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补贴>文章列表
补贴
10月16日消息,微店日前召开双11万人启动会,公布双11期间的玩法及店长攻略。本次双11,微店定位“11.11-微店有意思”主题。活动准备时间为10月15日至10月31日,需要商家做好店铺优化的基础工作,同时熟悉平台工具和玩法;11月1日至11月10日为活动引爆器,商家可设置好营销工具,沟通老客户,同时借助平台补贴吸引新客户;11月11日至11月13日则为活动爆单期。今年双11活动中,微店作为平台方,将提供大量平台资源,包括主会场及爆品秒杀专区开放招商,分享流量资源。对于优质的店铺,微店还将制定到头条,加强转化效果。此外,微店还将提供相应的广告优惠活动。而对于店主,都有机会领取一个“红包礼袋”,可将礼袋中的红包定向发给客户。活动期间,微店还将组织三大活动助店主们玩转双11,活动期间自10月8日至11月10日,凡参与官方组织的活动及互动,均有机会获得进入双11主/分会场的名额,且仅限100个名额。另外,针对今年双11活动,微店制定了一套系列课程,主要包含:活动前的基础搭建、活动中的营销玩法以及平台的详细玩法。商家也可通过加入店主组织及双11商家群,接收最新的活动消息并参与互动。
一起惠返利网2018-10-16 10:27:02238 次
一位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称,和他相熟的十几名运维人员所垫付的费用,加起来有20万。“准备起诉他们(途歌)了。”共享汽车品牌途歌在南京的最后一批撤退是从8月7日下午5点钟开始的,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撤退。原本散落在城区各处的100多辆大众Polo,被整整齐齐地停放在南京市真武路旁的一处破旧的停车场内,等待着最后的装车。第二天一早,当南京的用户打开途歌App时,才惊讶地发现,地图上竟然一辆车都没有。几天之后,这批挂着“苏A”牌照的大众Polo,出现在途歌另一个重点进驻的二线城市西安。一个月后,西安的二手车网站上,有人开始集中出售印着途歌logo的白色轿车。卖家大大方方地表示:“这些车原来都是共享汽车。”与此同时,在途歌进驻的北京、深圳、广州等几座城市内,用户都明显地感知到,线下运维接近于停滞,原先途歌签约的停车场网点,很难找到可用车辆。软件上能看到的车,大多已在外部的停车场停放多时,需要缴纳高昂的停车费,点进App,上一个用户在页面中留言提醒“车没油了”、“停车费两百,别开”的情况比比皆是。9月5日上午,北京丰台刘家窑一带的途歌,多为没油车和故障车以漂亮的Smart、MiniCooper甚至宝马、奥迪为车队组成的途歌,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运营着汽油车的分时租赁商。自由停放、接力用车(非合作停车场,用户承担停车费)的模式和中高端的车型,曾一度为其赚足眼球。但距其目前公开的最新一轮2600万美元B+轮融资已经过去8个月后,缴纳了1500元押金的用户们开始频繁在网络上发声。一个QQ群内,不断有人互相询问着退押金的进度。一位途歌南京地区的运营人员告诉记者,途歌目前还拖欠着南京运维人员垫付的停车费及油费,“加起来一共有20多万”。“最近做了些调整,我们在9月20日左右会推出新的服务。”9月4日,途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回复寻找中国创客称,目前平台上车辆较少的原因是正在对原有车辆进行升级维护,用车难的情况只是“短期过程”。一场悄无声息的撤退留下20多万欠款在将南京城内的最后一批车拉走后,途歌南京地区的负责人才告知运维人员公司要“撤退”的消息。“第二天一上班,负责人就一对一地找我们谈话,称车都已经调走了,公司将要撤离南京。”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李耀(化名)对记者说,在此之前,“公司一直瞒着我们”。但他们在此前已经隐约感觉到不对。从7月中下旬开始,他们已经先后两次将城内的共享汽车集中拉走。平台上的车子越来越少,“觉得公司可能真的要撤退了”。直至途歌正式将车辆全部调离南京,相关负责人也并未向他解释“撤退”的原因。对于途歌南京地区20多名线下的运维人员而言,这一切来得太快了。途歌南京地区车辆调度群,负责人在群中发消息要求将车“直接开到停车场区”。几分钟前,运维人员还在群中发送着调度信息。今年3月,途歌宣布正式进驻南京,这是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西安之后,这家共享汽车平台在全国进驻的第7座城市。上线之初,途歌就开放了“1.8亿元优惠礼遇”,并称其为“共享汽车史上最大优惠力度的开城狂欢”,用户只需注册便可立即获得1800元的用车体验券,获得一个月的免费自由行。李耀称,撤离之前,途歌共在城内铺设了400辆左右的共享汽车,车型以宝马Smart及大众Polo为主。他主要负责南京地区的车辆调度,工作轻松,只需要根据用车情况将车辆开至相应的网点,再加加油,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上万。唯一有一点不好的是,车辆的停车费及油费需要运维人员先行垫付,之后公司再进行报销。一二线城市车位资源紧张,停车费往往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李耀称,常常一个月垫付的停车费及油费,就有上万。一般情况下,运维人员会在当周将费用上报,大概两周后垫付的钱就能到账。但这次撤离之后,垫付的费用却迟迟未能到账。“多的有八九千,少的有三四千。”李耀说。另一位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称,和他相熟的十几名运维人员所垫付的费用,加起来有20万。“准备起诉他们(途歌)了。”8月7日深夜,途歌南京地区的运维人员将城区内最后的100余辆大众Polo轿车集中开往停车场北京等各地运营被指停滞在途歌入驻的其他城市中,拖欠线下运维人员垫付费用的情况同样存在。百度贴吧“途歌吧”内,自称为“北京途歌地勤”的人士爆料称,“北京途歌公司大部分地勤离职,地勤是需要垫付费用,报销一个月都不下来,现在让办公室人员都下去收车,而且运行范围缩小,很多车没油。”一名自称是刚刚离职的深圳途歌地勤同样称,途歌在深圳拖欠许多网点费用,“人家停车场都不让途歌停了,公司就把网点删了。”自称是途歌广州地区的地勤人员已经垫付了3万,“拖着我们,想走又怕拿不到报销,不走又越陷越深。”至少从目前来看,途歌在全国的大多数城市都陷入了找车难的境地,社交媒体上能找到大量用户吐槽平台上找不到可用车辆的案例,线下运维的效率也直线下降。9月3日晚,记者在北京永安里附近打开途歌App,附近的十几个网点均无可用车辆。少数几个停在外部停车场的汽车,几名用户在车辆下留言称:“没有油了、停车费216”。北京一名白领用户李阳(化名)对记者表示,最近北京的途歌网点内很难找到可以开走的汽车,他家附近的一家合作网点在不久前已经从途歌平台上下线。“撤点其实还可以理解,但你能看到很多没油的车、坏车、停车费几百上千的车都‘瘫’在停车场,继续算着停车费没人管。”“最近一两个月的事儿,之前完全不会有这种情况。”李阳觉得,途歌的运营出了问题,他正准备退掉1500元押金。北京永安里地铁站旁的一家停车场内,途歌在此租用了3个车位。停车场的保安人员称,以前3个车位常常占满,现在则一直处于空闲状态,近一个月已经很少见到有途歌的运营人员来此调度车辆。途歌客服人员对记者解释称,“平台将部分车辆下线进行重新保险和维护工作,可能导致一些车辆没有及时加油或者调度。”另一名客服则表示,平台正在进行调整,北京地区正在为车辆加装油卡盒,大概到本月底会加装完成800辆车,届时用车体验会恢复正常。途歌CEO王利峰更是否认了线下运营陷入停滞的质疑,称部分车辆是在更新油卡盒子和硬件,“别急,短期过程,等到下周换完硬件就好了”。至于拖欠运维人员垫付费用的情况,王利峰同样予以否认,“我们的地勤都在忙着干活呢,没时间上网瞎忽悠,也不存在你说的拖欠工资的情况。”某深圳用户在微博上吐槽途歌无车可用创始人回避撤离南京称9月20日将推出新服务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成立至今,途歌已经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最近一轮B+轮融资完成于今年1月,由海益得凯欣基金(CHP)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和真格基金跟投。当时,途歌表示将加快市场扩张步伐,深化一线城市的业务规模并加快二三线旅游城市的扩展。途歌首个选择进驻的,就是发展潜力较好的二线旅游城市——南京,但显然,扩展效果并不理想。途歌客服对记者解释称,南京地区下线所有车辆是应当地交管部门要求,对平台上的车辆进行统一检查及维护,“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检查完后会继续上架。但运维人员李耀告诉记者,目前途歌在南京地区的线下运维团队已经解散,“公司要求我们签了自愿申请离职的协议,也没有给出善后措施。”李耀认为,途歌撤离南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运营成本太高”,上述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也称“停车费太贵”。和其他“定点取还”的共享汽车品牌不同,途歌的模式是“随时随地取还”,不免会遇到停车费的问题。用户在合作停车场的“网点”内停车无需缴纳费用,但在“网点”之外,用户则需负担大部分停车费(官方会酌情给予少量‘途币’补贴)。途歌将这种模式称之为“接力”。上一个用户将车辆停至外部停车场后,下一个用车用户就要承担车辆的停车费。为了鼓励用户养成习惯,途歌会补偿用户一定的“途币”,可折抵用车费用。即便如此,由于一线城市停车费高昂,仍然会遇到用户自掏腰包的停车费高于租车费的情况。“很多时候我要用车的费用大概算下来也就不到100块,但停车费往往就得两三百,这种情况只能放弃用车。”一位用户说。国贸附近一家非合作停车场的管理员告诉记者,面对高昂的停车费,很多用户只能再把车开回车位,“我们也只能接着计费,最后等运营来交钱,想不通他们怎么挣钱。”或许是为了减轻平台的运营负担,王利峰对记者表示,途歌近期正在对现有业务进行调整,预计9月20日左右会推出新的服务,“以接力用车为主营业务,逐渐淡化网点”。据其透露,过去半年途歌的超过80%的主要订单都是接力用车已经逐渐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在8月30日,途歌在App中推出了“网点还车有礼”的活动,鼓励用户将使用后的车辆归还至固定的合作网点处,并随机奖励用户途币,“最高有30途币”,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王利峰拒绝了记者当面采访的需求,也未就途歌退出南京市场一事作出详细回应。记者就此事询问途歌公关人员,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我们会在近期公布(新一轮)融资。”王利峰对记者说。
一起惠2018-09-07 09:05:48461 次
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出行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装机必备APP,堪称国民级应用,但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与滴滴推诿的态度,使用户对其倍感失望,一时间媒体、大V纷纷口诛笔伐,更有明星带头卸载滴滴。相比起5月的郑州空姐遇害一事,此次被诟病更多的是滴滴客服的不作为,从已披露的受害者亲友第一次与滴滴客服沟通的时间至得到确定反馈,耗时总计151分钟。纵使软件新增了紧急求助功能,却在警方介入后不能及时提供受害人乘车信息,使得救援无法开展,滴滴的这一安全系统显得形同虚设。上一次滴滴出百万悬赏缉凶,这一次则在事发之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将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客服副总裁黄金红免职。然而这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怒火,两起事故,两个花季女孩,滴滴高层管理者至今无一人出面公开道歉,这更加剧了公众对滴滴及其创始人的质疑,一时间关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跃然纸上。作为共享经济的倡导者,滴滴无疑站在了黄金赛道上,但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过的这三句话,或许已经决定了滴滴的命运。1、产品做到70%就上线在当前新一辈的互联网巨头中,83年的程维虽然是年龄最小的,却是公认战斗力最强的。在滴滴图书馆入口的第一排书架上,清一色地陈列着战争史书,程维就是在这样的狼性文化里带着滴滴一路向前。2017年底,程维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这意味着2012年6月成立的滴滴,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站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前端。收获成功的同时,滴滴也遭遇了远比任何一个公司都要艰难的创业史,从快的到Uber,PK掉了无数对手,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试探。程维本人也一直游走在资本之间,确保在相对自主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融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程维的保命秘诀之一就是:快!入局要快,新品上线就要1000个司机在线;扩张要快,占领市场,烧钱提速;融资要快,创业公司6个月融资一次的速度,在滴滴这里变成3个月;做产品更要快,2个月完成上线。初创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寻找靠谱的技术合伙人,程维是销售出身,虽曾是支付宝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在技术面前却始终难以大施拳脚。他找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做CTO,并叮嘱他:时间不能再拖了,两个月产品必须要上,能响就行。第一代滴滴打车软件就这样仓促推出了,“产品做到70%就上线”,这是程维总结出的经验,这样既能赶时间,也能不让产品出现大bug,剩下的问题,可以边跑边迭代。滴滴产品总监罗文和设计总监赵天翔在2016年做客腾讯汇时,说过这样一番话:“集中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实力,先解决那些80%的用户所面临的共同的、高频的诉求和痛点,并且作到专注和简单。20%差异化的需求先不满足,而是在后面持续的迭代过程中去完善和优化。滴滴4次产品迭代都证明了,一款产品不用等到做到完美才能够发布和推广。”这如此产品设计理念的驱动下,滴滴上线新品的速度快到让外界感慨,“专车、快车、代驾、巴士,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这么多垂直产品。”但70%的完成度真的就够了吗?事实证明,堪称国民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连最基本的乘客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客服流程冗杂、投诉机制反应滞后、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被害人相关乘车信息,这些产品本身的漏洞在事故发生后一一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1%的侥幸,就可能会带来100%的伤害,更何况是30%的侥幸呢?2、尔要战,便战“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程维不止一次强调过滴滴一路走来的浴血奋战,他极为欣赏成吉思汗西征时的战书,“尔要战,便战”。初创时的滴滴,在北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摇摇招车,当时后者早有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的融资,而滴滴只有天使投资人王刚给的70万和程维自己出的10万,一共80万元起步资金。摇摇招车有钱在电台黄金时段和机场做广告,滴滴就避开机场在火车站争地盘,注册送WIFI、鸡蛋饼,使出浑身解数做地推。2012年冬天寒风刺骨,程维和团队戴着大皮帽子、裹着棉衣等在西站边上,用30秒的时间说服司机并安装上滴滴软件,靠着“死磕”的精神一点点拿下了北京的地盘。之后程维顺势一路南下,杀到上海跑马圈地,干掉大黄蜂;推出滴滴顺风车,挤走了估值达10个亿的微微拼车;曾经火爆一时的嘀嗒拼车、e代驾也只有大幅裁员的份。与此同时快的也在迅速崛起,成长为滴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13年9月,腾讯开始借滴滴推微信支付,网约车赛道上迎来了巨头的参与,烧钱补贴用户,滴滴的乘客用户从2000万激增到1亿。2014年1月,随着腾讯1亿美金融资到位,滴滴补贴大战陷入疯狂状态,随后在阿里支持下快的跟进,这场红包大战一直打到5月份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堪称惨烈。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滴滴与快的合并,这场大战中滴滴奠定国内网约车的霸主地位,程维赢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7月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找到程维,说服他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程维如何能甘心做一个傀儡?这场仗他一定要打。当时Uber估值超过400亿美金,是滴滴的10倍,并且短短几个月就占据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程维坦言,跟Uber打,优势就是本土化,除了战略部署之外他每天最重要的是就是做团队激励,鼓舞士气。新一轮的网约车大战延续了红包补贴的策略,投资人看中了用户、支付入口、流量等庞大数据的价值,击鼓传花般地为滴滴提供弹药。整个2015年,滴滴烧掉了12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烧掉10个亿。Uber在中国也烧掉了25亿美元,虽然双方表面上势均力敌,但触角在全球的Uber明显力不从心了,如果选择继续烧钱会累及Uber的全球化战略。最终,扛不住的Uber亮出了“白旗”,这一仗程维又赢了。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网约车市场过了两年的平静期,又一轮风暴起于2018年的上半年,美团打车在上海强势杀入,直接划走滴滴三分之一的蛋糕。程维毫不退让,立刻在无锡掀起了外卖大战,“我们一路碰到了太多对手,美团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强的”。接着首汽约车、嘀嗒、易到这些老玩家重振旗鼓,高德、携程也相继入局,滴滴面临一个新的战场,从没输过的程维,又一次站在了冲锋前阵的位置。3、2018年我们将会全面出击滴滴从2012年创办到2018年初,已经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美元,拥有100多家投资者,最新估值550亿美元。在资本的眷顾下,滴滴的两位80后掌门人,CEO程维和总裁柳青身价暴涨。目前,35岁的程维以165亿财富排在胡润富豪榜189位,滴滴的天使轮投资者王刚,也因滴滴获资本青睐估值飙升而身家增长至60亿。随着资本的积累、估值的扩张,滴滴也将其触角伸向金融、外卖、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版图日益扩大,程维一次次强调:“2018年滴滴要全面出击,一做国际化,二要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早在完成与Uber中国的合并之后,滴滴就开始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已经与全球七大出行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服务遍及超过1000个城市。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滴滴也早早布局,2017年1月26日,滴滴正式宣布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成立AI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重点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则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了合作,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共享出行联盟”,要在多个城市运营自己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之外,滴滴还上线了“滴水贷”小额信贷项目,用户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滴滴方面作为入口,主要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资金来源则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仅仅6年,从网约车平台到产业生态链,滴滴的速度之快被程维形容为,每天都像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轮子都要飞出去了,还要不停踩油门。全速前进中的滴滴很难慢下来构建最基本的安全逻辑,100天之内,两起乘客受害的恶性事件,迫使滴滴的脚步骤然静止,一连撤职两位高管,全面出击变成了重点整改。从初出茅庐到所向披靡,滴滴一路走来打败了无数对手,却在登顶后离初衷越来越远。程维或许想过创业的成功,但他却失掉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希望他能如自己所言,做一个内心充满敬畏的人,敬畏用户,敬畏行业,敬畏一切。
一起惠2018-08-29 09:50:30584 次
继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8月18日,被戏称为资讯界的“拼多多”趣头条也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最高融资3亿美元。在招股书中,趣头条宣称自己已经是“位列第二的移动内容聚合应用”,代表了新一代技术驱动的内容平台。而且根据易观国际报告显示,其7月月活用户已达到了近4880万人,平均日活也逼近1710万,每个日活用户每天花费时间平均约55.6分钟。如今,这家仅仅成立了两年多的内容资讯平台,已是身披“月活用户增长超500%”、“腾讯领投”、“估值超16亿美元”等众多耀眼的光环,成为了资讯市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从数据来看,也已甩掉了搜狐、凤凰、新浪等老牌玩家,似乎还要进一步狙击今日头条。那么,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资讯红海市场中,趣头条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存逻辑呢?暴增的势头又能否持续下去呢?长尾市场的的爆发:社交的需求与现金的激励自互联网市场步入下半场以来,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红利被不断挖掘殆尽,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三四线城市的流量资源成为了一片未开垦的荒地,也正是这片荒地孕育出了拼多多这样互联网电商独角兽,和即将在美股上市的资讯类平台趣头条。据数据显示,趣头条在10个月时间内实现了用户从0到600W+的爆发增长,上线一周年之际,在APPStore资讯类排名达到第5位。而之所以趣头条能够得以爆发式的增长,也必然有着其独特的商业模式。首先是满足了三四线城市以下的用户资讯需求。随着三四线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对生活、资讯、文化需求的支出将逐步升高,且相对来说三线以下城市的人群拥有着大把的零碎空闲时间。使得这部分下沉市场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加上智能手机在三线以下城市的普及率在不断增加,造就了非常良好的互联网创业机会。在这个市场中,以UC头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一大批TOP级别的平台渗透率并不高,衍生出了许多没有被充分满足资讯内容需求的人群,而趣头条则瞄准了这个领域的资讯服务,在娱乐、幽默、情感、养生等三四线用户较为关注的分类中深度运营,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空白市场。并且借助着微信爆发的红利,趣头条瞄准了社交关系链,通过一系列的任务体制来激励用户推荐好友来获取新的会员,这使得许多用户都是自发性的分裂式传播,也让趣头条在下沉市场中的生存游刃有余。然后是简单粗暴的金钱诱惑。在趣头条中,有着其自定义的货币单位“金币”,可以通过每日浮动的汇率可兑换为人民币,并将每一个行为都明码标价。用户在注册、签到、邀请朋友(收徒)、阅读、评论、分享文章的过程中均可获得不同数量的金币奖励,其中的“收徒”机制的就是趣头条能够迅速风靡三四线城市的关键所在。那些三四五线城市的人群,能够为一些蝇头小利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已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像许多超市做活动,为了几个鸡蛋而排队一上午的现象并不少见,对于这些人群来说,趣头条几乎没有门槛和难度就能获得一些小恩小惠,无疑是一个极大诱惑,有网友戏称:邀请一位好友的奖励足够去拼多多买一条秋裤了。况且,有些人通过出卖自己的关系链,在朋友圈,微信群里的疯狂转发,已经收获了成百上千的利益,目前,趣头条榜首的师父收徒超过4万,总收入超过8万元。对于常规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获客方式大多是用好的内容维持平台的口碑与影响力,再加上市场部门对外塑造的品牌形象。而对于趣头条来说,则是利用三四线城市用户对金钱的渴望将网赚模式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正是通过这种现金补贴+邀请收徒的玩法,趣头条在流量成本愈加高昂的环境里将获得新客的成本保持在了3-4元,虽然看似在不断给用户发钱,但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相比,算得上是十分低廉的获客成本了。在有了用户流量之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该如何变现,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群来说,没有那么多服务方成天琢磨怎么满足他们,反而使得这些人对于广告的接受度比较高,或者说相对来说更好骗一些,这一点从拼多多的表现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证明,据悉,趣头条的广告月收入已经达到千万元级别,算得上是不错的成果了。二者都很好的诠释了这样一句话:农村包围城市,得草根者得天下。危机四伏,上市之后难以闷声发大财所谓树大招风,拼多多在上市之后可谓成为了众矢之的,其假货与山寨产品深陷媒体和用户的舆论漩涡,同样趣头条通过下沉和裂变得到了迅速的崛起之后,其自身所存在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在递交上市申请后,更是会被无限的放大。一是用户的留存难以得到保障。趣头条的崛起源自于现金的激励体制,但这似乎也成为了遏制趣头条发展的要害。其奖励机制架空了用户对内容的粘性,导致推荐算法失效。而对于资讯类平台来说,平台的推荐算法优势是保持用户粘性的关键所在,即通过用户真实的行为来判断用户的喜好,向用户推荐容易使其“上瘾”的内容。目前看来,趣头条的激励体系和推荐算法相互克制,大多数用户的行为核心在于如何赚更多的钱,对于内容基本不屑一顾。这也使得趣头条越来越像是一个广告平台,一边拉拢广告商,用流量给广告商讲故事,一边花钱获取用户流量,用户则更像是平台的打工者,而一旦这份工作失去了工资,或者有更加高薪的一份工作摆在面前,用户的流失基本上是必然事件,毫无粘性可言。然而,“发不起工资”的危机似乎正在来临。从成立以来的财报数据来看,公司的营收虽在不断增长,但亏损额在不断扩大。仅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亏损额就达到了5.1亿元,大约是2017年的5倍。在今年3月份,趣头条获得了腾讯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仅在短短5个月之后就寻求上市融资,可见其对资本的渴望。而且,趣头条的网赚模式正在被复制,类似的资讯平台层出不穷,例如淘新闻、悦头条、米赚头条等,都是类似的获客模式,这使得趣头条想要确保用户的留存,只能不断加码金钱的奖励,或者提高内容的质量。然而,金钱的加码可以通过上市融资继续支撑一段时间,但其在内容质量上的弱势已很难得到有效的改善。这便是趣头条的痛点之二:内容的质量十分低劣。曾经的今日头条被诟病标题党、内容低俗,位于资讯类App用户鄙视链的底端,而趣头条的出现则是将这一切发挥到了极致,其素材被限制,优秀稿件供应不足导致大多数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猎奇色情抓眼球的资讯屡见不鲜,反而权威优秀的内容很难被算法推荐上去,主流还是一些娱乐八卦养生的内容。而且,不光资讯内容的质量低劣,其广告的质量也是短板。目前趣头条上投放的黑五类、棋牌、网贷等偏灰色领域的广告构成了页面上的主力,并且投放十分密集,基本每隔三四条资讯就会出现一条广告,完全不顾用户的使用体验。打开趣头条,交互页面上充斥着各式诱导性的标题和看起来并不高级的内容:这也曾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今年的5月3日,《人民日报》就发文点名批评趣头条:“一味执迷金钱换流量的模式,将导致产品和服务本身沦为附属品,平台容易陷入追求流量的泥沼而失去对优质内容供给的应有关注。”在监管趋严的当下,内涵段子永久关停,今日头条、凤凰新闻、天天快报等咨询平台都遭遇了监管风暴,趣头条却在大张旗鼓的筹办上市,稍有不慎,很容易走前辈的老路,甚至被扼杀在摇篮里。弥补断层,切勿忘本作为一个资讯平台,其本质还是在于内容价值的体现。对于趣头条来说,重心似乎有些偏移,虽然深谙人性的弱点,得到了短暂的爆发,但想要得以健康持久的发展,仍不可忘记行业的本质。虽说趣头条和拼多多都是针对三四线城市展开的布局,但资讯类产品有别于商品类,许多人是因为受制于自身的经济条件,需要一定的廉价商品,甚至是假货、山寨也无所谓,能用就行。而资讯无需付费,倘若用金钱的激励将用户捆绑在低端、错误的内容上,是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观念的,三四线城市的人群如此庞大,长此以往,很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而想要提升内容质量,除自建优质内容外,还要寻求与优质媒体的合作,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然而趣头条的资金已经用来获取用户,如果将获取用户的资金用在提升内容质量上,便会陷入与市面上的资讯平台同质化的问题,而如果不改变,资金又早晚会面临枯竭,如此便陷入了难以破局的死循环。所以说,资讯类企业必须在内容层面不断扩展优质团队,技术层面寻求更多创新,加大对内容版权的保护。真正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内容需求,进而弥补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的断层。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真正差异化的发展,建立起行业壁垒,才有机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要知道,成功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值得肯定的是,趣头条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拥有着十分巨大发展的潜力,在上市之后,只要回归内容本质,仍有着非常多逆袭的机会。对于当下一家独大的今日头条来说,也必将造成不小的威胁。
一起惠2018-08-27 10:17:40560 次
猝不及防拼多多的崛起,一下子让很多电商巨头很紧张,刘强东被记者问到如何看待拼多多的崛起时,云淡风轻的说只要你在中国购物过几次,也许只要三次,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言下之意是拼多多的复购率很低,结果京东马上推出了模式和产品都和拼多多极其类似的京东拼购,哦同样的还有淘宝的拼团,企业家的“口嫌体正直”,莫过于此了。巨头的跟进大概是出于恐惧。如果按照增速来算,过去三年,拼多多超过了几乎所有同赛道的选手,16年双十一DAU排行榜,拼多多排在10名开外,是淘宝DAU的60分之一,徘徊在苏宁之后,和已经变卖的百度外卖以及股价跌穿的聚美优品不相上下,而在15年,拼多多甚至还没有进入统计名单里,三年后拼多多在招股书中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活跃买家为2.94亿,为阿里的53.2%。克苏鲁神话的缔造者HowardPhillipsLovecraft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照着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拼多多会成长成什么样的巨兽,谁都无法想象。难以复制的机会,转瞬即逝的机会黄铮说自己不喜欢消费降级这个词,在他的世界观里,拼多多做的事情不是让吃上火龙果的人吃到更好的火龙果,而是让没有吃过火龙果的人吃上火龙果。拼多多的成功,则催生了另一部分人,他们想让没吃过火龙果的人吃上火龙果,但这件事没这么简单。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中型电商公司,如今都面临一个拼多多式的拷问:如何去借鉴拼多多的成功,拼多多代表了流量洼地乘以成熟基础建设带来的爆发式增长效应。但恕我直言,拼多多注定只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导致难以复制。首先是社交流量的供给。本质上拼多多是利用了线上流量的空隙——2014年京东的获客成本是82元,到了2016年已经攀升至148元,而与此同时,线下的获取成本却没有太大变化。大量公司看到了这个差价,于是大张旗鼓的搞农村电商,但忽略了微信电商GMV极低的事实——我们可以打开手机系统里的电量菜单,在软件消耗电量统计里微信基本上是第一位的,而在商务人士手中,微信的耗电量可以占到全部软件的50%,但在微信上榨出的GMV却远远不如一个耗电量只有10%多一点的淘宝十分之一。所以说,社交流量的特殊性会导致“羊毛并不出在羊身上”的现象。微信在五环内扶持了京东,五环外扶持了拼多多,还投资了比今日头条更low的趣头条,战略上无懈可击,完全没道理再在电商这条赛道上再扶持一个盟友的假想敌。其次是人群。恰恰相反,拼多多的典型用户不是深山老林的老农,而是有大量时间无处打发的人,比如学生党、比如我们的父母、比如在四线城市当公务员的同学。游戏的玩法套用到电商里几乎是无解的,贪玩蓝月一年赚十几个亿,说明三四线的土豪很吃这一套,更别说普通人了。而且这些用户的需求很单一,一旦满足,很难替换,换句话说,你除非继续渠道下沉,下沉到那些真正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农村,但是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物流和基建的不便利,反而拉长了整个电商购物的流程和周期。我举个例子,不要看农村电商淘宝和京东都在做,但实际困难很大,农村地广人稀,道路不通畅,派件很难送到户,所以只能折中集中到某个点,让用户去取,再加上劳动力大多输出到外地,家里都是老人和孩子,电商需求不高,所以这块洼地,拼多多淘宝京东啃不动,别人也很难啃的动。事实上,渠道下沉的三大神兽:拼多多、趣头条以及快手。看上去都是抓住了流量洼地,但每家成功的路径并不一样。快手的成功归功于去中心化的放养策略,放弃人工干预,使得每一个县镇的同城热门区,形成了类似贴吧的社区文化氛围,传统互联网上难以解决的UGC问题,在这里得到释放和放大;趣头条的核心商业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看新闻赚零花钱吸引大量中低端用户,然后通过补贴C端再从B端赚广告,本质上是个数学游戏。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无聊的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无事可做,宁可天天刷标题党新闻赚零花钱,也不愿意动动手学点东西,以前互联网不重视这些人,现在重视了,但故事也讲完了。品质升级带来的去工具化真的没有机会了吗?换句话说,电商真的没有故事可以讲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上一波中概股上市潮中,诞生了兰亭集势、唯品会、聚美优品、当当,而眼下电商正面临新一波的升级换代,而这种升级换代,简而言之就是从工具化向品质化的进化。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要么下沉渠道,和拼多多短兵相接;要么往消费升级走,走品质化和精品化的路线。但目前很多品牌的问题在于,对品质的理解过于狭隘。品质素来有两层含义,即品牌的素质和物品的质量。前者是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充分条件;后者则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要条件。去工具化的电商转型阶段,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是与消费者个人主张和情感主张的匹配,而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在品牌的素质上倾注更多。在实现了用户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后,我们可以初步认定这家电商满足了工具属性。在模式完善的今天,这已经是对电商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全行业都处在定制化的大背景下,用户对电商的情感、个人主张等文化属性的需求凸显,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决胜因素。网易电商在三年内做到百亿级别的规模,也是借得了对用户个人的理解。网易的文化本就非常具有用户视角,像“有态度”的网易新闻、靠用户经营的“云村”网易云音乐,网易的用户视角让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在内部孵化之初就明确了电商的经营策略:明确目标人群,满足他们的个人与情感主张。无论是网易考拉对标的白领阶层还是网易严选抓住的文青群体,网易都把产品落脚到了他们的价值主张,并为用户每个人都提供了“美好生活”的样本。在网易考拉里,这种样本可能是兼具潮流和健康的生活体验,而在网易严选里,又是一种简约又不失精致的洒脱和惬意。沈南鹏说,赛道选择比赛道本身更重要,五环外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五环内还没有,从赛道的高度,我有两个趋势判断。一是中国的电商行业在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但缺乏与之对应的优质品牌。二是工具化的时代已经饱和,但品质化的时代还没有开始。去年双十一阿里的数据1682亿,这还没有算上其他家,比如京东等其他平台的数据,而与之对应的是2017年传统的黑五线上销售不过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0多亿),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双十一就已经和黑五的数据持平,中国的电子商务全面碾压美国,成为世界之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像MUJI和优衣库,分别在各自的价位里把品质做到了最大化,而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已经率先在电商领域复制出“网易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在最新的财报里,网易电商的比重逐年加强,在最新的财报中,已经接近30%。在跨境电商市场上,网易考拉的市场份额为26%,暂时居首,而天猫国际为22%,京东全球购为13.4%。而无论是如涵还是韩都衣舍,这些在网络上大红大紫的品牌,并没有迎来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阶层和领地。在未来十几年里,会诞生更多以品质策略取胜、而不是以低价策略取胜的品牌和平台。我们可以从邻国日本得到很多借鉴:MUJI的理念是合理而且便宜,而优衣库的本意则是提供价廉物美的休闲装。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低价良品、品质保证”的经营理念外,依靠极简设计风格和“随意挑选”的舒适感,在日本经济低迷时期取得了惊人的业绩。而眼下中国,急需这种优质,低价,又非常具有用户意识的平台和品牌。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新的消费升级还在继续。其次是品质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品质化的本身,是产品本位思维的消解和用户本位思维的建立。第一代互联网电商,以淘宝为代表,最突出的贡献,是将线下的东西搬到了线上,构建了一整套线上购物的标准和流程,从而加速了商品在社会中的流通速度和效率。而第二代互联网电商最大的贡献是强化了搜索和工具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工具和搜索的模式,缩短了用户找到商品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货和人之间的路径。在这个基础之上衍生出的特卖、聚划算、秒杀、都是搜索的衍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本质上他们还是工具思维。这些名目繁多的产品,打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是蓄水池里增加的管道,当水池里的水太多,而搜索这根大管道的排量又有限时,它们的作用就是增大排水量,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不同的管道获取到水。在所谓“万能的淘宝”里,起最大作用的还是搜索的模式。淘宝力推的微淘,几经改版和调整,并享受着底部一级菜单栏的入口,本质上也是希望承担起搜索副管道的作用。而搜索本质是人找货的模式,未来的电商,要么是重置人货场三者的关系;要么是提升口碑,品质,这些服务体验层面的溢价。在网易考拉下,有个跟微淘类似的入口,叫种草社区,但两者在性质上有非常明显的不同。首先,在分区上微淘是利用“美食”、“美妆”、“母婴”、“数码”等明显的产品类别定位,是一种“产品本位”的思维。而在种草社区里,分类则是“酷先生”、“趣旅行”、“赶时髦”、“洁癖党”等更为功能性的分类。在这种分类形式背后,体现出的是网易“用户本为”的产品思维,这是跟微淘完全不同的,而这也是为什么种草社区更受用户的欢迎和信任。当然,品质电商的基石是解决“不管我在这个平台买什么,它产品的质量的品质都是始终如一的”问题。就像我逛MUJI,从电风扇到精油,都符合MUJI“消除不必要的装饰,追求产品的功能性,注重小的细节设计”的理念,这是一种倡导“简单生活”的用户心智。网易电商上游对接海外的顶级品牌和全球范围的品质制造商,下游对接中产和泛中产群体。在三年前,电商市场被普遍认为格局板结的情况下,从用户角度入手,以提倡不同价值的主张来倡导特定的用户心智,把网易考拉“买点进口的”和网易严选“买点好的”两种价值主张灌输给用户,在各自市场获得市场占有率领先和产业强话语权。品质化并不意味着奢侈,而是关注用户的个人和情感主张的过程,将过去挑选的过程让渡给平台,自己则专注品质,情感这些元素。MUJI和优衣库的火爆就是最好的例子,随着电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认可这种消费理念。·以及·电商在中国发展超过了15年,电商的几大环节,从最开始的支付、选择、物流几个关键要素,诞生了支付宝、导购平台、京东物流等几大产品。这些产品的本质,是以工具和效率为优先的,但工具最终还是要让位于品质、品味、体验这些超乎购物流程的要素。事实上,人类进步的历史,总是从简单变为复杂,而又从复杂演变成简单,正如无印良品一直倡导的“无设计的设计”那样,简单、可靠、富有用户意识的品牌,才是最长久和最具生命力的。
一起惠2018-08-24 09:49:55622 次
《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实施后,部分滴滴司机将成为重点打击的黑网约车司机。当增量已经无法得到控制时,存量的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滴滴最早的出现,实际上就带着某种新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它对于传统低效的打车业务是一种近乎毁灭的消解。当风暴袭来时,有些人选择了离开;有些选择走一步看一步;而有些则选择了夹缝中求生存的方式,他们自发组织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建立了一个个“河北滴滴司机”、“东北滴滴司机”、“山东滴滴司机”的微信联络群。早上6时,家住河北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老郭起床了。为了赶上滴滴6时到10时的早高峰奖励,他需要尽快驾驶着大众捷达进入北京六环内,这样才能拿到“早高峰7单补贴60元”的奖励。大约半个小时后,当老郭将车驶进六环时,住在丰台区卢沟桥乡的武雄也启动了自己的大众朗逸。与老郭不一样,武雄是滴滴的“保障司机”,拿不到高峰补贴,但每天只要跑满10个小时,就能有600块的保底收入。所以,武雄的清晨比起老郭来,要轻松不少。等时间到了早上7时,老郭和武雄的车都搭上乘客时,王杰关掉了滴滴的接单任务。他停好那台黑色的日产天籁,洗了个澡,准备睡觉。王杰是山东人,接的是晚间的滴滴专车订单,因为“夜晚不堵车,客单价也更高”。每个工作日,这样的清晨在北京超过110万滴滴司机的生活中上演,琐碎且平常。但是,最近这种平常被打破了。老郭的捷达轴距为2604mm,武雄的朗逸为2610mm,王杰的日产天籁则为2775mm。从7月1日那天起,这三个数字将老郭等三人彻底分成为了两个不同的阵营,成了判定他们各自身份合法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此同时,这三个数字与户籍、汽车排量一道,也从那天开始有了新的内涵。老郭们发现,此前属于滴滴司机的北京开始折叠。折叠之下,有人离开,有人在观望。一夜之间变成了开黑车的“我现在经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滴滴这么大的公司,竟然也会‘造假’。自己一夜之间居然会变成开黑车的。”下午6点,已经开了11多小时的武雄碰到了日常的晚高峰,车在四惠附近堵住了。望着前面停滞的车流,武雄用手擦了擦方向盘旁边的“城市英雄”勋章。那是滴滴给服务分和成单率高的司机颁发的,是滴滴司机中的最高等级。武雄是山西人。他略带山西口音的“滴滴造假”实际指的是,在7月1日北京市宣布实施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后,像武雄这样的滴滴司机将成为重点打击的黑网约车司机。根据《规定》,网约车司机需要满足本市户籍并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其从事网约车服务的车辆轴距需不小于2650mm,以及私家车性质需变更为“预约出租客运”(出租车辆运营8年需强制报废)等多种条件,才能从事网约车服务。如果以上条件有一条不符合,则该司机将被定性为“黑网约车司机”,并面临被抓后1万-3万元的罚款。“这些条件中,其他的都我都能接受,证再难可以去考,私家车改成营运性质后8年报废也行。但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网约车司机必须要是北京人才能做?”东四环中路的十字路口依旧堵着,武雄谈及此处有些生气,生气之外更多的是不明所以。为了确定自己究竟合不合法,武雄在7月1日网约车严查当天就询问过滴滴公司,得到的答复是“不用担心,正常出班”。武雄不懂,一方面滴滴公司明确支持他出来干活,另一方面北京市交通部门又在严查网约车。为什么外地人就不能开网约车?为何2016年就已经颁布的《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要在今年突然开始发力?武雄开始反思自己当初一心想着滴滴司机工作自由而作出的转行决定,是不是错了。2002年,武雄就来到北京工作,算得上是一个老北漂了。最开始他主要做食品加工厂的生意,2008年工厂拆迁后就在超市里开糕点房。在糕点房开张期间,因为不满超市经理百般刁难,与经理大吵一架后,武雄决定去做点自在的工作。于是,在去年的7月份,武雄在滴滴上注册账号,干起了全职的滴滴司机,并在不久之后加入到了滴滴的“保障司机”。武雄加入“保障司机”时,业内广传“美团打车”即将进入北京。按照武雄的说法,滴滴为了稳定住他这样一批全职的滴滴司机,便向其发来了邀请,但条件之一是中途不准转入别的打车平台,不然保底收入作废,并且一年之后不准再加入“保障司机”。加入之后,武雄的工作相较于之前稳定了很多,每天只需干满10小时,就能获得600元的保底收入。稳定之后没多久,武雄就遇到了今年7月份的严查。在滴滴司机群体中,像武雄这样转行的人有很多,理由也各有不同。有因工作不顺辞职跑滴滴的,有因开店失败转行还债的,还有因炒币失败而临时过渡的。据中国新就业形态数据中心在2017年和2018年发布的报告,2016年至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的司机中,19%来自去产能行业,8%来自复员、转业军人,6%来自失业人员,7%来自零就业家庭。另外,武雄在加入滴滴时,就知道北京交通部门在查处黑网约车的事情,身边也有一个朋友被查过,被罚了9000块。“当时滴滴给全额报销了,不过是分9次报销的,每次1000块。”武雄说,当时大家都是抱着“滴滴公司这么大,不会被严查”的心态干活。更何况《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以下简称《网约车新政》),一直都是“只起风不下雨”的状况,所以就没太当回事儿。但事实上,去年一年北京市就查处了10550辆“网约黑车”。而至于今年为何开始更加严格地查处,从武雄前面停滞不前的车流就可以看出些端倪。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7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00.3万辆。如果按2017年北京市3.4%的机动车增长率,今年年底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610万辆,等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变为652万,这大大超过了北京市2020年630万保有量的控制红线。同时,另一项参与车牌摇号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8日24:00,北京小客车配置指标累计收到个人普通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和确认延期的共2842294个;累计收到个人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和确认延期的共289377个。同比上期,普通车摇号申请人增加40976人,摇号难度或将创历史新高,而上一期约有1963人抢一个指标。当增量已经无法得到控制时,存量的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滴滴最早的出现,实际上就带着某种新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它对于传统低效的打车业务是一种近乎毁灭的消解。这种快速崛起的商业形态,让越来越多原本不用上路的汽车跑上了马路,这无疑对于北京多年固有的交通管理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让这些跑在路上的车回到停车场,延缓因车辆增加造成的交通拥堵,大概是今年《网约车新政》被严格执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武雄的大众朗逸仍趴在四惠地铁站附近处无法动弹。慢慢地,他警惕地观察起地铁站来来往往的人群,判断着哪些人像查网约车的便衣警察。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在西客站亲眼目睹了一个滴滴司机被拦下,而当时他的车里正坐着一位打车的乘客。有人观望,有人离开“那天,我送一位女乘客去北京西站。正准备停车时,一辆汽车被拦停,拦停汽车的人绕过了车前的挡风玻璃,拿出证件,让司机下车。”武雄观察着地铁站走出来的人群,将原本拿在手上的手机放在车门与方向盘之间的手机支架上,让人从外面望过来,很难发现手机的存在。“那次以后,我就关闭了火车站和机场的订单。”武雄说,那天从北京西站离开后,就再也没有接过西站的订单。武雄可能不知道,北京西站,这个如今滴滴司机试图逃离的地方,却是滴滴平台开始的起点。2012年的冬天,是滴滴最早开始向出租车司机推出线上接单服务的时间。那个时候,资金相对雄厚的摇摇招车占据了首都机场,手头紧张的滴滴创始人程维租不起机场的摊位,只能花4000块在西客站的过道上租了个地方,给来往的司机发传单推广滴滴的业务。北京的穿堂风很大,推广人员穿着大衣和大皮帽子,站在风中,将滴滴的业务一点点从西客站推出去,从滴滴后台孤零零的16盏灯直到今天覆盖到全国的5000万司机。程维可能想不到,6年前他将滴滴从西客站带出来,走向全国;6年后,滴滴司机在西客站东躲西藏,心惊胆战。据公开报道,7月1日当天,《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对黑出租车、黑网约车展开为期半年的打击。执法首日,在机场、火车站等45个重点地区,对各类非法运营行为开展打击。半天时间内,共计检查车辆1800余辆,查扣各类“黑车”54辆。依据相关规定,执法人员将对车辆进行30天至60天的扣押,同时对驾驶员处以1万-3万元的罚款。随后,一场场大雨侵袭北京,市民打车难的抱怨开始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爆发。望京、国贸、西二旗的打车等待时间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的基础上持续延长,排队人数从20人,50人一只增加到90人,甚至更多。截至7月25日,近30天内,北京打车难百度指数环比增长420%。2018年3—7月,北京市网约车应答率下降22%,单均应答时长增加3.4倍。“身边的好多人都离开这行了,特别是租车干滴滴的。他们跟我们开私家车的不一样,租车的人每天一启动汽车,就意味着100-200块钱就没了。如果再遇上警察抓车,就相当于一个月白干了。”前方的绿灯亮了,车流开始松动,武雄松了一口气,轻踩油门,大众朗逸开始缓缓蠕动。在滴滴司机群体中,除了像武雄这样买私家车跑滴滴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汽车租赁公司租车干活的。来自甘肃的老杨,就是这个群体的一份子。今年3月,老杨的药店开不下去了,因为他的一位朋友贷款跑路了,而老杨作为担保人,需要承担起这笔债务。由于药店的收入微薄,老杨在朋友的介绍下,从亦庄的一个汽车租赁公司租了一台北汽EV200,干起了全职的滴滴司机。北汽EV200的月租金为3800元,轴距为2500mm,这与《规定》里的2650mm相距甚远。另外,老杨是甘肃人,不属于北京市户籍。因此,无论从哪点来说,老杨都是一个“黑网约车司机”。在老杨之前,2017年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活跃司机数量逾20万,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合规人数仅2万人。而网约车驾驶员考试也并非想象中简单。据网约车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取得北京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的司机仅在2.1万人左右。从全国来看,据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和206个地级市)出台了网约车细则文件,覆盖率为62.1%。“已经顾不上是不是开黑车的,现在每天睁开眼就是租车的钱和每个月需要偿还的贷款。”老杨住在昌平区北边的南邵镇张格庄村,一个每天20元的临时出租屋内。和“保障司机”武雄不同,老杨没有每天600块的保底收入,只能每天早上5、6点起床,一直干到晚上12点,才有机会和武雄挣得同等多的收入。“我想不通,北京是不是中国的,为什么外地人就不能在北京工作,这不是歧视外地人吗?”老杨说。为了躲避查车,老杨关闭了滴滴派单的功能,直接在抢单大厅里面抢北京周边的长距离订单,避免了查车风险较高的市区,但是抢单的价格是平常的95折。也因为这样,老杨常常由于派单过远,导致汽车电量不足回家,只能呆着车里边充电边睡觉,第二天一早再去抢单。“最近一个月,身边好多租车的兄弟已经不干滴滴了。租金贵是一方面,每天提心掉胆的也受不了了。”老杨是微信群里为数不多的留下来接着干的,为了还贷款,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河北帮”、“东北帮”、“山东帮”当风暴袭来时,有些人选择了离开,如老杨微信群里消失的车友;有些选择走一步看一步,如老杨;而有些则选择了夹缝中求生存的方式,他们自发组织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建立了一个个“河北滴滴司机”、“东北滴滴司机”、“山东滴滴司机”的微信联络群。在这些自成系统的组织里,他们彼此分享跑活过程中遇到的“情报”,哪个路口在查车,哪个地铁站有便衣,哪个司机遭遇了“钓鱼”(交通部门的“钓鱼执法”)。私底下,有司机调侃地将这些联络群称为“河北帮”、“东北帮”、“山东帮”。老马就是“河北帮”的成员,并隶属于“河北帮”下面的“邯郸小队”。据老马介绍,他所在的邯郸小队一共有80多名滴滴司机,全部都是来自邯郸老家的人。在7月份,北京开始严查网约车后,老马所在的“邯郸小队”微信群就开始变的热闹起来。“我今天在西直门被查了”、“北京西站有便衣”、“机场火车站今天别去了”......每天,这样的信息的在微信群里此起彼伏。“严查网约车这事儿没啥好怕的。像我们这样每天在群里及时通气,完全可以避免被抓车。就算运气不好被抓,租车公司也会垫付罚款。”老马的北汽EV200是从“北汽绿行”汽车分时租赁公司租来的。只需要将身份证和驾龄满3年的驾照交给北汽绿行,公司就能帮老马注册上滴滴司机,并能加入到滴滴的“保障司机”。同时,绿行还向老马承诺,抓车后不用他出钱,公司会替他垫付,然后找滴滴报销。“租车公司和滴滴有合作,我们只管开车挣钱就行,别的事有公司帮忙处理。”老马说。靠着邯郸小队的微信群和租车公司的帮助,老马每天的跑活都很顺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顺利的日子没有持续,老马就在北京西站“遭了一手”,接到了个钓鱼单。“那家伙一上车我就知道不对,肯定是钓鱼。”老马说,因为微信群经常互相通气,知道“钓鱼”的跟正常乘客不一样。“钓鱼的眼睛总是东张西望,正常打车的不会这样”。老马得知被钓鱼后,马上看了看周围有没有身着便衣的警察,随及立即启动了汽车,迅速离开西客站。“他看我将车要开走,连忙说要下车。我才不管,下车我就要被抓了。”老马顺利将车驶离了西客站,在开了距离目的地一半的路程时,后排“乘客”还在不断要求下车,并承认自己是“钓鱼”的。老马没办法,就让其在中途下了车。“这些钓鱼的都是帮助交通部门的老百姓,价格我都知道,每次100块。行情好的时候,可以挣1000多。不过有的时候,上来的是真的警察,那就只能认栽了。“还有一次,老马在微信群里收到了一条消息——“我接到了一个‘钓鱼’的,有人在附近吗?有的话就过来。”收到消息后,老马就在群里所发的位置附近,便赶了过去。“到那之后,我们几个老乡将那小子揍了一顿。”老马说,有些钱能挣,有些不能。“像这样外地人坑外地人的事情,就该这样。”事实上,除了彼此互相通气网约车严查的消息,老马和他的老乡们也会在车友出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比如,车开到半路没电、收班太晚回不去、附近找不到吃饭的地儿等问题,只要谁在邯郸小队的群里说一声,附近的司机基本都能赶过去。“在大兴、通州、昌平,基本都有我们的老乡,谁有问题,基本都能帮上忙。”滴滴一下,车往哪开?终于,下午7时,四惠的“闸门”打开了,整个车队的速度开始加快。武雄右脚往下又踩实了一点,大众朗逸的身子变得轻便起来,经京通快速路开上了通燕高速,车外的建筑往后狂奔而去。“我还是相信政策不会永远这样,应该会慢慢变得合理,不可能一棍子打死。”武雄将手机从角落处的支架上拿出来。目的地快到了,他提前结束了订单。今天,还剩下最后一单,他就可以完成上班高峰4.5小时的在线任务,收班回家。“干一天算一天吧。政策的事情不好说,但是最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争取每天跑到600块,早点把贷款还完。”此时,老杨的北汽EV200的电已经所剩无几,他需要在固安县里找到一个充电桩,然后才能继续晚上的接单。“没什么好怕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马很乐观,租车公司和邯郸小队的微信群让他觉得可以继续干下去,但时不时也会担心车上会不会直接上来一个‘钓鱼’的警察。在武雄回到家里后,山东人王杰也起床了。他洗了脸,换上白衬衫,戴上白手套,准备开始接晚上的专车订单。就在不久前,微信群里一位朋友给他传了一张3万元的罚单,处罚依据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我现在看开了,实在不行,就回老家找事情做。”王杰说,身边之前开专车的,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去菜市场卖菜,有的去做保安。“选择很多,天无绝人之路。”北京市的网约车严查还在继续,滴滴司机的合法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滴滴的商业模式在规模化之后也正在受到愈来愈严的监管。在武雄、老郭、老杨、老马、王杰所在的滴滴司机群体中,他们就像一艘一艘本来互不靠近的船,但是又偏偏漂流在同一个江湖中。之后,车往哪开,谁也不知道。滴滴依靠规模化崛起的商业模式,以及之后过分依赖于用户规模扩大产生边际效应的盈利模型,也将在后续的监管中被屡次考验。
一起惠2018-08-20 10:19:12652 次
消费便利性逐渐赢得咖啡消费者的青睐,星巴克一贯倡导的“第三空间”难以更好迎合消费者需求。同时,瑞幸等新兴咖啡品牌的迅速崛起使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加剧,星巴克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近9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近日,星巴克宣布,与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进行全方位深度战略合作,以期完成新零售战略布局。星巴克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全球销售增长11%,净收入达到63亿美元。然而,中国市场作为星巴克的运营重点,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从26.6%下降到19%,下降幅度达7.6%,这是近9年来该数据首次下降。同时,相对于全球同店销售增长1%的情况,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近日,星巴克宣布,与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似乎表明了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力挽狂澜的决心。二者的全方位深度战略合作主要体现在:(1)星巴克将开放其700万名付费会员的数据与阿里进行对接;(2)全面融入阿里的新零售战略,包含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3)携手打造全球最大新零售智慧门店。从二者的合作领域可以看出,星巴克期望通过此次合作来帮助自身完成新零售的战略及业务布局,以应对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变化及互联网咖啡快速崛起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互联网咖啡的快速崛起使星巴克颓势显现中国咖啡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消费便利性获得青睐从速溶咖啡到现磨咖啡,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及优化的商业模式,咖啡外送服务及无人化自助咖啡迎合了消费者对购买便利性的需求。在购买现调咖啡时,58.4%的消费者选择外卖渠道,17.5%的消费者选择在大楼的咖啡机处购买,二者之和达到75.9%。互联网咖啡的迅速崛起对星巴克造成销售压力消费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咖啡细分市场的出现,比如互联网咖啡外卖、无人化自助咖啡销售,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在星巴克与Costa等品牌咖啡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的前提下,这些新兴咖啡品牌的进入加剧了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1)瑞幸咖啡:快速进行线下门店布局,打通线上与线下瑞幸咖啡采用新零售的模式,全方位布局线上与线下,通过资本补贴的方式推进社交裂变式传播,利用明星经纪打造品牌形象,并将“质量好+价格合理+购买方便”作为产品卖点,以应对传统咖啡“价格高+不方便”的消费痛点,提升用户体验。线下方面,瑞幸咖啡运营8个月左右的时间,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门店布局809家,在核心城市实现高密度覆盖。并且瑞幸将门店属性弱化,设置提供“制造和配送”功能的动态“站点”,这些站点的面积、人员和机器配置会根据线上订单量等因素来调节,使得场景成本在动态变化中实现最小化。瑞幸线下门店所有订单交易都位于线上,员工只需专注进行客户引导和服务,运营效率得以提升。线上,用户在APP的交易行为对接后端的供应链、物流、财务管理系统,人、货、场的核心集中于数据上。瑞幸咖啡还建立起用户管理数据库,用100多组标签标记用户行为,从而获取到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这一新零售模式为瑞幸咖啡带来了用户的增长与流量的转化,在半年多的运营时间里,其服务用户已超过350万,销售杯量达到1800余万。由于瑞幸咖啡面向的消费群体是职场人士及年轻消费群体,与星巴克的消费群体定位一致,在当前市场存量有限的情况下,其线上及线下流量的增长势必会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为星巴克带来销售压力。(2)连咖啡:轻社交模式,线上流量大连咖啡通过建立电子形式的咖啡库,采用轻社交的方式,推进用户的共性裂变,促进咖啡品牌渗透到不同的社交圈,以便捷的外卖服务,来刷新咖啡的消费场景,并通过提高产品的迭代速度来创造持续的竞争力。在2017年双十二万能咖啡8小时返场当天,单日销售峰值更接近40万杯(含预付费进入咖啡库的储存饮品),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左右门店的单日销售量。今年4月初,连咖啡开通微信端小程序入口,3小时内完成了10万人拼团下单,首日访问量达300万,顺带为其服务号引流20万消费用户。截至2018年7月,连咖啡在营业门店200家,用户数量超300万,日均订单超过10万。瑞幸和连咖啡巨大的线上流量,让星巴克意识到线上市场的广阔性。并且,咖啡新零售公司可以通过线上获得更多消费者数据,用以指导业务开展、运营优化,而星巴克门店消费行为还未充分实现线上数据化,难以充分挖掘信息。同时,竞争对手的线上线下布局,正逐步培养起消费者在线上场景消费咖啡的习惯,这让突出强调“第三空间”的星巴克感受到了加快建设“第四空间”的必要性。▌与阿里巴巴进行战略合作,获取新零售元素依托饿了么、盒马,接入新零售配送体系今年9月开始,星巴克将在北京、上海开展饿了么试点外卖服务,并计划于年底前延伸到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2000多家门店。为提升用户体验,饿了么将升级外卖设备,并安排专属配送团队。通过从门店取货送外卖的方式,将利于星巴克获取线上流量并提升线下门店坪效。与此同时,星巴克还将与盒马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首家进驻盒马鲜生的品牌外送厨房——“外送星厨”,形成以盒马门店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体系。盒马鲜生有着较高的用户粘性和线上转化率,并且精准定位中高端年轻用户,这与星巴克的消费人群定位有较大的重叠,二者的合作有利于通过盒马渗透星巴克的消费者,并通过线上数据,获取到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使后期的会员服务、推荐体系及营销活动更加精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盒马鲜生的门店数量只有50家,短期内带给星巴克的增量有限。建立新零售智慧门店,打造星巴克“第四空间”星巴克和阿里巴巴还将联手开创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以作为星巴克的“第四空间”。双方将基于天猫新零售方案横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态系统的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实现全域消费场景下会员注册、权益兑换和服务场景的互联互通。未来线上门店入口还将与星巴克星享俱乐部会员系统连接,为每位会员个性化专属定制,最终实现“千人千店”的新体验。通过第四空间,阿里可以为星巴克进行线上导流,并提供线上积分、社交营销、支付等赋能,星巴克有望获得更多线上流量支持,将更多消费行为线上化,获得更多消费数据。同时,星巴克的品牌文化还可在线上实现全方位的延伸,相对于正在着力打造新品牌的竞争者,这是星巴克独特的竞争优势。▌星巴克能否将新零售元素融入血液,为自己造血?星巴克近10年在数字及技术方面的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阿里数字、技术的“排异”可能性。品牌优势有利于星巴克的粉丝群进行线上转化,从而推进星巴克新零售战略。近10年,星巴克不断优化数字和技术布局新零售战略的核心是基于技术和大数据重构实体商业。虽然是传统零售业,缺乏一定的互联网基因,但近10年来,星巴克在数字与技术方面不断优化布局。这些经验的积累,使得星巴克具备了接纳、吸收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的基础。品牌优势助力星巴克的粉丝群实现线上转化多年来形成的品牌文化和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使得星巴克与新兴的互联网咖啡相比,无需通过过多的资本补贴来获取用户,其品牌效应还将持续。2018年1月-3月《中国餐饮品牌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显示,星巴克的线上新媒体影响力在饮料品牌中排名首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优良的口碑,强大的线上新媒体影响力可帮助星巴克获取较多的线上流量,提升营销效果。▌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很关键竞争对手的线上、现下业务布局,使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受到了冲击,也让星巴克在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方面的决心更加坚定。虽然星巴克在品牌、供应链、门店数量、营销、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打造与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领先业界的优势,但是当前,星巴克若要在中国咖啡市场力挽狂澜,需要转换流量思维、打下扎实的新零售运营基础并能够独立应用数据技术而提供服务。可以预见的是,在与阿里进行战略合作后,会有不少星巴克粉丝的消费行为由线下转到线上,使星巴克得以分割部分线上市场。但具体成效还取决于星巴克对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与元素的引进与吸收程度。前期为补贴依赖型的瑞幸咖啡,能否靠咖啡品质、新的商业模式刺激增量市场的咖啡需求,逐步积淀起优质用户,建立起竞争壁垒,成为品牌依赖型的咖啡,还有待时间考验。连咖啡轻社交模式能否增强对流量粘性的控制也尤为重要,并且通过频繁的营销活动来保持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的做法,需要连咖啡对线上推广成本进行持续性的投入。这些新兴品牌能否形成独有的品牌文化,戳到消费者痛点,并且在保持文化底层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可持续性的消费文化,使得消费者能够认可并融入品牌的消费文化,也是能否建立起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起惠2018-08-20 10:02:36623 次
星巴克推出外卖业务,这将直接影响咖啡外卖市场,特别是它的主要挑战者——瑞幸咖啡。目前,后者还没打算盈利,会继续烧钱。此前,咖啡外卖一直是星巴克没有涉足的业务。恰恰就在星巴克没有进入的空白市场,先有连咖啡代购星巴克崛起,后有瑞幸咖啡直接挑战。特别是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星巴克不能再淡定了。星巴克加入咖啡外卖战团,首先被冲击的,就是瑞幸咖啡,这也意味着,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瑞幸咖啡挑战成功半年布局600多家店成大陆第二大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已经成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小蓝杯、白唇鹿……自今年年初起,演员汤唯、张震携手代言的新锐咖啡品牌——luckincoffee瑞幸咖啡风起云涌般出现在各大商圈写字楼的电梯、茶水间里。随着咖啡快闪店、北京电影节、甜品节等超级话题不断发酵,luckincoffee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人手一杯的“网蓝咖啡”。这个于去年年末成立的咖啡品牌,短短6个月内就在中国开设了660多家分店。虽然不及星巴克的3000多家门店,但这个新兴品牌已超越了英国的咖世家(CostaCoffee),成为中国门店第二多的咖啡品牌。后者在中国经营10年后,仅有420家门店。自2018年1月起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进行的试运营,截止到5月8日,luckincoffee累计完成订单约300万份,销售咖啡约500万杯,服务用户130多万人。而瑞幸咖啡多外卖发力,挑战星巴克的举动,从最初的噱头,也陆续变成了现实。星巴克要做外卖,就是瑞幸咖啡挑战成功的最好证明。新型消费者和星巴克死忠粉的对立事实上,从消费者来说,消费群体正在分裂成两部分,即新兴消费者和星巴克的死忠粉。高盛(GoldmanSachs)分析师写道,瑞幸咖啡正在“通过补贴和广告来积极投资于客户获取和做大规模,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颠覆者——以更低价格和更大便利提供咖啡体验。它还紧紧聚焦于年轻的办公室职员。”从公司成长周期来说,瑞幸咖啡也到了一个从拼规模到拼运营能力的关口。瑞幸咖啡第一个阶段任务——布局,已经完成。在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时,微信朋友圈里分裂成两派。三分之一支持瑞幸咖啡的认为,外卖便捷,而三分之二支持星巴克的,认为产品、环境,还有习惯等综合因素,都爱着星巴克,口口声声“支持星爸爸”。我问过一个星巴克死忠粉,为何如此偏爱?他说,在他的意识里,咖啡=星巴克,约人小聚,下午茶什么,全都是选择星巴克,“习惯了!”第二阶段陷入持久战没有盈利时间表还要继续烧钱?瑞幸咖啡A轮融资,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此次融资来自于四家知名机构,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后,瑞幸咖啡不缺钱,但是不能再烧钱。如何赢得消费者的认同,需要耐心。最关键的,是瑞幸咖啡自身的发展,决定了需要这种耐心。理由有三点:瑞幸咖啡的规模已经达到660家。这个规模已经达到了公司组织结构和组织力匹配度的极点。这个规模,决定企业成长的力量不是钱,而是管理能力。虽然咖啡行业在品类上有独特性,但是人性的复杂度却是一样的,而且管理半径的衰减也是一样的。瑞幸咖啡在补贴之后,如何保持消费者持续的复购率,是核心问题。否则,无法盈利的话,规模再大,也是一盘散沙。更要命的是,如果单点不盈利,如何做到整体盈利?挑战星巴克,急不得。星巴克不是一个腐朽、老化的品牌,仍然在巅峰状态。因此,要打败星巴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瑞幸咖啡的市场价值是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综合上面的三点,对瑞幸咖啡来说,第一阶段是规模,要快;第二阶段是稳健,要慢。但是,从瑞幸咖啡创始人的言语中,仍然试图延续高举高打的快节奏。据称,瑞幸咖啡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而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没有设定盈利的时间表,也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这样看来,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等促销烧钱模式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盈利的危险:补贴不完全适合餐饮业对消费者来说,烧钱是一个大好事。但对于瑞幸咖啡来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息。660家店的规模,还不考虑盈利,规模越大越危险,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不赢利,意味着终端运营能力不行。因为最终和星巴克PK的持续战斗力不是来自资本,而是终端的运营能力。其次,打车补贴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合餐饮业。打车软件的竞争,属于轻资产。车和人,都不是打车软件公司的,只是外挂;但是瑞幸咖啡在扩展城市时,不仅要重金开店,还要投入大批人力。这意味着,当门店越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就越大;运营效率可能会越低,管理成本就越高。第三,瑞幸咖啡和星巴克,两者实力太悬殊。星巴克对市场多年的教育,不可能被瑞幸咖啡一夜洗脑。第一张图,单看近一个月的活跃度,瑞幸咖啡还是可以的;第二张图,一对比,瑞幸直接被秒杀了。星巴克在中国被视为高端市场品牌,目前在中国咖啡连锁店市场占据80%的份额,高于2012年的60%,并正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开设门店。其强有力的品牌运作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青睐它,愿意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它。而瑞幸咖啡目前才660家店。第四点,瑞幸咖啡要通过提升复购率,提升盈利能力,为持久战创造耐力。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星巴克自身没有战略上的失误,仍然具有强大的运营系统,并且每年仍然以新开500家店的速度增长。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也从60%增长到80%。星巴克光环仍然耀眼。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星巴克培养了一批死忠粉。星巴克的竞争维度已经是企业文化竞争,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在道哥“段位竞争”的分析工具中,星巴克处在最顶端。从星巴克的死忠粉批评瑞幸咖啡的评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一种共性,就是把星巴克认为是调性。猜想一下瑞幸咖啡的战略会怎样改变对现在的瑞幸咖啡来说,最好的竞争策略不是在全国拼规模,而是在局部市场打歼灭战。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这方面,瑞幸咖啡应当向巴奴毛肚火锅学习。巴奴挑战海底捞时,分别在无锡和郑州两个市场,采用蜂巢式布局,打出了品牌的势能。同样,瑞幸咖啡也需要在局部市场打出品牌势能,然后把光环带到其它区域。同时,瑞幸咖啡如果不能提升盈利能力,烧钱的方式不会做到持续发展,结局很可能是,牺牲自我,受益他人。就在最近,我听说,瑞幸咖啡一挑战星巴克,结果让“连咖啡”实现了盈利,还把“连咖啡”的市场估值又做大了。那么,瑞幸咖啡第二阶段应该如何打持久战?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对内是提升经营能力而不是继续扩大规模;对外是建立消费者口碑和行业口碑,用价值主张来攻打星巴克,而不是用产品PK。
一起惠2018-08-13 09:45:29352 次
8月6日中午12点,北京市海淀区百度大厦楼下,7、8名头戴百度外卖红色帽子的代理商蹲坐在阴凉处。他们彼此间没有太多的交流,只是那样默默坐着,仿佛一切已是常态。因为是午休时段,进出大楼的百度职员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从代理商身边很平静地路过,但也有少部分人在路过时会随口问及身边的同事,“这些人是干嘛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本轮维权是从7月16日发起,而这已是代理商维权的第22天。除了休息日外,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在此等候一个“说法”。类似的事情,在去年10月也发生过。有维权的代理商代表向记者表示,此次前来维权的代理商中,既有前来索要退还保证金的,还有更多的代理商是希望百度外卖能对他们此前投入的“血汗钱”有个交代。去年8月,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百度外卖;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蚂蚁金服全资收购饿了么;8月2日,饿了么母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新的信息中显示,股东变更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而此前包括邓高潮、张旭豪、汪渊和康嘉等在内的饿了么原股东均已不在其列。受上述事件影响,国内的外卖市场格局在这仅一年多的时间中几经变化。但作为最早被收购的一方,那些曾经效力于百度外卖的代理商似乎并没有跟上企业后续发展的步伐。“被遗忘”的代理商8月的北京烈日当头,气温长期维持在27摄氏度以上,但对于在百度大厦楼下以静坐方式讨说法的百度外卖代理商来说,内心却是冰凉。原因无他,三大外卖平台之一的百度外卖已经被卖给了曾经的竞争对手饿了么,而他们在此前市场扩张期投入的十几万元乃至成百上千万元的成本,如今成了“本应承担的风险”。“这是我们申请维权的第22天,刮风下雨顶着太阳都会来。从早上过来,一般都会待到下午5、6点。”来自山东的百度外卖代理商冯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次维权是从7月16日开始的,而他本人除了周末休息日,基本上天天都会来这里“静坐”。据了解,冯先生是百度外卖山东某县的代理商,在2017年6月时加入百度外卖。说起维权的原因,他表示,一方面是希望索要回自己被扣押的保证金,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问百度外卖要回因前期运营投入造成的损失。据冯先生介绍,申请成为百度外卖代理商后,他向平台缴纳了8万元的质量保证金和16万元的运营保证金。目前,16万元的运营保证金已经收回,但从今年5月3日起申请退出百度外卖代理并索要质量保证金,截至目前仍然没有收到对方的打款。“原来的百度外卖的大区代理已经离职了,现在大区对接的人是从饿了么后调任过来的,虽然对方承诺打款,但总是一拖再拖,后续再去问基本就没有了回应。”冯先生表示。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来自吉林某县的代理商王先生身上。根据王先生提供的此前与百度外卖签署的合作协议显示,王先生需缴纳5万元的质量保证金和13万元的运营保证金。目前,运营保证金的款项已经收到,但是质量保证金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王先生称,因为此前更换了大区代理,新任的大区代理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烧钱后遗症实际上,在包括冯先生和王先生在内的维权代理商看来,刨除未返还的质量保证金不谈,自己的损失远不止于此。“2017年的时候,家里那边基本没有百度外卖的影子,自己买电动车、招骑手、谈商家,才打下了一片市场。”冯先生称,他刚开始做代理商的时候,当地外卖市场订单分配占比基本是美团外卖占70%,饿了么占30%。但因为自己前期补贴投入大,他签下了不少独家商家资源,生意红火的时候,百度外卖的订单量在当地最多占到了60%。冯先生透露,他个人的成本投入不下于100万元。同时他表示,在此次参与维权的200多家代理商中,自己的投入还算少的,还有投入上千万元的代理商。一个县级代理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前期投入?冯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表示,前期投入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线上补贴、物料费等在内的运营成本,另一部分是包括站点租金、骑手工资、电动车购置费等硬性成本。据了解,在百度外卖与代理商的合作协议中,有一条是要求代理商先行缴纳的运营保证金,金额基本在10万元以上。所谓运营保证金,意思是指代理商只要在前三个月内投入等同金额的运营成本,3个月后平台方会将这笔运营保证金如数返还;如果代理商未按期完成上述指标,平台方面将扣除代理商10%或剩余全部的保证金,且有权与代理商解约。上述代理商王先生向记者解释,运营保证金投入的内容仅限于补贴和物料,不包括电动车购置、骑手工资等硬性成本。就此来看,所谓的运营保证金,其实正是外卖市场前期烧钱拓荒时,被“烧”的那一部分。但对于这部分的资金投入,百度方面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回复中称,百度外卖与百度外卖合作商之间为平等的商业伙伴关系,双方是基于自愿原则签订的业务代理协议,并基于代理协议进行业务合作往来及商业结算,需各自承担市场风险。此外,饿了么在收购百度外卖时也曾表示,会尽量满足百度外卖代理商的合法权益,但做生意和做投资一样,入市就需要谨慎,其中可能有巨大的回报,也可能有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件事饿了么和百度外卖意见一致。竹篮打水一场空实际上,代理商维权的问题从去年10月底就已经出现。对此,原饿了么CEO、现任董事长职位的张旭豪曾专门给出过承诺。在去年11月举办的饿了么及百度外卖“未来物流”战略发布会上,张旭豪称,代理商的解决方案不是针对百度外卖,而是需要整个代理体系进行梳理和融合,最大的原则是公平公正,以服务市场份额优先的原则。代理商不分是百度外卖的还是饿了么的,会全部看作母公司拉扎斯集团的代理商。如果两边都有代理商,则采取强强联手,强强融合的方式,同时负责双品牌的运行。“为什么不直接转变身份成为饿了么的代理商?”对于记者这样的问题,冯先生有些许无奈,他表示,“饿了么有自己的代理商,原来彼此都是竞争关系,现在为什么需要你?”冯先生表示难以接受的是,饿了么宣布收购百度外卖是在去年8月,但在去年10月的时候,有商家向他反映称,百度外卖通过App向商家发出了一份授权书通知。通知书中提及,百度外卖平台将把商家的店铺信息,同步提交给饿了么平台。“当时商家和我说,尽管授权书提供了同意和不同意两种选项,但如果选择不同意,平台就会停止向商家打款。”冯先生说,在签约商家中很多是自己费了很大劲,通过大量补贴投入才谈下来的独家资源,百度外卖直接向商家发出通知,这让他不能接受。对此问题,根据猎云网此前报道中有代理商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当时的百度外卖运营体系负责人王建斌曾作出回应,称确实是由于工作失误所致,并及时下线了相关通知、停止平台商户共享工作。在冯先生看来,将商家信息拱手让人,这对于代理商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大家都在抢商家资源,现在自己的商家信息导过去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去竞争?”冯先生称,也是从那以后,自己负责的代理区域百度外卖的订单量就在持续下降。据了解,不论是冯先生还是王先生,他们的代理业务早于今年年初时就已经停运。“停运是不得已的选择”,王先生称,如果不把业务停掉,就算没有订单补贴,骑手的工资、站点的租金都还是要交,亏损只会更多。说法矛盾陷僵局这已经是代理商新一轮上门维权的第22天。事实上,此前百度集团已就百度外卖代理商维权事件给出了一份全面说明。说明中称,在外卖业务合并给饿了么之前,百度集团仅是百度外卖的投资方之一,不参与其日常运营,相关地方合作商与百度外卖之间的代理关系及具体的运营策略,与百度集团无直接关系。但对此说法,代理商们难以认可。在与代理商的沟通方面,百度方面称,从2017年11月6日起,合作商人员多次到访百度,通过包括拉横幅、喊口号、冲击百度重要活动现场等,严重干扰了百度公司及周边的正常秩序。但在这长达八个月的百度外卖合作商聚众过程中,百度一直积极沟通,认真倾听合作商诉求。而王先生则对记者表示,尽管他们的维权已经持续了20多天,但目前仍未有百度方面的当事人与他们进行对话。百度与百度外卖的代理商们各执一词,其中真伪难以考证。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百度外卖代理商提出的索赔诉求,究竟能否得到满足。根据代理商们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请愿书》显示,代理商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出面协调,通过成立调查小组,解决因百度行为造成的全国代理商亏损达10亿元的问题。但按照百度方面此前给出的“需各自承担市场风险”的说法,显然双方的意见也难以达成一致。此外,有第三方外卖平台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代理商的控诉或有些言过其实。在相互的僵持过程中,将问题诉诸法院似乎成了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在记者问及代理商是否已将问题诉诸法院时,有代理商表示,“已经有人在推动了,但什么时间。能有什么结果谁说的好呢。”
一起惠2018-08-10 09:28:47489 次
在抖音和快手各自抓住了上亿日活用户,外加腾讯把微视复活之后,阿里和网易仍然认为这个市场没有被很好地满足。在马化腾和张一鸣隔空对战的炮火掩护下,网易的“网易戏精”和阿里系的“电流小视频”都已在应用商店上线。因为还在用户验证阶段,没有大规模推广,这两款App的存在尚未被太多人注意到。“进入短视频领域半年,我感觉这个市场远没有想象中成熟。”网易戏精产品负责人魏炜立说,“现在市面上短视频太多同质化内容,用户参与的门槛太高,我们觉得网易可以在其中做一些事情。”大厂悉数入局短视频,其中Nani为百度旗下网易戏精于今年2月在网易内部立项,7月5日正式上线,隶属于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目前有10人左右的独立产品团队。网易向来有内部孵化项目的传统,网易严选是网易邮箱事业部孵化出的,网易云音乐最初是网易杭州研究院的项目,考虑到这一点,网易戏精诞生于人工智能事业部,而不是内容部门,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意外了。AR和AI技术是网易戏精跟其它短视频应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不同场景里移动后置摄像头,手机画面中会出现不同的AR特效,在提示语的引导下,用户可以在其中做出各种动作,在一些剧本中还可以通过手势识别和追踪等AI技术来完成特效的交互。目前网易戏精有八款剧本,主题分别为“召唤你的守护神”、“蹦一个养生迪”、“追光时刻”等。请开始你的表演——这是网易戏精的slogan,与抖音的“记录美好生活”和快手的“记录世界记录你”截然相反。按照剧本表演,意味着留给用户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太多,只有八款剧本,也意味着起码目前,在这个短视频应用里刷到重复内容的概率非常大。魏炜立对这点并不否认,“我们希望让用户刚接触这个产品的时候,就能以最小成本快速明白做什么,并且进行尝试。”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网易戏精打算上线更多AR剧本和AI玩法。当用户已经习惯漫无目的上划屏幕来打发时间,内容量是网易戏精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它需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保证用户对AR和AI技术的新鲜感。在2016年PokémonGo大火了一波之后,AR的娱乐功能就已经完成了一轮普及。至于此后支付宝推出的AR集五福,网易与农夫山泉一起推出的“AR乐瓶”,更多地被归入营销活动的范畴,很难再达到类似当初大量玩家在街头捕捉宝可梦的盛况。就算在短视频App里,AR特效也已经是标配。无论是抖音还是电流,都有AR贴纸。美图也有一款名为PartyNow的应用,以AR特效为主要卖点。网易戏精更大的理想是做成“95后的创意短视频社区类产品”,这家公司一贯长于社区产品调性,无论是网易云音乐还是轻博客LOFTER,都有忠诚拥趸。但是,在网易戏精达成内容社区这个目标之前,短视频赛道的烧钱战以及强运营属性都是这支初创团队需要跨过的门槛。跟网易几乎同时到达战场的还有阿里。一个月前,阿里系的短视频产品“电流”也已经在安卓、苹果商店上线,开发者一栏标明是优酷。今年6月初,就有MCN为电流短视频招募达人。根据36氪拿到的达人招募材料,根据达人等级不同,待遇分为两种:底薪800元+补贴800元,或者是底薪1500元+补贴800元。在招募群里,招募者反复强调电流的补贴力度,“产品还在内测中,目前达人招募的门槛很低,通过率90%,发一条视频100元。”从内容的整体风格来看,电流更向抖音看齐,包括对配乐的重视和内容的段子化。抖音上流行的海草舞和学猫叫都可以在电流上找到相应的内容,光看界面,很难分辨出电流和抖音的区别。在运营上,电流也在模仿抖音,招募达人的表单上需要注明抖音ID、风格,并且注明无点赞无评论的可以搬运。除此之外,电流承担的另一项职能是支持优酷的节目营销,#这就是对唱#、#触电世界杯#等话题的设置都跟优酷的头部内容相关。正如《创造101》期间,微视也需要与腾讯视频共享各种节目资源。对阿里而言,只拿出一个跟抖音八成像的产品当然是不够的。优酷之外,淘宝也在筹备一款更侧重于电商带货方向的短视频应用,早在今年5月份就已经有消息传出,但具体上线时间却一直在推迟。短视频这场硬战,显然要比想象中更加难打。
一起惠2018-08-09 10:23:25366 次
继红包年卡现金补贴用户后,ofo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现金补贴,上线“福车红包”活动,用户解锁且骑行“福车”后,可获得最高99元“福车”红包现金奖励。据了解,ofo“福车”为长时间未被使用的车辆,用户可在如胡同、草丛、楼道等区域寻找这些“福车”。用户找到并解锁“福车”后,骑行超过300米、时间超过1分钟,就有机会获得1元-99元的现金红包奖励。此外,将“福车”骑行至地铁站、商圈等人流较大的热门位置,还可获得更多奖励。早在去年,以ofo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行业上演过类似的红包车现金补贴大战,用户骑红包车就可获得随机金额的现金红包,最高红包可达上千元。据悉ofo官方表示,红包车活动效果明显,既拉取了更多用户加入共享单车绿色出行行列中,又能激励用户成为城市共享单车的自然调度员,提高了车辆循环利用率和降低了车辆运营成本。据悉,ofo今年开始探索更多盈利模式以给用户更多便捷的服务。目前,其B2B、金融、本地生活等多元化商业布局进展顺利,B2B项目在6月的营收已超过1亿元,且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了盈利。
一起惠2018-08-07 11:25:04342 次
该来的总会来,股权整合带来的阵痛开始显现。8月2日,在被阿里全资收购4个月之后,饿了么(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新了其股权信息。据企查查显示,饿了么原股东邓高潮、张旭豪、汪渊、康嘉等全部退出,新任股东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阿里巴巴创投公司”)。虽然饿了么回应称张旭豪目前仍担任饿了么董事长,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董事长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花架子”,随着股权变更,也意味着以张旭豪为首的创始团队已经彻底出局。然而,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饿了么,加上了阿里的帽子,未来就会好吗?十年一梦,饿了么会成为下一个淘点点吗?相较于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来说,张旭豪的退出显得更加低调与凄凉。把时间拨回到3年前,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长达5年的O2O铁王座之争就此告一段落。而在彼时,人们在感叹“上海互联网企业难逃被收购的宿命”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饿了么,人们好奇这家同为上海互联网代表企业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张旭豪没有让这种疑问持续很久,很快就喊出“他们变,我们不变”,并强调饿了么“未来也将保持独立发展不变,并且会坚持做大做强”。然而数据显示,这3年走下来,饿了么却是一直向下滑坡的发展状态。在易观发布的《2015H2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分别以33.7%、33.1%和19%的市场份额排在前三位。而到了今天外卖行业的座次已经发生变化。据Trustdata刚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外卖市场正逐渐形成“631”格局。市场份额被美团逐渐拉开,这也直接促成了阿里全面收购饿了么,并开始清退创始团队。目前饿了么的法人代表已由张旭豪变更为王磊。王磊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在阿里巴巴以95亿美金收购饿了么后,接替张旭豪出任饿了么CEO。当然,熟悉O2O的人应该对王磊曾经的经历并不陌生。在早期,阿里曾倾力打造淘点点为O2O业务核心,王磊于2013年9月出任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2015年阿里剥离淘点点到一家新公司,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口碑网,王磊随即被调任阿里健康CEO。深究淘点点以及后来口碑失败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与阿里的基因有关,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曾提出“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而阿里在转型O2O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失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对于阿里这样要做平台和生态的公司,难以承受O2O的线下之重。只是对于创业几近10年的张旭豪而言,将自己辛苦打拼的公司让给曾经击败过的老对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更令张旭豪揪心的也许在于,如今的饿了么会在王磊的掌舵下变成下一个淘点点吗?被阿里收购的项目越活越差,饿了么慌得一比在被阿里收购后,饿了么将承担起各种新零售场景的配送工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对外宣传上饿了么始终是与淘宝小店、盒马鲜生等捆绑在一起的,即便在刚刚公布的与星巴克合作中,官方也是宣称“星巴克接入阿里新零售”,主要包括会员系统打通,而饿了么只是承接其中的配送服务。由此可见,饿了么之余阿里就像是整体新零售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在战略发展过程中,饿了么有必要为了整体而做出牺牲,过往被阿里收购的企业莫不如此。一方面,阿里想要利用饿了么的配送网络服务自己的新零售生态,另一方面阿里也不想投入过多资金用于饿了么业务补贴。路透社、彭博曾先后曝出饿了么正在开启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对比,路透社评论称,这可能是马云胃口太大、导致“消化不良”的一个标志。为了融资需要,饿了么将在7月至9月期间每月花费1.47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希望将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提升到50%,从而有希望在今年内追上美团外卖。然而饿了么大手笔重演“价格战”的计划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明智,毕竟曾经王磊掌舵的淘点点仅在2014一年也花出去50多亿,结果却令人失望。此外,目前外卖行业已经下半场,价格并不是用户最为看重的,配送体验和食品卫生才是影响其对平台选择的参考因素,这也正是饿了么所欠缺的。当然,如果想要参考饿了么的未来,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年被阿里收购的企业究竟发展的如何。2005年8月,阿里巴巴以40%股份为代价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如今雅虎中国早已关闭;2013年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初期已拥有超两亿用户的天天动听,纳入阿里巴巴旗下,更名阿里星球后,市场地位一落千丈,如今早已停止音乐播放功能;2015年11月,阿里收购优酷土豆,两年时间优酷土豆从视频行业“老大哥”变成第三,从亏损变成巨亏。那么,饿了么能够逆天改命、摆脱这种被收购后衰落的结局吗?总结:阿里自己说过,从来不做财务投资。意思大概是,投资并购的标的进入阿里体系后,就要为阿里的长远战略目标服务。问题是,长远目标就是让它们越活越差?对于阿里来说,饿了么只是棋子,一方面用于补足自己的新零售短板,一方面用于牵制抵御美团,而饿了么本身的长远目标似乎并没有人真正关心。真可谓:十年一梦志犹在,一朝醒来皆成空!
一起惠2018-08-06 10:28:34740 次
不管是淘宝店铺还是拼多多店铺都是有各自的客服,拼多多也是这样,不管是店铺客服还是官方客服,客服的作用就是帮助买家解答问题和售后的处理,那么拼多多的售后怎么样呢?为了提高优质的服务,让客户感觉到在拼多多平台购买产品的满意度,不管是咨询买的时候还是收到以后都要感觉到不错,所以拼多多设置了售后规则,售后规则对于所有入驻拼多多的商家都应该了解的非常清楚,规则如下:1、商家应按照本规则规定的流程处理用户的退款申请,提供售后服务。拼多多有权对商家的售后服务情况进行监测、数据统计,并依据商家与拼多多签署的《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及平台规则,对售后服务不符合本规则要求的商家作出处理。2、本规则所称退款包括仅退款和退货退款,仅退款流程适用于所有订单,退货退款流程仅适用于已发货的非特殊商品订单。特殊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水果、生鲜及虚拟商品。3、订单未发货,且尚在承诺发货时间内的,用户应向平台申请退款,由平台审查后作出处理,如平台需要向商家核实订单有关情况的,商家应配合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证据等。4、在售后规则中,在买家提出仅退款/退货退款申请后,商家的响应处理时间改为48小时,若超时未处理,则系统默认为同意直接退款,且新增了介入率与介入量两项考核指标。制定一切售后规则以后,对售后服务进行考核来提高售后的服务质量,发现售后的不足,才能提高售后退款问题处理的速率,拼多多平台将以近30天介入率和近30天介入量作为店铺考核指标,并以近30天作为一个考核周期,对店铺售后服务情况进行监测、统计,针对售后服务不达标的店铺,将做相应的处理。售后服务对于每一个网上开店卖家来说,是提高销量的一大重点,许多拼多多的卖家可能会十分关注售后补贴这一环节,商家都在尽力做到最好,但是事实上拼多多的售后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还是希望拼多多更加完善自己。
一起惠2018-08-01 09:58:41426 次
这几天,相信大家已经被“8月起,一批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刷屏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微信信用卡还款要收手续费了”。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有不少网友表示,将转而选择支付宝或者银行App信用卡还款。此项收费会否使腾讯大量用户分流?专家分析表示,与同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腾讯并未在信用卡还款功能上做太多宣传推广,用户流失的可能性不大。今起微信信用卡还款将收费7月1日,微信发布公告宣布,自2018年8月1日起,除了理财通铂金、黄金会员以及“爱定投计划”固定转入500元以上的用户可享受免费还款服务外,所有理财通用户的每笔信用卡还款都将被收取0.1%的费用,最低0.1元钱。微信钱包界面对此,微信方面解释称,每一笔还款背后都会产生支付通道手续费,为了使广大用户享受部分免费的产品体验,腾讯财付通一直在投入成本进行手续费补贴。近年来,随着信用卡还款业务的快速发展,通道手续费成本也在迅猛增长。事实上,这并不是微信第一次调整收费规则。早在去年12月1日,微信就对该业务进行了收费调整,对每个自然月累计还款额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进行收费,但当时很多用户对此新规没有产生多大反应。腾讯一季报披露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达10.4亿。而当中有多少人会用信用卡还款这个功能呢?企鹅智酷发布的报告显示,有13.6%的用户会使用信用卡还款。据此测算,至少1亿以上用户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10个用户里大概率有1个人使用此功能。得知微信信用卡还款要开始收费,不少人一开始有些懵,尤其看到“铂金”“黄金”更是一头雾水,这说的可不是王者荣耀的段位,而是理财通的会员划分标准。去年理财通上线会员等级制度,共分为普通会员、白金会员、铂金会员和黄金会员四个等级。而会员等级由又“理财值”决定,需要通过资金量、资金持有的时长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决定。以理财值区间为准,四个会员等级分别为:铂金会员:理财值≥50万;黄金会员:理财值10万~50万(不含50万);白银会员:理财值1万~10万(不含10万);普通会员:理财值1~1万(不含1万);也就是说,若想继续享受微信信用卡还款免手续费,除了使用“爱定投计划”固定转入500元以上的用户以外,需要通过腾讯理财通购买至少10万元的理财产品。影响大不大?评论尬Skr人与两年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舆论几乎“一边倒”的现象不同,中新经纬客户端通过采访和梳理网络主流观点发现,对于此次微信调整收费的评论呈现两极化。部分人认为,因不使用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而对自己影响不大;但也有使用该功能的网友表示,在银行App等还款功能不收取费用的情况下,自己多花钱并不划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表示,从未使用过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怎么在微信上还款?没用过啊!”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康晨(化名)表示,他都是在建行APP上直接还款,并且还是经过提示才知道有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林静(化名)目前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谈到为何不使用微信还款时,她表示,由于工资卡统一是在招行办理的,所以用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直接还款很方便。此外,一位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我一般都用支付宝还款。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进行各类投资,我所有的积蓄都会存在余额宝里做理财,所以基本所有的支付还款都会用支付宝完成。”当然,在腾讯宣布此项收费后,网络上也有一些不淡定的网友发声,场面一度尬Skr人:@Py秦二爷:不好意思和我无关,我用的是支付宝。@废掉的一颗葱:原来好像多少内不用,现在全面收费了。挺好,该现金现金,该网银网银,该信用卡信用卡。@猫的夏目和我的你:以后直接用银行App转账还款,啥费用都没有!@沙特4297:手机网银免费转账,为啥要花这个钱?还有一位网友吐槽:“这个月我信用卡刷了2万多,如果用微信还款的话,就要支付20多块钱的手续费。”他说,20多块钱够我吃一顿外卖了,花这点钱来还信用卡,还不如直接转到支付宝来还。查询支付宝官网发现,支付宝信用卡还款确是不收手续费的。支付宝官方介绍,目前,通过支付宝电脑端为自己还款免费,为他人还款则需要支付0.2%的手续费,最低每笔2元,最高25元。同时,银行App直接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以工行融e联App为例,点击“信用卡”一栏选择立即还款即可。专家:腾讯不怕被分流两年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动了所有用户的“奶酪”,这次的信用卡还款收费波及面较小却还是引发了一些争议,转而投入支付宝怀抱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微信是否考虑过这些影响?难道不怕被其他平台分流吗?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腾讯希望让资金更多在自有体系内流通,而减少投入大量成本支出。而微信信用卡还款收费最直接原因就是支付通道费太过高昂。需指出的是,自打央行实施“断直连”后,用户通过微信给信用卡还款,是通过腾讯财付通发起转账交易,然后再通过网联转账到银行处理的。特别是通过一家银行的储蓄卡给另一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交易过程来看,是跨行转账服务),银行会向腾讯收取通道费,正如腾讯方面所言,其“一直在投入成本进行手续费补贴”。单从个体用户来看,这个费用并不高,但摊在腾讯身上就是一笔大钱。数据显示,微信财付通的用户已经达到8亿以上,结合央行去年的数据来看,国内信用卡信贷总额为5.56万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移动支付还款(主要是微信和支付宝),即使抛开其他还款方式来计算,微信可能会承担几十亿的通道费用。此前,亦有业内分析人士对媒体表示,微信支付因为其强社交属性,支付用户数、交易额已经稳定,这也坚定了微信要收费的底气和信心,已经不害怕用户流失。“通过收费和减免激励等方式,既降低微信支付团队运营成本,又通过差异化服务、引流到理财投资服务中,让微信生态内的老用户离不开。”该分析人士称。同时,付亮也指出,“与阿里巴巴、京东相比,腾讯在信用卡还款功能上投入的宣传并不大,也不存在所谓用户流失的说法。”在他看来,所谓使用“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用户达1亿以上”的说法不一定准确,实际用户数可能要远远少于1亿,因为还有大量不使用微信支付功能的用户被算在内了。
一起惠2018-08-01 09:52:53441 次
北京节能补贴是由北京市商委及相关部门推出的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
一起惠2018-07-31 09:56:52232 次
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对于这个业态的争论就从未停息。2017年,各种号称新零售的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大的有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中小业态包括无人零售、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诸多的形态。后面,我们又看到互联网巨头对线下商超的大量并购,以及新型便利店的崛起。综合一年多线上线下实体与商业构想的不断变化,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来界定?什么样的商业体是新零售的核心驱动?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针对创业者,新零售不同层面的具体机会在哪里?本文专访了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零售资深观察家翁怡诺,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解析新零售下的流量逻辑,不同业态扮演的角色,以及新零售下多样化的新机会。-------------流量是新零售的核心要素1.新零售的两种界定现在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创投圈对新零售的构想有很多,每个人对于新零售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认知上也都有差异。我将新零售分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上,在零售上进行创新的都可以称为新零售;狭义上的新零售,我在最近出版的《新零售的未来》中做了标准的定义,就是在技术驱动效率提升下,双向流量的服务性零售。对于狭义零售的解读可以从三方面来讲。首先,不论新零售怎么发展,它在本质上依然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售卖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品,需要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平台。20个SKU那不是零售,那是连锁业态,所以新零售一定真的是零售。其次,什么是双向流量,其实就是O2O。但不论是Online还是Offline,都要在原来的逻辑上进行更深的演化,关注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流量。第三,服务性零售,就是指业态融合。比如我们卖货的时候,流量达到了瓶颈,想要继续增流,就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性流量,将体验、娱乐、教育都放在一起,用那些流量来为我们的零售负责。现在新零售延伸出来很多概念,比如阿里巴巴叫新零售,京东叫无界零售,苏宁叫智慧零售,叫法不同,但逻辑和内核都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获取流量,提升成本效率。线上连接线下后,它变现的渠道就可以通过供应链延伸。2.新零售的核心是对流量的获取流量成本的提高是新零售产生的根本原因。新零售的产生与技术发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成本不断提升,旧的业态模型破裂,B2C流量成本快速提升,电商流量红利也逐渐枯竭。为了进一步挖掘流量红利,就出现了新零售,来打通融合线上线下。所以在新零售里,流量是核心。其实零售的本质就是两个端口,一端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即场景端;另一端是对接更高效的供应链。从场景端来说,不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加深体验,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而零售平台获得了充足的流量后,它就可以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流量思维出发,真正获取流量,要突破的核心就是对品类的区分。我们要把高频和低频的消费品类区分开,把高频作为核心,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因为零售的核心就是争夺流量,高频消费品类才是新零售平台的价值所在,低频没法做成新零售。具体来讲,在新零售搭建的平台上,高频品类流量高、再加新零售自带的业态融合,对流量吸引就有叠加效应;而低频消费品类流量太低,是没有办法带来流量增量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低频的产品利用新零售平台推销产品,但它自己不太可能成长为一个平台。现在大家拼命投生鲜,就是因为生鲜产品是高频消费。线下超市对生鲜产品越来越关注,也是因为这类商品可以吸引人群,保证流量。有些人担心对流量的关注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但实际上,体验本身就是流量,这两者不矛盾。其实就是人的纯购买需求满足了,然后才开始考虑体验。零售业是要争夺消费者注意,争夺消费者时间的。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对实用时间进行争夺,第二步才是对娱乐和体验时间进行争夺。比如早上饿的时候人想要吃饭,谁能第一时间把饭送过去,谁就赢了;在大家速度都很快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谁提供的服务好这种体验上的事。这都是流量竞争已经极致化,要额外抢流才做的。3.利润是流量获取后的结果高流量能不能带来最后的利润,是大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利润不是消费者提出的,它是企业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作为消费者,他本身不会考虑你企业赚不赚钱。但是企业的利润来自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话,企业是没法赚到钱的。所以利润可以说是消费者带来的副产品。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大程度创造它的用户。而创造用户不就是获取流量吗?所以可以说,企业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挣钱,企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利润是获取用户后的一个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现在,由于资本的推动,获取利润的时间点后移了。过去利润很高的时候,是开一个店,挣到钱就再开一个店。而现在,微信不赚钱,但它连接了数十亿的流量,它想什么时候变现就能什么时候变现。2014年微商大爆发的时期,通过简单的人与人之间介绍的方式,不少微商品牌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以做到十几亿。之后,以云集为例,通过一层分销,降低产品价格,也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比较火的拼多多,其实也是微信流量的受益者。它们都是通过对接微信庞大的流量,通过低价销售等手段,吸引了并未被传统电商吸纳的流量。拼多多崛起的空间就是那闲置的4亿流量。新零售业态需要大平台驱动1.互联网、流量碎片化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煎熬的生意,它的成长过程非常痛苦,本质是抢占更多的流量,形成规模效应。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零售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极致了。互联网做的最多的就是延伸跨界、跨地域以及转化更新。对零售业来说,互联网增加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原本消费者购买一个东西,他得跑到门面店里。但是现在,他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可以通过好友分享下单,也可以到店消费。所以即使零售业背后的供应链没有变化,不同零售平台间的竞争却更极致了。而且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发展,流量碎片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能发现流量很难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零售平台上,它们是分散在很多平台上的。我之前做过大卖场,大卖场作为主要流量时,只要做好两个省的卖场,就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这时,需要做的就只是经营好卖场,让竞争者拿不到流量。通过在大卖场做广告,做促销,做终端拦截,就可以精准地取得大量流量。但是今天我们看,618搞得很累,双11搞得疲惫不堪,因为有太多卖货的平台了,大家都要争流量。而且今后巨头也在被新的巨头流量更迭,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蹭的拼多多。越靠近新零售,就越有新的平台崛起,而崛起的平台又将继续分散流量,于是流量就更加碎片化。流量碎片化将会对所有的商业组织造成冲击。对零售业来说,它们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刺激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品牌商来说,它们需要重新设立组织结构,应对更加多元的渠道变革。因为不同的销售渠道所需的销售策略完全不同,在卖场中和在拼多多上售卖产品,方法完全不同。品牌商的难题在于,如何组合各种渠道,设定销售策略。这可能还需要慢慢演化,需要它们不断计划,再根据流量调整,在不同阶段选出这个时间段里流量最佳的渠道,抓住流量红利,这样一些商业组织才可能崛起。2.新零售创新需要大平台驱动现在零售业态有两类,一类是相对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一类是有强大资源和资金支持的新零售业态,比如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做新零售,前提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基础。规模对于所有业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没有规模,供应链都很难保证。所以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区域称王,有了区域称王的基础,我们再讲第二步,比如怎么做供应链整合,怎么把线上线下的流量打通。所以只有区域的独角兽,大的平台企业才能带动行业的变革。中型的业态其实很难自身变革,因为智能、云计算很多工具对它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盒马,未来它的速度加快,遍布全国后,我们就可以依靠盒马的速度引导整个行业发展,但不能指望整个零售支撑变革。在商业中没有群体效应,它是丛林法则。零售业里一个牌子能不能成,或者说要做成新零售,首先要看规模,规模到了之后再说模式,模式只是一个可复制的基础。真正的零售是要像野草那样,不是像玫瑰花,你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每个地方占满了,每个地方能挣一点点钱就对了,这样玫瑰花就熬死了,这就是零售。此外,一家零售公司能不能成品牌,还要看竞争格局。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很难做起来。因为你形成不了规模,在博弈过程中成不了那个龙头。要么就是你不差钱,前期可以一直补贴,一直往里投钱。广义新零售下的机会1.新品牌的阶段性流量红利从广义新零售来讲,现在有一批新品牌企业崛起,比如说三只松鼠、周黑鸭、江小白、喜茶等,它们占据了细分品类先期巨大的流量红利。一个时段的流量红利对品牌的崛起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品牌商都是流量阶段性红利的受益者。当下,新品牌的产生也与其品类对应的渠道流量红利有关。比如小米生态链的的品牌成功与小米网的流量红利不无关系。产品的品类特质会决定品牌的流量,从而决定这一品牌的长期发展。当前一些茶饮品牌,如现在很火的日本新式茶饮,通过在营销上的做法和对茶饮产品的创新得到了巨大的网络效益,拥有极大的流量。但是我对它未来的长期发展还存有疑虑。因为对茶饮品牌的思考还需要回归茶这个品类本身。我认为像茶这样的品类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它的变换是有穷尽的,而消费者本身又是喜新厌旧的,它得不断改变它的姿势才可以维持流量。同时,我也不赞同用咖啡品牌推导茶饮品牌的发展,因为两者还是不同的,最基本的,茶的上瘾性就不如咖啡。一个大的品牌,它的根基就是品类的特性。在几十年间可以维持品类特性不变的产品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产品。一个品牌如果可以穿越多个周期,保持自己的产品特性,大众就会对这个品牌形成独特的记忆,这种独特的产品记忆可以转化为长久的流量。品牌就是一定流量条件下消费者的信任和彰显。比如我拿出茅台说喝茅台,这叫彰显。2.围绕新人群变化成为一种核心能力现在很多新品牌都在提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实核心关注点是新的人群。我们得明白,人群和业态的关系是业态因为人群变化而变化,而人群是不会为业态变化而变化的。现在90后、00后的消费者逐渐崛起。这些年轻人其实是更理性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什么都见过,不会像我们当年那么盲目,没见过才会疯狂。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见过,所以某种程度上,90后往后的年轻人对事物就是一瞬间有那么点兴趣。所以现在商家获取注意力越来越难,商业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持续。这给商家带来的考验就是,变化成了一种核心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刺激,制造话题,才能吸引人。现在一些IP化的品牌以及做产品内容化、社交化的品牌比较火,它们本质上都是增加了体验,吸引了人群,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有的商家都在寻找更好的办法吸引人群,一些品牌很火,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做了对的事情,找到了刺激人群、吸引流量的办法。3..微信生态中有可能长出大平台在新消费业态中,我们看到一端是新品牌的不断推陈出新,但另一端,比如一些不是那么新的商品,通过渠道和价格优势,也在支撑一些线上平台快速发展。简单来说,这是个人群切分的问题。电商层面,天猫和京东两家切分了大量的流量,但依然有流量是闲置的,拼多多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利用微信,对接了还未被吸入的那4亿流量。如果未来,它可以继续演化,形成一种自洽的逻辑,那它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大平台的。我认为未来三五年,微信生态里会延伸出很多新的流量玩家,这些玩家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而且不论是细分领域还是垂直方向,只要流量足够,都能做。至于流量维持,能否转化成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之后才要考虑的事。首先他能在那个时间点内获得充足的流量,就说明至少那个时候他已经做对了。我能看到的一点是,现在所有线下零售连锁都想把数据留存下来,而不是急于利用各种工具去经营它。未来我认为也会是这样,微信生态导出的客流很多是线下获客,它们未来发展和原来的会员制不会有太大区别,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把产生的客流留下。4.便利店等线下中小业态的机会对于线下的中小业态,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便利店是有机会的,这个业态的机会和整体的商业进化是有关的。之前中国便利店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这两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融资认可。从宏观层面说,便利店的崛起和人口有关。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其次是城市化、中心化的人口居住结构。现在便利店和资本、技术有一定的整合,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零售,但是也不用看得那么玄乎,还是那句话,便利店的崛起是和人口相关的,资本只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助力一下。技术层面上,便利店现在利用的主要还是IT系统,在这个时间点上,IT系统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其他技术,现在还没有大的应用。技术本身有多先进、多时尚,不会引起零售人太大的注意,大家还是从结果考虑,假如这些技术可以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带来很多商业利益,那这些技术自然就会受到欢迎。现在线下还是有很多机遇的,因为现在线上基本被巨头垄断,出来的东西最后也要依附于它。但是线下还没有被整合,还是区域割据的状态,所以还有机会。我们投资了一个主要在威海和烟台经营的上市公司“家家悦”,它在这两个总人口加起来不过500万的三线城市,零售收入就能达到85亿人民币。中国像这样的城市有多少个呢?在区域性占有率特别高的企业,机会一定是特别大的。而像农村,现代化的零售可能还没有形成,现在谈的电子商务、智慧城市都还没影。在未来,谁能够在非一线级城市,在四五六级城市,把那边的供应链,消费者服务好,实现消费升级,这会是最大的机会。
一起惠2018-07-31 09:42:42430 次
昨日,2018未来交通峰会在北京举办,高德地图易行平台迎来全面升级,并接入哈罗单车、小鹏汽车等出行服务商。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高德希望做一个基础平台,和所有与出行相关的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把产品体验做好让更多人使用,赚钱并不是目的。布局网约车不为商业化去年7月,高德地图易行平台上线,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成为首批合作伙伴,高德由此走向了布局网约车的第一步。今年3月,滴滴深陷“杀熟”争议,美团打车入局一周,高德带着以公益为名的顺风车杀进市场,不抽取分成,也不提供补贴。近日,“高德叫车”业务来袭,一键打车,货比三家。2014年俞永福为高德地图争取了三年时间,三年之内,高德不考虑任何商业化目标,单纯靠产品驱动。现在三年已过,不免引发这样的猜想:高德会自己做网约车吗?对此,刘振飞对新浪科技回应称,高德也是一个参与者,希望能够发挥作为国内最大移动出行平台的优势,将需求和供给进行更好匹配。“这个市场一定有很多玩家,包括滴滴、曹操、神州,我们起到一个撮合作用,一方面做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另外给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技术、流量、调度能力。”他同时表示,高德不会考虑商业化,“高德是一个用户产品,是一个工具,把产品体验做好,让更多人用就行了,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也很直接地向新浪科技表示,不会考虑自营,盈利并不是主要考量。“高德不会直接做出行服务,出行服务还是由滴滴、首汽等来做的,我们给它流量,给它更多科技赋能,让很多中小企业的玩家,也能达到滴滴那样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这是我们的使命。”高德不存在所谓对手服务进入支付宝、并借助芝麻信用推行免押金战略的哈罗单车,成为继摩拜、ofo后第三家接入易行平台的共享单车企业。关于与哈罗单车的协同,刘振飞认为,哈罗单车在南方应用得很多,而且与支付宝合作密切,希望支付宝能扫的高德也能扫。而除了哈罗单车,小鹏汽车、58速运也是易行平台的新成员,易行平台的不断升级,将信息服务立体化和出行服务全域化进一步推荐,但也有可能使得高德的角色像是一个竞争对手。刘振飞认为,对高德来讲不存在所谓对手,而是作为基础平台,与所有和出行相关的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都是好伙伴,好兄弟,我们把平台打开,来的都是客人,不管是出行、信息服务各个方面,只要我们谈好合作方式就可以”。那么面对用户呢?今年5月,有网友发文称,在高德App的叫车服务中使用了首汽约车,产生纠纷,高德告知其应联系首汽解决,首汽则称用高德打车需要去找高德,双方均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在刘振飞看来,高德作为平台,对投诉有完善的追责机制,接入的服务商要为品质负责;当然,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高德也会和合作伙伴一起面对。解决交通问题的优势进入雨季以来,多地出现打车难,投入多少车辆才能满足需求?高德地图现有的数据能否帮助缓解当前状况?这些都成了用户们关注的问题。高德面对的方式是发起“拯救堵点”计划,无偿提供数据、平台和能力,协助入驻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和项目组进行联合研发,并面向全民征集脑洞方案,让治理拥堵不再只是一个话题。其实在2016年,杭州市政府就已联合阿里巴巴等企业提出建设“城市大脑”项目,其中“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由高德地图与阿里云联手推出,主要应用于交通领域,目前已正式落地。而滴滴出行CEO程维曾表示,希望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在滴滴的战略中,智慧交通同样举足轻重。对此,刘振飞的态度很乐观,在他看来,高德是从阿里巴巴的生态出发,而有生态的企业很少;其次,做好智慧交通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阿里云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此外,高德还在交通出行领域有多年的积累,完全有信心做好。“这个市场有很多玩家,很正常,有更多人进来当然好,但最终还是要看结果。”刘振飞对新浪科技说道。
一起惠2018-07-28 10:19:26706 次
花钱成了饿了么的夏季主题。据路透社近日报道,饿了么计划在7-9月暑假期间投入30亿元人民币在用户补贴及市场营销上,目标将市场份额提升至50%以上。本月初时饿了么就宣布了将在这个夏天投入数十亿亿元对商家、消费者和物流三端进行升级。上周又有消息称饿了么在找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不过饿了么CEO王磊称公司并没有寻求除阿里以外的新资金注入。而饿了么的高调砸钱刚好都发生在6月25日美团在港交所正式披露招股书之后,原因除了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要尽快提高市场份额外,恐怕是想借着美团上市的节点,影响其估值。根据美团点评披露的招股书,去年餐饮外卖业务贡献了美团62%的收入,可以说外卖是撑起美团估值的关键业务。昨日,自媒体“独角兽早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团点评IPO估值区间已经从原来预期600亿美金,下调至350-400亿美金。对此,美团回应称不予置评。之后,经济观察网援引接近美团的消息人士称,目前美团处于聆讯前的准备阶段,尚未进入确定估值的阶段,因此有关估值的任何传言和讨论不具参考性。虽然去年饿了么成功拿下百度外卖,但市场份额仍不敌美团点评。今年3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美团外卖国内市场份额高达62%。在外卖市场呈现饿了么与美团的双寡头局面下,饿了么想要把自己的市场法份额提升到50%,这意味着要饿了么要直接切走美团外卖的蛋糕。背后有阿里的资金加持,饿了么似乎有很大的底气重打补贴战,这场夏日补贴站饿了么粮草齐备、资金充沛。“我们预计阿里会为饿了么的发展继续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饿了么CEO王磊称,“资金现在不是我们的核心问题。”饿了么内部人士告诉36氪,这一轮30亿的补贴将以每个月10亿的节奏,重点投向饿了么市场份额明显较低的城市。“一半以上重点城市饿了么是落后的。”该人士称。对于外卖这个尚未形成足够门槛和品牌差异化的领域,补贴的作用可能立竿见影。据饿了么官方公布的数据,一些城市的补贴已经取得明显效果:截止7月15日,长沙7月前半月交易额环比提升15%;杭州新增10万付费用户;南京整体份额提升5%。饿了么昨日还宣布,平台在上海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上海是饿了么订单量最大,也是市场份额最占优的城市。另有接近美团点评的人士告诉36氪,美团不会跟进这一轮补贴。临近上市,美团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不难理解。事实上,随着竞争对手减少,过去三年外卖市场的整体补贴下滑,美团招股书中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一栏,占比就从2015年的177%,急剧下滑到2017年的32%。但是如果饿了么持续发起补贴战,上市融资后的美团很难不跟进,毕竟外卖是美团的主营业务和生命线。但另一方面,补贴战带来的资金消耗可能影响美团的报表,令股价在二级市场承压。对于阿里而言,饿了么的战略地位可能正在上升。一方面,饿了么补齐了阿里在新零售生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让天猫小店、盒马、大润发等实体店发货,乃至天猫超市1小时达的服务能力得以全面铺开;另一方面,在5亿多月活的淘宝之外,阿里要进入另一个规模巨大的本地生活市场,迫切需要抓住外卖这个高频入口。美团的生意已经证明了,餐饮消费是串联起吃喝玩乐的关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滴滴进入外卖市场,正如美团进入打车市场,说明两个领域既有的竞争壁垒都不足够高,整个市场还处在早期,格局未定。也许这一轮30亿,只是更大战役的开始。
一起惠2018-07-26 10:03:52586 次
五年前,电商正规军是不屑与微商为伍的。彼时,微商以一种矛盾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诸如俏十岁凭借微商异军突起,一年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并冠名央视、湖南台等多个综艺节目;另一方面,假货、层层代理、吹嘘洗脑、付钱后不发货直接跑路等乱象屡屡发生。这使得微商逐渐与传销、骗子划了等号。妖风之下,大胆者如韩束在2014年9月进军微商渠道,成为首支微商正规军。韩束之后,号称数量2000万的微商们,越来越渴望登堂入室。但转年,央视给泼了一桶冷水。2015年4月,央视新闻曝光微商面膜天价荧光剂和激素,有的超标6000倍成为毒面膜。此事令“微商”形象彻底黑化,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以微商起家的俏十岁面膜,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其他品牌更是对“微商”的帽子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几年过去,画风再度突变。所有平台都在做微商这个月刚过半,两家在微信上做服装库存分销的公司接连宣布融资。7月2日,爱库存完成5.8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钟鼎创投及建发集团跟投。7月17日,好衣库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腾讯领投,IDG、险峰长青、元璟等机构跟投。就在6月,好衣库刚刚宣布由IDG资本领投的1亿人民币A轮融资。两家公司区别不大,本质上都是借助微信进行分销。平台与品牌方谈合作,分销给微商,微商在朋友圈里卖货。当微商一词蒙上贬义色彩后,媒体们爱用“社交电商”来形容这一类电商,但随着营销术语的升级,现在出了个更加专业的名词——S2b2C,上游对接品牌方库存,下游为职业微商代购提供正品低价库存,再由微商将商品分销,形成品牌方——平台——小b(微信代购)——消费者的交易体系。S2b2C模式简图,虎嗅据公开资料绘制在爱库存、好衣库之外,运用这一模式更被人所知的是云集。2015年5月,做淘品牌起家的安徽人肖尚略转型做综合电商,上线云集微店App。2018年4月,云集宣布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肖尚略向媒体表示,云集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78亿元,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微信生态中估值第二高的电商公司,仅次于接连拿到腾讯投资的拼多多。这套模式打破传统电商中的天价流量困境,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传播低成本获客,并且有裂变效应,使得平台体量飙升。于是苦于流量压力的中小型平台纷纷转型。去年7月,母婴电商贝贝网推出“贝店”,当时贝店负责人如此描述这一业务:“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即将贝贝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用户,让他们在自己的社群当中做分享和分销,从中产生效益。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会在妈妈群里面,妈妈群一定会有少数的两到三个核心人士,她能够影响到社群的价值和定位,我们希望赋能到对应的人,让她们为妈妈群体服务。”几乎在同一时间,做海淘的达令宣布品牌升级为“达令家”招募会员,成为会员后可以销售达令家提供的产品。此后,诸如楚楚街上线楚楚推,以及洋葱海外仓、好物满仓、有好东西等创业项目跑步入场。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等对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支付宝界面中一度出现微商进货入口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微商进货”标签,给其微商业务引流。阿里的微商属于一级分销模式,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微供”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App“采源宝”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今年1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微选”,入口在微信—发现—购物中。微选初始形态有些像淘宝头条,经过几次产品更新,现在来看像是微商分销平台。在首页,所有产品都注明返佣金的字眼,点击进入具体店铺,均在显眼位置挂有“合伙人招募”的广告,申请成为合伙人后同样可以一键转载铺货。网易在去年6月推出网易推手,网易旗下拿来分佣的产品将全部来自网易直营商品——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唯品会则在近期上线类似的产品云品仓。与创业企业不同,电商巨头们大都严守“一级分销”模式,避免政策风险。于是到最后,无论是做平台的还是做自营的,最后都成了做微商的。为什么微信分销遭追捧微商分销模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参与其中的既有电商巨头也有成立四五年模式已经成熟的第二梯队玩家,更有不计其数叫都叫不上名字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首先,流量成本高企依然是电商不能承受之痛。新产品获客要投广告,无论是低价补贴,还是百度关键词竞价,抑或做应用商店推广亦、找明星代言,说到底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模式。在创业热潮最火爆的2015年,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胖虎”,把线下门店砍掉开始做线上交易平台。创始人马成曾透露,由于二手奢侈品单价高,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1500元到2000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用户的忠诚度很低,哪边便宜就去哪边,而且获客成本这么高,就算他来你的平台下单,获客成本也赚不回来。”用户在胖虎平台上达成交易,它收取2%的佣金,而平均6000元的客单价,远不够支付流量成本,在线上尝试了两个月就停止购买流量。2016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有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购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广告”。2016年,海淘电商蜜淘倒闭。它在2014年获得B轮融资后,用补贴打价格战,耗费千万元买广告,以获取流量以及用户。但当更强的对手入场,同时遭遇互联网寒潮,最终兵败如山倒。相比较之下,通过微信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而产生的社交流量,处于价格洼地。做跨境食品电商的格格家,在2017年同时做微信分销。创始人李潇另设团队上线一款新App,环球捕手。据一位接近李潇的人士透露,两者运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环球捕手完成的订单数几乎是格格家的10倍。各个电商平台微信分销产品其二,电商增长放缓的大背景,要求玩家找新出路。从唯品会发布的2018年Q1财报来看,该公司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99亿元(约合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0亿元增长24.6%;净利润为人民币5.297亿元(约合84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19亿元下降4%。无独有偶,京东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1%,而2017财年Q2、Q3、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9.2%、38.7%。增速放缓,既有季节因素,也有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唯品会CEO沈亚在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正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电商转型到社交电商,从提高转化率转变为提高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其三,微信天然适合做分销。“42章经”的曲凯曾经问过白鸦对社交电商的看法,当时白鸦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复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个是vivo和OPPO的销量超过了小米;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vivo和OPPO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这两点,其实打通了四五六线城镇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此外,微信扩大了交往范围,从之前手机通讯录中数十个熟人关系扩展到几千个半数人关系,并且从之前的点对点通讯,扩展到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机遇与风险在搜索引擎中,无论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还是“达令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最下方的相关搜索中都会出现一条联想词条“XX到底是不是传销”。官方对于传销组织的认定,通常有几个判断标准:“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以及“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诸如阿里的微供、京东的微选、网易推手等大平台都是以一级分销来规避风险,即直接从平台分销出售给C端用户,不能再发展下线。而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则因分销层级不清陷入争议。2017年7月,云集微店接到一张958万的“迟到”的罚单。CEO肖尚略在公开信中承认“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但他强调,早在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公开信息显示,起初云集的店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缴纳398元平台服务费后,就能一键成为普通云集店主,通过自购优惠、用户CPS和邀请新店主得到报酬。在店主通过直接邀请和间接发展100名新店主以后,就成为云集主管,之后邀请的每一位新店主,他都能得到150元/位的培训费和15%的销售佣金;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后,主管就可竞聘服务商(经理)。整改之后,用户花398元购买一套自营化妆品后赠送店主资格,邀请新人购买化妆品后会获得商城代金币。主管和经理仍能获取培训费和销售佣金,但会与云集签订兼职劳动合同,从而规避风险。云集CEO肖尚略反对把云集比做微商的说法。“微商——微小的商业,这一概念非常值得推广,可是微商的层层代理、层层抽成,把原本100元的商品卖到了1000元,客户和底层微商的商业价值都没有得到尊重,是不健康的商业模式。”他认为云集与微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分销的结算模式。“云集的财务收支都由总部统一结算,每一件商品的收入汇总至云集后,分别向供应商、品牌商支付商品成本,向物流商提供物流、仓储成本,向每一位店主、经理、主管分配利益,我们店主的利益由上往下划分,而非由下往上。”环球捕手等平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今年6月份《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直指环球捕手疑似传销,其中提到,环球捕手会员用户分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个等级。新用户在平台上购买399元的指定产品,即可开通“捕手会员”,同时成为“环球捕手店主”,可以分享销售商品获取佣金;获直属下级会员省钱额度和销售佣金收益的25%;每邀请一位下级会员可收益100元。CEO李潇回应《新京报》称,目前外面流传的一些规则并非环球捕手官方制定的,而是一些服务商曲解了规则。“环球捕手的会员体系中确实存在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种概念,但并非所谓的‘上下线’关系,分销体系也并非多级。会员邀请一名新会员时会获得奖励以及新会员消费的佣金,是仅有的一级。”他进一步解释,当会员邀请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或新会员消费总额超过一定额度时,平台会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会员,邀请其成为服务商;优秀服务商更是服务商中的佼佼者。服务商和优秀服务商将承担管理统筹和服务会员的职责,基于其团队人数和销售额会获得相应奖励。对于创业者来说,微信分销模式的风险在于,如果做多层分销,虽然能带来爆发式增长,但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如果只有一级分销,又要以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为了避开微商所留下的骗子等固有印象,他们又以社交/社群电商等概念对这一模式进行包装。2006年,在经历了与监管层的漫长博弈和转型后,安利终于获得象征合法身份的直销牌照。十年后,这些在社交电商中掘金的创业者们,在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升级变更后,不知道是否能迎来同样的好消息。
一起惠2018-07-25 10:19:14583 次
作为中国二手车电商行业第一股,优信二手车在上市之后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不过,与高关注度和期待度相反的是,优信的股价没过多久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美股昨日收盘,优信股价报收于7.66美元,总市值22.4亿美元,相比较上市之初的27.61亿美元,已经跌去18.9%。值得注意的是,优信上市首日涨幅为7.44%,在当时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表现比较抢眼。但是,好的开头并未能延续下去,优信在6月29日盘中一度破发,7月2日收盘报收于8.15美元,首次收盘跌破9美元的发行价。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上市既是最重要的节点,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上市首日,优信集团董事长&CEO戴琨表示,“上市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履行使命,让消费者拥有好车变得更简单。”在登陆美股之前,优信二手车还曾于2016年尝试借壳步森集团实现上市,但是在半年时间的运作之后,最终因为“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够成熟”未能实现。之后,优信多次被传出赴美IPO的消息,但官方一直对此不予置评。坎坷的上市之路也算是对优信的考验,不过,何时能够盈利成为摆在优信面前的难关。数据显示,2017年优信营业收入为19.514亿元,和2016年相比大幅增长136.7%。2017年、2016年运营亏损分别为18.23亿元、12.5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7.48亿元、13.92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在2017年为37.73亿元,2016年为17.75亿元,亏损额都在扩大。与此同时,优信在招股书中还坦然表示,“2011年成立以来,我们并未盈利。”不同于美国市场,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速度比较慢,规模比例上还有差距,而这也让国内二手车未来的潜力更大。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1240.09万辆,同比增长19.33%,交易额8092.72亿元,同比增长3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18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有望接近1500万辆。到了2020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将超过2900万辆。在如此大的增量市场下,二手车电商要想突破线下渠道商实现突破,提高品牌认知度以及用户信任度,砸钱投广告补贴用户看起来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次,优信上市之后,也将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营销。戴琨表示,融资将用于提升供应链水平,加大售后服务的投入,同时还会对营销和品牌进行持续投入,让消费者建立在线买二手车的观念。但是,烧钱营销也不是办法,何时能够盈利是投资人看重的事情。而优信则在招股书中表明,集团将持续扩大投资及业务运营方面的资金投入,目前暂没有盈利或产生正现金流的打算,甚至将继续承受重大损失。从近段时间的股价表现来看,优信在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潜力足够大。不过,对于优信等二手车电商来说,规范自己的业务,完善服务链,尽快实现扭亏为盈,才能在之后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一起惠2018-07-25 10:15:12258 次
121-140/439 记录7/22 页首页上一页1...45678910...2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