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
过去几多辉煌,当下就有多少唏嘘。曾经销售额增幅连续五年超过20%,被称为实体店“最后一个创新样板”,如今却难逃被收购的命运。6月16日,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美国食品连锁超商WholeFoods(全食超市)。全食超市对于国内零售商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这从近年来数量激增的各色高端超市就可以看出。尤其是2015年之前,实体零售业在电商冲击下一时间理不出头绪,以价格优势与商品丰富度取胜的大卖场业态遭遇“寒冬”。而全食超市却以高出沃尔玛等普通超市40%至175%的商品定价,出售“高价、高质量”的有机、天然食品。这一独特卖点使得其业绩连续5年增长,门店遍布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多地,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平价超市已经走向末路,以全食超市为代表的的高端超市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业态。”在此背景下,国内零售企业效仿者众多,既有绿地集团在2015年前后开出的精品超市绿地G-super、沃谷农业旗下的“果蔬好”等没有零售业经验的“外行”纷纷试水,也有众多实体零售商发力精品超市,例如永辉开出bravo精标店、金鹰百货打造的GMart超市、华润旗下的ole’和blt,以及北京华联的BHG精品超市和上海城市超市等老品牌。全食超市面临被收购,昔日的“教父”走下神坛,这对于国内零售企业造成的冲击力可想而知。但早在两年前,全食超市的困局已经有迹可循。2015年5月,据BusinessInsider报道,在过去的3个月中,全食超市的股价下跌25%,原因是投资者认为,该品牌无力再吸引新的顾客。其竞争对手也是如今的潜在买家——超市连锁品牌克罗格超市预计赶超全食,成为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超市,而Traderjoe’s连锁店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量是全食超市的两倍。发展至2016年,全食超市股价下跌50%,销售额同步下滑,其母公司更是于当年9月份宣布将在年底之前裁掉员工数的1.6%,共计1500人。全食超市遭遇经营危机,已然呼之欲出。那么,是全食超市不行了,还是高端超市业态有待考证?全食超市的现状就如同中国自有品牌联盟执行董事张智强所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以精品超市为代表的高端定位业态,已经到了两极分化、迭代整合的阶段。经济下行,核心客群遭遇分流回顾全食超市的发展路径,其大肆扩张的几年恰好符合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段,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等高品质商品的追求为全食超市的“高价、高品质”定位奠定了基础。如今遭遇困局,与呈现出“U”型曲线的美国经济同样紧密相关,使得全食超市的核心客群逐渐分裂为两大阵营,一边是消费能力得到提升的顾客被更为高端的创新业态吸引,另一边则是受到影响的部分中产阶级,在有机食品日渐普及的情况下选择了价格更为低廉的同类型超市。据美国2015年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除了继续疲软的制造业之外,其零售销售总额也于2015年12月起出现“意外性”下滑。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6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预估从2.2%调降至2.1%,并且下调了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8%降至3.6%。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全食超市的目标客群具有消费高端商品的能力,但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这些人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一部分是真正具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乃至高端客群,在有机食品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全食超市提供的卖场环境、购物体验以及高品质商品将此类人群吸引至卖场之中。但发展至今,美国已经出现了不少比全食超市更为高端的创新型业态。举例来说,美国加州地区近年来出现多家区域性零售商,他们的门店数量相对来说较小,但因为其创新概念而备受高端客群追捧。一家名为gensler的区域企业,主打“location”概念,门店内销售的所有商品皆来自于周边农场,甚至于巧克力也是从原料种植到加工乃至销售都由gensler主导完成。而最近两年兴起的“零售+餐饮”概念实际上在美国也早有典范,怡食家超市总经理安利英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我们在美国调研时发现了一家主打豪华夜宴附带食材销售的门店,商品价格昂贵,且有专业厨师策划相应主题上门烹饪,在当地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例如SKP的高管就为其家庭定制了一年的晚宴服务。”另一阵营则是消费水平受到影响的部分中产阶级,尤其是当美国社会中的有机食品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其市场规模早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390亿美元。也就是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涉足有机食品领域,包括traderJoe’s(乔氏超市)、克罗格超市甚至是阿尔迪等平价超市。据Dcist.com网站的数据显示,全食超市一包藜麦的售价为9.99美元,而乔氏超市则是4.99美元;无麸奶酪披萨在全食超市的售价为7.49美元,而克罗格超市则是4.99美元,为此,一些对有机食品有消费需求,但经济能力受到冲击的客群则倾向于相对来说更具性价比的平价超市。转型失败,双线发展难以兼顾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全食超市并非后知后觉,在国内零售商还将其奉为高价值商品代言人之时,全食超市已经悄然降低了部分商品价格,并且开出其针对80后、90后推出的新业态——365超市,主打有机、环保、低价等强调性价比的创新概念。但从目前来看,双线并行非但没有为全食超市吸引来新进客群,甚至无法保证主线业态的持续增长,全食超市的转型可以说收效甚微。曾经有消费者评价称,去全食超市消费要做好“花光月薪”的准备,当此类看法影响到全食超市的股价时,全食做出回应称,“将降低某些商品的价格。”但是,据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大通银行分析师称,“该企业并没有尽力推销特价商品。”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甚至没有意识到全食超市的价格正在下调。但客观来讲,全食超市一旦大幅度下调价格,必定在与沃尔玛、阿尔迪等平价超市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可谓进退两难。再看曾经将全食超市推向神坛的有机食品,随着沃尔玛等其他超市也开始出售此类商品,消费者去全食超市购物的欲望就被大大减弱。虽然全食超市也有主打差异化的自有品牌,但大都是基本商品,而乔氏超市则有超过80%的自有品牌,在该超市公布的最后欢迎商品排名中,就有辣椒柠檬鸡肉汉堡、曲奇黄油、玉米、辣椒酱等其他地方买不到的独家商品。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全食超市于2015年5月开出其副线品牌365bywholefoolsmarket。365超市可以理解为低价版的全食超市,其中90%的商品选品与定价都由全食超市德克萨斯总部制定,这与全食超市地方销售团队可以直接对当地货品定价的运营模式明显不同。可以说,为了留住被乔氏超市、阿尔迪以及沃尔玛等平价超市抢走的客群,全食超市不得不从精品有机超市延伸至中低端超市,但从其业绩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受到新开门店的影响,其在2015财年的销售额上涨了8.4%,达到153.9亿美元,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却分别下滑了7.8%和7.4%。尤其是同店销售在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分别下降了0.2%和1.8%,可以说颓势逐渐明朗。复盘高端超市性价比或成重要卖点遭遇困局的不只是全食超市,盘点国内仿效全食的众多精品超市,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却有众多试水者不断涌入,早已沦为一片红海。就拿国内市场份额相对占比较大的华润ole’和blt精品超市以及北京华联旗下的BHG来说,前两者开店增速不达预期,后者更更是在2016年第三季度爆出了净利润下滑320%的惨淡业绩。某资深零售高管向《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称,“目前国内的高端超市实际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首先是某大型零售企业为提升品牌定位、吸引高端客群做出的补充业态,例如BHG、G-super以及华润V+等精品超市,这些品牌实际上占有其母公司的大量补贴,究竟赚不赚钱,很少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其次是以高溢价进口商品为主打的精品超市,类似于citysuper以及上海城市超市等企业。最后还有一些典型的小众超市品牌,例如主打日式商品的APITA。”这些大中型连锁超市实际上基本划定了高端超市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它们想大幅度扩店,还是新进者想要分一杯羹,目前来看都不太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其主流客群的流失,例如上海城市超市早年间主要针对外籍人士,但受到外籍人士归国的影响,城市超市开始将其目标客群定位为具有国外生活经验的中产阶级。然而,城市超市近年来很少扩店,最近更是被天天果园收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消费者已经走出了对进口商品盲目崇拜的阶段,取而代之的是对“高价值”商品的追求,也就是在日常消费中不易获得,品质较高的差异化商品及体验。从这一点上来说,一些体量相对较下的新兴零售企业反倒容易创新,例如安徽乐城旗下的生鲜传奇,盒马鲜生等。“当一些小企业成功创新之后,便会有大型连锁零售商利用资本进入,这是一个渐趋成熟的零售链条。”北京某深耕精品超市业态二十余年的零售高管评价称。为此,《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高端超市业态未来或许将会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此前为进口商品附加三倍以上溢价空间的“高端定位”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商品性价比的精品超市,另一方面则是创新性业态将会成为定位“高端”的新属性,就如同美国加州分割了全食超市大量高端客群的gensler等企业。这实际上是消费升级的必然挑战,就好像十年前被视为“高档洋快餐”的麦当劳,如今却成为多数家长眼中的不健康食品。高端超市的经营者们或许该打破对于“高价格”商品的依赖,转而从区别于日常消费的品质商品以及与高端定位相符的卖场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
从《华尔街日报》到硅谷知名分析师,近来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无桩共享单车模式,认为它正成为席卷全球的一股潮流。从新加坡到硅谷,中国共享单车正在成为“中国智造”新代言人,全球化脚步咚咚作响,节奏加快。那么,中国共享单车出海,世界会接受吗?正在荷兰参加“自行车城市2017全球骑行者峰会”的摩拜单车公司创始人胡炜玮接受了新华社独家专访,并给出了她的答案。“小步快跑”不是拿几辆车扔在路上就好“进入全球市场,尤其欧洲市场,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计划‘小步快跑’,一边探索一边往前走。”连日的奔波令胡炜玮脸上略显疲倦,可一谈起单车,又立刻兴奋起来。在荷兰中部城市阿纳姆和奈梅亨举行的本次全球骑行者峰会上,摩拜公司宣布,1000辆摩拜单车将于6月底正式投放英国曼彻斯特。这是摩拜除新加坡等地外第一次布局亚洲以外市场。今年初,摩拜和OFO小黄车已进入了新加坡,并与稍早前入市的当地品牌Obike进行直接竞争。“进入一个城市,不是拿几辆车扔在路上就好,”胡炜玮说,“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让外国城市相信一家中国公司可以把共享单车做好。除了车辆设计和支付方式要适应当地需求,还要学习如何与外国政府打交道、如何适应当地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当地用户。我们还在学习的过程中。”胡炜玮认为,不拿政府补贴,当地政府当然欢迎共享单车的进入。但中国的共享单车进军海外,也是有选择性的,科技硬件条件是重要考量标杆。“曼彻斯特是个非常支持物联网的城市,看好中国共享单车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综合运用,相信这些大数据分享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益处。”她说。做有意义的事,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在共享单车全球化的过程中,本地化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胡炜玮介绍说,运抵曼彻斯特的摩拜单车根据当地的法规,装有前后车灯,用户可在app内使用信用卡付费。中国其他一些共享单车企业早前也曾在美国登陆,但因为不熟悉当地停车管理规定等原因,有的一度遭遇挫折。如何解决单车规范停车,几乎成为全球都关心的问题。胡炜炜认为,毕竟这是个新鲜事物,发展太快,单车企业除了配合当地政府,以及用技术和经济手段促进规范停车外,教育用户和培养用户文明使用习惯也需要个过程。胡炜玮列举了北京等地共享单车投放之初的遭遇,“不可能一上来就预期非常有秩序。我们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问题。创业、做有意义的事,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关于对欧洲本地自行车租赁和共享服务会否形成竞争的问题,胡炜炜认为,无桩共享是市场增量,已有的服务可能仍然会被老用户继续使用,新增服务满足的是新的市场需求。无桩共享的每辆单车使用率高,最终会减少自行车总量,因此也减少对停放空间的需求,这对城市是有好处的。与国外同行竞技:不只是无桩这么简单各国传统公共自行车多采取有桩模式,无桩的中国共享单车现在正在掀起热潮。《华尔街日报》9日文章认为,美国的limebike等不少共享单车企业也借鉴了中国无桩单车模式。而在美国有着“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凯鹏华盈合伙人玛丽·梅克尔做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称,全球共享出行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面对全球其他企业紧跟中国无桩共享单车模式,中国企业将如何应对?“我们的共享单车,不只是无桩这么简单”,胡炜玮说,其中的智能车锁、大数据分析、电池系统、车身制造都涉及高科技,这提升了中国共享单车的全球竞争力。据胡炜玮以及摩拜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摩拜单车与高通及中国移动研究院就达成战略合作,启动了国内首个多模外场测试。摩拜单车智能锁将可在海内外多模状态下,保持精准的定位功能。即便是进军海外,摩拜单车也无需做技术上的调整,即可轻松切入当地网络。据介绍,摩拜单车内置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支持GPS、北斗以及格洛纳斯,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系统。通过AI人工智能平台“魔方”对数据进行归拢汇总,从而对单车投放量进行精准分配。所有一切的基础,便是GPS精准定位。此外,建设中的摩拜“智能推荐停车点”可通过“亚米级”定位,梳理各个区域的单车投放、单车停放,不再让乱停车问题扰乱城市公共交通。
2月10日,在刚一开年的苏宁春季部署会上,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内部讲话中强调要用再创业的激情和斗志,将2013年的战略布局全面落地,并明确定位2014年是战略执行年,成效突显年。张近东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执行不再是标准化的复制,而是创新执行,就是要将互联网精髓和零售本质有机结合,形成适合苏宁的互联网思维和执行方法,即:以“用户体验讲效果,经营创新讲效益,制度优化讲效率”的“三效法则”作为苏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以“产品决定目标、项目决定组织”的理念作为苏宁互联网执行的方法,战术聚焦、重点突破。原文如下:苏宁全体管理干部,大家好!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目前总部和大区也已经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是苏宁转型落地、成效突显之年,在春季工作部署会召开之际,我首先向大家拜个晚年。回顾2013年,我们取得了集团转型发展以来战略上的重大突破,明确了一体两翼的互联网零售发展的方向,做了很多战略布局。但是在集团清晰明确的战略路径下,我们却没有达到理想的业绩。所以,我们将2014年定位为集团的绩效突显年、战略执行年,要全面再造新十年、新苏宁、新的执行力。强有力的执行力是苏宁二次创业成功最坚实的保障,但今天的执行力不同于十年前标准化复制的模式,而是要坚定战略、创新执行。而创新执行力的核心,我认为在三个关键环节:那就是要有意识上的紧迫感,构建创新执行的法则,并找到科学的执行方法。首先在意识方面,执行力的提高需要有“危机意识”、“亮剑意识”和“团队意识”。一是要有危机意识。创业23年来,苏宁人不是最精明的、企业也不是资源最丰富的,但我们凭借“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脚踏实地,终于把苏宁打造成为行业内的领导企业。但我们不能停止对事业的追求、安于现状。目前集团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这需要我们有再创业的激情和斗志,所有苏宁人要放下已有的光环,一起奋斗。二是要有亮剑意识。去年我就曾讲过,在互联网时代,不是对手的成了对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面对新老对手的挑战,我要求大家要回归狼性文化。但我这里所说的狼性,不是狭义的野蛮霸道,苏宁从来都是强不凌弱、弱不畏强,强要强到骨子里。这里所说的狼性,是一种积极进取、不畏挑战、敢于竞争的心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妄自尊大、闭门发展,要打开眼界,去研究所有的对手和同行,针对性的制定竞争策略。但不论对手是谁,我们都要有敢于亮剑的气魄,狭路相逢勇者胜,企业竞争最后拼的往往不是资源而是毅力和文化。所以我呼吁所有干部要唤醒自己已经沉睡了的血性,要敢于和对手亮剑、一拼高下!三是要有团队协作的意识。随着苏宁涉足的领域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体系越来越庞大,组织越来越复杂,但体系之间的协作却越来越难。这不完全是组织流程的问题,还有心态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变的越来越本位、越来越封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心态的存在使得工作沟通的成本上升,导致沟通效率降低。但大家不要忘记,我们都是苏宁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大家工作的目的都是借助企业的平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独木难成林,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无坚不摧。其次在执行法则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执行不再是标准化的复制,而是要按照“三效法则”来创新执行。在连锁时代,苏宁的快速扩张得益于制度的标准化,大家工作有章可循。互联网零售时代要求我们要快速赶超,但是由于我们的很多经验和知识结构都来自于连锁,面对大量的新业务,和大量传统业务的创新要求,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地带和探索空间。这个时候我们用什么来指导员工自主创新、自主管理,我们如何去选择主攻项目、创新执行,是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一个新的考验。今天我想提出一个围绕“效果、效益、效率”的“三效法则”,即“用户体验讲效果,经营创新讲效益,制度优化讲效率”,希望大家这几天结合会议部署,结合这个“三效法则”来反思13年工作中的问题,思考14年的工作开展思路。一是用户体验讲效果。我们过去讲“营销为纲”,现在还要加一句“体验为王”。13年我们做了很多创新业务,但是却没有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所以虽然我们很努力,但用户却并不买账。今年,我们不能再拍脑袋决策,眼里只是盯着一时的轰动效应和促销效果,而忽略用户的体验。用户体验是一种意识,集团各个体系都要贯彻这种意识:商品经营体系要进一步丰富SKU的种类、完善品类结构、出样展示和库存部署;线下平台要研究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布局、动线、购物流程和服务标准;线上平台的页面设计、搜索推荐、商品信息、支付结算、在线服务要进一步优化简化;市场体系要突破传统的传播形式和渠道,市场推广要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顾客的差异化需求,形成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营销推广体系;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梳理服务规范和操作流程,提升发货及时率、妥投率、服务满意度等核心指标。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前提,任何损害体验的行为都必须一票否决,因为失去用户我们就将失去一切。二是经营创新要讲效益,量化考核目标。转型的目的是发展,是增效,转型的好坏最终都将靠业绩来证明。我们要深刻理解战略背后的意义,比如全品类、自主产品,不是简单的增加品类、SKU数量、自主产品品牌。全品类是为了丰富用户体验、整合供应链,最终是要寻找新的销售或盈利的增长点;自主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商品研究能力、实施差异化营销,最终是为了提高盈利能力。执行不是为了应付和交差,不以创造价值为目的的执行,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追求效益应根据发展阶段与业务特点来确定效益的具体指标,效益既包括利润,也包括用户规模、销售规模等;同时,追究效益也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零售服务的本质,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从而实现稳定持续增长。三是制度优化要讲效率。对于企业来说,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制度,企业的转型也是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升级变革的过程。而衡量制度变革优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提高效率,不仅包括时间效率,而且也包括资源利用效率。互联网时代,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效率不是跟我们的过去比、跟自己比,而是跟用户的要求比,跟对手的速度比。今年是集团的执行年,执行必须要讲效率,必须按预期推进,甚至超预期推进,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所以,我们必须基于新的零售模式,以提升运转效率为目标,探索并固化新的制度流程,建立新的开放型管理体系。围绕“效果、效益、效率”的“三效法则”给我们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度量和把握如何选择重点项目,如何去执行,如何去创新。效果第一、效益为本、效率至上。只讲效果,不讲效率,那就会延误战机;只讲效率,不讲效果,那就会仓促上阵;而两者最终的结果都要体现在效益提升上,不讲效益的执行,注定是不可持续的。这就是我们苏宁的互联网思维,在深入理解互联网精髓,并结合零售本质的基础上提炼出来适合苏宁自身发展的“三效法则”,全体苏宁人都要将其作为创新的基本法,从而确保执行显效。最后,执行还要讲方法。集团去年的重点是战略布局,那么今年就要求我们要战术聚焦,重点突破,以“产品决定目标、项目决定组织”的理念作为苏宁互联网执行的方法。13年集团由于转型探索而开展了很多工作,虽然方向对了,但是因为缺少聚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导致很多工作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所以,14年大家在工作执行的方向上一定要有“产品突破”的意识,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测算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明确不同阶段的主攻目标。今年,我们一定要把用户体验作为执行的导向,并要求把目标聚焦化、具象化,具体到核心产品上,以“产品决定目标、项目决定组织”的理念,打造苏宁互联网化的执行力,以产品推进带动目标的实现。最终我们要建立起战略性指标、战略性项目,明确哪些品类重点是提升规模,哪些品类是重点在利润,线上占比、自主产品占比必须取得结构性突破,互联网门店、金融产品、移动转售产品等必须领先,然后规定好哪些项目是集团必须牵头抓的,哪些是体系牵头抓的,哪些是部门的重点项目,这次部署会我希望大家要充分讨论,列出清单,定好责任人,对这些项目必须一抓到底,对过程必须要跟踪,年底必须要有考核。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打破组织壁垒,打破流程障碍,提升效率,注重效果,创造效益。至于项目如何选择,我们要根据“三效法则”的尺子,从纵向的行业,横向的地区来选择:一是我们要聚焦行业、对标平台,推进行业经营攻略。互联网的竞争是残酷的赢家通吃,如果我们不对标领先者,即使取得快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也有可能被淘汰。所以在总部层面,各商品经营体系要立足行业、立足平台推进经营攻略。无论是电器、母婴、还是超市,都要找到行业的领先者和竞争对手,寻找差距,从而确定每一个品类的渠道经营策略、品牌合作策略、品类经营策略,指导部署大区的地区攻略。线上线下运营平台,要各自对标全国性的竞争平台,针对性地找出短板,围绕平台建设、会员发展、终端互联网运营能力建设、顾客服务体验等核心指标落实攻略目标,指导部署大区的本地化经营。二是要细分地区、对标同行,落地市场竞争策略。大区和子公司层面,要立足自身的线下平台、共享总部的线上平台,明确辖区内的线下、线上竞争对手。针对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四级市场,不同的对手,要针对性的制定出领先、超越、遏制等具体的攻略目标,联动总部资源实施地区市场的竞争策略。2014年的地区攻略,一方面要突破全国超大规模城市的线上经营格局,另一方面要突破三四级市场O2O的融合,由两头带中间,建立苏宁在全国的行业领先地位。各位管理干部,2014年的执行成效如何,关键在你们,在于你们的观念、能力的全面互联网化。但是转型互联网,也不能迷失自我,不是一味跟随模仿互联网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否则就是邯郸学步,既理解不透互联网的精髓,也丢掉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上,我们必须永远坚持自己的根本立足点和特色。在经营上,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很大,但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必须回归零售的本质。在管理上,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永远依赖于严谨的管理和健康的文化。新技术应用、用户思维、产品迭代创新等是我们要学习的,但不合适的东西我们也必须摒弃,不能一味的神化和盲从,我们要看到互联网文化的本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只要坚持苏宁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和创新标准、超越竞争的经营理念我们就一定能实现2014年各项预期的目标。
继一年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全面转型互联网公司之后,苏宁为了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布局O2O(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决定再度调整公司运营体系。昨天,苏宁集团宣布,将线下门店和线上易购两个运营体系进行整合,成立大运营总部,由苏宁易购负责人李斌执掌;同时成立独立的物流公司,提升物流的战略定位,并将苏宁北京大区总经理侯恩龙调回南京总部,全面负责该块业务。多位互联网干将任核心高管根据记者的了解,在前不久举行的苏宁内部会议上,张近东坦承,多年来,苏宁为了转型开展了很多工作,虽然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缺少聚焦,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导致很多工作没有达到预期。在上述背景下,苏宁部署了新一轮调整。而此次主要调整的是运营体系,连锁平台经营总部和电子商务经营总部(即苏宁易购)将被合并,线上线下两大平台的运营、市场营销职能将合二为一。合并之后,苏宁将形成商品经营和运营两大中心,前者由公司总裁负责,而运营中心则会交给李斌负责。实际上,目前苏宁各地分公司的绩效计算方式已经发生了调整,苏宁易购的业绩考核任务开始与门店合二为一,各地区的分公司不仅要负责门店运营,也将承担易购在本地区的销售业绩,避免线上线下业务出现冲突。在人事方面,去年年初苏宁组织架构调整时,李斌从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升任苏宁集团总裁助理,此次负责线上线下的整体运营后,将出任苏宁集团副总裁。除此之外,苏宁此前入股、收购的多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也获得提拔,其中PPTV公司CEO陶闯和创始人姚欣,以及原满座网创始人兼CEO冯晓海将被任命为苏宁集团核心高管,而半年前加盟苏宁的原麦考林CTO张研则升任苏宁IT总部执行总裁助理。成立物流公司向第三方转型在此次的调整中,物流战略的提升也颇受瞩目。张近东表示,此次苏宁成立独立的物流公司,并且特意将公司的一员虎将——北京大区总经理侯恩龙调回总部全面负责物流工作,目的就是要发挥其多年大区经验所形成的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以及具有魄力的管理风格,全力提升苏宁物流方面的“用户体验”。同时,加快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推动苏宁物流体系社会化经营战略。其实在去年年初的上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当中,物流业务在苏宁内部的地位就得到了明确——在集团层面单独设立服务物流管理总部,并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资180亿—220亿元发展物流项目,在全国打造60个区域性物流终端,10多个跨地区分拣中心及多个物流中转点等。而就在一周之前,苏宁宣布获得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成为国内电商企业中第一家取得国际快递业务牌照的企业。同时,手中握着一张全国性快递牌照及国内150多个区域性快递牌照的苏宁,也是行业内拥有快递牌照最多的电商企业。除了物流之外,苏宁表示,今年还将在互联网门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本地生活、易付宝金融创新、消费信贷、PPTV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发力。
虽然腾讯曾参与了口袋购物旗下“微店”的投资,但是发现,微店的微信支付通道已经被关闭,消费者目前无法使用微信支付付款。尝试在微店下单,只能选择使用银行卡支付或者去微店APP支付,而微信支付已是灰色选项,提示“系统升级维护中,将在升级完成后恢复使用”。问题在于,用户银行卡支付,需要输入卡号和密码;用户微店APP支付,则需要下载微店的APP。两种方式相对都比较繁琐。不看卡的时候,你能准确输入你的银行卡号吗?微信支付之所以关掉微店的接口,主要还是由于之前的“二清”问题:结算的货款滞留在平台上,在央行看来有风险。早在今年3月,以蘑菇街、二维火、有赞为代表的电商服务平台就因“二清”问题陆续接受了央行的约谈。据十字财经报道,由于涉及大量技术整改问题,在过去的3个月里,微店的整改工作推进迟缓,出于金融风险防范的初衷,微信支付不得不封停了微店接口。一位微店卖家表示,微店的最主要推广渠道是微信,用户习惯使用微信支付,按指纹或者输入密码就能完成支付,但是现在用户需要填写银行卡号、输入密码,很不方便,这对订单转化率影响较大。资料显示,微店是口袋购物于2014年1月初上线的手机开店软件,目前已聚有7000万商家,其中不少是个人小商户。此次微信支付接口的断开给这些中小商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生鲜产品店主发帖求助,订单量减少的预期让他们极度害怕生鲜货品屯压。另据了解,“有赞”目前还能正常使用微信支付付款。
报告显示,净营收为7270万美元,同比增长8.0%,净亏损24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210万美元。6月15日晚间消息,兰亭集势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净营收为7270万美元,同比增长8.0%,净亏损24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210万美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90万美元。第一财季业绩摘要:净营收为7270万美元,同比增长8.0%,高于公司指导性预期的上限(7200万美元)。总运营成本为26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700万美元。兰亭集势预计,2017财年第二季度净营收将达到7600万美元至7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8%至20.3%。第一财季业绩分析:净营收为727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730万美元相比增长8.0%。来自产品销售的净营收为64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6190万美元。来自服务和其他方面的净营收为79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540万美元。订单总量为160万份,而上年同期为170万分。第一季度购物用户数量为120万,而上年同期为140万。服装营收为212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190万美元。服装营收占总净营收的比例为32.8%,而上年同期占35.4%。其他日用品营收为4360万美元。按地域划分,欧洲市场的营收为335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365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51.7%。来自北美的营收为174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96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26.8%。来自其他国家的营收为139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21.5%。总运营成本为485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4250万美元。毛利润为242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480万美元。毛利率为33.3%,而上年同期为36.8%。总运营开支为26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700万美元。履约支出为46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520万美元。履约支出占总净营收的4.8%,而上年同期和上一财季均占6%。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52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420万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占总净营收的20.9%,而上年同期占21.1%,上一财季占20.5%。总务和行政支出为7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830万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0.8%,而上年同期为12.3%,上一财季为10.6%。运营亏损26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运营亏损220万美元。净亏损为24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210万美元。每股ADS净亏损0.03美元,而上年同期每股ADS净亏损0.04美元。每股ADS代表2股普通股。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90万美元。每股ADS净亏损0.01美元,而上年同期每股ADS净收益0.02美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兰亭集势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和限制性现金总量为8510万美元,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为9110万美元。业绩展望:兰亭集势预计,2017财年第二季度净营收将达到7600万美元至7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8%至20.3%。电话会议:兰亭集势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6月15日上午8点(北京时间6月15日晚上8点)召开财报电话会议,兰亭集势网站投资者关系频道http://ir.lightinthebox.com将对电话会议进行直播。
6月15日消息,美国儿童服饰零售商Gymboree(金宝贝,全称TheGymboreeCorp.)也于日前正式宣告破产了,成为继rue21之后2017年美国第11个申请破产保护的连锁零售商了。根据Gymboree的破产申请文件,公司的资产范围在1-5亿美元之间,但债务已超过10亿美元,资不抵债。其最大的债权人是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欠款金额超过1.71亿美元。Gymboree表示,公司计划继续维持门店运营及在线业务,但将关闭1281家门店中的375-450家,并申请破产重组。但目前没有公布即将关闭的商店清单。对于申请破产保护,公司CEODanielGriesemer表示:“我们今天走出的这一步可以让公司彻底摆脱债务危机,也使得公司管理层能在关键策略上集中精力,比如产品、品牌和全渠道等。”他希望加快这一过程,并重新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组织,以便让公司能在合适的门店数量和更好的财务灵活性下考虑长期发展。在呈给法院的文件中,Gymboree方面指出,和其他实体零售商一样,Gymboree也遇到购物中心人流量减少、租赁费用不变、网上竞争加剧等问题。在消费者蜂拥至亚马逊等电商网站时,在线销售额仅占Gymboree总营收的20%,而且Gymboree的网站已经过时了。此外,Gymboree也面临与其他实体店零售商的激烈竞争,比如ChildrensPlace和GapKids。根据Gymboree今年3月发布的财报,公司在2017财年上半年的零售总额为6.2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5%。期间,Gymboree净亏损达3.35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仅为3940万美元。它把净亏损的扩大归咎于3.681亿美元的企业信誉成本以及无形资产减值。与此同时,财务动荡也导致该公司最近的领导层人员变更。2013年上任的首席执行官MarkBreitbard于今年4月初辞职,随后该职位由零售商Tilly的前任CEODanielGriesemer接任。公司首席财务官AndyNorth也于近日退位,由AlixPartners的咨询师LiyuanWoo接任。根据公开资料,Gymboree成立于1976年,原本只是一个让孩子在与家长玩乐过程中学习的项目。1986年,Gymboree开出第一家商店。目前,该公司在全球拥有三个品牌:Gymboree、Janie&Jack和Crazy8。自2010被贝恩资本(BainCapital)以18亿美元收购后,Gymboree启动了全球大规模的扩张,但却一直未能摆脱沉重的债务。去年,Gymboree将其游乐中心业务以1.275亿美元卖给了一个新加坡公司,这降低了其在童装业的影响力,而且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今年3月,Gymboree发出警告称,如不能说服债权人对其债务进行新一轮投资,公司将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就在本月初,Gymboree将要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出后,同行竞争对手Children’sPlace和Carter’s的股价都上涨了。
“无互联不金融”,随着顺丰身上的互联网印记愈来愈多,金融业务也不出意外地成为它布局的重点。一向行事低调的顺丰金融日前因为一款被质疑为对赌产品的“爆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目前这系列产品售罄后在App上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市场对于这款产品的性质以及受托方资质的质疑尚未停止。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后了解到,顺丰金融的这一“爆款”属于资管产品,可能突破了资管业务限制,同时也存在监管套利风险。爆款产品不见踪影6月初,顺丰金融平台推出一款名为“丰腾-SFD”系列的理财产品引发市场关注。不过,在广受质疑之后,目前,这款产品在顺丰金融App上已经查找不到。对此,顺丰金融客服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因为该款产品售罄,受限于页面,App端只能展示部分售罄产品。对于顺丰金融这款理财产品是否下架以及合规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顺丰金融方面发去采访提纲,不过,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据悉,截至6月6日,该系列产品共吸收资金900万元,成为爆款。根据这款产品此前在App上的信息显示,这款产品的期限为3个月,1000元起投资,预期收益率在4%-15%之间,以“定向委托投资”方式,委托给“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进行投资。该产品对标的是沪深300指数涨跌幅,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当沪深300指数上涨15%时,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5%;当沪深300指数下跌10%时,年化收益率为10%;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4%以内,或上涨15%以上,或下跌10%以上时,该产品的收益率均为4%。这款产品开始募集后,其收益率问题和公司资质问题随后在市场上引起争议。市场质疑,该保理公司属于金融资产管理“四无”机构,并且和顺丰存在关联关系。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后注意到,在股权关系上,该保理公司为顺丰的控股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该保理公司的企业法人为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这家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顺丰的掌舵人王卫。但是,这款产品的“交易提示与免责申明”中却显示:“本产品系独立第三方作为发行人通过备案发行机构设立、发行或管理的理财产品,该第三方作为相关交易文件的当事方签署各项所需的交易文件。”疑变相突破资管限制事实上,在种种质疑的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该产品如何定性,定性不同则适用不同的监管条款。市场对于产品的定性略有分歧,有市场人士指出,该款产品是与股指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从产品特征来看,是一款明显带有对赌性质的资管产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直言,顺丰金融这款产品有变相突破资管产品投资人数限制、合格投资人限制和资管类牌照限制的嫌疑。他指出,投资股票或股指FOF产品属于私募产品,有合格投资者门槛,并且需要私募或基金销售牌照。事实上,如果以资管类理财产品定性,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并没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或地方金融办审核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牌照。工商信息显示,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有:从事保理业务;创业投资业务;受托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经济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投资兴办实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受托资产管理中明确标注不得从事信托、金融资产管理、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不过,对于该产品的对赌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兼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虹含则认为,这款产品属于定向委托投资类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很多互金公司的网络平台上都有销售,适用于合同法法条中的定向委托投资条款。这种期权性质的理财产品,不应该把它称为是对赌性质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设计上不存在问题,因为它是所谓的场外期权,跟交易所之间可以签订协议。该产品是预期收益型,并非一种绝对收益,在现在央行大资管的监管框架之下,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4%-15%是正常的。产品模式存监管套利嫌疑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定性的分歧源于顺丰金融这款产品“定向委托投资”的业务模式。对于该类业务模式,监管规范并未明确,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该模式产品存在监管套利嫌疑。事实上,近年来,包括陆金所在内的多个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应用过“定向委托投资”的业务模式,即以“委托定向”投资的名义,将资金投向包含信托收益权、资管计划等资产在内的非标固收市场。这个业务模式也引起市场争议,比如受托主体是否适格、募集资金的行为是否应该被纳入相关监管范围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此类业务在其推广宣传、投资者门槛及人数上限并未进行特别规范,因此具有规避私募管理办法的监管套利嫌疑。“从这款产品来看,严格意义上是属于监管套利的行为。”李虹含指出,定向委托投资业务模式是存在风险的,细究法条的话,如果把这种产品规定为所谓的私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或者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都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对于合格投资者来说,如果合格投资者是私募型的产品,销售起点应该是100万元,但在顺丰金融的这款产品上,它的起点是1000元,所以顺丰金融的产品还是一款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的产品。目前不管是对互联网平台的资产管理产品还是对定向委托投资模式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李虹含认为,该产品的风险点还是受托方的资质问题,如果受托方属于资产管理类的产品的话,受托方在销售资质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果没有在证券业协会备案,或者是发行的这款产品不具备这项销售资格,那么这款产品是具有风险的。比如说余额宝刚出现的时候,当时没有在证券业协会进行备案,后来余额宝进行了及时的备案,也是对于合规性的一种满足。在产品风险上,李虹含也表示,从风险角度来讲,这类产品的风险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在银行的5级客户风险评级中,属于激进型的客户才可以投资这类产品。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顺丰金融的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的适用人群为既希望享受投资的最低收益,又渴望追求股市波动带来的高收益,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沪深300指数波动判断为在一定区间内小幅震荡的投资人。第三方支付机构只当通道事实上,自顺丰上市后,顺丰金融业务开始引起市场关注,不过在此前的六年时间,顺丰金融的布局都相对低调。据顺丰金融官网信息显示,今年4月9日,顺手付理财全新升级为顺丰金融App,App上目前提供理财、收付款、信用卡还款、股票开户、收发红包等金融服务,以及快递、手机充值、优选购物、购买电影票彩票等生活服务。不过,不仅是“爆款”产品在合规层面有待商榷,其他产品的合规性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北京商报记者同时查阅了顺丰金融App上的其他理财产品注意到,目前App上主要的产品类型包括定期理财、活期理财以及基金类产品(包括债基、股基、指数型基金)。记者购买了新客专享丰乐-新手专享152SFA期理财产品,投资金额1000元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不过在投资购买环节,在绑定银行卡后,投资金额直接充值到理财账户余额中,然后输入交易密码直接进行投资,但中间并没有开立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账号。据《充值代扣委托书》中显示,授权人通过顺丰金融平台线上操作绑定的银行账户通过顺丰金融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动扣除充值金额。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如此看来顺丰金融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是通道作用,并没有存管环节。不过顺丰金融属于互联网资管平台,监管层没有硬性要求,但仍然存在风险。同时,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理财投资支持银行仅有17家商业银行,其中浦发银行、邮储银行以及上海银行3家还需要开通无卡支付,顺手富钱包支持储蓄卡的银行为24家,支持信用卡的有16家。在绑卡时候并未提示卡片不能用于理财投资,但是到了投资支付环节不能使用。
根据咨询公司F&D的一份报告,自2017年1月以来,美国零售业已关闭3600多家商店,预计到年底关店总数将达1万家。与此同时,美国评级机构标普称,零售百货业的频频关店还导致了就业不景气,今年2、3月份,美国零售业已裁员超过5万人。据彭博社预测,未来几年内,美国超过10%(即接近10亿平方英尺)的零售面积可能需要关闭,转为其他用途。股神巴菲特也指出说,零售业目前环境很艰苦,未来可能会变得更艰苦,尤其传统零售业深陷泥潭,苦苦挣扎。无疑,关店、裁员、营收下降,成了美国零售业这几年的关键词,阵亡名单还在不停地向商家们招手。而随着各大商超百货公司在5月份先后发布了Q1财报,很多人又开始感慨美国零售业所遭遇的滑铁卢。不过,梳理了包括Walmart、Macy’s、Target、TheHomeDepot、BestBuy在内的9家美国知名商超百货公司财报后,我们看到,除了关店大潮和业绩缩水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信息值得你关注。9家美国商超百货公司本财年开局情况如何?Walmart(沃尔玛)沃尔玛财报显示,在第一季度(2017年2月1日-4月30日)中,公司总营收为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剔除汇率影响,总营收1188亿美元,增长2.5%;每股收益为1美元。沃尔玛在美国地区的电商业务比较抢眼,销售量及销售总额分别增长63%和69%,主要来源于其自有电商平台。按照区域划分来看,Q1沃尔玛北美同店销售(除燃料)增长1.4%,山姆会员店同店销售(除燃料)增长1.6%,均率高于分析师预期。在国际市场,沃尔玛的销售额为271亿美元,同比下滑3.5%,剔除汇率因素,销售额283亿美元,同比增长0.8%,符合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引以为豪的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表现有点不如意。沃尔玛中国Q1总销售额增长0.7%,可比客单价增长2.8%,营业利润也有增长,但与前两年同期相比,销售增幅有所下降。Sears(西尔斯)Sears继续面临笼罩在“同比下降”的阴云之下,但总算是有超出分析师预期的表现了。在第一季度中,Sears的营业收入达43亿美元,同比减少20.2%,超出分析师的预期。归属股东的净收入为2.44亿美元,即每股2.28美元(去年同期为),调整为一次性收益和成本后,每股亏损2.15美元,比预期高出0.9美元。在这期间,Sears美国商店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2.4%。J.C.Penney(彭尼百货)在刚刚过去的本财年第一季度中,J.C.Penney经调整后每股亏损0.06美元,略好于分析师预期的亏损0.21美元;同店销售下降3.5%,而市场预期为下降0.7%。据悉,J.C.Penney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经调整净收入为1.17亿元,其中包括经营资产的出售,即今年3月完成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分销设施的销售(与该设施出售相关的第一季度净收益约为1.11亿美元)。Macy’s(梅西百货)Macy’s一直是纽约精品百货公司的代表,但本财年一季度(2017年1月底-4月底),其表现也堪忧。据悉,在该季度中,公司总营收为53.38亿美元,同比下跌7.5%,净利润为7100万美元,同比暴跌38.79%。而这已是该公司连续8个季度下滑了,其通过削减成本来改善收益的方案并没有在第一季度中看到效果。Target(塔吉特)今年Q1,Target的客流和客单量继续下降,但跌幅低于ConsensusMetrix的综合预期3.6%。在该季度中,Target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1%至160.17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56.2亿美元;净利润为6.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32亿美元增长7.7%;每股收益也从1.05美元上升至1.23美元;经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21美元,比市场预期的0.91美元高出33%。Nordstrom(诺德斯特龙)本财年第一季度,Nordstrom的业绩实际上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在截止4月29日的第一季度中,Nordstrom营收同比增长3.2%至33.54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7%至6300万美元;同店可比销售额同比下滑0.8%,而分析师的预测是应该与去年同期维持持平状态;稀释每股收益37美分,同比增长19%。值得一提的是,Nordstrom第一季度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4%。其中,nordstrom.com官网销售同比增长11%,折扣网站nordstromrack.com/HauteLook同比增长19%。销售表现最好的品类是男女装,全美业绩最佳的区域是西部市场。总而言之,虽然Nordstrom第一季度的同店可比销售额出现下滑,但利润增长符合预期水平,表现优于其他百货同行。BestBuy(百思买)BestBuy是如今美国衰败的实体零售业中的一股清流。在截至4月29日的第一季度中,BestBuy同店销售增长1.6%;总体营收增长1.1%至85.3亿美元;净利润为1.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9亿美元有所下降;经调整后每股收益60美分,同比增长40%,高于分析师预期。按区域市场划分,BestBuy美国本土市场增长1%至79.1亿美元,国际市场也从一年前的6.14亿美元增至6.16亿美元。同时,在第一季度中,受游戏和移动产品需求上升的影响,百思买在线销售保持了连续好几个季度的良好态势,大涨22.6%至10.2亿美元。TheHomeDepot(家得宝)TheHomeDepot本财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主要原因是住房市场继续增长给室内装饰材料零售商带来一定的红利。在该季度中,TheHomeDepot营收增长4.9%至238.9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237.6亿美元;净利润为20.1亿美元,每股收益1.67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亿美元和1.44美元。截至季度末为止,TheHomeDepot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场上总共运营着2281家零售店,每平方英尺销售额增长4.6%,每交易顾客平均支出增长3.9%。Lowe’s(劳氏)同样是室内装饰材料零售商的Lowe’s,第一季度表现就没那么如意了——销售额和调整后的盈利均未能达到华尔街分析师此前的预期。Lowe’s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68.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52.3亿美元,但低于FactSet调查中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69.5亿美元;同店销售增长1.9%;净利润为6.02亿美元,每股收益70美分,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分别为8.84亿美元和98美分。透过这9家公司的表现,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说他们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一点也不假在以上9家公司中,除了Nordstrom和TheHomeDepot之外,另外7家Q1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只有Target是营收虽同比下跌,但净利润是增长的,其余则是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跌,或者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在下跌。而且,有的已连续多个季度深陷业绩大跌的泥潭。以梅西百货、诺德斯特龙为首的美国旗舰性百货公司公布Q1财报后,美国媒体几乎对它们用上了一切不抱希望的评价,比如“可能挺不过去了”“糟透了”。而5月份这个集体公布财报的时间,大概也成了美国百货业本世纪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梅西百货CEOJeffGennette也感叹道:“这是零售业不同寻常的艰难时刻,尤其是以商场形式为主的百货公司。”《华尔街日报》曾估计,美国零售商2017年关店的情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2、关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大幅扩张导致过剩有数据显示,在从1970年至2015年的45年里,美国商场扩张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要快2倍。美国人均购物空间比加拿大多出40%,是英国的5倍,是德国的10倍。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一座大城市目前约有1200家颇具规模的购物商场,加上小型品牌零售店,数量将以万家计算。扩张过剩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关店。在我们统计的9家公司中,今年内已陆续关闭部分门店或已公布关店计划的包括Walmart、Sears、J.C.Penney、Macy’s、Nordstrom。而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2016年美国有4000家实体零售店关张,2017年关店数量预计会翻倍。“美国有太多商场,关闭门店是必要的。”JeffGennette此前在宣布梅西百货的关店计划时承认。鉴于梅西百货占据着不少中心地段,其持有的房地产资产将比商场更有价值。“由于人们购物方式的变化,这些零售门店仍然落脚在不合适的地段,或者说在规模以及布局上已经变得落伍。”零售业顾问公司Conlumino的CEONeilSaunders谈道。3、实体零售的市值已经被打残,可被瓜分的肉不多了近年来,在美国股市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很多百货零售商的股价却“跌跌不休”。2015年5月20日,梅西百货的市值为232.35亿美元,2017年5月20日,其市值仅剩70亿美元,蒸发了近七成。J.C.Penny的股价更是从2007年的82.98美元跌至4.54的地板价,市值缩水了近20倍。这正是美国零售业的一个缩影10年前,美国主要实体零售店市值曾一度高达4000亿美元,彼时亚马逊的市值仅175亿美元。而到了2017年年初,亚马逊市值已高达358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主要上市实体零售店约2978亿美元的总市值。不得不说,实体零售仍在,但带来的大级别财富机会很可能已经到了阶段性的尾声。4、采取积极电商策略的公司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从9家公司的财报中可以看到,沃尔玛是发展电商比较积极的,在第一季度中,其美国地区的电商销量及销售总额双双增长。去年它斥资33亿美元收购了新锐电商企业Jet.com,今年又表示要收购男装在线零售商Bonobos,这些都成了其电商业务增长的催化剂。Target也不惜牺牲10亿美元的潜在利润,下调杂货等品类的售价,并推动毛利较低的数字渠道销售,以对抗亚马逊等电商劲敌以及沃尔玛等实体零售同行的夹击。在线上渠道的建设上,Nordstrom的投入也是相对超前的。它2005年便开始做电商,每年建设预算为1.5亿美元。官网Nordstrom.com对应线下的全产品线高端商城,主营中档和折扣商品的NordstromRack则整合到旗下的会员制闪购电商HauteLook中。2009年,该公司彻底打通线上线下库存系统,并提供网上订购、线下门店取货的服务。如今,电商业务为Nordstrom带来的销售占比已达23%。第一季度中,虽然实体店销售下降了6.4%,但其官网却增长了10.9%,HauteLook更是增长了19.1%。零售咨询公司GlobalDataRetail董事总经理尼尔·桑德斯评论到,以奢侈品品牌见长的Nordstrom虽然无法在全球时尚行业转型的压力下彻底免疫,但接下来几年,它的前景可能比其他百货公司都要光明。5、这些公司的情况堪忧,但并非没有希望了无数证据表明传统的线下商超百货公司已难以招架电商的增长和消费行为的快速变迁,加之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上升,更坏的日子可能还在后头。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零售业的溃败导致业界加速转型带来的新一轮竞争,可能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推动美国经济的下一轮发展。而这些陷入泥沼中的零售商也并不是没有出路了。遭遇全面唱衰的梅西百货正在努力转型。它正在关注商场未来演变的趋势:计划把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服务铺得更广;翻修高级珠宝和女鞋区,增加自助服务;在60家门店内增加家具和床垫的销售区;看到折扣店发展势头好,就试验名为“梅西后台”的优惠闪购店中店等。此外,梅西百货也尝试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挖掘中国市场,目前已入驻天猫国际,并在去年天猫国际的“黑五”销售节获得成交额第三名的成绩。在美国众多零售商陷入困境之时,BestBuy还是完成了很多华尔街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任务。自2015年以来,营业额和营业利率便开始回升、增长。其为此付出的努力包括:推出价格匹配政策,保证和亚马逊价位一致;进一步完善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利用实体店推进电商运营;不断引进新品,专注自身特色等等。有分析指出,实体零售线下流量其实是被低估了,而线上的流量红利可能就快到头。目前,美国的一些百货已经开始想办法来聚集和利用线下的客流,比如改变店铺的形态,有不少向打折店和多功能店靠拢。比如,专门卖打折产品的T.J.Maxx,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同店销售保持了32个季度的增长。Target首席执行官BrianCornell也认为,目前零售业的关店潮和破产潮对集团业务长远来说是个商业机会,他相信会释放高达450-600亿美元的销售空间。为此,Target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70亿美元用于600多间门店的翻新、在市区和大学校园开设100间小型商店以及推出十多个新的独家品牌。
有自媒体爆料称,联想集团正在计划近期进行私有化,联想集团也计划进行高管调整,杨元庆将退居二线只担任董事长,而最近刚返回联想的刘军将出任联想集团新一任的CEO。对此,联想公关人员向新浪科技否认此消息。此外,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也对新浪科技表示:“这个消息肯定不靠谱,联想没有私有化的打算”。自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联想集团将很快私有化。但也有消息人生表示,联想集团私有化的事情正在计划中,但因为买方团方面出现变化所以推后,具体时间不详。近期,联想集团公司刚刚进行调整。5月16日,杨元庆宣布,将联想中国区重组为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PCSD)和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前联想执行副总裁刘军回归,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业务,向联想全球总裁蒋凡可·兰奇(GianfrancoLanci)汇报;童夫尧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DCG中国的端到端业务,以及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向DCG业务总裁柯克·施浩德(KirkSkaugen)汇报。与此同时,联想官方确认,曾经掌管联想全球服务业务的高级副总裁陈旭东确认离职。根据联想集团截至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联想集团第四财季实现营收95.7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1.33亿美元增长5%;归属于联想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80亿美元减少41%。2017财年全年,联想集团总营收为430.35亿美元,同比下滑4%;归属于联想股东的净利润为5.35亿美元。其中,整个2017财年,联想集团移动业务的营收同比下跌10%至77.07亿美元。中国市场之外的营收下滑5.4%,税前利润率下滑1.9%。尽管联想集团过去一个财年业绩扭亏为盈,但手机业务经营亏损扩大劲蚀44亿港元,拖累集团第四财季少赚41%。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有信心移动业务于下半财年扭亏,又强调不会放弃中国手机市场。财报公布后,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撇除一次性的出售资产收益,联想集团第四财季核心业务税前亏损达1.91亿美元(约15亿港元),表现逊预期,故给予“减持”评级,维持目标价4元。野村报告亦指,联想上季经营溢利及税前溢利均逊预期,维持该股“中性”评级目标价6元,惟指预料股价潜在下行空间有限。
5月27日消息,在美国实体零售行业“哀鸿遍野”的背景下,终于有一家站出来对颓势“说不”了。日前,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BestBuy(百思买)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同店销售额微增的同时,在线销售额再次迎来高增长,使得整体业绩远超分析师预期。据悉,在截至4月29日的第一季度中,百思买同店销售增长1.6%;总体营收增长1.1%至85.3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市场增长1%至79.1亿美元,国际市场也从一年前的6.14亿美元增至6.16亿美元;净收益为1.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9亿美元有所下降。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每股60美分,同比增长40%,高出去年同期的每股43美分,也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期的每股40美分。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季度中,受游戏和移动产品需求上升的影响,百思买在线销售保持了连续好几个季度的良好态势,大涨22.6%至10.2亿美元。这让百思买与其他几家Q1在线销售都表现亮眼的美国零售巨头站在了一起。比如,亚马逊Q1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23.5%,Target在线销售额增长21.5%,TheHomeDepot(家得宝)在线销售额增长了23%。为此,百思买上调了全年销售增长预期,预计公司销售将在52周里增长一个百分点。而第二财季,其同店销售预计增长1.5-2.5%,营收预计增长至86亿美元和87亿美元之间。事实上,在美国传统零售商纷纷陷入困境之时,百思买是个扭转乾坤的成功案例,完成了很多华尔街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任务。自2015年以来,营业额和营业利率便开始回升、增长。其为此付出的努力包括:推出价格匹配政策,保证和亚马逊价位一致;进一步完善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利用实体店推进电商运营;不断引进新品,专注自身特色等等。
据《华尔街日报》、FoxBusiness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在线零售巨头亚马逊(NASDAQ:AMZN)采取战略行动,正强势进军家具和家电领域,包括修建至少四座大型仓库,用于交付大件物品。FoxBusiness认为,亚马逊此次大举进军家具、家电领域的战略布局,也是对目前美国在线家具零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家企业WayfairInc.(NYSE:W)和Williams-SonomaInc.(NYSE:WSM)的正式宣战。家具现已成为美国在线零售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巴克莱银行数据,2015年,在线零售中家具板块的增幅为18%,仅次于杂货板块。IBISWorld数据则显示,美国家具市场总价值大约达700亿美元,其中约15%已经从实体店转移到了线上。然而,面对美国家具零售市场激烈的竞争,亚马逊不仅要面临高运输成本难题,如何拓展家具产品种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家具是亚马逊增长最快的零售类别之一FoxBusiness指出,即便是美国现阶段最大在线家具零售商也面临着“如何才能准确揣摩市场”的难题。与图书、音乐甚至服装这些业已成熟的门类不同,家居零售商们仍在推敲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在网站上提供多少种类的商品,以及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将沙发及餐厅桌椅等大件物品配送到客户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亚马逊近年来一直都在做家具零售,只是最近公司决定,将在这一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家具是亚马逊增长最快的零售类别之一,”亚马逊家具总经理VeenuTaneja在一份声明中说道。VeenuTaneja表示,亚马逊正在扩大其产品种类,包括阿什丽家具(AshleyFurniture)沙发和JonathanAdler家居装饰品,并新增了定制家具设计服务。VeenuTaneja还补充称,亚马逊正在一些城市提升交付速度,订单配送完成仅需要1~2天时间。一份来自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在更广泛的家居用品门类方面,亚马逊已占有约17%的市场份额,且这一份额还在继续扩大。广泛家居用品这一门类也包括一些小物件,如炊具和毛巾。运输成本控制成最大难题FoxBusiness认为,虽然近年来亚马逊已经用包邮且快速的物流颠覆了从出版业到时尚等领域,但家具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举例来说,运送沙发等大件物品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另外,消费者一般都希望能有专门的人工进行送货、搬运、安装以及垃圾清除等“一条龙”配套服务。虽说把更多的小件物品都装在一辆货运车上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然而,卡车一次能装载的大型家具则十分有限。总的来说,消费者仍然愿意为家具运输支付相应的费用,但一些零售商和物流公司表示,他们面临的压力是如何更快地将货物交付给客户。Wayfair为任何价值超过49美元的订单提供包邮服务,但送货的时间从1~2天到甚至2周不等。PotteryBarn(母公司为Williams-SonomaInc.)的运费采用基于商品价格的浮动计费法,对于更贵的商品而言,光邮费就会超过10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由亚马逊直销、直邮的家具,亚马逊金牌会员(AmazonPrime,99美元/年,两天内送货上门,部分地区支持当日达)订单超过25美元便可享受包邮,但由第三方销售的商品则可能收取额外的运费。XPO物流公司首席运营官TroyCooper在接受FoxBusiness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两日达”,零售商和物流公司需要在全美拥有多达十几个大型仓库,以及110多个小型的中转仓来为客户配送商品。XPO物流公司为宜家等大型零售商管理配送中心,并满足在线订单。知情人士表示,接下来,亚马逊将依靠XPO物流公司和其他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来管理配送中心,并处理家具、家电的交货。亚马逊拒绝就其送货计划置评,XPO也拒绝就其与亚马逊的关系置评。FoxBusiness认为,销售量的增加会帮助降低运输成本,因为配送密度随之提高。家具零售火爆带动物流运输“去年家具一下子就火了起来。”领航货运服务(PilotFreightServices)公司首席执行官RichardPhillips,Jr.在接受FoxBusiness采访时表示。因为零售商目前正在寻找更便宜的方式来运送网上订购的家具和电器,所以领航货运服务公司正在全美范围内建立运输网络,以处理大件物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仅去年一年,XPO就运送了多达1200万个订单,较2015年同期增长33.3%;美国最大的卡车公司之一的EstesExpressLines于去年12月也开始推出“最后一英里”服务,因为注意到零售商需要配送更多送货上门的商品。FoxBusiness介绍称,这些物流公司填补的正是UPS和联邦快递(FedEx)等巨头遗留下来的业务空当。UPS和联邦快递的高管们曾抱怨称,大型的货物常常都在他们的配送中心堆积如山,因为配送中心原本是为小件物品量身定制的。“大型货物运输是美国物流这个大产业中最大的细分市场,”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CarlAsmus在接受FoxBusiness采访时说道。Wayfair首席执行官NirajShah则表示,公司早在一年半前就已开始打造自己的配送网络了。Wayfair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增强用户粘性。“我们建立物流网络主要是想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这也必将带来规模上的效益。”Niraj说道。Niraj还表示,他并不担心亚马逊加入家具市场的竞争。他补充称,亚马逊才刚刚进入家具家电领域,很难能充分考虑客户服务方面的问题。Wayfair5月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收益较上年同期上涨近30%,超过了多数分析师的预期,当天公司股价暴涨20.73%,创历史新高。EstesFinalMile首席运营官JohnPaiva表示,送货上门服务价格非常昂贵,但价格是由其日益飙升的需求决定的。
苏宁和国美是多年的老对手了,是国内最大的两家连锁经营卖场,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分别是他们网上的销售平台,究竟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哪个好呢?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下。苏宁易购:苏宁易购目前主要的B2C商城,拥有非常高的流量和人气,销售的商品现已覆盖传统家电、3C电器、日用百货等品类,而且品类还在不断扩展当中,通过赞助“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不断拉动人气和增加曝光度,而且有苏宁的实体店助力,苏宁易购近年来来增长非常迅猛。国美在线:国美在线是国美电器在网上的销售平台,原名为“国美电器网上商城”,通过收购整合库巴网后改名“国美在线”,国美在线上线以来,由于国美高层权利的争夺,导致管理混乱,决策不一,国美在线上线以来增长较为缓慢,商品数量较少,流量也不如预期。分析:在线下,苏宁和国美一直如龙争虎斗,谁也不让谁,竞争比较激烈,而在线上,则是苏宁易购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国美在线无论在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商品服务上都处于下风,只要稍微搜索,就可以知道国美在线上的商品跟苏宁易购的商品已经不是一个量级的,很多个品类国美在线都没有搜索结果。在商品价格上,国美在线的价格整体比苏宁易购高出不少,虽然整合了库巴平台,但是还是毫无还手之力。关键问题还是在于管理层,国美最近几年并不好过。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哪个好?就目前而言,苏宁易购可以说是压倒性的胜利,不仅因为国美管理的混乱,还因为苏宁积极进取的强势态度。
四年时间,女性社群趁早用120个读书会,78个跑团,2个自营品牌和多个自媒体大号缔结了超过300万读者、50万线上买家、30万线下死忠粉,整个体系触达超过600万人。如今,这个巨大的社群团体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变身平台——推出趁早App,通过“知识付费+渠道电商”将社群能量变现。对社群价值的双重开发女性励志品牌趁早成立于2013年,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运营,拥有自有文创产品“趁早效率手册”和运动服饰品牌“ShapeYourLife”并通过主流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然而,用户、交易、数据都沉淀在第三方平台的状态过于“粗糙”,趁早希望把控整个数据闭环,于是趁早App诞生了。趁早APP首页及商城页趁早创始人王潇表示,趁早App要帮女性在灵魂和肉体两方面完成消费升级。灵魂方面,趁早会作为内容生产推出“知识付费”版块,覆盖女性生活方式、习惯养成、学习成长三个方向;而肉体方面,趁早会基于内容对用户进行分层,精准地推荐优质产品,计划涉足“渠道电商”。她认为,做好电商有两个重要条件:(1)掌握消费者行为偏好;(2)低成本地拓展更多SKU;此前,趁早已经通过自有品牌吸引了超过50万买家,积累了一定的消费行为偏好,后续还会通过大量内容完成植入和转化;对于低成本拓展SKU,趁早也有了计划,即通过品牌授权或者OEM,做轻供应链,不让自营品牌占用公司的资金效率。王潇告诉记者,趁早做“知识付费”和“渠道电商”的愿景是“实现这一代女性的全面胜利”,灵魂、肉体和金钱。灵魂包括读书,肉体包含运动,金钱包括理财等,这些既是知识付费所覆盖的内容,也是渠道电商要在未来引入的产品类型。她解释称,趁早是一个具有强价值观的产品,但价值观是务虚的,应用场景是务实的。趁早最初已经通过读书、运动等场景吸引了一大批社群,未来趁早需要让社群的行为可观测、分层,以创造出更多价值。目前,趁早App中有约一半为付费内容,上线两个月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付费用户占比超过60%。戳破知识付费的“假面”在王潇眼中,是互联网用户对知识的焦虑催生了内容付费平台,但这些平台大多在做“消息付费”而非“知识付费”,内容浅显、重复度高,最终只能成为饭桌上的谈资,类似于报纸的功能——消磨时间。“你没读过的书我来帮你读,你没去过的地方我来帮你描述,这一层级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但它只是兴趣启蒙或知识普及,变相出版并不是知识学习。”让王潇觉得可怕的是,很多用户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大量浅显的内容打着提供知识的旗号,粉饰出一种假象,让用户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但接受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根本不能消除焦虑,往往会越学越焦虑。”她介绍,趁早的内容付费和上述模式不同,会让用户在“知道”的基础上,还能“学到”并且“做到”。趁早知识付费内容逻辑趁早认为,真正有意愿成长的用户不止需要知识普及,还需要成熟的方法论和实践,于是便将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层,并会辅以激发用户坚持学习的方法。系统的课程&对赌激励计划王潇告诉记者,真正的知识学习是反人性的,但好学生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到愉快的技巧,包括追赶榜样、得到激励、有人陪伴和发现自身的成长等,而这些愉悦是可以系统操作的。趁早将这些因素设置成了一些机制,包括唤醒天使、对赌奖励等,帮助用户在“做到”的过程中坚持下来。“我们的知识付费其实是一种服务,”王潇表示,“趁早会基于用户的起点和她们想达到的目标,为其提供一条正确的路径和一系列帮助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拿下女性全部消费的野心按照计划,趁早盈利方式有三种:(1)内容付费,包括游戏化学习路径的收入(趁早币);(2)植入式营销广告费;(3)渠道电商佣金。目前,前两种业务已经开始营收,渠道电商也将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王潇坦言,内容电商和内容付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做内容电商可以生产一个产品然后无限复制,但内容付费需要在内容上下特别大的决心,这是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为了连贯地产出优质内容,趁早“内外兼修”:对内,成立趁早“灵魂委员会”群策内容主题;对外,利用趁早社群已经孵化出的KOL矩阵产生内容,并外请符合内容体系的大V加入。据介绍,社群和平台运营思路不同。社群用户分布广,散落在全球各地,但年龄、生活状态及精神追求等因素的契合,让她们拥有共同的需求,为满足不同的需求,他们只能通过各地KOL去实现人和人的连接;但趁早App开始了人和服务的连接。“内容让人天然分层,也就是让需求分层。我们内容覆盖的场景越多,就可以更细致地标签化用户,以内容场景为单位,让每个场景下的同类相认。这在微信群里是永远做不到的。”王潇补充道。她坚定地表示,趁早做内容绝不是跟风,是基因决定的。而在深耕互联网教育多年的祖腾成为联合创始人后,王潇对趁早的转型更加自信了。祖腾系前新东方高管,曾任新东方互联网业务负责人兼新东方乐词CEO,后创立在线教育品牌好学网,于2016年加入趁早任联合创始人,负责趁早的互联网和商业化。祖腾表示,消费升级的出现是因为现有的商品品质和销售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消费者更挑剔了,但仍然追求性价比。他认为,“做消费升级的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基因,有输出精品的能力和惯性、强价值观和文化背书、人格属性和定制感。”王潇则更加具化了她对消费升级的看法,“以前的消费大多是因为懒和馋,而肯为反人性消费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王潇毫不避讳谈论趁早的野心——让这个时代中职业女性的一切消费行为都可以在趁早中完成。“之前两个自有品牌只切出了女性一天中的1.5个小时,还有很多场景可以切入。”她表示,趁早的理想状态是每天陪伴用户2~4小时,甚至成为女性用户个人能效的智能管家。祖腾透露,趁早的后台数据都是结构化设计的,这可以为后续的AI能力打下基础。“未来,趁早能通过用户对内容的偏好,为用户推荐指定的学习版块组合。”他表示,很可能在2018年,趁早就可以基于AI技术,成为一个让女性离不开的工具。以下为趁早粉丝专属彩蛋:趁早创始人王潇记者:创业之后还有时间“敷面膜”吗,会不会有疲倦的时候?王潇:我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写作是创业的副产品,健身是创业的基础,保持美丽也都是为了创业。人要成功一定要做到专注和极致,连呼吸都要聚焦在自己做的事情上。在创业的道路上我必须是一个战士,战斗中当然会有出现身体疲劳,但目标的坚定会令疲劳迅速恢复;战略方向迷惘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识疲劳,但只有持续正向积累,质变和飞跃才会发生。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其实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选择,所谓平衡是一个大的时间概念里呈现出的状态。由于精力天赋的不同,即使每个人拥有相等的可支配时间,时间也并不是绝对公平的,人需要知道怎样在单位时间内提升产能。比如,在这个创业专注和极致的前提下,我会选择不做家务,因为我觉得对创业目标来说,这些事没有价值。我和大部分人的兴奋点不会相差太多,只是由于目标高远,我就不喜欢小确幸。记者:您的观点一直很帅气、理性甚至有一点现实,您在生活中真的会奉行这些理念么?王潇:我在写下每一句话的当时,都非常笃定,但也不代表不变。我的大方向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不过翻看9年前我写下的文章,还是有一些观点会略有改变,不过我保证,当时我一定是非常真诚的。记者:价值观不分对错,不过趁早最初就在输出某一种价值观,这是不是在定义所谓的优质女性?王潇:价值观的确没有对错之分,但在一个时代和趋势下,一定有一些价值观是占据上风的,会更多的获得收益。一个人想闲云野鹤、岁月静好也可以,只是她在这个社会中的既得利益和别人会有区别。人类社会是从丛林过来的,优胜劣汰。有人觉得我的输赢心太强,但想象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在山洞边遇到野兽,一定是坚持训练的跑得更快的我会更有优势。如今我们很少遇到生死问题,但仍会有“野兽”一样的挑战挡在我们面前,你要选输要是要选赢,选赢就要训练。我尊重任何一种价值观,但在时代环境下,像我这样相信微小积累获得持续改变的人有很多,同类会彼此聚集和帮助,找到方法。这些方法会帮助大家在世俗成功和自我实现的金字塔中逐渐上升,人们也通常把处于金字塔上层的人定位成优质女性。记者:从面向大众视野开始,您的角色一直在变化。这个过程中,您做出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王潇:每次都不太一样。小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我有表现欲,于是去学了播音;后来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播音,我的专业积累可选择的余地不多,就去做了公关公司,幸运的是过程中我学到很多东西,这让我逐渐获得积累。你会发现有时候,人可以做的选择并不多。但后来去时尚杂志做主编就不同了,是有了能力以后,选择一种新的体验;趁早也是我有了方向之后,真正想做的。所以我的个人经历,是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的一个过程。记者:互联网世界的节奏太快了,很多人容易心态不平衡,您有好的调节方法吗?王潇:人在每个阶段、每个领域都一定会遇到更优秀的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焦虑,所以第一是把优秀的人当做榜样,第二是主要是在自己的时间轴和进阶上和自己比对。当你发现一段时间之内自己有预期的进步,就可以得到快乐。
5月8日消息,最新获悉,京东刚刚发布了其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净收入762亿元人民币(约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2%;经营利润8.431亿元人民币(约1.22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为8.649亿元人民币。财报显示,京东2017年第一季度交易总额(GMV)达1841亿元人民币(约26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交易总额1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近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为102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同比增长405%;活跃用户数为2.365亿,同比增长40%。此外,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订单量为4.771亿,同比增长39%。2017年第一季度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81%,同比增长56%。京东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介于880亿元人民币至905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为35%至39%之间。剔除京东金融,2017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介于866亿元人民币至891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为33%至37%之间。此预期体现了京东当前的初步预期,可能会发生改变。附:京东财报期内业务亮点(1)京东得到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AAFA)认证,正式成为AAFA的官方会员。AAFA是美国服装鞋帽行业的权威协会。加入AAFA,京东将与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在品牌IP保护和正品宣传方面更加紧密合作,将更多的全球顶级时尚品牌介绍给中国消费者。(2)雅漾官方旗舰店入驻京东自营平台,GiorgioArmaniS.p.A旗下EA7EmporioArmani、ArmaniJeans及EmporioArmani内衣系列也分别成立了京东自营旗舰店,并将享受京东的当日达和次日达配送服务。(3)沃尔玛旗下英国超市品牌ASDA入驻京东全球购。此外,京东全球购还与拜耳(Bayer)、Inferno和丝塔芙(Cetaphil)等多家全球顶级品牌合作。(4)在家居和服饰领域发力,宣布与SAVIOFIRMINO、Bordignon及Contractin三家高端意大利家具品牌达成合作,并为为中国优秀的原创设计师举行了盛大服装发布会。(5)升级纸箱回收计划,京东配送小哥上门送货时,北上广深的用户可将自己闲置的纸箱交给配送员,根据纸箱的数量可获得相应的京豆,用于未来在京东网站上购物使用。(6)京东宣布正式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向全社会输出京东物流的专业能力,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和物流服务。目前,京东在全国运营263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580万平方米;新达达已经同80家沃尔玛超市和165家永辉超市合作,为用户提供极速优质的一小时生鲜快递服务。(7)截至2017年4月30日,京东第三方平台共有大约12万个签约商家。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共有122405名正式员工。
据彭博社报道,京东正与印尼电商公司PTTokopedia展开谈判,拟对该公司进行重大投资,投资金额将可能为数亿美元,对后者的估值超过10亿美金,很显然这将有助于京东抢占在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的市场份额。京东为何迫切需要战略投资Tokopedia?如今整个东南亚地区有6亿人口,接近中国的一半,但网络零售占比仅为1%,潜力不可小觑。而根据尼尔森的预测,东南亚的中等收入阶层人数将经历显著的扩张,并且在2020年将从2012年的28%达到总人口的55%,这部分有充裕可支配收入的人口都将成为电商的目标人群。面对拥有如此巨大潜力的市场,包括亚马逊、阿里巴巴在内的电商巨头可谓是望眼欲穿。事实上,京东早就开始了印尼市场的布局。早在2015年11月京东就成立了京东印尼站,主要采用类似于国内的B2C模式。此外京东在雅加达、泗水和坤甸三地设有仓库,并拥有一家名叫JayaEkspresTransindo的物流公司。「我们业务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做的不仅仅是买与卖,还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促销和折扣仅仅是噱头,是一个切入点,刺激用户尝试我们的服务。我们在这里真正出售的是服务与信任。」京东印尼公关负责人TeddyArifiant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刘强东则明确指出,「京东印尼的公司将和京东商城在国内一样,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做起来。借此让京东印尼站成为印尼人第一电商品牌,乃至东南亚人最喜爱的电商品牌。」但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发展,京东印尼业务却并没有达到预期,在外媒根据流量盘点的2016年东南亚电商榜单中,京东未挤进印尼web端和苹果商店的B2C前十名中,对比之下,被阿里巴巴收购的Lazada在各个终端都占领第一名的位置。对京东来说,想投资Tokopedia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Tokopedia被认为是印尼的“淘宝”,是印尼最大的网购平台之一。在自身布局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Tokopedia将可以成为京东在印尼市场的桥头堡。财务压力是京东被迫改变的深层原因刘强东在谈及京东国际化策略时,曾对外界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京东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成熟场可以考虑采用投资并购的方式,而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等电商发展比较初级的市场,可以考虑复制京东模式。」而纵观京东历来的投资策略,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京东很喜欢投资跟自己商业模式类似的公司,比如到家美食会,大多都是B2C的公司。但在印尼这笔可能发生的投资上,Tokopedia却是C2C,而这和京东的国际化策略明显相冲突。这背后的逻辑值得深思。1、印尼市场最适合的电商模式还是B2C不同于国内市场,想要在印尼市场取得成功并不容易。印尼有17000多个分散的岛屿组成,许多岛屿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甚至得动用小型运输飞机才能成功投递,有时候物流成本甚至超过货物身价,这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很差,包裹丢失率高达40%。此外这里60%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消费者就像十年前的中国消费者,还处于培养电商消费习惯的初级阶段,更青睐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物流和支付均仍然是掣肘印尼电商发展的主要难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B2C模式或许更适合东南亚市场。自营电商可以通过对物流和支付流程的把控,进而打造更良好的消费体验。Lazada或许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这家公司在东南亚市场能够取得领先,正是得益于其在物流和支付解决方案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物流方面,Lazada推出了自己的物流解决方案——LEX(Lazadaexpress),与100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建立合作,建成61个最后一英里分拨中心,并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总共拥有10座物流中心、80多个配送中心以及超过2000辆车的「最后一英里」配送车队,超过60%的订单可实现次日达。支付解决方案方面,Lazada则提供了自建电子钱包helloPay、货到付款(现金)或者到附近便利店付款等服务。此外Lazada还曾与支付平台Payoneer达成了战略合作,成功实现了为海外商家提供跨境支付的解决方案。2、俄罗斯市场的折戟沉沙让京东开始反思2015年6月,京东正式在俄罗斯设独立分站,借此来夺食阿里速卖通在海外占比最大的俄罗斯市场。去年1月,京东商城海外事业部总裁徐昕泉对外宣布要在俄罗斯设立分公司,并计划在俄罗斯开发一款流媒体视频服务。但截止目前,京东的俄罗斯分公司仍然没有消息。而伴随着京东商城海外事业部总裁徐昕泉在去年5月离职加盟乐视。可以断定,京东俄罗斯业务开展的并不顺利。而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在一篇文章中直接指出,京东全球化的失败或许是源于财务压力。比起京东到家和京东金融带来的亏损,海外事业部烧掉几千万美元真不算多,投入和亏损也不算大。徐昕泉原本有意引入风险资本,但最后却被刘强东否决。集团不给钱,又不允许融资,什么都抓在自己手里,自己操刀做,注定会错失机会。这么一折腾,京东不仅仅这两年一两亿的亏损,不仅仅是推倒重来又浪费了两年时间,更重要的是,损失了徐昕泉及海外事业部的团队。像徐昕泉这样懂海外业务、海外人脉极广、还懂些电商的高管屈指可数。3、财务压力之下投资或许是京东最好的选择如前文所说,印尼最适合的电商模式是B2C,而这恰恰是京东所擅长的,但在俄罗斯市场的失败却给京东的海外扩张敲响了警钟。对京东来说,B2C模式意味着从零开始打造出一套电商解决方案,这无疑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撑,而在京东大量分拆亏损业务,竭力提升集团电商业务利润的背景下,持续在印尼市场进行投入很难说符合京东的长期发展策略。而在Lazada被阿里巴巴投资之后,印尼市场其实也没有足够份量的B2C电商,通过投资布局B2C这条路也彻底被堵住了。退而求其次,投资Tokopedia成为了京东当下的无奈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京东可能还需要处理与软银之间的关系。作为Tokopedia的大股东,软银不仅与阿里关系亲密,更是阿里巴巴的早期投资者,并与阿里联合投资了不少项目,所以软银很可能会成为京东此次交易的障碍。而对京东的国际化前景,可能需要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连续两次国际化扩张的尝试都折戟沉沙。而即使此次完成了对Tokopedia的投资,京东在东南亚市场仍然要面临亚马逊、阿里巴巴以及Lazada等为代表的本土势力三方围剿。而在更具发展潜力的印度市场,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京东的身影。至于这次计划对Tokopedia投资,无论成功与否,其实都在印证着京东开始意识到,自建电商平台的模式在新兴市场扩张时会遭遇种种弊端,加大对本土电商市场玩家的投入才是正途。但对京东来说,这将会是一个任重道远过程,毕竟这些地区的电商平台缺乏的不仅仅是资金,其实需要的更多还有经验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北京时间4月27日凌晨消息,支付服务提供商PayPal今天公布了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PayPal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9.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5.44亿美元增长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3.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65亿美元增长5%。PayPal第一季度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并上调了2017财年全年的业绩展望,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逾6%。在截至3月31日的这一财季,PayPal的净利润为3.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65亿美元增长5%;每股收益为0.32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30美元增长6%。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5.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52亿美元增长18%;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4美元,比上年同期的0.37美元增长19%,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41美元。PayPal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9.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5.44亿美元增长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一季度营收为29.4亿美元。PayPal第一季度总支付额(TPV)为993.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10.56亿美元增长2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5%。PayPal第一季度总运营支出为25.4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1.37亿美元。其中,交易支出为9.87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7.52亿美元;交易和贷款损失为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55亿美元;客户支持和运营支出为3.17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96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38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33亿美元;产品开发支出为2.1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95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65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31亿美元;折旧和摊销支出为1.8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75亿美元。PayPal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4.31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4.07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14.5%,与上年同期的16.0%相比下降150个基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一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1.6%,与上年同期的21.1%相比上升50个基点。PayPal第一季度运营现金流为7.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7.38亿美元增长2%;自由现金流为6.0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05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截至2017年12月31日,PayPal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非股权投资总额为64亿美元。PayPal第一季度有效税率为12.3%,与上年同期的13.5%相比下降120个基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税率为17.8%,与去年同期的18.1%相比下降30个基点。PayPal在第一季度中通过回购股票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5.17亿美元现金。PayPal第一季度新增活跃用户账户为600万个,截至季度末为止的活跃用户账户总数达到了2.03亿个,其中包括1600万个商家账户。在第一季度中,PayPal处理的交易量达到了17亿次,同比增长23%。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PayPal的每活跃账户交易处理量为32次,同比增长12%。PayPal预计,2017财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净营收将在30.5亿美元到31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5%到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到19%;每股收益将在0.30美元到0.32美元之间,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0.41美元到0.43美元之间。PayPal还预计,该公司2017财年全年的净营收将在125.2亿美元到127.2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5%到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到19%;每股收益将在1.28美元到1.33美元之间,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1.74美元到1.79美元之间。当日,PayPal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下跌0.30美元,报收于44.41美元,跌幅为0.67%。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6:49(北京时间27日4:49)的盘后交易中,PayPal股价上涨2.79美元,至47.20美元,涨幅为6.28%,突破52周最高价。过去52周,PayPal的最高价为45.04美元,最低价为34.00美元。
一万亿美元的公司市值意味着什么?苹果公司近期股价持续创下新高,但目前的市值也“仅有”7237.42亿美元。不过,苹果一个可能的收购将有希望缔造史上首家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这一次它潜在的收购目标是娱乐业巨头迪士尼公司。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史蒂文·卡哈尔和莱奥·库尔普在一份客户报告中写道:「近来,投资者调高了苹果认真考虑收购迪士尼的预期。」报告中还详细分析了收购的可能性,由于苹果目前有大约2300亿美元的资金存放在海外,资金回流意味着高额的税费,所以投资是更好的选择,而收购迪士尼公司大约需要2370亿美元,这笔资金也恰好可以吻合。除了不差钱,苹果也有收购迪士尼的意愿,由于业务收入过分集中于硬件尤其是iPhone上,苹果一直以来都尝试将业务向内容领域扩展,无论是推广AppleMusic(虽然国内的体验不太好),还是打造真人秀节目《应用星球》,都是在智能手机红利期已过的大背景下,苹果在内容服务领域所做出的努力,而早在2015年末,苹果就曾与时代华纳公司商讨过收购事宜。此番传出苹果可能收购迪士尼,也是合情合理,毕竟拥有着海量电影、电视内容的迪士尼,对于志在进入内容服务领域的苹果来说是一个绝佳且便捷的选择。而且从现实来看,迪士尼也称得上一笔优良资产,就在2016年迪士尼影业共收获30亿美元全球票房,成为好莱坞六大厂牌冠军,而今年迪士尼的风光还在延续,其重点打造的真人童话电影《美女与野兽》全球票房刚刚突破10亿美元,成为2017年首部票房达到10亿美元的影片。除了影业部门,迪士尼还拥有主题公园这个能够带来稳定收入的重要资产。如果收购真的完成,一家市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公司即将诞生,同时苹果和迪士尼有望实现软硬件的深度整合,未来的iPhone、iPad上将聚合迪士尼的海量内容,迪士尼的主题公园中将应用苹果的硬件,甚至可能实现ESPN在全球范围的落地。这个整合的直接竞争对手将是流媒体服务上Netflix,不过面对迪士尼的内容和苹果的用户基础的联手,想必任何对手都会非常忌惮。内容服务是苹果关注的一个焦点,而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也早就说过苹果对任何规模的收购都持开放态度,更重要的是迪士尼可以在丝毫不伤害苹果品牌形象的情况下,帮助苹果走上拓展新业务的快车道,看上去,这是一笔很完美的收购。所以耐心等待吧,也许这一切真的会发生呢。
eBay今天发布了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eBay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2.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37亿美元增长4%;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10.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82亿美元增长115%。eBay第一季度盈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全年业绩展望基本符合预期,但其盘后股价仍下跌逾2%。在截至3月31日的这一财季,eBay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10.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82亿美元增长115%;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94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41美元增长129%。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eBay第一季度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5.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50亿美元相比下滑2%;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49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47美元增长4%,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预期eBay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8美元。eBay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2.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37亿美元增长4%,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7%,基本符合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预期eBay第一季度营收为22亿美元。eBay第一季度总商品交易额(GMV)为20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5%。eBay第一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4.6%,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8.7%;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运营利润率为30.0%,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3.4%。eBay第一季度持续运营业务的有效税率为-85.5%,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8.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运营业务的有效税率为18.7%,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0.4%。eBay第一季度持续运营活动产生的运营现金流为5.8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4.47亿美元。在第一季度中,eBay总共回购了1000万股普通股,回购总价值约为3.5亿美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eBay的已获批剩余可回购股票价值为9.86亿美元。eBay预计,2017财年第二季度净营收为22.8亿美元到23.2亿美元,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比增长5%到7%;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43美元到0.45美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20美元到0.40美元。eBay还预计,2017财年全年净营收为93亿美元到95亿美元,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比增长6%到8%,符合分析师预期;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98美元到2.03美元,基本符合分析师预期;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85美元到2.10美元。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eBay全年营收为94亿美元,每股收益为2.02美元。当日,eBay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0.17美元,报收于33.86美元,跌幅为0.49%。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7:29(北京时间20日5:29)的盘后交易中,eBay股价再度下跌0.69美元,至33.17美元,跌幅为2.02%。过去52周,eBay的最高价为34.74美元,最低价为22.30美元。
途牛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经审计年度财报,报告涵盖了途牛过去5年的主要财务数据、目前公司股权结构、近年投资及融资细节等:途牛股权结构截至2017年3月31日,途牛董事会成员及高管共计持有公司78.6%的经济权益、84.7%的投票权:途牛CEO于敦德持有公司5%的经济权益、20.9%的投票权。总裁严海峰持有公司4.1%的经济权益、14.5%的投票权。海航持有途牛26.5%的经济权益、18.8%的投票权,并在途牛董事会任命了两名董事代表。京东在途牛董事会的代表沈皓瑜,持有途牛20.6%的经济权益、14.6%的投票权。梁建章作为携程投资控股公司的代表,持有途牛3.3%的经济权益、2.3%的投票权。途牛基本企业结构过去5年主要财务数据从2012年到2016年的5年间,途牛的年度总收入由2012年的11.20亿人民币一路飙升,2016年达到105.66亿人民币;但年度净亏损也由2012年的1.07亿人民币,扩大到2016年的24.43亿人民币。报告指出,“公司历史净亏损部分由于在快速扩张运营业务上的投入,包括地区扩张、品牌和广告营销、移动端相关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投入成本等。公司预期未来在业务扩张上仍将继续投入较大成本,公司盈利能力和运营现金流都将会受到影响。”截至2016年底,途牛账面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的总额为10.85亿人民币(约1.56亿美元),相比2015年底约为21.01亿人民币,减少了约10亿人民币。报告称,“尽管途牛相信目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同项、以及预期运营现金流将可以满足预期未来12个月的现金需求,但是鉴于业务环境改变和其它未来发展需求,公司仍然可能争取更多现金资源,为未来可能采取的市场营销或投资提供现金储备。”IPO与私募途牛于2014年5月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公开发行IPO随后,公司又和3个投资者达成了私募交易的协议:2014年12月,途牛与弘毅投资(HonyCapital)子公司UnicornRichesLimited、京东电商投资、携程等达成股份认购协议,新发行约3681万股A类普通股,募得1.48亿美元。2015年5月,途牛向京东子公司FabulousJadeGlobalLimited、弘毅投资(HonyCapital)子公司UnicornRichesLimited、DCM中国及其关联公司、携程投资控股、淡马锡控股附属公司EstaInvestments和红杉资本共计新发行9375万股A类普通股,募得5亿美元。2015年11月,途牛向海航新发行了约9090万股A类普通股,并于2016年1月份成功募资5亿美元。投资线下旅行社2015年途牛斥资1.155亿人民币,收购了浙江中山国旅、天津经典假期(拥有台湾游资质)等4家线下旅行社,相应的持股比例分别100%、100%、75%、80%。报告称,“途牛借助上述收购交易,打进了台湾旅游市场,并提升了公司对上游产品的直接采购能力”。2016年,途牛以2810万人民币(约4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线下旅行社的100%股权。报告称,该交易帮助途牛打进海外旅游市场并提升公司目的地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