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
据外媒报道,东南亚分享出行应用Grab宣布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滴滴出行和软银。Grab是Uber在东南亚市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滴滴表示,由于其他现有投资方和新投资方的加入,此轮融资的总额可能达到25亿美元。Grab发言人确认,软银Vision基金并未参与此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集团。消息人士确认,此轮融资对Grab的估值超过60亿美元,高于2016年9月此前一轮融资时的30亿美元。当时Grab完成了一轮7.5亿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表明,滴滴和软银均相信,Grab有能力在东南亚市场击败Uber,正如滴滴此前在中国市场击败Uber一样。去年8月,Uber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了滴滴。Uber本月将俄罗斯业务出售给当地竞争对手Yandex,再次引发了关于Grab将击败Uber的猜测。滴滴创始人、CEO程维表示:“Grab自出行行业起步,凭借市场实力、卓越技术和本土洞察,已在东南亚互联网经济中建立牢固的领先地位。”Grab在东南亚的7个国家开展业务,其应用下载量超过5000万次,平台上司机达到110万。该公司专注于授权出租车和专车服务,同时也在某些国家提供摩托车和穿梭巴士服务。Uber没有公布东南亚业务的数据。不过,另一家公司Go-Jek正在对Grab发起挑战。这家来自印尼的按需自行车和汽车平台被认为是该国市场的领先者。消息人士表示,从去年夏季开始,Uber已经在东南亚的某些市场实现盈利。在退出中国市场之后,Uber加大了对东南亚和印度的投资。而Grab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已经在“某些垂直业务和城市实现盈利,但不会公布具体信息”。Grab提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东南亚出租车打车市场份额为95%,在专车市场的份额为71%。为了推动业务的进一步发展,Grab也在开发移动支付平台。这最初是为了帮助乘客用信用卡支付车费,但Grab随后也希望借此在印尼发展金融科技业务。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人口第四多的国家。根据谷歌(微博)去年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以营收来看,印尼在东南亚分享出行市场的份额将超过一半。届时,行业的总体规模将从2015年的25亿美元上升至131亿美元。Grab已经看到,印尼陈旧的银行系统存在许多机会。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金融普惠系统,协助做大蛋糕。Grab已经宣布,将投资7亿美元在印尼发展服务,其中至少1亿美元将用于投资和收购。Grab随后收购了线下支付创业公司Kudo,消息人士表示这笔收购的价格最高将达到1亿美元。Grab发展金融科技服务也是为了对抗Go-Jek。在Grab进入这个市场之前,Go-Jek就已提供了支付服务。接近Go-Jek的消息人士表示,该公司今年5月完成了12亿美元的一轮融资,腾讯领投。Grab完成的此轮融资预计将给Go-Jek造成资金压力。
【编者按】跨境电商新入场的创业者,遵循已有成就的卖家经验,要“挣一桶金”还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那些涉及传统贸易方方面面、也有自己工厂的大企业而言,要觅寻一条有效率的转型道路并不是易事。杭州万事利也是在跨境电商探索的传统贸易企业一员。2015年下半年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万事利在跨境电商路上可能吃过苦头但仍在积极转型中。在今年上半年,万事利跨境电商业务销量已经超过700万美金(约合4731万人民币),这个体量跟万事利集团一年一百多亿元规模相比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其转型跨境电商的逻辑和团队构建却值得各大厂商进行参考。多对1客户到1对多客户的转变小编了解到,万事利目前一年出口额两千多万美金,出口业务涵盖了跨境B2B、跨境B2C、C2B和传统贸易的模块,其中跨境电商业务则是B2B业务为主,B2C业务半年销量仅达几十万美金。各个业务线的增长速度跟合作伙伴以及战略布局都是息息相关的。(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在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看来,一个出口以传统贸易为主的企业要转型跨境电商,首先OEM(工厂代工)业务肯定要继续做,因为必须要保证产能。而B2B是用来跑量的,B2C则更侧重于塑造品牌。但是,尽管传统贸易和跨境B2B都是采用B2B模式,马廷方认为两种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传统的B2B模式中,因为万事利走的是高端品牌路线,所以万事利的模式是一个团队对应一个大客户,直接把小客户淘汰掉。线下一个团队大概就是3到5人。但对于跨境B2B电商而言,如果照搬这种打法,只是把过去模式照搬到线上罢了。因此,万事利采取的线上B2B模式是一个人对应一大批客户的模式,更多针对的是小客户市场。“万事利跨境B2B电商希望最终能实现1个人服务50到100个客户的目标,这样一个客户10万美金,一年也能挣到几百万美金了。”马廷方表示,这种模式在国际上非常有效,英文国际上有很多小客户,但万事利不可能一个一个去线下找,出差成本很高,所以只能用互联网方式去做。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过去大订单采取的是定制化模式,客户需要什么万事利提供什么。但是小订单万事利只能采取的是将面料这个产品作为一个品牌化产品进行销售的模式去提供服务。“就是仓库有现成的备货产品,这样才能节约成本。”马廷方说道。让团队自己做决定据马廷方透露,目前,万事利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一共有三个店铺,包括围巾为主的店铺、面料为主的店铺和家纺为主的店铺,分别由三个团队打理,每个团队大概两到三个人。有趣的是,每个团队都有很大的选择决定权,连店铺的品类都是团队自己来进行选择的。马廷方指出,要做新的业务,一定不能是上级给团队规定好了,不然团队是很难去展开工作的。“要探索,万事利希望是团队自愿去围绕自己特色去想去找到要干什么。这样团队才会有内生动力,才能全身心去投入。”他告诉小编,目前给线上定的目标是一个人100万美金,作为万事利核心竞争力的面料类目目前是跨境B2B走的最快的。而当问及在团队构建中,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有何不同的时候,马廷方指出在物流商跟传统贸易是完全不一样的。“传统贸易物流实际上很简单,客户指定货代,关税多少资金不用算。而对于跨境电商来说,最重要的一环恰恰是物流。”他说道。目前,万事利有专门定物流的人,包括现在制造要多少,什么样的体积才最省运费。这些在过去都是客户来指定的,但现在万事利是在做自己的品牌,自己说了算。“每一个物流公司的规则都要了解清楚。因为算体积和重量价格是不同的。万事利也有枕头产品,包装不同,尺寸相差可以很大,体积做大了运费上涨很快。”马廷方告诉小编。(万事利丝绸产品)B2C要找合作伙伴不要走坑了当然,对于万事利来说,要真正拓展海外市场,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中跨境B2C对合作伙伴的依赖性更大。在一开始,万事利采取的是大数据的方式在亚马逊开店铺做跨境电商,然而,这种数据分析的方式却并不符合万事利的产品定位。“上亚马逊看什么样的丝巾最好卖,然后万事利去做,这是去年的模式,但最终给万事利带来的却是价格竞争。”马廷方说道,对于万事利这种高端产品来说,有价格竞争简直是一个噩耗。而万事利更多是希望研发一款产品出来,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亚马逊卖最好的围巾是20到30美金,万事利的目标是60美金甚至几百美金的市场。”他说道。在马廷方看来,目前万事利做跨境B2C电商主要的难点在于不知道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在过去传统贸易中,都是客户涉及好产品,万事利负责生产。现在万事利要自己在亚马逊做品牌,不跟卖,则需要自己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还得符合消费者习惯,这个难度是很大的。所以万事利目前跨境B2C要解决的是寻找合作伙伴的问题,只有寻找到当地合适的合作伙伴,才能解决如何研发合适当地市场需求产品的问题。目前,万事利在美国已经找到一个蚕丝被类目的合作伙伴,对方在亚马逊帮万事利销售产品。在未来,意大利也将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在意大利本地电商去进行销售。“在什么平台卖是由我们合作伙伴去决定,只不过是我们支撑的品牌产品。”马廷方说道。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线上做好跨境B2C,万事利也通过合作伙伴来进行线下B2C拓展。目前,万事利已经在巴黎正式开店了。“丝绸一定要体验。不然只在线上卖对万事利没意义,因为线上很多时候是价格的竞争,万事利希望从品质来竞争。”马廷方说道。(万事利丝绸产品)设计+智能制造搭建C2B平台在跟海外合作伙伴合作过程中,万事利也开创了新的C2B模式。据悉,在去年跟一家以色列跨境电商公司建立合作后,万事利在今年6月又跟这家企业达成APP开发的合作。其中,以色列公司主要负责开发APP的技术门槛,而万事利主要负责设计师团队和制造模块。通过这个APP,就能把设计师、全球消费者和智能生产联系在一起了。据马廷方透露,目前万事利已经跟杭州电子科大一起开发了智能制造技术,设计师只需要把图纸传给万事利,就能制造产品,做1万件的成本跟做1件的成本是一样的。“设计电脑图上的颜色跟打出来的颜色接近度是95%,这是大数据生成的,要提前做成千上万的颜色对比。在这个技术基础上才能做好C2B模式。”马廷方说道。现在,万事利已经开始跟这家以色列公司来做针对围巾的C2B项目,合作方式是销售分成,而以色列开发的APP的个性化定制只能用万事利的品牌,该APP已经在内测了。而这款APP也成为万事利进入年轻人市场的一个重要路径。“这家公司开发的APP核心是比较好玩。在上面颜色、花型的生成有几个好玩的步骤。通过这种好玩的生成图案方式来吸引年轻人。”马廷方说道。无论如何,在跨境电商的路上,万事利都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其打法也深深折射出中国企业正在尝试多种互联网手段来进行转型。“在国际市场上,要跟爱马仕和LV这样的品牌去比,品牌肯定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但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这条路,他们也在探索。”马廷方认为,在这个探索中,中国传统企业跟这些大牌企业是站在相近的起点上的。实际上,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进行转型,也有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服务企业出现来服务卖家转型。据悉,杭州综试区主导联合小编、思路网开展了“E揽全球”跨境电商百万创新服务专项行动,开展精准招商和上门招商,加快集聚全球网络贸易资源要素。今年1—5月,杭州综试区新引进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234家,新引进企业注册资本达15.9亿元,其中龙头企业35家,新引进龙头企业注册资本11.9亿元。而截至5月31日,杭州综试区联合小编、思路网正式启动的“E揽全球”跨境电商百万创新服务活动有效报名项目累计已达331个。在已报名的项目中,平台服务类项目数量最多,为117个,其次为渠道服务项目,数量为80个。目前,e揽全球项目已经进入服务商与杭州当地跨境电商企业需求对接阶段。
7月22日消息,亿欧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了解到,山东齐畅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畅物流”)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廊坊嘉泽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泽物流”)100%的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2950万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开资料显示,齐畅物流成立于2000年8月,总部位于山东烟台,于2015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新三板。该公司主要以冷链为核心,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客户提供合同物流服务,致力于与大型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品牌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齐畅物流在山东省内的烟台、威海、淄博、济南、青岛等地设有分、子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山东全境,以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的部分城市,属于山东省内较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嘉泽物流位于河北廊坊,成立于2016年7月,属于廊坊鼎昇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是一家提供以冷链仓库为主,集配运、装卸、交易等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冷链服务商。公告指出,河北廊坊地理区位特殊,承担着首都商贸物流功能的疏解作用,尤其是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将使廊坊成为国内最热的冷链市场之一。因此齐畅物流本次收购嘉泽物流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公司冷链物流服务范围辐射至京津冀地区,扩大公司经营规模,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众所周知,冷链一向被视为物流业“最难啃的骨头”,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仍有诸多痛点亟待解决。齐畅物流也在本次公告中指出,嘉泽物流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还处于拓展期,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此次收购之后,如果嘉泽物流不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可能会对公司整体业务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我们似乎正在通向一个“无人时代”!亚马逊的无人机、京东的无人仓、阿里的无人超市,百度的无人驾驶,西门子的无人工厂……层出不穷的“无人X技术”,让我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些快速迭代的新技术,在带给我们惊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无比的恐慌、无比的焦虑,我们难免会质疑:“无人时代”,还要那么多的人做什么?的确,一个整日辛苦奔波的计程车司机,在看到无人驾驶的新闻后,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还能维持多久?一个社区零售店的小老板,在体验了无人超市的服务之后,会犹豫要不要将店铺改做餐饮?甚至,一个刚刚怀上二胎的妈妈,在得知了许许多多的“无人技术”之后,会焦虑该不该把孩子生下来……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让人们焦虑,让人们恐慌,也同样会让人们思考:“无人时代”的来临,人类能做些什么?1“无人”背后的“有人”有句老话说过: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果我们站在今天这个时点回头望,会发现人类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是如此,今天的“无人技术”并没有多少的不同。例如从上个世纪开始,公路上的汽车逐渐取代了马车,工厂里的数控机床逐渐替代了传统机床,教室里的投影仪也取代了粉笔黑板,市场里的自选超市替代了传统的售货柜台,交易所里的电子系统取代了红马甲……这些已发生的变革,同样给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样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但是这每一次过往的变革,在消灭了原有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就拿证券交易来看,当证券交易所里的“电子交易撮合系统”取代了传统的“场内证券交易员”(红马甲)的人工撮合方式,“红马甲”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那些围绕着“电子交易系统”而产生的新的岗位,如软件编写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为了使用电子交易系统而购买的电脑、通讯、服务器、存储器等IT设备,围绕这些设施设备而产生的新的工作机会,却远远地超过了过去“红马甲”的人数。类似地,各种冠以“无人”的技术方案,它们的背后,有无数的“有人”岗位在维持着它们的运转,推动着它们的迭代发展。例如,无人超市的火爆背后,围绕着这个新技术所带动的RFID标签、冷冻保鲜设备、传感器等的研发和制造,以及围绕着大数据、精准定位、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开发,都将产生大量的新型工作机会,也会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和价值。再如,京东在研发出了自动补货技术之后,大规模地裁撤了传统的采购跟单人员,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数据分析师和软件开发人员。他们根据每天在线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方式,优化库存的配置方案,设计最优路的径的算法……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这些新增岗位的人数甚至可能会超过之前被裁撤的人员数量。那么,既然“无人技术”还需要大量的“有人”工作在维持,“无人技术”的真正意义何在呢?事实上,“无人技术”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它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人类脱离那些重复低效、高成本低产出的工作,或者是远离那些包含着不确定性的危险工作。人类逐渐把这部分工作转交给机器来完成,而将更多的精力转而用在那些高附加值、高产出并且能够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大贡献的工作中去。这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自身进化的一部分。这种趋势,从原始人学会使用工具的那一刻起,至今未曾改变。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惶惶不可终日,更不用担心还未出生的孩子将来会不会失业!2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事实上,决定孩子们未来会不会失业的关键因素绝不是“无人技术”,而是他们是否具备承担未来那些“有人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持续学习能力、承压与自我激励能力、变革与沟通能力等。首先是持续学习能力。正如我们今天所见,很难有一项专业技术可以让我们吃一辈子。当下一个“无人技术”取代了我们现有的工作,我们是否有能力掌握并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一生中能够持续地进行学习,确保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其次是承压与自我激励。社会发展的脚步会越来越快,可能昨天还十分新颖的技术方案明天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能否承受这种压力,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未来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能力。最后是变革与沟通能力。创新与变革相辅相成,新技术的产生和落地,需要我们具备创造力以及推动变革的能力。变革的最大阻力往往是“人”而不是“技术”,这是一个围绕“人”的工作,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未来的精英一定是引领和推动变革的人,而不是那些等着接受变革,被动承担变革结果的人。在这里,我们没有提到任何技术技能,因为它们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很遗憾的是,这些能力,在目前中国式的教育中往往是缺失的。3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关于“无人时代”的忧虑,还有一种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这就不得不提到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他曾预言到“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也能够毁灭人类”。他接着解释到:“人类无法知道我们将无限地受人工智能的帮助,或是被其藐视、甚至被其毁灭。一旦人工智能脱离束缚,自行重新设计进化,而人类因为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限制,无法与其竞争,终有一日将被取代”。笔者认为,任何新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反应的是人类的本性:是贪婪的,也是有节制的。好比人类对核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带来清洁的能源,也能够制造成为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在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的无序使用之后,人类终究还是回归了理智,通过“不扩散条约”将核武器封韧雪藏,而将核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放在了能源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无人技术”的发展也会遵循类似的规律。前期是快速甚至野蛮的无序发展;在达到了技术发展的“奇点”之后或将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果,甚至可能是局部的灾难;灾难之后是人类对于自身和新技术应用的反省,最终还将回归到有节制的技术使用轨道上来。对此,一方面,我们应当警醒,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避免出现科学家所预言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不能固步自封、畏手畏脚,而应当在能够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领域不断突破进取!4不要忽视“人的情感”事实上,快速发展的“无人技术”也有其致命的缺陷,就是如何照顾到客户作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这是“无人技术”迈不过去的坎。就好比许多走进零售店的客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想买一瓶矿泉水或者一包瓜子,而是想和店老板唠唠嗑、拉拉家常,聊聊本地的人情世故……而“无人超市”是无法解决这种类型的客户需求的。即便是换了一个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作为“无人超市”的售货员,也无法想象一个客人会愿意和这样的机器人聊些私密且八卦的事情,客人很有可能会担心搞不好这些聊天的记录哪一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并不是零和一的博弈。不是非你即我,更不是你死我活。不论“无人技术”如何发展,只要人类还在这个地球上生存,那么就一定有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无人”或“有人”解决方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无人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更多的便利,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会不断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恐惧。但是,它同时也会让我们反思,让我们不断进步,甚至是进化!
据了解,以后聚美的WAP端口也会相继开通,但目前还不着急。“陈欧说的最形象的一句话是,消费者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用毛巾。如果通过一条毛巾就能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这样我们就是成功了。”聚美副总江南如是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传统电商发挥的最大作用,线上主要体现在“集客”能力和流量分发;在线下改造的则是物理供应链流程。简单的理解,相当于将过去的大型商超在中国变成了大型的可调拨的仓库,电商提供的是从仓库到用户直接距离的解决方案。但这解决的还是中游的问题,向上延伸到生产制造和供应链,向下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仍然有很多盲点,也是创新机会。为什么便利店突然会像爆裂的毛细血管一样变得更加突出,因为便利店离消费者更近。今时今日,这个业态跟电商、新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爆发。另外,在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商品从生产制造到零售终端之前,大部分品类没有电商化。如果把聚美优选、网易严选这样的公司理解为供应链的数据化改造,可能不仅仅是一个ODM的故事。“我认为这是对传统供应链的颠覆。”江南告诉小编,在传统行业中,从供应链到消费者,是一个“工厂-采购-销售-市场-运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供应链是整个商业流程中的老大。而在新型电子商务模式里,供应链却成了整个流程的末端。市场部门首先对市场上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畅销的SKU或爆款品类,然后根据自己平台的客群特点做画像,确定调性、色彩、风格等,再给到供应链部门研究产品的毛利率以及定位,最后交给工厂生产。这样产品来自消费者,而不是工厂给的定性品类,产品更接近市场,更接近消费者,也更容易打造爆款。供应链的变革,即C2M:从消费端到制造商,短路掉库存、物流、总销、分销等一切可以短路掉的中间环节,砍掉包括库存在内的所有不必要的成本,让用户以超低价格购买到超高品质的产品。“我觉得在未来的供应链中,谁不这么做的话,谁可能必死无疑,甚至是那些奢侈大牌。”以下是江南接受小编专访回答:不急于扩充SKU先把产品做好小编:聚美优选是今年6月25日刚上线吗?江南:其实我们从去年底就开始筹备这个项目了,现在也是一个品类一个品类在测试。小编:聚美优选项目的定位是什么?江南:聚美优选定位是成为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消费升级,提供更好品质生活的产品。比如一条毛巾,目前优选选择的代工厂是日本最好的毛巾厂或者给欧美大牌做代工的。我们在工厂里要反复的实验、选品,甚至我们自己带回来用,放到洗衣机里洗,用过一段时间以后感受毛巾的品质,挑出最好的毛巾该用的材质和工艺。小编:目前聚美优选平台上的sku都是跟家居相关的,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江南:我们平台的消费者,主要以女性为主,年龄层次在18-25岁。这个群体大多数都在上大学或者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她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时尚,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经济能力会弱一些,消费轻奢甚至是奢饰品对她们的负担比较重。我们觉得应该有专门平台为这部分消费者量身打造产品来满足她们的需求。网易严选虽然在做,但是其用户主要还是针对男性,商品大多都是中性的,我们要做的是针对小女生的、可爱的产品。目前优选主要做家居、日常消费品,暂时不做餐厨用品,因为我们的客户群体做饭的会比较少,我们的基因不太一样。相反,买化妆品的人买点家居用品是很自然的。聚美优选还是个小婴儿,还在慢慢成长,但这种模式将是大趋势。小编:聚美优选在APP、WAP端均上线“优选”项目,以后还会单独做一款“聚美优选”APP吗?江南:像陈欧说的,“我们先把产品系列做好,给消费者形成完整的认知以后,再全面铺开”。目前,聚美主要做化妆品、母婴、食品等品类,等成熟以后再扩充其他的SKU。面对中国的消费升级,产品必须要好。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把产品做好。爆款要从前端数据来小编:就你判断,类似于聚美优选或网易严选的这种模式会成为电商的标配吗?江南:不一定。对于像淘宝、天猫这种平台型电商,它本身不做自营商品。平台型电商只提供平台吸引流量,把流量卖给商铺。商铺只要不是经销商而是做自己的产品,他必须要分析销售数据,才有可能设计出一款消费者喜欢或者接受的产品。小编:聚美优选是怎么选品的呢?江南:从选品到最终的组织生产,数据都来自前端。通过数据分析出产品的基本画像,然后交到工厂打样,最后在我们的官微上做测试。根据测试样品的CTR(点击通过率)、转化率、粉丝评论等,在确定样品后再向工厂下单,进行大规模生产。但是这个过程会比较慢,如果样品的数据不理想,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比如调性、规格、包装或是选品本身就有问题,找出疑点后需要重新测试。网易严选做了三年,一直到去年年中才开始陆陆续续推出产品,所以我们觉得优选这个事,不要心急,也不要求快,要真正做出些好东西来。小编:聚美在什么平台测试用户的偏好呢?社交媒体还是什么?江南:首先说销售大数据来自全网,不只是聚美自己的平台,也包括其他平台。样品出来以后是在聚美的官方微博上测试,统计用户对产品的偏好。去品牌化按大牌的品质要求自己小编:产品的品类都是COCH、CK、MUJI等大牌制造商直供的单品,关于质量是怎么把控的?江南:我们选的工厂都是给大牌代工的,但是给大牌代工并不意味着产品本身就是大牌品质,对于工厂用的生产工艺、原材料我们盯的特别紧,就是说一定要使用给大牌代工的工艺和原材料。比如制作一条毛巾,材质上我们会从最好的几种棉花中挑选:新疆长绒棉、埃及长绒棉、美国皮马棉,哪种棉花织出来的毛巾好,我们会反复比较。这些过程就比较精细化。小编:就原材料而言,聚美优选选取的和大牌相同还是相似?江南:是相同的。比如说,这个大牌用的是纤维长度多长的埃及长绒棉,那我们也会用同样纤维长度的埃及长绒棉,材料上一定要和大牌一样。再比如说Burberry的雨伞,用的特殊面料的伞布,那我们也要用特殊面料的伞布,而不能随便用其他面料代替。小编:这样会不会出现像网易严选之前沦陷的盗版或者仿品之类的问题?江南:肯定不能是盗版或仿品的,大牌都有自己的设计和知识产权,这种情况肯定要避免。小编:通过什么方式去避免呢?因为原材料相同,生产工艺也相同。江南:还以毛巾为例,原材料都采用埃及长绒棉,可世界上很多毛巾都是使用的埃及长绒棉,在原材料层面上是不存在侵权的。而相同的生产工艺是指,大牌用60针的织法,我们也会用60针的织法。这个织法工艺也不存在专利。我们分析过,大牌的毛巾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原材料上要选好的;第二制作工艺上。毛巾的制作不深入进去,根本发现不了里面有很多门道。比如说棉纱,只是棉纱中的埃及长绒棉,还要考究里面的长绒棉含量是多少,这个含量不一样,成本就不一样。毛巾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要你想,都有办法偷工减料。例如,染料用差一点的,或者多加点柔软剂,让它更软一点,实际上它的纤维可能并不好,洗一次水就会变硬,根本没法儿用。供应链在这里面环节多且精细,所以必须每一步都盯紧了,才能确保能制作出好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牌的代工厂,大牌的工艺就侵权,所谓材质和工艺一样的意思是指按照大牌对品质的要求去要求我们自己。小编:那这个质量能不能达到聚美的要求呢?江南: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材料,棉纱坚持用好棉纱;机器也用最好的喷气机;第三就是熟练生产工人,现在基本上人为的因素变弱了,因为断个线头接一下就好了,整个流程已经很自动化了。小编:就拿毛巾举例,整个流程下来,客单价、毛利率是怎样的呢?江南:现在优选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看重对毛利率的追求,而是更加注重能否找到好东西。就像陈欧说的,“品质生活其实不贵,消费者能够得到生活体验的提升。”陈欧说的最形象的一句话是,“消费者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用毛巾,如果通过一条毛巾就能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这样我们就成功了。”所以聚美优选不急于扩充SKU或者创造销售业绩,而是更加关注能否给消费者完整的生活品质的体验。我们前期主要还是搭建框架,然后再逐步扩充SKU。对扩充的过程把关,每个环节都要控制,逐步把品类丰富起来。柔性供应链推动产业升级小编:当电商行业都聚焦到严选模式或者ODM模式时,大家比拼的是什么?给大牌代工的工厂是否会成为稀缺资源?江南:对于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只要有渠道能卖的出去,不愁找不到厂家生产。第二,中国本身是制造业大国,目前说的出名字的大牌都是在中国代工生产的。其实,中国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还以毛巾为例,生产毛巾最好的机器是日本丰田的高速喷气机。由高压气来推动棉纱织布,而不是用针。机器和原材料都用好的,当然还要配备相应的管理和生产技术,高品质的实现相对就比较简单。所以我觉得,并不是给大牌代工的工厂就是稀缺资源,因为可以很轻易的再组织一家,只是要核算你的成本,看是否划算。小编:聚美是自己在做生产线吗?还是找代工厂。江南:我们目前主要是帮助中国的优质加工厂做出口转内销。说实话,国家一直支持出口转内销,但中国老百姓还没享受过出口的好东西。按照海关统计,全国有35w家有实绩的出口企业,其中最好的企业集中在广交会,在广交会的参展企业有将近1w家,这些企业都是中国最顶级的企业。说实话,这么多企业根本合作不完。其实,一家工厂不只有一家企业的生产任务,现在网易严选和我们,单量都没有那么大,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大。小编:咱们这边有专门的质检部门吗?江南:有,我们供应链这边有专门负责OBM的,我们也招了一些人手来负责这个项目的品质、检查、跑工厂等。小编:聚美是专门组建了一个部门做检测吗?江南:品质检测有很多门类,以毛巾为例,有物理、化学指标、产品包装、外观等检测,靠自己的检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检测我们都是委托专业的毛巾检测机构去做。最后外观的检测是靠我们供应链经理三天两头的跑去工厂监察,甚至是住在工厂里监督,不然没办法保证品质。小编:聚美优选能否推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江南:从大的来说,我觉得聚美优选要做的事对中国产业升级是很有意义的,中央一直在说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怎么改?靠传统的企业自发的去改革自己的供应链是不可能的,而C2M、互联网+恰好能够帮助传统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我们从市场需求端采集大量的数据,反馈给供应端,然后让工厂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打个比方,我们最开始跟工厂接洽的时候也挺艰难,因为传统工厂习惯了国外大批量订单,而优选项目要求工厂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小批量、高品质的生产,这就对传统工厂提出很大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帮助工厂改造提升,完成供给侧改革。还拿毛巾做例子,工厂需要两个月时间备棉纱,我们就跟他们反复研究,哪两种棉纱是最好的,而且通用性强能减少因后期设计变动带来的影响,这样提前备货我们就能节省两个月时间。另一个问题是织机,织机上一个大轴可以生产半个月,如果我这个织机上的别人的大轴,就要等半个月。我们跟工厂商量,将承担替换大轴所需的人工费,并承诺工厂最基本的采购量,这样就能保证固定的机器给我们使用。此外,小批量生产成本会很高,我们会帮工厂去优化成本、做精细化分析等。这样做带来两个好处:一、工厂有稳定的客户,解决了工厂生存的问题,我们也有了长期的合作伙伴;二、从国家层面说,帮助工厂完成供给侧改革,如果有其他平台跟他合作,对接生产也会很顺畅。
7月19日消息,物流服务商DHL与世界最大足球俱乐部德国拜仁俱乐部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宣布,共同进入视频游戏市场。有数据显示,2019年电子游戏市场的规模将由2016年的4.93亿美元增至11亿美元。而今年9月,DHL与拜仁将推出FIFA8电子游戏。早在2015年,DHL就担任拜仁天猫国际旗舰店的官方物流合作伙伴和电子商务全方位服务商,向中国球迷及粉丝提供拜仁的各种纪念商品。公开资料显示,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8万注册会员,赢得5次欧洲冠军联赛锦标、三次国际足球俱乐部世界冠军以及27次德国足球联赛冠军。DHL业务网络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国内与国际包裹递送、电子商务递送服务、国际快递、海陆空货运及工业供应链管理等业务单元,服务于科技业、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业、新能源行业、汽车行业和零售业。其所属的德国邮政敦豪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570亿欧元。
【编者按】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曾在多次公开场合中强调过“社群”两字的重要性。实际上,“社群”的概念已经开始渗入到近年来呈现“火箭式”增长的跨境电商行业来,跟过去主打小而美的垂直品类电商相比,强调社群的跨境电商有何颠覆呢?从2013年上线的亚米网就是一个典型的以社群为基础的跨境电商代表。这家企业主要面向北美华人及整个亚裔群体和对亚洲流行文化感兴趣的北美人群。产品主要来自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涵盖了食品、美妆、养生、电器、图书等多个品类。目前,亚米网自主销售商品已达万余种,日订单峰值破万,去年GMV五千万美金,今年预计要达到一个亿美金的体量。在亚米网创始人兼CEO周游看来,跨境电商要获取一个人群的青睐,除了要自成一套新的产品逻辑外,还得有更开放的人才管理思路。抓人群要打感情牌为了阐述亚米网的产品逻辑,周游把中国电商机会期按时间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类似京东和淘宝这中大而全覆盖所有品类的综合电商平台,接下来是类似聚美这类垂直品类品牌。而到现在,则是类似小红书这类针对单一人群的电商平台。而亚米网正是看中喜欢亚洲流行文化的“人群”的电商机遇。他认为,做人群的生意也是有边界的,但跟垂直电商不同,以人群为基础的电商边界不在于商品上,而在于人群上。不管企业针对的人群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都需尽量去满足。这也注定了只要围绕一个人群发展,平台的品类可以进行广泛的延伸。“亚洲文化在世界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未来欧盟喜欢亚洲流行文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Wish、亚米网等多个跨境电商项目的投资人,GGV的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也指出亚米网所针对的人群领域的可拓展性。当然,从成立之时,亚米网最主要的人群还是北美华人,而在夺下这个人群更多是“感情牌”。周游分析道,从选品角度上看,华人跟北美主流市场的需求还是不太一样的。主流人群在电商上消费可能需要的是一个生活必需品。但华人人群可能除了商品之外还有对自己国内亲人和对家乡的种种情感环节,这些都是超出商品之外的东西,这就要求亚米网对自己所在的人群市场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比如之前亚米网也搞双十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冲GMV,而更多的是在那一天感受中国电商购物的文化,这些都是顾客提出的需求,也是购物之外的情感体验。”周游如此说道。与此同时,在产品UE(UserExperience指用户体验)上,亚米网也比海外电商平台跟亲近亚洲群体。“无论是亚马逊还是eBay,都有着简洁的UI,主导的是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的体验方向。而对于海外华人而言,更多是喜欢逛,所以在产品端上就注定跟针对主流市场人群的平台不一样了。”周游强调。以引入人才为主的市场拓展逻辑当然,现在亚米网已经不仅针对华人市场,而是真个亚裔甚至北美对亚洲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市场了。对于新人群的拓展,周游认为更多是人才的拓展。他指出,在亚米网逐渐发展过程中,其在商品端和服务端都已经有很好基础了。比如在商品端,亚米网本身就有很多日韩产品,本身就已经是在美国做这里产品最多的一个网站。而对于物流服务体系,无论是拓展哪个人群,都是可以直接引入使用的。所以新人群市场拓展理所当然成为一个人才拓展的过程。他指出,只要亚米网在前端引入更多懂新拓展人群的国际化人才,引入日裔背景和韩裔背景的人才,让亚米网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团队,那就可以把华人群体的模式复制到其他亚裔群体身上。“实际上,跨境电商或者把中国优秀模式搬到海外,最大的壁垒不在技术,而是在文化的沟通。”童士豪也强调了国际化人才对跨境电商的重要性。除了人群拓展外,亚米网也正把自己的消费市场拓展到其他国家来。据周游透露,在年底亚米网将登陆加拿大,接下来就是欧洲和拉丁美洲。“欧洲、澳洲等地的留学生也好华人也好,跟美国相同群体的画像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从人群上看,对亚米网是值得尝试的事情。”周游说道。如何抗击京东天猫竞争?当然,海外华人人群的电商机会,并不只有亚米网一家企业看到。甚至连中国电商巨头们都开始瞄上这个先机。在今年6月12日,天猫宣布天猫出海”项目正式推出。天猫方面表示,“天猫出海”是以天猫作为主引擎,利用阿里巴巴核心电商板块20亿商品,将天猫生态模式逐步成功复制并落地到东南亚、印度以及全球市场。而目前该项目逐一的目标人群之一就是海外华人。无独有偶,在今年6月15日,京东也宣布已经上线“京东售全球”业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都可在京东商城主站购买商品。但目前主要实现的是中文页面的“售全球”业务,明显瞄准的也是海外华人。而对于这两家平台来说,供应链和在华人心中的品牌属性都是非常强大的。然而,对于两个中国电商大型平台的竞争,周游却认为威胁并不大。他指出,要做海外华人人群这个市场,更需要的是对市场的把控,即对人群和文化理解的基础,所以要求团队要真的在海外体验过,而且也是一个国际化团队去做这个事情。童士豪也表示,一个国内团队如果没去过海外服务海外族群,能做出的成绩是不一样的。“当地留学生在当地有不同经验,需要的商品虽然都来自国内,但国内有这么多商品,什么商品才适合在海外事业呢?这样对比下来,最终要比拼的是两边团队,哪个团队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哪些产品是这个人群欢迎的。”他说道。除此之外,在今年7月,亚米网也正是宣布获得一千万美元的融资,再资本的推动下希望进一步拓展规模。“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自己跑的更快更好,不断引入人才,就不怕竞争对手了。”周游说道。国际化团队咋管好?从小编跟周游的对话中,明显了解到亚米网对国际化团队的打造是非常重视的。而周游本身也是一毕业就开始成立亚米网,对于在此前没有管理经验的他如何“Hold”住一个迅速膨胀的国际化团队呢?在引入人才之时,亚米网更多是来着机遇。首先,亚米网总部位于洛杉矶,本身就拥有大量国际化人才,有着来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此外,亚米网堪萨斯公司离美国新蛋很近,恰好在新蛋公司附近,新蛋在今年6月宣布正式被中国企业联络互动收购,拟被收购消息在去年9月传出。这刚好就形成亚米网和新蛋公司之间人才的流动。与此同时,亚米网投资方GGV本身也是关注跨境电商的投资机构,也能很好给亚米网引入更多人才。而引入人才后,在管理上周游更深抱着学习心态向每个高管进行学习,这种价值观让团队获得很好的聚合效应。“要明白一个事实,我离开亚米网可能不会到任何地方当CEO,但这些有能力的高管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高管。我的优势只是比别人更早发现这个需求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但作为CEO一定要向身边的人不断学习其优点。”周游说道。而针对国际化人才,周游认为不管任何人种,最基本的待人方式都是一样的,只是语言和文化不一样罢了。只有发挥最基础的和别人接触交谈友好的方式,都可以管理好任何一个团队。与此同时,利用中层管理者管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比如用美国人去管理美国人,让中层管理者去帮你实现一个事情。”周游说道。
可能已经传言过无数遍了,但这一次,京东和唯品会的“合并”将极有可能进入到实质阶段。有多个信息源指向,京东正在和唯品会秘密谈判收并购事宜。如果此事朝向乐观的态势进发,将是撼动B2C电商市场格局的决定性事件。“以前都是设想,但这一次进入到实质性接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小编,京东和唯品会两家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开始拉锯似的协商,“至于最终是收购、入股还是换股,尚未有定论,都有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洪晓波近期朋友圈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图片。熟悉洪的人说,三年来,他可能就发了这一次朋友圈。图片文字为:“Todream对抗无法打败的对手承受难以承受的伤痛去勇士都不敢去的地方不管多么绝望,不管多么遥远毫无犹豫,为梦想而战”而此前,唯品会曾一次性清空3万多条微博,宣布品牌升级,从“一家做特卖的网站”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一位接近唯品会的电商经理人则指出,市场上对双方的走势一直有各种揣测和觊觎,但实际上双方合并的概率不大,但深度的合作一定会开展下去。这位经理人是亿邦马蹄社成员,与京东和唯品会都有长达几年的合作。“京东和唯品会从未真正在一个维度上竞争过,也没发生过正面冲突,这使得双方的结合有了‘感情上的前提’。其次,两家在商业模式、业务板块和发展路径上都有共同点,比如都是从自营B2C起家,再逐步开放第三方平台,都分拆了金融业务、重组了物流业务等,这让两家可以谈得来,有共同语言。”一位业内人士向小编分析京东与唯品会合并的可能性。“二者的互补性也很强。唯品会女性用户超过80%,京东则以男性用户为主,但一直在追求女性用户比例上升。唯品会最有优势的品类是服装,京东的数码家电是大头,擅长非标品的唯品会扩张品类至更多标品,而擅长标品的京东则在向更多非标品但渗透。”前述人士说道。就像契科夫的小说定理,如果开篇出现了一把手枪,在后面的某个篇章就一定会发射子弹。在多位爆料人士看来,京东和唯品会的“合体”,就像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涉及两家上市电商公司,事情显然不会迅速发酵。“双方策划于密室,外界显然不得而知。而这件事一旦曝光,对电商行业都将是地震级别。特别是对竞品而言,可能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前述知情人士说道。截至小编发稿时,涉及此次交易的双方均尚未对此事作出明确回应。唯品会公关部人士表示,本次唯品会联合京东发声纯粹是本着维护市场公平健康有序发展这样的一个相同目标,而对于外界关于两家公司合并的猜测,其表示“大家太有想象力”。在小编的进一步求证过程中,多位电商资深人士均表示尚未听到这一消息。而另一位人士则表示,自己更关心双方一旦结成连理,将对电商产生怎样的影响。在B2C市场,由于平台经济的虹吸效应明显,巨头公司的绝对优势已经形成。从历年“618”和“双11”各种平台之间的激烈对决可见一斑,“二选一”的故事不断上演,似乎已经印证了,在平台面前,商家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在部分商家严重,唯品会此前一直扮演着“坐山观虎斗”的角色。以限时特卖起家的唯品会,在商家心目中有良好的口碑。尽管创始人沈亚相对低调,但整体团队务实的风格以及对零售态势的把握,赢得商家,特别是服饰品类商家的赞誉。唯品会也一度被商家称作“电商的第三极。”但天猫和京东两家巨型体量级别的公司正在吞噬更多的电商市场份额。最新易观等多个数据平台统计,这两家公司所占据的B2C市场份额已超过80%。随着在线零售规模增速的逐步放缓,所有的电商平台、零售商、品牌商基本意识到电商人口红利正在走向终结,随之而来的则是存量市场中的“零和博弈”。京东和唯品会的合并,意味着从三家分晋到两强对垒时代的彻底到来。就在日前,京东和唯品会两家公司刚联合发出“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把矛头指向共同的竞争。而这次行动也被业界解读为释放出了两家公司正在探索“联姻”可能性的信号。对手的强势也会加速这一谈判的进程。据北京时间报道,在商家资源的争夺上,或将有21家品牌最终选择与天猫方面签订JBP协议(独家战略合作),京东唯品会不免遭遇“断腕”之痛。“从主动性上来看,京东出于‘联吴抗曹’的需要,主动性更强,但沈亚可能扮演这次大动作的关键角色。”一位资深电商人士告诉小编,唯品会近来不仅感受到两大巨头拼杀对市场的压迫,后有追兵也可能敦促这家一直以来发展稳健的公司积极的拥抱“大势”。据商家称,目前某些社交电商平台发展很快,其月度GMV已经超越了唯品会。这对渴望更多选择的商家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另一方面,两家电商巨头除了在线上厮杀的一团糟,也开始将手伸得更远。譬如阿里巴巴所提倡的新零售,几乎要席卷整个传统商业,将原有泾渭分明的线上和线下搅和到一团。再譬如刘强东倡导的“智能零售”所引发的第四次商业革命,都有意无意地在挑拨市场的神经。此外,两家公司均在过往投资、兼并了大量的实体商业。2015年,小编曾独家揭开了阿里巴巴投资苏宁的序幕。此后,双方的军备竞赛即一发不可收拾。京东也在去年和沃尔玛实现了扎实的资本绑定。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京东股价上涨90.61%,而唯品会股价却下跌了18.70%。市值在60多亿美金的唯品会是京东市值的十分之一。今年4月份,据唯品会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20-F文件显示,老虎基金环球(TigerEntities)在去年减持其所持有的唯品会股份后,已从主要股东名单中消失。而在财务表现上,唯品会在过去的两个季度一直被拷问最多的问题,则是利润、收入和新用户增长的乏力。另一方面,从限时特卖到综合性平台扩展品类的方向上,唯品会也曾被质疑是都速度偏慢。但实际上,唯品会自上市以来,已经实现了长达18个季度的连续盈利。在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在一季度实现32%的涨幅,增至2600万;单季总订单量增长23%,增至7210万。这也是唯品会多年坚持“特卖”战略持续奏效的强有力回应。至于新客增长放缓问题,CEO沈亚曾表示,除了淡旺季变化等因素,唯品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新客的质量,努力实现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平衡。“无论如何,唯品会依然是增长强劲的优质电商公司。”一位电商平台CEO指出,接下来电商演义将会空前惨烈。“赤壁之战”或将在今年的双11见分晓。附表【融资情况】公开披露的京东融资历程:2007年,京东获得今日资本首批融资千万美元;2009年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及梁伯韬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2011年,获得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个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2012年11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老虎基金共计4亿美元融资;2013年2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HoldingsCompany等共计7亿美元融资。唯品会于2013年3月23日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6.5美元,融资7150万美元。在此之前公开披露的融资历程为:2010年6月,唯品会(当时叫唯友佳品网)获得松禾资本天使轮投资;2010年10月,获得红杉和DCM联合风险投资2000万美元(A轮);2011年4月,再次获得红杉资本和DCM的联合投资5000万美元(B轮)。【投资并购情况】京东(不完全统计):2010年3月,收购韩国SK电讯旗下B2C网站千寻网;2011年7月,投资九州通旗下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2012年1月,收购日系精品购物B2C商城迷你挑80%股份;2012年10月,收购网银在线;2013年9月,投资餐厅外卖服务“到家美食会”;2014年1月,收购今夜酒店特价;2014年3月,腾讯入股京东,京东收购QQ网购和拍拍网100%权益以及易迅网10%股权;2015年5月,投资途牛;2015年5月,投资金蝶,占股10%;2015年6月,收购的社交阅读应用“拇指阅读”;2015年6月,入股永辉超市,持永辉超市10%股份;2015年6月,投资美国大数据分析公司ZestFinance;2015年7月,投资买卖宝;2015年11月,投资数据服务商聚合数据;2016年6月,收购1号店;2016年8月,投资等蜂来;2016年8月,投资汽车互联网企业易车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12月,投资锣卜科技;2017年3月,投资金蝶医疗;2017年4月,投资网易味央;2017年6月,投资全球时尚精品购物平台Farfetch;唯品会(不完全统计):2014年2月,收购乐蜂网;2015年年初,投资东南亚特卖网站Ensogo;2015年10月,投资法国时尚电商Showroomprivé;2015年11月,投资英国时尚电商Brandalley;2016年10月,全资收购浙江贝付;2017年7月,收购“好信医药”连锁药店;
近日,刚刚于一季度末完成天使轮千万级融资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巴歌出行宣布已完成总额为2500万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知行创新,跟投方为联想之星旗下天使投资机构。这是继6月初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所披露的又一融资。尽管自去年10月平台上线至今仅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目前巴歌出行表示其已实现地区性盈利。“国内分时租赁市场近年发展迅猛,但并不好做,投入成本高、运营效率低是所有经营者都面临的难题。”巴歌出行CEO孙杨并不讳言这一细分行业的痛点。目前巴歌出行已在北京、唐山、广州、中山等地区实现了“全城任意取还车”,“此次融资将助力巴歌出行的城市拓展和规模化运营,将盈利模快速复制到全国更多城市。”孙杨进一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巴歌出行除了用户端,还有一个车管端,即巴歌车管。我们知道,汽车分时租赁(自行车分时租赁同样如是,比如摩拜单车近期推出红包车就证明调度的重要性)是强运营的生意,因此,一个能够高效管理车辆、完成车辆在网点之间调度(停车费高-停车费低,潮汐调度)的后台就是必要的。在巴歌车管中,工作人员能够看到每一辆车的电量,同时巴歌车管会以派单或是让工作人员接单的形式,让车管将车辆从停车费较高的车场调度到较低的车场。停车费方面,北京地区的用户产生的停车费由巴歌出行来负担,巴歌出行与ETCP达成了合作,巴歌出行将平台上所有的车牌号输入进ETCP的后台系统,二者进行系统打通,由巴歌出行再和ETCP进行结算。今年巴歌出行希望能将全国车辆数扩增到3000台。在租赁牌照获取方面,巴歌出行目前是向有牌照的租赁公司租赁车辆,进行运营,未来巴歌出行获取自己的租赁牌照后,能将这部分车辆成本再降低20%。同时,未来巴歌出行也很快会上线汽油车辆。据悉,本轮融资的领投方为知行创新科技公司。成立于2016年的知行创新科技公司是专注于“未来智能出行”和其他高新科技领域卡位布局、实业生态整合机会的新兴投资机构,致力于成为高新科技驱动、聚焦先进实业的顶级战略投资者。跟投方联想之星则是联想控股旗下专注于早期投资和孵化板块的天使投资机构,目前管理着三支、总额约15亿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基金。
7月18日消息,今日,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以下简称美邦)2017品牌升级发布会在上海总部举行。会上,美特创始人周成建谈及自己对品牌、对新零售的看法,并表明美邦超越国际快时尚的决心。周成建谈道:“近几年,美邦积极应对互联网环境变化转型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冲动过,迷茫过,也错位过。曾经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当下和未来要怎么做。”“所以,美邦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强调唤醒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品牌经营者,或者成为一个卓越的品牌经营者。回归服装行业的本质去思考问题,回归做品牌产品的路径去思考问题,回归把一个品牌做极致的零售体验去思考问题。”据介绍,美邦的升级方向是从传统单一化的休闲风格服饰品牌裂变为表达多种态度和极致体验的多元生活方式品牌,同时,以创新概念推出综合风格店铺模式,强化全品类的特性。目前,美邦已升级为五大系列:青春不凡NEWear、不趣不型MTEE、简约森活ASELF、新鲜都市Nōvachic、弄潮为乐HYSTYL。伴随品牌升级而来的还有美邦线下门店的改变。比如,上个月其在北京凯德和济南和谐广场的新店就是新的HYSTYL品类店铺。HYSTYL的设计理念是“非黑即白”,店铺以loft厂房般的原生态设计碰撞金属材质,引入以音乐为核心的元素。其潜在客户的标签也正是“热爱音乐”、“充满个性”。美邦旗下男装品牌CH’IN(祺)的门店也变了样,从店铺设计、产品展示等各方面都突出简约的生活方式,并从环保角度出发强调美感。有人将之与无印良品相对比,不同的是,无印良品主打家居,美邦则以服饰为主。据悉,今后,美邦还将大规模推广这种主打生活方式的概念店。目前,美邦全新门店已布局北京西单大悦城、北京宜家、广州东方宝泰、武汉宜家、西安熙地港、上海七宝万科、金桥国际、杭州宝龙城、杭州嘉里中心等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热门商圈。新店均为全品类大店,兼具风格化态度的产品和场景体验两大特色。
昨日消息,京东与博世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力汽车后市场领域。双方将在新品首发、众筹、O2O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博世汽车售后市场大中华区总裁安德世表示,2017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0亿人民币,在数字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步入更注重品质和多元体验的消费阶段。如何紧跟市场趋势,为国内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创造更优的消费体验,是博世始终思考的方向,我们很高兴能和京东达成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借助京东在车主端的广大用户基础,让更多国内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博世产品,并且实现了线上购买线下安装的完整闭环。同时,快速的消费者反馈还能为博世更新升级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汽车用品部总经理唐诣深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京东拥有2.4亿年度活跃用户,已是国内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平台,双方合作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消费趋势,同时京东大数据还将为品牌商制定经营策略提供支持,并通过向品牌方开放营销、物流等电商能力,赋能品牌方。此次双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后,博世汽车配件产品从出厂到送达京东顾客手中的整个供应链环节将得到梳理优化。同时,京东也将成为博世重要的渠道之一,保证消费者第一时间购买到新品。据悉,此次合作后,博世旗下优立博(Unipoint)品牌的雨刮新品已在京东首发。此外,双方还将依托京东强大的线上及配送能力和博世强大的线下能力进行O2O合作。京东车管家作为京东与车主交互和引导汽车相关产品购买的一个重要入口,将在相关的产品领域里重点推送博世产品。同时,拥有95年历史的“博世汽车服务网络”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汽车服务网络。目前,博世在中国范围内拥有约300家车联线下服务门店,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汽车服务和快捷汽车服务解决方案。京东与博世达成O2O闭环后,消费者在京东购买博世自营配件将可享受线下的优惠安装及免费的多项检测服务。《联商网》了解到,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也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汽车售后在中国提供“配件、诊断、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高品质的汽车配件产品、诊断设备和专业服务,业务涵盖独立汽车售后市场和主机配套售后市场。博世汽车售后自2010年起就已开始拓展电子商务业务,并与京东达成合作,目前在京东上线的产品包括易损件和部分诊断设备共1500个产品料号,品类包含雨刮片、滤清器、制动系统、火花塞、电瓶、和喇叭。
顺应“大势”方可获得“大利”。在过去,中国出口的形象是中国产品、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然而,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拓展总监康平认为,随着整个世界的贸易格局变化和产业转移,中国出口未来的路子是中国品牌、中国创造和中国质量。(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拓展总监康平)以下为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拓展总监康在“2017深圳跨境电商出口峰会”上的主题演讲实录(经小编整理和删改):第四次产业转移是不可扭转的“危机”这个词语体现了中国语言的智慧——有危才会有机,在危机中才会酝酿出新的机遇。那么,中国制造出口的“危”在哪呢?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看上去并不是非常好,中国制造业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外贸增速缓慢、出口利润逐月下滑也导致有的制造企业有订单来也不生产,因为每生产一个商品都是亏损的。实际上,并不只是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全球制造业都经历过类似的问题,这个大的趋势是没人可以扭转的。纵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现代工业革命到今天,工业革命转移已经发生到第四次了:第一次是从欧洲的英国转移到美国、欧洲和其他大陆地区;第二次是从美国开始转向联邦德国、日本、韩国等地方,当时还造就了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出现;第三次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日韩、德国制造业往中国转移;第四次就是现在。第四次工业产业转移正在发生,后面的驱动力是就是成本,谁的生产成本更低,生产制造就会向谁那里转移。如果是服装、鞋帽的制造商应该可以感受得中国制造往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实际上,今天阿迪达斯和耐克90%的订单都已经挪到了东南亚。转移后技术和品牌是机遇制造业转移了,是否意味着出口的“灾难”将至呢?必然不是的。其实大家仔细思考一下,从第一次到第三次产业转移,制造业是转移了,但对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产业尽管转移了,这些国家也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造成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这些国家留下了技术和品牌,这也是中国出口在“危”后的“机”。实际上,中国制造企业里面也开始涌现出非常厉害的制造企业,比如浙江的莱克,这家公司开创了全球电动马达多项专利,并且在中国建立了知名品牌。也比如深圳的大疆科技,无论从技术还是品牌上,都是无人机行业世界的NO.1。因此,第四次产业转移中,中国企业留下技术和品牌,实际上就相当于把财富留在自己身边。机会一方面给制造业,一方面也给了今天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在过去,中国出口的形象是中国产品、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但2025年中国制造的宏伟机会就是打造中国品牌、中国创造和中国质量。这也是中国制造出口和跨境出口电商的新机遇。差异化需求发展成品牌企业最佳时机可是,中国企业为何在此时打造品牌,在过去为什么不行呢?差异化就是这两个时期不同的区别。回顾十年前,恐怕身边朋友们用的都是“大同小异”的“百年品牌”。比如消费者用的可能都是飘柔、海飞丝,手机用的是诺基亚,电脑用的是惠普、戴尔。但现在,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贸易模式的发展,也推动了顾客购买行为的变化——很多人都不喜欢和别人的消费是一样的。拿服装来讲,在大街上很少会遇到撞衫的,这就是一个变化。消费者的内心,是想用符合自己独特内心需求的产品,这个产品不一定和别人一样。这种需求在过去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的传统供应链模式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制造业的发展,柔性供应链的出现,物流的高达发展,供应链高度发达,贸易技术的发展等,都将供应链从最传统的模式推动发展至新的模式。在过去二十年制造业积累的经验,是的中国企业不论今天什么样的产品,只要给相应的价格都能生产出来,想要好的就好的,想要坏的就坏的,想要花样也可以,中国制造在过去二十年的飞速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服务型人才、品牌打造的营销人才,这些人才都不输给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而对于中国制造和出口电商的机会就是,当你能满足全球70亿消费者中间的任何一小部分人,就可以诞生小而美的品牌,这个中小品牌带给中国企业恰恰是过去模式很难得到的高利润。自主品牌相当于ODM、OEM模式,最主要就是企业的定价权,而这个定价权取决于企业的涉及和创造。在这个大趋势上,人类最大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编者注:ODM指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即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OEM指OriginalEquipment/EntrustedManufacture即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而今天的电子商务平台,在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协助下,已经给予每个个体、每个中小公司、每个制造商发挥自己创造力、打造一个品牌留下了很好的基础!
7月17日消息,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资本”)通过旗下的私募并购基金中信资本中国基金第三期,携手3i集团(以下简称“3i”,合称为“买方团”)共同宣布,于2017年7月13日完成对全球领先的汽车和零配件行业服务供应商FormelD公司的收购。本次收购中信资本出资约为72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6亿元。据悉,中信资本及3i此次收购,旨在于扩张FormelD的全球业务,将其现有服务推广至其他地区,加强其在亚洲的客户基础,并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例如汽车测试规范及虚拟测试。FormelD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全球性汽车和零配件行业服务供应商,其主要在质量保证和流程优化方面提供个性化及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范围涵盖从开发、生产直至售后的整条汽车价值链。对于此次收购,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周文良表示:“这是我们在德国的第一笔投资。与知名投资机构3i合作,期待未来共同推动FormelD的业务发展。我们将利用自身在亚洲的专长和资源,竭力为公司发展创造价值。”据了解,截至目前,中信资本资金管理规模达48亿美元,已在中国、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完成逾50项投资。而此次收购,买方团的交易顾问服务和法律顾问服务分别由中信资本的财务及法律顾问分别由HarrisWilliams&Co.及Shearman&SterlingLLP提供,3i的财务及法律顾问服务分别由Baird与WillkieFarr&GallagherLLP提供。
“当时完全没有考虑过要去做一个跨境电商的小平台。”海拍客创始人赵晨说道。创立海拍客之前的赵晨,曾在阿里巴巴任职9年。就是他,带头创立了现在牢牢稳坐跨境电商第一把交椅的天猫国际。谈到这里,赵晨滔滔不绝。如何带领天猫国际走通1210模式、如何建立成熟的直邮业务、如何聚集到全球数千海外品牌……但是,B2C电商纵然大如天猫国际,也有无法触及的市场。赵晨看到,在线下,仍有数十万门店占据着海量市场,在海外,仍有上万品牌想要进入中国。于是,赵晨有了创业的念头。2015年,海拍客——一家服务全国中小母婴实体店的B2B2C服务平台诞生了。海拍客创始人赵晨目标:20万中小型母婴门店据赵晨介绍,母婴行业有一万亿的商品,而电商只占到15~20%,连锁店占到20%,20多万的中小母婴店占50~60%。这样一个母婴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前,母婴行业不论大型连锁门店还是中小门店都是由各地的垂直经销商覆盖的,但现在,品牌商把位于头部的大型门店(如孩子王、乐友、家乐福等)和电商渠道交给了有着很强资金实力的全国型经销商来负责。这样一来,位于中尾部的中小型门店的拿货渠道变成了各地的二级批发商。不同于高度集中在市区的头部门店,中尾部门店相对分散,要想在母婴市场中存活下来,对采购效率、下单效率、对账效率、收款效率和人效的要求都非常高。这时候电商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怎样用电商的工具让门店可以自发下单,从而节省对账和上门的成本,再通过第三方物流来解决送货的流程,就成了海拍客考虑的问题。“中尾部门店一般是规模在3~5家店的小型连锁,以及一些单独店面。他们位于城市的郊区、地级市及其下属的县和镇。每个镇拥有约3~5家门店,每个县城大约在20家左右。这些门店的特点是在当地知名度和认可度高,老板很会做生意,跟当地消费者很熟。”在庞大的中小母婴店市场中,赵晨看到了机会。提升中尾部母婴门店的分销效率,让他们在变化莫测的母婴市场中利用电商活下去并赚到钱,成了海拍客想要做的事。赋能母婴店:线下门店电商化据赵晨介绍,中尾部门店平均每月的销售额约为5~20万元,毛利30%,去掉所有的成本每月盈余1~2万元。但在逐渐崛起的电商的压迫下,母婴店面临着生存困境。“我们在2015年做A轮融资的时候,有不少投资人都会问到我,‘线下母婴店真的能活得下去吗?电商难道不会把母婴店都干掉吗?’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消费者,我也很少到实体店买东西。但我到了去年年底,终于真正认识到这个行业应该的玩法。”赵晨认为,今天一家母婴店想要活下去、活得好,应该具备两个要素。1.要像电商一样去经营电商卖的货,母婴店一定都要有;电商卖什么价格,母婴店也要卖什么价格;电商怎么运营消费者,母婴店也要用相同的方式运营用户。“你要成为跟电商一样的人。”如何做到“跟电商一样”呢?这里便要提到海拍客实现的第一个价值。以往的中尾部母婴市场,有门店、二级批发商、各级供应商、电商等等不同角色和渠道,上级供应商将货通过层层分销提供给二级批发商,再由二级批发商来服务本地的门店。而海拍客将这些渠道商统统搬到平台上,由它们同时面对门店。门店通过“先款后货”的方式在海拍客的系统上直接下单,由第三方物流送货到门店。对供应商来说,不需要在下单、送货和收款环节分配人力,“先款后货”又能加快资金周转的效率,免除了垫资的需求。全国各级供应商在海拍客上竞争,短期内可能毛利会相应降低,但也淘汰掉大量能力不足的供应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因此也得到了提升。对门店来说,商品采购价格降低了,零售价也相应降低,变得与电商价格持平,利润提升,品类增加。同时,海拍客还会替门店策划电商化的营销策略,让门店从价格、种类、营销等方面更加贴近电商。2.要将服务转化成利润做到“跟电商一样”是这些中尾部母婴店活下去的前提。想要真正盈利,还需要拥有将服务转化成利润的能力。赵晨指出,中尾部的店老板们往往认识他们所服务的消费者,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他们能看到小孩子长什么样子,有没有红屁股,有没有湿疹。这是可以通过眼睛和手感受到的。他可以告诉消费者宝宝拉肚子怎么办,该用什么样的奶粉,今天有个防龋齿的牙胶,明天推荐一个不错的益生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激发的用户需求。”赵晨表示,海拍客可以让这些门店的商品结构、价格以及营销方式更加先进,但如何用爆款引流、吸引复购并做关联销售,才是门店的核心能力。而关联销售的,往往是来自全球的长尾母婴商品,这些海外商品深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更容易产生利润。讲到这儿,就不得不谈到海拍客实现的第二个价值。赋能品牌:提高扎根中国的效率“在我做天猫国际的时候,就遇到过很多想要进入中国的海外母婴品牌。有人说‘我们是荷兰最有名的奶粉品牌’,有人自称是‘澳洲最有名的牙膏品牌’,中国的消费者根本不会买账,在天猫国际上是卖不掉的,我们也不会去推。”赵晨指出,海外品牌在中国要崛起,需要一个过程,而电商的逻辑是爆款经济和头部效应,只有卖得最好的商品电商才会推。同样,线下商超也不会卖这些商品,商超的进场费很贵,中小品牌也难以负担得起。因此,海外新品牌往往会依赖传统的经销商来布局中国市场。但现在这样的经销商越来越难找,首先,经销商的能力和影响力已经逐渐下滑,正在被淘汰;其次,经销商通常较为分散;第三,好的经销商手里已经接了很多品牌了,难以继续接纳新品牌。这个时候,处于中尾部的门店就成了帮助新品牌触达消费者的最好的桥梁。门店老板可以一对一地告诉消费者某个品牌有什么功能、怎么使用、好在哪里,这是最好的硬广。对于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轨迹,赵晨打了个比方:他认为,线下门店是品牌的“幼儿园”,电商则是“大学”,两者是承接关系。“1000个品牌进入线下门店这个‘幼儿园’,可能有100个品牌会‘毕业’,升到电商这个‘大学’。”“毕业”的品牌一年可能会做到3~5亿元的销售额,这时电商便会切入,这个品牌在线下门店的销售生涯也就结束了。“有的门店会认为,他种了庄稼,却被电商收割走了,因此比较反感这个过程。但实际上,在门店‘种地’的时候,就已经在赚取利润了。”赵晨举例称,某个成本价100元的商品,线下售价200元,刨去营销成本,线下门店赚取了几十元的毛利。但当这个商品在电商销售时,也许只能卖到115元。门店获得的毛利明显比电商要高得多。赵晨认为,门店要做的应该是全力推广手中的新品牌,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当电商切入的时候就放它走,转而去做下一个新品牌。“门店要把自己当成是营销渠道,赚取流量费,而不是赚取信息不对称的差价,信息不对称的差价是赚不长久的。”海外品牌需要在中国市场建立销售渠道,中尾部门店则受制于自身体量无法直接与品牌方对接。海拍客App在这两者的需求中,海拍客做了以下几件事:1.连接品牌方与中尾部门店,满足双方需求海拍客将这两者链接起来,让海外品牌能高效地达到终端门店,从而触达消费者。同时,海拍客让品牌能够直观地看到经销商到门店,甚至是门店到C端用户的销售数据,这也是传统经销商不能为品牌方提供的。对门店来说,海拍客通过将海外品牌搬上平台,丰富了门店可以选择的海外品牌数量。2.降低海外品牌落地中国市场的成本新品牌通过传统方式在中国落地,需要建立销售、培训、售后、活动等团队,还要具备垫资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以及物流能力。所有因素都满足的经销商并不多,大部分品牌在某些板块都有所缺失。“比如来自法国的爱达力奶粉,在中国一年做到10亿的销售额,但配备了300人的团队。跟我们合作后,销售由海拍客的销售团队负责,我们更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的需求,也就更容易谈得拢。”据介绍,海拍客包揽了海外品牌的销售和活动两项任务,品牌方只需要建立培训和售后团队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而“先款后货”的模式同样提升了品牌经销商的资金周转率,免除其垫资需求,降低了资金成本。盈利:模式科学合理的最好证明据赵晨介绍,海拍客已经步及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的14个省份,覆盖5万家中尾部门店,全年销售额达到了50亿元。目前,海拍客平台上共有500多个品牌,5000多个SKU。其中,高消费频次的爆款及通货占90%,其中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商品的占比约为3:7;长尾商品(主要是新进中国的海外品牌)只占10%,但毛利有一大半来自长尾商品。据悉,海拍客平台本身通过收取供应商佣金来获得利润。对于爆款通货,海拍客收取相对较低抽成,支持通货类供应商做大规模。而对于长尾商品,因为有足够的毛利空间,海拍客相应也会有更高一些的佣金提成。“我们不向门店收取佣金,向供应商收取佣金也能保证供应商的利润高于从前。目前海拍客平台自身也已经实现了盈利,这印证了我们的模式的确提升了效率。”为了给中尾部门店提供更多的价值,海拍客还在App中设置了清仓区、夏季促销、返利、网红单品以及主推榜等板块,让门店根据自身需要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某些营销策略海拍客甚至制作好了海报,准备好了赠品,门店只需要一键下单,商品、海报和赠品就会送上门来。“比如最近正值盛夏,我们准备了可以消暑的杨梅。天气这么热,妈妈们可能都不愿进入母婴店逛一逛,但你准备的杨梅,或许会成为夏季引流的很好的方式。”“不求垄断,大家都能到海拍客上买买东西,就满足了”“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候。”赵晨说道,“2015年创业时,是融资相对容易的时候,我们拿到了A轮融资;之后赶上了跨境电商红利的小尾巴;做到一定规模后,二胎政策落地,我们又迎来了母婴行业的红利。”2016年底,海拍客完成了2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复星资本、九州通领投,顺为资本和远瞻资本跟投。除赶上红利外,赵晨认为,选择了正确的模式也让海拍客能够走得更远。“海拍客通过B2B2C的模式将从品牌、经销商到门店的整个母婴行业搬到了线上,形成了全国的竞争形态,通过更加完善的信息流通和竞争,让交易更加高效。”对于未来,赵晨表示,希望海拍客在年底能初步覆盖全国,明年一年继续夯实业务,并做到10万家门店。“希望我们能在三年内做到500亿的销售额,大约占市场总量的10%。不用做到什么垄断,只要大家都能到海拍客上买东西,就足够了。”赵晨最后说道。
西门子日前在新加坡成立其首个整合性的数字化中心(DigitalizationHub),以将其物联网专业知识和创新带入东南亚市场。数字化中心设于麦波申路新加坡西门子总部。基于该中心,西门子将与客户及合作伙伴联合开发面向未来的数字应用,以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的支持下,该中心汇集了数据科学家、解决方案架构师、软件工程师、系统专家和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探索、学习、开发和测试面向未来的数字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西门子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是数字化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开放的、基于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为开发者、应用和服务提供数据分析、连接功能及各类工具。该平台有助于评估和处理数据,以获得洞察力并优化资产绩效,以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由于其特别先进的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以及政府‘智慧国家’计划对数字经济的推动,新加坡是该中心的理想地点。”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凯飒(JoeKaese)表示。成立初期将有来自各个学科的60名在数字化中心工作,预计到2022年人数将增至300人。该中心的聚焦领域为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医疗保健。随着数字化中心的成立,西门子与新加坡能源集团(SPGroup)、新科电子(STElectronics)以及南洋理工大学(NTUSingapore)签署了合作协议,以展开大规模数字驱动型创新。
据彭博社报道,多名消息人士透露,在Uber早期股东、风投公司Benchmark主导下,Uber股东及其董事会讨论了将他们所持部分股份出售给软银和其他潜在投资者的事宜。这一讨论标志着Uber的一个重大转折。该公司已经聚集了500多名投资者,他们曾为了拥有这家估值最高创业公司的股份而争斗。现在,一些最早支持者想减少他们持有的Uber股份,表明该公司正为今年不断出现的丑闻和其它麻烦付出代价。消息人士称,这笔交易可能包括向Uber注入新的资金。目前尚不清楚将出售股份的估值以及数量。不过,任何这样的私人股份销售需要得到Uber董事会的批准。两位消息人士透露,直到最近,Uber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才知悉Benchmark有关出售早期股份的提议。卡拉尼克虽然不再担任Uber首席执行官一职,但仍然是该公司董事会的成员。此前,卡拉尼克通常反对允许早期股东出售股份,尽管Uber董事会偶尔会允许有例外。三位消息人士称,尽管Benchmark带领其它投资者将卡拉尼克赶下台,但Uber至少有三名大股东表示,他们直到周五才获悉Benchmark有关出售股份的提议。软银最近推出了一个规模达930亿美元的科技投资基金,但一位了解该公司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该公司没有投资Uber的计划。软银已经投资了Uber在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Uber的一些投资者愿意看到这家创业公司与海外竞争对手达成交易——就像与中国的滴滴出行和俄罗斯的Yandex那样。此外,亚洲领先的打车应用Grab已从软银和滴滴出行等投资者那里筹集了高达20亿美元的资金。让情况进一步复杂的的:Uber的主要后期投资者之一——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SaudiArabia’sPublicInvestmentFund)也是软银新科技基金的最大投资者。Uber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为690亿美元,但今年迄今为止发生了一系统丑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业务、政策及通信、工程和产品等部门负责人因此相继辞职。美国前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Holder)旗下的律所刚刚结束了对该公司文化的调查,建议取代Uber原有的14种文化价值观,并依靠新的领导者改革公司的文化。Uber仍在继续寻找新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总法律顾问和独立董事长。另有两位消息人士称,Uber另外两个较小的长期投资者也开始要求更大的投资基金来购买他们的股份。这些支持者担心Uber出现的领导真空和面临Lyft日益激烈的竞争,将削弱Uber的价值。
7月13日消息,日前王府井集团全渠道中心副总经理刘春吉已离开了王府井集团,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而关于辞职后的去向,刘春吉则回复称去向待定。在昨日下午,刘春吉在朋友圈发布消息表示已经离开王府井团队,并回复称自己“会休息一下,去向待定,有了新计划会跟大家一一汇报。”据了解,刘春吉在2005年加入王府井集团,2005年到2012年8月担任王府井集团信息技术部的高级主管;2012年8月到2016年11月担任王府井集团电子商务公司的副总经理;从2016年11月开始,担任王府井集团全渠道中心(王府井电子商务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王府井集团全渠道转型的规划、实施和集团公司跨渠道、跨业态的用户资源管理、会员权益体系管理、营销管理、顾客服务管理、大数据管理等工作。据悉,王府井早在2007年开始探索线上业务,发展初期,以北京双安商场、广州王府井、长沙王府井作为试点,将线上业务作为实体店服务的延伸和补充。2011年9月左右,王府井百货集团总部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同年10月,王府井百货电子商务项目签约并落户北京通州新城商务园。2012年王府井集团正式组建独立的电商运营团队。2013年1月12日,王府井网上商城正式上线。2014年,王府井百货引入麦肯锡和IBM公司,构建了战略发展新平台。在2016亿邦未来零售大会上,刘春吉曾发表了题为《零售上互联网化的路与坑》演讲。她透露,王府井的全渠道战略有四个方面:第一,“一个平台”。线上用户流量平台,基于门店为核心不断向外延展的用户流量平台。第二,“五大通路”。把线上线下用户触达、营销互动、商品交易、交易支付、数据五个元素打通。第三,“两大特色”。一是有门店,二是有不同的业态。业态和业态之间的整合和多店之间的整合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能够实现数据规模。第四,“回归本质”。王府井依然在做零售,在做接入互联网零售的转型。
连续三个月的香港零售业好数据让阴霾了很久的零售业从业者看到了希望,市场纷纷猜测,香港零售业开始回暖。香港零售业回暖?那么,香港零售业真的摆脱低迷开始复苏了?从销售数据来看,香港零售业似乎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据香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5月份零售业总销售额临时估计为359亿元,按年上升0.5%,升幅较4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为连续3个月上升。高盛也乐观地预计,今年香港零售业将继续反弹,销售水平将比去年增长2%。另外受访港游客消费复苏影响,预计香港2016~2020年的销售年增长水平将维持在2%~3%。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升幅势头不错,预计销售额只会取得轻微跌幅。随着今年下半年香港将举办多项大型活动,有望吸引更多旅客来港消费,相信今年的销售额有望取得增长。但是仅三个月上涨数据就能证明零售业回暖?况且这三个月的涨幅均不大,且从首五个月来看,零售业总销售金额的临时估计为下跌0.7%。从这些数据来看,香港零售业回暖似乎要打个问号。香港政府发言人也表示,零售业销售的短期前景仍要取决于访港旅游业的复苏步伐,以及在各种外围不明朗因素下本地消费意欲的表现。“天时地利”优势其实,今年香港零售业可谓具备“天时地利”优势。在时间上,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将举办多项大型活动,有助吸引内地游客;地利上,欧洲频发恐袭,加上内地采取“禁韩”措施,均促使更多内地游客放弃韩日转来香港旅游。另外,港元汇率走软,访港人数回升也有助香港零售业回暖。据智通财经统计,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港元上涨了约2.86%。访港人数方面,据驴妈妈、途牛等业者发布“2017香港旅游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内地游客今年上半年赴港游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赴港游回暖趋势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赴港人数有了很大增长,但由于购物模式改变,每人的消费金额下降,最后总体消费金额也没有获得较大提升。此外,香港为了迎合内地电子支付习惯,还积极引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地旅客的换兑损失。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接受内地游客使用支付宝的香港本地商户超过8000家,微信支付在香港已有1500家近200个品牌的商户接入。面临的挑战具备“天时地利”的香港零售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房租问题。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物业报告显示,香港5月九龙地区私人零售业楼宇的平均租金价格为每平方米1478港元,九龙为1307港元,新界为1344港元,分别较今年1月上涨了3.65%、3.16%、11.63%。智通财经了解到,因为高房租及业绩不理想,香港核心商圈开始出现退店潮,其中包括RalphLauren(拉尔夫?劳伦)、MaduraParis、Forever21等。另外,近来很火的海淘分走了一部分客户资源。据中国领先的电商导购平台返利网今年2月13日公布的年度业务数据显示,受益于国内海淘产业的快速增长,其海淘业务2016年交易额同比上升439%。随着消费升级和海淘电商平台的普及,2016年中国海淘产业增速迅猛。另外,第三方机构iiMedia发布的《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也能反映海淘是有多么火爆。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是2013年时的2倍多,海淘用户规模达到4100万人次。iiMedia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海淘用户规模达到7400万人次。走出困局之法从上文来看,香港零售业优势似乎还不明显,但面临的问题却较严重,那么香港该怎么走出零售业困局呢?电商或是一个出路,多个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地网购港货数量急剧增加,同时港人也开始接受网购。据京东发布消费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港货网购交易增长迅速,内地用户网购港货的热情持续增长,2016年6月19日至2017年6月18日的一年时间里,总体消费金额是两年前的2.3倍。众所周知,香港旅游业一直是香港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零售业发展。若发展网购,香港零售业将能打破访港旅客人数限制,即使内地买家不来香港,也可以轻松与其交易。另外,此前一直不太信任网购的港人近来也开始做出尝试。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5月,港人购买内地产品的成交量较之2014年5月增长了503%。虽然港人网购的主要是内地商品,但也反映出港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开始改变。在业内人士看来,香港的线上零售市场尚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值得全球互联网零售巨头大力培植市场。其实目前内地电商平台已经打响香港线上零售争夺战。智通财经了解到,2016年的“双12”,香港苏宁正式推出网上商店,随后天猫超市入局,于今年的6月12日宣布正式进军香港。
走出YOHO!办公室,小编打开微信群,几个媒体人好友在群内八卦开了:梁超又年轻又帅啊,可是采访他会有点压力,因为他不爱社交,基本不会主动说什么,说出的话又太平实,这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很难讨喜。不喜欢多说的另一面,是敢于行动。作为YOHO!的创始人兼CEO,37岁的梁超已经创业12年:2005年,25岁的他卖房子创立杂志《YOHO!潮流志》;2008年因没做预算大面积做线下活动,公司忽然陷入现金流枯竭,最后是他把自己、父母、亲戚的房子抵押贷款渡过难关。如今YOHO!BUY有货年流水达到20亿人民币,梁超又想走入线下,开中国独一无二的潮流社区店。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有一个曲折的创业故事,把梁超放在千万创业者中看,最打动人的不是其冒险故事,而是他轻松打破了两条创业魔咒:一是第一次创业难成功,二是垂直B2C难存活。粉丝在YOHO!线下活动拍照瞄准一个可以守得住的地盘局外人很少知道,垂直电商平台,除了京东和唯品会,其实还有人活下来了,并且经过了十年考验,比如北京的铁血网,还有南京的YOHO!BUY有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要用户是男性,铁血网起家于军事论坛,有货起家于潮流杂志,前者卖军事服装,后者卖小年轻爱的潮流装。二者的生意模式可以总结为一个公式:非标品+个性化+高频+相对细分人群+内容=玩得转的垂直平台。这只是事后外人给总结的成功路径,早期的梁超并未想得如此清楚。2005年,电子商务、B2C只有极少数人才听过的名词。梁超首先想做的也不是电商,而是办一本年轻男性爱看的潮流服装杂志。理由很简单:市面上没有类似刊物。为此,他不惜把自己在南京的房子卖掉,拿到几十万开始动手做。那一年,梁超25岁,在此之前,他仅在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两年。由于切准了需求,梁超的创业起步走得相对很顺:《YOHO!潮流志》第一期就卖掉60%,而经销商以为只能卖10%~30%。不过这注定是短暂的繁荣,因为过后几年是互联网创业的热潮:2007年,陈年在北京创立凡客,淘宝已出现一批暴富卖家,京东渐渐进入大众媒体……梁超也看到了互联网大势来了,2007年YOHO!做了社区网站,2008年上线电商业务“YOHO!BUY有货”。为了让更多人知道YOHO!这个品牌,在没有进行非常严格的资金测算的情况下,梁超在线上和线下做了大面积推广,一年下来总花费超过了2000万元。“我们那个时候觉着YOHO!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去表达和说一些东西,但事实证明还不到时候。”这是梁超创业第一次遇到重挫,为了应对资金链紧张,2009年初,梁超把家人、亲戚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当时心里做了最坏打算,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把房子卖了,全家人租房子还是可以生存下去的。”梁超之所以有决心如此做,还是基于对YOHO!未来的相信。“潮、酷、个性化的需求,正在从穿延伸到吃住行等各方面。”梁超说他眼看着中国年轻人的审美变化,有需求就会有生意的存在。幸运的是,YOHO!瞄准的是一个可以守得住的地盘,拿到钱解决史上唯一一次资金流困难后,梁超后面再也没遇到大危机。其中的核心原因,是梁超做对了两件事。一是死守平台调性。2012年之后,淘宝和天猫的势能越来越强,大批垂直B2C死去。如果说京东活下来的武器是物流,那么有货能抵抗大平台的就是自己的平台调性:不管外界咋变,他只选择潮、酷和个性的服装。二是选择的是服装这一非标品类。就算天猫上的服装品牌越来越多,细分领域用户依然有个性化需求难得到满足,也需要内容为其做决策参考。同时,相对于大类目中的大品牌,潮牌更容易依附于平台。当年选择做手表、运动鞋、女鞋、箱包的垂直B2C,选择的品类不符合上述特征,最后没有人走出来。梁超透露,现在有货98%以上的销量来自官方APP,并且其中50%以上的品牌是“非脸熟”品牌。YOHO!的媒体、电商等APP截图做到了上述两点,YOHO!BUY有货左手能掌握得了供应商,右手能留得住用户。一开头所说到的成功公式,才得以成立。不越界+坚持是一把保护伞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创业者认为做到上述两点不难。但放在201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几乎所有人以为,在许多细分品类中都能产生一家垂直B2C,如果这家垂直B2C还能拓展品类做大规模,最后还能玩成平台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一批垂直B2C加速关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案例便是凡客,2010年凡客卖了30亿,2011年陈年把目标定为卖100亿,品类从卖服装拓展到拖把、棉被等各种品类。当年最后勉强卖了40多亿,剩下的库存甩了几年都没甩完,凡客也从此一蹶不振。这个时期的梁超,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守住了边界。“就怕因为数字压力,变得和别人一样,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作为CEO,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小编问梁超。“不够social(社交)。”想了一阵子,梁超说这一点很妨碍他与外界交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梁超的不够social也给了他一道隔热层。在2010年前后,在电商最为疯狂的阶段,梁超没有被外界所干扰,有货只卖潮、酷和个性化的服装,在大平台挤压之下还有自己的价值。在打造这条护城河时,梁超第一个阶段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也是对手较少的环节:一是做好潮流内容,二是极大发挥选品优势,而不是做自有产品品牌。对比之下,用做平台的思维去做自有品牌,是当年许多人踩的坑。比如京东刘强东助力刘爽做男装产品兼渠道品牌NOP,发展中既面临大平台淘宝的碾压,又面临蜂拥至线上的品牌商的抢食。撑了三年,NOP宣布停止营业。刘爽复盘NOP为何长不大时认为,有一个核心原因是NOP的“体质”先天缺陷——NOP先天没有供应链基础,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功夫来补课。而有货一开始采取的经销商模式:从潮牌那里进货,再在平台上卖出去。2013年,小编编辑与梁超有过一次交流,他说2011年有货就有200个品牌,到2013年还是200左右的品牌,只是中间进行了大量的淘汰和择优。“有违我们平台定位的我们不做,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品牌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同时帮助中国的原创设计师去发展。”合理的品牌结构,是建立在严格又大胆的选品规则上的,有货在选品上分为两个环节:先是由品牌合作小组选品牌,这个小组成员来自公司各个业务小组,他们本身就是年轻潮流专家;二是敲定好合作品牌后,由选品小组来挑货,把一个品牌潮流前线的产品选进来买,而不是所有产品线。“他们选品做得太酷了,只要不符合平台调性的,再大的品牌,一样不卖。”一位进口平台创始人告诉小编,有货没有被大品牌商绑架,小众品牌的销量很大,这令他们的毛利非常可观。YOHO!BUY有货PC端首页主推的单品保持调性的好处是,自2013年后,部分潮牌开始陆续上天猫,有货的价值并没有因此被削弱:聚集了1400个潮牌,并且是潮人选的最潮款。相当于是在潮流服装的细分领域里,挖了一个淘宝和天猫所不具备的购物场所。这次小编面访梁超,他透露2016年有货的一大进步是:从经销模式转为代销模式,70%的品牌都是自己备货,我们不再承担库存风险了。未来,有货还会在潮酷风格上进一步挖深产品线。“潮酷风格其实是在不断细分的,比如有的人更喜欢摇滚一些的,或者Hippop、OldSchool、校园风,等等。”梁超认为,在成熟的商业社会,潮酷的风格和内容会更加细分,这也是他心中区别于大平台的价值所在。把生意做得长和做得快一样酷如上所述,在打造护城河的第二阶段,YOHO!BUY有货主要精力用在了做深供应链。在占了其销售50%的国内中小潮牌中,一小部分是自有品牌,与设计师合作开发。“设计师只管设计环节,其他环节都交给了有货来做就好了。”第二阶段走完了后,接下来摆在梁超面前的问题是:有货的第三阶段在哪里?“国外同类的网站一般招商到2000家品牌就差不多到头了,现在我们有1400家品牌,我现在能预想到的天花板是,该引进的品牌都引进了,后续如何保证高速增长?”YOHO!BUY有货男装品牌一览页面在梁超的心中,YOHO!的底线就是要保持潮酷和个性。在此边界之内,有能力做好的事情都可以尝试。比如他2017年定的两项目标:一是提高女装销售占比,三年之内从20%达到40%。“潮酷服装不仅是男生喜欢,女生也会喜欢,实际上我们40%的流量是女生访问的。”二是开线下潮流社区店YOHO!STORE。“第一家店开在南京,面积大概有5000平方米,不仅是卖货,还要做成一个潮流社区,是潮人坐下来交流、喝咖啡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还可以做造型、看展览、办论坛和见面会,或者还会加入表演元素,比如做音乐的LiveHouse。”梁超告诉小编,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YOHO!STORE的线下店,可以看到的原型是日本东京的原宿街区(日本潮流文化的聚散地)。“电商发展这么火,对原宿有冲击吗?一点也没有。那中国未来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线下潮流街区诉求?我们在购物中心内是否可以内置mini版的原宿街区或纽约苏荷区?”在梁超眼里,现在商场里的品牌都一样,这点对年轻人来说很乏味。而YOHO!STORE带来的全新品牌与消费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是因为这一点,梁超说YOHO!STORE受到商业地产和政府的欢迎,租金相对更便宜。“我们是给他们引流的,贵是贵在人力成本、店铺装修上,综合算下来会接近于线上的成本。”为了开线下店,梁超已经准备了三年时间,YOHO!STORE一开张,其货品、库存、物流和线上是全部打通的。“这个系统也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准备了。”比较特别的是,梁超对其的考核指标并不是销量,而是到店人数和消费者满意度。第一家店大部分区域采取直营,少数板块会考虑招商。“这是一件全新的事情,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人,而不是市场需求,等我们摸索清楚了,才会开第二家,再往其他一二线城市渗透,那个时候再考虑是不是要加盟商进来。”梁超说,线下店业务负责人直接对他汇报,全渠道是他这两年的工作重心。在线上流量红利抢尽之后,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巨头电商平台都已进入线下,包括网易严选、小米的米家这样的细分玩家未来也可能开线下店。而YOHO!进入线下的姿势,还和当初他们做线上一样:用活动(内容)吸引喜欢潮流的年轻人,为其提供潮流服装与周边服务。继线上零售翻天覆地变化之后,线下的零售业态巨变才刚开始。在这一轮洗牌与重构中,梁超还会打破新的创业魔咒吗?
7月12日消息:近日知名媒体人李瀛寰在朋友圈爆料鲜花消费品牌Flowerplus花加已完成金额数亿元的新一轮融资,徐小平真格基金入局。此外,根据爆料的聊天记录来看,除了真格基金,众多老股东光合、远镜中国,联创等继续参与跟投。并称该轮融资引进重要战略股东,具体的细节目前官方尚未公布。Flowerplus花加隶属于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工商局信息,主体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权变更,股东名单新增加了多位股东,新股东包括真格基金,昆仲资本等。对于战略投资方,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前Flowerplus花加与微信合作紧密,微信此前对Flowerplus花加开放了用花说功能,而这一功能目前开通的品牌仅有星巴克;此外,在5月底,Flowerplus花加与微信互动亲密,展开过一系列的线上线下营销合作,更加有说服力的是双方高管有过多次会晤。早在2016年6月,Flowerplus花加完成由联创投资领投,光合创投、远镜中国、和盟创投、国灏创投等机构跟投7000万元人民币规模的A轮融资,在单笔金额方面创该领域记录,根据此前披露的估值与本轮融资的投资方阵营,融资金额或将再一次刷新鲜花消费领域的融资记录。加上2016年1月数千万Pre-A轮融资,Flowerplus花加的融资金额已遥遥领先,众多一线基金纷纷入局,如果腾讯战略入股传闻靠谱,意味着鲜花消费领域将迎来新的变局。Flowerplus花加2015年成立,据了解其以“鲜花订阅”模式迅速切入鲜花消费市场,其通过C2F模式,在供需两端的关系上进行创新,通过前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直接向工厂定制个性化产品,再在生产、发货、包装及售后服务环节实现快速布局。在鲜花日常消费家庭场景之外,今年五月初Flowerplus花加切入商务场景。根据媒体报道,Flowerplus花加在供应链方面主打产地直达概念,以“提前预测需求+花源控制+干线运输+打包分拣+终端配送”的差异化模式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根据相关媒体披露的数据,Flowerplus花加拥有8000亩自有花田和数千家签约花农和种植基地;在全国7个城市自建了大仓;并拥有完善的冷链运输,目前已将鲜花配送扩大至全国100座城市。用户与销售额方面,截至今年4月,Flowerplus花加的微信注册用户数已达450万,月发货量200万,单月流水过亿,去年销售额3个亿,今年上半年完成3亿加销售额,目前公司已实现盈利。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渗透与消费升级的趋势,高端鲜花定制行业逐步兴起,资本也异常活跃,包括Flowerplus花加、野兽派、roseonly、花点时间等品牌也是异军突起,给鲜花消费领域带来新的机会。第三方数据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Q1中国鲜花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7Q1,中国鲜花电商市场规模达51.4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其中独立鲜花电商平台占比达11.5%,另一方面,统计显示,英国、荷兰对日常鲜花消费大幅超过礼品鲜花的消费额,比例分别达到57%、60%。与国外相比,日常鲜花需求在国内普及率较低,占比仅为5%,市场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