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计划>文章列表
计划
前不久,大家居电商圈介绍了五星电器向大家居延伸推出的软装家居品牌星格玛(《五星电器三年要开100家家居店》)。近日,五星电器苏州分部又与红星美凯龙家居、金螳螂、旭日装饰等组建了“高端家电家居品牌战略联盟”,向上游家装入口渗透,精准获取家电类客户。注:五星电器开在家居体验馆的展厅五星电器方面告诉大家居电商圈,家居联盟合作有几种模式:和一些家装公司联合,将五星电器的样板间开进家装公司。例如五星电器与旭日装饰合作,将家电品牌体验厅建在了旭日的建材体验区,客户与家装设计师沟通完成后,五星电器家电顾问再为客户现场设计符合个人及家庭需求的的电器组合方案。将五星电器的家电迷你店面开进月星家居、红星美凯龙等家居卖场,形成品类互补;家装公司营销、给业主设计方案时给到家电家居一体化设计方案及买赠。还有就是营销合作,买赠券,套餐采购之类的。最终,五星电器希望构建一个从家装、家电、家具一条龙的大家居业态,实现多业联盟内用户的共享。大家居电商圈了解到,入驻家装、家居卖场获取上游精准客户的方式,五星电器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进,由其全渠道运营中心支持,分公司有针对性根据各地家装和家居公司营销侧重不同去谈,总部则负责牵头大框架。其与家装公司的合作,主要是搭建展厅的概念,作为一个销售端口,和家装公司以年签的方式长期合作,一个店二三百平米,是一种小微店的发展模式。五星电器方面称,入驻上游家装、家居的模式早在2004年左右就有。2004年五星电器在南京建宁路的一家门店就开在家居卖场里,那时就提出了家电家居一体化概念,还推出了三口之家、单身贵族样板间。但彼时,线下卖场还很火爆,流量没有如此的珍稀。近几年,随着实体店客流量下降,到上游联盟精准获客的方式再次被提到了高度重视。事实上,五星电器作为苏州地区曾经可以与苏宁较量的区域家电卖场,在电商来临后也经历了一波动荡和转型。先是卖给美国家电巨头百思买,2014年百思买撤出中国市场后又被出售给国内房地产及投资公司佳源集团。如今,佳源的精装房电器在五星电器采购,佳源物业新装客户(非精装房)信息与五星互通。可以说,五星电器也算最早思考和实践从上游房地产整合的家电零售企业。除了开家居店、入驻家装和家居卖场,五星电器还在向农村市场强力渗透。“我们在乡镇有一种店面叫“万镇通”,主要在五六级乡镇市场,和一些电器个体户通过共享经济的方式合作,由五星提供货源、供应链配送、售后服务、IT、营销服务等。”大家居电商圈了解到,该模式与京东下乡的专卖店类似。今年,五星电器计划开230家万镇通店,在江苏,年销售做到8亿元。目前,万镇通店面已经开出了168家。
一起惠2017-06-14 09:12:44515 次
贝索斯一定想不到,这个在亚马逊身上至今尚未全面落地的无人便利店计划,已经被国人玩出了各种花样。现在,连高鑫零售也坐不住了。上周,欧尚中国首个缤果盒子在其位于上海杨浦区的总部楼下亮相,这个大约15㎡的便利店填充了近500个SKU,商品包括食品、非食品等。在这个可移动的便利“盒子”里,消费者扫码开门后,可选购商品并放在收银台检测区,扫码付款并取走商品,全程无人值守。没过几日,大润发总部也迎来了同样的“客人”——大润发首个缤果盒子正式开门营业。(位于大润发总部的缤果盒子,图片来自大润发员工朋友圈)由于被欧尚中国与大润发背后母公司高鑫零售投资,缤果盒子一经推出便在零售圈内广为讨论。这个由缤果水果推出的全新社区智能化项目,目的是为高端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鲜及便利服务。根据官方说法,缤果水果成立于2013年11月,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生鲜移动电商,通过自建物流,业务覆盖5个城市,并拥有超过22个线下网店,年销售额数千万元。具体到缤果盒子方面,共分中号盒子和大号盒子两款,面积分别是12.48㎡(4.8m*2.6m)、15.6㎡(6m*2.6m)。缤果盒子配备了智能防盗识别系统,在盒子里多角落装置摄像头,离店检测区可通过读取商品标签内信息判断是否所有商品成功结账,予以开门或语音提示。缤果盒子方面表示,现已试运营超过半年,无一偷盗情况。(图片截自缤果盒子官宣视频,版权归对方所有)盈利方面,缤果盒子推出了地区合伙人计划,向个人加盟者收取一次性加盟费,每个月收取流水佣金3%~5%。根据缤果盒子方面的说法,加盟者盈利方向主要有销售利差收入、渠道价值变现以及现金流再利用等三个方面。除此之外,缤果盒子还设想到可以作为自提柜,兼顾生鲜自提柜及普通包裹自提柜,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容器存在,集成柜员机、自助政务处理、物业服务功能等商业服务模块。据悉,缤果盒子目前仍处于调试阶段,预计还需要3~4个月才能完成调试。出于保密的原因,大润发的相关负责人并不愿意透露关于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但关于无人便利店业态,想必大家早已不陌生。从目前市面上已出现的便利店形态来看,AmazonGo的“拿了就走”(“JustWalkOut”)似乎更接近于理想中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迟迟不见公开营业的踪迹。而在国内,则有一众更贴近于“半成品”的无人便利店,比较知名的有爱鲜蜂、罗森“无人化”便利店、7-ElevenSignature等。他们的一大特点是均定位无人便利店,但均有用户手动扫码环节。(部分无人便利店经营模式对比)单从自助收银来看,除了无人便利店业态,包括翠微百货、永辉超市、物美等大型商超对于这方面的探索也早已展开。线下方面,曾实地探访过翠微百货(翠微店),对其自助结账机进行了简单探讨(详情请见亿邦官网:《实地体验翠微百货自助购物:惊喜与遗憾》)。物美则在其多点App中新增“自由购”功能,通过手机App扫描商品条形码,在线支付获得条形码并在物美多点专属通道凭条形码出超市。尽管缤果盒子号称“全球首创,十八项专利发明”,但从目前的体验来看,缤果盒子仍没有解决现阶段大部分无人便利店面临的顾客需“主动扫码”问题。现有的已投入运营的“无人”便利店业态,主要还是节省了人工成本,并通过选址过滤、门禁扫码等方式将可能带来的偷盗及失信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不仅如此,无人零售还有一个关键在于监督防盗。无人零售/收银创业者陈维龙认为,防作弊的作用,一般的方案是自己去结账。不过,这样的方案存在的技术难点在于商品品类的识别。“对大规模商品进行建模、训练、提取特征值,是非常非常大的工作量。它在货架上的位置,或在货架上的组合再进行训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么,高鑫零售又为何选择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切入便利店呢?事实上,面对客群需求的转变,投资缤果盒子或许只是高鑫零售对于小型超市的一次对便利店这一业态的尝试。过去的2016年,业务差异化及整合线上线下业务,使得高鑫零售旗下卖场同店销售增长有所改善,但消费市场增速仍低于往期。高鑫零售也开始寻求小型业态的落脚点。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此前在接受商业观察家采访时曾表示,高鑫零售开董事会时也在想,除了大店,也要考虑精品超市、小型超市等多业态的组合。“过去,我们比较偷懒。主要怪我,我看不起小店的业绩,总说开100个便利店等于一个大卖场。现在,大卖场市场增速正在放缓,那我们需要找到更多成长动力。我们在检讨这件事情。”黄明端说道。为了显示改革决心,大润发和欧尚最近的调整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上月中旬,欧尚大卖场总经理沈辉宣布离职。随后,在欧尚缤果盒子上线同一天,欧尚对外宣布零售中国大卖场组织架构全面调整。另一方面,欧尚与大润发的中国采购业务合并一事也在稳步推进中。在选址方面,黄明端表示,大润发发展便利店,形态可能跟喜士多不太一样,会类似于家乐福便利超市业态。“我们新的便利店业态可能会更接近居民区。这个业态在公司董事会上,已经形成共识了,今年会处于打磨阶段。我们要去研究这个业态。”
一起惠2017-06-14 09:08:41612 次
尽管去年11月已经传出过类似消息,不过根据SkyNews的最新报道,Farfetch可能加快它的上市准备过程——预计IPO时间为18个月以内,上市地点为纽约证交所,而估值则将高达50亿美元,远远超过此前公布的15亿美元。Farfetch选择在纽约上市主要是考虑到英国脱欧带来的风险,以及美国市场对奢侈品电商的旺盛需求。根据彭博社报道,2016年美国时尚业的总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是英国的两倍多。在一份声明中,Farfetch总裁JoseNeves仍然拒绝对IPO计划做任何详细的解释:“我们在未来可能考虑IPO,但现在我们的重点是业务增长,支持者们也非常支持我们在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技术平台上做投资。”不过他在奢侈品电商上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2月,Net-a-Porter创始人NatalieMassenet刚刚加入Farfetch成为非执行联合主席。4月,这家公司又公布了一项名为“未来商店”的计划,似乎想更加强调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家时尚公司的实力。按照Farfetch创始人JoséNeves的说法,“未来商店”是一套为合作伙伴服务的模块化操作系统,包括跟踪顾客在线上和线下浏览过的信息、数字化穿衣镜、移动支付等,帮助第三方获取用户数据,更好的购物者互动。据BoF报道,这项计划将于2018年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它还和Net-a-Porter一样开始推进B2B业务,帮助品牌建设自己的电商网站。“有了这些数据,你就能给客户在线上和线下都提供超级个性化的体验。比如市场营销上,你已经知道5个小时前有一位客户到过你的商店,你就能在Instagram瞄准他们。”JoséNeves在去年接受BoF采访时说。这一切都需要更大资本的投入。Farfetch成立已经有9年了,迄今共融资3.5亿,投资者包括中国的IDG资本、法国的Eurazeo、伦敦的VitruvianPartners以及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它的上一轮融资发生在去年,新加坡投资基金TemasekHoldings注资1.1亿美元,也正是这家机构给出了15亿美元的估值。如果从销售业绩和流量表现上看,Farfetch的确算得上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商之一。按照Alexa的数据,Farfetch的流量超过了Net-a-Porter和NeimanMarcus等竞争对手。尽管它去年损失了4000万美元,还是没能盈利,但其总销售额达到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0%,年营收额则达到1.5亿美元左右,主要来自其向第三方合作品牌收取的25%佣金。但从奢侈品对电商愈发开放的态度来看,这个市场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拥挤。Farfetch不仅需要追赶体量大得多的Net-a-Porter——后者在2016年的净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且推出了和Farfetch类似的快速上门送货服务——还要面对自己的客户带来的竞争。6月9日,LVMH刚刚上线了自己的电商网站24Sèvres,而Farfetch上有70多个品牌都来自该集团。
一起惠2017-06-14 09:04:05362 次
6月14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为了与新东家沃尔玛(Walmart)融合得更加顺畅,Jet.com(去年8月被沃尔玛以33亿美元收购)正计划逐步剔除自己平台上所售的Costco旗下品牌产品。据了解,自2015年成立以来,Jet就大量销售KirklandSignature品牌的产品,而该品牌隶属于沃尔玛的竞争对手Costco。根据最新的调查,在Jet网站搜索关键词“KirklandSignature”可以找到229个结果,包含了从灌装坚果到袋装烤紫菜在内的丰富的产品。(Jet.com所售的Kirkland产品)不过,不久之后,用户可能就无法在Jet买到Kirkland的产品了。日前,Jet公司新闻发言人MeredithKlein在一封邮件中提到,Jet将剔除该品牌,但部分由第三方卖家提供的Kirkland产品暂时不会受此影响。据悉,此举是由于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Sam’sClub)是今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它也和Costco一样,主要靠自有品牌业务拉动整体销售。目前,Sam’sClub的自有品牌Member’sMark共拥有20个商标,并增加了海盐焦糖、全天然猪肉等300种新品。而Jet作为沃尔玛麾下的一员,放弃竞争对手Costco旗下品牌而代之以自家亲戚Sam’sClub旗下品牌,这一举动并不奇怪。事实上,当初沃尔玛收购Jet的时候就有评论指出,这桩交易看来是很讨好的,Jet既有沃尔玛线下劲敌Costco的模式,也有沃尔玛线上死对头亚马逊的影子。一方面Jet需要沃尔玛提供必要的SKU、仓储与物流,另一方面沃尔玛也有机会借助Jet在线上零售扳回一局。Jet曾被喻为“线上版Coscto”,最初依靠基于会员关系的购物模式一炮而红,并因此积累了大量用户。其会员需支付50美元/年的费用,作为回报将获得各种价廉物美的商品资讯,以及比任何电商便宜10-15%的商品价格。尽管后来Jet适度上调部分商品价格,但基于对自身商业模式的信心,预计到2020年将拥有1500万付费会员,会员费收入将达7.5亿美元。不过,随着盈利压力的上升,Jet的策略是否会变化、是否能保持其用户粘性,以及Costco思路是否会与沃尔玛的购物中心进货策略有冲突等,一直都是沃尔玛与Jet的融合过程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打廉价牌登场的Jet,此前一直跟Kirkland合作是合情合理的,现在要断绝与该品牌的关系的确显得有点生硬。不过,可以看出,Jet仍在努力地与沃尔玛各方面进行整合,而隶属于Costco的Kirkland成了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一个障碍,不得不割舍。”一位零售业分析师这样评论道。
一起惠2017-06-14 09:01:00498 次
“无互联不金融”,随着顺丰身上的互联网印记愈来愈多,金融业务也不出意外地成为它布局的重点。一向行事低调的顺丰金融日前因为一款被质疑为对赌产品的“爆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目前这系列产品售罄后在App上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市场对于这款产品的性质以及受托方资质的质疑尚未停止。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后了解到,顺丰金融的这一“爆款”属于资管产品,可能突破了资管业务限制,同时也存在监管套利风险。爆款产品不见踪影6月初,顺丰金融平台推出一款名为“丰腾-SFD”系列的理财产品引发市场关注。不过,在广受质疑之后,目前,这款产品在顺丰金融App上已经查找不到。对此,顺丰金融客服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因为该款产品售罄,受限于页面,App端只能展示部分售罄产品。对于顺丰金融这款理财产品是否下架以及合规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顺丰金融方面发去采访提纲,不过,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据悉,截至6月6日,该系列产品共吸收资金900万元,成为爆款。根据这款产品此前在App上的信息显示,这款产品的期限为3个月,1000元起投资,预期收益率在4%-15%之间,以“定向委托投资”方式,委托给“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进行投资。该产品对标的是沪深300指数涨跌幅,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当沪深300指数上涨15%时,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5%;当沪深300指数下跌10%时,年化收益率为10%;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4%以内,或上涨15%以上,或下跌10%以上时,该产品的收益率均为4%。这款产品开始募集后,其收益率问题和公司资质问题随后在市场上引起争议。市场质疑,该保理公司属于金融资产管理“四无”机构,并且和顺丰存在关联关系。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后注意到,在股权关系上,该保理公司为顺丰的控股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该保理公司的企业法人为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这家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顺丰的掌舵人王卫。但是,这款产品的“交易提示与免责申明”中却显示:“本产品系独立第三方作为发行人通过备案发行机构设立、发行或管理的理财产品,该第三方作为相关交易文件的当事方签署各项所需的交易文件。”疑变相突破资管限制事实上,在种种质疑的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该产品如何定性,定性不同则适用不同的监管条款。市场对于产品的定性略有分歧,有市场人士指出,该款产品是与股指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从产品特征来看,是一款明显带有对赌性质的资管产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直言,顺丰金融这款产品有变相突破资管产品投资人数限制、合格投资人限制和资管类牌照限制的嫌疑。他指出,投资股票或股指FOF产品属于私募产品,有合格投资者门槛,并且需要私募或基金销售牌照。事实上,如果以资管类理财产品定性,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并没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或地方金融办审核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牌照。工商信息显示,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有:从事保理业务;创业投资业务;受托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经济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投资兴办实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受托资产管理中明确标注不得从事信托、金融资产管理、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不过,对于该产品的对赌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兼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虹含则认为,这款产品属于定向委托投资类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很多互金公司的网络平台上都有销售,适用于合同法法条中的定向委托投资条款。这种期权性质的理财产品,不应该把它称为是对赌性质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设计上不存在问题,因为它是所谓的场外期权,跟交易所之间可以签订协议。该产品是预期收益型,并非一种绝对收益,在现在央行大资管的监管框架之下,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4%-15%是正常的。产品模式存监管套利嫌疑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定性的分歧源于顺丰金融这款产品“定向委托投资”的业务模式。对于该类业务模式,监管规范并未明确,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该模式产品存在监管套利嫌疑。事实上,近年来,包括陆金所在内的多个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应用过“定向委托投资”的业务模式,即以“委托定向”投资的名义,将资金投向包含信托收益权、资管计划等资产在内的非标固收市场。这个业务模式也引起市场争议,比如受托主体是否适格、募集资金的行为是否应该被纳入相关监管范围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此类业务在其推广宣传、投资者门槛及人数上限并未进行特别规范,因此具有规避私募管理办法的监管套利嫌疑。“从这款产品来看,严格意义上是属于监管套利的行为。”李虹含指出,定向委托投资业务模式是存在风险的,细究法条的话,如果把这种产品规定为所谓的私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或者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都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对于合格投资者来说,如果合格投资者是私募型的产品,销售起点应该是100万元,但在顺丰金融的这款产品上,它的起点是1000元,所以顺丰金融的产品还是一款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的产品。目前不管是对互联网平台的资产管理产品还是对定向委托投资模式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李虹含认为,该产品的风险点还是受托方的资质问题,如果受托方属于资产管理类的产品的话,受托方在销售资质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果没有在证券业协会备案,或者是发行的这款产品不具备这项销售资格,那么这款产品是具有风险的。比如说余额宝刚出现的时候,当时没有在证券业协会进行备案,后来余额宝进行了及时的备案,也是对于合规性的一种满足。在产品风险上,李虹含也表示,从风险角度来讲,这类产品的风险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在银行的5级客户风险评级中,属于激进型的客户才可以投资这类产品。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顺丰金融的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的适用人群为既希望享受投资的最低收益,又渴望追求股市波动带来的高收益,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沪深300指数波动判断为在一定区间内小幅震荡的投资人。第三方支付机构只当通道事实上,自顺丰上市后,顺丰金融业务开始引起市场关注,不过在此前的六年时间,顺丰金融的布局都相对低调。据顺丰金融官网信息显示,今年4月9日,顺手付理财全新升级为顺丰金融App,App上目前提供理财、收付款、信用卡还款、股票开户、收发红包等金融服务,以及快递、手机充值、优选购物、购买电影票彩票等生活服务。不过,不仅是“爆款”产品在合规层面有待商榷,其他产品的合规性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北京商报记者同时查阅了顺丰金融App上的其他理财产品注意到,目前App上主要的产品类型包括定期理财、活期理财以及基金类产品(包括债基、股基、指数型基金)。记者购买了新客专享丰乐-新手专享152SFA期理财产品,投资金额1000元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不过在投资购买环节,在绑定银行卡后,投资金额直接充值到理财账户余额中,然后输入交易密码直接进行投资,但中间并没有开立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账号。据《充值代扣委托书》中显示,授权人通过顺丰金融平台线上操作绑定的银行账户通过顺丰金融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动扣除充值金额。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如此看来顺丰金融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是通道作用,并没有存管环节。不过顺丰金融属于互联网资管平台,监管层没有硬性要求,但仍然存在风险。同时,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理财投资支持银行仅有17家商业银行,其中浦发银行、邮储银行以及上海银行3家还需要开通无卡支付,顺手富钱包支持储蓄卡的银行为24家,支持信用卡的有16家。在绑卡时候并未提示卡片不能用于理财投资,但是到了投资支付环节不能使用。
一起惠2017-06-12 09:17:11317 次
央行于2016年10月开始对非银行支付机构进行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截至1月底,全国已经清理出239家无证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告的信息显示,5月15日至今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已经有8家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被注销。早在2015年8月,央行注销了3张支付牌照,结束了中国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2011年央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共发放了270张牌照。在今年又注销这8张后,目前市场上还剩下258张支付牌照。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严监管成为支付行业新常态。业内人士认为,在央行收紧支付牌照发放的同时,严把牌照续展关,将有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不再“只发不撤”6月7日,央行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支付牌照注销名单中新增了两家家支付机构——通联商务和杉德电子商务。这两家机构注销支付牌照的原因是业务合并。此前,通联商务和杉德电子商务旗下各有两家子公司持有支付牌照,去年8月12日被央行公告进行相关支付业务合并,因此各注销一张支付牌照。截至目前,注销支付牌照的机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3家支付机构,因为严重违规被央行注销牌照;第二类是主动申请注销,目前仅北京润京搜索投资有限公司一家;第三类被注销的支付机构均是业务合并的需要。目前,还有国付宝合并海南一卡通、点佰趣合并温州之民的合并工作尚未公告完成,他们被要求在2017年6月21日前完成相关支付业务承接工作。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支付机构年处理业务量从371亿笔增加1855亿笔,金额从18万亿元增加到12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1%和90%。2016年,我国支付清算行业业务增量已是全球第一。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支付行业乱象频生,支付牌照也因此收紧。去年8月以来,央行总计公布了三批92家支付机构的牌照续展决定,其中涉及牌照合并的共有10家。在公布首批续展决定时,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为了整顿支付市场,央行提出,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防范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底线;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对于长期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将依法采取取消相关业务种类、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等监管措施。目前,针对支付机构的整顿仍在持续。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表示,目前支付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行业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二是由于支付机构内部内控薄弱、风险管理放松等原因,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一方面消费者个人隐私被泄漏,另一方面备付金被挪用现象一度比较严重,有机构拿来炒房炒股,甚至赌博。范一飞还强调,对持证的支付机构要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敢于“亮剑”,进行处罚。据悉,央行于2016年10月开始对非银行支付机构进行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截至1月底,全国已经清理出239家无证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并购整合加剧在牌照收紧的同时,行业并购整合也在加快。日前,国美控股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国美金融科技公告称,斥资7.2亿元全资收购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银盈通支付”)。这意味着,国美金融科技将拥有银盈通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央行此前表示,对于确有资本实力、资源优势、技术能力、合规意识和发展前景的机构,支持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适当加快发展。这意味着,要想获得牌照开展支付业务的企业,唯一合规途径就是并购重组。在支付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变薄之后,牌照仍然是“香馍馍”。尤其是单个领域的支付牌照如移动支付牌照,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200多张牌照看似充足,为何还会争抢?业内人士透露,需要牌照的大多是有场景,但需要支付结算尤其是线上支付的牌照以满足监管的要求,因此也就出现了多起并购支付机构的事件。支付牌照早已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国美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周亚飞表示,目前国美拥有1700家门店、30年的供应链体系、数以万计供货商和大规模终端消费者。这决定了国美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迫切需求。国美金融科技公司去年在年报中曾表示,为补充和整合公司金融服务业务,在寻找机会进入第三方线上支付市场。但随着央行收紧支付牌照发放,正留意已拥有相关牌照的公司,并计划收购相关目标公司,以加快拓展相关业务,大力推动整体业务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30家支付机构被收购。此前,京东、海尔、唯品会、美的、美团点评等电商就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支付机构谋求转型支付行业自身也在谋求转型。第三方易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为39.51%,包括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在内的前八名共占有市场份额的97.98%。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支付牌照已经太多了,即使注销十几家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在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已经被几家大机构分吃的情况下。那么,大多数中小支付机构的发展前景在哪儿?“在监管底线之上,我相信支付机构依然拥有很大发展空间。”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周晔表示,第三方支付等新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因此监管趋严是必然的。但监管整顿并非是要管死,而是为行业划出底线、规避雷区,帮助支付机构稳健地发展。这对于守规矩的企业或将是新的机遇。周晔认为,支付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除了银行和证券,其他的譬如基金、网贷、小贷、私募、保理、融资租赁等,都严重缺乏金融基础设施。支付机构自身也在加快转型。周晔介绍,近年来,年处理交易量在千亿以上级别的支付公司都摒弃单纯的通道支付模式,转攻综合金融。“我们为行业定制解决方案,而不是仅提供支付通道,另外不断叠加系统服务、风控管理服务、数据服务等增值服务。”目前,汇付天下已初步完成了新金融版图布局,在支付结算、系统服务、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数据服务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
一起惠2017-06-12 09:11:40599 次
6月12日消息,昨日在中国二手车大会(杭州)区域论坛上,大搜车创始人姚军红发表了主题演讲,他站在二手车商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自己对于新零售、新消费、新渠道、新时代的想法,并抛出了自己的三点思考——当前的二手车车商应该做好渠道下沉,接入平台完成电商化,并要去(去除)二手车化。在数百家二手车商面前,姚军红呼吁大家要去二手车化,并直言道:“瓜子二手车以后会改名的,我们今天等着它一定会改名,因为它冲上来就叫瓜子二手车,后来发现把自己搞小了,现在已经卖新车了。优信二手车也要改名的,什么时候改怎么改,他们肯定在研究,总有一天要改的。”同时,姚军红还预言到未来阿里巴巴在汽车领域上的投入将会前所未有的大。因为这是阿里巴巴搞定男性用户,抗衡所有未来挑战者必经的一条路。以下是演讲速记全文,授权发布(略有删减,如有疏漏敬请见谅):今天我的PPT比较简短,大概二十几个字,总共二十几个字,往往字越少,干货可能会多一点。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近期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们把话说在前面,未必一定对,但是一些思考,也许对我们的未来往前走可能会有一些提示性的东西在里面。新零售。最近非常热门就是这三个字,我在我们的年会里面也讲了新零售,当时的主题叫“从死亡谷到超级物种”,确实整个零售体系在近十年里面都在不断的说零售要被革命,电商要崛起,线上要把线下的命革了,这个事情喊了很多年。今年开始由阿里巴巴开始讲到新零售,我们好像看到一些希望。终于电商平台开始大喊要跟线下零售商合作了,而不是以前一直喊的所谓的叫革命。所以新零售,是值得我们不断的去研究的。我希望先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解释一下新零售。在1991年海湾战争,我以前在北京,我军队朋友比较多。1991年的海湾战争实际上给中国的军界带来很大的振动,突然发现美国人打仗的方法跟中国人不一样,以前中国人打仗就是领导在家里搞作战部署,搞出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在什么时候发起总攻,士兵按照作战部署冲上去。美国人在海湾战争反应出来的军队作战方式完全和这种方法不一样,因为每一个美军士兵都有对讲机有对讲系统,只要他发现的敌情往总部一汇报,可能很快什么导弹、飞机、航母都会被调动来打击前端视频看到的目标。那这里面有两个核心词:第一个就是强悍的后台把每一个士兵都做成一个尖锐部队,每一个士兵可以调动强大的后台打仗;第二个信任,后台充分信任前端每一个士兵所看到的是我们应该去打击的东西。这就是新零售的力证,每一个零售商相当于美军前端的士兵,你们的客户感知最灵活,但是每个士兵的能力不足够充分的,所以说新零售的概念就是希望把前端有一批零售商做成尖兵,由它满足前端的消费者或者商品满足前端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新零售的大的概念。我们再从另外一些角度看,为什么大家要喊新零售?首先说电商,电商为什么这几年突然发现要喊新零售了,为什么前几年不喊,前几年喊革命零售。因为电商的增长到头了,前几天,今天正好晨兴资本的合伙人在,前几天我们聊他们投资案例小米,小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他发现其它人卖手机靠线下开店卖的,经营成本需要花掉30%,有30%的成本被渠道消化了,所以小米倡导电商模式卖手机。而且确实他们实现了在线上花不到4个点的成本把手机卖出去了。所以它的定价一下子比利用线下渠道的这些手机厂商要便宜了26个点。所以他在前端卖的价格特别便宜,就迅速抓到一批消费者,一下起来了。我们也知道在过去的一年多两年时间里面,小米这个公司碰到一些困境,我们看一些媒体也看到。这种困境怎么来的呢?原来直接通过电商买手机的人,全中国也就不到20%,而且再怎么投广告都催动不了剩下的80%去上网买手机。小米公司再大,占到50%的线上市场依然只占到10%,所以它就开始琢磨,所以它就开始困惑。我们用这个案例看整个中国的电商,就在今天碰到了这样的困惑,就是他们有一些商品没办法电商化,能电商化的都已经被电商化了。或者说能电商化的部分已经完全被电商化,剩下的部分它自己打不了这个仗了,所以就开始喊出新零售。我(电商)是大后台,我要帮助前端你们接触的客户为你们接触的客户服务更多。我们大家共同做生意,把这些客户能够转化成它的客户。当然对于前端的零售店来讲也会得到好处。这个我们从一个电商的角度去看新零售为什么会被提出来。我们今天回到我们的视角,我们是零售商,我们欢迎新零售吗?当然欢迎,以前这些人喊革我们的命,今天突然说大哥这片地区归你管,我把能力赋予你,大家一起赚钱,这个大好事。本身零售商最大的问题就是触达的市场太小,今天在一个地区市场,你不可能触达其它更远的市场。今天做二手车的,让你做其它的生意根本做不来,因为你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和团队去做这个事。所以从我们自己车商、零售商的视角,新零售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绝对重大的机会,一定要攀上新零售的那条楼梯。因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零售商都会变成新零售的代表,一定是只有一部分零售商会变成新零售的代表。因为每一个新零售的零售店他的能力会扩张,他会把其它边上的那些原来的传统零售进一步的缩小。因为只有这样,它才可以和后台的电商平台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我想新零售这件事情,其实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在后面一段时间,包括我们的团队也一直研究关于新零售如何对行业,对我们自己产生影响。我也觉得我们确实是非常非常值得思考,也是非常值得慎重对待的一件事情。新消费。这几年汽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我们看汽车,国家拼命的推电动车,我想今天二手车商大家还是对电动车是不屑的,因为电动车没什么残值,很难卖。但是国家为什么这么大力的推动电动车,这其实是一个国家战略,甚至未来是一个世界战略。人类社会应用的最广泛的能源就是电,而电在夜间的浪费量是极大的。中国政府要力推新能源,其实一个很大的希望是把夜间的所有的能量能储存下来白天用。这个比起太阳能,什么各种各样的东西要好很多,而且我认为,中国甚至全球电动车的推广和持续不断的推进,这件事情不会停的。你一定会看到有一天街上的汽车几乎都成为电动车,这个是挡不住的。而电动车所有的厂商的卖法不一样,绝对不一样。电动汽车也是中国突围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的一个起点。那么这是一个趋势。第二个趋势这几年突然发现国产汽车起来了,国产品牌的汽车起来的根源在哪?国产品牌起来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因为越是高B格的品牌、国际品牌越是讲究渠道的统一性,越是讲究渠道的标准化,但是越是底层起来的品牌越讲究应用社会资源,因为它自己的能力不强。这几年国产品牌基础的原因在哪呢?我自己分析两个:第一个我们这代人,我70几年的,以前见到的好东西都是外国人生产的,我们的孩子已经不是这样的,他们对中国的自豪感比我们强很多。而对中国的自豪感比我们强很多,非常有利于国内的自主品牌的工业可以往上发展,这是其一;第二就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市场被激发了,真的我们今天去农村,告诉他说这个汽车有很多的品牌,他首先想但凡汽车品牌都很牛逼,只要汽车品牌都是大企业。我曾经跟一个人聊,他说他们集团里面有个店,在一个偏远山区,卖国产品牌的,一个月卖10台不到,后来换了一个总经理去,干了不到半年,一个月卖80多台。他怎么卖的呢?他说4S店里面都有食堂,然后他向总部申请一笔钱买了一批酒,不是很好的,但是比本地的好,每一个来买车的顾客就炒一桌饭菜请他喝一顿酒,说你找十四五个兄弟来,专门请你的朋友到我们店里来喝酒的。就靠这一个措施,他就半年之后月销量过了百,涨了十倍。这个很有意思的,说明什么?说明本身在农村对品牌认知感不强的,他们对人与人的信任,这一点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记和作用很大。就像我们二手车商,我其实不断的在各种场合说谁跟你说二手车商不诚信的,对不对?坏事传千里,有一个小事例会传出去。实际上二手车人是非常艰苦的环境下爬起来的,他其实非常维护他自己的用户体验和客户的诚信的,这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确实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未来也一定会带来更大的成果,就是我们可以获得各个地方区域消费者的认同。当然这个话说的远一点,我们回过头来,国产品牌再往前走,这些进口的高高在上的品牌往后退,我们就要看谁需要帮助,往后退的人一定需要帮助,它要继续往前走,这个中间永远是平衡。如果我们这些渠道商、零售商如何从中获得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所以我想新消费的第二点就是讲国产往前走,渠道产生了变化。第三点我们今天面对的消费者也不一样,像我们这段时间推出弹个车,这个产品的来源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二手车客户不是喜欢二手车,他喜欢花小钱开好车,你同样的价格告诉他一辆车没开过,一辆车两年的二手车,肯定买新车,想也不要想。谁说我们的客户一定买二手车的?那么本身有很多人花小钱开好车的观念也在变化,像我们的新一代90后,他对于这个车本身的,以前我们叫资产负债表的,我们心目中的资产负债表是大件,买房买车要入资产负债表的,现在的年轻人出生的时候家里就有车,他对车的感知就是一个工具。既然是一个工具,他对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界限就不是那么的明显。现在年轻人问他有没有一万块钱?我有,一个月一千多供得起不?买,其它他不考虑的。所以整个消费者也是在不断的产生新的消费理念,而我们的供给方一定不断会有人产生新的消费产品,让这个市场可以继续繁荣。新渠道。我们刚才已经讲到一点,整个中国的汽车的销售渠道以及服务渠道是不健康的。如果中国的汽车销售渠道是很健康的,国家就不会出台7月1号执行的新的汽车管理办法。在美国没有中国那么多的车商,全美国就是六七万家,但是70%80%都是新车二手车都干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只做二手车,而且他们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的渠道是集约化的。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往上跑,然后大量的4S店被建设,整体大幅增长的时候没问题的,当这个增长碰到瓶颈的时候,这些4S店就很难了。我们今天面对的事实就是30%的4S店赚钱的,40%的4S店或者亏损甚至不赚钱,连奥迪这样的4S店都造反了,我也想不到有什么其它的店能活的更好。整个4S店渠道本身处于一个很不良的生态情况下。但是厂家的压力不断的下降,不断的在压,因为厂家要增长,所以中国产生了一大堆的二网,二网的数据很多人讲的不一样,我也没办法准确判断。他说中国的汽车零售有70%是二网卖出去的,我想可能太高了,不一定,有很多低端的车销量也好。也有人讲怎么也得到40%50%,这个渠道是没有被完全认可的。今天大家我相信有些二手车商也有二网,我们的能力比二网强很多,它基本上是夫妻老婆店,对车了解并不多。整个渠道有几股势力,一个大的就是4S店本身体系,还有新兴的社会渠道,二手车商其实最强。新时代。往后面临新零售、新消费,渠道未来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关心的,我们是有可能迎来我们的新时代,就是我们真正迎来我们的渠道革命。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要从,刚才我们几个议题,新零售、新消费的崛起和渠道的重构去看到我们的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不一定对,只是一个思考,也许这个思考可能是对的,我们有可能就走到了前面,也许思考不对,大家再去找到正确的思考,但是机会一定在那里。我写了三个点:第一点渠道下沉。因为主渠道在往后退,越是前沿下沉的渠道我们越有机会。就像我们今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的车商跑到广西等等当地开个门店,绝对是当地最牛逼的,渠道下沉本身就是降纬打击,更容易接触消费者,跟消费者产生持续不断的信任度。渠道下沉有两层意思,今天继续开大店也要考虑是不是更远端的市场,因为消费在下沉。更远端的市场我们更容易占到机会。第二个渠道下沉就是董延博那个,一个大店拖动一群社区店。因为整个新零售从它的商业逻辑角度是有变化的,传统零售什么意思?我今天开个店铺放一些商品,顾客来选。我的商品是不会变化的,我就是这么多商品,你来选,有什么买走什么。但是新零售的概念背后有个大后台,大后台是大加工厂。像今天卖弹个车,除了店自己有车,线上还有50款可以随时卖,这是没有库存压力的,商品会越来越丰富。我们要搞定的是前端消费者,一定要把消费者把住,离消费者越近越好。离消费者越近越要考虑投入产出,店要放小,如果县城都一万两万方的肯定找死,但是到一个县城,到一个集中区域开一个两百平、一百平的店,这个就不一样了。这个就会完全不同。所以渠道下沉是我认为确实我们今天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最近我还约了好几次273的邓总,我也在看就是说真的今天到了今天是不是社区店的时代来临,因为平台变大,前端作战能力变强,前端渗透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叫接入平台电商化。因为我们自己电商是不可能的,你今天即使有一个工具,有一个能力自己去做出一个电商平台,没有用的。电商核心是有大量用户,它触达用户的成本极低。因为弹个车的天猫店有时候跟天猫搞活动,那个很恐怖,随便开个小窗口一天一百万人涌进来。阿里在电商领域绝对是巨人,他有多少流量在手上,只是汽车行业之前摸不到门,没有很好的门区,而且这个产业还没有到达提升他重视度的程度。我今天分析阿里未来一定会把汽车干好的,为什么?阿里巴巴有个特点,以女性业务居多,因为它的起源就是由服装小商品起来,我老婆淘宝我上京东。女性用户居多是它先最大的问题,以前曾经讲有两个公司联手有可能打败阿里巴巴,一个京东,男性用户居多,还有一个唯品会,几乎都是女性用户。当年唯品会的估值狂涨也是有这个根源的。女性用户居多阿里巴巴一定会有战略性的重点搞定男性用户。男性用户的品类有什么?电器已经是这样了,已经无能为力了,该占多少是多少。还有什么?绝对是汽车,汽车是男性用户的非常大的聚集窗口,所以我赌,我也认为阿里巴巴在汽车领域上的投入未来会前所未有的大,因为这是它搞定男性用户,抗衡所有未来挑战者必经的一条路。所以说我们要接入大平台这是一定要做的。那篇“从死亡谷到超级物种”里面有一个叫产业路由器,就是大搜车的定位,要做的是产业路由器兼接入电商平台,先把大腿和阿里抱上,你们放心这条大腿一定会越抱越紧,绝对越抱越紧。因为新零售的前提是后端的平台一定要足够大,不能选错对象,万一选错对象,ALLIN,最后后台平台没了,那好玩了,所以这是第二个关健词,新时代来临我们要接入大平台。第三个就是去二手车化。我希望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那些品牌后面挂了二手车的,是不是需要想改改?二手车其实在中国今天是一个负资产。前两天我跟查舜辉也聊过这个话题,二手车本身是一个负资产。汽车2800万辆,二手车才一千万辆,算零售600万辆不到。我们凭什么出生智能干二手车,现在不是新零售了吗?我们不是有机会了吗?所以去二手车化是必须要走的路,而且未来有可能还会去交易化,走向服务化。交易本身有新车、二手车,交易的后端就服务。现在我们金融这么多,下一步把保险公司、车贷,各种金融产品,只要前端汽车服务相关,可以应用于社区店的产品我们都去路由器接进来,支撑前端的零售体,让它的评效和能力更强。我已经请了全球最牛逼的设计公司,以前我也请过,挺贵的,都是美金算的,几十万百万美金算的,设计前端社区店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体验。图纸出来大家一起用。那么去二手车化一定是一个未来。前几天有个什么事我也讲过,瓜子二手车以后会改名的,我们今天等着它一定会改名,因为它冲上来就叫瓜子二手车,后来发现把自己搞小了,现在已经卖新车了。优信二手车也要改名的,什么时候改怎么改,他们肯定在研究,总有一天要改的。大搜车比较聪明,起名叫大搜车,没有二手车。所以我想今天我的分享和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确实这个时代值得我们思考,也许机会就在我们眼前,新时代马上就来临,谢谢大家。
一起惠2017-06-12 09:03:51412 次
过去数年,成名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分散职能部门、打造独立品牌的故事屡见不鲜,估值已经超过百亿美元的今日头条也不例外,从早期阶段的内涵段子,到纷繁复杂的各类战略投资和收购,再到如今内部孵化的火山小视频和抖音,头条俨然已是集团作战。而在今日,头条又为其最重要的短视频业务子品牌“头条视频”更名,推出独立品牌“西瓜视频”。西瓜视频为了更好得扶持短视频这一广告主和读者都青睐的内容形式,早在一年前,头条就把原有资讯内容中的PGC短视频分割出来,推出了头条视频APP。这款定位个性化推荐的短视频平台,依旧像今日头条主APP一样通过算法分析用户的浏览量、观看记录、停留时间等进行视频推荐,在头条雄厚的用户基础和足够的推广力度下,一年后DAU已破千万。头条视频在AppStore总榜排名变化情况数据如此卓越是头条敢于把这款产品抛弃“头条”标识的底气,据西瓜视频负责人张楠介绍,新品牌的Slogan为“给你新鲜好看”,而西瓜视频之所以要升级为独立品牌,是希望在短视频行业拥有更清晰的品牌辨识度。2016年,短视频行业全面爆发,BAT先后入场,发生融资超过30笔,今日头条也正式将短视频列为业务战略重心;同年年9月,CEO张一鸣在头条号创作者大会宣布,将拿出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还举办了新媒体短视频奖项“金秒奖”;此次把头条视频把更名为西瓜视频,无疑是头条对短视频领域的又一次升级调整。为了推广新品牌,头条在北京推出扫码送西瓜活动据悉,西瓜视频将主要从扶持原创作者计划、全新升级原创作者平台等方面发力短视频业务,其目标是坐稳PGC短视频独立APP第一的位置;而为了宣传推广新品牌,即日起,西瓜视频将联合全北京120家果多美、百果园水果店,30万颗西瓜连送10天,扫描每个西瓜上的二维码,即可观看一支由Papi酱、黑男、一条、二更、办公室小野等知名短视频博主诠释“新鲜感”主题的短视频。至此,头条在短视频领域的布局已经足够清晰。新更名的西瓜视频发力PGC,火山小视频立足直播和UGC,抖音则聚焦新型式的音乐短视频社交,再加上在海外收购的Flipagram等知名短视频社区,头条算是在短视频上下了重注了,能否就此让头条业务再上一个新台阶,只能留给时间揭晓答案了。
一起惠2017-06-09 09:15:50573 次
6月7日,“个人自用”是跨境直邮合理避税的其中一项优势,但最近台湾却准备开始限制利用“个人自用”的跨境交易商业行为了。中国台湾财政部关务署表示,台湾已设立进口次数频繁认定原则,经台财关字第1061011007号令公布,从今年7月1日起,免税进口次数每半年直邮6次。中国台湾财政部关务署指出,7月1日后,免税进口次数计算分为上下半年两个周期,上半年起算时点为1月1日,下半年起算时点为7月1日,各周期免税进口次数逾6次者,第7次进口即应课税,并于各周期结束重新起算免税进口次数。中国台湾财政部关务署补充说明,进口次数频繁认定原则之政策目的,在防范部分进口人以商销为目的,欲滥用低价免税限额优惠规避税这种频繁进口行为。而中国台湾财政部关务署认为,一般民众于半年内6次免税进口之合理自用范围内,所以“个人自用”实际上并不受该新措施之影响。据了解,本次免税所免得主要指“关税”。在中国台湾,目前征收关税方式分3种:1.从量税-进口货物关税之课征,按数量(包括重量或材质等)及每数量单位之完税额计算,公式为:关税=单位完税额×数量。2.从价税-进口货物关税之课征,按其价格及税率计算,公式为:关税=完税价格×税率,一般进口货物大多按从价税课征关税。3.复合税-在同一税号内,同时并列从价税率及从量单位完税额,採从高课征。而为落实执行进口次数频繁政策,目前中国台湾已于本年3月积极宣传快递报关业者应详实申报收货人姓名及地址资料,为了针对申报姓名及地址不完整情形,将加强查核委任书。对于本次政策,可能会影响的是把台湾作为目标市场的商家和平台。其中,目前涉及台湾市场的大平台主要有针对泛东南亚市场的Shopee和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的天猫国际。其中,阿里也曾强调中国台湾为其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计划的重要市场之一。去年11月阿里发布的截止9月30日的季度财报中明确指出,2016年双11阿里开始让其海外商户把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外的地方,其中,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为该计划的最先登陆的两大市场。当然,给“个人自用”设限额的并不只有中国台湾地区。在去年中国大陆也实施了海淘新政,针对跨境电商通关模式(即缴纳跨境电商税),消费者单次消费不能超过2000元,全年不超过20000元,但对于走邮包模式(缴纳行邮税),暂时却没有限额要求。
一起惠2017-06-08 09:16:41387 次
在经历“忐忑6·05”之后,今天,涉及库存系统异常的京东部分时尚相关品类的商家又重新开张营业。昨天,部分京东商家纷纷挂出在店铺首页挂出库存系统异常(另一种说法是“系统升级”)的公告。根据公告,受库存系统异常影响,商家们提醒用户暂停购买。如若下单,购买的产品可能将无法发货。目前,尚不得知有多少商家受波及,但其中就包括茵曼、裂帛、木九十等知名品牌官方旗舰店。最新求证发现,上述三个商家的公告均已被撤了下来。茵曼京东官方旗舰店昨日与今日首页截图裂帛京东官方旗舰店昨日与今日首页截图木九十京东官方旗舰店昨日与今日首页截图那么,撤下是否意味着库存系统已恢复正常呢?裂帛服饰旗舰店客服表示,目前库存系统仍未恢复,但是已经能正常下单。当问及为何撤下公告时,客服则回应称是“公司内部事情”。裂帛客服回应截图与此同时,也一并向茵曼、木九十两家旗舰店发出类似询问,但截至发稿前,双方均未予以回应。此外,也向茵曼母公司汇美集团市场部询问店铺库存系统是否恢复正常,但对方以“不方便回答”为由拒绝回应此事。一边是库存系统仍未恢复,一边是买家能正常下单,裂帛有些自相矛盾的回应不免让人心生疑虑。而茵曼的拒绝回应也让人摸不到头脑。因为一旦公告被撤下来,有很多不知情的消费者可能就会继续下单。对于商家来说,如若库存系统不可控,势必影响订单的处理,很有可能造成“超卖”情况。之于不知情的消费者而言,买到一个无法按时发货的商品恐怕也是非常糟糕的体验。事实上,沉默的品牌远不只是这些。昨日,有媒体曝出哥弟、伊芙丽、lily商务时装、初语等品牌商家被京东强行拉入促销会场、强制锁死商家后台等。其中,lily、伊芙丽的官微均有类似于“后台无法操作”的公告,Artka阿卡复古服饰方面也发微博表达了不满,但随后这三方又都删除了相关微博。尽管影响到了店铺运营,但这些商家给到的回应却是含糊其辞。商家们都表示目前店铺正常发货中,但对“强制锁定后台”一事则选择了集体沉默,不予回应。当下正是京东618促销活动时期,按常理来看,应该是“平台擂鼓、商家唱戏”,“一唱一和”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最终产生收益。但热闹的背后似乎还上演着一场mini版的“哑剧”,台上台下都有人在忙,但整个舞台却出奇地安静。对于商家而言,选择沉默自然有其考虑,但集体沉默背后肯定内有隐情。更早些时候,据蓝鲸TMT方面报道,很多天猫服装服饰类目的品牌商家均收到来自天猫的暗示或警告,不得商家参与京东促销的主会场,否则将面临平台方面对于商家实施的灰度展示、搜索限制、活动降权等各种“惩罚”。另一方面,网上也流出一份疑似京东时尚事业部公告,宣布将对针对时尚相关品类的核心商家推出“龙腾计划”,给予政策扶持。其中甚至提到,如果KA商家被逼迫做出艰难选择,导致滞销库存,京东将帮其进行消化。而对于昨日发生的京东商家后台库存系统被锁定一事,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家则表示,这是因为有平台逼迫商家二选一,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冷场”局面,京东故此将部分商家强推到促销会场中。有业内人士评论称,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政策还是惩罚措施,“得罪”任何一个平台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平台之间有竞争关系,难免会有不少利益与资源上的碰撞。但平台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商家们并不是他们与竞争对手厮杀的棋子,商家理应有他们的“投票权”,而这种投票的权利又绝不能以被平台要挟的方式来实现。但令人不解的是,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这些人都选择了缄默不语,像从未发生过一样。然而,下一个节日促销马上又要来了。
一起惠2017-06-08 09:13:21615 次
6月7日消息,从模仿名牌起家、因价格低廉而大受中低层消费者喜爱的美国运动休闲鞋履品牌Skechers(斯凯奇),一度被誉为运动鞋消费市场的一匹“黑马”。它在美国本土市场得到认可后,便开始了较为积极的全球扩张计划。前不久,Skechers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31日)财报显示,其总销售额增长9.6%至10.73亿美元,已连续第三次录得创纪录的季度业绩。而这主要得益于其国际批发业务和全球零售业务的强劲表现——分别增长16.8%与12.8%。整体来看,其国际市场营收在该季度的增幅达到51.3%,占全球的46.8%,相较去年的43.8%有大幅增长。随后,Skechers首席执行官RobertGreenberg表示,由于品牌在加拿大、智利、中国以及印度等海外市场不断获得积极的市场反应,未来将在全球将会开设更多门店。而目前涉足尚不深的欧洲市场,自然而然成了Skechers的下一个扩张目的地。(图片来自Skechers官网,仅用于信息传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外媒的最新报道,继去年在比利时设立新的配送中心、在西班牙开设新门店之后,近期,Skechers又将在荷兰和意大利两国加大投入,新增多个门店。其选址包括阿姆斯特丹舒格城的TheStyleOutlets以及意大利米兰的Vicolungo、CastelGuelfo和MantovaOutletVillage三个时尚名牌打折购物村。至此,Skechers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6大洲超过160个国家。根据公开资料,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Skechers全球共有2055家零售门店,其中1471家是第三方所有的零售店(551家位于中国)。此次在欧洲市场新开的门店将把这一数据进一步扩大。据了解,Skechers于199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立,最初以工装皮靴单一产品起家,后来逐渐涉猎其它鞋类款式,包括休闲鞋、帆布鞋和凉鞋等。直至2009年,Skechers开始进军健身市场。由于价格适中和穿着舒适的特点,逐渐成为美国消费者热捧的鞋类品牌。2015年,美国产业研究公司TheNPDGroup出具的美国运动鞋消费市场报告显示,Skechers力压Adidas和UnderArmour,以5%的市场份额排列美国第二,仅次于Nike。2016年,Skechers集团净销售额高达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图片来自Skechers官网,仅用于信息传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Skechers于2008正式进入中国,在摆脱了早期的定位误区和选址困扰之后,2014年开始进入飞速增长状态,目前中国市场已为其全球业务贡献将近四分之一的销售额。2016年,Skechers中国内地销售额为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同店销售增长了25%,几乎是全球同店销售增长的8倍。除了销售额和销售点的高速增长,Skechers在中国的网络销售近两年来也抢足了眼球。去年“双11”,Skechers天猫官方旗舰店店进店人次达3200万,单日销售总额达2.88亿元,同比增长77%,并拿下了女鞋品类销售冠军、男鞋和童鞋品类销售前三甲、运动店销售排名第六位的成绩。此前,其官方曾透露,Skechers在中国的销售网点共2200多个(预计在2018年底将达到4000家),直营和经销商的比例分别是8%和92%。此外,2016年65亿的零售总额中,线下与线上各占78%和22%。“2000多家店铺至今没有不盈利的门店,因此线下销售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销售来源。”
一起惠2017-06-07 09:20:41318 次
王府井爱便利副总经理李绍章介绍称,国美第一城店是首期亮相开业店铺中唯一一家直营店,经营面积70余平方米,主营百货、食品、生鲜三大类共计1500余种商品,其中生鲜(蔬果肉蛋禽)是一大经营特色。此外,店内设有手机充电、话费充值、小药箱、洗眼镜、磨刀等便民服务项目,同时开通免费Wifi,并满足线上线下各种支付方式。王府井集团总裁杜宝祥表示,王府井爱便利将采取“便利店+油盐酱醋茶+蔬果肉蛋禽”的模式,满足社区居民对刚需、高频、及时、便利购物和便民服务的需求。据了解,首期开业的王府井爱便利店铺共有106家,大多集中于朝阳区,超出两个月前签约时宣布的66家店开业目标。除自营店模式之外,多为加盟店,王府井爱便利还将在北京其他地区加大开发力度。此外,在开业仪式上,王府井集团副总裁、王府井爱便利公司董事长周晴分别与首农集团、京粮集团、二商集团负责人,签署了项目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完善供应链整合能力,通过王府井集团的全国销售网络,扩大北京名优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据北京市商务委委员赵卫东介绍,在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共建设提升便利店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60个,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社区商业正处于提质转型的新阶段。在3月30日,王府井集团、爱便利和美邻优品成立合资公司,在北京地区发展“社区便利店”项目。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王府井集团出资2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40%;爱便利出资2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40%;美邻优品出资1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0%。关于发展计划,爱便利董事长范永刚曾表示,未来三年,爱便利将努力实现加盟连锁店不低于3000家,直营店不低于1000家,并实现30亿元销售额。据悉,爱便利创办于2012年,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的便利店公司,在去年3月完成1.1亿元A轮融资,今年3月宣布获得2亿元B轮融资,由锴明投资领投,多家美国基金跟投。而和爱便利的合作,也不是王府井第一次接触便利店了。早在2005年,王府井就以近7400万元收购了7-11(北京)有限公司25%的股权,开始涉足便利店生意。
一起惠2017-06-07 09:18:21469 次
据外媒报道,近日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收购了一家印度在线票务公司TicketNew的大部分股权,后者是一家金奈的创企,能为印度300多家城市提供电影票预订服务。Alibaba早就对娱乐行业非常有兴趣了。去年,这家巨头以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视频网站优酷土豆。在此一年前,阿里巴巴影业还收购了电影票预订软件Yueke。在中国之外,TicketNew是阿里巴巴第一笔在票务预订领域的收购。“阿里巴巴计划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再投资1860万美元。”TicketNew的首席执政官兼创始人RamkumarNammalvar说道。目前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BookMyShow等。印度电影行业可谓是出了名的高产。这些多语言版本的电影是数千万群众的主要娱乐方式,最近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和《巴霍巴利王2》已经揽获了1.25亿美元票房。《摔跤吧!爸爸》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而《巴霍巴利王2》将于下个月在中国上映。在本次交易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对印度支付平台和电商独角兽Paytm实现了控股。今年,亚马逊、阿里巴巴控股的Paytm以及腾讯投资的Flipkart在印度必然有一场大战。当阿里巴巴开始进军印度的电影行业时,亚马逊早已有所动作,它推出的AmazonPrime年费不到8美元,但提供了大量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同时它还和当地的内容生产者建立了合作,从而在AmazonPrime上推出更多语音版本的电影。同样地,阿里巴巴的电影票务服务也将会是PaytmMall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起惠2017-06-07 09:16:31419 次
日前,天猫国际发布了2018年商家续签规则升级公示,表示此次升级新增了自主退款完结时长排名、店铺DSR、平均成交转化率排名等指标,同时对在线商品数和店铺成交金额的要求做了调整。按照商家的话,此次天猫国际续签规则的变更实际上是“提高了入驻门槛”,对商家的运营能力和商品丰富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天猫国际将对商家不予续签的规则有3个调整和2个新增的条款:调整一:按照此前的规则,截至9月30日,开店时间大于等于90天的商家,若“近90天48小时响应率”和“近90天的退款完结时长”这两个指标同时在行业排名末尾10%,那么天猫国际有权决定不予续签。而规则变更后,不予续签的条件变为了“近90天自主退款完结时长排名末尾10%,且店铺DSR均值小于4.6”。(解读:不再看48小时响应率,改看店铺DSR;不再看退款完结时长,改看自主退款完结时长。)调整二:开店时间大于等于90天的商家,天猫国际不予续签的条件从以前的“在线销售商品数为0”变为“在线销售商品数小于10”。(解读:开店超过3个月的商家,必须产生10个以上的在线销售商品数。)调整三:根据旧的规则,开店时间大于等于180天家,且近6个月的月均销售额不足人民币1万元的商家,天猫国际有权决定不予续签。规则升级后,这一条款变为“开店时间大于或等于180天且小于730天,近180天的店铺月均销售额不足人民币5万元,且平均成交转化率排名末尾10%的商家,天猫国际有权决定不予续签。”(解读:开店超过6个月的商家,月均销售额须从1万提高至5万,且新增成交转化率这一项考核。)新增条款一:2018年商家续签规则还新增了对于开店时间大于或等于730天的商家的考核,要求这类商家近180天的店铺月均销售额必须高于5万元人民币,否则天猫国际有权将其清除。(解读:对商家运营能力、销售业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新增条款二:2018年1月1日开始,非商标持有人开设品牌/卖场旗舰店,开店授权书的授权有效期必须有明确的时间段,有效期至少能够到2018年12月31日。(解读:进一步规范非商标持有人的行为,配合品牌方维权、打假。)在物流方面,该规则还指出,所有天猫国际签约店铺通过跨境申报模式进境的宝贝和订单需通过菜鸟物流发货,商家在签署《国际物流服务协议》后自主通过菜鸟官方网站订购各项服务。此外,根据该公示,新的规则将于2017年6月12日正式生效。具体变更如下(中英版):从此次规则的变更不难看出,天猫国际正试图从规则层面加大对商家运营和服务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对品牌管控更加严格。而在此之前,天猫国际也已在“品牌”“质量”上做过一些事情。比如,5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日本东京宣布,天猫国际将联手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品牌推动“全球原产地溯源计划”,对天猫国际上的商品进行溯源。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也表示,目前天猫国际已实现了物流全称可溯源,下一步将跟踪进口商品在整个供应链条中的流向。那么,新的规则究竟会给平台现有商家以及新入驻商家带来什么后续影响,商家的反馈又会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一起惠2017-06-07 09:11:01835 次
6月6日消息,已在澳大利亚运营6年之久的英国高街时尚品牌Topshop,失败了。近日,以特许经营商身份将Topshop引入澳大利亚的本地公司Austradia宣布已进入破产程序。据悉,Topshop是最早一批(2011年)进入澳洲零售市场的全球快销时装品牌。截至Austradia申请自愿托管前,Topshop在澳大利亚总计开设了9家独立门店,并以独家合作的形式在百货公司Myer开有17个专柜,同时运营着品牌官网,雇佣员工共760人。Myer持有澳洲Topshop约20%的股份。Topshop进入自愿托管程序的消息传出后,Myer股价跳水,跌至2015年与Topshop达成战略合作以来的新低。(图为Myer关于Topshop已进入自愿托管程序的公告,图片来自BMYG澳洲财经)澳洲媒体报道指出,负责Topshop澳洲业务的Austradia,年销售额大约为9000万澳元,但在2016-2017财年上半年(截至去年12月的6个月)亏损了300万澳元,也导致Myer在Topshop业务上亏损60万澳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Topshop会从此退出澳洲市场,目前的运营也会维持正常。托管公司、Myer以及Austradia将会对该品牌进行深入审查,重新审视未来该品牌在澳洲的路怎么走。最好的情况当然是Topshop能在这段时间找到合适的买家接手。Topshop澳洲业务为啥走到如此境地?“尽管初入澳大利亚市场时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但Topshop还是没能抵御住来自H&M、Zara、优衣库等品牌的竞争,其在产品、定价等组合上没有优势。”欧睿国际分析师BettinaKurnick在评论Topshop的破产消息时说道。根据公开资料,Zara、Gap是与TopShop同一年也进入澳大利亚的,此后几年,H&M、优衣库、无印良品也都陆续在这儿开出了自己的门店。澳大利亚虽是个充满潜力的新兴市场,但由于总量有限,竞争也必然会很激烈。而且,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Topshop的扩张速度慢了很多,所占市场份额也不那么如意。比如,2014年才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H&M何及优衣库,截至2016财年末,已分别开出22家及12家门店,而更早进入的Topshop却仅有9家独立门店和17个专柜。在营业额方面,去年Zara、H&M及优衣库加起来“吞”下了6亿的销售额,而Topshop只有9000万澳元。同时,Topshop的价格没有优势、款式少也一直为澳洲消费者所诟病的。不少澳洲人甚至会选择去Topshop的欧美站海淘,而不是在其当地门店和官网购买。当然,除了品牌自身经营战略的问题外,Topshop的破产也折射出澳洲时装零售业不景气的现实。今年以来,不仅仅是Topshop,包括Marcs、DavidLawrence、Herringbone和Rhodes&Beckett等在内时装品牌都在澳洲相继破产。澳洲快销时装行业在经历了早期的高速增长后,营业额开始出现增长放缓,很多品牌看似有巨额的营业收入,但盈利能力却并不理想。即便是发展势头正猛的优衣库也不得不承认大环境的艰难——2016财年时,该品牌在澳洲实现了200%的销售增长,但却仍然止不住亏损。此外,根据EconomicIndicator的数据,澳洲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3年便开始大幅度下降,近几年一直在100的枯荣线上下震荡。最新数据显示,澳洲家庭的储蓄率跌至10年最低水平。消费信心的疲软,再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明显放缓,拖累了澳洲消费者在非必需消费品上的开销。这对服装零售行业,乃至整个零售行业都带来了负面的冲击。Topshop母公司的危机有外媒报道称,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团这两年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其在英国428亿英镑服饰市场的份额已经大幅缩水,从2012年的6.3%跌至上一财年的3.8%。据悉,在截至2015年8月29日的2015财年,Arcadia集团录得5.5%的盈利增长,但盈利主要得益于出售亏损百货公司BHS;全年销售总计20.693亿英镑,比前一年上涨1.8%。期内,集团整体同店销售录得0.7%的跌幅。而根据市场预测,在截至2016年8月底的2016财年里,Arcadia集团的盈利从2015财年的2.22亿英镑锐减至1.40亿英镑,减幅达40%,也远低于集团原定1.75亿英镑的目标。在2016年11月黑色星期五至2017年新年首周之间的7个星期内,Arcadia集团整体同店销售下滑约6.5%,而作为Arcadia集团旗下核心品牌的Topshop,同店销售额则大跌近11%。(图片来自尚品网)祸不单行的是,业绩不佳的同时,Arcadia的高层又在今年4月迎来一轮人事动荡——过去11年一直担任Topshop总经理的MaryHomer辞职,加入英国家居品牌TheWhiteCompany。这被外界看作是对Topshop的极大打击,尤其是在Topshop与众多高街品牌一样陷入挣扎之中的时候。不过,Arcadia拯救业绩的新招也层出不穷。比如,去年年底,该集团宣布与英国最大的零售商Tesco深化合作,未来可能在集团旗下超市开设更多Tesco旗下的DorothyPerkins、Burton、Evans&Wallis品牌店。前不久,Arcadia又与美国著名歌星Beyoncé(碧昂斯)合资成立了服饰品牌IvyPark,希望在运动时尚这一新领域有所探索。另外,Arcadia集团集团旗下最国际化的品牌Topshop/Topman要在中国内地开展线下业务,也被看做是新的增长点。姗姗来迟的中国内地市场扩张计划据了解,去年圣诞期间,Topshop发布消息称,将正式进军中国实体零售市场,计划在中国内地一二三线城市开设80间实体门店,首家门店预计今年春夏在北京或上海开业。据悉,Topshop选择了与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尚品网一起布局中国线下零售市场。届时,中国消费者既可以通过尚品网和Topshop天猫旗舰店购买Topshop的商品,也可到线下其门店进行试穿选购。(图片来自尚品网)事实上,Topshop的全球化是从2012年后开始,第一站选择了美国,但扩张步伐一直不算快。2013年,Zara在美国的门店数量为45家,H&M光是新开的就有350家,而Topshop却只有4家独立门店和14家与Nordstrom合作的折扣店。其对中国市场的开发,更是显得异常谨慎。早在2012年,Topshop便在深圳金光华广场开了一个快闪店,并与北京买手店“非空间”有过合作,希望“在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前,以这种预热形式试水”。直到2014年9月,Topshop才将中国内地的线上独家授权交给了尚品网,品牌正式入驻尚品网。2014年10月Topshop又正式入驻天猫,由尚品网负责运营。据尚品网方面透露,双方合作的第一年,Topshop在中国线上的销售业绩达到合同约定的两倍,2016年销售业绩已经是合同约定数字的三倍。2015年,尚品网一共为Topshop卖出了60万个订单、100万件货品,并积累了300万个粉丝。经过了两年多的线上探索后,Topshop在中国大陆的线下开店计划到今年才姗姗来迟。对此,尚品网总裁赵世诚曾公开表示,Topshop在中国开店将遵循“四个TOP”原则,即Toplocation(在最好的位置开店)、Toppeople(招揽最优秀的人才)、Topimage(保持品牌形象全球一致,请最优质的明星及超模代言)、Topservice(最好的服务,包括将品牌在英国的量身定制与搭配服务引入中国)。赵世诚认为,本土化改良对Topshop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至关重要。为此,尚品网团队争取到了Topshop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款式定制与改良权限。比如适合冬天穿着的服装、更符合中国人体型的款式和剪裁等。不过,饱和的服装市场、激烈的同行竞争、不断减退的商场客流,这些都是Topshop将要面对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该品牌似乎已经错过了前几年Zara、H&M、优衣库和Gap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大举进军中国所带来的新鲜感和粘连度等红利了,是少数几个尚未进入中国的全球知名快时尚品牌之一。因此,有不少评论指出,“Topshop对消费习惯和品味日渐成熟的中国中产阶级来说,可能只是多了一个选择而已。它能不能从大批竞争对手之列凸显出来,还是个未知数。”Topshop自己倒是显得蛮有信心。其官方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经济放缓并不意味着经济下滑,中国消费者仍然是零售行业里的实力保障。”目前,Topshop门店数量远不及Zara、H&M等同行竞争对手,或许恰好说明它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一起惠2017-06-06 09:27:22476 次
其实马云是很想借力王卫的:因为通达系根本没有供应链的基因,而顺丰具有这样的基础,如何在菜鸟系里树立一个标杆,让大家跟着学,最好借力的就是顺丰,只可惜遇到的顺丰的老板是王卫。【背景】6月1日下午14:32,菜鸟网络官方发布声明:紧急建议商家暂停使用顺丰发货,改用其他快递公司服务。原因是顺丰单方面暂停了数据接口,淘宝上将暂时无法显示顺丰物流数据,因此建议商家改用其他快递公司服务,等待菜鸟网络与顺丰的沟通....18:43顺丰官方发声,严肃表达:1.菜鸟已经把顺丰踢出,表示遗憾,要查快递订单,直接从顺丰官方APP等入口查询;2.菜鸟要求顺丰提供无关客户隐私的数据,顺丰拒绝这一要求;3.顺丰呼吁快递同仁重视数据....菜鸟物流大数据战略的背景:6月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7年前的2010年6月阿里宣布淘宝大物流战略,曾经马云定位的绝对不干物流开始慢慢重新定义;2013年6月左右(5月28日)阿里宣布菜鸟成立,定位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2016年6月13日,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定义“重新连接”,菜鸟定义大数据重塑未来物流的战略,全国的乃至海外的国际物流巨头纷纷到位见证;2017年5月22日,在马云呼吁的新零售浪潮下,第二届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定义“连接升级”,全面升级到供应链商业全球知名品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链接。今天,顺丰与菜鸟的数据之争引爆全行业及社会的关注。其实就在6月1日上午,美国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大会上,我正给海外的投资界解读中国物流的商业生态格局,以及未来中国快递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投资机会。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小时过后,菜鸟和顺丰闹掰了。按理常理,我应该就此快速写一篇行业分享给大家,从专业的角度、客观的立场,以独到的眼光给行业一个全新视觉。6月1日晚,我玩了一次创新的玩法,利用直播(一直播)进行了一场解读,万万没有想到火了,共150多万人上线看直播,同时在线峰值达11万人。我从10大方面解读这场大数据竞争的内幕。在完成直播过后,大量的粉丝要求,希望我能从文字上进行整理我的思维,有助于大家的深度阅读。在全面考虑对行业的价值原则下,我再丰富了相关的内容,定位《独家解密:菜鸟与顺丰闹掰,暗藏中国物流大数据竞争的12大内幕》。言归正传,下面进入正题,对12大内幕的解读:一、最后一公里的数据对各大企业意味着什么?这个数据究竟是谁的?1、IP重构时代,流量红利期已过,互联网竞争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之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流量之争是,BAT的流量入口。而今天,移动互联、社交电商的发展流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交商业+网红经济+微电商的兴起,让传统的电商成为过去式。2、用户粘度+用户精准的画像,成为商业刚需:阿里、京东,今天已经从原来的流量竞争转化为用户粘度、用户数据之争。电商时代在那里交易很重要,为新的社交电商时代,谁与用户关系最密切,谁能够抓住用户的潜在需求,这是未来新零售时代的竞争核心。3、最后一公里,为什么那么重要?这是未来商业的入口:未来的商业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最后一公里的数据,物流数据仅仅是其一,因为这些数据仅仅是客户地址和联系方式信息,而用户的画像数据,用户未来的潜在需求的预测,这是商业竞争核心,阿里、京东都在竞争布局,只不过阿里布局的非常狠。4、最后一公里快递入口的价值:如果不做商业,其实价值并不大。对于顺丰来说,其实最后一公里要做新商业,其实有过“嘿客”失败的案例,且不说当年的“嘿客”有点生不逢时,过早的布局,最后失败而告终。在2014年的时候,社交商业还没有像2017年的今天那么爆发。所以顺丰一直在谨慎的对待最后一公里的新商业,包括现在推动的顺丰优选线下的布局,其实幕后有种种原因,这里不是今天讨论的主线内容。同理,对于“三通一达”快递来说,更没有大数据商业基因,基本上不会在大数据上做商业。所以,在中国快递企业300万的快递员的数据沉淀中,通达系不会玩,顺丰在谨慎试水,而阿里呢?而菜鸟了,菜鸟的商业定位就是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生态平台。所以大数据沉淀和应用是菜鸟的核心。5、为什么顺丰的数据菜鸟如此重视呢?顺丰服务的是中高端用户,虽然顺丰在菜鸟的流量非常少,但要记住,手机、服装等高附加值的品牌,大部分都是走的顺丰,这些是知名品牌方,这个的数据的价值,远远比“三通一达”那些小客户的价值意义重大。6、这个数据究竟是谁的?今天有粉丝吐槽:卧槽,这数据是我的数据,你们两家公司拿我的信息来宣示主权和保护权。TMD我作为用户,好无奈.....这句话道出了商业的内幕,一切数据来于用户,而两家对信息的所谓保护打起来了。这也许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的竞争,在你还在购买和消费的时候,数据被后台抓取,后台几个合作关系的企业打起来了。二、菜鸟与顺丰数据之争,给京东、EMS带来怎么样的机会?1、京东和顺丰的站队:6月2日,刘强东为顺丰站台,呼吁保护快递信息,同时京东方面表示:京东开始在柜子方面全面战略合作,合作覆盖了13个城市,日均订单超过5万单。双方计划在年底之前将合作范围扩展至全国26个城市,接入一万台的丰巢智能快递自提柜。无形中,京东和顺丰真正实现一次站队。2、从电商平台角度看:现在是全渠道时代,品牌方可在京东上开店、也可天猫上开店、还可以在微电商领域开店、以及线下店,那些高端品牌在天猫上开店长期走顺丰的品牌,如果面临物流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把客户引导到京东等其他平台交易,其实是对京东利好。3、菜鸟与EMS的站队:这次顺丰与菜鸟的数据入口之争,菜鸟有意扶持EMS,EMS高兴了,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其实我本人不太看好,虽然大家都知道EMS最近两年的改善很提升还是不错的。但要注意两点:1、订单的支配权方面,菜鸟只是一个推荐的权,真正的选择那一家,商家说了算。2、EMS是否能够真正的干好,这个值得怀疑,因为如果能做好,早就做好了。但无论怎么样,这确实是一个EMS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菜鸟的备份方案。三、微电商时代,电商平台将失去价值,快递企业绝对的商机微电商的发展,其实对传统的电商平台冲击是很大的,不管是网红经济、社交电商、还是微商,从中国最大的微商服务平台“微谷”的数据看:现在广药集团、云南白药、立白集团、同仁堂、格力等知名品牌都在试水微电商了,现在有超过3000万的从业人员。背后的商业机会如下:1、商业模式角度看:微电商时代,交易在那里不重要,支付在那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系(信任),重要的是谁对关系长期的维护,建立长期的信任+服务。2、用户体验角度看:微电商是信任关系为前提,发货直接走快递发货,根本不需要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和服务,数据是一个散乱的状态。3、对快递企业的机会:快递企业如何和微电商、微店商、网红、微商等商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拿下这样的市场,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个方面早期就在布局的中通做的很不错,就在昨天(6月1日)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投资大会上,我和中通的高层也在深度的交流。今年的世界微商大会,原阿里巴巴总裁助理曾解析:微电商是传统电商的掘墓者!四、中国物流行业的生态站队:“两大生态+两大平台”的关系揭秘今天的菜鸟、顺丰的博弈,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了,是行业生态的博弈。总结一下,中国物流行业的生态已经成为了:两大生态+两大平台的关系,分别是菜鸟(系)、钟鼎(系)两生态+京东、顺丰两平台。1、两大生态之一菜鸟系:阿里在物流的布局,就是商业+资本驱动物流生态的布局。1)地产:菜鸟地产;2)快递:圆通+百世+天天(归属于苏宁);3)落地配:上海万象+南京晟邦+陕西黄马甲等;4)平台:日日顺物流+苏宁物流+运满满等;5)云仓:心怡物流+百世云仓+苏宁云仓等;6)最后一公里:菜鸟驿站等;2、两大生态之二钟鼎(普洛斯)系:这一个系主要是物流链式投资,没有商业驱动,就是产业链明星企业的布局。1)地产:普洛斯地产;2)零担、快递:德邦、优速等;3)干线:则一物流;4)平台:G7+货车帮+福佑卡车+卡行(阿里也投了,唯一一家交叉投资的企业)等;5)最后一公里:丰巢等;3、两大平台之一顺丰:快递+冷运+云仓+供应链+最后一公里综合供应链服务。顺丰是典型的快递物流网络为基础,升级业务有最后一公里丰巢、云仓、供应链、冷运等综合的供应链服务的体系。4、两大平台之一京东:京东物流子集团定义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京东物流子集团定位是:以云+科技+数据驱动的综合供应链服务,拥有六大运营平台:中小件物流+大件物流+冷链物流+B2B物流+跨境物流+众包物流;后台支持包括各种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技术创新,如无人仓+无人车配送等。内幕关系:1、钟鼎创投产业基金背后的GP,有顺丰、京东的LP;2、钟鼎也是丰巢的股东;3、钟鼎系的多家企业,腾讯投资,如:G7、货车帮等企业。评:这是典型的一个“1对3”的商业站队。五、马云暗示未来每天10亿包裹,这对物流意味着什么?幕后的阿里暗藏哪些战略?5月22日,在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大会上,马云进一步诠释了新零售背后的商机和挑战,并变相的给菜鸟体系下的各大物流企业施压。马云谈到:未来5-6年,中国每天将有10亿包裹的业务体量,快递企业今天上市了,大家不要在乎富豪榜排名,成功是你失败之父;未来成功的物流企业需要眼光、格局、组织、人才、技术等全方面的准备;物流企业要提前做好投资,快递企业要把钱用到技术上去,把钱用到人才上去,而不是把钱用到市场上、拼杀上去...马云的话暗藏的商业内幕:1、阿里的核心战略在新零售:新零售与完成品牌方与用户的链接,包括一线城市的猫超、二三线城市的零售通、农村市场的村淘等布局。2、快递企业比较变革:当前的快递,每天最大支撑1亿的包裹量,未来我要拿每天10亿的业务量,你们快递不升级,将又一次成为我的商业短板,因此你们今天要么跟着我提升,要么被淘汰。(马云在演讲中明确,几年后的大会,现场可能只有一半的人在)。3、快递企业必须升每天10亿的包裹,需要运营支撑:在智能化、在未来优秀人才的储备方面,如果当前的快递不投入,现在你们的上市,将是未来你们的自我灭亡的根源。4、新零售对快递物流企业服务定位:新零售时代的需求不是单一的物流运营,是基于大数据驱动下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这一点很明确的说,是“三通一达”玩不转的,这一点顺丰是有这个能力的,但遗憾的是顺丰未必听菜鸟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两者的较量。5、其实马云是很想借力王卫的:因为通达系根本没有供应链的基因,而顺丰具有这样的基础,如何在菜鸟系里树立一个标杆,让大家跟着学,最好借力的就是顺丰,只可惜遇到的顺丰的老板是王卫。六、为何第一个和菜鸟闹掰的是顺丰,而不是“三通一达”?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提及到,菜鸟和顺丰的闹掰,其实背后是大脑、躯体、大腿的博弈。如何理解:1、菜鸟做的是大脑,大脑是神经的中枢,驱动这整个身体的运动。2、顺丰做的是躯体+大腿,顺丰自己能够奔跑,抛开菜鸟的流量,自己也能奔跑,但顺丰在数据应用方面还未彰显。3、“三通一达”大腿,负责运营末端的支撑,不会有深度的供应链战略,失去了身体和大脑根本跑不起来。为何顺丰和菜鸟是先闹掰?1、因为顺丰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是在整个中国快递领域是最高的,虽然他们在应用方面还很不够。2、顺丰的数据的价值,可能在整个快递领域来说最有价值的。3、如果顺丰都融入菜鸟了,对于其他快递来说,自然就顺服了。七、数据成为物流企业的内核,未来的物流靠什么竞争?未来的物流企业,究竟靠什么生存?这个话题是物流行业企业应该深度思考的话题。1、未来的物流企业,不是靠运力差价、仓储差价、作业差价来生存了。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透明了,商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薄。2、共享经济时代到来:资产是谁的不重要,谁能高效的应用资产最重要,所以靠资产密集型运营的物流企业日子将越来越难过。3、未来的物流将靠数据+金融+增值服务来盈利的时期,但要记住三点:1)无数据,不金融。没有数据,根本谈不上金融,不管是供应链金融还是现在流行的消费金融。2)谁靠近用户越紧密,谁的数据就越有价值,谁就可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菜鸟、顺丰越来越重视末端数据的价值的根源。3)数据的挖掘与应用能力,成为物流企业的考验。物流企业过去大三方物流,为什么日子难过,而今天的平台企业,比如G7、运满满、货车帮、云鸟等企业收到资本的宠爱,本质就是数据的价值。八、未来的物流大数据的生态格局(从阿里、京东、顺丰、G7,到BAT的站队)未来的物流,是大数据时代的物流。谁成为中国物流大数据的神经中枢,菜鸟一定是这样定位的。但未来的商业肯定不是一家独大的业态,因此顺丰、京东,以及背后的腾讯,可能会站队。还有一个信息,可能顺丰与百度外卖也在联姻谈合作,那么这样一来,未来的大数据驱动物流竞争的生态,其实就是阿里和腾讯的垂直细分领域的生态竞争。九、菜鸟物流大数据和京东物流大数据的区别?这个话题很多朋友在问?我觉得有必要单独罗列出来。菜鸟的物流大数据,是从产业生态的布局来构建的,前面的菜鸟物流生态可以看出:1、菜鸟物流大数据:最后一公里大数据+云仓大数据(新零售)+渠道大数据+品牌方大数据等,菜鸟的数据链路是跨企业的链路服务,而且运营规则由菜鸟打通。这是一个生态大数据架构。2、京东物流大数据:京东的物流是自建物流的架构,在社会化过程中两端在延伸,上游会延伸到对供应链的综合服务,下游会延伸到末端。京东物流的大数据是典型的供应链链式大数据。两大平台的“区块链”的架构完全不一样,每一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然,可怕的肯定是菜鸟。十、物流数据,究竟哪些最有价值?未来物流数据商业化的发展方向有哪些?物流数据,究竟有哪些价值,如果物流企业自己看,说实话真看不出什么价值,至少看不透最大的价值。但放在互联网商业中来看,价值有可以无限的放大:1、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数据价值,不仅仅是用户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的价值,更是用户需求画像,用户商业挖据的价值;2、城市配送物流数据的价值,并不是配送线路和配载的价值,会结合城市消费,做社区零售、区域营销精准营销的价值;3、卡车物流数据的价值:不仅仅是运营监控,实际上是对智能管车、后服务、金融、卡车融资租赁的价值,这个可是千亿级以上的市场;.....简单例举一下这些,所以中国物流大数据的商业机会巨大,每一个懂的人都想在提前布局。十一、如何从投资角度看物流大数据未来的价值?过去5年,中国物流的投资,基本上不投传统物流企业。而是投具有互联网思维,具有数据沉淀的企业。资本是很血腥的,传统物流靠运力差价的投资,基本没有回报率,真正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值得投资的都是有数据沉淀的企业。十二、未来5年过后大数据驱动下,中国物流商业生态是怎么样的?(包括红色资本占位)未来的中国物流的商业生态,一定是商业+物流+数据+金融的生态,这种的霸主企业,是要驾驭和控制每一个环节的“链主”企业。错,是“生态主”企业。今天的菜鸟,已经成为这样出具格局的生态主,但从行业角度,我个人觉得这不是好现象,一个健康行业,应该有几大生态的格局。所以,接下来很可能出现腾讯+京东+顺丰+钟鼎系的新生态出来,这样的中国物流在未来5年才是有意思的生态。【综述】今天的菜鸟和顺丰的闹掰,这一切看是偶然,其实是必然,中国物流在互联网时代,正在面临全新的升级。其实这场战争是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到智慧物流的必经之战,是物流和互联网融合的大势所至,确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早晚而已!我个人认为,这场竞争越早越好,否则对中国的物流企业是不利的,而且今天的菜鸟顺丰的数据之争。也刚好只有顺丰合适,京东不可能,因为没有交集,通达系更不可能,是其大腿。这场生态之争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起惠2017-06-05 09:34:38603 次
最近,雅诗兰黛在它的官网和手机APP上增加了试妆相机的新功能。和其他所有试妆APP的功能类似,这次雅诗兰黛和加拿大AR技术公司ModiFace一起合作推出的试妆功能,能让你动动手指就完成口红试色。ModiFace也拿出了它最新研发的脸部追踪和光感渲染等技术,来配合展现雅诗兰黛化妆品的质地和珠光感。换句话说,这些新技术让在线试妆更仿真,越来越接近你握着一个口红揽镜自照的效果。“通过AR技术可以很详实又很好地介绍雅诗兰黛的产品。”雅诗兰黛全球品牌总裁StephanedelaFaverie说。他还表示,现在雅诗兰黛要在各个渠道包括手机移动端、网页端,还有平板电脑端都增加这个新功能,并且最终要导向产品页面,这样才能让这个技术“有最大的影响力”。事实上,这不是雅诗兰黛第一次尝试用AR技术来卖化妆品。4月份,雅诗兰黛曾和另一家AR技术的公司YouCam合作,在英国塞尔福里奇百货商场雅诗兰黛专柜、伦敦卡纳比街雅诗兰黛的店铺中推出了试妆产品,可以试30种不同的口红颜色。相比之下,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更积极。2016年8月玩美彩妆就曾现身雅诗兰黛上海来福士广场概念店。除了提供口红试妆之外,也覆盖粉底液和睫毛膏的试妆,但参与口红试妆的产品最完整。现在,这一套设备仍然放在其来福士的店里使用。北京大悦城的雅诗兰黛门店也增加了AR试妆的体验。“我们的目标让所有门店都能采用AR试妆体验。亚太部分国家也正在推广(这项体验),在不久的将来AR体验可能就会覆盖到雅诗兰黛全球的各个门店,为消费者打造全方位的美妆体验环境。”雅诗兰黛告诉《好奇心日报》。但关于中国市场是否要在电商渠道上推广这个体验,雅诗兰黛表示还在计划之中。ModiFac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arhamAarabi表示,化妆品公司用试妆技术不仅可以吸引80后、90后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样也能拉动销售额。“关于雅诗兰黛这个品牌,我们还没有拿到详实的数据。但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另一个品牌SmashBox自从和我们合作使用AR技术后,销售数据很乐观。”ParhamAarabi说。化妆品公司和零售商越来越重视试妆APP和AR试妆体验。就连最近刚升级了店铺的屈臣氏也在店里增加了化妆品AR体验。化妆品公司除了和AR技术公司合作在自己的店里或者电商上增加试妆体验以外,它们也和第三方合作,在线为电商导流。已经有150多个化妆品牌和ModiFace自己开发的美妆APP合作。目前,可以试妆的化妆品品牌有Clinique,EstéeLauder,Shiseido和ShuUemura等。在中国市场,2016年7月,美图公司旗下美妆相机就上线口红试色购买渠道。现在,美妆相机上不仅提供女士试妆,也提供男士试妆,试妆产品种类包括粉底液、口红、腮红、染发、眉毛等。可以在这个APP上试用香奈儿、雅诗兰黛、BobbiBrown、倩碧、资生堂、兰蔻、纪梵希等品牌,最终导向丝芙兰的官方电商购买页面。另外,在AR试妆领域,除了静态试妆之外,玩法也在快速迭代。此前,ModiFace宣布推出直播试妆软件,在包括FacebookLive和YouTubeLive等平台上可直播其不同的化妆风格。丝芙兰成为这个直播试妆的第一家合作品牌。
一起惠2017-06-05 09:32:40409 次
根据咨询公司F&D的一份报告,自2017年1月以来,美国零售业已关闭3600多家商店,预计到年底关店总数将达1万家。与此同时,美国评级机构标普称,零售百货业的频频关店还导致了就业不景气,今年2、3月份,美国零售业已裁员超过5万人。据彭博社预测,未来几年内,美国超过10%(即接近10亿平方英尺)的零售面积可能需要关闭,转为其他用途。股神巴菲特也指出说,零售业目前环境很艰苦,未来可能会变得更艰苦,尤其传统零售业深陷泥潭,苦苦挣扎。无疑,关店、裁员、营收下降,成了美国零售业这几年的关键词,阵亡名单还在不停地向商家们招手。而随着各大商超百货公司在5月份先后发布了Q1财报,很多人又开始感慨美国零售业所遭遇的滑铁卢。不过,梳理了包括Walmart、Macy’s、Target、TheHomeDepot、BestBuy在内的9家美国知名商超百货公司财报后,我们看到,除了关店大潮和业绩缩水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信息值得你关注。9家美国商超百货公司本财年开局情况如何?Walmart(沃尔玛)沃尔玛财报显示,在第一季度(2017年2月1日-4月30日)中,公司总营收为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剔除汇率影响,总营收1188亿美元,增长2.5%;每股收益为1美元。沃尔玛在美国地区的电商业务比较抢眼,销售量及销售总额分别增长63%和69%,主要来源于其自有电商平台。按照区域划分来看,Q1沃尔玛北美同店销售(除燃料)增长1.4%,山姆会员店同店销售(除燃料)增长1.6%,均率高于分析师预期。在国际市场,沃尔玛的销售额为271亿美元,同比下滑3.5%,剔除汇率因素,销售额283亿美元,同比增长0.8%,符合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引以为豪的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表现有点不如意。沃尔玛中国Q1总销售额增长0.7%,可比客单价增长2.8%,营业利润也有增长,但与前两年同期相比,销售增幅有所下降。Sears(西尔斯)Sears继续面临笼罩在“同比下降”的阴云之下,但总算是有超出分析师预期的表现了。在第一季度中,Sears的营业收入达43亿美元,同比减少20.2%,超出分析师的预期。归属股东的净收入为2.44亿美元,即每股2.28美元(去年同期为),调整为一次性收益和成本后,每股亏损2.15美元,比预期高出0.9美元。在这期间,Sears美国商店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2.4%。J.C.Penney(彭尼百货)在刚刚过去的本财年第一季度中,J.C.Penney经调整后每股亏损0.06美元,略好于分析师预期的亏损0.21美元;同店销售下降3.5%,而市场预期为下降0.7%。据悉,J.C.Penney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经调整净收入为1.17亿元,其中包括经营资产的出售,即今年3月完成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分销设施的销售(与该设施出售相关的第一季度净收益约为1.11亿美元)。Macy’s(梅西百货)Macy’s一直是纽约精品百货公司的代表,但本财年一季度(2017年1月底-4月底),其表现也堪忧。据悉,在该季度中,公司总营收为53.38亿美元,同比下跌7.5%,净利润为7100万美元,同比暴跌38.79%。而这已是该公司连续8个季度下滑了,其通过削减成本来改善收益的方案并没有在第一季度中看到效果。Target(塔吉特)今年Q1,Target的客流和客单量继续下降,但跌幅低于ConsensusMetrix的综合预期3.6%。在该季度中,Target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1%至160.17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56.2亿美元;净利润为6.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32亿美元增长7.7%;每股收益也从1.05美元上升至1.23美元;经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21美元,比市场预期的0.91美元高出33%。Nordstrom(诺德斯特龙)本财年第一季度,Nordstrom的业绩实际上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在截止4月29日的第一季度中,Nordstrom营收同比增长3.2%至33.54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7%至6300万美元;同店可比销售额同比下滑0.8%,而分析师的预测是应该与去年同期维持持平状态;稀释每股收益37美分,同比增长19%。值得一提的是,Nordstrom第一季度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4%。其中,nordstrom.com官网销售同比增长11%,折扣网站nordstromrack.com/HauteLook同比增长19%。销售表现最好的品类是男女装,全美业绩最佳的区域是西部市场。总而言之,虽然Nordstrom第一季度的同店可比销售额出现下滑,但利润增长符合预期水平,表现优于其他百货同行。BestBuy(百思买)BestBuy是如今美国衰败的实体零售业中的一股清流。在截至4月29日的第一季度中,BestBuy同店销售增长1.6%;总体营收增长1.1%至85.3亿美元;净利润为1.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9亿美元有所下降;经调整后每股收益60美分,同比增长40%,高于分析师预期。按区域市场划分,BestBuy美国本土市场增长1%至79.1亿美元,国际市场也从一年前的6.14亿美元增至6.16亿美元。同时,在第一季度中,受游戏和移动产品需求上升的影响,百思买在线销售保持了连续好几个季度的良好态势,大涨22.6%至10.2亿美元。TheHomeDepot(家得宝)TheHomeDepot本财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主要原因是住房市场继续增长给室内装饰材料零售商带来一定的红利。在该季度中,TheHomeDepot营收增长4.9%至238.9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237.6亿美元;净利润为20.1亿美元,每股收益1.67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亿美元和1.44美元。截至季度末为止,TheHomeDepot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场上总共运营着2281家零售店,每平方英尺销售额增长4.6%,每交易顾客平均支出增长3.9%。Lowe’s(劳氏)同样是室内装饰材料零售商的Lowe’s,第一季度表现就没那么如意了——销售额和调整后的盈利均未能达到华尔街分析师此前的预期。Lowe’s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68.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52.3亿美元,但低于FactSet调查中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69.5亿美元;同店销售增长1.9%;净利润为6.02亿美元,每股收益70美分,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分别为8.84亿美元和98美分。透过这9家公司的表现,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说他们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一点也不假在以上9家公司中,除了Nordstrom和TheHomeDepot之外,另外7家Q1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只有Target是营收虽同比下跌,但净利润是增长的,其余则是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跌,或者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在下跌。而且,有的已连续多个季度深陷业绩大跌的泥潭。以梅西百货、诺德斯特龙为首的美国旗舰性百货公司公布Q1财报后,美国媒体几乎对它们用上了一切不抱希望的评价,比如“可能挺不过去了”“糟透了”。而5月份这个集体公布财报的时间,大概也成了美国百货业本世纪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梅西百货CEOJeffGennette也感叹道:“这是零售业不同寻常的艰难时刻,尤其是以商场形式为主的百货公司。”《华尔街日报》曾估计,美国零售商2017年关店的情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2、关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大幅扩张导致过剩有数据显示,在从1970年至2015年的45年里,美国商场扩张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要快2倍。美国人均购物空间比加拿大多出40%,是英国的5倍,是德国的10倍。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一座大城市目前约有1200家颇具规模的购物商场,加上小型品牌零售店,数量将以万家计算。扩张过剩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关店。在我们统计的9家公司中,今年内已陆续关闭部分门店或已公布关店计划的包括Walmart、Sears、J.C.Penney、Macy’s、Nordstrom。而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2016年美国有4000家实体零售店关张,2017年关店数量预计会翻倍。“美国有太多商场,关闭门店是必要的。”JeffGennette此前在宣布梅西百货的关店计划时承认。鉴于梅西百货占据着不少中心地段,其持有的房地产资产将比商场更有价值。“由于人们购物方式的变化,这些零售门店仍然落脚在不合适的地段,或者说在规模以及布局上已经变得落伍。”零售业顾问公司Conlumino的CEONeilSaunders谈道。3、实体零售的市值已经被打残,可被瓜分的肉不多了近年来,在美国股市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很多百货零售商的股价却“跌跌不休”。2015年5月20日,梅西百货的市值为232.35亿美元,2017年5月20日,其市值仅剩70亿美元,蒸发了近七成。J.C.Penny的股价更是从2007年的82.98美元跌至4.54的地板价,市值缩水了近20倍。这正是美国零售业的一个缩影10年前,美国主要实体零售店市值曾一度高达4000亿美元,彼时亚马逊的市值仅175亿美元。而到了2017年年初,亚马逊市值已高达358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主要上市实体零售店约2978亿美元的总市值。不得不说,实体零售仍在,但带来的大级别财富机会很可能已经到了阶段性的尾声。4、采取积极电商策略的公司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从9家公司的财报中可以看到,沃尔玛是发展电商比较积极的,在第一季度中,其美国地区的电商销量及销售总额双双增长。去年它斥资33亿美元收购了新锐电商企业Jet.com,今年又表示要收购男装在线零售商Bonobos,这些都成了其电商业务增长的催化剂。Target也不惜牺牲10亿美元的潜在利润,下调杂货等品类的售价,并推动毛利较低的数字渠道销售,以对抗亚马逊等电商劲敌以及沃尔玛等实体零售同行的夹击。在线上渠道的建设上,Nordstrom的投入也是相对超前的。它2005年便开始做电商,每年建设预算为1.5亿美元。官网Nordstrom.com对应线下的全产品线高端商城,主营中档和折扣商品的NordstromRack则整合到旗下的会员制闪购电商HauteLook中。2009年,该公司彻底打通线上线下库存系统,并提供网上订购、线下门店取货的服务。如今,电商业务为Nordstrom带来的销售占比已达23%。第一季度中,虽然实体店销售下降了6.4%,但其官网却增长了10.9%,HauteLook更是增长了19.1%。零售咨询公司GlobalDataRetail董事总经理尼尔·桑德斯评论到,以奢侈品品牌见长的Nordstrom虽然无法在全球时尚行业转型的压力下彻底免疫,但接下来几年,它的前景可能比其他百货公司都要光明。5、这些公司的情况堪忧,但并非没有希望了无数证据表明传统的线下商超百货公司已难以招架电商的增长和消费行为的快速变迁,加之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上升,更坏的日子可能还在后头。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零售业的溃败导致业界加速转型带来的新一轮竞争,可能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推动美国经济的下一轮发展。而这些陷入泥沼中的零售商也并不是没有出路了。遭遇全面唱衰的梅西百货正在努力转型。它正在关注商场未来演变的趋势:计划把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服务铺得更广;翻修高级珠宝和女鞋区,增加自助服务;在60家门店内增加家具和床垫的销售区;看到折扣店发展势头好,就试验名为“梅西后台”的优惠闪购店中店等。此外,梅西百货也尝试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挖掘中国市场,目前已入驻天猫国际,并在去年天猫国际的“黑五”销售节获得成交额第三名的成绩。在美国众多零售商陷入困境之时,BestBuy还是完成了很多华尔街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任务。自2015年以来,营业额和营业利率便开始回升、增长。其为此付出的努力包括:推出价格匹配政策,保证和亚马逊价位一致;进一步完善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利用实体店推进电商运营;不断引进新品,专注自身特色等等。有分析指出,实体零售线下流量其实是被低估了,而线上的流量红利可能就快到头。目前,美国的一些百货已经开始想办法来聚集和利用线下的客流,比如改变店铺的形态,有不少向打折店和多功能店靠拢。比如,专门卖打折产品的T.J.Maxx,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同店销售保持了32个季度的增长。Target首席执行官BrianCornell也认为,目前零售业的关店潮和破产潮对集团业务长远来说是个商业机会,他相信会释放高达450-600亿美元的销售空间。为此,Target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70亿美元用于600多间门店的翻新、在市区和大学校园开设100间小型商店以及推出十多个新的独家品牌。
一起惠2017-06-02 09:18:34610 次
今年的“315”晚会后,上市保健品企业金达威宣布终止收购跨境电商企业有棵树,虽然这桩生意告吹,但丝毫没有影响金达威“买买买”的兴致。金达威对两家新加坡保健品企业的收购已经有了最新进展。买下新加坡保健品“两姊妹”据悉,金达威将通过在新加坡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买下该国两家“姊妹企业”VITAKIDSPTE.LTD.(以下简称“VITAKIDS”)和PINKOFHEALTHPTE.LTD.(以下简称“PINKOFHEALTH”)95%的股权。此项交易的总金额约合人民币1748万元,整个交易计划三年完成。截至目前,金达威已经向卖方支付两次交割款项,VITAKIDS和PINKOFHEALTH已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手续。第二次交割完成后,金达威将分别持有上述两家公司75%的股权。资料显示,VITAKIDS是新加坡籍公民ONEPANGTIAN和FOOYEEPHANT投资创立2006年的保健品零售商,销售逾50多个品牌的保健品,约90%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产品。2015会计年度(即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营业收入约441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175.7万元),归母净利润为27.7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36.5万元)。(图:VITAKIDS实体店)而PINKOFHEALTH也是由上述两个创始人创立的保健品企业,注册时间为2008年。2015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为50.63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50万元),归母净利润为13.16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5万元)。海内外“买买买”这并非金达威在海外保健品领域的唯一收购案。据了解,在今年2月份,金达威也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完成了对美国保健品企业Labrada股权收购的交割,金达威子公司通过支付8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28万元)获得了Labrada30%的股权。Labrada是1996年创立于美国的营养公司,主打运动塑形。2016年1~11月,Labrada营业收入约为254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4亿元),净利润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9万元)。更早些时候,在2015年6月,金达威宣布募资不超过11亿元,用于购买美国保健品企业Vitatech的主要经营性资产与相关项目。相比新加坡的个投资标的,Vitatech显然体量要庞大得多。数据显示,2014年,Vitatech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实现净利润5489.24万元。相比之下,金达威对国内企业的收购却要曲折得多,其此前对跨境电商企业“有棵树”的收购,就半路出了“幺蛾子”。据悉,早在今年3月8日,金达威就与有棵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肖四清签署了《合作意向书》,金达威拟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有棵树100%的股份。但3月12日,金达威接到肖四清签署的《关于终止交易的函》,肖四清决定单方面不可撤销地终止《合作意向书》中所述交易且不再就相关事宜进行任何磋商。最终,金达威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事项。虽然被交易对方放了鸽子,金达威也因此躲过一劫。3月15日,央视晚会曝光了有棵树销售日本核辐射地区产品,让该公司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对国内市场的野心之所以对海外保健品企业购买积极,一方面是因为金达威的境外业务占比一直很大。财报显示,2016年,金达威境外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到78%。但这并不意味着,买下的海外保健品业务都是为了境外市场。金达威对国内市场也有着不小的期待。在2016年年报中,金达威就明确表示,公司将逐渐让旗下多个国际品牌(如美国保健品牌Doctor’sBest、ProSupps、LABRADA、舞昆、恩基美等)引进中国市场,并表示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营销渠道及广告投放,让新增品牌尽快在国内形成规模销售。据了解,在国内保健品市场,金达威已经做了电商渠道铺垫。2016年,金达威对国内运动营养电商平台“卡路里”所属公司上海燃卡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燃卡”)增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达到22.2%。值得一提的是,卡路里的另外一个股东是国内颇有名气的体育运动社区“虎扑体育”。这个定位于运动营养的电商平台,正好契合了金达威从“保健品”向“运动营养”、功能性产品线扩张的战略方向。“中国运动营养与体重管理健康食品市场虽然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但运动营养与体重管理健康食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资本介入,能够尽快缩短运动营养与体重管理健康食品行业在研发实力、技术水平、品牌创意、营销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先行企业的差距。”在收购美国运动营养品牌Labrada股权时,金达威官方曾这样表达公司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一起惠2017-06-01 09:33:45345 次
韩国新世界集团副会长郑溶镇31日表示,集团旗下易买得超市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这是自易买得超市传出将关闭在华业务以来,集团高层首次出面证实。据悉,易买得超市1997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20年的在华经营历史。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31日报道,当天新世界就业博览会在京畿道高阳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后,新世界集团副会长郑溶镇与记者会面时表示,“易买得超市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报道援引业界人士消息称,易买得退出中国市场后,会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为中心继续开展海外业务。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易买得最早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易买得”超市。不过从2011年开始,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易买得开始对在华业务进行结构整顿。上海老西门店的租赁合同原定于本月末到期,至今也未续约。目前运营中的6家门店也计划年内全部关闭。据韩联社早前报道,有分析认为,没能把店铺和品牌本地化是易买得退出中国的主要原因。而韩国部署“萨德”以后,中韩关系持续紧张,这使易买得不再指望能经受更多挫折。
一起惠2017-06-01 09:20:45244 次
861-880/2069 记录44/104 页首页上一页1...41424344454647...10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