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
随着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很多人都关心华为的收入是否也水涨船高。近日据CNBC报道,华为副董事长EricXu(徐直军)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毫无疑问,公司2018年的营收将超过1000亿美元(实时约合6942亿元)。资料显示,华为2017年的营收是6036亿元人民币(当年计925亿美元)。2018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目前华为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同时在5G通信业务上,也与全球数十个国家签订了订单。有专家认为华为在开发与整合前沿技术上的长期研发投入正在逐渐得到回报。作为对比,苹果2018财年的营收为2660亿美元。营收方面,华为和苹果仍保持巨大差距。不过对比国内的科技公司,华为的营收数据还是很好看的。阿里巴巴2018财年的营收为2502.66亿人民币;腾讯2017财年全年收入为2377.60亿人民币。
在成田机场一过海关,秦先生一家人就在电梯和城铁站通道看到了微信支付的广告牌,全中文的广告语传递的信息很明确:中国游客,我们在日本准备好了。在酒店楼下的HomeMart里,操着生疏英语的店员看着结账的秦先生,指了指收银台上小指示牌,“AlipayOK!”而在新宿和秋叶原的一些小超市和商店里,这一句简单的英文也可以经常看到。对于类似秦先生这样的中国游客而言,只带手机逛街购物逐渐成为可能。这些场景似乎都在向当地的中国游客传递着一个信息: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已经在当地商家扎根,盯着你的荷包了。不仅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在北美市场这样的景象也在悄然蔓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海外市场发力:视游客为“导游”,潜力巨大7月18日,CNBC刊文报道:腾讯正在加快将微信支付拓展到美国的步伐。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会有更多美国商家接受中国游客使用微信支付方式进行付款(中国游客将手机微信上的条形码展示给海外商家,等待商家扫描二维码之后,便可以使用国内银行账户为商品或服务买单)。在中国拥有超10亿用户、且其中约8亿在使用支付功能的微信,已在一些海外市场暂停开发当地版本微信功能的尝试。取而代之的是,专注于与接受微信付款的海外商户签约,使中国游客在海外购物时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微信付款。让游客当“导游”,让自己的移动支付渗透到当地商家的视野中,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目前扎根海外市场最优雅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事实上,仅在2018年春节期间,便有约650万名中国游客赴海外旅游。平均每人花费1500美元。相当于总计97.5亿美元的可寻求的业务和机会(仅仅是在这十几天之内)。而北美地区,在2017年就吸引了超过400万名中国游客。不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进入海外市场时,都面临一个最大的挑战——将其支付平台与当地的银行系统整合。应对当地政策及商业生态挑战的海外落地模式:合作伙伴先行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海外商家希望使用这两家移动支付平台来促进旅游消费,会是好事。但如果在其交易过程中,账号不能和当地的银行或交易系统连接起来,一切都会变成未知数。通常各大公司在自家地盘以外的国家或市场扩张时,偏好低风险或资金准备较少的早期公司会倾向于选择低端的许可证/经营模式,而口袋中比较充裕的公司则会走合作模式或合资企业及并购路线。这一次,基于用户黏性已经很高的消费者基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平台都选择了在全球并购或寻找合作伙伴来开发当前用户基础的路线。支付宝先后在美国与多个利益方如银行业巨头、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大通集团、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Verifone、美国首家华人超市iFresh及其它多家零售商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以扩大足迹进入北美地区。其中iFresh零售连锁店在今年接受消费者在其线下零售店和线上超市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而美国移动支付平台Citcon则在去年宣布与微信支付合作,以将其带入北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是排他的。微信支付跨境运营部门负责人7月在采访中提到,“在美国,微信支付想要从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商店,比如大型商场及奢侈品商店入手。当让微信支付在这些地点落地成功以后,便会有好的案例展示来进行下一步的商家拓展。”有趣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在2018年初与退税公司签订了合作关系,使中国游客不需要在机场排队,直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便可以进行消费退税。微信支付还计划为国外游客提供店内实时退税。所有这些协议都集中于使尽可能多的国外商家接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式。这样无论中国游客在哪里,都可以依赖他们最喜欢的移动支付平台。可以看见,在海外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合作伙伴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借助合作伙伴与美国商家已有的连接,鼓励更多的美国商家参与。同时,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助力于两大平台在市场和商家前阐明各自的全球战略。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的规定,海外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款项需要被确保用于合法消费。因此在海外,这些作为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如Citcon会负责对商户进行背景调查,以确保其业务性质合法。海外商家接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式的初始成本则取决于其是想要安装一个独立的POS终端(适用于小型商家),还是想要将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支付整合到其支付系统软件中(通常大型商家会需要)。海外落地:有成功,也有失败,支付技术及市场营销经验是关键一年以前,亚洲金融顾问机构Kapronasia的研究显示,在1000名接受调查的中国消费者中,21%的人从未在国外使用过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而61%的人则说自己不知道可以使用这两种支付方式或者商家不提供这两种选择。而一年以后,截止到2018年3月,微信支付已经可以在2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3种不同币种的交易。在美国以中草药品著称的TS零售商场的营销经理文森特·熊说:“自从2017年开始接受支付宝付款方式以后,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5%。尽管不能将这种大规模的跳跃仅仅归功于移动支付,但移动支付方式就是未来,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像TS这样的零售商,其某些稀有药草和药品如燕窝的价值超过数千美元。此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移动支付的选项是有利的。“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更容易,因为这些金额会直接从他们的中国账户中划取。”文森特说,“让客户从中国转大数额的资金到美国,不是很方便。如果可以直接使用中国账户的钱,他们更愿意用这些钱来购买商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我们将更多的市场营销预算从桌面转移到移动端。”文森特说,“因为在分析数据时,我们发现大多数用户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而不是桌面端支付。不过,移动支付只是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购物的大趋势之一。移动端的技术对商业更友好,因为它允许商家直接向消费者推送通知和促销信息。然后这些消费者可以直接快速方便地点击到站点进行购买。”Citcon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查克·黄则以成功使用微信作为支付方式及其小程序作为市场营销手段的DFS环球免税店为例。在过去,DFS环球免税店有大约八家机场商店。即使这八家商店以24小时*7天的方式全年无休地营业,可能也无法达到一年百万级别的游客量。但是现在通过小程序,它们向接近十亿的中国消费者打开了大门。而这体现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平台的强大市场营销能力。代表商家向消费者推送促销信息,鼓励用户使用其移动支付服务。这对商家有利,因为商家的品牌被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文森特还认为,“移动支付在中国很流行。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它们会给我们优惠。比如在微信支付上消费超过300元人民币时,便可以打九折。它们使用市场营销来促使人们选择自己,而不是其对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面对更多挑战:除了适应还是适应中国的移动支付巨头在海外市场拼杀的这几年,交了很多学费也汲取了宝贵的经验。首先是要改变商户的使用习惯。美国认证协会全球消费者支付领域的解决方案实践负责人卢·祖劳夫斯基说:“对习惯处于银行卡市场的我们来说,并不希望改变自己的习惯,然后去学习接受另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而同样可以作为商家代表的出租车司机也有一定代表性。以香港出租车行业为例,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进入北美市场前,已先进入中国香港市场。但截止到今年5月,并不是所有的当地出租车司机都愿意接受电子付款。大多数乘客还是得用钱包代替智能手机来结算出租车费用。去年12月底,有超过1000辆出租车注册了微信支付,同时有超过1500辆出租车选择支付宝。到今年5月初,香港通用电子收费系统八达通宣布超过1000位司机注册了其应用软件。但即使将这些数字全部加起来,也只占据了香港所有18163辆出租车中的一小部分。而要说到香港出租车司机为什么不太愿意接受电子付款,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老龄化的出租车司机不像乘客那样精通科技。根据香港立法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一份蓝图报告,香港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龄是58岁。其次是要提高海外商户对两大支付平台的了解。支付服务提供商Cancan的管理总裁坎迪斯·库表示:“西方国家品牌对中国的移动支付方式接受较慢,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内地的移动支付市场有多大。”“低渗透率也部分来自于中国游客在国外购物时,没有意识到他们可以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此外,在海外的移动支付方式中,对安全问题的担心排名也相当高。有超过37%的人承认“不确保其是否安全”。最后要应对可能的政策干预。今年初,阿里的蚂蚁金服公司尝试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转账公司速汇金的计划,由于美国华盛顿政府方面在国家安全顾虑上的原因的介入,最终被撤回。如果这笔交易被通过,阿里将有机会连接全球35万个货币兑换点。而今年五月,越南政府也出于避免非法线下交易的原因,禁用了部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交易。对于两大巨头而言,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还有很多,而应对政策干预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了解当地政府的需求,主动掌握与政府机构的交流机制。【结束语】自从2000年移动支付行业开始出现以来,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是无情的。最开始中国市场充斥着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其它小玩家。强劲的国内竞争阻碍了更进一步的增长,但同样的努力却可以在国外获得更多的利益。基于这些因素,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战争继续着,并在2015年扩张到了海外。这一次,它们瞄准的是每年去国外旅游的1亿多位中国游客。和以往开拓任何一个新市场一样,阿里和腾讯面对的是目标市场不同的国情、民情及支付生态背景。不管其海外拓张进展是快还是慢,我们仍庆幸看见它们在不断前行。在新市场中的试错,对这些科技巨头来说不会第一次。但试错后对全球市场脉络尤其是金融科技领域的精准把握、以及在此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大量的用户和地理位置等数据,都会成为两大公司各自的宝贵经验。或许在这场看起来毫无尽头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战中,二者有无数个理由继续前进,已没有一个理由要后退。至于何时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可以出现在全球的每家商店里,又或者在那之前,它们是否会被目标国家的政府或市场“拒绝”,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因为自有品牌,经济学家和律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争论“亚马逊是否在其市场上表现出垄断或反竞争行为”时,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犹如梦中惊醒:“什么?亚马逊的自有品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没错,我们要讨论的就是AmazonBasics——亚马逊自有品牌。根据OneClickRetail的报告,2017年亚马逊的自有品牌AmazonBasics在宠物用品和床具产品线上,销售了大约200万美元的产品。现在其Wag牌狗粮进入了估值约300亿美元的宠物食品市场。而宠物食品市场,是2017年美国人总计在宠物身上花费的721亿美元中最大的一块。这些数据尚不足以引发关于垄断或反竞争行为的讨论。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负责审查商业和法规的新闻服务机构TheCapitolForum,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亚马逊用它的算法和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会与依赖于亚马逊平台的零售商产生竞争。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又当裁判又踢球。自有品牌,电商巨头市场战略中的心头肉自有品牌是大型分销商如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将自有商品品牌的产品,外包给优秀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的产物,一般价格略低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Amazon自有品牌和网易严选、京造、淘宝心选一样,是各大零售电商们的心头肉。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使平台获取质量更可信、成本更低的商品,还可以让这些平台充分将手中已积累的零售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扩大会员客户数量。即使在没有第三方卖家的情况下,这些电商平台也可以通过自有品牌,保持和顾客的联系。此外,在线上和线下数据打通的新零售时代,这些平台还可以在线下建立实体店,售卖自有品牌的产品,吸引顾客。对此,美国Cadent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大平台的自有品牌将会从知名品牌“窃取”多达640亿美元。亚马逊的日用品自有品牌,在2017年为亚马逊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这部分收入将会增加到200亿美元。数字营销研究公司GartnerL2也对此专门进行了一项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亚马逊雄心勃勃的自有品牌战略在所有产品中的应用:服装、鞋和珠宝等品类,已占到亚马逊自有品牌的86%。由于亚马逊自有商品的价格比其它品牌的同类商品低,亚马逊在线商城上的第三方卖家感觉在和亚马逊进行价格竞争。这就犹如在沃尔玛旁边开了一个便利店,然后尝试和沃尔玛抢生意一样。在GartnerL2公司的这项研究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第一方卖家和第三方卖家,是否有希望与亚马逊自有品牌竞争?”答案显然是“没有太多希望。”因为亚马逊已经积极地进入园艺、户外、杂货、健康、家居、厨房以及其它日常必需品领域。但AmazonBasics只面向Prime会员。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牌商需要接受的是,自有品牌在亚马逊的整体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mazonBasics:亚马逊手中的王牌GartnerL2的研究还表明,AmazonBasics是其自有品牌业务线中的最大赢家。尽管亚马逊目前约80个自有品牌中,只有三个以“亚马逊”命名,但它们占据了该公司自有品牌产品的近25%。报告指出,这意味着“AmazonBasics代表着亚马逊自有品牌战略中的一个超大角色。”另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跟据研究公司Survata的报告,大约49%的消费者会从亚马逊开始搜索第一件商品。而从Google或其它搜索引擎开始的36%的商品搜索,很大比例也会转向亚马逊的商品列表。这些关于消费者从哪里开始搜索商品的发现,印证了GartnerL2公司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的零售商相比,亚马逊更像一个传统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甚至比Google更了解顾客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补货。这些大数据使亚马逊占据了一个有利点来决定下一个自有品牌的最佳候选产品、以及如何将其自有产品放到它的搜索引擎中。这种方式将会吸引到最佳潜在客户,尤其是Prime会员。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公司仍然需要在亚马逊上寻找新客户和更广泛的分销。而这就好像是和亚马逊合作起来,将业务拱手让给亚马逊。亚马逊手中拿了所有的牌,而且按照它当前的速度,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它向市场的迈进。所幸的是,还有很多实体零售巨头似乎可以与之抗衡,比如传统的实体零售店沃尔玛、Target和Costco。尽管面对舆论这样的质疑:其是否会在自家平台上对自有品牌进行流量倾斜?亚马逊仍计划在2018年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并将它们和智能家居AmazonAlexa语音购物系统,以及Prime会员项目结合起来。网易严选、米家、京造、淘宝心选的品牌图谋在国内电商市场,自有品牌同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作为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是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的。当一年后消费者发现,一套在无印良品商售价590元的纯棉格子床上三件套,在网易严选上售价仅为299元时,网易严选则表示“该产品由无印良品的制造商生产”。“好的生活,没那么贵“的理念,让网易严选在2017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网易公司净收入达到541.02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业务净收入贡献了21.6%。尤其是在2017年Q4网易电商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占比达到31.9%(46.54亿元),在2017年四个季度中占比最高。两年前网易严选的SKU只有30个,而到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个左右。网易严选通过自身巨大的流量入口,面对众多制造商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在丰富其产品线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套供应链打法也很快渗透到网易严选的新零售布局中:今年4月其宣布要打造100家严选HOME(实体店),这与严选拓展不同业务领域方向(如家居软装领域)的战略极为契合。如果说网易严选的成功在于“选”,那么行业内另一个玩家小米的米家,则胜在“控”。一直以高性价比产品作为优势的小米,在2016年3月上线了“米家”品牌,其中的产品均来自小米生态链伙伴企业。雷军曾提出:“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出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结果是,2017年小米生态链销售额超过200亿,对比2016年销售额增涨了100%。究其原因,是米家产品并非向供应商采购,而是小米从产品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度,共同和生态链企业严控品质的结果。对于更多新玩家来说,严选和米家不是难以挑战的高峰。“京造”是京东在2018年1月中旬悄然上线的生活家居自有品牌。无论其是想“京东造”、“精心造”,还是“经得起造”,都意味着在2015年便开始独立运作五大自有品牌却以失败告终的京东,不甘放弃、卷土重来的“自有品牌”决心。在今年“618”购物节上,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为“京造”带货,也开始让京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以目前京东的市场资源和供应链掌控能力,想必未来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范畴。作为“迟到”的巨头,6月28日阿里巴巴也在杭州举办了“淘宝心选”品牌发布会。抛开外界的各种分析,看一下制造商的见解:“作为工厂,在新型材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淘宝心选合作后,我们拥有了更多大数据的支持,知道生产的方向在哪里,这能够帮助厂商及时洞察到消费者端的需求,持续地推出爆款。”似乎,我们又看到了亚马逊AmazonBasics的踪影。结束语笔者对于这两年众多电商巨头们纷纷进入到自有品牌领域,持向好的看法。首先是这些年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假货问题凸显,容易让消费者对电商平台感到失望和“没底儿”。而电商巨头们用自有供应链资源和自身品牌来塑造的,有品质保障、且性价比高的商品,无疑会让消费者在产品种类和价格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在美国,人们担心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会垄断市场确实值得关注。据CNBC文章显示,目前来看亚马逊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还远未达到50%。在有可能碰到垄断的红线之前,亚马逊或许还会继续挖掘一下其自有品牌的潜力。而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巨头的存在,则会阻止可能发生的垄断态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自有品牌的存在,对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确实是一个威胁。应对方法或许正如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有品牌领域时,其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AdarshMenon的提示:“只要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有保障,就不会受到太多来自Flipkart自有品牌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这些不得不面对的趋势,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还是要做好“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准备。毕竟无论是在质量、价格、还是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他们都要接受越来越大的挑战。
小米集团周一在港交所上市后股价一度下跌6%,但是在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小米早期投资者童士豪看来,这更多反映的是投资者的困惑,而不是股票本身的实力。童士豪在接受CNBC节目《SquawkAlley》采访时称,小米股价的表现“可能同时反映了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状况,投资者试图弄明白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作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机制造商,小米因其各式各样的高性价比硬件产品而出名。小米一度被视为苹果公司的主要威胁,但是投资者的热情似乎已经降温。这可能是因为小米和其美国对手一样,正在积极寻求从互联网和服务业务中挖掘收入。苹果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规模为400亿美元的服务部门,到2023年时预计将占据总营收的20%。但是相比之下,小米的服务业务增长更为缓慢,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不到10%。童士豪确信,小米的服务业务将迎头赶上,这要归因于该公司庞大的硬件生态系统。他认为,小米硬件的粘性要比“我们在美国看到的硬件更高”。消费者一开始会被高品质的硬件所吸引,他们使用的小米设备越多,就越有可能使用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一开始,你会看到硬件销量将快速增长。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消费者在家中拥有的小米产品越多,他们最终使用的小米互联网服务就越多,”童士豪称,“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硬件和互联网服务是连接在一起的。这种滞后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小米庞大的硬件生态系统已经使得一些人拿它与三星电子作比较,而不是与苹果,但是童士豪坚持认为,小米与这两家公司都不同。“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逐步了解小米,他们会把小米视为一家不同类型的硬件公司,不同于过去常见的硬件公司,”童士豪称。
北京时间7月9日早间消息,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道,上月底,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小米前往美国,向大型基金公司推介即将进行的IPO(首次公开招股)。美国投资者已经知道作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被称作“中国版苹果”的小米。不过,他们还有更多信息需要了解。CNBC的一名消息人士与约50家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的管理者一同参加了小米的IPO路演。他表示,当时在场的许多投资者对小米并不了解,只知道这是一家庞大的手机厂商。小米不同领域营收情况两年前,智能手机业务占小米营收的80%,物联网和生活方式业务占13%。小米的第三大业务是互联网服务,其中包括热门的应用商店、浏览器和流媒体音乐服务。该业务去年营收同比增长51%,至99亿元人民币(15亿美元)。小米董事长雷军希望,投资者能以这样的方式去看待这家公司——“我们不仅仅是硬件公司。我们是一家由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雷军在小米上市文件附带的一封信中表示。“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核心是通过物联网平台连接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我们的使命是不懈地以诚信的价格打造出色的产品,让全球所有人都能通过创新的技术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本周五,小米确定了IPO发行价17港元(2.17美元),融资额为47亿美元。小米股票将于周一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IPO发行价对该公司的估值为540亿美元。早些时候的报道显示,小米最初的估值目标是1000亿美元。以目前的价格来看,投资者对小米的估值很显然更像是一家硬件公司,而不是一家高利润率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参加路演的消息人士表示,大部分参会的投资者都不清楚小米也有大量应用,以及基于谷歌Android、名为MIUI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9亿。如果将小米与苹果进行比较,投资者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即小米的软件和服务并非只适用于小米手机。过去两年,小米的毛利率增长了两倍以上。然而到去年,这个数字仍然只有13.2%,低于苹果的38%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57%。美国的基金经理回避小米还有其他原因。硅谷FirsthandCapital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凯文·兰蒂斯(KevinLandis)表示,对中国公司的投资可能会带来挑战。兰蒂斯持有腾讯的股份,但他表示,许多中国公司的企业治理令人不安,而投资者也无法全面而透明地了解这些公司的业务。兰蒂斯并未出席小米的路演。他表示:“人们对中国公司有根深蒂固的怀疑,害怕他们不会对你坦诚相待。”他提到了阿里巴巴2011年时的微妙举措,当时阿里巴巴将支付业务支付宝的控制权转移给了属于创始人马云的一个独立实体,从而从持有阿里巴巴大量股份的雅虎手中夺走了公司价值。兰蒂斯表示:“如果你让西方投资者对一家中国公司进行估值,他们就会有点怀疑,这并不奇怪。”小米发言人没有对此置评。小米还面临着许多竞争威胁。除苹果、华为、联想和三星等大型智能手机厂商之外,小米还面临着国内低成本手机厂商vivo和OPPO的竞争。从周一开始,公开市场投资者将首次有机会了解这家成立8年的公司的交易情况。兰蒂斯表示,他将密切关注相关情况,看看是否会出现令人兴奋的事情。大约4年前,他注意到腾讯的微信开始火爆,因此投资了腾讯。腾讯股价自那时以来大幅上涨,目前已经是全球市值排名第六的公司。兰蒂斯表示:“我们必须找到一些被低估的公司。”
据美国财经网站CNBC报道,沃尔玛在幕后炮制出了大量的高科技创意。最近,这家大型零售商发布了一系列专利申请,这些专利未来有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所认知的购物体验。虽然无法保证这些想法会成真,但它们让我们得以一瞥沃尔玛对未来零售业的展望。以下是沃尔玛最近公布的6项专利申请:1.智能购物车这款智能购物车的底部安装有一台专门的设备,顾客用智能手机或者其它设备来召唤它,它由中央计算机控制。这款智能购物车可以帮助购物者自动浏览超市内的货架,并且找到特定的某种商品。此外,它还可以执行导航操作,将用户引导到他们所需的商品面前,所以它可能是自动驾驶车的开始。它与亚马逊的无人售货商店非常类似。2.可穿戴追踪设备这种可穿戴设备将与商店的系统和设备相连,以追踪用户的行为。它有可能被用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2016年的时候,亚马逊就申请了类似的员工追踪设备。3.店内库存追踪器这项专利展示了一种“电子成像设备”,这款设备可以自动感知店内库存的变化。当其感知到库存偏少时,它可以自动发送低库存信号,这样就无需员工时刻检查库存。4.室内无人机协助沃尔玛的商店面积很大,无人机也许能帮上忙,这样用户不需要店员帮助就可以完成任务。这家零售商申请了无人机辅助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价格验证”或“导航协助”服务。顾客有需要的话,可以用手机召唤这种室内无人机,并通过它引导自己到想要的商品货架面前。5.区块链分类帐沃尔玛也加入了区块链热潮中。这种区块链账本可以追踪商店出售给特定客户的商品,并允许客户在第一次购买后注册该商品。该零售商提交了一个用户界面模型,该模型将使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客户以新的价格转售产品。6.区块链配送卡车车队沃尔玛的“智能包装”专利采用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具来跟踪包装内容、环境条件、位置和其他细节。专利中描述的这款设备旨在用于诸如自动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飞机等新技术中。沃尔玛想让自动驾驶卡车更容易交货。这项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认证的访问和加密”来让自动驾驶车辆进入受限区域。总结再一次强调,沃尔玛申请这些专利,并不意味着该公司会将它们变成现实。根据CBInsights公司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该公司已经申请了1419项专利。然而,最新的文件显示,沃尔玛还在计划如何面对在电子商务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亚马逊的挑战。
据国外媒体报道,中美已经就解决中兴问题达成共识,相关细节仍在磋商之中。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双方仍在磋商细节问题。如最终达成协议,特朗普政府将取消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提供软硬件产品的七年禁令。作为禁令的替代方案,中兴通讯可能需要在行政管理,董事会席位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并支付巨额罚金。消息人士称白宫方面并没有提供任何等价代偿。“白宫非常谨慎地确认,中兴禁令是一项关于法规执行的问题,而不是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这位消息人士表示。消息人士同时指出,磋商仍在继续,和解仍有破裂的可能性。消息人士表示,关于中兴通讯的其余禁令内容并未纳入此次修改,需要参考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意见。本周一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StevenMnuchin)向CNBC表示,“目的是让(中兴)业务不再停摆。”姆努钦还为美国总统辩护,重申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解决中兴通讯问题的决心。美国总统特朗普主要财务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Kudlow)星期五表示,中兴通讯必须对其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调整。
北京时间2月19日上午消息,消息人士对美国财经媒体CNBC表示,本周末,高通及其顾问方正试图重新推进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交易。他们试图明确,收购该公司的80%股份,完成这笔交易的具体价格是多少。消息人士透露,上周五,高通的顾问方高盛开始联系恩智浦的大股东,试图弄清楚这些持股方愿意以什么样的价格签署投票协议。尽管没有给出具体价格,但消息显示,高通的顾问提出了以“低于120美元”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双方于周五晚和周六进行了通话,但随后并没有任何进展。这或许表明,在取得令人满意的价格方面进展甚微。上周五,恩智浦在纳斯达克的收盘价为118.50美元。这是几个月以来,高通首次试图了解,恩智浦的大股东愿意接受什么样的价格。高通此前提出以全现金的方式完成这笔交易,交易的总规模超过400亿美元。在高通宣布将以每股110美元的价格收购恩智浦的约16个月之后,后者的许多股东都认为,如果保持独立那么恩智浦的价值会更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恩智浦的基本面强劲,另一方面半导体行业的市盈率倍数也出现上升。恩智浦的大笔股份被对冲基金持有,例如ElliottManagement、DavidsonKempner、OchZiff、SorobanCapital、Pentwater和D.E.Shao等。因此,高通此前被迫承认,除非提高报价,否则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股份以完成交易。此前Elliott曾公开表示,恩智浦的价格至少为每股135美元,不过其他大股东可能会接受每股125美元至130美元的价格。高通仍在研究,如何完成对恩智浦的收购,同时也在抵抗博通以每股82美元现金和股票收购该公司的计划。
加特曼通讯社创始人、有“大宗商品之王”称号的丹尼斯-加特曼(DennisGartman)表示,没有社么能够让他改变对比特币的怀疑态度。他在接受CNBC节目《FuturesNow》采访时称:“我对比特币十分悲观。我认为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所听到过的最愚蠢的想法之一。一旦脱离区块链的光环后,(比特币)甚至让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看起来像是一个安静的、风平浪静的市场。”加特曼表示,比特币不仅会烧光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而且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投资者将会涌现黄金。他表示:“当比特币下跌时,这是肯定的,其将会跌破5000美元。这肯定会发生,无论是下周、明年、还是从现在开始半年之后。到那时,我认为那些从黄金转向比特币的资金将会逃离比特币,重新涌向黄金。”
据CNBC北京时间10月12日报道,亚马逊周三宣布,未来公司将支持13到17岁之间的青少年开设独立账户,为这些年轻用户购物提供方便。不过他们的每一笔订单,都需要得到家长的审批才能通过。亚马逊表示,13至17岁青少年开设的独立账户与一个家庭账户连接,这些年轻用户可以通过AmazonAPP下单预订。不过,孩子父母将收到一个关于订单的文本或者电子邮件通知,而且父母有权选择是否批准这笔订单生效。如果家长感觉这样的审批过程比较麻烦的话,也可以预先设定审批所需的支出限制。这样下来,孩子们可以获得更大的购物自由,但家长仍然可以得到订单的明细通知。“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我知道孩子渴望独立,但同时也要兼顾购物便利和父母所需信任。我们已经听取了一些家庭的要求,并为青少年和家长们创造丰富的体验。”亚马逊家庭业务副总裁迈克尔·卡尔(MichaelCar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家长是亚马逊会员的话,孩子还可以访问Prime视频和Twitch等特定功能。
据CNBC报道,阿里巴巴股价涨逾1%,市值升破470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21,阿里巴巴股价上涨1.22%,报184.32美元/股,市值达到4721亿美元。与此同时,亚马逊股价下跌0.87%,报982.35美元/股,市值为4719亿美元。今年阿里的股价翻了一番多,华尔街一些分析师依旧看好阿里,上调了阿里股价的目标价,认为其云营收能力增加、投资者对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估值增加等,都是促使其股价上涨的因素。全球投资界两大权威风向标——富国银行、FTSE富时罗素指数先后发布报告追捧阿里巴巴股票。富国银行对阿里巴巴给出“跑赢大盘”的评级,目标价225美元。富时罗素指数也首次将阿里巴巴纳入基准指数,以指导投资者关注这只中国科技股。在外界看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阿里巴巴称霸中国电商市场,而亚马逊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场份额居首位。接下来两者会将争夺印度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阿里开始在印度投资,有种种迹象表明亚马逊在印度电商市场动作频频,可能会在明后年成为该国家电商市场第一。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早已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两家在电影娱乐行业等都有涉足。不管是业务驱动,还是资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亚马逊正在双双挺进5000亿美元市值俱乐部。至于阿里和亚马逊今后会不会出现正面硬碰的情况,马云近期接受彭博社采访,有被问到和亚马逊的竞争问题,他的回答是:花很少时间研究怎么和亚马逊竞争,而是研究能从亚马逊身上学到什么。而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两者存在很有同质竞争,但两家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第四财季,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38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为10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整个2017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1582.73亿元(约合2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为人民币412.26亿元(约合5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12.89亿元下滑42%。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578.71亿元(约合84.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7.91亿元增长35%。
[我们看到了无人便利店的问题所在,即便是AmazonGo无人零售店其实更多的也只是一个概念,其要规模化发展也有困难。于我而言,无人便利店可以做得很炫酷,但能否做到整体盈利且持续化发展才是关键]扫码进入一家玻璃透明的小店,店内空无一人,客人自己选购商品,然后自主扫码付款离开。从头至尾没有服务人员,这就是最近非常火爆的无人工服务便利店(下称“无人便利店”)。在共享经济尚未退热之时,无人经济开始冲击市场,各类无人工厂、无人送货机等浮出水面,而最贴近人们生活和被大家近期热议的当数无人便利店。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多方实地调研和采访后了解到,无人便利店由于门店面积小、节省人工成本等,其单店成本可能只有普通便利店的十分之一,最令投资者青睐的当数无人便利店几乎可以做到零租金成本,这让部分投资者觉得赚取快钱的机会来了,要知道租金可是压坏实体零售业者的最大成本之一。然而,大部分具有零售经验的传统便利店企业却表示不看好无人便利店,因为这个新型产物的选址、扩张、后台技术和货损管理等都存在诸多问题。无人店与传统店大不同说起无人便利店,大家可能觉得这很好理解,不就是没有店内服务人员吗?但其实并不如此简单。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上海一家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在现场,可以见到该全透明的玻璃小店面积要比传统便利店小很多,仅15~16平方米。为了确保货品安全,无人便利店的常态是锁门的,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微信身份注册后,电子开锁进入门店,店内商品品种较少,主要是食品、饮料和简单的日用品。顾客自行选购商品后,自行将商品放在电子自助收银机上,每一件货品都贴上了电子价签,自助收银机会通过电子价签自动计算价格并扣款。完成付款后,记者站在门口,有设备会自动对顾客进行安全检测,主要是感应顾客带离门店的货物与收款是否一致,若无问题则店门会自动开启,记者离店后,玻璃门自动锁上。上海的缤果盒子由高鑫零售麾下的大润发和欧尚分别各试水一家店。而类似这样的无人便利店还有不少,比如EasyGo于今年6月份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华广场开出第一家Beta版门店,持续测试中,8月开始在广州多个中高端小区推出2.0版本、盒子形态的旗舰店。此外还有24爱购无人便利店、GOGO、F5未来商店、小麦、扫货星球等,甚至还有一些配合无人店的上下游供应商也纷纷浮出水面,比如生鲜提货冷柜品牌企业健康盾等等。在采访了大润发、EasyGo、扫货星球等业者后,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无人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有很大差异。无人便利店通常都在20平方米以下,扫货星球则索性就是一个自助贩售机的概念,占地面积极小且不需后台仓储,而传统便利店则面积在100~300平方米,需要后台仓储;传统便利店内有服务人员,而无人店则没有;传统便利店的SKU(库存量单位)在3000~5000,主要覆盖食品、盒饭、熟食、饮料、日用品、办公文具、居家用品、化妆品甚至鲜食等,而无人便利店SKU仅500,只覆盖非熟食类食品、饮料和品类极少的日用品;扫货星球这类自助贩售机则以食品饮料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人店内没有人工,但其实其后台的系统监控和管理人员却是必不可少的。“无人便利店面积不能太大,货品都是要选择一些高周转率的品类,一般不会放置生鲜和熟食。经营无人便利店需要较强的后台技术,因此我们花了数月时间做系统研发,确保用系统来运作和保障安全。”Easy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投资回报解析看起来比传统便利店要娇小简易的无人便利店究竟投资回报如何?王牧牧在今年春节后启动了EasyGo未来便利店项目,如今已经在华南地区开设了三家无人便利店,主要选址在社区。作为无人便利店,其主要的硬件投入是进门和出门的门禁设备、自助收银设备、扫码和感应设备、监控防盗设备等。“与传统店相比,其实无人便利店更像是一个搭建起来的无地基玻璃盒子设备,而无人贩售机则根本就是一个装置。因为无人店是一个搭建的玻璃盒子概念,所以并非传统便利店那样是一个物业,无人便利店是不需要租金和店内人工的。我们的开店是基于与合作伙伴的商谈,比如盒子(无人便利店)进入社区开店则需与社区物业、开发商等达成合作,经过他们允许再进入。在EasyGo的模式里,没有租金和固定铺位,通过和小区物业深度合作,双方一同维护设备,并实行利润分成——物业方将得到销售额的5%~8%。”王牧牧表示,“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投资额在10万元左右,以我们目前营业来看,单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即一个月有6万元收入,毛利率在35%左右,再去除分成等,我们估测单店8个月~1年可以回本。且因无人店没有进场费之说,所以供应商更愿意和无人店合作。”他颇为自信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EasyGo在今年预计可达100家,随后将考虑开放加盟,全面扩张。创办了Eatbox无人便利店的EATOWN怡食家超市CEO安利英透露,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约22~24元,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10万元的单店成本,模式则是与社区分成合作,几乎没有租金成本。在采访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缤果盒子的单店投入和日营业额数据与上述两家同业差不多,因此以数学方式计算,则单店投资回报年限大约1年。以自动贩售机为主的扫货星球的成本则更低。在刚刚举行的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上,扫货星球现场展示最新科技的智慧零售无人商店(AI机器视觉),创始人兼CEO邹涛到场阐释对智慧无人零售应用的发展。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扫货星球一个贩售机的买断成本不到8万元,经营者也可以租赁这个贩售机,设备日租金约130元,其也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门店租金,投资回报期很可能短于玻璃盒子的1年。“扫货星球正积极寻求代理商、分销商及业务合作伙伴,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现在已经发展了100个扫货星球的贩售机装置,预计接下来会翻番。”邹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比较而言,传统便利店的成本的确会比无人店高很多,单店投资回报期更长。柒—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本部长小野泽千寻透露,7-11加盟模式为加盟主初期投资的金额,包括保证金20万,商品投资20万,加盟费10万,培训费1.1万,开业准备费2.1万,装修费大约35万,合计金额大概是80万。“传统便利店每个月有固定支出,一年的租金成本从40多万到100多万不等,由于轮班需要,则雇用4名员工,按平均月薪5000元计算,每月人工成本约2万元。这些租金和店内人工成本是无人便利店不需要的。此外还有装修成本、水电费等,以此计算,传统便利店的日营业额得达到6000元左右才有望收支平衡。可是目前非常多的传统便利店都难以达到该数字,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传统店)单店平均日销3714元。所以传统便利店业者亏损者不在少数,盈利压力很大,传统便利店的单店投资回报期也比无人便利店要长。”资深零售人士沈军分析。于是,看似投资回报期较短的无人便利店开始受到资本追捧。24爱购无人便利店天使轮融资了100万元人民币;F5未来商店获得融资3000万元人民币;缤果盒子和小麦便利店分别获得融资1亿元人民币和1.25亿元人民币。无人店的痛点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除了无人便利店,其实还有一波无人经济产业正陆续出现。据CNBC报道,零售巨头沃尔玛已经在美国申请了“漂浮仓库”的专利,它可以通过无人机将包裹送到客户家门口。这可能是沃尔玛将其电子商务业务推向新阶段的最新举措,也被誉为无人送货机。还有消息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无人水饺工厂等。“我听到过很多业内人士对于无人经济尤其是无人便利店的不同看法。其实,传统零售在线下‘两高一降’(租金和人力成本升高,毛利空间持续下降)的痛点是无人零售受到追捧的一个核心原因。有一部分业者认为,目前无人便利店直接的显性成本和传统便利店相比是一个伪命题,消费者在门店确实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但是前台没人,后台有人。无人便利店需要更多的物业配套,而物流成本和商品管理等后台成本并没有因此减少,同时灯光、温度、设备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腾云天下TalkingData地产行业总经理王可青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替代人工服务,无人便利店对于后台系统以及科技设备的要求颇高,收款机供应商提供自助收款机设备及方案、RFID设备商提供标签及识别方案和监控商提供数据采集和防盗方案等。“为了做到店内无人工,背后的技术体系建设和设备要求都很高,我计算过,如果算上系统监控和后台操作运维人员,每10家左右无人便利店就需要至少4~5个后台监控维护人员,而且他们如果发现异常,也需要出动和巡店。所以无人店其实有很多隐性成本,在前台看不到而已。”多年从事零售业,如今正在研究无人便利店的宋铁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缤果盒子还在测试阶段,无人便利店为避免货物被盗,每一件商品上都要有RFID技术的价签,这也是自助收银必须具备的条件。每一个RFID价签的成本是0.4元左右,由于货品数量较多,因此价签成本是比较高的。且价签也需要人工去贴,又增加了成本。”大润发飞牛网联席CEO袁彬向第一财经记者说道。此外,因为缺乏店内人工管理,所以理货、配送、补货等也是问题。且店内的温控、货物保鲜也只能依靠系统,万一系统发生问题,则会引起食品变质等,货损率可能会很高。如果要摊薄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成本、降低货损率等,就需要规模化运作。然而这就触及一个问题——无人店扩张难。“这和选址有很大关系。传统便利店可以进入商圈、社区、地铁、写字楼等,而解决快速消费的无人便利店则只适合进入写字楼和社区,由于不支付租金,因此无人便利店必须与开发商、物业方洽谈合作,将盒子引入社区、写字楼。有时你即便和地产开发公司达成了合作,但具体落地到小区,还得再谈,其中的沟通成本很高,开办周期很难控制。这就给扩张带来实际难度,不易规模化,也就不易摊薄各项成本。”宋铁城指出,目前所谓无人便利店短期可收回成本的,基本是看的单店,而没有好好地把后台技术研发成本、后台运维成本、拓展开发成本以及长期难以规模化等算在内。不少传统零售商并不看好无人便利店。“我不看好无人便利店,任何业态的成功都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无人店的诉求都是向着经营者的痛点,没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且由于店小、货物品种不多也使得消费者体验感并不十分好。”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陈科指出,无人便利店考验出了商家的经营和技术能力,也在考验消费者的素质,如果遇到素质较低的顾客破坏了货品,就造成了企业经济损失。而且无人便利店作为一个无地基的装置来拓展,其在具体的开业证照和手续方面的办理也不十分明确,这些都可能是隐患。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竞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在此背景下,一位曾经在7-11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指出,无人便利店面临的竞争很激烈,无人店在白天时间段应该比不上货品齐全的商超,而到了晚上,则前半夜有传统便利店,无人店可能到后半夜才有些生意,可是光靠后半夜很难有太好的销售业绩。而且无人店目前只是一部分年轻消费者可以接受,年龄稍大些的消费者还不会使用全程自助的无人店,他们宁愿去传统便利店购物。无人便利店在部分业者看来,仅仅是传统实体零售店业态的一种补充。上述管理人员甚至提出,无人便利店若是做成广告位则说不定未来还大有发展,只可惜规模化扩张对其而言有些困难,那么无人店目前的广告营销作用也并不会很大。“我们看到了无人便利店的问题所在,即便是AmazonGo无人零售店其实更多的也只是一个概念,其要规模化发展也有困难。于我而言,无人便利店可以做得很炫酷,但能否做到整体盈利且持续化发展才是关键。”安利英如是说。
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业绩,在收入、年度活跃消费者、移动月活用户多方面实现超预期强力增长,显示新零售战略的持续推进对于集团各项业务的强大带动作用。其中,核心电商收入加速巩固领先优势,天猫在B2C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平台付费商家数量及平均支出均创历史新高;跨境及国际消费业务继续强劲增长,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云计算付费用户超过100万,达成重要里程碑。阿里巴巴该季度收入达人民币501.84亿元(74.0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30.27亿元(63.47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中国零售平台上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4.66亿,约为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移动月度活跃用户更高达5.29亿,较2017年3月增长2200万。在财报出炉之前,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阿里业绩进行预热,评级机构上调对阿里股价预期,机构投资者纷纷进场。据CNBC报道,索罗斯、DavidTepper等全球最富有的对冲基金大佬纷纷在二季度大手笔增持阿里巴巴股票,其中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大举增持近八成。美国投资机构Stifel则将阿里预期股价调高9%至180美元。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客户管理收入的显著增长,反映我们为消费者带来了具有差异化的商业价值。我们计划继续投资于长期增长机遇,而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在为消费者及投资者带来巨大的价值。
CNBC财经电视台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乐视美国正计划进行一轮裁员,员工人数将由目前的500多人裁减至60人。此次裁员最快将从本周二开始。两名知情人士表示,乐视正计划在美国进行大规模裁员。一名消息人士透露,在裁员后,乐视美国将只保留60名员工。目前,乐视美国的员工总数超过500人。CNBC获得的电子邮件显示,乐视将在美国的3处地点,包括圣迭戈、圣莫妮卡和圣何塞举行全体员工大会,时间为美国太平洋时间周二10:00。电子邮件要求员工在未请假的情况下必须参会,而请假的员工需要通过电话接入。目前尚不清楚,乐视将在此次会议上宣布什么消息。不过另一名消息人士表示,乐视美国将于周二宣布裁员。消息称,根据重组计划,乐视美国计划重新专注于推动华裔美国用户收看乐视的中文内容库。此外,乐视可能会继续投资电动汽车公司法乐第未来(FaradayFuture)。中国媒体此前报道称,乐视计划在美国裁减约三分之一的员工。乐视最初是一家中国的流媒体视频公司,被称作“中国的Netflix”。该公司此前试图在美国低价销售硬件,将用户与乐视合作伙伴的内容关联在一起。该公司推出的首批产品包括两款智能手机和几款电视机。乐视的产品具备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但价格较低。乐视的商业模式似乎是推动用户观看合作伙伴的节目,从中获得收入。在2016年10月美国的发布会上,乐视还宣布了更多项目,包括虚拟现实头戴设备,以及电动自行车。此次裁员将再次损害乐视在美国的品牌形象。乐视CEO贾跃亭周日宣布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乐视网CEO,他仍将留在董事会中。乐视发言人拒绝对此消息置评。
北京时间2月16日凌晨消息,据CNBC报道,沃尔玛已经收购了另一家在线零售商,这是该公司五个月以来第三次开展收购行动,原因是其希望填补自身与亚马逊之间的差距。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周三宣布,该公司旗下在线零售部门已经以大约5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户外服装和商品在线零售商Moosejaw。沃尔玛发言人RaviJariwala向CNBC表示,Moosejaw在户外产品领域中的“强大遗产”及其与400多个品牌之间的关系使其对沃尔玛的业务组合来说是很有利的。这些品牌中包括Patagonia和TheNorthFace等沃尔玛目前并未经销的品牌,但Jariwala表示,有意在沃尔玛其他网站(包括Walmart.com)上出售产品的Moosejaw供应商将可选择这样去做。在美股市场周三的早盘交易中,沃尔玛股价小幅下跌至68.49美元附近。自2016年底以来,沃尔玛已经收购了两家在线零售商。在去年8月份,沃尔玛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et.com,从而将后者的创始人马克·劳尔(MarcLore)带到了沃尔玛,其结果是促使该公司的数字团队进行了改组。随后,Jet在去年12月底以大约7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在线鞋装零售商ShoeBuy。Jariwala称,沃尔玛将继续寻找并购机会并推动有机增长。在上个月,沃尔玛取消了ShippingPass订阅计划,改为向其客户提供免费的两日送货服务,前提是购物者的消费达到35美元。“这项战略是为了发展扩大电子商务业务。”Jariwala说道。在去年第三季度,沃尔玛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了20.6%,与此前一个季度相比加速增长。沃尔玛将在下周二公布第四季度财报。
8月30日消息,据获悉,亚马逊上耐克、阿迪达斯、孩之宝等品牌的卖家要交钱了,还不是可退还的保证金,每个品牌最多一次性要交1500美元的非归还性费用。美国媒体CNBC报道称,亚马逊的假货问题实在太严重,它正在加大对非授权卖家的管理力度,上周开始了这项叫做"brandgating"的新规,牵涉范围非常广。但是,到目前为止,亚马逊尚未公开涉及的产品或者品牌名单,根据CNBC获取的信息,耐克、阿迪达斯和爱世克斯鞋的卖家已被通知交纳1500美元;另外,针对孩之宝、乐高、口袋妖怪等产品或品牌,亚马逊收取的费用从1000到1500美元不等。“我们希望消费者能放心地在亚马逊上购买。对于某些产品和大类,亚马逊对性能检查、资质要求以及费用的标准更多一些。”一位亚马逊发言人在邮件中回复道。针对这一事件,耐克发言人在邮件中回复称,该公司“没有在亚马逊上销售,也不允许授权经销商这样做。”但未透露该政策何时开始施行的。据了解到,假货确实给亚马逊上的国际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就在上月,德国知名凉鞋品牌Birkenstock宣布将从2017年1月1日起停止在亚马逊上销售,包括品牌方自身以及经销商。“通过此举,我们把亚马逊的第三方市场留给那些售假货的、未被授权的卖家,而这些人和我们毫无关系。”7月初就从亚马逊中国方面得知,亚马逊正在“优化”卖家及产品上线流程,这会延迟审核时间外,也会加大审核力度。出口大卖家深圳市斯通格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聪指出,实际上,此次调整主要源于过去账号太容易申请,导致有部分卖家不遵守亚马逊规则,例如侵权、虚假发货和恶意跟卖等。
北京时间5月18日晚间消息,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10亿美元投资中国打车应用滴滴出行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个谜,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似乎给出了一些暗示。柳青日前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我们与苹果在中国的客户群高度重合。我们的司机和乘客都在使用苹果的产品和服务,如iPhone和iPad。”柳青还称,中国打车市场的潜在规模比美国还要大。当前,滴滴出行每天在北京的订单量相当于整个纽约打车应用市场的5~6倍。目前,中国的日均出行量约11亿次,而滴滴出行每日订单量仅为其中的1%,因此市场潜力还很巨大。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柳青认为技术至关重要。她在采访中称:“我们当前最关注的就是技术。如何才能更好地匹配供与求,包括车辆、司机和乘客。”很明显,苹果可能希望来填补这一空白。苹果与滴滴出行合作的方式可能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应该是为滴滴出行提供其设备、软件和服务,如苹果地图(AppleMaps)。此外,业界普遍认为苹果正在开发电动汽车,而且很可能是自动驾驶汽车。而面向滴滴出行销售自动驾驶汽车也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滴滴出行上周末宣布,已获得苹果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柳青当时称,双方今年4月20日在苹果总部进行了首次会晤,随后便以“闪电般的速度”达成投资协议。而苹果CEO蒂姆·库克(TimCook)只是称:“这笔投资出于多种战略因素考虑。例如,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某些行业。”对于这笔投资,有分析师认为,苹果此举旨在示好中国市场。也有分析师为,苹果是希望在iPhone销量低迷之际,将其娱乐和支付服务推送给滴滴出行的3亿中国用户。
据外电报道,投资专家罗伯特卢纳(RobertLuna)周五称,亚马逊现在是市场上最好的可长期持有的股票。他甚至预测,这个电商巨头的股价将会在2017年底达到1000美元。作为Surevest财富管理公司的CEO兼首席投资官,卢纳在接受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CNBC采访时称,“这家公司基本上统治了它的市场,彻底打败了它的竞争对手。作为长线投资人,我认为人们应该现在就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在周五,亚马逊股票的收盘价上涨了2.25%,增长到了673.95美元。卢纳估计,到今年底,它的股价可能会达到800美元。此前,在纽约举行的Sohn投资大会上,风投资本家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ChamathPalihapitiya)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帕里哈皮蒂亚是投资公司SocialCapital的创始人兼CEO,他认为在未来十年内亚马逊的价值将会达到3万亿美元。“我们认为,我们眼皮底下就有一个身价将会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公司。”他说,“这家公司就是亚马逊。”这位风投资本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仅亚马逊的零售业务就会达到1万美元。本周,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出售了100多万股亚马逊股票,价值6.71美元。据说,销售这些股票的时机是之前就确定了的。亚马逊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卢纳称,他没有从贝索斯此举中解读出任何负面的信息。但是,数字媒体公司TheStreet.com的研究主管杰克莫尔(JackMohr)则认为,亚马逊的价值被高估了。“在公司发展的某个时刻,成本将会随着营收增长。我认为,人们真的夸大了它的云服务能力。”他说。他指出,很多公司如苹果和流媒体音乐服务Spotify已离开了亚马逊的云服务平台。莫尔还称,零售业并不是什么好的投资对象。
5月3日消息,据外媒CNBC报道,一位消息人士指出,亚马逊正考虑向蓝牙技术初创公司TrackR投资25万至50万美元。此举旨在进一步拓展旗下虚拟助手产品Alexa的应用范围。Alexa是一款基于云端的智能语音虚拟助手,是亚马逊于2014年推出的Echo智能声控音箱的控制系统。Alexa类似于谷歌的“OK,Google”或苹果的“Hey,Siri”,用户通过呼叫“Alexa”,可随后向Echo发出如“打开广播”等语音指令。但又与谷歌和苹果不同的是,亚马逊允许非自主品牌的设备集成Alexa。譬如TrackR的投资就来自亚马逊的1亿美元“Alexa开发基金”,后者旨在为能够拓展Alexa功能的技术进行投资和支持。TrackR位于加州圣巴巴拉市,是一家利用蓝牙技术帮助用户追踪丢失物件的公司。用户通过在钱包或者点电视遥控器等小物件上放置一个微型芯片,就可以利用手机来控制其发出声音,以方便用户辨别方位。当丢失的物件脱离了TrackR用户的蓝牙覆盖范围,任何其他TrackR用户都可以连接该物件附带的芯片,并通过TrackR网络通知失主。Alexa与TrackR的合作将会使得前者获得通过语音查找丢失物件的功能。去年,TrackR通过A轮融资已获得870万美元。截至目前,亚马逊Alexa基金大约完成了15项投资。
12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CNBC报道,Snapchat的估值据称至少达到150亿美元,位居美国的高估值科技创业公司前列。如今,随着其用户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在瞄准该“阅后即焚”照片与视频分享平台,希望通过它来向消费者推广自有品牌,并与他们进行互动。在最近的SmallBusinessSaturday活动中,美国运通在Snapchat购买了为期一天的滤镜选项,供用户在Snapchat照片上使用。该举有助于提升品牌认知度,可鼓励用户支持本地商户,与朋友分享他们的体验。这是美国运通与Snapchat合作的第一年。前者的代表向CNBC表示,“尽管我们没有特定的数据,但我们对于今年该滤镜引发的互动情况感到很满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在涌向用户增长快速的Snapchat。该平台的Discover发现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大型知名品牌商,借助Discover,它们可为Snapchat的逾2亿活跃用户所发现。Discover功能可让广告主将短视频广告置于新闻视频中间,并加入赞助性的滤镜和地理标签位置。例如,走进麦当劳,Snapchat用户就可以在手机上访问专门的麦当劳主题滤镜。他们只有在身处麦当劳店面时才会看到那种滤镜。据数字营销公司eMarketer社交媒体分析师黛博拉·阿霍·威廉姆森(DebraAhoWilliamson)称,Snapchat最近之所以能够引起更多大品牌商的使用和关注,是因为它对于用户的专注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它迫使用户一次看一屏内容。她向CNBC表示,“有很多年轻人在使用Instagram,但他们也会使用Snapchat来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这种用法跟Instagram上的有所不同。”不过,eMarketer最近对社交营销平台的排名显示,Snapchat的排名要低于它的竞争对手,不敌Facebook和Instagram。eMarketer的排名基于来自近30家公司的高管在数个方面对Facebook、Twitter、LinkedIn、Instagram、Pinterest、Snapchat等平台的综合评级。其中,Facebook在多个范畴都位居榜首,包括创新能力、测量和分析能力和品牌认知度提升能力。它也是唯一一个在定向广告投放范畴获得“A”评级的平台。Snapchat在该调研中获得“B”评级,它比较能够吸引那些青睐较有创新性、较为稳健的平台的广告主。然而,Snapchat曾为其帮助广告主与用户建立紧密关系的能力进行过辩护,称它可让用户与广告主进行互动。Snapchat还相对年轻,仅成立了几年时间。这意味着它对于广告主而言还是较新的平台。对于Snapchat,威廉姆森说道,“虽然它的测量和定向广告投放能力有了改善,但还明显没有Facebook和Twitter那么强劲。广告主愿意在上面进行试验,是因为Snapchat的受众很有吸引力,但它们想要的可不止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