聚美优品的盈亏平衡点为16%,即公司毛利率超过16%便可盈利。值得注意的是,主打自有品牌的乐蜂,毛利率接近30%,超过聚美优品的24.5%,不过2013年乐蜂却亏损1.5亿元,区别就在于成本控制能力。如欲深究聚美优品的成本控制能力,不得不提到陈欧另类的企业家自营销逻辑。2010年3月,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的陈欧回国创立了团购网站团美网,当时的学习对象是美国的Groupon,后于2011年在千团大战的背景下转向化妆品B2C的聚美优品。聚美优品的营销逻辑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陈欧及其管理团队通过自身价值观和人格魅力营销来塑造企业家的自媒体品牌形象,然后通过自媒体品牌形象吸引相应圈层的粉丝,而后围绕粉丝社群进行粉丝生态营造。比如陈欧有意参加诸如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搭车”等节目以及推出“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迅速将自己打造成为未来而奋斗、激情的80后创业者代表,陈欧体迅速引起强烈共鸣。记者曾与不少业内营销界人士沟通,他们认为,产品广告营销模式是工业化思维,以企业家自媒体为代表的价值观营销是互联网思维产物。比如小米的雷军、华远地产的任志强、SOHO中国的潘石屹、阿里巴巴的马云以及正走在企业家自营销路上的董明珠等,皆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打造企业家自媒体形象,然后进行粉丝生态经营。陈欧式的企业家自营销模式,成本相对较低,且客户忠诚度高。聚美优品招股说明书显示,客户量方面,2011年、2012年、2013年,聚美的活跃客户(时间段内至少购买过一次商品)总数分别为130万、480万和1050万,回头客分别占客户总数的53.8%、56.3%和62%;订单量方面,2011年、2012年、2013年聚美优品总订单数分别为约450万单、约1600万单和约3600万单,每位活跃客户的平均订单量则始终保持在3.4单左右,其中回头客订单额分别占订单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约86.7%、86.6%和88.9%。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近半聚美优品招股书的内容显示,聚美优品的移动化转型也较为顺利。2013年12月,聚美优品交易总额中,来自移动端的贡献占比已达到约43%,2014年一季度该比例继续提升至49%。在时下的电商圈,甚至整个IT圈,移动端已成战略制高点,也是一家IT公司未来想像空间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从马云撒网式布局移动端以及移动端对腾讯、Facebook、百度市值涨跌的决定性影响等皆可得到体现。已向SEC提交IPO申请的京东,鉴于自身移动端布局的不力,从而牵手腾讯。这笔交易中刘强东为了得到微信入口而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相应地,腾讯在这笔交易中所付出的易迅部分资产、拍拍、QQ网购等实物资产反而成了添头,微信的入口价值成了腾讯资产包中的主角。对于聚美优品移动端占比近半的原因,除了该公司管理团队的战略重视外,也与其销售模式和目标客户群存在极大的关系。电商公司在布局移动端时,受限于移动端屏幕尺寸的原因,产品信息展示的宽度与深度不足的问题,一直较为困惑,但聚美优品的销售模式为限时特卖模式,每天向用户精选销售的产品品类相对较为集中。垂直特卖模式简化了搜索和挑选过程,以特定推荐模式可以带给消费者更简便的浏览体验,更宜适合移动端发力。放大到整个化妆品电商行业的角度来说,也较为适合移动端发力。相较于服装、3C等品类,化妆品品类的SKU(库存量单位)本来就较少,比如聚美优品的合作伙伴有1700家,但仅有1万多个SKU。这种SKU较少的情况,也一定程度上会减缓移动端展示不足的困境。此外,聚美优品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女性,易于接受移动端购物模式。除了移动端这块基础性布局外,聚美优品另一块基础性工作便是假货预防的机制性建设。2013年,以交易总额为评价标准,聚美优品以22.1%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美妆电商。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化妆品电商行业被信任的程度越高,自身越受益。基于此逻辑,据记者了解,在中消协、中国质量万里行的监管下,聚美优品联合百家化妆品品牌公司成立了真品联盟,自掏腰包强推中国化妆品真品联盟防伪码体系。其基本逻辑在于:力争将每一个进聚美优品仓储的SKU,都需自带一个基于二维码基础上的防伪码,且这个防伪码只能使用一次,扫后便作废,以免被假货链条二次利用。当消费者购买了聚美优品的相关产品时,消费者线下可通过二维码随地扫描,即时进入真品联盟防伪码体系,通过唯一的防伪码来核对产品的真假,从而从机制设置上净化电商环境,打消消费者对假货的疑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聚美优品本次计划通过IPO交易筹集最多4亿美元资金,拟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挂牌,股票交易代码为“JMEI”。IPO筹集到的资金用途主要为营销和品牌宣传活动,包括建立更多的实体店,增加独家商品范围,扩大物流网络,提升物流保障能力,增强IT架构系统,以及其他一些企业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潜在的收购、投资和结盟等。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长期以来,零售商都很难判断掏钱在网上做的广告对实体店销售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现在,谷歌正在测试一项新项目来解决这一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正试点一项新项目,帮助广告主将用户计算机上的匿名追踪记录“cookie”与通过数据供应商收集的实体店销售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让广告主了解其在线广告效果。梅西百货就是参与这项试点计划的广告主之一。数据显示,去年在线广告规模增长至1170亿美元,而谷歌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广告营收实现505亿美元。参与谷歌新试点项目的还包括谷歌旗下最大广告平台AdWords。通常,广告主通过AdWords将广告链接置于谷歌搜索结果中,当用户点击链接和访问广告主网站时,谷歌就会收费。尽管链接追踪是衡量网页广告对在线销售额影响的有效途径,但该系统却无法判断在线广告对实体零售店销售额的影响。广告技术公司myThingsCEO贝尼•阿贝尔(BennyArbel)表示:“链接追踪仅仅是初级阶段,如果谷歌能够向广告主展示,人们没有点击广告链接,但却去了你家实体店消费,这才是必杀技。”谷歌广告部门高管尼尔•默汗(NealMohan)今年初表示,一些大的品牌商在电视和其他传统媒体上投入的广告费用较多,主要是因为它们无法用一种有效的手段来衡量在线广告的效果。”消息称,为谷歌这项新项目提供数据的技术公司包括Acxiom,DataLogix,LiveRamp以及联盟数据系统公司(AllianceDataSystems)旗下Epsilon部门。这些公司依靠会员卡和其他营销手段,获得了有关美国消费者购物的海量数据。作为谷歌的对手,Facebook自2012年就已经开始挖掘实体店销售额数据,以此来向广告主展示其网站上的广告效果。Facebook已与DataLogix合作和Epsilon建立了合作。这些数据供应商收集了消费者姓名、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实体店购物记录。而与此同时,Facebook借助其社交网络,也知道用户的身份,电子邮件地址和他们已经浏览的在线广告。为了避免侵犯用户隐私,Facebook和DataLogix并不会直接分享数据。相反,两家公司使用统一算法将它们各自所获得数据“打乱”,使其成为随机编码。因为两家公司都使用相同算法,有关某个消费者的信息就拥有一个相同编码。依靠这个编码,就能将数据匹配起来。这整个过程被称之为“散列法”(hashing),它可以避免泄露用户隐私。Facebook依靠已配对的匿名用户数据,将用户分为两类:观看广告的用户和未观看广告的用户。这些数据公司会告诉Facebook,观看广告的用户是否购买了广告中的产品。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新试点项目的工作原理跟Facebook稍有不同。当用户点击在线广告链接时,谷歌就会向广告主发送一个匿名的“点击ID”(clickID)。广告主可能拥有用户计算机上的一个“cookie”,然后他们就会将这个“cookie”跟“点击ID”相匹配。几天或者几周之后,用户可能会前去广告主实体店消费。随后,数据公司和零售商记录这些消费,然后将其与用户“cookie”相联系,再将“cookie”与谷歌“点击ID”连接。最后,谷歌就能告诉广告主,他们所投放的哪条广告为实体店带去了销售额,具体销售额是多少。谷歌发言人表示,谷歌这项试点项目不会泄露用户身份。目前,AdWords广告主能够获得有关他们付费搜索广告效果的报告,谷歌会提供诸如广告点击率、每点击成本和点击后信息来判断消费者是否到广告主网站购物。知情人士表示,新的试点项目增加了一项新的标准:在线广告驱动实体店销售额。
腾讯持股的两大OTA(在线旅游供应商)同程网、艺龙网在多年同业竞争之后,有了实质性的联合。知情人士透露,艺龙网和同程网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优势库存资源将互换。在业内看来,双方此举将各自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抱团取暖”,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艺龙网将独家负责为同程网提供中国内地的前台现付酒店,及团购酒店的库存,同时同程将独家负责为艺龙网提供景点门票的库存。在同程网CEO吴志祥及艺龙网CEO崔广福看来,本次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将使两家企业的用户获得更多的产品选择,这对于同程网和艺龙网来讲是一个多赢的结局。据业内人士介绍,尽管此前同程网、艺龙网同属腾讯系,但合作往来并不多,基本上属于各自为战的局面。目前,专注于酒店预订的艺龙网,核心业务正在遭受来自携程网、美团网、去哪儿网等竞争对手的多方面夹击,去年艺龙网亏损1.68亿元,正是时候寻求新的产品线,来摆脱酒店领域独力难支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深耕门票预订领域的同程网,市场份额也在今年受到驴妈妈、携程网等竞争对手的蚕食。而为了抓稳门票业务并提升利润空间,如今的同程网更希望达成“用一张门票撬动整个休闲旅游市场”的目标。这势必要求其更好地进行“机票+酒店+景点”的业务串联,为此,景区周边的度假型酒店是同程网不能割舍的资源。不过,来自劲旅咨询的数据显示,去年同程网在线酒店业务市场份额只有2.1%,与携程网的28.7%和艺龙网的14.1%差距明显。劲旅咨询CEO魏长仁表示,同程网清楚酒店业务在OTA中并不占有优势,艺龙网也急需发展新业务领域,双方选择在此时“牵手”,不失为明智之举。此次“牵手”也许是由腾讯一手促成,以便应对在线旅游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艺龙2013年年报显示,艺龙净亏损达1.68亿元,其一直引以为傲的酒店客房间夜数量增长率优势也渐渐失去。去年四季度酒店客房间夜数量增长率为48%,酒店预订业务净营收增长率为25%。这一数据已经低于携程的55%和37%。在一位在线旅游经营者眼中,这也是近两年艺龙与携程争抢酒店预订业务以来,艺龙酒店客房间夜数量增长率首次低于携程。种种迹象显示,仅仅专注于酒店预订的艺龙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