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创始人
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出行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装机必备APP,堪称国民级应用,但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与滴滴推诿的态度,使用户对其倍感失望,一时间媒体、大V纷纷口诛笔伐,更有明星带头卸载滴滴。相比起5月的郑州空姐遇害一事,此次被诟病更多的是滴滴客服的不作为,从已披露的受害者亲友第一次与滴滴客服沟通的时间至得到确定反馈,耗时总计151分钟。纵使软件新增了紧急求助功能,却在警方介入后不能及时提供受害人乘车信息,使得救援无法开展,滴滴的这一安全系统显得形同虚设。上一次滴滴出百万悬赏缉凶,这一次则在事发之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将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客服副总裁黄金红免职。然而这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怒火,两起事故,两个花季女孩,滴滴高层管理者至今无一人出面公开道歉,这更加剧了公众对滴滴及其创始人的质疑,一时间关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跃然纸上。作为共享经济的倡导者,滴滴无疑站在了黄金赛道上,但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过的这三句话,或许已经决定了滴滴的命运。1、产品做到70%就上线在当前新一辈的互联网巨头中,83年的程维虽然是年龄最小的,却是公认战斗力最强的。在滴滴图书馆入口的第一排书架上,清一色地陈列着战争史书,程维就是在这样的狼性文化里带着滴滴一路向前。2017年底,程维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这意味着2012年6月成立的滴滴,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站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前端。收获成功的同时,滴滴也遭遇了远比任何一个公司都要艰难的创业史,从快的到Uber,PK掉了无数对手,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试探。程维本人也一直游走在资本之间,确保在相对自主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融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程维的保命秘诀之一就是:快!入局要快,新品上线就要1000个司机在线;扩张要快,占领市场,烧钱提速;融资要快,创业公司6个月融资一次的速度,在滴滴这里变成3个月;做产品更要快,2个月完成上线。初创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寻找靠谱的技术合伙人,程维是销售出身,虽曾是支付宝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在技术面前却始终难以大施拳脚。他找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做CTO,并叮嘱他:时间不能再拖了,两个月产品必须要上,能响就行。第一代滴滴打车软件就这样仓促推出了,“产品做到70%就上线”,这是程维总结出的经验,这样既能赶时间,也能不让产品出现大bug,剩下的问题,可以边跑边迭代。滴滴产品总监罗文和设计总监赵天翔在2016年做客腾讯汇时,说过这样一番话:“集中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实力,先解决那些80%的用户所面临的共同的、高频的诉求和痛点,并且作到专注和简单。20%差异化的需求先不满足,而是在后面持续的迭代过程中去完善和优化。滴滴4次产品迭代都证明了,一款产品不用等到做到完美才能够发布和推广。”这如此产品设计理念的驱动下,滴滴上线新品的速度快到让外界感慨,“专车、快车、代驾、巴士,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这么多垂直产品。”但70%的完成度真的就够了吗?事实证明,堪称国民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连最基本的乘客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客服流程冗杂、投诉机制反应滞后、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被害人相关乘车信息,这些产品本身的漏洞在事故发生后一一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1%的侥幸,就可能会带来100%的伤害,更何况是30%的侥幸呢?2、尔要战,便战“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程维不止一次强调过滴滴一路走来的浴血奋战,他极为欣赏成吉思汗西征时的战书,“尔要战,便战”。初创时的滴滴,在北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摇摇招车,当时后者早有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的融资,而滴滴只有天使投资人王刚给的70万和程维自己出的10万,一共80万元起步资金。摇摇招车有钱在电台黄金时段和机场做广告,滴滴就避开机场在火车站争地盘,注册送WIFI、鸡蛋饼,使出浑身解数做地推。2012年冬天寒风刺骨,程维和团队戴着大皮帽子、裹着棉衣等在西站边上,用30秒的时间说服司机并安装上滴滴软件,靠着“死磕”的精神一点点拿下了北京的地盘。之后程维顺势一路南下,杀到上海跑马圈地,干掉大黄蜂;推出滴滴顺风车,挤走了估值达10个亿的微微拼车;曾经火爆一时的嘀嗒拼车、e代驾也只有大幅裁员的份。与此同时快的也在迅速崛起,成长为滴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13年9月,腾讯开始借滴滴推微信支付,网约车赛道上迎来了巨头的参与,烧钱补贴用户,滴滴的乘客用户从2000万激增到1亿。2014年1月,随着腾讯1亿美金融资到位,滴滴补贴大战陷入疯狂状态,随后在阿里支持下快的跟进,这场红包大战一直打到5月份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堪称惨烈。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滴滴与快的合并,这场大战中滴滴奠定国内网约车的霸主地位,程维赢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7月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找到程维,说服他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程维如何能甘心做一个傀儡?这场仗他一定要打。当时Uber估值超过400亿美金,是滴滴的10倍,并且短短几个月就占据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程维坦言,跟Uber打,优势就是本土化,除了战略部署之外他每天最重要的是就是做团队激励,鼓舞士气。新一轮的网约车大战延续了红包补贴的策略,投资人看中了用户、支付入口、流量等庞大数据的价值,击鼓传花般地为滴滴提供弹药。整个2015年,滴滴烧掉了12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烧掉10个亿。Uber在中国也烧掉了25亿美元,虽然双方表面上势均力敌,但触角在全球的Uber明显力不从心了,如果选择继续烧钱会累及Uber的全球化战略。最终,扛不住的Uber亮出了“白旗”,这一仗程维又赢了。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网约车市场过了两年的平静期,又一轮风暴起于2018年的上半年,美团打车在上海强势杀入,直接划走滴滴三分之一的蛋糕。程维毫不退让,立刻在无锡掀起了外卖大战,“我们一路碰到了太多对手,美团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强的”。接着首汽约车、嘀嗒、易到这些老玩家重振旗鼓,高德、携程也相继入局,滴滴面临一个新的战场,从没输过的程维,又一次站在了冲锋前阵的位置。3、2018年我们将会全面出击滴滴从2012年创办到2018年初,已经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美元,拥有100多家投资者,最新估值550亿美元。在资本的眷顾下,滴滴的两位80后掌门人,CEO程维和总裁柳青身价暴涨。目前,35岁的程维以165亿财富排在胡润富豪榜189位,滴滴的天使轮投资者王刚,也因滴滴获资本青睐估值飙升而身家增长至60亿。随着资本的积累、估值的扩张,滴滴也将其触角伸向金融、外卖、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版图日益扩大,程维一次次强调:“2018年滴滴要全面出击,一做国际化,二要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早在完成与Uber中国的合并之后,滴滴就开始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已经与全球七大出行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服务遍及超过1000个城市。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滴滴也早早布局,2017年1月26日,滴滴正式宣布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成立AI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重点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则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了合作,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共享出行联盟”,要在多个城市运营自己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之外,滴滴还上线了“滴水贷”小额信贷项目,用户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滴滴方面作为入口,主要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资金来源则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仅仅6年,从网约车平台到产业生态链,滴滴的速度之快被程维形容为,每天都像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轮子都要飞出去了,还要不停踩油门。全速前进中的滴滴很难慢下来构建最基本的安全逻辑,100天之内,两起乘客受害的恶性事件,迫使滴滴的脚步骤然静止,一连撤职两位高管,全面出击变成了重点整改。从初出茅庐到所向披靡,滴滴一路走来打败了无数对手,却在登顶后离初衷越来越远。程维或许想过创业的成功,但他却失掉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希望他能如自己所言,做一个内心充满敬畏的人,敬畏用户,敬畏行业,敬畏一切。
北京时间11月10日凌晨消息,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Khosrowshahi)于近期出席由纽约时报举办的Dealbook大会时指出,是时候将Uber的上市计划提上日程了。今年早些时候,在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尔兰尼(TravisKalanick)不再担任公司CEO后,科斯罗萨西开始接管Uber并担任新的CEO。科斯罗塞西曾说过他计划为Uber执行IPO计划,并指出时间应该会在18到36个月内。不过现在,他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在2019年进行IPO。在Dealbook上,科斯罗萨西提到,让Uber上市对其百利而无一害。然而,这个观点与前任CEO却恰恰相反,卡尔兰尼曾明确表示想尽量避免Uber上市,并称看不到任何进入公开市场的必要。科斯罗萨西还指出,这个上市计划不会对Uber与软银集团的交易产生影响,称这个交易正在酝酿中并很有信心达成此次交易。他说软银对Uber是否上市并不关心,这说明此次融资过程与其IPO计划是没关系的。
6月21日午间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辞去CEO职务。6月中旬,卡兰尼克宣布将无限期离开Uber进行休假。在给公司全员的邮件中,卡兰尼克称他将花一段时间平复悲伤情绪。他的父母上个月在一次水上意外中遭遇不幸,母亲当场死亡,父亲严重受伤。卡兰尼克称自己将重新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但并未在信中透露自己何时回到Uber,也没有指定新的管理者。而在发送休假邮件的一天前,Uber高层发生了又一次动荡,其商业副总裁埃米尔·迈克尔(EmilMichael)离职。迈克尔是卡兰尼克的亲信之一,也是Uber最早形成的核心团队成员。
近日,Uber推出的无人驾驶载客服务,已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上路试运行。Uber将这批专车称为“全世界第一批无人驾驶Uber专车”。据悉,Uber首批无人驾驶专车服务共投放了4辆车。美联社报道,试运行当天,4辆无人驾驶专车按照正常程序“接单”,预约无人驾驶汽车成功的乘客,免费体验无人驾驶汽车载客服务。按照目前通行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要求,测试车辆内必须有一位司机,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人工控制。为了保证安全,每辆Uber无人驾驶专车上配备两名Uber工程师,一人坐在驾驶座上,随时准备在紧急情况下控制车辆,另外一人则监控汽车的动态。Uber表示,除了4辆试运行的无人驾驶专车,至少还有另外12辆Uber无人驾驶汽车已做好上路载客准备。Uber计划,逐步将随车的两名工程师减少至一名,最终实现“纯无人驾驶”。“我们拥有全球实力最佳之一的无人驾驶工程团队,以及在数百座城市经营拼车服务的丰富经验,”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Kalanick)在接受《今日美国》的采访时表示。在全球专车公司中,Uber率先推出无人驾驶载客服务,自有它的“苦衷”。目前,Uber将大约75%收入支付给司机,减少这部分支出,将有可能弥补因购买、维护和存放无人驾驶汽车产生的新支出。此外,由于Uber和司机在司机身份认定上存在分歧,Uber或将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司机集体诉讼赔偿金。Uber方面表示,希望通过首次无人驾驶专车的试运行,缓解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恐惧。此前,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先行者之一的特斯拉,其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多起严重事故。英国《金融时报》在9月18日的社评中指出,Uber在匹兹堡推出的出租车“无人驾驶车队”,标志着公众可以首次体验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可能是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道路上行驶常规化的第一步。Uber近期在自动驾驶领域动作频频。8月18日,Uber宣布与沃尔沃合作,斥资3亿美元,计划2021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据彭博社报道,2016年7月,Uber与无人驾驶卡车初创公司Otto签订了一份协议,准备收购这家初创公司。Otto是一家由谷歌无人车团队前核心成员离职后创立的公司。卡兰尼克在接受《今日美国》的采访时还表示,上述两笔交易旨在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为首次公开募股(IPO)做准备。也有看空的声音。华尔街日报此前评论道,无人驾驶汽车对于解决Uber时下的成本问题意义不大,“Uber大力宣扬的用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司机的宏伟抱负,也许只对那些愿意等上几十年的投资者有意义。”而美国密歇根大学9月1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则表明,约23%的美国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
3月24日,打车应用Uber创始人、CEO特拉尼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透露,Uber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盈利,仅Uber全球排名前30名的城市每年就已盈利超过10亿美元,并且利润随着业务每年翻倍增长。他同时表示,将用Uber的利润来补贴中国市场。他同时表示,Uber目前不会寻求投资并购,“因为那些公司估值都特别高,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竞争来赢得市场呢?就像我们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一样,2015年初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约是2%,现在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0%左右。”目前在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打车应用滴滴已经覆盖到了中国400个城市,而Uber的计划是2016年底覆盖到中国100个城市。TravisKalanick表示,Uber的使命是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只要做好这一点,就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滴滴的员工已经超过5000人,但是Uber在中国的员工大约300人。TravisKalanick认为,最终的市场份额并不取决于员工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做事的经验。“时间会证明一切。”他说。TravisKalanick表示:“Uber在全球的每一个市场都会遇到一个或多个竞争对手,这仅仅意味着每天晚上少睡点觉,但是我们会变得更好、更强大,不断取得进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年2月,TravisKalanick在加拿大出席TED活动时表示,政府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允许交通出行领域的创新,太过严格的监管,会逼死Uber,而同样阻碍创新的例子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据报道,大约在1900年前后,美国洛杉矶等地曾经出现了一种交通出行的新事物——“TheJitney”(指的是五分硬币),用户只需要五分钱,就可以获得一种灵活的出行服务,比出租车更加方便。由于价格便宜,这种交通工具曾经十分流行。到了1919年,Jitney服务早已绝迹,主要原因是政府监管。当时的电车行业认为这种新型交通方式将会给自己的行业带来巨大威胁,随后推动通过了诸多法律,限制创新服务。之后,私家车开始盛行。TravisKalanick向网易科技表示:“我们在全球各地看到,很多规则制定者并不是从用户出发来制定规则。但是,中国政府是比较开放的,也在拥抱创新带来的变化。”在这次博鳌亚洲论坛期间,,TravisKalanick告诉网易科技,他向许多参会者请教,如何才能在中国做得更好,现在他有了一个长长的“todolist”。
1月11日消息,日前,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宣布,Uber与海航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商务合作,打通二者产品和会员权益。据了解,海航和Uber还围绕专车互联网金融平台及相关保险险种的开发展开了合作。未来二者还将在租赁领域,以及保险、支付、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业务方面展开合作。而在Uber与海航合作的同时,滴滴出行今日对外公布了2015年全年订单数。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已经达到14.3亿。滴滴出行在公布这一数据期间,也没有忘记对标一下Uber。滴滴方面称,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已成立6年的Uber刚刚在去年圣诞节实现的累计10亿订单数。但似乎Uber丝毫不在意滴滴在数字上的比拼,而是专心酝酿其下一轮的融资计划。据彭博社报道,有消息称,Uber正计划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最多21亿美元的资金,此轮融资完成后,其估值将达625亿美元。同时,广汽集团和海航集团都会参与Uber的新一轮融资计划。广汽集团已经和Uber中国达成新能源及二手车交易的战略合作。据悉,Uber的业务主要覆盖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60个城市。2014年2月,Uber开始在中国运营,目前已经进入了22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