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定位于精准运动健康科技品牌的加动健康已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建银中民医疗昆山基金战略入股。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营销网络搭建、运营能力扩大、品牌建设及医疗认证报批。加动健康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帮助大众通过精准运动来达到专业训练及慢病管理的目的,实现所谓的“体医结合”。有资料显示,这是使康复人群、病症人群、病兆人群、亚健康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加动健康推出了3款产品,包括超便携式光学有氧能力心肺功能评估设备、精准运动健康管理平台、以及个人端精准运动监测设备(9月上市)。在健身领域,加动健康现已经将T1Pro有氧能力评估与代谢监测智能系统与精准运动健康管理技术铺设到13个城市30多家健身机构,包括威尔士、赛普健身、青鸟体育、清波健身等,主要面向肥胖人群、亚健康人群及要提高新陈代谢的人群。医疗领域,加动健康现已在单病种上与13家三甲医院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对糖尿病1-5年期患者进行运动评估及精准运动干预(资料显示,药物等治疗手段无法使糖尿病患者痊愈,精准运动会是有益补充)。接下来,公司将申请FDA和CFDA认证,推动医疗市场的商用。关于“体医结合”,其实早在50年前,美国库伯诊所就做了这方面的探索,但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算真正起步,但一直以来都是针对职业运动员的医疗需求。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重视科学运动渐渐成为趋势,“体医结合”开始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发展。
口碑与阿里作为阿里生活服务版图中的两个重要板块,双方一旦合并融资,或给美团带来压力。谷歌要重回中国的消息不仅引发舆论热议,就连《人民日报》都在海外社交平台Twitter和Facebook上刊文,欢迎Google重返中国大陆。对此,百度董事长、CEO李彦宏也忍不住要在朋友圈说几句。他称,百度曾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如果Google回来,我们非常有信心再赢一次。关于巨头们的大战,除了百度要迎战谷歌;今日媒体报道称,阿里也要出大招打造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好好跟美团干一架了。路透社今天的报道称,阿里巴巴计划合并口碑、饿了么,并将就此募集30至50亿美元。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合并后的公司估值高达250亿美元。彭博社消息称,软银集团旗下的monsterVisionFund计划领投饿了么3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作为协议的一部分,阿里巴巴打算合并饿了么与口碑。另一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这项计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届时新公司还将囊括阿里巴巴旗下新鲜农产品和食品配送服务平台——盒马鲜生。针对这一消息,口碑方面向全天候科技官方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不予评论。”此前,有消息称,口碑、饿了么和盒马会合并然后独立融资。但饿了么CEO王磊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这个假得没边了。合并是一个组织关系的调整,现在是三个独立运作,如果要搞组织整合不是没事找事吗?”1、阿里生活服务应用版图饿了么、口碑、盒马鲜生等为阿里生态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阿里方面表示,此次收购完成后,将以餐饮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切入点,以饿了么作为本地生活服务最高频应用之一的外卖服务,结合口碑以数据技术赋能线下餐饮商家的到店服务,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对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全新拓展。口碑成立于2015年6月,由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之后约2年时间里,口碑一直依附于支付宝;直到去年年末,口碑推出了自己的独立APP。2018年1月,口碑正式进入阿里新零售体系,负责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探索新零售。在吃喝玩乐等诸多线下业态中,口碑以餐饮行业为突破口,探索新餐饮。截止今年1月,全国已经有超过250万家商家入驻口碑平台,单日交易笔数超过3000万笔。饿了么依托外卖服务形成的庞大立体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协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盒马“半小时达”和24小时家庭救急服务,“天猫超市一小时达”,众多一线品牌“线上下单门店发货二小时达”等一起,成为支撑阿里各种新零售场景的物流基础设施。2、合并融资对标美团?口碑与阿里作为阿里生活服务版图中的两个重要板块,双方一旦合并融资,或给美团带来压力。“阿里巴巴和美团是能够提供全面O2O服务的公司,”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的一位分析师表示:“阿里巴巴的三个部门(口碑、饿了么、盒马鲜生)相互补充,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平台,与美团展开竞争,具有战略逻辑。”此前,王磊就曾表示,美团和美团外卖都是竞争对手。他认为,本地生活对阿里是非常重要的入口。阿里从实物电商到数字电商(大文娱),再到本地服务电商,是一脉相承的事。阿里收购饿了么还因为即时配送对阿里新零售来说是核心基础设施,另外,高频的支付场景,对阿里金融业务是支撑。“阿里所有都围绕消费者和商户的商业互联网化,只是场景不停在变。餐饮本质上,是外卖和到店两个场景。饿了么先瞄着外卖去做,所以从另一个角度,需要更多考虑商家,通过服务商家去服务消费者。”王磊还称,“饿了么的边界是本地生活服务的边界,现阶段重点是餐饮外卖。我说的边界不是说品牌的边界,是作为一个平台,你要考虑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做,哪些事情是别人做。”从口碑和饿了么的定位来看,在场景上,前者覆盖到店销售,后者覆盖外卖,两者合并正好互补。据悉,口碑占据2017年中国到店O2O市场交易份额的55.5%,超出美团点评约20个百分点。今年6月,美团点评已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团本次目标募资金额为60亿美元,公司估值约600亿美元。一边是将口碑、饿了么、盒马鲜合并打“组合拳”的阿里;一边是准备赴港上市的美团,最终谁将成为收割市场的玩家,短期内仍旧是迷。
微信这个社交APP现在应该没有人不会用吧,微信支付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必须使用的一个功能了,微信平台也在不停的开发新功能:微信小程序、微店等等,最近还推出了微信乘车码功能,可以用微信扫码直接坐地铁,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近日,由深圳地铁、港铁(深圳)、腾讯公司联合推出的手机扫码过闸服务,在深圳地铁正式上线。市民在乘坐深圳地铁时,只需使用深圳地铁APP或微信小程序生成乘车码,在站内标有“刷码过闸”字样的闸机上,将乘车码对准扫码口扫码,就可以轻松过闸。福田地铁站内还特意举行了“深圳市地铁乘车码首发启用活动”,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庆生、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辛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常务总监金泽培等嘉宾共同点亮LED灯台,深圳地铁、港铁(深圳)、腾讯公司三方也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随后,与会嘉宾来到福田地铁站闸机前,体验扫码乘坐地铁,小马哥更是一马当先,手持手机对准云闸机,瞬间扫码成功,闸机应声打开,马化腾大步走过。据了解,深圳地铁全线网每个车站都已经设置了至少“两进两出”四台扫码闸机,供乘客扫乘车码使用,车公庙、福田、老街、后海等客流大站则设置了至少10台扫码闸机。今年年内,深圳市地铁全线网车站的所有闸机将全部支持扫码过闸。注意事项:-乘车码仅支持微信支付-需开通免密支付-仅限本人使用-计费规则与单程票一致,不享受折扣优惠-零钱余额不足,微信会先行垫付,下次乘车前补交腾讯乘车码支持BRT、公交、智能驾驶公交、地铁、索道等公共交通场景中的突破,目前已覆盖广州、青岛、佛山、合肥、郑州等50多座城市。乘车码只能是开通了微信免密支付的用户才能使用,而且需要实名认证的本人使用,不管怎么说,这个小功能也是为大家生活提供了方便,现在大家几乎都不怎么带现金在身上了,乘车可以扫码,看来以后真的只需要带个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啦。
继红包年卡现金补贴用户后,ofo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现金补贴,上线“福车红包”活动,用户解锁且骑行“福车”后,可获得最高99元“福车”红包现金奖励。据了解,ofo“福车”为长时间未被使用的车辆,用户可在如胡同、草丛、楼道等区域寻找这些“福车”。用户找到并解锁“福车”后,骑行超过300米、时间超过1分钟,就有机会获得1元-99元的现金红包奖励。此外,将“福车”骑行至地铁站、商圈等人流较大的热门位置,还可获得更多奖励。早在去年,以ofo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行业上演过类似的红包车现金补贴大战,用户骑红包车就可获得随机金额的现金红包,最高红包可达上千元。据悉ofo官方表示,红包车活动效果明显,既拉取了更多用户加入共享单车绿色出行行列中,又能激励用户成为城市共享单车的自然调度员,提高了车辆循环利用率和降低了车辆运营成本。据悉,ofo今年开始探索更多盈利模式以给用户更多便捷的服务。目前,其B2B、金融、本地生活等多元化商业布局进展顺利,B2B项目在6月的营收已超过1亿元,且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了盈利。
上市在即的美团向外界展示出其在新零售领域的野心。继在北京开店后,无锡成为美团旗下新零售品牌“小象生鲜”落地的第二个城市。作为首家登陆无锡,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鲜超市,针对无锡市场,小象生鲜也进行了升级。相较于北京方庄店,无锡双店在面积上显著扩大。以广益店为例,面积约为4500平米,是北京方庄店的两倍多,商品区和餐饮区占比约2:1,生鲜类商品的占比超过60%。不仅是小象生鲜,美团在近日还依次推出了新零售闪购业务和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诸多信息显示,美团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正在加强。无独有偶,美团在外卖市场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开始在新零售领域频频发力——在进入阿里体系后,饿了么的角色显然已经不仅局限于外卖,其配送团队蜂鸟将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即时配送不再仅服务餐饮外卖,而是计划向各路新零售纵队输出运力。可以看到的是,美团与饿了么的角逐已经从外卖延伸到新零售的新战场中。美团闪购与无人配送组合拳以满足消费者便捷购买、商家提升经营效率、骑手在各个时间段配送的需求,美团近日上线了新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一位美团内部人士对《深网》透露,美团闪购并非新的业务,实际上是此前美团跑腿业务的升级。美团跑腿是美团推出的同城帮买帮送服务,曾在2017年3月上线,用户通过美团或美团外卖App代购下单,指定物品就可在1小时内完成全城送达。海澜之家是美团跑腿的初批尝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美团开始将配送品类覆盖更多的领域,全面发力新零售。《深网》了解到,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将全面负责闪购业务。王莆中表示,从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来看,美团通过配送网络送出去的零售产品达到2.6倍增长,非餐品类的增长率是最快的,尤其是生鲜、水果;商家数量翻了一番。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王莆中表示,目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达到156个,城镇化人口达到8.1亿;零售行业线上化率的增长,电商主力品类增速放缓,食品生鲜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食品生鲜的线上化率在6%,有很大增长空间。美团在过去几年铺开的配送能力成为有望覆盖这些品类的基础。据美团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覆盖全国2800个城市,年度交易用户3.1亿,拥有53万日活跃骑手,平均配送市场为30分钟,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人群。除了将配送更多新零售的品类,美团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无人配送这件事上下了很大功夫。实际上,美团发力无人配送已久,在无人机、无人车领域已已经过多轮实验。据《深网》了解,其无人配送事业部的前身即为此前的项目组“W”。同王兴一样毕业于清华的夏华夏,曾先后担任Google高级工程师,百度主任架构师。2014年6月,夏华夏加入美团任美团首席科学家及配送部总经理,负责基础架构及大数据等相关工作。夏华夏对《深网》表示,“不仅限于外卖,比鲜花、蛋糕这些品类,或者是以后的闪购里面的一些物品,我们都希望用无人配送的方式或者是地面、天空的方式,用机器来配送。”“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是人车混送的方式。”夏华夏说,无人配送车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持续工作,比如承担更多的夜间配送工作;骑手更为灵活,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骑手与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据《深网》了解,自2018年3月至今,美团无人配送已经完成了在朝阳大悦城的B端测试运营、深圳联想大厦的C端试运营,并有选择性地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实现了从B端到C端的完整闭环运营。夏华夏对《深网》表示,松江大学城内由无人车配送的美团外卖订单已经超过1000单/天,这也印证了美团无人配送规模化运营的可行性。相比于饿了么,美团目前披露的无人配送的计划显得更加完备。美团近日正式宣布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计划,希望将软件(如仿真系统、视觉感知)、网络(如通讯、运营商)、器件(如计算芯片、激光雷达)、整车(包括设计生产)、实业(地产、园区、物业)综合到一起,实现从餐厅到目的地的全程无人配送。不过,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王慧文认为,目前美团无人配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仍有许多难点有待攻克,他们希望在2019年实现规模化运营。饿了么与阿里生态全面打通美团在外卖及新零售领域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显示出其在加入阿里体系后的首个计划落地,即饿了么为阿里的新零售提供物流基础。6月22日,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两个月之后,饿了么新CEO王磊表示饿了么将不再局限在餐饮外卖上,包括水果、生鲜、药品、鲜花等非餐饮品类亦纳入到饿了么的配送范围里,正式成为阿里生态的一部分。而随后美团闪购的出现标志着二者围绕新零售的激战正式打响。为此,饿了么将于今年夏季投入30亿元。“饿了么与阿里生态之间的协同力量,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未来竞争的核心不是比谁钱多,而是以餐饮为起点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新零售大升级。”王磊作出判断。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705.8亿元人民币,但环比增长仅为4.2%。该数据报告还指出,预计互联网外卖市场在未来三年内仍将维持增长的态势,但同比增速将持续走低,同时外卖业务也已经成为生活服务类别下的第二大消费场景,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服务综合平台。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外卖市场之争正在向更广泛的市场的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饿了么透露,其在上海7月以来平台的新零售交易额环比6月增长40.1%,订单量环比增长30.3%。其中,百果园在平台夏季果蔬大促第一天日订单量即突破10万单,环比增长3倍,全家便利店交易额环比增幅更接近两倍。2017年,阿里巴巴联手蚂蚁金服曾以10亿美元入股饿了么时,就对外明确表示“口碑专注到店,饿了么专注到家”的业务分工。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来自阿里阿里新零售体系的赋能,将为饿了么的配送提供更强的能力和更广的平台,比如支持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以及其他品牌商先下单的三公里、半小时配送服务。与此同时,饿了么内部孵化的无人货架项目“饿了么Now”则在今年3月在其首个入驻的城市上海实现运营盈利。在凭借无人配送行驶改善配送成本和效率这一点上,饿了么也迈出了其“未来物流”战略的重要一步。7月26日,饿了么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无人机试运营期间,用户从下单开始,平均仅需20分钟即可收到外卖。饿了么方面称,其送餐机器人也在取得突破性进展,适应不同楼宇场景的二代机器人将于近期面世,除送餐外,还将承担流动无人货架等角色,预计今年覆盖范围扩大至多个城市超过500座楼宇。据了解,未来还有更多新零售服务将通过蜂鸟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落地,触达3公里半径内的用户,包括智能调度系统、外卖无人机、机器人等产品,都将适配新零售复杂场景进行更新迭代。激战新零售外卖市场,或者说生活本地服务正在进化出一个全新的格局,如果说此前是美团与饿了么的一对一决战,那么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需要面对的则是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与阿里的协同作战。为了更快速争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饿了么将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投入30亿元人民币以应对市场越发激烈的竞争,他们希望能够将市场份额提至50%以上。同时彭博社还称饿了么正在寻求新一轮金额为20亿美元的融资,对此王磊给出的回应是,预计阿里未来会继续为饿了么的发展投入数亿资金,所以资金并不是现在的核心问题。他还强调,饿了么目前并没有寻求除阿里巴巴集团以外的新资金注入。一边是准备赴港上市的美团,一边是有阿里傍身、不缺资金的饿了么,最终谁才会成为收割新零售市场的玩家,这在短期内将会是个疑问。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加码布局新零售的美团与饿了么势必将把战火重新燃起。
近日,有用户发文反映称,其在7月30日凌晨5点多醒来后,手机便一直收到短信息,总共100多条,这些信息是分别来自支付宝、京东、银行等的短信验证码,然后发现“支付宝、余额宝、余额和关联银行卡的钱都被转走了,京东开了金条、白条功能,借走一万多”。对此,支付宝官方回应称,将发起代位赔偿,先行全额补偿用户在支付宝上的损失。支付宝表示,在系统初次判定时,认为这个case非常像本人操作,因为多次短信验证码等多个安全校验都一次性成功通过,并且近9成的资金是通过支付宝转入了用户自己的银行卡。不过,目前在未确认被盗事实成立的情况下,保险尚无法理赔。但是支付宝将对消费者进行补偿,然后配合警方,调查事实。支付宝同时称,一旦用户被盗刷,支付宝将进行全额赔付。以下为支付宝声明:
该来的总会来,股权整合带来的阵痛开始显现。8月2日,在被阿里全资收购4个月之后,饿了么(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新了其股权信息。据企查查显示,饿了么原股东邓高潮、张旭豪、汪渊、康嘉等全部退出,新任股东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阿里巴巴创投公司”)。虽然饿了么回应称张旭豪目前仍担任饿了么董事长,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董事长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花架子”,随着股权变更,也意味着以张旭豪为首的创始团队已经彻底出局。然而,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饿了么,加上了阿里的帽子,未来就会好吗?十年一梦,饿了么会成为下一个淘点点吗?相较于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来说,张旭豪的退出显得更加低调与凄凉。把时间拨回到3年前,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长达5年的O2O铁王座之争就此告一段落。而在彼时,人们在感叹“上海互联网企业难逃被收购的宿命”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饿了么,人们好奇这家同为上海互联网代表企业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张旭豪没有让这种疑问持续很久,很快就喊出“他们变,我们不变”,并强调饿了么“未来也将保持独立发展不变,并且会坚持做大做强”。然而数据显示,这3年走下来,饿了么却是一直向下滑坡的发展状态。在易观发布的《2015H2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分别以33.7%、33.1%和19%的市场份额排在前三位。而到了今天外卖行业的座次已经发生变化。据Trustdata刚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外卖市场正逐渐形成“631”格局。市场份额被美团逐渐拉开,这也直接促成了阿里全面收购饿了么,并开始清退创始团队。目前饿了么的法人代表已由张旭豪变更为王磊。王磊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在阿里巴巴以95亿美金收购饿了么后,接替张旭豪出任饿了么CEO。当然,熟悉O2O的人应该对王磊曾经的经历并不陌生。在早期,阿里曾倾力打造淘点点为O2O业务核心,王磊于2013年9月出任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2015年阿里剥离淘点点到一家新公司,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口碑网,王磊随即被调任阿里健康CEO。深究淘点点以及后来口碑失败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与阿里的基因有关,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曾提出“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而阿里在转型O2O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失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对于阿里这样要做平台和生态的公司,难以承受O2O的线下之重。只是对于创业几近10年的张旭豪而言,将自己辛苦打拼的公司让给曾经击败过的老对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更令张旭豪揪心的也许在于,如今的饿了么会在王磊的掌舵下变成下一个淘点点吗?被阿里收购的项目越活越差,饿了么慌得一比在被阿里收购后,饿了么将承担起各种新零售场景的配送工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对外宣传上饿了么始终是与淘宝小店、盒马鲜生等捆绑在一起的,即便在刚刚公布的与星巴克合作中,官方也是宣称“星巴克接入阿里新零售”,主要包括会员系统打通,而饿了么只是承接其中的配送服务。由此可见,饿了么之余阿里就像是整体新零售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在战略发展过程中,饿了么有必要为了整体而做出牺牲,过往被阿里收购的企业莫不如此。一方面,阿里想要利用饿了么的配送网络服务自己的新零售生态,另一方面阿里也不想投入过多资金用于饿了么业务补贴。路透社、彭博曾先后曝出饿了么正在开启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对比,路透社评论称,这可能是马云胃口太大、导致“消化不良”的一个标志。为了融资需要,饿了么将在7月至9月期间每月花费1.47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希望将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提升到50%,从而有希望在今年内追上美团外卖。然而饿了么大手笔重演“价格战”的计划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明智,毕竟曾经王磊掌舵的淘点点仅在2014一年也花出去50多亿,结果却令人失望。此外,目前外卖行业已经下半场,价格并不是用户最为看重的,配送体验和食品卫生才是影响其对平台选择的参考因素,这也正是饿了么所欠缺的。当然,如果想要参考饿了么的未来,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年被阿里收购的企业究竟发展的如何。2005年8月,阿里巴巴以40%股份为代价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如今雅虎中国早已关闭;2013年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初期已拥有超两亿用户的天天动听,纳入阿里巴巴旗下,更名阿里星球后,市场地位一落千丈,如今早已停止音乐播放功能;2015年11月,阿里收购优酷土豆,两年时间优酷土豆从视频行业“老大哥”变成第三,从亏损变成巨亏。那么,饿了么能够逆天改命、摆脱这种被收购后衰落的结局吗?总结:阿里自己说过,从来不做财务投资。意思大概是,投资并购的标的进入阿里体系后,就要为阿里的长远战略目标服务。问题是,长远目标就是让它们越活越差?对于阿里来说,饿了么只是棋子,一方面用于补足自己的新零售短板,一方面用于牵制抵御美团,而饿了么本身的长远目标似乎并没有人真正关心。真可谓:十年一梦志犹在,一朝醒来皆成空!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用支付宝中的芝麻信用分通过授权来让自己获得一些功能上的使用权,比如说蚂蚁花呗、共享单车、贷款等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些朋友怕自己这个功能也授权了,那个功能也授权了,这样会不会对自己有影响,如果取消芝麻信用授权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做下具体的介绍吧。支付宝不能使用芝麻信用相关业务。当用户取消商户授权后,用户已经开通并使用中的商户服务不会受到直接影响;当用户需要重新开通使用商户服务时,如若商户需要了解用户芝麻信用的信用信息,就会再次向用户发出授权请求,用户同意后可以再次授权。为了让您的商户充分了解您的信用状况,继续为您提供服务,在相应服务使用期间或者需要持续性的使用相应服务的情况下,不建议用户取消商户授权。支付宝芝麻信用分怎么提高?1)把你的所有资料资料都补充完整。填写真实全面可靠的身份信息,看支付宝页面让你填什么,都填上了,有“+”号的就是可以填的,让系统判定你是一个靠谱的人。2)平时用支付宝支付,默认方式设置信用卡。3)尽可能多的在马云系列的淘宝、天猫、聚划算上购物。简单来说,就是买买买。4)还信用卡的时候请用淘宝还,并且一定不要逾期还款,每次还款都要比最低还款多一点点。把信用卡跟支付宝绑定,用支付宝及时还款,可以增加信用记录。总的来说,如果大家取消支付宝中芝麻信用授权,就会导致开通的某些服务受到正常使用的影响,小编建议大家,如果确实是不用了,是完全可以取消掉,再次使用时,直接开通授权即可。
据凤凰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ofo涉及的收购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14亿美金收购,并承担ofo2亿美元的债务。报道称,目前滴滴与蚂蚁金服已经与ofo签署框架协议。对此,TechWeb向三家进行确认,截至发稿,三方均暂未回应。7月底,市场即有消息称,滴滴对ofo的收购已经接近尾声,但未最终达成收购协议,滴滴方面的收购价格一再下降,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现在还在不断降价。当时,滴滴方面对此不予置评,ofo方面对此予以否认,ofo联合创始人于信直言,“不存在的事”。自从摩拜被美团收购,ofo的坏消息就没有停止过。先是ofo撤出海外市场的消息时有传来,根据公开报道,近一个多月以来,ofo被曝撤出或暂停部分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7个,包括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等。有业内分析指出,接下来这份名单可能还会加长。然后7月26日又传来了300万小黄车即将“失联”的消息,原因是ofo连续半年以上没有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此前,北京、上海相继就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草案征集意见:禁止在共享单车车辆上设置商业广告一旦草案最终确定,ofo的商业化也将遇阻。如今摩拜已经被美团收购,哈罗背靠阿里,共享单车行业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孤身奋战的ofo如果没有及时拿到资金补充弹药,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会很不利。
变,是整个时代发展最不变的法则。过去十多年,借助线上购物的红利,成就了阿里以及京东等电商巨头,也衍生出诸多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与此同时,线上电商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快递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推动了顺丰等多家公司的成功上市。不过,随着传统电商平台发展遇到瓶颈,阿里京东们开始寻求转型变革之路。近年来,新零售成为行业最热的词语,京东和苏宁还分别提出了无界零售和智慧零售,但意思几乎是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电商行业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零售的变革的同时,顺丰等快递企业也都在扩展布局相关业务,进军新零售。不过,新零售严格意义上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仍是跨行,在多次尝试之后,相比较电商平台,顺丰等物流公司仍少了新零售的基因,走了一些弯路,做起来太难。顺丰上线“同城急送”新零售的又一次尝试在国内主流快递企业中,顺丰可以说是老大哥的地位,不仅代表着业内最优质的服务水平,也是快递界转型革新的标杆。日前,在多次尝试线下门店难有突破后,顺丰上线了“同城急送业务”,承诺3公里平均30分钟送达,5公里平均60分钟送达,10公里平均90分钟送达。根据顺丰官网的介绍,目前该业务仍处于前期推广阶段,只在一二线城市提供。如果单从物流角度来看的话,顺丰此举可以完善其物流配送业务,并且进一步推动营收的提升。当前,即时配送服务很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北上广这种用户需求多的地方,他们对于时间更为看重,也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闪送在2016年4月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并在2017年的半年时间内进行了三次融资,可见即时配送产业的关注度之高。其实,对于顺丰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推出即时配送业务。去年,顺丰上线“即刻送”产品,与肯德基、麦当劳以及天虹等合作,当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顺丰同城配送收入达到3.66亿元,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0.09%上升至0.51%。同时,顺丰投资者关系总监陈希文当时在业绩说明会上称,2018年公司会大力发展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针对不同行业的痛点去制定个性化的物流方案。“同城急送”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不同于去年的“即刻送”,“同城急送”受众对象更广,并且更偏向于C端用户,是顺丰在配送领域重要的补充之一。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同城速递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现如今,在“闪送”以及“点我达”等即时配送平台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顺丰此时入局能够获取多少市场份额还是未知。不过,除了布局即时配送市场外,“同城急送”也是顺丰在新零售领域的又一次尝试铺垫。对于新零售,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前端,忽视了后端配送环节。所谓新零售的“新”并不只是指线上线下结合而已,更是一种供应链链条服务的提升。而这一切,都需要配送服务的支撑。此次,顺丰上线“同城急送”,不仅仅是对自有物流业务的完善,也是为商业化版块铺路搭桥。摆脱依赖性物流企业跨界零售求突破上文说到,快递企业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电商,而这就导致各家快递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毛利率会下降,进而影响快递企业的收入,对股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除了顺丰之外,包括圆通以及百世快递等多家快递企业也都在跨界新零售领域以寻求突破。据悉,顺丰早在2009年便开始跨界布局零售业,推出“顺丰E商圈”。之后,2012年,“顺丰优选”上线;2014年5月,顺丰线下门店“嘿客”在全国启动。而在今年六月份,顺丰旗下跨境电商平台“Wow哇噢全球首家精选店”落户重庆解放碑商圈。据了解,Wow哇噢精选店店铺融入人脸识别、自助付款、行为分析等技术,市民可在“无人”模式下自助下单购买。百世快递这边,2015年成立了百世店加,宣称是一个打通厂家、便利店、消费者的商业通道,一个实现批发、仓储、配送、营销一体化的服务中心。根据百世集团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百世店加本季度收入为5.45亿元,同比翻一倍。另外,去年七月份,圆通首家“妈妈菁选”生鲜便利店在普陀新湖明珠城正式亮相。门店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快件、家政、干洗、家电维修等多项服务,同时也充当着社区生鲜店的作用,基本能够满足社区家庭餐桌和日常用品高频刚需。表面上来看,快递企业们跨界新零售是热情满满,并且落地速度很快。但是,具体到业绩和影响力方面,却还差得很远。其中,顺丰“嘿客”在布局2000家门店之后,便因为扩张速度过快而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目前也已经改名为“顺丰家”。除了便利店之外,顺丰和中通还入局无人货架。不过目前来看,影响力也都一般,远不及当初的预期。对于快递企业来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寻求变革,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总给人感觉是力不从心,什么都做了,但是却什么也都没做好,比较中庸。可以肯定的是,“快递+新零售”的服务模式正在成为业内的趋势,只是不断试错之后,找到适合顺丰们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多次“试水”失败顺丰为何还在频频布局?跨界转型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和新零售最为紧密的快递行业。从近几年的布局表现中可以看出,相比较传统电商以及新零售创业公司,快递企业总是给人慢半拍的感觉,即便是有钱有末端配送支持,也很难实现突破。一位顺丰快递小哥告诉TechWeb,“不是不希望公司拓展别的业务,但是那么多次了,感觉都是小打小闹,还不如好好发展物流快递业务,多给我们涨点钱。”根据相关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每年七成左右的快递包裹都是由电商业务产生。面对有量的市场,多家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企业的毛利率在下降。同时,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7年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长28.0%,业务收入增长24.7%,均较2016年增速相比有所下降。而除了传统快递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外,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以及新兴力量也在不断加速入局快递物流行业,使得市场竞争更激烈。为了寻求新的盈利点,快递企业不得不转型。新零售时代,盒马鲜生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末端配送服务,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商品送至用户的手中,这也是新零售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快递企业经过长年的发展,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上有着较大的优势,新零售进而也成为转型的最大突破口。此次,顺丰推出同城急送业务,也是给新零售添砖加瓦做好末端支持。只是,这一次顺丰的布局,结果如何也是充满未知。跨界新零售顺丰缺了点“互联网基因”根据顺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顺丰营收为710.94亿元,净利润为47.71亿元。从体量上来看,顺丰转型在资金和渠道上都有优势。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翻看顺丰跨界新零售的道路,发现其并没有比其它互联网巨头慢多少,但却总是火不起来,还亏损较多。相关数据显示,顺丰商业版块在2013~2015年的三年里,亏损累计达到16亿元。此前,在谈及新零售的话题时,王卫表示,新零售是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结合,商家对客户的感知、对时效的要求会更高,拥有庞大的地面网络、行业领先的航空资源以及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的顺丰科技正为全国品牌商打造一站式服务,其中包括线上的电商配送以及线下供应链服务。但是,从顺丰的诸多新零售业务来看,更像是一种跟风,跟着互联网企业后面走,传统行业的作风太重,缺乏一定的互联网思维。2017年就有消息称,顺丰计划未来一年要达到4500家线下店,2~3年内建立上万家线下店。但是,顺丰忽略了一点,大范围布局线下的战略,还需要末端配送服务的支持,还需要产业链上每一个节点的通力合作,需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服务优势,而不仅仅是店面数量。或许,这也与顺丰做快递起家有着一定的关联。对于顺丰来说,在拓展新业务之前,还要保证快递业务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之后才能集中力量进行转型布局。这就导致整个转型的执行不够坚决,一些项目最后都不了了之。新零售给了快递物流企业新的方向和新的想象空间,顺丰作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也在积极地进行转型。只是缺乏互联网基因的顺丰在过去几年走了很多弯路。未来,在面临多重突破压力的挑战下,顺丰不仅仅是要改变自己的战略,更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不管是淘宝店铺还是拼多多店铺都是有各自的客服,拼多多也是这样,不管是店铺客服还是官方客服,客服的作用就是帮助买家解答问题和售后的处理,那么拼多多的售后怎么样呢?为了提高优质的服务,让客户感觉到在拼多多平台购买产品的满意度,不管是咨询买的时候还是收到以后都要感觉到不错,所以拼多多设置了售后规则,售后规则对于所有入驻拼多多的商家都应该了解的非常清楚,规则如下:1、商家应按照本规则规定的流程处理用户的退款申请,提供售后服务。拼多多有权对商家的售后服务情况进行监测、数据统计,并依据商家与拼多多签署的《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及平台规则,对售后服务不符合本规则要求的商家作出处理。2、本规则所称退款包括仅退款和退货退款,仅退款流程适用于所有订单,退货退款流程仅适用于已发货的非特殊商品订单。特殊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水果、生鲜及虚拟商品。3、订单未发货,且尚在承诺发货时间内的,用户应向平台申请退款,由平台审查后作出处理,如平台需要向商家核实订单有关情况的,商家应配合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证据等。4、在售后规则中,在买家提出仅退款/退货退款申请后,商家的响应处理时间改为48小时,若超时未处理,则系统默认为同意直接退款,且新增了介入率与介入量两项考核指标。制定一切售后规则以后,对售后服务进行考核来提高售后的服务质量,发现售后的不足,才能提高售后退款问题处理的速率,拼多多平台将以近30天介入率和近30天介入量作为店铺考核指标,并以近30天作为一个考核周期,对店铺售后服务情况进行监测、统计,针对售后服务不达标的店铺,将做相应的处理。售后服务对于每一个网上开店卖家来说,是提高销量的一大重点,许多拼多多的卖家可能会十分关注售后补贴这一环节,商家都在尽力做到最好,但是事实上拼多多的售后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还是希望拼多多更加完善自己。
这几天,相信大家已经被“8月起,一批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刷屏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微信信用卡还款要收手续费了”。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有不少网友表示,将转而选择支付宝或者银行App信用卡还款。此项收费会否使腾讯大量用户分流?专家分析表示,与同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腾讯并未在信用卡还款功能上做太多宣传推广,用户流失的可能性不大。今起微信信用卡还款将收费7月1日,微信发布公告宣布,自2018年8月1日起,除了理财通铂金、黄金会员以及“爱定投计划”固定转入500元以上的用户可享受免费还款服务外,所有理财通用户的每笔信用卡还款都将被收取0.1%的费用,最低0.1元钱。微信钱包界面对此,微信方面解释称,每一笔还款背后都会产生支付通道手续费,为了使广大用户享受部分免费的产品体验,腾讯财付通一直在投入成本进行手续费补贴。近年来,随着信用卡还款业务的快速发展,通道手续费成本也在迅猛增长。事实上,这并不是微信第一次调整收费规则。早在去年12月1日,微信就对该业务进行了收费调整,对每个自然月累计还款额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进行收费,但当时很多用户对此新规没有产生多大反应。腾讯一季报披露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达10.4亿。而当中有多少人会用信用卡还款这个功能呢?企鹅智酷发布的报告显示,有13.6%的用户会使用信用卡还款。据此测算,至少1亿以上用户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10个用户里大概率有1个人使用此功能。得知微信信用卡还款要开始收费,不少人一开始有些懵,尤其看到“铂金”“黄金”更是一头雾水,这说的可不是王者荣耀的段位,而是理财通的会员划分标准。去年理财通上线会员等级制度,共分为普通会员、白金会员、铂金会员和黄金会员四个等级。而会员等级由又“理财值”决定,需要通过资金量、资金持有的时长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决定。以理财值区间为准,四个会员等级分别为:铂金会员:理财值≥50万;黄金会员:理财值10万~50万(不含50万);白银会员:理财值1万~10万(不含10万);普通会员:理财值1~1万(不含1万);也就是说,若想继续享受微信信用卡还款免手续费,除了使用“爱定投计划”固定转入500元以上的用户以外,需要通过腾讯理财通购买至少10万元的理财产品。影响大不大?评论尬Skr人与两年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舆论几乎“一边倒”的现象不同,中新经纬客户端通过采访和梳理网络主流观点发现,对于此次微信调整收费的评论呈现两极化。部分人认为,因不使用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而对自己影响不大;但也有使用该功能的网友表示,在银行App等还款功能不收取费用的情况下,自己多花钱并不划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表示,从未使用过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怎么在微信上还款?没用过啊!”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康晨(化名)表示,他都是在建行APP上直接还款,并且还是经过提示才知道有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林静(化名)目前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谈到为何不使用微信还款时,她表示,由于工资卡统一是在招行办理的,所以用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直接还款很方便。此外,一位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我一般都用支付宝还款。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进行各类投资,我所有的积蓄都会存在余额宝里做理财,所以基本所有的支付还款都会用支付宝完成。”当然,在腾讯宣布此项收费后,网络上也有一些不淡定的网友发声,场面一度尬Skr人:@Py秦二爷:不好意思和我无关,我用的是支付宝。@废掉的一颗葱:原来好像多少内不用,现在全面收费了。挺好,该现金现金,该网银网银,该信用卡信用卡。@猫的夏目和我的你:以后直接用银行App转账还款,啥费用都没有!@沙特4297:手机网银免费转账,为啥要花这个钱?还有一位网友吐槽:“这个月我信用卡刷了2万多,如果用微信还款的话,就要支付20多块钱的手续费。”他说,20多块钱够我吃一顿外卖了,花这点钱来还信用卡,还不如直接转到支付宝来还。查询支付宝官网发现,支付宝信用卡还款确是不收手续费的。支付宝官方介绍,目前,通过支付宝电脑端为自己还款免费,为他人还款则需要支付0.2%的手续费,最低每笔2元,最高25元。同时,银行App直接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以工行融e联App为例,点击“信用卡”一栏选择立即还款即可。专家:腾讯不怕被分流两年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动了所有用户的“奶酪”,这次的信用卡还款收费波及面较小却还是引发了一些争议,转而投入支付宝怀抱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微信是否考虑过这些影响?难道不怕被其他平台分流吗?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腾讯希望让资金更多在自有体系内流通,而减少投入大量成本支出。而微信信用卡还款收费最直接原因就是支付通道费太过高昂。需指出的是,自打央行实施“断直连”后,用户通过微信给信用卡还款,是通过腾讯财付通发起转账交易,然后再通过网联转账到银行处理的。特别是通过一家银行的储蓄卡给另一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交易过程来看,是跨行转账服务),银行会向腾讯收取通道费,正如腾讯方面所言,其“一直在投入成本进行手续费补贴”。单从个体用户来看,这个费用并不高,但摊在腾讯身上就是一笔大钱。数据显示,微信财付通的用户已经达到8亿以上,结合央行去年的数据来看,国内信用卡信贷总额为5.56万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移动支付还款(主要是微信和支付宝),即使抛开其他还款方式来计算,微信可能会承担几十亿的通道费用。此前,亦有业内分析人士对媒体表示,微信支付因为其强社交属性,支付用户数、交易额已经稳定,这也坚定了微信要收费的底气和信心,已经不害怕用户流失。“通过收费和减免激励等方式,既降低微信支付团队运营成本,又通过差异化服务、引流到理财投资服务中,让微信生态内的老用户离不开。”该分析人士称。同时,付亮也指出,“与阿里巴巴、京东相比,腾讯在信用卡还款功能上投入的宣传并不大,也不存在所谓用户流失的说法。”在他看来,所谓使用“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用户达1亿以上”的说法不一定准确,实际用户数可能要远远少于1亿,因为还有大量不使用微信支付功能的用户被算在内了。
苏宁易购网站!本隐私声明是我们对访问者隐私保护的许诺。网站访问者(以下也称“用户”或“您”)的信息对我们非常重要,并且我们非常重视对您的隐私信息的保护,因此我们特对隐私信息的收集、使用和许可等作如下声明:一、用户信息的收集范围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向用户提供一个顺畅、高效的购物流程,并致力于不断完善和提升购物体验。我们可能会收集和使用的信息包括您主动提供给我们、我们主动向您收集以及第三方向我们提供的信息,具体包括:(1)浏览信息:包括您的网页浏览记录、搜索记录等信息;(2)注册信息:包括您在注册时设置的用户名、用户昵称,以及在注册时填写及后期补充的姓名、公司名称、证件号码、地址、邮箱、联系电话、传真等个人或公司信息。(3)购物信息:包括购买人和收货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以及在收货凭证上的签名。(4)支付信息:包括付款人、付款方式、付款金额、银行账号等信息。(5)设备信息:包括您的浏览器和计算机上的信息,如IP地址、浏览器的类型、语言、访问时间、软硬件特征等数据。当您下载或使用我们的客户端软件,或访问移动WAP站点时,我们会读取与您的位置和移动设备相关的信息,如设备型号、设备识别码、操作系统、分辨率、电信运营商等数据。(6)其他在客服咨询、投诉或电话回访中获得的信息。二、用户信息的用途为了向您提供服务,并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体验,我们将不可避免地使用您的信息,信息的使用方式和用途主要包括:(1)向您提供你需要或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信息;(2)就您的要求向您提供咨询服务,或向您做出回应或与您沟通;(3)根据您的申请,向您提供会员帐号,并授予您在苏宁易购网站购买商品及参加各种服务的相应会员资格,如促销活动、购买优惠资格;(4)收取、处理或退还款项;(5)为评估和完善我们的服务,联系您进行调研;(6)为评估和完善我们的服务,进行数据分析,如购买行为或趋势分析、市场或顾客调查、财务分析;(7)在事先获得您同意的情况下,向您指定的联系方式发送产品和服务信息;(8)预防和追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或违反我们政策规则的法律责任;(9)经您许可的其他用途。三、用户信息的共享、披露与转让1、用户的信息是我们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会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共享您的个人信息,但如下情况除外:(1)与我们的关联公司、入驻商家共享相关信息;(2)与为我们提供配送服务、收付款服务或为我们发送信函的合作伙伴共享相关信息;(3)根据法律、法规及法律程序的规定;(4)根据政府部门(如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的要求;(5)事先获得您的许可。2、为了给您提供更好、更优、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或共同为您提供服务,或为了预防互联网犯罪(如诈骗)的目的,我们的关联方(如易付宝公司)、合作伙伴(如银行)会依据法律的规定或与您的约定或征得您同意的前提下,向我们分享您的个人信息。四、其他网站链接本网站可能会包含至其他网站的链接,此类网站一般不是我们运营。因此,我们建议您在访问链接网站时谨慎浏览和使用;您在使用此类网站服务时造成的任何后果,我们概不负责。五、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我们不希望未成年人直接使用苏宁易购网站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您是未成年人,请与您监护人一起或在监护人的监督下使用本网站的产品或服务。六、《隐私声明》的更新我们可能会不时更新本《隐私声明》,并在更新时在本网站上醒目位置发布公告,我们欢迎您随时会来查看本声明。如果您对本隐私声明或苏宁易购的隐私保护措施以及您在使用中的问题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直接联系在线客服咨询。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徐庄软件园苏宁大道1号
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对于这个业态的争论就从未停息。2017年,各种号称新零售的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大的有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中小业态包括无人零售、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诸多的形态。后面,我们又看到互联网巨头对线下商超的大量并购,以及新型便利店的崛起。综合一年多线上线下实体与商业构想的不断变化,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来界定?什么样的商业体是新零售的核心驱动?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针对创业者,新零售不同层面的具体机会在哪里?本文专访了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零售资深观察家翁怡诺,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解析新零售下的流量逻辑,不同业态扮演的角色,以及新零售下多样化的新机会。-------------流量是新零售的核心要素1.新零售的两种界定现在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创投圈对新零售的构想有很多,每个人对于新零售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认知上也都有差异。我将新零售分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上,在零售上进行创新的都可以称为新零售;狭义上的新零售,我在最近出版的《新零售的未来》中做了标准的定义,就是在技术驱动效率提升下,双向流量的服务性零售。对于狭义零售的解读可以从三方面来讲。首先,不论新零售怎么发展,它在本质上依然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售卖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品,需要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平台。20个SKU那不是零售,那是连锁业态,所以新零售一定真的是零售。其次,什么是双向流量,其实就是O2O。但不论是Online还是Offline,都要在原来的逻辑上进行更深的演化,关注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流量。第三,服务性零售,就是指业态融合。比如我们卖货的时候,流量达到了瓶颈,想要继续增流,就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性流量,将体验、娱乐、教育都放在一起,用那些流量来为我们的零售负责。现在新零售延伸出来很多概念,比如阿里巴巴叫新零售,京东叫无界零售,苏宁叫智慧零售,叫法不同,但逻辑和内核都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获取流量,提升成本效率。线上连接线下后,它变现的渠道就可以通过供应链延伸。2.新零售的核心是对流量的获取流量成本的提高是新零售产生的根本原因。新零售的产生与技术发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成本不断提升,旧的业态模型破裂,B2C流量成本快速提升,电商流量红利也逐渐枯竭。为了进一步挖掘流量红利,就出现了新零售,来打通融合线上线下。所以在新零售里,流量是核心。其实零售的本质就是两个端口,一端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即场景端;另一端是对接更高效的供应链。从场景端来说,不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加深体验,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而零售平台获得了充足的流量后,它就可以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流量思维出发,真正获取流量,要突破的核心就是对品类的区分。我们要把高频和低频的消费品类区分开,把高频作为核心,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因为零售的核心就是争夺流量,高频消费品类才是新零售平台的价值所在,低频没法做成新零售。具体来讲,在新零售搭建的平台上,高频品类流量高、再加新零售自带的业态融合,对流量吸引就有叠加效应;而低频消费品类流量太低,是没有办法带来流量增量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低频的产品利用新零售平台推销产品,但它自己不太可能成长为一个平台。现在大家拼命投生鲜,就是因为生鲜产品是高频消费。线下超市对生鲜产品越来越关注,也是因为这类商品可以吸引人群,保证流量。有些人担心对流量的关注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但实际上,体验本身就是流量,这两者不矛盾。其实就是人的纯购买需求满足了,然后才开始考虑体验。零售业是要争夺消费者注意,争夺消费者时间的。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对实用时间进行争夺,第二步才是对娱乐和体验时间进行争夺。比如早上饿的时候人想要吃饭,谁能第一时间把饭送过去,谁就赢了;在大家速度都很快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谁提供的服务好这种体验上的事。这都是流量竞争已经极致化,要额外抢流才做的。3.利润是流量获取后的结果高流量能不能带来最后的利润,是大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利润不是消费者提出的,它是企业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作为消费者,他本身不会考虑你企业赚不赚钱。但是企业的利润来自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话,企业是没法赚到钱的。所以利润可以说是消费者带来的副产品。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大程度创造它的用户。而创造用户不就是获取流量吗?所以可以说,企业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挣钱,企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利润是获取用户后的一个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现在,由于资本的推动,获取利润的时间点后移了。过去利润很高的时候,是开一个店,挣到钱就再开一个店。而现在,微信不赚钱,但它连接了数十亿的流量,它想什么时候变现就能什么时候变现。2014年微商大爆发的时期,通过简单的人与人之间介绍的方式,不少微商品牌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以做到十几亿。之后,以云集为例,通过一层分销,降低产品价格,也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比较火的拼多多,其实也是微信流量的受益者。它们都是通过对接微信庞大的流量,通过低价销售等手段,吸引了并未被传统电商吸纳的流量。拼多多崛起的空间就是那闲置的4亿流量。新零售业态需要大平台驱动1.互联网、流量碎片化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煎熬的生意,它的成长过程非常痛苦,本质是抢占更多的流量,形成规模效应。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零售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极致了。互联网做的最多的就是延伸跨界、跨地域以及转化更新。对零售业来说,互联网增加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原本消费者购买一个东西,他得跑到门面店里。但是现在,他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可以通过好友分享下单,也可以到店消费。所以即使零售业背后的供应链没有变化,不同零售平台间的竞争却更极致了。而且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发展,流量碎片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能发现流量很难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零售平台上,它们是分散在很多平台上的。我之前做过大卖场,大卖场作为主要流量时,只要做好两个省的卖场,就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这时,需要做的就只是经营好卖场,让竞争者拿不到流量。通过在大卖场做广告,做促销,做终端拦截,就可以精准地取得大量流量。但是今天我们看,618搞得很累,双11搞得疲惫不堪,因为有太多卖货的平台了,大家都要争流量。而且今后巨头也在被新的巨头流量更迭,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蹭的拼多多。越靠近新零售,就越有新的平台崛起,而崛起的平台又将继续分散流量,于是流量就更加碎片化。流量碎片化将会对所有的商业组织造成冲击。对零售业来说,它们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刺激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品牌商来说,它们需要重新设立组织结构,应对更加多元的渠道变革。因为不同的销售渠道所需的销售策略完全不同,在卖场中和在拼多多上售卖产品,方法完全不同。品牌商的难题在于,如何组合各种渠道,设定销售策略。这可能还需要慢慢演化,需要它们不断计划,再根据流量调整,在不同阶段选出这个时间段里流量最佳的渠道,抓住流量红利,这样一些商业组织才可能崛起。2.新零售创新需要大平台驱动现在零售业态有两类,一类是相对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一类是有强大资源和资金支持的新零售业态,比如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做新零售,前提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基础。规模对于所有业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没有规模,供应链都很难保证。所以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区域称王,有了区域称王的基础,我们再讲第二步,比如怎么做供应链整合,怎么把线上线下的流量打通。所以只有区域的独角兽,大的平台企业才能带动行业的变革。中型的业态其实很难自身变革,因为智能、云计算很多工具对它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盒马,未来它的速度加快,遍布全国后,我们就可以依靠盒马的速度引导整个行业发展,但不能指望整个零售支撑变革。在商业中没有群体效应,它是丛林法则。零售业里一个牌子能不能成,或者说要做成新零售,首先要看规模,规模到了之后再说模式,模式只是一个可复制的基础。真正的零售是要像野草那样,不是像玫瑰花,你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每个地方占满了,每个地方能挣一点点钱就对了,这样玫瑰花就熬死了,这就是零售。此外,一家零售公司能不能成品牌,还要看竞争格局。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很难做起来。因为你形成不了规模,在博弈过程中成不了那个龙头。要么就是你不差钱,前期可以一直补贴,一直往里投钱。广义新零售下的机会1.新品牌的阶段性流量红利从广义新零售来讲,现在有一批新品牌企业崛起,比如说三只松鼠、周黑鸭、江小白、喜茶等,它们占据了细分品类先期巨大的流量红利。一个时段的流量红利对品牌的崛起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品牌商都是流量阶段性红利的受益者。当下,新品牌的产生也与其品类对应的渠道流量红利有关。比如小米生态链的的品牌成功与小米网的流量红利不无关系。产品的品类特质会决定品牌的流量,从而决定这一品牌的长期发展。当前一些茶饮品牌,如现在很火的日本新式茶饮,通过在营销上的做法和对茶饮产品的创新得到了巨大的网络效益,拥有极大的流量。但是我对它未来的长期发展还存有疑虑。因为对茶饮品牌的思考还需要回归茶这个品类本身。我认为像茶这样的品类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它的变换是有穷尽的,而消费者本身又是喜新厌旧的,它得不断改变它的姿势才可以维持流量。同时,我也不赞同用咖啡品牌推导茶饮品牌的发展,因为两者还是不同的,最基本的,茶的上瘾性就不如咖啡。一个大的品牌,它的根基就是品类的特性。在几十年间可以维持品类特性不变的产品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产品。一个品牌如果可以穿越多个周期,保持自己的产品特性,大众就会对这个品牌形成独特的记忆,这种独特的产品记忆可以转化为长久的流量。品牌就是一定流量条件下消费者的信任和彰显。比如我拿出茅台说喝茅台,这叫彰显。2.围绕新人群变化成为一种核心能力现在很多新品牌都在提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实核心关注点是新的人群。我们得明白,人群和业态的关系是业态因为人群变化而变化,而人群是不会为业态变化而变化的。现在90后、00后的消费者逐渐崛起。这些年轻人其实是更理性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什么都见过,不会像我们当年那么盲目,没见过才会疯狂。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见过,所以某种程度上,90后往后的年轻人对事物就是一瞬间有那么点兴趣。所以现在商家获取注意力越来越难,商业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持续。这给商家带来的考验就是,变化成了一种核心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刺激,制造话题,才能吸引人。现在一些IP化的品牌以及做产品内容化、社交化的品牌比较火,它们本质上都是增加了体验,吸引了人群,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有的商家都在寻找更好的办法吸引人群,一些品牌很火,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做了对的事情,找到了刺激人群、吸引流量的办法。3..微信生态中有可能长出大平台在新消费业态中,我们看到一端是新品牌的不断推陈出新,但另一端,比如一些不是那么新的商品,通过渠道和价格优势,也在支撑一些线上平台快速发展。简单来说,这是个人群切分的问题。电商层面,天猫和京东两家切分了大量的流量,但依然有流量是闲置的,拼多多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利用微信,对接了还未被吸入的那4亿流量。如果未来,它可以继续演化,形成一种自洽的逻辑,那它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大平台的。我认为未来三五年,微信生态里会延伸出很多新的流量玩家,这些玩家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而且不论是细分领域还是垂直方向,只要流量足够,都能做。至于流量维持,能否转化成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之后才要考虑的事。首先他能在那个时间点内获得充足的流量,就说明至少那个时候他已经做对了。我能看到的一点是,现在所有线下零售连锁都想把数据留存下来,而不是急于利用各种工具去经营它。未来我认为也会是这样,微信生态导出的客流很多是线下获客,它们未来发展和原来的会员制不会有太大区别,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把产生的客流留下。4.便利店等线下中小业态的机会对于线下的中小业态,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便利店是有机会的,这个业态的机会和整体的商业进化是有关的。之前中国便利店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这两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融资认可。从宏观层面说,便利店的崛起和人口有关。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其次是城市化、中心化的人口居住结构。现在便利店和资本、技术有一定的整合,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零售,但是也不用看得那么玄乎,还是那句话,便利店的崛起是和人口相关的,资本只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助力一下。技术层面上,便利店现在利用的主要还是IT系统,在这个时间点上,IT系统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其他技术,现在还没有大的应用。技术本身有多先进、多时尚,不会引起零售人太大的注意,大家还是从结果考虑,假如这些技术可以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带来很多商业利益,那这些技术自然就会受到欢迎。现在线下还是有很多机遇的,因为现在线上基本被巨头垄断,出来的东西最后也要依附于它。但是线下还没有被整合,还是区域割据的状态,所以还有机会。我们投资了一个主要在威海和烟台经营的上市公司“家家悦”,它在这两个总人口加起来不过500万的三线城市,零售收入就能达到85亿人民币。中国像这样的城市有多少个呢?在区域性占有率特别高的企业,机会一定是特别大的。而像农村,现代化的零售可能还没有形成,现在谈的电子商务、智慧城市都还没影。在未来,谁能够在非一线级城市,在四五六级城市,把那边的供应链,消费者服务好,实现消费升级,这会是最大的机会。
服务宠物医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爱宠与铲屎官们。36氪获悉,南京兴牧生物科技近日获得一站式宠物综合服务平台波奇网的千万级股权投资。兴牧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涵盖海内外宠物医药用品、营养保健品的代理与渠道销售、培训。上游产品方面,兴牧掌握了20多个海内外知名宠物医疗品、营养保健品牌的代理权。下游渠道方面,兴牧构建了以上千家宠物医院为标的的分销体系。本轮的投资者波奇网则是一个宠物综合服务平台,2008年上线之初以宠物社区起家,目前其业务范围覆盖宠物用品商城、宠物服务、宠物百科、波奇论坛、波奇无线等模块。在线下,波奇网通过汇集宠物店、宠物医院等机构,为用户提供宠物寄养、美容、医疗等服务。在宠物医疗这一细分领域,波奇网与北上广深等七大城市的多家宠物医院达成合作,将平台上的消费者介绍到这些优质宠物医院。此次波奇网投资兴牧,双方希望将波奇网在用户、数据、资金、品牌方面的优势与兴牧的产品线与渠道资源相整合,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生态闭环。一方面,兴牧可以通过波奇网的品牌背书进行业务拓展;另一方面,波奇网可以将兴牧的宠物医院资源纳入自己的体系,扩大平台的线下影响力。近年来,宠物医疗市场发展迅速。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宠物医院市场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宠物医疗机构保守估计超过万家,过去五年宠物医疗机构数量复合增速达到了13.2%,但目前行业仍然分散,82.6%的宠物医院为单店经营,经营面积多为30至50平方米,具有专业水准且连锁经营的宠物医院数量占比不足10%。由于分散的行业格局,宠物医院小店需要更多来自于市场、技术、资源、产品供应方面的支持。波奇网此次携手兴牧,就是为了弥补这个市场上众多非连锁宠物医疗企业的刚需。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赋能小型宠物宠物医院,从而为爱宠们与铲屎官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星巴克于美东时间7月26日盘后发布三季度业绩,其全球营收增11.5%至63.1亿美元,利润增23.3%至8.5亿美元,均超过华尔街预期,但中国市场的同店门店销售额则下降2%,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2017财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7%,2018财年的前两个季度则分别增长6%和4%,本季度出现负增长,下滑趋势明显。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的快速发展对星巴克形成了挑战。为增强竞争力,星巴克宣布将在中国启动外送业务。管理层表示,随着中产阶层日渐兴起,中国市场将非常广阔,但这个市场还远未成熟,给咖啡文化的培育也留下了想象空间。目前,星巴克在中国140多个城市的闹市区、办公区及商场入口处拥有3400家门店。“花高租金把店开在核心地段,这是星巴克贴近消费者的方法,也是这家公司曾屡试不爽的快速占领中国市场的秘诀。”研究中国新零售的北京大学教授陶迅(JeffreyTowson)向《财经》记者表示。然而下滑的同店销售似乎说明,这些门店快速拉动消费的魔力正在退却。但星巴克表示,公司关注的是长期机遇和长远发展,并不只盯着销售额。“在中国,我们70%的增长来自新店。”星巴克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在业绩发布后的网络会议中向媒体和投资者表示。她同时说到,中国市场近三年的核心战略是加大投入扩张,用开新店的方式培育中国咖啡市场,与从未喝过咖啡的人分享咖啡体验。她同时表示,华东区的业务也尚处于理顺过程中。2017年,星巴克花费13亿收购华东合资企业后,其在中国大陆的所有门店转为直营店。中国市场的挑战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在出现打破星巴克一家独大的现状。咖啡新锐瑞幸用半年的时间开了600家店,这是星巴克入华19年在中国开店总数的近1/6。瑞幸咖啡重点发力外送业务,与星巴克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此外,瑞幸咖啡的单杯售价比星巴克便宜十元到几十元不等,陶迅认为,瑞幸的低价策略会给星巴克带来猛烈冲击。星巴克管理层在发布三季报时确认,为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变革,星巴克也将于年底在中国开展外送服务。此前,星巴克的线上业务一直局限于用数字化产品吸纳更多会员,促进实体店咖啡购买。“在中国,外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星巴克来说,外送服务将是对咖啡门店的有力补充。”王静瑛说。不过,星巴克和瑞幸等中国新兴咖啡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家老牌咖啡连锁依然看好咖啡馆在中国作为“第三空间”的角色。今年,星巴克选择把全球最大的门店开在了中国:2017年底,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烘焙工坊,借助阿里巴巴的AR技术将其打造为“智慧门店”,今年6月底在北京开设了全球第二大门店,混合售卖咖啡、茶和酒类饮品。星巴克还计划在2018年底前开200家带吧台的咖啡店,现场展示咖啡制作。中国依旧是星巴克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市场,星巴克的中国计划是一年开600家,到2022年再拓展100个城市,将中国门店数量翻番至6000家,五年内中国区营收增至2017年的三倍,运营利润增长超过两倍。舒尔茨多次表示,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规模会超过美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营销学教授、副院长陈歆磊向《财经》记者表示,与西方以咖啡为主要饮品的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喝咖啡也是对品牌和门店环境的追求,而星巴克依旧是品牌价值最高的咖啡公司之一,其门店不俗的格调和统一服务依然具有竞争力。在实体门店、外送业务以外,即饮咖啡也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力点。未来五年,星巴克将与康师傅合作,将即饮咖啡业务扩展至中国400个城市。咨询公司英敏特数据显示,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餐饮咖啡场所的渗透率为76%,依然稳坐市场领先地位。CEO凯文?强森(KevinJohnson)表示,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将继续保持星巴克的长期投入市场地位。“星巴克的中国之路又宽又长,盈利性和战略性将无可比拟。”王静瑛说。全球范围的挑战星巴克的客流增长数据能说明市场竞争正在加大。彭博社曾发布数据显示,经历了2015年第四季度的较快客流增长后,星巴克在中国和亚太、美国、欧非中东几大市场的客流增长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减缓,美国和欧非中东甚至时而落入负增长。美国是星巴克最成熟的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南美地区贡献了星巴克70%左右的营收额,但6月星巴克宣布将于2019年关闭美国市场150家,分析认为星巴克的美国市场已趋近饱和,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原因。从竞争态势上看,在美国本土,咖啡巨头JAB旗下PaneraBread、麦当劳等快餐咖啡,以及蓝瓶咖啡、PhilzCoffee等精品咖啡正在抢夺星巴克的顾客。从全球来看,星巴克将三季度业绩的增长归功于新顾客增加,且这些顾客的消费水平提升了。三季度星巴克增加190万活跃会员,增幅为14%,客单价增长3%。“我们的业绩至少在走上正轨,对这点我们感到欣慰。”星巴克COO罗滋?布鲁尔(RozBrewer)说。星巴克还表示,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将于第四季度完成融合。星巴克于今年5月宣布与雀巢建立咖啡联盟,希望借力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关系,将包装咖啡等产品销往更多国家和地区,并扩大这些产品的销售渠道。上半年星巴克曾一度陷入种族歧视风波;6月以来,董事会主席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辞去职务,紧接着CFO思考特?莫(ScottMaw)将退休等消息也给市场带来震动。星巴克年内股票跌约10%。
昨日,2018未来交通峰会在北京举办,高德地图易行平台迎来全面升级,并接入哈罗单车、小鹏汽车等出行服务商。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高德希望做一个基础平台,和所有与出行相关的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把产品体验做好让更多人使用,赚钱并不是目的。布局网约车不为商业化去年7月,高德地图易行平台上线,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成为首批合作伙伴,高德由此走向了布局网约车的第一步。今年3月,滴滴深陷“杀熟”争议,美团打车入局一周,高德带着以公益为名的顺风车杀进市场,不抽取分成,也不提供补贴。近日,“高德叫车”业务来袭,一键打车,货比三家。2014年俞永福为高德地图争取了三年时间,三年之内,高德不考虑任何商业化目标,单纯靠产品驱动。现在三年已过,不免引发这样的猜想:高德会自己做网约车吗?对此,刘振飞对新浪科技回应称,高德也是一个参与者,希望能够发挥作为国内最大移动出行平台的优势,将需求和供给进行更好匹配。“这个市场一定有很多玩家,包括滴滴、曹操、神州,我们起到一个撮合作用,一方面做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另外给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技术、流量、调度能力。”他同时表示,高德不会考虑商业化,“高德是一个用户产品,是一个工具,把产品体验做好,让更多人用就行了,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也很直接地向新浪科技表示,不会考虑自营,盈利并不是主要考量。“高德不会直接做出行服务,出行服务还是由滴滴、首汽等来做的,我们给它流量,给它更多科技赋能,让很多中小企业的玩家,也能达到滴滴那样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这是我们的使命。”高德不存在所谓对手服务进入支付宝、并借助芝麻信用推行免押金战略的哈罗单车,成为继摩拜、ofo后第三家接入易行平台的共享单车企业。关于与哈罗单车的协同,刘振飞认为,哈罗单车在南方应用得很多,而且与支付宝合作密切,希望支付宝能扫的高德也能扫。而除了哈罗单车,小鹏汽车、58速运也是易行平台的新成员,易行平台的不断升级,将信息服务立体化和出行服务全域化进一步推荐,但也有可能使得高德的角色像是一个竞争对手。刘振飞认为,对高德来讲不存在所谓对手,而是作为基础平台,与所有和出行相关的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都是好伙伴,好兄弟,我们把平台打开,来的都是客人,不管是出行、信息服务各个方面,只要我们谈好合作方式就可以”。那么面对用户呢?今年5月,有网友发文称,在高德App的叫车服务中使用了首汽约车,产生纠纷,高德告知其应联系首汽解决,首汽则称用高德打车需要去找高德,双方均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在刘振飞看来,高德作为平台,对投诉有完善的追责机制,接入的服务商要为品质负责;当然,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高德也会和合作伙伴一起面对。解决交通问题的优势进入雨季以来,多地出现打车难,投入多少车辆才能满足需求?高德地图现有的数据能否帮助缓解当前状况?这些都成了用户们关注的问题。高德面对的方式是发起“拯救堵点”计划,无偿提供数据、平台和能力,协助入驻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和项目组进行联合研发,并面向全民征集脑洞方案,让治理拥堵不再只是一个话题。其实在2016年,杭州市政府就已联合阿里巴巴等企业提出建设“城市大脑”项目,其中“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由高德地图与阿里云联手推出,主要应用于交通领域,目前已正式落地。而滴滴出行CEO程维曾表示,希望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在滴滴的战略中,智慧交通同样举足轻重。对此,刘振飞的态度很乐观,在他看来,高德是从阿里巴巴的生态出发,而有生态的企业很少;其次,做好智慧交通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阿里云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此外,高德还在交通出行领域有多年的积累,完全有信心做好。“这个市场有很多玩家,很正常,有更多人进来当然好,但最终还是要看结果。”刘振飞对新浪科技说道。
沃尔玛入股京东的两年后,走过“棉婚”的双方交出了成绩单。沃尔玛在京东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130万;沃尔玛全球购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00%;以及,全国30个城市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且提供“1小时达”服务。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以“尽管合作两年,但双方仍旧处在蜜月期”来形容两者的“婚姻关系”。连续两年的销售量暴增,为互联网巨头京东的零售版图增添光彩无限,于线下零售巨头更是救其电商业务于水火之中。作为蝉联五年世界500强榜首的零售企业代表,沃尔玛的革新效果也在凸显,牵手电商巨头成为一种自救的方式,也是零售业的发展态势。两年“蜜月期”如今的甜蜜,是这场感情的基础沉淀,但京东与沃尔玛的“恋爱”阶段并非顺畅。2011年,因京东拒绝全盘收购1号店,给了沃尔玛拥抱的机会,从中国平安手中收购17.7%的股权,次年增持至51.3%,成为1号店的最大股东,这一举动也解读为沃尔玛要进军中国电商的前奏。的确,这正是沃尔玛想要释放给中国市场的信号,在当时线下实体连锁风华正茂之时,沃尔玛想要通过1号店的网购服务作为沃尔玛实体店服务的补充,如此看来,此举正是打通线上线下无界零售的鼻祖级玩家。然而,现实却过于骨感。收购后的融合问题日渐浮出水面,线上线下订单及库存无法打通、存在文化差异、甚至创始团队因分歧等因素,使得1号店自被收购后份额逐年下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中国B2C市场中,1号店的市场份额仅为1.3%。随着亏损加剧,1号店逐渐变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上的拖累。2016年6月,沃尔玛无奈放弃了在中国自己主导发展电商的策略,将1号店“过继”京东,京东也出让5%股权,换得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和大部分1号店的资产,以示合作诚意。半年后,沃尔玛对京东进行第二次增持,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持有12.1%的京东A类普通股,占京东A、B类总股本的10.1%,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前两位分别为,腾讯和刘强东。紧接着,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5千万美元,沃尔玛中国的实体门店将独家接入京东到家,并由达达负责全部订单的配送。升级“三通2.0”战略现在“联姻”的7年后,沃尔玛终于在中国尝到了电商红利。据沃尔玛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2月1日-4月30日)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33%,较上一财季有所反弹。在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总销售额增长6%,可比销售额增长4%,创下5年来的新高。透过逐年增长的销售额数据不难看出,王笑松用“蜜月期”形容当中的甜蜜,并不为过。京东与沃尔玛合作的背后,正是无界零售的践行。首先,入股后的沃尔玛将旗下山姆会员线下商店和ASDA搬上京东,又将线上京东产品搬入到沃尔玛的商超之中。对于京东而言,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数百家线下店,在供应链与采销体系上都有巨大优势;对于沃尔玛来说,背靠电商巨头,也让线上之路更轻易,同时,京东之家也能帮助其卖场获得年轻的客流。自2016年6月京东和沃尔玛宣布战略合作后,双方推出了库存、门店、用户互通的“三通”策略,近日正值两周年,双方又发布“三通2.0”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互通是提高京东配送效率和沃尔玛销量商品库存周转率的关键一措,举例来说,消费者在京东自营超市购买沃尔玛在售的相同商品,快递人员可以从距离下单顾客最近的沃尔玛门店取货。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用户体验提升部总经理祁婷补充,截至今年6月底,京东与全国29个城市180家沃尔玛门店实现部分商品的库存打通。未来,库存打通会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并试点推出1小时送达服务。而门店互通则主要体现在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上。目前,全国30个城市的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在今年6月份,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上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3.5倍。另外,沃尔玛中国大卖场电子商务部副总裁博骏贤(JordanBerke)透露,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已经在建十个项目云仓,均是100%服务于线上订单,弥补了当前沃尔玛在某些区域店铺密度的不足,有效提升沃尔玛和山姆店本身口碑之外对用户的覆盖能力。除了线上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京东与沃尔玛在线下业务的探索也积极尝试。2017年6月,沃尔玛在深圳罗田店推出了首家“沃尔玛京东之家”。截止到目前,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开设了4家合作门店,其中3家沃尔玛京东之家,1家沃尔玛京东专卖店。传统零售拥抱电商巨头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每年都在创造佳绩,但却无法掩盖实体连锁零售的焦虑。消费升级的到来,线上流量日趋昂贵,线下增速的乏力,互联网腾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纷纷切入线下。2016年11月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借助三江进驻宁波。去年2月,阿里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合作,将上海作为新零售的试验田。不久后,阿里还投资15亿元与新华联合伙投资新零售。同时,重点孵化新零售盒马鲜生,改造天猫小店并投资入股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线下连锁零售。与阿里的“野蛮”行为有所区别,缺乏零售基因的腾讯,则是以生态搭建的方式为主,以技术和流量注入为主,想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再看京东,在后电商的时代,它是以开放的心态赋能线下零售。在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携手线下门店总量将超过50万家。开设了7fresh生鲜超市和3C零售体验店,入股了永辉、沃尔玛、世纪联华等。京东还得到了谷歌5.5亿美元投资。在投资消息传出之后,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未来,腾讯、沃尔玛、谷歌等战略投资者将与京东一起形成‘无界零售’的生态联盟,把大量中国优质的品牌和商品带向全球市场。”视角再回到沃尔玛,同去年一样,京东与沃尔玛今年依旧继续造节,“8.8购物节”也是双方合作的一度演兵。连续五年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的沃尔玛,早已成为连锁零售巨头,但其依旧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应对颠覆,并且紧跟趋势迅速实现融合,沃尔玛一直在为适应中国市场而改变,但其所面对的困境,也正是所有连锁零售企业的谜团,这对于整个零售业还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7月26日,拼多多正式挂牌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DD,成为国内首个两地敲钟上市的公司。拼多多敲钟仪式现场直击记者在上海陆家嘴的敲钟仪式上第一时间获知,拼多多开盘报价26.62美元,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40%,盘前竞价超25美元。截止发稿前,市值近三百亿美元。值得提及的是,拼多多这次完成了16.3亿美元的融资(官方表示,16.3亿美元是没有行使超额认购之前的融资额,行使超额认购权后融资18.7亿美元)。黄峥在敲钟仪式现场发表了感言:拼多多植根于中国和上海,希望未来新电商的模式能覆盖全球,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选择纽约、上海两地同步敲钟仪式的原因。拼多多致力于成为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平台上不光提供超高性价比,同时也富有娱乐性的产品及服务,黄峥再次坦诚目前公司离此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黄峥还透露,未来拼多多将在农业上进行重要布局,进一步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2017年度,拼多多共计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销出183万吨农货,覆盖90%国家级贫困县。据了解,2018年,拼多多将投入100亿元资源,加速进入500个产地,扶持1万名新农人,帮助更多农产品产地解决货源与交付难题。不知这是否暗示着未来拼多多平台上生鲜会是其核心业务之一。IPO后,黄峥也将捐出其拥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按IPO发行价计算,黄峥此次捐出的资金约为4.47亿美元。此外,黄峥还计划另建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以支持科学和医学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回过头来看,拼多多赴美IPO一事颇有“一波三折”的风味,递交给SEC的招股书更新了两回,从起初募资不超过10亿美元到调升至最终的18.7亿美元。显然这在近期资本市场钱荒的大环境里实属难得了。同时,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元。有趣的是,拼多多的发行价也一直有所变化,从媒体爆料的22.8美元到最后黄峥坚持的19美元,或许黄峥还是保持着冷静,以求稳为主。由此看来,社交电商第一股这个故事,看起来倒是符合向来深谙社交密事的美股市场的口味。光芒万丈:3.44亿人背后的真相在今年6月第一次正式提交招股书开始,外界对拼多多的揣测就没有停止过。止血上市,流血上市等词不断出现在媒体头条。最早成立于2015年4月,3年后IPO,黄峥这一番跃进就是为了“割外国的韭菜”?拼多多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数达3.44亿,活跃买家平均消费额从674元增至763元;跃升为继淘宝、京东之后的电商第三股势力。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报告,截止2018年6月,综合电商行业用户规模直逼8亿,行业渗透率突破70%;而在新增的用户中,三四线城市用户占比过半41岁以上用户同比增加35%。据报告分析,“拼团”、“砍价”、“分享立减”等社交裂变的模式的出现和迅速扩张正是吸引大批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主要原因。以拼团、低价为公司主打旋律的拼多多已经吸引了3.44亿人次,这些人背后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在品途商业评论看来,黄峥创建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超乎寻常的增长,最大还是得益于该公司真正抓住了中国消费大环境不均衡发展的市场必然需求;也就是三四线甚至以下城市的用户消费需求。创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社会实践,以创业浪潮为巅的今天,实业经济面临迫切转型,新零售时代下,一份深度创业何尝不与国民经济挂钩?深耕三四线城市,依托社交生态进行裂变,核心亮点是拼团和低价,拼多多在电商被淘宝和京东垄断的格局下找到了一条不曾被人走过的路,引领了一波新的潮流。不妨衍生想一想,19大报告中被俨然提出的我国新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拼多多在其中扮演了多大的革命角色?有网络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省份占2/3;在消费构成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消费型需求的开支仅占10%左右。较低的可支配收入,仅占10%的消费型需求,一方面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本事实,另一方面这也凸显了这类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极高敏感度。钟鼎创投合伙人孙艳华在一次品途商业评论采访中也分享过一个基于底线城市的调研发现: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懒了,他们花在抖音等社交app、游戏上的时间变多,在商品供给剩余的今天,面临着极其多选择的消费者花在电商上的时间愈发呈缩减趋势,如何帮助消费者花最少的时间买到最好的产品是所有电商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回到上面那个问题,品途商业评论亦认为,全民社交已经风靡,这种现象早在近两年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火爆四五线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而大环境使然,拼多多以电商角色抓住了“农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改变了这数亿群体的购买场景和习惯。曾有一名拼多多投资人对记者透露,决定投资拼多多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拼多多的极致模式,它最大化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执行力。资本催熟:然后呢?除了流血上市被许多人评断之外,拼多多是否只是一场资本游戏也是另一个热议。这种看法并非无理取闹。成立3年,完成了4轮融资,其中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的股份最高,占股比例分别17%、9.3%、6.8%。在不少人眼里,拼多多是一个资本催熟的典型案例。极度依托于微信生态,腾讯给予了拼多多最自由的发展空间。这空间有多大?微信有10亿用户。这意味着拼多多拿到了一张10亿流量券,获客成本大大降低;实际上也就是众人口中的社交电商红利。已然地,社交电商的红利已经兑现在拼多多身上。据招股书,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Q1GMV分别为1412亿和662亿元人民币,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在营收方面,2018Q1到2016年分别为13.85,17.44,5.05亿元人民币;2018Q1实现了37倍的增长。甚至有一个数据是,拼多多2017Q4的营收为2.448亿元,京东同期营收为2.925亿元,相差无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电商红利并非拼多多一家独享。事实上鼓吹新零售的今天,基本上没有一家零售企业不试图在“社交电商红利”上分一杯羹。说白了,大家都在啃微信生态(包括小程序)罢了。资本的投入加快了拼多多的发展,壮大了拼多多的市场份额,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模式。那么然后呢?一位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表示,社交电商红利估计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记者颇认可该观点。遥观往日阿里京东电商之路,电商红利何不明显?如今呢?流量又何其贵也。现在的社交电商企业在拼命吞噬微信生态下的红利,利用的是消费者社交空间的压榨,甚至由于社交电商企业的“骚扰式”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它们也在透支消费者的社交欲望。但当红利不再,当消费者和市场变得更成熟,社交电商企业何以为继?这也是拼多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换句话说,资本让拼多多在短短3年内就赶上了京东电商的流量,这也暗指了未来几大平台之间对用户的新一轮争夺将会多么激烈。到那个时候,流量又会多贵呢?为什么是此时此刻?拼多多为何选在此刻上市?其实这才是最深刻的问题。据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Q1季度,拼多多流动资产中仍有86.34亿元现金。也就是说,拼多多并非被迫上市。上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要受到公众监督,一切事物相比上市前都要更透明许多,也更受限制;意味着股价的波动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生死,而股价波动又深受蝴蝶效应营销,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到公司股价;意味着由于市盈率的出现,诱惑变得实体化了,上市前颇虚的股份在上市后变成了实打实的美金。资本没有威逼,是黄峥亲手把拼多多推上了生死之境。是为钱?为名?还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亲手改变拼多多的未来?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拼多多上市后必定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转型是必然的选择;而清醒的黄峥很可能早有计划。向来富贵险中求,名利与否就看你敢不敢殊死一战。因此,品途商业评论推测,选在此刻上市很可能是黄峥意识到对以“社交电商”名头起家的拼多多来说当下是IPO的最佳时机。一是这个时间点讲社交电商这个故事最恰当;二是拼多多不可能永远依赖社交电商,若红利消失后再谋求IPO,想必不会造成今天的吸金和估值效果;三是黄峥敢于在最好的时机内做最冒险的事拿到最多的钱给公司补充弹药。曾经唯品会同样差不多3年的时间登陆纽交所,也实现了22个季度的持续盈利,但似乎股价却不太被美股市场看好,市值从最高时200亿美元缩减至今天的66.9亿元美元。这一点可以看出,盈利不是投资人对股价的唯一衡量标准,唯品会背后因用户数量和营收的缩减而导致的无法更大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或许是导致市值流失的原因。接下来黄峥会带领拼多多怎么走,未来拼多多会变成什么样,是继续做一家电商平台,还是如阿里京东一样布局物流、供应链、金融、云计算等领域,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拼多多一起在成长、变化的是中国所有的零售企业,当然包括阿里京东美团点评这些巨头,拼多多的成长很可能不会再如刚成立时那般肆意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分析,拼多多的新模式如果是追求品质化,那很可能需要面临品牌形象定位的转型,短期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试想,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回流和资本回流,三四线如同国外的中小城镇那般的商业建设趋势下,拼多多必然要面临“大家都不傻了,你该怎么玩儿的问题”。那个时候,拼多多不能再以信息不对称的模式收割市场,唯有沉下心来做渠道、做供应链、做产品、做品牌……这些零售消费市场的细活儿,拼多多必须要去面对。不过招股书中倒是提到,公司计划将40%的募资款用于增强和扩大公司现有业务,40%用于技术研发,剩余资金将用于日常公司运营和潜在投资项目。前路未明: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代蹴就了拼多多的庞大体量,时间却是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拼多多已经成功圈层了属于自己的用户,那么接下来如何挖掘价值才是重要的。品途商业评论总结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不止一把。第一,如上文所提,社交电商红利不会一直持续,拼多多需要思考下一步的可能性。第二,确定要一直依托微信生态吗?当拼多多增长到一定体量,包括腾讯在内,阿里、京东等平台会带给拼多多多大的竞争压力?第三,确定要一直以低价、拼团为核心发展策略吗?不可否认,这种极致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拼多多,但品途商业评论认为单一低价的模式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当消费者和市场环境愈加成熟,消费者的需求将会更加苛刻和细分化,低价和低价带来的产品低质不可能再轻易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确定要一直主打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吗?拼多多带起了底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拉动了这些城市的消费经济。但随着消费群体的成熟和固定,除了要进一步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之外,拼多多势必需要考虑“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而如果要进行消费群体升级的话,随着而来的是不是拼多多模式、渠道的升级?这其中转型难度可想而知不会小。第五,平台监管制度和商家管理的矛盾该怎么解决?今年6月上海拼多多总部爆发了一场商家维权活动,商家因认为拼多多平台“非法冻结商家资金”而维权。据了解,这并不是第一次商家集体维权,而对一家商家的冻结金额最高达数百万。曾有商家告诉品途商业评论,拼多多以一家他完全不认识的涉假店铺关联为由,冻结了资金,之后平台拒绝沟通,也同样没有告知他哪里违规。这样的事情在拼多多平台并不少见。拼多多收入主要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2017年,拼多多全年佣金及广告收入为17亿元,2018年Q1季度佣金及广告收入达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37倍。显然管理好平台上的商家对拼多多至关重要,当商家对平台失去信心,拼多多也自然会面临生死之困。除此之外,假货难题也同样是悬在拼多多头上的一把刀。或许不止以上等方面,拼多多需要考虑到更多,包括资本市场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升级,竞争环境的压力等等,留给如今还依旧保持单一模式的拼多多的时间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