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设备>文章列表
设备
继站队腾讯后,家乐福的智能化步伐再进一步。5月20日,腾讯与家乐福合作的首家智慧门店“LeMarche”在上海开业,这是家乐福全球首家落地的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业态,也是最新落地的一家微信支付智慧零售旗舰店。家乐福中国区CEO唐嘉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透露,家乐福未来将力拓这类智慧型门店,并且会与腾讯展开包括大数据、引流、新业态等七大板块合作。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家乐福智慧门店之前,顾客可以绑定微信信息、进行人脸识别登记等,腾讯智慧零售生态中的小程序、微信支付、腾讯优图、社交广告、腾讯视频IP等产品,为门店提供“人脸识别付款”、“小程序扫码购”、“IP互动引流”等全链路商业价值。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余莹表示:“在用腾讯的众多智慧零售工具前,要去研究一下腾讯每一个社交工具本身带有的属性是什么,再把自己想要做的内容进行切割以及匹配。”除了科技,家乐福还与腾讯合力新营销。在家乐福新门店中,有腾讯视频综艺《创造101》及IP《斗罗大陆》等动漫IP的融入,同时配合家乐福新业态餐饮、生鲜、潮品的发展趋势,借助粉丝力量提高家乐福自身销售。家乐福还与腾讯社交广告合作,推出“线下互动电子屏”,打造新流量空间。结合腾讯优图的人脸识别基础能力,以社交广告数据赋能,为顾客推送优惠券完成家乐福的营销活动。未来腾讯将与家乐福联合招商,探索开发新流量、新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这家新业态门店,其实家乐福与腾讯的合作早在2014年就从微信支付开始了,2015年微信支付与家乐福还正式宣布全国门店接入。“中国零售市场变化很快,这家新模式店是顺应年轻消费者趋势的,超过75%租户是生活体验式的租户。这家店的新货迭代很快,有很多跨境购的产品。未来我们会开更多的智慧型门店,比如接下来会在深圳开设两家智慧店,但未来扩张的具体数字不便透露。可以透露的是,我觉得中小型店会是未来零售的趋势,而8000平方米的大店会减少。这家智慧门店大约3000~5000平方米,属于中型门店。”唐嘉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后智慧模式也会出现在其他家乐福门店。谈及腾讯投资家乐福中国区业务后双方的合作,唐嘉年表示,今后双方会有七大业务板块的合作。“我们列出了七个合作意向,第一个是数据,腾讯的数据库很大,我们有3000万线下会员,腾讯在数据应用方面在市场上很强;第二是如何将腾讯客户引流到家乐福,即到店,如何到家乐福网上平台;第三是支付,目前我们门店有30%支付是微信支付,今后估计该比例会提高;第四是金融方面的分期付款;第五是合作新业态;第六是新科技,比如人脸支付等;第七是和腾讯云的合作。”唐嘉年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家乐福方面进一步表示,未来智慧型门店可以设置前置仓,约有2000个单品可以送货,顾客可以在家扫码付,或者到店扫码付。未来还会扩大家乐福自有品牌商品和进口商品的比例。“智慧零售肯定是未来的趋势,而且线上和线下需要导流,支付方式也要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但是智慧零售的研发、成本投入和条件都很高,比如科技壁垒、硬件和后台成本以及网络条件等。很多所谓人工智能门店的人脸识别技术并不成熟,部分虚拟购物技术都有漏洞。”资深零售业分析人士沈军表示。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家乐福智慧门店的装备和装修,比如电子价签等都属于相对高成本的投入。对此,唐嘉年表示,有些设备看似高端,但其实可以通过设计和布局来降低使用量来减少成本。此外,腾讯优图自建的后端人脸服务与数据,独立于商家现有的系统,可以减少商家改动现有体系的成本。随着大润发、银泰、盒马、百联、步步高、家乐福、沃尔玛、永辉超市等实体零售业者纷纷“站队”阿里系、腾讯系或京东系后,这些实体业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彼此都在争夺线上和线下的客源,同时也都在尝试新零售或智慧零售模式。预计今后将会有更多这方面的资本运作与业务合作发生,但线上和线下的业者们不能只拘泥于表面的合作,而应该更多去解决消费者需求和零售业痛点。
一起惠2018-05-23 09:03:06424 次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中小型创业者的「绞肉机」,那么无人货架则是玩家们的「修罗场」,后期高达90%的货损率成了压垮无人货架「风口」上的最后一根稻草。2017年下半年,风头无两的无人货架搭上新零售之风的最后一班车,和无人便利店一起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几十家无人零售项目闪电融资超30亿元,猩便利,果小美等头部玩家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无人货架上半场布局。一边是疯狂烧钱的快速扩张,另一边是无人点位的激烈竞争,短短几个月时间,无人货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各大城市写字楼和商圈,无人零售第一阶段的空间战拉开序幕。前期简单粗暴的成本核算就是点位租金成本+运输成本,和传统开店选址、租金、装修和人力等成本相比,优势明显,换言之谁占的点位越多,谁销售额提升的概率就越大。时过境迁,还没等无人货架的下半场开始,前期扎堆入局的无人货架玩家大部分已经悄悄退出,即便是仅存的几家头部企业,也将目光聚焦在从无人货架转型智能货柜的节点上,至此,纯无人货架商业模式这条路已经行不通,很多创业者甚至连无人货架怎么被「吃垮」的都不知道。无人货架失败逻辑1.低门槛无技术壁垒,商品同质化严重相较于其他新零售项目,无人货架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花几百块钱采购一个货架,摆放好商品即可,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商务谈判能力和地推能力,拼的就是资本实力和资源渠道。而商品呢?千篇一律的快消品,而且货架空间有限,摆放的食品可选性不高,加上点位比较分散,补货延迟司空见惯,和楼下的便利店相比,唯一的优势可能就剩下消费的最后100米了。2.货损率高,服务滞后,点位低质多量商品货损率能控制在10%以内的已经是钻石级玩家了,大部分无人货架30%的货损率一点也不夸张。按理来说,开放式场所的货损率要比封闭式场所的货损率要高,但是写字楼、办公空间这些地方都是以开放式场所为主,封闭式场所即便可以放使用人群也不多。快速扩张最大的弊端是点位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很低,高质量场所不是想进就能进,为了绩效只好选择一些人员覆盖较少,偏僻的写字楼,这样下来不仅货架丢失率高企,运营成本不减反增。3.无节制烧钱扩张,夸大盈利能力沉没成本包括设备采购硬件成本和智能软件成本,光是前期沉没成本就花去了不少钱,加上商品的铺货成本和物流成本才是一个无人货架的初始成本,这还不包括BD的地推成本和水涨船高的点位租金成本。无人货架不同于商品的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并没有随着点位铺开而降低,而客单价的盈利能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即时性流量无法沉淀,消费者更多的是突发性消费,复购率不稳定也难以预测。4.高估人性,脱离实际需求高估人性既是无人货架也是共享单车的通病。零售场景无人监督你指望消费者自觉付钱,简直是痴人说梦,倒不是说消费者的素质如何如何,举个例子,100个人就算99个人都很自觉的扫码付钱,只要有一个人不付钱直接从无人货架上拿走商品,那么下一次就会有更多人会尝试这么做。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通过技术手段监督规避了这样的风险,况且从便利店到办公室场景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仅仅是一两次的新品尝鲜无法将消费者深度的需求挖掘出来,无人货架的实际需求到底有多少?无从知晓。智能货柜前景几何?不难看出,无人货架企业纷纷转型智能货柜准备放手一搏。相比无人货架来说,智能货柜的技术门槛更高,封闭的柜门有效降低了货损率,另一方面,智能货柜和传统的无人贩卖机各有千秋,传统的无人贩卖机我们需要投币,然后选中商品自动掉落,操作简单,而智能货柜的商品选择更加丰富,扫码付款更加先进。笔者认为,智能货柜代替无人货架是大势所趋,至少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阶段是无人零售办公室场景化的最好选择。也可以说是新零售时代下无人贩卖机的转型升级,然而无人零售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三个:服务,需求和供应链,只有将这三个问题真正思考清楚,才是检验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假设智能货柜真的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基础让消费者获得更好更稳的消费体验?如何对零售终端的进行智能化监督、预测?这些都是无人零售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依赖于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无人零售从根本来说还是零售,既然是零售就一定要考虑供应链,脱离了供应链谈新零售、智能货柜的都是耍流氓,假设智能货柜领域真的跑出了一个独角兽,背后必定是有完整供应链的物流或者传统零售巨头玩家入场的。最后,对用户后续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流量沉淀还是线上线下导流,最关键的是给消费者选择智能货柜购买的一个理由,哪怕一周只有二到三次的复购率,这门生意就有做下去的可能。
一起惠2018-05-23 08:48:57360 次
风口上的无人货架2017年一度被认为是无人零售的“元年”,综合多个研究中心的数据来看,无人零售的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是块千亿级蛋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到2022年,无人零售的用户规模将达到2.4亿人,而在2017年也仅为0.05亿,这5年间要翻48倍。在无人零售规模方面,报告预测2022年将达到9500亿元,是2017年100亿元的95倍。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统计的数据,国内有超过5000万家企业,每年以超过500万家的速度增长。无人货架在一、二线城市有1亿左右可瞄准的用户,企业终端货架容量10到20万,早期有10~30亿元的市场空间。2017年8月到9月这短短的两个月内,无人货架上演了一场令人咂舌的融资风暴。8月17日哈米科技宣布获得真格基金等领头的三轮数千万元融资;21日,领娃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30日,番茄便利和果小美均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均为数千万元以上。随后而来的9月,融资风暴还在继续。4日,猩便利完成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美团点评高管作为投资方之一;5日,友盒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有安芙兰资本、贵阳创投等;隔天,七只考拉获得执一资本领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据《电商报》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如此密集的融资规模,一度令其他行业眼红。屡屡刷新的融资金额让无人货架成为新零售下的一匹黑马,成为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后的新风口。风光之后一片狼藉资本的退潮比想象当中来得更快一些,时至2018年,无人货架不但融资风暴停了下来,裁员撤店等负面消息更蜂拥而出。5月4日,果小美传出即将退出市场的“重大通知”称,果小美即将解散,货架由企业自行处理。尽管果小美迅速做出辟谣声明,但仍有不少果小美货架撤销的消息传出,货架也长时间未曾补货。对此,果小美回复称“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在此期间我们无法为您补齐商品,完成模式调整后,我们会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商品。”此外,,有媒体假借学生身份询问果小美是否招人时,对方更回应“公司这段时间正在整顿,所有的招聘工作都停止了,以后也不知道何时有机会再招聘。”公司发展概况令人担忧。不得不提的是,同为无人货架先行者的便利蜂此前便传出了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无人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的消息。另一玩家猩便利也被曝出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进行收缩、调整,无人货架行业迎来发展寒潮。5月3日,小e微店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同属无人货架行业的每日优鲜便利购多次在不止一个城市将小e微店的冰箱和货架等设备、商品运走,要求每日优鲜便利购公开向行业及用户道歉。对此,每日优鲜便利购回应称,表示道歉,整个过程中,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是在获得客户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协助执行,不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双方各执一词,均未能拿出能够令对方信服的证据,事件也从开始时的沸沸扬扬变成一出不了了之的闹剧。虽然果小美至今为止仍称其退出市场的所谓“通知”,是来自于同行的恶意竞争,更广而宣之称“不排除别有用心之人捏造。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但实际上,无人货架行业中业务缩减、恶意竞争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早已铺天盖地而来,行业风波不过是负面宣泄的最后一击。后风口时代路在何方?自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以来,零售行业掀起了一股线上反攻线下的风气。由于无人货架具备投入小、人力成本低而且能满足消费者及时性需求等特点,又披着零售外衣但同时具备共享经济内核的,更被业内认为是切入了零售行业的“真空地带”。理想总是美好的,但落到现实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由于具备共享经济的性质,无人货架自出现以来便在考验着消费者的人性,但事实却令人失望。以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为例,该项目曾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2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到达39%。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了靠用户自觉,无人货架基本无法解决偷盗、漏付款等问题,损耗率远超有人实体店。事实上,无人货架行业的竞争已经由点位数量之争转变成点位质量之争。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无人货架以往盲目追求点位数量,忽视点位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做法将被市场淘汰,企业则需要通过精细管理提升运营质量并逐步实现盈利。尽管行业早已吸收了大量的资本,但企业运营和发展却并没有跟上,纵观无人货架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依然难觅行业巨头的踪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只能依赖于资本巨鳄。2017年12月,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拆分独立运营,并宣布已获得腾讯领投A轮、鼎晖领投B轮,A+B共计2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京东X无人超市官方透露,今年京东X无人超市将会在郑州、长春、成都等重点省会城市开设100家门店,布局写字楼、社区和商业中心等消费场景。此外,阿里巴巴也不甘寂寞,宣布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不难发现,巨头也正通过自营、投资等多种方式切入无人货架,对行业内的企业而言,未来的生存之道或不得不依附于巨头的“树荫”之下。
一起惠2018-05-22 10:30:24365 次
积分获取第一招:购物得积分1.成功完成订单,非促销品所付现金部分就可获取积分,不同商品积分标准不同商品类型消费积分普通商品1元10分美妆、钟表眼镜、食品、成人用品1元5分运动服、鞋、用品、水上冰雪运动、户外装备、保健健身、汽车用品、特卖、3C、消费类电子、办公设备、母婴商品、宠物、家具、建材、乐器、动漫、模型、Cosplay1元1分高尔夫运动品2元1分2.金卡/钻石卡会员完成订单每获得100购物积分加赠10/15积分;所有会员首次下单、网上支付、填写收货时间等行为都可获赠额外积分。会员级别会员优惠待遇贵宾会员钻石卡会员级别赠分:单张订单购物积分每满100分,再额外赠15分金卡会员级别赠分:单张订单购物积分每满100分,再额外赠10分普通会员,银卡会员消费可获得积分所有会员额外赠分在“我的订单”中点击“确认收货”,再赠5分在“我的订单”订单列表页或订单详情页成功提交评价,再赠5分使用“网上支付”成功交易订单,额外再送10分会员的第一张订单,额外再送50分3.积分有效期是从您获得积分之日起到次年12月31日。积分获取第二招:评价得积分1.认真评论购买的商品就可获取积分;2.评论数量越多、内容越丰富,评论达人等级越高,获取积分也越多哦~;3.写评论获得的积分,会在订单状态变为“交易成功”后3天内到您的账户。
一起惠2018-05-21 09:21:58484 次
联姻阿里巴巴,大刀阔斧改造门店,引入盒马鲜生、电影院、儿童游乐等等,布局大消费。一贯带着建材装修泥瓦匠气息的居然之家,这一次走得猛而坚决。据了解,目前居然之家集团业务有家居、金融、商业地产、大消费几大板块。其中家居板块正在运作上市,业务包括家居卖场、设计家平台、装饰公司、智慧物流等。按照居然之家的规划,未来十年要开到1200家连锁,总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2017年,居然之家全国门店223家,营业额600多亿。这意味着,居然之家要以每年平均开100家门店的速度狂奔。从今年上市成功的红星美凯龙财报里,依然可以看到大家居这个渠道商业模式60%左右的高毛利,高收益,甚至开店的增速。为何同行的居然之家这么积极的走向了转型之路?从整个家居建材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来看,远不及网络零售市场整体水平10%这样高,其特殊的品类特点阻击了电商的侵蚀,远未如快消、服饰等百货行业一样受到冲击,为何居然之家早早就选择拥抱阿里巴巴?从家居建材这样重的大件品类,向快消、文娱转型,跟百货商场抢生意,居然之家的逻辑是什么?居然之家家居连锁CEO王宁上任后,首次对外回应了众多疑惑。家居卖场的隐形风暴正在来临与被电商几乎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百货业态不同,家居卖场的日子一直过得很好。相形之下,居然之家与阿里巴巴联姻的消息一度让行业甚为惊讶。“我们并不是一开始要做这个事情。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们快速奔跑是受益者,但跑的过程中很少有人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细分、场景的体验,就跟过去农民种地一样,靠天吃饭,粗放耕种,最后也能活下来。进入到现在,我觉得是一个精耕细作的时代。”王宁称,家居行业正在发生两个重要的变革,这使得居然之家不得不快速转型。第一,整个家居行业的上游工厂在减少。以实木地板为例,过去南浔是实木地板古镇,有两三千家工厂,现在只剩不到一千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急剧缩减。“很像国产彩电行业三十年前。三十年前我们国家的国产彩电大概有四十几个品牌,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现在国产彩电品牌数超不过五个。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居然之家是做彩电卖场,本来分了三十个展位,一个展位一个品牌,结果突然这些年变成五个品牌了,那我们怎么活呢?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王宁称,此前卖场里有几十个防盗门品牌,但随着这几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出售直接配备防盗门,市场里基本就只留下了进口或高端的几个防盗门品牌,以满足需要换门的用户。品牌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跨界到家居行业成为一种风尚,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据了解,国美、苏宁等传统零售渠道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了大家居行业,有自己的家装公司,同时也布局家居零售。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面临其他品类的饱和,更是将下一个竞争品类压在了大家居上,整全力的探索家居行业的电商化。连华为也提出了智能家居百亿战略,小米的物联网布局,网易严选这种新型的互联网品牌和橙家、亚朵酒店等跨界做起了场景家居。在众多玩家跨进大家居行业的时候,居然之家选择以攻为守,跨出去。王宁透露,居然之家的大消费战略,根植于其会员数据,意在从低频转向高频。其在卖场引入院线、餐饮、儿童娱乐、教育、养老、健身等等业务,不仅是为了产生一次消费,而是紧紧抓住场景体验,将用户吸引和留在居然之家的场里,形成联动高频的消费触达。以其吃货天下项目为例,居然之家投入了所有的厨房设备打造了一个明厨开放的用餐环境,所有的餐桌、餐椅全部意大利纯进口,而且上面有二维码,吃完了饭如果喜欢可以把桌子直接买走。王宁称,居然之家所有大消费的项目都本着一个逻辑布局。首先都能够跟着家居卖场出去;第二,每一个业态都可以连锁;第三,每一个连锁单独出去都可以上市。与阿里牵手,要明白要什么6月,第一家盒马将正式进驻居然之家北京丽泽店。与阿里牵手后,居然之家也成为了家居行业新零售的重要标杆。如何落地、如何改造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王宁透露,目前居然之家和阿里都分别成了专门的新零售项目组对接,设定了详细的工作进程表。阿里方面由天猫美家定制产品负责人东一领队二十几个人的专职团队与居然之家对接。居然之家方面则由任成总负责,从IT、营销、财务抽调和招聘了一个专职团队。据了解,目前双方的对接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是卖场的数字化,即阿里提出的智慧门店,包括卖场的数字化硬件搭建、门店与线上交易的打通等;一个是云设计家小组,包括AR、VR等场景、商品数字化。首期,盒马鲜生将率先入驻居然之家,北京的八个门店,盒马会入驻七个。盒马的会员和居然之家的会员也将对接打通。“盒马不是简单的商圈半径三公里,半小时以内免费送货。盒马鲜生做的是把消费者所有的画像描绘出来。判断出来一家几口人,牛奶多长时间能喝完,帝王蟹拿回去以后大概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两到三次之后,你就不用再去盒马现场买东西了,到点你等着,它一定给你推送,甚至份量都填好,给你送过去。”王宁称,盒马鲜生之所以被推崇,核心是其做到了门店三公里会员的精准数字化运营,占领了用户心智。居然之家要做的正是学会用这样一套大数据分析方法,运营起来沉淀的会员。“我们也有数据,我们的会员是真正的会员,我们清楚的知道他家在什么地方住,但这些数据没有激活。相当于大家都知道是财富,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用它。”据了解,居然之家西四环的金源店将作为新零售的改造店,投入巨资重构。“新零售或者智慧门店,都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提升行业效率和改善消费体验为目的。如果不以这两个为目的我觉得都是虚的。”以居然之家金源店为例,王宁描绘了居然之家的新零售面貌。“金源店商圈半径25公里画一个圆,阿里用大数据对这50万人的消费轨迹分析可以判断出这50万人当中有5万人是未来半年之内可能要进行家庭装修的,还可以判断出这5万人当中那些消费能力够得着居然之家的,也许有1万人。对这1万人再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他喜欢的装修风格是欧美的还是中式,还是极简风格。这种情况下,只要消费者进入居然之家大门,我们马上就会给他推送一些符合他喜好的。如果喜欢欧美风格的,就不会推送东鹏品牌的瓷砖,而是马可波罗的。同时用LBS可以导航消费者怎么快速走到马可波罗店。不像以前,消费者在卖场里是瞎转,就好象大海捞针一样。”将700-800家门店开到县级市场相比于过去19年开了223家门店,未来10年要开1200家店的战略不可谓不激进。像居然之家这样几万平米超级体量的门店,到底要开到哪里?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容纳空间?在百货业连续几年都关店的趋势下,为何居然之家还自信能开好店?“家居行业有5万亿,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仅仅占行业的1%-2%。而国美苏宁做到最好的时候两家加到一起是超过行业40%的份额,这才是流通行业的巨鳄。只要我们往前多做一个百分点对于居然之家就是六七百亿销售。”王宁认为,增加销售、释放更大红利的方法就是不断复制开连锁店。王宁称,中国有2800个县级城市,至少有1/3的城市符合居然之家开卖场的需求。“一个城市的人口数,一个是城市在建平米数,还有城市的消费能力、城市化进程等等,从这些方面我们有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开店,开多少店不是我们拍脑袋的。”王宁透露,居然之家未来新开的1200多家门店,其中有700-800家将开在县级城市。据了解,居然之家开新店的策略主要有三点:第一,不仅限于自己开店,还将收编、收购同业门店。王宁透露,已有很多同业卖场和百货商场主动找居然之家合作。去年,河南的欧凯龙、西北的万家家居都挂上了居然之家的招牌。“很多在各个城市位置非常好的百货商场,面积五六万平米,受电商影响,做卖场招不上来商,这对居然之家就是一个红利。”第二,放权、众包开店任务。“原来开店集团需要派人去看,现在不需要,除非重点城市。店开好了加分,开不好成为包袱也由各省的分公司总经理背着。”据了解,目前居然之家的开店目标都放权给各省分公司总经理,由总经理全权负责销售、招商、收费、利润和连锁经营。每个分公司年初就领走了全年的签约门店数量。集团总部主要负责北京地区的连锁,如通州、平谷等郊区的开店,以及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区域性重点城市和江苏、福建上升空间很大的重点省份。第三,供给侧改革。据王宁介绍,下沉县级城市开店,居然之家对场内的品牌定位也相对往下探,定位不会像一线城市那么高,而是选择更适合接地气的县级城市的品牌,做县级城市里的高品质。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居然之家将进入开业高潮,九、十月份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两家甚至是三家店开业,2018年开店总数将达300家。
一起惠2018-05-18 09:06:02426 次
十年前,亚马逊(1602.91,-6.17,-0.38%)公司发布Kindle,提升了用数字设备阅读的吸引力。四年前,在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领导下,亚马逊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Echo,此后数百万人开始跟电脑对话。现在,亚马逊又下了一个大赌注:家用机器人。知情者称,零售与云计算领域巨头亚马逊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绝密计划,要打造家用机器人。该项目代号维斯塔(Vesta),维斯塔是古罗马神话中掌管炉灶、家庭和家人的女神。项目管理人格雷格·泽尔主管亚马逊在美国加州森尼韦尔的Lab126硬件研发部门。Lab126负责多款亚马逊设备的研发,比如Echo扬声器、FireTV机顶盒、Fire平板电脑和市场表现不佳的手机FirePhone。维斯塔项目萌生于几年前,但直到今年,亚马逊才开始积极地招兵买马。Lab126部门的求职页面有诸如“软件工程师,机器人方向”、“首席传感器工程师”等几十个岗位。了解计划的人士透露,亚马逊希望在今年年底以前开始在公司员工的家中投放机器人,可能最早2019年推向大众市场。但计划日程可能会变动,亚马逊的硬件项目有时会胎死腹中。一位亚马逊的发言人称,公司对“传闻和猜测”不予置评。目前尚不清楚亚马逊的机器人可能具有哪些功能。熟悉该项目的人士推测,“维斯塔”机器人可能是某种移动版的Echo内置语音助手Alexa,即使没有购置Echo设备的用户也可以方便使用。该机器人样机配有先进的摄像头和电脑视觉软件,可以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在家中移动(46.93,-0.01,-0.02%)。苹果(188.59,-0.72,-0.38%)公司前高管麦克斯·佩利主导电脑视觉研发。亚马逊还从机器人行业聘请了专业机械工程师。知情人士表示,维塔斯项目的机器人跟亚马逊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和德国的子公司AmazonRobitcs设计的产品不一样。该公司制造的机器人主要在亚马逊仓库里负责搬运商品,由此前的KivaSystems公司设计。2012年亚马逊以7.55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后改名为AmazonRobitcs。几十年前,科技业就希望通过家用机器人提供陪伴,或完成基本的家务。早在1983年,美国电脑游戏厂商雅达利的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就推出一款三英尺(约0.9米)高的雪人形象机器人TopoRobot。该机器人可以根据苹果II电脑的编程指挥移动,但功能单一所以销售惨淡。多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都曾推出服务型机器人,不过进步有限。美国机器人公司iRobotCorp.推出的Roomba只能吸尘扫地,就已在业内一枝独秀,2002年以来售出超过2000万台。最近,日本索尼(48.08,1.20,2.56%)和韩国LG电子也表现出对机器人感兴趣。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类电子展览会(CES)上,LG展示了一款Cloi,但演示时多次执行任务失败。索尼则展出了新版的机器狗Aibo。20年前索尼发布了机器狗的概念,直到2005年左右开始发售初版。Aibo除了模仿狗叫也没有多少别的本事(倒是可以编程踢足球)。新版机器狗售价1800美元,和去犬舍买一条真正的狗价格相当。如今,电脑视觉、摄像头、人工智能和语音激活技术进步迅速,提升了亚马逊向市场推出机器人的可能。亚马逊已明确表示,如果Prime会员用户通过亚马逊的设备购买更多产品,订购更多服务,亚马逊愿意为机器人提供部分补贴。这也意味着,不远的将来主流消费者选购机器人会更轻松。全球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andMarkets估算,到2023年消费类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54亿美元左右增长到每年约150亿美元。
一起惠2018-05-15 10:11:47412 次
小米正在为冲刺IPO做最后的准备,其中一项便是梳理有品业务。日前,小米旗下精品生活电商平台“有品”悄然更名为“小米有品”。新名称增加“小米”二字,用以增强品牌认知。不过,目前这一更名工作仍未全部完成。《零售老板内参》发现,截至今日,有品官网、IOS版APP、官方微博、品牌LOGO等部分核心渠道及VI标识均已完成更名,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安卓部分应用商店APP、官网部门宣传页内容等方面,仍沿用旧名。就改名一事,小米生态链副总裁、有品总经理高自光向《零售老板内参》回应称,更名正在持续推进中,预计很快将统一改完。从有品到小米有品,一场围绕小米生态链的改革大幕正徐徐拉开。-1-有品两次改名:品牌认知再强化事实上,这并非有品第一次更名。有品刚创立时,原名“米家有品”。2017年8月,米家有品宣布更名为“有品”。彼时,据有品官方表示,更名意在方便用户建立更好的品牌认知。有品定位于精品生活购物平台,主要依托小米生态链体系,把小米的“爆品”模式,复制到生活消费品领域的方方面面。根据小米招股书,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了由超过210家公司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超过90家公司专注于研发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产品。“米家”二字去掉后,有品也正式对外部全面开放渠道。除售卖小米、米家及生态链品牌外,还引入了大批优质第三方品牌产品,转型成开放的精选电商平台。“较之小米网和小米之家,有品的品类是最宽的,更像是一家小型的百货公司,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米家有品方面曾就首次更名解释道。谈及第二次更名的缘由,高自光表示,此次更名意在增强用户对有品的理解,“原来米家那个品牌,也是“小米+”的意思,但大家不太了解这个含义,我们觉得(改名)更清楚一些”,高自光告诉《零售老板内参》。一位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向《零售老板内参》透露,这次更名来得比较仓促,系小米创始人雷军临时做出的决定。但高自光则告诉《零售老板内参》,此次改名谈不上临时,公司为此讨论了很久,但由于涉及用户量较大,改名进行的比较慎重。是否为雷军的临时拍板,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显然,米家有品给自己“做减法”,去掉“米家”二字,是阶段性转型的必然辅助措施。此次给自己“做加法”,加入“小米”这一IP标识,既能增强品牌背书,也是给到生态链企业的一个交代。-2-越来越模糊的小米生态链边界两次改名背后,是小米生态链边界持续推进的一个缩影,也是有品从“无心插柳”到“柳成荫”的过程。“小米有品”前身是米家(App)dock栏的一个电商入口,目的是方便用户采购周边和耗材。此前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高自光曾透露,小米有品完全不在生态链最初的计划范围内。但在几乎未做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小米有品关联交易和耗材产生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十亿人民币。这一喜人的成绩,让小米管理层眼前一亮。2016年年底,小米生态链方面决定,将已经在米家APP中孵化近两年时间的小米有品独立出来,用以连接所有小米生态链产品。这种“独立”最终体现到了组织架构的调整上。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探索后,2017年12月12日,雷军发布一封内部信,宣布原属MIOT(小米物联网)团队的小米有品团队独立拆分成有品电商部门,并成立IoT技术委员会。“有品电商在今年4月份发布以来,也发展迅速,很有可能成为公司战略性的新零售平台之一。”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共拥有14513名全职员工,其中生态链部门共955人,占整体员工人数的6.6%,系小米第四大业务部门。小米公司人员结构构成产品销售占据小米营业收入的绝大多数,以智能手机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为核心。IOT与生活消费品涉及产品维度较多:主要包括小米除智能手机之外的其他自主研发产品,包括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箱及智能路由器;以及包括部分IOT及其他智能硬件产品及部分生活消费产品的生态链产品。对于非自主研发产品,小米主要依赖生态链企业供应成品,并与后者进行收益分成。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有品目前有逾15个类目,包括家居、出行、电子、娱乐、服饰、运动及个人护理,SKU超过2700种。根据艾瑞咨询,截至2017年12月,小米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连接了同样除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之外的超过1亿台设备。营收方面更是增速明显。2016年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全年营收124.15亿元,占小米该年总营收的18.1%,同比增长42.8%;2017年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全年营收234.48亿元,占小米该年总营收的20.5%,同比增长88.9%。-3-小米的“铁人三项”手机公司,硬件公司,零售公司,业内给过小米非常之多的定义。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小米是一家“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为内核的创新驱动型互联网公司,雷军将其称之为“小米的‘铁人三项’”。其中,全渠道的新零售分销平台,被小米视为增长策略的核心驱动力。雷军提出新零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10月,比马云还要早几个小时。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的时候表示,他比马云先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我是上午讲的,马云是下午讲的。可能阿里的声量大,我的被盖过去了。不过,我们不约而同看到了新的机会。”雷军说道。新零售的机会之多,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表现的淋漓尽致。线上线下全行业共同参与,新技术不断迭代,零售新业态层出不穷。小米也在持续加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渠道布局。线上方面,小米目前已搭建小米商城和小米有品商城两大自有直销电商平台,同时使用了天猫、京东、Flipkart、TVSElectronics和亚马逊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线下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国大陆小米之家零售门店数由截至2016年底的51家增长至331家。小米有品也在加紧进军线下。据媒体爆料,小米有品即将在6月份于上海开出首家门店。此次的更名,或许另一层涵义是,有品在线下店开业前做的最后准备工作。
一起惠2018-05-14 09:16:33437 次
掌上唯品会是基于移动手持设备平台的购物应用,让会员在移动中也能享受网购乐趣。目前,具有商品浏览、下单、订单管理、开售提醒等功能,可覆盖到所有主流移动平台。掌上唯品会包括:iPhone版,iPad版,Android版以及手机WAP版。
一起惠2018-05-10 09:36:15456 次
京东(Nasdaq:JD)今日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一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001亿元(约合16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62亿元增长33.1%。第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为15.249亿元(约合2.43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988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为人民币10.47亿元(约合1.6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219亿元。财报发布后,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强东、CFO黄宣德和投资者关系总监李瑞玉出席了分析师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美银美林分析师梁伟亮(EddieLeung):我们知道京东大举投资物流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扩大自身规模,同时也是为了服务于第三方商家。京东目前在不断扩大物流网络的仓储容量,那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来自第三方的物流需求大概在什么时间会超过京东自身物流需要?刘强东:我们预计,在五年时间内来自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量将超过京东自营物流服务量。我知道过去几年投资者一直很关心我们的物流投资问题。以前我们一直用京东自己的现金进行物流投资,我们准备在今年某个时候成立一个物流基金,通过使用第三方资金,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物流存储建设。黄宣德:当前扩大仓储容量仍然是为了同时满足第三方物流和京东自营物流的服务需要,目前我们还不便公布两项业务的物流需求比例。正如我们在上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所说的,我们在去年下半年扩建了大量物流仓储空间,因此需要几个季度才能消化掉这些新增仓储容量。从季节性上讲,第一季度是淡季,这也是这种影响还会持续的一个原因。但我们看到在今年第一季度,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利润率每个月都出现大幅提升。花旗银行分析师艾丽西亚·雅普(AliciaYap):我的问题关于物流投资周期。请问当前物流仓储建设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看到这场始于去年第四季度的物流仓储大规模建设已经对第一季度业绩带来影响。何时会趋于常态化?从长期来看,京东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利润率会保持在什么样的一个水平?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收入上,京东又有什么样的目标?黄宣德:刚才刘总也说了,来自第三方的收入占比将在五年内超过50%。刘强东:由于去年是京东物流第一次向第三方开放,所以大家看到第四季度来自第三方物流的收入快速增长。我们也有意识地提前半年,为去年第四季度兴建了大量新的物流仓储,由此带来了短时间的物流费用的大量闲置,但大概经过一个季度到两个季度就可以消化完。未来一段时间,京东每年每个季度都会新建一些仓储,但是会保持新建仓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以后不会再出现像去年第四季度费用集中性、短时间内费用波动非常大的情况,也是一个比较罕见的情况。高盛集团分析师罗纳德·龚(RonaldKeung):随着京东营收的强劲增长,GMV似乎不再是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对服务来说,管理层能否透露一下每项业务的GMV情况,服务品类在第一季度增长如何?如果不算服装品类,是不是可以说京东总体品类增长依旧超过行业平均增速?刘总也提到,京东的目标是增长速度超过行业水平,考虑到在线商品增长速度为35%,那请问这些品类的增长情况?如果不计入服装品类,增长速度是不是超过行业平均速度?黄宣德:我们确实提到过,由于竞争方面的原因,有些商家离开了京东这个平台,现在我们看到其中一些商家在第一季度又回来了。但是,从总体上看,服装品类需要几个季度才能重新恢复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服装品类仍然表现十分疲软,整体上并未出现增长,有些小品类比如女装甚至出现小幅下滑。除了整个服装品类,京东其他所有产品品类的销量增长都十分健康,我们相信这种增长会超过行业平均增速。刘强东:去年第一季度,京东服装品类增速达到92%,是非常高的。但正如黄总所说,今年整个服装类目的增长已经停滞,个别品类比如说女装还是负增长,所以,“二选一”在短期内对京东财务影响还是存在的,但我还要重申一个观点,那就是“二选一”从来不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竞争优势。京东管理层有绝对的能力和信心,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彻底解决“二选一”问题。这个问题早晚会解决的。正如黄总所说,除了服装品类,京东其他品类的增长都非常健康,包括我们过去最强的品类——带电品类。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整体上是负增长26%。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京东手机品类仍然处于两位数的增长区间。也就是说,短期内对京东带来影响的只有服装和家纺这两个品类,其他品类几乎没什么影响。瑞银分析师杰瑞·刘(JerryLiu):我的问题有关京东商城利润率。对比今年第一季度和去年第一季度的情况,哪些推动利润增长的因素稍微变慢了?如果看全年趋势,京东商城今年的利润率仍然会高于去年?黄宣德:我之前就提到过,京东商城第一季度毛利率同比增长了40个基点。毛利率正推动盈利能力提升,而且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营产品毛利率,由于京东规模经济效应,自营产品毛利率持续上升;二是广告收入增长,也推动了利润水平上升。但毛利率上升被京东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所抵消。所以,相比去年,今年的运营利润率仍然相对稳定。此外,我们对今年全年利润率提升充满信心。中金公司分析师娜塔莉·吴(NatalieWu):我的问题有关京东自营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的收入比例。第二季度营收增长预期在29%至33%之间,这预示着什么呢?如果我们单独拿出第三方业务的销售额与服务和其他业务做比较,这些业务是不是都呈现增长呢?黄宣德:如果不算服装品类,那么剩余品类的增长都非常健康,无论是自营业务还是第三方业务。如果包括服装品类,那么第一季度自营业务的增长速度显然超过第三方业务。瑞信分析师托马斯·庄(ThomasChong):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有关京东与唯品会的协同效应,管理层能否谈一谈两家公司合作的趋势?第二个问题关于生鲜超市7FRESH,可否透露一下这个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今年的目标。刘强东:唯品会也是刚刚在京东上线,双方仍需要时间进行系统性调整。我们看到从上线第一天到现在,唯品会销量环比都在稳定地增长。但想要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需要有粉丝的积累、店铺流量的积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整个合作的进展都是我们的计划之内。至于7FRESH,我们在北京开了两家店,品相几乎是传统商超的两倍以上,现在还在不断迭代升级,我们在五月份开了两家电,六月份计划开三家店,我们计划今年光在北京就开设20-25家新店,所以会在今年下半年进入扩张期。一旦前两个门店的迭代升级完成,我们在七个大区已经建立了拓展团队,所以一切都在我们的计划之内。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开设500家店。麦格理资本分析师温迪·黄(WendyHuang):我的问题有关物流仓储建设及对利润率的影响。管理层刚才表示第一季度新建29个仓储,而去年第四季度则是81个,这是不是意味着仓储建设在第二季度会进一步减速?换句话说,第二季度净利率会略好于第一季度?另外,在CapEx分类中,京东在土地和建设方面的投入为人民币13亿元,而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是25亿元。你们能详细介绍一下后一项的支出吗?是不是主要用于设备购买和自动化?黄宣德:您的推测是对的,仓储利用率在第一季度更高效,而且每个月都有所改善,但在第二季度我们还有其他仓储投入使用。整体而言,我们预计利用率和仓储容量都与我们的业务增长相符合。外部物流业务的利润率每个季度都会改善,到今年年底利润率水平应该为正。至于CapEx,我们的确采购了一些设备,包括服务器等,还有其他自动化和无人仓储设备。天灏资本分析师侯晓天(TianHou):我想问一个宏观问题,随着手机无论在普及率和硬件标准方面日益成熟,它变得越来越智能。手机更新周期变得更长,更换或购买新手机的速度减缓。请问京东将如何应对这种长期问题?第二个问题,京东在服装品类的增长策略是什么?刘强东:我们的京东之家目前主要卖3C线下店产品,包括3C和家电,有的家电是单独卖,有些则是与3C混合的,目前也在进行拓展,虽然整个手机行业的下降会对京东销售增速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手机如何变化发展,我们在手机行业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黄宣德:说到服装品类,刘总刚才也提到,从过去的历史看,京东有能力应对这种不利的竞争策略。所以,关键是你有没有优质的用户体验,如果有的话,用户就会喜欢上你的服务,然后取得突破。此外,我们之前也说过这种手段并不受商家和品牌的欢迎。有鉴于这种经验,我们认为影响会是短期的,服装品类需要几个季度才能恢复增长,许多品牌已经通过不同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与京东建立了合作。未来几个季度仍然会延续这种趋势。刘强东:现在每个季度都会有品牌回归,我们坚信最终所有品牌都会回来,当然这确实需要点时间。但正如刚才黄总所说,只要你有优质的用户,有流量,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还有品牌商的人心向背,这些都很重要。当所有品牌商都对某个平台的行为不满的时候,我认为从长期来讲,这对短期获利的平台没有什么好处。从长期来说,从人心角度来讲,也只能让众多的服装品牌想急切地寻找更多的出路,而不愿被单一的品牌所绑架。大家可以看看,目前所有被绑架的中国服装品牌,其实都在拼命寻找新的平台,比如说微信小程序。大量服装品牌都在微信小程序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同时还有新的电商平台出现,这些服装品牌也拼命想与这些新电商平台合作。我认为,当一个平台的话语权掌控力达到某个点的时候,也是京东服装品类加速增长的时候。“二选一”也让无数服装品牌很快地清醒起来,过去这些品牌在平台经营上没有感受到什么威胁,虽然这次他们屈从了,但其实也清醒了,所以都在想办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长期来看更加充满信心。野村证券分析师施加龙(JialongShi):我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管理层如何看待拼多多这样一个团购电商模式?因为我们最近也看到京东上线了一个类似于团购的频道,管理层如何看待团购电商的未来潜力以及潜力有多大。第二个,我们看到拼多多从微信获取了大量用户和GMV,而京东也在微信上有自己的一个入口,那么拼多多在微信里面的增长,是否对京东微信入口带来什么影响?第二个问题有关唯品会。我记得京东在签投资唯品会的协议时,曾提到过京东会帮助唯品会在GMV上达到一定的年度目标,那请问年度GMV目标大概是多少,按照唯品会入口目前这样的表现,管理层觉得这样的目标能不能够达到?刘强东:如果大家看一下拼多多的“Top10”或“Top100”名单,会发现他们与京东主流用户和主流商品几乎重合地很少,所以就目前而言,拼多多对京东的影响非常有限。拼多多的货品目前大多是超级便宜的那种,而京东的用户群体、品质和平台信誉则是处于另外一个层次里面。虽然在拼购方面京东的模式与拼多多一样,但货品、用户体验和拼多多完全不一样,我们的货品还是集中在有品质、有品质保证的产品上。关于唯品会,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对结果我们也很满意。我们确实与唯品会之间有一个每年目标销售额的数额,只是我们没有披露。大和证券分析师约翰·蔡(JohnChoi):我有两个问题,首先请管理层谈一谈对广告收入的看法。这项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增长迅速,那请问在3到5年内你们将如何利用广告?如果你们看一看同行的表现,会发现广告是他们收入中增长最快的一项。第二个问题关于微信小程序,你们提到京东小程序已经被数千家商家和品牌所采用,那么京东将如何从GMV和经济规模两方面从中受益?刘强东: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广告收入,我其实在上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得比较清楚了,与中国主要友商相比,他们的GMV并不比京东大多少,但广告收入是我们的十倍以上,可以说京东广告收入占GMV比还没有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服装品类,因为广告费用一半以上来自于服装行业,一旦我们的服装品类取得突破,那么广告收入会在未来几年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黄宣德:我们在大概一个月前正式上线了微信小程序,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使用者也是我们现有用户。他们就像是在京东平台上的模式一样,会销售他们的产品。他们会继续获得京东在物流、广告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他们还可以管理自己的用户。有些商家目前并未入驻京东平台,但他们也可以通过京东小程序在微信上开店。我们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因此,这个项目仍然处于早期实验阶段,我们会在以后几个季度提供更详细的情况。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格蕾丝·陈(GraceChen):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关于第三方物流业务。这项业务的突出表现会对京东成本结构和利润率带来哪些改变?从长期来讲,京东对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利润率预期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有关7FRESH门店的贡献。请问今年及明年这些门店的收入贡献,以及长期利润率目标?黄宣德:因为我们提供端对端供应链管理服务,早已超出传统快递公司的范围,所以我们认为从长期来讲,利润率应该略高于世界上现有知名物流快递公司。至于7FRESH,由于上线时间不久,对我们整体收入贡献非常小。我们还在积极进行扩张,或是通过与线下零售商合作,或是通过开设自己的门店。所以,目前预测这项业务的利润率水平和营收贡献,还为时尚早。刘强东: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目前在中国范围内,唯一一家有资格称得上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物流一家,没有第二家,其他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他们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类别,或是一个产品。相比之下,京东覆盖整个物流环节,无论是大件物流、还是中小件物流,从冷藏冷链物流到短距配送O2O物流,从跨境物流到快递,而且覆盖能力遍及全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对手。而且,目前越来越多使用京东物流的合作伙伴并不一定是来自于陆路京东平台,也有许多过去跟京东可能没有业务关系的,如今也开始使用京东物流服务。分析师:随着自动化的不断提升,京东仓储效率在未来几个季度会有大幅提高吗?第二个问题,我们看到第二季度营收预期增长放缓,那请问是哪个产品品类导致营收增长放缓,是服装品类吗?黄宣德:我认为营收预期与之前的增长模式大体相符。去年第二季度是一个增长很高的季节,所以基数非常高。由于基数越来越高,那么增长率肯定会略低于之前几个季度。我们认为当前营收预期是非常健康、非常强劲的,我们显然希望能像以前一样超额完成任务。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确实预计第二季度仓储利用率会改善。八六证券分析师王晓燕(XiaoYanWang):我们注意到京东推出了新版移动应用,主页有了个性化推荐。请问管理层认为这种个性化会对用户获取时间以及转化率和GMV带来哪些影响?黄宣德:个性化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会有多个版本,目前你看到的只是第一个新版本,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版本推出。至少需要几个季度才能让多个迭代达到非常好的状态。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初期结果非常积极,但目前就说获得成功还为时尚早。巴克莱银行分析师格雷戈里·赵(GregoryZhao):刘总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京东会采用更多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以提升整体自动化水平,那请问这一过程对京东财务业绩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第二个问题,在京东当前流量中,有多少来自于自己的渠道,又有多少来自于百度和微信这样的第三方应用?刘强东:实际上,过去几年包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在研发上进行持续投资,短期会导致我们费用的上升,大家看到第一季度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不少,但从长期来讲,这些技术都会逐步转化为我们运营成本的下降。比如仓储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的短缺,对劳动力的争夺越来越紧迫,我们相信从长期来看这些投资可以给股东创造很大的价值。
一起惠2018-05-10 09:06:40329 次
Gucci在纽约苏豪区的最新门店,与一英里之外的世贸中心店完全不同。过去几十年,Gucci的奢侈品门店一直都是白色墙面,店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手袋。但是现在,顾客迈进伍斯特大街的这家Gucci门店,会发现不同品类的产品摆放在了一起,吸引他们去“探索世界”,而这里的导购都是“演职人员”。也许来店里的人们根本不是来买东西的;这家店里还有一个放映室,里面放的是关于纽约浩室音乐的纪录片,由WuTsang执导。欢迎来到“体验式”零售的世界。由于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占据了他们的时间和金钱,零售商面临的威胁不断扩大,它们于是花大力气营造场景,以吸引顾客。本周,Macy’s收购了位于切尔西的连锁百货商店Story,并任命其创始人RachelShechtman为首任品牌体验官,这家店每个月都会经历一次彻底的大改造。在周四,知名奢侈街头服饰电商Ssense在蒙特利尔开了一家五层楼的门店,里面有咖啡店、书店、艺术装置,还有临时出售的商品。去年秋天,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调查了256位零售商高管,其中80%称他们提供店内活动或产品展示,或者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此类活动。围绕线上购物难以复制的零售购物体验来设计门店——从理论上讲,这个理念其实很简单。门店商品数量不如网店丰富?那干脆把一排排衣服扔到一边,只展示少数精选商品,再加上一些只能在门店买到的必买商品。现在人人都在家中购物,客流量因此减少?那就用店内活动吸引他们出门吧。顾客喜欢轻点鼠标,轻松购物?那就给导购配上移动支付设备。顾客不想跟导购打交道?那就把导购包装成“造型师”(Ssense),或者“沟通师”(Gucci)。Ssense和Gucci则更进一步,让门店购物体验因地制宜。许多精品店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让顾客感到厌倦,而这两家品牌希望吸引这些顾客,包括出手阔绰的游客,即使能在离家更近的地方买到同样的商品,他们可能也会在一家概念店里驻足。Ssense的内部装修带有蒙特利尔全盛时期的野性主义建筑风格,同时展现出现代温情,以吸引年轻顾客光临。Gucci的新门店则带有苏豪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粗糙感——当时大多数奢侈品牌都不愿意在这里开店。Gucci甚至重印了《AndyWarhol’sInterview》的1985年12月刊,上面有对Madonna的专访。那么体验式零售能否成功?从某些迹象来看,回答是肯定的。奢侈品牌推出独家销售商品,收获了巨量销售额,这是店内体验模式的先行做法。《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在周四报道称,投资者大举抢购面向大众的连锁百货公司股份,例如Macy’s和Target,证明这些公司通过门店现代化抵御亚马逊的努力是成功的。这一全新的门店理念似乎很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美国零售联合会(NationalRetailFederation)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49%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消费者去门店购物的次数高于前一年,只有17%减少了去门店购物的次数。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Gucci的苏豪区门店装有互动式LED墙面,造价不菲。艺术装置和不断变化的装饰能让顾客惊叹,但顾客是否会因此买得更多尚不清楚。美国零售联合会的同一项调查还显示,超过40%的顾客认为,店内装饰和拿着平板电脑的员工对他们的购物体验“毫无影响”;大约10%的消费者表示,这些高科技实际上让他们体验更差。相反,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到门店去取网上购买的商品,还喜欢移动支付。对于这些顾客而言,无缝的购物体验比起娱乐性的购物体验更加重要。许多奢侈品零售商习惯于跟高要求的顾客打交道,但是现在,它们采用了一些便利措施,例如店内自提和无缝买单,甚至最高端的门店也有这些功能。Farfetch试图借助顾客数据和一系列应用,让零售商以招待常客的态度招待最佳顾客,不管门店是开在迪拜还是丹麦。Gucci用新店试验3D电影和其他科技,日后可能在其他门店推出这些功能。Ssence的顾客可以在网上选购商品,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在门店试穿他们选购的衣服。采用体验式零售的零售商日益增多,它们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加大,需要持续更新店内装饰和科技。科技曾给人带来未来感,例如智能镜子,但现在商厦中各家各店都在使用高科技,人们对此已经感到无聊。如果顾客不喜欢产品,门店设计得再好也没用。要是有几十家连锁店争先恐后要给顾客提供难忘的购物体验,门店成本很可能会上升,导致某些品牌门店减少,产品价格上升。顾客只想买条牛仔裤,却不断遭到“体验”的轰炸,他们可能也会感到厌烦。最终,体验式零售或许并非各大品牌应对网店竞争的最佳方法。但是这些品牌也不能按兵不动,坐等这股热潮退却。很明显,消费者仍然愿意到实体店购物,但是需要品牌给他们到实体店购物的理由。
一起惠2018-05-10 09:05:07471 次
5月5日,步步高超市红星店上线京东到家。而在此之前,这家门店是接入多点Damll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功能。舍多点而用京东到家,背后是步步高关于赋能平台的一场“赛马”。《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步步高先后拿出三批门店来分别上线多点Dmall、腾讯小程序以及京东到家进行独立测试,从而甄选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赋能平台。上述赋能平台在步步高门店形成“三路纵队”,分别是以长沙红星店为代表的200多家京东到家系门店、以长沙梅溪湖店为代表的腾讯小程序系门店,以及以长沙王府井店为代表的28家多点Dmall系门店。“任何一个零售企业或者消费者不可能打开太多的APP或小程序。多点、京东到家以及小程序可以同步赛跑”。在不久前举办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期间,步步高董事长王填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业界对于多点Dmall、腾讯小程序以及京东到家谁更适合区域实体零售商的疑问,在步步高这场测试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三批门店独立上线赋能平台,步步高开辟“赛马场”步步高2017年财报显示,其门店数达到318家。步步高从中选取三分之二的门店,作为测试各大赋能平台应用实效的“赛马场”。从多点Dmall上线到相继接入腾讯小程序及京东到家,不到半年时间,它们组成了步步高“赛马制”下的三路纵队。步步高的第一路纵队是最早接入其门店体系的多点Dmall。它是针对实体店的“痛点”研发出电商系统、支付系统、会员系统(美杜莎系统)、促销引导系统(潘多拉系统)、门店拣货及配送系统(盘古系统)等解决方案,根据实体店合作深度的不同而输出不同系统。有零售专家分析称,多点Dmall更像一个技术供应商。《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多点Dmall的未来走向是影响步步高决策的重要因素。就在不久之前举办的“互联网+”经济峰会上,物美创始人兼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发表讲话,称“多点Dmall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不妨碍和微信有一个全面、彻底的合作”。第二路纵队是步步高接入梅溪湖店的腾讯小程序。步步高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后,计划通过四大步骤盘活线下流量、推动门店升级,其中腾讯小程序是其重要依托。按照步步高的规划,在第一阶段,步步高通过小程序扫码购、到家服务等形式,将线上业务销售,即增量部分占比做到整个零售总额的10%;第二阶段,希望借助腾讯的数字化能力,使步步高会员规模突破500万,从而衍生出更多增值空间;第三阶段,步步高预计在9月30日之前实现数字化供应链改造;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步步高将长期围绕数字化运营做出升级改造。在此过程中,腾讯尽管是步步高的股东,但它也将面临一场大考:即如何证明其协同实体店完成数字化升级的能力。京东到家是步步高接入的第三路纵队,落地性与系统性是其核心卖点。一方面,这与京东到家在“京腾系”中的定位有关,它是京东“无界零售”第一个具象的落地化解决方案。包括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卜蜂莲花、全家、7-11、罗森等零售企业,均与京东到家达成合作。这对于京东到家来说,是在实体零售商领域累积的规模优势,其中既有大卖场业态,也有接近消费者的便利店、社区店业态,使其在为实体店赋能时,既可拓宽业务边界,也可使多家零售企业在特定领域发挥战略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京东到家从一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到家平台,已经逐步升级为能够为实体店提供综合类解决方案的赋能平台。蒯佳祺此前表示,京东到家已经推出流量赋能、履约赋能、商品赋能、门店赋能、用户赋能五大模块,其中商品、门店、用户三个板块或成新增亮点。例如在提升履约效率方面,京东到家在合作商户门店内将原先只有20-50㎡的拣货区升级到了带有冷藏设备的100㎡的拣货仓,使得放置商品品类从早期的几百种高频标品扩展到包含生鲜在内的上千种品类,基本达到线上销售品类的100%全覆盖。随后,借助达达450多万注册配送员,京东到家将平均履约时效缩短至45分钟以内。而在商品赋能上,京东到家可通过全域数据信息和由此形成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协助步步高门店优化品类结构和选品逻辑,同时指导门店备货与营销,使门店即便迎来线上订单高峰,也可保证货品充足供应。据了解,京东到家接下来将会在步步高200多家门店内上线包括自助收银和扫码购在内的门店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针对区域零售商在对接赋能平台时存在顾虑等问题,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表示,“区域零售商更多是得到能力而不会失去什么,我们接下来还会提供更多的社交电商工具,比如线上拼团线下取货等。我们的心态是始终站在商家立场上,提供不同的选择给到商家。”红星店去多点上京东到家,赋能平台进入“淘汰赛”这两年来,帮助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经营的各类赋能平台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盒马鲜生、淘鲜达、京东到家、美团、闪电购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伴随着腾讯-阿里两极格局的明朗化和并购整合的加剧,赋能平台也开始进入整合期。用王填的话来说,就是“九九归一”。“赋能平台竞争渐趋白热化,它们早已跨过模式之争,逐步深入到门店改造、商品调整、数字化运营等层面落地,最终的结果是由百花齐放走向整合与统一。”一位零售业观察者表示。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企业在接入赋能平台时,也愈加看重阿里系、腾讯系带来的资源整合优势。步步高赛马制下的三路纵队,是赋能平台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即“淘汰赛”已经开启,各大平台不得不贴身肉搏。在腾讯小程序、京东到家以及多点Dmall的赛跑中,步步高并未公开表示其倾向性。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首家上线京东到家的步步高红星店,此前是由多点Dmall负责其线上线下一体化业务。也就是说,红星店“异变”或许代表了步步高未来的选择方向。据京东到家官方数据显示,该门店上线首日订单突破2500单,成为步步高门店线上销售日订单量的最高值。这背后是平台流量的植入。京东到家有三道流量入口,分别是京东商城、京东到家APP以及对接线下零售商产生的地推流量。就拿京东商城来说,它在APP首屏第一行便为京东到家设置有永久性入口。每当消费者在京东商城APP中搜索超市、生鲜、水果等相关单品,会发现搜索结构链条中排名第四位的一定是京东到家的链接。也就是说,京东平台上活跃的4.5亿名用户,均为京东到家的潜在客群。相比之下,多点Dmall的流量入口稍显单一。不过,多点Dmall的特点在于它对传统零售企业“痛点”的洞察。由于与物美集团关系密切,多点Dmall在物美大卖场中进行了大量测试,最终形成多点Dmall的系列产品。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零售企业的规模和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多点Dmall针对零售企业开放了“轻”、“重”两种模式提供接入。在这场“赛马”中,作为裁判员提出了明确的考核标准。王填曾经表示,步步高希望从会员数字化、商品数字化、场景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等方面发力,融入以腾讯系为代表的新生态,打通外部流量、整合线上线下入口,实现流量变现。目前京东到家刚刚上线、小程序也上线不久,而多点Dmall已经在步步高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可以说比赛还刚刚开始,未来结局到底如何,还有很大的变数。这使得赋能平台逐渐呈现出两种趋势,其一是寻求巨头背书,例如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指出,“不排除和微信全面合作的论调”。其二则是展开业务和平,推动多方对接,从而扩大覆盖面,建立生态圈。例如美团近期提出的“超级APP”理念,即包括美团、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猫眼电影等APP,加上微信、QQ等社交入口组成的超级APP群。它就像PC时代的浏览器,边界越模糊,生态圈效应反而越强。
一起惠2018-05-10 09:03:09794 次
90%货损!一位无人货架的工作人员一边撤点,一边说,“前期还好,大家都不熟悉,不过到现在,很少付钱的,我们在后台都可以看得到”。从风口到废墟,无人货架从神坛上跌落,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风口上的两个错觉如果说现在商业有两个风口:新零售与人工智能。那在这两个风口上,人们可能又存在同样的两个错觉,一个是高估了人性,另一个是高估了人工智能。对于人性的高估,在无人货架身上已人尽皆知。而对于人工智能的期待,则让人们充满了电影式的罗曼蒂克想象。现在的零售业,存在一个很大的新旧割裂。效率低、成本高,这确实是被人们称为老零售的重要问题;但人们对新零售,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似乎又有些被过分夸大,不顾及零售的当前问题,而期待用超前的场景布局、炫酷的技术想象去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两相对比,又实在是有些,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感觉。有人说,零售正进入跨越供应链驱动与社交变革,迈入智能驱动的新阶段,导致人工智能在商业上的应用春笋般涌出。如果说人脸识别、语音机器人这些确实有突破与应用的可能;但人工智能毕竟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弱人工智能尚且不提,场景化还不是太充分,在广泛的商业应用上,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应用环境去支撑。而这时候,有人甚至声称零售无人车已落地商用,就有些不负责任了。服务的稳定性:场景创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证服务的稳定性,不仅是场景创新的核心,也是技术应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零售其实是个既传统又苦的行业,因为零售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面对的是具体的人,但人的行为往往是最不具稳定性的。而这种不稳定性,不仅表现在人性上,在许多智能设备的商业应用上,一旦购买习惯与操作习惯不满足设计期待,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用户体验。据某无人货架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虽然撤走了无人货架,但也会在随后补上新的无人货柜。扫码才能打开货柜,如果不进行付款操作,下一个购买者就不能打开货柜,而这时信息就会反馈到货架商,工作人员也会上门调控。而当笔者问到这样会不会有人恶意操作,对方给出的答案则是,在同一个屋檐下,应该会很少有人这样做,如果有,也只能技术上门解决了。虽然显在的货物损耗可能会被有效避免,但如何防范恶意行为,以及怎样让体验上的不稳定不去影响购物体验,就成了新零售、人工智能企业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去十年,整个服务业的人工成本上涨了5到8倍,线下的零售受制于房租与不断上涨的人工。而线上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据说某电商的平均获客成本就已高达140块之多。于是,无论是千年流传的传统零售,还是昔日的互联网明星,大家都陷入了一样的成本泥潭。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新零售企业给予的赋能,如果反倒让被赋能方苦不堪言,那这家企业怕是至少会受到良心上的责问的。在现阶段,要服务好零售业,做好新零售,就不能脱离了成本谈未来。而从这个层面上讲,保证服务的稳定性,也是对被赋能方的负责。笔者从新零售企业甘来处了解到,其机器已落地两年时间,通过其透露的对某家B端客户的服务数据上看,甘来在场景搭建与服务之后,帮助客户销量增长了30%,管理成本下降了15%,而单台售货机的平均补货时间则下降了20分钟。从某种程度上讲,面对人工智能,企业在落地上的进两步,退一步,克制地应用,可能是最负责任甚至最有效的做法。揠苗助长,最终会让田地颗粒无收。缺乏成熟的土壤,新零售也不能一蹴而就。就像在1946年,电脑就已经诞生,但从一台大主机,变成14寸甚至10寸大小,期间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普及,没有网速的加快等等因素的铺垫,是不会形成今天的模样的。换言之,新零售企业也是一样,在降本提效的路上,如果没有形成稳定服务,没有实现成熟的市场体验,没有长时间的商业落地,那这个商业模式都是有待检验的。
一起惠2018-05-09 09:04:08299 次
早在2016年的苹果WWDC大会上,苹果就推出了网页版的ApplePay,并称这项服务将率先在美国、中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上线,但是不知道为长期以来网页版的ApplePay并未正式登陆中国。不过苹果今天正式宣布,目前中国区的iOS用户已经可以在移动端的Safari浏览器上使用ApplePay了,想要使用这项功能首先设备必须是兼容ApplePay的iPad或者iPhone设备,并且需要运行iOS11.2以上版本。网页版ApplePay实际上是通过网页与手机联动的,用户可以在通过ApplePay认证的网页上购物然后选择使用ApplePay付款,网页便会将支付信息转到到iPhone或者AppleWatch上进行确认付款操作,用户直接通过TouchID或FaceID认证即可付款。据悉,国内首个支持ApplePay网页版的商户为中国国际航空移动官网。ApplePay登陆中国以来虽然市场份额一直不高,但凭借着银联通道的各种专享优惠与近期新增的对北京、上海公交卡的支持,其也拥有了很多的忠实用户。相信正式支持网页版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无缝使用ApplePay。
一起惠2018-05-09 08:59:29416 次
2013年推出第一款路由器开始,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已经耕耘5年。在这5年间,小米已经形成由小米路由器、智能音箱、小蚁智能摄像机、小米盒子等构成的智能家居产品矩阵。唐沐加入小米刚好5年,如今他是小米生态链副总裁。以研发小米第一款路由器为起点,唐沐参与了小米多款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全程见证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的成长。目前,在中国的智能家居领域,尽管华为、苹果和三星等老牌硬件商动作频频,BAT也斥数十亿巨资进场,小米仍然守住了行业领先的地位。唐沐告诉36氪,小米如今的IoT(即物联网)设备连接数为全球之最,已经超过1亿。而2017年小米生态链中的各类智能产品营业额达到200亿人民币。在近期举行的ARK创变者大会上,唐沐接受了36氪的专访,聊了聊小米在智能家居行业的方法论。在专访中,唐沐透露智能家居如今是小米除手机外最重要的业务,小米以路由器为中心的IoT设备连接数已经过亿。此外,他还表示,巨头们目前都想收割IoT。不过他认为,补贴烧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唐沐认为智能家居是个风口,但不要指望它能像手机行业一样爆发,一切都应用户的需求为准。智能家居是第二大业务,延续手机的方法论在做智能家居时,小米并没有特别的开发出一套方法论,而是复制此前手机业务的成功。和华为、三星、苹果等硬件商类似,小米主要做的也是硬件。但小米不像其他硬件公司那样以出售高价位的硬件来赚取利润,而是通过把控供应链,在将成本放低的同时不会放高毛利,这种模式帮助小米以高性价比的硬件获取大量用户,并依靠硬件上的互联网增值业务来赚钱。小米手机的成功验证了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小米手机的活跃用户达到了2.2亿。这2.2亿的用户会通过使用小米手机而消费小米手机自带的MIUI系统。唐沐认为,此前手机业务的成功,让小米意识到,想靠硬件圈粉,需要打造爆品,这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上的产品很多,每年发布超过200个产品。唐沐透露,只有会成为爆品的产品,小米才会花时间和成本推广。而小米对于爆品的定义,主要在于两个维度,一个是口碑,一个就是流量。而口碑足够好则会带来足够的流量。小米近期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是小米业务的三大重点,其中智能硬件和IoT平台都与智能家居密切相关。按照唐沐的说法,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智能家居目前是除手机外,小米最重要的业务;而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小米的IoT设备连接数已经过亿,智能家居业务的销售额和营业额都仅次于手机。其中,路由器的月销售量已超过百万,而整个国内市场路由器一年的销量在6000到7000万左右。此外,小米智能音箱的月销量也接近百万。路由器没达到雷军预期,但IoT设备连接数已过亿在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矩阵中,路由器曾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不过,目前的情况是,路由器不再像此前雷军常常对外宣告的那样,是小米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即手机、电视、路由器)。不过,唐沐认为,尽管路由器并没有变成最早以前老板雷军所预期的那样,但它仍然在小米的智能家居业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在于路由器本身具有重要的数据属性和平台属性。通过这两个属性,小米已经建立了以路由器为中心的、连接数过亿的IoT平台。更重要的是,小米将路由器当做切入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并且,据唐沐透露,从今年开始,小米将实现路由器和其他产品更多的连接。只不过连接的方式会变得更加的灵活。唐沐表示,一开始想的切入点是路由器硬件本身。在出现不适配问题后,小米找到了另一个切入点,通过一款APP建立一个WiFi模组,并将其置入小米所有的智能设备中。这个WiFi模组因此成为所有设备接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没有购买小米路由器,用户也能将家里面的智能设备连接网络,唐沐将这种方式称作小米的“软硬两条腿在走路”。而对于小米而言,今后依然要持续抢占中国的路由器市场,甚至是全球的市场。要把路由器变成一个展示率达到50%以上的品类,就像如今的TPLINK一样。唐沐认为,只要遵循小米一贯的产品思路即“软硬两条腿走路”,加上执行到位,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在他看来,路由器仍然是中心级的一个设备。不过,小米也在持续探索新的可能成为中心和平台的设备,比如说智能音箱。巨头都想用智能音箱收割IoT,但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目前的趋势是,除了华为三星等传统硬件商,BAT也开始入局智能音箱和云交互。与网约车补贴大战类似,BAT也想要通过烧钱补贴智能音箱,借此收割以往的IoT。具体而言,和将路由器作为IoT中心的原理类似,巨头们将智能音箱视为切入IoT的入口,控制智能音箱等于控制IoT中其他的所有设备,唐沐认为,这可能比小米用APP软件控制IoT更加有效和方便。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是,在智能音箱等品类上形成优势的公司将控制整个IoT,形成买方市场,消费者只会也只能购买这家公司的相关产品,这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在于智能设备都能同时上网。因此,做好智能音箱或云交互就等于设置了智能家居的行业门槛。面对其他巨头花大价钱补贴智能音箱以缩短与小米此前在IoT上的差距,唐沐告诉36氪,这让小米发觉自己此前在智能家居领域设立的门槛短暂且不可持续的:“我们不收割友商就收割,所以小米必须要做成这件事。”那么,收割IoT为何如此重要?这在于IoT是智能家居得以实现的先导条件。“智能家居实际上是个高级形态”唐沐说,在他看来,真正的智能家居,往往要求各个设备之间的联动,而且很多行为都必须是自动发生的。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将设备连起来,IoT能确保这种连接性。唐沐透露,过去两年间,接在小米路由器上的设备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手机和电脑,还包括很多小米的Mac地址无法辨认的设备。此外,每户平均连上路由器的设备数在不断增加,它们有着强烈的上网需求。例如,起着安防作用的摄像头目前逐渐变成了刚需,尤其是在家里有小孩子、老人或宠物时。智能家居目前是个风口,但唐沐觉得,不要指望它能像智能手机行业那样爆发。“手机是一个百年难遇、变革性的牛逼品类,它几乎占据用户所有的闲暇时间。”唐沐表示。此外,智能家居实际是一个持续更新迭代的过程,而目前中国社会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不过,“一切都是用户需求说了算”,这是唐沐在腾讯做了10年用户体验设计、在小米做了5年硬件得出的结论。
一起惠2018-05-08 10:32:19422 次
5月6日消息,在2018第三届中国智慧物流品牌日峰会上,日日顺物流总经理冯贞远发表了《共创用户体验迭代的智慧物流生态圈如何打造?》的主题演讲。冯贞远认为:(1)传统时代:安全送到;互联网时代:速度与质量;物联网时代:全流程体验迭代;(2)一个目标:共创用户体验迭代的智慧物流生态圈;(3)两个开放:人才开放,核心是人的价值最大化;资源开放,核心是生态各方的价值最大化;(4)三个差异化:大件全流程解决方案引领、COSMO产业园区共创平台、有温度的触点网络。日日顺物流总经理冯贞远据悉,“中国智慧物流品牌日”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大件物流领导品牌日日顺物流承办的物流行业首个物流人的节日。峰会以“面向行业、着眼长远、注重实效”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国内物流行业的专业盛会。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以下为演讲实录:日日顺物流总经理冯贞远:大家好,刚才贺会长提出了10个问题,第8个问题,就涉及到如何构建智慧物流的生态圈,我结合日日顺物流这一年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开放共赢为理念,通过共创的方式,构建用户体验的这个智慧物流的这个生态圈的实践和探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个目标,两个开放,三个差异化。一个目标,就是共创用户体验迭代的智慧物流生态圈,过去传统时代物流点到点的运输,点到点的仓储,对用户来说把货送到就行,这是简单的一个送到,送完了之后就结束了,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物流全流程的速度和效率,用户要求的是速度跟质量,那在现在已经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变了,用户需要的不是送到的产品,而是从送到的产品到服务体验,需要全流程的最佳体验,通过不断的迭代实现服务的不断的交付,实现服务的迭代。所以我们日日顺物流,要探索的目标就是一个共创用户体验迭代的智慧物流生态圈,做物联网时代的物流模式。通过有温度的物流服务,获取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要获取用户的情景感知,实现一个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实现用户体验的迭代,实现各方价值的一个最大化。我们日日顺建生态圈就是围绕这个方式去做,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简单来说就两个开放、三个差异化。两个开放:实际上海尔现在从制造产品和企业转化为孵化创客的平台,日日顺物流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把它变化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开放平台里,始终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生态圈的各方来创造价值,实现各方价值的最大化,首先第一个开放就是人才的开放,核心是人才价值最大化,海尔的一句话,我们不是把企业得员工变成创客,而是把世界的创客变成我们的员工,而日日顺也是秉承这样的原则和开放的平台,来吸引全球的创业者,和资源方到我们平台上来,来开放共创协同共享。我们目前的开放呢,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内部创客,比如说刚毕业的这个大学生,谁完成这个目标就可以拿到高分享,工作不到3年时间的90后小姑娘,当年拿到几十万的高分享,当年我们组织了日日顺创客训练营,通过这个项目,到平台来创业。第二类开放的创客,是我们针对在某个市场竞争力突出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就是老板。你可以带着资源,带着资金,带到团队到我们平台来一起共创,像家居物流小微主,通过开放日日顺的平台的资源共享,几年的时间,实现价值翻番。第三类是对于我们外部的这种专业的行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想到物流行业来我们利用平台的这个资源,成为小微的这个合伙人,共同来发展和创业,这是三类开放。第二个开放是我们资源的开放,核心是共建生态圈,实现各方价值的最大化,这里我通过资源的开放,建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圈,实现通过用户的这种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效应,产生共享的这种价值,实现用户体验的这种升级,实现创造价值,实现多方的价值最大化。对开放触点网络,我们把仓配的网络,最后一公里送装的网络,开放出来也吸引菜鸟、小米等等的,几百各品牌到我们平台上。第二个是在触点网络方面我们开放吸引了3000多个核心服务商,通过在城市的这种触点,农村的触点,也开放吸引了整个优质的这种农特、农机包括生态的品牌,真正变成一个生态圈。第三资本开放方面,除了战略投资方,我们与设立了物流产业基金,对智能物流设备,智慧供应链,还有大数据,打造一个生态圈,通过这个资源的开放,我们把整个平台变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圈,一个诚信的生态圈,共享的平台,今天来开会的各位的这种行业的专家,行业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会开放视野,更多的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方,和我们共同创业和发展。我们的差异化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三个差异化,一个是引领大件物流全解决方案,第二个是开创园区的共创平台,第三个开创了这个触点网络,我们针对第一个差异化,我们不是送大件而是提供大件全流程的这种解决方案,周总裁一直给我们强调高口碑是日日顺对物流行业的一个立足基础,没有高口碑就不可能生存,我们也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始终把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用户的事,在我们这里就是天大的事,我们通过机制,驱动全流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扣住我们两大核心能力,一个是大件物流行业首个全网共享的三级分布式仓储网络,另外一个是居家大件诚信品牌联盟,在口碑里面用户评价高于行业30%到50%以上,也是大件全流程服务的这个标准。第二个差异化我们不是简单的做物流,我们是达到全产业链的生态圈,我们做的这个生态圈,基于海尔智能制造的这个基因,植入COSMO工业互联网的这个平台,通过海尔的这个共享资源,把它变成一个开放的这个平台,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的这个园区共创的模式,是将政府当地的这个品牌企业,当地的这个资源方整合起来,变成一个开放的这个平台,解决了规模小、承转高,效率低解决这些痛点,变成开放的这个平台,然后共创价值,目前我们做的这个模式,现在在淄博的家居产业园,预计未来可能会有10个。第三个差异是有温度的触点网络,实际上通过有温度的触点和服务,一方面可以对接基础物流服务的口碑快捷支撑,更重要我们觉得是实现用户体验迭代,塑造终身用户。在全国布局了30多万有温度的触点,通过这个城市社区的小管家的这个触点,通过农村社区的小管家的这种触点,通过社群的这种交互,实现用户为体验核心的变成一个开放的这个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油温度的这种服务,为用户的服务升级做一个伙伴。我们平台的用户达到千万,实现的生态用户达到过亿,这是我们在做的日日顺物联网物流模式的我们的一些探索和实践,通过一年的开放共创,取得阶段性的效果,目前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认定的这个方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也会坚定不移的按照这个方向快速的把它落地,快速的向前去推进。实际上海尔文化的这个基因,是以用户为始,我们也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自我颠覆,开放创新,为用户来创造价值,为生态圈的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谢谢!
一起惠2018-05-07 09:09:27325 次
“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当下的无人货架行业,最适合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猩便利、便利蜂、GOGO小超等无人货架项目相继被曝出现问题。到了今年,这一局面没有得到改观,加入“凉凉”大军的又有两个头部玩家——果小美和便利购。“头部玩家纷纷出事”成立于2017年6月的果小美,在短短数月间融资轮次推进到C轮,去年年中一时风头无两。但就在日前,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人匿名爆料称,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融资失败、连夜裁员,且有疑似果小美办公室及设备等资产处理的清算名单流出。在面对沸沸扬扬的裁员传闻,果小美在对外声明中称,看好办公室零售场景,继续推进线下货架,探索从“自营的重模式”升级转型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资产模式”。据悉,下一阶段,果小美将重点发力云端电商业务以及现有货架的终端运营。同样被传出正在经历大裁员的头部玩家还有便利购。据了解,便利购是每日优鲜孵化的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2017年年中成立,年底分拆成独立子公司。2017年12月,每日优鲜曾公布5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2亿美元实际上属于便利购业务。对被传裁员,每日优鲜公关回应称“裁员是造谣”。其表示,便利购的绩效考核和人员优化制度本身就比主营业务严格。更早一点,今年2月,猩便利被曝出大范围大裁员,除了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运维人员外,其他城市就地解散。对此,官方回应称,公司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除了上述三家外,今年3月,便利蜂被曝大规模撤站;今年2月,位于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GOGO无人超市也被曝出停运和暂停运营。“今年难觅融资消息”遥想去年此时,无人货架风口突袭,引爆创投圈。数据显示,不到一年时间,就有约50家企业入局,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资本蜂拥过后,不少巨头也将目光放在这个行业中。腾讯投资每日优鲜便利购、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的无人货架项目“豹便利”去年11月初开始运营、顺丰的“丰e足食”也在去年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行业的负面新闻便开始铺天盖地。不少投资人当时直言,无人货架行业在半年后将迎来洗牌。如今看来,洗牌速度远高于投资人的预测。与去年大相庭径的是,今年至今,还没有无人货架项目获得融资的新闻出现,更多的是原来的无人货架企业正在纷纷宣布转型。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无人货架企业而言,点位是关键,尤其是优质点位。但是作为一门考验人性的生意,与其他无人零售细分领域一样,无人货架的损耗率极高。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此前曾撰文表示,自助便利货架的拓展速度大概是单人单月新增10个货架。即便是免费进场也需要一家家谈和签,然后上货,整个周期并不短。行业的一般情况是进入员工在50人左右的公司,通过扫楼的方式跟行政谈,签约以后一两周的时间可以上架商品,整个周期最快需要两周。而如果员工人数再往上,谈判周期会更长,商品配送的频次也要相应增加。“转型智能化成必然趋势”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架正在被智能货架所取代。业内人士指出,智能货架能够解决盗损问题,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包括上述的猩便利、果小美等,都已经在尝试这条道路。在融入智能商业系统后,智能货架相比传统的无人货架,能够利用大数据等对用户习惯、购物喜好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测算,可以更加精准的获知货架的运营情况,什么时候该补货,哪些是畅销品,哪些是滞销品,如何进行货品搭配等等一目了然。避免了缺货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更容易拿到自己喜欢的货品。与货损率相比,无人零售货柜更具备吸引力的地方或许在于场景的多元化。与无人货架集中在办公室场景相比,业内人士指出,B端用户、社区的市场价值更大。睿鼎资本高级投资总监苏家辉表示,2018年,无人零售的商业模式成功与否将会得到市场的验证,创业公司是否能够低成本找到用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对品牌忠诚度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资本的青睐,都是决定这一模式是否成立的因素。在一级市场商业模式加速迭代的残酷竞争中,头部效应已经屡次被验证,考虑到每一波新趋势开始和结束的间隔都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加速布点并降低运营成本,尽快实现正向的现金流,才能保证不在真正的竞争到来之前倒下。有投资人认为,从无人货架到智能货架,碎片化零售终端虽然变智能了,可以解决一定的货损问题,但却绕不开供应链问题,大一些的无人货架公司已经开始在着手解决供应链问题,可若是涉足社区新零售市场,对商品种类要求更加多样,除了零食,还要涉及水果、蔬菜等生鲜品类,这对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挑战也更大。这也意味着,在供应链环节,智能化也是一个趋势。智能供应链是融合了区域资源共享系统和智能订单处理系统,使供应链端仓储、车辆、订单、配送、客户维护等各环节互通互联,实现了车辆智能调度、订单智能分配、配送路线智能优化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无人货架玩家最终胜出的应该还是其中的供应链强者。毕竟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都比较容易模仿,但供应链管体系却很难被人学走。
一起惠2018-05-05 08:52:37283 次
“事件源于我方正常市场拓展过程中,与天津某企业达成入驻合作协议后,客户多次联系小e微店人员要求撤离原货架,未果。”针对小e微店官方公众号发布的“关于货架被恶意破坏的声明”,求证下,每日优鲜便利购方面给予解释。根据小e微店声明显示,4月25日,每日优鲜便利购天津地区员工假冒小e微店工作人员,进入客户办公区域,通过谎称要撤店等将小e微店冰箱和货架等设备、商品运走,客户发现情况不正常,不符合常规手续及逻辑,立刻通知了小e微店并报了警。随后,在每日优鲜天津办公室发现了小e微店丢失的设备等。对此,每日优鲜便利购方面称,是客户让小e微店撤柜未果,希望其帮忙暂存货柜,以便退还。应客户要求,代为收存。最后经公安部门核实与协调,并与小e微店相关负责人沟通并还原事实后,此事和解,且并未立案。以下为每日优鲜便利购方面官方答复:针对近日每日优鲜便利购天津二区与小e微店产生的摩擦,每日优鲜公关部经过严谨的内部核实,将事情经过做如下还原:事件源于我方正常市场拓展过程中,与天津某企业达成入驻合作协议后,客户多次联系小e微店人员要求撤离原货架,未果。4月23日,企业表示希望我方人员协助将小e微店货架移至企业仓库,因仓库存储空间不足,询问是否可以将其货架暂存别处,以便退还。4月24日,应客户要求,且在对方出具该写字楼物业加盖公章的《大件物品迁出申请单》的情况下,我方人员协助客户将小e微店货架搬离至我方办公室暂存,待对方回收。4月25日早上,我方人员接到小e微店方面人员电话,称已报警,经公安部门核实与协调,并与小e微店相关负责人沟通并还原事实后,此事和解,且并未立案。整个过程中,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是在获得客户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协助执行,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事情发生后,每日优鲜便利购出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地考虑,于情、于理、于法分别做了以下处理:1.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CMO刘澍第一时间与小e微店CEO荣光电话沟通,还原事件经过,消除误解,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主动道歉。并表示希望登门拜访,及时解决问题,表达了希望共建行业的意愿。2.每日优鲜便利购内部已经启动了自查,排除与公司“用户第一、诚信正直、赢得尊重”价值观不符的行为,并加强了企业价值观的宣导培训,对于任何违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都将严厉惩处。3.每日优鲜便利购支持小e微店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通过正规渠道诉诸法律途径解决,同时也将对小e微店因恶意诽谤造成我方商誉损失事件,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每日优鲜便利购自成立以来,对内,始终坚持“用户第一、赢得尊重、诚信正直”的企业价值观。在持续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证狼性文化不动摇,更要在竞争中赢,且赢得尊重。对外,作为行业领导者,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行业标准,同时不断完善自身,每日优鲜便利购有责任带领无人货架行业走向共赢。在此,每日优鲜便利购呼吁业内企业共同制定行业行为公约,互联互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以下为小e微店公众号关于货架被恶意破坏事件的声明:近日,关于办公室无人货架同行利用不正当手段恶意竞争,干扰行业正常经营秩序事件,引发各界强烈关注和大量媒体询问。出于维护行业秩序,呼吁行业良性竞争,通过对事件线索的梳理和初期查证后,小e微店在此表明对此事件的立场和态度:1、事件过程4月25日,每日优鲜天津地区员工假冒小e微店工作人员,进入客户办公区域,通过谎称要撤店等将小e微店冰箱和货架等设备、商品运走,客户发现情况不正常,不符合常规手续及逻辑,立刻通知了小e微店并报了警。随后,在每日优鲜天津办公室发现了小e微店丢失的设备等!不久,小e微店CEO接到了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的来电,承认不止一个城市发生此类事件并代表公司官方表示道歉,同时反复要求小e微店不要让媒体介入!紧接着,又接到每日优鲜便利购市场负责人刘澍来电,表示对团队管束不佳并希望约见当面道歉。而五一假期结束刚刚上班,就在前述两位每日优鲜便利购高层致歉小e微店后不久,小e微店竟再次接到客户投诉,称每日优鲜便利购的人员在客户公司和小e微店均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拆卸小e微店货架等设备,准备把商品装包运走,后被客户公司相关负责人发现异样而及时制止!2、关于行业恶意竞争每日优鲜便利购上述情况已不是个案,而是多地多区域接连发生。某些知名社交平台上频繁爆出,“每日优鲜跌破法律底线,为争夺点位不择手段”,“每日优鲜的员工偷猩便利的冰柜以及商品,这种企业文化真可怕”,也有每日优鲜员工自爆“一个好项目遇到了辣鸡”等,种种这些均已对行业内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伤害,且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小e微店建议和行动如下:第一、此事件性质恶劣,已破坏了办公室无人货架行业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利益,引发用户的极度不满,恳请相关部门尽快严查处理,小e微店愿意全力支持和最大协助。第二、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一个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诚信。小e微店企业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和“诚信”,作为深耕于新零售办公室无人货架的企业,小e微店深知责任重大。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促进行业自律,保障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小e微店要求每日优鲜便利购不需要向我们道歉,而是应该公开向行业及用户致歉!同时,小e微店已紧急与各客户沟通,最快时间恢复客户正常使用,确保客户及用户的利益。小e微店一直以来倡导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力求维护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反对一切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每日优鲜便利购的种种行为,我们决不姑息!我们将保留进一步追究每日优鲜便利购法律责任的权利。新的行业发展起来不容易,作为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要有担当!新零售无人货架行业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全行业能够不忘初心,一起打造行业美好未来!
一起惠2018-05-04 08:54:36223 次
小米今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中小米董事长雷军发布公开信。雷军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商业模式经历了考验,得到了充分验证。今天,小米走到了历史性的重要节点。面向未来,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业生态有著极具想像力的远大前景。以下为雷军公开信原文:您好!感谢您对小米的关注和支持。当您打开这份文件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风华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气和信任所支撑的新商业蓝图。在此,我想向您说明,小米是谁,小米为什麽而奋斗。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8年来的每一天里,“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的愿景都在驱动著我们努力创新,不断追求极致的产品和效率,成就了一个不断缔造成长奇蹟的小米。2010年4月成立小米时,我和我的合伙人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做一款让我们自己喜欢、觉得够酷的智能手机。我们8个联合创始人中,6人是工程师,另外2人是设计师,都是消费电子设备狂热的“发烧友”。“感动人心、价格厚道”这八个字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整体,远超用户预期的极致产品,还能做到“价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动人心”。创新科技和顶尖设计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们的工程师们醉心于探究前人从未尝试的技术与产品,在每一处细节都反覆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远超用户预期。我们相信打破陈规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们能一直赢得用户欣赏、拥戴的关键。不止于技术,我们推崇大胆创新的文化。从手机工艺、屏幕和芯片等技术的前沿探索,到数年赢得的200多项全球设计大奖;从“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到通过“生态链”公司集群;从“用户参与的互联网开发模式”,到小米线上线下一体的高效新零售创新精神,在小米蓬勃发展并渗透到每个角落,推动我们不断加快探索的步伐。目前,我们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製造商,并且创造出众多智能硬件产品,其中多个品类销量第一。我们还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与此同时,我们还拥有1.9亿MIUI月活跃用户,并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创新的互联网服务。真正让我们更加自豪的并非是这些数字,而是中国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等一系列行业的面貌因为我们的出现而彻底改变。我们推动了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品质提升,这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爆发打下坚实基础。移动支付、电商、社交网络、短视频等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都有赖于移动互联网涌入了数以亿计的庞大人口。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中,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成熟的背后,我们也被公认作出了不少贡献。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的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诚于我们的品牌、并积极参与我们产品的开发和改进。浴火重生,小米商业模式被充分验证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们的市场佔有率曾有过下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早先几年过于迅猛的发展背后还有很多基础没有夯实,因此我们主动减速、积极补课。2017年,小米顺利完成“创新+质量+交付”的三大补课任务,迅速重回世界前列。据我们了解,除了小米,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浴火重生,小米经历了一家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炼。我们的管理更加有序,我们的人才储备更加充实,我们的技术积累更加深厚,我们的供应链能力和产能管理能力更加强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商业模式经历了考验,得到了充分验证。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儘管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这就是我们独创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小米至今的成就说明了这一模式强大的生命力。创业仅7年时间,我们年收入就突破了千亿元人民币,这一成长速度是许多传统公司无法企及的。效率的提升来自于运营成本,尤其是交付产品给用户时的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实现,造就了用户信任的基础。#永远坚持硬件综合淨利率不超过5%小米创办之初,我们就有一个宏大的理想:要改变商业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一件成本15美元的衬衣在中国的商店里要卖到150美元,定倍率有惊人的10倍。一双鞋要加5到10倍,一条领带加20多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但我始终难以理解,为什麽生产和流通的效率长期不能提高?为什麽商业运转中间环节的巨大耗损要让用户买单?为什麽所有“cost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产成本里抠索,而从不向无谓耗损的那90%运营、交易成本开刀?小米有勇气、有决心推动一场深刻的商业效率革命。在2011年初,小米迎来第一次年会时,我向在场的全公司100多名员工和他们的家属们说,我们要做出性能、体验都最好的智能手机,只售300美元—当时主流的智能手机售价普遍在600美元以上。伟大的公司都是把好东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专心投入做好产品,让用户付出的每一分钱都足有所值。用户是我们一切业务运转考量的核心。小米前进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思考:从古至今,商业世界变化纷繁,跳出形形色色的商业模式话题之外,始终不变的是什麽?用户对“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的期待,这就是小米的答案。有很多我们的用户说,进入小米之家或者登录小米商城,可以放心地“闭著眼睛买”,因为品质、价格一定都是最优的。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也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没有用户的信任,就没有我们追求的高效。用户的信任,就是小米模式的基石。效率,就是小米模式的灵魂。持续赢得用户的信任,我们的任何业务都将无往不利。而一家真正实现世界级效率的公司,将拥有穿越经济周期、持续抓住行业涌现的新机会和长久保持优秀运营表现的能力。“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话,这八个字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信条。在此,我要向所有现有和潜在的用户承诺:从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淨利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我们都将回馈给用户。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件销售利润,追求产品体验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层层加价,真材实料、定价厚道终究更得人心。我们始终坚信,我们的信念—大众消费商品应该主动控制合理的利润—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贪恋高毛利的举措都将走向一条不归之路。所以,我想向您说明,我们会更看重长期用户价值的维护,小米的商业价值和您的投资价值,也将来源且仅来源于用户价值的不断放大实现。硬件综合淨利率永不超过5%就是小米高效的证明。我们深知,小米的理念最终成为社会的共识尚需时日,但时间会是小米的朋友,我们固执的坚持、持续的投入、坚决的执行终将换来理想的实现。建设全球化开放生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今天,小米走到了历史性的重要节点。面向未来,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业生态有着极具想像力的远大前景。小米要构建的绝不是一个封闭的商业帝国。小米也不仅是一家创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的创立和推动者。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1家小米远远不够,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起丰富而繁荣的新商业生态。“德不孤,必有邻”,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围绕手机业务构建起手机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费产品三层产品矩阵。现在,小米已经投资了90多家生态链企业,改变了上百个行业,未来这个数字会更加庞大。这样的改变不仅发生在中国。以智能手机业务为例,在全球已进入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中,我们已经在印度取得份额第一,并在15个国家名列前茅。我们正在并将继续证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複製的普适性。建立全球化的开放生态,让小米长期发展的机遇更多、边界更广阔、根基更稳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就在眼前,我们相信我们全球生态平台所生成的大量独特的数据,能让我们更为敏锐、精准地洞察用户的需求,为我们在未来赢得巨大优势。小米是一家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工程师们的梦想就是持续探索先进技术,并惠及尽可能多的用户,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坚信,科技创新进步带来的利益应该能被大众轻易共享,互联网精神的本质是透明、高效以及平等普惠。最大的平等,莫过于日常生活体验的平等:让所有人,不论他╱她是什麽肤色、什麽信仰,来自什麽地方,受过什麽教育,都能一样轻鬆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这就是我和小米所有员工夜以继日持续奋斗的目标。感谢您关注小米,和我们并肩投身于创造商业效率新典范,用科技改善人类生活的壮丽事业。许商业以敦厚,许科技以温暖,许大众以幸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现在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已经改变了几亿人的生活,未来我们将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请和我们一起,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一起惠2018-05-03 09:12:39361 次
2017年3月,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站上风口:资本蜂拥而入的背景下,几个月完成几轮融资就跟玩似的。但在这个风口上,可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可能“北风卷地白草折”。如今,周年之际,值得一“记”的是:来电、街电、小电宣布盈亏平衡,开始释放出向好的信号;只能一“祭”的是:有些共享充电宝企业已阵亡。创业者蜂拥而入2017年3月31日,小电宣布融资,共享充电宝成为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继滴滴、ofo之后看好的另一个共享经济项目。朱啸虎公开表示,充电是刚需,未来几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继小电之后,来电、街电、Hi电等企业相继宣布融资消息,40天的时间里共有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额约为12亿元,这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其中小电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天使轮到B轮的3轮融资,Hi电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两轮融资。共享充电宝就这样火了起来。火热的融资吸引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但随后出现的一些行业事件又将共享充电宝推到镁光灯下:2017年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品牌乐电(LeDian)正式宣布停止运营,随后搜狐科技频道爆出小宝充电、泡泡充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多家企业相继走到项目清算阶段,曾经位于第一梯队的Hi电则爆出负面新闻,外界对此解读为“洗牌期”来临,对于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的讨论再次热烈起来。对于外界的质疑,街电CEO原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显得很淡定:“这些倒闭的企业压根就没起来过,只是炒了一把噱头。”来电科技合伙人、CMO任牧则更直接地称:“它悄无声息地出现,悄无声息地死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它们自己知道自己曾经存在过。”同时任牧指出,创业者蜂拥而入也是因为低估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技术难度。从已经关闭或者传出问题的几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共性来看,其创始人都没有与电池行业有关的基因。Hi电创始人刘文源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感叹:“这个事情很多人都觉得门槛低,结果把个人名声还有人脉都搭进去了,拿个几百万,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资本回归理性共享充电宝市场遇冷,除创业者低估行业门槛而导致的失败外,还与资本的态度有关。不得不承认,资本对于一个行业是否能成为风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时间上看,共享充电宝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行业:来电科技2014年就已经成立,街电稍晚,成立于2015年,然而在资本进入以前一直默默无闻。“创投市场,风口又不是电风扇,不会一直吹,一定是吹一阵停一阵,这中间资本起了巨大的作用。”任牧说道。去年7月前,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融资节奏一直都很紧凑,不断有新的玩家出现宣布融资消息,其中就包括后起之秀怪兽充电,然而进入8月后,整个行业的融资频率突然下降。事实上,截至去年5月、6月,金沙江创投、红杉中国、高榕资本、SIG、红点中国等国内一线的投资机构均已入局,任牧指出,在这种情形下对于后进入的小玩家来说,可选择的投资机构比较少,“他们在市场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投资标的。”同时,共享充电宝市场头部玩家的估值已经相对较高,这使得投资机构更加慎重地看待整个行业——“共享充电宝项目真的值那么多钱?投资机构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任牧说道。原源认为,另一个导致投资机构谨慎看待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原因是共享单车行业倒闭潮的出现。根据毕马威此前发布的报告,2016年中国风投公司共投出了3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共享经济公司。“共享单车火热的时候资本蜂拥而入,然而2017年经过一轮盲目的扩张,很多企业倒闭,许多资本被套了进去,投资机构对共享充电宝的狂热也慢慢冷静下来。”原源指出。线下竞争愈发激烈无论共享充电宝市场是否遇冷,对于生存下来的企业来说,资本带来的好处已经显现:更多的用户开始了解并使用共享充电设备。根据阿拉丁统计的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榜单TOP100,小电、怪兽充电、街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都位列其中。但是随着融资频率的明显下降,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对于目前主要依靠租金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点位的选择越来越重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事实上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不停地更新迭代产品,并不断拓展业务场景以抢占更好的点位:来电从大机柜模式向小机柜延伸;街电反向由小到大,开始增设大机柜产品;小电和怪兽也纷纷进军小机柜领域。不过,由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基因及对市场的看法不同,导致各家在点位的选择和扩张的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在任牧看来,共享充电宝的发展阶段必然是从产品入侵硬件到产品适应场景,再到产品融入场景,最后到产品改造场景。而所谓的改造场景就是通过产品去满足或者解决场景中原来没有解决掉的需求,从而寻找挖掘,甚至创造出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价值。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来电基于场景的特殊性及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硬件去匹配场景,通过为商家解决需求的方式绑定商家,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其中就包括将共享充电宝与自助售卖机、商场导引地图、餐厅点菜系统做结合。当然,对于“不同的产品场景适合不同的产品”的认知,大家是一致的,街电也推出了跟机场航班信息相结合的产品。但或许是陈欧入主街电后所带来的互联网流量思维及背靠聚美“不差钱”的缘故,街电和来电在打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街电更多的是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快速在市场上铺量,从而达到更大的设备铺设密度以获取更多的用户订单。原源认为,标准化的产品市场教育成本相对比较低,“只需要复制复制再复制,在市场上快速出量。这样供应链的成本会降低,供应链成本降低之后向用户收费也会越来越低。”因此街电在共享充电宝点位的选择上更加开放,居民区等场景也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以便用户归还,这和街电铺量的市场策略也是一致的。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小电则提出2018年主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并且会在一线城市做更大的运营,夺回战场,比如餐饮场景等。“目前小电BD团队接近800人,在跟许多店铺签订独家排他协议。”小电方面向记者表示。未来结局待定2017年底,街电宣布部分城市盈利,第二天来电宣布再次实现盈亏平衡。到了2018年,小电也在3月22日举办的B+轮融资发布会上对外确认盈利。据原源及任牧介绍,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租金,不过各家也都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包括电商、新零售、互联网金融等。此外,小电方面还向记者表示,2018年将会增加社群玩法,深耕一二线城市用户,以拓展电商、金融、会员体系等多元化营收渠道。相比于小电、来电、怪兽充电,街电的营收压力反而没有那么大。陈欧此前曾公开表示后续将注入几十亿元资金发展街电。对于变现,原源表现得并不着急。原源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天花板比较高,还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我们每天有100万订单,但是100万其实在互联网公司不算什么,很多企业都能达到这样的流量级别,我觉得至少每天有三五百万再去考虑变现会比较合适。”总而言之,共享充电宝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并释放出向好的信号,但经营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盈亏平衡只是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充电宝所设想的广告等各种盈利方式,此前也曾多次被共享单车企业提及。不过,不久前美团CEO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单车是比外卖、网约车更累更重的业务,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美团收购摩拜也被外界视为欲借助摩拜完善其出行板块,最终打造“吃、喝、住、行”的生态闭环。从摩拜的结局看,共享单车最终成为巨头生态场景中的一环,而其作为一个独立生态的可能性尚未得到验证,一直被拿来与单车做对比的共享充电宝是否会“沦为”与摩拜一样的结局还未可知。
一起惠2018-04-28 08:57:22458 次
“甘来就是新零售的赋能服务商。”甘来创始人兼CEO铉伟英笑道。无论是谁问起甘来的定位,她都会这样介绍。在去年冬天,甘来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一家智能售货机平台商。现在,甘来希望可以成为新零售全过程的服务商和参与者。那究竟何为“新零售”?又该如何界定“老零售”和“新零售”呢?在铉伟英看来,界定“新零售”共有三点标准,分别是:新成本、新效率、新体验。“任何创新都需要围绕这三点,做不到这三点就不要谈新零售了。”先来看成本问题。她认为,老成本是指线上出现扎口效应,而线下门店和人工成本都在不断升高。新成本则是指线上线下逐步一体化,同时去店面化、去人工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线上线下联动一定会带来新的产业效率。而技术的每一次更接近于产业,都一定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再来看效率问题。“以前的营业额做到一千万以上,可能就有很多人说要帮你做SaaS。但是好的预测不等于好的决策,好的决策也不等于好的执行。原来是人指挥SaaS的时代,而新的效率应该是SaaS指挥人。”铉伟英说道。“我们应该把一些行为交给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亦或是其他系统来进行处理,利用数据智能来驱动管理,从而降低管理协同的摩擦系数。因为人与人产生的摩擦系数会让团队没办法百分百形成合力,如果能去掉这个摩擦系数,那么效率会更高。”她补充解释道。最后看体验环节。在铉伟英看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更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感,有趣变得更重要,一切皆可娱乐;从企业角度出发,客户需要买软件之外的新体验,同时客户也不会为任何一个不成熟的东西买单。了解到,目前甘来主要向品牌商、渠道商和其他零售经营者提供新零售解决方案,品牌客户中囊括了天猫、万达、天虹以及某全球知名快消品品牌等等。用铉伟英自己的话说,甘来是做零售出身,甚至比很多企业更清楚地知道他们自身需要什么。“在几年的发展测试中,甘来踩了很多‘坑’,也了解到现在零售业的痛点在哪里。”甘来想解决的痛点之一就是获客。“我们想帮助客户把线下流产资产更快、更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以工业化的速度导到线上且形成规模。获客是商家重点思考的问题,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主动获客、精准获客、降低获客成本。”同时,铉伟英举了一个例子。甘来曾为一家世界知名的自助零售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而这家自助零售运营商控制了日本三分之一的自助零售江山,它的主要诉求除了精准获客和降低成本外,更希望寻求场景销售的增量,增加和用户的互动营销。此外,对零售经营者来说,他们还希望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等解决方案来增加销量、减少库存以及快速扩张。了解到,甘来对自动售货机的外观及工控系统都进行了改造,它希望让每一台售货机都成为一个智能微型无人店,具有上新、促销、组合套餐、实时销售数据、缺货补货提醒等电商功能,并且可适用于全场景。“甘来的核心能力主要有三点:全品类可售、模块化拼接和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经营者无需考虑应该在什么场景售卖什么品类,何时该补货、投放广告、做促销。甘来设备上还配置了摄像头,可支持线下客流量监测、用户识别、人脸支付等功能。”铉伟英介绍道。此外,在数字化方面,甘来在微软提供的认知服务基础上,还在机器的认知服务应用上进行了更多的尝试。“除了包含人脸比对于图像识别的人脸于视觉识别外,更做了情绪识别的应用尝试,比如通过分析人脸来检测多种情感,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甘来的AI都可以一眼识别出来。”谈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时,铉伟英还补充道,零售是个“苦哈哈”的活,概念性、前沿化的东西虽然炫酷,但是在中国,大家必须了解一个前提——在过去十年,整个服务业的成本上涨了五到八倍,大部分零售商其实还在和成本做斗争。既然是服务商,甘来就不能脱离了成本谈技术。“人工智能会怎样改变零售?得先让数据说话。”
一起惠2018-04-26 08:53:07347 次
221-240/802 记录12/41 页首页上一页1...9101112131415...41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万表网
最高返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