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Lyft>文章列表
Lyft
在专车司机究竟是雇员还是独立承包商这个问题上,Uber似乎并不准备放弃与司机的进一步谈判。在美国联邦法官3周前驳回他们就此达成的1亿美元和解方案后,双方对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称,他们已经重启谈判。根据双方上周日发布的联合声明,他们希望能够将上诉推迟60天,以便达成新的补偿协议。声明称:“尽管地区法院驳回了双方之前通过谈判达成的和解协议,但我们仍将继续展开真诚的沟通,以便就这些诉讼寻找潜在解决方案。”最初的和解协议希望能够避开索赔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诉讼。上诉法院之前透露,他们有可能驳回关键的事先裁决,认为司机不必非要获得员工身份。因此Uber原本可以不必与司机展开进一步谈判,但该公司在声明中明确表示,目前还不准备放弃谈判。虽然承认了该案进入庭审阶段可能给司机和Uber带来的风险,但美国地区法院法官爱德华·陈(EdwardChen)还是在8月18日认定,这份和解协议有失公平,部分原因在于该协议远低于该案的潜在索赔额。他也不认为改变Uber的政策会大幅提升司机的收入。作为仅次于Uber的美国第二大专车公司,Lyft在6月23日与其司机达成了2700万美元和解协议,继续将司机归为独立承包商。美国地区法院法官文斯·查布里亚(VinceChhabria)今年4月否决了之前达成的1250万美元和解协议,原因是该协议没有计算Lyft的快速增长,因此对司机构成欺骗。
一起惠2016-09-12 09:03:06831 次
本周硅谷的一大话题就是Lyft。据《华尔街日报》和彭博社两家权威媒体报道,美国共享乘车创业公司Lyft已经聘请了投资银行QatalystPartners。由于这家投行最知名的业务就是帮助科技公司出售,这不禁让外界猜测:这家以粉红胡子为标志的Uber在美国的最主要竞争对手,真的撑不住要出售了?虽然业务规模和融资估值都有着明显差异,但Lyft依然给Uber在美国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两家公司都创办于旧金山,只是Lyft的创办时间比Uber晚了三年。正是这三年的时间差,让后来者Lyft只能扮演Uber的追逐者角色。不过,当Uber忙于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大举扩张的时候,Lyft却在美国本土不断蚕食Uber的市场。过去一年时间,Lyft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增长了三倍,运营城市达到了190个。在两家公司总部所在的旧金山地区,Uber和Lyft的市场份额几乎旗鼓相当。今年2月,LyftCEO甚至提出了两年内在美国超过Uber份额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Lyft还接受了中国滴滴出行的1亿美元投资,并与后者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抗击Uber的市场压力。与中国市场一样,烧钱打价格战是两家公司激烈竞争的最直接体现。两家公司都在美国投入了数以亿计的美元,用于补贴乘客和吸引司机。今年年初,Uber率先宣布在北美100多个城市下调资费,而Lyft也紧随其后宣布下调美国近四十个城市的价格,继续对Uber保持压力。与中国市场之前的滴滴和快的大战一样,Lyft与Uber的竞争资金也来自于融资。但与全球打车巨头Uber相比,Lyft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Lyft迄今已经融资20亿美元,与Uber(125亿)相比还不到六分之一。Lyft的估值也只有55亿美元,甚至只有Uber(640亿美元)的十二分之一。这也是市场担忧Lyft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去年一年Lyft融资了16.8亿美元用于市场扩张,但Uber单是今年就已经融资57亿美元,甚至比Lyft的估值都高。就在本月沙特政府投资基金向Uber投资35亿美元,更是创下了全球非上市公司的单笔投资记录。在融资军备竞争方面,Lyft显然远远落在了Uber的后面。此前据彭博社报道,Lyft向投资者承诺今年的开支会控制在每月5000万美元以及全年6亿美元。但这一烧钱补贴依然无法与Uber相比,单是去年三个季度Uber就亏损了17亿美元。不过,Uber的战线涉及到全球市场,包括在中国市场与滴滴出行。虽然今年5月Lyft乘车数达到1270万次,环比增长11%,双双创下新高。但没有补贴的乘车数增长比例只有5%。更令人担忧的是,就在Uber获得35亿美元巨额投资的6月份,Lyft的关键指标——乘车次数已经停止了增长。这对Lyft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迹象。Lyft也在融资备忘录中表示,Uber已经明显提升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Lyft与Qatalyst的接触就显得尤其令人猜测。虽然并不确定Lyft是打算出售公司还是寻求新一轮融资,但Qatalyst最擅长的是帮助科技公司提高出售价格。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Qatalyst经手的交易总额达到了337亿美元,在美国排名第四。其中就包括了本月微软斥资260亿美元收购LinkedIn的交易。今年以来美国投融资环境的恶化或许是促使Lyft考虑出售的主要原因。今年第一季度,硅谷VC投资交易额下滑了11%,交易数量下滑了5%。晚期创业公司的平均估值已经较去年第三季度的峰值下滑了43%。在融资降温以及上市放缓的情况下,并购收购退出就成为了VC最为青睐的渠道。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全球科技公司交易总额已经达到2600亿美元,仅次于最高峰的2000年。科技行业的并购步伐也高于其它行业。那么,谁可能收购Lyft?虽然相对于巨头企业来说,Lyft55亿美元的估值并不算高。但有意收购Lyft的公司都肯定会考虑其资金消耗速度以及未来的增长空间。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业绩存在巨额亏损,Lyft的估值或许只会停留在上次融资的55亿美元。Qatalyst已经联系了包括大型车企在内的诸多潜在买家,其中包括了Lyft此前的投资者通用汽车。Lyft媒体关系部没有回复新浪科技驻美记者的置评要求。而Lyft一位普通员工对新浪科技表示,本周这一传闻沸沸扬扬,如果只是融资的话,公司早应该出来表态安抚人心了,现在的情况让公司内部有些士气低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用汽车或者福特汽车最有可能成为Lyft的收购者。自玛丽·巴拉(MaryBarra)出任CEO之后,通用汽车一直在积极探索汽车领域的新机遇。通用汽车目前还有140亿美元的现金头寸,有能力进行大额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通用汽车已经连续进行了数笔大额投资。今年1月,通用汽车斥资5亿美元获得了Lyft10%的股份以及董事会席位。两家公司还计划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并为Lyft司机提供租车折扣。同一个月,通用汽车又以不到4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另外一家打车服务公司Sidecar,主要是看重了后者的团队和技术。不到两个月后,今年5月通用汽车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旧金山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公司Cruise。实际上,并不仅有通用汽车如此大举投资。由于面临着谷歌自动驾驶汽车、Tesla电动汽车、Uber出行等新兴科技公司带来的冲击,传统车企已经开始积极参与新兴的市场空间,避免自己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困境。在主要车企中,福特汽车参与了Lyft的融资。丰田汽车对Uber战略投资1亿美元,与后者达成了类似通用汽车与Lyft的汽车租赁协议。大众向欧洲市场的出行公司Gett投资了3亿美元。奔驰和宝马也进行了类似的投资。此外,苹果与谷歌也是可能的收购方。这两大巨头都有着充足的现金储备,足以进行任何大手笔的收购。苹果刚刚向中国的滴滴出行投资了10亿美元,库克也暗示未来还会进行更多收购推动公司的增长。而谷歌对出行领域的兴趣已经不是秘密。这家互联网巨头已经通过此前收购的导航服务Waze在以色列和旧金山湾区测试自己的拼车服务。收购Lyft将使得谷歌迅速提升自己在共享乘车领域的业务规模,并直接与Uber展开竞争。无论Lyft的收购方是哪家公司,接盘者都要面对一场巨大的烧钱游戏,将这场与Uber的竞争继续下去。
一起惠2016-07-04 08:47:43553 次
6月29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未避免进入到庭审阶段后可能泄露更多的企业机密,Uber和Lyft于周二就两项涉及双方高管人士的指控达成和解,并互相撤诉。此前,Lyft方面因为前COO特拉维斯·范德詹登(TravisVanderZanden)跳槽Uber后涉嫌违反保密协议而提出起诉;Uber方面则因为一次数据泄露追踪到与Lyft的COO相关,而对后者提出起诉。不过根据周一递交的法庭文件显示,双方已就范德詹登的涉嫌违反保密协议案达成和解,而同时Uber也撤销了针对Lyft员工与数据泄露有关的指控。截稿时,Lyft发言人证实了达成和解的消息,但拒绝透露和解的具体条款。Uber发言人则未能取得联系,尚未对上诉报道置评。
一起惠2016-06-29 08:49:39475 次
北京时间2日早,UberTechnologiesInc.宣布,收到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投资,从沙特阿拉伯的公共投资基金拿到35亿美元。该公司称,这笔投资对其估值为625亿美元,与之前的估值一致。这家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董事总经理YasirAlRumayyan将加入Uber董事会。沙特一直在石油行业之外寻找机会,以实现投资多元化。美国第二大叫车公司LyftInc.从沙特亿万富豪AlwaleedBinTalal王子的KingdomHoldingCo.那里筹集了至少1亿美元。“作为沙特王国的主权投资公司,我们注重从投资中实现具有吸引力的长期财务回报,”AlRumayyan在声明中表示。Uber扩大了先前的一轮融资,以纳入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的投资。该公司称,其资产负债表总规模由此超过110亿美元。这笔资金的注入帮助Uber缓解了上市需求。Uber目前在中东和北非的9国15城开展业务,该公司表示,已经承诺在该地区投资2.5亿美元。该公司正在继续加大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投资。全球的叫车服务公司不缺投资。作为Uber最大的全球竞争对手,滴滴出行上个月宣布获得苹果(98.46,-1.40,-1.40%)公司10亿美元投资。阿里巴巴及其金融子公司向滴滴出行追加投资4亿美元。印度的Ola也资金充裕,正在大举扩张。
一起惠2016-06-02 09:11:21665 次
5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丰田汽车公司和Uber周二宣布,他们将联手开拓拼车业务,其中包括丰田将向Uber投资。这是汽车制造商与拼车服务之间最近掀起的合作浪潮中,出现的最新一起合作例子。这两家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丰田和Uber将打造一项新的租车业务,汽车购买者可以从丰田金融服务公司那里租赁车辆,并可以通过成为Uber司机获得的收入支付相关费用。面对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和私人公司Uber正在重塑全球汽车行业,传统汽车制造商竞相与拼车服务合作。周二早些时候,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宣布,向小型拼车服务GETT投资3亿美元。今年1月,通用汽车公司向Lyft投资5亿美元,以开发按需无人驾驶汽车网络。在美国,Lyft一直是Uber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最近宣布,将向中国拼车服务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此举被视为该科技巨头巩固其在关键的中国市场影响力的一个政治行动。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正在寻求合作伙伴,以向汽车生产和销售之外的领域拓展。该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BillFord)周一称,今年“你会听到我们更多这方面的消息”。丰田正在通过其子公司丰田金融服务公司和投资基金MiraiCreationInvestmentLimitedPartnership开展战略投资。最近几个月,Uber和丰田均已投资开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这两家公司未透露是否将在这些项目上开展合作。
一起惠2016-05-25 09:13:17693 次
上月,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发布了致股东信,为公司的企业文化辩护,并保证亚马逊未来还会有大动作出现。去年,亚马逊实现了不多的盈利,而许多人认为,盈利之后的亚马逊将进入“新常态”。不过目前很难预测,亚马逊还会进入什么样的新行业。亚马逊目前正面临困境的一个行业是高端时尚业。在这一领域,亚马逊推出了多个自有品牌并进行了大手笔的收购,例如RenttheRunway。亚马逊这样做是合理的。相对于日用品,奢侈品销售能带来更多利润。而在日用品领域,亚马逊已经是许多人习惯的购物平台。然而,如果亚马逊真的希望在高端时尚业占据一席之地,那么该公司需要做出改变。企业形象:不仅仅是廉价零售商许多人可能会希望以折扣价购买电子用品和精装书,但并非所有消费品类都是如此。你不会因为某家餐厅的寿司打折就去光顾。对于许多商品,消费者心理是正价的可能更好。在一些专门化的领域,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消费者想买一块手表,那么更有可能前往精品店以较高的价格去购买,而不是通过大卖场或网店购买。这也是亚马逊希望打造或收购高端品牌的原因。有报道显示,亚马逊网站上有25个招聘职位与自有的高端时尚品牌有关。这意味着,亚马逊正试图改变作为廉价零售商的企业形象。为第三方卖家改善可用性亚马逊会给予平台上商户很大的自主权。亚马逊早已意识到,柏林的消费者需求与纽约或墨西哥城会有很大不同。在股东信中,贝索斯强调的一项数据是,亚马逊平台上目前有7万多家年营收超过10万美元的第三方卖家。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尤其考虑到许多人曾抱怨,在亚马逊平台上开店流程相当冗繁。亚马逊应当改进流程,使其更简单,同时优化对质量的控制。亚马逊可以采取的做法之一在于,向第三方卖家分享内部数据,而不是独享这些数据。这将有利于第三方卖家更精准地为商品定价,并鼓励更多卖家加入亚马逊平台。别再试图击败所有零售商又想击败竞争对手,又想专注于盈利,做到这一点很困难。贝索斯希望胜过所有零售商,但亚马逊同时又想要盈利,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亚马逊的盈利之道包括继续推进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目前,云计算业务已成为营收的重要驱动因素。贝索斯在股东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表示,亚马逊正努力寻找业务发展的“第四根支柱”。他或许也是承认,仅仅零售业务不足以创造足够的股东价值。如果情况确实如此,或许亚马逊就该停止继续在这一领域的尝试。有很大可能,这样的支柱已经存在于亚马逊内部,无论是娱乐业务,还是推动硬件业务进一步壮大。亚马逊是一家有趣,但充满争议的公司。作为一家市值数千亿美元的公司,亚马逊几乎没有盈利,这很不同寻常。亚马逊的成功已促使更多其他公司去展开类似的冒险。近期,Lyft宣布将投资6亿美元追赶Uber。这样的竞争,以及风投的大笔投资,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例如免费的出行服务。然而,这是否能够为一家可盈利的公司打下基础?我们仍拭目以待。注:本文作者莫娜·比朱尔(MonaBijoor)是全球最大在线批发市场之一Joor创始人及CEO。2015年,该平台的交易额超过70亿美元。
一起惠2016-05-12 09:02:13612 次
近日,据《旧金山纪事报》报道:旧金山的Uber和Lyft司机只要从事此项工作超过一周,就必须获得网络约车服务许可。这意味着每名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内的网络约车司机,每年需要额外缴纳91美元的管理费。此项政策是美国旧金山市日前出台的新规。作为这项政策的执行者,旧金山市财政部长JoseCisneros表示,他手上掌握有Uber、Lyft司机名单,但他拒绝对外透露如何获取了这份司机名单。Uber、Lyft在旧金山开展业务已有数年,此时官方突然要求司机办理营业执照令人略感意外。不过该市规范网络约车举措早有预兆:在上月,旧金山市曾开通了一个网上营业执照登记平台。旧金山市财政办公室一位发言人表示,他们已经获取了旧金山网络约车服务的大量信息,但出于纳税人隐私考虑,不便于透露更多细节,包括这些信息是否来自Uber和Lyft公司。据悉,旧金山财务部门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向该市的3.7万名司机发出告知信函,而这些司机需要在30天时间内作出回应:按要求提交营业执照申请,或者解释其为何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向来对各种地方性法规约束说“不”的Uber公司,此次倒显得有些平静。Uber一位发言人表示:“负有创业精神Uber司机,作为独立承包商,他们应当遵守当地适当的法规。”而Lyft对此却不买账,Lyft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对官方计划收集并在公开数据库显示Lyft司机个人信息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选择Lyft方式出行并帮助Lyft司机维持生计的旧金山市民,今后为了分享一段车程,为了他们的隐私,不应该妥协。”Lyft发言人补充说,公司将整合资源来帮助司机解决营业执照问题。无论Uber还是Lyft,都在高调反对一些诉讼案件将其司机错误归类为本公司员工。在Uber、Lyft看来,将其司机作为独立承包商而非员工对待,可以使两家公司避免额外支出,包括某些福利和工资要求。而旧金山官方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既然Uber、Lyft将自己的司机看做是独立承包商,那么他们就必须获得营业执照。与此同时,旧金山财政部门还盯上了另外一家总部设在旧金山的公司——住宅短租服务公司Airbnb,要求该公司代表房东进行纳税。
一起惠2016-04-18 09:03:49544 次
3月24日,世界各地的政府对待Uber和Lyft等专车服务的态度都有些迟疑,至少都有些许矛盾。但只有4.2万人口的中佛罗里达小城阿尔塔蒙特斯普林斯(AltamonteSprings)不仅欢迎这种应用,甚至要为Uber提供补贴。阿尔塔蒙特斯普林斯市行政官弗兰克·马茨(FrankMartz)和市长帕特里西亚·贝茨(PatriciaBates)将牵头成立一个新的项目,在未来一年为专车巨头Uber提供最多50万美元的补贴。该项目在全美范围内尚属首创,根据项目计划:只要起止点都位于阿尔塔蒙特斯普林斯市内,所有的专车订单都将获得20%的补贴,而如果起止点都位于当地轻轨列车站,补贴比例则会高达25%。尽管昨天才正式开始运营,但这项计划已经吸引西米诺尔县(SeminoleCounty)周围其他城市的兴趣,希望复制这一模式。“在我们看来,如果你能用手机买披萨,还能用手机汇款,那就应该可以用手机实现公交出行。”马茨说,“我们多年来一直苦苦等待中佛罗里达推进公交系统,但始终未能如愿,所以只能采用这种方式。”这个新项目将围绕这个9.4平方英里的小镇创建一个地理围栏,以便确定专车服务的补贴范围。用户只需要在应用中输入ALTAMONTE这个促销码,即可在满足条件时获得补贴。这也是为支持多维度交通而展开的一项最新探索。马茨表示,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于他们之前为简化阿尔塔蒙特斯普林斯的交通而展开的尝试。当SunRail通勤铁路系统在当地开通后,便将阿尔塔蒙特斯普林斯与佛罗里达周围的其他城市连接起来。于是,周围各市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客流量,以便提升当地的交通效率。但由于该市距离奥兰多只有10英里,所以此举有些强制兜售的意味,因为他们出台的任何方法都必须比直接开车出行更加便利。在担任市行政官的初期,马茨支持了一项计划,希望推出一套名为FlexBus的交通系统。这种新型应需巴士系统可以为市民提供往返当地火车站的运输服务,既可以通过应用叫车,也可以在车站等车。但佛罗里达交通局去年没有批准该系统的预算,认为这个项目不值得投资200万美元。马茨决定,倘若佛罗里达州和其他交通主管部门不帮助其解决交通问题,他就要争取其他合作伙伴。该市于去年11月与Uber展开了接触,希望与他们共同展开为期一年的试点。大约4个月后,双方合作开发的系统便正式上线。据马茨介绍,由于可以通过UberPool实现多人拼车,所以该项目实现了FlexBus的多数目标。“FlexBus项目一年的成本约为150万美元。”他说,“我们今年给Uber的补贴预算是50万美元,我认为实际花费会更少。为了防止出错,我们非常保守。如果取得巨大成功。我们今后可以展开更多投资。”事实上,Uber并非唯一一家从事类似项目的专车公司。Lyft发言人指出,该公司也在与“大城市的交通系统洽谈多种合作机会,有的还将为乘客提供补贴。”我们认为,专车以及最终的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多维度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不仅能帮助城市拓展交通网络,还能为原本服务欠缺的地区提供帮助。“关键是乘客。”马茨说,“只有能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才能获得成功。”
一起惠2016-03-24 09:26:15561 次
美国排名第二的打车应用Lyft正在一个关键市场取得不错的发展势头。根据Lyft提供的数据,自2015年5月以来,该公司在纽约的司机总数增长了4倍,而周活跃乘客数达到了6倍。今年2月,纽约Lyft司机完成的订单总数是2015年5月时的6倍。Lyft拒绝透露,在纽约具体有多少司机,以及完成了多少订单。这些数字本身并不能准确反映Lyft和Uber在纽约的竞争态势,但这明确表明,尽管Uber有着先发优势,但纽约的乘客和司机也欢迎Lyft的发展。近期Lyft在美国33座城市,包括纽约,进行了降价,这是乘客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Uber此前在80多座城市进行了降价)。与此同时,Lyft也在加大营销投资,例如扩大营销团队,以及开展更多推广活动并购买更多广告。另一方面,司机更多选择Lyft是因为这一平台上有出行需求,从而可以带来收入。一些司机也同时注册了Lyft和Uber两个平台。Lyft美国东海岸地区总监埃文·科恩(EvanCohen)表示,Lyft正在继续对一些司机项目进行投资。在某些项目中,基于司机在平台上工作的时长,Lyft抽取的佣金比例会下降,甚至完全不抽佣金。不过科恩承认,当18个月前在纽约市场启动服务后,Lyft最初对纽约的投资较少。他表示:“在这里,我们必须从零开始。在1年前,我们才开始投资团队和司机支持项目。”对Lyft和Uber等公司来说,争夺市场份额是一种无休止的平衡。科恩提到了出行分享博客哈里·坎贝尔(HarryCampbell)近期的一项调查。他表示,80%司机更愿意为Lyft,而不是Uber开车。科恩指出,尽管今年早些时候Lyft和Uber都下调了价格,导致司机的每订单收入减少,但因为Lyft提供了类似小费的额外功能,因此更受司机欢迎。为了更好地利用更多司机,Lyft需要确保司机能接到足够多的订单。目前,Lyft的订单量增长速度比司机增速更快,这意味着司机会在Lyft平台上花更多时间。而由于司机人数的增长,乘客的平均等待上车时间也从之前的6分钟下降至3分钟。不过,这样的增长尚未转化成盈利,尤其考虑到Lyft仍在投入资源进行补贴。关于业务增长和盈利的问题,Lyft拒绝提供具体数据。到目前为止,Lyft已经完成了20亿美元的融资,而近期估值达到55亿美元。滴滴也是Lyft的投资方和合作伙伴之一。此外,关于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业务运营,Lyft描绘了更清晰的概况。Lyft的31.5万活跃司机每月完成700万次出行订单,为500万活跃乘客提供服务。作为对比,Uber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该公司的日订单量达到100万。
一起惠2016-03-09 09:50:49656 次
导读作为Uber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如何赢得用户?中国资本给Lyft带来哪些资源?高调入华之后,它在交通生态中,还将有哪些业务布局?2016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周,Lyft联合创始人、总裁约翰·齐默(JohnZimmer)到访中国。“Lyft成立第三年时,我们的市场估值已经超过了Uber成立第三年时的估值。我们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当时的Uber,赶超势头很猛。”面对中国媒体的询问,约翰·齐默(JohnZimmer)说。2006年,大学四年级的齐默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社会上的零散车辆资源通过众筹的方式聚集起来,为交通资源提供供给;大学毕业的2007年,齐默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与洛根·格林(LoganGreen)共同创办了长途拼车应用Zimride。重视资金使用效率2012年,Zimride推出Lyft,通过手机应用把私家车聚集起来,提供移动共享出行。由于Lyft的迅速发展,齐默和格林将Zimride的资产出售给Enterprise,把精力集中在Lyft上。“我们正积极的从对手那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齐默介绍道,Lyft在其总部旧金山的市场份额为40%,在德州首府奥斯汀的市场份额为50%。截至2016年1月,Lyft已累计完成超过20亿美元的融资。手持大量资金的Lyft并没有将资金投入到海外市场扩张,而是继续在美国本土精打细做。“要绝对的保证资本投入的高效率,这一点在设计市场拓展和巩固现有市场的时候,都是非常小心、非常精准的。”齐默表示。在服务用户境外用车需求的方式上,Lyft选择“结盟”的方式进行:两三个月之后在中国打开Lyft,将能召到滴滴的司机为Lyft用户提供服务、在东南亚地区和印度的服务分别由Grab和Ola提供。对尚未涉足的欧洲、南美等市场,齐默称:“欧洲市场很有意思,会比较紧密的关注,但现在没有具体新的计划和时间表。”拥抱全球资本Lyft同时拥有来自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沙特的股东。公开资料显示,Lyft的股东包括通用汽车、CarlIcahn、乐天公司、CoatueManagement、阿里巴巴、AndreessenHorowitz、Fortress、ThirdPoint、FoundersFund、MayfieldFund、K9Ventures和Floodgate等。阿里巴巴是Lyft最早的中国投资方,对于双方之间除资本外的合作,齐默透露:“大家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物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未来不排除在这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这一块没有新的计划。”与滴滴快的的合作方面,Lyft和滴滴的技术团队在过去一年进行交流,双方管理层也对各自在市场上的运营策略进行了分享。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的Lyft目前资金充裕,但对包括中国资本在内的投资方仍将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在被问及是否将引入更多的中国投资者进行投资时,齐默表示,“中国资本的崛起是全世界无法忽视的,硅谷的公司觉得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和中国投资者相处的体验是非常好的,我们非常高兴能与阿里巴巴、腾讯、滴滴这样的伙伴合作。”布局无人驾驶领域在Lyft的F轮融资中,通用汽车向Lyft投资5亿美元,同时双方将在面向Lyft司机的汽车租赁服务和无人驾驶汽车方面进行合作。Lyft和通用汽车正共同在美国境内成立一些汽车租赁中心,向不拥有汽车但希望为Lyft服务的司机提供支持。通用汽车和Lyft也宣布,将合作开发像Lyft那样,能够让消费者招之即来的无人驾驶汽车。双方表示,两者的合作基于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共同认知: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将应用于共享领域。“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首先会是在滴滴和Lyft这样的网络平台上。”齐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用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推出一款专门为Lyft打造的无人驾驶汽车。在齐默看来,未来的交通生态将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以Lyft、滴滴等为代表的交通网络公司提供网络、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技术,汽车制造商来提供“硬件”,以及软件层面的内容。“Lyft不是汽车制造商,所以我们要找到这方面优秀的伙伴。”他说。
一起惠2016-02-29 09:36:09563 次
彭博社周三报道称,消息人士透露,优步(Uber)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最大的打车应用滴滴出行在新一轮融资中已募集到至少10亿美元资金。融资结束之后,滴滴出行的估值将超过200亿美元。消息人士称,滴滴出行本轮融资出现了超额认购,该公司目前仍在就合约内容与投资人进行商讨。截至目前,滴滴出行方面对此报道未予置评。滴滴出行当前投入巨资增加新司机,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车费价格。该公司此举的目的,是在打车应用市场继续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优步。优步去年在中国市场投入了超10亿美元,并计划在今年的投入与去年持平。彭博社在今年1月报道称,2015年前三季度,优步在全球市场的累计亏损为17亿美元,其中大对数亏损出现在亚洲市场。优步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上周曾表示,该公司在美国市场已经实现了盈利。目前尚不清楚优步如何计算的这一数据。滴滴出行在去年曾以165亿美元的估值募集到30亿美元资金。《华尔街日报》最先报道了滴滴出行将要进行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为了在国际市场对抗优步,滴滴出行已经与Lyft、Ola等打车应用公司在美国、印度等市场组建了联盟。优步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为625亿美元。创办五年以来,优步已累计从投资人手中募集到超100亿美元的资金。
一起惠2016-02-25 09:22:11483 次
2月17日下午,美国打车应用Lyft(Uber的老对手)总裁约翰·齐默(JohnZimmer)在滴滴出行北京总部接受了媒体采访。据悉,约翰·齐默本次来华的背景是——滴滴、Lyft、GrabTaxi和Ola四家打车应用的主要领导人日前在北京进行会晤,商讨彼此合作的细节,以及共同对抗竞争对手Uber的事宜。Lyft、GrabTaxi和Ola的主要市场分别在美国、东南亚和印度。去年12月,滴滴、Lyft、GrabTaxi和Ola宣布达成四方合作,将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无缝出行服务。在此之前,滴滴还对Lyft进行了1亿美元的投资。滴滴相关人员告诉网易科技,此次四方会晤的主要目的是——商讨合作的具体细节。预计1-2个月之后,四方合作的产品将彻底落地,届时,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用户,将可以在全球无缝使用打通后的产品。
一起惠2016-02-18 09:25:18584 次
1月28日,《经济学人》杂志网络版发表分析文章称,尽管Uber征服了全球多数市场,但在中国市场上却遭到了世界级的对手。凭借比Uber更加丰富的服务和全球结盟,滴滴在本土市场上的地位变得更加难以撼动。以下为文章摘要:国外互联网公司常常在中国遭遇困境。Facebook、Twitter和谷歌(微博)在中国大陆已被边缘化。美国打车应用Uber征服了全球许多地区,但目前也发现中国市场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过与其他科技巨头不同,Uber并非被本土政策所阻挡,该公司只是遇到了世界级的本土竞争对手。滴滴出行于去年成立,由两家本土打车巨头合并而来。这两家公司此前分别获得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支持。目前,滴滴主导着中国在线个人出行市场。去年,滴滴在中国完成了14亿出行订单,超过Uber创办以来全球的订单总量。在中国专车市场(即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滴滴的份额超过2/3,并且已在中国数百座城市提供打车服务。Uber只进军了中国少数大城市。不过该公司本周表示,将进一步拓展中国业务,使覆盖的城市总数达到55个。两家公司都支出了大笔补贴,吸引司机的注册。Uber在中国专注于专车服务。与此不同,滴滴提供了多种选择,例如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和巴士等。在2月份繁忙的中国春运中,滴滴正推广跨城拼车服务,帮助乘客拼车返乡,而车费并不比火车票更贵。此外,滴滴还与Uber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竞争对手结为了联盟,并向这些公司投资。这其中包括东南亚的GrabTaxi、印度的Ola,以及美国的Lyft。高盛前银行家、滴滴总裁柳青帮助公司完成了30亿美元融资,以对抗Uber。柳青表示,不久的未来,这一联盟在全球在线打车市场的份额将达到一半。这将给前往海外旅行的中国人,以及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带来便利。不过,帮助用户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只是滴滴宏伟计划的起点。该公司还计划利用庞大的用户数及相关用户数据推出其他多种服务。1月26日,滴滴宣布与中国招商银行合作。越来越多的滴滴司机希望买新车。这些司机依靠滴滴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但常常无法得到正式的信用评分。滴滴和招商银行此次将合作提供购车贷款。第一步将面向司机,而未来可能也将覆盖平台上的乘客。通过滴滴应用,用户目前可以预约试驾,而参与这一项目的汽车厂商包括奔驰和奥迪等。自去年10月推出以来,已有约140万用户通过该服务试驾了92款车型。或许滴滴最奇特的新副业是“交友平台”。通过顺风车服务,司机和乘客将可以基于兴趣互相选择。滴滴目前已经与LinkedIn展开合作,打通双方帐号。通过这样的合作,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达到一两个小时的白领人士将获得更愉快的旅程。在使用顺风车的过程中,他们或许可以结交朋友,甚至找到另一半。
一起惠2016-01-29 09:26:11595 次
Lyft周一宣布,公司将与通用汽车(GM)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作为合作的部分内容,通用汽车将对公司投资5亿美元。Lyft目前的估值为55亿美元。它刚刚完成了一轮规模为10亿美元的融资,但是它的竞争对手Uber最近一次的融资规模更大,Uber在最近一次融资时的估值超过了600亿美元。这并非Lyft在自我调整时与其他公司达成的首项合作交易。去年9月,Lyft与滴滴快的宣布建立合作关系。虽然那项交易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拓展Lyft的服务范围,但它与通用汽车达成的这项合作似乎更注重长期技术和硬件。双方希望能在未来十年内正式推出它们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通用汽车一直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项目,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在总部附近展示ChevyVolt(雪佛兰沃特)样品车。同时,Lyft和通用汽车还将建立一项类似于ZipCar的汽车租赁业务。Lyft希望最终能够让租车和打车变得非常便利,甚至取代人们购车的需求。Uber和谷歌也都在开发各自的无人驾驶汽车解决方案。
一起惠2016-01-05 09:39:37534 次
12月30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美国专车公司Sidecar周二宣布关停服务,转而开发新的项目。相对Uber和Lyft等公司来说,Sidecar的规模较小。Sidecar首席执行官苏尼尔·保罗(SunilPaul)周二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虽然公司努力开发新的专车技术,但与竞争者相比存在“资金差距”。道琼斯Ven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Sidecar曾融资大约3000万美元,和Uber等公司的资金相比实为九牛一毛。Uber已经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获得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而Lyft则有大约10亿美元资金。这两家美国最大的专车公司都在倾尽资本扩张,为乘客提供优惠并拿出补贴招募更多司机。2014年9月,Sidecar融资150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布兰森当时在博客中表示,Sidecar“能够用创新和先进理念,而非银行户头与大型公司竞争”。另一位投资人、风投阿瓦隆公司的里奇·莱万多夫(RichLevandov)则在当时抨击Sidecar的竞争对手,称“在创业领域,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不会夸夸其谈”。保罗表示,Sidecar将于12月31日正式关闭专车与送货服务,公司员工将投入到“其他战略”项目中。这位CEO未披露更多信息,也未明言是否会裁员。Sidecar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旧金山。公司曾在美国8个市场开展服务。
一起惠2015-12-31 09:18:17481 次
实现双向国际化在美国用滴滴出行APP叫到一辆Lyft专车,或是一位不懂中文的美国人通过Lyft应用叫来一辆滴滴专车,这种情景最快将于明年初得以实现。美国共享出行软件的先锋LyftCEOJohnZimmer(约翰·兹默尔)昨日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了Lyft与滴滴快的合作后的一系列战略布局以及运营数据。明年初上线跨境运营平台今年9月,滴滴快的宣布与美国打车应用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战略投资1亿美元。双方还宣布将融合彼此技术优势、产品开发实力、本地市场经验和广阔网络资源,为往来中美市场的用户提供优质移动互联网出行服务体验。JohnZimmer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在明年上半年,最快在明年初,滴滴与Lyft的跨境运营平台将正式上线。这意味着用户在中美之间旅行时,可以通过现有的手机应用使用当地合作方提供的实时出行服务。“对Lyft而言,这将是美国大量用户到访中国时找到拼车服务的最佳的可能方式。如果我是一位到访中国的美国用户,我将能够在抵达北京走出机舱之后,就可以找到搭车服务了。”在Uber后院发起全线进攻作为美国打车应用,Lyft与中国互联网公司关系密切。今年5月,Lyft公布了部分投资者的名单,阿里巴巴、腾讯都是Lyft的股东。该轮融资后,Lyft估值为25亿美元,滴滴快的在此轮融资中投入了1亿美元。JohnZimmer直言,融资对于出行市场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每年超过2万亿美元消费水平的市场。在过去3年,Lyft融到了10亿美元,对公司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虽然JohnZimmer拒绝回答与公司上市相关的问题,但他表示,投资者为Lyft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我们的投资者包括硅谷教父Andressen,《创业维艰》的作者PeterThiel等等。还有CarlIcahn这样的传奇人物,据说他的投资回报率可能比巴菲特还高。”在美国,Uber也将Lyft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由于总部在旧金山,Lyft一直在美国西部城市保持优势。但JohnZimmer表示,Lyft在最近几个月在美国各地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未来年轻人可能不需要买车”JohnZimmer认为,Uber与Lyft有很多不同:Uber的理念是每个人的私人司机,而Lyft的口号则是您身边会开车的朋友。在定价上,Lyft的动态调价最高上限为2倍,并允许司机接受小费。“在Lyft平台上有30%的司机是女性,平台女性司机数量是Uber的2倍。”JohnZimmer表示。Lyft更加重视社交基因,这或许与他的背景相关。在创办Lyft之前,毕业于康奈尔大学JohnZimmer与合作人创办了一家叫做Zimride的公司,为大学生提供合伙用车服务,而他的合伙人是在Facebook上找到的。为了确保“坐朋友车”车的感觉,Lyft对接入的司机会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并通过保险等手段确保乘车人的安全。“未来的年轻人可能不需要买车,他们可以通过Lyft实现汽车共享。”JohnZimmer表示。
一起惠2015-11-04 09:13:37613 次
10月26日,外媒报道称,打车初创公司Karhoo创立仅10个月,现已融资2.5亿美元。为了与行业巨头Uber展开竞争,Karhoo计划融资逾10亿美元。Karhoo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初创企业,它由一位英国企业家创办,总部位于纽约。Karhoo表示,在数家知名合作商和赞助者的支持下,公司将于明年1月推出打车应用。Karhoo已经与当地出租车和微型出租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这些公司旗下的200,000辆车都将为Karhoo用户提供出行服务。根据计划,Karhoo服务将登陆伦敦、纽约和新加坡。Karhoo的合作者包括英国最大的微型出租车公司AddisonLee,伦敦黑色出租车运营商Comcab,纽约出租车公司Carmel和Dial7,以及10,000名纽约出租车司机。未来数月,Karhoo将签署更多的合作协议,旨在进入更多的城市。新来者为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其他打车应用同样在筹集巨额资金,以推动它们的扩张计划。知情人士透露,目前Karhoo已经融资2.5亿美元。Karhoo表示,公司正在与多方展开谈判,计划融资3亿余美元。未来18个月,Karhoo预计融资逾10亿美元。Karhoo公布的投资者包括投资机构IndusCapitalPartners联合创始人戴维·科维茨(DavidKowitz)、私募股权基金CVC资本管理合伙人乔纳森·福伊尔(JonathanFeuer)和前索尼音乐CEO尼克·加特菲尔德(NickGatfield)。前劳埃德银行CEO恩里克·丹尼尔斯(EricDaniels)担任Karhoo董事。尽管募集大量资金,但Karhoo依然面临巨大竞争压力。Uber已经融资100亿美元,Uber以此快速拓展全球业务,同时提供能够吸引大量客户的优惠价。作为Uber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Lyft已经融资10亿美元。英国打车应用Hailo已融资1亿美元。由于Uber和Lyft大幅压价,Hailo无法盈利。去年,Hailo决定退出北美市场。在欧洲市场,以色列打车应用Gett已经融资2.2亿美元,并已进军伦敦、莫斯科等重要城市。本月初,日本最大电商公司乐天向西班牙打车应用Cabify投资1200万美元,此举将推进Cabify的拉美市场扩张战略。滴滴快的已融资45亿美元,而印度打车应用Ola已融资约10亿美元。Karhoo创始人兼CEO丹尼尔·伊萨克(DanielIshag)表示:“Uber无法永远补贴价格,它们必须盈利,尤其是想上市的话。我们能够进入市场,能够具备同样的竞争实力。”伊萨克现年41岁,他已经创办多家公司。2007年,伊萨克创办水处理公司BluewaterBio。2000年,伊萨克创办在线咨询公司eSpotting。2003年,eSpotting以大约1亿英镑的价格出售。伊萨克表示,通过与出租车公司合作,Karhoo可避免监管问题,而这一问题一直困扰Uber等服务。
一起惠2015-10-27 08:57:31626 次
美国拼车服务公司Lyft进军中国市场,这一次是将得到中国市场上合作方的热情欢迎,而不是冷落。Lyft今天宣布,该公司已经与滴滴快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此向中国市场拓展拼车服务。在美国市场,Lyft已经发展成为Uber最大竞争对手。除了这一合作伙伴关系之外,滴滴快的已经对Lyft投资1亿美元。此次合作也将能够让Lyft在中国市场首次经营服务。上述合作与投资交易将有利于Lyft的用户在到访中国时更好地使用滴滴快的诸多业务网络。滴滴快的能够提供各种交通服务,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快的应用预订打车服务或查寻公共交通信息等,除此之外,滴滴快的还提供拼车服务。那些到访中国的Lyft用户将能够获得与此前在美国市场同等样的体验,而且还将能够在不单独下载应用的情况下看到滴滴快的公司的各种信息。按照计划,从明年初开始,到访中国的Lyft用户就将能够查询到滴滴快的公司的应用消息。滴滴快的宣称,Lyft用户还将能够找到会讲英语的司机,这一点将为许多用户提供便利,而且,这一服务和Uber与Duolingo近期达成的服务协议相比,非常相似。滴滴快的与Lyft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也释放了一种最为明确的讯号,即双方将联手拓展全球范围内的拼车市场。在此行业内,诸多提供闷拼车服务的大公司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融资,这些公司利用融资所得不断拓展新市场,并发布新产品和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这些公司都将目光瞄向Uber。众所周知,Uber拥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该公司已经获得了70多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估值也高达500多亿美元。在过去的5年中,Uber已经获得了爆炸式增长,向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座城市提供了服务。特别而言,中国市场最近已经发展成为拼车初创型企业开展竞争的温床。Uber也不惜千金,大规模进军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为此还花费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补贴来吸引司机和乘客来使用其服务,在此过程中,还提供了大量极具吸引力的促销措施。然而,Uber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却受到了滴滴快的限制。滴滴快的控制了中国整个拼车市场约80%的份额。Lyft此次与滴滴快的合作,将在一定程度上为Lyft扩张国际市场提供全新的方案。滴滴快的是中国市场上的两大拼车初创企业之一,可以让Lyft的美国用户继续通过Lyft应用来搜寻中国市场的拼车服务。滴滴快的将使用自己的司机来帮助这些Lyft用户完成他们的服务需求。当然,滴滴快的也与Lyft签署了同样的协议,即滴滴快的中国用户在到访美国之后也可以通过滴滴快的应用来找到Lyft的拼车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将由Lyft提供。Lyf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约翰·兹默尔(JohnZimm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Lyft而言,这将是美国大量用户到访中国并找到拼车服务的最佳的可能方式。如果我是一位到访中国的美国用户,我将能够在抵达北京走出机舱之后,就可以找到搭车服务了。”对Lyft而言,与像滴滴快的这样的中国市场的当地运营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还将能够帮助Lyft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排除一些障碍。兹默尔声称:“当我们关注像中国这样的市场时,却面临了诸多不同的复杂困难,包括地方文化差异等。滴滴快的是一个在所有城市都拥有业务的合作伙伴。”事实上,在欧洲和其它一些市场,Uber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兹默尔没有透露Lyft此次与滴滴快车合作协议中涉及资金相关的条款,也没有透露是否向滴滴快车支付服务费用。上周,滴滴快车宣布,其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又筹集到30亿美元。Lyft此次与滴滴快的合作还将为双方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减少一些竞争压力。双方都认为,目前来看,未来的市场机遇将会越来越多。Lyft指出,据相关的报告显示,2014年,有560多万美国人到访中国。与此同时,到访美国的中国人也达到了210多万。
一起惠2015-09-17 09:01:42499 次
据《华尔街日报》杂志报道,星巴克首席数字官亚当·布洛特曼(AdamBrotman)证实,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星巴克将支持手机应用订购咖啡,允许顾客到店自取。布洛特曼表示,星巴克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在一个试点市场测试这项服务,并在将来将其推广到全美各地。他在接受Re/code采访时表示:“我们决心去做这件事,并决心将其做好。”提前预定可以帮助星巴克挽留客户,免于顾客因漫长等待而离开。同时,此举可让那些受工作束缚的客户不必再排队买咖啡。星巴克将在其位于西雅图市的总部内建立模拟店测试这项服务,包括不同的咖啡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冷却。该项目背后的团队包括来自从店面运营到IT部的各个星巴克部门的员工,他们跟布洛特曼每周会面一次。提前预订服务带来的便捷可以增加客户对星巴克品牌的忠诚度,目前已经有1000万顾客使用星巴克的应用付费买咖啡和食物。Re/code称,星巴克也正在加入日益增多的类似服务潮流中。当前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应用来订购产品和服务。Uber、Lyft等打车服务已经席卷美国各大城市,像Chipotle这样的餐饮连锁店推出的提前点餐服务也广受青睐,来自GrubHub、Tapingo、Square等公司的应用允许人们订购来自各家小型餐饮店的食品和饮料。数字优势正扩展到餐饮业其他领域,比如达美乐、必胜客、帕尼拉面包公司等披萨连锁店,已经花费4200万美元资金进行数字技术升级。帕尼拉面包公司的客户可使用自家电脑或帕尼拉公司的应用远程在线订餐,而员工按照这些订单准备食物,然后将它们放在架子上等待客户自取。星巴克非常希望将其订餐应用服务转卖给其他公司,CEO霍华德·舒尔兹曾在4月份表示,大科技公司和零售商已经向星巴克提出请求,希望被允许使用其移动软件。布洛特曼说,星巴克正在与潜在合作伙伴洽谈,允许顾客在其他商店可以使用星巴克的应用付费。
一起惠2014-10-10 13:17:08710 次
外卖送餐服务Sprig刚刚获得A轮融资1000万美金,领投方为GreylockPartners、AccelPartners和BatteryVentures参投。此前获得天使轮200成美金。Sprig在食材上选择当地应季的健康原材料,算是它跟其它服务的一个差异;每天用户可选套餐为3种,每日更换菜谱,20分钟内将热乎乎的现做饭菜送上门,通过应用内预订和支付完成交易。每个套菜订价10美元,外加2美元快递费。有需要的话,用户也提出择无麸质和素食这样的条件。服务时间段为5:30pm-9:30pm,看来服务人群像是没人给做饭吃的单身上班族。如此看来Sprig的服务及时、健康、价格合理。个人认为,做好O2O服务的关键就是要把整个流程标准化,从菜品策划、烹饪、送餐等环节概莫能外。此外,为Sprig增光的另一个事实在于它的主厨曾是负责Google当年的大厨NateKeller。Sprig目前仅服务于旧金山的各个社区,不知拿到这笔融资会不会把这个服务复制到其它城市。送餐服务是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Square也在旧金山小范围测试午餐服务Pickup,仅限订餐、送达服务。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为GaganBiyani,是开放式在线教育Udemy的创始团队的一员,也曾是私家家共享服务Lyft向洛山矶扩张时的顾问。
一起惠2014-03-28 10:59:301372 次
21-40/41 记录2/3 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