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
10月10日消息,美国会员制连锁仓储超市Costco日前发布了上一季度以及上一财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在净销售额、净收入、会员费收入都迎来同比增长的同时,其电商销售额更是在上一季度大增27%,在上一财年增长15%。根据财报,在截至9月3日的上一财年里,Costco的关键数据为:净销售额为12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7%;会员费收入28.5亿美元,同比增长7.5%;净收入为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在截至9月3日的第四财季中,Costco的关键数据为:净销售额为4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会员费收入9.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净收入为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经摊薄每股盈利2.08美元,收入升15.7%至423亿美元;分析员预期每股盈利及收入平均值分别为2.02美元及415.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财年中,Costco的在线销售额达到46亿美元,约占总销售的3.6%。据悉,Costco高管团队曾经犹豫过是否要聚焦到电商业务上来,但过去一年,公司仍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字化方面,包括大力改进官网Costco.com的功能。“我们提升了网站的搜索体验,精简了结算流程,优化了用户订单追踪,还将退货流程做了自动化处理。”该公司CFORichardGalant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谈道。据了解,Costco还在第四季度中改进了其在线业务的分类组合,增加了例如服装制造商Marmot和通用电气公司等的分类。前不久,Costco还发布了一项名为“CostcoGrocery”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两日送达服务,目前已有500个不易腐的杂货类SKU可以享受该服务。与此同时,Costco还加强与超市物品快送公司Instacart(类似国内的多点、爱鲜蜂)的合作,目前大约有1700个SKU可以在多个美国城市享受免费的当日送达服务。显然,这些举措推动了Costco在线销售的增长,也让其在数字化转型上看到了希望。Galanti还表示,今后Costco将继续推出一些列强化在线业务的项目。此外,Costco布局海外市场的策略也不得不说受到了数字化转型思路的影响。以电商大国中国为例,虽早就垂涎这块“大蛋糕”,但Costco一直对在中国大陆开设实体店持谨慎态度。2014年,Costco首先在天猫国际开了一家海外旗舰店,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方式打开大陆市场,“试水”3年后,上个月又开出一家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始以一般贸易进口方式进来,为其下一步开实体门店上了一道“前菜”。当然,Costco在中国市场先线上后线下的策略也的确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自2014年10月正式亮相天猫国际后,它几乎一路火到现在。两年多时间里,Costco海外官方旗舰店每年双11都在天猫国际销售额Top10中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店铺SKU从最初的几十种扩展到400多种,覆盖品类涵盖零食、葡萄酒、保健品、母婴、居家百货,最畅销的几个产品(包括自有品牌Kirkland综合坚果和OceanSpray蔓越莓干等)总销量都在数十万量级。在这种情况下,Costco在中国大陆的首家实体店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ostco的野心远远不止于在平台上卖货,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天猫运营数据,做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从而为线下开店做好准备。”
9月28日,盒马鲜生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贵阳五大城市的10家门店同时开业。盒马鲜生CEO侯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消息:盒马明年1月要进军“新餐饮”!“5城10店同开说明盒马模式已经验证成功”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业态。它的功能包含超市、餐饮店,以及菜市场,消费者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而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此次开业的5城10店中,深圳益田店是华南地区首店,贵阳荔星店是西南地区的首店。而拱墅店则是杭州首店,开在杭州市拱墅区运河上街购物中心,面积约5000平方米,除去仓库和厨房,正常营业面积在3000平米。在正式开业前,这家店已经从9月上旬在线上试运营了近半个月。这家店的落地,也标志着盒马正式来到阿里巴巴大本营。至此,盒马鲜生在全国开设门店数量达到20家。而据盒马给出的数据,9月上旬线上试运营至今,运河上街店每日订单近千。“此次盒马鲜生在全国5城10店同开,说明盒马的商业模式已经验证成功。”盒马鲜生CEO侯毅表示,盒马鲜生接下来将加快拓展成都、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盒马的“野心”:打破餐饮现有的成本结构2016年1月,盒马鲜生悄然在上海浦东开出了全国的第一家门店,其独有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打造“生鲜食品超市+餐饮+APP电商+物流”的复合型商业综合体,被称作“新零售标杆”。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项目的一号工程,今年7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CEO张勇曾亲自为其站台,媒体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阿里将不惜投放各种包括人力,资金,流量等资源支持。盒马鲜生CEO侯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说:明年1月份要提出“新餐饮”的概念。拥有强大供应链体系、运营体系,以及阿里坚强后盾的盒马,盒马进军餐饮“野心勃勃”:“希望到明年做一个真正的‘新餐饮’出来,打破餐饮现有的成本结构。类似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提升零售业效率的做法,做新餐饮。我们认为这具备巨大的蓝海市场前景。”侯毅说。“现在蒸一条鱼需要15分钟,我们能不能用1分钟烤完”“我们要做一个很伟大的事情,要把餐饮的成本结构改掉。现在蒸一条鱼需要15分钟,我们在想我们能不能用1分钟烤完。我们会都用最新的设备做,加上我们的智能化设备、机器人等等。我们希望把原来不合理的成本结构彻底改变。核心是我们的烧菜速度快不快。”对于这个店的前景,侯毅也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他认为,明年这个店推出的时候,“不会小于盒马鲜生当初在上海推出的第一家店的影响力。”“我们更多是从供应链本身,从加工的本身,从消费者需求的本身,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机器人技术,包括现代的餐饮加工技术,重新定义、重新构造。我们已经在建设过程当中了。”小结盒马来势汹汹,这股“杀气”,餐饮老板们感受到了吗?盒马的模式与速度不断在翻新,侯毅表示,他们在十月份会有一个全新的模式,跟今天的盒马完全不一样。“到今天为止,我不认为我们有竞争对手。盒马鲜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在中国目前有竞争对手,我相信未来会有,但至少今天为止,我们做了1年半以后,没有看到有任何的竞争对手。”跨界思维、全新玩法,盒马“新餐饮”的入局,会给餐饮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盒马能否在餐饮业立足,如预想的一般?我们拭目以待。
9月29日晚间消息,火爆无比的新零售样板盒马鲜生终于公开了自己的无人店计划。其CEO侯毅在视频中宣称,其将在1月份正式上线该项目。此前有媒体曾报道称,侯毅正在闭关研发新项目。从此次披露的信息看,盒马鲜生无人店将全面采用全机器人布局的餐厅和超市,并启用自动化设备,其效率远超人工系统。从视频展现的情况看,盒马鲜生已经采用自动结算系统,智能扫货、收款。日前,盒马鲜生加快布局,上海、北京、杭州、贵阳加上深圳,一共有10家盒马店同天开业。最新数据显示,盒马已开出20家门店,其中上海13家,北京3家,深圳1家,宁波1家,杭州1家,贵阳1家。作为重资产运营的零售业态,“五城十店”同开昭示了盒马扩张的野心。自诞生之日,盒马便因“餐饮+超市”的新业态被视作阿里新零售工程的一号范本。不仅是盒马的商品结构、门店陈列,其背后的物流技术、数据系统更是被无数零售业者反复研究解读。盒马鲜生的出现,引领了跨界混搭模式的潮流,包括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百联RISO、美团的掌鱼生鲜、步步高鲜食演义、联华超市“鲸选”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抵抗电商冲击,实体超商纷纷抓住生鲜风口。此外,随着“无人零售”“智能商业”的崛起,盒马鲜生也并未落后。消息称,盒马鲜生正在启动无人货架模式。以优化版的自动贩售机,出售便利餐。这一项目将在十月份落地。
乐视金融被倒了一趟手,要被变相注入乐视的上市公司之中了。小编独家获悉,2017年8月25日,乐视金融的主体公司,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乐视投资),其工商资料中的单一股东已经由乐帕营销,已经变更为乐视致新,由后者持股100%。而乐视致新注入上市公司的重组正在进行中——目前上市公司乐视网,在乐视致新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0.31%。也就是说,并入乐视致新,成了乐视金融注入上市体系的第一步。9月22日,一位乐视金融内部人士亦对小编透露称,“最近乐视金融会有一些大动作,下周一(9月25日)会在乐视网公告进行正式披露。”还有接近乐视金融的人士对小编透露,大概一个月前,已经有乐视网的人到乐视金融进行尽职调查。乐视金融的工资已经由孙宏斌这边发,进一步佐证了乐视金融的转手。现在是9月底,不是发工资的时候,也就是说,孙宏斌已经开始给乐视金融的职工发放8月份工资。同时,小编发现,早在9月9日,掌握在贾跃亭、贾跃芳姐弟俩人手中的乐视投资前股东乐帕营销的全部股权,就已经质押给乐视网,当时的乐帕营销正是乐视投资唯一的股东方。如果说乐视这场危机,像是一场横扫乐视供应链以及投资者的飓风,乐视金融似乎正在暴风眼里,看似风平浪静。有乐视内部人士对小编称,目前在乐视体系中,乐视金融业务现金流算是最稳定的,没有主动裁员,也没有大面积的人才流失。但是危机已经近在咫尺,作为融合整个乐视生态圈的血脉,从乐视金融自身的P2P通道,旗下的商业保理、资产管理公司,到此前对外投资的P2P平台,它的血管已然遭到了关联融资的重度污染,这种污染造成的金融风险也许是致命的。乐视生态体系内部所发生的关联交易,积累下来的应收账款,集中了整个乐视生态的金融风险,把这些应收帐款放到乐视金融这个有着多个融资通道的平台上,出让债权,提前收回现金,等于把乐视盲目扩张这笔糊涂账的风险,转移到了遍布互联网的理财小白身上。乐视金融的商业价值几近崩坏,这场交易能达成,孙宏斌看中的恐怕并不是乐视金融,而是乐视金融主体公司手里的、具有重大增值潜力的重庆核心区域的地块。孙宏斌能从乐视金融获得的,除了重庆的地块,还有几块含金量有限的金融牌照,但乐视金融身上天生的关联融资原罪,也等着孙宏斌去偿还,处理不好,很可能还是要投资者来承担,只是这一次的主角,不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是理财小白。为什么这么说?通过P2P,卖关联资产?小编独家获悉,最近乐视金融已经从P2P平台多赢金融正式退股,4个月前,乐视金融已经宣布退出懒财网,至此,除了自身的P2P业务,这家公司手里不再拥有任何对外投资的P2P平台股份。在冒险的大扩张时代,野心勃勃的乐视投资了两家P2P平台懒财网和骑士贷。乐视金融刚开始运作的时候,也在找人对接P2P平台,扩充自己的融资渠道,但都是通过品牌背书入股,并没有正式注资,包括对骑士贷和懒财网都是。2016年10月,骑士贷与多赢金融合并,以多赢金融为单一品牌进行运营,乐视在骑士贷的投资,也随之转到多赢金融。多赢金融背后的股东已经正式变更了股权结构。多赢金融近日更新的工商资料显示,2017年5月24日,在多赢金融持股25%的北京乐骑乐联法定代表人,已经由乐视控股变更为宇驰瑞德,乐视控股的相关股份也由后者接盘。一位接近上述平台合并事件的知情人士于今年9月对小编透露,多赢金融已经在办理股权变更,现在已达成一致,乐视控股将会退股,已经在走程序。在乐视出事之前,多赢金融希望通过乐视的入股,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没想到这么倒霉”。9月中旬还挂在多赢金融官网的乐视品牌背书的宣传资料,近日也已经撤下。在另一家P2P平台懒财网,乐视的退出也是发生在今年5月份,接盘者也是宇驰瑞德。据接近上述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2016年的时候,P2P行业整体口碑很差,很难融资。懒财网就找乐视过来背书,以品牌入股,不用投钱。当时懒财网还走了乐视大概两三个亿的供应链资产,应该已经走完。多赢金融倒是没有走过乐视的资产,因为它做的都是赎楼贷或者车贷。”对此,懒财网回应称,自己并没有直接给乐视发放借款,只是在2016年年初,有PE机构向懒财网推荐了韬蕴资本的项目,该借款项目是懒财网向韬蕴资本发放的借款,而韬蕴资本也将自己持有的对乐视的债权质押给了懒财网,且相关借款已经在2016年11月全部归还本息。但也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懒财网与乐视结缘,之后乐视参与了懒财网的B轮融资。乐视金融自身的P2P业务,也饱受关联融资的质疑。上述人士透露,乐视金融自身也走了一些乐视供应链资产,具体多少不好统计。乐视对供应商欠款没有结的时候,会通过保理的方式走了一些应收帐款。乐视金融主打理财产品“乐享其成”的底层资产,其中有不少来自乐视商业保理转让的应收账款收益权,但相应应收帐款的资料并没有披露,投资人很难判断这些应收帐款的风险程度,只能盲投,风险不可小视。乐视金融另一款主打的活期理财产品“乐乐高”,也存在资产不透明问题,并且还有涉嫌拆标、拆期限的风险隐患,如果确实是通过把大额资产标拆小,把长期标的的期限拆短,实现活期理财,将高风险的不良资产,分配给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会造成严重的风险错配。乐视金融现在正处于动荡期,状况不佳。据包括内部人士在内的多名知情人士对小编称,前任CEO王永利走后,新任CEO杨新军也走了,大约是今年七八月份的事情。而乐视金融还没有做多久,乐视就出事了。有知情人士评估,乐视金融的累计成交量应该不多,大概在十多个亿左右。目前乐视金融的融资能力已经比较弱,现在估计也销售不了太多资产。涉嫌大批量关联融资可以明确的是,乐视网确实曾经通过乐视金融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商业保理公司进行融资,并且曾经给这些关联公司放贷。乐视商业保理公司本身的定位就是为乐视生态链服务,从这个方面看,乐视金融会走自己供应链的资产,并不奇怪,但其中的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2017年3月,重庆市江北区政府的招商引资资料介绍称,乐视商业保理,以商业保理业务为核心,以乐视生态为助力,沿生态上下游为生态伙伴提供保理融资服务。乐视生态链的上下游客户之间产生的天量应收账款,确实是一个巨大的保理业务富矿。截至2017年6月底,乐视网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5亿元,关联方应收账款余额还有约52亿元。单单乐视网就有着大量的应收帐款,都有着非常饥渴的现金回笼需求。一方面,乐视网是乐视金融相当重要的债权资产供应商。2017年上半年,乐视网通过橄榄树资产借入资金近2408万元,通过乐视商业保理借入资金近1.19亿元。2016年上半年,乐视网还曾通过橄榄树资产借入资金近3.22亿元。据小编统计,这两年,乐视网透过乐视金融获取的资金至少有4.64亿元。可以看到,乐视网与乐视金融旗下的各个子公司,都存在着紧密的金融关联交易。同时,乐视网也曾是乐视金融举足轻重的资金来源。2016年年报显示,乐视网给乐视投资、乐视商业保理以及乐信(北京)网络分别放贷3000万元。2017年上半年,乐视网从乐视链服财务获得利息收入138万元。其中,乐视链服财务、乐信(北京)网络以及乐视商业保理,都是乐视金融主体公司乐视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乐视网和乐视金融在资金上的互通有无,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关联业务。除了深挖乐视网这个富矿,乐视商业保理还为众多乐视体系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2017年2月与2016年12月,TCL多媒体分别公告了它的全资子公司TCL海外电子,与乐视商业保理的两笔生意,单笔金额分别约为6346万元、1.49亿元。乐视网间接持有TCL多媒体20.09%股份,为第二大股东。2016年,TCL海外电子还是乐视网前五大供应商之一。上述交易为关联融资。除了以自家的P2P平台为融资通道,乐视商业保理以及橄榄树资产,也在定位为“创新供应链金融”的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频繁挂牌发布债权收益权项目,以出让债权收益权的方式,提前收回现金,为乐视生态供应链“供血”。由此看来,乐视金融对乐视网而言,确实还是一个不错的融资渠道。这大概也就是乐视网管理层在半年报所提及的,“此次投资(注入乐视金融)对于乐视网在融资渠道、资金筹划、管理等方面经验及资源积累”的重大战略意义。但是,P2P平台关联融资,一直是行业大忌,利益关联方对P2P平台方内控施加压力,很容易冲击P2P平台自身的风控体系,风控的门槛一旦因此而降低,高风险不良资产持续进入,就会让普通投资者承担其无力承担的巨大风险。真正的价值是土地?乐视金融对于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牌照?融资渠道?还是土地?关于将乐视金融注入上市体系,乐视网管理层在半年报中是这样表述自己的期望的:“若交易达成,将良好解决公司的部分关联应收款问题。”2017年上半年,乐视投资此前的全资控股股东乐帕营销,欠了乐视网两笔钱,总计2.99亿元,坏账准备897万元。父债,儿子卖身来还,似乎也是天经地义?此外,乐视非上市体系对乐视网还有着花样百出的欠条。比如前面所述,乐视网的关联方应收账款余额还有约52.41亿元。要卖身还债,乐视金融什么比较值钱?土地。此前,乐视投资旗下的重庆乐视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乐视界),在重庆两江新区拥有两块土地。根据两江新区官网介绍,国务院对其功能定位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以及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今年3月份融创旗下的重庆融创基业公司从乐视投资,第一次分割了重庆乐视界50%的股权。几乎同时,乐视投资将另一半的股份,也质押给了重庆融创基业。2015年10月30日重庆乐视界才刚注册。彼时乐视正如日中天,在重庆有多个项目落地,为了招商引资,重庆政府在地价方面给了乐视不少的优惠。从两江新区龙兴区域土地出让成交价看,乐视拿到这两块土地的成本低了不止一半,如今商业价值已经不止翻番。重庆乐视界2015年11月以约4.21亿元拿下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龙兴组团一块商务用地和一块居住用地,楼面价分别为673元/平方米、1408元/平方米。同样是2015年11月,重庆两江新区龙兴组团另有两宗地商业用地楼面价分别为3058元/平米、3199元/平米。这两块商业用地的土地成本,是乐视拿到的商业用地的4至5倍。有接近乐视的人士表示,孙宏斌此前并不看好乐视金融的主营业务,注入乐视金融有变数。以精明进取的形象闻名业内的地产枭雄孙宏斌,在不看好乐视金融主营业务的同时,依然拿下了乐视金融,大概是在看上重庆这两块土地后,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融创的区域布局战略,是要覆盖中国所有一线、环一线及核心城市,重庆可以说是融创的必争之地。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16年,融创中国以116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居重庆房企第一。重庆乐视界的法人代表、执行董事商羽,也是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西南区域公司总裁,是顺驰时代就已经追随孙宏斌的融创老将,可以说是孙宏斌安插在西南心脏的一把钢刀。重庆是孙宏斌重兵部署的战略重地。拿下乐视投资,等于吞下了上述两块土地,又解决了乐视网的部分收账问题,一箭双雕。生态想象力崩塌乐视金融手中相对有含金量的小额贷款和商业保理牌照,都是在重庆获取的。在重庆的土地与牌照资源这两张王牌之外,乐视金融手里所握的好牌已经很少。乐视网2017年半年报透露,乐视投资公司正在申请民营银行、保险、征信等方面的牌照。这些都是金融领域的硬牌照,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很可惜,这些正是乐视金融所缺乏的。即使收购了乐视金融,乐视网要做金融,上述牌照就是乐视网跟前的一座座高山。2015年8月,乐视金融被确立为乐视第七大子生态,正式起步。乐视金融曾对外宣传,“已获得小贷、保理、私募、基金、保险等多块金融牌照。”这些牌照含金量如何?首先,其宣称拥有的互联网保险经纪牌照依然存疑。乐视金融确实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北京文晟保险,并在2017年1月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乐视(北京)保险。但是按规定,互联网保险经纪资质是需要单独备案的。在保监会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备案名单里,并无文晟保险或者乐视保险两者的身影。小额贷款牌照是相对优质牌照,但小额贷款公司本来就是乐视网的全资子公司,并不是乐视投资的资产。保理牌照是乐视金融目前的融资利器,但是其中积累的关联融资风险也不小。目前基金销售牌照行情价倒有数千万元不等。而私募牌照为备案制,牌照获取难度不高,并且乐视控股对此主体公司深圳市乐视鑫根垂直整合生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只是持股20%,并不控股。总体来看,这些都不是“一行三会”批复的金融牌照,含金量较低。对于注入上市公司这一交易,一位接近乐视金融的人士评价称,乐视金融这块资产也没有太做起来,也没有含金量比较好的牌照,债权转让为主的存量金融是它最后的业态。要做起来只能并入上市公司了,毕竟贾跃亭的信用已经不行。在接收乐视金融几张分量有限的金融牌照的同时,乐视网还接手了乐视金融的种种问题,包括关联融资风险、活期理财涉嫌资金池、信披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孙宏斌还要着手清理,乐视金融遗留下来的家族式管理问题,以及高管频繁离职问题。金融就像水草,交易就是水,需要在离交易近的地方,逐水而生。金融的立根之本就是交易,这大概也是乐视金融的主体公司,会设立在乐视体系中的销售公司乐帕营销公司旗下的原因。乐视金融的诞生,已经错过了互联网金融的首班车,按照其草创者王永利的想法,他们弯道超车的机会是乐视生态体系,目前所谓生态体系早已经分崩离析,草创者也已经黯然离场。乐视金融生存取决于乐视生态系统的闭环,如今乐视各大板块已经分属孙宏斌系和贾跃亭系两大阵营,各自为政,更有部分已经成为弃子。凭借乐视生态残存的业务板块中,丰富的应收帐款矿产资源,乐视金融不愁没有生意可做,只是再提闭环无异于天方夜谭。只是其中的关联融资风险隐患如果爆发,由谁买单。金融本身就是信用,只是贾跃亭的商誉破产之后,失去根基的乐视金融,该如何重建自己的信用?
京东对于时尚的“野心”,正在逐日彰显。这一点从刚刚落下帷幕的纽约时装周及伦敦时装周中,可窥一斑。本周的伦敦时装周期间,京东连续两天赞助参与伦敦时装周官方日程的品牌MaryKatrantzou与HuishanZhang,这两个品牌都是在英国本土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的热门品牌。此外,在本届伦敦时装周开幕前,京东与英国时装协会达成合作意向:从2018年1月起,京东将与英国时装协会共同推进2018年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项目。在上周举办的纽约时装周内,京东同样异常活跃。9月11日下午,国际知名设计师品牌3.1PhillipLim2018春夏时装发布秀落幕。作为在纽约时尚界耕耘多年的设计师品牌,3.1PhillipLim向来有着不错的业界口碑。而京东则是作为品牌首席合作伙伴与华裔设计师林能平(PhillipLim)共同呈现了这场新品时装发布。“京东与国际时装周的合作始于2015年,如今已经走过将近四五届了。”京东商城时尚事业部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罗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开始参与时装周,再到为国内设计师提供展示平台,包括与3.1PhillipLim、张卉山、MaryKatrantzou等新锐设计师合作等等,通过时尚周的亮相,我们与许多国际时尚品牌有了更好的接触,在帮助我们吸引国际时尚设计师和品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扶持设计师满是破洞的牛仔外套、低至胸口的纯黑背心、右手腕的银色手环、中指上复杂纹理的戒指、脖子挂着指甲盖般大小的十字架项链……张弛工作室创始人、设计师张弛就这样出现在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前。看起来,这是一个个性十足、不受羁绊的设计师,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师表示,自己只认京东。“我们在京东、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上均有旗舰店,但想要深入合作下去的,就是京东。”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是否考虑过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关系,张弛反问,“我为什么要跟其他平台合作?”事实上,张弛只是与京东合作的时尚设计师中的一员。今年伦敦时装周期间,京东作为首席品牌合作伙伴参与合作的品牌MaryKatrantzou与HuishanZhang,其创始人同样是两位知名时尚设计师。其中,MaryKatrantzou的同名创始人暨创意总监曾在2015年赢得英国时装协会举办的第七届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大奖,亦在于北京举办的2016秋冬“梅赛德斯中国时装周”上发布过新系列;HuishanZhang的创始人张卉山则曾在2013年斩获过多切斯特精选酒店集团时尚大奖,亦于2017年入围了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大奖。对于这些设计师而言,为何认定了与京东合作?“目前京东大约拥有100多个设计师店铺,包括设计师独立店、集合店。”京东商城时尚事业部服装部总经理王丽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会在业务上基于设计师品牌提供优惠政策及运营指导。”王丽杰表示,独立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就像艺术家,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设计环节。但要想推出一款成形的服饰产品还涉及资金、制造、营销、销售等中间环节。“在整个供应链建设上,我们会为设计师提供商业上的指导,将我们强有力的供应链及工厂资源提供给独立设计师,”王丽杰表示,“除此之外,许多独立设计师的盈利能力较弱,所以我们会在设计师入驻时提供一些特殊政策,涉及佣金等多个方面。”这样就容易形成“术业有专攻”的效果。“例如,通常设计师品牌的价位都在两三千,但由于订单量越大,平摊下来成本越低,通过京东帮助对接供应链、前台推广导流等,能够使设计师品牌的衣服保持在一千元左右,”王丽杰表示,“这就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相关产品,销量成长得很好。无论对设计师还是消费者而言,这都是一种互惠的方式。”事实上,京东平台上的设计师品牌商品正在崛起。据京东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京东平台上购买设计师品牌的消费者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67%,远超其余服饰品类154%的增幅。发力奢侈品领域除去独立设计师之外,京东在时尚方面还有另一条路线:高端奢侈品。今年6月,京东与时尚精品购物平台Farfetch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京东方面介绍,京东集团将向Farfetch投资3.97亿美元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同时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将加入Farfetch董事会。资料显示,Farfetch在中国已拥有完善的业务,并且是200家高端奢侈品牌和500多家精品买手店的首选合作伙伴。此番合作之后,Farfetch仍将作为独立品牌面向消费者,但会与京东在营销、物流和技术等层面开展合作。而继战略投资Farfetch之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京东在高端奢品方面还将有大动作。“京东接下来会推出独立的奢侈品子站,”罗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奢侈品的用户正在与日俱增,奢侈品已经成为职场女性体现个人品味与身份的重要标配。保证用户体验状态,是我们将奢侈品频道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子站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前几年,奢侈品牌对于“触网”依旧心怀审慎。对于这些奢侈品牌而言,一方面,疑虑电商平台给消费者留下的“爆款”、“打折”印象对品牌调性的伤害,另一方面,担心线上购买不如线下旗舰店的服务体验,从而影响消费者观感。“所有奢侈品牌在进入中国电商平台时,极为关注两点。”王丽杰表示,“第一,它关注平台上是否拥有假货,第二,关注品牌展示及传播渠道。‘正品行货’是京东的底线,所以品牌考虑进入的门槛会变低,再加上京东拥有微信的一级入口,品牌也会认为京东的渠道很不错。所以,最近我们的奢侈品牌、国际大牌的入驻,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沃尔玛日前推出美妆护肤品牌Found,宣布正式进军美妆市场,而且是以品牌商的身份。据悉,Found针对不同肤质推出5种功能相异的护肤产品,覆盖了脸部、眼部以及唇部的需求。目前,该品牌已有133个SKU在沃尔玛门店以及官网出售,而在今年秋季,其全部商品将面世。据外媒报道,新产品线保持了沃尔玛的一贯定位——平价,最低价格达2美元,最高不超过15美元。另外,Found产品主要瞄准天然护肤美妆领域,每件产品在沃尔玛官网的都标明配方中的天然成分占比,比如某款粉底液的天然成分标注为90%。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对于美妆市场这个新领域的野心其实早有显露。本月初,按月定购美妆电商Birchbox正与多家零售商洽谈收购事宜,而其中之一便是沃尔玛。据了解,Birchbox在全球拥有百万订阅用户,在2016财年的订单量达到230万,不过由于更多竞争者入场以及模式单一等问题,目前经营状况欠佳。而如若沃尔玛此时能购下Birchbox,不仅可以拿到相对便宜的价格,还可借助后者的影响力在美妆市场施展拳脚。能让沃尔玛在短期之内发起如此攻势,美妆市场的容量肯定也是不容小觑的了。据欧洲美妆行业研究机构CosmeticsEurope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美妆市场总产值26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沃尔玛虽然在美妆市场是个新手,但它的目标却十分明确,新品牌直接针对天然美妆及护肤领域,不得不说它对于市场趋势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因为,就连专业的美妆零售连锁机构丝芙兰、Ulta以及Target等综合零售商也都在奋力争夺天然有机美妆护肤市场。丝芙兰此前曾推出过纯植物、无化合物的美妆产品,并且还给数百个有机护肤产品开辟了“Naturals”频道。丝芙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Ulta也推出自己的天然产品系列。美国高端百货公司Nordstrom也开辟了天然护肤频道。得益于去年销售额的成倍增长,Target此前也宣布将进一步拓宽天然护肤品品类……也有多个研究机构及业内人士用数据证实了这一方向的准确性。据咨询公司英敏特对消费者调查发现,有50%的英国男性相信蕴含天然成分的面部护肤品对皮肤更好,42%的英国个人护理品消费者购买天然和有机的产品,因为他们认为这类产品对环境更好。而在美国,57%的消费者购买天然和有机的个人护理品,因为它们没有不必要的成分或化学物质。此外,48%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消费者认为,天然和有机的个人护理品对健康更好,所以愿意购买此类产品。另外,Ulta高级副总裁JulieTomasi还曾表示,“在Ulta的客户中,购买天然护肤品的顾客会比普通顾客多花费约80%。”显然,消费者对这一细分品类美妆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凭借天然美妆护肤品牌Found,沃尔玛能否成功打入这一市场呢?我们拭目以待。
最近的医美圈人心惶惶。就在8月9日,深圳晚报发出新闻,深圳南山警方破获一起“美容贷款诈骗案”。“抓了5个人,涉及200万”,这条消息在中介圈迅速流传,人人自危——他们一直以为自己在钻法律空子,却发现这是一场刀尖舞蹈。其实行业摇摇欲坠的信号,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发出——就是从北京区大中介卓小宝的逃亡开始……进化升级“如果你找到他,一定要告诉我”,一位分期公司的风控总监说,整个风控圈都在找他。90年,初中学历,长得精瘦精瘦的卓小宝,却是圈内有名的“扛把子”。他曾经一个人搅浑了北京的医美市场,开启了“骗贷”风潮。而他的落魄出逃,就如一个终止符,宣告医美巅峰时代的仓皇结束,进入了医美后时代。那个疯狂的年代,让所有的中介为之迷醉,“你都不敢相信,钱那么好挣”。其实,医美中介群体早已有之。传统医美市场,价格极为不透明,是一门暴利生意。因此中介开始出现,他们负责给医院拉客户,每单拿高达50%的提成。2016年,医美场景被认为是“场景+分期”中的最佳场景,并裹挟进创投风潮中。大量的医美分期平台出现,给用户提供分期整形服务。比如,一个用户整个鼻子,需要3万,分期公司审核通过后,可先行将3万整形费用打给医院,手术结束后,用户每月再把钱分期还给平台。被称为最“安全”的医美场景,远远低估了中介团体的强大和智慧。当分期公司涌入后,产业链被打破,钱来得太容易,医院甚至愿意给中介高达70%的返点,来急速获客。在一本财经报道的《医美骗贷狂欢:大巴车拉农妇去套现,中介医院勾结撸出15个亿》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疯狂时代。中介为了匹配这条新的产业链,开始了进化升级。一群人负责寻找医院关系,谈返点,并承诺每个月给医院带一定客户量。这群人需要高明的谈判技巧和博弈能力,他们被称为“一手”。“一手”底下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中介,输送客源。中介也分三六九等。一级渠道称之为“团长”,二级渠道是“队长”,一层统领一层,责权明晰。客户通过层层中介,输送到医院,成交之后,每层中介剥离一道利润。“一手”就如金字塔的塔尖,掌管着他的小帝国,中介如兵卒散落全国各地,收集客户。在全国各地,每个地区都有几个超大的“一手”,组建了自己的帮派。比如在北京,一度形成了三大股中介势力,他们各划地盘,并暗自较劲。第一股势力,是垄断北京夜场的郝穆,独家代理了多家高端医院。第二股势力,是“月亮组合”,为首的两人名为“林月”和“林亮”而得名,他们控制了几家中端医院。而卓小宝,势力并不大,但以剑走偏锋而闻名,他从事骗贷和套现,“也干过去农村和广场拉大妈来骗贷的事,路数很野”,圈内人如此评价。他们的发家史,就如一部部暗战江湖,他们底层出身,一不小心,踩对时代的鼓点,乘风而上,上演一幕幕狂飙大戏——当然,每个人的最终命运,也各不相同。艰难起家“最早盯上医美分期这块肉的,都是混夜场的人”,林月回忆起自己的发家史,已云淡风轻。他曾是长沙的夜店经理,靠着豪爽仗义的江湖义气,在圈内小有名气。2015年他到上海,酒桌上,朋友教给了他一条“生财之道”。夜场舞池,灯光如虹。朋友指着恣意舞动的姑娘们说:“姑娘们也分三六九等,唯一的标准,就是颜值”。除了爱美的天性之外,这群姑娘对于整形还有更强烈的渴望:地位和金钱。林月顿悟。但当时的上海,几大势力团体已成形,不甘心做小弟的林月带领两三个兄弟,在去年秋天,转战北京。在北京,林月遇见了林亮。彼时的林亮,自己开了一家经纪公司,手下有50个模特。他带领模特满世界的跑场,“太累了”。林月把上海的医美生意告诉林亮,两个人一拍即可——“月亮组合”形成。林月负责联系医院,林亮负责客源,两人配合默契。“和医院谈判我无往不利”,林月说,他抓住医院急于获客的心理,给医院打包票,“保证每个月给他们一百万的营业额,不然解除合作”。很快,他拿下了两家医院的代理权。同时,他联系长沙夜场,找来一批夜场姑娘,买好机票,飞到北京。全程陪吃陪喝陪手术,大家满意而归——而靠着这一票,林月挣了200万。仅3天功夫,林月圈内名声大噪,夜场的兄弟们都知道他在做医美市场,纷纷投靠。林月招兵买马,从十几人迅速扩展到70人,巅峰时期,日入30万。“嚼着槟榔,抽着烟,跑前跑后,热情地招待客户”,一家分期公司的市场总监每次去医院视察,几乎都能看到林月。“月亮组合”也把中介当成一份事业来经营。林月聘请医院的整形咨询师给手下中介培训,每半个月一次,“找客户时,要说得出那些新鲜的词儿和门道”。刚做了一个多月,林月就发现,当地的夜场也开始蠢蠢欲动,一个叫郝穆的“一手”正在霸道地抢占山头,他的方式是,直接签医院的独家代理权,把其他“一手”挤出市场。“出手狠辣”,郝穆垄断了北京区的夜场和网红资源,不需要从外地找客户,优势太明显。林月只得和他差异化竞争,从外地找夜场资源。除了夜场“一手”外,还有一帮专门以骗贷为目的的“一手”。卓小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原本只是一个小中介,发现医美市场不错后,出来单干。靠着他的小聪明和油滑,他找到一些急功近利的医院合作,很快开发出骗贷的“大妈”模式。他找的客户,都是一些没有贷款经历的“纯白户”,比如,农村农妇、广场舞大妈等。卓小宝和医院勾结,并不真正做手术,只是走个过场,然后中介、医院、大妈三方分钱。卓小宝迅速发展他的下线,为了避免过早被发现,偶尔他会做几个真实客户。三大势力,隐隐成形,在这片金钱汇聚的名利场中,开始了暗战与交锋。帮派暗战“这是谁的地盘,你要明白,不能乱碰”,新中介进入北方市场,就会被告知,医院已被划分殆尽,不可跨区,不可越界。每月月初,“一手”就会下达该月指标,“团长和队长们,都有KPI考核,直接与提成挂钩”,林月称。那些自称队长们的夜场经理,用颜值给姑娘们分级,激活她们的嫉妒和野心。外地姑娘们来整形结束后,队长们就推荐她们去更高档的地方工作,或介绍更高档的顾客,“400一晚,直接变成1000一晚”,看着昔日同伴青云直上,其他姑娘必将眼红。整形的生意就如涟漪,在这群底层姑娘间层层传递。“我会帮她们填写资料,申请贷款”,泉荃称,队长一般组着队,带姑娘们进大城市整形,最顺畅的时候,通过率高达95%,一个个分期平台,反复试,总有一个能通过。对于“一手”们来说,他们除了要控制好医院渠道之外,还要去腐蚀分期平台。荆坤是一家分期公司的市场总监,他曾和三大中介帮派都交锋过。平台与中介之间,有某种暧昧的关系。平台希望“冲量”,这样估值更高,下一轮融资更好看;而中介希望平台不要太严,挡住他们的生财之道。他们时不时交锋,去寻找某个平衡点。去年冬天,郝穆找到了他。一辆保时捷停到他的面前,下来几位穿着大貂皮的精壮男子,寸头,金链,居中的,就是郝穆,“就像猛龙过江里头的场景”。荆坤被带到了高档会所,“来陪酒的姑娘,都是顶级的美女,属于一千包场的那种”。不久,“月亮组合”也搞了一个大趴体,将各大分期公司的风控、市场负责人都约到了一家KTV包厢。门一打开,一群人鱼贯而入。“特别浮夸”,荆坤印象极为深刻,一帮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衬衫,“胳膊上左纹龙,右纹凤的那种”。“他们找了一帮姑娘陪酒,却是300元包场的那种,此时就能看出和郝穆的差别”,但直到荆坤见到了卓小宝,才知道这个圈子是有多浮华。一辆车停在路边,司机下车打开车门,并拿着包,卓小宝一身“花里胡哨”地下了车,不高,平头,一对招风耳,精瘦精瘦的。“这一幕太不协调了,我猜测他是找车雇了一个司机来摆阔”,荆坤说。卓小宝借着酒劲,拍着荆坤的肩膀,夸海口:“兄弟,我给你做风控,我去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给你搞黄了,整个市场就你一家独霸!”潜台词是,卓小宝尽量给其他家带骗贷的客户,给他们家带好客户,而荆坤要做的,就是对卓小宝的客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卓小宝一直摆阔,但那天陪酒的姑娘,却破了功——那是个“300档”的。“三派势力都有点暴发户的感觉,浮夸,甚至有点可笑”,但荆坤明显发现,三者也有分层,郝穆更高级,月亮属于中间层,而小宝,则路数更野。表面上大家都相安无事,但暗地里,他们抢夺着医院,抢夺着分期平台的庇护,同时也在抢夺客户。林亮并不真正信任底下的人。尽管是一个帮派,但他知道,这个机器,只是靠金钱捆绑,毫无忠诚可言。哪个“一手”给的钱多,他们就可能随时叛变——所以,相互挖人,相互抢客户的摩擦经常发生。这个靠着金钱维系的帮派,却如巨大的吸金机器。林月月收入轻松200万,卓小宝的骗贷套路,每月百万收入。至于高高在上的郝穆,其收成如何,目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在暗战中,步步壮大,金钱让所有人迷醉,最终却滑向失控的深渊。分崩离析2016年下半年,行业开始出现崩塌的裂痕。隔两三天,就有分期公司的人找上门,质问林月:“你这都是什么客户?!”突然之间,姑娘们都不听话了,做完手术,手机打不通,人间蒸发,再不还钱。林月知道团队里必有“内鬼”,他们去拉了纯套现的用户,混在姑娘们中。但他却查不出来,因为“都是兄弟,都是义气”。在金钱的诱惑下,“一手”的帝国,开始分崩离析,他们为了钱而捆绑,也将为了钱而撕裂。而卓小宝这样的骗贷群体,也在急速扩大,到了几乎斩断行业命脉的地步。陈清新是某家分期公司的风控总监,去年10月份,他发现送上来的单子有些蹊跷。一般做超声刀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而单子上近一半,都是20岁左右的小姑娘。他让医院以复查的名义,将客户聚集到一起,却看到了最荒诞的一幕。现场几十个姑娘,每个姑娘身边,居然都带着一名男士。“我问客户和男士是什么关系,说是弟弟,说是男朋友的,但问名字和电话号码,一个个就沉默了,这些男士无疑都是中介”,男士们看姑娘们招架不住了,一个个气势汹汹反过来质问陈清新,场面一度失控。当他将所有渠道排查完,发现最后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人——卓小宝。陈清新找到卓小宝谈判,几个“流里流气”的人坐在他旁边,给他壮声势。“一问三不知”,谈判没有任何结果,但彼此心知肚明。分期平台终于发现了卓小宝——这个深藏幕后的大“一手”,被掘地三尺,挖了出来。经此一役后,卓小宝臭名远扬。各个分期平台的风控负责人都在一个群里,陈清新把卓小宝的情况抖到群里,大家都开始盘查——结果发现,几乎一半的分期平台,都被他“撸”过。“这么低劣的手法,也能骗贷,说明大家的风控之松懈”,陈清新称。所有的平台都开始找他,卓小宝不得不“避避风头”,跑路消失。倒不是所有的骗贷单子,都是卓小宝干的,“只是因为他名气大,很多中介都留他的名字,让他背黑锅”,陈清新倒是看得很清楚。卓小宝的出逃,预示着中介叱咤风云随的时代结束,医美行业进入后时代。骗贷浪潮之后,不少平台损失惨重,从而退出医美市场,或转型,或倒闭。“放弃医美场景,是因为这个场景和租房一样,中介在其中太过猖獗,且很难根除”,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风控负责人称。而坚守的平台,开始正视骗贷群体,收紧风控。“平台的资金越来越紧张”,某分期公司的负责人称,他们的资金来源是银行,骗贷浪潮之后,银行收紧放款额,“只剩原来的一半”。风控趋严和资金缩紧的情况下,“平台通过率降低了一半,以前通过率高达80%,现在最多40%,甚至更低”,林亮说,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收入缩减了大半。因此,中介圈对卓小宝也恨之入骨,因为他“玩脱了”,搅浑了市场,让医美变得难做。黄金年代结束,中介帮派出现分化,一些人手段激烈地扩张,一些人开始洗白上岸。华南区的大“一手”金雁称,以上海为中心的医美中介圈,正在面临惨烈竞争。“以前全国也就几十个大的一手,骗贷浪潮席卷全国之后,大家都不想只当小中介了,他们试图去和医院接触,成为一手”,金雁称,自己手底下的人纷纷叛变,成为竞争对手。野心吞噬整个行业,一手增加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为了抢夺中介和客户,撕咬不断。一手招募手下,拼的是什么,是更高的返佣和尽早的到账。金雁不得不将自己的利润削薄,“以前可以挣1万,现在只给自己留5000,甚至只有3000”。而中介圈也开始变得水浑而复杂。很多“一手”或中介开始“黑吃黑”。一位“一手”从医院拿到200万的提成后,直接卷钱跑路,换个城市接着干。“有些被坑了的中介,又再次回来当我的手下”,金雁称,这个圈子还是要有口碑才走得长久。此外,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南方中介开发了一种“传销”模式——人拉人。金雁会给来做手术的客户洗脑,让她再去拉她的朋友,拉来一个,直接给高达50%的返点,层层分销。南方市场为了应对分期平台的收紧,变得更疯狂,而北方市场,正有一批人试图洗白上岸。月亮组合,开始分道扬镳。林月用挣的钱,承包了一家医美医院的销售部,但做了两个月就停摆,他发现,医美生意的水,比中介还深。今年5月,林月回到长沙,“再不做这行了,乱”,他准备开个美发店,开始新生活。而林亮,将他的帮派“公司化”,他注册了一家公司,准备正规化运营。最近他看上了一个叫“整容返还”的金融产品,正在测试。林亮野心很大,他未来的计划是自己做一家分期公司,自行放款。其实,已经有人这么干了,在南方,一些大中介开始反噬医院。他们挣够钱之后,直接把医院买下来,对接民间借贷公司,垄断上下游,生意做得很红火。至于卓小宝,没有人知道他的逃亡轨迹,有人说他去了合肥,有人说他去了广州,可以肯定的是,在深圳抓了5个人之后,他更不敢回北京了……医美后时代,中介圈开始裂变,一边是手段更为野蛮;一边是金盘洗手,试图上岸;而还有一些“玩大了”的,只能离乡潜逃。有趣的是,医美平台也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大量平台心灰意冷地退场,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新玩家入场,就连蚂蚁金服的花呗,也接入了某医美平台,开始提供分期服务。“整个医美市场,除海南,青海之外,连新疆都有了”,医美市场在退潮?金雁可不觉得。这里就如围城,城外的人以为遍地黄金,想挤进来;进来的人,又觉得水浑且深,试图出逃。关于中介江湖的故事,远没未结束……
虽然旗下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便利店易捷,但中石化在商业上的成就和易捷遍布全国的2.5万家门店相比不是一个量级。如今,电商成为中石化易捷的另一个突破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易捷北京”App已经上线内测并于8月24日启动加盟商招募并称“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不过,想要在京东、阿里等成熟电商中间抢用户并不容易。不过,作为中石化非油品业务重要的一个组成部门,电商将为易捷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电商拓新“中国石化北京石油要开展电商业务?是的!我们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就做最好!”昨日,公众号“中石化北京石油会员”发布消息称,“易捷北京”电商平台正招募企业加盟,“易捷北京正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悄然改变电商潮流”。据介绍,“易捷北京”是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打造的互联网商业平台,致力于为合作伙伴建立营销体系,全渠道连接企业线上线下客户触点,帮助合作伙伴实现精准营销、场景化销售和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提供质优价廉、品种丰富、卓越体验的商品和服务需求。目前易捷北京App已经上线。“视频购物”是易捷北京的一个主打宣传点,可向顾客提供在售商品工厂720度全景和24小时视频直播展示,以增强客户对商品的信赖度。在介绍中,易捷北京的另一个宣传点为聊天购物,即提供专业、全面的客服团队,解决线上购物对商品不熟知的弊端。据介绍,目前中国石化在全国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2万多家便利店,中国石化北京拥有580座加油站、520家便利店、350万会员。对于电商平台的定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商平台主要还是依托中石化实体便利店,解决面积局限等问题,希望在商品种类、数量、陈列等方面都能与实体门店构成良性互补,做出具有易捷特色的综合性便利店,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自营+加盟招徕商户据了解,“易捷北京”合作模式为易捷自营或商户入驻。北京商报记者从加盟热线了解到,易捷北京加盟对象为各种证照资质齐全的企业,不限制经营范围,商品或生活服务类均可。对于自营和入驻的招募区别,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两种方式主要体现在结算方式上,自营以毛利率差价结算,加盟则是收取加盟费,加盟费为终身制,但每个月还需一定数量的维护费;至于商家选择哪种方式,费用多少,可以跟项目经理了解后决定,“不同品类有不同的费用,但目前主推自营,自营的商品在曝光频次上会高一些”。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易捷北京”App悄然上线了一个月左右,处于内测阶段,页面内已上线多种商品,除了易捷自有品牌商品如八百泉有机米,还有小汤山蔬菜、天福号、正大鸡蛋等超市常规商品。页面显示,天福号销量最高的酱肘子只有91个订单,平谷大桃有209个销量,小汤山蔬菜销量最高的是菜花,销量仅显示5个。不过,中洋鱼天下提供的麻辣小龙虾销量有255个,基本属于销量最高的商品。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线上平台还在培育阶段,前期内测限制招商,上线一个月以来,交易笔数为几千笔左右。目前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招商来的丰富品类产品通过平台展示给消费者,“我们只提供中间平台,向商家收取平台费,商品由厂家直接发货。”二是消费者可在平台上购买商品,选择门店配送或现场提货。加盟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自从发出加盟信息,热线几乎被打爆。北京商报记者从“中石化北京石油会员”公众号上看到,8月24日推出的加盟帖在一天内点击量超8万,并有大量网友留言咨询。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启动加盟后,会进行推广,如车主加油后赠送优惠券会引导安装App,另外微信推送和线下易捷门店也会向“易捷北京”App导流。中石化的商业野心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报告中,易捷以2.5万家便利店高居门店数量榜首,“易捷北京”目前要求加盟商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能够在物流上覆盖北京,中石化北京拥有580座加油站,520家便利店,事实上,易捷便利店虽然藏身加油站内,但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今年1月,东四南大街上出现了一家“易捷便利店”,这是易捷便利店在北京第一家对外独立门店。今年8月,第一家24小时易捷无人服务便利店在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中心正式开业运营,刷卡进入完全无人值守的便利店后,可任意选择商品,最后在无人收银机上通过手机付款。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易捷在周边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饮料、日用品等商品销售情况还行,等烟草销售执照申请下来后,应该还会再好一些。我们的便利店一旦脱离加油站场景,在货品、价格上并不具备与其他便利店竞争的优势”。2008年,中石化涉足以易捷便利店为主要载体的非油品业务。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易捷便利店依靠中国石化遍布全国各地的加油站迅速生根发芽。据中国石化集团官网消息,中国石化旗下易捷便利店在2012年突破2万家店,营业额首次突破110亿元。和公司2011年2万亿元的总营业收入相比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增长势头迅速,2013年易捷销售额增长到133亿元。2014年3月,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改变经营思路,组建专业公司,以提高非油品经营能力,2014年3月17日,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中,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位列第21位,2015年销售额(含税)为248亿元,增长率44.8%。但是从门店数量上看,易捷便利店的单店销售并不高。在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规划中,易捷并不仅是便利店而已,它是中石化销售公司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定位中重要的一环。今年4月底,中石化发布公告称,同意其控股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后境外上市。但是主营业务油品销售业务的增长却日渐乏力,非油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等地也在尝试发展电商,就北京地区而言,便利店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了,基本上具备开店条件的加油站都已经全部覆盖。但是由于加油站本身不是为了做便利店,能提供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导致便利店的产品种类也比较有限,电商平台就不受这些场地、空间等因素的局限,因此开始开发线上业务,希望能推出一个打通线上线下的平台,拓展更多产品呈现空间和有待发掘的新增长点。
貌似网易在电商领域的每一次尝试都能激起一阵波澜。2015年推出的网易考拉海购踩住了跨境电商红利的小尾巴,用两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中产阶层用户,并顺利栖身跨境进口电商的前几名。2016年问世的网易严选则赶上了了消费升级的东风,虽然其模式有颇多争议,但也在简化中间环节、剔除品牌溢价方面做了回先行者。就在最近,有知情人士向小编爆料称,网易在电商领域又要有新动作了,一个名为“网易考拉工厂”的平台(名称暂定,以上线时为准)正在酝酿中。小编就此事向网易考拉海购方面求证时,网易方面回应称,该项目的上线时间尚未确定。此外,网易方面并未透露邮关该项目的更多细节。网易电商又有新花招了?据上述人士介绍,网易考拉工厂将邀请一批国内优质的制造企业入驻,并开设“考拉工厂店”,将各自的商品通过网易考拉工厂的平台向电商用户销售。秉着择优选取的原则,网易考拉工厂的每个品类只会选择1~2家位于头部的制造商入驻,这些制造商在考拉工厂上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这对专攻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来说,吸引力是很大的。”该人士说道。长期以来,负责代工的制造企业们一直在拼成本、拼劳动力、拼生产规模、拼售价,但这些都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行间的恶意竞争也普遍存在,例如,当有制造商做到1000万美元订单的规模时,总会有同行出现,以降低15%的价格夺走订单,让不少制造商头痛不已。网易考拉工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竞争层级,让竞争环境更加合理有序。一方面,针对每个商品类目,考拉工厂只挑选极少量的供应商。这使得商品质量、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因素变得更加重要,逼迫制造企业不断革新来适应相对较高的标准。另一方面,考拉工厂也将用信用、评估、淘汰机制以及平台规则来约束和鞭策工厂品牌,让借助考拉工厂成功品牌化的制造企业们不敢掉以轻心,避免被“踢出游戏”。小编了解到,考拉工厂项目启动于几个月前,团队的成员全部来自网易考拉,目前已经与一些制造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一位在杭州开展业务的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向小编表示,网易考拉工厂与网易严选在模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业务不一定存在冲突。“网易严选是网易邮箱事业部孵化的,而考拉工厂依附于网易考拉,后者是独立的事业部。二者在团队、资源和理念方面都不同。”这真的不是第二个网易严选?的确,虽然考拉工厂看似熟悉的玩法让人不禁想起了网易严选的ODM模式,但网易考拉工厂与网易严选却有着极为鲜明的不同,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品牌化”。网易严选挑选的制造商多为无印良品、新秀丽等知名品牌的制造商,但他们在网易严选平台的角色仍然只是“代工”,品牌是属于网易严选的。而网易考拉工厂邀请的制造商将以独立品牌的名义开设店铺,制造商可以换下“代工”的身份,建立自己的品牌,拥有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品牌的发展方向。小编了解到,考拉工厂的项目正是来源于网易集团的掌舵人丁磊想要为“中国制造品牌化”赋能的想法。在网易方面看来,中国制造业很发达,但仍然面临新形势的冲击。制造企业长期为海外品牌做代工,没有品牌,不掌握渠道,销售主要集中在个别大客户身上,风险很大。海外品牌常常压价,将经营成本和压力转移到中国制造商身上。因此,品牌化成了制造商们普遍都有的梦想。但代工出身的制造企业想要品牌化是很难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代工经验,让这些企业的团队、经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深深固化,而代工带来的较为客观的利润也使它们不愿放下嘴里已有的这块肉,因而转型比较困难。当企业完成了专利技术的积累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后,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销售渠道却让它们更加迷茫。应该在什么时候,通过哪些渠道切入品牌市场呢?切入的时机是否成熟?徘徊之间,机会悄然流逝。而网易考拉工厂为这些企业提供了销售渠道,让它们可以更容易地切入市场,并接触到网易考拉积累的大量中产阶层用户。同时,网易考拉工厂还可以在店铺运营和品牌推广营销方面对工厂品牌进行指导和扶持。有了网易考拉的平台背书、制造商本身的质量保证,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品牌升级以及深化转型等方面上。一定程度上,网易考拉工厂可能成为制造企业品牌化的一条“捷径”。这正是网易严选不能带给他们的。此外,网易严选完全针对国内市场,而考拉工厂还有着“全球买、全球卖”的野心:据知情人士透露,网易考拉工厂或许会走向海外。这几年跨境电商的兴起和“一带一路”倡议让很多出口卖家尝到了甜头,也让制造企业看到了新的机会。世界这么大,谁不想出去看一看,顺便再赚一赚呢?但亚马逊、速卖通等出口平台上卖得好的卖家大多是卖“白牌”的,缺乏好的设计、研发、品控和服务,开上几十家店,什么品类火就卖什么,这阵流行过去了再追下一阵风。国内制造企业既没有做出口,也没有品牌化的经验,很难与上述卖家竞争,只能不断降低售价,求得生存。因此,如果能跟随竞争环境更有序的考拉工厂走向海外,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美好的原景VS残酷的现实为品牌化提供平台和渠道,是网易考拉工厂为制造企业创造的一次转型机会。但网易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平台。2005年,时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网商大会,介绍了海外电商的发展。随后,一批ODM企业进驻阿里巴巴,开始涉足电商。在此后的几年间,淘宝平台上诞生了上百个淘品牌,其中不少来自于代工厂的转型。茵曼便是其中之一。1998年,方建华在广州创办了汇美服装厂,为国外品牌做ODM代工。2005年,汇美加入阿里巴巴,开启了电商业务,但服装外贸业务的形势随之吃紧,于是方建华在2008年淘宝商城招商之际创立了女装品牌茵曼。创立之初,平台和品牌都还不成熟,淘宝主流消费人群、茵曼的定位人群及实际消费人群都不符合,探索并不顺利。后来,方建华砍掉了赚钱的外贸业务,专心做茵曼品牌,终于在2011年走入稳定发展期,2011年、2013年两年“双十一”位居天猫女装品牌榜首。与茵曼基本处在同一时期的林氏木业、小熊电器等淘品牌,都是由代工为主的制造企业转型而来的,目前在天猫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当年淘宝商城(天猫)的创立及淘品牌的批量诞生,帮助一批制造企业完成了品牌化转型,解决了商品“怎么卖”和“卖到哪儿”的问题。这些从ODM转型的品牌具有对传统供应链和产品的深度理解,有鲜明的调性并坚持原创设计。这也成了当时的阿里巴巴对原创品牌提出的要求和期许。而此次网易考拉工厂则要帮助制造企业解决“卖得更好”、“良性竞争”、“获取优质流量”、“应对消费升级”等更加深入的问题,对制造企业的甄选要求也更加苛刻。但无论是当年的淘品牌,还是今天的网易考拉工厂,“品牌化”成了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不论是活跃在亚马逊等平台上的出口卖家,还是淘宝商铺,都在努力从“白牌”向“品牌”进行转型,而这里的“品牌”除了狭义的含义外,可能还包括IP、网红等更多更新的形式。可以看出,网易考拉工厂似乎背负了为中国制造业赋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实现原景的路却困难重重。一位深耕供应链领域的人士表示,“考拉工厂”项目的想法很好,值得去做,但实行起来有难度。不是所有的制造商都能做好品牌,前者擅长的是如何做出优质的商品,后者则更侧重于品牌塑造与推广方面的能力。二者所擅长的完全不同。“网易考拉想要将流量资源导入给考拉工厂店,他们仍在以运营的思路来推进这个项目。但谈资源推荐、营销方式、促销活动等等内容,显然不是工厂方面所擅长和乐见的。”上述人士说道。同时,也有跨境出口卖家认为,考拉工厂走向海外还为时尚早。“网易在海外供应链方面做的不错,但缺乏对跨境出口的资源积累,尤其是在海外用户流量上没有优势。“阿里巴巴在收购海外企业的同时也收购了一批海外流量,这才为‘天猫出海’业务打下基础。网易要做出口,一切都要重头来。因此出口可能仍然停留在计划阶段。”不论面对什么样的现实,考拉工厂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它会掀起互联网+制造业的一次新的变革吗?小编将会对此持续跟进。
日前,全球云计算巨头亚马逊AWS,携手北京、宁夏两地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前店后厂”的服务模式,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强的“一朵云”已飘至中国。2014年年初,亚马逊AWS将在中国地区对首批客户开放有限预览权限。尽管亚马逊AWS方面尚不肯透露具体价格,但这朵“洋云”的降临,显然引发国内云服务企业不小的“戒备”,新一轮的价格战在所难免。一、AWS有限预览明年初正式开始根据亚马逊AWS宣布的战略,未来其销售和市场将会位于北京(前店),而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建立的数据中心位于宁夏(后厂),这就是所谓的“前店后厂”模式。“事实上,AWS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和国内不少企业接触了,我们公司也和他们有过洽谈,”国内某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谢先生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们公司现在用的是阿里云,“但经常会遇到问题,断网15分钟之类的情况都遇到过,事后最多赔给你100分钟的使用时间,而如果客户不去投诉,那么这件事就过去了。”谢先生说,AWS的入华,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充分的竞争,国内云服务商就不会有真正的危机和动力。”亚马逊AWS方面透露,中国地区的有限预览将于2014年年初开始,一批中国客户和在华运营的跨国企业客户将被邀请使用AWS中国区域的服务,在AWS的云服务平台上开发和运营他们的应用。《IT时报》记者登录亚马逊,点击“申请账户”,页面显示,目前中国区的有限预览仅开放给特定客户,使用案例包括“Web、移动与社交应用程序”、“大数据与HPC(高性能计算)”等多项,而数千家已在使用AWS云服务的中国企业,像小米、奇虎360、网秦等都将参加此次有限预览。二、新一轮的价格战即将来临就在亚马逊AWS宣布落地当天,国内阿里云便率先宣布针对老用户降价10%,并投入1亿元用于扶持其在云计算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这也被业内认为是“洋云”飘来后的价格战开端。谢先生的公司就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了高级客户便宜50%的优惠。而就在第二天,腾讯云也宣布启动年终大促,将在云服务器、IDC带宽等服务上提供惊喜折扣。“肯定会出现新一轮的价格战。因为公有云服务的客户群体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对虚拟主机、带宽的价格指标都非常敏感,各家都希望先用低廉价格抢占公有云市场。”国内一家知名云计算厂商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公有云市场很难实现盈利,大部分都是通过出租自家闲置的服务器,以补贴主业的运营成本。“像亚马逊、阿里云的公有云服务盈利都不多,但即使是亏损也要通过公有云打出品牌,后期再转型向企业客户提供定制云、私有云来实现盈利。”这恰恰是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希望看到的局面,合肥学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朱旭琪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他们使用的百度云+阿里云的解决方案,整套云主机、带宽等价格在4000~5000/月,这次的降价将会带来更加低成本的模式:“大约一年能节约6000元左右,以前我们用的百度网盘存储照片、文件,再和阿里云进行对接部署。但现在AWS公布的服务更加全面,在云端的迁移也非常容易,以后就可以考虑将业务分散部署到各家的云中,这样更节省成本。”关于具体价格信息,AWS方面暂时不肯透露,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中国市场,AWS会继续推行“大规模、低价格”的策略。三、私有云领域成为主战场亚马逊AWS此次选择宁夏作为“后厂”基地,资源、成本的惠利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宁夏人均装机和发电量居全国第一,且是国家工信部《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指导意见》规定中的一类地区,适合建设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国内某云产业联盟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AWS入华后,国内一大批云计算企业的屁股都坐不住了,像AWS这种巨头能获得政府、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撑,这也正是中小云计算企业最羡慕嫉妒恨的地方。”而让国内各大云服务商更为担忧的是,公有云市场对亚马逊、阿里云来说只是塑造品牌的通道,私有云领域才是它们的真正野心所在。“亚马逊凭借着政策扶持,从运营商处批发到了最便宜的带宽、IDC机房服务,如果万一回头再利用低价优势抢夺政企客户市场,这对运营商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阿里云之前也想跟运营商在政企市场合作,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谁愿意把自己的大客户分出去?”一位运营商云服务负责人对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目前入华的外资云当中,微软云致力于云开发平台的搭建,对各家云服务商并无实际威胁。而借助低价带宽、IDC资源的亚马逊AWS,才是让各家感觉到寒意的地方。“国内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运营商也不会去格外重视。真正赢利点在于为企业提供IT系统的云端迁移与建设,这种定制化的私有云才是竞争点。”上述云产业联盟负责人则表示,就像十年前电商刚萌芽时一样,国内云服务企业的产品、技术、业务模式都相差无几,而随着亚马逊AWS等“洋云”的入华,向为客户打造更有针对性、更具特色的服务的转变将更为加速,“很艰巨,但机会就在这儿。”
已经不止一个公众号反馈打开率下降的问题了。一位移动医疗创业者曾向小编透露,其几千万的用户,虽然每天文章都是10万+,但打开率已经从原来的7%-8%降到3%-4%。冯大辉在7月19日的“小道消息”里也撰文《你的微信公众号数据也下降得很厉害吧?》称,“新增读者量放缓,文章阅读量也不高,而且,转发量走低,这意味着文章触及不到新用户,自然也不会带来新的订阅。”和菜头、小马宋、魏武挥等第一批吃到微信公众号红利的自媒体也开始纷纷唱衰。魏武挥甚至称,“打开率的下降,可能导致内容创业项目估值的下降,更有可能形成内容运营者的挫败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公众号数量爆棚摊薄了流量红利,以及内容创业者输出内容质量的下降。但日前,有知情人士向小编爆料称,微信公众号文章打开率、阅读率下滑可能是起因于微信后台算法的调整,算法调整将直接影响到用户朋友圈的内容呈现。换句话说,你发的朋友圈,有些朋友可能根本看不到。“从2017年开始,微信就在策略性地回抓流量,‘搜一搜’和‘看一看’都是在分发流量。同时,微信在朋友圈分享机制上也做出了调整,很多文章可能会触达不到你想通过社交图谱覆盖的用户。有一些内容你分享了,但和你不常联系的朋友或许无法看到,甚至有些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也有关注的用户看不到。”上述爆料人士说道,咪蒙在禁言风波之后,很多用户在朋友圈被其文章刷屏的概率比以前少很多。朋友圈是微信的底线微信对内容分发的控制欲似乎一直在上升。在此之前,也有人曾向小编透露,微信公众号似乎有意进行千人前面的精准推送,创作者可在后台对用户打上比现在更为精准的标签。“有几个大V被叫到微信总部征询意见。”但此说法最终并未得到最终证实。除了早期的陌生人查看朋友圈和关闭朋友圈的功能外,几个月之前,微信推出了饱受争议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功能,之后用户又可以设置某条朋友圈的互动不再通知的功能。在8月7日,微信最新的AppStore6.5.13版本中,出现了“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随后微信表示该功能还是在灰度测试。小编在此前报道过微信即将在隐私功能中加入“不常联系的朋友”选项这一举措——将用“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和“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这三个维度来帮助用户批量管理好友。用户在点击后可以进行删除、屏蔽朋友圈等操作。有接近微信的相关人士表示,微信推出这个隐私功能后,也可以通过用户做精准筛选,以此来丰富后台的数据模型。“受此影响,如果一个用户一天分享了十条朋友圈,他常联系的朋友可能会看到十条,而半年不联系的朋友可能只看到两三条。”对此,微信官方只回复称:“产品功能还在灰度中,会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调整。”至于后台是否会自动影响朋友圈内容的展现,微信方面则没有回复。据上述人士透露,在此功能推出之前,不常联系的微信好友或许就不能收到彼此的全部朋友圈动态了。微信在后台会根据相关数据阈值,来判定用户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控用户朋友圈内容的呈现。而用户自己做出的分组选择,无疑增加了该数据模型的精准性。微信之所以在朋友圈上越来越谨慎,或许是因为朋友圈也是微信最重要的底线。“朋友圈一旦被太多没营养、过度功利的、甚至传递负面价值观的信息所污染,可能会直接影响微信的打开率和用户使用时长,连小程序都还不能在朋友圈直接分享。”微信在担心什么?有公开数据显示,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9亿;“互联网女皇”华尔街证券分析师MaryMeeker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也显示,微信使用率稳居中国第一,中国用户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高达9亿小时。相比之下,QQ、爱奇艺、UC浏览器和微博等所有移动应用的总使用时间为31亿小时;自媒体联盟SEE调研数据显示,在大多数城市用户的手机耗电量排行榜中,微信的耗电量占比超过50%。这些数据都显示,经过野蛮成长期,微信已经成长为占据中国用户使用时长最多的移动App。在大把占据国民时间,稳居使用率第一App的宝座后,微信究竟在担心什么?为何不断在调整内部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呢?据爆料人士分析,微信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微信用户增长遇到达到瓶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9亿人,新用户增量已经达到瓶颈。新用户增长率放缓的同时,微信要尽可能保证用户的打开率和使用时长。第二,微信可能要对流量进行洗牌。在流量庞大后,微信可能希望通过此类调整,限制不恰当的内容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从而达到洗牌的目的。第三,微信要强化熟人社交的属性。与其他社交媒体不同,微信希望一直保持着熟人社交的属性。但随着功能的完善和普及率的增高,微信好友的构成越发复杂。除了经常联系的家人、朋友、同事之外,还有很多好友关系较为疏远。而微信更想保持熟人社交属性,因此会让用户的朋友圈更多呈现熟人发布和分享的内容,让不熟的人发布的内容从朋友圈中减少甚至“消失”。第四,微信要净化朋友圈环境。微商、广告、以及包括谣言在内的不良信息越发泛滥于朋友圈。这些信息往往都有煽动性强、诱导分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很容易大范围地占领朋友圈。微信通过新的算法能够控制单篇文章的流量阈值和分享次数,也就可以达到限制此类文章传播范围的目的。第五,微信过去在内容分发逻辑上,无论是公众号推送还是朋友圈分享,一直秉持的是“我喜欢、我订阅”的逻辑,也就是将内容获取的自主权交给了用户自己。这也意味着,由于每个人的兴趣图谱、社交图谱不同,其订阅和接受分享的内容也全然不同,微信的内容呈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面。但在被接受部分,用户实际上也存在困扰,除了前述的干扰信息外,还存在着信息冗余现象。用户在关注大量的微信公众号之后,可能会接收到更多的无效信息。微信有可能将此寄托于机器算法,来更好的调节用户接受内容的方式。“这一点和‘头条’所倡导的‘我喜欢你推荐’逻辑有不谋而合之处。”谁的蛋糕要被动了?不论微信是出于何种目的,调整算法后最先受影响的无疑是寄生于微信生态中的自媒体们。上述的五点原因,都将对微信自媒体产生影响。伴随微信用户增长率放缓的就是公众号的用户增量放缓,新用户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公众号的打开率。“如果今天一个公众号的新增粉丝有两万,那这两万用户基本都会打开它当天的文章。如果一段时间公众号的新增用户变少,那这段时间它的文章打开率可能都会变低。”有业内人士向小编表示。而朋友圈内容将根据用户关系呈现的调整,也会对微信公众号的增长产生影响。朋友圈是微信公众号内容传播和增长粉丝的重要渠道。例如百雀羚前阵子的“一镜到底”广告,不少微信用户都是先在朋友圈中先看到分享链接。但百雀羚在前不久发起的第二次类似的朋友圈传播,影响力似乎有所衰减。同时今年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做为自媒体的变现元年。除了广告、知识付费之外,大批自媒体选择了通过电商变现。寄于公众号篱下的自媒体电商,靠的就是微信生态大量的流量基础,以及朋友圈分享带来的裂变式增量。当新用户增量放缓,公众号打开率降低时,商品能够触达的用户数量也随之降低,加之分享到朋友圈后被看到的机会变小,自媒体电商的社交分享属性也被稀释。“微信未来商业化会倾向于考虑到不同场景和小程序关联在一起,而不是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此前曾有爆料人士告诉小编,微信正在内测小程序电商单品搜索。那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助其屏蔽掉非熟人的朋友圈消息,真的是遂他心意吗?如果用户处于某些原因需要看到全部的朋友圈内容,在新的算法模型下,微信如何满足用户这样的需求呢?有微信用户认为,这种屏蔽可以过滤掉和自己无关的无效信息,避免弱关系信息对强关系信息的干扰。不过也有用户表示,这种屏蔽有时可能会误伤部分有效信息。“半年内没有联系的好友,但他分享的信息对我来说可能是有用的。”此外,微信的本质是社交,社交的本质是建立连接。建立连接不仅仅是在熟人关系以及熟人社群基础上进行。打破原有的传统社交藩篱,跨界连接更多的不同的领域,这种互联网社交的交叉性才是微信过去得以爆炸的最重要因素。从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看,内容传播也需要跨境,也需要交叉渗透,消除一切鸿沟。对此,也有业内人士猜测,最直接的方式是用户可以在“设置”中增加“接收全部好友的朋友圈内容”选项,让用户的朋友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看到全部的朋友圈内容。而微信这样的调整也让人联想到微博此前的传言。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称,微博出台了新的规定,降低博文的阅读量,每一条微博只会出现在50%的粉丝页面上。不过微博官方很快发布消息称,微博为了保证信息流的质量,做过对信息流的优化处理,将原本可能分发至用户信息流中的低质量、低互动内容以及垃圾营销信息限制展示。微信此次算法调整与之前的微博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微博付费的会员不仅能屏蔽更多低质量信息,还有一项功能可以提高自己发布的微博被看到的机会。其实,微信正在逐步释放自己的能力和野心,而它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改变整个生态。
未来,京东在自营方面可能会继续完善线上零部件品类,扩大线下合作门店的覆盖范围。在汽车电商和汽车金融方面打通上下游企业,目前来看,新车、二手车电商租赁已初见规模,下一步,京东有可能会发力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主机厂。京东也开始玩儿概念了。继7月13日京东在汽车用品节专场期开幕当天宣布上线直播修车的“透明车间”之后,在7月20日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刘强东又首次谈起京东的无人卡车概念模型:“无人卡车行驶的时候会不断地释放配送机器人,是个流动的配送站。”实际上,这不是京东第一次对汽车行业出手了。在2010年,京东就成立了汽车用品采销部,从熟悉的3C类产品GPS单品类入手,后来逐步扩充到电子电器、改装配件、坐垫脚垫、车饰精品、安全应急、自驾装备、系统养护、汽车美容等品类。2013年,京东上线了汽车后市场的垂直频道——京东车管家,其定位是一站式汽车养护平台。京东车管家不只经营线上电商业务,同时与线下过万家汽车维修店合作。在京东上购买了汽车配件之后,可以选择合作店面预约安装。除此之外,京东车管家平台上可以预约购买汽车维修美容等服务,相当于搭建起了一个汽车后市场O2O平台,为之后在此领域的布局打下了基础。而这只是个开始,京东之后在汽车行业的布局环环相扣,基于电商渠道,借助流量优势,慢慢形成规模。自营布局——扫货零部件品牌2015年以来,京东通过与海拉门店、马牌轮胎、3M汽车以及博世的合作,以电商零售+O2O的方式跑马圈地,着手布局汽车后市场。在博世与京东联手之前,博世也与天猫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此,博世方面表示两个平台覆盖的人群不同。数码电器产品起家的京东平台上男性用户居多,同时关注汽车的也多为男性人群,在覆盖的用户群体方面就有了更多交集,这可能也是京东选择入局汽车行业的原因之一。投资布局——汽车电商与汽车金融2015年1月,京东和腾讯以现金和独家资源的形式投资易车,金额约13亿美元。其中,京东以认购新股的方式投资易车约11.5亿美元,其中包括4亿美元现金和7.5美元资源。而京东所谓的价值7.5亿美元的独家资源主要指京东WEB及移动端新车、二手车频道的五年独家运营权,以及其他电商方面的支持。易车的主营业务是新车导购,2014年之后开始尝试汽车电商模式。与京东合作后,京东商城的新车、二手车频道对其开放,两者之间实现了流量的互转化。对于3C产品起家的京东来说,与易车合作涉足汽车电商,也弥补了自身平台的客单价低的短板。不止易车网,此次京东与腾讯、百度向易车网旗下的易鑫资本(现已更名为易鑫集团)注入了5.5亿美元资金。易鑫资本主要经营汽车金融类业务,提供汽车贷款和汽车保险服务。8月,京东与易鑫资本的合作项目落地,京东金融-车贷频道上线,易鑫开始负责独立运营京东的车贷频道。至此,可以说易车与易鑫资本在购车和汽车电商的串联业务,京东都参与其中。除了与易车的战略合作,京东在汽车金融领域还发展了其他小伙伴。2016年4月,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美利金融宣布获得京东金融集团投资,双方将在二手车消费金融方面合作,京东金融在自有App上的汽车白条专区接入美利车金融,为其开放美利车金融客户专属入口。今年7月26日,美利金融向亿欧表示,其与京东金融、华泰证券合作的“京东金融·华泰·美利车金融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成立,项目发行中引入了京东金融Pre-ABS资金参与资产生成,并将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发行并进行交易,资产总规模1.89亿元。2016年12月,京东金融战略入股汽车融资租赁平台花生好车,但具体交易金额一直没有披露。双方合作后,京东金融会在大数据风控和消费金融领域给予花生好车支持。京东在汽车行业多年来零零散散的布局,也终于初现端倪,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基于电商O2O的汽车全产业链服务。从投资易车网和花生好车入手新车、二手车电商销售和融资租赁业务,再由京东金融联合易鑫资本、美利金融和花生好车加持购车、租车时的汽车金融服务,海拉、马牌轮胎和博世的零部件生意贯穿始终,加之京东车管家与线下合作门店辅助,京东已经形成了从汽车电商、汽车金融到汽车后市场的格局。未来,京东在自营方面可能会继续与更多的零部件厂商和线下门店合作,逐渐完善线上零部件品类,扩大线下合作门店的覆盖范围。在汽车电商和汽车金融方面打通上下游企业,目前来看,新车、二手车电商租赁已经初见规模,下一步,京东有可能会发力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主机厂。眼下,京东宣布明年双十一之前无人仓库投入使用,作为“移动配送站”的无人卡车也提上了日程,是否可以由此判断,汽车后市场生态已经进入到平稳发展阶段,京东接下来也要走技术流,通过无人车的方式开始着手优化智能物流了?
这几天你是否被缤果盒子刷屏了?提起这家公司,你最先想起的词是什么?无人便利店、RFID码、高温停业还是欧尚?这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在宣布拿到亿元融资后,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大量的质疑和褒扬都席卷而来,而缤果盒子在面对诸多问题时都选择了闭口不谈。那么,无人便利店究竟是借了AmazonGo和淘咖啡的东风才成功上位,还是在市场和技术都逐渐成熟后而催生的呢?带着疑问,小编与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进行了一番交流。在他看来,技术只是为了提高顾客体验,不是无人便利店行业的门槛,而模式才是关键,无人便利店后端的管理体系才是壁垒。缤果盒子的优势在于模式目前,缤果仅铺设了十个盒子在进行试验。陈子林表示,目前的十个盒子都处在针对不同场景和情况的测试过程中,希望从中得出一套通用标准和最适用的模式。目前的偷盗率和损坏率几乎为0,而因高温停业的欧尚门前的盒子是处于一个极为严苛特殊环境中,并且违背了缤果盒子的选址原则,此事无需过度解读。小编了解到,目前缤果盒子的选址共有三点要求:玻璃面不朝西、阴凉且有遮蔽物、避开小区消防通道等重要公共区域。据介绍,在经过反复协商和选址后,综合距离和补货等多种因素,与欧尚合作的盒子没有更好的位置可以选择,最终落地在了四周都没有遮挡物的停车场。同时,这个盒子的展示功能性较强,每天的客流量巨大,高频次的开关门等因素都增加了空调制冷压力,目前该盒子在制冷系统和隔热玻璃等方面都进行了维护升级,已经重新开始投入运营。在拿到融资后,缤果盒子就宣布8月底要铺设200个盒子,今年年底前要铺设5000个盒子。如此大的扩张野心的背后,缤果盒子到底有何底气呢?在陈子林看来,缤果团队的优势在于起步早,踩坑多,成本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决策成本,和消费者距离近,并拥有了可以快速复制的模式。缤果盒子的核心也是在于要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据介绍,相比传统便利店,缤果盒子的投入成本、运营成本和试错成本都更低,一个15平米的盒子,可售卖商品数量约为800个SKU,和40平米的传统便利店差不多。同时,缤果盒子可以移动,如果一个地方不盈利还可以重新选择地点,而同城搬运的费用不超过2000元。面对网络上流传的每个缤果盒子的投入成本约为十万元的传闻,缤果盒子方面则表示涉及商业机密,具体数字不便透露。陈子林透露,缤果盒子的日流水超过300元就可以实现盈利,而传统便利店要达到2000元,城市连锁便利店则要更高。一个盒子在投放十个月后,基本可以收回先期的投入成本。而补货的理想状态是一个人可以完成20个盒子的补货,他将补货车开到特定位置后不需要再移动车。“拿完就走的支付方式具有侵犯性”除了偷盗率和成本等因素,技术在无人便利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据悉,缤果盒子目前采取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商品识别。但RFID标签的高成本也一直饱受诟病,有消息称缤果盒子的每个标签成本达到1元左右。对此,陈子林予以了否认,“成本在几毛钱左右,我们对RFID进行了低成本化的处理,成本价很低,不影响我们的盈利,而且所有盒子的RFID费用还达不到一个员工的工资成本。”陈子林认为,技术并不是无人便利店最大的门槛,最终的技术都是趋同的,它只是在帮助提升顾客体验。但和体验比起来,无人便利店的便利性更加重要,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合理的价格和能够满足需求的商品。缤果盒子先使用RFID技术建立商业模式,搭建销售体系和后端支撑系统,在运营方面做更多的试错摸索。但RFID并不是缤果盒子最终的技术产品,团队也在开发可同时辨认多种商品的图像识别技术,不过深度学习仍需要时间,可能在8月底缤果就会用新技术替代RFID,不过这也需要经过评估再最终决定。同时,陈子林还表示人体支付等支付方式具有侵犯性。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逐渐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顾客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支付,这不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而手机支付的付款方式也相对成熟,不需要再进行市场教育。无人便利店的前景如何?无人便利店大热,缤果盒子被推上风口,陈子林认为这是得力于亚马逊AmazonGo概念的提出和阿里淘咖啡的落地试验。AmazonGo的概念出现之后,让大家知道了缤果盒子做的事情并不是天方夜谭。在2016年12月份,亚马逊发布了AmazonGo的概念宣传片。根据亚马逊的介绍,AmazonGo无需排队结账,甚至没有结款台。消费者走进店里,打开AmazonGo的App,扫描二维码后就可以选购了,他拿取或放回了什么都能被感应追踪,而大量传感器会将这些实时变化传递给App。选购完之后,消费者无需亲自结算便可拿着商品直接出门,因为App绑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动完成结算。这一概念片对于国内无人便利店的市场来说,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着7-11和邻家便利店创始团队背景的便利蜂、深兰科技推出的TakeGo以及F5未来商店先后进场,无人、自助购物的概念在短时间内被炒热。而8号开始亮相于淘宝造物节的淘咖啡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越来越多玩家的涌入,也侧面证明了无人便利店无疑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无人便利店究竟能热多久呢?有零售业内人士认为,无人便利店还是处在试验阶段,究竟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来进行检验。无人便利店的落地不仅仅是一个盒子这么简单,背后隐藏着租金、物业、居委会等等问题。线下的无人便利店存在地域性限制,未来也许会出现和共享单车类似的多元发展的局面。还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的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普通偏低,如何提高坪效也是无人便利店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缤果盒子采用RFID技术对供应链端的改造也有一定压力。陈子林表示,在和物业打交道方面,公司对相关团队进行了专业培训,在刚开始的阶段团队会每天进行汇总交流,不断调整沟通方式。而客单价则是由盒子内的商品决定的,每一次补货和调换商品,都会直接影响盒子的客单价。在供应链更加成熟之后,缤果盒子未来也会添加生鲜和鲜食类产品。“无人便利店这个市场的天花板非常高,”陈子林说道,“缤果盒子未来可选择的小区是海量的,缤果盒子已经拿到了多家的物业合作协议。如果有竞品选择了这个小区,那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另一个。”
从2015年8月发布“七乐康医生”App(原名“大白云诊”)起,七乐康就开始了从医药电商到互联网医疗的战略转型。如果说过去七乐康奔跑在与康爱多、健客、好药师等并进的医药电商赛道上,那么从前年起,七乐康开始一头扎进以丁香园、春雨医生、微医、好大夫等互联网医疗企业为主的新赛道。抢医生大战在新的赛道上,七乐康的野心明显更大了。与医药电商时期仰仗阿里巴巴流量不同,现在的七乐康想自己做“阿里巴巴”。“我们有资质、有医院、有配套设施,医生们可以拎包入住。可以把我们理解成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平台,医生、医生集团就是进驻的‘商家’。”七乐康创始人兼董事长石振洋这样解释道。迈进互联网医疗后,“抢医生”成为七乐康在过去一年多来的重头戏。虽然创始人就是医生出身,但七乐康毕竟最早是医药电商起家,以往更多的时间、精力都花在药品供应链、物流仓储以及线上的流量运营上,与“医生圈子”还是有一定距离。为了占领医生这一核心医疗资源,七乐康负责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团队在过去一年迅速扩张。据七乐康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覆盖全国的地推团队在内,目前七乐康团队已经超过1000人。此外,一位行业人士认为,七乐康投资方、拥有庞大医药代表团队的步长制药也是七乐康在医生资源方面的“强大助攻”。七乐康的筹码吸引医生的筹码有哪些?根据石振洋的描述,七乐康的“立体空中医院”将向医生提供三大核心资源:一是互联网医院资质。2016年5月,广州市荔湾区政府授权同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前身为“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与七乐康合作共建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算是拿到了“官方盖章”。(图:荔湾区七乐康互联网医院)二是技术系统,医生可以通过系统给患者看病、诊疗,以及连接检测机构。目前七乐康医生包括医生版和患者版,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和App两个渠道联系医生。根据七乐康方面的描述,一次完整的诊疗过程是这样的:患者在医院首诊后,可以在七乐康医生APP上绑定首诊医生,回到家后可以通过APP或微信客户端与医生进行在线图文沟通、二次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医生可以直接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可以凭处方到线下药店或直接在APP购药。另外,石振洋介绍,目前七乐康正在与美年健康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有检验检查需求的医生可以在线为患者预约服务。三是“医患药”闭环模式。在医药电商领域的积累,一直被七乐康当做是进军互联网医疗的重要优势。在石振洋看来,对医生、医生集团、医院等用药单位而言,“医患药”模式能为其提供丰富的药品选择和高效的供给服务,更好地进行患者病情管理和用药追踪。据官方介绍,七乐康目前已经建成涵盖超过3万种药品详细资料的药品数据库,基于现有的药品数据库,七乐康将和药企一起整合药品供给、药品流通、患者用药等多个环节的数据,为医生、医生集团、医院提供全面的药品大数据服务。“中国每两位医生中就有1位加入七乐康。”前年刚刚进军移动医疗领域的时候,七乐康曾经这样喊话。这个梦想实现多少了?根据七乐康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七乐康互联网医院已经覆盖34个省300多个城市约40万医生。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量约达300万人。外界的三大疑问尽管互联网医疗被公认是一块值得耕耘的沃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领域也是所有互联网模式中最坎坷的。国家政策、患者信任、医疗风险……七乐康的新赛道上依然充满了问号。一、拿什么与丁香园、好大夫等强悍对手竞争?很显然,刚入局一年多的七乐康,还是互联网医疗圈子的新手。与之相抗衡的,是丁香园、好大夫等已经鏖战了十年八年的“老司机”。丁香园通过社区、工具笼络了一大批忠实的医生用户;好大夫则是在2006年就创立的网络问诊鼻祖级平台;还有靠挂号业务起家,近两年通过“互联网医院”模式在全国范围闹得风风火火的微医……强大的对手阵容下,可以预见这场比赛的艰辛。(图:国内几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概况,看完发现最大亮点是腾讯……)二、“流量入口论”在医疗行业走得通吗?在探讨七乐康想做的“医疗版阿里巴巴”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阿里巴巴本尊在医疗领域是否复制了自己的模式?2014年1月,阿里巴巴实现对港股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的控股,并将后者更名为“阿里健康”。很快,阿里健康开始向医疗领域渗透。然而,阿里的这次跨界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零售领域的“老大哥”阿里巴巴,在医疗领域的患者端影响力甚至与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等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三甲医院的医生最不缺的就是患者,电商的流量优势放到医疗行业就不再是优势了。”一位医疗行业人士这样评价道。不过,对有一类医生、医院来说,流量依然有着不小的吸引力,那就是体制外的民营医院或者医生集团、个体诊所。由于国人就医偏向于信任公立医院,因而‘缺患者’一直是民营医院的痛。在国内刚刚开始萌芽的医生集团也是如此。“患者凭什么相信你?”从公立医院离职创业的医生彭林曾这样表示。有手艺、有名气的他,离开公立医院后也只能带走20%左右的患者。其他患者则更愿意相信招牌响亮的公立医院。因此,对这一类医生或者机构来说,流量入口依然是有价值的。在不久前的第三届医生集团大会上,七乐康不遗余力招募医生集团加入。尽管这个群体在国内的现有规模并不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500多家医生集团),但社会办医、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之后,可以预见到的是,医生走出体制将形成热潮,七乐康当然不想错过这个群体。目前包括广东德悦医生集团、磁爱医生集团、联合医生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医生集团已经加入七乐康的互联网医疗生态中。三、药企撑腰,好事还是坏事?在讨论七乐康移动医疗业务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其重要的“金主”步长制药。前文也曾提及,步长制药的投资,能在医生拓展的业务上给到七乐康不少“助攻”,但也是步长制药的投资让人不由得疑虑:医生的线上诊疗业务,是否会受到药企的影响?“医生在开具电子处方的时候,是否会被引导对某些药品‘特殊关照’?”在回答媒体这样质疑的时候,石振洋称,七乐康医生平台不会影响医生的开药行为:“医生有自己的选择,需要遵循治疗原则,根据自己和患者的用药习惯。”“神农尝百草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这……这草有毒……”花名“神农”的石振洋曾引用网络上的段子这样调侃道。实际上,此时此刻的七乐康也正在扮演医疗创业圈的“神农”,尝试新模式新方法。等待他们的,是医疗行业的多变和未知。
一大批天猫国际商家慌了。周五,他们在商家群里收到菜鸟小二的通知:所有商家,请确保自己能登录菜鸟BMS后台发货,还未订购菜鸟服务开通BMS的,需及时订购,否则从明天开始,自己联系物流发货的后台接口将被关闭,无法再发订单。(一位天猫国际商家的爆料)(菜鸟小二在天猫国际商家群发布的通知)这是否意味着,天猫国际所有商家都将变成菜鸟的客户,天猫国际所有订单都将通过菜鸟物流来完成了呢?从保税到直邮,菜鸟一一拿下“天猫国际后台发货有两种申报方式:一种是邮关,一种是跨境。以前,平台规定通过跨境申报进境的(即保税备货模式)都必须使用菜鸟,而通过邮关进境的(即海外直邮)没有被硬性要求,可选择自己直邮和菜鸟集货直邮。但现在这个通知的意思就是说,今后直邮也必须通过菜鸟走了。”天猫国际的A商家向亿邦动力网解释到。据悉,6月5日天猫国际公示的2018年商家续签规则中,“第一章续签限制”最后一条明确指出,“所有天猫国际签约店铺通过跨境申报模式进境的宝贝和订单需通过菜鸟物流发货”。对比早前的2017年续签规则,也包含这一条。也就是说,采用保税备货模式的商家早就与菜鸟“绑”在一起了。而如今,做海外直邮的商家也未能“幸免”。虽然商家续签规则中并没有这一条,但菜鸟小二刚刚发来的“没有订购菜鸟服务将无法发货”的通知,对商家而言比什么都来得更猛烈。所以,昨天接到通知后,这些直邮商家们基本上都立即申请签约了。(天猫国际2018年商家续签标准第一章)(2017续签规则(左)与2018续签规则对比(右))A商家谈道:“我们一直做海外直邮,但之前是自己联系物流。现在刚签了协议(菜鸟集货服务),以后整个流程就是我们从海外仓库发货到菜鸟海外仓中转,再由菜鸟发货给国内客户。”(A商家刚签的菜鸟集货服务协议)一家跨境直邮服务商也向亿邦动力网表示,自己正在接入菜鸟系统,因为不接入的话,天猫国际和淘宝全球购的客户订单都没法做了。“阿里系商家,保税模式一直都是要求用菜鸟,而且货必须入菜鸟仓。直邮是新纳入的,可以用菜鸟认证的3PL(第三方物流)或4PL(递四方物流,即供应链集成商),货不一定非要入菜鸟仓,但海外集货的包裹要经菜鸟海外仓中转。”该服务商指出,平台要求商家使用菜鸟有两个比较直接原因:一是提高时效性和服务质量,此前商家使用各种物流服务商,水平参差不齐、体验不好,客户投诉率也很高;二是为了杜绝“假直邮”,淘宝、天猫平台上这种现象很多,通过菜鸟可以对此进行监管、规范。”平台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跨境物流服务。不过,对很多商家而言,这一举措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A商家现在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海外直邮都由海外人员操作,要跟老外解释流程更改很费劲,而且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很多订单执行的错误;二是中间多了一个环节可能会增加成本(原本是从商家海外仓直接打包发给国内用户,现在是从商家海外仓先发到菜鸟海外仓,再由菜鸟集货进境配送给国内用户),而且菜鸟集货线路的费用也不比自己找其他物流服务商便宜。走保税备货模式的B商家也告诉亿邦动力网,入菜鸟保税仓的费用是13+3(即首重13元,续重3元),但一般情况下,商家使用自己的仓成本不到10元。“而且,价格更贵的菜鸟保税仓好像也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菜鸟保税和菜鸟集货标准报价)C商家(同样是保税备货模式)则向亿邦动力网指出,价格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倒是能接受这个价格,但像我们这种做多个平台的商家,对于库存周转的要求比较高,把货放进菜鸟仓后,就只能天猫这一个平台用。”据悉,该商家的天猫业务只占整体业务的10%-15%,但SKU并不少。由于进入菜鸟保税仓的货只能发天猫订单,不能跟其他仓库实现数据打通,库存周转率就低了很多。从这些反馈中可以看到,成本上涨、部分库存周转率低,是菜鸟在统筹天猫国际跨境物流过程中给一部分商家带来的难题。而作为平台一方的天猫国际也对菜鸟给予了绝对的支持,不管是续签规则中对保税模式的明文规定,还是此次对海外直邮的管控。对此,亿邦动力网向阿里公关部进行求证,其表示,为更好提升跨境进口消费者的体验,天猫国际与菜鸟在近日进一步推进执行此前发布的《天猫国际直邮服务标准》,部分商家需要进一步规范无清关申报信息、无海外物流走件记录信息等不符合规范的物流服务商,菜鸟网络同时认证了诸多3PL的快递供应商(包括申通、EWE等)供商家自由选择,并非强制使用菜鸟直邮。“商家可能有误解。”其官方针对几个核心问题解释如下:1、BMS只是商家页面发货的途径之一,是菜鸟面向商家提供各类服务的工作台,包括了商品货品管理,关务信息管理,物流发货等。这次请使用BMS商家勾选菜鸟服务,是为了商家可以使用经认证的第三方跨境物流商,以便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而非强迫使用菜鸟直邮服务。和第三方物流商的合同、仓库使用等,均由商家和物流商自主协商决定,菜鸟并不干涉。2、除BMS外,商家还可使用自研ERP,第三方ISV等方式发货。例如大部分商家使用的ISV方式,仅需做简单对接,使用认证的第三方物流商,就可完成发货。同样,菜鸟也不会干涉商家和第三方物流商的合同、仓库使用等。3、同时,菜鸟未强制要求商家使用菜鸟直邮。此次菜鸟仅是搭建平台,引入符合规则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对于无法提供清关等节点信息的物流商,商家才需更改使用符合规则物流商,这方面很早就有了《天猫国际直邮服务标准》,此次更改仅是加强执行的一部分。4、根据上述阐释,商家提到的入菜鸟仓、并导致成本上涨等问题并不存在。天猫国际的更改是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强化及完善物流节点信息,商家只需更改不符合标准的物流服务商即可。一张更大的网“菜鸟掌握天猫国际所有商家、所有订单,这是迟早的事,也是阿里内部的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和国内物流原因一样,菜鸟跨境物流也是要把从客户下单到商品送达的整个过程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形成一个闭环。这样可以打通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数据,整个闭环链条形成的生态系统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也迫使菜鸟加快跨境物流布局。今年4月25日,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今后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客服、售后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及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务、商家数据服务、跨境物流服务等。其官方透露,京东跨境物流网络已构建形成了国际链路与海外转运中心、保税备货、跨境直邮三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京东拥有162条海运链路、132条空运链路,已开通广州、上海、宁波、杭州、郑州、天津、重庆等7个“跨境生态”口岸,并且开放了广州南沙、上海洋山两个“京东自营保税仓”。据了解,目前菜鸟的跨境服务也有三种:无忧海外备货服务、无忧海外进口-跨境、无忧保税物流服务。海外备货服务,是菜鸟为商家提供的含海外仓储的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海外进口-跨境(即海外集货),是商家国外采购货物,送至菜鸟海外仓后,菜鸟统一打包,以集货方式进境,再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保税物流服务,主要包括商家和商品入境前在海关和商检进行备案、保税仓储及订单履行作业、跨境通关、国内配送及相关增值服务。(菜鸟的三种跨境服务)(海外备货服务流程)(海外集货服务流程)(保税物流服务流程)根据公开资料,早在去年双11时,菜鸟的国内保税仓就已覆盖上海、广州等6个主要口岸,共19个仓库,可提供每天150万单的处理能力;集货方面,菜鸟在美国、英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线路;同时,还有13个海外转运仓。今年618,位于宁波慈溪的菜鸟超级大仓首度亮相,该仓具备全程冷链能力,包括冷冻仓、冰鲜仓和恒温仓,可提供跨境生鲜食品等高端物流服务。显然,一方面菜鸟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它也需要海量跨境物流订单来帮助它完成整个网络的搭建。此外,菜鸟的跨境物流战略版图还将画得更大。在5月份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公布的最新国际化战略也提到,原有的进口和出口两个路向的跨境物流能力将完成融合。“未来的物流基础设施将不同于原有的进口、出口物流,两者会深度绑定渗透,打通和共享数据、仓储、通关等所有环节。”菜鸟国际业务负责人关晓东表示,“届时,菜鸟将向全球商家提供全链路供应链的解决方案。”据悉,目前,菜鸟在全球已有超过50家物流合作伙伴,遍布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个仓库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放式物流网络。“通过3-5年的时间,我们将初步完成全球布局,从‘中国连接世界’走向‘世界连接世界’。”关晓东指出。一切都是为了数据?事实上,主流快递公司近年来都纷纷启动国际化战略,但他们在海外的拓展却面临诸多困难。而随着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全球买、全球卖成为大势所趋,跨境电商的崛起也成为物流行业新的增长动力。在阿里全球化战略“物流先行”的思路下,菜鸟的跨境物流布局,不管是对阿里自身还是对中国物流行业,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官方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力争成为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的基础设施。根据公开资料,菜鸟在跨境物流上探索了近4年。今年3月,阿里携手十多家中国物流伙伴与马来西亚官方合作,在吉隆坡机场打造中国境外首个服务于eWTP的国际超级物流枢纽e-hub(一个综合的eWTP园区,包括物流、通关、贸易、金融等一系列供应链设施和商业服务),预计将在2019年投入使用。据悉,从理念来看,e-Hub属于跨境物流的顶层设计,是连接世界与世界的模式,且是属于菜鸟开放物流架构的一部分。包括圆通、中通、申通、百世、韵达等在内的中国快递企业,以及心怡、北领、万象、晟邦等中国仓储和落地配公司,均被纳入其中。换句话说,菜鸟在国内的“平台”模式被搬到了海外。引入e-Hub之后,菜鸟可以让全球物流公司在自己的大数据之下接受全局调度和规划,实现马云提出的物流目标——“未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将实现快递72小时可达”。显然,大数据技术和全局规划能力成为了菜鸟的致胜关键,而数据本身更是菜鸟构建宏伟蓝图的基础。所以,我们看到,前不久的顺丰菜鸟大战,起因就是数据之争。在一切在线化的时代,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尽可能多的数据是所有企业的必经之路,菜鸟拿下天猫国际所有商家的订单又何尝不是出于这个原因呢?只不过,任何一项宏伟目标的实现,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牺牲。在这条掌握尽可能多的数据以实现跨境物流蓝图的道路上,菜鸟也少不了会触碰一些“敏感地带”,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罢了。“不管菜鸟的野心有多大,关键是能不能让消费者、商家、物流公司都感受到它所提供的服务和价值。”前文提到的业内人士评论道,“在构建跨境物流网络的过程中,牺牲和争议在所难免,也不排除会有下错棋的时候,或许走得更稳、更扎实,而不是太过激进的扩张,才能不忘初心、更接近那个远大的目标。”
为电商商家提供数据服务的开发者和运营商正经历着巨头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越发警惕所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于淘宝开放平台近期的一则公告:“为营造安全、规范、有序的开发环境,保障消费者数据的安全性,开放平台将于2017年6月1日起针对开发者未合规存储、处理和转移用户数据的行为进行排查,一经发现,将根据《开放平台&聚石塔安全违规行为及处罚规范》进行处理。”阿里巴巴这则关于数据存储、处理和转移的要求,在加强“安防”之余,也让数据服务商感受到了压力。比如,“必须把客户数据全部移交到淘宝数据开放平台?”“非淘宝系的数据怎么办?”“万一淘宝不给合作方开放数据接口呢?”当数据资产的比拼逐渐取代传统商业层面的竞争,数据安全也成为未来商业从业者的心病,大公司正试图明确自己在数据资产领域的绝对地位,并为了确保地位不被安全漏洞破坏而编织起新的藩篱。此前火爆一时的顺丰菜鸟大战中,利益双方均指责对方有觊觎非主体范围内数据之嫌,尽管双方协约至今尚未明晰,但不可否认,没有一家公司热衷于向另一家公司开放自有数据。物流是如此,电商交易也是一样。淘宝数据必须部署在阿里云?淘宝开放平台公告详情截图据悉,淘宝开放平台在5月18日发出的“安全违规行为排查公告”中,涉及数据“储存”和“转移”的三条违规情况分别是:①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的数据未存储在RDS中,同时涉及到淘宝平台用户数据的业务处理逻辑未部署在聚石塔内的ECS上;②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隐私数据时,未通过奇门或聚石塔通信等官方产品的接口与塔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③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非隐私数据时,未通过开放平台SPI体系已发布的接口与塔外系统进行交互,擅自通过其外部系统的接口将聚石塔内数据输出到聚石塔外的系统里。经多位开发者描述,这些条款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阿里聚石塔数据的取用。通俗的解释,即①开发者从聚石塔中获取的淘宝用户数据,必须储存在阿里云数据库中。②数据处理逻辑要部署在阿里云的云主机中;③开发者必须通过官方接口对聚石塔中的数据进行调取和输出。如果未能及时响应,开发者将被按照违规处理,结果就是不能实时取用数据、提取数据被模糊化、罚款、停用所有API接口等。“安全”还是“垄断”?据悉,聚石塔是阿里云旗下的SaaS应用,为商家和服务商提供IT基础设施和数据云服务,主要产品就是规范中被多次提及的云主机(ECS)和云数据库(RDS)。对于服务淘宝商家的服务商而言,使用聚石塔调取淘宝数据几乎是必须选择,只是以往,数据的调取和储存不是“捆绑”的。如今,淘宝开放平台“不储存就违规”的限定,让部分服务商有些措手不及。挑战首先来自一些第三方云技术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明确表示,阿里巴巴的新规实施后,其电商客户有很大可能迁出,转移至阿里云。“把与淘宝相关业务数据都放置到阿里云,所谓的‘开放’去哪儿了,数据服务的使用权不应当是‘垄断’的。”相比竞争对手的情绪使然,阿里巴巴的公告内容并无不妥。小编了解到,ECS的主要作用是数据运算处理,虽然兼具储存功能,但其对数据的监控成本远高于RDS。站在安全角度,阿里要求聚石塔开发者将数据储存到RDS存在合理性。然而,另一种来自开发者和电商商家的担忧则更为敏感。第三方服务器中运行的非淘系订单数据,都放到聚石塔中,如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平台读取?尽管商家所强调的非淘系数据,在阿里巴巴的公告中并未提及,但一位行业高管则揭示了隐藏在公告之外的倾向:阿里有机会获取并读取非淘系数据,因为开发者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分离系统中的淘系和非淘系数据,基本会全盘储存(在阿里云)。“技术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分离,让淘系数据入(聚石)塔,其余数据另外储存。但这需要在聚石塔之外另租服务器,不仅会增加操作的复杂性,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客户(商家)面对压力,妥协入塔会成为默认选项,也意味着他的非淘系电商数据,已经在阿里云。”一位深度合作聚石塔的服务商坦言,“妥协”存在另一方面的风险,即非淘系电商平台的施压,“如果非淘系平台要求数据存储在他们的云服务中,开发者就会被挤在夹缝中,面临二选一。”此外,对于公告中数据交互必须通过聚石塔官方接口的要求,上述服务商也显得忧心忡忡:“之前只需要开发者来对接聚石塔,之后再和其它系统自主对接就好。现在只有聚石塔给其它系统开放接口,我们才能合作。如果突然决定中断接口呢?”顺丰和菜鸟的数据之争让他感到心有余悸。但也有CRM服务商认为,淘宝开放平台的三条规则“没毛病”。“这是对那些靠非法和投机手段获取数据的软件开发者的正式警告。正规手段获取数据的服务商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不具有合法性的业务本身就很难维持,投机手段被规范也是迟早的事儿。”对此,阿里云方面表示,阿里云为客户提供计算工具,客户如何使用这个工具,阿里云不会干涉。“可能外界会对误云服务中数据的归属,可以明确承诺的是,阿里云不碰客户的数据。”小编也就相关质疑联系了淘宝方面,目前尚未得到明确回复。数据主权到底归谁?无论是此前顺丰菜鸟的物流数据之争,抑或这次订单数据云存储规范化所引发的疑虑,总会让阴谋论者趁机妄加揣测阿里巴巴是个“野心家”,但另一方面,更多雄辩和杂音的交相呼应,也为“数据主权”撕开了一个口子。据IDC公有云服务追踪研究预计,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企业业务、设备、服务数据化后,让数据流通起来成为云计算行业爆发的关键点,这显然需要连接众多企业的互联网巨头来完成。马云积极倡导未来即将迈向数据资产时代,而经历电商洗礼的传统商业正在面对山呼海啸般的数据狂潮。马化腾也曾表示,“云化程度,是该行业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一切业务在线化、数字化之后,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横亘在所有商业面前的最后一道关卡。然而,即便“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数据安全亟待解决,拥有强大运算能力的互联网巨头,也往往只被当做不得不靠拢、却难以完全信任的对象。一位ERP企业创始人指出,像阿里、腾讯、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都具备制定商业数据交换标准的能力,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数据交互。“假想所有企业与阿里交互数据时都需要走阿里的官方接口,用阿里云把控数据储存,用奇门统一的交换,这就是一个商业数据江湖。”讨论数据主权的意义在于,在这样一个商业数据江湖里,如何才能确保制定游戏规则的一方是中立和可信赖的。当巨型互联网公司倚借先进的技术能力一路高歌猛进,又用什么方法来约束其在数据方面的应用,而不一定非要极端地用商业道德来审视和衡量。阿里云曾在2015年提出倡议:“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开发者、公司、政府、社会机构的数据,所有权绝对属于客户;云计算平台不得将这些数据移作它用。平台方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客户保障其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这份倡议被视为中国云计算服务商首次定义行业标准,界定了用户普遍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彼时,来自英特尔、浪潮、用友、新奥特等企业的多位行业人士做出了响应,而这正是巨头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据了解,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增值最快的业务单元之一,2017财年中营收规模已经达到66.63亿元人民币。已经在全球跻身云服务商前三位,在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承担着国内37%网站业务的阿里云,其每一步商业数据交互规范化的进程都将对云服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只是,诸如阿里巴巴这样的大树,在完成人类使命的过程中,难免修枝剪叶。“数据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任何新技术的燃料,决定着产业话语权,所以巨头才会采用‘垄断’的办法。即便今天不能完全发挥大数据价值,但也要守着金矿,不许别人来挖。这种战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无可厚非,但也体现出了云服务‘中立’的重要性。”一位云服务产品高管表示。上述人士强调,云服务行业的良性竞争需要多元和开放。“云服务的核心优势是技术,不能让商家面对太多的限制,再大的商业帝国一旦不具备开放性也只是一个封闭系统。”他强调,封闭只会加强依赖,让行业中开发者的自主性越来越少,合作成本越来越高。好在,百度云、腾讯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美团云等巨头企业的云服务,以及青云、UCloud等创新平台的涌现,正让云服务竞争变得更加多元和激烈。HCR报告分析认为,虽然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现,但还存在很大的释放空间,需求的差异化将为更多中小服务商提供生存空间,行业解决方案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如乐视的视频云、京东的电商云等。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刚刚面临信息化,即将成为云服务的巨大目标群;而企业服务不会一家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生产经营痛点的服务,都是云服务厂商的巨大机会。
【编者按】两天前,天猫刚刚宣布出海,近日,京东的出口业务也搞了新动静。赶在“618”之前,6月9日,京东正式上线“京东售全球”业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都可在京东商城主站购买商品。出海业务以自营为主?据京东方面介绍,此次京东售全球业务的产品包括自营和第三方商家。京东前期准备了几十万个自营商品SKU和几百万第三方商家商品,目前涵盖了京东大部分的商品品类,后期还将不断引入更多自营商品和第三方商家。在京东商城上搜索发现,能支持配送全球的商品几乎都是京东自营的,包括服装、鞋子等等,在100页产品页面里,只发现了两家产品属于第三方卖家。(这两个第三方商家产品支持全球配送)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早在2015年,京东商城开始宣布海外平台正式上线,将开始大规模全球出口业务——全球售。2015年618活动时开通俄语和英语两个海外站,开放购物通道。但一直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力。目前在京东的海外站(joybuy.com)上,发现商城产品并没有京东自营的,而多是第三方商家,且品牌商也较少。这样看来,京东售全球业务和海外站业务可能并不是同一条业务线。对此,联系了京东售全球业务相关负责人,其表示不方便回答。天猫先锁住华人,京东直接瞄准全球?京东方面表示,此次“京东售全球”业务上线后,海外消费者或者希望为海外亲友买东西的国内消费者只需在京东商城搜索以下任意关键词:“全球售、售全球、港澳售、可配送全球、直邮全球、直邮海外、华人购、Jdglobal、Jdworld、Internationalshipping、globalshopping、Chineseshopping、internationaldelivery、overseasshopping”,即可便捷地找到可以配送到海外的商品。据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海外业务负责人闫小兵介绍,在主站实现中文页面的“售全球”业务,仅仅只是京东海外业务迈出的第一步。目前京东商城海外业务部正与技术开发部门紧密配合,不断完善京东售全球英文站的功能,并于近期改版上线,服务全球消费者。同时京东将陆续推进俄语站、西班牙语站和其他小语种页面的开发,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元旦-春节购物狂欢季推出。而此前天猫出海项目中,其主要是通过手机淘宝服务10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近一亿海外华人市场,以及通过联动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Lazada,开设“淘宝精选”频道,服务范围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六国5.5亿消费者。据天猫方面介绍,Lazada新加坡站的“淘宝精选”频道于3月16日正式上线,在3个月其订单量已经增长超过6倍。而马来西亚站的“淘宝精选”以及经过试运营,将于6月13日正式开业。而接下来几个月,印尼,泰国,菲律宾等‘淘宝精选’站点将陆续上线。对比来看,天猫先锁住华人区以及在东南亚人群,而京东则野心更大,全球消费者都是目标用户。然而,仅从目前京东新全球售业务上看,实际上现在京东售全球面对海外用户时呈现的仍是中文页面,所以不懂中文的海外消费者要在京东上消费,可能会跟中国买家“海淘“海外网站商品体验更相似。支付和物流问题咋解决?当然,要做好跨境电商,仅是有货是不行的,还需有支付和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京东方面指出,所有售往全球的商品,均享受与中国国内同等的商品价格与折扣。在支付方面,除中国国内的银行卡与国际信用卡之外,还支持使用微信支付。而在物流方面,针对国际快递运费首重费用较高,而续重较为便宜的情况,京东开发了国际拆包/合包物流交接平台,通过该技术平台,当客户同时在京东售全球上购买多件商品时,该平台将自动将多个国内包裹合并打包成一个国际包裹,让用户承担的国际运费大大减少,也无需多次签收。对此,二货联盟创始人程桂良(米哥)表示,天猫京东等平台要出海,物流就是一大考验,且不说京东还没有海外仓,物流也还没有完善,所以目前来看,京东售全球业务更像是天猫出海后的被迫应战。目前,京东售全球业务确实可以实现直邮出口。有物流业内资深人士却指出,出口走邮政小包,只能按个人物品走,但是如果贸易做大后,很难通过直邮小包的方式,而且还将面临税的问题。对此,一位资深的出口电商专家表示,目前,一部分走快件的出口物品还是交了关税的,直邮中一部分超目的国免税额度的也应交了税。一部分由国际物流公司运到目的国按一般贸易清完关交给当地邮政的,也是交了的。至于面向境外的网上零售商家的征税(包括消费税代征),全球都是个难题,但趋势是创新征管办法,不是因此断了这种新贸易模式。京东的第三方商家能承受得起出海业务吗?在对外发表的文件中,京东方面表示,此次京东售全球业务的产品包括自营和第三方商家。京东前期准备了几十万个自营商品SKU和几百万第三方商家商品。并且,对于京东平台上原有的第三方商家,京东商城也为它们定制了出海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支付、物流和运营上的全面支持,这些平台商家只需要一键勾选适合出海的商品,后面的事情就全部由京东搞定,可将货物卖到全球市场。有业内人士称,从目前京东的量来看,几百万的第三方商家商品几乎是京东的大体量商品了,那么对于出海,目前又有多少商家有此需求以及能承受得起出海需求的条件?对于本来就想出海的商家而言,这当然是一个销售渠道,但是对于还只能在国内打转的商家而言,这个计划也离他们还远。
尽管去年11月已经传出过类似消息,不过根据SkyNews的最新报道,Farfetch可能加快它的上市准备过程——预计IPO时间为18个月以内,上市地点为纽约证交所,而估值则将高达50亿美元,远远超过此前公布的15亿美元。Farfetch选择在纽约上市主要是考虑到英国脱欧带来的风险,以及美国市场对奢侈品电商的旺盛需求。根据彭博社报道,2016年美国时尚业的总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是英国的两倍多。在一份声明中,Farfetch总裁JoseNeves仍然拒绝对IPO计划做任何详细的解释:“我们在未来可能考虑IPO,但现在我们的重点是业务增长,支持者们也非常支持我们在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技术平台上做投资。”不过他在奢侈品电商上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2月,Net-a-Porter创始人NatalieMassenet刚刚加入Farfetch成为非执行联合主席。4月,这家公司又公布了一项名为“未来商店”的计划,似乎想更加强调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家时尚公司的实力。按照Farfetch创始人JoséNeves的说法,“未来商店”是一套为合作伙伴服务的模块化操作系统,包括跟踪顾客在线上和线下浏览过的信息、数字化穿衣镜、移动支付等,帮助第三方获取用户数据,更好的购物者互动。据BoF报道,这项计划将于2018年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它还和Net-a-Porter一样开始推进B2B业务,帮助品牌建设自己的电商网站。“有了这些数据,你就能给客户在线上和线下都提供超级个性化的体验。比如市场营销上,你已经知道5个小时前有一位客户到过你的商店,你就能在Instagram瞄准他们。”JoséNeves在去年接受BoF采访时说。这一切都需要更大资本的投入。Farfetch成立已经有9年了,迄今共融资3.5亿,投资者包括中国的IDG资本、法国的Eurazeo、伦敦的VitruvianPartners以及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它的上一轮融资发生在去年,新加坡投资基金TemasekHoldings注资1.1亿美元,也正是这家机构给出了15亿美元的估值。如果从销售业绩和流量表现上看,Farfetch的确算得上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商之一。按照Alexa的数据,Farfetch的流量超过了Net-a-Porter和NeimanMarcus等竞争对手。尽管它去年损失了4000万美元,还是没能盈利,但其总销售额达到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0%,年营收额则达到1.5亿美元左右,主要来自其向第三方合作品牌收取的25%佣金。但从奢侈品对电商愈发开放的态度来看,这个市场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拥挤。Farfetch不仅需要追赶体量大得多的Net-a-Porter——后者在2016年的净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且推出了和Farfetch类似的快速上门送货服务——还要面对自己的客户带来的竞争。6月9日,LVMH刚刚上线了自己的电商网站24Sèvres,而Farfetch上有70多个品牌都来自该集团。
“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在这个性感小红唇的背后,藏着超过2000万的用户、2000余名美妆达人、60万日活用户以及百万条美妆短视频。从无人问津到行业风口,这个成立于2015年——靠着UGC美妆短视频起家——去年8月拿下6384万美元C轮融资的内容电商平台,小红唇现在有话要说。和诸多美妆垂直社区不同,小红唇在上线初就确定以UGC内容为主。“UGC内容是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说用户的语言,这比传统的电视购物更具感染力。用户越来越聪明,强买强卖是不行的,用户不再是追求绝对低价。”小红唇创始人姜志熹说道。小红唇创始人姜志熹在姜志熹看来,第一梯队的电商是在帮用户解决买不买得到和便不便宜的问题,内容电商是在解决推荐和发现商品的问题。相比而言,内容电商的效率也更高,小红唇选择了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在流量变现上与淘宝京东产生正面竞争,因为用巨头的方法是无法打败巨头的。不过,巨头们也慢慢认识到,平台只具备单纯的购买功能会导致用户的粘性不高。为了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他们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借此东风,短视频市场经过几年自由发育后,从去年开始逐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也成为各大平台抢夺用户时间的工具。例如,淘宝今年力推短视频导购平台——映象淘宝,该平台上传审核通过的短视频,将会以标签的形式被分发到手淘多个导购场景,如有好货、每日好店、必买清单、爱逛街、猜你喜欢、淘部落等。不过,开始涉足内容的大玩家们并没有选择直接和个人内容生产者合作,而是选择重点MCN机构进行扶植。因为和个人相比,MCN可以为这些大平台提供更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内容,而且在管理控制上也更为简单。小红唇在去年8月份成为了微博重点合作扶持的MCN机构。微博会为合作的MCN机构持续的提供流量,他们也可以在微博上直接进行商业变现。而与淘宝的合作则和微博不同,“淘宝一方面会邀请小红唇的达人入驻,另一方面小红唇商城可以利用自身的美妆供应链优势,直接和淘宝对接开旗舰店,虽然交易需要走在淘宝上,但是我们并不排斥。淘宝提供流量,我们来提供内容和商品。”姜志熹说道。那么,在为淘宝等平台提供内容支撑的同时,定位于“社区+电商”的小红唇会不会导致自己平台达人和用户的流失呢?对此,姜志熹并不担心,他认为原因共有以下几点:第一,内容根源还是掌握在小红唇等MCN机构手里,一个App的所有关系链和内容无法全部搬到另一个平台上去。小红唇在和爱逛街合作时发现,双方对内容的需求存在偏差。比如小红唇生产的内容100%都符合自己的平台,但只有20%适合爱逛街,要想观看剩下80%的内容,用户还是需要来到小红唇。第二,小红唇在先期掌握了粉丝关系,还可以提供和淘宝相比差异化的价值。可能有部分的小红唇达人入驻淘宝,但是自有平台上还会有更多的达人在进行推荐。第三,在购买商品方面,小红唇也具有自营优势。小红唇可以通过沉淀的用户关系和数据,为用户推送他们喜欢的达人动态,到达用户的路径和粉丝路径都是多元的。第四,在用户构成方面,小红唇的用户更加垂直,内容和讨论也更加专业。此外姜志熹还表示,MCN只有两种形态,一是掌握内容或供应链,去和大平台进行合作;二是在合作的同时,也成长为垂直平台。MCN和大平台是互相拉动、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巨大的流量还集中在淘宝、微博等大平台上,小红唇这类的垂直领域创业公司可以借助和大平台的合作来引流。同时,淘宝、微博等大平台也需要小红唇这种垂直机构的帮助,打造整个生态,未来的中国也许会诞生很多这种类型的垂直机构。不过,小红唇虽然已开始为淘宝、微博等大平台输送内容和达人资源,但它的野心却不仅是如此。据悉,在今年6月1日,小红唇正式宣布收购韩国快时尚彩妆品牌珂曼(CAREMILLE),收购交易总价值为数千万人民币。姜志熹在签约仪式上称,此次收购韩国珂曼是小红唇美妆新国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红唇将整合珂曼韩国团队的研发和设计能力,通过全球采购的模式汇聚亚太地区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在未来3-5年,小红唇将努力孵化若干个美妆新国货品牌,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变美服务的生态闭环。此外,小红唇方面还透露,小红唇的首家线下体验店将在7月开业,位于北京朝阳区龙湖长楹天街。而龙湖——这家老牌地产公司,也正是小红唇的投资方之一。小红唇首家线下体验店正在装修中姜志熹表示,小红唇的线下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下店。小红唇将打通线上线下,除了让顾客体验商品之外,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化妆服务。达人在线上是老师,在线下同样可以是老师,小红唇不仅要告诉消费者买什么,也可以通过线下店构建整套的服务和培训体系。
在四通一达加上顺丰、EMS以及一堆中小规模快递的夹缝之中,一家成立仅3年多,采取专人专送模式,把“快”推向极致的同城速递公司,正在以半年融资1亿美元的速度悄然生长。今天,这家同城速递公司闪送宣布完成C+轮5000万美元融资,加上四个月前完成的C轮5000万美元融资,闪送在半年内完成了1亿美元的融资。闪送的这轮融资由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华联集团领投,赫斯特国际集团和普思资本跟投,光源资本继续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快递行业这么多年,2016年又被称之为O2O寒冬,闪送是怎么找到机会的?现代版龙门镖局下班的路上,钥匙忘记在办公室,又或者到了机场却发现身份证忘在家里了等等场景,顺丰或者EMS等传统快递难以救火,这就是人们使用闪送的最初需求。“我们连人都能送!”小罗爽朗一笑,在闪送这个平台上,小罗这样的不叫快递员,而是称之为骑手。目前有超过25万名骑手们分布在北上广等31个城市的各个地方。他们用手机抢单,取货后大部分的骑手会骑电动车实时出发,直奔目的地。也有一小部分人是通过公交车或者地铁的交通方式完成服务。每一笔订单,闪送平台抽取20%的佣金。从闪送app来看,小罗目前已经完成2000多闪送服务。他告诉凤凰科技,闪送“人”这种听起来有些奇葩的活儿他接过一次。“当时客户着急去公司开会,但是路上堵车特别厉害,他就下了一单闪送,最后我骑电动车准时把他送到了公司。”小罗说。按照闪送的计费模式,小罗那单可没少赚。5公里、5公斤以下的订单价格为16元,这是起步价。5公里后每增加5公里加收10元,5-20公斤每增加1公斤,加收2元,超出20公斤后,每增加1公斤加收5元。按送人10公里,体重50公斤计算,这一单价格大概200元左右。传统快递中服务和速度较好的顺丰目前在特定的城市之间,能做到次日达,通常情况下隔日达。如果你发一个顺丰快递,走陆运通常是18元,走航空还要贵上几块钱。在这个过程中,取件的和送件的不是同一个人。打包装箱、各大集散地中转,这个件还需要经过多道流程。和传统的快递公司相比,闪送有着很大的区别,更像是现代版的龙门镖局。它是一种O2O服务,为用户提供同城范围内的专人直送,限时送达。闪送官网截图“我们是专人专送,闪送员从取,到送达,然后只有一个人,只负责一单。”闪送市场总监杜尚骉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表示。这种模式方便了平台对骑手以及用户物品安全的监管,同时更能把“快”做到极致,闪送在官网上承诺的是5公里内60分钟送达,平均送达时间为23分钟,10公里平均33分钟送达,15公里平均39分钟送达。目前闪送平台上的业务以个人类居多,约占70%-80%,另外还有一部分为商户业务。平台上超过25万名骑手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均属于众包合同。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达达、蜂鸟等同类平台目前用的也是这种众包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闪送目前已拥有超过2800多万的客户。但很少有人知道,闪送的前身曾是一家经常被客户投诉的快递平台。闪送前身:经常被投诉闪送联合创始人兼CTO于红建去年6月份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活动中做了主题演讲,提到了一项数据:2014年快递行业整体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045亿元,件量140亿件,且近三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9.21%,同城业务的增速也是最为迅猛的,合计约35亿件。马云在杭州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的演讲也提到,中国去年包裹量为313亿只,今年会达到365亿,即每天1亿只。不超过8年,一天10亿个包裹的小目标就将实现。十年前中国的包裹量是美国的1/10,现在是美国的两倍。他认为,中国物流业用十年时间赶超了美国近一百年的努力,堪称世界奇迹。国内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之好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闪送创始人、CEO薛鹏英国留学回来后,一直专注于这个行业。在闪送之前,他先做了一个类似于快递100的平台,把所有线上线下的快递公司服务整合在了一起,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下单,但实际提供快递服务的是平台中整合的顺丰、圆通等公司。当时这个平台所做的是通过智能的算法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的快递公司,最优惠的价格以及最快的时效体验。但在运营的过程中,这家平台却经常被很多客户投诉,一方面是订单没有明确的时间承诺,不能按照时间给客户送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各大快递公司之间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快递丢失破损率很多。这时,薛鹏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能不能提供一种有明确时间和服务品质承诺的服务,来解决客户的痛点。对于这些客户来说,他们不太在乎价格,在乎的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货给妥妥送到。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闪送。闪送市场总监杜尚骉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分享了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北京半夜下雨,有一个妈妈带孩子,孩子睡觉了,老公又出差了。她想起来她的车出了点事故,前挡风玻璃玻璃破了个窟窿,破了个洞,因为太忙,一直没去修,半夜12点多找谁啊?然后这位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了个闪送订单,在备注里面把要求描述了一遍,最后写了一句话“孩子睡着了,别给我打电话”。最后闪送员找家便利店,买了雨布把那位妈妈的车就给蒙上避免了淋雨进水,拍了照片以后发过去。这看起来已经超出的送一份东西的范围,更像是美国的跑腿服务TaskRabbit——人们提出需要,找人帮忙跑腿完成:可以是去超市买东西,送文件或者其他以“跑腿”为核心的事情。TaskRabbit融资总额约4000万美元,从融资额上来说,闪送已经超过的这家美国公司。而且,现在的闪送,在同城极速快递之外,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服务的功能。正是通过这样有品质的服务,闪送帮助到了很多的人,反过来很多的人也在不断地帮助闪送成长。不同于外卖、生鲜等O2O平台前期疯狂烧钱抢用户,闪送没有做什么推广和传播,3年多来基本靠的就是口碑传播,并且去年全年做到了基本的收支平衡。但具体的营收数据,杜尚骉并没有透露,他说闪送今年要做的,还是维持收支平衡的经营状态,进一步拓展市场。本次C+轮融资后,闪送还将加大技术和大数据的研发投入,未来甚至将推出次时效产品和跨地域服务。虽然现在闪送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但是随着传统快递公司进入到这快业务,闪送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而且网约车、外卖服务等也有可能成为闪送潜在的竞争对手,只不过现在他们一个主要送人、一个主要送餐食。当然,越大的压力也能给闪送更大的动力。对它来说,做好现有业务的同时,野心并不止于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