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购
3月7日晚间消息,陌陌公司董事长唐岩今日就陌陌将被收购传闻在微博做出回应称,“接到消息也要判断,不能见风是雨、无中生有”。今日,陌陌公司董事长唐岩转发了一则“陌陌之于唐岩,就像是一场腻味的coc(部落冲突,新浪科技注)征途,从最初的细心堆砌到现在的随性而为,不变的是一路的玩性和好运气。当兴趣变成了布局的一部分,就缺乏了玩性,阿里陌加油,俞永福加油。拜拜雅痞ceo,期待中国的SeanParker”的微博,并评论道:“你们大V千万要注意了,不要见着风是得雨,接到这些消息,你们本身也要判断,明白这意思吗?假使这些完全无中生有的东西,你再帮他说一遍,你等于——你也有责任吧?识得唔识得啊?”实际上,陌陌此番将被阿里巴巴收购的传闻始于“蔡崇信取代张鸿平进入陌陌董事会”,当时有评论认为,或许是阿里巴巴将助力陌陌私有化的信号,但阿里巴巴方面并未就此作出说明。另有媒体分析称,阿里巴巴为了实现社交和社区计划,将收购陌陌。陌陌方面则告诉新浪科技:单纯是人事变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开资料,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鸿平在卸任陌陌董事之前,已经先后卸任了恒大淘宝俱乐部董事,以及华数传媒控股董事,而且就公告披露信息来看,均为主动辞任阿里投资公司的董事。根据华数传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公告称,具体原因是:“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张鸿平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张鸿平先生因工作安排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职务。”所以由阿里巴巴在陌陌董事会人选变更引发的一系列猜想,或真的只是单纯人事变更而已。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吃麦片可以减肥的说法,在一些论坛里麦片甚至被推崇为“史上最健康的减肥食品”,就连“美容大王”大S也曾推荐过麦片减肥早餐。麦片真的有这么神奇,不仅健康还能减肥?为什么有的麦片吃完不瘦反胖?市面上哪种麦片才是健康的?如果这些问题没搞清楚,买回家的麦片很有可能起不到减肥的功能,甚至让你吃进更多对身体不利的添加剂。麦片中的黄金成分——燕麦片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麦片,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小麦、燕麦、大麦、黑麦等谷物制作成片状,并加工成可以入口的食品。需要说明的是,市面上一些由小麦粉加工成的谷物早餐也自称麦片,但这些产品中的麦片含量极少,或者干脆不含麦片,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都说吃麦片对身体好,除了能减肥、帮助消化外,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吃了甚至能够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原料让麦片有如此神奇的作用?答案就是燕麦片。燕麦别称皮燕麦,在我国俗称莜麦,顾名思义,燕麦片就是把燕麦粒轧制成片状。与小麦、稻米、玉米等粮食相比,燕麦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均名列前茅,并含有大量的纤维。不过,真正让燕麦在“粮食圈”脱颖而出的,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图:燕麦片就是把燕麦粒轧制成片状β葡聚糖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并达到降血脂、降血糖的效果。此外,β葡聚糖还能促进消化道中益生菌的增殖,所以能预防便秘,增强免疫力。由此可见,在市场上林林总总的麦片产品中,纯燕麦片的营养价值应该是最好的。遗憾的是,纯燕麦片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很多产品为了增加口感,在麦片中加入小麦、大麦、玉米、黑麦等谷物,或者水果干、坚果片等配料,甚至混入奶精、氢化奶油等损害身体健康的添加剂。虽然被外界统称为麦片,但这些产品所含燕麦片的比例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根本不含燕麦片。因此,作为消费者不得不擦亮眼睛,学会识破麦片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猫腻,下面不妨先了解一下麦片的分类:按含燕麦比例分:纯燕麦片+复合麦片提醒:麦片中所含燕麦片比例越高,保健功能就越好。图:西麦牌燕麦片配料中只有燕麦片一种成分纯燕麦片:顾名思义,指麦片的配料100%是燕麦片,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纯燕麦片应该是麦片中最健康的一种。以西麦牌燕麦片为例,其配料中只标注有燕麦片一种成分(如下图)。复合麦片:虽然纯燕麦片营养价值高,但根据多数朋友的反馈,这种产品的口味实在不敢恭维(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天生就爱这种味)。厂商们当然深知众口难调的道理,因此果蔬麦片、牛奶麦片等戴着“营养光环”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这些产品可以统称为复合麦片,也是“麦片圈”中水最深的品种。一般情况下,复合麦片由多种谷物混合在一起,如小麦、大麦、玉米、黑麦等。在此基础上,一些产品加入葡萄干、水果干、干果、豆类等进行调味;也有一些产品加入奶精(也叫植脂末,口味与牛奶类似)、香精、糖等成分。不难看出,加水果干还是比较健康的,而后者中的奶精含有氢化植物油,而氢化食物油又有反式脂肪酸的成分,其危害相信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了。下面举两个“栗子”,第一个是捷森牌五种水果麦片,从配料表可以看出,这种麦片加入多种水果,但燕麦片与多种谷类混合在一起,且未明确标注所占比例,其中有多少“含金量”不得而知。图:捷森牌五种水果麦片配料表第二个栗子则让笔者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款雀巢优麦产品的配料表中,燕麦片成分仅有5%,添加剂更是多达十余种,氢化植物油等成分赫然在目。图:雀巢优麦配料表按冲煮方式分:快熟麦片+免煮麦片+速溶麦片除了配料不同,市场上的麦片在烹煮方式上也分为很多种,按照麻烦程度排列,依次为快熟麦片>免煮麦片>速溶麦片,第一种需要煮熟后才能食用,后两种可直接用开水冲泡后食用。相比之下,通过烹饪方式鉴别麦片则更简单,只要记住一个宗旨:做起来越麻烦,吃起来就越健康。具体到以上三种麦片在营养上的区别,根据老牌麦片生产商桂格官网的说法,快熟或即食麦片只是在加工工艺上有所区别,营养价值是相同的。但也有观点认为快熟麦片比即食麦片更健康,原因是在经历烘烤等工序后,前者直接被切成薄片,后者则被打碎成小片。在这个过程中,即食麦片比快熟麦片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损失更多。尽管如此,即食麦片还是比速溶麦片健康的多,因为多数速溶麦片为了改善口感和速溶性,加入大量奶精、食用香精等添加剂,而燕麦的含量却少的可怜。虽然方便性和口味兼具,营养却大打折扣。挑选麦片的“四看”原则有人可能会说,过去不了解麦片时,随便买几包喝喝也就算了,现在面对如此多种类的麦片,选择恐惧症又复发了!不用担心,看了下面的麦片选购技巧后,包你的选择恐惧症不治而愈。一看配料表选购麦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清配料表。最健康的选择当然是纯燕麦片,这种麦片的配料表中只有燕麦片,但口味不如复合麦片。不过,如果时间充裕,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入牛奶、酸奶、水果、果仁等配料,相信在口味和营养上都会比复合麦片更胜一筹。复合麦片的配料表比纯燕麦片复杂的多,挑选原则可以概括为“一多一少”——燕麦片含量越多越好,添加剂品种越少越好。“一多”比较容易鉴定,一般麦片都会标明燕麦片的含量;“一少”则需要了解麦片中常见的添加剂种类。麦片中可能出现的不健康添加剂有3类,分别是植脂末(即奶精)、甜味剂和食用香精。植脂末中含有氢化植物油,是导致血管硬化的元凶之一。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巴斯甜、安赛蜜,与食用香精一样对健康有一定影响。吃了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麦片,不仅不能起到减肥保健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图:选择麦片时应留意配料表二看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一般以每100g或每份为单位,标明食品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通过这张表了解麦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麦片的营养价值。燕麦片的蛋白质含量为15%左右,在没有添加奶粉、果仁等高蛋白配料的情况下,如果每100g麦片的蛋白质含量在10g-15g之间,说明这种麦片营养流失较小;如果低于10g,则说明麦片中燕麦片的含量较少,营养价值打折。图:麦片营养成分表三看生产日期麦片的保质期普遍在12-18个月之间,一旦超过保质期,不仅营养成分会大大流失,更有可能发生变质,因此过期的麦片不宜食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选购麦片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尽量选择离过期时间较远的产品,对于运输时间较长的进口麦片更应如此。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网购选择面广又方便省时,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购买食品,但这也给少数无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网购时人们很难看到实物,一些商家便借此将临近过期的食品以低价出售,捡到便宜的买家拿到货后,才知道吃了大亏。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进口产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与国产品牌写法不同,一般是按日、月、年的顺序(国产为年、月、日),购买时不要看错哦。图:进口麦片的保质期按日、月、年顺序排列,与国产品牌不同四看成品粘稠度俗话说的好,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上面几种选购技巧都是战术层面的,要判断一款麦片的品质,冲煮后品尝是必不可少的。前文中已经提到,麦片中的β葡聚糖是其发挥保健作用的关键成分。一般来说,麦片越粘稠,所含β葡聚糖就越多,保健效果也越好。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没有添加剂的麦片,因为一些产品为了给消费者营造“浓稠”的假象,添加了麦芽糊精等增稠剂。这类产品虽然吃起来很粘稠,但不代表营养丰富。麦片选购Q&A问:进口麦片是不是比国产麦片更好,产地不同的麦片差别大吗?答:麦片与牛奶不同,并不适用“国外的月亮比中国亮”这一原则。相对而言,进口麦片使用添加剂的现象比国产麦片少,但并不绝对。因此,还是根据上面的选购要领,观察比较后再购买比较靠谱。另外,产地对麦片品质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足以构成选购标准。问:“牛奶麦片”“高钙麦片”这些产品是不是比普通麦片好?答:很遗憾,现在市面上所谓的“营养麦片”“配方麦片”等大多是商家用来吸引眼球的噱头。以雀巢的牛奶燕麦片为例,其配料表中明确标注脱脂奶粉的含量仅为1%。可为什么这种麦片吃起来“奶味”十足呢?恐怕只有配料表中的植脂末和食用香精能够解释。图:营养麦片大多只是噱头中外知名麦片品牌话你知桂格Quaker(美国)图:桂格麦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着17世纪的服装,头戴一顶帽子冲着你微笑——这个商标设计让很多人记住了桂格燕麦公司。在众多国外燕麦品牌中,桂格在国人中的产品知名度算是比较高的,除了进入中国时间较早,更与这家公司的雄厚实力分不开。桂格燕麦公司创建于1881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其商标上的那位老人,正是该品牌的创始人——克劳威尔。据了解,美国第一袋快熟麦片就是由桂格公司生产的。2001年,桂格燕麦公司与百事公司合并。目前,除了速溶产品,桂格的产品线几乎覆盖所有麦片品种,包括快熟、即食、混合了果料谷物的复合麦片、燕麦粥、燕麦饭,甚至还推出了燕麦饮料。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桂格产品均含有燕麦成分,尽管不同产品的含量有多有少,但至少可以说明其品质还是比较可信的。桂格麦片在中国市场已经比较普及,大型超市和电商网站均可买到。市场上的桂格麦片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区别主要在产地和价格上。以快熟麦片为例,美国产的价格为40-50元/510g;中国产的价格为18-20元/1000g,价差还是比较大的。宝氏Post(美国)图:宝氏Post你也许不知道宝氏,但一定知道卡夫!没错,宝氏麦片就是由美国卡夫公司出品的。创立于1892年的宝氏,如今已经是北美三大谷物食品品牌之一。宝氏麦片的口味是笔者见过所有品牌中最多的,没有之一,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个牌子的麦片畅销全球。在宝氏麦片种类繁多的产品中,蜂蜜燕麦片、宝氏精选、提子麦片是该品牌的明星产品。这还不算完,以蜂蜜燕麦片为例,该系列还细分为肉桂、草莓、树莓、芒果椰子、巧克力杏仁等口味。尽管口味品种丰富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余地,但并不意味着营养也同样丰富,好在宝氏旗下产品大部分均含有燕麦片,只是比例多少不得而知。价格方面,各种口味的宝氏麦片价差不大,根据购买渠道的不同,每400g的价格在35-45元之间不等。亨利Hahne(德国)图:Hahne一款蓝色包装的大盒玉米片,让很多中国人认识了亨利。亨利公司是一家德国谷物生产公司,成立于1848年。这家拥有超过150年历史的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欧洲主要谷物生产商,旗下囊括了超过250种产品。尽管亨利公司的玉米片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麦片,最多算是麦片的调味品。除了玉米片,亨利旗下拥有多个系列麦片产品。其中,切片燕麦片属于纯燕麦片,是最健康的选择。另外,混合果仁、水果或巧克力的原味麦片系列也比较健康。举个栗子,在亨利巧克力原味麦片中,整粒燕麦片的含量达到53%,尽管与纯燕麦片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在复合麦片中还算比较令人满意。值得注意的是,亨利旗下甜品系列不属于麦片范畴,包括可可米、蜜糖圈、麦片脆。尤其是这个麦片脆,虽说名字里有麦片,但配料表里根本找不到燕麦的影子,营养价值可以说与膨化食品相当。目前,亨利麦片的主流产品在国内均可买到,各系列的价格差别不大,每300g的价格大概在20元上下。穆乐/米乐MUHLE(德国)图:穆乐/米乐MUHLE(德国)MUHLE公司因翻译不同在国内有穆乐和米乐两个名字,这家拥有超过700年历史的德国公司曾经是一家工厂。1932年,MUHLE被收购并改造成一家专门生产麦片的公司。如今,MUHLE已经是德国最知名的天然食品生产商之一。MUHLE的产品包括复合麦片、饼干、面包等,其中复合麦片包括果蔬、巧克力、干果等口味,燕麦片的含量从30%-70%不等,不含对健康有害的添加剂。不同口味的MUHLE麦片的价格差距较大,如1kg什锦水果味麦片价格在40元左右,而375g装的黑巧克力口味麦片则要80元左右。欧宝Alpen(英国)图:欧宝Alpen欧宝是英国知名营养早餐品牌维他麦(Weetabix)旗下麦片品牌。维他麦从1932年开始生产谷物早餐,该品牌有一种类似于麦片的产品,被做成分量相近的块状,因方便控制食用量曾在网上风靡一时,但这种产品是不含麦片的,因此不做更多讨论。说回欧宝,该品牌曾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麦片,原因是其“回归天然”的理念在当时比较盛行。不过,由于代理商高露洁(没错,就是那个卖牙膏的公司)在销售策略上的误判,以及桂格的后来居上,欧宝的“统治”很快就终结了。不过,欧宝现在仍是英国家喻户晓的麦片品牌,其产品主要有复合麦片和谷物棒,复合麦片的价位在每500g40元左右。雀巢Nestle(瑞士)图:雀巢Nestle“味道好极了”这句广告语帮助咖啡打开中国的大门,同样也让雀巢这个品牌走进千家万户。雀巢公司诞生于1867年,由创始人亨利-雀巢一手创建,并发展成如今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起于婴儿食品,兴于速溶咖啡,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经覆盖奶粉、饮料、巧克力、冰淇淋、调味料等领域。在麦片方面,雀巢在2008年推出优麦系列,包括牛奶燕麦片、配方系列、经济系列和中老年系列,以及燕麦粥产品。尽管雀巢优麦标榜自己是“营养麦片”,但除了牛奶燕麦片和燕麦粥两款产品的燕麦片含量超过30%,该系列其他产品的燕麦片含量均未超过5%,很多产品根本不含燕麦片。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除燕麦粥外,每种产品的添加剂种类均高达十余种。雀巢优麦的燕麦片含量少、添加剂多,因此价格也比前面几种品牌略低一些,每200g的价格大概在10元左右,麦片粥的价格则略高一些,每200g大约15元上下。西麦SEAMILD(中国)图:西麦SEAMILD(中国)相信不少人都以为或曾经以为西麦是一家澳大利亚企业,因为有种说法是该公司在1994年从澳洲进入中国。但西麦的确是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并且该公司从未将自己标榜为外国品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澳洲知名侨领叶波与现任西麦集团董事长谢庆奎在1994年共同创办了澳大利亚西麦公司,同时在广西桂林成立生产管理总部,也就是现在西麦麦片的生产厂家——桂林西麦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也就是说,市面上销售的西麦麦片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与其他国产品牌不同的是,西麦在澳洲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其产品中所含燕麦均来自于这个基地,这也是它被误解为澳洲品牌的原因之一。西麦的产品包括有机燕麦片、纯燕麦片、复合燕麦片等系列,前两种都是以纯燕麦片为主要原料的健康食品,复合麦片则含有一些不健康的添加剂。价格方面,每1kg即食纯燕麦片大概在20多元,还是比较合理的。其他(中国)除了专门做麦片的西麦,国内很多食品厂家在也在做麦片,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中粮、皇室、锄禾、天喔等。在众多国产品牌中,纯燕麦片产品基本都能做到纯天然,但很多复合麦片则打着“营养”的旗号,混入植脂末等不健康的添加剂,一定要且吃且谨慎。特别提醒:警惕“假洋牌”!捷森jason(中国)图:电商网站上关于捷森的介绍你没有看错,大名鼎鼎的捷森其实是披着“洋皮”的自有品牌,不少粉丝恐怕要失望得痛哭流涕了。在很多电商对该品牌的介绍中,满眼都是“德国进口”、“公司成立于1871年”、“在德国西伐利亚”等字眼,但这些说的不是捷森,而是一家名为美满(Mestemacher)的德国面包公司。笔者在商标查询网站上检索后发现,真正的捷森品牌注册于2007年,由北京嘉盛行商贸有限公司所有(简称“北京嘉盛行”),这家公司正是捷森麦片包装上所注明的中国总代理。图:捷森的商标注册信息捷森和美满之间究竟有什么“奸情”?根据捷森官网的介绍,捷森麦片是由北京嘉盛行委托美满生产的。也就是说,捷森麦片确实在德国生产,但捷森这个品牌拥有纯种的中国血统。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各大电商在品牌介绍里将其描述成一家德国品牌,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很傻很天真呢?你真的会吃麦片吗?前面说了这么多关于麦片的种种,最终的落脚点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吃。麦片的吃法还是有一些讲究的,健康的吃法能给麦片在营养和口味上加分,而错误的吃法同样可以毁了一款健康的麦片。最健康的吃法:煮相比其他吃法,煮出来的麦片更粘稠,因为这种方式能够让麦片中的β葡聚糖更容易溶出,因此也更健康。纯燕麦最适合用煮的,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比较传统的是牛奶+麦片的组合,还有果干、果仁、豆类等组合。如果喜欢喝粥,也可以用大米+麦片组合,煮成皮蛋瘦肉粥、海鲜粥、豆粥等。由于燕麦片本身就是粗粮的一种,在很多主食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图:燕麦片粥最方便的吃法:泡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即食麦片,虽然营养不如煮出来的好,但优势是方便省时。与煮食相比,有朋友反映泡开的麦片吃起来有点像“夹生饭”。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提升口感的方法——搭配酸奶。即食麦片+酸奶的组合可以衍生出两种吃法:1.如果喜欢吃脆的,可以在酸奶中加入麦片后,直接搅拌食用。2.如果喜欢吃软的,将酸奶与麦片搅拌后,在冰箱内放置4个小时以上再食用。口感进阶秘诀:除了麦片,还可以在酸奶中依口味加入水果干、果仁、玉米片等配料。图:燕麦配酸奶最小资的吃法:烤这里说的可不是直接烤麦片,而是将其做成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相比市面上销售的麦片面包和麦片饼干,自己做不仅能保证真材实料,更不用担心添加剂等问题。以市面上比较流行的麦片巧克力饼干为例,其配料中往往含有代可可脂、氢化植物油、植脂末、食用香精等添加剂,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图:自己动手做的燕麦饼干更健康安全最奇葩的吃法……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吃法,笔者还见过一些比较奇葩的吃法,例如麦片+豆腐乳(酱豆腐)的组合,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对于这些组合,只想说一句话:臣妾做不到啊!其实,正所谓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口味都是不同的,吃法更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你饿不饿?我去煮碗麦片给你吃。
2月14日消息,Endomondo、MyFitnessPal、MapMyFitness、Runtastic、FitStar和RunKeeper等应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除了都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用来追踪用户的健康和活力等状况这一共同点之外,另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所有的这些应用都已经被更大的公司、亦或是更大的品牌收购。最近一次就是RunKeeper被收购,这家应用公司刚刚被运动跑鞋品牌Asics收入囊中。在此之前,Endomondo、MyFitnessPal和MapMyFitness等应用则都被Armour收购麾下。FitStar则被Fitbit收购,在此交易之时,Fitbit还没有上市,不过,当时的Fitbit已经发展成为活动追踪应用行业的领导者。从多个角度来讲,应用与服装巨头和设备制造商合二为一,就会产生较大的意义。对服装公司而言,这就意味着收购了一个业已形成大规模的数字客户群体。对应用制造商而言,这也是一种较为完美的撤出。许多应用提供多种服务,然而,真正购买优质订阅服务的用户数量可能不足以维持这些应用的长期发展。就在去年,RunKeeper方面就宣布该公司裁减30%的员工,以此将业务重点放在创收方面。另外,诸如Runtastic之类的一些应用公司甚至还进军设备业务领域,尽管硬件业务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另外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情况。如今仍然保持独立的Strava应用,除了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而且还成立了一个应用商店。通过这一应用商店,Strava还销售少量的的服装,而且还向市政建设规划者销售地图数据。不过,这些业务到底能够帮助Strava增加多少收入,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这对真正的用户,即成百上千万使用这些应用来履行他们常规培训职责或实现他们周末练习目标的用户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再说,对那些出于最好打算下载这些应用但又很少使用这些应用的用户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总而言之,一连串的并购安全表明,真正的独立健康应用时代已经宣告终结。健康应用是全新的照片应用:即使这个应用稍显疏远,但仍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款应用仍有机会被更大的公司收购,特别是那些想通过这种应用来支持自身数字产品的公司,哪怕是通过长期保留战略。尽管健康应用领域存在诸多的业务并购,但是,最初的承诺就是一切都不会改变——那些被收购的应用仍将成为用户的锻炼伙伴,即使这些应用升级成为一个大型公司的一员。但事实上,这些应用最终都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会像一个标识那样微妙:MyFitnessPal应用在经过了重大升级之后,已经拥有了一个类似于Armour的标识。但是,这可能会像Munchery之类的服务广告那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广告如今出现在用户的食品日记之当,或者是出现在用户的锻练事项当中。这些措施会帮助应用创造收入。当然,用户的数据也成为创收的一种的基础。用户多年前注册使用的免费健康应用,需要用户输入性别、身高、体重、出生日期、总体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目标等信息之后才能使用。这些信息如今也随着业务并购交易的结束而被其它的大公司掌握。所有的公司都会急于得到这些数据信息,以便通告给其它公司制定相应的商业决策,尽管这些公司声称这些数据完全是匿名提供。当然,这并意味着会导致恐慌蔓延,相反,这可能会是一种更多的远景。这些健康与运动应用的市场仍然非常新颖:具体来讲,甚至就像应用商店那样属于新生事物。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没有看到过能够存储如此多的用户健康信息的口袋电脑。如今,健康和运动应用已经成为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微博)应用商店排名最靠前的应用,而且在苹果智能手表AppleWatch的所有应用中占据的份额几乎达到7%左右。应用一度被认为是“方便的工具”,例如,用户会说,看,我能够查看到我行走的步数。如今,这些应用都将经历相似的整合期,这并不奇怪,特别是在数据业已对企业具有更大价值的形势之下。当然,乐观地来看,健康应用在被其它公司收购之后,仍会继续存在。不过,从一些交易来看,有些应用在被收购之后,就会被立即关闭。这种现象意味着,用户必须找到另一款健康应用,并下载使用。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户又必须输入所有的个人信息。
2月14日消息,Endomondo、MyFitnessPal、MapMyFitness、Runtastic、FitStar和RunKeeper等应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除了都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用来追踪用户的健康和活力等状况这一共同点之外,另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所有的这些应用都已经被更大的公司、亦或是更大的品牌收购。最近一次就是RunKeeper被收购,这家应用公司刚刚被运动跑鞋品牌Asics收入囊中。在此之前,Endomondo、MyFitnessPal和MapMyFitness等应用则都被Armour收购麾下。FitStar则被Fitbit收购,在此交易之时,Fitbit还没有上市,不过,当时的Fitbit已经发展成为活动追踪应用行业的领导者。从多个角度来讲,应用与服装巨头和设备制造商合二为一,就会产生较大的意义。对服装公司而言,这就意味着收购了一个业已形成大规模的数字客户群体。对应用制造商而言,这也是一种较为完美的撤出。许多应用提供多种服务,然而,真正购买优质订阅服务的用户数量可能不足以维持这些应用的长期发展。就在去年,RunKeeper方面就宣布该公司裁减30%的员工,以此将业务重点放在创收方面。另外,诸如Runtastic之类的一些应用公司甚至还进军设备业务领域,尽管硬件业务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另外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情况。如今仍然保持独立的Strava应用,除了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而且还成立了一个应用商店。通过这一应用商店,Strava还销售少量的的服装,而且还向市政建设规划者销售地图数据。不过,这些业务到底能够帮助Strava增加多少收入,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这对真正的用户,即成百上千万使用这些应用来履行他们常规培训职责或实现他们周末练习目标的用户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再说,对那些出于最好打算下载这些应用但又很少使用这些应用的用户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总而言之,一连串的并购安全表明,真正的独立健康应用时代已经宣告终结。健康应用是全新的照片应用:即使这个应用稍显疏远,但仍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款应用仍有机会被更大的公司收购,特别是那些想通过这种应用来支持自身数字产品的公司,哪怕是通过长期保留战略。尽管健康应用领域存在诸多的业务并购,但是,最初的承诺就是一切都不会改变——那些被收购的应用仍将成为用户的锻炼伙伴,即使这些应用升级成为一个大型公司的一员。但事实上,这些应用最终都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会像一个标识那样微妙:MyFitnessPal应用在经过了重大升级之后,已经拥有了一个类似于Armour的标识。但是,这可能会像Munchery之类的服务广告那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广告如今出现在用户的食品日记之当,或者是出现在用户的锻练事项当中。这些措施会帮助应用创造收入。当然,用户的数据也成为创收的一种的基础。用户多年前注册使用的免费健康应用,需要用户输入性别、身高、体重、出生日期、总体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目标等信息之后才能使用。这些信息如今也随着业务并购交易的结束而被其它的大公司掌握。所有的公司都会急于得到这些数据信息,以便通告给其它公司制定相应的商业决策,尽管这些公司声称这些数据完全是匿名提供。当然,这并意味着会导致恐慌蔓延,相反,这可能会是一种更多的远景。这些健康与运动应用的市场仍然非常新颖:具体来讲,甚至就像应用商店那样属于新生事物。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没有看到过能够存储如此多的用户健康信息的口袋电脑。如今,健康和运动应用已经成为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微博)应用商店排名最靠前的应用,而且在苹果智能手表AppleWatch的所有应用中占据的份额几乎达到7%左右。应用一度被认为是“方便的工具”,例如,用户会说,看,我能够查看到我行走的步数。如今,这些应用都将经历相似的整合期,这并不奇怪,特别是在数据业已对企业具有更大价值的形势之下。当然,乐观地来看,健康应用在被其它公司收购之后,仍会继续存在。不过,从一些交易来看,有些应用在被收购之后,就会被立即关闭。这种现象意味着,用户必须找到另一款健康应用,并下载使用。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户又必须输入所有的个人信息。
又到春夏装修季,最劳心劳神的苦力活没有之一。大到家具家电,小到开关插座灯泡,都必须仔细挑选。尤其墙上的开关插座,说大不大,但它一用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说它小,这事又小不了。笔者不是装修大师,只是身处装修行业,略有些心得体验,分享给各位正在装修或打算装修的朋友,希望能帮大家买到称心合意的开关插座。开关插座的分类开关插座大家最熟悉不过,现在是个房子就必定有它们,所以开关的分类我们很熟悉,这里就不啰嗦了,只挑重点说。单控和双控一个灯只有一个开关控制,就是“单控”;一个灯可以同时被两个开关控制,就是“双控”。“双控”接法多用在卧室中,通常在床头和开门附近,结合大家使用习惯进行的改良,非常容易理解。现在大概只有老房子的卧室灯是单控,新装修的房子基本都是双控了。调光开关在一些卧室、书房、娱乐室里面,常常需要对灯光进行光度的控制,这就需要用到“调光开关”。调光开关是通过调节电流电源流经负载的时间,这样改变了电光源的输入的电压和电流来获得不同强度的光输出。调光开关的按钮一般又有旋转式,触摸式,按键式:从使用寿命来看,按键式是最经济的,维修起来的成本也便宜,但是不够美观,有新的技术后,这类开关的销量逐步降低;旋转式比较优美,目前使用率比较高;从科技角度来看,触摸式无疑是发展的趋势,但是维修价格会比较高。国内较多人使用的是西蒙、奇胜、TCL、罗格朗等,这些大品牌的研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质量也比较有保障。图:调光开关材料分类开关面板的材质主要有PC料、电玉粉、ABS三大类。PC料暂时来说是比较优质的,其次是电玉粉和ABS等。PC材料又叫防弹胶,相比其他两种材料而言,它的产品具有细腻光滑,触摸起来的手感非常有质感,而且抗压性,抗氧化氧化性,耐热性,阻燃性都比较理想的特点,所以深受生产商的厚爱。一般中高档的开关插座是采用PC料。而真正的国际品牌和一部分国内品牌高端产品后部功能件底座外壳也是PC料的,以全面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目前PC料全球只有GE通用电气、拜尔、帝人三家国外公司供应,而所谓国产PC料一般都为回收PC料再加工生产的,在各方面性能上远不及全进口PC料,所以大家在看到进口PC料的时候,如果说来自的国家不是上面那几个,很有可能就是假冒产品。图:现在开关插座大多都采用PC料电玉粉和ABS电玉粉和ABS在上世纪90年代前都是中国开关插座的主要材料。电玉粉的产品表面粗糙,颜色略显灰白,ABS材料阻燃性能较差,表面容易泛黄色等劣势,加上由于人类对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加强,这些材料也悄然的落幕。开关的载流材质开关的“心脏”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是也不能忽视。开关载流件材质就是铜片,它就是开关插座的心脏。消费者会认为这个“心脏”就是黄色的铜片,NO,那是笼统的理解。准确的来说,一般材料有黄铜、锡磷青铜。从导电性来说,黄铜到点系数是27,磷青铜最高才可以到达20,这样可以看出黄铜导电好,损耗低。从导热系数来说,黄铜导热系数是67,磷青铜是50,这个问题如果是在家庭中使用,问题不大。从弹力承受值来看,在低温情况下,黄铜和磷青铜基本没区别,只有到达75摄氏度后,黄铜的弹力有明显变化,而磷青铜是在125摄氏度后才有明显变化,可见磷青铜在这里比试占据优势。总的来看,虽然锡磷青铜的价格比黄铜高1/4,但是锡磷青铜的抗疲劳,抗氧化效果好,而且能够在多次被模具排位冲压后,依然保持弹性,所以国内的开关多数是采用锡磷青铜为芯片。如何选购开关插座如何结合装修需求来选开关插座还是很关键的,事先计划好,能避免开挂插座被家具遮挡的尴尬;如果装修风格大胆前卫,那么开关插座也不能太古板普通,对吧?五花八门的形状开关插座留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无疑就是在外观上面。这好比女士们购物,多数是因为商品的外包装而做出冲动。开关插座面板大部分形状是接近正方形(86mm*86mm),造型简约大方,富有厚实的安全感,通常是白色,在白色墙壁上几乎没有存在感,谈不上点缀装修风格,也不会有突兀影响。如果喜欢弧线形状的,那么还可以选择一些稍微流动型的产品,这类产品其实是突破下四方体形状的一个延伸,结构上并没有改动,所以不必担心日后的拆卸问题。图:略有弧度的开关插座一些品牌还推出多种长度的面板,让开关顿时变得活跃起来。比如新家园、德力西、飞雕、公牛、西蒙等都有推出有二位面板、三位面板、四位面板的产品,施耐德没有。看起来确实是比平时的四方面板要新鲜很多,而且从成本设计考虑,也节约了不少。但是笔者认为,面板的长度加长了,其固定点必然会增加,如果用料不足,在拆卸时候,很有可能出现外壳折断或者弯曲。图:西蒙四位面板插座主流尺寸主流尺寸要记好,分清楚国际品牌还是国产品牌。进口的以80型为主,国产的有86型的(含间距86和72两种规格)、120型的(有120mm*75mm和120mm*120mm的两种),现在多数为86型的(86mm*86mm),购买时请买配套的底盒。水电工开始时,也要跟电工交流好,方便于电工考虑留位。关于尺寸的选择,有段真实装修案例:有个业主自己买了一批西门子开关插座,没有提前跟电工师傅沟通,电工师傅以常用的86型底盒暗埋下去,等到安装完底盒,才发现面板和底盒的型号不对。原来业主购买的是西门子开关是72型的(86mm×72mm),导致每个面板和底盒之间差距14mm,现场立刻返工处理。虽然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延时工期,但这个麻烦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无论消费者购买的是什么尺寸,在装修前,必须跟装修公司提前沟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耽误工期。“土豪金”可以有开关插座传统来看,多数是奶白色较多。随着家居装修的多边,也需要更多的颜色来装扮家庭。连开关也有土豪金,如果你是土豪金粉丝,必然别错过。想购买土豪金的不妨考虑下西蒙55香槟金土豪金系列、西门子灵致香槟系列、施耐德丰尚系列沉醉金香槟金色。产品设计师也想出奇招,添加了一些色素,赋予开关插座丰富的色彩,如热烈的红色、温暖的橙色、含蓄的黑色、浪漫的粉色、清新的绿色等等,琳琅满目。这些品牌现在主要由国内的LVC、FURTHEA、艾朗等一些非一线厂家在生产。图:西门子香槟金插座喜欢尝鲜的朋友要留神:虽然它们都很色,但是注重环保的人士会发现,颜色背后的污染,因此,笔者不赞成使用太多艳丽的产品,而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选开关开插座,还应以质量,防火为主。有指示灯的你见过吗家居产品正在越来越人性化,你发现了么?譬如带荧光、LED指示灯的开关。它们的区别是:荧光产品是通过吸收光源之后亮一段时间,不需要耗电,在光线较弱时候保持2~4小时的发光状态。而这种荧光的主流色为绿色,还有一部分是蓝色,非常的个性。而LED指示灯开关则是自发光且无需充电,因为LED自身的耗电小,寿命可达到10万小时以上,LED灯饰已经成为当今家居照明的主流。由于成本较高,因此镶嵌在开关面板上的总体价格会比荧光的高,但这不影响LED甚至是日后的XLED成为日后的使用趋势。带指示灯的开关跟普通开关插座在外观上没有多大差异,安装时候的高度也是按国标进行1.4m高设置。屋里漆黑一片光线不好的时候,它们能帮我们很快找到开关的位置,如果家里有视力不太好的人群,或者有年幼的朋友,那么这个特点将是首选。这些品牌主要大品牌有施耐德E3000LED开关、西门子子睿致系列LED开关、西蒙i7系列LED开关等。PS:指示灯的光线非常柔和,不会影响到大家的睡眠质量,甚至可以放心安装在卧室。图:带荧光和LED指示灯的开关“铁证”不能少一个开关虽然不大,但是肩负的重任可非同小可。中国对国产的开关插座产品有强制性的安全认证,也就是3C认证、ISO9000系列认证等等。不为别的,只为基本的安全保障,希望各位不要大意。Tips1.关于开关的电流选择:因为每个开关插座有自身的电流标准,在接入的电源线上也需要留神,比如10A的、16A的、32A的所接的电线的直径有区别。如有一定的物理知识的消费者应该比较容易了解这个内容。如1800W的功率,计算电流是:1800÷220V=8A。所以2200W的电器使用10A的开关插座即可。Tips2.开关插座的安装高度:因为每个开关插座的功能都不太一样,这里可以大概的讲述下它们的常用高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电源开关离地面一般在120cm至135cm之间(一般开关高度是和成人的肩膀一样高),视听设备、台灯、接线板等的墙上插座一般距地面30厘米(客厅插座根据电视柜和沙发而定),洗衣机的插座距地面120厘米至150厘米,电冰箱的插座为150厘米至180厘米,挂机空调插座为190厘米至200厘米,柜机空调插座为30至45厘米,厨房油烟机插座为180至200厘米等。但是这些标高只是一个常理参考值,实际会根据居住者的身高以及生活习惯、新型电器的要求,做出特殊的调整。Tips3.到底装几个比较合适?现在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对应的电器开关数目也随之庞大起来。大家在安排家庭中的开关插座数目时候,最好按照“宁可多,不可少”的原则来设计。虽然购买的数目跟成本是正比,但倘若日后需要时再加,也许是你现在所付出价格的好几倍,甚至是无法做到的。品牌点评大家选择品牌通常会从邻居、朋友、或者自己购买过的品牌里做出选择。这些体验基本都是比较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良品率次品率的问题)。装修公司选择的品牌装修公司选购开关插座的品牌多数为2-3个品牌:根据预算的价格,再进一步挑选出合适价位的产品给业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品牌与成本是正比关系。根据市场调查,装修公司选择的品牌有:松本、TCL、西门子、梅兰日兰、西蒙、奇胜(现被收购,改名施耐德奇胜)这些品牌。这些品牌被较多装修公司认可的原因在于,品牌旗下系列丰富,价位多种,同时质量也够“硬”。不要认为这些品牌的的回扣而造成这种局面,理由很简单,还是举例说明吧:采购员购买一批开关插座,价值¥3500,卖家给采购员几百块的回扣。如果质量不好,货源不正,给客户安装后,如果出现短路,损坏等质量问题,装修公司需要义务的派师傅去上门维护,检修,处理问题,这其中的人工费,来回的车费,跟回扣比较,就知道孰轻孰重。总的来看,质量不过关,装修公司是不敢购买的,亏的是自己的荷包,损的是自己公司的名誉,影响的是公司的口碑。这不仅是个人推理,实际经验中,接触到的公司也基本都会理性地选择品牌。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品牌从价位来看,松本一般以中低档为主,因为质量不错,经济型产品获得很多百姓厚爱,B6U(H)型号,5块多可以买下五孔插座,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西门子的远景系列,外形流线型设计,手感超好,一直处于热销状态,8元就可以把这国际品牌的插座拿回家使用。奇胜开关E2000系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款产品,10A的五孔插座只需要15元,后来慢慢的被选择的E3000逐渐取代。如果不嫌弃款式,那么请把这款经典一产品带回家。ABB品牌的德逸AE205五孔插座,两孔和三孔错位设计,更符合使用者的习惯,大品牌,18元可以获得它。施耐德开关插座,五孔奇胜轻点系列,德国拜耳材料,特别是还带儿童安全保护门设计,触屏开关,白菜价格18元,买下奢华品质,家有儿女别错过。TCL86型A8出色系列色彩丰富,时尚,充满个性,五孔插座约24元。西蒙55系列亮银色五孔插座,以精美的做工,磨砂荧光与高亮面完美结合,25元打造不退色的安全插座。以上推荐的是这些品牌的高性价比产品,普通家用相当OK。当然它们还有很多设计更好的产品,太多了,这里不仔细推荐,有需求的朋友多关注关注这几个品牌即可。写在最后读完上面的长篇大论,相信各位心中都有了比较明了的购买方法。不管各位现在是什么心态,只要认真阅读该技巧,希望可以让你购买的产品是“安全+质量”。
继“百团大战”、外卖大战之后,餐饮O2O的战火开始燃向后端的采购供应链。每年超过万亿元体量的餐饮采购大蛋糕,激发了众多创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对餐饮行业重新发现和改造的热情,用户群的竞争也从个体消费者转向了想象空间更大的餐饮企业。轻模式、重模式、细分市场、补贴价格战……竞争的胶着程度毫不逊于C端。然而,看似繁荣的餐饮B2B背后,是几乎全行业都在巨额亏损。以去中间商为存在价值的餐饮B2B企业,被迫沦为新的中间商,重复着传统中间商的盈利模式。万亿市场引来群雄纷争与庞大餐饮市场相伴相生的是庞大的餐饮供应链。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餐饮收入达29280亿元,全年突破3万亿已无悬念。如果按照采购成本占营业收入的30%-40%计算,餐饮采购市场有超过万亿元的体量。有业内人士表示,餐饮的食材供应从源头到餐厅,要经过多级批发商,中间环节的加价率超过100%。而这部分利润就是食材B2B企业所觊觎的大蛋糕。自去年开始,涌现出了一批瞄准餐饮后端供应链的互联网企业。一亩田、美菜、链农、饭店联盟、天平派上线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并很快获得融资开始培育市场。紧接着,不甘心被跨界打劫的餐饮人抱团反击,由餐饮集团联合发起的众美联上线也加入竞争。而专注于区域或细分领域的食材B2B平台就更多了,如小农女、菜点点、优配良品、集食达、餐馆无忧、冻冻、餐饮管家、蔬东坡、分分钟等,它们也纷纷成为风投的宠儿。餐饮食材B2B市场兴起,也引起了外卖O2O大佬们的关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紧接着便放出即将上线美团菜市场的消息。饿了么则高调上线旗下食材供应B2B平台有菜。这些外卖大佬利用手中掌握的餐馆资源,也想在餐饮供应链上分一杯羹。传统食材批发商也不再淡定。本月,自称新发地“二道贩子”的杨海军打造的生鲜电商平台——锦绣生鲜宣布上线,为餐企配送生鲜蔬菜,实现了传统批发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并获得了中海软银的天使投资。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食材B2B的出现针对的是餐饮企业采购上的痛点,降低了采购过程的资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同时,电子化线上采购也能够为餐厅后期做账等工作提供便利。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餐馆每天都需要相对固定的食材供给,这种需求稳定、刚性,而且有足够的规模。相对于C端的个体消费者,B端的餐饮企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竞争胶着暴露行业痛点同类企业的快速诞生,迫使已经上线的平台加快复制扩张步伐,以尽可能多的获得市场份额及用户。但是培养餐饮企业在线采购习惯绝非易事。长期以来,餐饮行业供应链处于原始状态,不仅冗长,还混杂着各种商业潜规则,各方利益复杂交织,令市场培育难度极大。大型餐饮企业啃不下来,是当前食材B2B平台面临的共同难题。链农CEO刘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把大型餐饮企业列入目标客户实属无奈。虽然大型餐饮企业的订单大,但是账期太长,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账期几乎可以称之为死穴,尤其是对那些正在快速扩张的企业而言。此外,食材B2B平台希望能将分散的餐厅采购需求汇集起来,以此获得与供应链上游的议价能力,从而达到降低餐厅采购成本的目的。而大型餐饮企业本身就有完备的采购系统,并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培养起了自己的议价能力,对于平台这方面的需求不强。况且,一些手握采购大权的人从个人利益出发,对推动“阳光采购”也并不热心。为此,目前B2B创业企业几乎都把目光瞄准了中小餐厅。中小餐厅一般都是餐厅老板亲自采购,采购频次高且花费时间,一直都是中小餐厅的痛点所在。然而,中小餐厅的钱也并不好赚。采购频次高、品种多,但每次采购的量都不大,对价格又高度敏感,致使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拉拢更多客户从而吸引风投,食材B2B平台普遍采取烧钱刷单方式,长此以往,一旦融资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影响企业整体运营甚至倒闭的情况。事实上,今年8月,一亩田大规模裁员正是因为新一轮融资不畅导致的。由于融资没有及时到位,依赖员工返利刷单刷出“漂亮业绩”的一亩田,不得不靠裁员渡过难关。在如今这个资本寒冬,融资难已经成为不少创业公司的症结,对于靠烧钱培育市场的食材B2B平台也不例外。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就目前来看,食材B2B已经被商家炒起来了,但是,烧钱刷单培育市场的竞争方式并不健康。对于食材B2B平台而言,快速复制扩张固然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个领域的明确监管政策的情况下,做好品控及食品安全是餐饮链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的重点。直供模式不能承受之重目前,食材B2B平台的经营模式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自采自营为主的重模式;另一类则是以搭建平台撮合交易为主的轻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对于满足餐饮企业的需求而言,目前似乎还都有段距离。对食材B2B平台来说,真正的难点在于对上游供应商资源的开拓。自营模式的平台希望利用互联网,砍掉中间环节,实现生鲜农产品从农户到平台的直供。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产品质量,同时缩短供应链、提高电商平台的毛利率。然而,看似无比诱人的自营模式,真正实施起来难度极大。除了农产品自身标准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外,采购、分拣、仓储、物流等环节的建设,几乎是把传统批发商的工作又重复做了一遍。自己成了中间商,还是像原来的中间商一样靠差价赚钱。而且随着订单量的增加,仓储及物流的压力也接踵而至,这对于那些对农产品生产规律缺乏了解的电商平台来说,无疑也是巨大挑战。与自采自营的重模式不同,以撮合交易为特征的轻模式平台类似淘宝,本身只搭建平台,具体交易则需经销商与餐厅自行完成。能够在低成本情况下去完善、变革、整合原有的行业资源,实现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不过,轻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餐饮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难以保证两端用户的黏度。有业内人士分析,既然餐厅可以在平台上与供应商交易,那也能在线下达成合作,这就会造成平台型电商用户的流失。缺乏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也是这类轻模式平台的短板。更重要的是,轻模式缺少壁垒保护,一旦有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入会不堪一击,被收购可能就是最好的出路。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都因庞大的餐饮市场而存在着巨大的商业需求,并由此催生出众多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且,中餐的原材料成千上万,价格差异也很大,整合这样的供应链条的难度可想而知。互联网的出现让整合餐饮供应链成为可能。虽然现在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但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若干家既具备强大的线上技术能力,同时又拥有丰富的线下资源的企业,或许能解决餐饮企业长期面临的供应链难题。
不管你以前知不知道,愿不愿意相信,这些曾经让我们名族骄傲的中国品牌,很多都已被收入国际外资巨头企业的麾下。现在,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些“中国品牌”,命运各不相同,有的被边缘化被雪藏处理,直到消失;而有的却发展的越来越好,成为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的品牌,被收购也成了这些企业很好的出路之一。抛开这些感叹与背后的资本情况,小编君能帮忙做的就是,让大伙平时在各大超市货架、电商网站面前俳佪,不知道该不该买,不知道该买哪个牌子的时候,心里能对这些个品牌有个数。因为,有的人是支持、热爱名族品牌,用了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所以才买中国老品牌,尤其是爸妈那一辈的人;而有的人,也觉得这些老品牌用着确实不错,效果也好,但在现在这什么都是“国外的好”的时代下,用国产品牌又觉得太low了吧,但你们不造吧,其实这些“土老帽”的国产品牌早已摇身一变成为跨国巨头旗下的一员,成了真正“高大上的伪国货”了。美即图:唯美的美即面膜广告,俘获了不少有文艺情怀的型男靓女们美即面膜的广告确实深深地吸引了很多人,有点韩范儿,还挺文艺,唯美的画面走过一枚漂亮的女主角......这家创始人是佘雨原的中国本土企业,如今做的确实很好,走进超市面膜区、屈臣氏店里,他们家的面膜早已霸占整个货架。小编就经常贴他们家的面膜,不过偶更多的是通过网上购买。在2013年8月15日,法国欧莱雅集团宣布斥资65.38亿港元全面收购美即。在收购完成后的2014年4月9日,美即也宣布从港交所退市,这家中国面膜行业,位居市场份额第一的面膜品牌,正式成为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的一员。苏泊尔图:包围了国民厨房的苏泊尔苏泊尔,多么熟悉的一个品牌呀,现在不管是是走进人们的家里,还是走进超市,到处能看到苏泊尔的锅、电饭煲、电水壶、微波炉等等厨房用品,苏泊尔几乎已充斥占据了很多家庭的厨房。但就在2006年8月,法国赛博集团通过收购持有苏泊尔52.74%的股权,获得了苏泊尔集团的控股权。这家由苏显泽与父亲苏增福创立的中国炊具和厨房小家电企业,正式被纳入法国赛博集团旗下。乐百氏家里的乐百氏桶装水、乐百氏矿泉水、乐百氏AD钙奶以及大家经常买的脉动,这些东西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能见到哈,同样,也没有免于被收购的命运。2000年2月,法国达能集团以1.4亿多美元的价格向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收购了乐百氏92%的股权。可惜收购之后,达能越来越弱化乐百氏这一品牌,在2009年11月30日,包括何伯权在内的5位创始人宣布集体离职。大宝图:大宝广告语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这几句经典的广告语几乎所有80后都耳熟能详,可以说是听着这句广告语长大的。这家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护肤品品牌,在2008年的时候,被美国强生公司以23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不过,哎!强生目前对大宝所持的态度是边缘化处理与对待,也并没有对大宝的品牌形象着力去塑造。曾经在中国中低端市场风靡一时的大宝,市场情况已渐现疲态,我们也越来越少看到这个品牌了。这个儿时记忆的品牌,或许在许多年后,你想买也会买不到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大宝一直是又便宜又好用啊,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我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可能不仅仅他们自己不争气吧!哎,悲哀!丝宝(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2007年10月,妮维雅护肤品的母公司德国日化巨头拜尔斯多尔夫集团,拿3.17亿欧元收购控股了丝宝集团旗下的丝宝日化。丝宝日化有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就在这几年,大家也时不时地能在电视上见到这些洗护品牌的广告。被收购之后,这四大护发品牌发展的也算还凑活,舒蕾的高端品牌本草优萃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美涛,很多喜欢造型定型的型男靓女们,是不是到现在也总买美涛啫喱水等定型产品呀,反正小编我就是其中一个啦,嘿嘿。统一润滑油很多开车爱车的人士都知道统一润滑油。也确实,这家在全球润滑油市场都排名靠前的中国润滑油品牌,确实受到很多司机朋友的青睐。旗下产品线涉及汽车用油、摩托车用油、工业用油、工程机械用油、润滑脂、刹车油、不冻液、汽车护理品等众多石油化工领域的产品。这么牛叉的中国品牌,怎能没被万恶的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盯上呢,哈哈,开个玩笑了!在2006年9月22日,由英国与荷兰联营的壳牌集团宣布,收购统一润滑油75%的股权,将统一润滑油整编进壳牌润滑油的大军。三笑2000年,高露洁与三笑共同出资成立了高露洁三笑合资公司,就在双方合作的3年后,高露洁又宣布以溢价3倍的高价收购了三笑集团在高露洁三笑公司的全部股份,高露洁三笑公司从而成为了外方独资公司。紧接着在2005年12月,高露洁又出资2100万美元彻底买断“三笑”品牌。至此,这家由中国企业家韩国平,在1989年的“牙刷之乡”江苏邗江县杭集镇创办的中国企业,已完全成为美国高露洁公司所拥有的品牌。哈尔滨啤酒2004年,百威啤酒的母公司美国AB公司,用55.8亿港元的价格将哈尔滨啤酒集团从港交所私有化,并持有哈尔滨啤酒90%以上的股权。不过,后来在2008年的11月18日,比利时英博集团又宣布耗资5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AB公司,我们的哈尔滨啤酒算是又被间接卖给了比利时英博集团。哎,被人卖来卖去的!不过资本市场嘛,这种情况算很正常啦。好在,现在的哈尔滨啤酒是越来越好喝,越来越受欢迎了。南孚电池“一节更比一节强,玩具车用完,还......"这则南孚电池的广告是不是映像非常深刻呀。很多人去买电池,虽然贵点但就只认准南孚电池。南孚如今也已远嫁洋企业了。2003年8月,美国吉列公司以1亿美元的价格,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而香港中国电池公司持有南孚电池72%的股份。不过,后来在2005年,吉列公司又被全球日化巨头美国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所以南孚电池又辗转成了宝洁旗下的品牌。南孚电池是成立于1988年的一家福建企业,是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现在还是中国商务部重点扶持的企业。南孚电池可谓是一直风光无限,风头保持强劲,反正希望你以后能一直好好的吧。中华牙膏1994年1月,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资金入股,用占股60%的方式控股了由联合利华跟上海牙膏厂合资建立的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联合利华用品牌租赁的方式取得了“中华牙膏”的经营权。根据协议,只要中华牙膏每年的销量不低于1994年的数据,不管“中华”商标是谁的,联合利华都有权继续使用,不担心商标被收回。可以说,以联合利华的实力,几乎是拥有一份永久租赁“中华”商标的权利。后来,从2001年开始,联合利华也投入巨资逐步扩大对中华牙膏的品牌建设,在国内的市场市场份额也一直能保持在15%左右,每年为联合利华贡献的收入超过10亿元。除了上述说的这么品牌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伪国货”的品牌,命运各不相同,比如被肯德基母公司美国百胜餐饮集团收购的小肥羊火锅;被英国帝亚吉欧集团收购的四川水井坊白酒......甚至还有被拥有阿迪达斯护肤、香水业务的法国香水巨头科蒂收购三年后,在2014年又宣布全面停售的护肤品品牌丁家宜;被德国美洁时收购后又整停产的活力28......汗,一个个老品牌就这样消失了,真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买,买了后就......资本市场往往就是这么残酷!整个看下来,除了惊喜欣慰之外,有些品牌的命运确实免不了会有些叹息。不过,对于对于有些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曾经让国人骄傲的品牌是不是被纳入洋企业的麾下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反正好用就行呗。反正,大家以后在买这么品牌的产品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吧,除了能心里有个数之外,即使以后出现问题维权了,也事先知道该去找谁。
9月28日夜间消息,日前有媒体爆料称,滴滴有意剥离代价业务,将其作为战略投资的一部分与e代价合并,从而使滴滴自身更专注于打造出现平台。某网随即电话联系滴滴快的公关求证。滴滴方面王姓负责人表示,其消息子虚乌有,滴滴代驾方面运作良好,并对文章内诋毁行为表示强烈谴责。据了解,该文章自称获悉于接近滴滴人士爆料,滴滴剥离代驾业务不仅没有削弱自身实力,反而提供能够提供更良好的代驾服务,同时也让滴滴自身更专注于专车、顺风车等出行领域与对手展开竞争。更分析评论称,如果滴滴一意孤行,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不可避免,甚至可能拖累了滴滴在其他战线上的优势。滴滴官方数据显示,其代驾业务正式上线一个月的时候已经覆盖全国161个城市,单日订单突破50万单。与此同时,滴滴代驾在全国已有超过150万的注册司机。而e代价今年五月完成D轮融资后,目前,也已经从北京起步至今开通129个城市,司机人数达20万人。同时,还有消息称e代价已经开始提高司机补贴,准备新一轮的补贴大战。其CEO杨家军也表示,面对滴滴、58等竞争对手,竞争必然存在。业内人士称,一个是估值165亿美元出行平台,一个是背靠58同城的代驾市场“先行者”,都逐渐陷入补贴无休止的病态竞争中,但彼此都不甘轻易放手。
2015年,电商行业人事变动频繁。从年初开始,一批电商职业经理人纷纷从传统企业离职,之后不少行业都处于变动之中。2015年4月,中酒网被上市公司青青稞酒收购,以1.4亿元获得其90%的股权。此后,不断有消息传出中酒网的联合创始人王泽旭离职。日前,王泽旭证实了该消息。“刚刚办理完了离职手续。中酒网被收购后,这个项目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我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再重新出发,寻求新的发展。”据悉,从2013年8月中酒网项目启动开始,王泽旭作为操盘手,构建了其物流体系和整个的O2O模式。中酒网在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后,在2013年双11期间成为黑马,当天销售额达到4800万元,其发展速度被业内称为“中酒速度”。王泽旭表示,经历了中酒网此前所有发展的关键节点:2014年在线下发展了百余家加盟店,形成中酒连锁;经过一年多的积累,月销售额从最初的两万元增长到数千万元。在启动中酒网项目前,王泽旭主要做了几年电商代运营业务,为不少品牌布局全网渠道。而在未来,王泽旭更希望开启自己的事业。王泽旭直言,未来应该会独立创业,但如果有合适的项目也可能合伙创业。“对于联合创业来说,消费品、O2O等领域比较适合。”“选择独立创业,应该还会在酒行业中寻求发展。因为毕竟有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各种人脉关系。”王泽旭指出,酒行业有8千亿的市场,但是纯酒类电商的占比还非常小,大多数酒类O2O都还不成熟,只是企业自己O2O的实践,而不能影响带动整个行业。“酒行业拥抱互联网的速度比较慢,所以未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用户放心喝、马上喝的需求还是没有被很好的满足。”王泽旭表示,如果独立创业的话希望能够能够搭建出真正引领行业的酒类O2O模式。
继“1号店创始人于刚要离职”消息被传出后,“1号店CEO刘峻岭将被取代”的传闻又让1号店的“换帅风云”继续在舆论浪尖上火了一把。据悉,前CBSI中国总裁、全球副总裁王路将就任1号店的新一任CEO。目前,1号店现任CEO刘峻岭是与董事长于刚齐名的1号店联合创始人。虽然1号店相关负责人否认了此次人事更换,但作为1号店的“灵魂人物”,于刚、刘峻岭的去留依旧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业内人士认为,沃尔玛的控股,其看中的多是1号店的渠道,而非平台本身;而未来1号店在沃尔玛体系之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还需要时间观望。1号店频繁换帅公开资料显示,王路属于沃尔玛美国总部招聘,预计将在1号店7月周年庆前后上岗。其曾在中国IT媒体业界拥有20多年经验,曾在《中国计算机报》担任要职。作为CNETNetworks在华的中国区总裁以及国际副总裁,曾领导着CNET(中国)的发展方向和业务的扩展。不过,对于此次传闻,1号店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还没有此消息公布。于刚、刘峻岭离职的传闻早已不新鲜。去年年底开始至今,CTO韩军、市场部市场副总裁程峻怡在内的多位创业元老先后离职,关于于刚、刘峻岭离职的消息就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就当时的消息,1号店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纯属谣言。其表示,韩军和程峻怡的离职均不是因为公司原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沃尔玛宣布投资入股1号店至今,对于“于刚与刘峻岭会离开1号店”的消息便一直在坊间流传。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1月,时任戴尔中国区总裁的刘峻岭和时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的于刚突然宣布离职。2008年3月14日,于刚和刘峻岭创办1号店,其公司名称为海益实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而四年之后,沃尔玛入驻1号店。2012年2月20日,沃尔玛宣布拟对中国电子商务公司1号店增加投资,持股比例将从20%提高至约51%,取代平安集团成为1号店最大股东。“主要是因为沃尔玛和平安控股1号店,导致创业元老大批离职,所以于刚和刘峻岭的去留成为了1号店的核心焦点”,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沃尔玛控股1号店后便开始进行人事更换。2012年11月初,来自沃尔玛电子商务的两名高管空降1号店,戴青被任命为人力资源副总裁,宋侑文被任命为财务副总裁。双方磨合成难题坊间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李成东表示,1号店“换帅疑云”,与双方合作情况不佳有一定的关系。沃尔玛入驻1号店的时间,是2012年。沃尔玛的支撑,让1号店开始了一系列布局,除了促销大战以外、线下的实体广告大战几乎从未停止。近年来1号店更是乐此不疲地冲击高销量,屡次以低价挑战京东等其他电商平台。但这些并未带来实打实的市场份额,在沃尔玛入主2年后,1号店所占的电商市场份额仅为1.4%左右。1号店烧钱的同时,沃尔玛的财务数据也出现了下滑;更为关键的是,如当年选择在国内入主某家电商公司一样,沃尔玛在去年也开始重新决策在华战略——收缩和整合。据路透社报道,沃尔玛突然宣布关闭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克拉荷马州、佛罗里达州四个州的5家门店,关店时间将长达半年,受此影响的雇员为2200人。“受到业绩压力的影响,沃尔玛对于1号店其实是有盈利需求的”,李成东指出,1号店与沃尔玛之间的协同效应显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有点貌合神离。“毕竟沃尔玛需要有业绩体现,而1号店正式烧钱扩张市场的时候,双方的经营理念本来就是相悖的”。不仅如此,1号店的业绩和市场份额未达预期,也成为沃尔玛的心头痛。2013年,1号店公布的年营业额约为115.4亿元,用户数5700万。2014年底,于刚仅对外表示,1号店拥有注册用户接近9000万,具体销售数据没有公布。李成东表示,虽然沃尔玛控股1号店,但是1号店与沃尔玛的合作更多的体现在商品采购、物流方面,1号店开始共享沃尔玛的直采商品,但是商品比例较少,双方之间均有保留。速购PK1号店虽然1号店和沃尔玛目前在合作布局国内电商,但是沃尔玛近期似乎有单干的打算。今年5月,沃尔玛推出大卖场O2O服务平台“速购”,不仅如此,颇有意味的是,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此前坦承,“随着时间过去,1号店的业务模式会不断的变化。”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国内企业更容易占领中国市场,但是外企的介入,依旧会让被收购企业遵守自己的规则,并将管理权交予外企。而受到双方经营理念等各方面的差别,外企整合民企之路一直走的不顺。而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参与收购的双方目的不一。民企被收购是希望获得发展,而外企收购是为了获得渠道。“收购成功后,外企就会主力铺设自己的商品和品牌,会逐渐忽视民企之前做的产品”,王小星如此说道。
2015年5月11日晚,南京新百公告显示,旗下子公司新百香港拟以现金方式出资236.48万美元向自然人毕仁海以及GlobalNetworkHoldingsLimited收购安康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康通”)20%的股权。在人口老龄化,政策红利不断输出的市场面下,南京新百瞄准当前医疗与养老大产业。此次收购安康通,在未来或将成为战略转型的“抓手平台”。按照上述公告计算,安康通目前市值达到7330.88万人民币,安康通缘何如此值钱?2013年安康通加入三胞集团,成为三胞集团健康医疗产业链当中的一环。2014年,三胞集团大手笔将以色列最大的养老集团Natali(娜塔莉)收入囊中,为未来安康通与娜塔莉的战略合作打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分析人士表示,不排除这一联合所产生的潜在力量是南京新百真正的目标所在。安康通+公告显示,安康通的控股股东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系南京新百的控股股东三胞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金鹏集团先后投资、增资共取得安康通65.75%的股权,此次收购股权构成关联交易。这并不是三胞集团第一次伸手养老产业,也不是南京新百的唯一着眼点。南京新百表示,公司此次收购安康通股权,意在把握当前医疗与养老大产业趋势,有利于公司提升盈利水平,拓宽盈利渠道。2014年年底,三胞集团将以色列最大的家庭医疗服务提供商NataliSeculifeHoldingLtd收入麾下。与Sky私募基金、Natali签署了最终的收购协议,以7000万美元(约4.3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受让Sky私募股权基金持有的Natali100%的股权。华泰证券分析报告表示,目前,Natali有四大业务板块,为居家养老、养老社区和社会机构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内容。目前已为超过1万家机构、20万家庭、300万用户和4500所学校的160万学生提供完善的远程医疗、应急呼叫、安全援助及预防医疗等服务。本报记者了解到,安康通加入三胞集团后,意图提升资金、技术、人员、品牌价值等多方面成长,为后续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战略铺平了道路。Natali的入驻后,三胞集团下一步棋局将整合安康通与Natali优势资源,组建三胞集团养老事业部。到2016年,三胞集团将搭建形成全球化、全流程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年营收达到15亿元,年利税3亿元。据了解,目前,安康通是Natali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迅速壮大的老年队伍,社会尚未准备,无论是老年人用品还是老年人服务,都没有出现完整的产业链。被收购股权的安康通市值约7330万公告显示,南京新百子公司新百香港拟以现金方式出资236.48万美元收购安康通20%的股权。若以人民币对美元6.2的汇率计算,当前安康通的市值已经达到7330.88万人民币。安康通到底值钱在哪里?公告显示,安康通注册地为香港,主要业务是面向中国内地,推广居家养老和家庭健康方面的产品和业务。主要业务包括安康通居家养老服务(为广大老年人尤其是纯老年人家庭提供24小时紧急呼叫服务和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居家生活服务)、进行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老年用品和家庭健康用品的销售。但是,安康通似乎念着一本更厚的“生意经”。随着“互联网+”站上风口,安康通瞄准了“互联网+大养老”生态链。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让养老产业更加丰富而多元,曾经更多停留于理念和思想之上的远程养老产业以及智能服务等领域如今正慢慢走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之经更多要从智能穿戴,云智慧处理等切口念起,从技术、设备、数据到最后的服务,链条越来越长,但与此同时,链条也越来越粗。“养老”一词,从不陌生,但是“大养老”概念,近几年才被频频提及,养老产业也在万科、绿地、万达等巨头公司频频出手之下成为聚焦了更多目光的“蓝筹行业”。大养老与传统的养老究竟区别在哪里,安康通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给出了两大评判标准,即内容服务广泛以及服务对象广泛。所谓服务内容广泛,是指养老服务项目需涵盖市场上所有的养老服务内容,如紧急救助、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家政服务、主动关爱等等;而服务对象广泛则指代涵盖所有老年人,无论是刚刚步入老年还是已到迟暮之年,无论身体健康的老人还是患有各类疾病的老人,未来应该可以找到合适的服务项目。连接互联网和大养老的核心中枢则是“生态链”概念。“安康通的生态链指的是由一整套的智能终端设备、多功能的呼叫中心、一系列线下服务组成的完整的服务流程。”安康通相关负责人说。
行业遭遇寒冬,奢侈品市场可能会掀起并购潮。据报道,券商SanfordC.Bernstein的奢侈品行业分析师MarioOrtelli认为,意大利服饰商阿玛尼、法国女性品牌香奈儿、瑞士表商爱彼等家族控制的独立奢侈品牌可能会成为被收购对象。随着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中国销量的下滑,奢侈品牌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引述咨询公司贝恩的报告称,因中国政府落实并推进反腐倡廉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较2013年下降1%,市场规模降至约人民币1150亿元,为该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Ortelli认为,在市场低迷时,与那些大的奢侈品集团相比,阿玛尼和爱彼等家族控制的奢侈品牌要更加脆弱。Ortelli指出,这些家族奢侈品的问题在于,它们很难“拓展品牌”,因为它们“必须保持逼格”,而且中国市场的疲软让他们更受挑战。而路易威登、历峰、开云、斯沃琪等大集团可以将风险分摊在多个品牌上,经受住短期的市场冲击。瑞士表商的日子更加艰难,自瑞士央行宣布汇率脱钩之后,瑞郎已经对欧元升值了近20%。为了应对成本上升对利润的挤压,斯沃琪和历峰已经宣布对外币计价的产品实行涨价,其他公司可能会跟进。但这就造成了一个风险,如果消费者不买单,那么积压的库存就会让家族品牌陷入困境,同时也给手握大量现金的大集团提供收购的良机。据Otrelli整理,2014年全球九家奢侈品巨头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已经超过160亿美元,是2007年的两倍还多。他预计2017年将增加至320亿美元。从过去两年的经验来看,这些钱将会“物尽其用”。2013年,路易威登斥资26亿美元收购羊绒零售商诺悠翩雅,斯沃琪斥资10亿美元买下珠宝商HarryWinston;去年,开云集团8.6亿美元买下了手表商UlysseNardin。不仅如此,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盯上了高利润的奢侈品行业。比如,黑石去年二月收购了范思哲20%的股份,时尚品牌ToryBurch2013年也将股权出售给BDT资本和GeneralAtlantic,估值20亿美元。Otrelli列了一张可能被收购的品牌清单,上面有超过50个奢侈品。除了阿玛尼和爱彼,名单上还有香奈儿、范思哲、杰尼亚、珑骧、劳力士、百达翡丽等知名品牌。想来点投资建议吗?Ortelli推荐买入路易威登和历峰集团的股票,并购、分红、股票回购等消息都将推动奢侈品巨头的股票上涨30%。
2014年12月22日,多家媒体称美团完成新一轮7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Capital,以下简称“红杉中国”)。上述报道称,此次融资后美团估值达50亿美元。《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到了美团网相关负责人,其表示无论是融资消息还是否认消息,均不是美团网发布。业内人士分析,和窝窝团一样,美团正在走上市流程,也属于缄默期。可以肯定的是,哪家网站先上市,就有可能借助由此而来的品牌影响力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对于上市谁先谁后,上市之后谁能占得先机,业内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大众点评网被收购在腾讯旗下,这让整个团购市场未来的格局成为了未知数。“2015年,从大众点评网分出了婚礼业务、开创餐饮预订业务来看,腾讯对大众点评的改变还只是开始。团购网站未来的情况随着腾讯逐渐深入行业而慢慢地变得未知。”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团购市场竞争格局呈“三足鼎立”局势,而且局势的背后是BAT主导下的团购大战。上述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期网络上突然爆发对美团以及大众点评两家公司的负面言论,是因为两家公司IPO节点在即,大家都想争抢“第一家团购上市公司”的主导权所致。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统计报告,2014年第三季度,美团、大众点评团、百度糯米占据中国团购市场份额前三名。其中美团名列第一,占据团购市场份额的55%,大众点评团占比22%,排名第二,第三名百度糯米占比13%。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团购市场竞争格局已成“三足鼎立”之势,未来针对市场份额以及用户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前三名当中进行。而餐饮美食、休闲娱乐、酒店旅游为团购市场主要营收品类。2015年1月初大众点评CEO张涛发邮件宣布告别慢公司,并发力三四线城市。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旗下团购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在今年新开拓的三四线城市中,已有近20城实现逆袭,实现了当地团购市场占有率第一。而随着进一步发力,目前大众点评在业务营收、用户数、服务覆盖等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50%。不过,其竞争对手美团网的数据统计似乎与大众点评有所出入。根据美团网的内部统计,美团已经在800多个城市进行了布点,其中80%为三四线城市。目前市场占有率不是第一名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苏州及个别县市。其实,美团网已经占据了团购市场的老大位置,但是,大众点评网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排名。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归队腾讯让大众点评的实力大增,有了更多想象力,其非常渴望能在此时反扑。但是,一旦美团获得融资补给、成功IPO后,大众点评的反扑士气就会有所削弱,将会失去绝佳的反攻机会。
【一起惠讯】9月18日消息,梦芭莎一位离职高管向一起惠透露,梦芭莎在8月底出售给美国衣路集团,价格为两千万美元。“算是贱卖吧,400人的团队要继续裁员至200人左右。”对此,一起惠致电美国衣路集团上海管理总部,对方称公司并没有发布正式通知,只从侧面听说了此事。“这事情只有老板清楚,作为员工只是从侧面听到一点消息。”由于美国衣路集团在上海并未设立公关部,而该名员工又不愿多谈,所以暂时并不清楚衣陆集团对梦芭莎的具体运作计划。据资料显示,美国衣路集团是全球著名的服装服饰生产采购管理集团,旗下关联公司衣路旭动时尚管理集团总部位于美国大洛杉矶,亚洲管理总部设于中国上海,并在北美、中国江苏和浙江建有工厂及其采购公司,集创意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运输于一体,向全美及亚洲近700多家商店及多家知名品牌公司提供全面品牌供货。此外,一起惠也多次试图联系梦芭莎以确认消息,最终只有招商热线的员工表示梦芭莎与衣陆集团集团只是合作关系,并不存在收购与被收购,至于具体信息只有高层才清楚。而梦芭莎的主要投资方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不愿谈及此事,被问及梦芭莎现状时则陷入缄默。一起惠观察到,除了梦芭莎之外,服装类B2C网站如凡客、玛萨玛索和麦网等均经历过扩张后的阵痛,一方面临着传统零售公司进入电商之后的竞争压力,一方面还要与蘑菇街、美丽说等新兴服装平台争抢用户,目前在调整期的他们都在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对此,一位B2C平台的资深从业者表示,十年间电子商务创业热潮中诞生了一批B2C网站,除了京东商城、唯品会、聚美优品等极少数B2C平台幸存下来,其中大部分B2C公司并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出售给资源丰富和资金雄厚的买家是出路之一。“想要靠自身变革获得重生几乎不可能,企业的DNA一旦形成极难更改。上一轮的B2C创业高潮在2012年之后快速冷却下来了,行业内逐渐出现倒闭、关门、出售和并购的新闻一点都不奇怪。”据悉,梦芭莎创立于2006年12月,起初定位于内衣垂直网站。此后迅速获得投资并扩大规模,2011年请范冰冰代言并定位于全球女性时尚网购平台。随后经过一两年时间的沉默期,至2013年4月份对媒体透露获得第四轮融资,总共融资总金额已经达到“八九千万美元”。与此同时,梦芭莎在2013年3月首次实现了赢利。从现在的梦芭莎的页面上来看,梦芭莎主要以销售女装为主,其他品类包括男装、童装、化妆品、饰品、箱包、鞋子和家居用品。销售方式主要以品牌折扣为主,单品客单价一般不超过300元。一起惠从一位女装品牌了解到,梦芭莎因销售能力太低,很难获得知名女装品牌的认可,在货源上与其它平台相比没有竞争力。以下是一起惠整理的梦芭莎发展轨迹2006年12月,创立,卖内衣。2007年,获得第一轮投资200万美元。2008年,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DM是其最擅长的法宝。2009年,定位为多品牌垂直B2C平台,当年销售额成长五倍,首度破亿。2010年,拿到金沙江第二轮2000万美元投资。2011年,获得第三轮6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将产品线扩展到鞋、包、饰品、化妆品、家纺、泳装、家居服等品类。并请范冰冰做代言,定位于全球女性时尚网购。2012年,计划IPO。2013年,获得第四轮5500万美元融资,宣布3月份首次实现了赢利。2014年,传2000万美元卖给衣陆集团。
被Facebook2011年收购的地理位置签到/周边O2O服务Gowolla的联合创始人JoshWilliams,又跑出来创业了。在Gowolla被收购3年后,Williams又跳了出来,大约在7个月前,和前同事AdamMichela成立了一家新的创业公司,名为Last(TheLastGuide)。二人近期宣布,为还处在隐形阶段的Last(TheLastGuide)种子轮融资210万美元,由FreestyleCapital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前Gowolla的投资者GreylockPartners、GoogleVentures、FoundersFund等硅谷知名风投/孵化基金。据Williams透露,该公司将致力于将Gowolla,甚至是Foursquare等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务,“所未尽的事业完成”。其他关于公司的信息还不多,不过他们的网站已经上线,也在AngelList上发布了招聘信息,招聘iOS、Ruby工程师和产品设计,月薪不错还有最高1%的期权。
2011年,腾邦国际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募集资金净额近6亿元。此后,腾邦国际加快步伐以收购扩张,收购公司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世纪风行尤为可疑。据知情人士透露,腾邦国际能上市依赖于收购,上市后能壮大也依赖于此。腾邦国际最初靠做国内机票业务起家,自身资产偏弱,管理水平不高,靠一系列对外收购,拼凑出了后来成功上市的腾邦国际,上市之后依然收购不断,以此扩大规模。2008年3月,腾邦国际的保荐人及主承销商国信证券申请立项,5月确认同意立项。腾邦国际的布局则早一年,于2007年开始,收购了3家主营国内机票代理业务的航空服务公司。不但扩充了国内机票板块,资产规模也大涨。次年收购深圳国际机票领域元老级人物赖明的深圳市昼夜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昼夜通”),补上了国际机票板块。第三年,腾邦国际收购新金銮旅行社。国内机票、国际机票、旅游三大板块拼图完成。1日收购3公司,核心人物彭玉梅带来上市关键资产尽管腾邦国际现在看上去似乎顺风顺水,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上市之路原本不应那么顺畅。腾邦国际能上市,要从国内机票板块的扩充说起,背后的核心人物彭玉梅发挥了重要作用。彭玉梅1997年至2000年任中国西北航空深圳公司控制员。2000年开始任深圳市时讯达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时迅达”)、深圳市天鸿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天鸿航空”)、深圳市航程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航程航空”)执行董事、总经理。航程航空、天鸿航空、时讯达3家公司主要从事国内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业务。彭玉梅为大股东,分别占股90%,100%,90%。2007年1月9日,腾邦国际通过3份《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了彭玉梅持有的这3家公司70%的股权。“彭玉梅做机票的量比腾邦大多了。但她把点数放给代理人放得很凶,给代理人的结算周期很长,最后资金链断了。”一位腾邦内部知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记者从相关资料了解到,票务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代理销售机票获得代理佣金,分为基础佣金和后返佣金。基础佣金根据航空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确定,后返佣金则与航空公司规定的考核指标挂钩。一级代理主要从航空公司处获得代理佣金。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增加市场销售渠道,同时为了达到航空公司的考核指标取得后返佣金,就会寻求合作销售,一级代理商要吸引二级代理,要把一部分佣金下放给二级代理。据知情人士透露,彭玉梅将航程航空、天鸿航空、时讯达3家公司出售给腾邦国际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这3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86.71%,91.46%和53.10%,应收账款几乎为货币资金2倍,资金链紧张。2006年度,3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仅为-3.03万元、0.85万元和0.69万元。收购完成后,3家公司更名为腾邦商贸、腾邦航空、腾邦商务。随后腾邦于2008年5月完成对3家公司剩余30%股权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彭玉梅加入腾邦的兄弟公司腾邦物流担任副总经理,并于2009年受让腾邦股东可可西投资5%股权,成为腾邦间接持股股东。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3家公司的收购给腾邦带来巨大的好处,腾邦能上市跟这些资产绝对有关”。招股书显示,收购3家公司后腾邦总资产由6386.66万元增加到1.1亿元,增长率73.49%。更重要的是,扩展了国内机票代理业务。其中,从收购前的2006年到收购后的2007年,腾邦的合作销售金额由1.98亿元增长将近5倍到11.22亿元,合作销售占总业务的比重由35.37%增长为59.46%。低价收购亏损资产补全业务版图为上市光有国内机票业务不够。腾邦国际还是继续扩张之路。2008年腾邦国际收购昼夜通。这家公司由赖明、林巧玉、周迎等7人共同出资设立,在国际机票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截至2007年12月31日,昼夜通净资产255.24万元,亏损48万元,腾邦以500万元的低廉价格购得其100%股权。腾邦以做国内机票为主,收购了这家公司以后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做国内机票技术含量不高,国际机票技术含量高很多。做国内机票的一天就可以上岗,做国际机票的没有三个月半年一年,是做不了的。想把一张国际机票卖好不容易,涉及到对航空公司政策的掌握。所以做国际机票的公司不太多。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从香港到东京纽约莫斯科到欧洲飞一圈,不同的人做价格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会做或刚做,算一张票可能4万块,有经验的人可能两三万就可以。单做国内没有做国际的经验,很难起得了家。收购昼夜通,补上了腾邦国际机票领域的业务。”最后是旅游板块。2009年腾邦收购深圳市新金銮旅行社有限公司。新金銮的业务主要是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会议服务、签证等旅游服务。新金銮的规模不大,业务人员只有个位数。招股书显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其总资产为68.8万元,净资产-9.47万元,2010年1-9月净利润亏损24.47万元。但这一收购仍然发挥了巨大作用。原本弱小的腾邦国际,通过收购,拼凑出了国内机票、国际机票、旅游三大板块。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腾邦国际离职高管曾指出收购新金銮的关键性,腾邦取得旅游牌照,得以在上市时挂在旅游板块,对上市定价起到了很大帮助。记者试图了解上市前腾邦的情况,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上述知情人士强烈质疑腾邦管理人员的水平,既不了解业务,又不听取意见。几家被收购公司的老板加入腾邦后成为职业经理人,腾邦对他们不信任,对关于业务的意见不采纳,同时架空其权力,不在其业务领域重用。这些人中,有因为持有腾邦股份而不愿离开的,也有宁可放弃利益而先后离职的。上述知情人士对腾邦的企业文化也颇有微词,称其加入腾邦时,即有高管对其表示,“在我们公司,你不要会做事,只要会做人就行了。”其同时指出腾邦装点门面的表面功夫也同样用在了公司上市包装上。但另一位曾供职于上市前腾邦的内部人士的看法则相对中性,“每个老板用人风格不一样。有钱了以后,风气好多了”。平均1年2收购,1869万入股世纪风行疑为空壳无论如何,腾邦国际通过资本运作,如愿以偿上市了。腾邦国际于2011年2月15日登陆深交所。募集项目主要为国际商旅运营中心项目和营销服务中心项目。前者由1200坐席呼叫中心、可可西网站升级和扩建、研发培训中心、综合支付结算系统、集团客户管理中心等子项目构成。后者拟在北京、上海、香港、澳洲等海内外城市和地区建立十大区域营销服务中心。两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2012年报显示两募投项目皆滞后。腾邦国际的解释是,国际商旅运营中心项目滞后由于2011年公司战略重心由OTA转向B2B以及TMC,而该项目是以OTA为重点制定的业务计划,因而放缓。而营销服务中心项目滞后也归结于战略调整改变了公司在地域上的布局。2013年5月5日,腾邦正式将两项目的“计划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长2年至2014年12月31日。但腾邦国际以收购方式在各地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对外收购十分积极。今年3月18日,腾邦国际发布最新一份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收购厦门思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60%股权。上市后的过去三年间,腾邦国际收购了多家公司。2011年122万元全资收购香港福兴100%股权,719万元收购北京易程70%股权。2012年1198万元收购四川华商60%股权,1869万元收购世纪风行51%股权。2013年140万元收购东方文化80%股权,980万元收购兆驿旅行社70%股权。一位关注腾邦国际的旅游度假行业分析师表示,“腾邦国际前期并购的步伐,从去年开始比较明显。但也不是完全按照计划来。前几年有几家收购公司还是亏损的,现在的目标是收购一些比较好的公司。亏损收购是抢占市场,刚开始做,还没实现利润。”这些被收购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2013半年报显示,新纳入报告期的东方文化和兆驿旅行社上半年皆亏损,东方文化净利润-7.52万,兆驿旅行社净利润-13.79万。最有趣的是2012年收购的世纪风行。上述知情人士称其只是一个空壳。2012年5月31日腾邦国际发布公告,拟使用超募资金1869万元收购世纪风行51%股权。截至2012年4月30日,世纪风行净资产229万元,评估机构对其资产使用收益法评估,价值2569万元,增值超10倍。世纪风行当期净利润43万元,2011全年净利润仅9.8万元。高估值与低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另据上述知情人士称,腾邦国际虽占有过半股权,但经营权、财务权、人事权皆在世纪风行,腾邦国际对其几乎没有控制力。这次收购,腾邦国际和世纪风行签有对赌协议,规定世纪风行未来三年需要完成净利润3459万元,第1-3年,需要完成的净利润分别为771万元、1079万元和1510万元,由2012年1月1日开始计算。这一计划看来颇为乐观。2012年报显示,世纪风行净利润仅36.78万,距离目标771万元还有巨大的差距。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世纪风行的客户主要为公务客户,现在公务客户少了,2012年本来要亏损,是腾邦国际派了一批人过去才做起来,而世纪风行人员流失严重,其实现对赌协议的能力值得怀疑。”2014年4月3日,理财周报记者致电腾邦国际询问相关事项,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将问题发至公司邮箱以书面形式沟通,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
【编者按】一个多月以前,阿里巴巴重金收购中信21世纪,引发医药电商界震荡。有人说马云相中了中信21世纪持有的第三方网上交易平台资质;亦有人说,阿里将本属于国家的药品监管码变作“私有”。而始终未发声的中信21世纪则似乎有自己看法。马云的“底牌”是什么?在这场资本游戏之后,中信21世纪暗藏的野心又是什么?一位医药界资深人士向一起惠解读了其中的奥秘。医药大数据非阿里巴巴独属一起惠:中信21世纪与阿里巴巴合作之后,有哪些深度合作?业界深喉:我相信阿里注资以后,一定会体现出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马云最近提出了一个DataTechnology的观点,我觉得非常认同。他是把一个非常抽象的计算机术语用一种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除了当所有人都在讨论的云计算、大数据,马云还说明了这些东西到底落地到什么地方。我觉得阿里提出这个想法,首先对阿里云的技术架构非常有信心,它的应用层也是非常完善的。中信21世纪有医药行业、药品行业全方位的数据。从另一角度来说,这同阿里以数据来驱动的理念不谋而合。阿里巴巴如今把数据提高到整个集团的高度上来,依靠技术支撑,能够实现对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管理,切入点非常理想,未来阿里会在数据行业有更多的想法。所以,基于数据的一些商业模式能够自然而然的做出来,有别于一些传统的模式。一起惠:行业数据是非常核心的话题,包括药品信息的监管和运用。据了解,中信21世纪在被收购之前,已经将数据放在阿里云当中了。业界深喉:对,使用它的存储系统。一起惠:被收购之后,数据的调用权限上会发生哪些变化?业界深喉:医药大数据其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药品监管信息。中信21世纪和阿里巴巴合作之后,业界有很多猜测,但真正如何,还要看几方的态度。作为围观者,最好静观其变,拭目以待。医药监管数据仅是起点一起惠:在技术层面上,规划是怎样的?如何让药品监管系统变得更加完善?业界深喉:电子监管码技术体系一直在提升,这次跟阿里云的合作估计是希望可以通过它的云平台技术还提升中信21世纪对于码的处理能力,进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所以,整个体系的建设、监管是不断的提高的。这也是随着社会发展技术不断前进的。包括电子监管码从16位到现在的20位,从一维到二维等等;也包括码的印刷的方法都在不断的提升。一起惠:目前市场流通的药品中,监管码的覆盖率有多少?业界深喉: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到2015年,要实现对药品的全品种、全链条的覆盖。这可能就包括所有的药品吧。至于具体的数据,中信21世纪会对药品品种、药企入网率,流通企业入网率等相关数据建立一套分析系统。这期间需要运用新的存储手段来更高效的管理和分析数据,从而能在系统中看到这些数据,并逐步向政府去推广这款系统的运用。一起惠:关于入网率,是否方便透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业界深喉:数据本身不断的在变化。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对于老百姓的医药安全是非常关注的,“两会”也是一直在说。所以企业本身入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入网率、药品覆盖率都会加快。只不过这个数据是动态的,我不能给你一个抽象的。(笑)一起惠:未来电子监管码的想象空间是怎样的?业界深喉:如果电子监管码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来,我猜中信21世纪不仅在药品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完全可以推广这种技术和产品,做到的是全程追溯。一起惠:其他领域有没有界限,比如服装品类是不是不太适合?业界深喉:目前,对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中信21世纪是最关注的。对于有些企业来讲,对于他们产品的真实性也是非常关注的。消费者也需要知道产品的来源体系,才会对产品的真实性更有信心。所以说这个不仅仅是对于食品、药品,对于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都会带来一些应用的。一起惠:这对于阿里来说,或许是个好事情,因为它是做综合平台的,能看到的市场更大。业界深喉:对,电子码监管的不只是某一个行业的,某一个药品行业,还监管其他的行业。阿里自身可能也是看到了这么一个架构和市场前景。医药O2O核心是大数据流通一起惠:通过打码,推动食品、药品发展是一种市场行为,还是政府在主导和推动?业界深喉:我觉得这可能是三方面的,一个是政府的推动、第二个是企业的整改,第三个是最总要的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方向促进。如果中信21世纪的系统做的好,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接受,会有认可,同时也可拉动生产企业的需求。这三方面是互相配合,去推动电子监管码的发展。同时,技术手段的提升也推进了这项技术朝着朴实应用发展,大数据对他们来讲是一个天衣无缝的配合。一起惠:医药行业做O2O把整个链条打通同样需要大数据技术,但很多传统“土豪”可能还领会不了其商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会不会是目前医药电商的痛点?业界深喉:中信21世纪很有技术底蕴,且理念是超前。以前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当时没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跟分析能力。现在云技术和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对电商行业和线下行业来讲都是致命的,谁能够理解这个重要性,谁能够生存。有的传统零售行业提出线上线下价格一致。价格就是个数据,为什么只能做到价格一致而不能做到其他服务或者信息也一致呢?这背后反映的就是信息流不匹配,线上线下能否无缝衔接(seamlessintegration),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你的数据能够匹配了,那么流程就能够顺畅了。如果数据都不能打通的话,你的业务流就不能够走得通的,最终变成数据的孤岛、信息的孤岛,数据不能交互,企业血脉不畅,这个企业怎么能够活得起来?怎么会有生命力?所以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整合,让线上线下数据交流,并且要用同样的一套KPI体系去关注你的数据。如果指标体系都不一样的,那线上线下团队交流的时候他没有共同语言的,业务不可能有很好的沟通。这个可能是一个底层的根本性的问题。马云提出的DataTechnology站在一个制高点,所以人家说他不是人嘛,是外星人。
2013电商5大看点阿里分拆京东天猫争上市时不待人,国内电商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气势从2012年的混乱之中杀出,直面2013。然,刀光剑影并无暗淡,鼓角争鸣亦未远去,以往遗留的几大悬念极有可能在2013年依次揭开。亿邦动力网在此预测2013年电商界最值得关注的五大变局,以供参考。看点1阿里分拆的棋局腾讯电商、凡客、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都进行了事业群的分拆和布局。但阿里自认为分拆得还不够彻底。依照马云的计划,将阿里巴巴拆散成为30个子公司或产业群更为合适。分拆的背后是马云对集团化管理的推翻与重建。马云已过不惑之年,重新思考后的他对于阿里大盘的考量不再是规模化增长和绩效的提升,而是如何让枝繁叶茂的生态体系更合理健康的成长,从而保证物种多样化和独立性的同时,塑造阿里大孵化器新的价值观。以2012年11月底的数据判断,1万亿的大淘宝交易仅是开端,未来有可能是10万亿甚至更多,阿里有信心向实体零售领域发起攻击。这样的局面是马云以前所期盼的,也是前所未有不曾驾驭的。在这个阿里系中,每一次事件的爆发均动一发而系全身,从“清洗卫哲”到“淘宝十月围城”,从“支付宝转移”到“阿里反腐聚划算”,没有一次不牵扯到马云的精力,没有一次不将其摆上风口浪尖。因此,阿里的拆分有望让“去中心化”的概念落地,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得以分化。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将根据马云所提出的“平台、金融、数据”对旗下产业群进行重组,以促进其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时代的创新和活力。看点2打破谁先上市的僵局由于退市后阿里巴巴重新上市的时间表尚未确定,2013年谁能率先冲向二级市场捞金将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件。以目前的形势分析,阿里巴巴(包含旗下天猫)、京东商城、凡客等电商企业均具备野心和实力冲击纳斯达克。但横亘在这些企业面前的是海外资本市场窗口期何时打开,以及能否获得合理的估值和融资回报。以去年成功上市的唯品会2012年财报和股价的表现来看,控制成本结构,及早盈利,将成为接下来IPO的风向标。因此包括京东、凡客在内的一众电商企业纷纷对外放出2013势必盈利的宣言。但唯品会的一路走高得益于2012年品牌商高压库存的释放与快消渠道型商业模式的碰撞,同京东、凡客等电商模式相近的已上市公司当当和麦考林均不容乐观。这也为后来者上市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唯独不同的是阿里巴巴,这个庞大机构的IPO计划虽然势在必行,但从管理者的情绪上看,并不急于冒进。显然,刚刚拿到银湖资本、俄罗斯投资基金、淡马锡控股、云峰基金以及国开行等重金注入后,阿里巴巴不像其他电商平台那样对资金的渴望如此强烈。最早2013,最晚2015,无非是估值的多与少,以及上市前以何等价位去回购雅虎剩余持股的问题。看点3传统企业O2O破局2013年,万达电商要O2O,苏宁电商要O2O,汽车电商要O2O,家装电商也要O2O……虽然O2O被团购演绎成“废柴”,但却有可能在实体零售领域制造一颗原子弹。在传统品牌全面触“网”之后,2013年的电商开始进入对大型传统零售业改造的攻坚阶段。但现实情况却是,尚未有一家传统零售企业思索出明确路径。万达从挥金寻觅电商总经理,到最终仅召集20人的团队,目测整个国内电商界均无人敢于接招,足以说明这样的改造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电商对家装、汽车等线下经销渠道的改造以及市场的重新布局也障碍重重。涉及到个性化定制、大体积产品物流、安装售后等流程的复杂性,网上卖货的模式或许不再可行。因此,未来O2O的定位将极有可能成为offlinetoonline的数据平台搭建,再到onlinetooffline的引流和资源整合。依照马云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赌局,未来阶段虚实共存的零售模式仍将长期博弈。对于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格局融会贯通?如何在避开电商斗转星移的同时还能使出一招神龙摆尾?是左右互搏还是扼腕断臂?这都是传统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才不会让O2O成为纸上空谈看点4移动电商市场格局从概念到落地,移动电商的脉络正在逐渐清晰。2013年将是移动电商全面角逐以及商业模式全面确立的一年。从国外趋势上看,以ebay为首的老牌电商开始通过移动端完成对亚马逊等老对手的“弯道超车”,其移动收入在过去三年中都呈现翻倍增长的态势。反观国内,纯移动电商App虽然建立的产品,但还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长期处在市场营销和打造口碑的阶段;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的电商,诸如淘宝移动、凡客移动、1号店、团购移动、外贸等效果初显。从另一层面上判断,随着移动平台和使用场景的逐渐丰富,移动电商有望在今年爆发出更多的物种。譬如在二维码支付、LBS、SNS等成熟产品和技术之上诞生的移动电商应用极具市场想象空间,传统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有望在移动电商领域可以后发制人。而当物种达到一定丰富程度的时候,整个产业链条也便水到渠成形成真正的闭环。看点5垂直电商生死局从骗局到生死局,垂直电商已在众说纷纭中逐渐远离网络零售的核心竞争。垂直电商到底死不死?依照电商大佬们的判断,垂直电商并非没有竞争力,而是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当当网李国庆认为垂直B2C的困境在于不够垂直、缺乏特色、亏损率居高。资深零售人士黄若则指出,以自有品牌为主的垂直电商大有作为。刘强东也对零售平台型垂直电商的前景表示堪忧,更看好垂直品牌。尽管嘴上如此说,但大佬们驾驶的平台战车对垂直电商的碾压却从未消停。红孩子被收购、维棉关门大吉、玛萨玛索传闻四起、初刻求收购……节节败退的垂直电商想要在2013绝地反击,仍要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有所追求,并在资本寒冬的情形下有所取舍。此外,面对不可避免的价格战,垂直电商则需尽快找准定位。向唯品会这样依靠低价销售名品库存的路数靠拢,或许能找到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