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正在通向一个“无人时代”!
亚马逊的无人机、京东的无人仓、阿里的无人超市,百度的无人驾驶,西门子的无人工厂……层出不穷的“无人X技术”,让我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这些快速迭代的新技术,在带给我们惊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无比的恐慌、无比的焦虑,我们难免会质疑:“无人时代”,还要那么多的人做什么?
的确,一个整日辛苦奔波的计程车司机,在看到无人驾驶的新闻后,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还能维持多久?一个社区零售店的小老板,在体验了无人超市的服务之后,会犹豫要不要将店铺改做餐饮?甚至,一个刚刚怀上二胎的妈妈,在得知了许许多多的“无人技术”之后,会焦虑该不该把孩子生下来……
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让人们焦虑,让人们恐慌,也同样会让人们思考:“无人时代”的来临,人类能做些什么?
1“无人”背后的“有人”
有句老话说过: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这个时点回头望,会发现人类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是如此,今天的“无人技术”并没有多少的不同。
例如从上个世纪开始,公路上的汽车逐渐取代了马车,工厂里的数控机床逐渐替代了传统机床,教室里的投影仪也取代了粉笔黑板,市场里的自选超市替代了传统的售货柜台,交易所里的电子系统取代了红马甲……这些已发生的变革,同样给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样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但是这每一次过往的变革,在消灭了原有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就拿证券交易来看,当证券交易所里的“电子交易撮合系统”取代了传统的“场内证券交易员”(红马甲)的人工撮合方式,“红马甲”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那些围绕着“电子交易系统”而产生的新的岗位,如软件编写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为了使用电子交易系统而购买的电脑、通讯、服务器、存储器等IT设备,围绕这些设施设备而产生的新的工作机会,却远远地超过了过去“红马甲”的人数。
类似地,各种冠以“无人”的技术方案,它们的背后,有无数的“有人”岗位在维持着它们的运转,推动着它们的迭代发展。
例如,无人超市的火爆背后,围绕着这个新技术所带动的RFID标签、冷冻保鲜设备、传感器等的研发和制造,以及围绕着大数据、精准定位、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开发,都将产生大量的新型工作机会,也会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和价值。
再如,京东在研发出了自动补货技术之后,大规模地裁撤了传统的采购跟单人员,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数据分析师和软件开发人员。他们根据每天在线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方式,优化库存的配置方案,设计最优路的径的算法……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这些新增岗位的人数甚至可能会超过之前被裁撤的人员数量。
那么,既然“无人技术”还需要大量的“有人”工作在维持,“无人技术”的真正意义何在呢?
事实上,“无人技术”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它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人类脱离那些重复低效、高成本低产出的工作,或者是远离那些包含着不确定性的危险工作。人类逐渐把这部分工作转交给机器来完成,而将更多的精力转而用在那些高附加值、高产出并且能够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大贡献的工作中去。
这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自身进化的一部分。这种趋势,从原始人学会使用工具的那一刻起,至今未曾改变。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惶惶不可终日,更不用担心还未出生的孩子将来会不会失业!
2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事实上,决定孩子们未来会不会失业的关键因素绝不是“无人技术”,而是他们是否具备承担未来那些“有人工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持续学习能力、承压与自我激励能力、变革与沟通能力等。
首先是持续学习能力。正如我们今天所见,很难有一项专业技术可以让我们吃一辈子。当下一个“无人技术”取代了我们现有的工作,我们是否有能力掌握并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一生中能够持续地进行学习,确保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其次是承压与自我激励。社会发展的脚步会越来越快,可能昨天还十分新颖的技术方案明天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能否承受这种压力,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未来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能力。
最后是变革与沟通能力。创新与变革相辅相成,新技术的产生和落地,需要我们具备创造力以及推动变革的能力。变革的最大阻力往往是“人”而不是“技术”,这是一个围绕“人”的工作,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未来的精英一定是引领和推动变革的人,而不是那些等着接受变革,被动承担变革结果的人。
在这里,我们没有提到任何技术技能,因为它们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很遗憾的是,这些能力,在目前中国式的教育中往往是缺失的。
3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关于“无人时代”的忧虑,还有一种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这就不得不提到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他曾预言到“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也能够毁灭人类”。他接着解释到:“人类无法知道我们将无限地受人工智能的帮助,或是被其藐视、甚至被其毁灭。一旦人工智能脱离束缚,自行重新设计进化,而人类因为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限制,无法与其竞争,终有一日将被取代”。
笔者认为,任何新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反应的是人类的本性:是贪婪的,也是有节制的。好比人类对核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带来清洁的能源,也能够制造成为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在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的无序使用之后,人类终究还是回归了理智,通过“不扩散条约”将核武器封韧雪藏,而将核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放在了能源领域。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人技术”的发展也会遵循类似的规律。前期是快速甚至野蛮的无序发展;在达到了技术发展的“奇点”之后或将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果,甚至可能是局部的灾难;灾难之后是人类对于自身和新技术应用的反省,最终还将回归到有节制的技术使用轨道上来。
对此,一方面,我们应当警醒,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避免出现科学家所预言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不能固步自封、畏手畏脚,而应当在能够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领域不断突破进取!
4不要忽视“人的情感”
事实上,快速发展的“无人技术”也有其致命的缺陷,就是如何照顾到客户作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
这是“无人技术”迈不过去的坎。就好比许多走进零售店的客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想买一瓶矿泉水或者一包瓜子,而是想和店老板唠唠嗑、拉拉家常,聊聊本地的人情世故……而“无人超市”是无法解决这种类型的客户需求的。即便是换了一个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作为“无人超市”的售货员,也无法想象一个客人会愿意和这样的机器人聊些私密且八卦的事情,客人很有可能会担心搞不好这些聊天的记录哪一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并不是零和一的博弈。不是非你即我,更不是你死我活。不论“无人技术”如何发展,只要人类还在这个地球上生存,那么就一定有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无人”或“有人”解决方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无人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更多的便利,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会不断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恐惧。但是,它同时也会让我们反思,让我们不断进步,甚至是进化!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