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kwik
自从莫迪政府“废除旧币”政策在一夜之间废除了绝大部分正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印度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简直坐上了火箭。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行业内的玩家如Paytm、Mobikwik等直到现在仍然享受着发展的蜜月期。据印度商业和工业协会(AssociatedChambersofCommerceandIndustryofIndia)和市场研究机构RNCOS共同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2016年度的印度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15.4亿卢比。但得益于政府支持、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等众多因素的推动,到2021-2022年,印度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会达到3000亿卢比。一时间,在印度发展的大型企业如Amazon、Uber、Flipkart、Airtel、Hike、WhatsApp等无不发展自己的移动钱包业务或者收购一个移动支付企业,每个人都想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经过半年的催熟,现在的印度移动支付产业又发展得怎么样呢?相关企业已近百家,但市场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印度第一个电子钱包产生于2006年,由印度媒体巨头TimesGroup和最大私人银行之一的YESBank合作推出。而十年后,印度市场上则涌现了80-90家电子钱包企业(印度国家银行RBI数据),其中发展得比较好的有Paytm、FreeCharge、Mobikwik、Oxigen、PayU等。以下为印度国家银行RBI官网上记录的全部移动钱包名单本图片来自于Techinasia在莫迪政府废除旧币前,也就是2016年11月前,印度约有1亿电子钱包用户(印度工商业联合会Assocham数据)。但自从废币政策出台以后,仅Paytm一家移动支付企业的用户数就已经达到了2.25亿人(Paytm公布的最新用户数量)。据摩根史丹利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4月这一个月里印度的移动支付交易量就已经达到90亿美元,比2年前同期翻了9倍。预计2017年全年印度移动支付交易总量会达到3500-4000亿美元。目前的印度城市人口数已经达到4.44亿,城市地区的网络渗透率已经达到60%,77%的城市人口把手机当做最重要的上网工具(印度网络和移动协会IMAI和市场咨询调研就够IMRB共同发布的调研报告)。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不断增长,这些人也将成为移动支付的潜在用户群体,相信随着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优势不断凸显,移动支付产业在印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行业产品出现同质化倾向,差异化发展才能生存一个行业里有80-90个玩家,可以想象竞争的激烈程度。目前,印度市场上大多数移动支付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在没有明确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目前仅能依靠收取交易服务费盈利。但印度移动支付交易的金额普遍不高,服务费带来的收益相当有限。移动支付企业们又都在烧钱买量,很多企业甚至免费提供服务,这种背景下亏损在所难免。目前的情况是,很多新加入的企业在已经取得支付牌照的情况下,迟迟不敢展开业务。因为他们在经过计算发现,在线支付行业的资金门槛非常高,而只有用户数和交易量达到非常大规模的情况下才能盈利。如今,要想在行业内存活必须在尽量避免烧钱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增加收入来源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普华永道印度业务负责人VivekBelgavi就指出,移动支付企业想要赚钱就必须提供更多种类服务,同时扩大销售领域和交易额度。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形成差异化发展。这让竺道想到了Paytm,他们目前正在申请金融产品的经营许可,希望将业务延伸到保险、财富管理等领域,以扩大业务范围。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ItzCash,他们是少有的几家实现盈利的移动支付企业之一。ItzCash的负责人NaveenSurya就认为:“要赚钱,就必须实现多样化同时进入细分市场(NicheMarket)。”除了支付业务,他们还插足金融服务领域,ItzCash已经和非银行机构达成合作,向小企业提供贷款。他们还计划进入汇款市场。有的玩家则将目光转向了竞争相对缓和的2B市场,比如iKaaz最初也是从事电子钱包业务。但该公司的CEOSomaSundaram发现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而且基于UPI的支付应用正在颠覆整个支付行业。近日由印度媒体报道称,Paytm计划从8月开始转向UPI,行业内的最大巨头Paytm都要转向UPI,可见UPI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挣钱变得十分困难。“经过深思熟虑,我们认为发展其他支付方向比钱包业务更有利可图,所以我们转去发展TapandGo支付(拍即赏支付,近场支付的一种)。”Soma表示。竺道观点:印度有10亿手机用户,3亿多智能手机用户,也就是说还有数以亿记的用户未有机会接触到移动支付。尽管这部分人群的购买力还不高,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消费的能力仍然具备,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些人都是移动支付的潜在用户群,其市场体量也足够巨大。最重要的是,移动支付是印度政府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只要企业能切实帮助民众解决问题,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是不用发愁的。
印度的电子支付市场看上去一片红火,但实际应用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外界一直非常看好印度的电子支付市场,2015-2016年期间,其规模预计在15.4亿卢比左右,预计到2021-2022年底之前,这一数字将扩大至3000亿卢比。在2016年11月之前,该国98%的消费者都是使用现金交易,这让不少企业看到了电子支付市场的潜力。于是,从金融科技公司到银行及至国有企业都争相入场,想尽各种方法说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电商平台Paytm通过免除交易费用鼓励用户进行在线支付,甚至还提供了免费的客服电话以供那些网络状况或手机性能不佳的用户,通过电话完成支付。移动支付应用Mobikwik则推出了“Lite”版本,能够在2G网络运行,在48小时下载量便达到了200万。最近,甚至连一些非银行机构都加入了战局,比如通讯应用Hike就在本月20日推出了应用内支付钱包,成为了印度首个提供支付功能的通讯工具。它的功能与微信支付类似,支持用户之间互相转账以及提现到银行卡。Hike的竞争对手们也没闲着,来自瑞典的Truecaller也为印度的Android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WhatsApp也被爆出将推出P2P转账功能。准备在印度大干一场的亚马逊更是不想错过这个风口,他们的电子钱包也即将与印度用户见面。事实上,电子钱包在印度出现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早在2006年时,传媒巨头时代集团就与YES银行推出了在线支付系统Wallet365.com。如今这一领域已经有了80到90家企业,其中约有55家属于非银行机构。印度互联网越来越高的普及率是是移动支付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六成的印度城市居民习惯使用手机。除此之外,去年年底印度政府停用面额为500和1000卢比的货币后,一时引发了“现金荒”,更是为电子支付的推行送上助攻。印度工商业联合会(ASSOCHAM)的一份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1月,印度约有1亿电子钱包用户,而且这一数字在货币禁令后出现了大幅增长。到了今年3月底,在线支付的领导者Paytm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然而,在货币禁令不到三个月后,随着现金不再紧缺,电子支付的交易量开始下降,印度储备银行(RBI)在今年1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电子支付交易量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之间下降了10.2%,金额减少了7%。各家公司仍在积极推广电子支付,但营利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毕竟只是单纯地做一个支付工具,指望从消费者的小额付款中获得收益并不现实,况且在推广阶段,很多公司都免去了手续费等费用。一些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公司已经悄悄转型,比如2015年开始做手机钱包的iKaaz,如今就将业务重点转向了其他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不过,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依然有不少头脑发热的玩家争先恐后入局。但在拿到相关资质后,这些公司却迟迟未展开运营。AshvinParekh咨询服务公司的创始人AshvinParekh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因为他们获得许可证后,当项目进入规划时,他们才意识到人们对于现金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但他们需要大量的利润,因此只好退出了。”至于其他仍然留在市场上的公司,也已经开始寻求业务的多样化。ItzCash在手机钱包和预付卡之外,开始涉足金融服务,他们与金融公司合作向小商户提供贷款。印度的电子支付市场无疑是诱人的,但要从中获利,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