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资金>文章列表
资金
7月26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收盘价为26.70美元/ADS,较发行价19美元/ADS上涨40.53%。根据招股书,拼多多此次发行856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票),代表3.424亿股A类普通股。结合股价推算,拼多多当前市值达295.78亿美元。拼多多的进击,揭开了存在于互联网投资领域的“空间折叠”。成立三年即上市,看不懂的人质疑它急功近利,认同者欣赏它的速战速决。“五环内人群”说它是“上市的地摊儿”,客单价提升空间有限。但在下沉市场,它却算是实打实的消费升级。股权结构显示,IPO后,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与其相关附属实体持股比例为46.8%。第二股东腾讯持有17.0%(相似的是,2014年京东上市前,腾讯的持股比例为17.6%),高榕资本持有9.3%,红杉资本持有6.8%。黄峥“持股多,主要是因为公司时间短,还来不及摊薄”。在IPO前夕的媒体沟通会上,他解释道。从融资情况看,拼多多自2015年以来一共经历了ABCD四轮融资,融资规模合计17.02亿美元。除了天使投资人段永平,支持拼多多的投资人还包括光速资本创始合伙人宓群、红杉中国合伙人郭山汕、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等。至此,近几年里资本在下沉市场的布局也逐渐清晰起来:快手、趣头条、拼多多构成的“下沉三巨头”身后,有投资巨擘腾讯、阿里巴巴的身影。而在新基金矩阵,高榕资本押注虎牙直播和拼多多,源码资本则手握趣店和今日头条。如果说2011年是属于一二线城市5亿互联网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元年,那么2018年,则是属于另外5亿下沉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下沉市场资本之争被问及怎么看待拼多多的时候,刘强东在美国《财富》杂志的头脑风暴科技会议上说,自己“更在乎用户体验,只要在中国有过几次购物经历,或许只要三次就能得到答案”。他的观点也影响了今日资本的总裁徐新。徐新觉得,要想理解拼多多,得和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一起混一阵才有可能。不过,处于野蛮生长期的互联网公司,人们是否看得懂它的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是否认可它的表现,是两回事。拼多多和2012年唯品会流血上市时的处境如出一辙。当时,很多人觉得唯品会是一家处理尾货的公司,怎么可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但在上市一年后,唯品会最高涨幅达60倍。拼多多也上演了一场极速进击。拼多多IPO定价19美元/ADS。IPO发行价格区间为16-19美元,由于获得13倍超额认购,黄峥有权在价格区间上限的基础上再上调20%至22.8美元/ADS,这相当于拼多多2019年预计净利润的37倍市盈率。但拼多多放弃了这一权利。但在上市当日,这家公司就冲上了中概股排行榜高位。截至7月27日,如果抛开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三家“中字头”企业,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中,拼多多市值排名第五,稳坐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的位置。提交招股书时,想要迎合美国资本市场的拼多多,给自己找了“Costo+Disney”的梦幻组合作为对标。目前看来,美国资本市场买单了。美国投资咨询网站SeekingAlpha的专栏作家加里·亚历山大表示,拼多多从名字上就揭示了团购业务的本质:相约一起购买特定商品的人越多,商品的优惠力度就越大,价格就越便宜。拼多多得益于团购,“随着收入的攀升,将逐渐成为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的有力竞争者”。讲究盈利的美股市场,对拼多多的喜欢并不出乎意料。和大量处在烧钱阶段的互联网公司不同,拼多多的融资能力远超过它的烧钱速度,现金流状况也不错。据招股书显示,拼多多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全面转型为平台电商,来自在线平台的广告和佣金收入取代自营收入。从现金流量表看,拼多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始终为正:2017年和2018年Q1分别为3.15亿元、6.29亿元。数字报表上的拼多多,流量获取成本低,库存压力小,现金流表现好,融资能力强。2017年和2018年Q1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0.58亿元和86.34亿元。这些现金为公司2017年、2018年Q1分别带来了8078.3万元、5016.3万元的利息收入。拼多多的业绩表现,让黄峥的身价完成了从百万美元到百亿美元的“跃龙门”一跳。2007年,黄峥曾因为Google上市而获得百万美元身家。而目前,根据黄峥持有股份测算,他拥有138亿美元的财富。2018年7月26日晚上,人们突然发现,黄峥的身价已经超过刘强东了。五环内外的消费折叠拼多多业绩越好,对其商业模式和口碑的争议之声也就越大。拼多多的投资人都分别肯定过黄峥的判断力和思维格局。他站在“五环内”,重新评估并一手开创了“五环外”互联网的价值与未来。人们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在市场预判电商战争已迎来终局的时候,拼多多以高渗透率和日订单数量第二的成绩,完成逆袭。“五环内人群”到现在也无法理解微信群拉人头的拼团模式,如何刷新了电商格局。但黄峥说过,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从用草纸到用卫生纸,也是消费升级。“中国的新中产阶级人数太少了,虽然他们占据了绝大部分话语权,但如果一味追求他们的物质升级,就只会让中国火车头更往前,尾巴更往后。中国有大量的人在平均线以下,他们生活在两个世界。”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26日,拼多多APP安装渗透率已达26.5%,已经超越京东的23.52%,在所有电商APP中排名第二,紧随淘宝之后。且从目前渗透增长趋势看,拼多多APP的增长斜率仍然领先其他电商平台。无论理解与否,资本市场对拼多多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抛开目标用户群体谈消费升降级,无异于抛开剂量谈药物毒性。在下沉市场,拼多多确实有所成就。参与拼多多B轮融资的光速资本创始合伙人宓群说,“拼多多通过深度洞悉用户消费需求,把社交关系和产品的颗粒度打磨到极致,拼单模式让商品通过社交的方式来获取用户,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满足用户实际且有效需求的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从经营状况看,拼多多在2017年和2018年Q1的GMV分别为1412亿元、662亿元。截至2018年Q1,拼多多平台年活跃用户已经到达2.95亿。此外,拼多多在小程序方面的表现也很抢眼。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拼多多小程序累计用户已达2.33亿人,远高于同期京东的0.86亿人和唯品会的0.53亿人。在拼多多IPO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说了这样一句话:“拼多多既有创新性,又有规模性”。但也有投资人坚持认为拼多多不值得投资。有趣的是,不同的判断,基于同一种理由。同样是售卖低价商品,在不看好的投资人眼里,拼多多商品廉价的特色过于鲜明,几乎把自己钉死在了低价区间。未来,如果拼多多想要提高客单价,用户的接受度未必高。廉价商品平台的认知,很难抹去了。“拼多多和唯品会一样,现在争议很多,股价暴涨,但风头一过,怕是会一地鸡毛”。一位不看好拼多多升值空间的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唯品会是拼多多的“前车之鉴”,随着流量吃紧,尾货特卖模式迎来瓶颈,活跃用户增长速度很快就会放缓,“神话破灭也不过是三年时间”。属于拼多多的用户高速增长红利期即将逝去。据艾瑞统计,进入2018年以来,拼多多APP端MAU规模相对稳定,而其依托生存的微信,自身用户增长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在2.95亿活跃用户背景下,黄峥需要探索如何增加用户留存率,增加商户规模,提升用户体验。对拼多多来说,IPO是个新起点。新一轮的投入期即将到来。能否扭转悖论,抚平“空间折叠”,拼多多接下来一年的表现至关重要。据招股书披露,拼多多计划将40%的募资款用于增强和扩大公司现有业务,40%用于技术研发,剩余资金会用于日常公司运营和潜在投资项目。
一起惠2018-07-28 10:16:49498 次
7月26日,拼多多正式挂牌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DD,成为国内首个两地敲钟上市的公司。拼多多敲钟仪式现场直击记者在上海陆家嘴的敲钟仪式上第一时间获知,拼多多开盘报价26.62美元,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40%,盘前竞价超25美元。截止发稿前,市值近三百亿美元。值得提及的是,拼多多这次完成了16.3亿美元的融资(官方表示,16.3亿美元是没有行使超额认购之前的融资额,行使超额认购权后融资18.7亿美元)。黄峥在敲钟仪式现场发表了感言:拼多多植根于中国和上海,希望未来新电商的模式能覆盖全球,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选择纽约、上海两地同步敲钟仪式的原因。拼多多致力于成为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平台上不光提供超高性价比,同时也富有娱乐性的产品及服务,黄峥再次坦诚目前公司离此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黄峥还透露,未来拼多多将在农业上进行重要布局,进一步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2017年度,拼多多共计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销出183万吨农货,覆盖90%国家级贫困县。据了解,2018年,拼多多将投入100亿元资源,加速进入500个产地,扶持1万名新农人,帮助更多农产品产地解决货源与交付难题。不知这是否暗示着未来拼多多平台上生鲜会是其核心业务之一。IPO后,黄峥也将捐出其拥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按IPO发行价计算,黄峥此次捐出的资金约为4.47亿美元。此外,黄峥还计划另建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以支持科学和医学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回过头来看,拼多多赴美IPO一事颇有“一波三折”的风味,递交给SEC的招股书更新了两回,从起初募资不超过10亿美元到调升至最终的18.7亿美元。显然这在近期资本市场钱荒的大环境里实属难得了。同时,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元。有趣的是,拼多多的发行价也一直有所变化,从媒体爆料的22.8美元到最后黄峥坚持的19美元,或许黄峥还是保持着冷静,以求稳为主。由此看来,社交电商第一股这个故事,看起来倒是符合向来深谙社交密事的美股市场的口味。光芒万丈:3.44亿人背后的真相在今年6月第一次正式提交招股书开始,外界对拼多多的揣测就没有停止过。止血上市,流血上市等词不断出现在媒体头条。最早成立于2015年4月,3年后IPO,黄峥这一番跃进就是为了“割外国的韭菜”?拼多多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数达3.44亿,活跃买家平均消费额从674元增至763元;跃升为继淘宝、京东之后的电商第三股势力。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报告,截止2018年6月,综合电商行业用户规模直逼8亿,行业渗透率突破70%;而在新增的用户中,三四线城市用户占比过半41岁以上用户同比增加35%。据报告分析,“拼团”、“砍价”、“分享立减”等社交裂变的模式的出现和迅速扩张正是吸引大批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主要原因。以拼团、低价为公司主打旋律的拼多多已经吸引了3.44亿人次,这些人背后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在品途商业评论看来,黄峥创建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超乎寻常的增长,最大还是得益于该公司真正抓住了中国消费大环境不均衡发展的市场必然需求;也就是三四线甚至以下城市的用户消费需求。创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社会实践,以创业浪潮为巅的今天,实业经济面临迫切转型,新零售时代下,一份深度创业何尝不与国民经济挂钩?深耕三四线城市,依托社交生态进行裂变,核心亮点是拼团和低价,拼多多在电商被淘宝和京东垄断的格局下找到了一条不曾被人走过的路,引领了一波新的潮流。不妨衍生想一想,19大报告中被俨然提出的我国新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拼多多在其中扮演了多大的革命角色?有网络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省份占2/3;在消费构成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消费型需求的开支仅占10%左右。较低的可支配收入,仅占10%的消费型需求,一方面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本事实,另一方面这也凸显了这类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极高敏感度。钟鼎创投合伙人孙艳华在一次品途商业评论采访中也分享过一个基于底线城市的调研发现: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懒了,他们花在抖音等社交app、游戏上的时间变多,在商品供给剩余的今天,面临着极其多选择的消费者花在电商上的时间愈发呈缩减趋势,如何帮助消费者花最少的时间买到最好的产品是所有电商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回到上面那个问题,品途商业评论亦认为,全民社交已经风靡,这种现象早在近两年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火爆四五线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而大环境使然,拼多多以电商角色抓住了“农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改变了这数亿群体的购买场景和习惯。曾有一名拼多多投资人对记者透露,决定投资拼多多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拼多多的极致模式,它最大化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执行力。资本催熟:然后呢?除了流血上市被许多人评断之外,拼多多是否只是一场资本游戏也是另一个热议。这种看法并非无理取闹。成立3年,完成了4轮融资,其中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的股份最高,占股比例分别17%、9.3%、6.8%。在不少人眼里,拼多多是一个资本催熟的典型案例。极度依托于微信生态,腾讯给予了拼多多最自由的发展空间。这空间有多大?微信有10亿用户。这意味着拼多多拿到了一张10亿流量券,获客成本大大降低;实际上也就是众人口中的社交电商红利。已然地,社交电商的红利已经兑现在拼多多身上。据招股书,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Q1GMV分别为1412亿和662亿元人民币,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在营收方面,2018Q1到2016年分别为13.85,17.44,5.05亿元人民币;2018Q1实现了37倍的增长。甚至有一个数据是,拼多多2017Q4的营收为2.448亿元,京东同期营收为2.925亿元,相差无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电商红利并非拼多多一家独享。事实上鼓吹新零售的今天,基本上没有一家零售企业不试图在“社交电商红利”上分一杯羹。说白了,大家都在啃微信生态(包括小程序)罢了。资本的投入加快了拼多多的发展,壮大了拼多多的市场份额,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模式。那么然后呢?一位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表示,社交电商红利估计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记者颇认可该观点。遥观往日阿里京东电商之路,电商红利何不明显?如今呢?流量又何其贵也。现在的社交电商企业在拼命吞噬微信生态下的红利,利用的是消费者社交空间的压榨,甚至由于社交电商企业的“骚扰式”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它们也在透支消费者的社交欲望。但当红利不再,当消费者和市场变得更成熟,社交电商企业何以为继?这也是拼多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换句话说,资本让拼多多在短短3年内就赶上了京东电商的流量,这也暗指了未来几大平台之间对用户的新一轮争夺将会多么激烈。到那个时候,流量又会多贵呢?为什么是此时此刻?拼多多为何选在此刻上市?其实这才是最深刻的问题。据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Q1季度,拼多多流动资产中仍有86.34亿元现金。也就是说,拼多多并非被迫上市。上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要受到公众监督,一切事物相比上市前都要更透明许多,也更受限制;意味着股价的波动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生死,而股价波动又深受蝴蝶效应营销,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到公司股价;意味着由于市盈率的出现,诱惑变得实体化了,上市前颇虚的股份在上市后变成了实打实的美金。资本没有威逼,是黄峥亲手把拼多多推上了生死之境。是为钱?为名?还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亲手改变拼多多的未来?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拼多多上市后必定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转型是必然的选择;而清醒的黄峥很可能早有计划。向来富贵险中求,名利与否就看你敢不敢殊死一战。因此,品途商业评论推测,选在此刻上市很可能是黄峥意识到对以“社交电商”名头起家的拼多多来说当下是IPO的最佳时机。一是这个时间点讲社交电商这个故事最恰当;二是拼多多不可能永远依赖社交电商,若红利消失后再谋求IPO,想必不会造成今天的吸金和估值效果;三是黄峥敢于在最好的时机内做最冒险的事拿到最多的钱给公司补充弹药。曾经唯品会同样差不多3年的时间登陆纽交所,也实现了22个季度的持续盈利,但似乎股价却不太被美股市场看好,市值从最高时200亿美元缩减至今天的66.9亿元美元。这一点可以看出,盈利不是投资人对股价的唯一衡量标准,唯品会背后因用户数量和营收的缩减而导致的无法更大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或许是导致市值流失的原因。接下来黄峥会带领拼多多怎么走,未来拼多多会变成什么样,是继续做一家电商平台,还是如阿里京东一样布局物流、供应链、金融、云计算等领域,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拼多多一起在成长、变化的是中国所有的零售企业,当然包括阿里京东美团点评这些巨头,拼多多的成长很可能不会再如刚成立时那般肆意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分析,拼多多的新模式如果是追求品质化,那很可能需要面临品牌形象定位的转型,短期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试想,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回流和资本回流,三四线如同国外的中小城镇那般的商业建设趋势下,拼多多必然要面临“大家都不傻了,你该怎么玩儿的问题”。那个时候,拼多多不能再以信息不对称的模式收割市场,唯有沉下心来做渠道、做供应链、做产品、做品牌……这些零售消费市场的细活儿,拼多多必须要去面对。不过招股书中倒是提到,公司计划将40%的募资款用于增强和扩大公司现有业务,40%用于技术研发,剩余资金将用于日常公司运营和潜在投资项目。前路未明: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代蹴就了拼多多的庞大体量,时间却是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拼多多已经成功圈层了属于自己的用户,那么接下来如何挖掘价值才是重要的。品途商业评论总结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不止一把。第一,如上文所提,社交电商红利不会一直持续,拼多多需要思考下一步的可能性。第二,确定要一直依托微信生态吗?当拼多多增长到一定体量,包括腾讯在内,阿里、京东等平台会带给拼多多多大的竞争压力?第三,确定要一直以低价、拼团为核心发展策略吗?不可否认,这种极致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拼多多,但品途商业评论认为单一低价的模式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当消费者和市场环境愈加成熟,消费者的需求将会更加苛刻和细分化,低价和低价带来的产品低质不可能再轻易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确定要一直主打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吗?拼多多带起了底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拉动了这些城市的消费经济。但随着消费群体的成熟和固定,除了要进一步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之外,拼多多势必需要考虑“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而如果要进行消费群体升级的话,随着而来的是不是拼多多模式、渠道的升级?这其中转型难度可想而知不会小。第五,平台监管制度和商家管理的矛盾该怎么解决?今年6月上海拼多多总部爆发了一场商家维权活动,商家因认为拼多多平台“非法冻结商家资金”而维权。据了解,这并不是第一次商家集体维权,而对一家商家的冻结金额最高达数百万。曾有商家告诉品途商业评论,拼多多以一家他完全不认识的涉假店铺关联为由,冻结了资金,之后平台拒绝沟通,也同样没有告知他哪里违规。这样的事情在拼多多平台并不少见。拼多多收入主要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2017年,拼多多全年佣金及广告收入为17亿元,2018年Q1季度佣金及广告收入达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37倍。显然管理好平台上的商家对拼多多至关重要,当商家对平台失去信心,拼多多也自然会面临生死之困。除此之外,假货难题也同样是悬在拼多多头上的一把刀。或许不止以上等方面,拼多多需要考虑到更多,包括资本市场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升级,竞争环境的压力等等,留给如今还依旧保持单一模式的拼多多的时间并不多了。
一起惠2018-07-27 09:38:37544 次
近日智慧视通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深圳中天防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产品升级、扩大销售渠道,引进各类人才等方面。智慧视通自2016年重组后,主要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依靠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打造AI超级引擎。核心技术包括形体识别,以视频搜视频,模糊人脸重构,三维视频融合等技术,已形成多个产品系列,应用于多地公安警务实战中。智慧视通将自主研发的“基于形体识别的检索追踪技术”独特应用在警务视频研判产品中,目前聚焦于“AI+新警务”。深圳中天防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军工基金投资公司。本次融资后,双方也将在军工安防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核心产品之一:“鹰眼”警用视频侦查分析系统在警务实战中,由于单一摄像头不能持续跟踪、人脸的模糊遮挡以及密集人群难以识别等问题,获得精确的人脸识别并不容易。对此,智慧视通打造了以形态识别为核心、可实现跨摄像机“以视频搜视频”追踪检索的“鹰眼”警用视频侦查系统,成为警务人员实战办案中的“利器”。1、跨摄像机“以视频搜视频”与其他智能视频检索系统采用的“以图搜图”的检索方式不同,智慧视通研发的“鹰眼”系列警用视频侦查分析系统可实现“以视频搜视频”。通过框选视频中的搜索目标,可直接提取出所有目标相关视频,以视频搜视频,并输出目标的动态轨迹。“以视频搜视频”还突破了市场上常见的静态比对瓶颈,能将所有目标按照动态和静态相似度概率碰撞形式推送出来,检索结果自动生成案件汇总文件包,含证据视频、地图轨迹、嫌疑目标图片、档案文件,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提交给办案人员。目前,该系统在对人、车等目标的快速检索方面系统检索速度可达140FPS,目标检测率高,稠密人流的检测率可达到95%以上,车辆检测率高达98%以上,为警务人员提供了AI+研判的新办案模式。2、模糊人脸重构模糊人脸重构采用生成式神经网络,利用模糊人脸的关键信息作为先验条件,根据其关键特征因素,生成较高质量的相似人脸图片。所生成的人脸图像不一定与真实图像完全一致,但在关键特征、视觉感知上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再根据该人脸图像在数据库中进行人脸识别。3、形体识别在普通安防视频中,目标成像尺寸较小,不易识别人脸特征,通过人的形体信息进行综合检索,不受人脸遮挡、人脸化妆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完成密集人群检索。该技术可以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实现追踪检索。尖端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为保持技术的超前性,智慧视通一直不遗余力,随着智慧视通杭州研发基地的建成,智慧视通更是如虎添翼。智慧视通依靠自身多年在视频智能分析、三维可视分析领域的技术积累,善于把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相结合,将自身打造成“技术+应用”的生态平台。
一起惠2018-07-27 09:33:41308 次
就在红星美凯龙上市前的5个月,居然之家宣布正式启动上市进程。家居流通行业的发展方向变得太快了,在一二线家居卖场扩张、盈利纷纷受限之际,包括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企业早已开始向外扩张,以寻求更多的突破之机。红星美凯龙搞投资疯狂“买买买”,被称“一身匪气”,居然之家似乎背靠大树好乘凉,但阿里联投130亿元背后的目的是对居然之家的“重新改造”。而改造后的结果,谁也不知道。只不过,不知道居然之家的“五年600店”和“十年千店”,未来还能不能实现?红星美凯龙1000亿身价减半,居然之家的上市捞金之路会顺畅吗?今年1月17日,红星美凯龙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发行价为10.23元每股,成为家居零售行业“A+H股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报收14.73元每股。值得注意的是,在几个涨停板之后,红星美凯龙最高的市值曾逼近1000亿元。就在红星美凯龙上市前的5个月,居然之家宣布正式启动上市进程,也开始走向了一条上市“捞金”的路。不过,亿欧家居发现在半年之后,红星美凯龙的A股股价迎来了大幅下滑。截至发稿前,红星美凯龙A股市值只剩500多亿,这还是当初那个曾经逼近过“1000亿”A股市值的红星美凯龙吗?等待着居然之家的上市之路将充满艰险。换个角度思考,从两家企业目前的多条主营业务线来看,以他们为代表的家居流通企业正在下一盘大棋,目标并不仅仅限于家居大卖场。01路子野、广撒网,野心勃勃的红星美凯龙频繁投资“互联网+家居”近年来,红星美凯龙在泛家居行业布下了不少点位,但也并不止步于“互联网+家居”行业。不难看出,红星美凯龙近两年来在定制家居行业、智能家居以及人工智能行业的落点较为频繁,在泛家居以外的行业里,它还注资了体育、交通出行、文娱影视等行业的创业公司。难怪有业内人士称红星美凯龙已经成为了“买买买”的家居企业代表之一了。红星美凯龙方面曾指出,企业的频繁“跨界投资”的目的是满足更多中产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打造完整的家居生态链。02打造行业孵化器,红星美凯龙用“买买买”开启想象空间另一方面,红星美凯龙还提出了“家居行业孵化器”。从红星美凯龙早前提交的回A招股书来看,红星美凯龙给自身的定位除了原有的“国内领先的家居装饰及家具商场运营商”以外,还多了一项自我定位,那就是——“家居行业孵化器”,并有志于成为拥有家居装饰及家具生态系统中最具价值的主要第三方平台。从红星美凯龙最新的官方定位来看,它的服务内容除了卖场自营和销售、委托经营与管理,还包括“装修供应链”、“卖场的轻资产扩张(星艺佳)”、“家装业务(家倍得装饰)”、“消费金融”、“O2O”和“物流配送”等等。另一方面,在红星美凯龙于招股书提到的“新业务事业群”中,亿欧家居发现它的新业务单元板块内容多样,分别覆盖了电商、家装、物流、金融、地产采购、投融资、物流产业园、基金管理等领域。这些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全渠道泛家居业务平台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了。这家企业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的连锁品牌家具商场,正想借助收购并购、孵化新业态的方式,幅射上下游产业链并扩大市场份额,为中产消费群体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孵化梦”。但根据部分业内人士的反馈来看,红星美凯龙的不少投资案例走的都是“野路子”模式,以控股的方式帮助创业企业获得发展。只不过,若业内人士的描述确有其事,假设长期以这种模式介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还会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希望与之共度“美好时光”吗?毕竟投资市场是开放的,钱谁都能给,但优秀的创业公司对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选择权也会更大。至于浮动较大的市值波动情况,只能说市场信心不足,红星美凯龙得加把劲才行了。03扩大业务布局,居然之家要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如果说“买买买”是业内人士对红星美凯龙的评价,那么居然之家则被看作是“卖卖卖”的代名词。半年间,居然之家就变相“卖身”了好几次。在2018年初,阿里联合一众投资机构及企业给居然之家带来了130亿人民币的投资,居然之家因此释放了36%股权。而在这轮巨额投资的热度尚未消退之际,居然之家又迎来了顾家家居的新一轮融资。2月26日,顾家家居发出公告,将出资1.98亿元成立投资基金,并宣布投资的唯一对象是居然之家,投资完成后,顾家家居将间接持有居然之家0.54%的股权,未来将获得居然之家IPO上市投资收益外,并与居然之家在业务方面保持战略合作。除此之外,惠达卫浴也加入了居然之家的阵营。惠达卫浴于3月8日宣布与居然之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投资基金“北京居然之家联合投资管理中心”,并以自有资金参与认购投资基金3000万元基金份额。在达到30亿元的该基金规模中,顾家集团又认购出资5亿元,乐华恒业出资2亿元。除了“卖卖卖”,居然之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向“大消费”方向的转型升级。在2018年初,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喊出了一个口号,到2022年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经营格局,实体店数量要超过600家、市场年销售额过千亿人民币,并在2027年之前力争完成由“大家居”向“大消费”的转型升级,实体店数量超过1200家,也就是实现“十年千店”的目标。从居然之家现有的业务格局来看,居然之家正在建设的“大消费平台”涵盖的内容很多。它覆盖了室内设计和装修、家具建材销售、智慧物流、商业会展、金融服务、跨境电商、食品超市、院线餐饮、儿童娱乐、体育健身、数码智能、居家养老、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领域。不过,其布局的行业类别看上去似乎没有红星美凯龙来得“专注”。在亿欧家居看来,由于家居建材行业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中产消费群体的崛起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让家居建材这个“土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2017年,一大堆家居公司成功上市,到2018年,获得IPO或正在寻求IPO的企业也有不少,比如已经成功登陆港股的齐家网(齐屹科技)、试图登上创业板的顶固等,居然之家也是正在寻求IPO的企业中的一员。从居然之家的布局来看,无论是健康养老还是儿童娱乐、运动健身,它都将矛头对准了当代中产阶级群体的普遍消费需求,并试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开辟出一条“新商业”的光明大道。04获投130亿元,居然之家是借力新零售造势还是等着被阿里改造的“羔羊”?在这些战略合作及股权投资与收购的事件中,最受关注的是居然之家与阿里的合作,这将为居然之家“新零售”的落地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今年3月底,它与阿里盒马鲜生的“组cp”式合作,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了居然之家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的新机遇。但这些摆在台面上讲的话可能隐含着另外的一种可能性。可以说,为同一批消费群体提供更多层次、更优质的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家居企业普遍的思路,家居流通行业如此,定制家居行业也是如此。居然之家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的发展道路大概率是对的,但走不走得通就得看今后的发展了。居然之家缺钱吗?2017年市场销售额超600亿的它其实并不缺钱,投入的成本远低于总营业收入。所以,钱并不是吸引居然之家接受阿里联合投资的唯一理由。有从业者告诉亿欧:居然之家看中的是阿里庞大的线上数据量,这将是有助于居然之家转型大消费的重大推力。但从阿里的角度来看,就不这么简单了。不只一位从业者告诉亿欧,居然之家很可能被改造成新零售卖场,还有人说它有可能延伸成为新的“万达商业广场”。虽然这两种想象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但改造这件事情拥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反正,中国缺不缺家居卖场很难说,但不缺少另一个万达广场。05家居卖场快速扩张的“不光鲜”:绑定一二线品牌并签下3年开500店的协议,是霸王条款还是战略合作?撇开上面的这些猜测与议论,对于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来说,布局未来泛家居产业链、并在其中搭建起生态体系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回归到家居流通行业的本质,对家居卖场数量扩张的要求也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但在这一点上,家居卖场的扩张还会跟前十年一样顺风顺水吗?如上图所示,截至2017年底,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的家居卖场总数均已超过了200家,两家家居流通行业巨头全年新增的商场数量相近,其中绝大多数新增的家具卖场是委管卖场。但是,在一二线城市,目前家具卖场所处的市场环境并不好。虽然红星们纷纷开启了大店模式,让主材商在卖场开大门店,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家居产品解决方案,但是在线上线下零售模式暂未真正打通的情况下,家居行业急需开拓新的营销方式和获客渠道。也就是说,家居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家居卖场开线下店和开自营店了。我们可以看到,大型商城比如家乐福超市旁边,已经入驻了一些家具品牌,他们的店面不一定是大店模式,可能店面并不大,成本也不低,但这种新的消费场景也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获客途径。亿欧家居在撰写此文时无意间听闻了一个消息:家居卖场的扩张背后其实是有“盟约”做基础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都已经纷纷绑定了不少家居建材行业的一二线品牌,和他们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是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要求他们三年内在红星或居然之家内开500家店。有行业人士告诉亿欧,在现有卖场流量逐步衰减的基础之一,如果红星和居然们不这么做的话,卖场的人流量只会更少。甚至,如果他们不绑定那些一二些品牌的长期合作,红星们、居然之家们每年的关店数量就远远不止2家或3家了,可能会翻个很多倍。因此,对于形势严峻的家居流通行业,亿欧家居认为,包括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在内,应该提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一二线城市卖场占有率低,陷入价格战,竞争相对来说十分激烈。在家居建材企业纷纷寻求获客新通道、不再主要依靠家居卖场和自营店带来流量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难道真的只能依赖一二线品牌的广泛开店带来流量?二是三四线或五六线城市相对一二线城市来说,市场竞争更偏良性。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除了要PK当地品牌,还有一点要比拼的是谁比谁熬得住、谁比谁跑得快,应该怎么比拼?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们作为行业观察者并不能提供解决方案。但结合与很多行业人士的交谈,在未来家居消费场景更加多变、用户的家居消费需求更加突出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先看清楚家居建材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企业将占据发展的先机,而这个“方向”将与零售有关,更与如何将“零售下沉”有关。目前,摆在红星们、居然们面前的是一道难题,而答题的钥匙就握在市场的手里。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谁能够及早地发现行业的机遇并且快速改变航向,谁能够看到势头后及时将服务下沉、趁势上岸,谁就能更早一些看到未来,届时,活下来的,才是胜者。
一起惠2018-07-26 10:05:16431 次
花钱成了饿了么的夏季主题。据路透社近日报道,饿了么计划在7-9月暑假期间投入30亿元人民币在用户补贴及市场营销上,目标将市场份额提升至50%以上。本月初时饿了么就宣布了将在这个夏天投入数十亿亿元对商家、消费者和物流三端进行升级。上周又有消息称饿了么在找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不过饿了么CEO王磊称公司并没有寻求除阿里以外的新资金注入。而饿了么的高调砸钱刚好都发生在6月25日美团在港交所正式披露招股书之后,原因除了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要尽快提高市场份额外,恐怕是想借着美团上市的节点,影响其估值。根据美团点评披露的招股书,去年餐饮外卖业务贡献了美团62%的收入,可以说外卖是撑起美团估值的关键业务。昨日,自媒体“独角兽早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团点评IPO估值区间已经从原来预期600亿美金,下调至350-400亿美金。对此,美团回应称不予置评。之后,经济观察网援引接近美团的消息人士称,目前美团处于聆讯前的准备阶段,尚未进入确定估值的阶段,因此有关估值的任何传言和讨论不具参考性。虽然去年饿了么成功拿下百度外卖,但市场份额仍不敌美团点评。今年3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美团外卖国内市场份额高达62%。在外卖市场呈现饿了么与美团的双寡头局面下,饿了么想要把自己的市场法份额提升到50%,这意味着要饿了么要直接切走美团外卖的蛋糕。背后有阿里的资金加持,饿了么似乎有很大的底气重打补贴战,这场夏日补贴站饿了么粮草齐备、资金充沛。“我们预计阿里会为饿了么的发展继续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饿了么CEO王磊称,“资金现在不是我们的核心问题。”饿了么内部人士告诉36氪,这一轮30亿的补贴将以每个月10亿的节奏,重点投向饿了么市场份额明显较低的城市。“一半以上重点城市饿了么是落后的。”该人士称。对于外卖这个尚未形成足够门槛和品牌差异化的领域,补贴的作用可能立竿见影。据饿了么官方公布的数据,一些城市的补贴已经取得明显效果:截止7月15日,长沙7月前半月交易额环比提升15%;杭州新增10万付费用户;南京整体份额提升5%。饿了么昨日还宣布,平台在上海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上海是饿了么订单量最大,也是市场份额最占优的城市。另有接近美团点评的人士告诉36氪,美团不会跟进这一轮补贴。临近上市,美团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不难理解。事实上,随着竞争对手减少,过去三年外卖市场的整体补贴下滑,美团招股书中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一栏,占比就从2015年的177%,急剧下滑到2017年的32%。但是如果饿了么持续发起补贴战,上市融资后的美团很难不跟进,毕竟外卖是美团的主营业务和生命线。但另一方面,补贴战带来的资金消耗可能影响美团的报表,令股价在二级市场承压。对于阿里而言,饿了么的战略地位可能正在上升。一方面,饿了么补齐了阿里在新零售生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让天猫小店、盒马、大润发等实体店发货,乃至天猫超市1小时达的服务能力得以全面铺开;另一方面,在5亿多月活的淘宝之外,阿里要进入另一个规模巨大的本地生活市场,迫切需要抓住外卖这个高频入口。美团的生意已经证明了,餐饮消费是串联起吃喝玩乐的关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滴滴进入外卖市场,正如美团进入打车市场,说明两个领域既有的竞争壁垒都不足够高,整个市场还处在早期,格局未定。也许这一轮30亿,只是更大战役的开始。
一起惠2018-07-26 10:03:52589 次
五年前,电商正规军是不屑与微商为伍的。彼时,微商以一种矛盾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诸如俏十岁凭借微商异军突起,一年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并冠名央视、湖南台等多个综艺节目;另一方面,假货、层层代理、吹嘘洗脑、付钱后不发货直接跑路等乱象屡屡发生。这使得微商逐渐与传销、骗子划了等号。妖风之下,大胆者如韩束在2014年9月进军微商渠道,成为首支微商正规军。韩束之后,号称数量2000万的微商们,越来越渴望登堂入室。但转年,央视给泼了一桶冷水。2015年4月,央视新闻曝光微商面膜天价荧光剂和激素,有的超标6000倍成为毒面膜。此事令“微商”形象彻底黑化,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以微商起家的俏十岁面膜,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其他品牌更是对“微商”的帽子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几年过去,画风再度突变。所有平台都在做微商这个月刚过半,两家在微信上做服装库存分销的公司接连宣布融资。7月2日,爱库存完成5.8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钟鼎创投及建发集团跟投。7月17日,好衣库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腾讯领投,IDG、险峰长青、元璟等机构跟投。就在6月,好衣库刚刚宣布由IDG资本领投的1亿人民币A轮融资。两家公司区别不大,本质上都是借助微信进行分销。平台与品牌方谈合作,分销给微商,微商在朋友圈里卖货。当微商一词蒙上贬义色彩后,媒体们爱用“社交电商”来形容这一类电商,但随着营销术语的升级,现在出了个更加专业的名词——S2b2C,上游对接品牌方库存,下游为职业微商代购提供正品低价库存,再由微商将商品分销,形成品牌方——平台——小b(微信代购)——消费者的交易体系。S2b2C模式简图,虎嗅据公开资料绘制在爱库存、好衣库之外,运用这一模式更被人所知的是云集。2015年5月,做淘品牌起家的安徽人肖尚略转型做综合电商,上线云集微店App。2018年4月,云集宣布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肖尚略向媒体表示,云集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78亿元,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微信生态中估值第二高的电商公司,仅次于接连拿到腾讯投资的拼多多。这套模式打破传统电商中的天价流量困境,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传播低成本获客,并且有裂变效应,使得平台体量飙升。于是苦于流量压力的中小型平台纷纷转型。去年7月,母婴电商贝贝网推出“贝店”,当时贝店负责人如此描述这一业务:“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即将贝贝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用户,让他们在自己的社群当中做分享和分销,从中产生效益。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会在妈妈群里面,妈妈群一定会有少数的两到三个核心人士,她能够影响到社群的价值和定位,我们希望赋能到对应的人,让她们为妈妈群体服务。”几乎在同一时间,做海淘的达令宣布品牌升级为“达令家”招募会员,成为会员后可以销售达令家提供的产品。此后,诸如楚楚街上线楚楚推,以及洋葱海外仓、好物满仓、有好东西等创业项目跑步入场。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等对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支付宝界面中一度出现微商进货入口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微商进货”标签,给其微商业务引流。阿里的微商属于一级分销模式,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微供”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App“采源宝”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今年1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微选”,入口在微信—发现—购物中。微选初始形态有些像淘宝头条,经过几次产品更新,现在来看像是微商分销平台。在首页,所有产品都注明返佣金的字眼,点击进入具体店铺,均在显眼位置挂有“合伙人招募”的广告,申请成为合伙人后同样可以一键转载铺货。网易在去年6月推出网易推手,网易旗下拿来分佣的产品将全部来自网易直营商品——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唯品会则在近期上线类似的产品云品仓。与创业企业不同,电商巨头们大都严守“一级分销”模式,避免政策风险。于是到最后,无论是做平台的还是做自营的,最后都成了做微商的。为什么微信分销遭追捧微商分销模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参与其中的既有电商巨头也有成立四五年模式已经成熟的第二梯队玩家,更有不计其数叫都叫不上名字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首先,流量成本高企依然是电商不能承受之痛。新产品获客要投广告,无论是低价补贴,还是百度关键词竞价,抑或做应用商店推广亦、找明星代言,说到底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模式。在创业热潮最火爆的2015年,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胖虎”,把线下门店砍掉开始做线上交易平台。创始人马成曾透露,由于二手奢侈品单价高,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1500元到2000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用户的忠诚度很低,哪边便宜就去哪边,而且获客成本这么高,就算他来你的平台下单,获客成本也赚不回来。”用户在胖虎平台上达成交易,它收取2%的佣金,而平均6000元的客单价,远不够支付流量成本,在线上尝试了两个月就停止购买流量。2016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有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购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广告”。2016年,海淘电商蜜淘倒闭。它在2014年获得B轮融资后,用补贴打价格战,耗费千万元买广告,以获取流量以及用户。但当更强的对手入场,同时遭遇互联网寒潮,最终兵败如山倒。相比较之下,通过微信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而产生的社交流量,处于价格洼地。做跨境食品电商的格格家,在2017年同时做微信分销。创始人李潇另设团队上线一款新App,环球捕手。据一位接近李潇的人士透露,两者运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环球捕手完成的订单数几乎是格格家的10倍。各个电商平台微信分销产品其二,电商增长放缓的大背景,要求玩家找新出路。从唯品会发布的2018年Q1财报来看,该公司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99亿元(约合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0亿元增长24.6%;净利润为人民币5.297亿元(约合84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19亿元下降4%。无独有偶,京东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1%,而2017财年Q2、Q3、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9.2%、38.7%。增速放缓,既有季节因素,也有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唯品会CEO沈亚在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正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电商转型到社交电商,从提高转化率转变为提高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其三,微信天然适合做分销。“42章经”的曲凯曾经问过白鸦对社交电商的看法,当时白鸦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复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个是vivo和OPPO的销量超过了小米;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vivo和OPPO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这两点,其实打通了四五六线城镇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此外,微信扩大了交往范围,从之前手机通讯录中数十个熟人关系扩展到几千个半数人关系,并且从之前的点对点通讯,扩展到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机遇与风险在搜索引擎中,无论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还是“达令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最下方的相关搜索中都会出现一条联想词条“XX到底是不是传销”。官方对于传销组织的认定,通常有几个判断标准:“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以及“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诸如阿里的微供、京东的微选、网易推手等大平台都是以一级分销来规避风险,即直接从平台分销出售给C端用户,不能再发展下线。而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则因分销层级不清陷入争议。2017年7月,云集微店接到一张958万的“迟到”的罚单。CEO肖尚略在公开信中承认“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但他强调,早在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公开信息显示,起初云集的店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缴纳398元平台服务费后,就能一键成为普通云集店主,通过自购优惠、用户CPS和邀请新店主得到报酬。在店主通过直接邀请和间接发展100名新店主以后,就成为云集主管,之后邀请的每一位新店主,他都能得到150元/位的培训费和15%的销售佣金;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后,主管就可竞聘服务商(经理)。整改之后,用户花398元购买一套自营化妆品后赠送店主资格,邀请新人购买化妆品后会获得商城代金币。主管和经理仍能获取培训费和销售佣金,但会与云集签订兼职劳动合同,从而规避风险。云集CEO肖尚略反对把云集比做微商的说法。“微商——微小的商业,这一概念非常值得推广,可是微商的层层代理、层层抽成,把原本100元的商品卖到了1000元,客户和底层微商的商业价值都没有得到尊重,是不健康的商业模式。”他认为云集与微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分销的结算模式。“云集的财务收支都由总部统一结算,每一件商品的收入汇总至云集后,分别向供应商、品牌商支付商品成本,向物流商提供物流、仓储成本,向每一位店主、经理、主管分配利益,我们店主的利益由上往下划分,而非由下往上。”环球捕手等平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今年6月份《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直指环球捕手疑似传销,其中提到,环球捕手会员用户分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个等级。新用户在平台上购买399元的指定产品,即可开通“捕手会员”,同时成为“环球捕手店主”,可以分享销售商品获取佣金;获直属下级会员省钱额度和销售佣金收益的25%;每邀请一位下级会员可收益100元。CEO李潇回应《新京报》称,目前外面流传的一些规则并非环球捕手官方制定的,而是一些服务商曲解了规则。“环球捕手的会员体系中确实存在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种概念,但并非所谓的‘上下线’关系,分销体系也并非多级。会员邀请一名新会员时会获得奖励以及新会员消费的佣金,是仅有的一级。”他进一步解释,当会员邀请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或新会员消费总额超过一定额度时,平台会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会员,邀请其成为服务商;优秀服务商更是服务商中的佼佼者。服务商和优秀服务商将承担管理统筹和服务会员的职责,基于其团队人数和销售额会获得相应奖励。对于创业者来说,微信分销模式的风险在于,如果做多层分销,虽然能带来爆发式增长,但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如果只有一级分销,又要以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为了避开微商所留下的骗子等固有印象,他们又以社交/社群电商等概念对这一模式进行包装。2006年,在经历了与监管层的漫长博弈和转型后,安利终于获得象征合法身份的直销牌照。十年后,这些在社交电商中掘金的创业者们,在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升级变更后,不知道是否能迎来同样的好消息。
一起惠2018-07-25 10:19:14586 次
作为中国二手车电商行业第一股,优信二手车在上市之后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不过,与高关注度和期待度相反的是,优信的股价没过多久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美股昨日收盘,优信股价报收于7.66美元,总市值22.4亿美元,相比较上市之初的27.61亿美元,已经跌去18.9%。值得注意的是,优信上市首日涨幅为7.44%,在当时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表现比较抢眼。但是,好的开头并未能延续下去,优信在6月29日盘中一度破发,7月2日收盘报收于8.15美元,首次收盘跌破9美元的发行价。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上市既是最重要的节点,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上市首日,优信集团董事长&CEO戴琨表示,“上市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履行使命,让消费者拥有好车变得更简单。”在登陆美股之前,优信二手车还曾于2016年尝试借壳步森集团实现上市,但是在半年时间的运作之后,最终因为“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够成熟”未能实现。之后,优信多次被传出赴美IPO的消息,但官方一直对此不予置评。坎坷的上市之路也算是对优信的考验,不过,何时能够盈利成为摆在优信面前的难关。数据显示,2017年优信营业收入为19.514亿元,和2016年相比大幅增长136.7%。2017年、2016年运营亏损分别为18.23亿元、12.5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7.48亿元、13.92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在2017年为37.73亿元,2016年为17.75亿元,亏损额都在扩大。与此同时,优信在招股书中还坦然表示,“2011年成立以来,我们并未盈利。”不同于美国市场,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速度比较慢,规模比例上还有差距,而这也让国内二手车未来的潜力更大。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1240.09万辆,同比增长19.33%,交易额8092.72亿元,同比增长3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18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有望接近1500万辆。到了2020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将超过2900万辆。在如此大的增量市场下,二手车电商要想突破线下渠道商实现突破,提高品牌认知度以及用户信任度,砸钱投广告补贴用户看起来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次,优信上市之后,也将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营销。戴琨表示,融资将用于提升供应链水平,加大售后服务的投入,同时还会对营销和品牌进行持续投入,让消费者建立在线买二手车的观念。但是,烧钱营销也不是办法,何时能够盈利是投资人看重的事情。而优信则在招股书中表明,集团将持续扩大投资及业务运营方面的资金投入,目前暂没有盈利或产生正现金流的打算,甚至将继续承受重大损失。从近段时间的股价表现来看,优信在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潜力足够大。不过,对于优信等二手车电商来说,规范自己的业务,完善服务链,尽快实现扭亏为盈,才能在之后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一起惠2018-07-25 10:15:12258 次
支付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支付,随着支付宝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们在支付宝中放置的钱也是越来越多,可是在使用支付宝过程中,有些朋友也会遇到支付宝被冻结这样的小困扰,那么如果支付宝被冻结能提现吗?想提现该怎么办?如果支付宝被冻结了,我们首页要先想办法解冻后,然后再进行提现即可。那具体该怎么解冻呢?不同冻结原因解冻方法自然也是不一样的,被冻结大致的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有可能是支付宝检测到自己的账号异常使用,比如过于频繁购买,多账号同一电脑频繁购买操作。第二种,炒作资金,比如说淘宝刷信誉,或者网站刷信誉之类的。第三种,就是比如信用卡套现,也会永久冻结,这种是很容易冻结资金的。第四种,支付宝风控部门接上级别通知,临时认定的不恰当行为。这个时候,可能有朋友会问,如果不幸支付宝被冻结,还能提现吗?请大家先不要太过惊慌,不同冻结原因解冻方法不同,具体如下:1,购买了定制手机:余额宝与部分运营商合作,推出冻结部分余额宝优惠购机活动,参与活动后,部分余额宝资金暂不可用,需要等冻结日期截止方可转出或提现,在此期间不影响购买了余额宝分期商品,在未还清所欠金额前,余额宝会冻结部分。2,电脑端登录支付宝账户——【首页】——在可用余额旁边显示【XX元不可用】——点击该金额数字,进入【冻结/解冻总明细】页面,可查看不可用余额原因以及解冻方法。3,您对支付宝进行充值,然后又申请充值退回,那么在退回处理过程中该笔资金也是处于冻结状态的。处理时间2-10个工作日不等。这个时候,你只需要等待即可的。如果某笔资金您申请提现,在处理过程中该笔资金是处于冻结状态的,处理时间一般是1-3个工作日。以上内容就是小编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被冻结想提现的具体解决方案,如果身边有小伙伴不幸中招,请大家不要太多惊慌,也希望一起惠的这篇分享能很好的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起惠2018-07-24 11:28:53708 次
还记得拉手网吗?“CEO先于员工离职、员工被拖欠两个月工资无人问津。”没想到七年前曾经辉煌一时的团购网站拉手网,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说告别。7月11日,隶属于北京拉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拉手网)、北京天下拉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下拉手)、北京拉手科技有限公司(拉手科技)的100多位员工即将失业,许多人几乎一夜无眠,他们与三胞集团派来的领导在会议室“谈判”到第二天凌晨。“三胞集团可能资金遇到困难,想清退这100多名员工。”拉手网员工告诉蓝鲸TMT。统称上述三家公司为拉手网,这三家公司财务、HR、法务、行政等职能部门的员工是共用的,财务总监的汇报对象一个是三胞集团的财务、另一个是拉手网的CEO,其余同理。变相裁员,拖欠工资成为被离职筹码“拖欠2个月工资和绩效,6月份社保还没交,想要工资就必须签离职协议(无任何补偿),否则什么都没有。”拉手网多名员工对蓝鲸TMT说,因为都是老员工,即便是拖欠这么久的工资大家也都没怎么闹,然而,没有按时下发的工资,却成为签署离职协议的筹码。7月9日,以三胞集团CTO、副总裁李磊为代表的“四人小组”突然降临拉手网,与少数几个人提出离职的事情,当时大部分员工还都不知情。两天后所有拉手网的员工被告知面临离职问题。尽管拉手网2个月没有发工资,但之前并没有传出裁员消息。“会尽最大努力筹到两个月的工资发给大家,不过需要签一个离职协议,签离职协议的话争取能拿到2个月的工资就不错了。”在拉手网员工提供的一份音频中,李磊对拉手网员工说,“公司(指三胞集团)现在不是让大家离职,我们现在把公司的现状和大家做个沟通,由大家自己商量去做选择,如果大家不愿意离职,就这么继续经营,像HOF(英国百货商店HouseofFrase)一样清算破产的情况就可能会发生,如果真走到清算那一步的话,员工的权益可能更得不到保障。”不过,在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看来,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以未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其次,用人单位因为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或者经营方式调整,而需要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的,属于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经济性裁员,需要履行严格的程序: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第三,企业申请破产清算的话,应当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清偿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这几个月工资发不了的时候,集团说要有一波裁员,但是说按照正常程序走,那会还想着要赔偿。现在可能因为集团资本市场遇到问题,弄得他们现在也没有底气了,赔钱也赔不起来,每个月发工资也发不起。”拉手网员工表示。7月17日,蓝鲸TMT致电天下拉手CEO石鑫,他表示已于近日从天下拉手离职,其他不方便说。同一天,蓝鲸TMT拨通李磊的手机号,是另外一位三胞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听的电话,其对关于清退拉手网员工一事似乎有些不愿意接受采访,截至发稿他并没有发给蓝鲸TMT约定好的接收采访提纲的邮箱号。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里,早已经在大众视野销声匿迹的拉手网,最终也没能逃脱被彻底清退的命运,只是这种清退方式让曾经的拉手人为之寒心。天下拉手部分员工签署了“离职薪金结算支付协议书”据蓝鲸TMT了解,已经有部分员工签署了“离职薪金结算支付协议书”,该协议书显示,天下拉手与员工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考虑公司实际7月已经停摆,双方协商同意未付薪金结算到2018年7月13日止,双方就薪金等进行核算,并达成共识。“如果确实存在以支付拖欠的2个月工资逼迫员工签订离职协议,则明显违法劳动法的规定,不仅需要支付拖欠的工资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在赵占领看来,签署上述协议的目的就是看起来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进而避免支付经济补偿金。没有签署“离职薪金结算支付协议书”的员工,还在继续上班。“现在能负责的人就是三胞集团的人了,基本没有人出来管事,领导级别的暂时谁也没来(上班),都是员工在这上班呢。”一位拉手网员工在17日表示,“已经有人仲裁了。”从辉煌到被收购,一个失败者的身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2008年团购模式在美国诞生到2013年底,短短五年时间内,全国共诞生团购网站6246家,而到了2014年1月,全国团购网站数量仅为213家,倒闭率超过九成。拉手网也是九成中一家依然艰难活着的团购网站,目前拉手网只有20人左右进行简单维护,吃着曾经辉煌时留下的“老本”。拉手网官网显示的媒体报道最后一条新闻停留在2014年5月,不难想象,这家2010年3月成立的团购网站,曾经起步、辉煌、衰落也不过经历短暂三、四年时间。“目前,拉手网自身仍具有流量,品牌、口碑在一些城市还存在,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用户自动会在上面消费,拉手网每个月也有大几十万、一百多万的收入,养活现在拉手网的20多个人没问题。”拉手网现员工说到,包括商家以前的一部分欠款也是可以追回来的。经历了“千团大战”洗礼、IPO失败,拉手网在2014年10月被三胞集团收购。但收购似乎并没有给拉手网带来转机,反而让拉手网失去互联网企业的战斗力,在一轮轮裁员中,无奈地等到了“关门大吉”的命运。据了解,三胞集团要裁掉所有拉手网所谓剩余扫尾员工,以及内部孵化新业务天下拉手、拉手科技的全部员工,人数过百。与拉手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国内团购起家的美团,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受到高度关;而团购网鼻祖Groupon的处境似乎也不妙,十年八亏,7月9日Groupon被传正在寻求被收购,阿里巴巴成为潜在购买者之一。不同的发展路径带来不同的命运。财务数据显示,无论是美团还是Groupon,二者亏损收窄但还是亏多赚少。目前Groupon估值约27亿美元,美团估值约400亿美元,拉手网在2011年最为辉煌的时候,估值曾一度在当时高达11亿美元。同样作为Groupon国内模仿者,拉手网上线之初就创新不断。2010年6月,推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Groupon与Foursquare(团购+签到)相结合的混搭团购模式;2010年9月,首创了一日多团的新型团购模式,被贴上国内团购网站创新型选手的标签;2010年11月,拉手网推出团购2.0模式,添加了“拉手网生活广场”的功能版块,商户可以通过该版块自助发布团购信息,拉手网再创团购新模式。一系列的创新让拉手网位列美团、大众点评等之前,一度跻身团购网站之首。2011年9月,拉手网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上市申请,拟融资1亿美元。然而,临近敲钟之日,具体应该是在确定上市时间不到24小时,拉手网因竞争对手举报财务造假,上市时间被迫延迟,业内人士无不为之惋惜。一位拉手网员工回忆,当时因为有人举报,说存在各种数据问题,开始还为上市的事熬夜加班,后来就上市失败了。伴随上市得失败,拉手网2011的辉煌也一去不返。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拉手网饱受裁员、资金链断裂等质疑,并不断出现类似二、三线城市全体核心骨干近200人集体递交辞呈、员工大批量被裁撤现象,而这些只是个开始。直至2012年8月,那位三个月前曾为“资金链断裂”辟谣拍案而起的拉手网创始人兼CEO吴波,宣布离职。拉手网陷入更加风雨飘摇的境地。到现在为止,拉手网仅剩约20名员工维护网站业务,这与7年前4300名的员工总数相比,基本上算是清零了。从结果倒推来看,这些年“裁员”成为拉手网发展的主旋律,拉手网花在裁员补偿的钱恐怕也不是小数目。去年11月份,拉手网仍在进行裁撤分站,比如拉手网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各个分公司当时都被撤了,“销售走的时候都是合理赔偿的”。“当时我们还做了负面应对,因为是N+1补偿,所以都没有负面(新闻)。”负责殿后的拉手网员工说,留下的人负责后面的扫尾工作,“去年裁员的时候说,后期会以最优的方式优化我们,给我们赔偿,都答应的很好,但是现在拿我们当没用的人。”赵占领表示,N是指工作年限,工作满N年就有N个月补偿金,如果每个人工作三五年,相当于每个人三五个月的工资,企业裁员的成本会很高。线上线下故事难讲,过得越来越像国企当人们在质疑美团IPO后的未来,想想曾经的拉手网,有时候或许活在当下就是对企业自身最好的证明。依靠大量广告烧钱吸引用户、扩大规模的模式,对于团购网站来说无疑是饮鸩止渴,面对没有太多忠诚度的用户,一旦烧不起钱,用户就会毫不留情地向竞争对手递出橄榄枝。这或许也是美团主打外卖业务,并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边界,将触角伸向旅游、酒店、共享单车、新零售等新业务。在团购网站纷纷寻求BAT庇护的时候,2014年10月,拉手网也结束了单身状态,下嫁给江苏三胞集团,最终收购价格至今未向外界公开。这样的选择最终将拉手网带向了消亡。从拉手网的融资额来看,在计划赴港上市前,拉手网共完成合计1.67亿美元的三轮融资,估值一度高达11亿美元,这个数字在七年前应该不算小。不过对于收购,拉手网在职员工至今依旧耿耿于怀,他们觉得拉手网被三胞集团收购相当于贱卖。时任三胞集团新闻发言人、副总裁邹衍表示,“三胞集团结合拉手网的优势,提出’天上拉地下、线下拉线上、供应链拉客户、吃喝玩乐拉商品、团购拉定制’的’五拉’协同方式,意图将拉手网的线上资源与三胞集团丰富的线下实体资源结合起来,在持续发展团购业务的基础上,打造全球最大的O2O电商平台。”众所周知,三胞集团收购拉手网,看中的是其在O2O领域的线上资源、入口、流量、互联网人才等。三胞集团投入资金和资源,拉手网投入互联网技术和人才,辅助三胞各个子公司,与他们互相协同作战。三胞集团进而可以补足线上渠道、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增强其在O2O领域的竞争力。公开资料显示,三胞集团是一家以信息化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集金融投资、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健康医疗、地产开发五大板块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三胞集团现拥有宏图高科(600122.SH)、南京新百(600682.SH)、麦考林(NASDAQ:MCOX)、金鹏源康(新三板430606)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宏图三胞、宏图乐语、宏图滚石、宏图地产、广州金鹏、中国新闻周刊、商圈网、英国HouseofFraser、美国Brookstone、以色列Natali等国内外重点企业,下属独资及控股企业超过100家,全球员工总数近8万人。其中电商物流板块拥有拉手网、美西时尚、国采支付、万商玺卡、万事得等电商及物流企业。拉手网与三胞集团的互动,拉手网属于线上,三胞集团的业务很多都在线下,所以互相协同,与集团各个子公司做一些促销活动。拉手网在职员工介绍,比如南京新百有什么活动,可以提前在拉手网做一些宣传,卖一些代币券,利用拉手网的互联网资源和优势,提前造势。“相当于利用自己集团内部的资源造势,早些时候,拉手网自有流量带来的销售可能不止一百万,上千万都有。”“三胞没有互联网基因,它特别希望借助拉手网以前的名气和线上流量,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基因。”拉手网员工说。然而,被收购之后,“拉手网发展的还没有之前好,甚至可以说越来越差。因为之前会有做互联网的职业经理人为主,后来我们做所有业务都要集团来操纵。在传统行业出身的三胞集团操纵下,各种都跟不上点,后来我们过得越来越像国企。”拉手网现员工有点哭笑不得。奋力一搏,无造血功能的天下拉手终夭折国企的日子过了没有多久就进行不下去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拉手网的“剩余价值”还可以好好利用一番。2017年06月,作为三胞集团内部孵化的新业务,天下拉手诞生,其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等。“天下拉手运营的各个基础还是借助了拉手网的声望、知名度,流量、员工专业度等。”拉手网员工说,天下拉手人员一部分是原来拉手网的人,一部分是新招聘的人。天下拉手官网的介绍,天下拉手是以场景为中心的数据化商业运营平台。天下拉手通过将实体和虚拟场景数据化,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通路,将多种类型的业务打通,挖掘多元场景下的客户资源价值。上述概念理解起来似乎有些空洞。天下拉手的官网显示,其合作伙伴包括三胞集团、宏图Brookstone、麦利达、凡迪基因、Natali、FUJITSU、妙健康、乐语、东方福莱德,这几家无一不是三胞旗下企业。天下拉手CEO石鑫曾介绍,天下拉手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三胞集团体系内打通业务版块,第二条就是在集团体系外找到突破口。从合作伙伴来看,天下拉手的第二条腿显然还处于缺失状态。拉手网员工也证实,天下拉手之前做的好多业务都是集团内部的技术服务,比如南京新百,宏图高科,实际上对外部企业没有一点效果。“天下拉手的业务简单来说就是做大数据、场景服务。因为做了一年了什么都没做出来,量也没上来,钱也没来,所以集团要把这个业务直接砍掉。可以说,天下拉手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三胞集团相当于爸爸,天下拉手一直在吃集团的。”拉手网员工说道。“天下拉手作为初创公司,还处于烧钱阶段,前期不可能自己带来利润。”这也是三胞集团要裁撤“拉手系”根本原因。拉手网员工告诉蓝鲸TMT,三胞集团“四人小组”表示,三胞集团遇到资金困难,天下拉手一直靠三胞输血,自己造不了血,三胞集团给拉手网发工资是情谊、不是义务。就在去年12月,石鑫向媒体介绍,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的规划方针是,三胞集团未来将成为一家“数据公司”。三胞集团具有独特的线下资源优势,孵化天下拉手,就是要用互联网基因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在场景中搞事情。今年1月,天下拉手宣布获得5000万元的首轮天使轮融资,但这笔投资也仅仅停留为一串数字。据拉手网员工说,投资方预计投资2000万元,只是对外宣布5000万元,尽管虚报融资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即便是数目少了的救命钱,也迟迟没有到账。“据说,双方可能有什么赌协议,天下拉手有很多量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对方觉得不值得投了。再加上去年年底资本市场收紧,钱就没打过来。”天下拉手的员工说道。
一起惠2018-07-24 11:23:53684 次
2018年3月,京东金融高达130亿的B轮融资的消息就“引爆投资圈”,据称领投的是中金、中粮等巨头,并于3月底签署法律文件、4月完成打款,投后估值1650亿~1900亿。2018年7月12日,京东金融正式宣布:已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签署了涉资130亿的《增资协议》,9月底之前完成打款,投后估值1330亿。时间拖了四五个月,估值缩水20%,说明投资圈对京东金融存在较大分歧,即便估值降至1330亿也只获得部分投资人认可。京东金融“脱胎”始末京东金融成立于2013年10月,年末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属于“池保理业务”名为“京宝贝”。所谓“池保理业务”,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获得资金融通。“京宝贝”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京东自营业务的供应商。例如京东欠某供应商100万,供应商资金周转困难,通过申请“京宝贝”可以获得50万~80万贷款,按日计息。2014年10月,京东又推出了面向开放平台第三方供应商的“京小贷”业务,最高额度500万元,放款到京东钱包。京东2015年报披露,与金融产品相关应收账款余额为64亿元,相当于营收的3.5%。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红杉中国、嘉实投资、太保合共投入66.5亿、获得14.26%股权,投后估值466.5亿。2016年末,与金融产品相关应收账款余额为143亿元,相当于营收的5.5%。2017年3月,京东金融被彻底剥离,对价为143亿现金。京东不再持有任何股权,但京东金融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刘强东。相当于用143亿元买下一个内有143亿元的钱包。一年后这“钱包”值1200亿!假如国有企业一把手这么干,性质就严重了。京东股东对此无动于衷,说明2017年京东金融对他们而言轻如鸿毛。大洋彼岸的他们可知如今,与京东没有股权关系的京东金融值200亿美金,比京东的三分之一还多?2018年3月开始的B轮融资,7月份最终落实全部投资者,133亿资金将于三季度结束前到账,投前估值1200亿。此间有投资机构声称“京东金融市价1200亿,8折拿货,按960估值进场”,但真实性无法确认。等京东金融提交招股说明书时,才能真相大白。曾经是“温室里的花朵”京东金融的支柱业务至今仍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两大主要产品是“京宝贝”和“京小贷”,它们的规模、成因与京东应付账款有“微妙关系”。2014年~2017年京东应付账款平均账期分别为41天、44天、52天和59天。截至2017年末,京东应付账款743亿,为2013年同期的67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1%。应当注意的是,京东只有在收取消费者货款之后、支付供应商之前才会形成“应付账款”。但对供应商而言,把商品放到京东仓库之时就已开始面临资金压力了。2014年~2017年京东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4.8天、36.4天、37.6天和38.1天。截至2017年末,京东存货417亿,为2013年同期的65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9%。综上所述,截至2017年末,京东应收账款及存货合计1160亿,为2013年同期的66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7%。按2017年的平均数据,一批货物进入京东仓库后38天才能卖完,京东确认应付账款后供应商还要等59天,总共要等97天才能收回货款!供应商资金紧张与京东压货、压款存在因果关系;供应商资金张是京东供应链金融增长的驱动力;供应商从京东贷到的钱,本质上就是京东欠供应商的!截至2015年末,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已经覆盖了10%的商家。京东消费金融始于2014年2月上线的“京东白条”。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提供了4个季度的白条交易金额(GMV)。其中2015年Q2的白条GMV达到50亿,占同期GMV的4.4%。而2014年Q3的“白条渗透率”仅为1.5%。2015年12月的这份《投资建议书》显示,2015年Q2白条活跃用户约为160万个。平均每位活跃用户贡献了3000元白条交易金额,而同期京东商城活跃用户一个季度的花销约950元。可以推测:白条用户主要是那些购买“大件”3C(特别是手机)的消费者。(摘自2015年12月《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把上面这个图表中的“白条季末余额”与“季末消费者预付”对比,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客户预付远大于白条余额。理论上讲,京东不需要融资就有钱向消费者“放贷”。“放贷”为啥打引号,因为可能根本不需要放贷。根据“京东白条”业务流程,从用户消费之时就开始计息,但京东并没有立即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假如账期是60天,只要用户在60天内还清欠款,京东金融可以不出一分钱白赚利息。假如用户12个月还清,京东金融也能省2个月的资金成本。(摘自2015年12月《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三个“命门”是获客难、资金成本高、资产端缺少靠谱的项目。每获得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高达数百元;承诺给投资者的年化利息很少低于12%,18%、20%也很常见(这是互金平台的资金成本);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项目哪里找?别的不说,假设京东金融4亿注册用户300元一个地去拉,要花1200亿,B轮投前估值可能就来自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孕育于京东生态圈中的京东金融,至少在获客成本和资金成本方面,较其它互金公司有极大优势,资产端的风险也小得多。但坏帐率高于蚂蚁金服。假如不看拼多多与微信的寄生关系,成立第三个年头交易金额做到1400亿、用户接近3亿,这家电商真神了。同样,单看2013年底才成立京东金融也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压着供应商的款向供应商放贷,收了一部分客户的无息预付款向另一部分客户放贷,不立即向供应商付款却立即向白条用户计息。这些都不是正大光明的商业模式,而且离开京东生态圈根本玩不转。京东金融这株“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妖花”。本文无意做任何道德评判,但“温室”是有天花板的,京东商城规模扩张已经放缓,京东金融必须“走出去”,这是拆分的首要原因。个人资产水涨船高、200亿私募到手、有机会到A股“割菲菜”,这是拆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离开“温室”与其它互金公司一样高成本获客、一样高成本融资,一样到资产端寻寻觅觅……京东金融能否继续“茁壮成长”有待观察。“去金融化”只争朝夕2013年10月京东金融成立时的定位就是“一站式在线投融资平台”,宗旨是“为用户创造更多消费”以及“陪伴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其实就是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2014年1月提交招股文件中称:“我们的业务规模无疑会令我们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活跃参与者。我们已经推出多种金融产品,包括为供应商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百度“京东金融”获得的第一条结果就是“京东金融_互联网专业投资平台_风控严格_安全放心。”第二条是“京东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能赚闪借会花!”第三条是已经修正的“百度百科”,上来一句“京东金融“定位为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但第二句便露了马脚:已建立起十大业务板块——企业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众筹众创、金融科技、海外事业。2015年12月《投资建议书》对京东金融业务布局归纳如下:2018年京东金融重组为“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两大群组,11个业务版块,但其中只有“金融科技业务部”算是“服务金融机构”的部门。好比走进“XX科技公司大厦”,看到各间办公室门上挂着“XX金融”、“证券”、“保险”这样的牌子,会以为进错大厦了。京东金融试图“去金融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定位为金融公司将面临严厉的监管,并且把自己放到与强大的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位置,九死一生。再说想干金融也得有牌照呀,看看京东金融拿到什么牌照、没拿到什么牌照。自己做不了金融机构只能“服务金融机构”。二是估值。金融机构估值水平远低于互联网公司。以众安在线为例,2016年人保财险已赚保费和净利润分别为众安的84倍和1923倍。众安在线上市后,市值一度达到人保的二分之一!中国不缺巨型金融机构,最新世界500强中有10家中资金融机构,京东金融们没来由往它们堆里扎。因此对外宣示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能力”成为风潮。京东金融原本是B2C,B是京东金融,C是中小企业或个人消费者。2018年初CEO陈生强在博鳌亚洲论坛称,京东金融的核心商业模式是B2B2C(中间多出来的B是金融机构),盈利模式也要从资产方式获利变成服务方式获利。将来要输出给金融机构的技术能力从何而来?当然要在实际研发与运营中逐步积累,需要真实场景下的海量经验和数据。闭门造车的“金融科技”很难被金融机构所接受。京东金融2017年活跃用户仅1800万,100多亿营收主要来自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收入“上亿”,也就是1%左右。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宝已经服务了约8.7亿活跃用户,其中国内活跃用户数已达5.52亿。目前技术服务已经与金融收入相当,预计2020年后者将跌到10%左右。相比之下,尽管京东金融从善如流,方向感和路径都对,但起点低、起步晚,搞不好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在京东金融分拆过程中,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包含赎回条款。主要内容是假如京东金融未在约定期限内上市(QualifiedIPO),需要在180天内向投资者赎回股权并按年息8%支付利息。据悉协议规定的最后上市限期为2020年(未经官方证实)。A股远不如香港好混,众安的“金融科技”概念和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定位,并未被香港监管机构质疑,致使部分投资者入瓮,小米市盈率甚至比腾讯还高一大截。但小米想在A股获得“互联网公司”标签却被证监会“84问”撅了回来。2020年,京东金融要证明自己不是金融机构而是金融科技公司,只有拿营收结构说话,打不了马虎眼。2017年才1%,2020年要高于50%,难度非常大。套用一句非常俗的话——留给京东金融的时间不多了。
一起惠2018-07-24 11:21:09478 次
进军海外不满一年半的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最近吹响了撤退“集结号”。时间财经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至少6个国家或地区传出ofo开始撤出或暂停部分城市运营的消息。遍及全球各地: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这份名单可能还将加长。ofo官方承认海外业务“战略调整”。早在六月初,就有媒体报道ofo海外事业部解散。7月6日,ofo宣布海外市场新战略,称将从此前的开拓业务阶段进入第二战略阶段,深耕新加坡、美国、法国这类规模大或增长迅速的重点市场,并暗示海外业务或将有裁员,“海外人员的配置上,会根据新的战略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业务、人员裁撤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出。7月10日,ofo宣布逐步关停澳大利亚业务;7月15日,ofo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负责任地退出”在德国的唯一单车投放地柏林;7月19日,华尔街日报称,ofo将裁减美国的绝大多数员工,并撤回到少数几个大城市,其北美业务负责人已经在几周前离职。而在两周前,ofo还将美国定为“深耕的重点市场”。更早之前,据国内媒体报道,ofo宣布退出中东及以色列市场,ofo印度分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已经被解雇,中止了除浦那(PUNE)外其他城市的业务。共享单车两大巨头ofo与摩拜烧钱厮杀多年,在国内市场增量见顶的2017年出开启海外业务,从东南亚新兴市场,到欧美日发达国家,黄色、橙色单车频频亮相。在“新四大发明”走出国门的美誉加持之下,一时风光无限。仅仅一年多,风云突变。风口过去,共享单车摔回地面,未能重现网约车行业的辉煌:摩拜委身送外卖为主业的美团,创始团队退出;ofo在股东不和、资金紧张的压力下咬牙独立发展,阿里加码哈罗单车合并永安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生死存亡的竞争新阶段,海外业务越来越像一块鸡肋。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告诉时间财经,共享单车行业的出海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虚招,主要出于弥补国内市场增量不足、塑造品牌形象的考虑。尤其相比摩拜,ofo的投放在新兴市场比较多,“采取数量策略,一旦资金跟不上,市场可能就会崩掉”。关于撤退的原因,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观点更明确:“客观原因是没钱了,根本原因就是不赚钱。”就海外战略的撤退和运营情况,时间财经问询ofo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出海之路ofo进军海外的最早动机,据36kr的一篇报道,是创始人戴威觉得ofo“吃过速度上的亏”。ofo虽然是首家共享单车企业,但早期一直在大学校园内运营,校外更广阔的市场被摩拜占了先机。戴威任命刚硕士毕业并无出海经验的联合创始人于信负责海外业务,于信的说法是,“你先出国,把当地市场的坑占了,后来者再进入就没有那么容易。”ofo出海的第一站是新加坡。2016年11月,戴威和于信到新加坡考察,两人在市中心转悠了四个小时发现只有两个骑单车的人,但是“在靠近居民楼的地铁站,发现了有自行车停放”,就决定试水。2017年3月,ofo进入新加坡市场,用户在服务推出后的100天突破了10万人。4月,进入新加坡市场的摩拜投放了带定位系统的单车。急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新加坡政府态度积极,在新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更大支持。接下来,新加坡试水成功的ofo复制了国内的快速拓展模式,先后进入美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荷兰、法国等20个国家。2017年底,ofo海外运营的城市已经超过50个。根据ofo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5月,ofo新加坡累计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用户约占总人口五分之一,平均周订单约100万单。ofo进入美国10个月,已经为近30座城市提供服务,一季度订单量突破100万。在英国,ofo用户数量已经超过投放单车数量的30倍。在巴黎、米兰等城市,用户数量至少超过投车数量的10倍。数据背后也隐藏着各种隐忧。除了车辆损坏、市场竞争等问题外,运营成本、人员招聘、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等更对ofo构成障碍。从不同地域看,欧洲市场规则严格,发展空间不大。而东南亚新兴国家道路基础设施较中国落后,用户更是需要市场教育。火上浇油的是,海外业务方兴未艾之时,后院起火。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资本风口转变,外加二线梯队获得阿里加持,选择独立发展的ofo屡传融资危机。ofo官方宣布的最新一轮8.66亿美元融资中,据36kr报道,阿里领投的17.7亿人民币,因为老股东滴滴的反对,ofo通过两次抵押动产的方式完成。标的物为ofo的自行车,具体数量或超千万辆。甚至对这一轮融资的金额,亦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怀疑。撤退问题一家公司收缩某个市场的业务,原因不外乎“不挣钱、没钱了、本来就没玩真的”等几个原因。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目前还没盈利模式是公认的,ofo不会仅因为这个原因大幅收缩海外业务。资金压力是一直存在的,何况3月还有8.66亿美元的最新融资到账。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对时间财经表示,共享单车企业的海外业务是附属战略,目的是为国内战略服务。当前正值行业低潮,公众开始关注行业弊端,“此时宣布海外战略,对行业转移舆论注意力、企业形象加分有很大帮助”。ofo海外业务的出发点,他认为是“先少量投放,实验下市场反应,进行经验积累”。单车投放数量方面,ofo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海外投放数量仅占全球投放总量的1%:ofo官网显示,2017年12月ofo在海外超50座城市开展运营,投放超过10万辆单车。而根据人民日报彼时引用ofo官方数据,ofo在全球已经投放1000万辆小黄车,日交易次数达3200万次。“之前的扩张就是为了融资讲故事”,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ofo撤退是不得不退,“现在融资不了,也就没有必要再坚持海外市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观点,最接近ofo的官方表述,“近期ofo负面消息不断,资金应该比较紧张”,此时粗放的经营模式不再合适。而海外业务的扩展受到当地政策、本土玩家的因素影响,在没有成熟的运营体系下是较难发展的。撤退可以缩减开支,发展良好的市场精耕细作,开源节流。
一起惠2018-07-23 10:53:11515 次
小米上市后,雷军在公开信中还有很多增长点没有说出来,比如IoT,再比如汽车。上市后,企业会有更多资金;有了更多资金,就会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或者自己做,或者买买买,以求不断突破边界。小米上市后,股价先是破发,后是上涨,在资本市场呈现出不错的气象。那么,小米未来新的战略机会在哪里?雷军在公开信中谈到了小米的增长潜力:第一个是智能手机可继续增长进入世界三强;第二个是进行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第三个是国际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国际业务收入会占到收入一半以上。“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其实,还有很多增长点雷军没有说出来,比如IoT,再比如汽车。雷军考察小鹏汽车7月18日,雷军到访小鹏汽车位于广州的新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还对小鹏汽车量产版G3进行了试乘试驾,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亲自为其讲解。小鹏汽车新基地位于广州岑村,是小鹏汽车7月16日启用的新研发总部,雷军造访有祝贺乔迁之喜的意思。何小鹏是UC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创办的小鹏汽车与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并列为中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三巨头,均意在对标中国版的特斯拉,只是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略所不同。雷军视察小鹏汽车,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私人原因。何小鹏与雷军的关系圈内人都知道。梁捷和何小鹏创办了UC,后来邀请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加入并担任CEO,俞永福帮助UC与雷军搭上了线,雷军投资了UC,还长期在其董事会里面,甚至一度担任董事长一职。雷军的加入让UC从一个App成长为一个小巨头,不只是给其带来了业务发展所需的核心资源,还引入了大量资本。在微信尚未成为今天的超级App时,Web类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还有着很大的市场,手机浏览器作为Web内容的入口级应用,被BAT倚重,百度和腾讯投入许多资源自己做,阿里则对UC进行了收购,阿里接盘,让UC团队获得丰厚回报,雷军获利超过一千倍。被并入阿里的UC不再主攻浏览器方向,而是转型内容平台,对标今日头条,在自媒体、短视频等业务上布局。俞永福先是担任阿里大文娱主席,后又成为eWTP生态投资基金操盘手,帮马云在全球看项目。跟大多数创业者被巨头收购后选择离开一样,何小鹏在去年也正式从阿里离职,创办小鹏汽车,跟雷军40岁办小米一样,何小鹏离职时也刚过不惑之年。做小鹏汽车时何小鹏就表示,将以雷军为目标:“下一段事业继续以你为榜样,努力做些不同的事情。”而在许多场合,何小鹏都不忘对雷军致敬,将雷军视作人生的导师、创业的贵人。何小鹏对雷军的致敬不只是言语之间,而是拿出了真金白银,在小米IPO后,何小鹏曾高调宣称,“昨天和今天通过二级市场,买了和拥有超过一亿美元的小米(股票)。”其中,何小鹏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心得,透露其还持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票。不过,雷军对小鹏汽车进行一天的考察,恐怕不只是“祝贺乔迁之喜”这么简单,IPO后的小米,对于汽车的兴趣将日益浓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小鹏汽车最近被传正在寻求融资,预计本月将从阿里巴巴等投资方处筹集超过6亿美元,其估值接近40亿美元,何小鹏在前几天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提到,“很快会和大家报告下一步的融资信息”。在这个的关键时刻,雷军出现在小鹏汽车新基地,难免会让人猜测,小米或者说雷军系的资本如顺为资本,可能会对小鹏汽车进行加持。而小米此前对汽车就表示出一些兴趣。去年小米与北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一款纯电动的小型汽车,价格仅为3.9万元,小米主要提供基于MIUI的车载系统,雷军与北汽集团总裁徐和谊共同出席签约仪式。此外小米生态链中也有一些与汽车相关的产品,如车载空气净化器、车载充电器、智能行车记录仪,对于小米来说,这些设备是其IoT网络中的一部分。上述动作都只是浅尝辄止,小米还没有深入到汽车行业,相对而言,BAT三大科技巨头已经成为“老司机”。百度瞄准自动驾驶汽车,Apollo平台立志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Android系统,李彦宏冒着收罚单的风险坐无人车上五环,百度还投资了蔚来和威马两大明星新车品牌;阿里力推互联网汽车操作系统AliOS,与上汽联合成立斑马,不造车,而是为汽车全行业提供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阿里也是小鹏汽车的重要投资者;腾讯在汽车布局上相对保守,与百度一起投资蔚来,去年拿出18亿美元,通过公开市场收购特斯拉5%股权成第五大股东,由于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投资更像是财务投资。马化腾表示此举原因是“因为特斯拉象征着未来科技,腾讯希望能够离未来科技更近。”小米是中国事实上的独立于BAT外的第四极,自然不会忽视智能手机后的又一个超级蛋糕。雷军本人对于汽车也兴趣浓厚,早在2013年,他在俞永福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给后者送了一辆特斯拉。IPO前,或许是怕重蹈乐视覆辙,小米对于造车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尽管外界一直呼声不断但小米并无大的动作;IPO后,小米有了充足的弹药,而且前面的玩家已给小米铺好了路,各家新能源和互联网汽车的量产时间正好是这几年,路上的坑都被他们踩得差不多了,小米造车的时机已经很成熟。而且正如我此前所言,小米核心能力是面向其用户群打造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从手机复制到更多品类,汽车同样是一个需要性价比的品类,且传统汽车体验很是糟糕,小米可以作为的空间不少。如果小米造车,将是一个比做电饭锅,或者签字笔,性感百倍的故事。不过,造车也比造手机等硬件复杂一百倍,小米不可能自己上手,而是会像BAT一样从投资开始,从系统切入(MIUI),先上车再造车,上车已经开始,造车只是时间问题。小米不会直接做技术门槛很高的自动驾驶,这不是它擅长的事情。而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小米很可能先通过投资押注小鹏汽车来深入汽车行业。小鹏姓雷还是姓马?小鹏汽车官方介绍是“小鹏汽车致力于应用新的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化电动汽车,改变用户使用、体验,购买和维护汽车的模式。”,从定位来看,与小米定位如出一辙。在三大新锐汽车品牌中,蔚来汽车定位高端SUV,ES8基准版补贴前售价44.8万元;小鹏汽车旗舰产品G3的价格区间将在20万-28万,补贴后售价稳定在14-22万元左右,跟小米一样主打性价比。“企业的业务市场规模要足够大,用户需求足够强烈,产品与小米用户需求契合;具备强大的团队;且价值观一致。”这是小米生态链选择企业的标准。不难发现,小鹏汽车完全负责这些标准,只不过后者不会愿意成为小米生态链一员,但要拿小米或者雷军的钱,应该是不会介意的。何小鹏此前也说过,以前以为造车100亿太夸张,跳进去才发现200亿都不够花。事实上,小鹏汽车目前已经拥有了一个豪华的投资军团。雷军是小鹏的天使投资人之一。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构成的天使投资团也基本等于雷军兄弟团,A1轮还出现了顺为资本的身影。此前小鹏汽车就已经很小米走得很近,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是长城会主办的年度大会,雷军曾有一个title是长城会董事长,事实上GMIC基本上也等同于雷军系的半个圈子聚会,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将重点展位放在了GMIC上来吸引互联网人群的目标,而不是像蔚来汽车等品牌聚焦到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持者,就是阿里巴巴。从去年5月到今年1月,小鹏汽车已完成多轮融资:A轮22亿元由神州优车旗下的优车产业基金领投,A+一共有三轮,A0轮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和何小鹏本人;A1轮由纪源资本、晨兴资本、IDG、经纬资本、顺为资本和光控众盈资本联合投资;A2轮投资方包括新鼎资本、昆仲资本和光速创投;今年1月规模为22亿元的B轮来自于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完成B轮融资后,小鹏汽车筹得的资金超过50亿元。可以看到,A+三轮累积资金不到6亿元,都算小投资,神州和阿里领投的A/B轮才是大笔融资。即将完成的融资大概率会有阿里巴巴的身影,会不会出现小米系的钱?答案很快就会公布。小鹏汽车究竟是阿里系还是雷军系?前段时间,财务自由的何小鹏大手笔买入小米股票,同时旗下公司又去拿阿里的融资,因此有人说何小鹏是把阿里锅里的饭,往小米的碗里盛。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个人财富和企业资本是分开的,互联网大佬个人投资收益颇丰的不少,比如车和家CEO、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就曾多次炫耀自己的投资心得,他通过购买微博和奇虎两支股票赚了5000万美元。创业者只需要对创业项目本身负责,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钱来创业。他们也有投资的权利,个人财富就是个人的,像贾跃亭那样将个人股票套现后再承诺“无息贷款”给公司,也没什么意义。而且,阿里投资苏宁,苏宁也投资阿里,这样的互相投资现象也越来越多见,小米上市前夕雷军也邀请马云、马化腾等大佬给钱站台,如今的科技圈,玩儿的就是圈子。
一起惠2018-07-20 13:07:57547 次
7月17日,北京持续暴雨。早上10点,在打了2小时滴滴未果后,李尹(化名)坐上了闪送小哥的车。李尹家住通州,在朝阳区大望路上班。从早上8点,她就开始用两个手机在滴滴上同时打车,出租车、快车、拼车,挨个尝试了一遍,但APP界面显示的永远是让人绝望的等车排位。眼看就要迟到,一位停在路边、骑着电动车的闪送小哥给了她“灵感”,“第一次尝试运这种货物。”小哥打趣道。不到1公里的路程,他们足足花了十多分钟,最后李尹给了小哥20块钱“意思意思”。在这个叫车难的雨季,与李尹类似的奇葩打车故事特别多。7月16日,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打车“妙招”:给老婆打滴滴排号70,我直接打了一辆货拉拉让她上班。“机智如我”,该网友在文末加上捂脸哭的表情,之后网络上让货拉拉进军网约车的呼声不断。暴雨笼罩下的北京,关于打车的一幕幕荒诞剧在上演,其背后,是日趋严苛的监管新政下,网约车的艰难生存之路。在这场无人应答的民怨中,居于头部位置的滴滴自然成为口诛笔伐的靶子。处境尴尬:出行这活儿越来越难干“滴滴一下,无人应答”“快车不快”,成为近段时间乘客调侃的段子。事实上,叫车难的直接原因是7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根据《规定》,“在北京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京车京人平台证三证不全,都将被扣押车辆。”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将展开为期半年的“非法客运专项治理行动”,打击非法客运行为,机场、火车站重点点位检查24小时全覆盖。由于非京牌车辆在之前的排查中多已陆续清出,这次受影响最大的是非京籍司机和“双证”不全的网约车。“双证”一是指司机要有网约车驾驶证,二是指车辆需变更为营运车辆。一旦查到不合规的,会被责令停运、扣押车辆、处以罚款。北京市交委披露,仅7月1日半天,北京全市就检查了1800余辆车,查扣各类“黑车”54辆。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示的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因使用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每天被处罚的人数从此前的个位数上升至几十人。仅7月16日、7月17日两天就有将近100人被处罚,这两天也恰好是北京大范围受暴雨影响的时间。一边是司机离场导致的运力不足,一边是乘客的抱怨,“一夜回到五年前”的打车难处境伴随着北京的暴雨集中爆发。事实上,随着各地相继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政策旋风下,大批不合规的网约车正在被清理出局,严格的执法力度直接减少了司机出车量。不仅是滴滴,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用车等平台均受到运力上的强力冲击。尽管从体量上看,滴滴稳坐头号玩家宝座,但觊觎这块蛋糕的大有人在,仅今年上半年,网约车领域就加入了不少新玩家,开启新一轮烧钱大战。今年3月上线顺风车业务后,高德大力推广叫车业务,已经接入了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等主流出行服务商,可为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新能源车、专车等多种不同价位的出行选择;4月,携程宣布旗下携程专车获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俗称“网约车牌照”),该牌照全国通用。传统车企也正伺机加入这场狂欢。5月,有媒体报道称一汽、上汽集团(31.880,0.08,0.25%)内部正在尝试做网约车业务,已有数名网约车业内从业人士收到上汽的工作邀约。除了尝试搅局的新手,老玩家也毫不松懈。其中,易到用车今年4月在全国47城开启车主免佣金,首批24个城市47万名司机报名早已满额;嘀嗒发展也很凶猛,今年1月升级为嘀嗒出行,从专注顺路拼车升级为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通过高额补贴快速切入市场,如今也成为出租车司机的大平台。不断拓展边界的美团开始向滴滴开炮。今年3月,美团投入铁血部队强势进攻上海,在“补贴”策略下一度豪取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不过进攻节奏在政策阻挠后陷入停滞。现在回头看补贴停止后的美团,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去年登陆的南京,平台用户、车主数量均双双回落。尽管竞争对手火力不足,但在前有政府监管,后有各路追兵的战况下,老大哥的日子并不好过。感受到压力的滴滴并未选择正面对抗,一哄而上后的一地鸡毛,是价格战战术下,网约车遭遇的尴尬处境。与此前声势浩大的闯关局面形成反差的是,补贴战落幕后,美团打车几乎已经回到原点。据2018年上半年网约车报告,94.6%的用户选择滴滴,而美团则降至12.8%;同时,随着平台补贴力度的收缩,网约车司机对平台的选择上,也更加倾向滴滴出行,5月司机端常用滴滴出行平台占比达89.4%,而美团降至13.2%。依循历史路径来看,网约车平台是靠着烧钱补贴做大的,此后“免费出奇效”的打法也被视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不过,美团上海一役说明,风向在改变,在互联网步入下半场的背景下,C端用户带来的流量红利几乎告尽。破局之路:押宝汽车后市场在网约车业务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下一个护城河在哪儿?出行霸主滴滴选择押宝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事实上,滴滴早已在网约车之外给自己铺好了多条路。此前滴滴已搭建“洪流联盟”,通过与零部件、整车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通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包括进入汽车制造领域联合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加大自动驾驶研发力度推动智能出行等。更重要的是,滴滴看上汽车服务这块万亿级的大蛋糕。4月16日,滴滴宣布成立成立汽车服务平台,整合了原汽车后市场、运力中心、海浪(租车业务)和优步等多个部门人员,业务包括加油、维保、汽车开放平台和分时租赁等汽车服务与运营。这被看作是滴滴在出行以外第二大具有想象空间的业务。据Analysys易观分析预测,2017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0600亿元(不包含汽车金融),同比增长约21.4%,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1.2万亿元。京东、阿里巴巴等巨头已经通过各种形式在汽车后市场进行了业务布局。滴滴对车服业务也寄予了厚望。此前滴滴曾透露,旗下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目前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合作伙伴和渠道商,年化GMV超过370亿元,准备在2018年年底完成900亿元年化交易额目标。滴滴、腾讯合计持股25.5%的汽车交易服务平台灿谷赴美提交IPO申请书。根据招股书,其盈利从2016年的1.34亿元增加161.5%至2017年的3.49亿元。以此来看,滴滴汽车服务平台也具有极大发展空间。布局车服业务也是滴滴试图借助平台优势在打造交易闭环,与滴滴此前与汽车厂商合作把第三方租赁公司接入滴滴共享汽车平台,以实现资源互通,是同样的布局考虑。一方面,通过车服业务将平台司机顺势导流到保养、加油等线下服务,给司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还能增加用户粘性;另一方面,线下的服务用户也可导流到线上平台。概括来讲就是,围绕车主和汽车深耕服务,纵向延伸。当然所有这都些线上线下交易都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增长点。滴滴出行汽车出行服务平台总经理陈熙曾表示,以汽车租赁、分时租赁以及后市场为基础的汽车服务平台,将成为一个很好的纽带和催化剂,帮助“洪流联盟”顺利落地。早在三四年前,汽车后市场领域就曾迎来一波资本追捧热潮,不过好景不长,包括博湃养车、车蚂蚁、云洗车等一批新入局者相继倒闭。由于线下运营成本较高,汽车后市场服务需要经历漫长的培育期。滴滴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探索出一条破局之路并不容易。滴滴有意将车服业务与滴滴原有品牌作出区隔,目前推出的小桔加油、小桔养车,均以“小桔”命名。据《财经》报道,刚刚成立三个月的滴滴车服业务将被分拆独立,准备以约3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融资10亿-15亿美元,软银是意向投资者之一,但最终方案尚未完全敲定。滴滴对此不予置评。有分析称,拆分车服业务一方面是为了未来独立融资,另一方面可为滴滴接下来的上市收获更高的估值,因为尚在起步阶段的车服业务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剥离亏损业务也能美化滴滴的财报。目前滴滴尚未公布上市具体时间节点,据三名业内人士称,滴滴可能不会选择今年上市,大概率是明年下半年,现在市场变数非常大,不排除有其他变化。放缓上市节奏也意味着滴滴目前的融资需求并不紧迫。就在7月17日,滴滴宣布获得BookingHoldings5亿美元战略投资,这笔钱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亏损业务带来的资金压力,借此滴滴也将其出行版图扩展至酒店+旅行领域。BookingHoldings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旗下APP将提供滴滴叫车服务接口,而滴滴的乘客也将可以直接通过滴滴APP上的入口,预定Booking或Agoda平台上的服务。借助BookingHoldings在海外市场的优势,滴滴将更容易布局海外业务。在主营业务尚未整体盈利的情况下,滴滴也在试图实现从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到汽车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的定位转变。无论是稳固出行业务生态、扩张海外市场,还是在汽车产业链寻求新的突破点,都是滴滴在为即将到来的上市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起惠2018-07-20 11:53:58438 次
同程艺龙近期赴中国香港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IPO计划。经过几轮融资和整合,作为上市主体的同程艺龙背后出现了诸多巨头和知名投资者的身影,包括腾讯、携程、万达、鸥翎还有后期加入的华侨城。华侨城的入股更被视为是同程艺龙赴中国香港上市的信号。在笔者看来,华侨城所获得的是其文旅布局的在线业务的完善,毕竟同程艺龙在OTA(在线旅游代理商)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而万达将麾下的旅行社业务整合入同程艺龙后,也能更加集中自身的主业,且通过同程艺龙的资本运作达到获利退出的目的。再看同程艺龙的两大股东,携程和腾讯——根据同程艺龙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情况,腾讯持有47621574股,持股比例24.92%,为第一大股东;携程持有43723978股,持股比例22.88%,为第二大股东。先说腾讯。捆绑了腾讯的同程艺龙,其从腾讯方面获得的最大支持就是流量。这也给同程艺龙的用户数量和活跃度带来很大提升。同程艺龙招股书显示,同程艺龙平均月活跃用户由2015年的8870万已增长至2017年的1.212亿人次,平均付费用户从2015年的390万增长至1560万。2017年,交通票务交易额超过800亿元人民币,住宿预订交易额超223亿元人民币。2017年,同程艺龙的腾讯旗下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960万,移动应用程序及WAP页面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790万,网站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370万。从数据可见,同程艺龙之所以有不错的用户增长和流量,是因为有超过60%的流量源自于腾讯相关渠道。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同程及艺龙有85.1%的注册用户居于非一线城市,而非一线城市居民2017年的旅游总支出占中国旅游总支出的89.7%,这主要受益于微信在非一线城市拥有十分稳固的市场地位。腾讯当然也从同程艺龙的合作中斩获更多客户信息和旅游大数据,尤其是使其布局了旅游产业。根据虎嗅网的预测,假如在香港主板能够获得与携程相同的市销率,同程艺龙市值约50亿美元,但在线旅行是万亿级市场,同程艺龙填补了香港主板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又有腾讯给钱给流量,阅文集团股价回落后,最新市值为86亿美元,同程艺龙市值应在100亿~150亿美元。因此,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腾讯自然有利可图。但最大的获益者或许是携程。据虎嗅网统计,2017年,“艺龙”和“同程线上”营收分别为25.2亿和27.1亿,合计52.3亿,同比增加43.6%;同程艺龙总营收相当于携程的19.5%,增速比携程高4个百分点,毛利润达到携程的16.1%,毛利润率与携程的差距正在缩小。同程艺龙成立后,鉴于携程是该公司的主要股东,因此同程艺龙的收益中有相当比例贡献给了携程。尽管从股权比例来看,携程是第二大股东,但关键在于,几乎所有的酒店、机票资源和库存量大多都掌握在携程手中。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商业逻辑——腾讯发挥麾下各大渠道优势,将同程艺龙的客户量和活跃度、黏性等大幅提升,客户越多,旅游酒店和机票的需求量就越大,而酒店、机票等资源基本都掌握在携程手中,这相当于同程艺龙在变相地为携程做“销售员”。同时,携程通过这样的资本捆绑也达到了其一贯喜好的“去对手化”效果,进一步巩固了自身作为在线旅游业界“老大”的地位,因此,携程看起来才是最大的赢家。为了掌握更多的实体资源,携程将以酒店行业为切入点,在旅游业内,抢先布局产业金融。如今,身处旅游产业中的酒店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态层次正逐渐从经济便捷升级成中高档,但这对不少酒店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根据携程调查,酒店业主想要装修或者翻新的话,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融资,存在贷款审批时间长、额度少、周期短等难题,难以快速满足资金需求。于是,通过对酒店行业十多年的耕耘以及对酒店投资与风险的把控,携程联合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计划推出酒店装修方面的创新金融产品,为携程平台上的酒店业主提供金融服务。在笔者看来,拓展酒店金融或其他相关业务,意味着携程通过各种方式,将旅游、酒店和机票等资源更好地掌握在手中,增加掌控力后,携程就能充实库存,加强在供应链等方面的话语权。同程艺龙或是其他与携程有关联的业者都在为携程做实质贡献,而且这犹如马太效应一般——更多资本运作会加强携程在业内的“去对手化”和与同业的关联度,而更庞大的队伍提升了携程的议价能力和对资源的掌控权,继而让更多的关联合作方为自己做“销售员”,这是携程在下的一盘大棋。
一起惠2018-07-19 10:37:11376 次
7月10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宣布完成1.27亿美元D轮融资,由高盛领投,腾讯、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BAI等老股东跟投。三月份的时候,Keep创始人王宁宣布了Keep商业化的“正餐”:线上依凭付费的内容与服务;线下依靠硬件+Keepland。而本轮融资将用于挖掘数据和AI应用、帮助行业发展以及投入在旗下运动时尚服饰品牌KeepUp和线下店Keepland中。作为一家线上运动健身平台的领头羊,Keep没有走线上传统的电商+广告的商业模式,而是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线下。虽说在线上它会推出付费的内容跟服务,但这跟其他平台的优势并不明显,线下发展才是Keep未来主攻的战场。作为线上流量资源的佼佼者,Keep布局线下优势如何?跟传统品牌线下实体店抢生意,Keep存有那些不足?旗下运动品牌如何跟众多知名的运动品牌相竞争?线下商业化探索,Keep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Keep商业落地线下无可厚非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并不高。国家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在2016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盘活体育场馆资源,扶持健身俱乐部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上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有了政策的扶助推动,全国也刮起了一股健身锻炼的风潮。对于国民来说,除了会选择公共活动区域进行锻炼之外,有很多也开始倾向于在健身房选择专业健身教练帮助锻炼,在线下健身房仍是不少用户锻炼的首选。据媒体报道2018年全国健身房的数量在7800家左右,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产值规模有177.2亿元伴随着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到2022年健身俱乐部市场产值规模将达到300亿元。Keep经过三年的发展,实现了在线上积累一大批原始用户,在拥有流量的前提下,如何快速实现商业变现这是它必须解决的。相对于传统的线上产品,Keep要想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也并不容易,毕竟线上要么走电商要么走付费,然而走电商的途径效果也并不如人意。KeepCEO王宁也对媒体坦诚:“Keep提供的产品,不管是课程、还是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商品,都较为大众化,对于众多痴迷于“举铁”或其他专业健身项目的人,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Keep选择未来的发展重点集中在线下也是情理之中。根据现在积累的用户运动数据,它也培养了了一批小白客户成为有潜力的运动健身对象有意愿线下体验。Keep挑战传统线下实体难度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身市场远未达到天花板,但中国的健身会员渗透率仅为0.4%。据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总数约为5940家,其中总体20%处于赢利状态,其余大约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可以看出,线下健身房的运营其实并不好做。Keep在线上的运营可以说是很成功,用户量跟用户活跃度都是指数很高,但是如何将这批巨大流量变现是它的最大难点。Keep选择线下正面跟传统品牌竞争是否也存在不小的挑战?(这里主要讨论的是Keep旗下业务与传统健身房跟运动品牌的竞争)1、Keepland跟传统健身房的较量并不占优势在内容上来看,Keep的Keepland采用小团体的授课方式,用户付费上课。而传统的健身空间,基本上满足了用户健身的需求,教练、器械、内容都包含在内,可以看出它的线下运动空间运营跟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异。Keep表示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打通Keepland模式,而非短期盈利。目前他们打算开各种不同主题的门店从中积累经验,探索线下健身的商业模型。虽说现在Keep资金还充足,还是有能力扩张门店来达到探索效果,但是这里面投入的成本也不低,线下烧钱揽客模式是否能让它快速盈利呢?在用户划分来看,像传统的健身房虽说暂时没有形成品牌垄断的趋势,但是每个地区甚至是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线下健身活动区域,虽说它们都是分散的,但是它们也在一定范围内吸引了附近的用户,基本上客源算是稳定的。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健身的内容差异对于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价格以及距离反而是它们要考虑的。同时对于线下健身运动中心来说,用户的留存不容易,就算办了年卡或者月卡之类,但是很难转化用户有其他方面的消费。2、KeepKit是个新生跟知名运动品牌比差距很大除了线下健身空间之外,Keep也推出了运动时尚服饰品牌KeepUp。为了发展体育生态推衍生品很正常,只是目前市场上体育运动品牌基本上是饱和的状态,2017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利润达到108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利润将达到136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58%,2021年利润将达到188亿元。而其中安踏、李宁、特步国际和361度根据它们2017年的财报来看,四家品牌利润快占到一半,而这还没有计算其它国外品牌的盈利,可见留给新的品牌机会并不多。这些品牌在渠道门店、电商、知名度上都已经达到了国民皆知的程度,Keepup还能从这些品牌商中抢到市场份额吗?这些品牌商都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Keep作为一个线上健身app可以说算成功,但是要树立起一个运动品牌,发展道路还是很漫长。线下营收将直接决定Keep成败Keep选择线下是商业发展的必走之路,但是这条商业变现之路并不好走。作为一个新生品牌要跟传统实力品牌竞争,面对的挑战更多。对于Keep来说未来选择上市是它最大发展目标,但是目前商业变现难的前提下,如何让自身的商业化之路好走,可以从下面几点尝试。1、布局智能运动硬件要快狠准现在Keep已经在智能运动硬件推出了一款跑步机Keepkit,它未来也会在这领域继续有所动作。虽说目前智能运动还未迎来发展风口,但是随着智能概念的盛行,智能运动肯定也会相应的被炒热,提前在风口爆发前布好局,也有利于它抢占有利地位。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新的商业概念的推出对于他们也有吸引力,获得更多融资之类的肯定也是一个砝码。2、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针对性投资健身事业目前Keep在线下也还没有大范围的扩张门店,几乎还是比较慎重的在线下拓展。这次融到1.27亿美元除了可以发展自身业务之外,其实有针对性的投资健身相关的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米目前建立的生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雷军有先见之明的投资生态链需要的项目。与其投入巨大成本从零开始,还不如收购或者投资一些已经做得不错的产品。比如说智能运动产品、线下健身房等等。3、尽可能赞助更多体育赛事虽说目前国内大型的体育赛事跟品牌商的合作都是几年的合约形式,但是只要肯投入成本选择一个重大IP赛事,围绕赛事展开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推广,尽最大可能将品牌知名度打出去,都能为旗下业务招揽不少的用户。或者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自己组织有关赛事,发动线上线下用户积极参与,从而打造一个赛事品牌,这种营销推广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4、Keepup跨界合作可以选择大牌或者是明星对于运动品牌来说,除了请代言人是最好的宣传方式之外,在自身名气还不高的前提下,积极选择跟一些知名品牌合作推限量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者是像OPPO、vivo一样选择流量明星代言,最快速的提升知名度,利用明星效应捆绑跟明星的合作,这样能短时间内让品牌出名。当然运动品牌的质量也很关键,如何跟上潮流推出一些爆红款也是要考虑的方面。keep相对于其它运动健身app已经在线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线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要想将自身商业化快速变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走的又稳又快就很关键,投资圈除了看中keep的发展潜力,更看重它能否快速盈利。下次融资Keep能不能打破这次的纪录,可能关键就看它接下来的一系列商业化运作了。
一起惠2018-07-14 09:50:06821 次
消息人士周五透露,因为对新融资的需求不那么紧迫,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可能会放慢融资计划,并可能考虑在明年下半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部分原因是对新融资的需求不那么紧迫。该消息称,滴滴出行在今年年初曾积极寻求通过发行美元可转换债券筹集新资金。但随着竞争对手美团点评放慢了网约车业务的扩张,滴滴出行也随之放缓了融资步伐。滴滴出行的融资计划虽然不确定,但会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截至目前,滴滴出行发言人对此拒绝置评。随着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在香港上市,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成为中国估值最高的两家独角兽公司。上述两家公司去年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分别达到300亿美元和560亿美元。上月,美团点评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准备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消息人士称,投资银行正在为滴滴出行和美团点评制定融资计划。因为上述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投行成立了独立的团队,确保对两家公司的信息保密。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都是为服务建立在线平台,寻求让应用对用户更具粘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一。由《南华早报》、新媒体平台Abacus和500Startups联合编纂并于本周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报告》指出,这种建立中国互联网巨头无所不在的日常应用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趋势之一。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在创办之初并不是直接竞争对手。美团点评由王兴创办于2010年,模仿的是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前高管程维创办了滴滴,模仿的是美国网约车巨头Uber。在2016年之前,美团与滴滴从未在业务上开展过竞争。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滴滴忙于在中国网约车市场攻城拔寨,并收购了竞争对手快的及Uber中国业务优步中国。滴滴出行借此成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的龙头,去年处理了超过70亿份网约车订单。在这段时间内,美团不断扩张业务,开始涉足送餐、餐饮、本地列表和在线旅游等业务。美团在2016年与大众点评网进行合并,并获得了新公司50%的股权。美团点评最近提交给港交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美团创始人王兴、穆荣均和王慧文合计持有美团点评59%的表决权。到2016年年底,当王兴个人参与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单车的C轮融资时,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才开始正面交火。在王兴对摩拜单车感兴趣几个月之前,滴滴出行向摩拜单车的主要竞争对手ofo投入了数千万美元。去年2月,美团点评开始在南京试点网约车业务。今年3月,美团又宣布将在上海开展网约车业务。美团点评表示,在上海开展网约车业务的前三天,该公司已获得上海网约车市场30%的份额,日最高接单30万份。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受大量的网约车和司机补贴支持。当时,乘客通过美团点评约车的价格不会不会超过人民币5元(约合0.75美元),而打的最少要花费人民币14元(约合2美元)。美团点评拒绝透露为南京和上海的网约车业务投入了多少补贴。该公司发言人表示,涉足网约车业务的动机,是“本地交通是我们客户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核心服务/我们正在评估网约车服务可以为我们的平台带来的协同效应,包括更高的用户粘性。”该发言人还称,网约车业务不会仅仅是“基于补贴的竞争。”不过部分美团点评的潜在首次公开募股投资人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美团点评极大的依赖于补贴维持和扩大网约车、送餐、在线旅游和其他业务,”香港对冲基金AlphalexCapitalManagement经理亚历克斯-欧(AlexAu)对此表示。“如果新的竞争出现,美团点评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保持市场份额。这家公司能维护多少粘性用户仍然是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美团点评支持运输业务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该公司在今年4月斥资27亿美元收购了摩拜单车。在此之前,滴滴出行在去年年底接管了规模更小的共享单车初创公司小蓝单车的业务。美团点评目前尚未把网约车业务扩展至其他中国主要城市。“美团点评可能面临的阻力之一是来自运输监管部门,尤其是在经营许可方面,”市场调研公司IDC的分析师薛玉(音译:XueYu)说。今年4月,滴滴出行宣布进军被美团点评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饿了么主宰的外卖业务。分析师薛玉认为,此举是滴滴出行的“防御之举”。滴滴出行表示,在无锡推出外卖业务的首日,该公司送餐平台接到了33.4万份订单。滴滴出行目前在无锡、南京、泰州和成都推出了外卖业务,并通过巨额补贴把送餐费降低至每单最低2元(约合0.3美元)。“当有新玩家进入送餐业务时,对顾客来说总是更好的结果。而滴滴出行的加入将为该行业提供更多的制衡,”行业分析人士对此表示。无论是滴滴出行还是美团点评,目前都处于亏损之中。美团点评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去年调整后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8.5亿元;2016年为人民币53.5亿元;2015年为人民币59.1亿元。虽然美团点评近年来的净亏损幅度开始收窄,但与美国证券市场不同,香港市场可能不会强烈追捧此类亏损的公司。AlphalexCapitalManagement的亚历克斯-欧表示:“香港投资人更相信那些能够实现盈利的公司。”因为滴滴出行的首次公开募股还有一段时间才会进行,投资者在当前阶段估计该公司上市时的估值和规模可能为时过早。无论如何,它都将接受与香港精明的首次公开募股投资人现在给予美团点评的同样的仔细审查。
一起惠2018-07-14 09:37:54770 次
7月13日上午9点30分,随着敲钟的大锤落下,51信用卡正式挂牌港交所,股票代码2051。51信用卡开盘价直接升至8.76港元,较发行价8.5港元上涨3%。随后,股价波动较大,最高时涨幅一度达到10%,市值保持在100亿港元以上。此前的6月29日,51信用卡已经在香港启动全球招股。本次IPO,51计划发行1.19亿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香港公开发售。发行价介于8.50港元至11.50港元之间,按照中间价计算,本次发行融资额约10.97亿港元。这个始于信用卡管理工具的公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工具型产品起家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想象力。2012年5月,51信用卡推出了一款帮助用户管理信用卡账单的“51信用卡管家APP”。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具给51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51信用卡已成功管理累计1.06亿张信用卡。所以,虽然是从一个工具型软件起步,但由于人群精准、需求显著,51信用卡随后便切入了金融交易服务,并快速构建了交易闭环。目前,51信用卡旗下已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涵盖了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以及在线信贷撮合与投资服务等多个业务板块,总注册用户已达8100万人。而之所以说51信用卡的业务形成了闭环,也是因为针对“51人品贷”产生的贷款,有77%的资金是由平台本身的“51人品”投资人提供的,另有20.3%来自其它机构,有2.7%来自于51信用卡附属的小贷公司。通常,即使能够获得庞大的用户群体,工具型产品一旦开始进行商业模式探索,往往容易遭遇瓶颈。盈利困难、估值不高是这些创业者们共同的困境。但跑出了自己业务闭环的51信用卡近一年的盈利能力却在加速显现。据招股书显示,51信用卡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收入总额依次为0.90亿元、5.71亿元、22.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9%。而与之对应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53亿元、7.44亿元,已经实现连续两年盈利,且盈利额增长迅猛。其实,是信用卡管理工具所聚集起来的这群用户让51信用卡CEO孙海涛发现了”信用卡管理“背后隐藏的机会。孙海涛说:“负债人群是最可能产生借贷需求的,而且他们对利率不敏感。”这句话道出了51信用卡的两个核心:由工具型业务向信贷业务的高转化,以及其中的高利润。招股书显示,在2015、2016、2017这三年,51信用卡的线上信贷撮合业务促成的金额分别为8.15亿元、102.99亿元、338.9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44.7%。这是目前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其中2017年占比达71.7%。从工具到交易,51信用卡逐渐从一个产业链上的支持型角色,变成了拥有定价权的核心角色。所以说,51信用卡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径:通过工具聚集用户、挖掘用户需求、同时积累数据,继而顺势而为切入金融交易环节,以足够的利润支撑自己继续拓展边界,从而形成一个金融生态。一位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在目前已经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当中,从业务模式的健康程度和利润的可持续性来看,51信用卡都属于表现比较优秀的。不过,随着51信用卡业务版图的扩大,并将自身数据与技术能力输出出去,也会不可避免的引起其他生态型玩家的注意。上市之后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则更需要考验平台的持续获客、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以及技术的能力。以下是51信用卡CEO孙海涛的现场致辞:大家早上好,今年是我创业的第14个年头。6年前,我和4个同事在杭州城西一间小酒店住了一个月没回家,开发出51信用卡管家APP。今天,51信用卡已经有1000多人,用户过亿,最初的那4位同事,有两位今天来到现场,一会请他们俩来给51信用卡挂牌敲锣。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这些爱拼的人犒赏。去年的7月15日,我们在杭州召开100多人和中介机构的动员大会,决定来香港资本市场。4个月前我们在对面的环球大厦的printer办公室写好A1,虽然现在走过去只要10分钟,我们花了100多天走到这里。记得我们投行是一个晚上的11点21分收到交易所关于聆讯委员会的最后书面反馈意见的邮件。原来香港联交所也这么拼。最后,51信用卡的股票代码是2051,我希望能为这家公司拼命到2051,那年我才71岁。再次由衷感谢每位爱拼的伙伴和朋友们,感谢港交所。
一起惠2018-07-14 09:36:15348 次
2018年,在线票务市场已经明显出现了猫眼电影、淘票票独大的局面,其余二线票务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被大量积压。2018年春节淘票票出票份额最高达到43.6%,而猫眼电影在与微影时代合并之后也是来势汹汹。而与这两家平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糯米、时光网、万达电影APP、上海电影旗下的天下票仓等二线票务平台似乎都逐渐失去了“声音”。7月5日,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影”)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子公司天下票仓51%股权通过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挂牌底价预计为1.2189亿元。虽然上海电影宣称此举是为了“引入多元化战略资本,加快转型升级”,但仍有媒体迅速将其解读为“二线票务平台沦为弃子”。二线票务平台真的只能沦为弃子吗?笔者认为事实并不这么简单。从票补大战到入口与平台之争,猫眼淘票票重定义在线票务价值目前在线票务份额已经占据了全部票务市场的90%以上出票率,猫眼电影与淘票票依托庞大的用户规模迅速进化,发展起了以电影在线宣发为核心的商业模式。2018年截至7月11日,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猫眼电影主发行电影票房位列第2,淘票票仅有一部《南极之恋》,位居21位;联合发行方面,淘票票发行票房已经超过百亿,位列第二,猫眼电影紧随其后。在2018年以前,用”票补大战”提升占有率是普遍做法,2015年猫眼电影曾经获得了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依靠廉价电影票获取用户成为见效极快的手段。只不过,投入巨大的票补大战并未带来足够的用户粘性,最终成为平台之间徒劳又不得不为之的一项投入。占据支付宝入口的淘票票、猫眼微影合并后占据微信入口的猫眼,也逐步将票务与其他入口联系起来。同时,猫眼专业版、淘票票专业版等面向B端的数据服务也先后面世。卖票行为本身早已被证明是难以盈利的,猫眼电影与淘票票的在线宣发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背后的腾讯、阿里巴巴的强大资源之上的。与猫眼、淘票票相比,其他票务平台难以在线上入口、资源方面追赶上来。但从其他几家票务平台现状来看,以万达为首的传统电影公司并未放弃打造自己的在线票务业务。万达电影APP已经到了6.0版本,万达2015年收购的时光网也稳步经营着票务销售,还开发了衍生品等多元业务。在这个当口,对万达、上影等电影公司而言,自己的在线票务平台的意义或许与猫眼电影、淘票票并不一样。万达在线票务联合影院资源,意在维护院线话语权猫眼电影带有美团的地推基因,所以在宣发上倾向于主控发行,把控上下游产业链;而淘票票背靠阿里巴巴的数据优势,更希望经营成一个平台性质的宣发模式。猫眼淘票票借由线上资源进入影视产业链的发行端,是由其互联网特性决定的。万达影视联合大地时代电影发行、广州金逸影视传媒、横店电影院线共同投资五洲发行是万达影视发行业务的重要板块,万达、大地、金逸、横店等均是国内前十院线公司。五洲发行成功发行的作品有《夏洛特烦恼》《解忧杂货店》《熊出没·变形记》等。而另一家发行公司华影天下,则是华谊兄弟牵头联合微影时代和上海电影组成,微影时代同样有万达的股份,上海电影的院线排名也在国内前列。可见对万达电影等强势的院线公司而言,发行业务的模式不同,依靠的并非在线票务占有率。并且因为猫眼、淘票票建立的前期优势过大,如果大量投入资金争夺在线票务市场份额,如今对万达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项。但万达并未停止对旗下票务APP的支持。笔者经过比对,发现万达电影APP的同场价格低于猫眼电影、淘票票、时光网,而天下票仓上更是没有万达影院购票入口。万达电影APP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单独影院卖品栏目:在APP中可直接手机下单万达影院的食品、与COSTA合作的咖啡等。由此笔者认为,万达电影APP不同于猫眼、淘票票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立足的基础是国内排行第一的万达院线,目前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巩固并发展万达影院的会员规模,连接线下卖品资源。万达做电影APP深层次目的则需要联合电影产业链来看:传统模式中,排片对票房成绩影响极大,而排片的话语权几乎被全部掌握在院线端手中;而如今线上出票比例占据绝对优势、猫眼淘票票又达成了垄断线上票务之势后,在线预售等网络数据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排片,院线的话语权逐步被票务平台侵占。对志在影视全产业链的万达电影而言,这显然是一大隐患,因此在线票务就成为万达不可或缺的资源,存在就是最大的价值。收购时光网也有这方面的意义。被万达收购之后,时光网逐渐成为了一个影视资讯媒体、在线票务、影视衍生品销售的聚合平台,明显与功能较为单一的万达电影APP达成了互补态势。二线票务平台价值不在自身,在于背后公司的长期布局而对院线不那么强势的上海电影、华谊兄弟们而言,独家的在线票务APP存在感也越来越小。二八效应下用户越来越集中于头部平台,其他平台用户规模很难扩大。从天下票仓的财务数据来看,2017年天下票仓的经审计营业收入为5592.82万元,净利润为2468.33万元,利润率相当高。淘票票与猫眼电影因为争夺市场的大量投入,此前公布的数据多为大量亏损,但天下票仓的盈利显然更多是因为放弃投入票补获取占有率的结果,目前来看,仅仅是依托上影旗下院线SFC资源的一个“低配版万达电影APP”。上海电影方面表示,“公司将为天下票仓引入多元化战略资本,加快其转型升级。天下票仓将发展成为基于提升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的,具备整合线上票务、线下影院和其他‘场景娱乐’入口能力的,对接电影内容与商业品牌的整合营销需求的O2O垂直服务平台。公司亦将借此平台继续加强对电影宣发及营销领域的战略投资和布局,从而带动现有的电影发行放映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良性互动并产生聚合效应。”笔者认为,这番话只能视为一个美妙的愿景:主流的影视资本都已经站队完毕,天下票仓相比淘票票、猫眼而言并没有特殊的价值,顶多作为在线票务新入局者的储备,新的战略投资者很难达到阿里、腾讯、万达的量级。但从上海电影的角度来考虑,出售51%的股权却是一件双赢的事:一方面,公司2017年净利润增长仅为8.82%,2017年Q1同比净利润下滑-10.45%,业绩增长陷入停滞甚至后退,天下票仓的股权出售将为公司带来新增约2.17亿元投资收益、约1.88亿元净利润,将大幅助力2018年度业绩。另一方面,上影的出品发行业务从2017年至今也备受质疑,2017年主出品的《鲛珠传》票房仅有1.13亿元,《心理罪城市之光》2.24亿元,这两部电影投入规模较大,票房均低于预期。对上影来说,2018年是一个必须求变的时期,天下票仓或许将成为一个改革契机。总而言之,二线票务平台的存在价值,并非在于平台本身,而在于背后资本的地位和目标。这也是二线票务平台与猫眼电影、淘票票的最大区别。面对阿里“无上限投入”的宣言决心、猫眼电影联合微信之后收割入口的态势,其他票务平台背后并不存在这样强烈的驱动力,没有投入,自然不会有产出。但对万达、上影这些院线势力而言,旗下的票务平台相当于一个“种子”,现阶段是攥在手里的一个潜在资源。至于能否发芽,就要看这些公司自身的长期战略布局了。
一起惠2018-07-14 09:34:18468 次
7月12日,京东金融宣布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投资人签署B轮融资协议,融资金额约为130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约1330亿元人民币。2年多前的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了A轮融资,彼时,投后估值为466.5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京东金融的估值在2年多翻了3倍!市场对京东金融的转型怎么看?估值大幅度提升的真正看点,在于显现出资本市场对于京东金融转型的态度。在过去一年多,京东金融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营金融B2C模式的1.0向B2B2C的2.0转型。这种变化之大,有人甚至说,这是一场180度的大转弯。在1.0,京东金融是toC的模式,依托京东积累的数亿用户群体来做金融业务,这时候京东金融要做的是一家金融公司;但是在2.0,京东金融是toB的模式,将自己在数据、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开放出来,赋能金融机构,共同服务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这时候京东金融要做的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要做一个金融机构的企业级服务商。B2B2C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决定了数据和技术成为重中之重。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甚至说,“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梳理一下京东金融过去一年的动作,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在人才的引进上,从去年10月开始,陆续有前亚马逊首席科学家薄列峰、益博睿大中华区CEO姚诚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学院彭健博士、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负责人郑宇、北欧银行原副总裁张旭等人才加入京东金融,大大强化了京东金融在数据和技术方面的实力。在投资上,京东金融的布局同样突出。就在上周的7月2号,京东金融联合京东集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IDG资本领投投资加推科技公司,该公司的“人工智能名片”在用小程序技术解决企业流量变现难题上表现出色。再往前看,6月京东金融联合京东云投资BoCloud博云、3月投资海益科技、5月投资简约费控、2016年11月联合ZestFinance成立数据技术服务公司ZRobot等都可圈可点。一句话,京东金融已经在金融科技的路上走了很深、很远,而京东金融2年估值翻了3倍,也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对于京东金融这种转型给予了高度认可。当京东金融与实体经济碰撞为什么市场会对京东金融的转型给予认可?本质上,是因为大家认为当京东金融和实体经济碰撞,会带来新的体验,会对实体经济、传统企业带来深刻的改变、升级。如上所述,京东金融的优势在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技术、用户运营能力。以技术能力为例,这里面包括风控、大数据挖掘、AI等方面的能力。京东金融将这些能力开放出来,而且做到了产品化、服务化。这些能力恰恰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所急需的,一旦赋能给传统金融机构,加上他们所固有的优势,将有望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新的增长点,给最终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带来颠覆性的体验。京东金融和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推出的“工银小白”就是一个例子。它打破了原来的金融服务要么在线下网点,要么在线上网站或者APP的模式,而是采用H5卡片式的形态,轻型、兼容、便捷、即插即用,可以嵌入到各种线上消费、社交网站等移动应用中,让金融服务的场景无处不在。而且,它还实现了从金融机构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变革,以存款证明为例,用户只需要在线上申请,京东物流就可以将工行开具的存款证明配送到家,非常地便捷。工银小白的例子说明,当京东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结合在一起,连接、赋能下是可以孵化出新的物种,带来新的体验。现在,京东金融的B2B2C中的第二个B,也就是服务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于金融机构,而是涵盖的范围更广。例如,京东金融研发的智能城市信用平台正在助力福州打造“三坊七巷”信用街区,市民和游客能够在街区内享受信用租赁、信用支付、失物招领和无人超市等丰富的信用服务,比如可免押金借雨伞、充电宝等等。三坊七巷由此成为国内第一个以信用为主题的街区。所以,现在不难理解为什么京东金融的转型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了吧。一切,只是才刚刚开始京东金融1330亿元人民币的最新投后估值高不高?也高,也不高。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过千亿的估值,很了不起;不高,是因为一切只是才刚刚开始。京东金融的转型,让其从一个金融公司变身为一个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从toC的消费级公司到toB的企业服务公司,实际上是踏入了一个更大、更有前景的蓝海。说到这里,可以先看看中国和欧美的市场情况。在消费级市场上,美国+欧洲的人口数量约11亿,谷歌、Facebook、亚马逊三家最大的消费级公司的市场相加超过了1.5万亿美元,中国人口有13亿,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家公司的市值大约是4.5万亿人民币,考虑到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和购买力水平,BAT三家的市值已经有了追赶美国三家互联网公司的势头。再来看看企业服务市场,和消费级市场相比是冰火两重天。欧美的toB企业总数大概是2500万家,Oracle、SAP、salesforce三家最大的toB企业的市值总和约为3700亿美元,而中国的toB企业总数大概是2000万家,他们的市场总和还不到欧美三家公司的零头。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空间有多么巨大!当下的中国经济,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如何实现这一点?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用数据、技术来帮助传统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必由之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为传统企业提供企业级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将会获得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一定会诞生像消费级市场的BAT,一定会出现类似于Oracle、SAP、salesforce这样的巨头。所以,对于京东金融来说,去金融化表面看起来为不少人所不理解,但是实际上是一招妙棋,等于是迈入了一个更大的蓝海。刘强东曾经说过,京东金融希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如此,就不是一个千亿人民币的规模,而是千亿美金!一切,只是才刚刚开始。
一起惠2018-07-13 09:31:17494 次
在北京,很多人最近“恨”起了滴滴。人们发现,叫车等待几十分钟的情况越发常见。这座被网约车改变了出行方式的城市,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一项严查非法客运的法规在7月1日落地,其中针对“京户”和“双证”的排查让很多滴滴司机不敢上路。怨声之中,这家6岁的公司又迎来新挑战。在网约车战场里,滴滴曾是最疯狂的烧钱机器,也是最得意的胜利者。但变化常在。挑战者开始垄断的那一刻,危机也就此埋下,与此同时,失意者在反击,领头者被孤立,说到底,这场战争远未结束。1程维面前坐着一个年轻人,对方问他,“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打车”。看着对方疑惑的眼神,程维继续说:“我每天给你400块,你就绕三环打车,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那是2012年秋天,滴滴刚上线不久。为了让司机有单接,这位前阿里人捡起了马云当年创立淘宝时的刷单做法:雇人打车。与2年前成立的易到用车还游走在“黑车”的灰色边缘不同,程维选择了出租车作为切入口。事后看来,这是个聪明的选择——与垄断者合作的存活几率,远远大于直接挑战。不过,“攻城”难度依然很大。高枕无忧的出租车行业,并不需要一位互联网外来者。程维和团队1个月内跑遍了北京189家出租车公司,得到的答案都是“拒绝”。直到第40多天,昌平一家小出租车公司松了口,程维得到了15分钟的产品推介机会,对方旗下的200辆车就是最初的曙光。等到滴滴上线时,后台属于司机端的橘色小灯亮了16盏,这意味着系统里只有16名司机。有滴滴员工很沮丧:在北京这座超级城市里,16名司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产品也不太给力。虽然在给王兴显摆继而被喷“垃圾”后,程维对产品做过调整,立志要达到70分以上,但司机抢单时总出现bug,结果订单没抢到,还得赔上上网费,他们一度怀疑:滴滴是跟运营商一起赚流量的骗子。而程维也是事后才知道,自己带着团队拼命推广的这款App,外包团队原来就是一位中专老师加上几个学生。程维其实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款叫“摇摇招车”的软件大概比滴滴提前半年上线,创始人王炜建做过广告和牛奶代理,这位互联网外行做出的网约车产品被朱啸虎评价“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因为用户必须先注册、充值才能使用。不过王炜建的传统路子走得好。他花300万和首都机场建立起联系——这是一个每天出租车吞吐超过2万辆的超级网点,也是一块旁人垂涎却难以得手的肥肉。程维走的是互联网路子,教育用户自然是躲不掉的步骤。那是iPhone5发布的一年,北京出租车司机里,只有15%的时髦人拥有智能手机,但“赚钱”的动力人人都有,于是,在大兴监狱旁给司机做培训时,程维说的最多的就是“帮你们赚更多的钱”。不过,场下司机没一个人抬头看他。这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隔壁住着领导人的北京土著最不信的就是“画饼”。程维用“每周5块”的流量补贴打动了他们。这年11月,他拿到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在此之前,滴滴账面仅剩1万元。同年,快的打车在杭州也渐有起色。在“安装快的软件就赚20块钱”的驱动之下,大批杭州出租车司机成为尝鲜者。大战号角由此吹响。22014年春天的那场网约车补贴大战,成为很多人的“美好”回忆。疯狂从2月持续到5月,滴滴和快的抢着撒钱。在北京,有人连去1公里外的菜市场都要打出租,因为补贴后的车费只要1块,赶上运气好还能免费。司机端的补贴也狠,每月突然多出来的几千块补贴,让很多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突然好了起来。马化腾是其中的关键人物。2013年春天,新上任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两会”间隙专门找程维吃饭,不过,后者在赴约之前就打定了主意“不在B轮给腾讯领投的机会”。他不愿过早站队——当时老东家阿里已经投了快的,程维如果接受腾讯,就相当于站到了敌方阵营。但很多时候,flag立出来就是用来打脸的。没多久,程维在一家足浴店里跟天使投资人王刚达成一致:接受腾讯领投。微信的流量入口太诱人,他们也担心,腾讯如果转身去投摇摇,滴滴就会陷入危险。阵营选定后,大战的条件就此具备。滴滴和快的分别成为腾讯、阿里在网约车赛道的代言人。不过,程维后来把补贴大战的起源归结为“擦枪走火”——起初他只是从腾讯那拿了1500万费用,作为补贴,鼓励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没想到,原计划三周花完的费用,上线半天就见底了。显然,不管是腾讯还是滴滴,都低估了补贴的力量。疯狂涌进的订单塞满了滴滴原本的40台服务器。在程维求助之下,马化腾调集了腾讯技术人员,一晚上准备好1000台服务器,双方合作赶工7天7夜,重写了滴滴的服务架构。此时,快的已经在阿里支持之下火速入场,后者不愿看到微信支付的崛起。快的喊出了减免金额“永远比同行多一元”的口号,战事也随之变得更加疯狂。鏖战一直持续到5月,最疯狂的时候,两家撒出的补贴费用单日达到2000万美元。王刚后来回忆那段日子:来不及喘气,天天都是高潮。持续高潮的代价就是,滴滴在那个春天烧掉了14亿,快的烧掉了10亿。烧到最后,谁都扛不住了,补贴的效果也触到了天花板,5月,友好信号开始在滴滴和快的之间传递,你降一点补贴,我再跟进一点,直到5月17日,战事正式告一段落。类似的补贴打法,1年后被程维用在了与Uber的战场上。进入中国市场前,Uber释放的信号很强硬。创始人卡拉尼克提起了朱啸虎在2012年带着程维上门寻求投资的旧事,当时Uber提出的条件是40%股份,双方就此谈崩,于是也有了卡拉尼克后来的那句宣言:“要么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要么被Uber打败。”热衷战争史的程维将此举视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卡拉尼克俨然成为船坚炮利的入侵者,“要么就割地40%,要么就打到紫禁城killyou”。不过,在程维看来,中国和中国互联网已经不是1840年,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补贴战硝烟再起。卡兰尼克为中国市场准备了10亿美金的补贴预算,滴滴方面也备足了弹药——2014年入职滴滴的柳青在资本市场有着长袖善舞的能力。第二次补贴战打了一年多,盈利成为最不重要的事情,到2016年夏天时,Uber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已经超过20亿美元。投资者坐不住了。于是历史再次重演:双方宣布停战,继而合并。中国成为Uber在全球第一个碰壁的战场,33岁的程维也成为网约车战争里最成功的“清道夫”。关于网约车补贴大战的疯狂奇观,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这段话或许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如果提前几年说,中国互联网的产品会一天烧掉几个亿,就跟《大腕》里说炸掉喜马拉雅,把印度洋暖风引到西藏一样,听上去不是个笑话吗?”3程维在投资人眼里有“土狼”之称。这个名号缘于滴滴从成立开始一直战火不断,程维没时间、没精力、也没必要把自己修炼优雅。但他足够狠。几场大战之后,他愈战愈勇,等到2016年冬天时,滴滴已经拿下了网约车市场90%的份额,程维在互联网大会上放出的话是:“中国主场比赛已结束,接下来要走出去”。滴滴开始国际化征途,盈利也被重视起来——培育多年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到了收割季节。有滴滴员工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称,滴滴与Uber合并之后,公司不再大张旗鼓去烧钱,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增加了盈利权重,“有几个月公司的全盘目标是要盈利”。赚钱压力之下,补贴自然渐渐消失了。网约车成为滴滴一家独大的江湖,所有的游戏规则,核心都由程维掌握。有人对此不满。曾获得“滴滴十大出行司机”称号的汪博感受很直观:自己的收入从原来最高3万降到了1万。赶集网车曾经在2014年发布报告,称当年专车司机的平均税后收入是8509元,超过上海白领,但进入和平时期后,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从2016年开始,司机不满收入下降而发起的罢工,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多地上演。打车价格也上涨了,一边缅怀补贴大战一边抱怨的人们这才发现: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了。滴滴成了新一代的超级出租车公司,让人又爱又恨。失意者和觊觎者由此看到了机遇——2017年情人节,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几个月前,王兴和程维还在乌镇相谈甚欢,几个月后,程维借《财经》专访传递的回应是:尔要战,便战。闻风而来的挑战者还有不少,嘀嗒出行、易到出行都卷土重来。他们都显得野心勃勃:易到计划在2018年实现3.75亿订单,日均单量100万;首汽约车则直接提出了在中高端商务市场做到第一的蓝图。网约车战场似乎又热闹了起来。不过,从目前市场份额来看,这些挑战者尚不足以动摇滴滴打下的江山。对于滴滴来说,最危险的麻烦始终是政策。从战争开端,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悬在这家公司头上。早在开疆辟土的荒蛮时代,程维被问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们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此后,针对网约车是否合法的命题,一直在影响着滴滴的进程。相比与快的、Uber交手的明战,这场与政策博弈的暗战,滴滴似乎打得更吃力——最近的例子发生在7月,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实施的第一个上午,执法队检查车辆1800辆,查扣黑车54辆,平均半小时查处3辆车,并处1万到1.5万元罚款。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滴滴一下,无人应答。当然,这不会就此成为滴滴的结局。这家独角兽公司的上市传闻已经流传在坊间,像当年摇摇招车那样“政府出个文,随时都倒掉”的机率已经降到很低。与履历鲜亮的学霸创业者不同,因为漏掉三道数学大题,程维当年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他被调剂到北京化工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辗转保险公司、足疗店,换了几份工作后才进入阿里,当了名底薪1500元的销售员。成名之后,他在公众视野中的人设也不算鲜明。相比使用滴滴的频次,人们对于这位创始人的熟悉程度似乎就差远了。但“尔要战便战”的硬气和野心似乎很早就有。在阿里负责4个人的销售小组时,他组织了一次团队聚餐,打算取个响亮的名号。当其他几个人的眼神都投向程维时,他缓缓吐出了四个字:君临天下。
一起惠2018-07-12 09:26:12516 次
221-240/1513 记录12/76 页首页上一页1...9101112131415...7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