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近日发表题为《重新定义电商》文章,从电商大格局已定但移动带来变数、用户体验正取代价格成为消费者购物最重视因素、涵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零售雏形开始显现等三个方面,对电商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以下是小编根据刘强东原文整理的主要内容:一、电商平台格局已定,移动催生变数(1)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商市场。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中国第一电商大国的地位应不会动摇。网购市场规模爆炸式的成长,得益于整个行业的不断创新,极大地释放了在线购买力。(2)2013年,早期的电商超高速增长阶段将落下帷幕,竞争格局亦在悄然发生变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中国B2C市场,前五名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75%;对于后来者而言,经营环境更加困难,甚至面临边缘化、彻底出局的危险。因为随着销售规模和订单量的增加,领先者单均营销费用、物流费用等都在不断下降,系统、产品、价格以及服务方面的优势则进一步得到优化,规模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出来。刘强东认为,在现有的格局下,打造一个全新电商平台的时间窗口,基本上已经关闭。(3)除了市场份额之外,竞争正逐步深入到整个供应链乃至生态。多数电商仅覆盖了供应链体系中的某几个环节。如何与品牌商、制造商、经销商之间协作,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将决定着企业持久的价格竞争力。因此,2013年,各主要电商都在平台建设上发力。(4)未来行业变数最大可能来自移动互联网。移动网购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201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微博)网购市场同比增长超过200%,在总体网购交易额中占到了8.6%,同比提高了4.2个百分点。以京东为例,目前来自移动端的订单量已经占到整体订单量的一成,而且正以远高于整体的速度快速成长。不过,刘强东表示,虽然对于电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仅仅移动端本身并不足以单独构成一个新兴互联网入口。如果没有后台强有力的支持,移动互联网就很难将流量转化为真正的商业价值。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才刚刚开始,还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各方参与者都还有机会在竞争中胜出。二、电商平台由“轻”至“重”,产品和服务取代价格成为消费者最重视因素(1)电商的兴起和发展除了技术进步影响,更为根本的动力在于,整个行业始终致力于改变和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电商企业的起与落,都与用户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刘强东称,低价不是电商消费体验的全部。实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只有不到一半(48%)的网民,是因为价格低才选择在线购物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下降。相比而言,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重视的因素。(2)随着电商竞争从单纯的规模、低价时代,逐步进入用户综合体验时代,无论模式如何,从“轻平台”到“重平台”的转变,正在成为大势所趋。京东自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近1300多个区县的自有送货体系。以仓储物流为例,主要会从速度、友好度和灵活度三个方面影响客户体验。在仓储物流方面进行投入,不仅保证了货物送达的时间效率,而且可以很大程度减少物流损、提供上门取货等多种特色服务、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在全流程上获得客户综合体验的提高。自有仓储物流体系,确保了与交易流程的上下游紧密衔接,有效地提高了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此外,“重平台”还是积累大数据的必要条件,而大数据则是整个电商平台发挥更大效应的基础。线下的物流数据、地址数据以及用户特征数据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没有自建物流就无从获得这些数据。京东还将逐步把仓储、配送服务开放给电商平台的众多商家。刘强东表示,有人认为电商是一种“轻平台”,重营销、技术、社交、支付等环节;而对仓储物流这种需要长时间、大资金投入的“重资产”环节,一般以外包的形式处理。但2013年开始,一些主要电商都开始加大在仓储物流方面的投入。路径不尽相同,有些是把传统的仓储物流布局加以改造,有些则采取把仓储、配送资源整合到自己数据平台上的“众包”模式。三、涵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零售雏形显现(1)随着消费群体上网的普及和网购习惯的形成,传统零售也必将越来越多地尝试“触网”;同时,电商也在尝试向线下渗透,从而给用户更到位的服务。全渠道零售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虽然在全社会零售总额中,网购所占的份额仍不足两位数;但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的价格体系、服务方式、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预计未来五年之内,电商零售将占到整个社会零售的五分之一。这场正在到来的商业革命,归根到底是由日益崛起的“全渠道消费者”所驱动的。传统零售与电商向全渠道零售转型的过程,是各自呼应全渠道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也是两者各自弥补劣势的过程,最终将达到相互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在2014年将会出现一些尝试性的形态,但全面铺开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2)在面向未来的全渠道零售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作用,很可能将是关键性的。随着包括手机、平板在内的移动终端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市场向移动端渗透的趋势越来越变得不可阻挡。来自移动端的购物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购物的时候,消费者会使用移动设备去查询相关的信息,比如说商店的具体位置、商品信息、价格对比、优惠和促销活动等。而在移动互联网庞大且精准的数据支持下,通过人群定向、网站定向、关键词定向、行为定向等方式,就能准确寻找到目标客户。在避免为消费者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广告困扰同时,也让商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得到提高。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信息的实时沟通,消费者也可以自由地实现购买行为在线上线下的转换。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数据挖掘+云计算平台,将极大地扩展我们对用户体验的认知。谁能创造性地应用移动的威力,谁就有可能掌握赢得下一场革命的“密码”。此外,刘强东还提到,对于京东以及其他主要电商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亦是未来的热点之所在。过去两年来,京东通过整合银行资源,启动了供应链融资服务,已经向合作伙伴累计提供了数十亿元的贷款。
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近来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先是收购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Style.com,紧接着又宣布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合作,获得京东数百万英镑的投资。人事方面,Farfetch今年3月将最大竞争对手Net-a-Porter的创始人NatalieMassenet吸引致麾下,6月初又任命原数字营销部门高级副总裁JohnVeichmanis为公司CMO。这几个举措似乎都将Farfetch推向了风口浪尖,也宣告了它加大市场扩张力度的决心。有外媒报道称,Farfetch接下来要继续提高盈利能力(去年平台交易额为8亿美元),并且开始为上市做准备,预计IPO的估值大概在15亿美元到50亿美元之间。日前,外媒DIGIDAY对JohnVeichmanis进行了一次采访,聊了聊Farfetch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策略以及Veichmanis对于数字化的理解。据悉,Veichmanis目前带领着一支130人的营销团队,他们由数据科学家、编辑、人工智能专家组成。Veichmanis一直坚持以数据驱动来构建品牌意识,而这也是为什么Farfetch能在变化最多也最迅速的电商市场保持健康增长,同时又能在亚马逊、Net-a-Porter这些强劲电商对手的围攻下脱颖而出的原因。以下为采访内容提炼:问题1:你在2015年加入Farfetch之前并没有任何时尚行业从业经验,这对你在Farfetch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影响吗?Veichmanis:不管哪个行业,市场营销的规则都是越来越多的依靠科技和数据,来跟消费者之间建立更丰富的对话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为Farfetch带来的东西——我们有能力去建立有意义的客户主张,然后找到通过技术去触达用户的方法。问题2:奢侈品行业的意义在不断演变。你们是如何针对这一点来做市场营销的?Veichmanis:Farfetch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想构建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但要意识到,如果你想在奢侈品行业构建一个品牌,你需要确保你的故事讲给了正确的人群听,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浪费。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方向是运用平台的已有数据(大量访客和现有消费者的数据)来找到更多消费者,而且是用技术来实现。事实上,我们是在减少触达的消费者数量,但却找到更精准的热爱奢侈品和时尚行业的人,然后再和他们进行交流。我认为新时代的奢侈品行业CMO应该承担这样角色:不仅要通过科技准确定位到目标人群,更要同消费者进行对话、讲述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从而启发他们的想法,最终刺激他们产生购买行为。问题3:那你们具体是怎样运作“数据科技”的?Veichmanis:过去两年,我们在营销技术平台上投入了400万美元,在营销技术、人工智能和数据科技上都有很大的投入。整个营销团队中,四分之一的人是数据科学家。我们通过分析手中的数据,定位到目标顾客群体,对他们的喜好和购买行为进行预测,然后再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讲故事”。问题4:你认为如今的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成为数据科学家吗?Veichmanis:首先,我自己也不是数据科学家出身。但不可否认,数据科学家团队可以做的、可以传递的东西非常重要。数据就是营销人员的资本。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数据来创造意义,然后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不过,这并不是说数据科学家把文字和研究报告给到我们就行了,而是说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聚集起来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我相信,从现在开始的今后10年里,任何一个有水准的营销团队都需要这样的能力。问题5:Farfetch最新一轮融资将用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你们将如何推进这个新市场的发展?Veichmanis:这个问题又回到数据上来,这也是我们为啥会对于京东给我们所带来的机会感到兴奋。我们将和京东旗下的黑珑科技营销技术平台合作,这能够让我们利用京东的大数据资源在中国建立自动化营销体系,并进一步在中国市场建立品牌知名度。最终,当我们寻求在这个市场有所作为时,可以以数据和大量的市场测验为基础来制定策略。我们会加强在中国的活跃度,努力尝试更多新鲜东西,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尽快熟悉这个市场。问题6: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觉得来自亚马逊的威胁会对你的决策产生影响吗?Veichmanis:我对亚马逊是非常钦佩的,他们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这一点无可置疑。我认为,这个领域目前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创意产业与技术、数据学科之间的交叉。退回到五年前,许多营销理念都是基于打印和模拟的,没有真正运营技术能力来自定义通信。但现在,做营销需要讲述更有趣的、更有吸引力的故事。人与人是不断发生连接的,并且需要持续的寻求信息。因此,“运用”的频率大大改变了。作为一个品牌营销人员,你可以用更坦率的、更个人化的方式去和目标对象进行交流。比如,像Airbnb这样的品牌就是在使用简介的消息建立情感联系,但是它使用了新技术来决定到底要把这些信息展示给谁看以及在哪儿展示。所以,把理性的数据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是非常有趣的。问题7:这个行业需要不断创造新内容,你对此会有很大压力吗?Veichmanis: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内容太多,噪音也太多了。但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去交流,但老实讲,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我想很多营销人员都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问题8:Farfetch要加快盈利的话,你们的工作会有哪些侧重点?Veichmanis:市场营销是盈利的一个关键驱动力。Farfetch平台上的品牌商和精品店一直在增加新产品,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把用户需求反馈给他们。营销是平台模式的核心能力,所以我们坚持自己做,而不是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做。现在,我们有自己的付费搜索专家、邮件营销团队、数据科学家。品牌商和精品店愿意跟我们合作也是出于这一点。我们把很大一部分营收都投入到了驱动市场需求上。最终,我们能多高效地获取新用户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如果用户不断回来,那他们就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我们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加大复购率来做的,而不会在那些不太可能买奢侈品的用户身上做投入。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新开了一家很难说清到底是啥的店,它像超市,卖食品、生鲜、日用品;它像咖啡吧,你可以在这儿喝下午茶;它像餐厅,帮你搞定一日三餐;它也像花店、书吧……这就是百联集团推出的新业态店“RISO”。RISO被百联称为“新零售发现店”,概念萌生和团队筹备始于1年多以前,是百联全渠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孵化的项目,也是百联集团在新零售上的阶段性探索成果。“商业零售正在从价格型消费向价值类消费、体验式消费、个性化消费转变。”百联集团总裁徐子瑛指出,百联集团的新零售模式着重于重塑零售价值,带给消费者关于生活方式的更好体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线上线下融合。徐子瑛表示,虽然发展新零售是众多商家的共同认知,但在业务模式和实现路径上却不尽相同,百联此番是以全渠道联动来定义“城市轻生活”,赋予新零售回归本源的初衷。这家位于上海陆家嘴商圈的RISO首店,营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生鲜商品超市,包括海鲜水产、肉食、蔬菜、冻品等品类,二层为特色意大利餐饮档口、进口商品货柜以及漂流书吧。其模式具有以下六大特点:一、“超市+餐饮+书籍+音乐”的融合“它最大的特点是一个“融”字,空间与场景的融合,轻食与品质的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全渠道融合,美食与购物的多业态融合。”百联全渠道COO张申羽介绍道。RISO将餐厅、花店、咖啡吧、书吧等融入超市门店,顾客在这里可以购物、就餐、看书、欣赏音乐等,未来还将融入艺术、文化、展览等更多业态。二、线上线下一体化RISO线下门店是向消费者提供体验服务的支撑点,RISO手机端APP同步上线。门店和线上商品库存打通(将分步骤打通百联集团旗下所有业态的商品库存)、会员打通(原百联集团会员不用重新注册即可登录RISO手机APP),提供基于门店周边3公里的到家配送服务以及RISO手机APP所有商品到家服务。为了节省顾客排队结账的时间,店内任何一个带有独特标识的员工皆可提供收银服务,无需去收银台排队,并支持现金、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百联储值卡等多种支付方式。“我们构造整个线下空间的体验,包括围绕线下餐饮怎么打造出RISO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用户口碑,建立信任消费,再导引到线上,最后因不断满足全渠道需求而沉淀下来。”张申羽谈道。据悉,RISO线上线下结合的最大价值潜力是背后的商品选品、人流动线、自动补货系统、销售预测、自动变价等,透过线上线下的数据沉淀,让门店不断通过系统升级优化,发现最佳盈利模式,进而重构“人货场”。三、定位中高端RISO首家店有3000多个sku,其中60%为进口中高档商品,且生鲜占一半以上。其目标用户是中高端客群,与百联集团百货会员的高端人群相吻合,也选址在高端白领聚集区,他们拥有极高的购买力。为了匹配这部分客群的需求,RISO提出解决白领“一日四餐”(早餐、午餐、下午茶、夜宵),并为个性独立的白领推出一人餐“如宴”。同时,实行生鲜现场加工,所有餐饮档口和团队均为自建自营,自己开发菜品。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确保食物安全和品质把控,也有利于菜品的差异化,强化RISO口号中的“轻食”理念。四、情景式解决方案RISO在门店布局上突出场景化。货架和餐饮档口完全融合,顾客可选购食材带回家,也可以选择在现场加工即食,或者观摩烹调全程。鲜肉冷藏柜旁设置酒类柜台,按消费场景进行商品陈列,刺激客户进行连带消费。比如,一款“春游包”里,集合了果汁,餐具、台布,免水洗手液等。门店还尽量减少货架,增加体验区的面积。比如,美食体验区内设置了现场烘焙体验,生鲜区食品区设有拍照互动,还设有图书漂流吧供书友分享、交流。五、与百联集团旗下多条业务线的打通RISO背靠百联集团的全球供应链做商品精选。目前,进口商品是跟百联集团全球购公司进行协同,其他的协同资源则包括联华超市的250多个全国农产品直采基地等。此外,据RISO项目负责人王辉介绍,RISO的APP是内容驱动型的社群APP,与“i百联”实现会员通、支付通、营销通,会员既可以是评头品足的资深吃货,又可以成为RISO的民星厨师,并能因其他会员的打赏而获得更多的会员权益。六、从核心店到街区店、便利店的多业态门店据其官方介绍,首家RISO是百联全渠道公司基于过去做新零售的尝试,是探索新零售过程中的1.0版本。开业后会不断调整,升级到2.0版本。未来也会考虑RISO的多业态店联动。除陆家嘴首店之外,今后针对社区、商务楼等推出1500平米左右block(街区店)、easy(便利店)等不同形态,形成覆盖城市商务、住宅区的多业态联动。事实上,今年以来,百联集团展开了一系列对零售新业态的布局。5月26日,百联集团旗下百联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引入阿里巴巴为联华超市第二股东。这是继今年2月百联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零售新业态六大领域”战略合作后,迈入资本层面合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同时,百联集团也将增持联华超市2%的股份。同期,百联集团宣告与SMG达成战略合作,将以文化植入的方式推动商业项目发展,以实体商业项目的发展传播文化,打造商业文化地标。此外,2016年,“i百联”全渠道平台正式上线,下属多家旗舰门店也相继完成转型。百联集团正以线上商业零售平台为基础,构建线下场景化+体验式+产业生态链+高效供应链的新型零售模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官方表示,RISO作为百联集团的新业态店,在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合作之前就已筹备,因此属于百联集团的自我技术研发产物。不过,未来不排除在大数据、选品、自动补货系统等方面与阿里巴巴合作。
二选一的题,即便是“蒙”也有50%机会得分。但在电商的二选一里,答题的人却注定扣分:轻则增加沟通成本、操作难度;重则直接损失一个渠道、千万级的销售额。可这样的“扣分题”年年有,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潜规则变成了必答题今年618战火十足,也闹剧不断。裂帛、七格格相继以京东强制其参加促销,扰乱价格体系为由宣布关闭京东店铺,而京东却称真正原因是有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用几轮回应把电商圈长久以来的潜规则直接翻到了台面儿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知情人士爆料,上述事件并非个案,天猫还单方面下架了某知名淘品牌的会场资源,要求其发布和裂帛同样的声明,才可恢复其会场资源位;更有服饰品牌商反映,每次大促前都会接到天猫小二的电话,虽称不强迫选择唯一促销平台,但如不自觉,就会失去天猫资源位,沟通不好甚至可能失去整个天猫渠道。“二选一从2012年双11开始就没停过。”一位商家介绍,“聪明的商家会在大促前做好计划,只申报销量较好的平台的资源位;贪心的商家为了业绩最大化两边一起申请,被问询后,再用各种方法蒙混过关。”无法逃脱“二选一”的品牌商们曾经运用过很多奇招:比如在相对弱势的平台显示“已售罄”,或者直接在店铺首页贴上一张大大的海报,遮挡单品促销信息等,以逃脱强势一方的追究。针对618期间的部分质疑,天猫在对媒体的回应中称:天猫618是新零售的试验田,也是天猫携手全球品牌针对消费者发起的大规模让利活动,其背后体现的是天猫和品牌商的实力和诚意。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商业应该而且已经进入品质和服务竞争时代。对于低级竞争,天猫无暇顾及更无意参与;但天猫欢迎所有能带来品质与服务进步的竞争,并乐于以此砥砺自身,为合作伙伴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实在的利益。引发闹剧的五大症结“二选一无非是绑定商家买单的平台价格战,老套。”一位电商人士如是说。然而,为何老套的“二选一”一直存在?与超过10位行业人士沟通后发现,“二选一”的循环往复与电商行业的诸多顽症有关:(1)平台和商家陷入零和游戏:超级公司挟数据、订单、用户以令市场,处于弱势的商家无数次被蹂躏,但敢怒不敢言更无力反抗。部分卖家50%以上的电商销售额都来自大促,这种强依赖导致商家不愿也不敢与平台一拼。(2)电商的无序和冒进发展:电商凭借野蛮生长才以迅雷之势冲击了传统行业。如今市场瓜分殆尽,却仍不讲究精细化运营,在存量市场中简单粗暴、肆无忌惮内战。(3)商家“拼”错了方向:决定商家命运的不是市场供需,而是平台规则。按照规则,商家可以靠历史数据评分获得展示,品牌早期通过驾驭“算法”获得资源,比拼对运营系统的掌握,忽视了产品和用户运营,因此逐渐品牌该有的话语权。(4)平台不守规则人为干预:存量市场中,地产经纪的“好位置”优势尤甚,僧多肉少的环境助长了平台对“资源”的人为干预空间,让本就处于流量焦虑的商家只能为了曝光向平台妥协。(5)商家沉浸假象不求创新:电商会场的资源宣传和传统商业的摆放推头没有本质区别,传统而落后。社会消费总需求是一定的,意味着电商大促本就是平台虚构出的伪增量需求。而商家却沉浸其中,一味追求大促销量,忽视了这其实只是把线下业务搬到了线上,忘记了真正该进行的是营销创新。老套的竞争竟无解?“商业中一直会存在大鱼吃小鱼。解决办法有,像滴滴和快的那样合并为一个巨头,就目前的情况,这个结果还不大可能。”多位行业人士指出,电商行业发展至今,巨头已经有足够的话语权制定规则,需要立法来牵制巨头行为。“正常的竞争是允许的,可一旦出现市场垄断行为,危害到正常市场发展,政府必须要出面规范,让市场管理者出手。”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中已经明确,电商平台不得“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有相关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其中一位行业人士认为,面对存量市场,巨头一定会设法挤压对手的份额,为了防止正面冲杀违背道德和法律的相关标准,平台才会选择通过控制商家迂回进攻。“二选一”未触及红线,也只是因为所谓的“大促期间、不强迫”,如果排他延伸到日常销售,也一定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二选一是双寡头垄断的结果。如果行业中有四家平台构成第一梯队,市场秩序就会更好。”有资深人士预测,从今年开始二选一会逐渐得到缓解,“第一,移动电商和线下发展正在起到制衡作用,未来全渠道同款同价做得越好,电商平台大促的影响力也会越小;另一方面,仅凭一个平台去对抗巨头的优势业务机会是很小的,但淘外战队整体情势逐年增强,很可能将形势逆转。”另有电商评论人士认为,技术革新也是瓦解“二选一”的关键。“解决二选一问题需要将选择权归还市场供需,最好的方式就是剔除人为干预,交给算法。平台改运营驱动为技术驱动;商家用技术创新实现小我和大我的汇合,提炼更先进的交互、协作方式和组织能力,从传统商业进化成智慧商业,从二元对立进化成多元并存的商业文明。”上述人士认为,行业应该期待技术革命带来的更多市场、红利、增量,而不是继续在存量市场争夺人货场。
传言中的腾讯网架构调整终于公布。6月16日,腾讯正式发布邮件公布关于OMG(网媒事业群)组织架构调整及管理干部任免的决定。邮件显示,网络媒体事业群下快报产品部更名为兴趣阅读产品部,负责天天快报的研发运营推广;成立内容平台部,负责搭建公司级内容开放平台;网络媒体产品技术部更名为网络媒体技术运营部,负责内容管理、平台研发等工作。人事方面,林松涛负责统筹兴趣阅读产品与内容平台业务的管理工作,姚星负责统筹OMG业务的技术体系搭建,均兼任OMG副总裁,向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任宇昕汇报。到门户层面则是打散了过去的频道制度,撤销新闻资讯部、产经资讯部,以内容出品部、资讯运营部、新闻产品技术部,以及对外合作部的形式存在。其中,内容出品部负责泛资讯内容出品;资讯运营部负责强资讯品类产品和内容生态建设;新闻产品技术部负责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产品、研发、推荐算法工作;对外合作部负责新用户拓展与活跃用户增长体系搭建。这是任宇昕接替刘胜义兼任OMG负责人后作出的最大一次调整,也意味着其内容平台逐步今日头条化。今年3月,任宇昕接管OMG,刘炽平的表述很清晰,希望“加快算法推荐等技术的突破,打造完整的内容生态,将成为新的战略焦点”,“进一步整合全公司资源,驱动资讯与公司相关内容分发平台的合作与协同,加快OMG产品技术升级,并且加大OMG和IEG在内容和娱乐生态方面的战略联动,带领公司网络媒体业务全速获取战略制高点,让业务更上一层楼。”在调整自选股业务后,目前OMG下的产品主要有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腾讯视频、腾讯体育。借由微信QQ的强大流量支持,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在市场上排名前列。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腾讯新闻DAU以8922万居行业第一位,今日头条以6669万位居第二,两者差距在缩小,而天天快报尽管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但仍在网易新闻之后,并趋近靠拢。为了建设内容生态,去年年中,腾讯还在内容生态上做过两件事。一方面培育天天快报,直接从腾讯新闻划出了一部分人纳入,另一方面希望在资本上与今日头条有进一步关系。但随后收购今日头条的交易并没有成功,知情人士称,腾讯也在今日头条的新一轮融资中退出,将两亿可转换债券转手红杉资本。现在,OMG调整后将正面对战今日头条。而从内容部门的调整来看,天天快报和腾讯新闻客户端两个平台的共存不会是长久之计。以下为两封内部信全文:关于网络媒体事业群组织架构调整及管理干部任免的决定各部门:因公司发展需要,经总办讨论决定,对网络媒体事业群的组织架构及相关人员进行如下调整:一、组织架构调整1、网络媒体事业群下快报产品部更名为兴趣阅读产品部,职责调整为负责兴趣阅读产品天天快报的研发运营推广工作,快报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建设和体验优化,以及快报的内容运营工作。2、网络媒体事业群下成立内容平台部,负责搭建公司级内容开放平台,包括内容合作体系、内容生态体系,内容运营体系、内容数据体系、内容品类体系、内容特征体系等工作,建立公司级安全,健康,完善的内容生态,支持公司各大平台的内容分发需求。3、网络媒体事业群下网络媒体产品技术部更名为网络媒体技术运营部,职责调整为负责内容管理,内容安全、设计、质量管理与运维、运营管理与运营平台研发工作。二、管理干部任免Lincker(林松涛),公司副总裁级别(L4),兼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负责统筹兴趣阅读产品与内容平台业务的管理工作,向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Mark(任宇昕)汇报;其它管理职责不变。Forrestyao(姚星),公司副总裁级别(L4),兼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全面负责统筹OMG业务的技术体系搭建,能力提升和资源调配等工作,向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Mark(任宇昕)汇报;其它管理职责不变。Jianzheng(郑坚),副总经理级别(L3-2),担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兴趣阅读产品部副总经理,作为部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部门业务和团队管理工作,实线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Lincker(林松涛)汇报,虚线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Forrestyao(姚星)汇报;不再兼任网络媒体技术运营部副总经理。Monkeyhou(侯晓楠),副总经理级别(L3-2),兼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内容平台部副总经理,作为部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部门业务和团队管理工作,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Lincker(林松涛)汇报;其它管理职责不变。Lima(马立),副总经理级别(L3-2),担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内容平台部副总经理,分管内容运营相关工作,向内容平台部副总经理Monkeyhou(侯晓楠)汇报;兼任快报总编辑,负责兴趣阅读产品快报APP的内容运营,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Lincker(林松涛)汇报。Jonathanhe(何毅进),副总经理级别(L3-2),兼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网络媒体技术运营部副总经理,作为部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部门业务和团队管理工作,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Forrestyao(姚星)汇报;其它管理职责不变。Tomxiao(肖志立),助理总经理级别(L3-1),兼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内容平台部助理总经理,分管数据产品中心相关工作,向内容平台部副总经理Monkeyhou(侯晓楠)汇报;其它管理职责不变。Adinhe(贺国帅),不再兼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兴趣阅读产品部助理总经理;其它管理职责不变。关于网络媒体事业群组织架构调整及管理干部任免的决定各部门:因公司发展需要,经总办讨论决定,对网络媒体事业群的组织架构及相关人员进行如下调整:一、组织架构调整1、网络媒体事业群下成立内容出品部,负责泛资讯内容出品,挖掘泛资讯领域优质深度内容,弥补生态不足,构建竞争壁垒等工作。2、网络媒体事业群下成立资讯运营部,负责强资讯品类产品和内容生态建设,确保上述平台和内容生态的品质和政治安全,并向公司其他内容平台输出强资讯热点内容。3、网络媒体事业群下成立新闻产品技术部,负责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产品、研发、推荐算法等工作。4、网络媒体事业群下成立对外合作部,负责内容线移动产品的新用户拓展与活跃用户增长体系搭建,媒体、终端厂商、高校等战略合作方的拓展与维护,以及内容领域投资与媒体生态建设等工作。5、网络媒体事业群下编务运营部职责调整为负责编务管理,内容安全管理,腾讯网产品,设计等运营支持工作。6、网络媒体事业群下撤销新闻资讯部。7、网络媒体事业群下撤销产经资讯部。二、管理干部任免李伦,助理总经理级别,担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内容出品部助理总经理,作为部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部门业务和团队管理工作,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陈菊红汇报。马腾,助理总经理级别,担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内容出品部助理总经理,协同第一负责人进行部门管理工作,向内容出品部助理总经理李伦汇报。王永治,副总经理级别,担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资讯运营部副总经理,作为部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部门业务和团队管理工作,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陈菊红汇报;其它管理职责不变。Leowzhang,助理总经理级别,担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新闻产品技术部助理总经理,作为部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部门业务和团队管理工作,实线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陈菊红汇报,虚线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姚星汇报;不再兼任网络媒体技术运营部助理总经理。贺国帅,助理总经理级别,担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对外合作部助理总经理,作为部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部门业务和团队管理工作,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陈菊红汇报;其它管理职责不变。何毅进,不再兼任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区域业务部副总经理;其它管理职责不变。
今天,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准开业。江苏苏宁银行是江苏省第一家民营银行。苏宁云商(002024,SZ)今日晚间发布的《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参与筹建民营银行进展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6月15日接到江苏苏宁银行筹备工作组通知,后者收到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核发的《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苏银监复[2017]106号),批复内容称,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已批准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据了解,江苏苏宁银行于2016年12月获批,并落地南京,定位是全产业链融合互联网银行。半年后的今天,终于得以获准开业。以下是公告全文:证券代码:002024证券简称:苏宁云商公告编号:2017-046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参与筹建民营银行进展的提示性公告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6年12月22日在《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了《苏宁云商集团股份公司关于发起设立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暨获得筹建批复的公告》(2016-090)。公司于2017年6月15日接到江苏苏宁银行筹备工作组通知,筹备进展情况如下:一、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工作组收到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核发的《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苏银监复[2017]106号),批复内容如下:(一)批准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二)核准机构名称为: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苏苏宁银行”)。(三)核准机构住所与营业场所为江苏省南京市淮海路88号101室。(四)核准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五)核准金融业务范围为:吸收人民币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民币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六)核准《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江苏苏宁银行应严格遵守该章程约定开展金融服务。(七)核准黄金老、华志松、李立干董事任职资格;核准李千目、杨涛独立董事任职资格;核准黄金老董事长任职资格;核准黄金老行长任职资格;核准刘卫民审计部门负责人任职资格;核准邬向军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任职资格。筹备工作组应在批复之日起10日内持本批复至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领取金融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对外营业。工商、税务登记等法定程序完成后,应于1月内向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报告相关情况。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6个月内开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开业的,开业核准文件失效,由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办理开业许可注销手续,收回金融许可证,并予以公告。二、江苏苏宁银行于2017年6月15日收到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核发的金融许可证。江苏苏宁银行以“科技驱动的O2O银行”定位,将打造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注重线上布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精准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需求,实现全方位、定制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线下渠道优势,联合公司在线下门店资源和财富中心打造实体金融体验中心,为用户带来线上、线下全场景金融服务体验。公司将继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特此公告。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17年6月16日
6月9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在2017投资者日大会表示,2020年阿里巴巴GMV将达一万亿美元(6万亿人民币)。而在这之中,新零售战略势必将起决定性作用。张勇在开场演讲中表示,在新零售战略的推动下,天猫也已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也开启了转型之路。“新零售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所做出的全新战略愿景规划,是大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融合,是零售核心元素的数字化。”据了解,阿里目前的核心电商、本地服务、数字媒体娱乐以及数据科技四大板块,彼此在数据驱动下也已形成协同效应。此前,张勇曾在2016新网商峰会对新零售的未来进行过解读。他认为,现在的电商零售已经不是把线下商品、线下公司一部分运营能力放到网上,就能爆发出惊人能量的时代。走向新零售的核心是,基于从以商品为核心的到以内容为核心的消费洞察重构起点,触发要完成在企业内部的组织之间的重构、职能之间的重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爆发新零售力量。而在今天,张勇同时称,从制造连接到重新定义零售,天猫四个方面实现了重构,包括品牌营销以及用户连接的重构、通路的重构、供应链的重构、线上线下商业业态的打通和重构。今年5月23日,天猫宣布进行品牌升级,品牌口号从“上天猫就购了”变更为“理想生活上天猫”。此举被业内人士评价称为,这标志着天猫完成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时代的跨越。天猫方面表示,目前天猫已覆盖了绝大部分国内品牌,以及超过1.2万国际品牌、18万知名大牌、8.9万旗舰店。截至2017年3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消费者品牌中,有近八成品牌已入驻天猫。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团CFO武卫在今日的演讲中表示,相比年度活跃买家(annualactivebuyer),年度活跃消费者(annualactivecustomer)已成为更准确衡量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价值的指标,也是更加符合当下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核心指标。据武卫介绍,阿里巴巴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的商业场景,已不局限于零售平台本身,而是一个理想生活社区。从在线市场、本地服务到大文娱,用户在阿里平台的消费行为既包含实物消费、服务消费,也包括文化娱乐等消费。“因此,年度活跃消费者(annualactivecustomer)是更为贴切的指标。”事实上,之所以把年度活跃消费者指数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看待,其实跟消费者停留时长的价值有关。有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阿里巴巴上的时间越长,在平台上下单的可能性和购买的品类就越多,支出也会有显著提升。而根据阿里巴巴上个月披露的2017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显示,2017财年第四财季,移动电商平台贡献了中国零售平台季度收入的85%,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买家增至4.54亿,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高达5.07亿。此外,武卫表示,对阿里巴巴来说,收入不仅来自于在线市场本身,更来自于消费者运营——帮助商家和品牌获得、运营、留存消费者。因此,线上市场收入(OnlineMarketingRevenue)将升级为客户管理收入(CustomerManagementRevenue)。内容经济方面,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也呈现出向好的势头。武卫举例称,消费者分享其购买商品的次数同比上年增长80%,而内容驱动的商品详情页浏览同比增加140%。武卫同时表示,未来,电商板块依然是阿里巴巴产生现金流的核心成熟业务。速卖通、阿里云为新增长势力;国际化、农村、数字媒体和娱乐、全域营销(uni-marketing)则为孵化业务;创新项目包括钉钉、人工智能、物联网(IOT)、高德等。据悉,阿里巴巴2017财年全年收入为158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56%。阿里巴巴2018财年收入指引区间将为45%~49%,而阿里巴巴的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消费者达到20亿。
上周的菜鸟顺丰之争,有一项媒体调查挺有意思:吃瓜群众在站队上,大概有八成站了“顺丰”(王卫)。在毒眼看来,这原本是孤掌难鸣、各执一词的事情,其实很难分辨是谁绝对的正确,绝对的错误,但舆论的风口倒向了一边。但倒向一边真的是好事情吗?未分输赢菜鸟顺丰或不会再如从前相比之前的唇枪舌战,被邮政总局叫停之后,双方均显得讳莫如深。顺丰控股发布声明,确认全面恢复和菜鸟网络的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在亿邦动力网的询问下,菜鸟集团公关部人士也表示,“双方合作恢复如前,但具体商业合作内容不便透露”。然而,什么才是“恢复如前”?毒眼注意到,顺丰与菜鸟关于快递柜的合同曾于2017年3月到期。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谈判,双方无法就信息安全所需要的数据连接达成共识,遂中止了合同协议。那么,协议中到底有哪些涉及数据的关键条款,让双方都如此敏感?按照此前顺丰透露的信息,丰巢在2016年跟菜鸟开始合作,内容包括:①菜鸟提供消费者手机号信息给丰巢。②丰巢反馈快递出入柜信息、丰巢网点推送等相关快递柜物流信息给菜鸟。假如顺丰此言非虚,那么,可以认定的是,菜鸟和顺丰(丰巢)之前的合作中,是有存在交换数据的事实。菜鸟开放的是买家ID,顺丰共享的是快递柜物流路由信息。那么,和好如初的前提,就是双方愿意继续共享这两个关键信息。不能共享这两个信息会怎样?毒眼非常巧合的拿到了一些用户在5月30日(菜鸟称顺丰断掉数据接口的日期)以前,以及6月3日(双方握手言和恢复数据的日期)当天经过丰巢快递柜的物流路由信息。图一:5月10日的淘宝订单物流信息图二:6月3日的淘宝订单物流信息从图一可见,在双方闹翻之前,用户能够清楚在手机淘宝中看到快递员的联系方式、取货码、包裹进入到丰巢快递柜,以及取件的情况。但自5月30日开始,这两个环节突然就看不到了,凡是被放到了丰巢快递柜的包裹,淘宝订单物流信息的末端只留下了简单的签收记录。这一状况持续到6月3日中午尚未恢复。这说明什么?丰巢是横亘在快递包裹接触消费者之间的关键通道。虽然多数物流快递公司已经是菜鸟的盟友,并在撕逼大战开启后第一时间表态力挺菜鸟,但只要这些快递公司决定把包裹放到丰巢的快递柜,就如同放到了一个黑箱子,这部分数据是快递、丰巢以及消费者之间共享。菜鸟数据被断流了。这对菜鸟乃至阿里巴巴到底有多重要?毒眼的一位朋友曾经是淘宝上的资深操盘手,他告诉毒眼:“依托于淘系电商平台和接入到商家ERP系统的聚石塔服务,阿里巴巴方面可以持有订单的全部数据,其中也包含商家回传的发货、快递交接包裹的节点数据。菜鸟通过系统或者跟快递系统接口调用,即可持有物流路由信息(配送流程跟踪数据)。顺丰丰巢则掌握着快递员ID、包裹物流单号、买家ID(手机号)、丰巢取件码这四个快递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这4个数据项,阿里系有其中3个。缺失的取件码,如果通过菜鸟裹裹(菜鸟app)发送,则可以掌握快递员终端配送,并联通消费者。”由此可见,菜鸟和顺丰的分歧,是基于两种商业模式之间的对抗。毒眼看来,这其中不在乎谁对谁错。本质上,双方都是大数据的顶级玩家。阿里巴巴借助菜鸟连接电商交易平台、商家、订单和物流公司,因此,菜鸟的数据链条上,淘系数据几乎是全链路的。而顺丰跟两通一达(申通、中通、韵达)建立的丰巢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渠道、消费者数据、包裹信息,快递跟踪记录、存放领取、消费者生活习惯等完善的场景数据。如果说菜鸟是物流界的超级数据平台,那么,丰巢也显然是另一个数据平台,也同样拥有自己的数据生态。但现在,对菜鸟而言,丰巢快递柜在最后一公里做了精准拦截,物流数据有一部分是放到黑箱子里的,是不可视的。这一部分信息,既有非淘系数据,又有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路由情况。因此,无论菜鸟是否像顺丰描述的那样,“觊觎”对方的数据,并索要开放,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一向在大数据方面所向披靡的阿里巴巴,唯独在最后一公里对横空出世的丰巢快递柜无可奈何。在商业对垒上,丰巢是顺丰布局的关键之子,是一步好棋。布局快递柜这件苦差事耗费成本,如今换来的是一道开关自如的防火墙,让顺丰掌握着主动权,双方对弈之间显然不会拱手相让。尽管过去的合作中,双方互通数据,但如果顺丰“任性”一把,菜鸟束手无策。这在此次撕逼大战中可见一斑。从这一点上判断,顺丰先下一城。不过,就分歧的处理上,邮政总局从大局入手,让双方由对抗回到合作的层面,菜鸟又化被动为主动。接下来,双方是否会采取有条件的合作,显然是最大博弈,将决定这盘棋该怎么走下去。数据脆弱而敏感但数据为王毒眼在此前一篇文章《顺丰菜鸟数据之争很幼稚在线时代在乎隐私?》中曾提到过,顺丰和菜鸟到底是谁断了谁的接口不重要,随着数据资产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凸显,传统企业不会束手就擒。顺丰菜鸟之争引发的数据之争,让数据将变成非常脆弱而又敏感。“调解是冷启动,回到原点,事情本身仍然无法逃避。”毒眼的一位前淘系创业者朋友指出,在更多内部消息确认之前,吃瓜群众们永远无缘知道真相到底是怎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双方基于数据安全、信息共享、调用接口等多方面已经出现不信任的裂痕。延续第一部分所涉及到的关键数据,有一点格外引起毒眼注意,也将决定双方能否回到谈判桌上商榷协议:“续约的过程中,菜鸟提出:所有快递柜信息的触发必须通过菜鸟裹裹,取件码信息无条件给到菜鸟,丰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给菜鸟(包括非淘系订单)。”按照以上顺丰的说辞,正是这一条款,让其感到“难以接受”,也是拉开这场撕逼大战序幕的关键性因素。这里涵盖两个关键信息,除了第一部分讨论过的取件码,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非淘系”数据。根据此前双方对峙时撕开的部分真相可以窥见:一方面,顺丰指出,菜鸟要求顺丰向其开放非淘宝系数据;另一方面,菜鸟则反击称,顺丰借丰巢快递柜调用非顺丰数据。毒眼了解到,所谓非淘系数据指的是其他物流快递公司接入到丰巢快递柜的数据。这部分体量由多大:丰巢公开数据显示,其近300万寄存快递柜的包裹中,200万是淘系订单,94万跟阿里巴巴无关。“菜鸟希望顺丰回传的是无关的94万订单。”丰巢发言人表示。显然,非淘系的数据一方面决定了顺丰可以平衡鸡蛋和篮子,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丰巢这个科技项目对传统快递行业的变革驱动力乃至掌控力。举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即使在撕逼发生之前,毒眼一个朋友由EMS发货的包裹路经丰巢快递柜,其物流信息也是不完整的,用户只能看到和撕逼之后菜鸟包裹类似的情形——只有签收记录。图三:淘宝订单的菜鸟信息,由EMS提供配送服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毒眼猜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EMS和顺丰是竞争对手。顺丰不将数据开放给对手是不言而喻的。而EMS之所以没有像菜鸟一样和顺丰对撕起来,毒眼觉得,并不是市场份额不够大、大腿够不够粗,而是其数字化、互联网化的程度远不及顺丰。“EMS显然还没有构筑自己的互联网能力以及大数据能力。相比于顺丰、菜鸟,EMS和其他快递公司对未来商业的理解在一个层面和维度之上——当然,他们也尝试做电商平台,但就像顺丰试水电商一样尚未具备掀翻电商巨头的能力——但他们都只是快递公司,甚至是很传统的快递公司。从接单到运输的全流程上,他们尚未想象到数据的魅力,也并未想象到如果才能将数字化赋予全行业。”一位众包物流服务商告诉毒眼,做不到这一点,定会受制于人,就有可能被数据“绑架”。要知道,快递柜不仅仅只是普通的邮箱,更是带着订单信息、用户信息、快递信息的数据宝库,且随时可以跟用户沟通。所以,丰巢的出现不是用来打败传统的邮箱、快递柜,而是找到数据的入口、用户的连接点。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比拼远远超过物流高速公路的比拼,谁手中掌握着海量信息、海量数据,并有海量数据的运算能力,谁才能主导行业。一家传统公司,可以不接入阿里云,也可以不接入菜鸟,不接入丰巢,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不在线化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战队到阿里系的队列,顺丰也一样会选择腾讯云。顺丰显然不想只是作为一家纯物理式运作的公司,它必须是在线的、互联网化的、数字化的。哪怕中断了阿里的数据接口,用户依然可以在丰巢的微信公众号来完成下单动作。中局是分水岭这可能是大势对于接下来的局势,也是非常关乎到“非淘系”。京东发话了,美团响应了,网易也不打破沉默。关于站队这件事,毒眼第一次看到舆论导向的倾斜,还看到了更多的平台的坚决表态。而这些表态的平台,基本属于“非淘系”。非淘系电商挺顺丰是否意味着和淘系电商彻底宣告对峙?而这一举动是否将深远地影响接下来的电商格局?毒眼认为是肯定的。首先,非淘系电商为何要支持顺丰?在商言商,毒眼并不觉得这些大佬只是“仗义执言”、“趁火打劫”。站在顺丰的立场,合纵连横非常必要。因为丰巢现阶段接入的数据大多来自于快递、物流行业,且顺丰只掌握着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数据。为此,京东、美团、网易考拉的订单数据,可以弥补顺丰在数据多元化以及数据链条长度的天然不足。站在非淘系的立场,即使未来世界是大数据、云计算的世界,所有企业在触网后都要交出一部分数据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但谁更具有中立性,谁可能更能赢的信赖。物流是关键数据,快递是链接消费者的通路,电商公司将其放在菜鸟或者阿里云,即使对方再中立,也会顾虑到淘系的竞争关系;而接入丰巢和腾讯云,因其没有直接电商元素,似乎摩擦会更小、信任感会更强。其次,数字商业多元格局正在建立。毒眼之前批评过,互联网世界非常喜欢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把淘系和非淘系做比对,似乎有意将电商切割成两个世界。实际上,巨头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新兴市场和细分领域还在孕育新的机会。这期间不只是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也包含在数据追逐上更广袤空间的探索。毒眼之前和一家传统零售公司的CIO聊天时,他曾说,任何一家公司在数据的汪洋大海里都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在线化、数字化成功之后,数据量将几何式爆发,极大丰富的数据除了带来处理能力、计算模型、迭代进化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新市场格局的多元化。面对这样的局面,单极称霸或是两极对立的产业形态都无法主导数据的高效运转,大数据市场需要更多参与者,更多竞争。最后,毒眼想借《智能时代》《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老师的一段话:“虽然到目前为止,Facebook、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些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用户隐私的公司似乎还靠得住,但是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的公司远不止这几家。当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公司和用户利益发生冲突时,前者会有意无意地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掉用户的利益。“我们把命运寄托在一些公司的善意上其实并不可靠。如果一家公司或者政府部门有能力获得和随意使用每一个人的隐私,那么它就拥有了某种超级权力。更进一步讲,如果拥有用户大量私密数据的公司同时具有了超级机器智能水平,那么它不仅拥有权力,而且还拥有超级执行力。历史证明,任何不受约束的超级权力最后都会带来灾难。”故此,顺丰菜鸟之争,仍然只是各自商业利益之争。任何一家独占数据,且权力过大,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毒眼权且将其视作数据认知革命前的启蒙运动。这是电商的中局,从业者应该警醒:在某些争执面前,与其说是民心所向,倒不如说是大势所趋。唯心地看,假设所有的冲突都是命中注定,那2017年的这场电商风波注定的不平凡的。这既是隐喻,也是最好的安排。
其实马云是很想借力王卫的:因为通达系根本没有供应链的基因,而顺丰具有这样的基础,如何在菜鸟系里树立一个标杆,让大家跟着学,最好借力的就是顺丰,只可惜遇到的顺丰的老板是王卫。【背景】6月1日下午14:32,菜鸟网络官方发布声明:紧急建议商家暂停使用顺丰发货,改用其他快递公司服务。原因是顺丰单方面暂停了数据接口,淘宝上将暂时无法显示顺丰物流数据,因此建议商家改用其他快递公司服务,等待菜鸟网络与顺丰的沟通....18:43顺丰官方发声,严肃表达:1.菜鸟已经把顺丰踢出,表示遗憾,要查快递订单,直接从顺丰官方APP等入口查询;2.菜鸟要求顺丰提供无关客户隐私的数据,顺丰拒绝这一要求;3.顺丰呼吁快递同仁重视数据....菜鸟物流大数据战略的背景:6月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7年前的2010年6月阿里宣布淘宝大物流战略,曾经马云定位的绝对不干物流开始慢慢重新定义;2013年6月左右(5月28日)阿里宣布菜鸟成立,定位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2016年6月13日,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定义“重新连接”,菜鸟定义大数据重塑未来物流的战略,全国的乃至海外的国际物流巨头纷纷到位见证;2017年5月22日,在马云呼吁的新零售浪潮下,第二届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定义“连接升级”,全面升级到供应链商业全球知名品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链接。今天,顺丰与菜鸟的数据之争引爆全行业及社会的关注。其实就在6月1日上午,美国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大会上,我正给海外的投资界解读中国物流的商业生态格局,以及未来中国快递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投资机会。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小时过后,菜鸟和顺丰闹掰了。按理常理,我应该就此快速写一篇行业分享给大家,从专业的角度、客观的立场,以独到的眼光给行业一个全新视觉。6月1日晚,我玩了一次创新的玩法,利用直播(一直播)进行了一场解读,万万没有想到火了,共150多万人上线看直播,同时在线峰值达11万人。我从10大方面解读这场大数据竞争的内幕。在完成直播过后,大量的粉丝要求,希望我能从文字上进行整理我的思维,有助于大家的深度阅读。在全面考虑对行业的价值原则下,我再丰富了相关的内容,定位《独家解密:菜鸟与顺丰闹掰,暗藏中国物流大数据竞争的12大内幕》。言归正传,下面进入正题,对12大内幕的解读:一、最后一公里的数据对各大企业意味着什么?这个数据究竟是谁的?1、IP重构时代,流量红利期已过,互联网竞争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之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流量之争是,BAT的流量入口。而今天,移动互联、社交电商的发展流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交商业+网红经济+微电商的兴起,让传统的电商成为过去式。2、用户粘度+用户精准的画像,成为商业刚需:阿里、京东,今天已经从原来的流量竞争转化为用户粘度、用户数据之争。电商时代在那里交易很重要,为新的社交电商时代,谁与用户关系最密切,谁能够抓住用户的潜在需求,这是未来新零售时代的竞争核心。3、最后一公里,为什么那么重要?这是未来商业的入口:未来的商业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最后一公里的数据,物流数据仅仅是其一,因为这些数据仅仅是客户地址和联系方式信息,而用户的画像数据,用户未来的潜在需求的预测,这是商业竞争核心,阿里、京东都在竞争布局,只不过阿里布局的非常狠。4、最后一公里快递入口的价值:如果不做商业,其实价值并不大。对于顺丰来说,其实最后一公里要做新商业,其实有过“嘿客”失败的案例,且不说当年的“嘿客”有点生不逢时,过早的布局,最后失败而告终。在2014年的时候,社交商业还没有像2017年的今天那么爆发。所以顺丰一直在谨慎的对待最后一公里的新商业,包括现在推动的顺丰优选线下的布局,其实幕后有种种原因,这里不是今天讨论的主线内容。同理,对于“三通一达”快递来说,更没有大数据商业基因,基本上不会在大数据上做商业。所以,在中国快递企业300万的快递员的数据沉淀中,通达系不会玩,顺丰在谨慎试水,而阿里呢?而菜鸟了,菜鸟的商业定位就是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生态平台。所以大数据沉淀和应用是菜鸟的核心。5、为什么顺丰的数据菜鸟如此重视呢?顺丰服务的是中高端用户,虽然顺丰在菜鸟的流量非常少,但要记住,手机、服装等高附加值的品牌,大部分都是走的顺丰,这些是知名品牌方,这个的数据的价值,远远比“三通一达”那些小客户的价值意义重大。6、这个数据究竟是谁的?今天有粉丝吐槽:卧槽,这数据是我的数据,你们两家公司拿我的信息来宣示主权和保护权。TMD我作为用户,好无奈.....这句话道出了商业的内幕,一切数据来于用户,而两家对信息的所谓保护打起来了。这也许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的竞争,在你还在购买和消费的时候,数据被后台抓取,后台几个合作关系的企业打起来了。二、菜鸟与顺丰数据之争,给京东、EMS带来怎么样的机会?1、京东和顺丰的站队:6月2日,刘强东为顺丰站台,呼吁保护快递信息,同时京东方面表示:京东开始在柜子方面全面战略合作,合作覆盖了13个城市,日均订单超过5万单。双方计划在年底之前将合作范围扩展至全国26个城市,接入一万台的丰巢智能快递自提柜。无形中,京东和顺丰真正实现一次站队。2、从电商平台角度看:现在是全渠道时代,品牌方可在京东上开店、也可天猫上开店、还可以在微电商领域开店、以及线下店,那些高端品牌在天猫上开店长期走顺丰的品牌,如果面临物流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把客户引导到京东等其他平台交易,其实是对京东利好。3、菜鸟与EMS的站队:这次顺丰与菜鸟的数据入口之争,菜鸟有意扶持EMS,EMS高兴了,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其实我本人不太看好,虽然大家都知道EMS最近两年的改善很提升还是不错的。但要注意两点:1、订单的支配权方面,菜鸟只是一个推荐的权,真正的选择那一家,商家说了算。2、EMS是否能够真正的干好,这个值得怀疑,因为如果能做好,早就做好了。但无论怎么样,这确实是一个EMS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菜鸟的备份方案。三、微电商时代,电商平台将失去价值,快递企业绝对的商机微电商的发展,其实对传统的电商平台冲击是很大的,不管是网红经济、社交电商、还是微商,从中国最大的微商服务平台“微谷”的数据看:现在广药集团、云南白药、立白集团、同仁堂、格力等知名品牌都在试水微电商了,现在有超过3000万的从业人员。背后的商业机会如下:1、商业模式角度看:微电商时代,交易在那里不重要,支付在那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系(信任),重要的是谁对关系长期的维护,建立长期的信任+服务。2、用户体验角度看:微电商是信任关系为前提,发货直接走快递发货,根本不需要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和服务,数据是一个散乱的状态。3、对快递企业的机会:快递企业如何和微电商、微店商、网红、微商等商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拿下这样的市场,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个方面早期就在布局的中通做的很不错,就在昨天(6月1日)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投资大会上,我和中通的高层也在深度的交流。今年的世界微商大会,原阿里巴巴总裁助理曾解析:微电商是传统电商的掘墓者!四、中国物流行业的生态站队:“两大生态+两大平台”的关系揭秘今天的菜鸟、顺丰的博弈,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了,是行业生态的博弈。总结一下,中国物流行业的生态已经成为了:两大生态+两大平台的关系,分别是菜鸟(系)、钟鼎(系)两生态+京东、顺丰两平台。1、两大生态之一菜鸟系:阿里在物流的布局,就是商业+资本驱动物流生态的布局。1)地产:菜鸟地产;2)快递:圆通+百世+天天(归属于苏宁);3)落地配:上海万象+南京晟邦+陕西黄马甲等;4)平台:日日顺物流+苏宁物流+运满满等;5)云仓:心怡物流+百世云仓+苏宁云仓等;6)最后一公里:菜鸟驿站等;2、两大生态之二钟鼎(普洛斯)系:这一个系主要是物流链式投资,没有商业驱动,就是产业链明星企业的布局。1)地产:普洛斯地产;2)零担、快递:德邦、优速等;3)干线:则一物流;4)平台:G7+货车帮+福佑卡车+卡行(阿里也投了,唯一一家交叉投资的企业)等;5)最后一公里:丰巢等;3、两大平台之一顺丰:快递+冷运+云仓+供应链+最后一公里综合供应链服务。顺丰是典型的快递物流网络为基础,升级业务有最后一公里丰巢、云仓、供应链、冷运等综合的供应链服务的体系。4、两大平台之一京东:京东物流子集团定义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京东物流子集团定位是:以云+科技+数据驱动的综合供应链服务,拥有六大运营平台:中小件物流+大件物流+冷链物流+B2B物流+跨境物流+众包物流;后台支持包括各种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技术创新,如无人仓+无人车配送等。内幕关系:1、钟鼎创投产业基金背后的GP,有顺丰、京东的LP;2、钟鼎也是丰巢的股东;3、钟鼎系的多家企业,腾讯投资,如:G7、货车帮等企业。评:这是典型的一个“1对3”的商业站队。五、马云暗示未来每天10亿包裹,这对物流意味着什么?幕后的阿里暗藏哪些战略?5月22日,在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大会上,马云进一步诠释了新零售背后的商机和挑战,并变相的给菜鸟体系下的各大物流企业施压。马云谈到:未来5-6年,中国每天将有10亿包裹的业务体量,快递企业今天上市了,大家不要在乎富豪榜排名,成功是你失败之父;未来成功的物流企业需要眼光、格局、组织、人才、技术等全方面的准备;物流企业要提前做好投资,快递企业要把钱用到技术上去,把钱用到人才上去,而不是把钱用到市场上、拼杀上去...马云的话暗藏的商业内幕:1、阿里的核心战略在新零售:新零售与完成品牌方与用户的链接,包括一线城市的猫超、二三线城市的零售通、农村市场的村淘等布局。2、快递企业比较变革:当前的快递,每天最大支撑1亿的包裹量,未来我要拿每天10亿的业务量,你们快递不升级,将又一次成为我的商业短板,因此你们今天要么跟着我提升,要么被淘汰。(马云在演讲中明确,几年后的大会,现场可能只有一半的人在)。3、快递企业必须升每天10亿的包裹,需要运营支撑:在智能化、在未来优秀人才的储备方面,如果当前的快递不投入,现在你们的上市,将是未来你们的自我灭亡的根源。4、新零售对快递物流企业服务定位:新零售时代的需求不是单一的物流运营,是基于大数据驱动下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这一点很明确的说,是“三通一达”玩不转的,这一点顺丰是有这个能力的,但遗憾的是顺丰未必听菜鸟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两者的较量。5、其实马云是很想借力王卫的:因为通达系根本没有供应链的基因,而顺丰具有这样的基础,如何在菜鸟系里树立一个标杆,让大家跟着学,最好借力的就是顺丰,只可惜遇到的顺丰的老板是王卫。六、为何第一个和菜鸟闹掰的是顺丰,而不是“三通一达”?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提及到,菜鸟和顺丰的闹掰,其实背后是大脑、躯体、大腿的博弈。如何理解:1、菜鸟做的是大脑,大脑是神经的中枢,驱动这整个身体的运动。2、顺丰做的是躯体+大腿,顺丰自己能够奔跑,抛开菜鸟的流量,自己也能奔跑,但顺丰在数据应用方面还未彰显。3、“三通一达”大腿,负责运营末端的支撑,不会有深度的供应链战略,失去了身体和大脑根本跑不起来。为何顺丰和菜鸟是先闹掰?1、因为顺丰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是在整个中国快递领域是最高的,虽然他们在应用方面还很不够。2、顺丰的数据的价值,可能在整个快递领域来说最有价值的。3、如果顺丰都融入菜鸟了,对于其他快递来说,自然就顺服了。七、数据成为物流企业的内核,未来的物流靠什么竞争?未来的物流企业,究竟靠什么生存?这个话题是物流行业企业应该深度思考的话题。1、未来的物流企业,不是靠运力差价、仓储差价、作业差价来生存了。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透明了,商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薄。2、共享经济时代到来:资产是谁的不重要,谁能高效的应用资产最重要,所以靠资产密集型运营的物流企业日子将越来越难过。3、未来的物流将靠数据+金融+增值服务来盈利的时期,但要记住三点:1)无数据,不金融。没有数据,根本谈不上金融,不管是供应链金融还是现在流行的消费金融。2)谁靠近用户越紧密,谁的数据就越有价值,谁就可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菜鸟、顺丰越来越重视末端数据的价值的根源。3)数据的挖掘与应用能力,成为物流企业的考验。物流企业过去大三方物流,为什么日子难过,而今天的平台企业,比如G7、运满满、货车帮、云鸟等企业收到资本的宠爱,本质就是数据的价值。八、未来的物流大数据的生态格局(从阿里、京东、顺丰、G7,到BAT的站队)未来的物流,是大数据时代的物流。谁成为中国物流大数据的神经中枢,菜鸟一定是这样定位的。但未来的商业肯定不是一家独大的业态,因此顺丰、京东,以及背后的腾讯,可能会站队。还有一个信息,可能顺丰与百度外卖也在联姻谈合作,那么这样一来,未来的大数据驱动物流竞争的生态,其实就是阿里和腾讯的垂直细分领域的生态竞争。九、菜鸟物流大数据和京东物流大数据的区别?这个话题很多朋友在问?我觉得有必要单独罗列出来。菜鸟的物流大数据,是从产业生态的布局来构建的,前面的菜鸟物流生态可以看出:1、菜鸟物流大数据:最后一公里大数据+云仓大数据(新零售)+渠道大数据+品牌方大数据等,菜鸟的数据链路是跨企业的链路服务,而且运营规则由菜鸟打通。这是一个生态大数据架构。2、京东物流大数据:京东的物流是自建物流的架构,在社会化过程中两端在延伸,上游会延伸到对供应链的综合服务,下游会延伸到末端。京东物流的大数据是典型的供应链链式大数据。两大平台的“区块链”的架构完全不一样,每一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然,可怕的肯定是菜鸟。十、物流数据,究竟哪些最有价值?未来物流数据商业化的发展方向有哪些?物流数据,究竟有哪些价值,如果物流企业自己看,说实话真看不出什么价值,至少看不透最大的价值。但放在互联网商业中来看,价值有可以无限的放大:1、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数据价值,不仅仅是用户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的价值,更是用户需求画像,用户商业挖据的价值;2、城市配送物流数据的价值,并不是配送线路和配载的价值,会结合城市消费,做社区零售、区域营销精准营销的价值;3、卡车物流数据的价值:不仅仅是运营监控,实际上是对智能管车、后服务、金融、卡车融资租赁的价值,这个可是千亿级以上的市场;.....简单例举一下这些,所以中国物流大数据的商业机会巨大,每一个懂的人都想在提前布局。十一、如何从投资角度看物流大数据未来的价值?过去5年,中国物流的投资,基本上不投传统物流企业。而是投具有互联网思维,具有数据沉淀的企业。资本是很血腥的,传统物流靠运力差价的投资,基本没有回报率,真正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值得投资的都是有数据沉淀的企业。十二、未来5年过后大数据驱动下,中国物流商业生态是怎么样的?(包括红色资本占位)未来的中国物流的商业生态,一定是商业+物流+数据+金融的生态,这种的霸主企业,是要驾驭和控制每一个环节的“链主”企业。错,是“生态主”企业。今天的菜鸟,已经成为这样出具格局的生态主,但从行业角度,我个人觉得这不是好现象,一个健康行业,应该有几大生态的格局。所以,接下来很可能出现腾讯+京东+顺丰+钟鼎系的新生态出来,这样的中国物流在未来5年才是有意思的生态。【综述】今天的菜鸟和顺丰的闹掰,这一切看是偶然,其实是必然,中国物流在互联网时代,正在面临全新的升级。其实这场战争是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到智慧物流的必经之战,是物流和互联网融合的大势所至,确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早晚而已!我个人认为,这场竞争越早越好,否则对中国的物流企业是不利的,而且今天的菜鸟顺丰的数据之争。也刚好只有顺丰合适,京东不可能,因为没有交集,通达系更不可能,是其大腿。这场生态之争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是什么活动?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是大家最近期待的。是不是又在购物车里加了很多心仪的商品等到618全民年中购物节下单呢?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是什么活动?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有什么意义?京东发起的618购物季正式拉开序幕。据京东披露,京东开普勒计划的合作伙伴──今日头条、什么值得买、爱奇艺、QQ浏览器、农业银行、中国电信、玖富商城等将会同时举行618全民年中购物节主题促销活动。今年618或将成为整个中国零售的分水岭。徐雷表示,未来的零售在消费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场景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渠道,而是延伸到无处不在的线上线下空间,零售的消费者时代正在真正到来。京东在618的整体组织思路上发生了变化。首先由单纯的品类驱动转变为了消费者驱动,将消费者的参与感摆在了第一位;其次是与电商品牌由单纯的采购和供应关系变成了协同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了品牌商的势能;第三是京东的角色由输出流量资源变成了分享能力,让线上线下的合作伙伴都有了广泛参与、借力618的机会;最后就是618的整体组织由过去的经验主导变成了技术驱动,不再由个人决定为用户推荐什么商品、采购什么商品,而是更多凭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进行推荐。京东联动线上线下,引入消费者的参与和品牌的协同,意在完成有渠道商像中国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转变。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是什么活动?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有什么意义?以上就是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活动意义的介绍,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一起惠返利网,看更多关于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的内容。
5月25日,京东发起的618购物季正式拉开序幕。据京东披露,京东开普勒计划的合作伙伴──今日头条、什么值得买、爱奇艺、QQ浏览器、农业银行、中国电信、玖富商城、一起惠返利网等将会同时举行618全民年中购物节主题促销活动。京东集团CTO徐雷在讲话中称,今年618或将成为整个中国零售的分水岭。徐雷表示,未来的零售在消费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场景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渠道,而是延伸到无处不在的线上线下空间,零售的消费者时代正在真正到来。今年的618,京东的新玩法将从技术+零售、品牌+零售、IP+零售、金融+零售、多终端+零售这五个方面入手。在技术+零售环节,人工智能将围绕“个性化”打造消费者的专属商品推荐;同时还将结合ARVR技术与消费者开展互动的购物体验。此外,京东智慧物流旗下的无人车、分拣机器人等都将在618投入使用;在品牌+零售环节,京东将于6月6日联合百大中国品牌推出“超级中国品牌盛典”;14个知名品牌将携手明星代言人与消费者开展深度互动;在IP+零售环节,京东在618期间将会与乐高、迪斯尼和变形金刚开展粉丝狂欢活动;在金融+零售环节,京东在今年618首次推出线上线下的白条产品,并将推出多种消费保险助力消费者品质购物;在多终端+零售环节,开普勒合作伙伴将全面参与618购物节。京东新通路事业部服务的中小门店和异业合作点将同时展开促销与回馈活动,全国1700家京东帮服务店、近5000家京东家电专卖店以及各类京东体验店也会全面参与618.京东营销运营部负责人韩瑞表示,京东在618的整体组织思路上发生了变化。首先由单纯的品类驱动转变为了消费者驱动,将消费者的参与感摆在了第一位;其次是与电商品牌由单纯的采购和供应关系变成了协同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了品牌商的势能;第三是京东的角色由输出流量资源变成了分享能力,让线上线下的合作伙伴都有了广泛参与、借力618的机会;最后就是618的整体组织由过去的经验主导变成了技术驱动,不再由个人决定为用户推荐什么商品、采购什么商品,而是更多凭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推荐。京东打造五极“X+零售”,联动线上线下,引入消费者的参与和品牌的协同,意在完成有渠道商像中国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这两年,代购行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小的、不正规的逐渐被淘汰掉,而规模稍大的正发展成为代购经销商,并形成严密的经销体系。与此同时,一些为代购经销商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企业也应运而生。由于单个代购所需货量不多,那些供应链服务企业就把众多代购和代购经销商的采购需求进行整合,再直接去跟厂家(或上游渠道商)谈,从而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洋姑妈”便是这么一个为代购商家和个人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平台。代购行业要怎么标准化?“2015年的时候,有朋友在德国在做小规模代购生意,因为政策收紧、灰色渠道逐渐关闭,这个行业面临着转型,很多从业者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法自己把整个链条做完。我跟国外朋友讨论这事儿,觉得可以利用我们在海外的人脉和在国内的技术实力,去做一些普通小规模代购自己做不了事儿。”洋姑妈总经理杨青林回忆创业的初衷。据悉,洋姑妈(母公司为陌云科技)平台正式上线于2016年4月,定位是“全球代购服务商”,即为代购从业者提供货源地直邮代发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网站和手机App,向上整合海外中小品牌厂商和大型综合供应商,向下拓展海外华人代购、国内海淘微商、淘系卖家和B2C电商渠道。杨青林向小编指出,代购行业要解决的最大痛点是货源的稳定性和物流清关正规化。所以,面向下游代购商家,洋姑妈提供的服务包括海外直采或海外商家入驻的海量SKU货源库、仓储打包、物流清关、互动社区等。国内消费者下单后,代购商家把订单提交给洋姑妈,之后便由洋姑妈协同上游商家负责整个跨境直邮流程。目前,洋姑妈平台有1万多个代购商家,上游供应商超过200家(分自营部分的供应商和入驻平台的商家两种,包括Costco、dm、METRO等),设有德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本月新增的)共5个海外仓,涉及母婴、美妆、轻奢、家居用品、快消品、保健品、小家电等品类,平台月交易量在数千万级别。“很多从业者不会特别宣称自己是干代购的,因为没有标准正统的服务体系支撑,这个行业就没有被普遍定义,不能被普遍接受。大多数代购无法解决三无的问题(无保障无溯源、无任何周边服务),业务仅仅停留在固定人群中,靠亲友口口相传。”杨青林谈道。洋姑妈存在的价值就是做代购的底层服务,帮助这些零散的从业者“找到组织”,解决正规化、流程标准化问题。“给他正规的货源、正规的物流服务、正规的申报渠道。”此外,由于经销性质的代购占比不断提升,系统化的经销代购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销售渠道,为更多中小品牌打入国内市场提供渠道基础。而渠道的竞争格局也会由个人代购的自由竞争演变成代购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使得品牌商将来对代购渠道的管理更加便捷。代购与跨境电商的共生不过,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两年,代购一方面面临着政策收紧所带来的发展瓶颈,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跨境电商的冲击。这个行业看似在走下坡路。那么,去年才入局的洋姑妈偏偏选择代购这个行业,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呢?“代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杨青林表示,随着国内电商平台海外商品占比升高、做跨境电商的人越来越多,一部分国内消费者原来买不到的、需要找代购买的商品,现在可以比较方便的买到了。但跨境电商的用户与找代购帮买东西的用户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合。他谈到,电商发展到现在,天猫、京东这些公信力很高的大平台也会出现很多负面问题,包括假货,所以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代购是更直接的一种购物方式。而且,跨境电商能做的商品,代购都能做,但代购能做的商品,跨境电商却不一定能做。目前,跨境电商大多数还是做标品,很难做个性化的、长尾的商品,比如服装、鞋帽、饰品、非主流大品牌的化妆品等,而代购却能很好的补足这一块。除此之外,代购相对跨境电商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更快。“跨境电商在海外找到货源,然后集货、运回国内保税区,再做前端的销售,整个链条是很长的,从开始选品到消费者可以下单大概要2个月时间。而代购因为人在海外,消费者有需求就可以做实时采购,再空运回国,反馈用户需求的这个流程大概为2周甚至更快。”杨青林指出,代购和跨境电商合起来也只占整个中国进口市场很小的一部分,在这个很小的份额里面去看两个细分行业谁多谁少没有意义。跨境电商可能抢走了代购一部分的生意,但代购行业要做的不是去把它抢回来,而是去更大的市场里找机会。据杨青林介绍,洋姑妈上线的第一个月(去年4月),平台上排第一的代购商家下单了4万元,到现在最高的一个月下单金额在60-70万元。一年前平台上大部分代购的下单金额在1-2万元,现在1万个代购中,每月下单金额超过5万的有一大半。“不少代购都表示,现在他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销售和开发客户上,利润率和销售额都有明显提升。所以,至少从我们接触的代购来看,生意并没有那么不好做,而是上升的。”代购的前路是一种个人新零售不管是最初的“人肉代购”,还是现在的经销化代购,本质都是帮用户买到他想要的国外商品。而由于多元化消费终端的分布,必然追求成本更低的市场铺货效率。“海外仓的商品市场周转期平均是国内仓周转期的1/3,带来销量增长30倍。”杨青林表示,关键在于如何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短的链条把海外的货销往中国。但是,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大供应链爆品+B2C”模式下,海外商品入境渠道单一、品牌推广成本高,精准用户渠道获取成本高,也无法实现个性化需求匹配产品。“而代购就像微商一样,成为每个人身边的商品获取的新入口。这也是一种新零售、新渠道。它不再是原来的中心化模式,需要消费者去某个购物中心买东西,而是分散到很多很多的小团体里面,再由一个个的小个体去发散。渗透度和效率是远远高于中心化模式的。”杨青林谈道。由于代购逐渐经销化、社交化,它的渗透度又再次扩大。比如,洋姑妈平台虽然目前只有1万多个代购商家,但其终端消费者却遍布全国各地,包括西藏、新疆、内蒙古这些相对偏远的省份。“因为从事代购行业的人、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所触达的人群也分部在全国各地,而且往下还会开枝散叶。”在杨青林看来,这是传统的网络零售模式(一对多)解决不了市场深度的问题。此外,杨青林还以一个“造爆品”的案例来说明代购行业的市场驱动力。“几周前,我们美国仓选了一个品牌名为contigo的儿童水杯套装,这个商品很多电商平台都在卖,但一直不温不火。我们谈好一个货源之后,就通过代购渠道去推,把利润压到最低,准备好充足的货量。一个星期之后,这个商品在美国市场基本处于断货状态。这并不是我们卖出去的,我们只卖了很小一部分(一天3000多套),是它在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后,有大的电商平台和跨境供应链商家花高价钱去国外‘扫’货了。”他指出,洋姑妈这样的“代购组织”是爆款的背后推手、发源地,而那些大平台是爆款的跟随者。“在这种情况下,代购就有利可赚了。原来这个东西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他们拿到货后,等市场价被炒高,等这些跨境商家获取商品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也就出来了。”
沃尔玛极力发展的电商有了起色,但华尔街还是认为,亚马逊正赢得零售争战的胜利。沃尔玛发布截至4月30日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按固定汇率计算,沃尔玛总营收同比上升2.5%,至11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86亿元)。营业利润继续上季度的跌势,本季度同比跌幅0.7%,至5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1亿元)。沃尔玛美国及山姆会员商店依旧占据沃尔玛营收“大头”。其中,美国地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9%,为754.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11.47亿元);国际业务跌势较上季度有所收窄,同比下跌3.5%至270.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7亿元);仓储式山姆会员商店本季度净销售额为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5亿元),有2.8%涨幅。按地区来看,受到客流量增长1.5%驱动,沃尔玛美国商店同店可比销售额上涨1.4%,已连续增长11个季度。本季度电商数据增长亮眼,销售额及GMV(商品交易总量)分别增长63%、69%。这与去年沃尔玛极力发展电商,对抗本土增长强劲的劲敌亚马逊有关。2017年至今,沃尔玛拿下不少电商网站,其中最突出的是,斥资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7亿元)收购的,电子商务创企Jet.com,另外还有做运动服饰的Moosejaw、卖鞋的ShoeBuy,复古女装电商ModCloth,几乎每月收购一个电商。这些品牌几乎有约15年历史,但还是偏小众,在营收增长或寻求融资方面都陷入了困境。看到沃尔玛电商业绩亮眼,不免让人觉得是沃尔玛与这些电商之间发生了“生化反应”,带来1+1>2的增长势能。但沃尔玛方否认了这点,他们称线上业绩大部分来自有机增长,收购的电商贡献较小。这意味着到沃尔玛线上购物的客户增多了。福布斯援引沃尔玛方表示,收购是为加速沃尔玛内部的创新,并非想通过买买买来取得成功,绝大多数电子商务应该是基于有机增长而非交易。未来,沃尔玛CEODougMcMillon称还将进一步扩大电商业务。此外,沃尔玛在线上线下联动方面也做出了些尝试。通过电商引流,客户线上下单享有折扣,然后线下商店提取,进而节省运输成本。为推进客户进店,沃尔玛还升级了自家购物及付款APP,向客户提供优惠特权。现阶段亚马逊零售体量、营收都比不上沃尔玛,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亚马逊零售净销售额(包括产品及服务)为3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50亿元),不敌沃尔玛美国这部分净销售额75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98亿元)。但有华尔街人士近期指出,亚马逊正赢得与沃尔玛零售争战的胜利。目前,亚马逊零售额增速达25%以上,美国在线销售额为沃尔玛的六倍,照此情况来看,如果按照营收来衡量,亚马逊达到后者盈利水平,也许只需不到十年。美东时间5月18日,沃尔玛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上涨2.42美元,报收于77.54美元,涨幅3.22%,接近历史股价最高纪录,当前总市值为2350.98亿美元。(图片来源于36氪原文,仅用于传递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14日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要“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包括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展产业合作、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连成数字丝绸之路等。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的建设要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厂;要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以下为习近平主席演讲的五大要点归纳:第一,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第二,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产业是经济之本,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第三,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第四,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厂,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第五,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我们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在演讲中,习近平回顾,2013年秋天,他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据悉,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
5月11日,应邀走访了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亚马逊总部,并到亚马逊书店看了看。不得不说,亚马逊书店真的有些“新零售”的意思。我们熟悉的书店,不论是种类多而全的新华书店,还是装修精致有咖啡角的文艺书屋,通常都是排列整齐的书架,按类码放的书籍,以及跟便利店类似的收银台。不过,亚马逊书店给我最直观的印象是,它把亚马逊线上的图书频道整个搬到了线下。一进入书店,首先看到的是名为“HighlyRated”的精选图书专柜。与传统书店不同的是,这里精选的标准不是畅销与否,而是亚马逊网站上的书籍评分。上这个书架的图书,首先需要满足用户评分在4.8或以上的基本条件,再由书店店员综合预售数据、销量排行、第三方网站评分以及大数据等因素,选出适合的书籍。就像线上商店图书频道的首页一样。在亚马逊书店,书籍的陈列方式也与众不同。在传统的书店里,由于书籍太多,基本上所有的书都是书脊朝外密密麻麻得码在书架上的。因此顾客只能看到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看不到封面的图案及文字。目光扫过时能获得的信息较少,用户很容易和自己可能喜欢的书擦肩而过。一眼看到所有图书的封面亚马逊书店则不同,所有图书都是封面朝外叠放在书架上。好看或是设计独特的封面会大大增加顾客翻阅图书的几率,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转化率。这种摆放方式还使图书下面的标签上能够容纳很多内容,例如书籍介绍、书名作者、网站评分、评论数量及条形码等,让顾客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书籍的有关信息。一句话描述一本书而这个条形码,则类似跨境O2O体验店的二维码,通过亚马逊App扫描后,可以直达这本书的商品详情页。App扫码后直接跳转到购买页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区的亚马逊App也可以直接扫描条形码,如果这本书在亚马逊中国或亚马逊海外购上有售,则会直接跳转。同时,有的书架上,还配有一部Kindle,用于预览相应书籍的Kindle版本。小小kindle,只能摸摸,不能抱走书店的墙上还设置了一些扫码器,可以读取图书背面的条码。读取后,会在扫码器的屏幕上显示图书的标准价格以及Prime会员享受的价格。Prime会员价与原价的差额有时候很感人看到这个优惠的幅度,一冲动购买了Prime会员的人也不在少数吧。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机智的会员推广手段。据了解,美国亚马逊的Prime会员相比中国的Prime会员多了不少权益,图书价格的优惠也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视频、音乐、有声读物、阅读、照片存储等多种服务。中国Prime会员的权益目前还仅限于电商方面。要说跟线上书店最相似的一点,要说相似图书推荐这一板块了。我们都知道,亚马逊网站的图书详情页中,会根据本书的类型来为用户推荐与之相关的书籍。亚马逊书店复制了这一点。书店里有几个书架,有着“Ifyoulike,you’lllove…”的标志。根据标志左面的书籍类型或主题,书店为读者推荐标志右面的三本书。是不是多少解决了一些,在书店里找不到相同主题或类型书籍的烦恼呢?最后到了结账付款的环节。除了美国商店都会支持的现金和信用卡支付外,亚马逊书店还支持“App付款”这一有趣的方式。亚马逊书店力推App扫码支付将选购的图书向收银员出示后,用亚马逊App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使用App上的付款方式来付款了。这样,付款方式就不仅限于信用卡了,亚马逊储值卡、账户余额都可以用来在亚马逊书店支付。不过,书店的店员介绍说,可能是版本原因,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的亚马逊App还不能很好地支持亚马逊书店的App付款。是否能使用中国区亚马逊App特有的微信、支付宝支付,也暂时不得而知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亚马逊书店在线下体验和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创新,甚至与“新零售”中的某些要素不谋而合。但亚马逊书店的面积和这种书籍陈列的方式,也大大限制了它的书籍数量。对此,亚马逊书店也有应对方法。据店员介绍,亚马逊书店每周会对整个书店陈列的书籍进行一次更新,让顾客每周来逛书店时,看到的书都不同,每周都有新的体验。这就像我们在逛线上书店,每次刷新时都会刷出不同书籍一样,只不过亚马逊书店的刷新频率变成了每周一次。是不是神似线上书店的体验?亚马逊书店的体验还不局限于图书方面。亚马逊的平板电脑KindleFire、新的智能硬件Echo以及电视机顶盒FireTV都可以在亚马逊书店进行体验。amazonkindlefire最新黑科技——搭载了人工智能Alexa的智能硬件Echo亚马逊电视机顶盒fireTV看书之余跟Alexa聊聊天,也是个不错的体验吧。亚马逊书店给人耳目一新和花里胡哨的感觉,却并不只是一个面子工程。在这里,电商和实体书店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融合:线下的直观体验、线上的陈列和推荐方式、多样化的支付系统、对Prime会员的安利,一切都自然而有序,几乎找不到无用的部分。在书籍的供应、大数据的运用、商品价格、用户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亚马逊书店也与线上书店进行了联通,两者的界限不再明显。有人说,亚马逊是一家靠科技和创新驱动的公司。对,亚马逊书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有人说,亚马逊书店成本很高,不会为亚马逊带来任何直接的收益。没错,但它已经占据了用户的心智,让光顾过的人都眼前一亮。我们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却是亚马逊用亚马逊书店和AmazonGo一一进行了实践。而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近日,行圆汽车宣布完成3亿元天使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中骏资本领衔,多家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创始团队跟投。据了解,领衔方中骏资本主要关注产业互联网领域,出资方包括传统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集团,此前曾投资过换车网、里程天下等。未来,行圆汽车将一边连接传统的汽车产业,另一边连接互联网行业,根据汽车产业和新零售发展的特点,重新整合诸多商业要素,形成全新的汽车营销及销售体系。行圆汽车的创始团队由原易车网总裁邵京宁、高级副总裁槐洋以及多名部门负责人组建而成。其定位于汽车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汽车生产企业及汽车经销商提供汽车车源批发服务、汽车互联网营销服务、经销商互联网运营服务。业务体系涵盖新车、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保险及汽车后市场等汽车全产业链。创始人邵京宁表示,公司已经开发完成了为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服务的全部后台产品,以及以汽车大全命名的包括PC站、移动站、APP、H5车型产品在内的全部用户端前台产品。同时和数十家汽车品牌,近万家汽车经销商达成了合作。此前我们报道过,行圆汽车主要业务有三个部分,位于上游的库存融资平台,中游的媒体渠道平台,以及下游的流量变现平台。分别对应产业链上下游的B端和C端策略。先说上游面向经销商的库存融资平台。随着国内汽车4S店受《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约束的放开,经销商泛SKU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对此,行圆汽车会先从上游主机厂获取虚拟运营商授权,再将这些泛SKU分销给各地的综合经销商。对于这些经销商来说,其可以获得更多的SKU,同时由于行圆汽车是进行了集中集采,因此经销商可以获得更低的车源价格。同时,对主机厂而言,通过行圆汽车他们也将获得更多分销渠道。行圆汽车CEO邵京宁告诉36氪,行圆汽车为这些经销商提供了B2B分销平台、主动营销工具以及关联商品服务等体系。通过B2B平台,可以促进车源的二次分销;其主动营销工具则能提升经销商的销售效率,最后再通过关联商品服务带动其他产品销售。接下来说下中游的媒体渠道平台,邵京宁表示,行圆汽车会做一个PC端+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汽车垂直媒体平台,这个平台主要面向有营销需求的品牌厂商以及经销商,对于经销商,行圆汽车会为其推出会员年费型产品,结合广告、活动和成交促进服务等,给经销商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另外,邵京宁还表示,行圆汽车会做一个B2B车源拍卖平台,对接上游的库容平台和下游的经销商,实现新车、平行进口车B2B营销。在流量变现方面,邵京宁表示,行圆汽车对这个的定位是,介于流量平台微信和自媒体之间的次级生态平台,要通过广告、内容、电商、服务等方式为自媒体实现流量变现,即在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提供汽车营销服务的基础上,帮助各主要流量节点和场景完成其在汽车行业的流量变现。中骏资本董事总经理常敬钘表示,中骏资本注重研究驱动投资,遇到行圆前就在新车领域有了较深的认知沉淀。
到底是什么在驱动你买买买?一部爆红的韩剧能让中国进口韩国化妆品率增长9.3%;Instagram上追随KimKardashian每日妆容的粉丝实时在自己的博客里更新着同款……看到什么买什么成了社交网路时代人们的消费哲学,就连美国三大社交网络之一,国内设计师们最爱的Pinterest,最初居然也是因消费而诞生的产物。这家估值2亿美元的网站,最初源于创始人之一的BenSilbermann在为女朋友挑选订婚戒指时的一个小小需求:为了对比好几款中意的戒指,Silbermann希望能把它们像钉在白板上一样横向比对,于是才创造出了这样一个视觉社交平台。Pinterest创始元年就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11年50个最好的网站」,被Hitwise列入世界上10个最大的社交网络网站之一,成为Instagram后的又一匹黑马。Pinterest基于白板的概念分享图片,经由用户筛选,被pin了最多次的热门图片在视觉维度提供了权威流行风向,细思起来比Instagram都要公平得多。今天果库君就网罗了在Pinterest得到产品分类中最多票选的美妆产品,来看看这些得到全球网友认可的好物都是些什么吧。M.A.C唇膏如果你的化妆包只能留下一款美妆产品,那么这一样一定是唇膏。而如果在你多年来买下的无数款唇膏里再筛选出一款来,留下本年度可以适配一切装束和场合的超夯裸粉色,就一准没错了。于是,M.A.C这款BRAVE成了Pinterest上最受欢迎的唇膏。不过,对于亚洲人来说,裸色时髦归时髦但真是不太好驾驭,这时候使用唇刷上色是比较聪明的选择。stila眼线胶笔「最后你将拥有一个像Adele那样的精致眼线」这是欧美网友们对这款眼线胶笔一个非常形象的评价,在全世界都在安利BobbiBrown流云眼线膏超过八百年的时候,stila的胶笔才是猫眼爱好者们的终极好物,轻松就能帮你勾勒出精准眼线线条,即便是手残人士也能快速掌握。高度防晕染也很适合夏日妆容,就像Pinterest上po主说的那样「作为自拍爱好者的你,想全天都拍出好看照片,一定少不了这一支。」ShuUemera睫毛夹对于眼妆部分的处理,眼线眼影必不可少,当然一副卷曲的睫毛更能让眼睛看起来明亮动人。在睫毛夹得选择上植村秀ShuUemera出品的睫毛夹在Pinterest上有着超高的人气。Pinterest研究员LarkinBrown指ShuUemera的睫毛夹有着独特的设计,它能够很好的贴合任何眼形,只要轻轻几下就能夹出卷翘的形状来,完全不会伤到眼睛和睫毛。另外果库君还想提示下使用睫毛夹,最好先从睫毛根部夹起,然后是中段,最后到睫毛尖端,再涂上睫毛膏,这样的步骤出来的效果会比较完美。BenefitRollerLash在Instagram上获得最高人气的美妆品牌Benefit,在Pinterest里最受关注的产品居然是这款RollerLash睫毛膏,灵感来自邻家女孩的卷发棒,不仅拥有可爱的外形,还有可能是你「一个在手,啥都不愁」的睫毛膏。刷头经过特殊设计,在刷头的刷毛上增加细小的弯钩,在刷涂的同时钩取睫毛进行提拉,配合睫毛膏本身的固定作用,能达到睫毛夹夹过之后的卷翘效果,早上化妆来不及的时候可以省去夹睫毛这一步。Anastasia眉膏被眉毛天后卡戴珊加持的Anastasia,是Pinterest当之无愧最火的眉妆产品,整个欧美世界的女生都在为之疯狂。超级齐全的色号可以匹配到任何发色。这款眉膏的最佳搭档无疑是同样出自Anastasia的双头眉刷,刷子一头是斜角刷,可以勾勒精细的眉形线条,也可以沾取眉膏或眉粉上色。另一头的眉刷,不止能刷去多余的眉膏,还可把眉形晕染的更加自然,还可以用来梳理睫毛。NARS腮红这款售价30刀的腮红听起来确实有点小贵,但价格从来没成为大家购买它的障碍,其魅力就在于它被美国网友戏称为「高潮脸色」玫瑰色细腻粉质。脸色不太好的时候,轻扫一下就能拥有通透自然的好气色,堪称完美约会色。SmashBox三色修容盘SmashBox大概也是近年出现在社交网络上频次超多的网红美妆了,这款三色修容膏集齐遮瑕,高光,阴影三种色盘,还配备了专业的斜头化妆刷,要知道他家这一个化妆刷的价格就快超过盘子了,因为超高性价比也在丝芙兰销量火爆。这款眼影盘还非常适合夏天妆容,哑光质地不会显现油光且粉质细腻不易脱妆。HarryJosh’sProToolsDryer2000HarryJosh本是一名著名发型师,这款同名的产品更是无数美发大师们手中的最爱。外形小巧但功率大,转速也足够高,不仅仅是吹干头发,在定型上面也能帮到大忙。特别适合那些厚实、毛糙的头发。据说连米兰达可儿也是HarryJosh的爱用者之一。如果你对300美元的定价能够接受,那它绝对是不二之选了。Thewetbrush《女人我最大》栏目曾经多次介绍过一把梳子,同时也是Pintrest上面被大家热捧的产品。它采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弹性记忆梳齿。不仅不损伤头发,还可以起到养护作用。针对打结秀发,一梳到底,不会产生经典,且干湿两用。超弹性记忆梳齿专利技术,能够很好解决梳头发时遇到的打结、拉扯、脱落、断发及毛燥问题。此外,梳齿的末端圆珠还能适度按摩头皮,促进头皮毛囊血液循环,有益秀发健康。HotToolsProfessionalMarcelIron卷发棒不论你烫头与否,一根好用的卷发棒都是打造好看发型的关键,而在Pintrest上最受欢迎的这款hottools的卷发棒也是众多发型师的最爱,几乎所有的国外秀场和专业沙龙都在用。它使用创新的云母矿石加热器,能够均匀速热,专利的脉冲pulseTechnology技术能够智能恒温。因为有电气石的负离子还能加强水化作用,令头发缩水不毛躁。oribe蓬松干发喷雾这款干发蓬松喷雾在Pinterest上带着它的网红属性深受好评,被好莱坞明星们带火,主打去油蓬松,对于即便洗完头也总是发根油油的朋友堪称救星。富含滋养护色功效的萃取物,可吸取多余的油脂,让发根瞬间挺立,并可为吹发造型和发髻增添纹理感。具有防紫外线功效,特别使用于保护刚刚染烫过的头发。O.P.IYouDon'tKnowJacques!指甲油裸色泛滥的年代,指甲油的流行风向也从过去的大红大紫转向如今爆红的大地色系。大概是为了搭配女孩们的深棕色头发、高度修容和裸色唇膏,今年在Pinterest上最受欢迎的指甲油居然是O.P.I这款「YouDon'tKnowJacques!」。中度烟灰色,一个大写的得体。色号为NLF15,想买的朋友可以留意。
去年,化妆品销售公司杭州悠可董事长张子恒在对话时曾谈到,美妆线上市场在看似日趋稳定的市场结构下,变量因素始终存在,且会驱动品牌和卖家座次发生新变化。这些因素包括:1、天猫市场份额最大,但其他平台也增长很快;2、线上大众品牌趋于饱和,但还有大把小众品牌没进入;3、三四线城市买大牌的实力越来越强;4、线上买得起大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5、社会化娱乐营销打开新的交易入口。时隔一年,再次与张子恒展开美妆电商的讨论时,他对自己的判断更加坚定。在2016年全年GMV实现约20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他对于悠可的定位和今后的发展道路也理得更清楚了。从市场变量因素中找寻核心优势张子恒说,目前悠可手里有30多个国际美妆品牌,其中包含雅诗兰黛、倩碧、欧舒丹、娇韵诗等一线品牌,以及TheFaceShop、Missha等主流大众品牌。合作模式与其他品牌电商服务商大同小异,分为代运营服务和经销买断两种。但根据上述他对市场变量因素的几个分析,悠可找到了自己与同行差异化的地方。首先,针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大牌的实力越来越强这一点,张子恒很庆幸一直以来的坚持。他谈道:“我们在美妆中高端线有绝对优势。天猫最大的15个高端线品牌,超过一半都是我们运营的,再加上其他平台的,数量就更大了。”其次,对于“天猫之外其他平台也增长很快”的趋势,张子恒解释:“我们自己从来不说自己是一个TP(淘宝代运营),更愿意把自己和品牌放在一起去看整个中国业务的大盘,不只是电商,也不只是天猫,而是全渠道(线上线下)。”“商业的本质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哪里、消费者与品牌和平台的匹配度是什么,这个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他补充道。与此同时,自归到青岛金王旗下之后(注:去年10月上市公司青岛金王以6.8亿元收购悠可63%股权),悠可得以把全渠道变成一个更大的概念。“青岛金王现在有线下14个大省份的总代理,还有屈臣氏等渠道等,今年在全国已有超过3万个线下网点。借助这些资源,我们在O2O上面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至于社会化娱乐营销这个层面,悠可过去的一系列动作也为自己筑起更高的竞争壁垒。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电商,特别是淘宝、小红书等平台,为了将流量引入,开始把内容营销和创新作为给站内增加活跃度和丰富度的重点。就线上运营商来说,除了运营好品牌的天猫旗舰店之外,如何给这些店铺吸引更多流量成了共性问题。也就是说,占领内容入口成为拉动销量和品牌曝光的一个重要方式。于是,悠可去年在内容营销方面做了三件事:抓住达人网红资源、积极抢占内容入口、大开脑洞做内容创新。目前,悠可是淘内唯一一家具有达人服务机构资质认证的TP公司。这意味着悠可旗下合作的100多名达人全部为其合作的30多个品牌服务,不仅在淘宝站内占有许多直播和清单、知识稿件、自制视频的“坑位”,在淘宝站外,100多达人也有自己的传播阵地和至少1万以上粉丝。“拿小红书这个社交购物平台为例,目前悠可有10多个品牌已经入驻。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卖货,更多的是一个营销渠道,通过社交内容互动直接抓住精准人群。”张子恒表示,“你必须根据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去建立自己的能力。”如何牢牢抓住中高端国际品牌?对于很多人认为代运营服务商与品牌商很难持久“恋爱”的问题,张子恒表示:“国际品牌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他重视的是品牌管理、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它的强项和核心能力不是做零售运营操作。所以他们不太会去做成本很高又费时费力的中国市场电商运营,还不如找个当地合作伙伴更有效。”他指出,过几年市场更成熟后,或许会有一些国际品牌收回电商运营,但70-80%还是会找合作伙伴。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代运营服务商,突破瓶颈的唯一办法就是去跟他们探讨更多合作模式,原来的方式也是可以优化、创新的。“对悠可而言,从上游的品牌到下游的消费者,我们处在中游,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点。但长远来看,这不是我们的核心。我们所在的是一个美妆行业,要做的是美妆整个产业链的优化。不管它叫O2O还是新零售,重要的是:你的价值点是什么?你的利益怎么分配?”不管怎样,主打中高端品牌,是悠可给自己的明确定位。张子恒表示,雅诗兰黛是悠可做中高端产品线的一个标志性品牌,此后才有了更多同类品牌进来。受惠于电商高速发展,不少美妆高端品牌近年在中国市场增长快速。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SK-II在中国市场整体增速超过60%,其中线上销售规模增速为250%,目前线上销售规模占比已高达30%。雅诗兰黛集团也在2016财报中提到,得益于线上业务的增长,中国大陆地区销售额高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市场。根据CBNData的报告,截止2016年,来自LVMH集团、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宝洁集团、资生堂集团、爱茉莉集团、LG生活健康集团、联华利华集团等全球九大集团旗下近八成品牌已入驻天猫。对于这些国际美妆集团来说,正处于中国美妆消费的爆发期,不管怎样,线上都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突破。他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在变化,消费者的行为在变化,自己的思维也要随之而变,尤其是看到竞争对手也在行动的时候。据张子恒回忆,悠可最初与雅诗兰黛集团的合作是2013年,当时,雅诗兰黛已意识到,电商这件事一定要做,因为年轻消费者再过几年就变会成主流的消费者了,如果不去触碰他,未来可能就会失去这个人群。“做中高端品牌跟做一般大众品牌不一样,因为他们诉求不同。他们不单单看销量,销量做出来后不能影响品牌,所以一开始他们会担心做电商就不得不搞促销,这样会给用户留下‘你不是个高端品牌,你是个打折品牌’的印象。”张子恒谈道。“但有了成功案例后,他们的心态是会变化的。”据其介绍,雅诗兰黛跟悠可最初的合作试水阶段,既没有拿自己的旗舰品牌来做,也不是拿太过于小众的品牌来做,而是选择有一定分量但风险性又不会太高的品牌。所以,雅诗兰黛集团入驻天猫是从倩碧开始的,有些经验后才把雅诗兰黛同名品牌及旗下其他品牌引入。“大家都知道,初入天猫的品牌一般都会举行开业大促,双11等节点也不得不参与,但这其中有非常多的讲究和技巧。举个例子,双11主流的活动方式是五折包邮,而高端品牌不能这么做,但它也需要有转化。这就对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从创意营销上去吸引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悠可去年双11当天就有雅诗兰黛单店铺销售额突破1个亿的成绩,美妆前5名里的两个国际大牌,雅诗兰黛占据一席。“而且,你可以看到,悠可所有美妆店铺的综合评分都高于平均水平很多。做好一个不难,但所有店铺都做好,而且这些店铺都是亿级体量,这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人才培训体系,精细化规划和专业执行,以及多系统(如CRM,供应链系统,客服插件等等)整合运用才能做到。”张子恒自信地讲道。去新兴领地分一杯羹当然,自信归自信,手握大把国际品牌的悠可也没忘了要去寻找更多增量。据悉,近几年,悠可的产品线不断拓宽,还从美妆、护肤扩展至美容、bodycare,围绕大美妆深耕细作。为啥要拓宽产品线?张子恒指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端大众品牌该入驻天猫的都入驻了,这块的拓展已经到顶,但细分品类里还有大量小众品牌没有被挖掘。而彩妆市场恰好就是这个有待开发的“宝地”。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和欧睿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彩妆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16亿元,同比增幅达16%。来自CBNData的报告也显示,彩妆(尤其是线上彩妆)成为线上美妆市场发展的“增量担当”,销售增速近四年均超过50%,远高于护肤。2016年被认为是化妆品行业的彩妆年,彩妆产品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的彩妆市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才刚刚苏醒。今年3月初,隶属雅诗兰黛集团的彩妆品牌魅可(MAC)中国区品牌总经理江晨在天猫金妆奖行业峰会被人问及,为什么现在才做线上电商?他回答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这个彩妆界里的快时尚品牌早在10年前就已进入中国,但如今只在全国24个城市里开设了50多个店铺。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很多其他国际品牌身上。他们发现,中国的彩妆行业在三四年前开始进入较快速的成长,但销售真正大步往前跑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对此,张子恒表示:“过去一年多,彩妆也是悠可有最高增长的一块业务。”随着国内彩妆市场的蓬勃兴起,国际化妆品巨头正陆续推出适合东方人种皮肤的彩妆产品,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里面有很多的机会点。”他指出,相对护肤来说,彩妆有更多空白的地方,包括定价等。“护肤这块,从几十块到几百块、几千块价位的,你都能想到很多代表性品牌,但彩妆还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彩妆正朝着个性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在2013年以前,彩妆产品消费群体主要是35岁以上女性,到2014年后,彩妆产品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这些年轻女性对于彩妆的要求更高。“所以,这个时候,品牌的定位和锁定目标人群非常重要。其次,进入中国后,整体渠道怎么规划也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只是线上,要有整体的配合打法。”张子恒谈道,“此外,国际彩妆品牌进中国,因为SKU更多,在商检、检疫等环节会比护肤产品挑战更多,不管是通过在当地生产还是别的方式解决,都要从长远考虑。”总的来说,彩妆市场方兴未艾,未来几年内都将处于高速增长期。抓住这一机遇的方法,就要拿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清晰的定位下做全盘布局,快速占领市场。
昨日晚间,森马服饰公布了2016年财报。财报显示,201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约为106.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3%;营业利润为18.66亿元,同比增长3.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7亿元,同比增长5.73%。零售渠道观察了解到,森马服饰创建于2002年,主要经营休闲服饰和儿童服饰等产品,旗下拥有以森马品牌为代表的成人休闲服饰和以巴拉巴拉品牌为代表的儿童服饰两大品牌集群。森马服饰旗下品牌其中,森马品牌创立于1996年,定位年轻、高性价比的大众休闲服饰,消费群体定位于16-30岁的年轻人。森马终端网点数量已发展到4420家,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巴拉巴拉(Balabala)品牌于2002年创立,消费群体定位于0-14岁儿童消费群体,产品定位在中产阶级以及小康之家。巴拉巴拉的终端网点数量已发展到3308家,同样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财报显示,在2016年,休闲服饰板块营业收入为56.01亿元,同比增长3.6%;儿童服饰板块的营业收入为50.01亿元,同比增长26.52%。同时,儿童服饰板块在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46.88%,较2015年的41.81%又有所增长。此外儿童服饰板块的毛利率也同比增长1.78%达到42.87%。森马服饰营业收入构成据悉,在2016年森马服饰的电商业务同比增长80%以上,电商零售收入超过32亿元。在双十一活动中的销售额约6.5亿元,森马品牌位于天猫男装品类第二名,巴拉巴拉位于线上母婴童装类品牌第一。?从财报中也可以看出,森马打算在电商业务上继续加大投入。在产品方面,森马电商的专供产品将首推森马品牌鞋类产品,以及箱、包等新品类。在物流方面,公司的电商团队成功推行JIT和分仓。在双十一期间,公司在6天发完350万订单。2016年森马服饰还推进了森马电子商务(杭州)工业园、森马(嘉兴)物流仓储基地、温州森马园区二期的建设项目。在渠道方面,森马服饰拟加大互联网渠道投入,发展森马O2O业务模式。森马服饰通过将已实施各路系统进行集成整合,为公司业务提供线上支持服务平台,来实现和线下的结合。谈及电商业务未来的发展,森马服饰方面表示,会继续推动组织扁平化,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并会扩大森马时尚合伙人范围和合作形式,积累各类IP资源,建立巴拉线上品牌团队。财报中显示,中国服饰消费保持持续增长,正在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服饰消费市场。但服饰行业的优胜劣汰现象进一步显现,各细分市场洗牌加剧,已经从机会导向变成现在的能力导向,从渠道驱动变成产品驱动,从追求速度变成追求质量。本土品牌面临中国消费持续增长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消费快速变化、零售渠道变迁、互联网消费崛起、全球化竞争加剧等挑战。面对市场现状,森马服饰称,在未来五年森马将以服饰为主业,完成休闲装、儿童服装向服装产业、儿童产业、电商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转型,并会重点拓展电子商务、购物中心等新兴渠道,升级原有渠道。
当初投资百得胜的时候,德尔未来(以下简称德尔)应该没想到这个业务回报率居然能超出预期,而自己的老本行——地板却成了拖后腿的那个。昨日,地板制造商德尔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32亿元,同比增长0.9%,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7.9%。报告称,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坚持“智能互联家居产业+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双主业的发展战略,在坚持家居产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大家居电商圈获悉,德尔创立初期的主营业务为强化复合地板与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销售。2016年2月、3月,分步购入了定制衣柜品牌苏州百得胜智能家居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由此切入定制家居领域。2016年11月,百得胜又投资设立了苏州韩居实木定制家居有限公司。自此,德尔家居板块已拥有德尔地板和百得胜衣柜两大品牌。从营收数据来看,2016年德尔定制衣柜业务营收4.03亿元,同比增长45.91%,营业利润6424万元,同比增长138.34%,净利润5426.37万元(未经审计),超额完成4250万元的业绩承诺。同时,该业务毛利率高达36%,而其他一线家居品牌如索菲亚、曲美家居、好莱客、尚品宅配等同期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4%~47%之间。德尔方面称,未来国内定制家居市场容量巨大,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巨大的婚育人口和二次装修市场改善性需求都为行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分析指出,未来定制家居将成为德尔家居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相较这方于衣柜业务的火热,德尔地板的营收数字略显尴尬。去年德尔地板营收6.6亿元,同比下降16.54%,营业利润9772.8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91%,拖累了公司整体营收增速。德尔方面表示,由于去年木地板工程类业务增加,期末订单尚未履行完毕,导致地板库存量同比增加57.01%,且进行了部分产品跌价销售处理。但随着未履行完毕的工程订单有望在今年1季度开始确认收入,未来木地板营收有望恢复增长。但是大家居电商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板企业木质地板总销量约396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4.38个百分点,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由于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增加,曾在短期内出现销量下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