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
4月底,全球四大知名快时尚品牌Zara、H&M、Uniqlo、Gap已经悉数开通了小程序,鉴于四个品牌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亲疏不同,以及各自的中国战略和自我主张不同,四个品牌开通的小程序的个数、功能也不尽相同,但至少可以看到,没有一个品牌愿意去承担不开通小程序可能带来的遗憾,因此,不难判断,一旦小程序能让四大品牌尝到甜头,对于阿里巴巴的零售基础,可能是雪崩式的坍塌。实际上,除了四大快时尚品牌之外,近期本土的海澜之家、都市丽人等垂直行业龙头公司,都开始和腾讯联袂,接受其投资,拥抱其程序,这既是“二选一”的结果,也是某种程度的分裂,阿里巴巴在与京东的竞争中尽占风头,但与腾讯的竞争中,却不得不甘拜下风。相对于超过10亿的用户,以及全中国人已经基本离不开的微信,阿里巴巴没有任何一个“武器”可以拿来与微信“交战”,相反,阿里巴巴的天猫淘宝银泰代表的零售、蚂蚁金服代表的金融支付、优酷土豆代表的视频文娱以及增长迅猛的云,腾讯都有相应的“武器”或者投资的“军队”与之一战。当微信不可能被阿里巴巴打死时,它就有机会吞噬阿里巴巴的一切,当然,最重要的是吞噬阿里巴巴的心脏和疯狂造血“机器”――零售业务。小程序下的四大快时尚品牌中国战略在分析宏观的胜负之前,作为在线零售行业基石的仍然是传统零售品牌,而四大快时尚品牌比任何中国本土品牌都要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额第一的Uniqlo。四大快时尚品牌目前在中国都有自营电商、天猫店,而其中Gap和Uniqlo曾经都开设过京东店,但是已经双双关闭。其中Uniqlo京东店2015年4月开业,当年7月关闭,双方合作3个月即告夭折。坊间传闻,马云为Uniqlo在京东开店亲自去到日本拜访迅销老板柳井正,中间人是软银的孙正义。三方利益牵连,软银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柳井正是软银的董事会成员,也是孙正义的老大哥兼老友。Uniqlo京东开店的利害关系,不仅仅是天猫被分流了一个客户,更糟糕的是天猫立的一个旗帜可能“叛变”。Uniqlo是天猫“双11”的常年冠军,“叛逃”京东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可能是核爆级别的。最终,阿里巴巴顺利让Uniqlo“排他”,在中国将天猫作为唯一第三方平台。这一个小小的插曲,今天看来对于天猫和京东的竞争可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让京东无力追赶天猫。从最近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季报来看,双方的GMV开始倒挂,而在Uniqlo京东开店、撤店事件时,京东的服饰业务高歌猛进,GMV增长比天猫快,与此同时陆逊递卡、丝芙兰、联合利华等大量巨头入驻京东,其中丝芙兰彼时更是弃天猫择京东。2014-2015年,是两间公司最剑拔弩张以及竞争焦灼之时,与今天不断的正规“声明”互相谴责不同,彼时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几乎用尽最下作和下流的手段互相对骂,宛若在阴沟里摔跤的两个小混混。2014年“双12”促销,京东和天猫更是在各自客户端首页玩起文字游戏,用“拒绝假货,不玩猫腻”和“真心便宜,不然是狗”讽刺对方“猫”、“狗”。在京东和阿里巴巴最新的官方说辞中,这种“猫狗”大战虽然进一步升级,但强弱对抗其实已经降级。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天猫的声明,暗示“某电商”是“碰瓷式”竞争,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在过去两季财报上都坦诚,大量服饰品牌与天猫的独家合作对京东服饰业务造成了严重打击。除此之外,为推动GMV的增长,京东加大平台业务,而曾经让阿里巴巴乌云遮头的“假货”问题如今反倒成为京东挥之不去的阴影,无论是近期的假茅台、六六事件,还是此前的Gucci眼镜,每一次都引发了舆论极大关注,更更更重要的是,即使这样,京东的GMV增速还远不如天猫。2017年的“618”,京东更进一步失去了Gap,也让其想大力发展的服饰业务瞬间停滞,甚至倒退。作为美国品牌,长期在亚马逊的环境下生长,深知平台合作、竞争的厉害关系,Gap在中国是三箭齐发开展的在线业务,自营、天猫、京东。最终,去年10月,妥协于天猫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流量,Gap从京东撤店。从此,四大快时尚与京东渐行渐远。至于Zara和H&M,都是在自营一段时间后,发现中国国情有别于欧美成熟市场,最终加入天猫,开设网店,其中H&M直到今年才刚刚加入。无论从品牌号召力、流量、GMV增速,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平台业务目前已经没有对手,曾经的直接竞争对手京东基本没有还手能力和任何超越的可能了。至于,京东为何失去对阿里巴巴的追赶能力,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不再对此做出分析。阿里巴巴在平台业务方面看不到任何对手,不过,中国平台业务确有大量的玩家,除了京东、唯品会,近期关注度最高的肯定是拼多多,另外还有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联合,还有不得不提但通常被忽视掉的苏宁易购,而这些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背后,几乎都有腾讯的影子。一个市场拥有这么多大的平台玩家,即是拥有最大零售市场的美国也不曾出现,美国市场除了亚马逊、eBay外,大的平台玩家寥寥,更多是品牌或公司自营电商,比如walmart.com、macys.com、gap.com。很多人可能会将中国特殊的电商行情总结为,阿里巴巴形成巨大的闭环,让消费者和商家养成了依赖性的习惯。但是,在美国,同样有巨大,甚至比阿里巴巴对零售行业更具威慑力和压迫感的亚马逊,但是品牌和公司自营电商同样风生水起,并最终从去年末开始见到收获。中国电商行业特殊的国情,我更愿意总结为服饰行业的不成规模以及人口红利。中国年销售100亿元的服饰集团一双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因此在电商上的大规模基础投资变得完全不可能,这不但会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可以将一个公司拖进泥沼。此前美邦和百丽都曾试图进行自营电商的尝试,但结果都是非常苦涩的,一个主营业务连年亏损、一个退市。在中国,勇敢者可能不但不能收获掌声,反而是躺在地上迎来避无可避的脚踩,行业对美邦和百丽的嘲讽反而一浪接一浪。这当然是一种悲哀,当在“二选一”的环境下毫无话语权的时候,相信,或多或少有一点这种感觉吧。刘强东在1Q的分析师电话会上也曾谈到此事,认为中国品牌在压迫底下会更愿意探索各种新的途径。中国的服饰品牌和公司,当然不会甘愿接受阿里巴巴越来越高的费用,仅仅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因为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后都转化为阿里巴巴的增长和利润,任谁都不愿意。所以,微信的出现,给了品牌真正的曙光。不仅仅是腾讯和马化腾过去7年重新塑造的价值观和个人性格,让腾讯成为中国最伟大、最受尊敬、最值得信赖的企业,同时还有背后巨大的流量工具和甘愿、承诺做“助手”的共赢策略。在京东只能赢得两个快时尚品牌的合作之后,微信小程序很容易就迎来四大快时品牌的全面入驻。Gap毫无疑问,开通了小程序的销售功能,在常规的小程序外,还开通了一个精选产品小程序;而Zara的小程序也是采取自营,其拥抱微信的策略与品牌在中国自营在线策略碰壁后的求变一样的敏锐。Uniqlo尽管目前还没有开通小程序销售,但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在京东撤店之后第二年,Uniqlo就在2016年“双11”发生了吊诡的“售罄”事件,将大量的天猫客户导流至线下门店,推广起“C2C”服务。H&M在中国的在线策略相对保守,不过其开设了两个以社交为主的小程序。一边是阿里巴巴,一边是腾讯,一边是收钱营销和佣金模式的线上百货模式,一边是自主经营和借助平台开发自主的独立旗舰店模式,四大快时尚显然已经爬上墙头,静待销售型小程序进一步的规模化和微信用户的接纳。社交型电商不仅仅是拼多多和微商,实际上真正的社交型电商正需要将拼多多和微商挤压出去,至少成为微信生态电商中的小众。微信朋友、群、朋友圈之间的信任,相对于纯电商平台,转化率孰高孰低并不需要太多证明。人口红利的特殊国情不仅仅在与智能手机的爆发,同时还让电商行业的基建成本降低,从血汗工厂走出来的工人,骑上不归路的电单车,就成为机器人一样的快递员。特朗普在谴责美国邮政对亚马逊的优惠时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快递员的真实状况,但人口红利的使用都是“需要还的”,制造业南移现状就是“先知”。香港经济日报特写冯国纶的文章截图4月份香港经济日报一篇特写利丰主席冯国纶的文章非常有意思。有一段讲冯国纶回忆利丰物流总裁彭焜耀跟内地物流巨头谈合作的经历,内地巨头认为利丰应该在物流上亏一半,然后在股市上“割韭菜”。上面经历就是“旧经济”和“新经济”的对比,香港实业家和内地创业家的对比,当然,港股的“老千股”可能比内地更不堪,包括一些传统零售股。但总体香港零售商更具务实精神,不会追求电商规模,更看重利润,而不像更多的内地商人,动不动就喊出多少亿的电商规模。那么微信小程序是不是那个腾讯颠覆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真命天子”呢?如果是,如何去颠覆?如果不是,那应该是其他的什么工具吗?
5月29日消息,在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为大会发表了致辞。他指出,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融合的产物,以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具有开放、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势,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也带动了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据悉,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以“共创新时代链接新未来”为主题,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北京电子商务协会承办。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以下是演讲实录:王炳南:尊敬的王红副市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参加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以“共创新时代链接新未来”为主题,探讨新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融合的产物,以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具有开放、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势,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也带动了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20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看到:一是电子商务为世界贸易注入了新的动能。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新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也推动了全球市场日益融合。世界各国都从跨境电商发展中受益。当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5万亿美元,通过电子商务“买全球、卖全球”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新常态。二是电子商务带动了普惠发展。不仅为成千上万的农民降低了贸易门槛和成本,提供了融入大市场的机会,把产品销售出去。电子商务也为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搭建了进入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目前,中国农村网店已经达到了985万家。三是电子商务引领了消费升级。网购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提供了更加便利、丰富的消费选择,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有高达5.3亿网络购物群体,网购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作为13亿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好,潜力大。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的政策,中国虽然是后来者,发展电子商务只有短短20多年,但是中国已经成为电子商务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9万亿人民币,移动支付交易额达到200多万亿人民币,从业人员将近4250万,都位居全球前列,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国网络零售额达到了7万亿人民币,大约是全球网络零售额的50%。全球电子商务公司前10名企业,中国企业占据了4席(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唯品会)。可以说在由大到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习近平主席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为新时代推进电子商务坚定了信心,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开启电子商务发展新时代。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主题,把发展作为电子商务工作的第一任务,注重把握电子商务发展规律,继续采取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发展共享经济、知识经济,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电子商务在各传统行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产业链的应用,发挥电子商务放大、叠加和带动提升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线上和线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合发展,为传统产业发展、实体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将大力推进普惠发展,以农民、农产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等薄弱环节为重点,实施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示范、电商人才培训等重点工作,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更大范围释放电子商务发展潜力,让电子商务更好地造福人民,亿万人民在共享电子商务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我们将加强规范治理,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加快电子商务领域制度建设,健全标准体系,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开展侵权假冒行为治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营造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良好发展环境,建设电子商务现代治理体系。——我们将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坚持扩大快放,愿意与国际社会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共同制定电子商务国际规则。中国商务部将积极推进“丝路电商”,建立多边和双边政府间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为企业人员、技术、资本交流搭建合作平台,鼓励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到国外发展,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也欢迎外国电子商务企业到中国发展,共同提升全世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此次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是中国商务部首次支持举办的国际性电子商务会议,是各国嘉宾讨论新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家充分交流,深入探讨,为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支付宝开了家“未来药店”,以后拿药直接刷脸支付就可以了。4月24日,支付宝与张仲景大药房联合推出的全国首家“未来药店”在郑州亮相,该店占地面积约200㎡,由原有药店改造而成。据了解,这家店集合了刷脸支付、信用租赁、身份验证等先进技术。在这家药店中,用户可以利用支付宝自带的功能可以快速完成药物购买、身份认证、预约挂号等一系列操作,如刷脸支付、通过电子社保卡自动扣费、免押金租检测器械、进行远程健康咨询等。当用户进入到这家药店买药付款时,需要先进行刷脸验证,然后输入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号,验证成功后即可进行支付。而对于那些需要使用提供身份信息才能购买的药品,如果用户忘记带身份证,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支付宝二维码,以刷脸方式进行身份验证。而除了用支付宝支付,用户还可通过支付宝绑定电子社保卡,直接进行在线支付。此外,这家药店内还设有24小时自动售药机。从购药到支付再到取药,通过刷脸支付可以实现全程无人化,大大降低24小时药店的成本。据了解,这种24小时自助售药机还将在火车站、校园等多个场景进行投放。而支付宝芝麻信用、花呗分期、在线挂号功能也在该门店得到应用。具体来说,用户芝麻分达到600分,即可免押金租赁医疗器械,低于600则需要交付押金进行租赁。而利用支付宝的花呗可以分期购买贵重药品,这样一来可以不用再去购买单价高、使用率不高的医疗器械产品,降低医疗压力。此外,支付宝用户还可以通过挂号小程序进行名医线上挂号、复诊、健康咨询等服务。除了到药店外,用户还能通过小程序在家下单,获取上门送药服务。以张仲景大药房方为例,在郑州三环以内最快可以实现1小时送达。据了解,这类药店还将在全国大规模复制。张仲景大药房表示,今年下半年会把“未来药店”复制到在全国新开的200家门店。对于这种“未来药店”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将根据今年初公布的“家乐福2022计划”,决定在今年夏天关闭旗下法国境内超过200家尚未找到买家接手的小型社区超市及便利店。1月24日,家乐福首席执行官AlexandreBompard公布了“家乐福2022”计划,宣布了包括裁员、组织架构改革、拓展便利店业务、将经营重心转向电子商务和有机产品等一系列变革措施。按照该计划,家乐福将削减后勤管理部门、并优化公司结构。集团巴黎大区各个总部做合理性整合,法国总部裁员2400人,从而节省20亿欧元的成本。其中家乐福法国总部共有10500名员工。去年新上任的总裁亚历山大·邦帕尔认为,这种臃肿的规模同目前公司面临的竞争态势不相匹配。出于促进增长,提高价格竞争力的考虑,家乐福将在资源和财务配置上严格甄选:每年总投资额为20亿欧元;对提高商业竞争力和发展自有品牌进行投资;至2020年整年减少20亿欧元的成本;减少前迪亚天天超市旗下273个家门店。此前曾提到,家乐福计划在今后的3年内,削减10万平方米、约5%的卖场面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家乐福的大型卖场模式备受质疑,但家乐福并没有关闭任何一家大型卖场的计划,而是选择的关闭一些尚未找到买家接手的小型社区超市及便利店。家乐福发言人称,旗下法国境内计划出售的273家小型社区超市及便利店中,目前有超过200家门店鲜有收购者问津。如果到6月4日的限期前仍未找到买家,这200多家门店将于夏天被关闭。家乐福发言人还表示称,截至目前,该集团计划出售的社区超市及便利店中已有23家确定了买家,另有22家门店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这意味着目前只有这45家门店确定将会被保留并继续经营。据了解,家乐福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12150家门店、超过38万名员工。而它曾是全球第二大连锁超市集团,如今已经跌落至第九位。
今年年内,苏宁计划在全国新开1500家苏宁小店,这对于家电零售起家的苏宁来说算是大考,毫无疑问,苏宁是零售界翘楚。同样在便利店领域,2014年苏宁成立线上超市;2015年苏宁开始在南京试点苏宁小店模式;2016年苏宁推出智慧零售,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因此,苏宁在便利店领域的经验值不容忽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零售运营逻辑,然而智慧零售的到来,跨界融合成为了又一个关键。不要以为苏宁在赶“潮流”,顺势而为向来是这个零售巨无霸的基因,当年的实体零售互联网变革,苏宁是做的最彻底的一个,张近东向来都是对自己狠一点。新的零售市场机遇下,张近东又一次审视自己。2018年初,苏宁易购经历了一次高规格的人事调整,原苏宁北京易购大区负责人卞农调任总部任副总裁,全权负责新建立的大快消核心业务模块,主要分管超市、生鲜、母婴以及苏宁小店等业务。苏宁易购以“集团军”的姿态进军大快消市场,可以说是覆盖了不同人群,满足了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时又将苏宁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服务融合其中,这是苏宁在大快消领域的优势所在。如今发力正猛的当属苏宁小店,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告诉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苏宁小店2018年计划成为北京最大的便利店。苏宁小店大企图北京的便利店市场足够大,据2017年底发布的《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北京便利店数量增加到3000家。而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场目前品牌便利店数量将近1200家,还有1800家便利店的市场空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存在明显优势的便利店品牌,反观上海便利店市场,全家已经覆盖1348家门店,苏宁小店看到了市场空缺,认为这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记者通过苏宁小店App查看到,苏宁小店目前在北京共覆盖113个小区,就当前北京的便利店市场来看,全时便利店有350家门店,7-ELEVEn有250多家门店、好邻居有300多家门店,苏宁小店在门店数量上暂时不占优势。为了提升开店速度,苏宁小店与万达、恒大、碧桂园等物业达成合作,收购迪亚中国300家便利店,在自营模式上获得扩张门店的便捷性。众所周知,在零售行业,想大规模开店,需要依靠加盟方式,而苏宁小店却全部采用自营。在门店数量上,2018年第一季度,苏宁小店在全国各地新开190家门店;在刚过去的五一期间,苏宁小店再次在46城开设72家新店,门店数量不断提升,可见其扩张的野心。但开店数量能决定市场地位吗?日本7-ELEVEn集团执行董事内田慎治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7-ELEVEn有三点核心竞争力,除了高密度集中开店外,还有商品和特许加盟,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特许加盟。正是因为采取了特许加盟的方式,才使得7-ELEVEn的店铺数量不断增长。内田慎治还强调,如果总部直接做直营店的话,80家门店就是极限了,再多的话就会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因此,苏宁小店的野心不仅是要放在增加店铺数量上,还要回归零售的本质,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与7-ELEVEn、全时便利店、好邻居等老牌便利店的竞争下,差异化取胜。零售前沿社近期采访了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他总结了苏宁小店的三点差异化优势:1、借助苏宁易购门店,与收购迪亚中国的300家便利店,苏宁小店采用全部自营模式,便于门店统一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还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2、通过提高线上运营能力,设置虚拟货架,线上线下互通,真正实现“共享厨房”的目的。3、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增值小店服务能力,比如推出快递代收发、苏宁金融理财项目、苏宁房产项目、帮客服务、苏宁文创等服务。4、通过提高日配类和生鲜类商品占比,摆脱电商平台局限性。总结来看,苏宁小店的优势在于自营和线上线下打通,以及以快消和生鲜为代表的商品,再将生鲜作为发展的重点,在连锁便利店领域,用生鲜撬动社区便利店的企业在过去并不常见,如今随着生鲜消费习惯的养成,生鲜成为便利店中不可或缺的品类之一。生鲜类的杠杆效应社区便利店都开始试水“便利店+生鲜”模式,社区便利店好邻居借助易果供应链,丰富店内的生鲜产品sku数量;全时便利店也开启了社区生鲜店——全时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生鲜、餐饮、生活用品、居家等一系列的生活综合服务。而苏宁小店,则以生鲜便利店的姿态,主打半小时的配送速度与各类增值服务,能成为“便利店+生鲜”市场的搅局者吗?苏宁小店供应链依托于苏宁自营物流,在配送、冷链、仓储等都有成本与品控优势。苏宁小店解决了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运输难度大、易耗损、成本高等系列问题,苏宁小店自建冷链物流,在生鲜品类扩充上存在优势。依托于苏宁自营物流,最快可以实现半小时配送。今年初,苏宁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新建八个生鲜冷链仓并投入使用。凭借冷链物流体系,超过80%的订单能在24小时内送达。包括肉类在内的生鲜市场,鲜食部分,都将成为苏宁今年重点发力的领域。在鲜食部分,苏宁小店提出“早餐计划”,比如在北京市场,引入煎饼品牌“京五爷”主打地方特色。近期,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北京美食地图栏目播出了“苏宁小店&京五爷煎饼”,每个店内还提供餐饮区,供顾客使用。“与一线城市上海、广州相比,北京便利店市场存在更多机会点,随着北京市场的消费升级,对于一日三餐、生鲜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苏宁小店提供了机会点。”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表示。随着生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苏宁小店在生鲜以及冷链方面的布局都是苏宁发展的重心。据了解,苏宁小店今年计划在全国新开1500家,苏鲜生新开100家。随着苏宁小店门店数量的增加,布局在全国各地的每一家苏宁小店,都成为苏宁智慧零售战略的抓手,每个点位既是社区小店,也是苏宁物流的自提点,更是线上线下流量转化的场所。集合鲜食、轻餐饮、快消品于一体的苏宁小店,正式将苏宁带进了一公里零售生活圈。打造一公里零售生活圈苏宁小店无疑已经成为苏宁线下扩张的核心主力,它是苏宁进入社区的入口,是苏宁入局生鲜的武器,更是苏宁落地智慧零售的主力军。它将生鲜放在便利店,精准地对准社区市场,形成生鲜+社区+零售的新攻势。苏宁小店基于消费场景划分,基于辐射人群不同,将店铺类型分为了社区店、CBD店和大客流店:1、在社区店(80-200㎡),主要服务附近3公里之内的社区,面对家庭生活用户,满足五口之家基本生活需求。侧重基础食品、蔬果、生鲜以及较为全面的非食日用品,打造生鲜社区店差异化特色。2、在CBD店(60-200㎡),主要面对办公室白领及有一定消费实力的中产用户,加强热食、高品质生鲜、方便速食的配置,打造轻餐饮的网红商品,辐射人口3000人以上。3、在大客流店(20-200㎡),如地铁、学校、医院等针对不同场景,配置不同商品,日均流量达2万以上。此外,苏宁小店采用线上线下双中心运营模式。线上,苏宁小店App作为销售渠道实现商品销售、预订早餐等;线下,作为店内互联网工具实现门店自提、扫码购物。打造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平台,通过苏宁自营物流完成配送,最快实现半小时达。记者走访了苏宁小店刘家窑店和马家堡店,发现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即附近都有一家苏宁易购。刘家窑店的马路对面就有一家苏宁易购、苏宁红孩子,店门口还放有苏宁易购宣传页,直接为其导流。而在马家堡店,苏宁小店紧邻苏宁易购。不得不说在发展前期,苏宁易购增加了苏宁小店选址的便利性。苏宁小店根据不同的场景来配置商品,同时在苏宁大生态下,还与苏宁易购、苏宁超市、红孩子等共享供应链,与各类供应链平台达成合作。比如,与各类生鲜品牌达成合作,迅速上线蔬菜、水果等来自各地优质货源的生鲜产品,在蔬菜方面,苏宁小店目前与崇明5000亩生态基地直供合作,后期也将开启青浦、南汇等原产地蔬菜直采,在进口水果方面,苏宁与海航供应链进行战略合作。截止到4月底,苏宁小店已经覆盖全国48个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哈尔滨、新疆、重庆、石家庄、兰州等),共开出320家门店,据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向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透露,苏宁小店5月底门店数量将达到500,苏宁小店还计划在2018年成为北京最大的便利店,但对于苏宁小店来说,并不简单。北京市场向来被看做便利店的“死地”,尚未形成最高效的消费环境,加之社区商业体系的市场作用进一步扩大,对于便利店也是考验。北京市场政策利好和资本入局,让北京便利店变成了热词,留给苏宁小店的任务艰巨,静观苏宁小店下一步动作。
背靠着创新工场,自带光环的人工智能商业公司创新奇智在昨天正式公开露面,同时宣布获得成为资本、创新工场等机构超1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只靠博士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发布会现场说道。创新奇智这支让李开复为之兴奋,不只有博士的创业团队也正式公开亮相。据悉,创新奇智CEO徐辉曾先后在IBM、SAP、微软、万达担任要职;COO王晶曾是Google商务工程部大中华区、韩国及亚太区总监;CTO张发恩曾在百度多个部门担任架构师。了解到,创新奇智正式成立于2018年3月,是创新工场子公司,借助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的AI技术专家资源,但完全独立运营。创新奇智主要提供“AI+”B2B企业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向企业提供AI相关产品和商业解决方案。不做靠PPT创业的伪AI公司“创新奇智不是一家拿PPT去讲故事的伪AI公司,而是一家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徐辉笑道。据介绍,目前创新奇智主攻的技术包括三方面: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平台,主要针对领域包括零售、保险和制造等。了解到,目前在零售领域,创新奇智可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智慧商店、智能店面运营、智慧客户管理、智能供应链、智能内部运营等。同时,创新奇智还可提供智能货柜解决方案、自助结算解决方案、货架盘点解决方案,三个解决方案均以视觉识别和机器学习为基础。其中,智能货柜解决方案可以在原有货柜基础上进行改造,用户在购买前需要使用微信扫码进行身份验证,开通微信免密支付。在扫码开门后,用户可随意挑选货柜商品,拿起商品不放回原位也可识别,在关门后系统可自动扣费。在自助结算解决方案上,创新奇智已经和烘焙连锁品牌原麦山丘等企业进行合作。据介绍,创新奇智自助结算解决方案可通过自动化系统对非标品进行建模,支持多商品识别。扫描商品可实时显示价格,用户可以扫码结账。徐辉坦言,在创新奇智主攻的三项技术中,综合人员、技术能力以及和场景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看,机器学习平台和计算机视觉识别两种技术相对更具优势,因为在保险、制造、金融等领域都有活生生的场景,可以帮助技术快速发展。据了解,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定价方式上,创新奇智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计量式的销售,例如智能货柜或者智能货架,这些相对比较容易复制和规模化的产品,都是按件或者按照工作量进行计费。第二种是授权和赋能模式的产品收费,例如向合作伙伴进行能力输出,通过类似于版权许可证的授权模式,帮合作伙伴进行增值,再收取一定费用。第三种是人才输出。传统企业在AI领域缺少人才,创新奇智会选择性地进行人才研发力量的输出。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AI在谈及目标时,徐辉向表示,创新奇智总共在三个维度上设立了目标:第一,企业的目标。“我们希望在这零售、保险和制造三个行业中做出好产品,选择适合的场景、适合的客户,这是最重要的的目标。”第二,财务的目标。“我们成立两个月已经有订单,预计第二季度的订单成交额可达千万,这是非常好的开始。在资本层面,我们已经达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很快完成了天使轮融资。”第三,团队的目标。“在组织层面,我们坚持不盲目扩张,团队精力主要放在研发和产品上。创新奇智是一家科技公司,始终坚持有75%以上的技术人员。同时我们会适当加强工程、运营、市场方面的力量,目前公司已经在广州等地设立分部。”在交谈的过程中,徐辉反复强调创新奇智对场景的选择会非常谨慎,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使用人工智能。“我们希望投入最好的人才和技术进行学习,学习行业、学习客户需求,甚至帮客户一起挖掘创新需求。这需要花费很多资源、时间、精力、财力等,因此选择场景时会比较谨慎。”徐辉说道,如果选择了一个错误场景,即使这个场景蕴藏着很大的生意机会,但对客户和创新奇智来说都是资源的浪费。据徐辉介绍,创新奇智在选择场景时会考虑五个要素。第一,数据量要充足,需要拥有海量数据;第二,数据要能够被标注;第三,场景能够形成闭环;第四,技术能够和业务流程结合;第五,人才团队和技术能力可以和合作伙伴的能力相结合,做出有行业洞察力、技术领先力、产品适用力和营销推广力的产品,再进行复用和推广。AI+行业不是吞行业PWC曾预测中国2030年GDP为38万亿美金,而其中7万亿美金为AI驱动。高盛也曾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金融服务规模达340-430亿美元,人工智能零售业规模达540亿美元。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全面智能化升级制造业的宏伟目标,AI将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重点突破口。在李开复看来,相比互联网的冲击,人工智能对传统企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将更加凶猛。传统企业的固有文化、运营模式、已有利润,都会成为巨大包袱,让传统企业很难颠覆自我,变身AI公司。“所以传统企业拥抱AI时代的最佳策略是寻找到既拥有AI解决方案,又熟悉行业的合作伙伴。”在AI大潮来袭的背景下,创新奇智将自己定位成一家AI驱动的科技公司。“AI+行业,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靠的是技术与业务场景结合的应用创新。创新奇智想赋能行业,帮助传统的行业、传统的场景、传统的业务模式去和AI相结合。”“从某种角度来说,人工智能赋能的技术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更多是从企业非关键业务开始的,利用科技去引导创新,通过赋能和人机混合,完成降本增效。”徐辉表示。在他看来,无论是新零售、旧零售还是智慧零售,零售的本质没有变,还是人货场。只是怎么用新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去创新,重新定义客户需求,重新结合场景来构筑人货场三者的统一和迭代。创新奇智要做的是AI+行业,而并不是AI吞行业。获悉,目前创新奇智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商业合作,其中包括鸿海科技、招商局集团、永辉等大型企业。徐辉解释称,创新奇智的战略,并不是只为头部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进行市场覆盖,方案能够推广复制,满足更多有深度需求的客户。不过目前,我们对技术进行评估和了解后,会先判断模块化的技术适合哪些行业和哪些场景。在这个条件下,我们会先聚焦优势,在一个客户上达到爆发,而不是直接去广撒网。”
最近,在杭州城区,出现了一家没有收银台的便利店。整个门店的面积不大,只有几十平米,店内过道狭小,但是人头攒动,支付方式是扫码支付。门店内的商品大部分是水果和蔬菜为主。其中净菜采取的是日清策略。根据每天时间点的后移采取打折措施,八折、五折......直到每天22点以后,你可能以为会一折,其实是0.1折,“算下来也就几分钱”,店员说。这是北京好邻居便利店进入杭州以后开出的21家门店之一,也是一种新店型。和中国便利店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相比,杭州的便利店市场竞争还没有白热化,但是作为电商之都,线下业态目前势头良好的便利店究竟能在杭州做出多大市场,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除了在杭州已经打下根基的全家便利店以及一些当地品牌,外阜品牌也跃跃欲试,好邻居便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市场,好邻居基于商圈场景进行的红标店升级改造刚刚推出10家新店,基于社区场景的绿标店代表农科院大院店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现在好邻居要在大股东鲜生活、绿城的帮助下,尝试更多可能。自去年9月30日开出第一家绿城门店以来,好邻居在杭州的开店规模并不激进,但是在创新尝试方面却颇为大胆。截至目前一共推出了五种新店型,分别是黑科技商圈店、生鲜社区店,绿城商圈店、封闭社区店,无人店。“尝鲜”的力度超过了北京市场,好邻居便利店总经理陶冶对《零售老板内参》表示,正因为杭州是个新市场,需要最大力度的去进行创新尝试。“要把北京的多店型的能力去向杭州移植,同时也做本地化的工作,从杭州吸取养分。”-1-门店数字化的本质本文开头提到的生鲜社区店,是好邻居推出的五种新店型的一种,其运营的核心是利用线上渠道与门店的结合来进行获客,然后拉顾客进群,同时也做到家配送。在产品方面水果的占比比较大,立足满足周边居民的一日三餐。从店型来说,这个店在北京找不到对标。应是好邻居方面为杭州市场专门推出的店型,但是从思路上来说,一些思路在北京农科院店已经可以看到。能够比较全方位体现好邻居思路的,可能还是黑科技商圈店。为了统一品牌认知,目前在杭州的门店一律都是绿标店(在北京市场这一店型对应的是红标店)。之所以说这一店型更能反应好邻居的特点,还是要从陶冶的思路说起。陶冶一直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探索便利店数字化的空间与边界。在前述生鲜社区店,通过在线支付手段,实现的是顾客的数字化。这也是实体零售相较于电商过去的短板。但是在陶冶看来,目前在新零售的语境下,更重要的是门店本身的数字化,这一点更需要便利店从业者自己去摸索。笔者跟随好邻居方面来到杭州一家全渠道商圈店,这家门店也与天猫一小时达合作,天猫元素在店内也很凸显。但是这家门店最大的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货架。相较于国内实体零售门店所采用的用摄像头抓取用户动态的感应技术,这家门店的感应器是藏于货架内。如果一个顾客占到货架前,停留一会拿起一种商品又放下,都会被记录。这种货架感应器也不是重力感应,而是结合电子标签,将数据上传网关,通过云端来控制所有门店,其准确性和控制力更好。这套技术解决方案与目前国内一些新锐零售商解决方案的最大不同,在于每一家门店不需要单独的服务器。也就是说,所有系统的运算成本都不需要门店来承担,而是放在云端处理。否则的话,一家门店的服务器投入就要十几万到二十几万。而这一一组货架的成本,只比普通货架贵20%。当然,这里面没有包括电子价签的成本。陶冶介绍,由于是样板店,全店的商品(包括鲜食)几乎都采用了电子价签,这个投入比一般门店要大。但是他指出,“如果未来货架在出厂时就能预装电子价签,成本还可以再下降。”除此之外,门店在门口收银位置也设置了摄像头内嵌人脸识别技术,当人在店内移动时,会有物理位置和二维坐标,走到货架前时,人与货就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这套技术解决方案由face++提供。陶冶认为,门店场景本身的数字化是基础,只有做到对门店场景经营细节的数字化采集,才能在此基础上来识别顾客的数字化轨迹。在一家门店,如果流量是比较稳定的,那么顾客的数字化积累是价值更大的。相反,在一家客流量较大,且到店客源不稳定(偶发性到店,不是高频复购)时,其实所谓的用户数据中也会有很大的“噪音”。这时还是要回到“场”的本身来结合商品进行判断。另一方面,对于商超来说,由于营业面积过大,“场”的数字化成本投入过大,反而优先级是被后置的,但是便利店可以先行尝试场的数字化。在杭州好邻居门店,商品层面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水果的比重被凸显出来。好邻居方面的考虑是,水果在生鲜中也属于高频品类,而且深受年轻顾客喜欢,此外在损耗方面又逊于净菜,很有潜力可挖。另外,陶冶分析过当地市场的特点,他发现杭州的便当生意很难和北方相比,当地的街头餐饮仍旧很发达。陶冶最初的设想就是用水果品类来替代北方超市便当的作用。从这家门店来看,目前水果一天大约有1600元-1700元的销售,基本可以达到预期。-2-社区才是未来虽然在杭州的商圈店,好邻居这家门店集中了目前所能拿出的所有黑科技。但是在陶冶看来,商圈店更像是存量市场,他认为便利店比较大的机会还是在社区。这次好邻居拿出的社区店有两种,一种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生鲜社区店,另一个则是开在杭州一个封闭高端小区内的社区店。这两家店的共同特点有几点:第一,水果占比比较大。第二,会围绕一日三餐提供净菜以及米面粮油配套商品。第三,这两家门店本质上都是低流量场景的产物。本文开头提到的门店开在街边社区底商,表面上看起来是开放场景,但是隔了不到100米,就有鲜丰水果店,店员告诉我们,街的另一头也有一家水果店在把角位置,这家店正好被夹在中间,所以还是低流量场景,也正因此,这家店在5名店员的情况下仍旧与抽空轮流去做上门配送。而在高端小区内的这家店,门口有管控严格的门卫刷卡才能进入小区,小区住户有几百户,居民层次和购买力比较高,可以理解为封闭场景。而这家门店的布局正好是L型,可以理解为一横一竖,横的一侧主要是快消品,竖的一侧一进门迎客的就是水果摊,里面有净菜肉类米面粮油。从商品结构来看,陶冶也说这和典型的便利店有一些不同。由于流量有限,更需要门店在运营方面做的更精细。比如,在这家门店,有来客时,店员采用的是跟随式的面售,介绍商品。而在一般的便利店,店员往往就是收银员,除了上货盘点,一般是不会离开收银台。这种店型背后的思路是什么?其实这样的门店加大了蔬菜水果比例后,其运营技术已经开始借鉴商超的做法。陶冶认为,过去行业认为超市做一家人的生意,便利店做一个人的生意,这种界限正在模糊。正因此,在这家门店,大个的榴莲都摆得很挤,陈列呈坡度型,而不是平面,以至于有时候你会担心有的榴莲会滚下来。店员介绍说,一开始他们也按照便利店的做法,设计水平台面,带包装的很精致的水果摆几个,发现销售上不来,现在的陈列方法是借鉴了大卖场的做法。陶冶表示,虽然前端一共推出了五种店型,但是从后端和供应链的角度看,实际上还是两种场景两个类型,一个是商圈一个是社区。便利店面积很小,但是正因为很小,所以可以不断变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尝试新东西。“我们是探路者。”陶冶说。在数字化方面,股东鲜生活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好邻居自己有IT人员30多人,加上鲜生活的人,技术团队目前已经达到100多人。对于杭州的发展,陶冶表示主要会放在社区的尝试,一方面是由于有股东绿城的支持,手上有100多个高端小区的资源;另一方面,陶冶一直认为社区才是本土便利店的机会所在。“商圈白领的数量和需求,不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和颠覆性的变化,但是社区不一样。”所以在杭州市场,好邻居的发展重点还是放在社区场景。他一直有个观点,便利店真正价值不是销售渠道,而是网络用户的价值,最终要建立从线下到线上的运营模式。在封闭社区店,由于本地供应链还不强,目前有一半的水果蔬菜是通过线上天猫一小时达这样的渠道卖掉的。对于好邻居来说,技术手段是用来感知用户的公司,最终本土便利店需要建立的,“是面向未来的思考能力”。陶冶说。在杭州火力全开的好邻居,会在这座电商之都,找到未来吗?
线下新零售之路,有人欢喜有人愁。亚马逊刚刚宣布要开更多的无人商店,沃尔玛则决定关闭无人收银结账应用Scan&Go。沃尔玛2014年开始测试Scan&Go,今年1月,决定增加一百家可使用Scan&Go的门店。但在扩大应用范围四个月后,沃尔玛决定关闭这个支付应用。沃尔玛发言人RaganDickens回应关闭应用的原因:参与度很低。沃尔玛推出扫码支付应用,意在跟上智能手机支付潮流,却没能讨到顾客欢心。同样都是无人收银结账,为什么沃尔玛的应用遇冷,而亚马逊的小店却越开越多?商店的规模不同,消费场景也不同。亚马逊的无人商店AmazonGo,是小杂货店规模。根据消息透露,芝加哥店的店内面积为635平方英尺(约59平方米)。顾客进店时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扫描,人工智能会自动记录顾客从货架上拿走的商品并自动扣费。顾客的消费方式更像是在便利店中拿了需要的饮料就走。而沃尔玛的消费场景是大型超市,顾客可能会逛很长时间,选购一段时间的所需的生活品,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会更多。顾客自主使用手机扫码支付,并没有比传统的收银通道方便。试想你在超市买了几十件商品,比起自己用手机一件件扫码支付,你可能更愿意在收银通道等一等,让收银员为你服务。不难看出,亚马逊AmazonGo的支付技术更智能和方便,但AmazonGo还只是亚马逊线下无人零售概念的尝试,目前只计划在2018年内再开6家店。亚马逊未来会把AmazonGo开成随处可见的线下便利店,还是仅仅作为宣传概念店,还是未知数。沃尔玛的无人收银结账要大范围推广使用,“亚马逊式”人工智能记录扣费显然不适用。回到Scan&Go这个应用本身,顾客结账体验并没有很好。在GooglePlay中用户反映应用更新出错、支付过后无法找到收据等问题。无收银结算应用不好用,也是顾客对它如此冷淡的原因。国内的沃尔玛的扫码结账通道,则是运用微信小程序。在扫码完成支付后,还需要在出口处再次被机器“扫”,有在场工作人员引导操作,整个过程并没有非常方便。同样会遭遇Scan&Go一样的尴尬,如果购买较多商品,顾客逐件扫码支付,结账效率低。今年3月,国内沃尔玛部分门店暂停使用支付宝。由于京东和沃尔玛的关系密切,沃尔玛的行为被视为站队“腾讯系”,损害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权益。沃尔玛若坚持店大“欺”客,不重视顾客的支付体验,消费者自会用脚投票,毕竟阿里现在也手握大润发了。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中小型创业者的「绞肉机」,那么无人货架则是玩家们的「修罗场」,后期高达90%的货损率成了压垮无人货架「风口」上的最后一根稻草。2017年下半年,风头无两的无人货架搭上新零售之风的最后一班车,和无人便利店一起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几十家无人零售项目闪电融资超30亿元,猩便利,果小美等头部玩家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无人货架上半场布局。一边是疯狂烧钱的快速扩张,另一边是无人点位的激烈竞争,短短几个月时间,无人货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各大城市写字楼和商圈,无人零售第一阶段的空间战拉开序幕。前期简单粗暴的成本核算就是点位租金成本+运输成本,和传统开店选址、租金、装修和人力等成本相比,优势明显,换言之谁占的点位越多,谁销售额提升的概率就越大。时过境迁,还没等无人货架的下半场开始,前期扎堆入局的无人货架玩家大部分已经悄悄退出,即便是仅存的几家头部企业,也将目光聚焦在从无人货架转型智能货柜的节点上,至此,纯无人货架商业模式这条路已经行不通,很多创业者甚至连无人货架怎么被「吃垮」的都不知道。无人货架失败逻辑1.低门槛无技术壁垒,商品同质化严重相较于其他新零售项目,无人货架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花几百块钱采购一个货架,摆放好商品即可,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商务谈判能力和地推能力,拼的就是资本实力和资源渠道。而商品呢?千篇一律的快消品,而且货架空间有限,摆放的食品可选性不高,加上点位比较分散,补货延迟司空见惯,和楼下的便利店相比,唯一的优势可能就剩下消费的最后100米了。2.货损率高,服务滞后,点位低质多量商品货损率能控制在10%以内的已经是钻石级玩家了,大部分无人货架30%的货损率一点也不夸张。按理来说,开放式场所的货损率要比封闭式场所的货损率要高,但是写字楼、办公空间这些地方都是以开放式场所为主,封闭式场所即便可以放使用人群也不多。快速扩张最大的弊端是点位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很低,高质量场所不是想进就能进,为了绩效只好选择一些人员覆盖较少,偏僻的写字楼,这样下来不仅货架丢失率高企,运营成本不减反增。3.无节制烧钱扩张,夸大盈利能力沉没成本包括设备采购硬件成本和智能软件成本,光是前期沉没成本就花去了不少钱,加上商品的铺货成本和物流成本才是一个无人货架的初始成本,这还不包括BD的地推成本和水涨船高的点位租金成本。无人货架不同于商品的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并没有随着点位铺开而降低,而客单价的盈利能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即时性流量无法沉淀,消费者更多的是突发性消费,复购率不稳定也难以预测。4.高估人性,脱离实际需求高估人性既是无人货架也是共享单车的通病。零售场景无人监督你指望消费者自觉付钱,简直是痴人说梦,倒不是说消费者的素质如何如何,举个例子,100个人就算99个人都很自觉的扫码付钱,只要有一个人不付钱直接从无人货架上拿走商品,那么下一次就会有更多人会尝试这么做。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通过技术手段监督规避了这样的风险,况且从便利店到办公室场景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仅仅是一两次的新品尝鲜无法将消费者深度的需求挖掘出来,无人货架的实际需求到底有多少?无从知晓。智能货柜前景几何?不难看出,无人货架企业纷纷转型智能货柜准备放手一搏。相比无人货架来说,智能货柜的技术门槛更高,封闭的柜门有效降低了货损率,另一方面,智能货柜和传统的无人贩卖机各有千秋,传统的无人贩卖机我们需要投币,然后选中商品自动掉落,操作简单,而智能货柜的商品选择更加丰富,扫码付款更加先进。笔者认为,智能货柜代替无人货架是大势所趋,至少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阶段是无人零售办公室场景化的最好选择。也可以说是新零售时代下无人贩卖机的转型升级,然而无人零售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三个:服务,需求和供应链,只有将这三个问题真正思考清楚,才是检验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假设智能货柜真的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基础让消费者获得更好更稳的消费体验?如何对零售终端的进行智能化监督、预测?这些都是无人零售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依赖于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无人零售从根本来说还是零售,既然是零售就一定要考虑供应链,脱离了供应链谈新零售、智能货柜的都是耍流氓,假设智能货柜领域真的跑出了一个独角兽,背后必定是有完整供应链的物流或者传统零售巨头玩家入场的。最后,对用户后续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流量沉淀还是线上线下导流,最关键的是给消费者选择智能货柜购买的一个理由,哪怕一周只有二到三次的复购率,这门生意就有做下去的可能。
风口上的无人货架2017年一度被认为是无人零售的“元年”,综合多个研究中心的数据来看,无人零售的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是块千亿级蛋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到2022年,无人零售的用户规模将达到2.4亿人,而在2017年也仅为0.05亿,这5年间要翻48倍。在无人零售规模方面,报告预测2022年将达到9500亿元,是2017年100亿元的95倍。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统计的数据,国内有超过5000万家企业,每年以超过500万家的速度增长。无人货架在一、二线城市有1亿左右可瞄准的用户,企业终端货架容量10到20万,早期有10~30亿元的市场空间。2017年8月到9月这短短的两个月内,无人货架上演了一场令人咂舌的融资风暴。8月17日哈米科技宣布获得真格基金等领头的三轮数千万元融资;21日,领娃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30日,番茄便利和果小美均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均为数千万元以上。随后而来的9月,融资风暴还在继续。4日,猩便利完成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美团点评高管作为投资方之一;5日,友盒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有安芙兰资本、贵阳创投等;隔天,七只考拉获得执一资本领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据《电商报》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如此密集的融资规模,一度令其他行业眼红。屡屡刷新的融资金额让无人货架成为新零售下的一匹黑马,成为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后的新风口。风光之后一片狼藉资本的退潮比想象当中来得更快一些,时至2018年,无人货架不但融资风暴停了下来,裁员撤店等负面消息更蜂拥而出。5月4日,果小美传出即将退出市场的“重大通知”称,果小美即将解散,货架由企业自行处理。尽管果小美迅速做出辟谣声明,但仍有不少果小美货架撤销的消息传出,货架也长时间未曾补货。对此,果小美回复称“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在此期间我们无法为您补齐商品,完成模式调整后,我们会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商品。”此外,,有媒体假借学生身份询问果小美是否招人时,对方更回应“公司这段时间正在整顿,所有的招聘工作都停止了,以后也不知道何时有机会再招聘。”公司发展概况令人担忧。不得不提的是,同为无人货架先行者的便利蜂此前便传出了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无人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的消息。另一玩家猩便利也被曝出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进行收缩、调整,无人货架行业迎来发展寒潮。5月3日,小e微店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同属无人货架行业的每日优鲜便利购多次在不止一个城市将小e微店的冰箱和货架等设备、商品运走,要求每日优鲜便利购公开向行业及用户道歉。对此,每日优鲜便利购回应称,表示道歉,整个过程中,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是在获得客户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协助执行,不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双方各执一词,均未能拿出能够令对方信服的证据,事件也从开始时的沸沸扬扬变成一出不了了之的闹剧。虽然果小美至今为止仍称其退出市场的所谓“通知”,是来自于同行的恶意竞争,更广而宣之称“不排除别有用心之人捏造。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但实际上,无人货架行业中业务缩减、恶意竞争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早已铺天盖地而来,行业风波不过是负面宣泄的最后一击。后风口时代路在何方?自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以来,零售行业掀起了一股线上反攻线下的风气。由于无人货架具备投入小、人力成本低而且能满足消费者及时性需求等特点,又披着零售外衣但同时具备共享经济内核的,更被业内认为是切入了零售行业的“真空地带”。理想总是美好的,但落到现实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由于具备共享经济的性质,无人货架自出现以来便在考验着消费者的人性,但事实却令人失望。以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为例,该项目曾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2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到达39%。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了靠用户自觉,无人货架基本无法解决偷盗、漏付款等问题,损耗率远超有人实体店。事实上,无人货架行业的竞争已经由点位数量之争转变成点位质量之争。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无人货架以往盲目追求点位数量,忽视点位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做法将被市场淘汰,企业则需要通过精细管理提升运营质量并逐步实现盈利。尽管行业早已吸收了大量的资本,但企业运营和发展却并没有跟上,纵观无人货架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依然难觅行业巨头的踪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只能依赖于资本巨鳄。2017年12月,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拆分独立运营,并宣布已获得腾讯领投A轮、鼎晖领投B轮,A+B共计2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京东X无人超市官方透露,今年京东X无人超市将会在郑州、长春、成都等重点省会城市开设100家门店,布局写字楼、社区和商业中心等消费场景。此外,阿里巴巴也不甘寂寞,宣布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不难发现,巨头也正通过自营、投资等多种方式切入无人货架,对行业内的企业而言,未来的生存之道或不得不依附于巨头的“树荫”之下。
余额宝刚刚取消了限额限购政策,新增加了两只基金还没几天,又开始调整当日到款额度了,14日傍晚,余额宝发布公告称,6月6日零点开始,余额宝转出到银行卡的“快速到账”服务,额度将从现在的单日每户5万元,调整为单日每户1万元。在余额宝“转出”页面可以看到,一则“调整通知”在提示页置顶。具体调整为:2018年6月6日零点起,余额宝转出到银行卡的“快速到账”服务额度将调整为单日单户1万元。余额宝转出到卡的“普通到账”服务、消费等均不受影响。“这次额度调整只涉及转出到银行卡的快速到账服务。余额宝用户如果使用普通到账,也就是转出资金在一个交易日后到账的服务,不存在额度限制,其他服务也均不受任何影响。”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表示。余额宝快速到账和普通到账的区别是什么?快速到账是货币基金行业里比较常见的一项服务,余额宝用户通过快速到账服务将货币基金份额赎回到银行卡,一般能在当日2小时内到账。目前使用余额宝当日提现“快速到账”的限额为单日单户5万元(钻石会员20万元),6月6日起调整下降为1万元。而“普通到账”指的是:T日(指基金交易日)转出,T+1日24∶00钱到账,无限额。中国基金交易日为非节假日的周一到周五,15∶00前为上一个交易日,15∶00后为下一个交易日。也就是说,此次调整过后,对于部分需要赎回1万元以上额度的余额宝用户,需要提前至少一个交易日进行赎回操作。如果不着急当日到账,则基本不受调整额度影响。这次调整对大部分余额宝用户影响不大。此前数据显示,余额宝个人用户占比达99%以上,投资额度在0-1000元的余额宝用户占比高达70%以上,1000-10000元的余额宝用户比例超过15%,而户平均持有金额为3329元。除此之外,余额宝新接入的两只基金,会进一步减轻天弘基金单只基金规模过快增长的压力,从整体上降低了单一货币基金集中度高的风险。想看更多淘宝资讯,就在一起惠。
线下零售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便利店业态正取代大卖场模式领跑市场。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下称“报告”)显示,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根据报告显示,2017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2万亿,同比增长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百强连锁门店总数10.98万家,同比增长9.1%。其中,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大卖场的开店数量明显减少,而小型门店数量增长相对较快,达到7.7%。2017年,百强企业新增门店9197个,小型门店约占新增门店总数的八成。大型超市和超市门店数量则仅分别增长3.7%和1.0%。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具体来看,便利店连锁美宜佳领跑市场,2017年年度销售额为122亿元,销售增长率为30%,门店数达11659家,增速为25.4%。罗森便利店的增幅则取得了行业最高,2017年的销售增长率达49.8%,门店总数为1399家,增长率达45.9%。随着便利店成为线下零售主要布局的业态,社区零售正成为市场的香饽饽。目前,除了美宜佳、罗森、全家、7-11等国内便利店连锁在国内遍地开花,以苏宁为代表的电商零售企业,以物美、永辉、家乐福为代表的传统商超也纷纷进军社区零售,布局小型门店。其中,苏宁正在加速旗下自营社区零售苏宁小店的扩张。截至目前,苏宁新开的店已经近600家。其中,以服务社区为主的苏宁小店和遍布三四级市场的苏宁易购精选店,已经开了近400家。4月3日,苏宁全资收购连锁便利店品牌迪亚天天中国,并纳入到苏宁自营便利店苏宁小店体系中,加速苏宁小店在上海等城市的布局。另一方面,传统商超新开店的面积也越来越小,社区店、精品店成为传统商超的市场扩张首选。例如物美社区店、永辉会员店,世纪联华citylife,Easy家乐福等。沃尔玛中国业务总裁陈文渊也曾表示,接下来,沃尔玛每年会开设30至40家大卖场,紧凑型门店的占比将越来越高。阿里巴巴、京东甚至也以整合线下夫妻小店的形式加速对社区零售的渗透。在以便利店为主的线下小店业态全面爆发下,阿里巴巴、京东等线上巨头,永辉、家乐福等传统商超以及罗森、美宜佳等便利连锁三方的混战将日趋激烈。
据彭博社报道,亚马逊公司正准备深入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与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头展开正面对决。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亚马逊即将在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举办一项活动,与400家热衷于将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家居用品和更多产品直接卖给美国和欧洲消费者的中国制造商展开互动。本次活动的邀请函显示,亚马逊专家将就购买趋势提供深入分析,以利于商家在2018年的假日季充分备货。本次活动由亚马逊全球开店(AmazonGlobalSelling)项目提供赞助,活动被命名为“为U而来”(ComingTogetherForU)。这次活动是亚马逊努力从电子商务平台过渡为全球物流运作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帮助亚马逊商家走出去,直接对接中国制造商。亚马逊公司将帮助商家直接从工厂采购货物,并将其运送到其它国家,从而完成订单并快速交货,亚马逊将从中收取费用。快速交付可帮助亚马逊在美国的电子商务中占据主导地位,该公司希望将这种做法推广到全球范围内,以便与阿里巴巴、eBay和Wish等电商抗衡。亚马逊拒绝对此置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已拥有1亿个高级用户,作为主要电子商务平台,他们有能力以点带面,将一个国家的购物者与另一个国家的商家联系起来。该公司正在印度和拉丁美洲大力推进,去年也在澳大利亚开展了业务,并通过收购迪拜的Souq.com网站在中东站稳脚跟。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住在巴黎、北京还是悉尼,都希望寻求更好价格和在国内找不到的产品,因此,人们越来越愿意从海外商人那里购买。根据DHL全球快递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跨境交易比国内电子商务销售增长更快,预计到2020年总额将达到9000亿美元,占到全球市场的20%。跨境销售是亚马逊物流发展的一大焦点。去年,该公司在纽约举办了一场活动,为1500位商人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和语言翻译工具,帮助他们向海外客户销售。亚马逊公司可利用业务规模和与国际货运公司联动运输等条件获得运费折扣,以此为诱饵,为平台吸引更多商家和货物。眼下已有超过200万个独立商家在亚马逊平台上出售货物,为每一笔销售支付佣金。他们之间的竞争有助于保持低价和更新库存,并帮助亚马逊吸引到超过3亿的全球客户。电子商务仍然是该公司在美国国内最主要的业务。但随着购物者越来越愿意去国外寻找商品,亚马逊看到了向在线商家出售更多服务的商机。这类服务的收入在第一季度激增了39%,达到93亿美元。但是,亚马逊的努力可能会给它的一些商业伙伴带来麻烦。“当亚马逊把中国工厂引入平台、使其直接与终端消费者接触时,独立商家将被迫直接与其供应商展开竞争,”Flexport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瑞恩·彼特森(RyanPetersen)说,该公司帮助亚马逊商家从海外进口产品。“对于那些转售中国产品而非生产原创产品的商家而言,这种新的竞争模式将使经营变得非常艰难。”
十年前,亚马逊(1602.91,-6.17,-0.38%)公司发布Kindle,提升了用数字设备阅读的吸引力。四年前,在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领导下,亚马逊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Echo,此后数百万人开始跟电脑对话。现在,亚马逊又下了一个大赌注:家用机器人。知情者称,零售与云计算领域巨头亚马逊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绝密计划,要打造家用机器人。该项目代号维斯塔(Vesta),维斯塔是古罗马神话中掌管炉灶、家庭和家人的女神。项目管理人格雷格·泽尔主管亚马逊在美国加州森尼韦尔的Lab126硬件研发部门。Lab126负责多款亚马逊设备的研发,比如Echo扬声器、FireTV机顶盒、Fire平板电脑和市场表现不佳的手机FirePhone。维斯塔项目萌生于几年前,但直到今年,亚马逊才开始积极地招兵买马。Lab126部门的求职页面有诸如“软件工程师,机器人方向”、“首席传感器工程师”等几十个岗位。了解计划的人士透露,亚马逊希望在今年年底以前开始在公司员工的家中投放机器人,可能最早2019年推向大众市场。但计划日程可能会变动,亚马逊的硬件项目有时会胎死腹中。一位亚马逊的发言人称,公司对“传闻和猜测”不予置评。目前尚不清楚亚马逊的机器人可能具有哪些功能。熟悉该项目的人士推测,“维斯塔”机器人可能是某种移动版的Echo内置语音助手Alexa,即使没有购置Echo设备的用户也可以方便使用。该机器人样机配有先进的摄像头和电脑视觉软件,可以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在家中移动(46.93,-0.01,-0.02%)。苹果(188.59,-0.72,-0.38%)公司前高管麦克斯·佩利主导电脑视觉研发。亚马逊还从机器人行业聘请了专业机械工程师。知情人士表示,维塔斯项目的机器人跟亚马逊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和德国的子公司AmazonRobitcs设计的产品不一样。该公司制造的机器人主要在亚马逊仓库里负责搬运商品,由此前的KivaSystems公司设计。2012年亚马逊以7.55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后改名为AmazonRobitcs。几十年前,科技业就希望通过家用机器人提供陪伴,或完成基本的家务。早在1983年,美国电脑游戏厂商雅达利的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就推出一款三英尺(约0.9米)高的雪人形象机器人TopoRobot。该机器人可以根据苹果II电脑的编程指挥移动,但功能单一所以销售惨淡。多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都曾推出服务型机器人,不过进步有限。美国机器人公司iRobotCorp.推出的Roomba只能吸尘扫地,就已在业内一枝独秀,2002年以来售出超过2000万台。最近,日本索尼(48.08,1.20,2.56%)和韩国LG电子也表现出对机器人感兴趣。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类电子展览会(CES)上,LG展示了一款Cloi,但演示时多次执行任务失败。索尼则展出了新版的机器狗Aibo。20年前索尼发布了机器狗的概念,直到2005年左右开始发售初版。Aibo除了模仿狗叫也没有多少别的本事(倒是可以编程踢足球)。新版机器狗售价1800美元,和去犬舍买一条真正的狗价格相当。如今,电脑视觉、摄像头、人工智能和语音激活技术进步迅速,提升了亚马逊向市场推出机器人的可能。亚马逊已明确表示,如果Prime会员用户通过亚马逊的设备购买更多产品,订购更多服务,亚马逊愿意为机器人提供部分补贴。这也意味着,不远的将来主流消费者选购机器人会更轻松。全球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andMarkets估算,到2023年消费类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54亿美元左右增长到每年约150亿美元。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似乎有越来越多服装企业宣布和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和战略投资关系,这会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转型发展方式吗?海澜之家: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2月2日晚,海澜之家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荣基国际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腾讯普和有限合伙企业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经协商,荣基拟以10.48元/股的价格转让约2.39亿股公司股份予腾讯普和,股份转让总价约为人民币25亿元,本次转让股份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5.31%。同日,海澜之家全资子公司江阴海澜之家投资有限公司与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挚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在深圳市签署了《关于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之框架协议》。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和目的为对服装相关产业链、优秀服装服饰品牌、服装制造等公司进行投资,加强公司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布局。基金目标规模拟定为人民币100亿元。据报道,在腾讯入股公告发布一周后,海澜之家旗下的海澜优选生活馆微商城上线,销售的商品包括办公用品、化妆用品、餐桌用品等系列。此外海澜集团旗下的Aex、OVV等品牌也都上线了微商城。4月8日,海澜之家正式推出微商城。商城中的商品品类有西服、衬衫、卫衣等类别。在宣布腾讯成为战略投资者之前,海澜之家还公告和另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去年9月1日,海澜之家发布公告,公司与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品牌建设、渠道管理、产品创新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公告称,公司与阿里的战略合作,符合公司打造时尚产业生态圈及多品牌运营平台的目标。都市丽人:腾讯、京东、唯品会成为战略投资者,与京东设立合作基金和海澜之家一样,都市丽人亦先后宣布与互联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引入战略投资者。4月26日,都市丽人发布公告,以每股认购价4.2港元向Windcreek(京东间接全资附属)、意象架构投资(腾讯全资附属)、唯品会及QuickReturns(中瑞控股全资附属)配售共1.21亿股,配售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5.67%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5.37%。其中,京东占5605.07万股、腾讯占1868.36万股、唯品会占1868.36万股,以及中瑞控股占2802.54万股,持股分别为2.48%、0.83%、0.83%及1.24%。此次配售净筹5.09亿港元,拟由公司用作为集团销售分销渠道改革、潜在合并、收购和合作项目及一般流动资金用途供给资金。除了引入腾讯、京东、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都市丽人此前已宣布与京东共同设立合作基金。2月7日,都市丽人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广东都市丽人、京东全资附属公司京东世纪及李国丞(作为基金管理团队的代表)订立主要条款。根据条款,合作基金的目标规模预计为人民币10亿元,以后将按实际需要扩大基金规模。首次出资预计不少于人民币3.5亿元,当中广东都市丽人预计出资人民币2.5亿元,而京东世纪预计出资人民币1亿元。基金管理团队亦可对基金出资,惟其出资额不多于首次出资总金额的5%。合作基金的投资目标主要为中国国内外涉及贴身衣物品牌、上下游及相关周边行业的公司。预计合作基金的期限为8年,且可能再延期两次,每次延期一年。都市丽人在公告中称,希望利用其对贴身衣物产品行业的行业经验,开展主要投资国内外贴身衣物相关行业的产业基金,用于适合集团业务的行业并购及资源整合。太平鸟:与阿里巴巴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另一家大众服饰企业太平鸟则于去年便宣布和互联网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2017年9月20日,太平鸟发布公告,公司与阿里巴巴旗下天猫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意向。未来双方拟在品牌建设、大数据运用、消费者运营和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领域以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新零售战略合作。公司宣布与阿里开启双百亿计划,公司预计2017年全年线上零售额达到30亿元,到2020年,太平鸟通过与天猫在品牌建设、大数据运用、消费者运营和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等领域开启新零售战略合作,目标实现公司线上零售额突破百亿,线上线下零售额实现双百亿。太平鸟称,公司与阿里的战略合作意向符合公司品牌的新零售平台、渠道的战略布局。太平鸟2017年年报显示,2017全年公司实现线上零售净额21.66亿元(剔除退货),较去年同期15.97亿元同比增长35.6%。2017年“双十一”当日,公司全品牌实现零售额近8.08亿元,零售额较去年“双十一”同比增长31.4%。其中,太平鸟男装单日销售额超3.28亿,居男装品类第四名;太平鸟女装单日销售额超2.08亿,居女装品类第六名;乐町单日销售额超1.63亿,居女装品类第八名;MiniPeace单日销售额超0.72亿,居童装品类第七位;MaterialGirl单日销售量超0.37亿。太平鸟在年报中称,公司推进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与天猫在新零售方面进行探索合作,扩大品牌线下门店与线上零售的互动,通过商品、支付等维度打通,支持门店扫码购、门店自提等新业务。红豆股份:与京东达成“店铺零售无界”战略合作4月19日,红豆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店铺零售无界、品牌传播无界等方面进行合作。公告称,双方将在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营造服装零售新生态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JPass、云POS、支付等功能接入,打造“全接触点体验营销、全时段精准营销、全渠道数字化营销”;打造智慧红豆+京东科技的品牌旗舰店,布局全国重点一线城市;双方合作联合入驻红豆万花城,共同选择以10万人口经济发达卫星城镇为发展目标,共同以新城镇综合体为载体,营造集购物体验便捷、生活服务配套丰富的购物场景。双方将打造红豆七夕文化节、规划年度超级品牌日、发力重要电商节日(618、双十一、双十二),推进线上、线下联合营销。红豆股份称,本次公司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以及智能技术等应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推进公司服装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浩沙国际:与阿里巴巴达成体育“新零售”战略合作5月8日,室内服饰运动品牌上市企业浩沙国际发布公告,公司与阿里体育集团于北京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集团将与阿里体育联手在全中国范围内就线上线下融合打通、在服饰产业、运动服务以及大数据等板块展开战略合作。公告称,集团与阿里体育合作后,阿里体育的线上平台将支持集团的电商,集团销售网络也将成为阿里体育推进体育新零售的线下场景。阿里体育的线上用户可以在集团线下体验专业服务和产品,而集团的线上销售渠道的流量将得到扩大。同时,浩沙会员系统及消费数据将与阿里体育依托的平台互动,阿里体育依托支付宝等阿里系平台,拥有“运动账户”服务产品,可以将用户行走的步数变成支付宝的“卡路里币”,并兑换或优惠购买集团运动相关商品。公告还称,集团还将与阿里体育共同开发符合国际标准运动培训课程的运动相关产品,并在集团的线下销售网络进行推广。双方将在各类赛事营销、落地上进行合作,还将共同挖掘、运营落地各地智慧体育城市的相关服务及产品。华尚观察:“服装企业+互联网企业”,可视为服企一种新的发展方式2017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联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案例发生,不仅仅有海澜之家、太平鸟、都市丽人这些市值、渠道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和阿里、腾讯系牵手的事例,还有红豆股份、浩沙国际这些市值、渠道规模稍小一些的服装企业也宣布和互联网巨头达成某些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服装企业会被阿里和腾讯系“看上”。就目前形势来看,服装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主要还是“强强联合”,是行业整合的一种体现。服装企业和腾讯系的合作,更多涉及到资本的层面,腾讯系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比如腾讯入股海澜之家、腾讯、京东、唯品会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都市丽人,并且双方还有设立并购基金、投资基金的动作,未来可能会出现“服装企业+互联网企业”作为投资并购方并购其他服装企业或者其他领域企业的模式,基于腾讯系背后强大的资本力量和庞大的企业集群,这对被并购投资的企业来说应该是有一定“诱惑力”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频频并购及入股线下实体企业,已成为传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之外的另一种产业资本整合方式,服装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自然是“首当其冲”。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乐天集团11日表示,当天乐天购物将召开理事会,公布出售中国上海、江苏等华东地区50多家店铺的决定,上述卖场,预计将以2800亿到29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到17.2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利群集团。报道说,就在上个月,乐天玛特曾以248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亿元)的价格,向物美集团出售了其在北京的21家店铺。随着华东地区店铺的售出,乐天玛特将仅剩华中、东北地区的14家店铺。报道说,这家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华经营11年的韩国企业,即将全面撤出中国。据了解,乐天从2008年起在中国大规模扩张。不过,去年2月,乐天集团与韩国政府签署换地协议,同意让出集团所属的高尔夫球场土地,以便美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其命运开始出现逆转。韩联社说,乐天换地引发中国强烈不满,其在华业务遭受重创。99家店铺中有87家关门歇业,剩余卖场销售额也减少八成以上。去年9月,乐天方面决定出售乐天玛特在华业务,但进展缓慢。报道说,据推测,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损失的销售额约为71亿元人民币。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出炉。其中百果园以67.8亿元销售额位居中国连锁百强第70位,再度成为水果零售连锁业唯一上榜企业。榜单还显示,2017年百果园门店数达2645家。据了解,2017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2万亿,同比增长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百强连锁门店总数10.98万家,同比增长9.1%。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在第70位的百果园成为连锁百强企业中销售额增幅排名第二的企业,2017年销售额为67亿,增幅高达64.7%,2017年门店总数为2645家,增长54.6%。同时记者发现,百果园在2016年榜单中首次跻身中国连锁百强,位列91位;2017年再次登榜,排名提升至连锁百强70位,一年间提升20位。据百果园方面表示,2018年百果园将向前50强迈进。《联商网》了解到,以数量庞大的门店为据点,百果园构建了生鲜自提网络,同时解决了困扰生鲜电商行业许久的生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除了到家和到店,百果园还通过全渠道不断满足顾客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在其他生鲜电商难以把控的供应链层面,百果园还通过产业化、体系化来解决生鲜上游的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问题,并结合信息科技驱动加大数据运营,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并将数据反馈到生产环节,从而形成产业多点的快速连接。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年度调查显示,2017年,实体零售的龙头企业规模增长有所回升,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全渠道经营也普遍实施,多种方式布局线下零售成为新常态。业内人士认为,百果园也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企业,在扩张实体零售渠道的同时,大力布局全渠道经营,在多点获客与精准营销、会员体系建立、系统层面上的线下线上融合等几个领域不断发力创新。全渠道零售商的兴起折射出连锁百强乃至整个零售市场的新格局和新趋势,高品质水果这一特殊的商品在这一趋势下将面对更多挑战和机遇,也将成为百果园这样多年积累又不断与时俱进企业发展的最好时代。
美团、携程发力网约车,易到降佣升级为免佣,高德推出拼车服务,蚂蚁金服领投立刻出行入局共享汽车。2018年初,网约车市场格外热闹。当外界将目光聚焦于这场混战时,滴滴内部曾于3年前提出的洪流战略正逐步成型。过去两年时间里,滴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在未来的十年,滴滴将在汽车和交通产业的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滴滴出行CEO程维认为,未来的汽车和出行、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的边界会越来越融合。4月底,滴滴在北京万豪酒店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洪流汇聚,共享智能出行”的发布会,并宣布成立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所谓“汽车运营商平台”,即是程维“边界融合”理念的承载。北汽、博世、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安汽车、奇瑞、联通智网、车和家等31家企业成为了滴滴洪流联盟的首批成员。他们将在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不同领域,完成与滴滴的合作。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在接受《深网》专访时表示,滴滴的策略是搭建一个开放的、互相赋能的合作平台,合作将涵盖设计生产为共享而生的汽车。“我们把我们感知到的数据,用户的需求输出给车企合作伙伴,依托车企的精益制造能力,跟他们一起来定义这样的系列车型。”对于滴滴而言,关于新能源的战略部署是一个全新变量。背靠5亿用户和2100万车主的滴滴,希望凭借这个囊括了新能源汽车、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新能源充电、后服务市场等整个产业链的变量完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升级。扩大出行版图“淘宝连接了所有的商品,百度连接了所有的信息,微信连接了所有的人,滴滴的使命就是连接大家制造出来的所有的车,提高车和整个城市交通的效率。”时间倒回到两年前,程维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演讲台上如此说道。这是程维第一次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这次大会让他看待出行的视角从企业维度上升到产业维度。“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抓住新能源的机会,让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按照时间维度,程维喜欢把滴滴的发展目标依五年做一个划分节点。在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这家公司服务了中国将近5亿的用户和2100万的车主。程维做出大胆预测,未来十年,滴滴平台将在全球范围内服务20亿用户,满足用户50%的出行需求,并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其实围绕新能源和车主生态,滴滴早在2016年就开始有所布局。比如在2016年全面铺开车主加油服务,与南京万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如果说滴滴初期与车企的合作只限于车辆供应上,那么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展,滴滴与车企的合作也更为紧密。尤其进入2018年之后,滴滴与车企的接触则更加频繁。从加入洪流联盟的企业名单中不难看出,除了汽车制造和零配件制造外,数字地图、车联网、新能源充电等领域的企业也成为滴滴看好的对象。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信号是,滴滴在4月底将此前已有的汽车租售、加油、微保及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打通入口,搭建平台依托于易车网和蔚来汽车,李斌在过去几年分别投资了首汽约车、嘀嗒拼车、摩拜单车等出行领域的知名公司,涉猎范围更是囊括汽车媒体、汽车电商、整车制造、汽车后市场、移动出行服务等行业,搭建起一个“出行帝国”。如果说李斌扩大出行版图更多通过投资来铺开,那么滴滴选择的则是另外一个思路:打通一个入口,建立融合多种服务的平台。当被问及滴滴未来是否会考虑收购或并购出行领域的创业公司时,杨峻对《深网》表示,滴滴更倾向于与合作伙伴携手来解决人们多样化的用车需求。这其中,成立合资公司是滴滴围绕汽车运营商的合作方式探索之一。实际上在洪流联盟成立之前,今年3月,北汽、车和家先后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分别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探索共享出行运营的商业模式。谈起和各方开展合作的过程,杨峻对腾讯《深网》回忆,滴滴与合作方对于产品定位和对汽车运营商概念认知的一致性,是促使达成合作的重要原因。“我们最早谈其实是想谈如何一起定制一个共享新能源汽车,但很快就谈到车出来之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方式走下一步。传统思路肯定是把它卖掉,但现在我们发现卖掉不是最佳的方案,一起运营才是,这就是汽车运营商的概念。”杨峻对《深网》表示。滴滴与车和家的这次合作,将主要战略目标聚焦在降低出行成本——设计针对网约车使用产经的专用车型,并以控制每公里的投入运营成本为目标。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描述过这种专用车型的使用场景,比如通过特别设计改善现当下拼车拥挤、车内异味等问题,并对于用户上下车方式、行李摆放方式等设计的优化。在运营模式上,按照座椅进行交易,解决早晚高峰供给不足的情况。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在洪流发布会上曾谈到,未来的车是人类生活除了家、办公地点之外的第三大场景,在过去车是解决人出行的工具,未来可以提供车上的办公、车上的娱乐,车上的享受等等可能。杨峻对《深网》说,共享出行汽车的重点主要是在车内的体验,因此设计侧重点与普通的家用汽车出行有所不同。“我们更在意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这一段行程的感受。”这为滴滴后续投入的新能源汽车定下了基调,即共享出行汽车围绕乘客需求来定制,并在驾驶平稳性、续航、充电等方面,为司机做更实用和细致的考虑。继一汽、广汽、车和家之后,滴滴还对《深网》确认正与大众汽车商议合作,不过具体细节尚未披露。据华尔街日报称,二者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后者持股40%,双方未来将组建一支10万辆汽车组成的共享出行车队,大众还将为车队提供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并进行管理。当回顾起两年前滴滴与部分车企试水运营新能源汽车时,杨峻对《深网》坦言,彼时续航里程、充电有着很大挑战。但他表示滴滴始终坚信两点,第一点,共享、智能、新能源这三个行业趋势的交汇一定会改变未来出行;第二点,从共享汽车运营成本来看,新能源汽车有明显优势。“我们关注的不是初始购置成本,我们关注的是每公里的使用成本,效益的优势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杨峻算了一笔账,传统汽车每公里油耗费用大概在6毛到8毛,新能源汽车每公里耗电费用在2毛到3毛,车辆使用成本能够降低一半。一组来自于内部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滴滴平台目前注册26万辆电动汽车,占中国电动乘用车近30%,而现有滴滴司机中已有35%在换车时选择新能源汽车。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到2017年,与全国销量走势类似,滴滴新能源汽车数量呈上升趋势,也先后经历了短暂的低谷期和稳定的增长期。新的“赌注”就在滴滴公布洪流联盟的当天下午,一则来自于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再次将滴滴至于聚光灯下。该报道称,滴滴出行正在讨论进行数十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并且寻求至少700亿美元-800亿美元的估值。滴滴对此消息表示不予评论。单靠网约车业务显然无法支撑滴滴如此高的估值,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以及国际化战略和无人驾驶才是滴滴的野心所在。程维曾透露,滴滴的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在2017年就已经实现盈利。他们进一步作出预测,包括汽车租赁、维保、加油等汽车服务平台业务将在今年达到年化GMV900亿人民币(约141亿美元)的目标。而据外媒报道称,滴滴的GMV在2017年达到了250到270亿美元。这个新的行业看起来充满机会。滴滴更新的计划在于,2020年将在平台投放100万辆电动车,而在此之前首先要建好基础设施,搭建充电网络。为此,起步于网约车,经历过国内外出行市场混战的滴滴重新定义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以及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对此有声音认为,滴滴正在试图围绕新能源搭建更坚固的堡垒,通过打通汽车产业上下游的方式来巩固其在出行市场的地位。尽管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经历了多场胶着厮杀并取得了不错成绩,但他无疑还是这个行业的新生。这场有关新能源的“赌注”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还需要交给时间去验证。
自「新零售」的概念兴起,大众耳闻的多数所谓的新零售项目都是基于C端体验。从阿里的盒马鲜生,到2017年12月京东将腾讯拉入新零售战局投资永辉超市,尤其是进入2018年,巨头们加快跑马圈地的速度,业务范围从商超迅速蔓延到生鲜、餐饮、家居等领域。生鲜超市、无人便利店、「无界零售」等各类所谓的「新零售」形式的试水层出不穷。然而,这种末端体验背后庞大的B2B市场,是否也有「新零售」的影子呢?1B2B生意中的「变」2013年,是O2O厮杀最为火热的一年。物流行业里,车货匹配在这一年进入狂热期。对于商品流通业来讲,战况同样火热。无数创业大军挤入这场市场争夺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力资本推动——烧钱。中商惠民,即是这股创业浪潮中诞生者之一。但,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商惠民至今仍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快消品B2B,架起了连接上游品牌商和下游零售商的桥梁。从成立到现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用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的话讲,中商惠民一直在做三件事:研究渠道、研究供应链成本和2B端的客户体验。而这些研究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就是整个流通链条如何发生变化。1)上游品牌商在变。过去几十年,整个传统渠道不断更新迭代,但是渠道的层级依然复杂,存在经销、分销、批发等不同层级,层级多所带来的问题是效率低。同时,品牌商在不停推陈出新,而传统经销商的销售模式一成不变,导致细分市场的产品无法到达终端;最后是整个产品的品质保障,亟待升级。2)中间经销商在变。作为生产与消费的关键连接,传统经销商依旧在进行机械性的销售网络建设、渠道推广和消费者培育等常规性经营工作,但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原材料、物流、人力等各种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3)下游零售商也在变。伴随着末端体验驱动的消费升级,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要求经销商对市场运作的差异化、精准化以及服务的专业化等要求越来越高。这个链条中,各个参与者的一系列需求变化,催生着B2B商业模式的变化。苏小新认为,「人、货、场」「场、货、人」不管怎么排序,新的零售场景下体现出来的零售特征是全渠道的,而中商惠民要成为一个最大的渠道商。2重体验,建立强联系「我认为『新零售』不分C端还是B端,主要理念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技术、数据赋能的方式,来提升整个流通效率,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在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看来,客户体验方面,B端客户与C端客户的本质差异并不大。尤其是快消品的B2B,客户也很重视体验。苏小新认为这个体验是,商品的精细化运营与大数据驱动供应链给上下游带来的体验。同时,快消品是一个利润很薄的行业,加上传统的快消品进货体系相对成熟,B端小店基本与供货商保持着较长时间的联系,二者之间的粘度甚至超越了日常的供需关系。所以,想要靠「烧钱」去买到这个市场很难,而这也是当年的O2O浪潮中众多创业者交完学费后学到的重要一课。中商惠民针对零售商做过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从全国20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随机抽取了100个售点样本。「我们调研后发现,店主主要关注四个问题,当然针对不同品相,店主所关注的重点排序是不一样的,比如酒水饮料类,店主首要关心的还是价格,休闲食品类店主首要关心的是品相齐全度。」苏小新告诉记者。第一,价格。整个快消品领域,店主最关注的还是价格。店主不奢望能够买到全城最低价,有时最低价可能是陷阱,所以,他们对价格的需求就是稳定且市场合理价。第二,品相齐全度。如果平台只卖可口可乐,没有百事可乐,那么末端消费需求迫使店主再去寻找其他渠道,这样便会增加店主的时间成本和采购成本,所以品相齐全也是店主关心的重点。第三,送货服务。中商惠民承诺客户都是「T+1」到货,晚上清点库存下单,第二天送货,这样可以合理地帮助店主管控店铺库存。第四,售后服务。货物运输配送中难免会出现产品破损,产品售后对店主同样重要。因为快消品的利润很薄,产品破损必然会造成店铺利润损失。看似最平常、最简单的问题,却是2B企业最需要积极改善的。而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流等,都将推动新零售下的用户体验。3B2B要「重运营」与C端市场靠流量驱动不同,B端靠的是,效率与质量。因此,运营一定是重中之重,重是「重要」,也是「重资产」。目前为止,中商惠民已经完成了两轮约19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这些资金基本都投入到了自建仓储物流与创新技术应用。在商业模式推演时,中商惠民就坚持要自建供应链体系,并坚持供应链体系的标准化、数字化,才能保证时效、安全、售后等服务体验的落地。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快消品又是一个薄利的领域。2017年末,由运联传媒组织的「城配日本游学活动」赴日考察了日本「最后一公里」代表性企业,拜访过一家快消品B2B企业「国分集团」,其2016年全年销售额达18178.76亿日元,而纯利润仅有34.53亿日元,利润率仅有0.19%。「我们必须要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因此,中商惠民的库存周转天数总体控制在7天左右。」同时,针对上游品牌商,传统渠道下的产品出厂后流通信息断层,而技术的作用就是全程数据可视化,并提供给品牌商用于市场数据分析,做到产品的精准投放。做规模,摊成本。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技术,重资产的投入,就要涉及到回收周期的问题。B2B平台想要盈利,一定是靠规模。因为仓储、物流、研发成本是固定的,但平台承担了多少销售额,这是变量,当达到一定规模后,边际效益才会显现。
京东(Nasdaq:JD)今日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一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001亿元(约合16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62亿元增长33.1%。第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为15.249亿元(约合2.43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988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为人民币10.47亿元(约合1.6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219亿元。财报发布后,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强东、CFO黄宣德和投资者关系总监李瑞玉出席了分析师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美银美林分析师梁伟亮(EddieLeung):我们知道京东大举投资物流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扩大自身规模,同时也是为了服务于第三方商家。京东目前在不断扩大物流网络的仓储容量,那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来自第三方的物流需求大概在什么时间会超过京东自身物流需要?刘强东:我们预计,在五年时间内来自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量将超过京东自营物流服务量。我知道过去几年投资者一直很关心我们的物流投资问题。以前我们一直用京东自己的现金进行物流投资,我们准备在今年某个时候成立一个物流基金,通过使用第三方资金,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物流存储建设。黄宣德:当前扩大仓储容量仍然是为了同时满足第三方物流和京东自营物流的服务需要,目前我们还不便公布两项业务的物流需求比例。正如我们在上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所说的,我们在去年下半年扩建了大量物流仓储空间,因此需要几个季度才能消化掉这些新增仓储容量。从季节性上讲,第一季度是淡季,这也是这种影响还会持续的一个原因。但我们看到在今年第一季度,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利润率每个月都出现大幅提升。花旗银行分析师艾丽西亚·雅普(AliciaYap):我的问题关于物流投资周期。请问当前物流仓储建设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看到这场始于去年第四季度的物流仓储大规模建设已经对第一季度业绩带来影响。何时会趋于常态化?从长期来看,京东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利润率会保持在什么样的一个水平?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收入上,京东又有什么样的目标?黄宣德:刚才刘总也说了,来自第三方的收入占比将在五年内超过50%。刘强东:由于去年是京东物流第一次向第三方开放,所以大家看到第四季度来自第三方物流的收入快速增长。我们也有意识地提前半年,为去年第四季度兴建了大量新的物流仓储,由此带来了短时间的物流费用的大量闲置,但大概经过一个季度到两个季度就可以消化完。未来一段时间,京东每年每个季度都会新建一些仓储,但是会保持新建仓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以后不会再出现像去年第四季度费用集中性、短时间内费用波动非常大的情况,也是一个比较罕见的情况。高盛集团分析师罗纳德·龚(RonaldKeung):随着京东营收的强劲增长,GMV似乎不再是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对服务来说,管理层能否透露一下每项业务的GMV情况,服务品类在第一季度增长如何?如果不算服装品类,是不是可以说京东总体品类增长依旧超过行业平均增速?刘总也提到,京东的目标是增长速度超过行业水平,考虑到在线商品增长速度为35%,那请问这些品类的增长情况?如果不计入服装品类,增长速度是不是超过行业平均速度?黄宣德:我们确实提到过,由于竞争方面的原因,有些商家离开了京东这个平台,现在我们看到其中一些商家在第一季度又回来了。但是,从总体上看,服装品类需要几个季度才能重新恢复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服装品类仍然表现十分疲软,整体上并未出现增长,有些小品类比如女装甚至出现小幅下滑。除了整个服装品类,京东其他所有产品品类的销量增长都十分健康,我们相信这种增长会超过行业平均增速。刘强东:去年第一季度,京东服装品类增速达到92%,是非常高的。但正如黄总所说,今年整个服装类目的增长已经停滞,个别品类比如说女装还是负增长,所以,“二选一”在短期内对京东财务影响还是存在的,但我还要重申一个观点,那就是“二选一”从来不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竞争优势。京东管理层有绝对的能力和信心,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彻底解决“二选一”问题。这个问题早晚会解决的。正如黄总所说,除了服装品类,京东其他品类的增长都非常健康,包括我们过去最强的品类——带电品类。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整体上是负增长26%。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京东手机品类仍然处于两位数的增长区间。也就是说,短期内对京东带来影响的只有服装和家纺这两个品类,其他品类几乎没什么影响。瑞银分析师杰瑞·刘(JerryLiu):我的问题有关京东商城利润率。对比今年第一季度和去年第一季度的情况,哪些推动利润增长的因素稍微变慢了?如果看全年趋势,京东商城今年的利润率仍然会高于去年?黄宣德:我之前就提到过,京东商城第一季度毛利率同比增长了40个基点。毛利率正推动盈利能力提升,而且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营产品毛利率,由于京东规模经济效应,自营产品毛利率持续上升;二是广告收入增长,也推动了利润水平上升。但毛利率上升被京东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所抵消。所以,相比去年,今年的运营利润率仍然相对稳定。此外,我们对今年全年利润率提升充满信心。中金公司分析师娜塔莉·吴(NatalieWu):我的问题有关京东自营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的收入比例。第二季度营收增长预期在29%至33%之间,这预示着什么呢?如果我们单独拿出第三方业务的销售额与服务和其他业务做比较,这些业务是不是都呈现增长呢?黄宣德:如果不算服装品类,那么剩余品类的增长都非常健康,无论是自营业务还是第三方业务。如果包括服装品类,那么第一季度自营业务的增长速度显然超过第三方业务。瑞信分析师托马斯·庄(ThomasChong):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有关京东与唯品会的协同效应,管理层能否谈一谈两家公司合作的趋势?第二个问题关于生鲜超市7FRESH,可否透露一下这个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今年的目标。刘强东:唯品会也是刚刚在京东上线,双方仍需要时间进行系统性调整。我们看到从上线第一天到现在,唯品会销量环比都在稳定地增长。但想要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需要有粉丝的积累、店铺流量的积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整个合作的进展都是我们的计划之内。至于7FRESH,我们在北京开了两家店,品相几乎是传统商超的两倍以上,现在还在不断迭代升级,我们在五月份开了两家电,六月份计划开三家店,我们计划今年光在北京就开设20-25家新店,所以会在今年下半年进入扩张期。一旦前两个门店的迭代升级完成,我们在七个大区已经建立了拓展团队,所以一切都在我们的计划之内。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开设500家店。麦格理资本分析师温迪·黄(WendyHuang):我的问题有关物流仓储建设及对利润率的影响。管理层刚才表示第一季度新建29个仓储,而去年第四季度则是81个,这是不是意味着仓储建设在第二季度会进一步减速?换句话说,第二季度净利率会略好于第一季度?另外,在CapEx分类中,京东在土地和建设方面的投入为人民币13亿元,而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是25亿元。你们能详细介绍一下后一项的支出吗?是不是主要用于设备购买和自动化?黄宣德:您的推测是对的,仓储利用率在第一季度更高效,而且每个月都有所改善,但在第二季度我们还有其他仓储投入使用。整体而言,我们预计利用率和仓储容量都与我们的业务增长相符合。外部物流业务的利润率每个季度都会改善,到今年年底利润率水平应该为正。至于CapEx,我们的确采购了一些设备,包括服务器等,还有其他自动化和无人仓储设备。天灏资本分析师侯晓天(TianHou):我想问一个宏观问题,随着手机无论在普及率和硬件标准方面日益成熟,它变得越来越智能。手机更新周期变得更长,更换或购买新手机的速度减缓。请问京东将如何应对这种长期问题?第二个问题,京东在服装品类的增长策略是什么?刘强东:我们的京东之家目前主要卖3C线下店产品,包括3C和家电,有的家电是单独卖,有些则是与3C混合的,目前也在进行拓展,虽然整个手机行业的下降会对京东销售增速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手机如何变化发展,我们在手机行业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黄宣德:说到服装品类,刘总刚才也提到,从过去的历史看,京东有能力应对这种不利的竞争策略。所以,关键是你有没有优质的用户体验,如果有的话,用户就会喜欢上你的服务,然后取得突破。此外,我们之前也说过这种手段并不受商家和品牌的欢迎。有鉴于这种经验,我们认为影响会是短期的,服装品类需要几个季度才能恢复增长,许多品牌已经通过不同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与京东建立了合作。未来几个季度仍然会延续这种趋势。刘强东:现在每个季度都会有品牌回归,我们坚信最终所有品牌都会回来,当然这确实需要点时间。但正如刚才黄总所说,只要你有优质的用户,有流量,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还有品牌商的人心向背,这些都很重要。当所有品牌商都对某个平台的行为不满的时候,我认为从长期来讲,这对短期获利的平台没有什么好处。从长期来说,从人心角度来讲,也只能让众多的服装品牌想急切地寻找更多的出路,而不愿被单一的品牌所绑架。大家可以看看,目前所有被绑架的中国服装品牌,其实都在拼命寻找新的平台,比如说微信小程序。大量服装品牌都在微信小程序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同时还有新的电商平台出现,这些服装品牌也拼命想与这些新电商平台合作。我认为,当一个平台的话语权掌控力达到某个点的时候,也是京东服装品类加速增长的时候。“二选一”也让无数服装品牌很快地清醒起来,过去这些品牌在平台经营上没有感受到什么威胁,虽然这次他们屈从了,但其实也清醒了,所以都在想办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长期来看更加充满信心。野村证券分析师施加龙(JialongShi):我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管理层如何看待拼多多这样一个团购电商模式?因为我们最近也看到京东上线了一个类似于团购的频道,管理层如何看待团购电商的未来潜力以及潜力有多大。第二个,我们看到拼多多从微信获取了大量用户和GMV,而京东也在微信上有自己的一个入口,那么拼多多在微信里面的增长,是否对京东微信入口带来什么影响?第二个问题有关唯品会。我记得京东在签投资唯品会的协议时,曾提到过京东会帮助唯品会在GMV上达到一定的年度目标,那请问年度GMV目标大概是多少,按照唯品会入口目前这样的表现,管理层觉得这样的目标能不能够达到?刘强东:如果大家看一下拼多多的“Top10”或“Top100”名单,会发现他们与京东主流用户和主流商品几乎重合地很少,所以就目前而言,拼多多对京东的影响非常有限。拼多多的货品目前大多是超级便宜的那种,而京东的用户群体、品质和平台信誉则是处于另外一个层次里面。虽然在拼购方面京东的模式与拼多多一样,但货品、用户体验和拼多多完全不一样,我们的货品还是集中在有品质、有品质保证的产品上。关于唯品会,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对结果我们也很满意。我们确实与唯品会之间有一个每年目标销售额的数额,只是我们没有披露。大和证券分析师约翰·蔡(JohnChoi):我有两个问题,首先请管理层谈一谈对广告收入的看法。这项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增长迅速,那请问在3到5年内你们将如何利用广告?如果你们看一看同行的表现,会发现广告是他们收入中增长最快的一项。第二个问题关于微信小程序,你们提到京东小程序已经被数千家商家和品牌所采用,那么京东将如何从GMV和经济规模两方面从中受益?刘强东: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广告收入,我其实在上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得比较清楚了,与中国主要友商相比,他们的GMV并不比京东大多少,但广告收入是我们的十倍以上,可以说京东广告收入占GMV比还没有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服装品类,因为广告费用一半以上来自于服装行业,一旦我们的服装品类取得突破,那么广告收入会在未来几年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黄宣德:我们在大概一个月前正式上线了微信小程序,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使用者也是我们现有用户。他们就像是在京东平台上的模式一样,会销售他们的产品。他们会继续获得京东在物流、广告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他们还可以管理自己的用户。有些商家目前并未入驻京东平台,但他们也可以通过京东小程序在微信上开店。我们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因此,这个项目仍然处于早期实验阶段,我们会在以后几个季度提供更详细的情况。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格蕾丝·陈(GraceChen):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关于第三方物流业务。这项业务的突出表现会对京东成本结构和利润率带来哪些改变?从长期来讲,京东对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利润率预期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有关7FRESH门店的贡献。请问今年及明年这些门店的收入贡献,以及长期利润率目标?黄宣德:因为我们提供端对端供应链管理服务,早已超出传统快递公司的范围,所以我们认为从长期来讲,利润率应该略高于世界上现有知名物流快递公司。至于7FRESH,由于上线时间不久,对我们整体收入贡献非常小。我们还在积极进行扩张,或是通过与线下零售商合作,或是通过开设自己的门店。所以,目前预测这项业务的利润率水平和营收贡献,还为时尚早。刘强东: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目前在中国范围内,唯一一家有资格称得上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物流一家,没有第二家,其他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他们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类别,或是一个产品。相比之下,京东覆盖整个物流环节,无论是大件物流、还是中小件物流,从冷藏冷链物流到短距配送O2O物流,从跨境物流到快递,而且覆盖能力遍及全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对手。而且,目前越来越多使用京东物流的合作伙伴并不一定是来自于陆路京东平台,也有许多过去跟京东可能没有业务关系的,如今也开始使用京东物流服务。分析师:随着自动化的不断提升,京东仓储效率在未来几个季度会有大幅提高吗?第二个问题,我们看到第二季度营收预期增长放缓,那请问是哪个产品品类导致营收增长放缓,是服装品类吗?黄宣德:我认为营收预期与之前的增长模式大体相符。去年第二季度是一个增长很高的季节,所以基数非常高。由于基数越来越高,那么增长率肯定会略低于之前几个季度。我们认为当前营收预期是非常健康、非常强劲的,我们显然希望能像以前一样超额完成任务。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确实预计第二季度仓储利用率会改善。八六证券分析师王晓燕(XiaoYanWang):我们注意到京东推出了新版移动应用,主页有了个性化推荐。请问管理层认为这种个性化会对用户获取时间以及转化率和GMV带来哪些影响?黄宣德:个性化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会有多个版本,目前你看到的只是第一个新版本,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版本推出。至少需要几个季度才能让多个迭代达到非常好的状态。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初期结果非常积极,但目前就说获得成功还为时尚早。巴克莱银行分析师格雷戈里·赵(GregoryZhao):刘总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京东会采用更多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以提升整体自动化水平,那请问这一过程对京东财务业绩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第二个问题,在京东当前流量中,有多少来自于自己的渠道,又有多少来自于百度和微信这样的第三方应用?刘强东:实际上,过去几年包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在研发上进行持续投资,短期会导致我们费用的上升,大家看到第一季度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不少,但从长期来讲,这些技术都会逐步转化为我们运营成本的下降。比如仓储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的短缺,对劳动力的争夺越来越紧迫,我们相信从长期来看这些投资可以给股东创造很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