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短兵相接之际,在线支付市场将迎来一重量级玩家——网银在线。腾讯科技获悉,网银在线在被京东“雪藏”一年多后已重新出发,最快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上线。网银在线已在京东体系中发挥支付作用,并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进行网关关联。目前京东已上线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京东上万家供应商可凭采购、销售等数据快速获得融资,3分钟内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全过程。随着网银在线重新上线,京东互联网金融战略正式展开,未来将陆续发布基金、保险、小贷金融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知情人士透露,京东小额贷款公司正走注册流程,预计年底上线。京东还与83家基金公司达成合作,年底将上线一批基金产品,不过类余额宝项目不会作为京东互联网金融战略首选,京东互联网金融重点依然是面向供应商推出金融服务包括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等。改造网银在线与京东系统打通工商注册资料显示,网银在线于2003年注册成立,2011年5月获得支付牌照,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京东早在去年下半年已完成对网银在线的收购,但在长达一年时间,网银在线一直没有太多声音。京东为何“雪藏”网银在线?京东集团金融发展部总监刘长宏对腾讯科技表示,这也在于网银在线此前一直未准备好。京东一直在做网银在线重新上线的准备工作,包括网银在线股权和法律架构变更,与京东账户、系统打通,各种互联网金融牌照申请。如网银在线在京东申请小额贷款牌照中就发挥关键作用。要申请牌照须有一个“干净”公司在京东体系,为独立法人组织,网银在线正好符合条件,否则京东可能拿不到小贷业务牌照。网银在线另一项工作是与中行、工行、建行、交行、农行等2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京东希望网银在线连更多家银行,使消费者使用任何一张银行卡都可进行在线交易。网银在线在京东的定位是作为京东全资子公司发展,与支付宝类似,未来不仅服务于京东自身业务,还会有其他特约商户签约。为此,网银在线还在申请其他牌照。过去一年京东对网银在线另一项改造是技术改造。京东高级副总裁李大学对腾讯科技透露,支付体验是重要指标,当用户决定用网上支付,点击后支付成功率是多少很关键,在这个指标未做好前,京东不愿大力推广网银在线,因此京东过去不断在做支付实验。李大学指出,网银在线是否能获得成功,取决于其是否能给合作伙伴带去更多价值,交易更智能,更个性化。“当网银在线支付体验做得足够好后,京东就可以开闸放水。随着网银在线用户体验优化,明年京东将在支付领域发力。”防范阿里京东把控支付安全如今金融业务已成京东未来发展“四驾马车”之一。网银在线上线后,京东明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无疑将投入更大力度。尽管网银在线姗姗来迟,借助京东庞大交易额体量,国内支付领域可能形成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网银在线三足鼎力的竞争格局。那么,京东为何这么看重网银在线?京东集团金融发展部总监刘长宏对腾讯科技表示,第三方支付公司对于一个互联网零售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投资和融资前提条件是有账户。网银在线是京东发力互联网金融战略的重点,京东金融服务须与网银在线绑在一起。实际上,在很长时间京东并未意识到缺少支付工具的危害,还与支付宝达成合作。但京东去年主动终止与支付宝合作,通过收购网银在线开始打造自己的支付体系。京东此举更多是避免受制于人。第三方支付公司掌握着大量用户数据,包括真实客单价、成交量、资金流向、退换货率等,这些都是电商公司最为机密核心信息。尤其是支付宝属于阿里,京东使用支付宝,不仅手续费用和单独与银行合作不相上下,还要时刻担心交易记录和用户数据被阿里研究。在旗下支付工具做大后,京东就可以把客户资源集中输入,尽可能地避免外界通过其他支付工具向其内部数据进行渗透。当然,网银在线上线后并非就能一帆风顺,当前支付宝占据PC端领先的市场份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支付可能弯道超车。目前,一场线下场景和用户习惯先机的战役也已经打响。相对来说,网银在线是个新手,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做。
手机购物可能再次改变你的消费习惯刚刚收完“双11”包裹没多久的你,是不是已经在磨刀霍霍准备几天后的“双12”的抢购了?这次抢购,你是会传统地守在电脑前还是随时摸出手机刷上一番?不管你怎么选择,大佬们已经越来越关注你的手机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你随时刷手机的那些“碎片时间”正在爆发出大能量。智能手机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引发阿里、腾讯国内两大巨头的疯狂掐架,马云、马化腾,以往交手数次的这“二马”,今年争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火药味要格外重一些。腾讯要升级微信商城在移动互联网市场,马化腾的最重要筹码无疑是微信。“双11”那天,由易迅网运营的微信卖场首次试水,推出新小米盒子、iPadmini、iPhone5C、苹果Macbookair笔记本电脑等明星爆款商品的微信专享价格,虽然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核心城市试点,当天的订单量就破8万单,占易迅全站下单量的15%。微信卖场运营到今天,每天推送15款商品,时间尚未满月就已经突破20万单。尽管入口隐蔽,但已经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习惯每天打开微信卖场看看,目前保持着每天1万单左右的下单量。易迅方面表示,微信卖场的转化率“非常喜人”,是PC端的2倍以上。正因此,微信已经不满足于在电商领域的小打小闹,而是要全新升级成微信商城。原先微信每天精选推送15款商品,接下来会更细化,包括新增“一日一款大品牌商品”、“与QQ网购合作推出品牌特卖”,以及定位送礼市场的“礼品店”等不同细分购物频道,但商品数量不会大量增加。“我们会有个商品池,每天推送不同的商品,让你时不时有兴趣进来看看,一般来说手机用户一次只会花一两分钟时间来浏览,我们就必须争取前6屏中就有商品能打动你。”易迅网高级副总裁潘彪说。为了让微信商城的商品有足够吸引力,易迅网甚至下血本,新近挖了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中国采购的副总裁冯轶,来负责微信商城的商品采购事宜,因为做了多年零售,她更了解消费者喜欢什么。潘彪说,新的微信商城将在“双12”期间推出,打的首战就是“双12”。“双12”期间(12月11-13日)易迅给自己定的销售目标是15亿元。为了弥补自身的物流力量覆盖不足,易迅还联手“快递一哥”顺丰,把自身送不到的地方全部交由顺丰送。阿里集全力围攻微信无论是微信卖场至今的成交量20万单,还是易迅“双12”三天15亿元的销售目标,这些数字,照理在马云看来,都是完全看不上眼的。要知道,今年的“双11”,天猫不过用了6分零7秒,交易额就轻松跳过10亿元,全天的数据更是定格在高不可攀的350亿元,支付宝全天的交易笔数高达1.87亿笔。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表面上看似乎毫无可比性。但是,惯打太极的马云急了,急到把2万阿里人全部往移动互联网上推的地步。10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召集全公司所有管理者开会,要求全集团落实“ALL-IN无线”战略,任何产品和应用优先考虑无线应用。让马云这么急,是因为微信的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开通微信支付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000万。自8月5日微信开通支付功能以来,微信支付正以平均每日20万的新增用户数飞速发展。“二马”之间的对抗很有意思:马化腾只用好微信这一招,马云则动用了全阿里集团的力量,源源不断地在出招:第一招是阿里推出与微信有相当相似度的互动交往平台“来往”。其实“来往”早在2012年7月就已经上线,但全新改版,疯了一样的推送却是从今年10月份才开始。为了推广“来往”,马云用上了硬手段,要求2万阿里员工每人要给“来往”贡献100个注册用户,否则没有年终红包。马云还在阿里的内部论坛上向腾讯正面宣战,号召大家杀到企鹅家里去:“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据说,马云为了激励大家斗志,推广“来往”,还唱了首《鸿雁》,听上去,颇有一点背水一战的味道。一个月后,阿里宣布“来往”收获1000万的用户。“来往”与微信的战争随即开始。为了护卫“来往”,11月25日,阿里宣布关闭从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从微信的淘宝商品及店铺的链接点击进入,会跳转到手机淘宝的下载页面。同时,阿里巴巴投资或收购的产品——酷盘、虾米音乐、新浪微博等,纷纷把“分享到微信”的功能改为“分享到来往”。在O2O领域和移动电商领域跟微信竞争的措施,是阿里在10月28日发布的一款叫做微淘的公众账号平台,让商家把自己的售后服务中心开到用户手机里,有点类似微信企业服务号的翻版。在这里,商家可以与粉丝互动,沟通商品,做好服务。最新的消息是,微淘已经在内测O2O项目,与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GXG、内衣品牌歌莉娅、食品品牌绝味鸭脖,以及眼镜连锁宝岛等商家商谈合作,合作内容包括线下引流、会员管理、分成机制、成交转化、数据挖掘等5项。其中提到,门店客户来访,扫描关注微淘,能借助淘宝消费大数据,分析门店客源的消费行为,做好二次精准营销服务;开放会员接口,能够按门店、区域、消费能力定向发送消息,从而完成线上、线下会员的统一管理;用户进入门店后若在线上产生购买行为,对应的门店和导购也可以拿到分成等。泛零售时代到来阿里的“ALL-IN无线”战略,被外界解读为对腾讯微信的仓促应对。对此,在非公开场合,阿里相关人士虽然不否认是要与微信竞争,但同时也特别强调,这更多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了。业内人士说,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已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淘宝网为代表的C2C,那时候网购是线下零售的补充,方便大家购买本地实体店没有的商品;第二个阶段是天猫、京东等B2C网站的崛起,这时候传统零售都很抵触电子商务,很多商家线上、线下卖不同商品,就是不想线下业务受到过大冲击;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了泛零售时代,完全模糊了线上、线下的界限。为了把用户往自己的移动端上赶,阿里想了很多办法,最有效的一条大概是在电脑上用支付宝转账要收费,如果不想付钱,请用支付宝钱包(支付宝的手机客户端)。留住用户的方法还有在便捷上比拼,支付宝钱包也和微信一样开通了很多公众账号,据悉现在已经有近千个,支持你到银泰、美邦、佐丹奴等实体商家用手机支付,若是选用信用卡快捷支付,还送一定数量的支付宝积分,下次可以抵钱用。在北京,支付宝钱包还可以支付打车钱。我们用手机购物有便宜捡对于我们小买家来说,大佬们怎么过招,除了看个热闹,关心有什么好处才是实在内容。既然现在大趋势是欢迎你用手机购物,不如就遂了他们的愿,因为有便宜可捡。微信商城运营负责人冯轶说,新推的微信商城中,“一日一品”的商品一定是大品牌、潮流新品,价格也优惠,其中有30%的商品是独家发售或者独家首发。目前已经敲定的商品包括米其林定制微信专供蛋糕、Braun男士电动剃须刀、费列罗巧克力、Coach手斜挎包、Burberry太阳眼镜等。相比微信天生的移动优势,淘宝正使出各种手段吸引你到手机端上。新一轮关于“双12”的现金红包,大部分放在手机淘宝上发放,无论是摇一摇抽红包,还是用手指刮卡,都需要用手机完成,还有一系列手机上的专有秒杀商品。如果你是首次使用手机淘宝的新人,还会另送一份红包给你。
【一起惠返利网讯】12月7日消息,日前,当当网CEO李国庆在亿邦动力网主办的第八届网上零售年会上表示,未来当当网将在百货公司模式中走得更深,要和商家一起把网络销售做强,和商家共生死。李国庆谈到目前各大平台的商业模式时指出,天猫是“商业地产”模式,不控制供应链、不控制限价、不挣倒扣流水,就挣固定资金。在这种模式下,不管销售额是多少,天猫都会收取固定的费用。“但当当是百货公司模式,我们替顾客选择商家和商品。以图书采购为例,当当各个图书品类采购部经理都是大出版社编辑主任出身,至少也是代主任,图书重点位置陈列都是由编辑挑选的。正因为这样,过去三年当当的图书销售占了中国图书市场的35%。”李国庆这样评价当当的“百货公司”模式。李国庆对一起惠返利网指出,现在天猫向商家收取的费用是很高的,商家的毛利率很不稳定。因为商家不知道买多少流量,也控制不好供应链,更无法给顾客创造最低价。当当网没有天猫那么贪心,当当就关心投资人和当当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当当要跟商家一起把网络销售做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一起惠返利网讯】12月7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在刚刚过去的西方网购狂欢节“网络星期一”活动中,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跨境购物平台速卖通销售额创下新高,“中国制造”成为抢手货,收获订单超过百万。其中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交活跃,单在俄语区交易额就超过千万美金。据阿里巴巴集团速卖通事业部总经理沈涤凡透露,在美国“网络星期一”期间,速卖通借势组织了4万多商家发起全球大促,24小时内,速卖通的整体流量和成交数字都飙上新高,显示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强劲需求,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增长非常明显。据速卖通负责卖家运营的总监严峻介绍,当天销售额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成为中国跨境电商最大的单一市场。其次分别是美国、巴西市场。最近政局动荡的乌克兰,超过英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强国,排到了第四位。“可能正是因为当地社会不稳定,对零售业冲击较大,大家不太去商场购物,而更愿意选择在家里网购。”严峻说。在商品销售方面,巴西从中国采购的第一大品类是服装。据速卖通上的一位来自广州专营内裤的卖家称,他的一款产品国旗内裤,“网络星期一”一天的销量比平时增长了几百倍。在他看来,这明显是受到了明年巴西世界杯的影响,“爱足球的人,都乐意穿一条印有自己国家国旗的内裤。”此外,童装在速卖通上的销售也相当可观,单一销量排进前十其中便有五款是童装。除了服装热卖外,中国手机品牌也特别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欢迎,联想、华为、HTC、卓普、佳域等手机品牌都是热卖品类。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为了抓住今年“网络星期一”的商机,速卖通提早两个月开始全面启动预热。沈涤凡介绍,除了技术、物流、支付等方面的基础工作,速卖通还在Facebook、Twitter等众多社交网站上渲染气氛,特别是站内启动的一些活动,效果明显。除了组织商家参与打折促销活动外,速卖通还将国内常见的促销行为搬到国外。沈涤凡告诉一起惠返利网,针对北半球俄罗斯、美国等市场,推出了派发优惠券、抢红包、秒杀等游戏活动。比较有意思的是,最早设计的抢红包游戏,用的主题是冰天雪地中雪橇抢圣诞红包、优惠券,结果南半球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等国的买家不高兴了,因为这些地区都不下雪,于是速卖通又紧急制作了在阳光沙滩中抢红包的游戏,并精准定位南半球的IP地址。这些游戏让国际消费者备感新鲜、好玩,直接推高速卖通在圣诞季的网站流量。据悉,自2010年上线后,速卖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Alexa全球网站流量综合排名稳居前80名,目前在中国跨境电商的市场份额中,已经超过国内所有其他平台的总和。
【一起惠返利网讯】12月5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柴跃廷对一起惠返利网表示,互联网环境下,国际贸易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传统国际贸易所不具备5大新特征:多边化、直接化、小批量、高频度、数字化。柴跃廷表示,“多边化”是指跨境电商贸易过程相关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已由传统的双边逐步向多边的方向演进,呈网状结构。跨境电商可以通过A国的交易平台、B国的支付结算平台、C国的物流平台,实现其他国家间的直接贸易。而传统的国际贸易主要表现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即使有多边贸易,也是通过多个双边贸易实现的,呈线状结构。“直接化”是指跨境电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实现多国企业之间、企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进出口环节少、时间短、成本低、效率高。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传统的国际贸易主要由一国的进/出口商通过另一国的出/进口商集中进/出口大批量货物,然后通过境内流通企业经过多级分销,最后到达有进/出口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进出口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小批量”是指跨境电商相对于传统贸易而言,单笔订单大多是小批量,甚至是单件。柴跃廷指出,这是由于跨境电商实现了单个企业之间或单个企业与单个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高频度”是指跨境电商实现了单个企业或消费者能够即时按需采购、销售或消费,因此相对于传统贸易而言,交易双方的交易频率大幅提高。“数字化”是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化应用,数字化产品(软件、影视作用、游戏等)的品类和贸易量快速增长,且通过跨境电商进行销售或消费的趋势更加明显。与之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主要存在于实物产品或服务中间。但关于“数字化”的一大挑战是,目前数字化产品的跨境贸易还没有纳入海关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贸易量统计、收缴关税的范围。
北京时间12月3日早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ABIResearch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被排除在美国的LTE市场之外,第三季度华为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设备厂商。第三季度,华为在全球移动网络设备销售额中占28.1%。尽管较第二季度下降了3%,但仍排名第一。今年第二季度,华为的这一份额首次超过爱立信。美国政府已经以网络安全为由,阻止美国主要运营商采购华为的设备。不过,华为在全球其他市场,以及中国移动的LTE网络建设中获得了很大份额。ABIResearch分析师布莱恩·马绍尔(BrianMarshall)对此表示:“这是我们在LTE的发展过程中看到的最大的合同之一。”第三季度,爱立信在这一市场排名第二,而阿尔卡特朗讯则超过诺基亚通信排名第三。阿朗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重组,第三季度的移动设备营收环比增长20.1%。这主要受益于美国运营商的LTE投资,以及亚洲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的上升趋势。第三季度,诺基亚通信的2G和3G设备销售出现滑坡,而LTE设备销售则维持持平。在诺基亚明年初完成将设备业务出售给微软的交易之后,诺基亚通信将成为诺基亚最主要的业务。爱立信第三季度在这一市场的份额为21.8%,阿朗上升至16.9%,而诺基亚通信为14.9%。这一份额主要计算了射频接入网设备,而没有考虑核心网设备。三星目前也在向Sprint和其他一些运营商销售射频接入网设备。第三季度,该公司的网络设备营收环比增长44.6%,同比增长101.4%。三星第三季度在这一市场的份额排名第五,但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厂商。第二季度,三星的市场份额为6.7%。马绍尔认为,凭借整体规模、知识产权,以及对标准制定的参与,三星很可能成为移动基础设施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尽管美国运营商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LTE网络建设,但在全球其他一些地区,LTE网络的部署才刚刚开始。中国移动预计将于12月18日在3座城市推出商用的LTE服务。
【编者按】这些判断的背后,是电商人对未来的思考,也是电商行业某种层面的映射。1.别迷恋O2O,O2O是传统零售商的负隅顽抗,除非你的线下店体验足够好。——当当网CEO李国庆:O2O,我跟某个超市老总吃饭,我说你不要O2O,线下店有什么体验?我指着超市说,你这个体验太差,所以现在O2O实在是传统零售给自己找话题,当然,我们永远不做O2O。希望电商能找到真正的颠覆传统零售的因子,让自己健康的活着,又能有高速的发展。2.传统企业做电商自建门户是走不通的。——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把实体商店搬到网上去,这个在早期的时候,很多的实体零售企业都会采取这样的做法,未来是走不通的,现在我们实体零售企业在全国大大小小差不多有400多万家,现在在网上上面已经形成了综合性购物的门户,目前已经有不少家了。赢家多吃这是肯定的。在互联网综合购物门户上面,绝对不可能像实体店面中能够允许这么多购物的门户存在。所以说对于实体的连锁企业来讲,不管你多大的规模,可能把商店搬到网上这条路是不现实的。3.酒类电商市场增长空间很大,电商行业更有尊严。——中酒网网董事长赖劲宇:酒水电商市场份额尚不足1%,增长空间很大;酒水行业总体电商规模才34亿多,但保持每年200%以上的增长。我是做传统渠道的,在北京做酒类供应,做了有两三年,做传统行业非常生气,各大酒厂需要公关,酒类经销权是非常难拿到的,比如说江苏的洋河,我拿着钱去找洋河就给我。拿到经销权以后,我要把这个酒卖进超市,超市又是一笔费用,占用资金非常大。现在做酒类电商,相反是人家给我送礼,各个厂家来找我们谈生意,谈合作。4.消费者应该能够随意切换自己的交易行为,并不是说从线上到线下才叫O2O。——居然在线总经理汪小康:所谓的O2O,消费者所有交易行为,想发生在线下就发生在线下,想发生在线上就在线上,随意切换,这是我们要追求的,并不是说从线上到线下才叫O2O。我们希望O2O是以移动为中心,实现在支付、会员、促销、线上线下导流最终的融合。5.双十一不是一成不变的,做双十一要量力而行,一个月、两个月的准备是不够的。——茵曼创始人兼CEO方建华:还没有到网上来,或者在网上刚刚起步的,要根据你的现状,你的双11大概是做多少,你的供应链情况是怎么样的,一定要量力而行,这是第一。第二,做好双11是要做很长时间准备的,一个月两个月是不够的,我们明年双11都已经做好了解决方案。双十一能够检测你的物流、供应链等等所有的环节问题,对团队也是一次大的历练。6.通过红海淘汰以后,剩下的代运营商应该不超过10家。——创维酷开/新七天总裁左英杰:每一个领域里面都要从蓝海到红海,那么剩下的,我相信不管是服务能力上面,还有他本身对供应链的理解上,我相信能够带来价值。未来一定是大浪淘沙,我希望生下来的10家是优秀的,每一个运营商面对一个400个客户,你想这个市场有多大。7.开放平台的商家喜忧掺半,分享完初期红利之后,平台流量的成本在逐步上升。——亿玛总裁柯细兴:开放平台对所有电商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体系,将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但商家却是喜忧掺半,初始阶段可以享受红利,但随着商家越来越多,后期将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开放平台的广告收入增长是远超过平台自身的销售增长。这意味着电商平台的流量成本是逐步在上升的。8.数据一定要“从看到用”,如果所掌握的数据没有到运用的阶段,那就算不上“大数据”。——阿里巴巴副总裁车品觉:在数据运用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用在核心的决策点上,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大数据的价值。“比如在广告领域,我们要给一个价。‘在什么时间点给予什么价,可以得到最好的回报’就是一个核心的决策点,大数据就要放在这个地方。”大数据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的最高层直接负责、下达命令。这是因为,一方面,公司内部可能对于大数据本身没有信心;另一方面,数据安全性是大多数人最担心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企业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大家都不一定能够相互信任。你要把我的数据给另外一个分公司,拿着我的数据,我不放心。”9.移动一定是做传统零售企业做电商的杀手锏——银泰网COO林琛:我们半年前经历了一个传统卖场脱离开来做一个纯电商的过渡。在PC互联网的时候,流量的获取,对于我们一家这样背景的企业来讲,是有多么的困难,在这个方面我们获取流量的成本远远要比一个纯电商公司要高。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用户的行为会以触点的方式跟我们进行接触。在我们的卖场里面行走,会在我们卖场里面跟我们发生接触,通过wifi的方式获取用户的购买行为,最终转化为购物决策。在座好几位都是我的同行,都是做百货卖场,在百货卖场如果有可能逆袭现在一些纯电商企业的话,我觉得移动会是一个最大的机会。10.营销方式从跟传统媒体、展会变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用一个很简单的移动工具,就把原来复杂的多人对多人的交互变成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交互。——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刘宏蛟:必须抢占移动入口,因为对所有B2C电商来讲,我们会有数据,会尝试怎么样更好地挽留企业客户,更好的维护关系,更好的做精准化营销,更好地用大数据来进行服务。影响一个企业做采购决策的,可能就是三五个关键的人,所以把营销思路,从漫天遍地的打广告,跟传统媒体、展会,变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科通云助手,这是我们今年做的非常好的尝试,是移动营销和服务的工具。如果你通常去理解它是一个公共帐号,产品和库存,你可以及时查询,你也可以及时发放通知。所有原来企业对企业的沟通,人和人的沟通,企业和企业之间发货、查询、库存,包括交互包括打电话,我们用一个很简单的移动工具,科通云助手,就把原来复杂的多人对多人的交互变成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交互。
【一起惠返利网讯】11月26日消息,东南亚时尚在线零售商Zalora日前在马来西亚发布了首个双语购物网站,将向马来西亚及文莱的在线购物者提供英语和马来语服务。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在东南亚地区,Zalora一度以快速、便捷的服务在电商领域获得了很好的名声。为称霸东南亚市场,Zalora针对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安全的在线支付方式、30天退货政策以及货到付款等服务。上线一年多以来,Zalora一直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改善物流服务、推出24小时配送项目的同时,还发布了iOS及安卓版APP,力图从多个角度抓取用户。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Zalora意识到,由于马来西亚地区消费人群的多元化,建立一个双语购物网站非常重要。Zalora马来西亚公司的营销及采购总监GiulioXiloyannis谈道:“Zalora的目标是为在线购物者提供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来获取负担得起的潮流时尚。为此,在网站的语言上我们也要提供最适合消费者的方式,把整个购物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流畅。”他指出,有了新增加的语言选项,购物者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浏览网站,获取600多个品牌和30000多种产品的信息,包括服装、鞋、配饰及美妆产品。这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能给Zalora提供一个开发潜在市场的好机会。
为了应对来自移动端的竞争,京东商城正在加速O2O进程。昨日,京东商城方面表示,将与山西太原唐久便利店进行O2O试点合作。一旦合作顺利,京东便会在全国范围内与各个地区的龙头便利店进行模式推广。目前,京东的O2O项目由京东物流团队负责推进。京东首席物流规划师侯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京东的O2O合作模式是:京东主要为线下便利店提供在线流量平台,便利店负责货品、仓储和配送;此外,京东也会对接便利店的物流仓储系统和会员系统,以便实时了解便利店的货品情况并共享用户。而双方合作的收费模式,则类似于京东开放平台的入驻费和销售分成。侯毅表示,由于便利店的地缘属性比较强,服务能力更为本地化,货品也更多表现为生鲜、零食等京东不擅长涉足的品类,因此,从配送服务以及货品品类的角度,与便利店的合作对京东属于业务互补。而京东能够给便利店带来的就是流量资源。“互联网往线下走叫O2O,线下商户往线上走叫‘全渠道’,现在很多便利店都希望与电商合作。”侯毅称。但由于便利店的地缘属性很强,京东也并不是在全国范围内为太原唐久提供流量,而是按照IP的访问地区来进行针对性的入口开放。比如,一名用户在山西访问的京东网站,便能看到京东首页的太原唐久专题页;而如果用户在北京访问京东,便看不到这个页面。侯毅表示,京东未来会与各个省市的优秀便利店达成合作,按照IP区域来投放不同的合作页面。而京东选择便利店的标准,除了在该地区的开店规模和市场份额优势外,也会重点考虑该连锁便利店IT化的建设情况。侯毅强调,京东并不只是给便利店提供简单的流量,仓储数据库的信息服务对接也是个复杂的事情。一方面,数据对接的技术复杂度较高;另一方面,要看合作伙伴是否愿意对你开放这些数据。仓储数据与京东打通的好处是,用户不但可以购买便利店所陈列的商品,还能通过京东网站购买便利店仓储库存的商品。侯毅表示,由于单个便利店的空间并不大,所陈列的商品品类极为有限,往往都是畅销商品,否则会导致便利店单个面积的销售成本增大。但用户往往不会满足便利店所呈现的商品。事实上,早在一年前,京东便已尝试过与便利店合作。只不过,此前的合作模式为便利店自提。但合作下来后,双方对结果并不满意。侯毅对此总结称,电商与便利店开展自提合作,是把便利店当成一个配送站、自提点来使用,但在这个模式之下,如果没有很大的销量作为支撑,便利店自提的成本就会很高。电商分析人士李成东表示,之所以天猫、腾讯、京东等各大电商都在加紧布局O2O,一是,国内PC互联网的电商市场份额已趋于稳定,呈现“两大+三小”的局面,“两大”是指天猫和京东,“三小”是指腾讯电商、苏宁和亚马逊中国;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而PC互联网电商只占整个零售总额的不到10%,这说明大量的机会在线下和移动。此外,与天猫、腾讯O2O简单输出流量相比,京东的O2O还加强了物流供应链的对接,借用了京东在物流信息化上的优势。而对于京东自身来讲,其规模增长逻辑是品类的扩张和地域的开拓,但京东不可能精通所有品类的管理、营销与采购,也不可能将其自建的物流网络铺设在全国每一处。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京东的增长率已经放缓。因此,与具有本地化属性和以生鲜、零食品类为主的便利店合作,即是对京东原有扩张逻辑上的弥补。
提起“华为”二字,人们的第一印象还是通讯设备供应商。这家1987年在深圳成立的公司,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象征。在传统运营商市场,华为给人的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低调”、“可靠”,这在B2B市场是很好的品质。正是这样的品质,让华为把自己的通信设备卖到了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1/3的人口。不过,当一个品牌需要直接面向消费者时,“低调”就成为了一个障碍。华为开始在手机终端业务发力之后,如何从一个B2B品牌转为大众接受的B2C品牌,成为华为终端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经过几年的摸索,华为手机在品牌塑造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方向,也有了自己的专属粉丝群体——“花粉”。通过一次次的产品发布,华为在逐渐让自己的手机产品往中高端市场集中,而不再去拼低端手机的出货量。事实上,这样的转型对于华为来说,挑战是多重的。首先是从传统B2B品牌向B2C转型,思维和心态都要转变。其次是由国产品牌的低端印象,向中高端转型。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华为还要适应社交媒体以及电商等新渠道的崛起。面对这么多的挑战,华为终端品牌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据记者了解,华为内部对于品牌的打造有着自己的长期规划,短期的销量并不是他们所看重的。比如说之前市场热炒的P6,华为更关注的是,这样的产品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之后,究竟能给华为终端的品牌加多少分。华为终端中国区CMO杨柘认为:“我更愿意把每一个华为产品上市,看作是华为攀登品牌高峰的一级台阶。现在说某级台阶具体起了多少作用,还很难说。但站在峰顶回身去看时,就能知道曾经踩在脚下每一级台阶的意义。”试错如今在华为终端的脚下,已经踏过了很多“台阶”。其实华为很早就涉足终端市场,不过最初华为是依靠为运营商定制机起家,早期华为熟悉的套路是:根据运营商提出的需求,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造出尽可能低价的手机。有些手机甚至都没有打上华为的logo,而是直接以运营商的品牌出售。本质上说,这依然算不上B2C,因为采购方是运营商,华为依然是对运营商的需求负责。“竭尽所能满足客户需求”,这是华为的强项,也是华为多年服务于运营商所积累的经验。但是,当华为开始在手机上打上自己的品牌,并希望这样的手机能被消费者认可卖出高价时,问题就出现了。华为面对的不是某家运营商的明确定制需求,而是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消费者。在纷繁复杂的手机终端市场,消费者的“口味”也总是变幻莫测。某款产品现在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但也许几个月之后,大家就又有新欢了。看看曾经手机市场的王者们如摩托罗拉、黑莓、诺基亚都风光不再,就能理解这个市场有多么残酷。作为“新兵”的华为,可以说已经付出了不少学费。除去赞助足球等投入的巨额营销费用,在产品层面,华为手机经历了很多试错。以2012年发布的P1为例,这可以算是华为手机进军高端塑造品牌的首个尝试。P1是在2012年1月举行的国际电子消费展(2012CES)上正式发布的。但在此之前,为了最求更薄的效果,华为内部已经毙掉了很多方案,付出了大量的研发成本。最终全部推倒重来才有了P1的问世。而一些已经发布的产品,也给华为带来了不少经验教训。比如P1发布不久之后推出的D1,产品上市时间被推迟了大半年,宣传时机和消费者关注度早已错过。其原因就在于,与海思芯片的磨合出现问题,导致产品必须修改。类似这样的“波折”在竞争对手看来也许是闹笑话,就像看一个小学生自己在那瞎折腾。但在华为内部看来,这些都是难得的实战经验。华为终端营销副总裁邵洋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这个过程对我们很重要,虽然失败我们却磨合了几样东西。”比如通过D1的失败,华为内部进行了手机终端与旗下海思芯片的磨合。而之后的D2,华为磨合了材质,积累了在手机中运用金属工艺的经验。新的“价格战”在经历了智能机大潮初期的比拼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们发现,大家陷入了“用规模换利润”的困境之中。由于没有品牌溢价,产品局限于低端,大家互相杀价的结果就是,赢得了庞大的出货量,利润却寥寥无几。事实上,从今年开始,国产品牌们希望在中高端站住脚跟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什么样才叫中高端?在产品品质和体验难以一言概之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为区分高中低端产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望打造品牌的国产厂商们,正在经历一轮新的“价格战”。只不过这场战争比拼的不是谁的价格更低,而是谁的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提到高端旗舰手机,人们想到最多的品牌还是苹果和三星。在苹果发布iPhone5S,三星发布GalaxyNote3的同期,国产品牌们也集中发布了一批“旗舰”产品,但是在价格上依然存在差距。华为终端中国地区部总裁王伟军注意到,国际品牌在分食高端市场的同时,其实也在逐步下探价格,进一步挤压国产厂商的生存空间。“一些国外品牌的厂家把价格由高往下降的时候,其实导致了很多国内厂家把价格进一步往下下沉,其实这对整个产业链来讲是一种不健康的状况。”王伟军说,一些国内厂商被迫把价格不断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厂商如果不能往高端突围将更加危险,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将被进一步压低。王伟军表示,根据市场调查机构赛诺的统计数据,“在今年上半年,仅有少数两三家终端制造厂商的价格是往上走的,华为是其中之一。”“这是这个行业很可悲的事情,并不是说价格越低越好,还是给消费者体现出性价比,质量有保障的产品。”王伟军表示。对国产厂商们来说,从低端走向高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当然比一些国际品牌从高端切入低端市场要困难很多。但是,这也是大家在即将到来的4G时代能否活得更好的关键。王伟军告诉记者,他认为4G对国产厂商来说是一个机会,“我对华为在4G来临实现品牌弯道超车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改变营销思路华为今年力推的P6,为其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王伟军表示,7月份P6手机的单月超过30万部,“根据赛诺统计,在2500-3000元的机型里头,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样的规模。”这为华为终端内部对于冲击中高端精品机型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的做出精品,三千以上,甚至到四千以上的机型。”王伟军说,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性价比和使用体验。P6对于华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第一次在2500-3000元的价位段中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更重要的是品牌营销理念的变化。在杨柘看来,P6营销手法确实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华为的广告宣传可以总结为:我有好东西,你买吧。但是P6反其道而行之,做到了说‘我这里有您要的东西,您要的东西在我这里’。”如果说从前华为只知道一味地往外推产品,现在则是把推产品加上拉用户结合在了一起。这其实是在提升价格之外,华为营销思路最大的改变。虽然价格依然是区别一个品牌是属于高端还是低端的最直观表现,但是杨柘认为,要想让这一个品牌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价格仅仅是品牌的一方面,更多地还是要谈论价值。而怎么样才能让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是真正有价值的?这需要一个综合的提升,“包括我们公关呈现,广告呈现,渠道呈现,产品呈现,服务呈现,以及甚至包括我们人员的整体素质的精神面貌对外的呈现。”杨柘说,“给予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价值的时候,我们的品牌自然而然就会往上走。”但是,要真正完成这样的提升,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款款的新产品,为华为的品牌进行背书。杨柘认为,每一款产品在走完了研发、上市、退市的生命周期之后,如果给华为的品牌带来的是加分,那就证明它是成功的。
亲爱的一起惠用户:大家好!国美在线一起惠双11奖励规则如下:11.1~11.3佣金翻倍!11.11当天佣金翻倍!其中,家电、3C品类等将不参与本次奖励活动,参与品类(服饰鞋帽/家纺寝居/家具建材/健康医疗/美妆个护/母婴用品、玩具/汽车用品/食品酒水/箱包奢品/运动户外/钟表首饰)佣金翻倍!http://www.178hui.com/mall/view-218.html欢迎广大用户活动当天大力采购。一起惠官网2013年11月1日
【一起惠返利网讯】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多数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当即获利,而智者看到的是长远的价值。亚马逊中国正是国内最典型的孤独而又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亚马逊做的事情就像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看到的高手常常做的,在机会大于风险的区间里,孤独并且不断买入市净率、市盈率都很有吸引力、被严重低估的“大盘蓝筹”,看起来短期难以获利,一旦价值在恰好的时机释放,将一飞冲天。对手融资的时候在改造系统2005年,亚马逊中国一年销售额不过1亿左右,如今,亚马逊中国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百亿级别。亚马逊在中国平均每年超100%的增速,已经跑赢了美国市场。只是与一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这组数据变的顿时失色。从2007年—2012年上半年,京东商城的年销售增长率依次为350%、267%、203%、155%、105%、120%。同样是“净利润为负”,规模和增长率京东则更加吸引眼球。京东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在合适的时间幸运地拿到了融资,而在此之后,电商界启动了一轮疯狂的投资热潮,包括当当网、麦考林、易迅网、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开始吸引融资,而垂直电商也借热点拿风投。很短的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在热钱的快速驱动下,步入了并不太健康的快增长通道,不过当时听到的最多的字眼便是,融资、招兵买马、扩张、烧钱、倒闭等。当时的环境下,亚马逊按兵不动,只是在做着一件外界看来缺少投机意识的枯燥项目,即改造系统和搭建数据库。一位曾参与了亚马逊当年改造的IT技术老兵这样告诉一起惠返利网:“当时对卓越的改造,就是利用数据来优化购物感受、利用数据分类客户资源、利用数据匹配最佳供应链整合方式,进而优化消费体验。”亚马逊中国当时的负责人王汉华也曾具体谈及到其IT系统的优势和作用,“经过多年的累积,亚马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和IT系统,系统根据数据库可以大概预测某个产品的某一型号在某一个地区一天能有多少订单。以某一款畅销书为例,系统会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出这本书在上海当天的销量,而供应商备货、发货时间在系统中也有记录,假定为三天。那么,在亚马逊的采购部门,十天前就会将这个订单发给供应商。即,在消费者还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这本书就已经备在库房里了。”其实类似的优秀细节还有很多,覆盖到亚马逊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上,亚马逊超出同行很多距离,触及到了很多被同行所忽视的价值神经末梢。正是如此,亚马逊中国在对手们纷纷融资抢占市场先机的时候,低调地在修炼内功,而这样的修炼恰恰反映了亚马逊长远价值投资的性格类型。所以在价值区间的底部运行阶段,很少看到亚马逊中国如天猫、京东一样的风生水起,但也从来没有步入8848、搜易得一样的厄运通道,亚马逊一直在沉着并孤独的埋伏着。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过去的几年时间,亚马逊在资金、流量、技术、数据各个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完全可以与天猫、京东做主要战场的正面冲击并搏出位,但亚马逊却选择的是“只做该做的事。”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一位在传统零售和互联网零售领域具有很强话语权的资深供应链人士告诉一起惠返利网:“亚马逊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孤注一掷般地在优化供应链,也真正将美国亚马逊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精髓复制到了中国。”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看似简单,其实正是亚马逊最核心的另个价值投资手法。“优化消费体验的关键是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而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货物随机摆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能使理货员将这一段流程的效率最大化。”某国际零售巨头物流总监这样说道。与一些其他电商平台加大仓储物流资金并集中增加大量人手不同,亚马逊第一步仍旧是以系统为基础去匹配仓库。乍一看来,很多公司仓库物流部门的迅速增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亚马逊的价值投资让两者在遇到单量变大的时候,利用先进系统支撑的可以更加的从容。一位业界人士在微博上利用配图做了含蓄的对比:当面临爆仓单量的时候,亚马逊货架堆积很满,但整齐有序,某知名快递公司则包裹堆积如山,乱作一团。亚马逊的优势在于可以由系统来匹配最佳的仓库,亚马逊在全国有15个运营中心,分别位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而每个仓库没有从属关系,任何订单都会由系统进行自动匹配到发货成本最低、到达效率最高的仓库。亚马逊的价值投资就是在不断的优化各个环节的配合效率。因此,亚马逊管控供应商方面也有独特的办法,美国亚马逊后台系统可以和供应商直接对接,以确保产品从供货仓储到配送的效率最优。在国内,亚马逊正积极引导供应商系统与亚马逊进行对接。供应商看到每种产品的库存或市场需求,都可以很迅速的做出反应,进而优化效率。再看货物在货架上的存放,亚马逊采用打乱式存放,看似品类上有大量交叉,而实际上货物在仓库中依靠其长宽高可以达到最大化存储,也有利于理货员走流程的速度。有数据显示,这种存放方式,每个订单要比按类目存放节约不少时间,整个运营效率甚至会提高2-3倍。不少参观过亚马逊仓库的业界人士也曾提到过亚马逊仓库中几个优秀的细节:图书音像类商品会放在书架上进行存储,以防止折页和磨损;高价品将放置于指定区域单独保管和发货,防止丢失;保质期商品将根据生产日期,以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而食品放在空调间,以保证有适合食品保存的温度和湿度。对内管理如此严苛的标准,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可以适当“松绑”。业内人士认为,“步子豪放点可以走的更快”,暗指亚马逊每一步都过于谨慎。不过,亚马逊方面曾明确表明,现在的严苛是为之后的更加高效,而其实也是其典型的价值投资的主要一步。积蓄力量从开放平台单点突破2011年7月,就在业内人士均以为天猫、京东等平台已经把开放平台的发展机会全部占尽时,亚马逊宣布正式推出“我要开店”服务,这一动作被当时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称为“10年里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行业人士看来,在当时的节点,电商再介入开放平台已经徒劳,而应该去转攻其他方向。但亚马逊中国当时传达出来的态度则是:过去多年已经在IT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基础建设,现在是时候发力开放平台。并且亚马逊方面传达出一些可以提供给第三方卖家的重要优势。仅以上述仓库为例,卖家无需投入仓储、物流等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无需投入人力进行库存管理,订单分拣,配送和客服等繁杂的日常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人力、资金去拓展和优化其产品线,专注战略决策。现在,亚马逊更是支持多渠道配送,很容易满足跨平台运营需求,而商户可以使用储存在亚马逊运营中心的库存,配送来自亚马逊以外的其他销售渠道的订单。更加凸显其人性化的是,针对不同需求(配送时间点、配送包装等)又有不同配送方法再让其增益。事实上,两年后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综合电商加入开放平台队伍,包括苏宁、QQ网购、1号商城等,甚至已经有很多垂直领域B2C宣布走开放平台路线。这样的现象证明,至少当时的亚马逊坚持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最终得到了市场验证,所以还有如此之多对商业价值的跟随。不过,有冷静的互联网零售人士看来,对于亚马逊而言,现在也存在一些风险。天猫平台已经做到了年交易额2000亿,且原先完全保持平台中立的策略正在转移,阿里已经在物流、搜索、本地服务、移动等领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投资、收购或其他布局;京东集团2013年在扶植第三方平台商户方面研究了多个方案,涉及了物流、IT、互联网金融、电商营销等方面;就在9月中旬,苏宁宣布推出苏宁开放平台3.0版本苏宁云台,以自贸区模型重新规划和构建开放平台生态模型。当越来越多的大平台都开始转攻开放平台阵地时,这个市场变的更加纷扰,竞争也变的不可避免。不过,就像亚马逊全球总裁贝索斯此前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所说:“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围绕三年规划展开,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太多了;但如果你愿意投资一个七年期的规划,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干。”因此,亚马逊中国凭借其长线投资的战略已经去掉了大量的竞争威胁,冷静的价值投资将逐渐发威。
北京时间10月10日上午消息《华尔街日报》报道,沃尔玛决定放弃在印度开零售卖场的计划,但将保留其在印度的批发业务。沃尔玛周三表示,将终止其与印度巴帝企业(BhartiEnterprises)的合资,因为印度政府对海外投资的管理过于严格,而且特别复杂。沃尔玛将会留在印度,但仅会运营部分批发业务,印度政府对批发业务的管制要宽松得多。沃尔玛在印度游说多年,试图进入该国的零售市场,以便接近印度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虽然印度一些投资限制有所放松,但其它限制仍在阻止沃尔玛在印度开设卖场,比如有一条规定是海外零售商必须要在印度采购30%的商品与服务。沃尔玛在美国本土以外共有6100家卖场,在截至1月31日财年,沃尔玛海外销售额达到1350亿美元,占其总销售额的29%。该公司一直将海外市场视为最重要的成长来源。然而沃尔玛上一财年海外销售额已从前一年的15.2%下降至7.4%,在经济衰退前年份的增长率为20%以上。在上一财季,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与中美同店销售额均出现下降,加拿大、巴西与中国的客流量出现下降。沃尔玛在政府合规与调查方面已经支出了2亿美元以上,该公司涉嫌在墨西哥、中国、印度与巴西违反了美国的反贿赂法。分析师认为这些调查让沃尔玛管理层分心,影响了其在海外扩张的步伐。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以小博大,将价格战火燃烧到京东商城的自留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游戏,他破釜沉舟,以企业盈利为代价换取极致般的用户体验;电商江湖,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破敌利器?大浪淘沙,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英雄?本期《财经面对面》对话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人物简介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用系统确保低价2013年,电商江湖硝烟再起,就在大佬们宣称“休养生息”之际,历来低调的1号店异军突起,7月,1号店借五周年店庆之际频频擎起降价大旗,推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优惠促销;8月,1号店又以“D50计划”发力手机市场,贴身比价京东商城,直接将价格战火引到京东的自留地。新浪财经:你挑战的是一个非常擅长或者是善于价格战的京东,你的底气在哪里?为什么会主动地去挑战京东?于刚:其实我们没有挑起任何的价格战,我们只是用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去管理我们手机这个价格品类,我们用系统去管理,保证我们手机品类可以很健康很快速地去发展,这个管理后面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全是系统去管理的。新浪财经:7月份是我们5周年店庆,也推出了优惠促销的措施,也有数据说,我们在7月份当中有27%的商品是达到1号店历史最低价格的,这算是属于一个价格战的类别吗?于刚:我们认为我们给顾客提供的是价值,而且是个长期的价值,当然价格非常重要。你可以到网上去查,基本上我们所有的价格指数,我们用系统管理保证在业界都是排在前三位。我们有一个价格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每天监控我们60多家竞争对手的1700多万商品的价格和库存,后面有我们公司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而且我们每个星期在周商业回顾的时候,中间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回顾价格,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较,保证我们的价格时刻有竞争力。价格我们是靠系统去管理。新浪财经:中国有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模仿。于刚:你像前端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模仿的,你新推出一个商业模式,你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模仿的更多的是那些系统。也许正是因为1号店有了这套强大的价格管理系统,于刚才有了大规模扩张商品品类的底气。一直以“网上超市”为定位的1号店,从2011年开始,更多地向“百货商场”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全品类”化的扩张策略也已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1号店会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成了于刚面临的新挑战。于刚:从商务模式上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当时我们是以快速消费品切入的,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它确实存在着很多的这种大、重,有短的保质期,还有易漏易损等等的一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半径比较短。新浪财经:毛利也比较低?于刚:毛利其实也不怎么低,我觉得比3C数码电子消费品高多了,但是它有不适合电子商务短半径的特征,所以我们迅速地开始扩张到服装,扩张到电子消费品,母婴保健等等。所以说让我们迅速地,一个是丰富我们品类,让我们整个这种商品的综合性,让它商务模式化变得更健康,我也可以有黏性很强的快速消费品,我也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公司盈利的包括服装、服饰、珠宝、箱包,还有一些保健品等等这类商品,让我们整个的商务模式更健康。新浪财经:你这个拳头分开打总是没有你往一个方向打有力量,怎么扬长避短呢?于刚:我觉得我们的聚焦始终不变,我们聚焦在顾客体验上面,和我们核心竞争力上面。顾客体验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因为你必须要有顾客想要的东西他才会来,然后才是商品的价格,系统整个界面的友好度和售后的服务等等。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从最早三千个商品,从快销品切入电子商务,后来不断引入3C数码、服装、图书,包括最近引进的生鲜,我们都是真正地实现我们最早的梦想,就是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这种优质的现代化生活。将用户体验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得用户体验者得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优质服务更为关键,这或许就是1号店在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将用户体验细化到极致,需要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一系列前后端的系统,于刚为此找到一套独特的方法。新浪财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不光是1号店,大家都会说顾客体验度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那为什么1号店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或者市场更多的认可,他们就没有做到呢?于刚:因为顾客体验这个事很容易把它喊成一个口号,很多企业都这样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喊就变成口号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口号。所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找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给我们每个星期做顾客体验调查,它要调查数千个顾客,然后得到一个顾客体验指标。我们同时把这个由三方公司调查的顾客体验指标,和我们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提升挂钩起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他做的事情是会影响到顾客体验的,让每个人都去关注顾客体验,比如说你做采购的,你采购来的商品是不是顾客要的商品;然后你是仓库里面的,每个商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到时候有没有破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灰尘;然后当然配送就不用讲了,还有很多客服售后,能不能真正实时地解决顾客的问题,顾客打电话来不是想听你说一声抱歉,这个没有用的,我们希望解决顾客问题。所以说我们考核客服怎么考核呢?考核他四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的)比例,也就是说顾客问题解决率。新浪财经:但是我当时也听说你们推这个具体的考核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大家的不理解或者说阻力。于刚:很大的阻力,当时我们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新浪财经:最大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阻力后来是怎么样的?于刚:当时最大的阻力,很多部门就说顾客体验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配送员的事情,他们跟顾客直接打交道,也就是客服的问题,他们对顾客态度好一点就行了,所以说我们遇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峻岭召集我们所有的高管二十多个人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会议,你有选择,你可以离开1号店,但是这是我们的理念,你必须接受,你要留在1号店你就必须接受这种理念。推出来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的。我们刚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是84.4%,等我们过了一年我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做到了92%。新浪财经:其实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非常地不容易。于刚: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解决顾客体验问题并不是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我们是专门有一套分析,叫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怎么做分析呢?把顾客各种各样的反馈从线上的反馈,电话的反馈和线下各种各样社区里的反馈归纳起来,总结起来,把它分类,每次解决最大的几类,把最大的几类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然后再解决那些问题,做一个问题清单,每个星期的问题每个星期解决,这个没有magic(魔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把它一天解决的,我们是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每一天点点滴滴地做到现在。对1号店有深刻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电商里面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还被德勤评为全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企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我们聚焦不是在成长上面,我们全部放在顾客体验上面。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回顾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全是放在顾客的反馈上面,叫聆听顾客声音,我们所有的六十几个公司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一起来看看顾客对我们有什么反馈,我们怎么样去把顾客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化地及时地去解决。还有一个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定期地要做一日客服,一日配送和一日仓储,我自己也全都做过,到仓库里去入库、上架、检货、包装、配送,包括最后的分捡和做配送,我也做过客服,而且我每天都去看所有顾客的一些反馈,这样就让我们所有的高管有第一手的资料,知道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务顾客。新浪财经:大家也会称1号店为电商的黑马,大家就想,这个逆袭的故事它接下来会怎么延续,我们如何再进一步保持我们黑马的速度一直往上走?于刚:其实我们认为,将来区分一个优秀电商和平庸电商的分水岭还在于它的顾客体验。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顾客体验,这个成长、发展和它的盈利都是目,如果把顾客体验做好了,是不会担心你的发展盈利的。不盈利是战略选择现在规模和速度最重要尽管于刚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暂时牺牲盈利的空间,但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和核心都是“盈利”,持续的亏损绝非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在中国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今天,选择主动“盈利”还是被动地“不盈利”,成为考验企业家们智慧与决策的难题。新浪财经:但是对于电商来说盈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对于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于刚:我们是非常重视这点的,因为电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最后都是要盈利的,我们从最初怎么样去设计我们的商务模式,我和我的搭档刘峻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去讨论怎么样让这个商务模式真正可行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成熟的一次创业,而不是一次拍脑袋,脑袋一热就出来创业,商业模式里面很多的数据,很多财务的一些分析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商务模式它具有盈利的可能和将来具有这种可扩性。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商全场免运费它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的商务模式是不对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有多么大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免运费,它并没有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刚才讲了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做了大量的优化,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就降了37%,我觉得在这些,我们还有很多BIPBusinessImprovement(业务改进)一些项目,让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我们的商务模式可行,运营成本下降。新浪财经:到今天1号店已经开始盈利了吗?于刚:1号店还没有盈利,但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因为如果要盈利这个不难,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品类是盈利的,有些品类是不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最早的vision(愿景)我们一定要提供,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觉得在这个道路上我们不会偏移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要盈利的这种压力或者怎么样来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一定要给顾客提供丰富的商品,所有顾客想要的服务和商品我们都提供。新浪财经:我相信在和团队或者和我们股东在聊的时候,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说,有没有设置一个时间点?于刚:我们实际上对盈利的要求,我们内部也是有目标的,包括时间目标和我们整个进程也是不断地去审核,新浪财经:哪一年的时候?于刚:但是这个我们对外是不公布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不断地在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优化我们的供应链,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我们的利润是在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我刚才提及的,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降了37%,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电商是个规模游戏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重要中国电商行业的集体亏损正是受制于这种“以速度换规模”的行业大环境,电商企业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大打“价格战”,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并将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然而在一轮轮残酷的大浪淘沙之后,谁会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新浪财经:有没有发现现在互联网创业就是“唯快不破”,如果电商没有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就容不得你慢慢地去做着一些东西吗?就是必须要这么快吗?最根本的对电商来说就是快速?于刚:必须的。因为你知道互联网就是把整个全世界变成平的,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信息的传播它是光速的。所以,这个时候决策速度的重要性超出了决策质量的重要性,有时候太追求一次就把决策做对,这往往失去了战机。我和刘峻岭我们搬了五个办公室,我们永远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分享。所以,决策起来非常快,有时候即使我们两个人有些冲突,认为这个事情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决策团队一起带进来一起讨论马上做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比做一个错误决策还糟糕。新浪财经:但是在追求快的时候,快不是最重要的,刹车才是最重要的,1号店怎么做到我快马上就快的起来,慢我也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步伐?于刚:实际上我们的快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快,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聚焦在顾客体验上,把顾客体验做好了,顾客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让你自然的发展很快。实际上你看好几次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仓储、配送跟不上,我们爆仓了,然后我们订单跟不上了,配送不出去了,我们在今年周年庆7月的时候,前几天我们都还要截单,也就是我们到下午五六点就停止接受订单了,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顾客身上,让“快”成为一个副产品。新浪财经:这个行业的洗牌对你来说,认为是一个行业正常的?于刚:我觉得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大浪淘沙让整个行业更健康,真正地让那些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可以做好所有这一切的,包括商品的丰富度、价格、服务等等,最后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财经:但这个行业洗牌你觉得到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个阶段?于刚:它肯定最后是有几家生存,然后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我觉得这个东西就看谁做得更好,因为顾客是有选择的,尤其电子商务化他的选择更容易。线下你从一个超市到另外一个超市还有具体的一些距离,怎么去。但是线上它随时就可以转,你做得不好,他做得更好随时可以转,价格也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的,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子商务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福音,让他真正的有选择。新浪财经:那你这么说的话小电商就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全都要被淘汰掉,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些小电商它可以生存下来,你觉得它应该有哪些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于刚:小电商将来假如要生存的话,它恐怕得有它的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它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壁垒或者一些很专业的品类,但是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它就是个规模游戏,你必须要有巨大的规模,因为这些投入不管你是仓储物流,还有技术,IT上的投入,还有人才,现在竞争这么强,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你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新浪财经:垂直电商还有空间吗?于刚:觉得垂直电商如果是自有品牌的话,它是有空间的,如果它是标准化的品牌,竞争确实蛮难的。因为电子商务它是有这个特征,它是一个规模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货架的限制,如果你一个垂直电商你可以做的品类我也可以做的话,顾客他希望一站式购买,他希望在一个地方我把我所有的都搞定,而且这种规模越大的电商如果也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的话,可以跟顾客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为顾客个性化的服务的话,那么对于这种小的和垂直化电商挑战确实很大的。新浪财经: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电商是一个规模游戏,所以,你才会有现在这样的一个追求发展速度,然后尽快地圈好地?于刚: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的关注点还不是在发展上面,还是在顾客体验上面,因为发展是一个副产品,我们顾客口碑做好了,顾客体验做好了,你整个成长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新浪财经:你觉得1号店离电商第一阵营还有多远?于刚:我们并不是去那么看重这个究竟是第几名,我们流量,刚周年庆的时候日流量过了千万,也就是一天有一千多万的用户上1号店来逛、来买,我觉得这个是,在中国B2C电子商务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究竟它排名是怎么样的,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顾客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为顾客服务好,创造更大价值,我人生中间的一个哲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新浪财经: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觉得到今天来说,它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大概你觉得会存活几家?于刚:我觉得电子商务再往前的发展还会这样继续地集成化、平台化和规模化,我觉得具体是几家很难预测,我觉得会有那么三五家。新浪财经:包括1号店吗?于刚:肯定会有1号店的。企业要常革自己的命做对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新浪财经:你们创业的时候起点还是比一般的(创业者)会比较高一些,因为你们从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当时你们有做过swot分析吗?于刚:我们当时还是做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叫做成熟的创业,我们想都将近50了,四十好几了,这次创业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不想拍拍脑袋就出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做就做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好几次我们又回头来把以前的推翻掉,又重新设计商务模式,又出去做市场调查,我们去了很多的超市,也去了很多的卖场,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保证每个数据我们都是正确的,而且有些商务模式中一些假设我们要多次求证,现在看起来我们早期的这种谨慎和这种思考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我和刘峻岭的价值观非常非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快就走到一起决定一起合作创业,我们非常透明,当然这么多年有众多别的一些机会,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对对方透明,都是全身心地承诺在这个事业上。再就是我们对所有的问题。新浪财经:你们不吵架吗?于刚:我们有很多争论,非常多的争论,但是我们争论有个非常重要的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争论的最后只是对这件事的真理在哪,而不是说你对还是我对,你对我对没关系,大家都一致地去找到这个真理,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做诚信的企业,因为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地去发展,顾客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要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经常要革自己的命才行,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会来革我们的命。新浪财经:你们吵得最凶的时候,最大的一次分歧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于刚:我们很多次,早期的时候对商务模式,我们有时候甚至拍桌子的这种,都认为我不认同,他也不认同,但是没关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们更多讨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个正确的事情。新浪财经:有没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刚:有,经常有。我有一个字叫1+1>10,因为我们两个人互补非常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所有的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谈,我们不怕冲突,我们有很多解决冲突的方法,我们追求真理,而不追求是你对还是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甚至每两周的时间,我们就会坐下来关在屋子里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回头看看过去的两周我们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做哪些错误的决策,而且我们两个人这种性格的互补,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本身思考方法的互补还是非常强的,刘峻岭是一个直觉非常好,感觉非常好,马上看到有很多机会,我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考,去真正理解了这件事情,我才能够往下再走一步,才愿意推动一步,我觉得我们这种互补的关系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让我们也很快地去做出决策。新浪财经:因为你在创业之前,本来就是教授出身,而且你是拿到物理学的硕士,还有决策学的博士,后来又是在跨国公司的高管工作,凡事有正反面的,正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如果从反面来看的话,你觉得它带给你哪些弱项的地方?于刚:一个就是以前我学术的背景太追求完美,所有东西都是要求他的,所有的证明都一丝不苟,我觉得实际上,创业过程中很难一次把所有东西都考虑那么周全,考虑到位,实际我在不断地纠正这一点,咱们先把事情先做出来,然后再去完善它。所以,有时候把一件事情先推出来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机变的很重要。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以前在戴尔、亚马逊做高管,见识过全球最顶尖的一些人才和团队,我当然希望我的团队也那么优秀,对整个1号店的发展,那肯定是更急一些,看到很多不满的,执行力不到位的,就会更严厉一些,其实有时候发现,我们得一点点做起,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来讲的话,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的,我们一步一步地提高所有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日前,苏宁宣布,定义为开放平台3.0模式的苏宁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免年费、免平台使用费、免佣金是苏宁开放平台给商户的条件,也是苏宁云台主打的特色。不过,排名居前的电商巨头天猫、京东等已经在开放平台上构筑起较深、较宽的护城河,苏宁能否从天猫、京东商城[微博]处抢到市场份额呢?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开放平台的关键在于抢夺优质供应商资源,随着各家平台电商纷纷推进平台开放,未来在开放平台形成竞争优势的或许仅有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其他电商或只能专注于“小而美”。平台竞争优势逐渐集中电商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促销战、价格战层出不穷,电商为抢占市场大打出手。传统零售商苏宁、国美对行业逐渐成熟、竞争逐渐充分的电商业态度也在快速转变。从起初“冷对待”到迅速触网、甚至开放平台转型为零售互联网企业,传统零售商正在尝试着走一条另类的线下线上融合之路。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自主经营式B2C模式,目前仍是苏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过因为这部分业务需要电商企业自主采购、自己负责销售、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高昂,目前尚无有效的盈利之策。所以,转型开放式平台,可以让苏宁在快速扩充规模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作为开放平台的后来者,苏宁为吸引商户开出的优惠条件是“三免、两低、一担保”政策。近年来,大量的广告投放,网络广告费用的飞涨,让电商的推广费大幅上扬,各电商纷纷寻求新的营销方式,京东商城也以售卖首页广告位及收取各项促销推广费获得广告收入。苏宁的“诱人”条件,无形中给其他电商巨头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苏宁或也将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表示:“苏宁大规模的招商行动必然会给京东、天猫带来压力。电子商务之间的竞争是一个规模和服务的竞争,包括客户规模、供应商规模以及物流体系等。苏宁开放平台‘三免’将极大吸引商家。在供应商争夺战中,苏宁的实力不可小觑,但天猫、京东等电商老大已具备雄厚的实力,苏宁未来的路还很长。”业内人士认为,平台开放关键在于抢夺优质的供应商资源,但优质的供应商毕竟有限,随着各家平台电商纷纷推进平台开放,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未来在开放平台形成竞争优势的或许仅有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其他电商或只能专注于“小而美”。零售商加速互联网转型苏宁近年来的动作,无不透露出对苏宁易购在业务比重方面的提升。今年,苏宁易购运用自主采购、开放平台、战略联盟、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类扩张,扩充百货品类。今年2月份,苏宁宣布新的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形成了三大经营事业群、28个事业部和60个大区组成的新架构。6月8日,苏宁线下和线上正式实现同款同价,产品可供顾客实时比价。而此次,苏宁云台也将实现“双线”同时开放。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微博]表示,此次苏宁云台的开放是加速苏宁互联网转型的手段。“双线同价实质是O2O模式的建立,包括平台、店面开放,在店面引入互联网技术。双线不能按照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开放来理解,包括线下兑换货、网点支付等,双线全方位开放,可节约成本。”梁振鹏认为:“苏宁线上开放平台商户可进入苏宁线下门店,这种差异化资源是其他纯电商企业所不具备的。但苏宁首推的线上、线下同步同价模式,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申正远告诉记者:“与其他电商相比,规模化的线下实体店是苏宁的最大差异。苏宁‘双线模式’短期内会出现阵痛,长期值得期待。”欲建多维盈利模式?苏宁曾不止一次进行大规模招商。此次,苏宁完全开放平台,可谓是苏宁对商业模式的一次“全身心”开放,然而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多次被疑尚未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今天,苏宁云台的盈利模式又将如何?如何实现健康的盈利,让众多电商巨头苦不堪言。今年2月份,一向标榜“零利润”的京东商城终于完成第四轮约7亿美元的融资。然而在这个烧钱的行业,靠不断融资来弥补现金流的空缺始终是难以长期维系的方式,对盈利模式的探索难以推进,让电商再也伤不起、等不起。此次苏宁云台的开放,盈利模式亦引发各方关注。苏宁云台是否已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孙为民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苏宁易购已完成转型成为平台商,团队已经到位。资源是盈利的核心,物流、推广、经销等都将构成苏宁云台盈利的来源,随着成本的集约化,苏宁转型互联网企业后,盈利模式将是多维的。”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2年实体商品销售收入152.16亿元,总收入183.3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210.8%。虽然苏宁易购去年成长速度高于电商整体成长速度,但提及业绩目标,苏宁方面仍较为谨慎。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苏宁易购销售指标承担者是销售商品事业部也是商户,平台开放后业绩将超过自营模式。苏宁易购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公司,以后线上线下融合将共同承担苏宁的销售指标。”他认为,苏宁此次开放平台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互联网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尝试,未来3年到5年时间里,实践将证明苏宁是否探索出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盈利模式。
【一起惠网讯】8月27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最新获悉,支付宝宣布将终止与线下所有POS业务的合作,原因并未对外披露。支付宝官方称,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对原有合作商户,支付宝会妥善处理,不会影响商户的正常业务。“由此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支付宝曾于去年推出“超级收款”功能,该应用主要针对酒店、餐饮等线下消费场所。用户只需通过支付宝“超级收款”应用软件输入付款金额,支付宝账号或者与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号码,即可通过短信验证的方式,直接回复短信后,完成线下付款。据悉,“超级收款”是纯软件的收款方式,可直接在电脑、手机、PAD中安装使用,对于线下实体商家来说,不用再采购专门的POS收款设备。然而,这种方式显然触及到银联等POS机提供方的利益。据媒体报道,使用银行的POS机刷卡,餐饮企业需要向银行支付每笔1.25%的费用;而通过支付宝付款商家不需要向银行支付任何款项。实际上,支付宝近段时间来正强势地瞄准本地生活,尤其在移动支付方面动作频频,接连推出了“手机转账”、“二维码支付”、“声波识别”、“超级收款”等功能,改变了线下支付形态,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线下商户。
电商价格战余烟犹在,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后发现,历次电商价格战战火的背后,各大电商透支的现象已愈演愈烈,有消费者反映,如京东商城平台上竟然出现了“三无”产品、亚马逊上购买且未使用的2.3万元礼品卡“不翼而飞”等。时下,电商的监管仍处于企业自律阶段,电子商务法的缺位导致电商在促销时屡现违规现象,而弱势的消费者却成为了战火中的牺牲品。在采访中,业内人士提醒到,电商价格战已到了必须正面直视其透支现象的时候,换句话说,价格战或许已到了拐点处。同时建议电商竞争应该从价格战中回归正轨,清醒地意识到完善售后体系、提高货品质量等,才是电商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消费者指京东售卖“三无”产品来自广州的张波是京东的金卡会员,但他今年在京东购物却频频遭遇“售后之痛”。据张波介绍,他于4月10日在京东购买了名为华美兴泰双USB输出的移动电源。产品标注为10400MAH的电压,价格127元。然而,在使用时,张波发现该产品电源极度不稳定,充放电一次之后就无法继续使用了。无奈之下,张波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了产品的生产厂商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有限公司,结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询后告知张波,这个产品上标注的厂名根本不存在。根据该管理局给张波出具的《举报申诉书》显示,张波在京东上购买的移动电源实际上为“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随后我将该事件反馈给了京东客服,但是没有任何回应。”张波颇为无奈地表示,“以前我也经常在线提交投诉,但是他们基本不答复投诉,有时候还会直接删除。”对此,京东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京东奉行正品行货的宗旨,不会售卖‘三无产品’。同时,京东系统不存在删投诉留言的功能,所以不存在删投诉留言的做法。”针对上述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应该根据电商平台的模式来明确其法律责任。如果是淘宝的C2C模式,电商平台只扮演一个平台角色,出现这种情况时,平台本身不承担责任,而责任承担者为最终的销售商。但类似京东的B2C模式,京东等销售者和产品的生产者皆需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可以同时起诉两者。而京东平台上的加盟商销售的产品,京东则不需要承担责任。因此在法律上,以“谁盘的货谁承担责任”为基准。张波购买的移动电源,属于京东自营B2C平台上销售的产品,因此京东应该承担连带责任。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委员、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表示,电商平台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应该按照监管线下零售的相应法律法规来执行。但在现实中,电商平台的监管和法律惩罚普遍不强。另一方面,消费者遇到问题怕麻烦的心理,比如证据收集、笔录等,也给了电商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外在条件。张波在京东遭遇的“电伤”远不止这一件。据其介绍,4月底,他在京东上购买了一部国产手机,结果不到半个月就不能开机了,此时已经过了15天的保修期。他找到生产商售后维修,对方要求他出示在京东购物时的姓名发票。“但京东开的发票从来都不开姓名,因为这个,生产商不给‘三包’。我与对方沟通过,但效果不明显。”张波认为,发票不开姓名不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他还抱怨道,京东都将订单生成日作为发票开具日。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邮寄时间,实际就是人为压缩了15天的保修日期,导致消费者实际上得不到15天的保修期限权利。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时间上不充分,消费者反映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很多产品通过直销形式完成,如果周期拉长,对经营者不公平,产品的价值就受到了损害,也增加了经营者的风险,立法是对双方利益的保护,最终目的是促成交易,不能偏袒任意一方。在时间问题上,如果要立法需要与职能部门协调,共同探讨,从网络角度讲,电商物流有成本,如果修改,承担负担更重,对企业更不利,可能很难促成更改立法。京东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姓名发票事宜可能存在误区。正确的方式是,在发票选项中,有个选择单位的选项,抬头写上客户的姓名就可以了。在张波看来,按照“三包”的规定,其实“三包”的履行方是流通环节销售商,也就是京东,但京东又没有实体店,因此在京东等电商平台购物后,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于国富对此分析说,其实不能说电商没有“三包”的保证,只是方式不同。如果快递到门就发现了问题,电商应该主动上门进行“三包”,不能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虽然这样会对电商造成负担,但这是电商应承担的责任,电商不能因为没有店面,而将产品销售后的相关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更令张波气愤的是,他购买的手机,在京东网页上显示的手机尺寸是五寸,结果拿回家发现变成了五英寸,比实际小了。根据张波提供的截图显示,他购买的手机款式描述为5寸,京东价999元。而记者登录京东商城发现,同一名称及商品编号的该款手机,现在的描述信息为“4核5英寸”等内容,京东价699元。张波称,京东方面根本就不承认这么描述过,他找到客服在线申诉,结果客服干脆把他的申请都删了。对于张波在京东上购物遭遇到的情况,上述律师分析说,这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重大误解。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申请交易取消,也有权利以欺诈为由起诉京东。但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问题在电商价格战中经常出现,已成为电商的一种畸形营销手段”。亚马逊2.3万元礼品卡“失踪”?最近让杨亦鸣苦恼的是,他在亚马逊中国购买的2.9万元礼品卡还有2.3万元没有使用,就“不翼而飞”了。去年,家住北京的杨亦鸣在亚马逊中国采购了2.9万元的电子礼品卡,分三次下单购买。三次订购信息如下:第一次订单的购买编号:A1NJ8GXT5879ZN,购买日期:20120913,数量:1200,总金额:12000元;第二次订单购买编号:A1FPAFN3W8WY18,购买日期:20120918,数量:600,总金额:12000元;第三次订单的购买编号:AVXH8BQP3SPQK,购买日期:20121105,数量:500,总金额:5000元。礼品卡以Excel表格的形式提供给购买者,在打开表格时,需输入亚马逊中国提供的密码。第一次,杨亦鸣下载了第一个订单中的300张,合计6000元礼品卡。6月初,他到亚马逊中国个人中心,准备下载其他订单时,却被提示密码已过期。“但购买时亚马逊并没有通过任何邮件、短信或其他方式提示存在礼品卡密码过期问题。”杨亦鸣对于这种做法非常不理解,因为金额较大,他迅速致电客服,对方称将密码重新发到其绑定的邮箱里,同时承诺会在24小时内处理。但是,几天过去后,杨亦鸣并未收到回复。6月5日,他再次致电亚马逊客服,客服要求提供新的地址给予尝试,但是,更换的新邮箱还是收不到。当他再次致电客服的时候,亚马逊于6月12日的邮件回复中竟回答道:“非常抱歉,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以及邮箱地址,我们没有查询到您之前的账户,无法查询相关订单。”也就是说,杨亦鸣的2.3万元礼品卡竟“飞”了。他告诉记者,“我自己登录我的账号,在我的订单中就可以看见,我还截图了,但客服就是一直表示在他的系统里看不见。”亚马逊中国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杨亦鸣的情况是打开礼品卡的安全码过期了。而这个是有过期的相关规定的。目前亚马逊已让大客户经理联系杨亦鸣,以了解详情。来自北京的董征也在亚马逊上遭遇了“电伤”的问题。5月9日,董征以2598元在亚马逊中国购买了一部iPhone4手机,订单号为C02-0288401-4212022。5月13日,他收到产品后将其激活。初期使用中,他并没有太在意手机内的相关应用和内容,直到5月26日,他突然在手机中发现有20多个录音音频文件。“录音内容皆为销售人员在教人怎么使用手机。”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录音内容判断,这台手机可能是试用机或者翻新机。当晚,董征就致电亚马逊客服,要求给予解释并更换。但对方告知他已经过了15天的保修期,让他到苹果店检测,并发送检测报告。5月30日,他再次致电亚马逊客服要求告知进展程度,对方回复“按照实际情况,只应该是激活后才有这些音频文件,系统显示激活日期确实是13号,苹果公司显示也是。”于是,客服让他提供音频内容协助处理。6月3日,他又致电客服,客服再没提录音的事,只是一直强调,“帮您查激活时间,其他解决不了,只有出具苹果的检测报告,再给予相应处理。”对于这样的回复,董征觉得不合理,他要求对方给出书面文件或者邮件的处理结果。客服答应给他回复邮件。然而,当天晚上,又一名客服给董征致电,告知邮件也不能发,并在电话中引导其进入亚马逊中国官网上关于手机处理的页面。“对方让我点了N个页面后,我才看见那个说明,平时根本就没人能找到这些页面。”董征说。根据页面内容显示,如果手机出现问题,要根据供应商检测报告才有可能酌情进行赔偿和处理。但此时已经远远超过“15天保修”的时间期限。过了15天,苹果也不能给他出具检测报告,他只能保留对此事的投诉权。一名苹果店的销售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述情况有可能是装了这些录音后,把机器还原了,还原后会有新的激活时间,但这些东西还在,可能是翻新机。“亚马逊是运营商,我买了东西出了问题,还要让我去找供应商,我觉得这太不合理了。”董征对此表示不理解。对于这种双方都推卸责任的做法,于国富表示,在上述案例中,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也就是说“谁主张谁举证”。消费者购买到物品后要使用,所以很难甚至不可能原样送回,这个时候需要电商平台证明其所发产品是正品,以此来推定到底是谁的责任。这属于证据的审核认定,在个案中需要根据双方举证能力来判断是谁的责任。从法律角度来看,如果电商企业确实销售了假冒产品,则涉及对消费者欺诈,同时,对该品牌的商标也会涉嫌侵权。对于上述问题,亚马逊中国相关人士回应称,苹果是直销,不存在第三方平台的问题,因此消费者要跟苹果那边确认是否是翻新机,或者寄回亚马逊检验.行业观察去年投诉近10万起行业监管漏洞暴露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度通过在线递交、电话、邮件、即时通讯等多种形式,共接到全国各地用户的电子商务投诉近93600起。同时,据《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监测统计,退款问题、节能补贴、账户被盗、虚假促销、货到迟缓、网络诈骗、退换货难、物流快递、网络售假、支付问题,成为网络购物的诟病,是网友投诉最多的十大问题症结。一年近10万起的电商投诉不免让人惊叹,而在这当中,“价格战”无疑是幕后推手之一。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网购规模破万亿元,网购用户规模超过2.2亿人,且规模仍呈上升趋势。然而,作为一种新型销售渠道,网购也伴生了许多问题。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消费者与售后发生的多起对峙情况,大多缘于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产品、不合格产品等,而消费者在更换货品时却遭遇到无人受理或相互推诿等。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达了无奈的心声:“价格低是电商的优势,但并不代表要用假货、质量差的产品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在一促销就担心买到假货,促销期间物流又慢,等寄到家里再发现问题都过了15天保修期,麻烦都给了自己。”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价格战导致的透支现象,已极为明显。比如2012年“8·15”电商价格战就出现了严重的透支情况。“8·15”电商价格战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对京东商城等电商展开调查,发现其均有不同程度的虚构原价、促销商品却面临无货等行为。经调查后,几大电商均已进行整改。值得注意的是,时下的电商监管,仍处于粗放式阶段,而电子商务法等电商领域的基础性大法仍未出台。在此情况下,电商行业监管基本处于自律阶段。2013年1月,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商务委及北京电商协会召集44家电商网站签署了《网络零售业提升客户服务倡议书》,该倡议书规定,电商网站应承担消费者“三包”服务,主动向消费者出具消费凭证或单据,保证信息真实性、价格准确性,不做虚假促销等8项承诺。从法律法规层面上讲,于国富建议各大电商平台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素养的学习。“他们都有点急功近利,到了节日期间就打价格战、疯狂让利,我建议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减少造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误解伴生而来的透支。”同时,他也建议广大消费者在使用电商购物时,主动规范电商行为,不能吃哑巴亏。“最重要的还是监管机构的问题,监管不到位是很多问题的根源,包括食品生产安全等。”
4月22日,阿里巴巴批发采购平台(1688.com)的首个鲜果预售活动成功开卖,产自青岛胶南蓝莓基地的2000斤新鲜蓝莓在6小时内被“抢批”一空。此次预售是阿里巴巴拓展生鲜果蔬类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创新销售模式的首次尝试。“作为批发采购平台,阿里巴巴也在摸索时鲜果蔬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可行性和潜在市场,开拓出以产地地理性标识为特征的时鲜类产品在网上的运营模式,并最终形成规模化效应。”阿里巴巴农食频道负责人表示。源产地直供、新鲜采摘、绿色有机以及48小时冷链直达是此次青岛蓝莓预售活动的四大卖点,也是未来阿里巴巴鲜果批发业务的重要特色。据悉,此次预售的2000斤蓝莓分别被来自于阿里巴巴采购批发平台的11个买家在当天抢批一空,以37元一盒(每盒125克)的批发价,总共售出8000盒。人均客单价为27684元,人均采购量为727盒,客单价高,人均采购量大,均为特征明显的批发采购行为。同时,源产地直供减少了鲜果销售中间渠道环节,因此,此次批发的价格相比传统销售模式下的蓝莓鲜果零售价降低了近50%。由于青岛以外地区蓝莓鲜果价比活动预售价高出很多,尤其是北京地区高出了一倍的价格,因此整个活动北京地区买家采购数量最高,其次为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而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度,48小时冷链直达的鲜果运送模式也是首次推出,蓝莓鲜果经过精细包装,在48小时之内在全国范围内送货上门,以保证蓝莓鲜果的品质,达到直接食用的标准。蓝莓因为营养价值高,被誉为“世界水果之王”。青岛胶南基地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年产出全国70%的优质蓝莓,成为全国最大的蓝莓基地。此次青岛蓝莓基地与阿里巴巴食品农业行业频道(Food.1688.com)的合作,开辟了鲜果、时鲜果蔬在B2B平台批发销售的新模式。事实上,阿里巴巴食品农业频道于去年7月才上线,作为一个新行业频道,目前已有超过35000家会员入驻,入驻商家主要以原产地厂家、果园农户、养殖厂、品牌经销代理商为主,经营产品涵盖休闲食品茶酒饮料、生鲜水果、食用菌等多个品类。
有接近聚美优品人士透露,假货风波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3月以来,垂直化妆品电商间的战争波澜起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近日,聚美优品更是卷入其中,被曝施压供应商涉嫌不正当竞争,且陷入造假风波。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聚美优品来货渠道或存有漏洞。不过,聚美优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聚美自成立之初就坚持与正规代理商建立合作,很早就在采购部专门设置自己的质检员,所有产品都是实物拍摄,采购商品的进货渠道更是经过层层把关。”订单大幅减少投诉量增多实际上,虽然聚美优品方面表示,造假事件对公司销售并无影响。但据记者了解,聚美优品假货风波之后,订单大幅减少。记者曾多次拨打聚美优品官方客户电话,均因客服全线繁忙被挂断。一位接近聚美优品人士表示:“假货风波事件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投诉量大幅提升,消费者要求退换货现象不断,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此前联合创始人陈鸥在聚美优品推出三十天无条件退货、全程保障、100%正品的三大政策,抢占市场。然而不足两年,聚美优品却负面消息缠身,除了“假货”质疑,日前还被曝出涉嫌“施压供应商”,要求供应商不向其他电商提供促销支持,否则将面临账期延长甚至解除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陈欧将这些风波视为“竞争者惯用手法”。为增强消费者网购化妆品的信心,近日,陈鸥联合欧莱雅、玉兰油、佰草集、谜尚、曼秀雷敦等40多家国内外品牌联合发起成立“真品联盟”,并发出电商“行业自律”宣言。不过陈鸥的这一举动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引来新一轮质疑。来货渠道存漏洞?那么,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假货问题,到底是否真有其事呢?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一位人士表示,关于聚美优品卖假货的说法只是来自于一位自称是“聚美优品前员工”的网友,其可信度低,需要有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一位广东化妆品销售渠道商告诉记者:“造假现象在化妆品屡见不鲜,对于聚美优品这样大型化妆品网站来说,渠道一般较为正规。网站产品价格低于专柜,一方面是减去人工、店面等成本,另一方面不乏可能有部分水货充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聚美优品爆发造假风波,不少大牌化妆品企业却选择与其撇清关系,这与聚美优品的强硬态度不无关系。据乐蜂网爆料,聚美优品要求各品牌供应商给予最大力度促销,并将账期延长逾60日。此外,对于聚美优品的产品的渠道和来源,部分化妆品企业也有所质疑。一位化妆品品牌负责人表示:“部分化妆品销售网站来货渠道存在漏洞,并非从正规渠道获得,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销售网站。”不过,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电商聚美优品在行业内,尤其是细分化妆品细分市场中的实力不容忽视。陷入假货风波主要是因为近期其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引发消费者质疑,而聚美优品难以拿出确凿的证据来洗刷自己的清白。虽然风波来势汹汹,短期内对企业会有不利影响,但从长期看,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威胁。行业恶性竞争对手互揭短实际上,在一向被认为“水很深”的化妆品业,高价和大品牌产品成为众多不规范商家“动刀”的目标,由于化妆品价格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有着巨大利润“缩挤”空间,且渠道复杂,从而让商家有机会谋取巨额利益。而为了夺取这块巨大的蛋糕,竞争对手之间也“大打出手”。3月初,聚美周年庆大促销,3天网站销售即过10亿元。当时,垂直化妆品电商口水仗一度升级,乐蜂网暗指聚美优品对供应商提价,湖南卫视与淘宝网合作的嗨淘网更是微博质问其卖假货。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内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电商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价格战不断,不仅进一步挤压了行业利润,使双方两败俱伤,而且也不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业内人士还指出,电商最大的优点在于高开放、灵活性强、成本低,劣势在于售后服务不健全,商品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势必会“偷工减料”,损害消费者正当权益。未来需要在售后服务、个性化服务、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有所提升。
昨日,上市公司慧聪网正式以3.34亿元摘得位于顺德区北滘镇105国道东侧的一宗商服用地,将建设、运营“顺德慧聪中国家电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慧聪家电城”,打造广东家电国际采购中心。据慧聪网项目负责人透露,中国慧聪家电城项目总投资10亿元,定位为“中国家电500强的航母平台”。一期建设土地65.8亩,含地下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中国慧聪家电城、中国家电总部大厦、广东家电电子商务大厦、中国慧聪家电交易会展馆、中国家电博物馆、慧聪家电电子商务4S服务中心及各种配套设施等。去年项目签约时,提出预期运营5年后,将有超过1000家企业入驻,实现年成交额超过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