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近日,互联网圈十分热闹。继马云要退休、美团上市、小米架构调整后,又有消息传出,腾讯正筹谋组织架构调整,ToB及和ToG业务或将成为发力重点。目前,腾讯方面表示对此不予置评。作为一家极具反思精神、且危机感十足的企业,腾讯此举很有可能坐实,多种征兆透露,这或许是马化腾早就布下的局。首先,大盘方面,腾讯近两年大举打着连接战略,通过社交(微信、QQ)和内容连接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用户,游戏在自研和投资双发力,稳稳占据了全球第一游戏公司的宝座,而且积极在社会责任和防沉迷上做探索。在现状稳定的情况下,腾讯其实早就想到两条路,一是拓张,二是深化。在拓张方面,腾讯国际化已经有了一定成绩,微信支付覆盖多个国家不说,腾讯在游戏和音乐的布局低调却卓有成效。海外版”QQ音乐”Joox稳居东南亚同类型应用下载量榜首,自研游戏《ArenaofValor》及《PUBGMOBILE》都有超1000万用户,以及数千万美元的月流水。在深化方面,腾讯连接战略在ToC上,已经进入高基数缓增长阶段,而要从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甚至连接一切,通过把能力输送给B端和G端,最终输送给C端,是腾讯深化连接战略的必经的之道。而腾讯云正是腾讯深化连接的输出大炮。其次,种种征兆表明,腾讯云是马化腾早早布的局。一个细节值得品味,腾讯云的第一负责人邱跃鹏,称为“腾讯云总裁”,这在腾讯其他业务鲜有先例,或这许也映证了马化腾早有扶大云服务的心。而2015年开始,马化腾就频繁出席与各省市的签约,最终落地归根其实都在云服务上;在腾讯近几年的财报中,云服务与另一核心业务——支付并列出现,并多次被马化腾点名提及;2017年和今年两届腾讯云+峰会,马化腾也站台支持。据一位腾讯总部人士说,Pony(马化腾)其实早就在内部说过,腾讯要设立一个适应ToB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此前分散于微信、OMG、MIG的互联网+部门,已被马化腾收编至腾讯云下面。此次架构调整,或只是差一份正式文件。最后,腾讯的主动寻变,或将激发大公司优势。这里很好的参考对象是微软。2014年,微软董事会宣布纳德拉取代鲍尔默担任CEO,2015年纳德拉向公司所有员工发送了电子邮件,重申了微软的“移动优先,云优先”战略。就在今年3月,纳德拉宣布公司迎来重大重组计划,建两个新部门,即“体验与设备”事业组,和“云与AI”事业组,全新的事业组将监管微软从Azure云平台到物联网的所有软件产品。虽然国际上,亚马逊的云业务(AWS)依然跑在了最前面。但微软Azure通过架构调整,整合更多的资源,正与亚马逊AWS差距有所缩小,增长幅度更高达100%,成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从时间节点上,腾讯和微软布局不差半年,而且与国外云服务市场相似,阿里云也正在面临腾讯云的压力。面对快速扩张的云服务市场,国外目前已演化为亚马逊、微软、谷歌三雄争霸。随着腾讯出招,国内市场注定是是阿里和腾讯双巨头之争。如果说,腾讯上一次(2012年)组织架构调整,形成一系列更专注的事业群,是为了发挥’小公司’的精神,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这一次,腾讯或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整合“大公司”优势,将各股力量拧成一股绳,这也更契合ToB业务和腾讯的战略深化。
“当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真正感受到自我意识时,人工智能的安全和道德挑战会更加复杂。届时,他们应该像人一样对待吗?”9月18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安全高端对话在上海举行,峰桥集团公司总裁陈实在发表对人工智能安全伦理规范的几点思考时问道。陈实曾任通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及通用汽车(中国)北京分部总经理、微软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法律及公司事务部总经理,今年年初卸任了在微软的职务,从事咨询工作。会后,他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人工智能距离人的智慧还有很远在演讲中,陈实谈到,现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基于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来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而不是一般问题。“我们都对AI在国际象棋和围棋等游戏中击败人类印象深刻。然而,游戏只代表一类智力活动,其中游戏的规则是确定的,获胜目标也是明确定义的。但在现实世界中,规则并不总是很明确确定,目标也可以不断变化。”他告诉澎湃新闻,人工智能在游戏领域可以做到很“聪明”,但这是一种狭隘的“聪明”,“如果把这种智慧想象成为能做任何事情的话,我觉得夸大了。”“机器可以玩游戏,可以玩得比人好,但是目前没有哪一款受人欢迎的游戏是机器设计的。机器可以参加高考,并且考得很好,因为不管是数学题还是化学题,都有严格的规则和正确答案,但是有没有高考题目是机器出的?”他认为,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不仅见多识广,而且能够融会贯通,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够进行抽象、总结,应用到其他的领域。这种常人具有的智慧在机器上谈何容易?图灵奖获得者RajReddy在17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的发言中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积极看法。面对AI,他看到的是积极和繁荣景象,纵观过去几百年的历史,战争来源于每个人都想获取别人的资源,而当人工智能赋予全人类富足的资源,战争自然消弭于无形。陈实对此表示赞同,“有很多人对AI的发展都有点担忧,但我认为AI就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用的好的话可以造福于人类的。”他指出,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它确实让每个行业发生了改变,每个行业都要数字转型,都要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扩大服务功能,人工智能已经带来了一场革命。对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安全道德问题还没有好的答案由于人工智能存在的局限性,随之产生的安全和道德问题需要人们关注。陈实在演讲中谈到,机器学习的结果会受到训练数据质量和算法假设的影响,许多机器学习方法没有成熟的自我纠错机制。譬如,谁应对以下错误负责:基于人工智能的投资损失;基于人工智能的信用评估中出现贷款拒绝;基于AI的医疗诊断系统发生了医疗事故?此外,算法建模的偏见和数据收集中的差错可能导致决策偏见,不稳定和易受操纵。这一点在数字营销、政治选举等事例中已经时有发生。在道德层面,人工智能开发团队面临的考验更大。可能产生的问题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大规模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但可能只会使少数人受益;人工智能可以操纵人类行为,例如游戏成瘾、投票偏见、媒体炒作:人可能无法阅读/查看想要读到的客观内容,而阅读到别人希望他阅读的内容。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可能会将他/她的意识形态、道德信仰、道德规范注入到算法中,这些算法在社会上可能无法被接受或认定是道德合理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一个机器人有像人类一样的感觉和意识,它是否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机器人权利?“我们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至少是好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人工智能安全和道德的原因。”他说道。传统车企和软件互联网企业应合作研制自动驾驶汽车对于时下热点,陈实也与澎湃新闻分享了他的看法。兼有在通用汽车和微软公司的工作经历,陈实认为,传统车企和软件互联网企业在研发制造自动驾驶汽车上,各有各的优势,最好两方面合作。“完全搞互联网的,不一定能够做出一辆汽车,完全搞汽车的,也未必能做出自动驾驶的车。”他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像AR、VR或者区块链一样只是一个风口,AR、VR、区块链只是技术的某些应用,但人工智能的实用范围更加广大,应用无处不在。“现在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人装了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从而表现得更加智慧,应用更加广泛;在语音识别方面,它能够听懂人的话,然后进行翻译。从感知到语言,机器人就可以获得知识,有了知识以后未来或许就能产生创造力。”他对此表示乐观。对于人工智能进一步的发展,陈实提出应该加强跨学科合作。“其实人工智能涉及的学科很多,如果是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大脑科学等学科能够在一起的话,我觉得可以研究出一些更具有一般智慧的广泛应用。”他说。
1京东拥有15万名员工,2017年营业额55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亚马逊和Alphabet。2京东目前在中国经营着20家无人超市。这些超市配备了追踪购物者行动和监控产品筛选的摄像头。3京东的硅谷实验室雇佣了200名研究人员,另有10000名工程师负责全公司的机器人操作。4京东正在迅速扩大其无人机配送计划,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推出100条新路线。在英国媒体RetailWeek探访全球零售业新兴力量系列报道的第一期中,外媒深入探秘京东,这个中国电商巨头拥有2.92亿客户,年营业额超过424亿英镑,并将英国囊括于其海外扩张计划之中。以下为文章全文:“你的房间号是多少?”一名京东的工作人员问我,一边在她的手机上飞速打字。我们正驾车穿越北京,在一天之初,我将花一些时间游览一些这座城市的实体店,并与几名中国电商公司的管理人员交流。“347号。“我说。“好的,刚刚购买的东西将在我们回来的时候送到,”她边说着边在她的屏幕上敲下最后一个字符,然后把它放回她的手提包里。长期以来西方零售商都未给予中国的电商业务以足够的关注,但自从刘强东发现中国电器市场的优质商品缺口(假冒伪劣产品一度充斥着中国市场)并于1998建立京东后,电商业务一直在中国悄然蓬勃发展。我不确定她刚刚下单购买了什么,但我坚信当天商品就可以被送达我们下榻的酒店。虽然在几个小时内向客户的酒店房间配送几乎任何产品对于许多零售商来说都是一项巨大挑战,但中国零售业巨头京东却轻松胜任。一直以来在京东的发展中刘强东始终强调质量重于价格的指导原则,因此消费者在京东上购买的大量产品都是由京东直接进货、存储和配送的,这使其与市场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区别开来。尽管确保产品质量这一基本原则至今仍然是京东立于不败之地的黄金原则,但创立初期的京东并没有显赫的背景。京东已彻底告别最初经营电器商店的历史,它在2004年SARS疫情之后选择退出实体电器商店领域,SARS疫情使焦虑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而非冒着感染病毒的危险出门去实体商店。取而代之的是世界级的电商运营体系,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京东已占据中国电商市场高达33%的份额。微信所属的腾讯和美国日用品零售巨头沃尔玛均为京东的股东。如今京东拥有15万名员工,2017年营业额557亿美元(424亿英镑),就营业额而言它荣升2017年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洞察京东的战略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家中国零售商将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最大零售企业——京东计划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京东的扩张计划十分全面。首先,它计划扩大其零售业务并增强其在包括食品和时尚等垂直领域的市场地位。京东在电子类商品市场地位稳固,但它在食品和时尚这两个其业务快速增长的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计划通过迅速扩大其线下店资源并在这些领域建立品牌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发展目标。将大型国际品牌引入平台是关键,因为京东希望依赖快速壮大的中国中产人群实现其发展目标,这些中产消费者拥有充裕的资金且有着从可信源头购买国际产品的消费习惯。京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销售的产品大量从品牌直接进货,并且对整个产品系列中的假冒商品采取零容忍政策——而阿里巴巴近年来一直挣扎于打击假冒伪劣的泥潭。目前京东已直销来自Iceland(英国超市品牌)、其乐、沃尔玛和戴森等品牌的产品,刘强东于今年早些时候向特蕾莎·梅承诺,京东将在未来三年内向中国消费者销售价值20亿英镑的英国商品。其发展计划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向其他零售商销售其技术和专业知识。京东今年早些时候公布了其零售即服务战略称将商品化其在供应链管理、配送货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营销方面的成熟技术。京东正在开发人类所能想到的每种未来零售技术的解决方案,包括自动结账超市、自动化仓库、无人机送货和区块链。为了推动这些技术进步,该公司于6月与谷歌公布了一项价值4.15亿英镑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探索下一代零售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相比之下,当我下午回到酒店房间时,收到京东配送的筷子和防空气污染的口罩时,觉得这些对京东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技术供应商京东首席技术官张晨表示,业务第一将帮助京东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优质的零售商家。他表示“我们会首先测试我们即将向外部合作伙伴推出的所有产品,只有在使用产品后感觉产品成熟才会向外部开放”。对于亚马逊的AWS云服务平台和Ocado来说,科技战略无疑实现了预期目标,该公司目前已经开发了自有品牌的高度自动化仓库,现在正将这项技术销售给包括Kroger和Sobeys等国际日用品零售商。如果京东可以建立一个零售合作伙伴体系,那技术销售额将成为京东的一个巨大的新收入来源——张晨称这也是京东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在于扩大规模。当你投资这项技术,你该关注的不是能赚多少利润,而在于是否可以扩大规模,”他解释。然而,深谙技术市场情况的Tofugear研究负责人PhilipWiggenraad认为京东的零售业作为服务战略在中国境外市场有限。他说:“他们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比如微信集成等,这些技术在中国至关重要,但在英国没有人使用微信。如果你不是来自中国或想进入中国的零售商,那你为什么不去找目标市场本地的技术合作伙伴呢?”WPP在欧洲、中东、非洲和亚洲的TheStore首席执行官DavidRoth认为,如果京东希望成为零售商首选的技术供应商,还需要建立更强的销售逻辑。海外扩张京东计划扩展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市场,而总裁刘强东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进驻美国市场。在今年早些时候举办的世界零售大会上,刘强东告诉RetailWeek,他打算在英国建立一个配送中心,“将中国本土品牌带到英国,以便消费者能够享受我们的高效配送服务”。“放眼未来10年,京东无疑将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关键在于它扩张的速度、优先发展的国家以及他们将通过有机增长还是收购来实现扩张,”Roth表示。目前的战略困境是,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机遇并能够持续在未来几年内提供大量机遇,所以京东无法冒险将注意力从中国移开,把资源分散地投入到其他市场。”考虑到这种风险,对东南亚的逐步扩张似乎是明智之举,但京东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扩大其市场覆盖,因为它已经于年初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欧洲办事处。打造一个基于便利店的零售王国与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一样,京东正在大举进军便利店领域。去年,刘强东称京东的目标是到2022年在其旗下拥有100万家便利店。今年早些时候,他宣布了在2018年底之前日均开设1,000家便利店的果敢计划以逐步实现拥有100万家便利店的目标。京东表示它将通过与中国各地的特许合作伙伴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它着眼于为中国大城市以外的广阔城镇乡村地区经营夫妻店的600万独立商家提供资金。商店仍为特许经营合作伙伴所有,但他们需支付一定月度费用,以获得专业培训、品牌冠名和京东物流配送的商品。刘强东称每天收到来自潜在特许经营商的5万份申请,主要来自位于中国腹地的小城镇或村庄商铺的经营者。除了显著增加京东在更广泛的乡镇地区的线下销售潜力外,这些商店也将成为在线订购产品的当地购物者取货点,使位于偏远地区的取货点数量翻一番,大大增加了偏远地区消费者在线采购日用品的机会,而这些消费者以往极少网购。京东官方没有提供其特许经营网络中零售点的具体数字,因此目前无法了解京东是否在按计划实现它的雄心壮志。京东也开设了几种新店铺形式。其中第一家是7Fresh,这是一家技术型日用品零售店,京东称其为“具有本地化特色的WholeFoods(美国超市品牌)”。7Fresh目前已开设两家分店,都处于实时测试之中,用于实时测试新的面向客户的技术和后端技术。这一点在我们拜访的北京分店中得到了证实,那里展示了大量技术,而这一战略也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成功。自助结账允许购物者使用现金、卡、微信甚至面部识别进行支付。与此同时,传送带沿着商店的天花板将货物运送至店外的快递员,快递员将在网上或商店订购后30分钟内将日用品送到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手上。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京东推出的能够在顾客购买商品时自行跟随消费者移动方便消费者放置商品的智能手推车。虽然便利店中张贴了QR码,但只有少数产品在扫描时显示了根据区块链提供的关于营养及产地等信息。7Fresh拥有传统高档线下店的元素,它还运营两间店内餐厅,提供东西方美食,以及24小时内从加拿大供应商运送到店内水箱的活龙虾。京东如何看待AmazonGo京东也在去年10月在北京总部开设了一家无人超市。与AmazonGo模式类似,这家名为京东X无人超市的商店允许购物者通过从零售应用程序中扫描位于门口的访问代码来进入商店。然后,购物者可以选取商品并离开,系统将自动在其JD帐户扣除商品费用。京东目前在中国经营着20家无人超市。这些超市配备了追踪购物者行动和监控产品筛选的摄像头,以优化从库存到产品陈列的所有工作。无人超市还利用包括面部识别在内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防止购物者使用其他人的账户或智能手机进入商店购物。“这些商店提供了由技术支持的零售体验,这些实体店可以像在线商店一样高效运作,”Roth说。无人便利店是京东在海外推出的首家分店。它于8月份在雅加达的PIKAvenue购物中心开设了一个270平方英尺的分店。它的最新分店货物种类更加丰富,包括美容和时尚产品,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试穿一条牛仔裤之后直接穿着这条新裤子离开商店。京东的实体体验店中有许多元素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灵感和前沿技术——而其他技术则与这些概念有偏差。这些商店是京东战略的最新补充,而有些商店的发展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零售商可以忽视它们。订单配送京东自有的完整供应链也是使其从众多电商企业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优势。在发现70%的客户投诉是关于其当时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配送服务后,京东于2007年开始发展其全国性物流网络。在第二年就推出了关于自主配送的提案,现在已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在京东的150,000名员工中,大约一半在其物流部门工作,从500多个仓库到配送站都可见他们的身影,无论是最后一英里配送还是客户自提货物,他们都会仔细整理订单,还有全职工作的最后一英里配送的快递员。京东在中国有7,000个配送站,它的配送人员在指定区域内配送由某一配送站发出的货物。这意味着配送人员能够与客户建立融洽关系并熟知居住在该地区的常客的姓名,反之亦然。这种模式为京东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特的机会,可以利用最后一英里配送来提高客户参与度和忠诚度,因为有时大家会笑称它缺乏个性化的服务。在一部由中国艺术家曹飞创作的关于京东的纪录片中,有一个客户十分认可她所在区域的配送员并且跑去摄像机前称颂他的优秀品质-这是一个大多数品牌都求之不得的绝佳宣传素材。而背后支持京东人性化的最后一英里配送的则是其深度创新的技术。京东拥有15个高度自动化的仓库,其中之一位于上海的一部分实现了完全自动化,除了仅有的四名员工,机器人以每天高达20万订单的速度处理订单。京东的物流总监包燕表示,其全自动仓库能够以其部分自动化仓库四倍的速度处理订单,并可以存储多达10倍的货物。因此,京东有着增强其自动化能力的雄心壮志,并于2016年开设了机器人实验室,后又在硅谷开设了机器人研究中心,来专门推动该领域的创新。京东的硅谷实验室雇佣了200名研究人员,另有10,000名工程师负责全公司的机器人操作。迄今为止,该团队已经开发出多样化的能够移动和处理产品的机器人手臂,包括一个可以每小时拾取和包装多达2,000件物品的吸盘式手臂,以及具有两、三个或五个手指且具有灵活抓力的机械臂。即使京东的500个仓库中的绝大多数尚未实现高度自动化,但其规模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一座位于上海郊区的仓库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英尺,从一端到另一端要走45分钟。虽然这个仓库雇佣了数百名员工,但订单处理流程仍然具有很高的技术性。产品的位置由人工智能确定,它们将销量好的产品放在相邻的区域-例如将红葡萄酒储存在靠近精品牛排的地方。奢侈品仓库京东最近推出的奢侈品网站TopLife拥有一个专用仓库,该仓库配备了一系列功能来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包括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面向员工和访客的面部识别技术。其豪华仓库的口碑吸引了90%在TopLife上销售的品牌选择将其产品存放在这座高科技仓库中,并且所有品牌都选择使用其“白手套”配送服务。这些订单将由持有专业学位证书的司机穿着西装并且顾名思义-佩戴白色手套向顾客配送产品。负责TopLife网站的京东集团副总裁丁霞指出,京东发展在线奢侈品和配送服务的原因在于“大众普遍认为奢侈品牌擅长打造品牌和旗舰店,但技术和电商不是他们的专业领域,更不用说在中国。”TopLife的送货服务增加了它在消费者中的辨识度-其中60%的购买者要求订单在指定时间送达而非24小时内。“消费者希望配送人员在这个点抵达,所以他们可以向妻子展示他们为她买的昂贵的包。速度不是首要因素,服务和产品的呈现方式才是真正重要的,”丁霞说。京东的配送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在于它如何使用和开发自己的技术来提高效率,同时仍然优先考虑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在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在短短6个小时内完成订单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而配送人员能够在不看包裹的前提下就知道购买者的姓名则可以被评为十分卓越的服务水平。无人机配送在英国零售商可能对无人机颠覆最后一英里配送的潜力持怀疑态度,但在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无人机配送的潜力无限。京东已经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世界上首家获得测试无人机配送的空中试航权的零售商,从那以后它有关无人机的计划不断增加。京东于2016年3月部署了第一架商用无人机。到目前为止,京东无人机已累计完成了30万次航行。京东开发了七种不同型号的无人机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配送。有200名京东员工致力于无人机开发计划,所有机器都在内部开发。京东表示,其在农村地区的无人机配送计划,如江苏和西安等偏远省份,已将配送成本降低了70%。京东正在迅速扩大其无人机配送计划,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推出100条新路线。
不久前,速卖通对外公布了828的一些战绩。比如,新兴市场实现快速增长,而增长最多的市场主要为中东以及东欧,增速超过了200%,其中,中东的平均增速达252%;大促商品的浏览率增长50%以上;购买转化率相比去年大促提升20%以上。而截至目前,速卖通海外买家也突破1.5亿。阿里速卖通总经理王明强表示,之所以公布这些战绩,是因为今年速卖通要开拓新市场,在产品、技术和社交上加大投入。那么,速卖通接下来具体要如何布局呢?业务跟社交融合据一起惠了解,9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俄罗斯的MegaFon公司、Mail.Ru公司以及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三个主要合作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将组建一个合资公司,其中全球速卖通在俄罗斯的业务将成为该合资公司的一部分。王明强表示,这个合作对速卖通(AE)业务非常重要,除了将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支持外,还将为AE业务与社交深入融合奠定基础。据了解,Mail.Ru的母公司相当于国内的腾讯,该集团不仅包含VK、OK等俄罗斯最主流的社交网站,还有大量的游戏、外卖等资源,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AE很看重Mail.Ru的社交资源,AE与社交直接融合,将会给AE上的各层级卖家带来很大的机会。”王明强说如是。而除了这些本地化的区域性社交媒体,AE所说的社交主要指海外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平台,比如facebook、youtube、instagram还有Google、APPstore等。王明强补充道,速卖通并不会直接在海外单独建立自己的社交平台,而是利用产品、技术和系统化能力,使商家和消费者把商品、商品图片、商品评论以及视频等东西通过电商平台与外部社交平台打通并实现交互。实际上,从去年开始,速卖通已经陆续在中东、波兰、法国等新兴市场布局社交营销,近期更是应用在了实际场景中。比如,今年828大促中,速卖通促成平台的一些头部店铺与海外网红合作,直接来做商品宣传。最终,这些头部店铺成交量基本上可以达到百分之几百的增长。“通过828大促的例子,我们判断,一旦这种模式成为商家的普遍玩法,就会形成一个生态,带来的价值和能量非常大。”王明强指出。因此,在未来速卖通将在社交方面加大投入,并推荐商家更多的采用社交化的方法,比如与网红、意见领袖(KOL)、达人等等建立合作。王明强认为,海外社交营销还是跨境电商的一片蓝海,也是行业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作为平台方,速卖通将为卖家提供一些运营方法、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渠道、TP(淘拍档)等。建立“平台+商家+用户”三方得利的生态“速卖通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商家获取新的用户,不只是平台的用户,还有商家的用户。另外,速卖通会帮助商家建立很多方便长期运营系统的平台和工具,真正使商家和用户建立联系,最终希望商家、用户和平台形成三方得利的生态模式。”王明强表示。而他在公布速卖通2018年战略布局时也提到了用户战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丰富用户渠道矩阵,比如google、facebook、VK等大型渠道,手机厂商、运营商、重要媒体等中型渠道以及network、导购站、比价站、返利站等长尾渠道;第二,通过产品和技术驱动提升转化率,实现个性化、国家化以及场景化;第三,社会化赋能。“从现阶段看,速卖通在社交媒体上的合作,获取用户的潜力非常大,增长也非常快。”王明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社交这块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的态势。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并不用投入太多费用,就可以获得更优质、更多的用户和粉丝。”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速卖通今年将升级用户战略,但是并没有因为用户的扩充,对商家做分级。王明强指出,对速卖通而言,只有商家给平台提供的价值大小之分,而不会有大小商家之分。“即使一个小商家或者中小商家,只要能提供差异化产品或者产品在某个国家和区域非常有市场,平台就会大力支持。”事实上,针对不同的商家,速卖通会有不同类型的扶持以及赋能方法。比如,有的商家货很好,又有竞争力,但是不太懂怎么做社交运营。针对这部分商家,速卖通会有专门的TP,帮助商家补齐短板。另外,有的商家可能对用户以及海外市场很了解,或者本身就是有一定设计能力的贸易商,那么,速卖通会针对平台运营、图片拍摄、搜索优化、翻译等方面对其进行指导。“为什么说阿里巴巴是一个生态,其核心含义就是生态中的各个参与者都要为这个生态做出贡献。”王明强表示,速卖通将通过系统化、产品化、数据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机制问题,以批量获取用户。降低入驻门槛发力新市场据一起惠了解,2018年,速卖通全球市场进一步拓展,渗透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俄罗斯、巴西、美国、西班牙、法国、乌克兰、以色列、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成为购买力最强的十大国家。除了这些国家之外,速卖通发现中东可能是下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区域市场。王明强指出,中东地区供应链和生产能力比较薄弱,日用消费品都靠进口,而且这个区域人口比较多,增长非常快。另外,中东地区的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平均收入非常高,这些国家的客单价从现在AE平台上看,甚至高于美国,比正常的欧洲国家也要高2-3倍。比如,一个做照明灯饰类目的卖家,在今年828大促期间,最大的店铺总成交额达到10万美金,这一爆发性突破来自速卖通的“石油计划”,其在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这两个国家销售增长显著。其中,沙特的销售额仅次于俄罗斯排名第二。据一起惠了解,速卖通于今年8月启动中东市场的“石油计划”。在物流上,发往中东的包裹物流最快7天能送到当地消费者手中。同时,速卖通在沙特和阿联酋这两个中东重点国家加大了营销推广力度,深化了与当地网红、网络媒体以及本地媒体的合作。“中东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速卖通未来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王明强表示,除此之外,未来速卖通还将主要在四个区域以点带面区域化辐射:一是以俄罗斯为核心辐射周边的俄语系国家;二是以西班牙和法国为核心,辐射到意大利、比利时以及周边国家;三是以波兰为核心的东欧国家;还有以美国和巴西为核心的美洲市场。王明强表示,针对重点投入的国家,速卖通会加大本地化投入。首先,速卖通要做全用户的运营,加大对时尚、品质关注度高的用户投入;其次,要做全品类运营,主要在多元化、风格化的服饰和非标化的产品上持续发力。相应的,速卖通会加强卖家服务和成长上的投入,降低卖家入驻门槛。对中小卖家提供灵活的方案,帮助其解决基础的保证金问题。在店铺管理方面,尤其是卖家开多个店的时候,速卖通会对卖家开店的合理要求出台新规则,降低难度。“降低门槛并不是降低对卖家商品质量的要求或者一些基础费用,而是对卖家入驻时填写信息、发布商品等基础性工作做规则优化。”王明强补充道,另外,未来可以更好的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的算法、AI和数据基础,帮助商家减少重复性劳动,自动化完成流程性工作,减轻运营压力,从而让商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选品、运营用户等方面。
9月18日,一起惠获悉,近日,YITunnel受美国当地合作伙伴邀请,前往美国旧金山、夏洛特、波士顿等地,与Swyft、Canteen、Leanbox等重要客户及合作伙伴洽谈AI智能货柜合作落地、合作伙伴培训,并完成了相应产品的部署和实施。“在美国可商业应用的零售AI业态并不多见,这也是美国企业纷纷对商业逻辑清晰的YITunnel抛开橄榄枝的重要原因。”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在智能性、可应用性等方面征服美国客户的YITunnel,也向美国企业展示出中国创新力量。据悉,YITunnel带着零售AI生态已经落户海外,这在国内是唯一一家取得该成绩的企业。YITunnel目前主打五大解决方案:一是全球首创YITunnelAI无人收银机,“看”一眼即可自动结账;二是全球首个纯视觉技术打造的AI智能售卖机;三是成本远低于AmazonGo的SuperYI纯视觉无人店;四是YITunnelAI智慧货架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五是YITunnel智慧门店AI分析系统,让线下零售店面运营电商化。创始人吴一黎为连续创业者,清华软件学院首届毕业生,曾在甲骨文、IBM等工作8年;技术支撑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行业专家来自中百、王府井、万达等高管。2017年,YITunnel在3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获得百度风投、峰尚资本、昆仲资本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
跨境电商一周重大事件整理如下:Shopee购物节战绩:跨境总单量增长6倍近日,东南亚与台湾电商平台Shopee发布2018年度9.9超级购物节成绩单。据悉,Shopee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及越南七大站点,截至9月9日早上7点43分,商品销售件数已超过去年当日成绩。24小时总订单量超580万单,较去年同期翻了3倍;当天共售出1500万件商品。数据显示,今年中国跨境卖家在9.9购物节中,跨境总单量较去年同期实现6倍增长记录。其中,3C、女装和母婴产品是Shopee跨境总体交易最热卖的三个品类。阿里与俄罗斯三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近日,在宣布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第二天,马云现身参加11今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Mail.Ru集团、MegaFon宣布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建立社交商务伙伴关系。在普京企业家圆桌会上,普京还表示,其将全力支持阿里巴巴在俄罗斯的发展。小红书出新规将严查广告违规宣传词小红书平台规则与治理部于9月6日发布规则通知,称9月10日起,将根据广告违规词限制,对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类商品的内容描述展开全面清查。小红书方面表示,近期平台发现部分店铺对商品内容的描述涉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存在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倾向,其中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类商品问题尤为突出。据悉,确认出现违规宣传的店铺将被判以包括但不限于商品下架、流量管控、店铺冻结、扣除违约金等处罚。Wish推EPC合并订单服务可跨店铺合并发货近日消息,Wish宣布开通EPC(ExportProcessCenter)合并订单服务。据悉,EPC是Wish平台提供的一项出口处理中心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订单情况,将同一买家跨店铺购买的商品进行合并发货并派送。简单说来,就是对寄送给同一消费者的来自不同卖家的产品,先由各个卖家运送至上海EPC处理中心进行打包处理后,使用物流方式统一寄送给消费者。据Wish方面介绍,EPC合并订单的价格有所优惠,另一方面,使用EPC服务可以加速放款。合并后订单通常的妥投时间不超过15天,优质商户可在妥投后的下一个付款日及时收到平台放款;Wish平台更提供后程物流免责。成功合并的订单将获得物流考核指标免责,若因商品丢件或物流原因导致的退款,商户可以获得货物价值和运费总额的70%赔付。EPC合并订单操作流程如下:1:开通Wish邮账户,并绑定商户账户;2:使用EPC选品工具选择参加的商品:Wish平台允许商户选择需要参加EPC合并订单服务的产品,选择方式有选品屏蔽和选品参加两种,并可按周进行调整。3:创建EPC物流清单重构货源与平台关系橙风计划推国家商品馆一起惠获悉,阿里巴巴集团Aliexpress与1688跨境专供联手为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量身打造的在线选品频道“橙风计划”,于今日正式推出国家商品馆。据悉,国家商品馆首先上线6个国家馆,包括俄罗斯、美国、中东、巴西、西班牙、法国,均为速卖通重点覆盖区域,通过对国家馆的分类,抓取有商品精准匹配给商家,提供个性化商品。另外,国家商品馆可以聚合数据,打通下游铺货数据盲区。用算法与图片搜索,批量抓取商品在下游重复铺货的数量以及销售量,通过商品热销指数呈现给商家前台。戴珊谈在俄成立公司:帮世界中小企业全球化近日,阿里与俄罗斯当地企业及国家主权基金(RDIF)达成战略合作。据了解,项目签约后,B2B事业群会整合资源与俄当地企业一起探索电商全球化。B2B事业群是阿里巴巴最早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平台,该集群内的阿里巴巴国际站、AE(速卖通)等业务单元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其中,速卖通今年的海外累计买家数已达到1.5亿,大部分用户集中在俄罗斯与欧美地区,最远覆盖至北极圈附近。本次合作方之一RDIF首席执行官KirillDmitriev表示,合资公司结合了技术、专业知识和能力,让俄罗斯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谈及这次合作,阿里巴巴B2B事业群总裁戴珊表示,合资公司的成立是阿里全球化战略的必经步骤,这次俄罗斯社交巨头Mail.Ru集团参与合作,更是社交与电商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尝试。马来西亚SST自9月1日起取代GST一起惠获悉,自2018年9月1日起,马来西亚的销售和服务税(SST)取代了货物和服务税(GST)。其中,销售税按5%、10%或石油产品的特定税率征收,服务税按6%的税率征收。SST征收对象为应税人在马来西亚制造并销售的产品以及进口到马来西亚的货物。另外,企业关于进出口应纳税服务须缴纳服务税。其中,应税人是指年营业额超过50万马币(约825618人民币)的应税货物的生产企业或者应税劳务的提供者,同时也包括提供纳税服务的人,如酒店、保险、俱乐部、博彩、电信、法律、会计、建筑、保安等行业的生产经营者,都需要根据2018年服务税法来登记。另外,不管是GST还是非GST的注册人员,在注册SST时必须通过mysst系统在线进行注册,通过该系统注册的一般会在24小时内自动获得批准,如果需要验证程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裁缝、珠宝商、眼镜师、雕刻等有关人士,不论营业额如何,均获豁免登记,可自愿登记。但是SST报表必须以电子或邮寄方式提交给SST处理中心,不论是否需要纳税。据悉,SST报表必须每两个月提交一次给马来西亚皇家海关(RMCD)。服务跨越税改时期的,需要分别提供发票。企业可向署长申请一个特定的应纳税期限(如与财政年度末一致),但必须在应纳税期间结束后的下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提交首次退回,如未按时提交,则会在第一次违约的前30天内罚款需缴纳税款的10%,第二和第三次30天内为15%,90天后为40%。速卖通公布新成绩:海外买家突破1.5个亿近日消息,阿里巴巴速卖通宣布,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5亿。速卖通成立于2010年4月,是阿里巴巴旗下面向全球市场打造的在线交易平台。经过8年的发展,速卖通已吸引了全球1.5亿买家。这意味着,自去年4月速卖通累计买家数突破1亿以来,平台新增了5000万用户。数据还显示,全球范围内每月访问速卖通的消费者超过2亿。2018年,速卖通全球市场进一步拓展,已渗透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刚刚结束的速卖通“828”大促中,沙特、阿联酋、西班牙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爆发式增长,其中中东地区交易规模涨幅高达252%。肯尼亚严查拆包避税东非共同体进口税普涨肯尼亚标准局(KEBS)于近日修订了关于(CIF)价值低于KES500,000(约合5000美元)货物的标准符合性验证计划(PVOC)的免税规则。规则修改后,同一寄件人寄运多票货物给肯尼亚的同一收件人(例如不同的运单和发票)且货物于同一天或同一航班抵达肯尼亚,如没有进口前检查证书(pre-inspectioncertificate)或标准符合性验证计划(PVOC),则会产生查验费。查验费的标准如下图:连连支付推“330”计划未来三年将投30亿一起惠获悉,近日,连连支付在连连支付商户开放日上,首次正式对外宣布“330”计划。未来三年,连连支付将投入30亿元人民币,扶持百万跨境电商卖家,构建全球性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根据构想,连连支付围绕跨境卖家的需求,将各类优质供应商、服务商引入到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中,产业链中所有的供应商、服务商都是连连支付跨境电商体系中的生态角色,跨境卖家通过一个账户,就能在平台上采买货品、购买服务。此外,连连还将在海外各主要地区开启外卡收单服务,以解决跨境收款“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为跨境电商独立站卖家提供更全面的金融科技服务,覆盖出口跨境电商领域的“最后一个角落”。连连支付方面还表示,连连支付的目标锁定在三年内发展成为总交易规模突破数万亿元、跨境支付年交易额超过数千亿元的巨型国际支付机构。Anker新开有赞小程序商城近日,Anker近期上线“Anker优选”的小程序商城,有赞提供技术支持。小程序内包含移动电源、多口充电器、充电线数据、影音设备四个种类,共计22个商品。同时,商城内还推出优惠券、限时特价等活动。目前来看,商城仍处于运营初期阶段,每个商品上架的数量并不多,平均维持在15至100个。
曾经专注于外贸的传统制造业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上——B2C、小额B2B等模式的兴起让其拥有夺回利润打造品牌的新憧憬;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各国贸易市场波动也让这些传统企业不得不做出改变……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抉择,将是这些中小企业未来存亡的关键。中小企业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大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最让其忧心忡忡的莫过于今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但从阿里巴巴国际站公开的数据上看,贸易摩擦这个变量因素并未对需求量产生巨大影响。据阿里巴巴Ailibaba.com(阿里巴巴国际站)联席总经理张阔透露,从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阿里巴巴国际站活跃买家增长33%,支付买家增长203%,订单规模增长200%。张阔向一起惠指出,本身美国产业结构就是需要海外的商品供给。现在美国对中国产品增税,只是成本提高,需求还在,变化的是消费者需要去承担这个成本罢了。在他看来,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有两部分。第一是对外贸生态系统的影响。因为有变量因素的存在,货代可能会从过去按年或按季度进行结账转变为按订单进行结账。结算周期的变化也将影响整个生态体系的运作方式。第二则是对产品线结构比较固定的企业的影响。当一个公司它的产品结构相对固定,利润结构相对固定,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公司的利润成本会有非常大的冲击。“虽然不能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中国中小企业没有影响。但相较于成本较大的和利润结构固定的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承受变量的能力更强。因此,在现今的大贸易环境下,中国的民营企业会在跨境贸易的舞台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在整个中国向全球出口的大经济版图上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张阔说道。值得注意的是,新市场的崛起也正让中国中小企业的利润结构得以多元化。张阔分析到,阿里国际站目前中美交易总额仅占19%,而包括印度、越南等主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国际站上进口国际国家的需求也很大,增速也非常快。做现货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既然市场仍然巨大,制造企业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呢?实际上,目前不少传统制造企业正面临多线路转型的抉择烦恼之中。砍掉所有中间商,直接对接消费者的B2C出口看似制造企业直接打造品牌拿回定价权的新机遇。然而,B2C出口的竞争对手并不只有制造商,还有很多深耕多年的贸易型卖家。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事业部联席总经理余涌也坦言,现在跨境B2C已经是“红海”。当然,在B2C之外,小额B2B也正成为整个跨境电商出口的新潮流。小额B2B以多频次、小批量为特点,让制造商直接供货给终端小型零售商,借此砍掉中间环节。余涌指出,小额B2B目前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一处蓝海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B2C还是小额B2B,都意味着制造商需要提前备货,用现货进行交易。相对于OEM和ODM的订单模式,现货交易的企业的交付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这意味制造企业需要对本身企业成本结构做很大的调整。因此,余涌也强调,其并不建议所有中心企业去做品牌、做现货交易。“这看着并不务实。其实80%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做品牌升级的资源,这里面包括人脉资源等。”余涌说道。他向一起惠分析到,对于中小企业升级有两条路走:一条是品牌升级、产品升级;另一条路是在原有的体量上利用类似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提供整个供应链效率,借此减低成本,让供应链和整个生产流程实现全面的优化。而余涌认为,目前定制类贸易依然是跨境电商的主流,尽管今后小额B2B会抢夺定制类贸易的小量份额,但最终定制类贸易的份额仍会是最大的。结构化信息驱动提升效率那么,对于占有额最大的定制类贸易来说,该如何去提升整个模式的效率呢?数据的沉淀将成为提升链条效率的重点。“只要数据越沉淀越厚,接下来的数据模型一定越来越准确、靠谱,并且越来越贴近买家需求。在未来,展示给买家的供应商的兴衰也不会使用普通的星级形式,而是把工厂的优势、行业的优势、组货能力的优势通过不同维度展现出来。”余涌提到数据沉淀对跨境B2B的重要促进作用。而在数据化时代,产品和信息的结构化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产品和信息的结构化则相当于把供应商能提供的产品以及能提供的定制方式进行一个可视化、信息化的呈现,来提升供需侧的沟通效率。当然,这种产品信息的结构化最常出现在B2C电商网站中,主要还是基于现货为主,因为现货有明确的产品规格。但余涌认为,结构化这个事情是不分品类的,无论现货还是工业品,结构化这个事情都能促进全网效率的提升。对此,阿里巴巴国际站也专设了一个名为“达尔文”的项目来让商家更好地去表达清楚自己的产品,并降低卖家在沟通当中无谓的成本。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产品总监路佳分析到,达尔文项目最终有两个场景会收益:第一、标准品的B2B销售场景。比如汽车灯这类产品只需要买家确定了商品品牌和型号即可,并不需要定制需求。因此这种产品只需要把规格描述清楚,谈好价格、运费、交付时间即可。第二、定制类贸易场景。过去采购商进入到一个卖家的详情页了解商品的时候,采购商并不知道卖家可以给其提供什么样的定制方式。只有在双方沟通的时候,卖家为买家提供灵感,才能敲定最后方案。但是这个过程往往很长,跟单成本也很高。但实际上,买家缺乏灵感的时候,是需要卖家给其提示的。因此,卖家只需要在详情页告诉买家,自己能提供哪些定制方式。如果买家还不满意,可以直接告知卖家诉求。在这种定制场景里面,阿里国际站希望把卖家能提供的定制能力,用规格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买家可以更快地看到自己可以买什么产品,也从中获取灵感。从而缩短买卖双方无谓的交流时间。“工业总是复杂的。但因为拥有了结构化,在未来才有可能实现自动化。”余涌也肯定了结构化对中小企业走往自动化时代的推动力。但无论是数据的沉淀还是信息的结构化,种种改革也强调了传统贸易商拥抱数据时代的重要性。虽然传统企业转型前面的路有很多,但起码方向是清晰的。
峰瑞报告第13期,我们来聊聊当下火热的消费升级,并试着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太阳底下无新事,消费升级也并不是什么新风口。中国当下抢占新街口的便利店业态、家居杂货行业的精彩纷呈、时不时掀起波澜的咖啡创业,以及开始成为流行词的柔性供应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都发生过。伴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往往是本土化消费品公司的崛起。1972年,日本十元店连锁品牌大创生活馆创立。同年,东京有了第一家全家便利店。两年后,东京开了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1980年,日式连锁咖啡店罗多伦Doutor在东京开业,现罗多伦成长为日本仅次于星巴克的连锁咖啡馆。1980年代,宜家在多个国家所向披靡,唯独在日本,败给了本土家居品牌宜得利。此外,消费升级超级物种无印良品、优衣库分别诞生于1980年和1984年。峰瑞资本持续看好消费升级领域的投资机会。我们研究邻国日本40年前的消费趋势,不是照猫画虎或者亦步亦趋,而是为了抽象出底层逻辑——消费升级不等于贵;消费升级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性价比”是可复制的模式,好品牌满足用户的感性诉求……希望能带来启发。欢迎在文末分享你的看法。留言最走心、最能让报告作者产生共鸣的那位朋友,将收到峰小瑞搜遍全网能买到的唯一一本全新的《下流社会》。书中展现的是1990年代及之后的日本社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消费升级过后,日本人并不是都买贵的。社会是分层的,我们始终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个国家的消费趋势,不论这个词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这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消费发展趋势可能会有帮助。1970s-1980s日本消费升级对中国当下的启示/01/为什么对标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创业和投资是近20来年的事,消费升级要古老得多。它已经存在了40年甚至更久。中国当下正经历的、被视作新鲜事物的消费升级,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发生过。美日两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制造大国,之后成为消费大国。从微观上看,经济发展到相似程度,会有相似的公司出现。这是我们研究其他国家消费升级发生过程的意义。在这篇报告里,我们总结、归纳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消费升级,希望能对当下的消费升级有所启发。为什么选择日本,而非美国?相比美国,在消费升级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等方面,中国与日本有更多相似性。中日两国的城市结构很像,车多道窄,餐厅等商业体密集,能够给消费相关的商业模式提供机会。美国地广人稀,开车外出很方便,商业体的密度也不够大。中日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也有相似度。以峰瑞投资的抹茶品牌关茶为例。抹茶最先发源于中国,流传到日本,如今又在中国热起来。除了人文地理上的相似性,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趋势上也有相似之处。两国都经历过长达10年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GDP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0%左右。日本从50年代进入高速增长期,1968年超越德国之后一直稳坐GDP世界第二的席位。直到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随着GDP的增长,日本和中国相继举办东京奥运会、大阪世博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积极地融入全球化体系。打开国门的另一重意义是,许多国外品牌迅速涌入日本和中国,两国本土消费品牌面临全球化的竞争,消费者告别物质匮乏时代。相比之下,美国在消费升级中基本上没有外来品牌的“入侵”。经历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两国又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速增长阶段。日本从高速到中速的转折点在1975年。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日本经济在当年负增长。从1974年到1990年,日本的年化增长率从10%左右跌到5%左右。中国则在2012年之后,经历“新常态”,GDP增长率在6%、7%左右。中国现在和日本1975年到1985年的经济增速相近。当经济进入中速阶段,消费升级才真正开始。从匮乏到拥有不能叫消费升级,只能叫做“我刚刚吃饱”,“我刚刚用过好的东西”。物质丰富之后,消费者从当初的眼花缭乱变得“处变不惊”,对很多事物失去了新鲜劲儿,消费审美需要升级,支出结构也有必要优化。我们现在熟知的日本的消费品公司,大多成立于1970年至1980年。1972年,全家便利店、大创生活馆、宜得利成立。1974年,东京开设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1980年无印良品成立。1984年优衣库成立。人均GDP是我们在消费升级过程中经常讨论到一个经济指标。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之后,商业领域会发生很多神奇的变化。日本大概在1978年达到人均GDP8000美金,中国在2016年。日本70年代末消费占GDP的比重大概在55%—60%,中国现在大概在35%—40%,可见我们的消费需求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在一个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社会,民众的消费取向相对统一。经济增速放缓后,阶层差距增大,需求开始分化。有人消费低价产品,有人购买奢饰品。消费者的地域分布、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举例来说,日本卖得最好的方便面有两类,第一类是700日元(约42元人民币)以上价位的方便面,卖给爱好健康的用户。还有一类是300日元(约18元人民币)以下的方便面,销售给中产阶层以下的人群。这两类产品打的是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人群,都能赚到钱。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当时日本的消费者和当下中国的消费者,但有意思的是,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和中国的90后非常类似。他们出生于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间时期,自出生起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因此,他们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消费上更加大胆,也更加追求个性化。插播一道思考题Q: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走轻奢路线的公司和主打便宜的公司,哪一种有机会做大?峰瑞观点(freesvc)根据对日本消费品行业以及日本社会的观察,我们总结出来四个关于日本消费升级方面的规律:第一点是本土化。日本社会受西方影响很深,但从1970年代开始大量本土品牌涌现,它们在与国际大牌的较量中胜出,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第二点是个人化。日本的消费单位从家庭变为个体,消费风格从追求一致到彰显自我,便利店兴起。第三点是“更好更便宜”。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判断力增强,供应链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环节缩短,消费品的性价比增高。第四点是,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慢慢转变成社会消费的主导性力量。这表现在,消费者追求“小确幸”:1970年代初,大型商品如家电等已基本普及,商品逐步趋于小型化,消费者渴望用小价钱买到即时愉悦。此外,商品的精神属性增强:消费者开始看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所带来的精神满足。/02/消费升级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伴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往往是本土消费品公司的崛起。中国和日本都曾经历过洋品牌大量涌入本土市场的阶段。过去十年,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联合利华这些品牌曾经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近年来国内的洋品牌增长放缓,本土消费品公司崭露头角。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日本发生过一起本土公司打败国际化巨头的典型案例。宜家1974年进入日本市场,由于产品不符合日本市场需求,在与日本本土品牌宜得利(NITORI)的竞争中渐处劣势,1986年,宜家退出日本市场,直到2006年,宜家才重新进军日本市场。宜家在日本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日本家居行业有很强的本土属性。从销售渠道来看,日本大多数家具店是小型店面,因为城市格局紧凑,土地资源有限。宜得利在上海的几家店面,开在购物中心不起眼的地方,大概四五层,500—1000平米。而宜家在欧美地区会开设几万平米的大店,大店面延长了顾客的消费时间,仅餐饮就占据宜家约10%的销售额。宜家以大卖场为主的销售渠道形态历史悠久,不太可能因为某一个海外市场就彻底改造这种销售形态,于是给竞争对手留下突破口。此外,从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来看,日本家具公司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海外公司。曾经,日本传统手工生产模式和宜家在供应链管理上有差距,但日本家具公司借鉴宜家管理供应链的方式,降低成本,赢得价格优势。从产品风格来看,宜家和宜得利虽然同属于简约风格,但北欧简约风格大多是深蓝色、深灰色,日本以木色为主。根据宜得利打败宜家的方法,本土公司能够从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产品风格中找到机会。宜家在中国是否会有同样的遭遇?20年前,宜家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企业家团队、资金格局等等不足以组建一家公司向宜家发起挑战。如今宜家已经在中国扎根20年,被打败的可能性更小。不过,国内的家具市场体量至少能够达到万亿。宜家2017年中国的销售额为132亿,只占家具市场1%左右的销售额。因此,本土公司还有大块的剩余市场可以争夺。除了家具之外,中国还有诸如饺子、肉夹馍、米酒、茶等本土化品类。特别是茶。基于中国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可能会出现有影响力的本土茶品牌。优秀的消费品牌会有较长的窗口期,不会像互联网风口期那么短——一般就3到6个月。如果现在去投直播产品或者出行应用大抵已经没机会了,仗打完了。但在消费领域,可能还会有5—10年的窗口期。日本已经走过消费升级的窗口期,但在窗口期诞生的公司仍然有极大的影响力,并保持高速增长,它们的发展上限非常高。峰瑞观点(freesvc)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日本在七八十年代经历了本土化品牌的崛起,我们相信中国也会出现,且这个时间窗口就在当下。/03/瞄准单身人士的钱包日本消费升级第二个值得借鉴的点是个人化。从1970年代起,日本社会个人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在日本,1亿人口中有将近2000万人过着独居生活。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催生了少量、高频的个人化消费行为。个人化的趋势促使很多新的消费公司诞生和发展。第一个体现是便利店的兴起。1970年代初,日本从美国引入便利店的发展模式,以本土品牌全家(1972)和美国品牌7-Eleven(1974)为代表的便利店业态迅速崛起。在日本,便利店从1970年代兴起到成为核心零售业态,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如今便利店的零售额占日本的零售市场的10%左右,接近中国电商占零售总额的比例。便利店在日本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主要为家庭卖产品的超市相比,便利店做的是个人的生意,人们习惯于少量、多次地购买。除了个人化的视角之外,数据显示,从1973年到1995年,日本便利店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的人均GDP发展是同步的。1973年,第一家7-Eleven成立。1987年,日本人均GDP大概在2万美金,7-Eleven突破3000家。1995年,日本人均GDP达到高峰,4万美金左右,7-Eleven突破6000家。个人化的第二个体现是自动售卖机大受欢迎。自动售卖机在日本70年代消费升级过程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现在的外卖,都是满足消费者快速就餐的需求。日本自动售卖机迎来爆发始于1970年大阪举办世博会。那年世博会参观人数达6422万,突破世博会历史纪录。在解决数量庞大的参观人群的饮食需求方面,会场里的自动售卖机功不可没。当年,全日本还只有100万台自动售卖机。1975年,这个数量高达300万台。这种增长持续到1990年,自动售卖机的数量达到500万台后增速趋于平稳。日本大概有1亿人,相当于每20人拥有1台自动售卖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20人拥有一台自动售卖机是合理的密度,那中国有13亿人,是否应该有5000万台以上的自动售卖机?日本便利店于1973年起步,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跟日本七八十年代有一定的相似性,便利店在中国的天花板有多高?峰瑞观点(freesvc)便利店作为一种满足个人少量多次消费特征的零售业态,在中国肯定有空间,但中国的便利店以及自动售卖机大概率上不会像日本一样,成为如此高密度的业态。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太强。如果开一个5000平的O2O生鲜店,保证3公里内半小时送货,基本上能够替代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此外,个人化的消费趋势会深刻影响餐饮业。现在日本最大的餐饮公司是7-Eleven,它在日本买了不计其数的盒饭,做便利店的同时做了餐饮。1975年,日本餐饮业的市值大概不到10万亿日元,1990年左右接近30万亿日元,增长了3倍。当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餐饮业进入平缓期。2017年,日本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5万亿日元左右,接近1.5万亿人民币。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3到15倍,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是3万亿人民币,只是日本的2倍。峰瑞观点(freesvc)从宏观上讲,中国未来10到15年很有可能出现非常优秀的餐饮公司。但是,宏观的美好与现实的困难并存,餐饮创业需要极大的耐心。它本质上是服务业,从0做到100亿美金的过程非常艰难。/04/更好更便宜,如何可能?日本消费升级第三个重要的趋势是“更好更便宜”。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判断力增强,供应链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环节缩短,性价比增高。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把更好的东西卖得更便宜,而不是更贵。“便宜”指的是,跟我们心里预期价位相比,价格更低或者说可以承受。打个比方,消费者本来要在饮食上花费20%的开销,但现在只花15%,消费的品质却更好。国内目前也有不少“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名创优品有一个爆款产品是9块9的零钱包。“90分”使用和美国品牌新秀丽同等品质的材质,但便宜很多。喜茶给顾客提供有新鲜水果和鲜茶调制的饮品,比国外咖啡品牌售卖的饮料价格低。日本在消费升级过程中,以大创生活馆、无印良品为代表的低价格、高品质的品牌在1980年代开始出现,并于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持续逆势崛起。另一个符合更好、更可承受价格的典型品牌是优衣库。优衣库把控品质和价格的关键在于它所使用的SPA(SpecialityRetailerofPrivateLabelApparel,从商品策划、生产到零售一体化控制的销售形式)模式把线下零售效率提升到极致。SPA就是品牌商从头到尾把控生产流程,从上游的采购原料、控制生产质量,到下游的销售、库存控制、在线销售、客服等环节全部自己做。SPA模式高效,但建立的过程比较复杂。优衣库、宜家、ZARA、网易严选、小米这些品牌都属于SPA模式。我们来分析下SPA模式的特征:第一,SPA模式中供应链链条延伸至材料制造商。优衣库经典的Heattech系列,穿起来很保暖,这种在原材料上的创新只有端到端的公司才能做到。小米也在把控产品的零部件,以满足小米整个产品生态链的发展。第二,SPA模式下的品牌很少打广告。宜家、ZARA、优衣库这些端到端零售的公司开设的门店本身就是广告。营销费用低,所以品牌能够把更多的盈利返还给消费者,形成正向循环。第三,SPA模式中数据全链条打通。ZARA一个门店产品的销量可能第二天就会传到西班牙总部。当一个零售品牌能够做到能够做到打通整个生产链条和信息链条,库存管理这种零售中的核心难题会迎刃而解。SPA模式用可控的价格,给消费者提供有品质的产品,获得很高的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减去消费者的实际支付量)。SPA模式在家居和服装行业产生的效果显著,但是成功难度大,一旦做成了说不定就是一国首富。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多次登上日本首富之位,欧洲首富很长一段时间是ZARA的创始人。SPA模式下的品牌很有生命力。人们会开玩笑说“百万年薪优衣库”,即使消费者的收入增长,也还是会选择优衣库。除了SPA模式之外,基本款这种模式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优衣库做到“更好更便宜”,提升商业效率。基本款能让单个SKU有更多销量,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使得品牌商在原料商面前有更大的议价能力,更容易管理库存。另外,基本款容易产生线上购买,因为它意味着fitsall,品质稳定,与时尚趋势关联小,百搭,不太需要试穿。这能部分解释优衣库在天猫的销量要远远高于ZARA。在中国,能够做到SPA模式的公司很少。中国的很多消费品牌是“经销商品牌”,它们从经销商手上收钱,而不是直接向消费者收钱,本质上它的客户是经销商。信息反馈不够通畅,导致品牌商在管理SKU时,不能够很快响应消费者的需求。SPA模式中,是没有经销商这个角色的。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叫做“红星美凯龙模式”。它作为零售终端,收取品牌的场地租金,但是不直接把控产品。简单地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经过了多层中间商,花几万块钱买一张床是常事。红星美凯龙盈利很好,作为商业模式本身可行,但是它没有把效率提升到极致。峰瑞观点(freesvc)创立于1980年代初的优衣库,是优质低价的典型。优衣库成立时,日本人均GDP大概在2万美金,比现在中国高两倍。但中国的消费升级叠加了移动互联网这一加速利器,所以中国消费品公司的崛起将比日本来得更快。/05/“性价比”是可复制的模式好品牌满足用户的感性诉求日本在消费升级方面第四个重要的趋势,是重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这其实很好理解。正如很多人对品牌的认知,就是情感附加值。1970年代初,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大型家电商品在日本已经普及。当物质过于丰富之后,纯粹物质属性的产品的重要性会下降,消费者会更倾向于购买小型产品或者精神属性强的产品。中国目前也处于这样的阶段。消费者渴望用小价钱买到能让自己愉悦的产品,追求“小确幸”,看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如果我们从心理和感性诉求来分析基本款,它之所以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原因是基本款是一种生活主张,表达着一种普世的生活态度或者价值追求,随性、不张扬、安静,不“自以为是”,容易引起白领或者中高学历的人群的共鸣。日本七八十年代消费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品类是家居杂货,十年间大概增长了10倍。无印良品、大创生活馆、东急手工店都属于这个品类。家居杂货品类低价、不占地方,能给消费者带来“小确幸”式的心理满足。一个小相框,一束花就会让家里变得很温馨,很有调性。除了“小确幸”之外,消费者还有其他方面的心理诉求。产品的品牌定位和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息息相关,比如,三只松鼠的品类定位是坚果,情感定位是萌、可爱。江小白的品类定位是白酒,情感定位是“生活很简单”。无止尽的个性化、追求自我是一种情感定位。比如,大家都穿耐克,我穿PARTICLEFEVER(粒子狂热),展现我的个性和风格。但我的个性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凸显自我?这类话题本质上是社会学问题或者哲学问题,不一定能够通过购买消费品获得答案,但是很多人会试图通过消费来寻找答案。其次,消费者追求永恒性的品牌。很多奢侈品牌通常会有几百年的历史,能营造一种永恒高贵的感觉。消费者容易被高级品牌的永恒性吸引,所以时常会有“复古热”、“怀旧热”。另外,消费者会有焦虑感,有自我改造的心理诉求。消费者购买健身课程和使用知识付费品牌是两种最典型的想要缓解焦虑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很多,一个产品不需要满足消费者所有的心理诉求,但必须能够击中某一点心理诉求才能发展得长远。需要注意的是,“性价比”不是一种心理诉求,而是一种模式,每个品牌都可以复制。但如果消费品牌突然从“性价比”转换成满足用户某一方面的心理诉求,可能会把没有这种心理诉求的消费者拒之门外。不过,每一种定位的选择,不可能影响所有人。所以,当品牌的用户体量变大时,反而可能会在品牌上处于弱势,不敢轻易定义品牌的情感召唤或者界定要满足消费者什么样的心理诉求。但是像“纳谷”这样的新品牌,可以大胆选择维护忠实用户,让口碑传播最大化。无印良品是一个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心理诉求和情感需求的品牌。它背后的情感召唤是什么?第一点,关注环境问题。喜欢无印良品的消费者喜欢返璞归真的美,不喜欢过度工业化的产品。第二点,对日本文化的萃取和认同。无印良品成功地把日本禅宗文化的核心概念,比如无即是有、留白等等提取出来,变成品牌核心DNA。它呼应了日本消费者本土化的心理诉求,其它国家很难复制。峰瑞观点(freesvc)无印良品成立初期的口号是“提高商品的品质,降低商品的价格”,产品价格比同类产品低1/3。但它在中国比在日本本土卖得贵,因为它在中国主打中高端市场,和在日本本土的定位不同。我们需要区别清楚产品的本土定位和海外市场定位。性价比和对消费者的情感召唤共同铸造了无印良品,两者缺一不可。目前无印良品在中国有情感召唤,但缺少性价比,本土品牌可以从中寻找发力点。/06/总结最后,我们用日本家居杂货行业来做总结,分析它的发展如何印证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我们能够借鉴的经验。在日本,家居在1980年代复合增长率极高,在所有行业中排第二,仅次于保险。家居杂货源于日本本土文化。家居杂货体积很小、价格不高,满足了独居人士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增添生活情趣、表达个性。我们分析历史上的消费趋势,不是照猫画虎或者亦步亦趋。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抽象出底层逻辑。一个在消费升级中能够快速发展十年以上的行业,必然在某一方面呼应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希望日本消费升级的发展过程,能够对我们有所借鉴。
主要内容·印度零售业近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成熟度低,潜力巨大印度零售行业近十年来保持7.82的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目前为止,印度零售业仍绝大部分以零散的小店为主,主要消费品为食品,高度离散的市场和低成熟度的消费环境预示着未来巨大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手机数码带动电商,人均收入稳步提升,农村地区零售增长日益显著自2015年以来,由于手机产业带动,印度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到2017年GMV以达200亿美元;印度人均GDP为1534美元,竺帆估计一二线城市居民人均GDP以达2500-3000美元,已经达到黑白家电销售量的跃迁区域,量变引发质变;容易被忽视的农村地区,零售行业持续高增长,随着基建的完善,未来价值不容忽视。·政策开放力度虽小,春江水暖鸭先知2017年末,印度开放了单一品牌零售的FDI限制,但30%的本土采购限制仍较为严格。而市场的表现较为积极,沃尔玛收购印度电商龙头Flipkart进入印度;宜家历时28年终于落户印度,苹果也在跃跃欲试……1、印度零售行业概况1.1过去十年保持稳定高增长印度零售业近十年来一直保持7.82%的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是全球零售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A.T.Kearney新报告“2017年全球零售业发展指数(GRDI)”,印度因为近年来零售业高速的发展和低市场占有率,超越中国成为零售投资方面评分最高的国家。预计在未来零售业发展速度回继续提速,预计到2020年,零售业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6800亿美元增长到11000亿美元。图1:印度零售市场规模(十亿美元)数据来源:竺帆整理1.2市场高度离散,消费环境成熟度低图2:印度各类消费品占比数据来源:竺帆整理从消费品的角度看,印度零售消费中有超过70%为食品消费,其他类型消费品占比偏低,消费者方面挖掘空间较大。从零售商的角度看,印度的零售业主要由小零售店的组成,占印度零售市场的93%,印度有超过1500万家本土小店。这些商店的规模通常较小,销售从当地批发商批发来的货物;超市、大型商店和连锁店仅占印度零售市场的7%,这一数值在美国为85%,市场高度离散的现状也预示着印度零售市场超高的发展潜力。图3:小零售店和连锁店市场份额(%)数据来源:IBEF2、印度零售行业发展潜力2.1数码产品带动电商崛起近年来,印度零售行业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是电子商务在印度的崛起。由于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企业在印度的快速发展,预计印度电商在2018-202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30%,2020年电商的的规模将超过600亿美元;到2020年,互联网渗透率将由2017年的2.6%增长到5.45%。图4:印度电商行业规模(亿美元)数据来源:PwC,Redseer2.2城镇人均收入增加,量变引发质变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根据竺帆的实际了解,由于黑钱的存在,保守估计印度总GDP被低估30%以上。预计2018年人均GDP将以5.49%的速度整张到1534美元;对一、二线城市而言,人均GDP将达到2500-30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城市居民已经接近黑白家电消费的跃升阶段。图5:印度人均GDP(美元)数据来源:IBEF2.3消费金融助力零售业发展除了购买力之外,印度年轻消费者逐渐开始形成品牌意识,消费习惯也由价格敏感、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转而开始注重质量。2017年,印度消费金融增长速度为17.8%,预计在2018-2019财年将继续保持17%-18%的增速。较为完善的征信、银行体系,使消费贷初创公司可以方便的提供各种消费信贷服务,同时也推动了印度高单件商品零售业的发展。除了NBFCs和银行之外,印度人的信用卡的持有量和使用量也在增加。图6:印度消费金融规模(百万美元)数据来源:Creditvidya2.4农村地区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消费品在农村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城市地区,如快速消费品行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价格上,其增长速度都高于城市地区。这也凸显了农村地区的增长机会。图8:零售市场增长速度(%)数据来源:Livemint3、在印主要零售企业及主要政策3.1外资对零售市场的投资情况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十分关注印度零食市场,尤其是印度电子商务。2017年,外资对印度电商领域的投资达8亿美元;2018年,沃尔玛以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同时亚马逊加大20亿美元对印投资到70亿美元。政府允许外资对电商平台持股100%,这对外国投资者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对2C的业务中,印度政府还没有放开外资的限制。目前,印度电商领域主要由Flipkart(沃尔玛)和亚马逊主导,阿里巴巴通过Paytm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表1:印度零售行业投融资情况数据来源:竺帆整理3.2印度零售业的企业印度主要连锁超市有:Moresupermarket(AdityaBirlaRetail)-523家店SpencerDaily-120家店RelianceFresh-502家店BigBazaar-259家店印度主要专卖店有:Croma:3C数码店,在印度的21个城市有110家商店RelianceDigital:3C数码店,在印度有600家专卖店Pantaloons:服装专卖店,有超过77家商店ShoppersStop:服装专卖店,在印度有超过83家商店批发商城:这是在印度出现的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因为政策限制,这类商城只做2B业务。主要企业有:Metro:遍及孟买、加尔各答、德令哈市和旁遮普24家商店RelianceMarket(RelianceRetail):经营43家商店BestPrice(Walmart):在9个州经营21家商店3.3政府政策多品牌零售在多品牌零售中允许51%的外国直接投资,最低投资上限为100美元。30%的制造或加工产品的采购必须来自印度。投资于后端基础设施(后勤、土壤测试实验室、种子农业和农业加工单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至少50%。50%的工作机会可以留给农村青年,某些农产品可能需要从贫穷的农民手中购买。为了确保公共分配制度和粮食安全制度,政府紧缩储备以采购一定数量的货物。目标应该是确保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实惠的价格给消费者以及更好的服务。单一品牌零售允许100%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单一品牌零售。五年后,必须有30%的原材料采购自印度。表2:印度零售业FDI限制数据来源:竺帆整理
据猎云网报道,一款主打0蔗糖0添加且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新生代健康零食品牌阻脂,于今年7月获得capinno创+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Capinno系每日食品网(Foodaily)旗下中国食品行业首个聚焦产品创新从0到1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资金主要用与产品研发、团队扩张、渠道推广等方面。据相关行业报告统计,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205亿元增长至2016年45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其中,健康低脂食品占比不到15%,同比美国占比59%,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据了解,阻脂的首款产品经过1年半时间研发才成功成型,后又经过试销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个星期实现30万的营业额。阻脂脆片受到欢迎的原因在于其坚持健康低脂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口味和口感,每一片脆片的厚度仅为1.7毫米,口感比肩薯片,同时还有普罗旺斯、蜀香烤肉、芝士海盐等三种口味可供选择。目前,该款阻脂脆片已经处于量产阶段,计划于9月初正式面世。为此,阻脂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一起打通市场,以社群电商、场景营销为基点,打造出健康低脂食品领域的新零售品牌。线上,阻脂将陆续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同时上线官方小程序及公众号-阻脂计划,以健康社区、21天打卡方案等活动吸引用户,从而引流。除了电商平台外,阻脂还与全国200余家健身房达成了合作,根据健身人士的需求调整高蛋白配方,在健身房设置阻脂快闪店。并与多个跑团达成合作,设计夜跑专用装,欲借此成为夜跑人群的专属零食。目前,阻脂正在筹备Pre-A轮融资,资金在1000万左右,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渠道升级等方面。
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出行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装机必备APP,堪称国民级应用,但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与滴滴推诿的态度,使用户对其倍感失望,一时间媒体、大V纷纷口诛笔伐,更有明星带头卸载滴滴。相比起5月的郑州空姐遇害一事,此次被诟病更多的是滴滴客服的不作为,从已披露的受害者亲友第一次与滴滴客服沟通的时间至得到确定反馈,耗时总计151分钟。纵使软件新增了紧急求助功能,却在警方介入后不能及时提供受害人乘车信息,使得救援无法开展,滴滴的这一安全系统显得形同虚设。上一次滴滴出百万悬赏缉凶,这一次则在事发之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将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客服副总裁黄金红免职。然而这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怒火,两起事故,两个花季女孩,滴滴高层管理者至今无一人出面公开道歉,这更加剧了公众对滴滴及其创始人的质疑,一时间关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跃然纸上。作为共享经济的倡导者,滴滴无疑站在了黄金赛道上,但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过的这三句话,或许已经决定了滴滴的命运。1、产品做到70%就上线在当前新一辈的互联网巨头中,83年的程维虽然是年龄最小的,却是公认战斗力最强的。在滴滴图书馆入口的第一排书架上,清一色地陈列着战争史书,程维就是在这样的狼性文化里带着滴滴一路向前。2017年底,程维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这意味着2012年6月成立的滴滴,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站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前端。收获成功的同时,滴滴也遭遇了远比任何一个公司都要艰难的创业史,从快的到Uber,PK掉了无数对手,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试探。程维本人也一直游走在资本之间,确保在相对自主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融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程维的保命秘诀之一就是:快!入局要快,新品上线就要1000个司机在线;扩张要快,占领市场,烧钱提速;融资要快,创业公司6个月融资一次的速度,在滴滴这里变成3个月;做产品更要快,2个月完成上线。初创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寻找靠谱的技术合伙人,程维是销售出身,虽曾是支付宝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在技术面前却始终难以大施拳脚。他找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做CTO,并叮嘱他:时间不能再拖了,两个月产品必须要上,能响就行。第一代滴滴打车软件就这样仓促推出了,“产品做到70%就上线”,这是程维总结出的经验,这样既能赶时间,也能不让产品出现大bug,剩下的问题,可以边跑边迭代。滴滴产品总监罗文和设计总监赵天翔在2016年做客腾讯汇时,说过这样一番话:“集中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实力,先解决那些80%的用户所面临的共同的、高频的诉求和痛点,并且作到专注和简单。20%差异化的需求先不满足,而是在后面持续的迭代过程中去完善和优化。滴滴4次产品迭代都证明了,一款产品不用等到做到完美才能够发布和推广。”这如此产品设计理念的驱动下,滴滴上线新品的速度快到让外界感慨,“专车、快车、代驾、巴士,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这么多垂直产品。”但70%的完成度真的就够了吗?事实证明,堪称国民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连最基本的乘客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客服流程冗杂、投诉机制反应滞后、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被害人相关乘车信息,这些产品本身的漏洞在事故发生后一一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1%的侥幸,就可能会带来100%的伤害,更何况是30%的侥幸呢?2、尔要战,便战“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程维不止一次强调过滴滴一路走来的浴血奋战,他极为欣赏成吉思汗西征时的战书,“尔要战,便战”。初创时的滴滴,在北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摇摇招车,当时后者早有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的融资,而滴滴只有天使投资人王刚给的70万和程维自己出的10万,一共80万元起步资金。摇摇招车有钱在电台黄金时段和机场做广告,滴滴就避开机场在火车站争地盘,注册送WIFI、鸡蛋饼,使出浑身解数做地推。2012年冬天寒风刺骨,程维和团队戴着大皮帽子、裹着棉衣等在西站边上,用30秒的时间说服司机并安装上滴滴软件,靠着“死磕”的精神一点点拿下了北京的地盘。之后程维顺势一路南下,杀到上海跑马圈地,干掉大黄蜂;推出滴滴顺风车,挤走了估值达10个亿的微微拼车;曾经火爆一时的嘀嗒拼车、e代驾也只有大幅裁员的份。与此同时快的也在迅速崛起,成长为滴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13年9月,腾讯开始借滴滴推微信支付,网约车赛道上迎来了巨头的参与,烧钱补贴用户,滴滴的乘客用户从2000万激增到1亿。2014年1月,随着腾讯1亿美金融资到位,滴滴补贴大战陷入疯狂状态,随后在阿里支持下快的跟进,这场红包大战一直打到5月份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堪称惨烈。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滴滴与快的合并,这场大战中滴滴奠定国内网约车的霸主地位,程维赢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7月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找到程维,说服他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程维如何能甘心做一个傀儡?这场仗他一定要打。当时Uber估值超过400亿美金,是滴滴的10倍,并且短短几个月就占据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程维坦言,跟Uber打,优势就是本土化,除了战略部署之外他每天最重要的是就是做团队激励,鼓舞士气。新一轮的网约车大战延续了红包补贴的策略,投资人看中了用户、支付入口、流量等庞大数据的价值,击鼓传花般地为滴滴提供弹药。整个2015年,滴滴烧掉了12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烧掉10个亿。Uber在中国也烧掉了25亿美元,虽然双方表面上势均力敌,但触角在全球的Uber明显力不从心了,如果选择继续烧钱会累及Uber的全球化战略。最终,扛不住的Uber亮出了“白旗”,这一仗程维又赢了。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网约车市场过了两年的平静期,又一轮风暴起于2018年的上半年,美团打车在上海强势杀入,直接划走滴滴三分之一的蛋糕。程维毫不退让,立刻在无锡掀起了外卖大战,“我们一路碰到了太多对手,美团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强的”。接着首汽约车、嘀嗒、易到这些老玩家重振旗鼓,高德、携程也相继入局,滴滴面临一个新的战场,从没输过的程维,又一次站在了冲锋前阵的位置。3、2018年我们将会全面出击滴滴从2012年创办到2018年初,已经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美元,拥有100多家投资者,最新估值550亿美元。在资本的眷顾下,滴滴的两位80后掌门人,CEO程维和总裁柳青身价暴涨。目前,35岁的程维以165亿财富排在胡润富豪榜189位,滴滴的天使轮投资者王刚,也因滴滴获资本青睐估值飙升而身家增长至60亿。随着资本的积累、估值的扩张,滴滴也将其触角伸向金融、外卖、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版图日益扩大,程维一次次强调:“2018年滴滴要全面出击,一做国际化,二要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早在完成与Uber中国的合并之后,滴滴就开始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已经与全球七大出行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服务遍及超过1000个城市。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滴滴也早早布局,2017年1月26日,滴滴正式宣布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成立AI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重点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则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了合作,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共享出行联盟”,要在多个城市运营自己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之外,滴滴还上线了“滴水贷”小额信贷项目,用户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滴滴方面作为入口,主要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资金来源则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仅仅6年,从网约车平台到产业生态链,滴滴的速度之快被程维形容为,每天都像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轮子都要飞出去了,还要不停踩油门。全速前进中的滴滴很难慢下来构建最基本的安全逻辑,100天之内,两起乘客受害的恶性事件,迫使滴滴的脚步骤然静止,一连撤职两位高管,全面出击变成了重点整改。从初出茅庐到所向披靡,滴滴一路走来打败了无数对手,却在登顶后离初衷越来越远。程维或许想过创业的成功,但他却失掉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希望他能如自己所言,做一个内心充满敬畏的人,敬畏用户,敬畏行业,敬畏一切。
8月27日消息,日前,当代高尚生活品牌——“上下”宣布同时入驻京东旗下奢侈品电商平台TOPLIFE及京东主站,并将独家专供家居品类商品。据悉,“上下”是由设计师蒋琼耳与法国爱马仕集团携手创立,以“家”为原点和核心,创作了一系列兼具传统精神与现代风范的作品,涵盖家具、家居用品、服装、皮具、首饰,配饰及与茶有关的物品。了解到,TOPLIFE于2017年10月正式上线,以品牌官方旗舰店的模式链接各大国际国内奢侈品牌。TOPLIFE完全独立于京东主站运营,独立的App平台将向用户呈献以品牌为主导的体验式购物,也会为奢侈品牌提供线上精品展示与商品销售的平台。另外,TOPLIFE借助虚拟现实等先进科技提供沉浸式购物体验,并匹配专仓、专机、专人、专车、专线的全流程化物流服务和上门定制服务,提供高端仓储设施和多重安保系统进行商品的分类保养存放。目前,入驻TOPLIFE的品牌已达30多家,包括巴黎世家SaintLaurent、Tod’s、Canali、Mulberry、Kiton和Rimowa等众多奢侈品品牌。
历时四月有余,印度史上最大、也可能是本年度全球互联网最大的一笔交易尘埃落定。沃尔玛发布声明称,正式完成了对Flipkart的收购,掌握了其77%的股权。根据此前的报道,交易的金额高达160亿美元。随着此桩收购的完成,印度电商市场的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沃尔玛不惜砸重金抢身位,为了在印度市场与沃尔玛在相同的起点再战一次。显然,它认为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但政府监管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如影随形。一份电子商务国家政策框架的草案被泄露,文件长达19页,详细介绍了政府对电子商务部门的重要建议,核心思想是:扶持国内公司,控制外国企业。外资企业或将受到各种严格限制:数据存储、批量采购、甚至折扣促销。虽然被收购后Flipkart仍将独立运营,但严格来说,它已不再属于本地玩家,电商市场成为了两大美国巨头的强强对垒。但这块肥肉当然不乏后来者。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到2026年,印度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亚马逊在收购Flipkart时,也是看中了印度市场电商4倍于传统零售业的增长速度。在中国市场成功阻击了亚马逊之后,阿里巴巴或将在印度战场与其再度开战——据报道称,阿里巴巴有意加大对印度零售业的投入。本地玩家也有群起而对抗外国巨头之势——传统零售业巨头信实集团、未来集团都进军电商,依托于活跃的社交媒体所产生的社交电商也在悄悄崛起。印度市场的电商之战,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开始。巨头的品类之争信实集团的穆克什?安巴尼7月初宣布进军电商后,它介入的第一个领域就是电子产品和数码家电。它首先推出的是智能手机、电视、冰箱和空调的线上销售。作为印度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商,这是它的立身之本。这也是印度电子商务中占比最大的类别,亚马逊和Flipkart的业务有近55-60%属于此类。有统计显示,智能手机销售额占印度在线销售的38%左右,电视机则约占12%,其他家电为6-7%。剃须刀和烘干机等个人护理产品约占15-20%。但这一品类的竞争日益激烈,电商巨头们自然开始寻求商品品类的扩展。它们首先盯上的都是时尚领域。早在6月份,Flipkart就宣称将在时尚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它将自己定位为印度的“时尚之都”,决定进入时尚市场。在印度,该市场的总体量达1000亿美元。业内估计,在线时尚市场约占印度总体时尚市场的5%,从2017年到2022年,其年复合增长率为38.2%。零售领域的专家称,智能手机在网上零售的份额将从目前的约40%开始下行,而时尚领域的份额目前为20%,并将持续上升。Flipkart和亚马逊印度等电商都已瞄准短期增长的时尚领域。目前时尚类别约占Flipkart整体销售额的35%。线下时尚零售巨头未来集团也不甘落后。在扬言“放弃电商”后一年,KishoreBiyani也再次入局,以140亿卢比的价格购买了时尚电商Koovs29.9%的股权。到店与到家业务并举在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力甚至大过政府,电影票也自然成了电商争抢的重要标的。最近的报道显示,在线平台BookMyShow和Paytm与印度最大院线PVR续签3年非独家协议,在全印度销售其电影票。预计BookMyShow将向PVR支付约23.5亿卢比,而Paytm将支付超过17.5亿卢比。据知情人士透露,Paytm一直在与PVR谈判,希望获得独家票务合作伙伴关系。Paytm计划为独家合作伙伴关系付出50亿卢比,但谈判最终失败。与PVR的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如果敲定,将为Paytm或BookMyShow带来重大优势。Paytm和BookMyShow正在争夺在线娱乐票务领域的领导地位,而他们的大部分门票销售来自PVR。后者在53个城市的136家实体拥有634块银幕,预计2018年将在印度各地铺设650块银幕。据统计,目前Paytm约25%的销售额来自PVR,每月售出400-600万张门票。BookMyShow每月销售1200-1500万张门票,拥有超过3000万客户。盯上高频购买业务的不止Paytm。7月份,为了增加客户访问量,Flipkart还在移动应用程序中添加了两个新选项——“充值”和“旅行”。第一个标签将客户导向Flipkart的支付平台PhonePe,第二个标签则将用户导入到MakeMyTrip预订旅行机票。这样一来,Flipkart与Paytm将展开正面对抗。在今年早些时候的采访中,Flipkart首席执行官KalyanKrishnamurthy称,2018年的关键指标是增加月活跃用户数。在线医药零售则是另一个战场。业内人士表示,Flipkart、亚马逊、BigBasket和Swiggy正在进行试探性谈判,对MedPlus、1mg、Medlife、PharmEasy和Myra等在线药品公司进行收购、合作或投资。对电商领导者而言,在线药品配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因为管制放松和它的潜力,有可能推动重复购买。此外,亚马逊与3-4家在线药品公司进行了会谈,其中包括Medlife和MedPlus。Flipkart也与Medlife进行了谈判。社交电商异军突起拼多多的突然爆发,让社交电商进入了零售业的视野。印度人尤其热衷于社交网络,是Facebook和WhatsApp最大的市场,印度人的在线社交需求及其旺盛,转发的消息、照片和视频在全球稳居首位。基于社交关系出现的社交电商,也迎来了它最好的时代。相比于从一线城市起家、主要定位在中产阶层的传统电商,社交电商生来就更接地气——它上面入驻的主要是中小卖家,甚至是个人手工作坊,销售的产品更多是衣服、生活用品、手工制品等,少有传统电商的主力电子产品。这些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被分销商通过WhatsApp等社交媒体分享,买家可以直接在社交媒体内部完成购买,成为了很多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机、第一次使用WhatsApp的新网民的第一次电商体验。说到底,社交媒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只脚站在传统电商身上,它促进了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网购理念的普及;另一只脚则站在社交媒体身上,它为社交电商的扩散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网络。资本也开始流向这一领域。过去两个月,印度两大主要的社交电商相继获得融资,Meesho完成了1150万美元的B轮融资,Shop101也在A轮拿到了500万美元。熟人推荐、操作便捷、语言优势等特点,让社交电商轻易地触及了传统电商迟迟未能打开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这也是所有电商下一步重点争夺的战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hop101的创始人AbhinavJain认为,印度属于社交电商的时代已经到来。发力物流配套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最远的距离就是路上的快递与收货人之间的距离,安全快捷的配送引人关注。痛点无国界,在印度同样如此。消费者讨厌等快递,他们网购时最希望看到,卖家能够提供当天送达或尽快送达的快递选项。因此,客户下单到收货的时间将进一步缩减,当天下单当天送达将成为一种常态。尽管这对电商卖家来说,并不容易,但一旦实现,卖家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流量增长。6月份,Flipkart及其时尚业务单元Myntra和Jabong,亚马逊印度和PaytmMall不约而同地采用超区域战略,可以在几小时内从当地商店获得最新的时尚产品并送达客户。纺织品生产商ArvindLtd也准备允许Flipkart,Myntra,亚马逊印度,PaytmMall和TataCliQ有权使用其16个内部品牌以及Arrow、Nautica等其他合作品牌。PaytmMall还直接与Fossil、RedTape、Timex以及三星电子、IFB和联想等品牌合作,将平台与他们的店面库存整合。Google支持的Fynd也将其品牌库存与JabongLuxe整合在一起,Jabong在其中销售奢侈品牌。随着印度电子商务行业跻身全球最大的数字市场行列,业内也正在积极争夺至关重要的人员:快递员。快递员的流失率从两年前的29%跃升至2017年的34%。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恶劣的工作条件。特定城市的竞争强度以及酷暑、暴雨等气候条件都是造成这些劳动力流失的因素。电商企业向他们提供了两位数百分比的工资和津贴增长,迫切希望停止员工队伍的流失。
8月26日,慧聪集团对外发布公告,原紫光集团常务副总裁、500彩票网董事会主席张永红先生,将出任慧聪集团联席总裁,负责交易服务和数据服务板块业务。慧聪集团联席总裁张永红先生资料显示,张永红先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取得精密仪器系学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4月至1996年6月,张永红先生担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992)事业部副总经理。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张永红先生担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2009年11月至2015年10月,张永红先生在宏碁集团,担任中国区营运部总经理。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张永红先生曾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执行副总裁。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张永红先生担任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938)董事。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张永红先生担任500彩票网(纽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WBAI)董事及董事会主席。张永红先生在TMT行业,拥有二十多年运营和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慧聪集团交易服务和数据服务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将对慧聪集团信息服务板块中,中关村在线和慧聪网的产品迭代和升级带来助力。
8月23日消息,在日前的第二届中国无人零售大会上,极物GEEWOO推出了双摄五层货架的纯计算机视觉智能售货柜和用于便利店的智能收银机。据悉,智能货柜在每一层货架上部署两个摄像头,能够适用于大体积的柜体,并且缩短摄像头与商品的距离,使得柜体能够设置5个层架。而智能收银机则是可以把多个商品随意放在收银机内,通过图像识别技术,1秒以内能准确的识别所有的商品,用户通过扫描支付即完成支付。另外,智能收银机还具有商品防盗功能,在用户结算完后,商品上的防盗标签被立即消磁,客户拿商品出门才不会报警。了解到,海深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成立,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为零售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极物GEEWOO是海深科技的产品系列,包括图像商品识别搜索引擎,为京东,搜狗,小红书等公司提供图像商品识别技术服务。海深科技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研发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售货柜G-BOX,目前已经能够识别超过1000个不同的SKU,准确率在99%以上。G-BOX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深度合作澳柯玛和美的集团,已经为每日优鲜便利购等运营商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规模化部署运营。
8月22日消息,最新获悉,作为阿里巴巴利用技术提升商业效率的最新举措,阿里巴巴CCO(阿里巴巴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在首届智能服务峰会上发布店小蜜商业版,提出要通过人+智能高效协作的智能服务解决方案,全面赋能商家服务。图1阿里巴巴CCO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赵昆发布店小蜜商业版2017年3月,阿里巴巴面向淘系千万商家推出智能客服“店小蜜”,商家数很快突破30万。2017年双11当天,店小蜜机器人对话量超过1亿次,接待人次占全网接待用户的12%,咨询成交GMV占比超过15%。此次峰会发布的店小蜜商业版,则对人工智能客服的两大服务模式进行全面升级:7*24全自动模式的店小蜜更聪明、更独立,在夜间可以做到完全“独当一面”;智能辅助模式则新增了智能预测、主动营销、智能催拍等功能,不仅能替代人工客服一半的工作,还具备了人的热情温度和个性化。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个“双11”,店小蜜将全面应用到商家客服中,打造24小时不间断、售前到售后全链路的智能服务。图2店小蜜商业版赋能商家的全链路服务能力“商家客服从2003年发展至今,店小蜜是一道分水岭。今天,在店小蜜专业版基础上‘人机协同’智能服务解决方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阿里巴巴CCO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赵昆认为,“店小蜜把商家宝贵的客服人力从简单重复的服务问题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训练AI客服、优化服务流程、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工作中。在智能服务2.0时代,人工智能将让‘人’成为真正的战略资源。”从2016年阿里平台客服的阿里小蜜问世,到赋能商家客服的店小蜜发布,阿里巴巴不断通过技术提升商业效率。至今已有超过60万国内商家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改变。韩都衣舍是最早一批使用店小蜜的商家,从2016年12月拿出一个旗舰店“试水”,到现在集团旗下所有店铺都全部接入,与两年前相比,客户服务的响应时间提升了40%。以前大促都是白加黑连轴转,有了店小蜜过后,大促和日常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了。店小蜜极大地解放了人工客服,让人工客服可以用更多精力处理个性化的问题。韩都集团电商客服经理孙平平:“一开始我们也拿不准引入‘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是否有必要,但现在可以说,我们是盼着更多、更好的智能技术,来帮助我们的业务成长,更帮助我们的员工成长!”如今,孙平平的团队中已有5名人工智能训练师,专门负责维护和升级店小蜜的服务能力。图3韩都集团电商客服经理孙平平分享韩都衣舍与店小蜜的碰撞另据了解,阿里巴巴和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Lazada近期共同推出智能客服机器人,可以用英语、泰语等4种语言服务东南亚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亿消费者,首次实现了6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物流信息打通,结合当地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特别加强了在跨国查询订单、取消订单方面的服务能力。
8月16日,京东集团正式公布了2018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其中净收入1223亿元人民币(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当季净收入创新高;净服务收入为118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0%;归属于京东集团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9.765亿元人民币,下滑至4.781亿元人民币。利润下滑引来种种猜测,但需要看到的是,今年二季度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为27.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9.8%,对其提出的“零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占了大头,这也是利润下滑的首要因素。事实上,对技术加大投入,通过技术改造零售市场已经成为京东的战略方向。在京东对外公布的三条增长曲线中,以3C、家电等业务构成的第一条增长曲线是京东的基本盘,京东当下的立身之本依旧牢挂于此;以大客户以及生鲜等新兴业务构成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决定了京东在零售市场的渗透度,方向是将京东培育成一个受信任和受欢迎的合作伙伴;而以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门店科技等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压轴的第三条曲线,则决定着京东在未来零售生态中最为关键的想象空间。四个关键词和四大缺失去年7月,京东CTO张晨首次对外详细阐释了京东“RaaS”战略,即RetailasaService(零售即服务)。张晨称,未来京东将成为一个开放、赋能的平台,向全社会分享京东从运营、营销到商品、到仓库、配送、客服、金融、大数据、无人机、无人车等基础设施中的能力。在京东看来,随着零售基础设施的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在未来的“无界零售”图景里,零售基础设施是串联起消费变化和技术更新的重要载体。2017年下半年,京东成立了无界零售赋能事业部,主要是整合集京东在各版块的能力,形成行业化的解决方案,向下输出赋能品牌商和服务商。这一动作有四个关键词:①全域。京东将通过一套系统管理全域的营销和销售,包括货品的管理,且能与微信生态强绑定;②全链条。京东的重点在后端,腾讯的强项在前端。准确地说,京东的强项在中台和后端供应链的能力,因此它有能力端出全链条的的解决方案。未来零售的驱动力是场景化而非品类化的,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可以补足门店欠缺部位,助其构造全品类的场景化空间。③架构开放。京东认为,平台就应该做平台的事情。很多在端上的能力,包括在项目实施上的能力,满足定制化需求的能力,依然要通过合作伙伴来实现。因此,整个京东的架构是一个开放的设计。④分布式部署。无界零售是一整套系统,上来就全面强推,结果恐怕只能适得其反。因此,京东将能力分布释放,先疏漏补缺打实地基,再来个春秋万载,一统江湖。如今,京东步伐已经从自有生态交易域走向更多的交易域,试着通过无界零售,把品牌在官方的旗舰店、数字化以后的品牌线下门店和微信域里的声音全部串在一起。在这一演化的过程中,渠道的割裂要被打破,交易场景的限制要被打破,线上线下的数据要被打通。前端形成一盘人,后端形成一盘货,把一盘人和一盘货留在一起,促使营销和商品周转的进一步精准化。今年6月,京东与曲美家居联手打造的“曲美京东之家”开门迎客,为了一探无界零售在供应链整合、大数据选品及黑科技加持三方面的赋能及其可能带来的新消费体验,旗下高端学习组织马蹄社带领数十位一线品牌电商操盘手高管汇聚北京,于8月13日探访了“曲美京东之家”和京东总部,体验并感知了京东对无界零售最新的定位和理解。在游学中,了解到,京东眼中的线下门店有着如下四大缺失:一是消费者的信息缺失。老话说“眼见为实”,但在下单决策前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今天,现场体验依然只能提供一个维度的信息,消费者开始更在意这件消费品在舆论和专业领域的认知。一把椅子,如果不说它是用榫卯结构做的,消费者会觉得卖8000元太贵了;在线下看到一个手机,消费者不知道它的性能、配置、卖点究竟是什么……他们更关心的数据是:这个商品有多少人买过了?好评率是多少?真实评价信息有多少?有没有它的商品详情和使用的视频?……曲美京东之家使用了电子价签,这是补充信息缺失能做的第一步。电子价签上既可以看到动态价格,也可以看到好评率,还可以看到对它的文字评价等等。AR试衣镜则可以让消费者提前感知衣服的上身情况。消费者接触了更丰富的信息,间接上能带来更高的转化。二是全局数据缺失。在消费者端,消费者的基本属性(性别、年龄等)、喜好、习惯、会员匹配等是基本数据;在商品端,单品的被关注度、购买率、商品购买组合、库存等是基本数据,而在场景端,消费者的动线/轨迹、区域热力分析、店面排布及陈列规划等是基本数据。将三者全面数字化并统而合一,才能释放数据真实的张力。曲美京东之家应用的传感矩阵和祖冲之平台,就是一套全局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从城市商圈到线下三公里的客群情况分析、周边业态的情况分析、周边15米人群的情况,一直到店门口经过人的情况──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多大年龄、多少数目──等等,可以做到全面的覆盖。京东旗下生活家居自有品牌“京造”有37个商品装了Take设备,后台可以看到这些商品被拿取了多少次,播放了多少次,通过层层维度体现整体数据。如果铺设的维度足够高,可以告诉运营人员每件商品的单品点击率是多少,到最后的支付、评价等等,将数据资源的作用放到最大。三是空间缺失。线下店空间再大,终究有一堵墙,一个物理边界,这道边界是无法无限扩展的。这也直接导致单店的SKU和流量有一个阈值,此后再提高效率不过是徒增成本。虚拟货架技术则成为了线下店很好的补充:既有现货可以让消费者感知货品的质感,产生品牌认同,亦可以把整个品牌旗舰店搬到店内,增加下单选择,促进转化。四是系统化工具的缺失。这是目前所有高举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大旗的平台也好,第三方服务商也罢都在做的事情,一切逻辑到最后都需要落地成真实可操控的工具系统,但没有底层逻辑就无法构筑操作系统。实际上,不仅是线下门店有着种种缺失,线上也有着包括交互、感知、可控的速度、信任在内的种种缺失。来自京东无界零售事业部的决策者表示:未来零售是从人、货、场的分割最终走向到店到家一体化、数据服务一体化、科技信息一体化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这名决策者认为,在铺天盖地的一体化进程中,京东的优势是趋同和求异。趋同来看,大家在做的京东都在做;求异来看,京东有微信、京东有自己的物流和价值供应链、京东的京X计划正如火如荼……一切一体化,都是在线上与线下间取长补短,力求增长,一切能够提高一体化运转效率的尝试,在当下都值得试错和鼓励。无界零售的数字化:知人知货知场京东集团数据业务创新方向总监陈宇透露,京东无界零售的行业解决方案在知人、知货和知场三个需求维度都有着明确的洞察,也都给出了当下称得上高效的方案。知人方面,京东的方案应用了相对成本比较低客流罗盘,实时监控客流数据。通过分析用户年龄和性别等属性,形成流量转化模型,为线下精细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如果消费者注册了京东或关联门店的VIP用户,可以实现1:50万人脸识别,并做到覆盖周边小区,线上和线下也就此通过人脸产生了关联,数据得以打通;在多屏互动时,由于有人的数据积累,这些屏盲目轮播信息或图片,而能够根据站在屏前的独立个体做到精准的营销触达;在曲美京东之家,当用户拿起的商品,屏幕显示出这个商品的信息,后台也在同步捕捉从商品到用户的选择、用户购买的全过程数据。通过大量的门店数据积累,京东能够得出各个行业、各个门店乃至门店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为品牌或门店提供用户线下购物决策的逻辑和关键点;智能结算台和智能货柜,在把商品数字化的基础上,同步留存了所有的用户交互行为,不管是购物还是犹豫的过程,都可以搭建额外的触达和转化。智能终端通过算法准确绑定用户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知人”环节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智能贩售终端已经体现了“知人”和“知货”的交叉,更单纯的“知货”则体现在对货柜的洞察:通过摄像头分析商品拜访位置,缺货状况,不同品牌之间的商品变化等等,都能为传统零售带来更具穿透性的结论支持。一个货架只需要不超过300块钱的成本,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相关分析。知场方面,如上文“全局数据缺失”中所述,曲美使用的祖冲之系统可以对从城市商圈到线下三公里的客群情况分析、周边业态的情况分析、周边15米人群的情况分析,一直到店门口经过人的情况分析做到全覆盖,获取完整的周边人群画像。今天,数据正在加速成为零售业的石油,算法的门槛在不断下降,但数据的门槛在不断上升。而每一种数据和算法的独特性和迭代的优势,都强相关于其所在的场景。但线下场景数据采集和线上全然不同,如何能够把数据和用户,包括和商家的用户变得可控,在商业上走通逻辑,成为技术面的最大挑战,这也是京东在算法端的优势。陈宇透露,在实际合作过程中,许多线下商家非常强调数据主权,京东在和线下各种行业伙伴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从技术源头做到尊重数据主权,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让合作伙伴充分享受到数据带来的收益。他打趣道:“京东讲求的是盟国策略,而不是帝国策略。”京东集团副总裁、无界零售事业部总裁林琛指出,无界零售也好,智慧零售、新零售也罢,核心其实就是传统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因此,改造从最开始就应该是最极致的,不用过于关心成本的问题,因为技术成本会随着部署规模的扩大迅速下降。林琛认为,在端这一侧,品牌和商家要做的其实只有两件事情:高体验和数字化。京东提供全局性的门店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商家对自己零售端的定义,以及在这个端里至关重要的需要数字化和可触达、可运营的点是什么。以曲美京东之家为例,改造的核心点是品类的拓充。曲美过去的模式是用品类来驱动的,被叫做品类杀手,同类的还有家电城、眼镜城等等,用品类驱动用户不远千里到店消费。到今天,端的价值已经很难按照品类去做了。以曲美为例,家居做得很好,但已经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驱动用户不远千里到店里来,出路是营造一种场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对于曲美来说,以最小的成本──基于他的用户的生活方式为定位──去扩展定位的方式就是跟京东合作,通过京东的全品类赋能,共同形成一个购物领域的场景包围。林琛预测,未来类似的综合店将越来越多。过去在中国做零售,每个地区都有一块特别好的自留地:河北的零售商,做得再好也越不过河北界,在四川、成都做得好的零售商也进不了重庆,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成本模型的考量。在原来传统零售里,一些区域化的因素占比是非常高的。在向未来零售迁徙的过程中,区域化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如果通过无界零售或其他的解决方案让在其他方面的提效可以弥补区域化成本的差异时,就会快速迎来一波整合的浪潮。对于品牌和零售商来说,这是一个机会点,也是一个危机点。各种零售解决方案并非万能的解药,真正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才能谈得上去选择什么。希望,通过阐释京东在无界零售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能让我们的读者管中窥豹,与己印证,在智能商业大潮来临之时搭上快车,避免流亡于时光。
如今,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正在逐渐走出国门。包括匹克、361度、李宁、江南布衣等运动服饰品牌早早的就将眼光放到了海外市场。今年,李宁和太平鸟的一波国潮席卷了国内外大江南北,进一步给民族品牌进军海外提振了信心。其实,从去年到今年,包括海澜之家、森马、MJstyle、波司登等国内服饰品牌纷纷发力海外市场,出海开店。同时,太平鸟也把出海提上了日程。为此,《联商网》特盘点部分知名服饰运动品牌的“出海”之路,了解他们的海外扩张情况,对于已经开出海外门店的品牌,我们也来回顾一下,它们各自的门店都长什么样?MJstyle日本首店选址:日本千叶县永旺幕张新都心开业时间:2018年6月28日6月28日,日本首家MJstyle开业,位于日本最主要的国门之一——千叶县的永旺幕张新都心之中。未来,MJstyle将依靠与日本大型跨国零售集团永旺株式会社建立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以这家门店为核心,辐射至日本全国各个地区。在未来的几年,MJstyle计划于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开设门店,加速全球化扩张。据了解,上半年,MJstyle新店主要位于华东区域,共有12家新店,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等地,进驻南京万达茂、静安大融城、海宁爱琴海等新开业的购物中心。第二大区域是华北区10家,分布在河北、天津、山西等地。华南6家新店全部位于广东省,进驻深圳深业上城、阳江东汇城等购物中心。剩余新店位于西北、华中、西南、东北,分别有3家、2家、2家、1家门店。从城市分布来看,上半年MJstyle在一线城市仅新开4家门店,占比11%,其中上海1家、广州1家、深圳2家。这是受市场环境影响,一线发达城市快时尚行业已相对饱和,因此包括MJstyle在内的快时尚品牌在该区域扩张均相对谨慎。波司登伦敦旗舰店选址:英国伦敦南莫尔顿街18号开业时间:预计2018年9月在销声匿迹了一年半之后,波司登宣布将于今年9月重启伦敦旗舰店。同时,波司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高德康表示,2018年集团将对“波司登”主品牌进行品牌重塑,发力羽绒服主业,砍掉波司登男装、居家、童装等非羽绒业务,未来三年关闭70%至80%的非营利门店。2012年,波司登在伦敦中心Mayfair区开出首店,这是波司登在海外布局的第一家门店,被视为该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标志,也令波司登成为最早一批征战国际市场的国内服饰品牌。不过在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波司登于2017年2月关闭了这家英国唯一门店及官网,标志着这家曾经一度称霸中国的羽绒服集团的海外扩张计划搁浅。在海外市场,波司登主品牌通过品牌升级,用羽绒核心业务提升品牌知名度。去年,波司登更换了沿用多年的产品商标,新商标在外形上保留并突出原有的翅膀图案,但放大了英文名字,使整体设计更为时尚、简洁、清晰和国际化。集团称更换品牌商标是重塑的重要一步。海澜之家新加坡首店选址:新加坡大型商场SuntecCityMall开业时间:2018年5月18日5月18日,经营面积为350平米的海澜之家HLA新加坡首店在SuntecCityMall开业。门店整体设计风格简约,选用白色系作为主色调,辅以黑色和灰色。门头也一改以往中文字+英文的黄标形象,只显示白色的“HLA”字样。这也标志着海澜之家HLA作为中国国民品牌,进一步加快了海外市场拓展进程。其实,去年7月,海澜之家HLA就已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出首家海外门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其在马来西亚已拥有9家门店。今年海澜之家除了已进驻新加坡,还进入了泰国市场。未来3年内,其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继续攻城掠地,逐步实现以“新马泰”为起点,全面进军东南亚,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2017年,海澜之家新开门店1054家,关店505家,净增549家;截止2017年12月末,其门店总数5792家,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80%以上的县、市。其中,“海澜之家”品牌4503家,“爱居兔”品牌1050家,其他品牌239家。森马海外首店选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公园购物中心开业时间:2018年8月9日8月9日下午,森马首家海外店铺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公园购物中心正式开业,标志着森马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年初,森马成立了海外业务项目组,通过资源整合、梳理并完善业务流程,建立对外沟通、外贸合作,在多品牌及各个系统的支持下,成功拓展沙特市场,此次入驻利雅得公园购物中心亦是森马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立足国内,走出国门的重大举措,为森马品牌的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目前,森马品牌与M.A.Alabdulkarim&Co.Ltd.公司已达成战略发展共识,计划在2018年开设两家门店,同时该公司还与森马达成了未来五年的开店目标与采购计划。后期,森马还将陆续拓展中东、中亚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寻求与当地优质零售商、批发商建立合作关系,逐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声、蓄力。江南布衣选址: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994年创立于杭州的江南布衣,旗下目前包括八个品牌,即JNBY、CROQUIS(速写)、jnbybyJNBY、less、Pommedeterre(蓬马)、JNBYHOME、SAMO及REVERB,遍布国内一二线城市。江南布衣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的2018年上半财年业绩显示,期内,江南布衣销售额同比上涨26.22%至16.54亿元,零售渠道可比同店增长达10.3%,毛利润则同比增长22.75%至10.35亿元。净利润同则比大涨36.83%至3.12亿人民币,剔除对上财年中期不可比项目上市有关费用约1570万元后,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涨28%录逾2.43亿元。江南布衣自2004年起就进军国际市场,截至去年底,江南布衣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768家独立门店,其中在海外拥有80个销售点。据悉,2018财年江南布衣将开设200至250家零售门店,大部分位于内地二、三线城市,香港也将成为集团未来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安踏体育选址:新加坡FILA店(包括FILAKIDS独立店)8月14日,安踏(02020.HK)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安踏集团收益达到105.5亿元,同比增长44.1%;股东应占溢利增长34%至19.4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41.7%至26.89亿元,三者皆创新高。另外,毛利达到57.26亿元,同比增长54.6%,毛利率上升3.7个百分点至54.3%。按照目前态势,安踏2018年度业绩有望冲击200亿元大关,成为首家营收达到该水平的中国运动品牌。安踏目前大多数的商店仍是以街铺形式运营,同时在扩展大型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场的店铺布局,计划在优越地段以更大、更具吸引力的店铺取代面积较小、效益较低的店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新开334家门店,截至报告期末,安踏集团在全国共有9650家门店,较去年同期净增加183家门店。其中有1248家Fila门店,85家Descente门店,189家KolonSport门店,63家KingKow门店和81家Sprandi门店。安踏预计到2018年底,内地安踏店(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的总数目将达到9700至9800家。而内地、香港、澳门及新加坡FILA店(包括FILAKIDS独立店)的总数目将达到1300至1400家。DESCENTE品牌将渗透一二线城市,着重于优越地段开设门店。预计截至2018年底,DESCENTE在内地的门店数目有望达到100至110家,KINGKOW预计会有60-70家店铺,SPRANDI预计会有190-200家店铺,而KOLONSPORT预计会有200-210家店铺。目前,Fila的门店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未来将在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开店。李宁选址:美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法国等8月13日晚间,李宁(02331.HK)发布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公告,收入上升约17.9%至47.13亿元;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上升42%至2.69亿元;净利率由4.7%提高至5.7%;李宁方面表示,虽然新举措带来投入,运营效益仍维持。今年上半年,李宁品牌两次通过国际时装周活动展示产品力,赢得不俗的反馈和口碑。有网友点评,最近以来,李宁产品一改“老旧”传统风格,更趋于时尚化、潮流化。李宁方面也不无自豪地表示,公司尝试了不同的市场推广活动,参与了纽约、巴黎时装周,也增加了网络推广的开支,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及国产品牌在国际活动上的影响力。在海外资源获取及海外品牌运作方面,李宁一直都有部署,但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进军海外市场方面——包括在海外开设分店、分公司乃至研发中心——李宁确实走在了同行前面。据了解,从2000年起,李宁便开始进军美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法国等欧美市场,李宁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李宁的最终目标要做全球品牌”。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李宁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约为7364万元,和上年同期9146.8万元相比,降幅在19.5%左右。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李宁来自中国市场北部和南部的收入各自约为25.7亿和20.69亿元,占比各为54.5%和43.9%,合计在98.4%;而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占比不过1.6%而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61度选址:巴西、美国、欧洲、印尼等截止2017年12月31日,361度集团共开设5808间核心品牌门店,其中约80%为独立街铺。地区方面,约73.5%的门店位于中国三线或以下城市,而8.3%及18.2%的门店分别位于中国一线及二线城市。在国际市场方面,361度国际在期内已于巴西、美国、欧洲分别拥有1241个、1030个、378个出售361度产品的多品牌体育品牌专门店销售网点。目前欧洲涵盖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及瑞士等。同时,成功踏入新兴市场如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以色列及意大利。不过,财报数据显示,2016财年,361°海外业务销售额同比上涨80.54%,但仅占据总销售额的1.6%。2017财年,这一比例为1.7%——从销售层面看,其国际化进程稍显平淡。361度表示,未来也会继续挖掘及扩展至有增长潜力的国家,来推广国际版的产品。361度认为,国际业务于未来三至五年会日渐成为集团营业额贡献的重要来源。8月15日,361°宣布与印尼太阳百货展开合作,进一步推进品牌国际化。届时,361°将通过印尼太阳百货的实体和线上商店销售自家产品。今年8月,361°的产品将登陆太阳百货的15家门店,到2019年6月将全面登上全部155家门店的货架。与此同时,从2019年开始,太阳百货每年在印尼主要城市开设10家361°专卖店。太平鸟计划选址:东南亚、澳洲纽约时间2月7日,太平鸟首次将秀场搬到国际时尚之都——纽约。其在天猫与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合作开辟的纽约时装周首个“T-mallChinaDay(天猫中国日)”上,通过T台秀的形式发布PEACEBIRDMEN以及PEACEBIRDWOMEN的2018春夏系列。其实,太平鸟的战略布局中也有尝试海外营销的策略。而天猫中国日则作为一个催化,促成了在纽约的海外首次亮相。早在2013年,太平鸟就获得国际品牌MATERIALGIRL大中华区的经营权。要知道,MATERIALGIRL是美国时尚教母为其女儿创立的一个街头少女装品牌。为了学到国际化营运经验,提高太平鸟产品的设计力,同时推动品牌全球化,提升其在时尚领域的专业技能,获得国际时尚资源。2015年,太平鸟又入股法国高定品牌ALEXISMABILLE。对于未来,太平鸟将会把全球化的首站放在东南亚。“首先,体态上是亚洲人,会有很多相近;另外,东南亚整个市场情况还处在多年前中国的一个水平;它人口也够,所以我们是想未来有机会的话可能先从东南亚去尝试。”太平鸟品牌总监邹茜曾表示,这两年整个东南亚变成了全球的工厂。包括中国很多的供应链、整个系统都在往东南亚搬迁,它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针对于品牌们在出海新机遇下的种种表现,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孙裕隆认为:“随着近几年来国内服装市场的渠道结构更加丰富,线上线下布局越来越普遍,线下渠道效率的增长更加困难,线下渠道的拓展与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单店平效与品效很难突破,线下门店的经营难度与瓶颈越来越大。”在他看来,“在此背景下,寻求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市场进行渠道布局与尝试应该是一个新的增量机会,尤其是对高阶类服装品牌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对于国内中高端商务时尚、商务休闲类服装品牌而言,海外之路无论是东南亚还是欧美发达国家都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度。”毫无疑问,民族品牌要在海外站稳脚跟要质量更要市场。有多年海外扩张经验的匹克CEO许志华表示:“中国品牌要想成为国际品牌,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近路可走。”而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认为,品牌出海最需要的是人才,一需要懂新零售,二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背景。
其实天猫购物车清空活动在今年618的时候就搞过了,但是在今年的双十一或许会重启这个活动哦,下面着重给各位介绍下在618的时候这个清空天猫购物车是如何做到的,有想法的朋友来看看这个实例,说不定大奖就落自己身上了!6月15日~19日天猫派送618购物津贴,并空降“清空”购物车计划,截至6月15日18点,第一天活动结束,已产生一名幸运用户获得由天猫送出的幸运大礼,天猫已向其淘宝账户发放10000元面额的“清空”购物车红包,获奖者淘宝ID为:樱***l。经了解,刘女士(化名)看到了活动消息并参与报名的,并收获了购物车红包。现在她依然还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刘女士说,“我当时看到红包有点说不出话来,可能是太兴奋了。我婆婆开玩笑说要请一个铁匠把我的嘴巴焊起来了。”对于这次天猫的活动她表示十分激动,并表示会和家人好好共享这份幸运,给家里人每人购置一份礼物,来分享喜悦。6月15日~19日,读者只要通过手机淘宝、手机天猫、手机支付宝客户端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进入专属活动页面,按照提示说明,点击“报名”即可参与抽取“清空1万元购物车红包计划”。每天18:00,天猫在当天报名用户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儿,在中奖2小时内向其淘宝账户发放10000元面额的“清空”购物车红包。中奖读者可通过手机淘宝、手机天猫进入“我的红包”进行查看。该红包可在6月15日-20日期间,于天猫购买实物商品使用,并可拆分抵扣、直至用完。错过“清空购物车”红包的读者不必失望,从专属页面上可以有机会领取天猫618购物津贴,可在天猫平台上参与“每满300元立减30元”活动,上不封顶,同时可与商家的店铺优惠券、天猫的品类满减券等各种优惠叠加享用。所以这种玩法还是很刺激的,一般小编就喜欢把自己中意的产品放在购物车上,但是囊中羞涩,一般是买不起这些产品的,所以就想着等待这个机会把它给买走,所以下一次有这样的活动,请各位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
奢侈品市场正迎来全新的顾客,他们更年轻,更善变,米兰发布的新品,他们希望一周内就能在北京拿到,但同时,又不想放弃线下购物带来的尊贵感受。被称为“千禧一代”(20-34岁)的这些顾客带动了奢侈品市场的复兴,中国电商平台和世界奢侈品大厂也为迎合他们的需求而开始合作。在8月16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中,京东着意提到了奢侈品电商生意,称其在二季度继续巩固了“作为高端品牌入驻中国的首选可信平台的地位”。财报称,在二季度,有多个国际高端品牌先后在京东推出官方在线旗舰店,包括日本家居生活类品牌MUJI无印良品和瑞士手表品牌宝齐莱(CarlF.Bucherer)。后者是首次开拓电商领域。京东于去年10月上线奢侈品网购频道TOPLIFE,吸引了大约34个品牌入驻,包括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SaintLaurent、AlexanderMcQueen、OscardelaRenta和Mulberry等等。财报发布前一日,意大利奢侈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Ferragamo)也宣布入驻京东开设旗舰店。此前,京东已经花了3.97亿美元投资英国奢侈品电商Farfetch,并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又与LCattertonAsia一起花了1.75亿美元投资中国最大的奢侈品电商寺库。在财报里,京东提及与无印良品的合作时,称会“推动MUJI无印良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打破场景的壁垒”。换言之,京东要在销售奢侈品时,既保证电商所具有的便捷,也要确保顾客继续享受仪式感。尽管在市场总量上,京东与阿里相差很远,但在奢侈品方面,双方现在难分轩轾。京东认为,自己在奢侈品电商方面更有优势。据路透社报道,京东集团国际业务总裁郑孝明(WinstonCheng)在今年4月的世界零售大会上表示,京东的物流体系和对假货“零容忍”的政策比阿里巴巴更好。郑孝明称,买家在TOPLIFE平台订购后,身着西装、戴白手套的员工将在一两个小时内送货到家。而这些员工都经过精挑细选,身高颜值都属上乘,其中有部分是退伍军人。除了便捷的仓储物流和对正品的重视,京东刻意营造的这种网购奢华体验,无疑是吸引国际大牌的筹码。毕竟,奢侈品牌最在乎的还是品牌带给消费者的“仪式感”,这也是他们长期以来花重金打造线下门店、而不愿意放下身段做在线零售的原因之一。一些奢侈品门店会刻意控制入店人数,以保证客人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尽管这往往意味着更多客人不得不在门外等候。但近年来奢侈品行业的持续低迷和业绩下滑,使得这些国际大牌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一方面,“千禧一代”已经成为奢侈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网购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为了抓住这些年轻人,打开奢侈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变成了必然。与之相反,奢侈品牌纷纷关闭了诸多线下门店。英国《金融时报》曾援引一位资产经理Bernstein的话称,截至2017年7月,在中国的奢侈品零售商12个月内关掉了62家线下商店。另一方面,作为奢侈品消费主力军的中国市场已经被数字化电商所覆盖。贝恩咨询公司(Bain&Co)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的32%,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贝恩预测,今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有望增长20-22%,远超欧洲等其他市场。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在中国,80%的国际奢侈品实体店开在GDP前15位的大城市,但购买奢侈品的人中只有25%生活在这些大城市。这种需求和供给的落差使得奢侈品牌不得不考虑走到线上,满足那75%的客户需求。尽管奢侈品牌逐渐“上网”,但它还需要进一步说服消费者为此买单。麦肯锡研究显示,虽然中国消费者对网购习以为常,但对于网购奢侈品却有些望而却步。中国的奢侈品在线销售额只占奢侈品总销售额的7%,而这个数字最近也不会有太大增长。“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说,重要的是不要自己骗自己,”奢侈品研究公司DigitalLuxuryGroup驻中国总经理PabloMauron对《华尔街日报》说,“人们想要触摸到商品。我依旧怀疑从未购买过某一个品牌商品的消费者会在微信上购买一块价值2万美元的手表。”不过,京东要主动去教育消费者,而不能只是等待消费者过来。毕竟面对阿里这一庞然大物,又有在下沉市场迅速站稳脚跟的拼多多环伺,向高端市场延伸,或许是京东如今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