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外高桥一家传统物流公司工作了10年的邵学初,2014年开始创业,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是他创业的第一步。
基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邵学初进入了跨境电商领域。今年3月,他注册了“上海宜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宜送”),从事B2C的进出口贸易业务。“这时候自贸区刚好出了金融政策,我觉得还是很有机会的。”邵学初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高层冀望带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之一。在上海自贸区9月29日迎来一周岁之际,“创业大繁荣”的新风扑面而来,这得益于从金融开放、工商登记注册到通关便利等方面的改革红利。
效率高到海关“以为报错了”
金融创新是自贸区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包括“一行三会”的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2014年2月中下旬,短短10天时间里,官方连续发布了包括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放开自贸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等5项金融实施细则。
而早在去年底,上海正式启动了“跨境通”。邵学初相信,自贸区的定位与自己创业方向有高度的契合,业务空间极大。
目前宜送主要开展进口代购业务,比如国内的消费者可以在美国的电商网站购物后,通过宜送转运平台拿到商品。与海淘不同的是,通过宜送购买的货物,均需要缴纳行邮税。“我们进口已经做了100多吨,大约15万件的规模吧。”
到目前为止,邵学初对于自己的创业历程,评价还很不错,觉得业务推进比较顺利,也觉得在自贸区有很大潜力。
和邵学初一样,在上海自贸区启动创业梦想的人,并不在少数。
作为经济活动最基础的单元,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内的企业表现相当活跃。数据显示,区内新设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超过原上海保税区20年的注册数量。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也说,今年1~8月份入驻的企业同比增长了10.9倍,“这也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今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考察时表示,希望自贸区能带动更多的创业,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要让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不但站得住,而且活得好,更要赢得大未来!
李克强还表示,政府搞权力“瘦身”,是自身改革,就是要给市场让出空间,激发市场活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不能因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实施过多审批,让企业输在竞争起跑线上。
比如,在商事登记制度环节,上海自贸区实施了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等,为企业在准入环节提供便利减少审批。外资准入管理原有1000多项审批,去年实行负面清单后,减少到190项,今年又减少到139项。审批制到备案制的改革也使得企业的进入空间越来越大。
而在实际运作环节,包括海关监管制度、金融创新制度等,也都为创业型企业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机会。比如,自贸区企业从账册备案到核销的操作环节由34项减为10项,减少70%以上;取消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等7项行政许可;将预归类等5项事权让渡给市场。
从企业反馈看,自贸区改革成效明显。统计显示,今年1~8月上海自贸区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0%,平均通关时间减少3~4天。自贸区海关采用智能化卡口后,集卡的通过时间由原来的6分钟减少到45秒,目前又缩短至5秒。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说,这个提速效应出乎意料,一开始自己都以为是报错了。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最近接受了几家境外投资银行的咨询,他告诉本报记者,正是因为看到了自贸区里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了解到中国政府的改革不是喊口号的,包括高盛在内的这几家投行开始频繁且集中地寻求咨询,准备进入自贸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表示,相对而言,创新型的小微企业在上海自贸区的竞争优势应该更大一些,他们向外寻找市场,也更契合全球产业发展大趋势,与自贸区的国家战略也是吻合的。
首张外资营业执照背后商机
在创业的激情下,创新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
10月8日,宜送的出口平台即将上线,届时将可以把大量中国的小商品通过邮政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邵学初给自己的预期是,希望在年底实现2000~3000件/天的规模。
现在邵学初正在考虑,是不是可以把这些出口商品先集中进入自贸区,完成出口退税后,再通过邮政渠道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国内很多生产厂家也在转型,如果我们可以集中出口退税,也能加速他们的转型,但目前这项业务还不能做。”
为了节省商品件数过多形成的报关成本,一些中小型电商往往会放弃常规的贸易出口报关程序,而是将商品作为个人物品,以快件或邮寄的方式通关,因此无法享受到出口退税的优惠。
在进口模式之外,上海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也在准备开通“一般出口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规模更大的“一般出口模式”更惹人关注,这也将为中小型电商或贸易商出口商品给境外消费者提供更大便利。
“一般出口模式”重点要解决的,就是以快件或邮件方式通关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难于结汇及出口退税等问题对出境货物按照“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方式实施监管服务。
朱民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要解决的贸易单证的认可、出口退税问题还在探索中,但已经有了初步框架。
今年1月9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对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作出明确说明。东方电子支付公司总经理王鹏8月对本报说,正在和国税总局积极沟通,以明确上述政策的具体操作细则。“是否可以实现出口业务的在线退税,这也是很多出口电商的需求。”
大家保保险网CEO方玉书则在探索互联网金融与自贸区内产业合作的模式。
方玉书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自贸区成立之初,大家保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其可能带来的市场机会,包括如何设计交易系统等。当时的判断是,上海自贸区的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和产业开放措施,能够带动更多的转口贸易增长,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航运保险市场。
新的营商环境需求
创业激情也在推动更顺畅、更便捷的营商环境匹配。
邵学初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自己很期待FT(自由贸易)账户的外币业务尽快开通。因为从事进出口业务,外币结算较多,为了收款方便,邵学初在香港开立了一个境外结算账户,“如果FT账户实现了外币业务功能,而且又在身边,那就方便很多。”
今年5月22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审慎管理细则时,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曾表示,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从本币起步,6个月以后,央行同外汇局进行评估,条件成熟时开展外币业务。
9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说,最近国家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在对上海自贸区FT账户的本币业务进行评估。“我们想还是朝着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体系目标推进。”
到9月中旬,已经有10家中资银行开立了4110个FT账户。郑杨说,经过监测,发现这些账户里面的资金流动并没有成为热钱流入和资金套利的管道,目前还是正常的。“FT账户的正常运转,可以为下一步进行资本项目开放的压力测试做一些很好的准备。”
在李克强调研上海自贸区时,也有企业提出了类似的期望。李总理回应称,在考虑方案,下一步开放的关键在于企业和银行的配合,让自贸区试点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孙立坚说,为创新型小微企业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是提高其成功概率的重要举措,也是自贸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他建议,自贸区率先启动创新型小微企业债券市场,同时推动民营金融机构、民营银行,更多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
陈波说,企业应该是自贸区制定一切政策、形成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企业不断提出问题、政府不断解决问题的互动中,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才能持续向前推进。
企业的诉求和需要也一直是自贸区关注的焦点,各项政策出台前先在企业中广泛调研。比如,已经有多项监管制度实现了全国复制推广的海关创新,在推出政策时也大量听取企业的意见。
邵学初说,创业企业希望政策更灵活,步子更快。“自贸区在试点、在摸索中,我们理解,相信自贸区将来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