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网
继贝店之后,贝贝在社交江湖再次出手,孵化了一个新产品——贝仓。根据官方介绍,贝仓是贝贝集团旗下面向B端的品牌库存分销平台。和不少社交分销平台类似,贝仓一端连接品牌方,获取商品货源,另一端则连接代购、中小型批发商等小b群体。小b代购可通过微信聊天窗口、微信群和朋友圈分享商品,通过抢货、转发分销等形式进行销售。01何为贝仓?据一起惠了解,贝贝集团在2019年4月开始测试贝仓业务。目前贝仓的执行总经理为姜莹莹,其此前先后负责过贝贝运营以及贝店社群运营等业务。针对此事,贝贝集团方面回复称,贝仓业务目前还在测试中。一起惠通过体验发现,目前用户在注册贝仓时,需要填写邀请码才可进入平台,贝仓会员根据“成长值”分为试用会员、VIP1~VIP5会员,成长值越高会员等级越高。根据官方介绍,会员成长值是用户在贝仓的拿货行为、邀请新会员行为、保级行为的综合得分。用户可以通过拿货和邀请新会员来赚取成长值。不同的会员等级可以享受不同的会员权利,升级VIP会员就可以享受VIP拿货价,会员等级越高,所享受的拿货折扣力度也就越大。贝仓在页面设置上提供“转发”功能,代购客群可以根据品类、品牌、价格区间等多维度定位商品,还可以自主设置商品的零售价。此外,贝仓还针对会员体系设置了保级规则,如果当月新增成长值不符合相对应会员级别的要求,在下个月就会重新判定会员等级。根据贝仓目前设置的规则,只有VIP会员才会有专属邀请码可邀请新会员,试用会员达到50成长值(即下单满500元)可升级为VIP会员。一起惠发现,目前贝仓所覆盖的类目以服饰为主,主营类目包括女装、男装、童装、鞋包和珠宝配饰等,而奶粉、辅食、纸尿裤和地方特产类目暂不支持入驻。贝仓官方表示,因为品牌商对商品有控价,为避免与门店商品价格冲突,部分商品会进行剪标。同时,在用户下单后,一般订单可在下单后24小时内安排发货。一份疑似贝仓招商文件显示,相比用户注册时的“0门槛”,贝仓在招商时则设置了一些规则,例如品牌年销售额需达到2000万,有50家线下专卖店,并缴纳1万元保证金。这份文件中还表示,入驻商家可在平台设置价格,平台收取佣金,每次商品售卖时间为48小时,用户下单后由商家自主发货,但平台会承接客服咨询和售后服务等。02贝贝再布局相比今年刚入局的新玩家们,贝贝集团俨然是社交电商行业的前辈了。除了新孵化的贝仓外,贝贝集团有三个主要业务——贝贝网、贝店以及贝贷,贝贝网是母婴电商(母婴品类约占一半),贝店是围绕家庭消费的全品类社交电商(母婴品类占比不到20%),贝贷则是一个消费金融平台。根据贝店今年年初公布的官方数据,贝店在2017年8月开始测试,2018年单季度订单量突破一亿,截至2018年12月,贝店会员数量已达到4485万,覆盖全国337个地级行政区域,MAU(月活)达到千万量级。贝贝集团创始人兼CEO张良伦将贝店定位于一个全品类的社交电商平台。张良伦曾向一起惠表示,贝店将家庭消费场景作为核心。“你家里要买锅、买榨汁机,这个我可以卖,但你让我卖手机、电视机,那可能不在我的经营范围。”他还指出,虽然贝店不是社区团购公司,但用户当中有很多社区团购的团长,这是基于线下场景衍生到线上的机会。而贝贝也没有错过社区团购的风口。在今年1月份,一起惠曾报道了贝贝集团旗下的社区团购平台“友团优选”小程序已经上线。据悉,其在招募团长时优先考虑拥有实体店的店主,此外,招募范围还包括家庭主妇(含宝妈)、快递驿站管理员、微商代购等。张良伦当时表示,该项目尚处于内测期,服务范围侧重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之后成熟了快速在全国铺开”。值得注意的是,友团优选招募的团长只限贝店店主,而目前贝仓则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有邀请码的用户均可以进行注册。不过,一起惠发现,用户在添加了贝仓官方客服之后,客服仍会先询问是否已是贝店的店主。03库存+社交争夺战盯上“库存+代购”生意的大有人在,从去年开始,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已经初显白热化。在去年,库存分销平台爱库存和好衣库初露势头,相继快速完成大额融资。其中,好衣库母公司鲸灵集团在去年11月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去年7月完成由腾讯领投的数亿元B轮融资。同样,爱库存2018年10月曾完成1.1亿美元B+轮融资,在6月完成了B轮5.8亿元融资。除了新玩家之外,依靠品牌特卖起家的唯品会也在去年8月推出了代购批发平台——唯品仓。唯品仓同样定位于服务广大代购和批发客群体,借助微信社交平台为品牌方清理库存,处理尾货商品。贝仓和这些平台在不少地方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商品结构、营销方式还是运营模式,贝仓和其他平台都有类似之处,例如,这些平台起步之初均采用“品牌库存+小b代购”的模式运作,代购可以一键转发商品,品牌都采取48小时特卖等方式。四家社交电商平台代购注册方式和会员玩法对比(一起惠根据平台信息整理,如有纰漏,敬请谅解)不过,虽然库存生意风头正盛,但是库存市场究竟有多大?能否长久支撑该模式的壮大发展和竞争?“说到底,库存仍是未成功销售的商品,是因为渠道效率低、人货不匹配而产生的,而不少品牌都在追求高周转、低库存的运转方式。库存生意可做,但渠道效率越高,品牌商的库存量就越少。不过面向b端的尾货批发模式也是零售行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位资深电商从业者表示。同时,好衣库创始人鬼谷也曾向一起惠坦言,虽然好衣库在成立之初依靠品牌库存发展成长,但好衣库并不想一直做“库存”生意。此前,好衣库母公司鲸灵就同步孵化了另一个社交电商平台甩甩宝宝。爱库存也同样孵化了代购可一键开店的社交电商平台大仓仓。“贝仓对标的竞争对手显而易见。专门做库存分销的社交电商平台开始瞄准全品类,贝贝则开始布局库存分销市场,算是进攻,也亦可说是防御。虽然贝店有社群资源积累,但贝仓所瞄准的库存市场要如何和原有供应链进行结合、如何和贝店店主资源配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一位社交电商创业者向一起惠分析道。
2018年,社交电商以拼多多上市为起点迎来新高潮。有了前人的“成功经验”,更多脚踩社交电商门槛犹豫不决的人坚定了自己的创富梦,随滚滚大流涌入社交电商的创业之路。而许多原本已在本领域有所影响力的品牌及平台,也竞相试着在社交场上占一块自留地──贝贝网的贝店、网易的推手、唯品会的云品仓,以及小黑鱼的环球好货等,皆属此类。环球好货很新,其母公司小黑鱼科技也才刚刚成立一年多。会员制电商小黑鱼的知名度似乎不如其他大平台般振聋发聩,不过其三位创始人及联合创始人均为前途牛旅游网高管,融资能力惊人,半年内就融资13亿元。手握大把钞票,小黑鱼也盯上了当下火热的社交电商,环球好货应运而生,并于2018年下半年展开内测。2019年2月23日,环球好货超级合伙人全球发布会在上海举办,环球好货正式上线。做会员电商起家的小黑鱼做社交电商的思路到底是什么?环球好货又是否真的有几把刷子,能够在已渐入红海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环球好货速描在环球好货官网,它们对自己的介绍是“精选美食会员制零售平台”,称其“打造前端分享+会员体系,后端建立产地直采供应链,平台负责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致力成为国内领先的生鲜会员制零售平台。”相当熟悉的台词。一起惠随意点开另一社交电商平台官网,模式介绍几乎完全相同。而以“社交、会员、直采”等关键字组合查询,也能找到“剁爪购”等不知名的后生。不止如此,这些平台的自我定义也让人感到些许困惑。环球好货自称“精选美食会员制电商”,商城内则上了全品类商品,仅其App顶部分栏标注的品类即有生鲜水果、休闲零食、全球购、美妆个护、家居清洁、服饰鞋包、母婴用品、数码电器等多个品类,还有包括生活美食及“抖音同款”等综合性商品专题。
母婴类社区平台宝宝树赴港上市风波再起。11月20日下午,据IFR,宝宝树指引IPO价格定在指导价区间的低端(其每股定价6.80美元至8.80美元),低于资本市场预期。早在11月13日,宝宝树就因推迟IPO新闻发布会,引发舆论关注。据彭博社消息,原定13日在香港举行的IPO新闻发布会,却在中午突然宣布取消了。宝宝树在邮件中表示,取消是由于技术问题,尚不得知何时重新开发布会。不过很快,猎云网获悉,仅1天之后,也就是14日下午,宝宝树于香港重新召开发布会,宣布将于11月27日香港上市。加之此前,宝宝树本计划通过IPO集资10亿美元,但最终仅集资约2亿至3亿美元,减幅最高达八成。这不禁让人产生质疑,作为国内母婴综合社区平台的佼佼者,宝宝树为何推迟IPO发布会,是否意味着其上市信心不足?IPO集资规模骤降,是否意味着资本市场不看好?此外,宝宝树已连续三年亏损,其商业模式和变现能力出现了什么问题?借资本上市的宝宝树,能否冲破财报危机,打一场翻身仗?危机一:连续三年亏损今年6月份,宝宝树申请在香港上市,对于任何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来说,招股书一直大家关注的焦点。11月13日,宝宝树向港交所提交了更新版招股书。然而,财报营收并不理想。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宝宝树总收入为4.1亿元,同比增长12.6%,账面亏损扩大至21亿。不过,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下优先股公允值计算标准不同,在经营上其实宝宝树在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经调整后净利润达1.38亿元,2018年上半年经调整后溢利超过1.2亿。过去三年,宝宝树的财务数据也不乐观,营收分别为2亿元、5.09亿元、7.29亿元人民币。年度亏损分别为2.86亿元、9.34亿元、9.11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43.2%、-183.3%、-124.9%。宝宝树陷入了“越增长,越亏损”的怪圈。更糟糕的是,宝宝树的总收入增长下滑严重,从2016年的154.9%,降至2017年43.1%,并于今年上半年跌至12.6%。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好消息。除了主要财务数据,招股书还披露宝宝树的一些关键运营数据,只能说“悲喜交织”。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宝宝树的平均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几乎减半,腰斩至8950万,而去年同期为1.77亿。这主要由于PC端及WAP端平均月活用户数量下降造成,该数据从2017年上半年为1.60亿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7200万。宝宝树表示,这主要是PC端热门搜索引擎采用的算法变更影响排名所致。不过根据最新招股书,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内,宝宝树平均月活用户增长至1.75亿。危机二:移动端乏力,拉新能力不足目前,宝宝树移动端月活用户仅占2成,在整个市场All-in移动端的时候,宝宝树面临巨大挑战。虽说宝宝树是从PC端起家,PC及WAP端用户基数大,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宝宝树较难在移动端留住现有客户,无法快速吸引新用户。当移动端互动的用户减少,势必影响宝宝树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宝宝树的平均月活用户为8950万,其中,手机应用程序端用户为1600万,PC及WAP端用户为7280万。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宝宝树的手机端月活用户占总用户的两成不到。如今,PC互联网几乎没有红利可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也在消失。宝宝树作为垂直电商,虽说早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入口,但没有把握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早在2012年初,据宝宝树高层透露他们把80%、90%的人力物力资源放在了移动端,并于2012年中向移动端迁移。可以说宝宝树并没有错失移动互联网入口,甚至提前进行了布局。然而,即使早早入场,宝宝树也并没有充分将其庞大的宝妈数量迁移至移动端。如今对于各大电商,移动端消费占比早已过半,不少甚至高达八九成。现在宝宝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提前让宝妈宝爸习惯在移动端消费,后期则很难从移动电商丛林中突围。不过,宝宝树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经营旗下微信公众号,定期登载相关文章和博客内容,吸引微信流量,并将流量再引导至WAP及移动端。只不过,在微信订阅号红利面临天花板时,宝宝树能否在微信上取得突破?这样的新模式又能否为其移动端导流,依然是个问号。危机三:现金流及盈利模式不稳定在营收构成上,宝宝树主要靠广告、电商(直销和平台)、知识付费三部分。其中,绝大多数收入来自少数主要广告客户,这使得宝宝树的现金流及盈利具有不稳定性。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宝宝树的广告及知识付费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77.8%,其中广告收入为2.98亿,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73.2%。电商收入在2018年上半年则缩水至半,从去年的营收主力“退居二线”。2018年上半年,宝宝树电商收入为9000万,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2.2%,去年同期为1.84亿,占总营收50.8%。宝宝树平台虽聚拢了大量宝妈宝爸,但平台变现能力不足。宝宝树给了新手爸妈一个类似于育婴百科一样的功能,从怀孕、生产到育儿这几个阶段上,宝爸宝妈们都能从中找到育儿道路上的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知识锦囊。可以说,宝宝树形成了一个育婴社区交流平台。在北京母婴服务协会会长李伟看来,宝宝树是一家数据公司,玩的是粉丝经济,“与其说宝宝树是一个母婴公司,不如说它更多地应该是一个数据平台,它解决的痛点就是宝妈在社区论坛的经验分享,进而形成粉丝经济,母婴类社区平台对母婴行业起到一定推广作用。”然而,玩粉丝经济的宝宝树通过电商变现的商业模式也在经受各方面的挑战。蜜芽、贝贝网这类垂直母婴电商早已布局,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也凭借其综合电商的口碑和实力,让宝宝树这样的垂直电商很难超越。不过上市前夕,宝宝树接下了阿里巴巴抛来的橄榄枝。今年6月,宝宝树获得来自阿里巴巴战略融资,投后估值约140亿元。据悉,双方将开展在电商、C2M(CustomertoMaker)、广告营销、知识付费、新零售、线上线下母婴场景等多个层面的大规模深层合作。如此一来,宝宝树庞大的母婴数据库不仅可以为阿里所用,弥补其在母婴社区、教育、知识付费等领域的空白;宝宝树也可以通过与阿里在电商业务方面的整合来减少运营成本,增加其商业能力。除阿里巴巴外,宝宝树的明星投资者还包括复星集团。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直言,有两样事情最刺激消费:买房和生孩子,宝宝树无疑抓住了后者巨大的消费群体。宝宝树创始人兼CEO王怀南表示,在复星、好未来等一系列战略合作伙伴的推动下,宝宝树获得了高速发展,而引入阿里巴巴集团,则更好的释放了宝宝树的商业能力。策略调整:降低垂直电商比重,押注内容面对增长乏力的电商业务,宝宝树似乎已经意识到,在母婴电商领域,与综合电商正面硬扛,恐怕只有死路一条。有关垂直电商“生死”的讨论从2012年继续到2015年,再延续到了2017年。维棉网、品聚网、初刻等垂直电商早已淡出视线之外,成功IPO的聚美优品、唯品会等也成为讨论的焦点。早在2011年前后,平台型电商碾压垂直B2C的案例就在母婴市场发生。2010年京东、当当、1号店等上线母婴频道,并于当年先后宣布超过红孩子(京东和当当月销售额已过亿元);反观红孩子,2009年销售额20亿元,2010年和2011年均为15亿元(母婴用品约占55%)。2010年出现下滑,2011年勉强持平。这也不禁让外界质疑,在母婴这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为什么这样一家营收数亿,用户数亿的母婴巨头,直到现在还是亏损?母婴电商看似繁荣的背后有什么问题?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家长舍得为孩子花钱,这也让母婴市场迎来了一个发展新高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母婴商品网络零售总额约3877.5亿元,环比增长32.3%,约占全年网络零售总额的5.4%。同时随着用户消费理念升级,和消费能力的增加,母婴行业发展越来越细分化,母婴商品网络零售总额将继续扩大,到2020年预测母婴商品网络零售总额达到6637.2亿元,增速15.2%。互联网母婴渗透率超全网网民增长速度,稳定增长,达5.8%。然而,即使市场潜力巨大,在高度标准化的母婴产品战场上,面对拥有流量、品牌、用户和资金优势的综合型电商,垂直电商几乎无力反抗,节节败退。宝宝树同样面临着用户群小、销量小的问题,这意味着其很难大幅缩减成本,只能“开源”提高毛利,进行自救。11月13日更新版的招股书也印证了宝宝树的战略改变——精简电商业务的营收。截至2018年9月30日,宝宝树电商部分收入占比较2017年同期减少28%,存货成本从2017年上半年的68.2%,缩减至2018年上半年的43.3%。对此,宝宝树表示,这是由于变现策略的调整。宝宝树目前专注于在数据及数据分析能力方面的新变现策略——通过进一步扩大广告业务,实现更大规模的经济效应和更强的新变现模式,如C2M及知识付费,同时精简总体电商业务,以降低后端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电商方面,宝宝树与天猫平台的合作已经从2018年10月12日开始正式启动,用户的宝宝树账号和天猫账号也进行了打通。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用户的转化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内容方面,宝宝树于2015年开始尝试知识付费,虽然目前收入占比较低,但呈增长态势,增速138%,符合当下的知识付费热潮。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知识付费收入为1881万,占总营收比例为4.6%,去年同期为790万,占总营收2.2%。可以看到,宝宝树正试图在综合电商、母婴垂直电商巨头,甚至姑表亲家等“过来人”的经验中杀出血路。宝宝树尝试了很多新模式,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只是这种效果能持续多久,依然需要时间的检验。11月27日,备受关注的宝宝树就要赴港上市了。11年的创业之路最终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不仅是对宝宝树的检验,也是对整个母婴市场的考验。
6月:当当网7月:当当网、亚马逊、奥买家全球购、贝贝网、西集网8月:1号店、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优购网、1688平价精选、网易严选、中粮我买网、拼多多、开心保险网、华为商城、文轩网、可得眼镜、国美在线9月:杂志铺
五年前,电商正规军是不屑与微商为伍的。彼时,微商以一种矛盾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诸如俏十岁凭借微商异军突起,一年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并冠名央视、湖南台等多个综艺节目;另一方面,假货、层层代理、吹嘘洗脑、付钱后不发货直接跑路等乱象屡屡发生。这使得微商逐渐与传销、骗子划了等号。妖风之下,大胆者如韩束在2014年9月进军微商渠道,成为首支微商正规军。韩束之后,号称数量2000万的微商们,越来越渴望登堂入室。但转年,央视给泼了一桶冷水。2015年4月,央视新闻曝光微商面膜天价荧光剂和激素,有的超标6000倍成为毒面膜。此事令“微商”形象彻底黑化,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以微商起家的俏十岁面膜,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其他品牌更是对“微商”的帽子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几年过去,画风再度突变。所有平台都在做微商这个月刚过半,两家在微信上做服装库存分销的公司接连宣布融资。7月2日,爱库存完成5.8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钟鼎创投及建发集团跟投。7月17日,好衣库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腾讯领投,IDG、险峰长青、元璟等机构跟投。就在6月,好衣库刚刚宣布由IDG资本领投的1亿人民币A轮融资。两家公司区别不大,本质上都是借助微信进行分销。平台与品牌方谈合作,分销给微商,微商在朋友圈里卖货。当微商一词蒙上贬义色彩后,媒体们爱用“社交电商”来形容这一类电商,但随着营销术语的升级,现在出了个更加专业的名词——S2b2C,上游对接品牌方库存,下游为职业微商代购提供正品低价库存,再由微商将商品分销,形成品牌方——平台——小b(微信代购)——消费者的交易体系。S2b2C模式简图,虎嗅据公开资料绘制在爱库存、好衣库之外,运用这一模式更被人所知的是云集。2015年5月,做淘品牌起家的安徽人肖尚略转型做综合电商,上线云集微店App。2018年4月,云集宣布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肖尚略向媒体表示,云集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78亿元,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微信生态中估值第二高的电商公司,仅次于接连拿到腾讯投资的拼多多。这套模式打破传统电商中的天价流量困境,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传播低成本获客,并且有裂变效应,使得平台体量飙升。于是苦于流量压力的中小型平台纷纷转型。去年7月,母婴电商贝贝网推出“贝店”,当时贝店负责人如此描述这一业务:“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即将贝贝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用户,让他们在自己的社群当中做分享和分销,从中产生效益。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会在妈妈群里面,妈妈群一定会有少数的两到三个核心人士,她能够影响到社群的价值和定位,我们希望赋能到对应的人,让她们为妈妈群体服务。”几乎在同一时间,做海淘的达令宣布品牌升级为“达令家”招募会员,成为会员后可以销售达令家提供的产品。此后,诸如楚楚街上线楚楚推,以及洋葱海外仓、好物满仓、有好东西等创业项目跑步入场。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等对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支付宝界面中一度出现微商进货入口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微商进货”标签,给其微商业务引流。阿里的微商属于一级分销模式,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微供”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App“采源宝”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今年1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微选”,入口在微信—发现—购物中。微选初始形态有些像淘宝头条,经过几次产品更新,现在来看像是微商分销平台。在首页,所有产品都注明返佣金的字眼,点击进入具体店铺,均在显眼位置挂有“合伙人招募”的广告,申请成为合伙人后同样可以一键转载铺货。网易在去年6月推出网易推手,网易旗下拿来分佣的产品将全部来自网易直营商品——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唯品会则在近期上线类似的产品云品仓。与创业企业不同,电商巨头们大都严守“一级分销”模式,避免政策风险。于是到最后,无论是做平台的还是做自营的,最后都成了做微商的。为什么微信分销遭追捧微商分销模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参与其中的既有电商巨头也有成立四五年模式已经成熟的第二梯队玩家,更有不计其数叫都叫不上名字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首先,流量成本高企依然是电商不能承受之痛。新产品获客要投广告,无论是低价补贴,还是百度关键词竞价,抑或做应用商店推广亦、找明星代言,说到底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模式。在创业热潮最火爆的2015年,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胖虎”,把线下门店砍掉开始做线上交易平台。创始人马成曾透露,由于二手奢侈品单价高,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1500元到2000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用户的忠诚度很低,哪边便宜就去哪边,而且获客成本这么高,就算他来你的平台下单,获客成本也赚不回来。”用户在胖虎平台上达成交易,它收取2%的佣金,而平均6000元的客单价,远不够支付流量成本,在线上尝试了两个月就停止购买流量。2016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有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购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广告”。2016年,海淘电商蜜淘倒闭。它在2014年获得B轮融资后,用补贴打价格战,耗费千万元买广告,以获取流量以及用户。但当更强的对手入场,同时遭遇互联网寒潮,最终兵败如山倒。相比较之下,通过微信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而产生的社交流量,处于价格洼地。做跨境食品电商的格格家,在2017年同时做微信分销。创始人李潇另设团队上线一款新App,环球捕手。据一位接近李潇的人士透露,两者运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环球捕手完成的订单数几乎是格格家的10倍。各个电商平台微信分销产品其二,电商增长放缓的大背景,要求玩家找新出路。从唯品会发布的2018年Q1财报来看,该公司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99亿元(约合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0亿元增长24.6%;净利润为人民币5.297亿元(约合84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19亿元下降4%。无独有偶,京东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1%,而2017财年Q2、Q3、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9.2%、38.7%。增速放缓,既有季节因素,也有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唯品会CEO沈亚在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正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电商转型到社交电商,从提高转化率转变为提高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其三,微信天然适合做分销。“42章经”的曲凯曾经问过白鸦对社交电商的看法,当时白鸦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复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个是vivo和OPPO的销量超过了小米;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vivo和OPPO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这两点,其实打通了四五六线城镇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此外,微信扩大了交往范围,从之前手机通讯录中数十个熟人关系扩展到几千个半数人关系,并且从之前的点对点通讯,扩展到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机遇与风险在搜索引擎中,无论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还是“达令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最下方的相关搜索中都会出现一条联想词条“XX到底是不是传销”。官方对于传销组织的认定,通常有几个判断标准:“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以及“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诸如阿里的微供、京东的微选、网易推手等大平台都是以一级分销来规避风险,即直接从平台分销出售给C端用户,不能再发展下线。而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则因分销层级不清陷入争议。2017年7月,云集微店接到一张958万的“迟到”的罚单。CEO肖尚略在公开信中承认“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但他强调,早在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公开信息显示,起初云集的店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缴纳398元平台服务费后,就能一键成为普通云集店主,通过自购优惠、用户CPS和邀请新店主得到报酬。在店主通过直接邀请和间接发展100名新店主以后,就成为云集主管,之后邀请的每一位新店主,他都能得到150元/位的培训费和15%的销售佣金;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后,主管就可竞聘服务商(经理)。整改之后,用户花398元购买一套自营化妆品后赠送店主资格,邀请新人购买化妆品后会获得商城代金币。主管和经理仍能获取培训费和销售佣金,但会与云集签订兼职劳动合同,从而规避风险。云集CEO肖尚略反对把云集比做微商的说法。“微商——微小的商业,这一概念非常值得推广,可是微商的层层代理、层层抽成,把原本100元的商品卖到了1000元,客户和底层微商的商业价值都没有得到尊重,是不健康的商业模式。”他认为云集与微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分销的结算模式。“云集的财务收支都由总部统一结算,每一件商品的收入汇总至云集后,分别向供应商、品牌商支付商品成本,向物流商提供物流、仓储成本,向每一位店主、经理、主管分配利益,我们店主的利益由上往下划分,而非由下往上。”环球捕手等平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今年6月份《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直指环球捕手疑似传销,其中提到,环球捕手会员用户分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个等级。新用户在平台上购买399元的指定产品,即可开通“捕手会员”,同时成为“环球捕手店主”,可以分享销售商品获取佣金;获直属下级会员省钱额度和销售佣金收益的25%;每邀请一位下级会员可收益100元。CEO李潇回应《新京报》称,目前外面流传的一些规则并非环球捕手官方制定的,而是一些服务商曲解了规则。“环球捕手的会员体系中确实存在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种概念,但并非所谓的‘上下线’关系,分销体系也并非多级。会员邀请一名新会员时会获得奖励以及新会员消费的佣金,是仅有的一级。”他进一步解释,当会员邀请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或新会员消费总额超过一定额度时,平台会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会员,邀请其成为服务商;优秀服务商更是服务商中的佼佼者。服务商和优秀服务商将承担管理统筹和服务会员的职责,基于其团队人数和销售额会获得相应奖励。对于创业者来说,微信分销模式的风险在于,如果做多层分销,虽然能带来爆发式增长,但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如果只有一级分销,又要以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为了避开微商所留下的骗子等固有印象,他们又以社交/社群电商等概念对这一模式进行包装。2006年,在经历了与监管层的漫长博弈和转型后,安利终于获得象征合法身份的直销牌照。十年后,这些在社交电商中掘金的创业者们,在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升级变更后,不知道是否能迎来同样的好消息。
3月:贝贝网4月:亚马逊、国美在线5月:苏宁易购、可得眼镜、华为商城、莎莎网、京东商城、努比亚、中粮我买网、有货商城、聚美优品、网易严选6月:国际妈咪、文轩网、八百方、顺电商城
2013年2月的一个深夜,化妆品公司俏十岁创始人武斌,仍在办公室里不安徘徊。公司研发的面膜始终销路不畅,令他寝食难安。尽管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渠道和消费者依然对新品牌不买账,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不由怀疑,前后多年的研发心血,可能真的要胎死腹中。5个月过后,奇迹发生——俏十岁面膜一夜爆红。武斌点石成金的魔力来自微商,这源于他的无心插柳。此前,因为库存太多,武斌心灰意冷,将面膜送给朋友们使用。有些人觉得效果不错,产生了在朋友圈展示和销售的念头,并征得了武斌的同意。意外的是,没过几天,产品销量就从最初的几盒增加到成百上千盒,伴随着核裂变般的扩散,几个月后,俏十岁传遍了全国朋友圈。武斌大喜,借势布局,一年之后,在没有一名正儿八经销售员的情况下,俏十岁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富神话面前,压抑了多年的传统零售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纷纷踏足新大陆。韩后、太太口服液、洋河、同仁堂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以不同模式切入,这其中:富士康卖起了手机,向百万员工招募分销商;海尔宣布招募3万名创客;国美则向旗下30万员工发出人人开微店的进击令,业绩与工资直接挂钩;甚至国企中粮也在朋友圈卖起了食品、保健品。社交电商大幕,在2015年徐徐拉开。拓荒者们热情满腔,旁观者却报以冷眼,他们认为社交电商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有评论称,社交只是一种引流方式,不是一种电商模式,不符合大众日常消费习惯;且大量微商产品单一、消费频次不高,只能靠拉下级代理层层囤货盈利,真正到达消费端的商品并不多,本质上无异于传销,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上述评论一语成谶。由于几乎不需要任何门槛,社交电商催生了一批创业者,他们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在短短半年之内让社交电商乱象丛生:朋友圈中打擦边球、混水摸鱼者层出不穷,三无货、假货、A货亦是泛滥不止;私下窜货、乱要价、售后问题频出;央视曝光微商中含激素和荧光剂的毒面膜后,不仅大批面膜品牌遭遇滑铁卢,其他领域草根品牌也没活过5个月;俏十岁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破了微商销售纪录、光芒四射的云集和环球捕手因涉嫌传销被罚款千万整改……一时间,整个微商生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从业者遭受前所未有的鄙视。社交电商不会有春天,传统电商仍是消费者最爱,几乎成了主流舆论的共识。然而,两年后,零售画风再次突变。传统电商增长乏力,离天花板越来越近。2015年,中国电商交易量增幅为36.5%,此后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至19%。在互联网新增用户接近饱和状态下,引流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而此前不被看好的社交电商,却悄然蹿出两匹黑马——拼多多和贝店。拼多多是拼团砍价式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送链接拼团采购,会获得超低的价格。据称,上线后不满一年,拼多多的单日成交额即突破1000万。如今,其活跃用户已超过3亿,直逼京东;月流水高达400亿元——拼多多用不到3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些成绩,阿里和京东做到这个数字用了10年。贝店是贝贝网的移动端变体,上线于2017年8月,属于综合性社交电商平台,号称打造“社交版天猫”。其模式类似直销——用户达到一定消费门槛后即可成为店主,一边可以享受作为忠实消费者的折扣福利,一边可以通过推销产品获得利润回报。上线3个月,贝店日订单量突破百万,今年3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133.37%,位列当月移动App月活增幅榜第一。两匹黑马的狂奔,似乎让业界看到曙光——社交电商是可行的,某些高效的模式甚至可以规模化复制。另一份统计数字,更为社交电商的前景添了一把火:2017年,微信生态的电商交易总额已突破万亿,相当于阿里全年交易额的三分之一。所有人都认为风口来了,资本亦伺机而动。过去4个月中,社交电商领域,融资捷报频传:1月,库存分销平台爱库存完成1亿元A轮融资;2月,“改邪归正”的环球捕手宣布获得浙江大学战略投资,估值20亿元;4月,拼多多融资30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资本方为腾讯和红杉资本;4月,礼物说完成1亿人民币C1轮融资,C2轮正在进行;4月,“从良”的云集也得到了1.2亿美金B轮融资。这些融资背后,站着IDG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鼎晖投资以及北极光等声名显赫的金主。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下一个独角兽,甚至下一个淘宝。同样在4月,一条让业界欢欣鼓舞的消息降临——19日,帮商家开移动商店的工具提供商有赞(曾用名口袋通)完成借壳上市,市值超过60亿港币,成为“微信生态第一股”。尽管本质上,社交电商“是在长江、黄河之外,再挖出一条河的玩家”,渠道之间似乎并非零和博弈,但传统电商仍不敢怠慢,加速布局追赶,以防止用户大量流失。淘宝推出了特价版APP,对标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京东则在京东优选内新增了“天天拼购”模块,3-5人即可拼团获得2.7-6折的优惠,随后又推出开普勒轻商城小程序,为零售商家提供社交电商基础设施;网易考拉上线了微商城;唯品会的微商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实施。更值得回味的是,时隔4年后,微商鼻祖——俏十岁与武斌也宣布重返微商江湖,准备孵化一批新的微商品牌。一切似乎意味着,在经过市场和混乱的洗礼后,社交电商的生态终于以日益规范的趋势,让昔日战将找回了信心。只是,这信心不再属于武斌一个人,朋友圈江湖、10亿用户的争夺大战已再所难免。原本被广泛唱衰的社交电商,怎么突然间就火了?首先,在运营机制上,社交电商的确具备了传统电商不可比拟的优势——裂变。传统电商革了传统零售的命,但它的软肋在于需要千方百计地引流。一个电商平台就像一个大集,需要把四面八方的人群吸引到集市中消费,消费者之间很难相互传导。而随着平台间竞争加刷,市场增长放缓,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社交电商则不需要集中引流,它将大集变成了无数个销售站点,每个站点都在赚取差价或售后分成的利益驱动下自动引流。或者说,社交电商将引流任务转嫁给以个体为主的分销商或代理商。以某某商为例,如果你注册成为其店主,就会获得双重身份——某某商的消费者和分销商,采购其商品时可以享受7折优惠。当你通过微信向好友推荐自己店内商品后,每成交一单便可得到3折的利润。当销售额累积到规定条件,你便可以发展下一级分销商了,你的采购成本可以低至6.5折,下级卖出的每一件商品中,你都会得到0.5折的利润。这种由消费者到分销商的过程就是裂变。对于部分商品而言,这种模式建立在较高销售价格的基础之上,以给“上级”分销商留下足够的利润分配空间。在拼团模式中,裂变效应更为明显,消费者为拿到低价而自发组团,就是在为商家作免费的引流推广,不仅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对于想要卖掉产品的品牌商来说,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要比传统电商低得多。此外,在传统电商难以下沉的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社交电商也更有用武之地。传统电商发展至今18年,对三线以下城市覆盖率一直不高,除了物流因素外,与这一消费群体对电商的认知度偏低有关。但这一群体却有另一个特点——更易受到熟人圈子的影响。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没有淘宝、京东,但大都有微信。经过熟人推荐,在对话框里就可完成购物过程,在他们看来要比传统电商更简单、便捷。他们也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以适应低门槛的社交电商所提供的兼职舞台。这样广阔的卖家队伍给社交生意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几家头部社交电商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三线以下城市产生的交易量高于一二线城市。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火如荼的社交电商并不完美,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三大痛点。其一,管理难到位。做分销、代理商的门槛不高,导致从业者良莠不齐、能力不一的现象颇为普遍。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总部看不见的微商,敢于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谋取眼前利益,最终对品牌造成伤害。比如,运营已经趋于规范的拼多多和云集,至今仍不断接到各种投诉:有消费者买到假货难退货,有的退款被扣押,还有些从业者为显示平台实力而进行虚假宣传。此前云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某些店主敢吹出20倍,说成20亿美金,让云集无辜背锅。其二,个体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模式的持续性。朋友圈里经常让人亮瞎眼的操作,莫过于微商们晒的收入,要么动辄几万、几十万的交易额截图,要么买车买房的照片,一边吹嘘自己够敬业,一边数落旁人不努力,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禁不住诱惑,加入代理大军。殊不知,这背后都是满满的套路。有从业者爆料,大部分这类截图都是用专门的软件制作的,只为了击中大多数人渴望轻松发财的软肋,而且这招百试不爽。微商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业界的未解之谜。实际上,由于微商所售商品种类有限,交易频次本身受限,再加上有限且不稳定的客流,导致大部分微商的实际收入如同鸡肋。在收入层次上,这个模式依旧是金字塔,越靠近顶端,收入越高,而下面的群体,则是“上位者”赚钱的渠道。某微商在知乎坦言,自己不作假、不夸大宣传、不拉代理,一年算下来连零花钱都没赚到。另一个兼职做微商,做了1年赚了不到2万,而和她一样的朋友们,都是做了一段时间后,要么换产品,要么全部放弃。混乱时期,入局早的代理,确实有人月入数万,但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这几乎就是做梦。笔者所接触的微店店主,情况也大同小异,其中一位已经发展出5个分销商,月收入还不到两千:“现在才知道,那些说微商赚钱的,都是骗人的,想靠这个赚钱,太难了。”随着各家巨头的进一步扩张,价格战在所难免,从业者的利润或将进一步被压缩。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发成为裂变的一份子?其三,对用户的过度骚扰。用户眼里的朋友圈,应该是清静的茶馆或咖啡厅,圈内好友晒着各自的心情,欢声笑语、嬉笑怒骂。但各种格格不入的微商广告,却打破了既有的环境,实在难以讨喜。不难想象,这场风口之下,朋友圈里的微商会越来越多。当茶馆里叫卖声此起彼伏的时候,用户们是继续忍受,还是会选择离开?借用俏十岁创始人武斌的话:做微商就像洗澡,随时想洗都可以去洗。但是,一定要调好水温,过热了一定会被烫死。
8月:亚马逊9月:可得眼镜、1号店、亚马逊、贝贝网、华为商城、网易严选10月:苏宁易购、京东商城、1号店、可得眼镜、国美在线、网易严选、跨境网、网易考拉11月:莎莎网、跨境网、飞牛网、佐卡伊珠宝
获悉,母婴电商蜜芽已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央企背景的“中”字头机构。据悉,本次融资与去年底蜜芽内部信公布的融资为同一轮的两次交割,合计总金额约1亿美元,是今年母婴行业最大金额融资。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融资没有正式对外公布,是由于经过过去几轮融资,蜜芽资金储备情况较好,故不再将融资作为其对外发声的重点,而将更多的经历集中在业务发展上。据了解,蜜芽在完成本轮融资后将全面进军新零售,布局线下母婴零售店。其DEMO样板店已经完工,预计年底会在国内铺设300家。4年完成6轮融资,估值百亿2011年,蜜芽诞生。6年时间,从一家淘宝小店发展到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其创始人刘楠扮演的角色也在北大学霸、跨国公司高管、全职妈妈、淘宝店主、亿万身家“霸道女总裁”、奇葩说辩手间转换着。据私募通及网络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蜜芽获真格基金和险峰华兴等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3月,获红杉资本中国领投的2000万美元融资;2014年12月,完成6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HCapital领投,人红杉资本中国和真格基金继续跟投;2015年9月,蜜芽获1.5亿美元D轮融资,由百度领投,红杉资本中国、Hcapital等现有股东及数家美国私募基金跟投;2016年11月至今完成交割的E轮融资,投资方为央企背景的“中”字头机构。据估计,蜜芽6轮融资金额超20亿人民币。去年10月,蜜芽创始人兼CEO刘楠曾在内部信中表示,当时蜜芽自有现金储备已超10亿人民币,并已实现正向现金流。纵观蜜芽的发展,会发现其重点早已不仅仅在电商上。2014年初,蜜芽开始布局线下全渠道;同年5月,蜜芽与早教机构红黄蓝联手成为合资公司;同年10月,首家线下实体店在海南天域酒店开业;2016年2月,蜜芽战略投资儿童室内游乐品牌悠游堂,进驻美中宜和医疗机构,打通了孕产、电商、亲子娱乐、教育全渠道。“母婴电商要做用户价值,而非流量分发,蜜芽和悠游堂和美中宜的合作是全产业链的布局,是用户时间抽和空间抽上的延伸。”在和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时,刘楠如是说。造货、开店,进军母婴新零售自从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几乎所有电商都跃跃欲试,旧的零售产业就一直在被变革。如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冲击了传统的便利店;盒马鲜生、网易味央,冲击了传统的餐饮店和菜市场;京东联手永辉开京选空间等等,传统的母婴行业也正在被新零售变革着。国内母婴的市场超过3万亿,且80%以上的母婴消费是在线下完成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去实体店进行体验、购买。加上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民众消费购买力的提升,母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16年12月,刘楠曾在会上谈过蜜芽的未来:“母婴往上和医疗相关往下和教育相关,向左是体验式零售向右是亲子服务,只有蜜芽把这条产业链走透才能够给消费者一致而稳定的服务体验。”并计划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在全国开设200家线下蜜芽乐园。上周刘楠发微博宣布,蜜芽乐园山西、重庆再落地2家。其中,山西店开店首日销售额达到30万,几乎是一个同类乐园3倍以上的数据。截止目前,全国蜜芽乐园有9家旗舰店铺。如刘楠所言,现在母婴电商平台如果只会做奶粉和纸尿裤的标品生意,可能永远赢不过天猫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蜜芽通过蜜芽乐园项目,落地很多母婴行业非标品的业务,比如亲子娱玩、亲子教育、母婴护理、幼儿陪护等项目。今年6月,蜜芽还上线了自有品牌“兔头妈妈甄选”。类似网易严选,通过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挑选优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向用户销售等。一方面能甄选出优质好货,另一方面能很好的控制毛利。投资界从蜜芽内部获悉,全新上线的“妈妈甄选”线下实体店将于Q4正式落地,预计在未来一年时间内完成全国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有异于传统实体店,蜜芽会全面打通线上线下会员体系,通过数字化的用户分析,有助于提高线下店铺坪效。蜜芽线下店将取用电子价签跨境云商(扫码购买,送货到家)和自有品牌铺货(现场带走)模式。一方面较好的解决店铺空间有限与商品数量无限的矛盾,对于新零售模式,重要的是要实现同一盘货。如果线上线下货品不一致,就需要经营两套产品体系,综合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且无法带来线上线下一致性商品体验。通过电子价签则能高效率的实现实时价格同步,烫平商场与电商之间的差价。全新实体零售店中还会融入蜜芽乐园游乐设备,整个消费环节更具场景化和体验感。以上诸多动向都透露出了蜜芽后期发展重点——新零售实体店(实体渠道)+自有品牌(实体产品)。通过延伸全产业链,来满足母婴人群线上线下全需求。母婴电商进入下半场随着二胎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刺激,母婴市场迎来爆发性的发展。数据显示,未来五年中国孕婴童市场需求预计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20年的整体市场规模接近3.6万亿元。发展至今母婴行业呈现如下特点:1、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专业化及个性化;2、购买能力增强,线下渠道逐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3、新一代的父母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交和娱乐等元素不断渗透到购买行为中。马云曾表示,未来电子商务平台即将消失,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而互联网公司也将突破边界。零售关键就2个词,效率和体验。对各家电商平台来说,需要找到效率和体验的平衡点,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也是为了提升效率。当移动互联网红利开始过去,垂直类的母婴电商需拓展,从多方面布局。贝贝网张良伦曾表示,电商是一种新零售方式,中国电商从原来的基础设施之争回归到消费者体验之争。除了蜜芽外,宝宝树旗下的母婴电商美囤妈妈去年也开始研发自有产品,通过社区大数据挖掘用户精准需求,整合线上线流量线下实体源推出混合业态,从垂直类母婴向家庭消费发展;京东母婴也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开设5000家实体店......如此庞大的市场一直不缺少玩家,用户对质量、价格、服务等需求逐年提升,原本竞争激烈的母婴市场进入一片红海之中。通过内容生态结构的完善,增强母婴社群中用户的粘性和依赖度,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互补是发展的大势所趋。母婴新零售会是大变革,下半场的故事也开始了。
8月4日消息,母婴电商的新玩法一向层出不穷,跨境进口、社区电商、线下生态、知识分享,几乎所有的电商领域新概念都会被母婴电商所用,妈妈们也是非常捧场。而这次的新花样来自贝贝网。贝贝网App近日上线了“闲置社区”,与“闲鱼”类似,用户可以在这里发布不用的二手闲置用品,供其他用户选购。贝贝网方面称,闲置社区是母婴圈的第一个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先来看看贝贝网版的“闲鱼”长啥样吧。“闲置社区”入口比较醒目闲置交易区就坐落在贝贝App的首页,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它的界面还是比较清爽的。专区分为“推荐”和“附近”两大板块。两大板块推荐部分的商品,是由App通过一定的算法,结合商品的综合时效性、卖家信誉等级以及买家画像等因素进行选择的。其中的商品,留言数和收藏数都比较高。“推荐”中的商品会随时变化附近部分则会根据App使用者的定位,推送附近用户想要出售的闲置物品。“附近”的商品闲置专区的商品品类则覆盖了奶粉、纸尿裤、玩具、童装、保健品、家电、美妆等在内的全部主流品类。买纸尿裤顺便来个电烤箱,没毛病!那么,用户对二手母婴用品的接受度有多少呢?征集了周围一些年轻妈妈们对闲置区的看法:条件较好的家庭,母婴用品基本都会选择全新商品。现在跨境电商及海淘渠道发达,买到正牌的海外商品是相对容易的。二手闲置商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也缺少可靠的售后渠道,贴身使用的纸尿裤及奶粉辅食等更是涉及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妈妈们没有必要冒风险购买二手母婴商品。家庭条件有限的妈妈们则表示,会适当考虑闲置的母婴商品,尤其是玩具、早教类的商品。闲置区的部分商品来自海外,在国内难以通过正常渠道买到,这也给这些家庭提供了低价买到海外商品的机会。一些妈妈还表示,“逛”和“淘”本来就是她们的爱好,在浏览孩子常用的商品时,也会顺带逛逛闲置区的女装、家居、美妆、配饰类的商品,有时会有意外收获。贝贝网方面表示,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的高估值已经证明了二手市场的潜力,母婴是闲置经济的重要场景。贝贝闲置业务是社群战略的一环,上线以来的频道活跃率和交易量都证明了改业务的必要性。当然,贝贝并没有透露上述具体数据。而妈妈们普遍关心的商品质量问题自然也无法回避。对此,贝贝网相关负责人表示,贝贝网的商品质检团队会通过日常检测、神秘购买、消费者的反馈等方式进行最大力度的监管,出现问题会严肃处理。由于二手交易市场具有其特性,贝贝网更多的时候会以仲裁方角色出发处理分歧,确保买卖双方利益。发现一只代购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为了闲置板块的健康发展,贝贝网将利用社群思路引导用户分享传播并建立关系,未来还将为闲置业务附加轻社区、轻社交的属性,甚至可能会与贝贝网旗下育儿App“育儿宝”进行关联。“借助社群力量是贝贝网上线3年多就实现半年盈利一个亿的重要因素之一,社群的裂变属性会大程度地推进一个平台的爆发,社群力量将是未来10年整个母婴行业的主要驱动力。”
借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晒娃人群的数量可谓是愈发壮大,宝宝吃饭要晒、睡着了要晒、哭了要晒、笑了更要晒……发达的社交平台自然成为了不少宝爸宝妈晒幸福的途径,但与此同时,保护宝宝隐私也成了一个社会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专业的育儿社交平台就借势诞生了。日前,一份来自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Trustdata的《2017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最快增长App排行榜TOP10”中,聊天社交类目的App占比最多,而排名第十的育儿宝就是其中一个育儿社交平台。资料显示,育儿宝上线于2016年6月16日,官方宣布其App的月活量达到300万,4个季度连续保持100%的增长速度。在上线一周年后,育儿宝开始闯入更多母婴用户的视线。6月28日,贝贝网CEO张良伦的一条朋友圈算是正式揭开了它的面纱:那么,张良伦口中的这个“过去一年母婴行业最大的黑马”究竟为何物?日前,与育儿宝负责人顾荣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表示,育儿宝300万月活的业绩有些超过团队预期,但也只是一个开始。顾荣指出,贝贝网选择育儿宝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母婴市场足够大,用户除了有购物的需求外,还有育儿记录和社交的需求;第二,贝贝网的主要用户集中在妈妈人群,与育儿宝相契合。“贝贝网提出了家庭经济的概念,家庭关系能够带来更多的空间和潜力,而育儿宝可以成为撬动家庭消费的工具。”顾荣表示,育儿宝寻找用户增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跟其他App一样,寻找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的流量机会;其二,借助贝贝网的流量优势,得到较多低成本的母婴类用户群;其三,围绕家庭和社交,让既有用户邀请新用户,以此扩大用户量。“我们希望通过引导,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更多的家庭成员围绕宝宝参与家庭社交,也希望让家庭之间产生社交互动,带来更多的流量。”目前育儿宝的核心功能包括可以永久备份的成长相册、连续的视频拍摄记录、玩图功能、可以回答妈妈疑问的问答板块以及育儿百科等其他工具。据介绍,育儿宝将成长相册定位为私密性的记录工具,用户上传的照片只能在家庭内被看到。除了注册用户外,其他的家庭成员都可以成为宝宝的亲友团,可以看到宝宝照片和视频,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亲友团的操作权限。“育儿宝上每天上传的照片和视频都是海量的,我们增长的动力源于用户对记录宝宝成长轨迹的需求,老用户的活跃度非常好。”顾荣介绍道,为了让用户养成长期拍照片并上传到一个App中的习惯,育儿宝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通过玩图工具,分析妈妈用户做图时的心理,同时也会追随一些热点;第二,根据用户习惯、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时间节点等,做一些场景引导,例如在宝宝周岁时,精准推送给用户对应的周年影集,让用户制作完成后可以进行分享等。除了满足用户记录宝宝的成长过程外,育儿宝还针对妈妈这个特殊群体推出了问答社区和育儿百科等功能。据介绍,目前育儿宝的问答功能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孕育问答社区,主要是妈妈之间的互动,在社区里用户讨论宝宝的健康、成长和心理等话题;第二种是问医生,育儿宝通过和春雨合作,让春雨平台上的儿科和妇科医生来帮助用户解决专业和疑难问题。关于社区内容的把控,顾荣表示,育儿宝除在系统层面屏蔽不良违禁词外,也会有人工抽检的环节,抽检的比例相对较高。抽检人员都有相关的专业医疗知识,会排除掉有误信息。但育儿宝更希望用户之间进行沟通,构建一个育儿交流社区,而不会做太多的管控。育儿百科推荐的内容则是根据用户的生命周期来决定的。“这个生命周期不是指用户的流失度,而是指备孕、孕早期、孕晚期、0-6个月、6-12个月、1-2岁、2-3岁、3岁-6岁和6岁-12岁这样几个时间阶段,每个阶段的用户都有明显的差异化需求,关注的重点都不一样。用户在注册时就会选择宝宝的年龄和性别,我们可以选择用户当前最关注的内容进行推送。”顾荣介绍道。事实上,在整个母婴市场中,除了育儿宝这类App外,母婴自媒体的力量也愈发不可小觑。在谈及育儿宝和自媒体的区别时,顾荣表示,自媒体跟育儿宝的差异在于,自媒体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阵地,育儿宝则是以App为主。App的用户黏性和长期留存率比微信公众号更高,但后者相对更加轻量,二者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很多母婴自媒体会把内容做为抓手或流量入口,通过电商进行变现。但或许因为有贝贝网做依靠的原因,育儿宝目前并没有涉足电商的想法。据悉,育儿宝接下来会上线一些“大社交”功能,让用户之间可以相互点赞和互动,形成更强社交的关系。围绕家庭内部的小社交和家庭之间的大社交,将是育儿宝的一个重点。据介绍,育儿宝在知识付费方面也做过小的尝试,但顾荣表示,知识付费内容不会作为当前的发展重点,但专业知识在育儿方面的确是很重要,整个行业的知识付费也越来越成熟,育儿宝也许在未来会涉及更多的知识付费功能。
4月4日消息,有消息人士透露称,贝贝网决定向入驻商家收取平台使用年费,国内商家的年费标准为9600元/年,全球购境外商家为1440美元/年。贝贝网在4月1号发布的《平台使用年费缴纳、返还优惠及结算标准通知》中表示,贝贝网上线以来,商家规模日趋庞大,为确保商家充分重视平台运营,保障平台对商家的服务质量,决定收取平台使用年费。通知显示,已入驻商家需在2017年5月1日前缴纳年费,年费有效期为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并在年费到期前30天预缴下一年年费。新入驻的商家需要在入驻审核通过的15天内,一次性缴纳一年年费,年费有效期从入驻的次月开始计算。对于未及时缴纳年费的商家,通知中表示则会限制使用其商品发布功能,所有商品将在前台被屏蔽。(图为:贝贝网的年费缴纳公告)对此,有入驻贝贝网的商家表示,平台可以制定规则,合理即可。目前贝贝网会收取10%~15%佣金,年服务费返还的标准超过了天猫的要求。贝贝网对婴童服装、童鞋和孕妈服饰三个类目收取的技术服务费率均为15%,对婴童用品、孕妈用品两个类目收取的服务费率为10%,国内商家的年费标准都为每年9600元。图为:贝贝网平台技术服务费率详情目前天猫对童装/婴儿装/亲子装、童鞋/婴儿鞋/亲子鞋和孕妇装/孕产妇用品/营养三个类目收取的软件服务费费率均为5%,服务年费为每年6万元。同时,天猫还规定这三个类目的商家年销售额达到18万元时,平台将返还50%的年费;销售额达到60万元时,平台将返还100%的年费。图为:天猫平台技术服务费率详情而京东对母婴类目收取的年费为每年1.2万元,平台技术服务费率为2%到8%不等。图为:京东平台收取费用详情
“出了这样的事,谁还睡得着啊。”央视“3·15晚会”曝光称,海豚跨境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豚供应链)销售国家质检总局禁止销售的日本核辐区食品。资料显示,海豚供应链系新三板挂牌公司有棵树旗下公司。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1点,有棵树公司相关人员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和记者沟通这一事件进展情况;16日上午,记者在有棵树公司见到相关人士后,对方发出了前述感叹。值得注意的是,昨日(3月16日),有棵树公告称,由于其没有及时获悉通知,导致2月13日至2月22日间共售出525件不符合最新监管要求的卡乐比产品,央视报道不涉及公司任何中国内地经营主体,公司正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有棵树子公司深圳市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海豚供应链)为海豚供应链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其和有棵树在同座楼的同一楼层办公,两家公司只隔着手扶电梯。经历了“3·15”风波后,有棵树仍在正常运转。记者看到两家公司的人员密度均很高,深圳海豚供应链中间的办工区甚至没有格子间,工作人员密集地坐成一排,在电脑前忙碌着。海豚供应链主打跨境电商的B端(商户端)业务,因此极有可能存在其他部分平台商户依旧销售前述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海豚供应链COO刘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所有产品均销售给香港客户,我们给客户的态度是,如果他们的渠道和客户担心,我们支持无条件退货,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会担心,有部分客户在和我们沟通这个事情,但也有部分客户说没有关系。”部分客户称“没有关系”记者了解到,海豚供应链以B2B“直采”和B2B2C“代发”为主要经营模式。B2B模式主要针对大型平台电商、垂直母婴电商等;B2B2C模式下,客户将订单信息等推送给海豚供应链,海豚供应链代卖家及平台将海外产品发送给国内消费者。在2016年的半年报里,有棵树称B2B模式下,公司已成为京东全球购、宝宝树、丰趣海淘、唯品会、贝贝网、小红书等众多大型电商平台的海淘产品战略合作供应商;B2B2C模式下,公司已成为淘宝卖家、天猫国际卖家、宝宝树、蜜芽宝贝、唯品会、聚美优品等代发战略合作伙伴。这也意味着,极有可能存在部分平台商户从海豚供应链采购货物并再度卖给消费者的情况。对此,刘柳回应称,公司从未和上述平台商户有过卡乐比麦片的直接交易,“我们做的是跨境、境外生意,采购、销售是海豚供应链在香港运营,所有的合同往来都是海豚供应链和注册在香港的公司进行交易,我们已经在香港完成了货品的销售。”至于海豚供应链客户与内地平台的关系,刘柳称,公司并没有监控商户的经营行为,“它(指客户)和境内公司是不是存在关联,或者它在哪些平台上进行售卖,这是客户的销售渠道,我们是做批发的,我们不会去探听客户的这些信息。”刘柳同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海豚供应链大概有上百家香港客户,公司不方便对外提供客户信息,但已将相关的客户清单提供给深圳市场稽查局。值得注意的是,2月21日,深圳市场稽查局对海豚供应链进行了突击检查,此次检查重点便有卡乐比相关情况。随后的2月23日,海豚供应链在其官网发布了通报,称公司客服已经在主动联系客户进行相关赔付。“这个事情出来了我们也很抱歉。我们给客户的态度是,如果他们的渠道和他们的客户担心,我们支持无条件退货,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会担心,有部分客户在和我们沟通这个事情,但也有部分客户说没有关系。”刘柳称。共售出525件违规产品据《天津日报》等报道,2017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发布了针对日本食品放射性相关证明文件审核的警示通报,要求各进口企业(包括跨境电商)避免从被我国禁止的10个日本都县(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进口食品,日本食品进境申报时,进口商须提供原产地证明、放射性检测合格证明等符合要求的相关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并未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找到前述文件。只是在日本海啸爆发的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农产品进口的公告》,规定即日起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记者随后联系相关行业人士,得知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信息内网在今年2月13日发布了一则风险警示通报,通报内容与《天津日报》的报道相符。有棵树在昨日的公告中称,海豚供应链所有的销售都是在境外完成交割,2017年2月15日,在接到国检通报后,海豚供应链立即叫停了卡乐比麦片的所有订单,并安排海运退货,同时海豚供应链也下架了所有不符合通报的产品。但由于其没有及时获悉通知,导致2月13日至2月22日间共售出525件不符合最新监管要求的卡乐比产品,公司对此深表愧疚。不过,刘柳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公司之所以未能第一时间全面下架不符合最新监管要求的产品是源于信息差,公司并未接到过来自政府层面的相关通知。“2月13日的那个文件我们是不知道的,2月15日我们发现了行业有动作才安排了(产品)陆续下架。2月21日他们(市场稽查局)过来我们才知道是这个事情,找国检部门调取(这个通知)的。”
国内电商增速已经连续三年下降。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20.2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增长23.9%。和2014年的49.7%,2015年的33.3%相比,逐年大幅放缓。在国内市场红利逐渐见底的情况下,电商的全球化连接和加速向海外布局,将成为2017年的重点。进口电商成为重要增长点说到目前国内的消费趋势,大家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趋势莫过于消费升级。随着消费主力群体从以80后为代表扩散到以泛90后、95后为代表,消费观念也从讲求性价比转向注重品质。对进口优质商品的需求爆发式增长。从2010年开始,国内跨境电商平台陆续出现,并快速发展成为电商品类中增长最快的分支,阿里和京东等综合性电商也随后开启跨境业务,特别是14、15年两年期间,几个重量级的实力玩家像是天猫、亚马逊、唯品会、网易等入局。在新政调整到1年后执行带来的利好推动下,2016年跨境进口电商交易额较往年有很大的提升,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达到了0.41亿,增速达到了恐怖的78.3%。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洋码头在黑五大促前10分钟的交易额就突破了6000万。而天猫国际仅用7小时超越2015年全天交易额。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约37.6%;中国跨境电商零售交易额将超过3.6万亿元。仅去年一年,就有小红书、豌豆公主、贝贝网、达令、蜜芽分别获得大额融资,2016年12月29日,国家商务部、网信办、发改委将跨境电商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成为国家级经济战略的发展方向,跨境电商无疑会成为国内电商业务接下来的重要增长点。经历了几年的初期发展,从去年开始,进口跨境电商竞争全面进阶,拼品类、拼品质、拼服务、拼供应链……电商平台间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之前公布的2016年跨境进口电商在海外布局的成就,就可以看到,仅在2016年一年,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竞争之激烈,不管是品牌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配送效率上,各个平台都在全面发力。在品类方面,天猫国际拓展到3700个品类,和14500个海外品牌合作;网易考拉拓展了80多个国家的5000多个品牌;在仓储物流方面,京东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设立了海外藏,国内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立了保税仓,2015年就宣布与国际物流企业DHL达成物流方面的战略合作,DHL将向京东提供全球的综合物流服务,为京东全球购业务的海外物流环节提供支持;网易考拉甚至可以做到24-48小时极速送货,7天无忧退货。预计今年各平台会继续在品类拓展和仓储物流及服务上发力。扬帆海外布局全球化是趋势埃森哲咨询公司和阿里研究院最新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超过9亿人都会跨境购物,最大的市场将会是中国。国内消费者购买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在接下来几年将会被逐渐释放,并逐渐趋向平稳。而下个增长点在哪里呢?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不二选择,也是这两年国内电商企业的重要任务。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罗列了一下各个平台目前对海外市场的布局。其中,全球化布局最全面,动作最多的,就是老牌巨头阿里巴巴。对阿里巴巴来说,海外品牌通过阿里零售平台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只是其全球新零售布局中的第一步。阿里想要做的是全面打通全球商路,随着中国市场增长放缓,接下来当然是走出去。阿里旗下的速卖通已经成功拓展了欧美地区,俄罗斯等国、拉美地区的市场。在将海外营收占比提高到50%的目标下,天猫在第8年的双11启动了“全球化2.0”——带领商家集体出海,把首销港台作为探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之前接受采访表示,未来天猫还将带领国内外商家出海,将全球商品销售到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最新的动态显示,阿里在今年的重点业务无疑是海外市场布局。根据2月4日的外媒报道,阿里集团将会在墨尔本建立澳大利亚-新西兰总部。虽然阿里并没有正式对外宣布,但是海外总部这一消息代表了阿里全球化的新进程。在这之前,阿里还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在美国、印度入股了当地的电商平台,收购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至于另一个巨头京东,在2015年就推出了跨境B2C平台,海外平台全球售上线时推出了英语站和俄语站,帮助海量“中国好商家”与“中国好品牌、好商品”走向全球。对于京东的全球化策略,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强东也表示,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成熟市场可以考虑采用投资并购的方式,比如投资跨境电商Wish,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等电商发展比较初级的市场,可以考虑复制京东模式。去年有消息称,唯品会在北美市场推出了海外闪购平台VIPme,试水布局海外市场。在此之前的2015年10月份,法国闪购电商Showroomprivé.com母公司SPRGroupe透露,唯品会通过其附属公司Vipshop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认购价值3,000万欧元的SPRGroupe股份。未来几年,跨境电商的兴起将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提供巨大机遇,随着跨境电商的进一步成熟,接下来中国品牌走出去也将成为趋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将会有更多平台和资本加入到全球化商路的打通中。
贝贝网CEO张良伦在虎嗅F&M创新节上向外透露,贝贝网从10月起持续盈利,已经实现规模化连续盈利。今年6月宣布D轮融资时,张良伦曾表示,贝贝网要在年底实现盈利,告别烧钱游戏。贝贝网今年6月宣布获得D轮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新天域、北极光、高榕资本、今日资本等机构。融资后,贝贝网将在母婴核心品类基础上向居家百货、服饰等相关品类拓展。彼时张良伦强调,今年底,贝贝网要实现盈利,告别烧钱游戏,贝贝网未来会坚持自营标品和平台联营做非标品模式。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今年“双11”贝贝平台的非标品销售占比突破85%,移动端销售占比超95%。在今年贝贝母婴大会期间,张良伦表示,母婴电商用了三年时间将这个行业做成了电商主流,如果要成为一家千亿元规模的公司,做母婴会非常累,但是将其扩展到“妈妈经济”时,它就是一个10万亿元的市场。张良伦认为,“妈妈经济”的核心观点就是——每个妈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整个“妈妈经济”将满足家庭消费所有需求,包括给小孩买东西、给妈妈自己买东西、给家里买东西,围绕妈妈人群购买力进行的业务拓展成为“大母婴”市场新的经济助力增长点。艾瑞咨询等数据机构的行业报告显示,预计到2017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然而,若从“妈妈经济”的角度来看,广义的中国母婴,基于妈妈自身、孩子以及家庭购物需求,那么奶粉纸尿裤、童装童鞋、辅食、美妆、服饰、家居都是“大母婴”市场的一部分,这将是一个极为广泛的细分市场。母婴及中国女性消费的相关报告表明,预计到2017年,美妆、女性服饰、家居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0.7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那么“大母婴”市场体量将从原本的3万亿元扩张至超10万亿元。张良伦曾介绍,贝贝非母婴的品类已经有30%左右的占比,最终理想状态是母婴产品只占到50%,对于服务类项目,如亲子类、教育类等项目,目前还未到爆发时机,但贝贝网已经有所布局。
国家工商总局昨日召集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聚美优品、国美在线、1号店、携程网、苏宁易购、同程网、阿里巴巴、蘑菇街、贝贝网、唯品会15家网络经营企业,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对网络企业加强自治,规范网络促销活动提出要求。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座谈会上通报了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出网络市场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平台准入管理不严、刷单炒信冲击网络市场信用体系、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不够规范、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设置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等突出问题,需要网络经营者予以正视,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优化网络消费环境。“双十一”等集中促销活动期间,销售额爆发式增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货迟缓、退换货难等问题也会集中显现。甘霖副局长强调,促销活动组织者和经营者要按照《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重点履行四方面义务:一是促销活动组织者要严格落实促销信息事先公示、平台进入把关、促销信息记录和保存义务,不得限制、排斥竞争,攻击贬低竞争对手,限制、排斥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二是严格遵守“七日无理由退货”等法律规定,不得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虚构交易,不得对平台成交量、成交额进行虚假宣传。三是遵守促销信息规范和促销广告规范,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四是遵守促销活动规范,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禁止以假劣商品为赠品进行促销,禁止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等虚抬商誉的方式进行促销。要多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优、价格实、送货快、服务好的商品和服务。
8月23日消息,近日,我国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办法的两份配套文件正式下发,其对进口奶粉的监管措施再次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热议的焦点。据悉,奶粉新政将于201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引起了不少跨境电商从业者的恐慌。有人解读称,从10月1日起,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婴幼儿奶粉也将受到监管,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产品将无法入境。有媒体甚至表示,新政实施后,预计市面上将有1400个奶粉品牌消失。而在今年4月13日,财政部在其发布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补充说明中提到,从2018年1月1日起,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必须依法获得产品配方注册证书。那么,跨境电商进口的婴幼儿奶粉,到底需要从何时起受到监管呢?对此,贝贝网和母婴之家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10月1日奶粉新政实施起,受到监管的应该是通过一般贸易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而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奶粉到底如何监管,还要等到跨境新政过渡期结束后才能知晓。据了解,奶粉新政要求所有在中国销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必须进行配方注册,并提交包括产品研发报告和研发能力的证明报告以及证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报告等10个项目的申请证明文件。而进口奶粉还需额外提交包括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的证明材料等3个证明材料的规定更加严格。而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执行标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大部分进口奶粉都无法符合国标。许多销售进口奶粉的从业者担心,一旦新政开始执行,大量洋奶粉将无法进口,严重打击进口奶粉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算跨境进口婴幼儿奶粉在今年10月1日逃过一劫,最终也难以躲过监管。海外直邮虽然是一种解决方式,但始终无法规模化和常态化。海外奶粉品牌将原装产品打个包运到国内就可以销售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这件事恐怕很难再持续下去了。
7月13日消息,今日,母婴平台贝贝网遭一篇名为《电商新贵贝贝网:百亿交易额下几分成功?几分注水?》的文章爆料,称平台涉嫌刷单。对此,贝贝网方面独家回应,该文引用GMV数据严重不实,5月18日并不存在所谓异常的2.7亿GMV,真实数据为两千多万。以下为贝贝网独家回应:我们注意到部分媒体报道称贝贝网5月18日有2.7亿GMV并涉嫌刷单,这一数据严重失实。贝贝网当天交易额两千多万,并不存在所谓的2.7亿异常GMV,而文章引用的5月整体数据没有一天和贝贝的真实数据相符。这些数据异常,难道是上帝伸出的“乌龙指”?迄今为止,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听说过哪一家第三方数据公司可以精确监测到其他平台的交易额,贝贝网欢迎独立、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严谨的数据调研。据了解到,在《电商新贵贝贝网:百亿交易额下几分成功?几分注水?》一文中,作者引用了第三方大数据研究团队“超对称”的一份5月份监测数据,该数据将贝贝网、蜜芽和宝宝树三家母婴电商进行对比,而这三家平台5月GMV总量分别为6.5亿、2.7亿和1.3亿。同时,文章指出,贝贝网在5月11号和5月18号销售额为3400万和2.7亿,分别为正常的3倍和27倍。宝宝树在5月3日和5月9日GMV为1700万和1900万,为正常的6倍,蜜芽5月31日GMV为6600万,为正常的8倍,均与贝贝网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从超对称提供的百度指数、DAU和GMV数据来看,由于5.11母婴节的缘故,贝贝网自5月10日至5月15日,GMV均处于增势,与百度指数和DAU变化趋势相符,成交额存在一定合理性。但5月18日贝贝网年度促销活动结束后,“在百度指数和DAU都极低的情况下,GMV冲到2.7亿,这部分数据不合逻辑”,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最后,文章直接引用了“超对称经过模型计算”得出的结论——除去1%的数据存储bug可能性,贝贝网5月18日有99%的概率是在刷单。并表示除去刷单水分,贝贝网5月份真实GMV应为3.9亿。对此,贝贝网在公开回应中并未提及5月整体GMV数据,但表示5月18日的两千多万GMV数据符合日常常态销售情况。对于数据提供方“超对称”,作者表示该团队并无电商背景,与贝贝网宝宝树等研究对象不存在利益关系,属于独立的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根据搜索该团队公众号得知,超对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初创团队,其投资人之一为艾普拉斯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团队主营业务为组织和挖掘商业数据。一位研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作为研究机构,超对称也有必要向外界证明团队数据获取的途径是否严谨,“看他是靠爬虫还是SDK,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
6月13日消息,据接近贝贝网的投资人士近日透露,贝贝网的D轮融资已经接近完成,北极光创投成为新进入的投资方,近日将会对外披露。此前参投的投资界人士称相关协议早已签订,并表示其实去年底贝贝网已低调完成C+轮融资。贝贝网上一次公开融资信息为去年初获得今日资本领投的1亿美金C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